注册

《和声》第15期

一年之计在于春。努力站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   闪闪发光。

2022年3月第15期

contents

目录

《和声》编委会

总编辑
主编
编委
执行编辑

马万成
王    晶
窦丽娜    徐    威 
丁国强    崔    艳
王    梅    常    娜    党   琦     赵志敏    康琳娜    傅若乔    关    越    于   昊    李    艳    李   琳
李    敏    时利娜
孙志敏    于佼月
宋    曼

特别关注

04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10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德育少先队工作计划
18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工作计划

教师学堂

24    在“学生讲堂”中看到最好的自己(赵喜辉)
27    小问题,大学问(崔琼)
29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杨慧)
32    借力家长资源,聚智家校合作(毛海岩)
35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小能手(郭宏婧)
38    古诗研究性学习的种子悄然萌发(杜景芝)

42    认知与实践并存,体验与探究共进(郑钟跃)
46     播下好奇、协作、乐趣、自信的种子(田学平)
49     如何让小小的问题板发挥更大的“威力”(陈红育)
51     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促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党春玲)
54     对研究性学习实效性的思考(陈坤)
58     自主参与研究,学习乐在其中(杨小丽)
61     学习无处不在(刘健)
64     探主题学习,促能力提升——研究性学习感受(邢月杰)

04

05

与书为伴

76 《读懂学生》
76 《重构作业一一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
77 《深度学习》
77 《与孩子重回自然》
77 《中国教育文化的阐释》
77 《当校长遇见德鲁克》
77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
77 《人教人论教材》

思辨之音

66     研究性学习助力减负提质的探索(常雪连)
72     聚焦情境认知——小学书法课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盛夏)

新春特刊

02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

民族小学发展至今,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和而不同,快乐成长”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在民小精神的鼓舞下,学校每年一个台阶,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取得新的成绩。今年是学校“十四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新的学期,学校将继续围绕创建城市新型学校这一目标,传承与发展并重,为师生成长赋能。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
在“双减”政策落地的大背景下,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二部分   工作目标
1.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六字总要求,五育并举,全面育人;
2. 持续推进“双减”工作,深化课堂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成绩,培养良好习惯,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工作计划

FOCUS ON

特别关注

不当“百万富翁”,还孩子一个纯净校园

3. 加强常规管理和全程指导,搭建平台,引进资源,为师生成长与发展赋能。
4. 继续完善家校共育机制,努力推进学校“十四五”规划进程,逐步落实“四堂”,构建城市新型学校。
第三部分   重点举措
一、坚持党组织领导,党政工团队合力育人
认真落实《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对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
围绕学校发展、教育教学等中心工作,积极发挥党组织、领导班子、团支部、少先队以及学校工会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的学习、交流、展示、研讨等活动,增强凝聚力,形成发展合力,助力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推动学校进阶发展。
二、做好传承与发展,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进程
本学期,开启了落实“十四五”规划的第二段征程,也是坚守价值理念,砥砺前行勇于创新的新学期。学校“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坚持“和而不同,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直面社会关切,努力将民族小学打造成为一所城市新型学校。为此,在本学期,我们要在传承与发展两个层面下功夫,做细做实,确保学校稳步前行。
1. 在传承中汲取力量
在干部教师、学生和家长各个层面,通过多种形式,继续做好办学理念、学校文化的传承,巩固近十几年来发展的成果,继承和发扬民小精神,强化优秀的团队文化,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固化已有的办学举措,为学校进阶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在发展中谋求创新
新的发展阶段,学校以打造“学生的讲堂、教师的学堂、家长的聚智堂、社区的文化殿堂”为目标,努力建设城市新型学校。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守正出新,在“双减”背景下,继续探索以学习为中心、以成长为目的育人路径,搭建平台、引进资源、组建成长共

新春特刊

02

同体、鼓励多角色体验,激发学生自主成长与发展的动力与潜能,既满足学生当下学习成长的需要,也为他们迎接未来挑战打下坚实基础。
        三、追求高品质教育,从成长走向成熟
        (一)学校高品质构建
       立足北京市海淀区,积极回应家长群体的实际需求,民族小学仍要坚持在高品质发展中不断前行。高品质学校,不仅是有高质量的教学成绩,还要有影响深远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追求,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甚至名师,有品牌性的课程、社团,有特色的育人活动,最主要的是有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生。民族小学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正是学校高品质的发展。我们努力推动四个改变:
       推动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内心充盈的创造者和担当历史重任的传承者,使之拥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基础、更具开放多元的自主创造能力,更积极的社会参与精神;推动教师从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变成以立德树人为使命的、学生精神成长的引领者;推动家长从焦虑的教育委托者,变成孩子终身学习的同行者;推动学校从传统的办学机构变为教育的超级社区,以“聚合资源、搭建平台、重塑角色、构建成长共同体”作为基本策略,使学校成为“学生的讲堂、教师的学堂、家长的聚智堂和社区的文化殿堂”。

FOCUS ON

特别关注

不当“百万富翁”,还孩子一个纯净校园

民族小学要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政府认同、社会欢迎的高品质学校。
(二)干部高效能引领
学校干部队伍基本稳定,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着指导、带动作用,形成了严谨认真、拼搏奋进的工作作风,在新的学期,主要从以下三个步骤强化自主管理,促进干部思想认识、眼界格局、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实现专业和队伍的高效能引领:
1.干部“双层定标”:为个人的专业成长、主责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制定出新的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并以此推动工作开展。
2.日常高效管理: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制定详细的管理流程和评定方案,进行全过程规范化管理。
3.开展绩效评估:期末对照目标进行总结评估,分析优势与不足。
(三)教师高素质发展
我们要为孩子未来无限的可能播下希望的种子,就是要站在明天,用未来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天的学生和当下的育人工作,这无疑对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学相长,教师要不断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改变和更新原有的经验,以适应学生未来的发展。
1. 大力培养“双研”教师。在学校科研与课程中心的带领与指导下,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科研种子教师为骨干,带动教师科研与教研同步发展,增加研究的含金量,用科研的方法更好地指导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2. 学习与反思并重。继续发挥“教师学堂”的作用,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日常学习,鼓励教师写日记随笔,各学科各部门定期组织开展读书会和学习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团队。
(四)学生高质量成长
基础教育旨在为学生人生奠基,关系到学生生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形成。我们要关注学生眼前的学习,提高学习成绩,也要关注他们将来的长远发展,教会他们做人,培养良好习惯,努力做到鱼与熊掌兼得。

新春特刊

02

        1. 尊重学生的主体,鼓励主动成长。通过班队活动、研究性学习、课前演讲、社团组织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搭建平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展示、挖掘潜能、敢于担当,激发自主成长的动力。
       2. 尊重学生的差异,做到帮扶到位。对于学习和成长中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关注,一人一策、因材施教、帮扶到位、不留死角,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四、坚持立德树人,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直以来,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族小学的讲话精神,为学生打下做人做事的坚实基础,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的学期,学校仍将以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劳动教育,组织开展好学校系列传统特色的育人活动,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形成育人合力。
        同时,结合育人实际情况,学校将关注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 关注班集体建设,打造良好班风。充分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班主任、副班主任工作的研究,重点指导教师提升班级管理能力、问题应急处置能力、家校沟通能力,确保班级稳定,助力班级文化建设和特色的形成。积极开展校级优秀班集体、特色班集体的推荐和评选工作。

FOCUS ON

特别关注

不当“百万富翁”,还孩子一个纯净校园

2. 关注特殊生成长,实现有效转化。充分发挥年级组团队作用,与相关专家、家长一起,组成专人专项研究小组,建立学生档案,对特殊学生全面分析、切准要害、制定方案,研究多种转化措施,定期评估调整,做到“学生发展,一个都不能少”。
五、减负提质增效,为学生发展助力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家长切实关心的重要方面。在“双减”背景下,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我们厘清了思路,始终坚持遵循规律办教育,将学生的学业质量提升作为教学的中心工作。
1. 坚持打造“四有课堂”。对“四有”要进行更为具体的诠释,明确民族小学的课堂价值观,继续探索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结构,努力尝试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讲堂”。
2. 将“研究性学习”与课堂学习有机融合。与课堂学习、教材内容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尝试进行整体设计,努力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效,促进学习力和学习质量的同步提升。
3. 强化“双程”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要加强指导,关注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等各个环节的情况,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学习方法,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干部要对备课、上课、课后辅导、考试评价、质量分析等教学的全过程加强管理与指导,确保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
4. 关注两端学生发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宽松、更广泛的学习空间与展示平台,鼓励他们担任学习小老师、研学小导师,促进不断自我提升;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具体分析,任课教师承担辅导责任,发挥指导作用,抓在平时,进行一月一评,守住质量底线。
六、家校凝心聚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直面社会关切,关注家长需求,引领家长的教育观念,指导和教会教育方法,搭建起合作共育平台,组建成一个个成长共同体,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深度合作,同频共振。
1. 各班级、各学科、各社团继续深度开展与家长的合作,细致摸底,开好家长会,加强日常沟通,帮助家长理解学校育人理念和做法,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指导家长委员会工作,善于搭建平台,用好资源,引导家长在学生习惯养成、身心健康发展、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等方面发力,与学校共同育人。
2. 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继续开展家长讲堂,为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3. 学校定期组织部分家长召开见专题面会,共同探讨学生培养和学校发展,搭建共建合作平台,凝心聚智共谋发展。

新春特刊

02

一、指导思想
民族小学德育工作将继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族小学的讲话精神,为学生打下做人做事的坚实基础,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把握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工作主线,坚持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教育相统一,以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劳动教育,组织开展好学校系列传统特色的育人活动,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形成育人合力。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争创海淀区德育工作、少先队工作标杆。
二、主要工作
(一)培养未来社会合格公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1.开展礼仪主题教育,加强学生文明素养
(1)在开学第一周向学生提出行为习惯要求:右行、问候、音量、卫生、仪容仪表、节约粮食、垃圾分类、路队纪律。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

德育少先队工作计划

FOCUS ON

特别关注

(2)召开行为项目组年级负责人集中会,重申要求,总结曾经的问题,并落实解决。
(3)屏幕播放宣传小片。
(4)加强检查,并把礼仪教育纳入荣誉小公民的评选条目中。
2.落实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迎接区级督导)
(1)推广民小各年段家庭劳动指导项目,落实劳动培养目标。
(2)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及研究性学习之中,通过点滴劳动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结合学校红领巾志愿岗及劳动岗为学生参与劳动创造条件,提供锻炼机会,提高学生劳动能力。
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续民小传统德育少先队活动,创教育品牌活动
(1)学生项目制: 安排旗手、小导游、随手捡小卫士、主持指挥等学生岗位培养小主人翁意识;加强礼貌问好、课间纪律、班级卫生、物品摆放及失物管理等教育,培养合格未来公民。
(2)荣誉小公民:延续荣誉小公民评选活动,培养具有三爱精神的民小公民。
(3)毕业典礼:筹备毕业典礼,给毕业生留下感动难忘的民小最后一课。
(4)《马校长对我说》:回顾同学与马校长相处的点滴往事,感悟马校长谆谆教诲引领成长的方向,微言大义教会做人的道理,编辑《马校长对我说》手册,作为孩子们送给马校长的礼物,培养学生对校长对民小的感恩之情。
(5)升旗仪式: 以往升旗仪式主题突出,教育效果明显,本学期将由六年级、五年级承办,展示班级风采;并加强观礼规范教育,保证集会纪律。
(6)纪念总书记来校八周年:观看当年新闻联播,重温习爷爷来校历史;给习爷爷写信汇报成长收获,提升民小学生光荣感。
4. 关注班集体建设,打造良好班风。
修订校级优秀班集体评选标准,积极开展校级优秀班集体、特色班集体的推荐和评选工作。倡导班级文化内涵发展,助力班级文化建设和特色的形成。

新春特刊

02

(1)修订校级优秀班集体评选标准
(2)积极开展市区、校级优秀班集体评选,弘扬正风正气,表彰宣传优秀班级和特色班级。
(3)加强正副班主任班级管理、应急处理、家校沟通等能力。
(4)注重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形成优良班风。
(5)鼓励班级开展校内外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6)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特殊生有归属感,家校教育有实效。
(7)善于运用各方资源,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为班级学生成长助力。
5.发挥少先队作用,加强基础建设
(1)抓好少先队阵地建设:广播站、旗手部、礼仪部、队务等岗位充分发挥育人作用。重点工作:四、五年级学生组建鼓号队,招生、训练、迎接区风采展示。
(2)抓好少先队队伍建设:开展队前教育,平稳做好分批入队,开展新队员入队活动;加强小干部培训、中队辅导员培训,开展少先队活动课展评,积极参与区少工委论文课例展评。
(3)积极承担上级领导部门交给的任务:参与区少代会表演(话剧、合唱),树全区少先队工作标杆。
6. 开展后疫情时代校内外实践活动
(1)继续利用云平台网络资源开展系列活动。
(2)四月开展全校学生安全主题体验活动。
(3)落实民小德育体系,各年级做好主题实践活动。
(4)六一儿童节开展“拒绝emo 一起去快乐星球”主题活动。
7.筑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继续开展好“民族服装日”等民族团结教育。
(二)提高班主任、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挥铸魂育人作用

FOCUS ON

特别关注

1.发挥骨干班主任作用,依托班主任工作室,定期进行专题培训。加强正副班主任协同管理。
继续将班主任工作作为民小“第一学科”,将学习与实践结合,引领与帮扶结合,形成市区校三级班主任梯队。(合格100%、优秀70%、市区骨干8%)
充分发挥市区骨干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班主任、副班主任工作的研究,重点指导教师提升班级管理能力、问题应急处置能力、家校沟通能力,确保班级稳定。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家长育儿路上的好伙伴。
充分落实副班主任职责要求:互补助力,解决问题;常驻班级,共同成长;
倾听帮助,乐于表扬;善于沟通,赢得信任。
(1)落实中队辅导员培训,指导辅导员落实每周少先队活动课,组织辅导员积极参与队课展示。
(2)开展多样主题班主任学习,提升班主任育人能力
例:《如何进行个别生转化》(杨洁)、《学会向老教师学习》(廖祎、赵月);

新春特刊

02

优秀班主任结合市级优秀班集体述职材料宣讲《如何建立优秀班集体》(任伟娜、党春玲)等。
2. 关注特殊生成长,实现有效转化。
充分发挥年级组团队作用,与相关专家、家长一起,组成专人专项研究小组,建立学生档案,对特殊学生全面分析、切准要害、制定方案,研究多种转化措施,定期评估调整,做到“学生发展,一个都不能少”。
(1)德育处加大深入各年级的力度,对特殊学生持续追踪。
(2)有针对性地教给老师专业方法,利用好心理老师、有经验班主任的教育资源,必要时请特教中心专家进行指导。
(3)合理利用奖惩条例,给班主任强有力的支持。
(4)加强与特殊生家长的沟通,拉近与家长的距离,改变家长教育观念,指导家庭教育方法,家校形成合力,促进特殊生转化。
3.充分利用线上学习资源,为师生服务。
利用中科院线上讲座培训资源、国家网络学习资源,不断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继续和小合空间合作,指导老师利用好平台资源,带领学生进行学习。
4.团队备战海淀区风华杯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张宇燕 郭宏婧)
(三)加强学科团队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道德与法治工作)
1. 加强道法团队教研,形成道法学科骨干梯队。
2. 落实好三、五年级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教学任务,引领学生从小学党史,从小跟党走。
3. 完成好区级展示任务(周静)。
4. 以课题为抓手,挖掘学校特色资源,使道法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5. 邀请贾主任等专家、教研员进校对老师进行培训指导。积极主动争取承担任务,锤炼队伍。

FOCUS ON

特别关注

(四)培养学生完善人格,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心理健康工作)
1.打造心理教师团队,发展吸纳心理团队成员,以科研带教研。引入中国教科院专家指导,开展校本教材研究。与区特教中心保持紧密联系,赢得及时指导和帮助。
2. 能够排查解决学生出现的常见心理问题,并根据心理监测工作排查结果,实施严重心理问题学生“一人一策一方案”工作机制,做到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全力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3. 邀请心理测评双重学生到心理咨询室咨询,各年级继续完善补充特殊学生成长档案,班主任、任课教师、心理教师、家长一起,帮助孩子进步。
4.建立团体箱庭制作奖励机制:未来在心理活动、课程、工作等方面有良好表现的学生可以获得印章,每五枚印章兑换一次制作箱庭的机会,可以邀请一到两位小伙伴一起制作箱庭。

新春特刊

02

5. 设计并开展心理活动周系列活动。
6. 继续开展日常心理教育工作:
(1)按上级最新要求,心理咨询室每日开放1小时。
(2)心语信箱长期设置,每周定时回复;特殊情况约学生面谈。
(3)每周五针对学生普遍心理或情绪问题,进行专题心理广播疏导。
7.按上级要求落实530课后服务,在各年级开展心理课程。
(五)科技艺术国防及相关社团工作
1.支持各社团训练、竞赛等日常工作。
2.深入教师,为社团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
3.统筹协调各社团训练时间及场地。
4.在五年级做好国防主题实践活动,形成固化成果。
(六)从小做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北校区工作)
1. 以我校整体工作计划及教导处、德育处工作计划为指导,结合北校区的实际情况,切实抓好北校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工作。
2. 加强低年级组建设,创设宽松、和谐、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形成一个积极协作和自觉觉他的学习型团队。
3. 围绕学校的办学思路,做好各方面工作,为再上新台阶做出贡献。
学生的管理方面:
1. 继续做好安全工作。
安全重于泰山,学生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特别是低年级,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饮食卫生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特别是对学生的在校安全、防疫安全和上学、放学的往返安全要进行集中教育。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坚决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产生。

FOCUS ON

特别关注

        2. 各班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尊敬师长、孝敬长辈、勤奋向上,爱护公物、环保节俭,力求做到人人明白,个个自觉遵守,把学生的自主管理作为工作的目标。
        3. 落实每日学生的课间文明、课堂常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的培养教育,
及时巡视,有问题及时反馈解决。
        4. 配合德育处工作,从低年级起加强对学生小干部、值日小干部的培养,落实责任岗。让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核心,班主任的小助手,学校的小管理员。
        5. 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树立每一位学生经过教育都会进步的信念,认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6. 落实民小低年级德育目标,将个人表现与流动红旗集体相结合,每月开展“荣誉小公民”评选。
        7. 落实日常行为规范,抓好养成教育。从集会纪律、两操情况、教室内外卫生、值日检查,包括遵守纪律、言行文明、尊重他人、勤奋学习等方面规范学生的行为,使每一个班都具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氛围。
        8. 落实好双减工作,开展好各项活动。以兴趣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使活动富有趣味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体质,使孩子们健康、快乐地生活、学习。
       教师队伍的建设 :
       1. 多跟老师谈话谈心,了解老师的特点与需求,关注老师的工作与生活。老师有困难及时帮助协调解决。
       2. 提醒老师注意身心健康,多运动,开心生活,学会自我减压。
       3. 教师之间,互相协调,主动配合,宽以待人,顾全大局。班主任要积极配合科任教师的教学工作,为任课教师提供教学保障。任课教师认真组织教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教育教学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新春特刊

02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区教委以及我校总体工作思路,结合民族小学五年发展规划、构建城市新型学校的思路、即将出台的新课标为指导,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四有课堂”“研究性学习”为抓手,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改革的意识,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有见识、有能力的学生。借市区各级课堂展示机会,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做好培养工作。做好减负增效工作,加强培优补弱的工作,开展作业设计的研究,规范教学管理体系,从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工作目标
   1.常抓日常规范化管理,强化双程指导,全过程规范管理,确保良好教学秩序,提升教学质量。
   2.双减背景下,将四有课堂、研究性学习深化发展,让课堂变成学生的讲堂,提升学习的实效、促进学习力和学习质量的同步提升。
   3.做好培优补弱工作,关注两端学生发展。

FOCUS ON

特别关注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不同梯队教师搭建学习展示的平台,促教师高素质发展。
三、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双减背景下提质增效,确保质量稳中求进
1.四有课堂课堂教与学方式变革向常态化发展
国家新课标即将颁布,新课标的关键内容和价值追求,落到了四大关键概念,即:大观念、大任务、真实性,实践性,是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具体改革要求。这与我们提出的“四有课堂”不谋而合。经历前一阶段的改革实践,我们在教学中要将这一理念贯穿课堂始终,由改革的研究课、展示课向常态化转变。
(1)本学期,将会对“四有课堂”的标准就行规范,每一项都凝练成为一两句相应的课堂价值观。同时,进一步细化四有课堂指标,将每一项指标细化说明,具体规范日常课堂学习活动。
(2)指导教师依据四有课堂价值观与具体指标进行日常课堂教学,开展备课、研究、评价与反思。
(3)鼓励各学科依据本学科特点,开展具有特色的提升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探索。例如:音乐学科探索乐器进课堂的实践研究,从一年级开始开展国家级课程与学校资源整合研究,重新规划音乐课程内容,制定音乐评价标准。体育学科将量化标准,通过小比赛、小达人的激励评价机制,进一步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研究性学习的3.0发展
研究性学习1.0版本,是自2015年至2021年期间开展的以“多元融合课程、课题研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此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倡导将各学科进行整合,跳出书本与生活相结合的学习。
研究性学习2.0版本是2022年第一学期开始,在马校长的倡导下,很多同学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自愿参与、自由组队、自主选题,深入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此阶段的目的不是研究,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是面向全员的研究性学习,是为了促进学习,提升学习能力和兴趣的研究性学习。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学计工作计划

新春特刊

02

本学期,我们将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将研究性学习开展3.0版本的提升。通过研究性学习与课本学习更紧密的结合起来,促进课内的学习。如,与课堂结合,前置研究内容,学生提前研究备课,成为小讲师团。与课后作业相结合,将课堂学习进行延续、拓展、深化。将个性化作业由老师布置,变为学生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感兴趣的方式与内容。
3.进一步加强日常教学质量 培优补弱、提质增效
本学期4月,海淀区将对五年级进行监测,学科应为数学。在减负背景下,回归校内的学习,并不断提质增效是教学的必然要求。
本学期,教学要加强双程管理: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教学干部对教师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加强日常听课、约课,质量监控的工作。
(1)教师对学生学习全过程指导:
A:预习方法指导、预习前置(提出要求、教方法)
B:课堂提问质疑,交流分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质疑讨论人人参与)
C:课后带着问题继续研究(将课堂作业与研究性学习结合)
D:作业规范(规范作业本、规范书写、格式、即使改错、总结错误例题)
F:语数英增加日常的小比赛、小检测,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巩固完善。
E:答疑、培优补弱(制定补弱计划,有针对性的持续补习)
①培优提质:本学期,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开展小讲堂、研究性学习的培优工作外,在教委的支持下,学校引进校外机构参与课后培优的工作,以满足家长和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提高、补弱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的优势互补。经过海淀区以及学区的三方遴选程序,依据我校的实际需求,最后聘请的是海淀区阳光一路培训学校。3-6年级部分学生利用课后辅导时间段参与语数英中一科培优辅导。开学后第三周开始实施,具体工作要求另行通知。
②补弱提质:本学期,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日常教学的质量监控。
第一,结合期末考试的成绩分析,学科主任各年级教研组长制定本年级学科补弱目标,提出要求。

FOCUS ON

特别关注

②日常听课,各年龄段、各年级段的都要涉及,提前约课听课,课后查看备课情况,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后翻阅了解学生的作业,当天或第二天要与老师沟通,肯定优点,提出建议。存在问题的,还要约第二次听课,了解整改情况。
③各年级教研组长组织日常教研,教学干部定期参与一些教研活动,同时督促认真填写教研记录本。
④负责组织日常专项的小检测、小比赛,
(二)加强群体队伍建设,培养教师梯队
我们将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努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本学期,学校为不同梯队的教师都搭建展示的平台,参与各级各类研究课、展示课、基本功比赛,以赛促研,提升教师的基本功与素养。
1. 抓住市导课契机 锻炼骨干教师队伍
本学期初,在校长的大力邀请下,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领导和专家们将走进我校开展市级课堂教学视导工作。学校进一步给老师们搭平台,锻炼骨干教师

其次,各年级强化对学困生的课后辅导工作。教研组长带领做好学困生分析与补弱的工作,制定补习计划,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
最后,期末阶段,继续加强学困生的复习。考试后,要将考试分析数据进行对比,看是否完成了目标。在再分析、再讨论的基础上,为下一阶段的补习提供思路与方法。
(2)干部对教师教学全过程指导:
①规范备课要求,在开学前收齐,检查备课数量与质量。

新春特刊

02

队伍。同时,展示我校课堂教学近几年的成果,同时发现不足,在专家指导下进一步提升。
涉及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书法、科学、道法、信息、综合学科。
        2. 参加世纪杯区级学科骨干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
       6月,海淀区将启动世纪杯新任的区级学带骨干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学校将继续以团队备赛的方式,以赛促练,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整体教师团队的素质,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3.树榜样 展示成长中的骨干教师
       我校将与海淀教师进修学校联合举办“成长中的骨干教师”区级现场会,以李艳红老师教育教学的思考与做法为典范,在梳理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为我校教师乃至全区的科学教师树立榜样,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辐射引领作用。
       4.加强学习与探索 参与信息化教与学模式探索的项目
       教育部的2022工作要点中,其中有一条就是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化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应用,探索大中小学智慧教室和智慧课堂建设,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方式。上个学期末,我校加入了市区信息化教与学模式的项目。近40位老师报名参与到项目的研究以及教学实践录像课的备课工作中。上学期有3位教师完成了录像课的任务,本学期,我们会陆续完成双师课堂、融合课堂的录制任务。同时,海淀区教科院信息中心计划本学期在我校召开项目的现场会。
        5.希望杯评优课 促青年教师队伍成长
       为深化课堂改革的实践探索,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台,将举办第十六届“希望杯”评优课展示活动。以“构建四有课堂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研究主题,35岁以下非骨干教师通过现场课的形式,开展校级展评活动。
        6.抓住学习契机、不断提升
       各学科在做好教研培训的基础上,向外充分借助中国教科院、市区教育资源,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参与相关工作室、工作坊的研究团队,在教学实践、作业设计、单元整体设计等方面广泛学习,提升教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能力,为老师们争取更多的展示机会。

FOCUS ON

特别关注

(三)搭设多元平台,助力学生快乐成长
1.家校共育,展示小达人,分享学习方法
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提升,最终指向的是将学生培养好,展示优秀学生是为学校做宣传最具有说服力的方式。在校长的倡导下,我们广泛征集材料,上学期通过公众号共展示了23位学习小达人,展示分享了他们的成就与学习方法。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开展这项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宣传优秀的民小学生。
可以学生的角度总结学习方法继续宣传,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力量,倡议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优秀的学生家长梳理教育经验进行分享,以家长影响家长,形成正确的、科学的育人观。
    2.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自我展示平台
举办第十六届“小博士”杯学科竞赛活动、鼓励指导学生自办刊物《童声》的发展、鼓励学生利用课后430时间自主开展艺术沙龙、艺术社团活动。本学期还将通过举办民乐音乐会、班级合唱节、足球联赛等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构建多元平台。

“小学生大讲堂”是学校校本课程中的特色课程。此课堂五育并举,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演讲、表达等多方面能力发展提供平台。通过在课堂上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挑战,积极探索,不断完善;让每一个学生自主参与,大胆创造,勇于展示,体验童年生活的幸福与尊严。
一、开展“学生大讲堂”的活动设想
民族小学开展学生讲堂有一定的经验基础。我们源于培养好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做学生童年的引路人的初衷,让学生在老师的呵护下,快乐、幸福地成长。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是特殊个体,需要充分尊重和关爱。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学习能力,应给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展示、成功的机会。课堂上教师引领学生学习;课外时间,教师能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为了选定的“话题”去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并且能乐此不疲。
通过“学生大讲堂”这个平台,帮助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到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在锻炼自我、提升能力、塑造性格的同时也起到了很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在双减政策落地之时,我们一年级组也把“学生大讲堂”作为了一年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

教师学堂

教师学堂

二、开展“学生大讲堂”活动的实践探索
第一阶段:学期初,班主任把“学生大讲堂”活动在班级中进行宣讲,讲了活动的意义、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孩子们兴奋不已、跃跃欲试。经过学生和家长申报,全班41人中申报了32人,占78%。这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班主任在一旁帮助放PPT,帮助拍照、摄像、调音量,给予孩子全力支持。 曹正清同学用诙谐幽默的风格讲述了刘邦和项羽之间斗争的历史故事——《楚汉争霸(上)》,大家都期待下期赶快推出。姜美芸同学给大家带来的是《愚公移山》的故事,表现得大方自然,自信满满。刘知成的《趣味小魔术》,让同学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体验科技,开阔眼界,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还激发了同学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添了动力。在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中,《三国演义》应是最富传奇色彩而且又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了。情节上传奇色彩必不可少。但反映出的现实意义更值得孩子们借鉴与学习。田书颖给同学们讲解三国演义的故事,超级精彩。 

第二阶段:同学们回到家跟家长一起编写发言稿,制作ppt,准备道具,忙的不亦乐乎。到校后,开始在小范围内进行多次试讲,教师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试讲的基础上,孩子和家长再去抓紧时间补充、完善资料,修改讲稿和其它辅助资料。最后把讲稿和PPT或其它音像资料定下来。
第三阶段:学生明星正式“开坛论道”。在讲堂当天,孩子们穿着干净整洁的校服,仪态大方地走向讲台,津津乐道地开始讲课。有时加个动作,有时卖个关子,有时提个问题,把讲堂一次次推向高潮。

   在“学生讲堂”中看到最好的自己

一年级组  赵喜辉

很多家长激动、兴奋地侃侃而谈:“教师勇于退居幕后,学生敢于登台主讲,而且讲得还这么精彩,真有‘百家讲坛’的气度和风采,真是难能可贵”;“这可能要改变我家孩子的一生,真得感谢民族小学”……
在”学生讲堂”研究学习的初探活动中,我们师生、家长全员参与,学生们渊博的知识、率真的见解以及幽默风趣的话语,赢得了在场师生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家长的高度评价。我们将会继续努力探索,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我”!

教师学堂

三、“学生大讲堂”引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高潮
 “学生大讲堂”上,学生娓娓道来,家长积极应和,从而形成一个由师生合作参与、共同成长的校本课程,为孩子们“做最好的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每次的讲堂结束后,都会引发一个探究小高潮。喜欢这个主题的孩子就会自愿结成一个学习小组,继续开展后续研究。比如李佑琪参与的《神州十三号》让很多同学兴趣高涨,他们一起聊太空、说宇宙,每天沉浸在这个话题中,并且相约到图书馆进行书籍的阅览学习。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学习平台。像这样由一个讲堂引发的学习小组越来越多,孩子们把兴趣当成了最好的老师。

教师学堂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步入校门,学校的一切对他们来说是那么地陌生而又新鲜,研究性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该如何开展?从中又能得到哪些收获呢?我们组的老师们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究。
我们决定以本学期《加法与减法》这个单元为抓手,开展具有一年级特色的研究性学习。我们在学习了这个单元的内容后,以《生活中的加与减》为主题,让学生去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相关问题,通过写数学日记、画数学小报、创作数学绘本故事等形式记录下来,最后再通过“数学小讲堂”的形式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们要把问的机会、讲的机会交还给学生,希望以研究性学习为契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是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用数学的习惯。让学生观察生活,积极引导学生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再用数学故事呈现出来,比如有的作品中出现了超市的场景。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的学习是不局限在课本内的,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鼓励孩子勤思勤问,教会孩子提问题,让孩子们在一次次小研究中成长。我们要教会学生结合生活“提出你的问题”,从“知道什么是问题、分析已有问题的形式、用疑问词提问、好奇心是提问的基础……”,提出促进儿童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一直想下去,从而让学生持续思考。从学生对某一情境产生疑问、经过持续思考到最终提出猜想的活动。活动促使学生开展持续、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克服问题不清晰、提问不深入的困难,从实践中促进孩子提问,进而提升儿童的提问力。

小问题,大学问

一年级组  崔琼

第二是倾听的习惯。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一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上课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同伴平等的对话和表达,更能激活他们的存在感和表现欲,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首先是怎么听,比如坐姿的要求、互动的要求等等。其次听什么,听后还要要求对同伴给出评价,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第三,让学生学会表达,在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光要自己有收获,还要把自己的收获通过数学语言分享给同伴,这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另一方面孩子在讲述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也是一种知识的再现。
以上这些学习习惯都是以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有些孩子提前将下一年的知识都已学完,家长就很迷茫,不知道孩子在数学课堂上还会有什么收获,其实我们的数学课堂对孩子们有着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更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们致力于打造“问题引领儿童深入学习”的课堂,在这种课堂模式中,儿童在不断经历深度的思考和探索,这些体验既给孩子带来情感上的兴奋和乐趣,更给他们带来了思维上的进步和成长。
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学生的学习不应该被动的吸收,而应是一个已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重新建构的过程。通过写数学日记、画数学小报、创作数学绘本故事等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真正了“做中感悟”,将抽象的数学关系转化成熟悉的生活事例,使得数学学习更有意义和趣味。真正的做到了将有意义的事情做的有意思、有意思的事情做的有意义。

教师学堂

教师学堂

  好的教育显然不是仅仅教会学生一些外在的知识,而是要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唤醒他们内在的力量,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在未来的生活中去认知世界的能力。只有激发学生体验和掌握一种统一的、根本性的思维,形成学习目标与学习手段的契合,才算得上真正的教育。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把学生视为研究者,研究性学习的重点是学习,研究作为达到学习目标的方式。学生通过研究的方式来开展学科知识的学习,它能够将足够多的片段知识整合起来,揭示知识的现实意义,在触及知识核心的同时,探索自身的思想和感觉,形成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走向完整意义的成长。
一、基于困惑,提出问题
基于以上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本学期笔者带领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初探,下面选取一个典型案例作为素材探讨:100以内加减法计算力调查研究,。有问题才会激起碰撞和交流,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第一步就是选题,作为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一定是要与学生的数学学习息息相关,也就是要具备现实性,与此同时还要具备挑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截止到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完10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内容,对于年级就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数值变大、数位变多后,学生的计算问题逐渐显现,100以内加减法容易出现哪些错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可以有哪些方法避免这就是一个切合实际且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问题。感兴趣的5名学生结为研究小组,每个学生个体在独立研究的基础上,对问题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通过合作与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情感在交流中互融,思维在交流中碰撞,研究成果在交流中增殖。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二年级组  杨慧

二、提供时空,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问卷星”在网络上发起调研,调研邀请小学生家长指导孩子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填写信息。通过调查发现,在100以内加减法中,感觉进位加和退位减的难度最大。基于此研究小组收集了同学们的错题,归纳总结出:
通过对常见错误的分析,研究小组的成员们归纳分析出5个主要出错原因:读题不认真不仔细、做题不检查不验算、20以内口算基础不扎实、算理理解不清晰、精算前的估算意识不强烈。
基于对出错原因的分析,研究小组给出了如何提升计算正确率的方法:清晰算理、夯实口算基础,渗透估算意识、培养良好的读题计算习惯、加强练习、对错题进行归纳反思。

教师学堂

加法中4中典型错误
(1)忘记进位
(2)十位计算错误,十位只加了进位1,没有加另外一个加数十位上的数
(3)十位计算错误,重复进位
(4)加法算成了减法

减法中6中典型错误
(1)十位的数退到个位上后,计算时还按照原来的数计算(忘记退位)
(2)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就把减数-被减数
(3)数位对错了进行计算
(4)先从十位开始计算
(5)十位退位后,个位计算错误
(6)把不用退位算成了退位。

教师学堂

三、评价反思,丰富体验
这一组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调查、整理、分类、观察,从大量具体错例中,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在这个小组汇报后我引导了学生开展评价与反思,首先是小组评价,学生针对自己以及组员在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给出评价,在认同、批判不同观点的过程中学会欣赏他人、接纳他人,学会评价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然后是组内反思,“你是怎样进行研究的?”“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惑?”学生对学习过程反思,一方面突显所经历的各个过程步骤,形成认知结构,总结学习方法,有利于学会学习:另一方面,培养自我调控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主题意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感。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自由、自主的学习空间,搭建展示的平台,将学习与生活结合,将课上与课后活动打通,让学习变得更加有意思、有意义、有挑战、有收获,让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提升能力,为孩子们未来无限的可能播下希望的种子。

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然进行改革。“减负”的提出使得学生学习不能机械生硬地灌输,更不能拔苗助长;“增效”还要培养具有学习能力,有创造能力,主动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的新政策在民族小学一直践行着!这些年,我们在马校长的带领下,遵循规律做教育,把齐步走变成尽情跑,真正助力孩子的成长!
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总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他们具有创造和研究的潜能。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关于研究性学习,学校特别录制了视频,对我们进行了系统指导,我们按照校长指导方向进行了初步实践,校长还特别提出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二年级孩子年龄小,那么让全部的孩子参与、完成研究性学习不能保证质量,孩子们很有可能收获不大。因此我们想起马校长曾说的:借助家长的资源,做到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发展,老师、家长共同成为研究性学习的陪伴者、指导者。我们的课堂不仅是学生的讲堂,教师的学堂,更应该成为家长的聚智堂!
一、家长认可
怎么才能让家长做到和我们“统一战线”呢?首先要让家长们很认可研究性学习,让家长

教师学堂

借力家长资源,聚智家校合作

二年级组  毛海岩

——以二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为例

教师学堂

们感受到研究性学习是有用的,孩子们通过研究是有所收获的。特别感谢学校为我们和家长提供了研究性学习的小片儿,孩子们看完中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的汇报后都非常想加入其中;家长观看后都对研究性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成功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各年级都有家长的加入。
       低年级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家长参与的方面更多。我们借助家长会,为家长们介绍了研究性学习,家长们对研究性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愿意自己的孩子加入其中。
       二、具体实施阶段
       活动前期,所有数学老师在一起,结合教材内容,确定几个选题。学生自由分组,自愿确定选题,可以从我们提供的问题中选择,也可以小组商量其他问题。
       1.制定研究计划
       组成小组,确定选题后,老师与小组长的家长进行联系,由小组长的家长建群,老师进群指导研究性学习。孩子们在学校利用课间或者3:30-4:30的时间制定自己组的研究计划,在家学生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利用线上腾讯会议制定研究计划,按照进度表开始一步步进行研究,定期汇报自己的进度。

后来在家长的修改完善后,调查问卷变成了这样:

2.做问卷调查
有的小组的研究内容需要制作一些调查问卷,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己设计调查问卷比较困难。刚开始,学生自己制作调查问卷,学生有要调查的需求,但是不会制作,制作出了这样的问卷:

孩子们发放了两个班,80多份问卷。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调查问卷,回收上来的问卷不知道怎么分析。老师带着孩子分析了一个班的问卷,第一题孩子们能很快数清楚数据,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孩子们试着分析简答题,并且独立完成了另一个班的分析。
有的小组研究零花钱的用处,他们组的每个同学关于这个研究主题制定了三个问题,然后将问题汇总,由家长和老师筛选其中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问卷设计与发放。回收问卷由学生画“正”字统计,老师与家长协助进行分析。
3.查找文献资料
有的小组研究的是“人民币为什么没有3元、7元?”,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了很多资料,不仅查到了已经发行的钱币面额,还查阅了关于人民币的历史,结合这些资料,学生们完善自己的研究。
有的小组研究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家长在知网上检索“三角形稳定性”,共检索了中文文献136篇,多为建筑学或者工程学研究,理论研究90篇,多为三角形稳定性的教学研究。家长将这么多文献分析整理成了3000多字的文献综述,孩子们通过整理出来的文献综述进行分析。
三、汇报阶段
活动后期,家长帮助学生将研究成果汇总成稿,将问卷分析、研究成果进行整理。
家长与学生商量PPT布局怎么样比较好、每一页放什么内容、哪部分是重点要介绍的、哪一部分设计提问……老师利用3:30-4:30带着孩子进行排练,如何上场、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汇报……家长晚上再带着熟练,最终完美的呈现。我们年级共呈现了18个精美的汇报展示。
活动结束后,不仅小组内的成员能力得到了锻炼,还能带动此次没有参加活动的学生,下学期我们将继续进行研究,同学们都兴趣高涨。学生们都收获满满,纷纷想再接着研究一下其他问题。我们现在做的就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培养能力,积蓄后劲。我们是将有意义的事情做的有意思。
家长们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既对学校提出的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有了了解,更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而且和谐了亲子关系,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教师学堂

教师学堂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在马校长和各学科主任的带领和指导下,咱们民小师生充分利用课上、课下等一切校内时间,遵循规律逐步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实践,而且激发了他们主动贴近生活与课本进行研究的热情,让学生们都能为一个个独立自主的学习小能手,真正成为了学习主体。这样的学习活动正践行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即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内在潜能,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在参与学生们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对“研究性学习”这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得到了以下进一步的思考与感悟。
一、让学生从“台下”走向“台上”
研究性学习驱使学生主动“动”了起来,他们不再是一味的听老师讲了什么,而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加以思考,发现问题,激发兴趣,从而展开主动研究。这样,学生在自身参与中明确了学习目标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产生了内在的学习动机,接下来的学习也就轻松自如了。这样比一上课就把这个教学目标提出来,很生硬地教给学生,让学生呆板地接受,并死记硬背,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在课堂上,只有改变教师的“满堂灌”,创设平等的教学环境,才能改变以往“教的辛苦,学得痛苦,结果还是不满意”的状况。

研究性学习
让学生成为学习小能手

三年级组  郭宏婧

二、让学生从“学答”转向“学问”
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新课程体系下,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正被“指导—探究”模式所取代。教学不仅是把学生教懂,也不仅仅是把问题“消灭”。现在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对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能不能发现并提出问题体现着学生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水平的高低。因而学生不懂什么并不重要,让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在三年级的研究性学习之初,学生们一开始很是迷茫,不知道自己该研究什么。这时老师就鼓励大家结合课本找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这样好多学生就发现在语数英三门学科中,到处都有童话的色彩。在语文英语教材中有丰富的童话故事,数学教材里总能看到各种形象生动的童话人物、童话背景下的练习题。这样一些同学就发出了这样的质疑:童话有什么样的特点?童话中的人物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在童话的氛围中学习,有什么好处......这些鲜活的问题各有各的思考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兴趣也浓了,之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学习效果也是十分显著。
三、让学生从“他主”转向“自主”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客体性、被动性和依赖性。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情节分析没有针对性、问题设计的难度大,讲解的重难点不突出,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转变他主的、被动的学习方式,鼓励、提倡、发展学生自主的、能动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自读”,从而让学生在读中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师学堂

教师学堂

比如,六年级学生在对李白、李清照等著名诗人进行研究时,就是主动阅读课外的大量诗文、文献资料等,并进行系统地梳理。这样既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拓宽眼界增加文学素养,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样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尝试,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很快进入到了课文语言环境,学会了读书,学会了学习。
自主学习的有效补充方式是“合作”。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把握好时机,组织学生积极、有序地开展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同时,教师应及时抓住并利用有价值的信息,参与各组的交流讨论,巧设悬念,精要点拨,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当然,虽然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课堂进程还是必须由教师来掌控。因为没有教师的总体规划、掌控,课堂教学就很难高效。
总之,课堂教学具有科学性、艺术性。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为学生终生学习发展负责,小学语文教师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作为出发点,贯穿大语文理念,把探究发现式教学作为主要手段,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要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积累、运用语言,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知识、学会学习。教师只有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达到质的飞越。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我们在马校长的带领下给予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既有考验又有挑战,但我们必须扛起责任大旗,“双减”不减责任,不减成长,不减质量。这就需要我们把课堂的边界逐步打开,在教学中能够提质增效是我们刻不容缓的急需研究的问题,因而在教学中我努力地实践着,探索着。
古诗词是古代诗人思想感情的丰富表达,品读古诗词,体味其中的国仇家恨、失意牢骚、乐观旷达、离愁别绪,并以此陶冶个人情操;古诗词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带着学生品读古诗词,挖掘文化精髓,感受文化魅力,提高文学修养,并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但是,古诗词对于我们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是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解诗题、知作者、懂诗意、悟诗情”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进入三年级后,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我又采取了小组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对古诗词展开了研究性学习。

教师学堂

三年级组  杜景芝

古诗研究性学习的种子悄然萌发

教师学堂

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学习《古诗三首》,包括《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我对同学们说:“既然这三首诗放在同一课,又都是赞美祖国壮美山河之篇,那它们一定有许多相同之处。”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立马学生围绕“《望天门山》和《望洞庭》的共同之处”这一主题展开小组讨论和研究,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谈论得热火朝天,每个人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讨论之中。有认真记录的,有画表格比较归纳的,有画思维导图呈现的……看到他们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参与谈论研究之中,就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足以让我心中充满小小的窃喜,但我更期待他们的研究结果给我更大惊喜。

以上就是同学们研究之后所做的笔记和简单的思维导图。同学们积极研究之后,就开始精彩纷呈的汇报,找出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1、七言绝句:这两首诗都属于七言绝句。
2、唐代诗人:一位是“诗仙”李白,另一位是“诗豪”刘禹锡。
3、诗题中都含有“望”字,都是作者向远遥望看到的壮美之景。
4、有山有水: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望天门山》中的“青山”和“碧水”,《望洞庭》中的“洞庭山水”,可见在这两首诗中,诗人均描写了山和水,让我们领略了祖国壮美的山河。
5、使用了表示颜色的词语:《望天门山》中直接描述了碧水和青山,还有隐藏着的白帆和红日,《望洞庭》中描述了山水翠、白银盘和青螺,两首诗都勾勒出了山水的色彩之美。

教师学堂

6、运用了修辞手法:在描写景色过程中,两位诗人也都并非平铺直叙,而是巧妙地运用了修辞手法,比如《望天门山》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诗人将江水夸张为能够劈开天门雄峰的巨斧,而《望洞庭》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无风的湖面”比作“未磨的铜镜”,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人将天门山的雄壮、洞庭湖的精美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7、借景抒情:尽管在描绘景色时,李白的大气磅礴和刘禹锡的精致浪漫如此不同,但是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美景色的喜爱和赞美,诗人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天门山、洞庭湖来抒发诗人自己对祖国的壮美山河的赞美和喜爱。
当孩子们汇报到这里时,我的欣喜之情难以言表,学生完全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而且从内容到形式对古诗的参悟极为精准。正当我还沉浸在喜悦之中,又有几位同学高高举起小手要补充他们的研究发现:
1、南方美景:天门山位于我国安徽省芜湖市,而洞庭湖位于我国湖南省北部,芜湖市和湖南省均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也就是说天门山和洞庭湖都属于我国南方的美景。
2、由近及远:从诗人的“望”的视角来看,李白由近及远地描写了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而刘禹锡由近及远地描写了湖光、秋月、洞庭湖、君山岛上的君山,可见在描写景色时,两首诗都选择了由近及远的描写顺序
3、动静之美:前面分析过两首诗都描写了山和水,更具体一些的是,《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句描述出了静态山水的动态美,而《望洞庭》中“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则是体现了山水的静态美。
   课后我对同学们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个系统的分析:

教师学堂

两首诗歌孩子们竟然找出这么多相同之处。此时此刻我激动的内心难以抑制,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这三点的补充是我在备课时候都未涉及到的点,这早已超出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范畴和理解程度,这简直就是意外之惊,意外之喜,意外之惊喜。孩子们的学习潜能是不可低估的。这一节课孩子们快乐地徜徉在古诗词的学习中,不畏古诗词之难。孩子们思维的宽度和深度已经开始慢慢打开,他们在一点点地走出教材的世界,有着自己研究学习古诗的方法。在今后再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他们一定有“举一隅以三隅反”的学习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能让他们在古诗词的滋养中成为“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传统文化传承人。
随着”双减“改革向着深水区进发,我会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努力把孩子带出教材的世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变化。

教师学堂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掌握方法。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了“综合实践活动”。
传统书法课堂教学内容以经典碑帖单字临摹练习为主,教学流程多依照:讲授——示范——练习——评价线性推进。这样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活动使学生课堂学习经验较为狭隘、单一,课堂评价也相对是简单的、一元的。同时,小学书法课堂多以单课时设计为主,每一课时即是一个课题,学习内容相对零散,与以往学习经验缺乏关联,对书法技法、审美核心概念难以深入理解,未能将课堂学习和真实的生活情境相结合,造成学生对书法学习内容难以进行积极主动的理解、联系和建构。
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为实现核心素养同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需要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真实情景和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明确素养导向教学案例的关键要素,关注学习方式变革。对于书法课程,这迫切要求教师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改变书法学科的线性推进的教学模式和单课时碎片化教学,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技法练习的单课时设计转变为关注核心概念和知识建构的单元设计,在书法课堂上引入“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模式。

三年级组  郑钟跃

认知与实践并存,体验与探究共进

——小学书法研究性学习的校本化实施

教师学堂

研究性学习是典型的建构与重构体验认知的实践,以项目与问题为载体,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它也是引导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一些传统的书法鉴赏教学更注重字形笔法的解读,关注得更多的是用笔、结构、章法等
往往会忽略书法艺术里的创新创造的精神内涵,而这些创新创造的精神内涵,其实也是值得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充分解放大脑和双手,从学生最熟悉的校园环境入手,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大胆尝试,在实践中进行主动思考,以理解和感悟知识的内涵,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如在学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笔者帮助学生对创作者、创作时代、书法风格、艺术影响进行资料收集、小组探究、课堂分享。在课堂中发现学生对碑刻拓片本身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产生了诸多疑问: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九成宫醴泉铭》是黑底白字的?这些拓片是如何制作的?如果按照某些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则是教师出示一些关于“传拓”的文字资料以及图片、视频来引导学生学习理解。但实际上这样的方式收效甚微,一些学生可能依然无法深刻体会传拓技术的高超与文化内涵。
基于此,笔者结合得天独厚的校本资源开展书法相关研究性学习。民族小学位于原后黑寺遗址,校内有大量的古建、碑刻遗存,协同学生以小组合作进行田野考察、碑文识读、文献梳理,专家访谈,小组汇报等方式体悟真实的拓片制作,领略百年民小的厚重历史。同时,将“传拓技艺”搬进课堂,设计学案,让学生与传拓这一非遗项目亲密接触。
一、材料准备:瓦当、拓包、棕刷、宣纸、刷子、毛笔、墨汁

教师学堂

二、长乐未央瓦当制作
1.清洗瓦当:在瓦当纹样正面湿上清水,用刷子洗净。

2.上纸:在湿润的瓦当表面覆盖上宣纸,用刷子在宣纸上涂上清水,用纸巾或宣纸吸干多余水分。

3.砸纸:用棕刷反复轻砸纸面,使字口清晰可现。

教师学堂

4.上墨:等宣纸几乎全干又略带潮湿时,用毛笔在拓包上均匀涂上墨水,在其他宣纸上试墨,待墨色匀称、浓淡相符后开始轻轻上石轻拍。注意上墨时要匀称有序,可反复上墨直至墨较深。

5.揭纸:等墨干后揭纸,置于书中压平。

这样一张“长乐未央”瓦当拓片就制作好了。接下来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拓片加以装饰,可剪裱下来落上款,表达对新年的祝福。这样学生通过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尝试,解决了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不仅对传拓技术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深深折服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
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许多新知识和新问题,然后会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问题的深入探究。这一整个过程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靠自主实践获取知识和靠教师传授获取知识是完全不同的。同时,学生会主动围绕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更深入的探究,在不知不觉中形成问题意识,且会对在深入探究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又继续进行新一轮的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合作探究,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为自己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学堂

随着“双减”政策走进校园,学生再也不用把全部的精力投入无限的课业之中。民族小学更是积极的响应国家的号召,鼓励孩子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校研究性学习精神的的引领下,学生们有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去锻炼、休息和娱乐,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探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每个年级的研究性学习都开展的如火如荼。
一、选题契合学生兴趣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一定要符合孩子们的认知特点,一定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问题。我们就特别鼓励学生做问题的有心人,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可以研究的问题。通过观察自己居住的生活环境,比如社区、学校等、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自我体验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活动主题或者课题。有了这样的引导三八班的孩子们课间在愉悦身心之时,就发现一个现象:冬日里温暖的阳光照射在雄伟的旗杆、挺拔的树枝上,在操场上留下了一个个长短不一、各式各样的影子。影子有什么奥秘呢?好奇心驱使着一群有相同疑问的同学,组成了“影子战队”,希望能对“影子”一寻究竟。他们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变化的影子》。

三年级组  田学平

播下好奇、协作、乐趣、自信的种子

教师学堂

二、准备过程凸显合作性
“影子战队”的成员们还制定了严谨周密的研究计划,他们分工合作,有的查阅讨论,去寻找影子的起源;有的观测比较,去发现影子的现象;有的计算分析,去探知影子的规律;有的研究总结,去获取影子的应用。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知识检索和小组交流探讨,用生活中的简单工具设计了实验,通过测量、观察、表格分析等方法得出了光、影、时间三者的关系。他们发现所使用的方法居然蕴含着除法、方向辨识、数列观察等知识,而这些方法还能进一步的用在生活里判断方向、判断时间、估算建筑高度,简直就是具备了成为小侦探的潜力!孩子们选择了一个有太阳的日子,确定观测的时间点分别为早晨8:00、中午12:00、下午4:00。在同一个观测地点,记录三个不同长度的棍子在不同时刻的影子长度和影子的方向。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比较同一个棍子的影子在一天内不同时刻的长度,发现从早晨到中午,影子会越来越短,从中午到傍晚影子会越来越长。
2.通过比较三个棍子在相同时刻影子的长度,发现在同一时刻,随着棍子的加长,影子也越来越长。
3.用影子的长度除以对应棍子的长度,发现在同一时刻,棍子不管是长是短,结果都一样。
4.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一直是相反的。
三、呈现内容体现学科融合性
研究性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某一单一学科的研究,只有将各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凸显它的厚重。
1、诗句表达研究内容
说到影子,孩子们立刻想到了《乐诵经典》越级考中-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诗中描写的就是影子吗!于是孩子们用诗句表达研究内容。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什么是影子)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影子的长短)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影子的方向)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影子的应用)

教师学堂

2、实验方法体现科学性
时间:选择一个有太阳的日子,确定观测的时间点(早晨8:00、上午10:00、中午12:00、下午2:00、下午4:00),
地点:选择固定的观测地点
工具:使用三个不同长度的棍子(最短长度、中等长度、最长长度)
方法:记录长度(测量值取整数,单位是毫米),测量时,棍子与地面垂直,不要倾斜
3、展示形式体现艺术性
展板的标题是孩子们自己用美术字设计的,诗句表达的研究的内容孩子用书法作品隶书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孩子们呈现的就是最好的!
四、研究过程各有收获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孩子们各有收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感言吧!
1、 我学到很多关于影子的知识,同时通过成果的展示,我还锻炼了自己的胆量,敢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所知所想了。
2、参与研究性学习真是一次好机会,在老师和家长的细心指导和热情鼓励下,我们通过了扣人心弦的上台讲解,这样获得知识的感觉,特别的刺激,富有激情,有兴趣,感谢老师,感谢亲密的战友们。
3、和同学们一起做研究性学习,非常的快乐,我不仅锻炼了思维,增强了兴趣,收获了知识,而且在合作中拥有了团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4、在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实验过程中,我在查找资料过程中更加的熟练和应用了网络获取知识,在活动展示过程中,对于性格内向的我,其实是一次挑战自我的勇气,在这时得到了锻炼,找到了自信。
5、通过这次活动,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知识,虽然在展示的时候有些紧张,但完成后特别有成就感,下次有这样的活动,我还会积极地参与。
研究性学习真的给孩子们带来许多的益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提高孩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能力的重要的因素,其实研究的结果并不重要,研究的过程与孩子们的收获才是做可贵的!研究性学习我们还在探索还在路上,但好奇、协作、乐趣、自信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心中萌芽,我们静候璀璨的花海!

教师学堂

《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指出:“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由此看来,探索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而学生的“问题”就是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行为。它有助于学生从“学会数学”过渡到“会学数学”,让学习真正发生,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问题板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在我自己的班级和年级里,各班都会有一个“问题板”,给学生提供“说出自己心里疑惑”的机会。学生们可以在问题板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我会鼓励学生组成“研究小组”进行讨论并分享给其他学生。
比如:在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学生就提出:“为什么3的倍数可以把各个数位上的和加起来,看和是不是3的倍数就可以了?用这个方法进行判断的原理何在?”。“还有什么其他办法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等等问题都出现在了问题板上。我鼓励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探究,最后将成果进行展示交流。通过解决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孩子们的兴趣极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孩子们都说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数学之味”。不仅如此,我还会引导学生寻找“源头”,找到提出问题的“伟大作者”,让提出问题的孩子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不一般。这样坚持下来,孩子们敢于提问题,想提问题,会
提问题。“问题板”也发挥出了他的“威力”。因为善于发现问题、好奇、生疑、提问是人的天性,问题恰恰表明了人们的需求,也彰显了人们的思想,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关心、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而通过学生的问题开展研究。

五年级  陈红育

如何让小小的问题板
发挥更大的“威力”

教师学堂

2、教师心中要有“问题板”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信息社会,我们的教学模式如果还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根本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而且传统的教学也会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期盼只是一句空谈。所以教学模式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
作为教师要有变“问题”为宝的智慧,不能一看到学生的问题,觉得偏离了自己的预设,打乱了课堂进度,还不如自己讲更快更直接一些。这种抱着完成任务的教学态度,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会使学生问题意识慢慢淡化。基于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其实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对知识融会贯通,对于学生的“问题”能抽丝剥茧,最终回归知识的本质。这样一个看似费时费力的课堂,何尝不是对学生学习力的训练。在经历抽丝剥茧、煎熬痛苦后,学生也必会“化茧成蝶”。这样一个过程,其实也是对学生“问题”的重视和肯定,相信坚持下去,学生也定会喜欢提问题。
3、教给学生寻找“问题板”的素材的方法
问题板上的问题大多来源于课堂学习,所以我会积极;发学生,它和原来的知识点之间有什么关联?除此之外还有其它方法吗?为什么可以这样做?等等。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可能成为学生要去探究的“小问号”。所以,鼓励学生只要认真思考,细心推导,善于提问,勇于尝试,每一位同学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问题”,进而通过研究性学习,理解其中的数学原理和推导过程,品出其中的“数学味”,把学到的知识变成属于自己的宝藏。
4、关于“问题板”的进一步设想
上个学期孩子们对于问题板的一些研究成果,会在330、还有中午没有广播的时间让学生在班级和年级内进行简短(一般是10分钟以内)的分享。这个学期延续在班级和年级内及时展示研学小成果,给孩子们平台和机会。
① 本学期的研究性学习继续和课堂教学的问题紧密联系,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从选题而言,多一些课堂上的拓展和延伸问题。
② 问题板中有价值的研究性学习展示,不仅仅是展示比较完整的研究历程和成果,也可以展示一些研学过程中的片段。比如:“如何选题(你是怎样想到选这样的问题进行研究,因为很多孩子不是不会研究,而是不知道要研究什么)”再比如:“研学中的某一个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希望这样的一些展示能给有困难的学生一些方法的指导,进而让问题板发挥更大的威力,也让研究性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能逐步落实。

——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学堂

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民族小学一直将劳动教育贯穿在培养学生的全过程,把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开展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劳动实践性活动。在马校长“循规而行、提质增效”的思想引领下,我逐渐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在劳动教育研究性学习方面做了初步尝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思考。
一、 研究起点:“小问题”促成“小课题”
班级制定了劳动项目责任岗,每个孩子都承包了班级的卫生一角,但发现有些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存在偷懒、敷衍现象,有的学生认为劳动会耽误学习,有的学生甚至不会劳动……。这些现象引发了我对劳动教育的思考,从而产生了要开展劳动教育研究性学习的想法,预想如果以班会的形式呈现他们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会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和教学实践。
实践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立德、增智、强体、育美。通过劳动教育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培养他们的手脑协调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专注力,增强他们认知、理解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同时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劳动教育研究性学习很有实践意义。
二、 搭建研究框架:通过有趣的观察活动激发研究热情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教学和活动,强调知识的联系与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尤显重要。让学生亲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

五年级组  党春玲

以研究性学习方式
促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

教师学堂

我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结伴开展研究学习。学生通过自由组合成立研究小组,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性格特点完成组内分工、合作。组长明确研究性学习中的注意事项,带领组员共同商讨、搭建研究框架,寻找研究方向。由于对劳动教育的错误理解、长期重智育、轻劳育的观念影响,学生们找不到研究的点。
劳动教育是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我鼓励学生走出教室,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告诉他们劳动过程也需要必要的设计和思辨能力,更需要一双能发现问题的眼睛。学生们通过用心观察,提出了一些他们想研究的问题。例如:如何不用频繁弯腰就能轻松地把操场上的纸屑捡起来?如何从狭小的排水孔里把垃圾捡出来?……。当学生们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他们的研究热情也变得高涨起来,自信心大增,跃跃欲试要大展身手。

三、 设计研究方案:用活动实践检验研究的可行性
劳动教育研究性学习通过劳动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研究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设计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按照方案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全程参与实践研究活动获得知识、得出结论、实践反思、改进完善。用实践检验研究的科学性、可行性,让研究为生活服务。
(一)制定小组实施方案,设计劳动工具图纸
各小组通过分析、讨论,初步制定了实施方案。负责收集资料的学生们利用网络、书籍和通过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查找解决劳动中问题的相关资料,筛选和提取有用的资料,利用废旧物品设计用于捡拾垃圾的工具图纸,为了检测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学生将设计出来的劳动工具去实地进行检测,在检测中发现问题后再次完善改进。

教师学堂

劳动教育研究性学习是对劳动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探究学习,学生在做中学,积极发散创新思维。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形式把疑问弄清楚。在劳动教育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大胆尝试,积极思考,通过动手操作制作了一个又一个劳动工具,用这些工具自主解决了不同类型的垃圾捡拾问题。

劳动教育是培养生活能力的重要一环。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懂得劳动光荣,学会了劳动,习得了劳动技能,从而培养了生活能力和劳动素养。
四、交流展示研究成果,强化劳动教育
在劳动教育研究性学习的后期,我召开了一节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学生们通过现场演示、汇报、演讲、采访等形式分享了劳动教育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总结了前期的研究成果,并向大家发起了劳动倡议。
通过劳动教育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了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他们更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同时形成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提升了他们的意志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

教师学堂

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格朗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们的创造的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研究性学习强调生命过程的独特性、亲历性和创造性,正是实现这一目的最佳途径和最佳手段。研究性学习怎样开展才能见实效呢?
去年我们以部编版五年级上第四单元为载体,带领孩子们去学习如何筛选、查阅和处理资料帮助自己进行深度学习的这样一种方法。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爱国,当中有一篇文章时《圆明园的毁灭》,我们北京的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实践学习的条件。而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结合资料,恰恰是我们在研究过程当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基本步骤,也是研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我们把这个单元作为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验单元。
我们通过前面两篇文章的学习,教会学生一些基础的筛选、查阅和处理资料的方法。然后把第三篇文章《圆明园的毁灭》放手交给了孩子去进行自主学习,我们定了一个研究的大方向——圆明园的前世今生,让孩子们在这样的一个研究主题下去进行大量的资料的查阅。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迈开了研究的第一步,去寻找圆明园相关的背景资料。这期间,孩子们利用书籍、网络和到圆明园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完成了对文章的学习,也完成了对圆明园的认识,以手抄报,文章和演讲等多种形式来呈现他们的学习成果。

五年级组  陈坤

对研究性学习实效性的思考

教师学堂

最后,我们在孩子们研究的基础之上,做了一个整合性的展示活动——围绕圆明园该不该重建进行辩论。孩子们第一次进行辩论,这种展示形式再一次点燃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他们在自己之前的学习成果基础之上,运用资料进行了第二轮的深度思考。在这次初试牛刀当中,孩子们不仅体会到了爱国的情怀,也体会到研究性学习带来的学习深度,也很自然地体验到资料的运用对于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作用,这是一个不能省略的步骤。
通过这样一个单元的整体学习之后,孩子们基本上能够把方法迁移到其他的学习活动当中。在后面的单元学习中,孩子们很自觉的会去查阅资料,会去进行一些深入的研究。他们还会把这样的一种学习的方法,迁移到其他学科。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个单元的学习形式是有效的。
我们把单元整体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整合,希望能够让研究性学习有方向,有抓手,做到有效。我们给孩子一个基本的方法指导和研究方向,在这个过程当中指导孩子去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活动的设计,通过各种展示活动逐步帮孩子去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化他们的学习体验,从而将他们的这种学习真正的内化成一种能力和素养。
另外,家长们也非常的支持这样的学习活动,各个活动阶段家长们都不遗余力地支持和鼓励孩子们,这也是此次学习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么在双减的背景下,我们怎么合家长之力提质增效减负,这次学习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我们通过这样的学习之后,也从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思考,在研究性学习当中,我们要避免盲目操作,老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和托底工作,为孩子的学习保驾护航。总而言之,有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需要以后继续深化和规范的。

教师学堂

教师学堂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综合学科、生成学科,能使学生终身受用,我们要以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给学生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

二、给自由 
 心理自由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要鼓励学生有新颖奇特的想象,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学会寻找证据,能够自圆其说。不要把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对立起来,要让学生明白它们是学习的两种不同方式,要根据学习需要选择。

一、给方向
方向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面对研究性学习这一崭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往往会有老虎吃刺猬——无从下口的感觉,导致学生往往抱有怀疑心态、观望心态、游戏心态、畏难心态等,这就要求给学生指明未来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明白掌握知识或信息多了不等于就是好,更重的是要学会如何处理、利用这些信息。也要给学生指明研究实施的方向,养成研究的意识,带着“研究”的思想去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在研究中,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包括研究提纲、研究进程、成果形式、参考书目等。

三、给时间 
 时间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保证。学生可能有很多疑问怀疑,有很多想法构思,有很多意见建议,但往往因为时间缺乏而胎死腹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无论是把它当作一种学习方式,还是把它当作一种课堂教学的手段,它都反对“一触即退”,都应深入思考,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把有关的信息、知识进行整合,因而要保证学生有自由阅读、自由思考、自由调查实践的时间。

五、给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讲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必须加强方法指导,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要教给学生纵深挖掘想一想,逆向思考探一探, 侧面联系究一究,比较探索思一思等提问方法。养成了问题意识,才能为探究打好基础。要教给学生研究方法,对每一种方法的操作要领,都要细致地教给学生,并使学生能综合运用。 

四、给空间 
 空间是进行研究性学习必要的场所。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自由活动的空间。开展研究性学习,其核心是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这个“实践”,包括校园内的实践,更应扩大到社会中。二是自由展示的空间。这就要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研究进程和研究成果的地方,学生对自己成果的展示,更能激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教师学堂

在“双减”背景下,课外班减少了,学生作业少了,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家长却有了很多焦虑,面对这一现实热点话题,马校长指出:“双减”落地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无限可能。我们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和平台,让他们学的更高效、更广泛、更长远。上个学期,在学校鼓励研究性学习的情况下,我所在的五年级圆满地开展了题为“赏中国经典动画,传播多彩中国故事”的研究性学习,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我将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研究性学习带给学生的变化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 研究性学习的准备和实施
1. 研究选题与课本主题相结合
11月5日一部时隔38年的经典动画片《天书奇谭》再次登上了电影屏幕,正巧在这一阶段,英语书讲到了第五单元,话题是电视节目TV Shows。通过对学生前测发现动画片是学生们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而当被问到《天书奇谭》和现在流行的动画片的区别时,有的学生说道:天书奇谭中有很多的中国元素,更值得我们学习,可见,学生们观影后感受到了过去动画片中的文化内涵。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观看动画片是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渠道之一,基于师生共同的交流,我们初步确立了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探讨中国动

五年级组  杨小丽

自主参与研究,学习乐在其中

教师学堂

画片的过去与现在,从中凝练出动画片中的中国元素,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对中国文化有深刻体验,这样既能结合教材,又能与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相结合。
        2. 研究形式多元化便于学生自主选择
       研究形式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分别有手抄报,翻翻书,配音,表演和辩论会等,这些不同的形式激发了学生自主选择的兴趣。以兴趣为出发点,学生们自主进行了以动画片为主题的分组,分组后又自发进行了观影、查资料等方式,研究中国过去与现在的动画片,从中了解中国文化、民族精神和中国故事,增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到了组织、指导和反馈的作用。
       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同样也发挥了不同学生的优势,体现了作业分层。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性地参与了手抄报、翻翻书、配音、辩论等活动。有的学生虽然英语不好,但画画好,这样的同学在小组中也有参与感,也乐意参与介绍动画片的展示。有的学生虽然有读写障碍,但是喜欢配音,因此也参与了配音活动,并为此刻苦练习自己的台词,在小组中学习和锻炼自己的英语表达。有的学生虽然英语口语一般,但是结合表演动作、表情,并不影响交流,也能表达正确的意思。甚至还有京剧社团的孩子在全班表演了京剧,真正实现了用英语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3. 实施过程与家长沟通
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会推动家长朋友的支持。特别是在完成手抄报、翻翻书、配音、辩论等需要口头展示的项目时,离不开家长朋友们的信任和支持。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如在校口语展示视频即时发给家长留作学生成长纪念,如在回到家后学生会把自己练习的音频和自己写的文段发给我修改,与家长交流的频率增多了,也赢得了家长们的信任,在整个过程中家长都是很支持的。
二、 研究性学习带给学生的变化
1. 学习能力的提高
大部分中国过去的经典动画片学生没有看过,在研究前期,学生需要自主使用搜索引擎查资料、查单词的意思,使用翻译软件把中文翻译为英文;需要与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交流,询问自己不会说的单词和句子,增加了在沟通和交流中学习的体验。在完成手抄报、翻翻书、表演、辩论等后续活动时,学生就自己选择的动画片自主结对,组成该动画

教师学堂

片的研究小组,在课间、作业班时间进行小组主动,甚至建立线上交流群,把对动画片的讨论与交流延伸到家中,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互助性。
       2. 语言能力的改善
       这次的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其中对于总结故事和分析故事人物特点,需要学生使用丰富的语句和单词进行书写,从初稿到定稿的过程中,学生一遍遍修改自己的文本,比如单复数、语法、单词拼写,是对学生书写能力的检验。其次,学生平时口头表达的作业占比较少,在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并录制视频的过程中,学生也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经过不断的练习,学生表达时语句更加顺畅了,也更加自信了。
        3. 思维品质的培养
       辩论赛活动需要学生对比分析过去与现在的动画片,从中凝练出不同时代动画片蕴含的中国文化和育人价值,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小组学生对自己的选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找论点,查论据,形成了自己辩论稿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乐在其中,而作业的形式多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了进来,激发了孩子学英语的兴趣和动力,是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掌握研究的方法,提升了学习力,从自主选题到自选分组参与各类活动,学生对研究中国动画片的热情不减,研究不辍。此外,融合中国精神、中国艺术、中国故事的动画片对学生的触动很大,通过学习动画片的不同种类和特点,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了进一步的热爱,增加了中国文化的认同。下个学期我将继续努力探索研究性学习,在学校的引领下,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教师学堂

在双减政策下,“提质增效”是我们努力的目标。那如何才能落实“提质增效”呢?我想只有让学习融入到学生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有自发研究问题的兴趣,并能自主行动起来才能真正达成实效。下面我就根据自己这学期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
从数学学科角度,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关注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1、注重课内知识的延伸,关注学习知识与解决生活问题的联系
“双减”以来,由于减少了机械练习的题量,课上我们更加重视对课本内容的充分挖掘,我们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和交流想法。例如:刚学完的“储蓄问题”一课,虽然储蓄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但这个知识对于学生来讲还是有距离的。
概念教学一般对学生来讲比较枯燥,学生们在课上通过交流一一解决了困惑,除了解决课本问题,学生还提了很多课本以外的内容,如:“什么是国债?整存整取三年,我中间急需用钱,取出来怎么算利息?”“存三年中间再想存入点钱怎么算利息?”“我先存一年,一年后连本带息再存,这样存三年利息多还是一下存三年利息多?…”孩子们简直是太棒了!思维之活跃出乎我的想象。这些问题的提出源于:

六年级组  刘健

学习无处不在

教师学堂

①老师给了他们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
② 在老师创设的宽松的氛围下,孩子们把每天的学习不是当作任务去完成,而是真的全身心地在解决自己的真问题,探讨感兴趣的生活问题。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解决问题能力,也使孩子们对学习更加感兴趣。本来一节课的内容,我们扩充为两节课来上,前三个问题我让两个孩子回家采访在银行工作的家长,给我们做了专业解答。最后一个问题留作了课下作业,让孩子自己探讨问题的答案。很多孩子一下课就围在了一起讨论,很多孩子回家进行了更认真细致的思考。第二天所有孩子的回答,都赢得了大家的一阵阵掌声。
数学好玩中《反弹高度的内容》,我们没有直接给数据讲解,而是让孩子们亲自试验得出结论,并且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解释自己的发现是否有科学依据及理论支撑,同时还拓展了相关的知识。
2、改变固有的作业形式,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双减”后机械性作业减少了,我们更多的增加了实践性和研究性的作业。
例如:学完统计图,让孩子们利用统计的相关知识,调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孩子们的想法真是多种多样,如:每周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统计、每天锻炼身体时间统计、双减后每天睡眠时间统计、每周喝饮料情况统计、上学方式统计、喜欢上什么课统计、喜欢吃什么水果、姓氏统计等等,孩子们经历了从数据收集、整理、制图、分析等完整统计过程,对统计的方法有了根深的理解,同时解决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每个调查,我都要求学生有统计表及统计图的呈现,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统计的内容进行分析,培养孩子关注生活,了解生活,进而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孩子们的能力真的让我们刮目相看,如:其他内容都好分析,调查完姓氏后,又如何分析与解读呢?

教师学堂

我们的孩子真是太棒了!能够查找理论依据分析统计数据,做到有理有据,对社会现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一个学期下来,这种课内知识的延伸,课内知识与生活的结合,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自主研究学习的意识,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并且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求同存异,对孩子的健康发展也提供了有益的平台。正如校长所说:“我们要让有意思的事情变得有意义,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孩子们乐在其中,学有所成。

探主题学习,促能力提升——
研究性学习感受

期末,学校组织的期末总结别具一格,根据“双减”的需要,各年级各学科代表分别总结了本学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收获。我带领班级学生进行了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无论是学生还是我自己都有非常大的进步和提升。
 我们知道“双减”的意义不在于“减”,而在于“提质增效”,马校长高瞻远瞩提出研究性学习理念,重在学的过程,是以研究促进学习成果。作为明年即将迈出民小校门的毕业生,应该将目光从课本转向了更博大的世界,开展更深入地学习。
 比如通过学习《丁香结》这篇课文,学生知道了丁香结寄托着诗人的“愁怨”之情。由此,他们对古诗词中的意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陶渊明作为著名的田园诗人,在他的诗作中出现了经典的植物意象,这又寄托了他怎样的志趣呢?跟他的人生经历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六(8)第五小组的同学们就此开展了“陶渊明诗词中的植物意象”研究,力图通过这一方式,“走近”陶渊明。
而交流会上任老师展示了本班学生在对李清照的研究。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被称为婉约派代表词人,但在《乐诵经典》中收录的李清照诗词却风格迥异,这引起了同学们探究的兴趣。于是六.9班同学围绕“李清照性格及经历的变化对诗词风格的影响”开展研究,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自主赏析、诗词创变等一系列探究,最终总结出了李清照诗词创作风格,并通过创编感受诗词魅力。
而交流会上任老师展示了本班学生在对李清照的研究。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被称为婉约派代表词人,但在《乐诵经典》中收录的李清照诗词却风格迥异,这引起了同学们探究的兴趣。于是六.9班同学围绕“李清照性格及经历的变化对诗词风格的影响”开展研究,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自主赏析、诗词创变等一系列探究,最终总结出了李清照诗词创作风格,并通过创编感受诗词魅力。

教师学堂

六年级组  邢月杰

教师学堂

  我们六(7)班苏东坡的诗词内容清幽舒缓、大气磅礴,表达的情感都积极向上、旷达豪迈,偏偏苏轼的一生大多时候是在贬谪过程,在仕途遭受逆境时他却能顺势而为、乐观向上,这是非常难得的一种性格,于是六.7班同学把切入点放在苏轼贬谪时期的作品研究上,通过大量收集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切实感受到苏轼人格的伟大。并通过诗词创编抒发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留恋之情。苏东坡受到人们的敬仰,不仅是因为诗词写得好,更主要的是因为他当官的时候心怀天下、心怀百姓,即使流放在外,也不忘为朝廷献策;即使做了高官,也不忘为百姓谋划,体现了苏东坡伟大的人格,用苏东坡的前辈范仲淹的话说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东坡的一生可谓颠沛流离,从家乡四川眉州出发,做过地方官,做过中央官,先后被流放到湖北、广东、海南,多名家人在流放的途中身故,但他本人仍保持豁达开朗,正对应了李白的诗句“人生达命岂暇愁”。
期末的总结让我们备受鼓舞,真正觉得这种提高和进步是一种享受。成果汇报既是静心学习的时刻,也是学生真正的讲堂、教师的学堂、家长的聚智堂。在双减背景下,孩子们自愿参加、自行结组、自主选题,通过主题性的研究活动能更好的体现出民族小学学生应该有的样子。同学们的深入浅出的汇报、落落大方的仪态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老师和同学们在主题实践研究中的探索,辛勤努力和同学们的精彩的表现,很好的呈现出了学校的教育理念。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情做得有意义。主题性研究学习活动为学弟学妹们做出了榜样,六年级学生已经做好正当民小合格毕业生的准备。
新学期孩子们面临毕业,学业压力相对不大,我想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广泛的进行研究性学习,巩固成果,挖掘学生的潜能,特别是在青春期心理研究和克服方面、正确人生观的树立、中外文学家的作品等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研究,相信有了本学期的基础,孩子们的兴趣被大大激发出来,一定能做出更加优异的成绩。
我们民族小学是习总书记来过的学校,每一个人都应该奋发努力向上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努力的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相信同学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努力的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爱好兴趣,成长为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就像校歌中所说:小孩子也有大志向,好学生就该做栋梁。

研究性学习助力减负提质的探索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研究是数学学习的生命线,数学的根本特征表现为一种探索研究的精神,组织好小学生数学研究的学习,就是把握好了数学学习的生命线。所谓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就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有学生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与接受性学习正好儿相反。
小学阶段特是学生将来研究创造的播种阶段,而播种阶段的种子和气候是至关重要的。这里的种子和气候可以理解为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所必备的基础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有问问题的感觉,有探究的欲望,学习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让数学学习焕发出生机勃勃,赋予数学学习新的生命力,是开展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真正意义。

思辨之音

六年级  常雪连

    二、课下实践活动引发研究性学习
(一)实践活动性学习的理论意义
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真教育、好教育的探索,用实践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实为中国教育史上的教育大家。陶先生认为,宇宙万物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人类才华的精华,儿童的创造潜能,只要有适宜的环境,就能萌芽。教师应创设具有创造性的,有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兴趣,拓展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陶先生认为:”创造教育即主体教育,创造的行动源于创造的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后必须给予学生思想自由,使他们自主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宝藏。”教师应注重有效延伸数学知识,让学生把握数学的规律和本质。在数学生活和文化中滋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培育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学习不应只停留在浅层的知识层面,应注重让学生走进生活,参与相关的自主发生的实践研究性活动。
(二)实践性性学习的实践意义
我们的实践性学习可以是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设计包装物品的最佳方案。认识可能性后,解析超市的摸奖活动;掌握圆的特征后,研究窖井盖儿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会使用计算器后,去探究计算中的神奇规律,学完圆的面积计算后,测量出硬币的面积,学完统计图后,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统计同学们的身高、体重、星座、颜色喜好等。这些数学拓展性实践活动,可以是老师布置的实践性作业,也可以是老师的建议,让学生们自主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发现规律、本质来解决问题的信心。

思辨之音

三、自由组合 提升研究性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先对小学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提起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传统的学习模式,不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反而还容易起到反效果。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思想活跃起来,有更强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还可以将一些单调枯燥的数学理论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研究性活动,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将来人生路上的各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前“双减”背景下,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自主安排了。我们要做到减负提质,不仅要着眼于提高课堂效率,还应着眼于课下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与平台,让他们学得更加高效、更广泛、更长远。
因此,我们学校倡议学生自愿参与,自主选题、自由组队,开展数学研究,是一种个性化、弹性、自愿的研究性作业和再学习,从当前学习生活的经历和经验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数学问题,将所学和所用结合起来,制定研究计划,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请教师、请教师长等方法,最后得出结论。形成学习结果。这样的学习是持续性的,不仅在学校,也在课后,在家庭里,甚至延伸到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家长都成为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引领者、陪伴者和指导者。

教师学堂

右图展示的只是笔者所教班级部分学生结合北师大六上数学内容及学生自己喜好即将开展或已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他们的涉猎领域很广泛,从离生活很近的《合理饮食》、《饭桶中的学问》、《双减前的课外班VS双减后的课外班》、《食物浪费》到数学课外知识的进阶《奥数里的分数》、《几何知多少》、《排列组合的学问》、《整数列项你知道吗》、《随处可见的圆柱体》。

教师学堂

下面笔者列举两个已经初步完成的研究性学习案例。
课题一:合理饮食
学生在学习完统计图后,两个文静的小姑娘找到了笔者。她们从本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膳食金字塔,知道了应该怎样合理饮食最健康,想组队研究一下我们六年级同学中的合理饮食情况。笔者大力肯定了她们的想法,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注意事项。例如六年级有近400人,怎样做这个调查,调查问卷怎么设计,涵盖几个方面,你们打算如何统计与分析等。在与她们的沟通交流后,这两名同学开始了自己的研究性学习之旅,她们从六年级十个班级中每班随机抽样了5个学生填写调查问卷,为了研究的尽可能准确,这5名同学要兼顾男女和体型胖瘦,别看她们第一次做数学研究,想的还是很全面的。
通过学生的研究,她们发现调查的学生中能做到合理饮食的只有20%,80%的学生都不太合理。因为大多数同学喜欢吃肉类、油炸食品,但蔬菜类摄入偏少,为此她们还在全班汇报了她们的调查结果,并给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合理建议。

课题二:双减前后的课外班VS双减后的课外班
“双减”这个话题,不仅在国家层面、学校、老师层面,家长层面有感触,其实对于“双减”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学生,更是感触颇多。这个研究小组的学生们,首先有以下四方面想法想了解:1、小学六年级双减课外班减少了吗?2、课外班超过晚上8:30了吗?3、课外班如果减少,家长会不会觉得孩子跟不上?4、双减课外班减少后,睡眠有改变吗?睡眠量增加了吗?接着学生们进行了合理的研究分工,并采用访谈加问卷调查分析的方式来实际调研双减对六年级小学生的影响。

从访谈可以看出有以下三类学生的看法:第一类:一些学生认同从学校层面作业量减少了,并且能在学校完成课内作业,但因为课外班都集中周一到周五,使得一部分学生周一到周五的课外负担加大。第二类:认为双减政策非常好,确实减少了课外班和作业,自由支配时间多了。第三类:支持双减,赞同国家提倡的不超前学习,并自己主动更加关注课上学习,把课内知识往深处学习,并自己尝试地做一些拓展题。
从调查问卷上可以看出三种情况:1、因为仍旧有一部分学生的课外班未消化完,所以,有55%的学生课外班没有发生变化,40%的学生课外班有所减少,还有5%的课外班有所增加。2、课外班的数量上,40%学生上3种学科类课外班,20%学生上4种学科类课外班,15%学生上2种学科类课外班,20%学生上2种学科类课外班,5%学生上1种学科类课外班,20%学生上其他素质类课外班。学生的学科类课外班仍旧存在,并且给与学生的负担仍旧不可小视。2、家长对“双减”政策的看法:65%中立,30%非常同意,5%不同意。整体上家长还是比较认同国家政策的。3、“双减”后睡眠情况,我们可喜的看到有70%的学生睡眠时间增加了,只有30%没有发生变化。
此组学生完成此项研究性学习了,我采访了她们,让他们说说做完这个研究后的感受,她们表示:1、以前不会做研究,觉得研究是爸爸妈妈成年人的事,离我们很远,不用去理会。2、以前觉得做研究很难,无从下手,不知道需要做什么,怎么一步步地开展。3、通过此次研究不仅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还特别有成就感,因为能用所学数学知识来了解发生在她们身边的真实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利用电脑绘制统计图,如何进行分析。
研究性学习在我们学校已经从之前的1.0版本,到了本学期的2.0版本,未来我们会致力于3.0版本的优化、提升,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想研究的小课题,把课堂的学习延续到课下,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回家后空闲时间做些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事情,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教师学堂

教师学堂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将认知目标概括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各层次间的推进关系与深度学习原则高度契合。对于书法教学而言,不应仅仅为了传授事实性知识而授课,教学者应带领学生全身心走进相关情境中,通过教学活动独立选择,捕捉并解决真实复杂的问题,激发综合思维,更好得促使学生通过书法学习,习得能够终其一生发展的技能。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无论从认知维度还是情感维度,学生与情境之间产生的交流能够大大提高书法课堂教学效率。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联系个体与社会及物理情境的本质,也是二者互动产生的结果 。

聚焦情境认知——
小学书法课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六年级  盛夏

思辨之音

譬如笔者供职的学校,每当季春三月和风春煦、海棠花开,一年一度的“海棠雅集”笔会就会如期而至。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激发整体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将书法课搬出教室,搬到海棠树下。开设在天地草木之间的的书法课使学生舒散怀抱,游心翰墨。开阔思维,比类合谊。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重要方式。学习者和情境紧密联结在了一起,融入沉浸式教学氛围,学生接受着书法文化人文底蕴的熏陶。
这样的熏陶是思想行为通过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就像浇水一样,不是大水漫灌,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可通过征引校园本土文化的语料,打破书法创作与日常生活的边界,让学习融入生活,让书写在身边真切发生。谨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校本课程《四合院书法艺术》(图1)、《校园文化五体书法集字字帖丛书》的开发及与人美版书法教材相结合的“写对联”“写福字”“匾额题写”等情境创设课程的探索,能够有效地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认知与判断能力,焕发传统书法的活力,激发学生综合思维的育成,在双减背景下的教学策略运用中事半功倍。

图1 《四合院书法艺术》

思辨之音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创造性地应用校园内存有的书法物料陈列,带领学生开展书法写生研究性学习。
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谈及书法时提到:“譬如中国人讲究书法,我们看某人的书法第一次就可以认识得其意味、或精神;甚难以语人;然自己闭目沉想,固跃然也;此既是直觉的作用。此时感觉所认识的只一横一画之墨色。初不能体会及此意味,而比量当次第一次看时,绝无从施其综简作用,使无直觉则认识此意味者谁乎?我们平常观览名人书法或绘画时,实非单靠感觉只认识许多黑的笔画和许多不同的颜色,而在凭直觉以的到这些艺术品的美妙或气象恢弘的意味。这种意味,既不同乎呆静之感觉,且亦异乎固定之概念,实一种活形势也。”强调了实地获取的真情实感是特定的时空、环境与感受和情绪构成的某种审美契机,从而触发了情思对书法意境感知的重要性。

基于“提质增效”的背景,小学书法教育亦可借鉴高校书法外出写生教学的经验,将学生分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章法、书体、书家、结构、用笔等不同范畴,引导学生采取单钩、双钩、现场临摹、笔记记录等学习方法开展书法写生学习。学生在书迹实地搜集素材、开阔思维,将会成为学生获得创作灵感、习得技艺的重要方式。譬如右图所示(图2),既是笔者带领学生在不动用笔墨纸砚的情况下,仅靠铅笔和速写本完成的课堂写生成果。上部分是对校园国音堂匾额的双钩写生,下部分是对地砖碑刻文字“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局部拓印写生。实际上,用铅笔拓印的奇思完全是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迸发出的妙想,他们迁移了教师在前课讲述的传统捶拓的技法流程与要领,突破材料的局限,另辟蹊径地创新了书法写生的形式,提高了书法写生课的课堂效率。

图2   硬笔写生

思辨之音

图3所示是学生将文房四宝带到书迹实地,进行现场的临写。囿于场地的限制,是同学不得不采取左手把持书写用纸,右手控制毛笔的方式进行书写。而这种写字方式恰恰是对传统笔法“持纸书”的复现与实践,并且学生们也通过亲身的体会简单直接地感知到了中国书法传统书写顺序“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的合理性。更有趣的是,即使在室外种种不便的条件下,学生们书写的表现并没有像预想的一样大打折扣,反而有出乎意料之喜。

笔者将学生们使用毛笔工具实地写生的作品与随后在专业教室参考高清照片临写的作品进行对照,如图4所示,无论是从点画神韵、结构精确还是章法合理的范畴而言,现场书写的作品均不乏可圈可点的表现。也就是说,实地写生的作品质量在某种程度反而优于在教室里正襟危坐写出的作品质量。笔者通过对参与学生的抽样采访,得出了个中缘由:综合情境下多元的教学体验使得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也随之提升。

图4   毛笔写生

图5  作品对比

参考文献:[1] 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8):30-35.

思辨之音

与书为伴

读书正当时莫负好时光

READING

只有读懂学生,才能基于学生的成长规律设立1-9年级每一阶段学生具体的育人目标,才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育人策略。本书提出了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并依据这个成长规律,提出相应的育人策略,书中还结合案例,详细介绍如何在具体的教育情境行科学、有效地育人,兼具理论高度和实践价值,是作者及其团队10年研究成果结,对教育工作者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

作业设计质量、作业实施效果,是衡量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作业的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备受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重构作业一一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不仅探讨作业的内涵丶价值丶历史发展脉络,而且聚焦作业设计的常见问题,构建了课程视域下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也提供了实现作业设计策略的可视化的建议。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这本书,相信会有很大收获。

与书为伴

本书作者加拿大古生物学家桑普森融合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结合亲身经历,向教育工作者讲述提问式启发、挖掘兴趣点、讲述“宇宙故事”、添加“零散部件”、利用数字技术等成为孩子们的“自然导师”的切实可行方式。贯穿于书中的“体验·指导·理解”理念,有助于启发教育工作者提升自我教育认知水平,优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引导儿童与大自然建立一种有意义的、持久的和深层次的联结,从而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

本书借鉴当代学习科学,论述了国际教育界深度学习思潮及其成果,涉及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实施模型和实践案例,对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认知发展、教师成长、学习责任转移等的关系进行了重点阐发,对深度学习的概念和教学设计、对传统教学和学习的超越进行了详细论述,对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学习指导、课外作业和教育评价进行了深入探索。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