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和声》第19期

期刊/内刊校刊2022-06-22
463

新长征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

2022年7月第19期

contents

目录

《和声》编委会

马万成
王    晶
窦丽娜    
徐    威 
丁国强
王振军    
崔    艳
王    梅    
常    娜    
党    琦     
赵志敏    
康琳娜    
傅若乔    
关    越    
于    昊    
李    艳   
李    琳
郑钟跃
李    敏    
时利娜
孙志敏   
于佼月
宋    曼

党旗飘飘

04   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特别关注

12   打造全景、全员、全科的民小美育(马万成)
22   同溯艺术之源 共塑和谐之美(傅若乔)
25   校园,就是我们的美育课堂(丁彦民)
26   给孩子们一个真实生动的美育课堂(冯静)
27   美育无声的渗透在每个民小人心中(王颖)
28   让美育更贴近孩子,更贴近生活(韩旭)
29   充满生命力的美术课堂(李琦)
30   全景美育点亮美好心灵(杨乐亭)
31   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盛夏)
32   全面美育观润物于无声(郑鈡跃)
34   创建高效美育课堂(任梅)
36   美育渗透 学科整合(汪红)

43   例谈“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作业设计(孙志敏)
47   小作业 大思考(时利娜)

04

05

与书为伴

60   《教育协作》
60   《今天怎样做教师》
61   《有效课堂提问22条策略》
61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61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的心灵》

思辨之音

50   借助课堂提问 发展思维品质

不负韶华

57   “小家”紧系“大家” 感悟习近平的家国情怀(推荐人:马万成)

教师学堂

37   美育渗透 学科整合(孟佳琪)
38   让孩子在舞动中感受身边的“美”(卞一贺)
40   美美与共 和谐共生(李倩茹)
41   大美不言 大爱无声(孙诗幔)

总编辑
主编
编委

执行编辑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
大会上的讲话

STUDY  ON

党旗飘飘

习近平

同志们,朋友们:
  历经7年艰辛努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举办,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道,克服各种困难挑战,再一次共创了一场载入史册的奥运盛会,再一次共享奥林匹克的荣光。
  事实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有意愿、有决心为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促进世界人民团结友谊作出贡献,而且有能力、有热情继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凝结着各条战线人们的辛勤付出和智慧汗水。北京冬奥组委同北京市、河北省、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联紧密合作,广大冬奥建设者、工作者、志愿者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壮志,在各自岗位上真诚奉献、默默耕耘,涌现出一大批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总结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经验,表彰突出贡献集体和突出贡献个人,弘扬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举办过程中培育的崇高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人历来言必信、行必果。确保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如期安全顺利举办,确保“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是中国人民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

(2022年4月8日)

7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各省区市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北京携手张家口作为主办城市尽锐出战、全力投入,同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紧密合作,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困难挑战,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全面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
——冬奥赛事精彩纷呈,国际社会积极评价。四场开闭幕式精彩纷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贯穿始终,中华文化和冰雪元素交相辉映,体现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运动之美,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三个赛区一流的场馆设施,严谨专业的赛事组织,温馨周到的服务,赢得参赛各方一致好评。赛事吸引了全球数十亿观众观赛,成为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
——爱国情怀充分彰显,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中国人民爱国热情的激扬展示。海内外中华儿女热情关注、大力支持这场在中国举办的冬奥盛会,纷纷为冬奥健儿加油喝彩、为伟大祖国加油喝彩。赛场上,我国体育健儿不畏强手、顽强拼搏、为国争光,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倍感荣光。一位护旗手说:“我站在奥运会的升旗台,心中满满的自豪感,想到祖国如今的繁荣昌盛是多么来之不易,那是一种说不出的骄傲与热爱,泪水就夺眶而出了……”巧妙蕴含中华文化的冬奥场馆,活泼敦厚的“冰墩墩”,喜庆祥和的“雪容融”,扑面而来的中国年味儿,香喷喷的豆包……,“冬奥梦”和“中国梦”精彩交织。饱含圆融和合等中国理念的开闭幕式,构思独到,匠心独运,二十四节气、黄河之水、中国结、迎客松、折柳寄情、雪花主题歌……,听障演员的圆舞曲、手语版国歌、盲童合唱团的歌声、视障运动员的点火……,这些意蕴隽永的场面在人们心中留下了美轮美奂、直击人心的深刻印象,激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接续奋斗的昂扬激情!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办举办推动了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冰雪运动跨过山海关,走进全国各地,开启了中国乃至全球冰雪运动新时代。筹办以来,我们建设了一大批优质的冰雪场地设施,举办

STUDY ON

党旗飘飘

在基础教育阶段,为了将美的文化、美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学校构建了全学科融合的美育体系,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美育格局。校园里、生活中,处处都是学生们的美育大课堂。本刊特别报道,将会带着大家跟随校长的主题文章,一起去听听艺术学科的老师们是如何思考与践行学校美育理念的。

打造全景、全员、全科的民小美育

FOCUS ON

特别关注

马万成

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以下简称“民族小学”)始建于1890年,是一所拥有130多年发展历史的学校,它坐落在马甸后黑寺古建群之上。学校几经更名,“马甸回民义学”、“广育小学”“回民学院一附小”“马甸小学”都曾是它的民资。2004年12月2日,更名为大众熟知的“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近20年来的变革创新,让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来到民族小学,你会禁不住称赞校园的美丽与灵动,同时也能对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感同身受。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民族小学,讲的是如何在少年儿童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总书记提出的“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通俗易懂,孩子们能听懂、能理解,更为学校指明了方向。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更是强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育全过程。

新春特刊

02

FOCUS ON

特别关注

一、全景美育——校园就是我们最好的美育作品
美育要从自然中去实现。小时候,我家在圆明园背面,上学在清华附中。那是每天要穿过圆明园四趟,因此给我留下很深刻的意向,对我个人的审美影响也很大。从圆明园的东门往里走,南边有几棵桦树,晚上放学时在余晖照耀下的婆娑树影和那种光影氛围让我非常难忘。当时有人在那里写生,那样的景色在列宾的画作里也能看到。所以我认为自然是最好的美育启蒙。自然不仅蕴含着生命的发展规律,还具有精微的线条、色彩和结构等美学表现。了解自然、亲近自然,才能深入体会到更真实、更美的东西。
我们的校园不大,约3000平方米,有一个小动物园,还种了100多种植物,包含18种果树,各类植物按照时节,依次登场。我们的校园本身就是一个美术课本、一个美育课堂,这里的东西比美术书上的更灵动、鲜活,更值得孩子们去欣赏、去品味、去用画笔画下来。明德堂内桌子玻璃盖板下就展示着学生们的水墨校园景色作品,他们用自己的双眼捕捉校园里的美景。
我们建议教师可以把课堂放在校园里,让学生们从生动、鲜活的大自然中获得感受、探索奥秘,进而形成认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身边真实的事物结合起来,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当然,每个人的审美是不一样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又高于生活和实践,如何让孩子们在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习得知识与技能,是需要我们下功夫来实现的。比如画一个杯子,如果看到的是书上的杯子,孩子们可能会按照树上的视角、构图和色调去画。但如果观察的是一个真实的水杯呢?那它在每个人的眼中都是不一样的,在心中的含义也是不同的。这样的教学才是灵动、多元的。
民族小学的大门、雕梁画栋的楼舍和姿态万千的植物相映成趣。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民族小学,他一进校园便赞叹道,没想到在海淀还有这样一所古香古色、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校园就是民族小学最好的美育作品,包括整体的规划、风格、气韵,都蕴含着民族小学全体师生对美的追求。不同时期我们对美有不同的认识,这个是不断变化的,但对美的追求是始终不变的。

二、全员美育——我们的一种群体意识
学校的全员美育意味着全学段、全学科、全体教育者的参与,这甚至成为大家的一种群体意识。学校主张人人都是美育教师、人人都是美育对象、处处都有美育的身影。
在我们举办的所有活动中,甚至是在所有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都能找到艺术的身影。学生愿意用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学校也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展示平台,为学生个人举办书画展,还邀请家长和专家们共同参与进来。有的亲友会为了参加孩子的书画展专程从国外飞回来,他们觉得能在这么小的年级举办个人展览非常了不起,很有纪念意义,同时也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在这个领域的深入学习和发展。我们不在乎形式高不高端,关键在于通过美育这个环节,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感受、去欣赏,并获得积极的回应。
书法是我们学校全体师生的三大必修课之一,是美育的重要载体,而且我们非常强调书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校园中的很多提示牌都是学生用毛笔写的,一是将书法这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二是通过这个过程让文明的意识内化于心。我们强调的学校要具有的五种味道之一是“中国的味道”。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既有实用功能又有美学精神,把它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便形成了艺术特色。

新春特刊

02

FOCUS ON

特别关注

有一次我去听一节美术课,老师准备得特别充分,自己讲得很投入,学生们也听得跃跃欲试,这其实是一个很理想的教学状态。但这位老师讲了20多分钟,留给学生们动手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材料还没准备好就要下课了。其实老师讲再多都不如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观察、捕捉、动手,美育教学更是如此。
学校在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打造“挖掘教材+学生自主+家校共育”的模式和有意思、有挑战、有收获、有意义的“四有课堂”,充分挖掘教材中与学生生活贴近、与学校育人理念契合的内容,在唤起共鸣的同时,让孩子们对知识和技能有更直观和深刻的认知。每节课前的五分钟学生小讲堂,教师都会把讲台交给学生,让他们从生活中自主选取美的元素和素材。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认识和艺术作品。此外,教师将课程内容整合浓缩,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孩子去自主探究美、创造美,相当一部分的美育课堂会“搬到”校园里。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走访、观察、探究、写生……将司机变化留在纸上、存于心间。特别是到了秋天,老师带着学生将校园的落叶、花草捡起来夹在画本里,课上一起做叶画,还用在古法造纸中,这些漂亮的花草纸会变成校园活动中的书签、花灯、邀请函……艺术源于校园,又归于校园。

春暖花开的时候,老师会带着学生去校园里看树,去四合院看花。但是有的学生在校园里来回跑,静不下心去欣赏,老师也缺乏引导的意识。之后我就邀请老师们也来到四合院,先带着老师们去欣赏,然后讲解为什么要带学生欣赏春天的景色、如何引导学生去欣赏其中的美好寓意以及如何让学生领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之后,老师再带学生去园子里的时候就知道该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了。2021年秋天,干部中心组学习时,我特意安排大家到校园的银杏树林里去感受自然之美。大家一路观赏景物的颜色和姿态,将对美的感受内化于心,并转化为育人意识。美育的重点在“育”,如果作为一个教育者都感受不到美,还怎么去培养学生呢?
三、全科美育——推进学科间的美育渗透
审美的“内化于心”与立美的“外观于行”是民族小学的美育课程目标。民族小学的美育不仅仅是美术学科的教育,对美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整体性的学习,需要语文、数学、科学、道德与法治等跨学科协同教学。通过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等审美活动和理性的美学教育,使学生获取多维度的审美体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推进学科间的美育渗透,使美育成为全学科的共同追求。

新春特刊

02

FOCUS ON

特别关注

有一次我去听一节美术课,老师准备得特别充分,自己讲得很投入,学生们也听得跃跃欲试,这其实是一个很理想的教学状态。但这位老师讲了20多分钟,留给学生们动手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材料还没准备好就要下课了。其实老师讲再多都不如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观察、捕捉、动手,美育教学更是如此。
学校在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打造“挖掘教材+学生自主+家校共育”的模式和有意思、有挑战、有收获、有意义的“四有课堂”,充分挖掘教材中与学生生活贴近、与学校育人理念契合的内容,在唤起共鸣的同时,让孩子们对知识和技能有更直观和深刻的认知。每节课前的五分钟学生小讲堂,教师都会把讲台交给学生,让他们从生活中自主选取美的元素和素材。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认识和艺术作品。此外,教师将课程内容整合浓缩,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孩子去自主探究美、创造美,相当一部分的美育课堂会“搬到”校园里。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走访、观察、探究、写生……将司机变化留在纸上、存于心间。特别是到了秋天,老师带着学生将校园的落叶、花草捡起来夹在画本里,课上一起做叶画,还用在古法造纸中,这些漂亮的花草纸会变成校园活动中的书签、花灯、邀请函……艺术源于校园,又归于校园。

民族小学重视家校社协同育人,美育课堂也不例外。学校时常要请家长与孩子们共同创作,并分享对美的认识与感受。家长能参与到孩子探索美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的幸福感也会化作美育的一部分。
2.课外活动
学校的美育课外活动依托的是各类社团,如民乐社团、京剧社团、书法社团以及各类非遗社团。为了保证美育课外活动的有序开展和活动效果,各社团采用日常活动有目标、检查有记录、期末展示有成果等模式进行引导。
去年年底举办的“和——岁首迎春民小书画季暨艺和工作坊非遗小小艺术家协会委员换届”活动,将学校美育工作的维度很好的体现了出来。以“和”为魂,和而不同,快乐成长,这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这次活动也是对学校“和”文化的充分展现。活动分为“和之蕴”、“和之味”、“和之乐”三个篇章,在校园的多个场所,以一个个创作情景、教学故事、跨学科融合等方式展示。在崇和馆前,学生们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民小建党颂”百人百句书法作品长卷缓缓展开、动情朗诵;沿静心阁一路欣赏陈列在这里的景泰蓝、面塑、剪纸、影拓、书法、彩塑京剧脸谱等非遗作品,各年级的学生作为小讲解员,表达专业、落落大方;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展示着师生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的成果;民间工艺传习基地——艺和工作坊的面塑、剪纸、陶艺、泥塑等七个民间工艺传承社团展示了融合传统与现代的非遗作品和文创作品。
活动的最后一个流程是艺和工作坊非遗小小艺术家协会委员换届,小协会委员和小形象大师们拿着聘书,脸上写满了笃定与责任。在这里,他们既能向德艺双馨的非遗传承人学习非遗,还能锻炼自身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品格。

新春特刊

02

FOCUS ON

特别关注

3.艺术展演
艺术展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对美育教学的促进作用不可估量。学校的艺术展演活动分为两个层次和三种形式。两个层次是学校层面和个人层面,三种形式是指美术、音乐和书法。学校层面的艺术展演,师生均可参与,专业化程度高,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览周、艺术长廊主题展、馨星民族乐团学生专长音乐会、海棠雅集、毕业书法展等。学校特别注重教育留痕、学习留痕。老师会指导学生如何整理自己的创作素材和作品,以便在需要展示的时候能够完整呈现,这也是一个好的生活习惯。等学生长大成人后再翻看这些资料时,会明白从小做这项工作的意义,那种感动和收获带来的震撼会撼动一生。
4.校园文化
学校校园内留存有不少古建筑遗迹和碑刻文物,行走间尽是中国传统的味道,人文历史资源得天独厚。所谓“名胜之境,半由天然,半由人力”,近20年来,学校带领全体师生对学校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对校园环境不断修缮,使珍贵的人文历史资源与用心经营的校园环境相得益彰。基于校园的四季变化,师生们将“书院海棠”“文耘晚荷”“崇和秋色”“立人晴雪”评选为“民小四景”,并鼓励大家以这四景为主题创作书画作品。校园内充盈着“五种味道”——中国的味道、自然的味道、教育的味道、孩子的味道和家的味道。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他鼓励孩子们要从更广阔的生活、自然中汲取营养,从更深邃的文化和精神世界中得到熏陶与化育,从而点亮美好心灵。”
                    ——马万成校长在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新春特刊

02

FOCUS ON

特别关注

同溯艺术之源  共塑和谐之美

美育是人格教育、美育是情感教育、美育是艺术教育。
重视美育自古便是中外的传统。西方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包括描绘自然美的优美作品,实际上间接肯定了自然美的美育功能)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冶、培养和改善他们的心灵。
在我们中国,两千多年前所倡导的“乐教”“诗教”就蕴含美育的基本内涵。西周时期,礼乐便纳入当时的学校教育。《乐记》就已强调乐教因人的本性而进行心灵疏导以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功能。到王夫之,又继承上古以降的“习与性成”思想,强调日常生活(无疑包括艺术、审美)和习惯对人日积月累的长期感化、教育作用。
故此美育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关系国家教育方针能否全面落实的关键之一,而正确理解美育内涵是做好美育工作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他鼓励孩子们要从更广阔的生活、自然中汲取营养,从更深邃的文化和精神世界中得到熏陶与化育,从而点亮美好心灵,这为新时代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美术学科组  傅若乔

“全景、全员、全科”,民族小学的美育工作润物无声,正如马万成校长在推进新时代美育出版创新暨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上所发言的主题——美无处不在,育浸润心田。多年来,为了不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将美的文化、美的情感传达给学生,民族小学在马万成校长的引领和全校师生、家长共同努力下,构建了全学科融合的美育体系,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美育格局。校园里、生活中,处处都是学生们的美育大课堂。我们在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引领下,扎根本土发掘校园文化资源,将美育浸润于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怡情悦性的美育熏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发着师生热爱生活之情,唤起师生美化校园环境的潜意识与创造能力,同溯艺术之源,共塑和谐之美。
如今,学校的美育工作得到各界认同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全景、全员、全科——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的美育一文呈首发于《中国中小学美术》杂志2022年开辟全新栏目——校长与美专栏,作为一名在民族小学工作十年的我来说,也是莫大的鼓舞,是教师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更重要的是这证明了我们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我们的学生是有所收获的。
马校长作为荣获“人美年度教育人物——百佳美育校长”,他有思想、有情怀、有底蕴、有作为、能融合、做榜样。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致力于成为美育示范学校。“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百佳美育校长”是我们学生的榜样,是我们教师的榜样,更是社会的榜样。

新春特刊

02

FOCUS ON

特别关注

校园,就是我们的
美育课堂

所以作为民族小学的一名美术教师和教学干部,如何继续传承民族小学美育精神,如何加强和改进自身美育工作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首先我们应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其次加强教师专业性。成为一名复合型知识和能力的教师。我们应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加强自身艺术的人文理解力,对艺术的文化感受性,对经典艺术作品的意义解读和结构分析能力,以及对当下艺术文化现象的价值评判能力,这些才是学校美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美学和艺术理论修养,提升对艺术的审美和人文理解、分析和评判能力,才能将美带给学生带进课堂,家校美育协同。我们应树立目标,成长为一名有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美育教师,并为塑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
新美育的传播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新美育的落实对于民族的审美提升是不可或缺的,新美育的发展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让我们的孩子既能立足民族根基,又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在美育的新时代,每一位从事儿童美育的工作者,都应有责任、有担当,为了儿童的美好未来、为了民族的幸福与强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一群人,一个梦,在中国儿童美术教育的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永远心怀理想,踏歌而行,中国新美育,仰望星空,开创未来!

美术学科组  丁彦民

马校长用自己的大教育观和教育发展的前瞻眼光办教育、建校园,使一个破败不堪的百年老校焕发了新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海淀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
这些都源于马校长先进而接地气的办学理念。马校长关于学校的美育建设更是使我们美术老师和学生受益良多。校长倡导的全景美育,把校园作为一件大的美育作品。校园里的一砖一瓦、一树一花都体现了校长对于自然的热爱。他用自己的智慧精心绘制了一幅硕大的画卷,让老师们、同学们在画卷里流连忘返,情不自禁地拿起相机捕捉它的细微之美、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对学校热爱之情。
我们美术课经常会道校园里来上,这里有现成的写生素材。课本中要学画古建,走进校园,校园里有四合院,有中式风格的教学楼,有长廊和文耘亭,有小桥流水,有门墩螭首……要是课本里学画古树,也可以走进校园,校园里百年的大槐树;课本里要是学画植物,那就可以一年四季走进我们的校园,这里有春天的玉兰花、连翘花、迎春花、海棠花、牡丹花、李子花、山楂花、桃花……这里更有夏天的绿树成荫、绿草茵茵、野花烂漫,秋天橘红色的大柿子、咧开嘴巴的大石榴、小灯笼似的海棠果、黄橙橙大葫芦、金黄色的银杏林,雪后的银装素裹……

新春特刊

02

FOCUS ON

特别关注

给孩子们一个真实生动的美育课堂

美育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校长非常重视的,“从身边发现美、描绘美”——这正是美育的宗旨和最终目标。为此,校长在校园建设方面颇为用心,打造出了“森林校园”,这使得孩子们有机会走出教室,亲近校园,亲近自然,并从校园的一草一木中生发美的意识,让审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正值春日,是一年中最适合写生的季节,每年这个时候我就把课堂设置在校园中,带学生观察树木花草的结构,教他们如何在繁复的结构中抓住规律,下笔“言之有物”。当然,最为重要的是用心感受校园之美,让孩子们热爱校园,抱着此种教学目标往往收获的惊喜也是巨大的。从孩子们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们对校园之美的理解。校长经常说,我们的校园本身就是一个美术课本,一个美育课堂,这里的东西比美术书上的更灵动、鲜活,更值得欣赏、品味。正是这样的教育理念,给予我们正确的教学方向,我们也在履行校长的教育理念过程中走得更快、步伐更稳健。

美术学科组  冯静

美育无声的渗透在每个民小人心中

《庄子•知北游》里说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育,不仅只是在教室里、课堂中的讲授,更应在自然中去感受。马校长经常提醒我们要带学生出去写生。写生课是民小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开始,我也有很多的不理解,为什么写生课要安排那么多?但现在,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写生的乐趣。民小的植物有一百多种,色彩最丰富的时候是春天,桃花的粉、玉兰的白、丁香的紫,这些色彩的生动是照片无法展现的。每年四月,海棠花开,孩子们在树下写生,一阵春风吹过,花瓣飘落,孩子们边画边发出“哇”的赞叹声。这样的美育,这样的视觉感受远胜于在教室中对画作的分析。五月的牡丹,六月的莹草,九月十月有银杏林和各种蔬果,冬天我们还可以带着学生观察树木的生长方式。马校长的美育思想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体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以及对校园中古建的利用与保护。校园中景色的规划,中国的美无处不在。校园就像一个大画室,老师、学生,随时能感受美、欣赏美,美育无声的渗透在每一个民小人的眼中、心中。

美术学科组 王颖

新春特刊

02

FOCUS ON

特别关注

充满生命力的美术课堂

美术学科组 李琦

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杂志《中小学美术》在2022年开辟新栏目——校长之美,跟随着校长的讲述去了解学校整体的美育情况。首篇便报道了马校长对学校美育的理解与实践。作为民族小学的一名美术教师,我十分骄傲和自豪。马校长格局之大、站位之高,才有了学校今日的发展。校长带领学校构建了全学科融合的美育体系,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美育格局。校园里充满着自然的味道、教育的味道、家的味道、孩子的味道。无论是校园文化的布置还是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不分大小每一个细节彰显着精心、用心、细心和爱心,所以校园里处处都可以是学生们的美育大课堂。马校长不仅懂教育,懂美育,更懂如何上好每一门课程。校长常对我们说,不要总是在教室里照着书本画,多带孩子出来写生,多观察与感受自然。学生们从生动、鲜活的大自然中获得感受,探索奥秘,进而形成认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身边真实的事物结合起来,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艺术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学生们可以在实践中理解,这就是好的美术教育。我们在美术课堂中要学会巧用学校资源,把课本里的主题与美丽的校园相结合。比如三年级的《画古树》,就可以在校园里写生,《设计紧急避难路线图》就可以为学校设计一份校园地图,或者是介绍学校的手册,包括我们的特色社团都可以在上面有所体现。《设计动漫标志牌》也可以设计班牌、为学校的建筑和植物来设计标志牌等等。让学生发现美术与生活密不可分,从而对美术产生持久的兴趣与热爱。感谢马校长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各种美的体验,我们要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与孩子们一起感受生活、享受生活中的美。

美术学科组  韩旭

我大学毕业后就来民小了。那时对民小的第一印象就是:太漂亮了,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在这花园般的学校里,幸福感一定很高。慢慢的,我发现在这里,就像校长说的“校园里,生活中,处处都是学生们的美育大课堂”。在校园里,对我们美术老师来说,有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多年以来,校园写生成了每个年级、每个学期的固定课程,也许在一些学校里,出去画什么是个愁人的难题;在民小,出去画什么,也是个愁人的难题:一年四季如画的四合院,丰富的花草树木,古建筑上精巧的结构、艳丽的彩绘,甚至身着民族服装参加活动的学生,太多可供选择的主题,真不知改选哪个好。这个学年我任教二年级和四年级的美术课。我在观察了孩子的学习水平后决定让他们写生植物,一方面是考虑了他们现有的美术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秋季学期时,孩子们语文课刚学过《爬山虎的脚》一课。在这个背景下,他们对爬山虎的观察就不会拘泥于造型,而是会情绪饱满的欣赏爬山虎,重塑爬山虎,然后再调动他们的知识储备,为自己的作品配诗文一句,这样他们就会和古诗中的美共鸣。
这个学期,孩子们对上次写生还记忆犹新,我便让他们感受秋季和春季的异同,这样学生就不会漫无目的的写生,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刚钻出枝条的嫩叶上,集中在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上,体会春天独有的在冬季积蓄力量后绽放的美。

让美育更贴近孩子,更贴近生活

新春特刊

02

FOCUS ON

特别关注

全景美育点亮美好心灵

2022年1月,《中国中小学美术》杂志刊登了马校长关于美育的理解以及学校的美育实践。为了将美的文化、美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在马校长高站位的引领下,学校建构了全学科融合的美育体系,在校园中、生活中,处处都是学生们的美育大课堂。就像马校长经常告诉我们美术老师的,我们的校园这么美,有小动物园,100多种植物,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美术素材库,我们在备课中,要把这么好的环境融合起来,创造多元思路,多带学生去写生、去观察、去创造。我印象中最深刻、孩子上的最开心的一节美术课,就是秋天学生们在校园里写生的时候。为了实现多学科融合,也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以兴趣为主体,分为不同的写生小组,有的同学和我一起,我们边唱歌边写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友谊,也让我更加了解他们。有的同学以组为单位捡拾掉落在地上的树叶,进行创意联想或者拼贴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后我把写生的照片发到班级群里更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和赞许,想不到美术课可以这么有意思、有意义。我想,这些都离不开马校长平时对老师们的熏陶,让我们时刻坚持以美育人,从自然中、校园中汲取营养和素材,从而点亮孩子们的美好心灵。

美术学科组 杨乐亭

美育是指对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其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民族小学在马校长“无处不美育,无时不美育”大美育观的引领下,着眼于教育整体的美育化,将美育视为整个教育的一种境界,把美育当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主张把美育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和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从而达到美育普及的效果。在民族小学所有的课程中,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都有美育的因素,最终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使美育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境界。
民族小学的全员美育状态意味着全学段、全学科的全体教育者参与到美育中来。这是一种特有的群体意识,它能够将学校的外在美育环境与内在审美诉求结合,这种结合的发生并非由某个环节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过程。美育不仅仅是艺术老师的工作,也是所有教育者需要承担的教育理想。
中国书法作为民小师生三大必修课之一,是民族小学美育的重要环节。书法是以汉字为创作基础的造型艺术,而汉字就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张怀瓘所言:“书之为征,期合乎道,故能发挥文者,莫近乎书。”书法教学不仅在“字”,更在于“文”。文者,文治教化。民族小学书法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亦留心考察实践小学书法教学与德育课程协同开发,并作出初步的思考与尝试。民族小学现存古建筑遗迹有黑寺大殿基座、东西配殿及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经典布局方式,点缀其间的楹联匾额又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学校深入发掘校本资源,以“四合院中的书法艺术”为主题构建起一套独特的校本课程。课程以探究、体验等方式学习传统建筑规制及楹联匾额的文化内涵,开发《校园文化五体书法集字字帖丛书》以校园诗歌、楹联匾额为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集字临摹创作。让学生在书写中感知生活,书写美,创造美,使书法课堂实践真正走进学生生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与空间内将创设情境与书法实践相结合。

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

书法学科组  盛夏

新春特刊

02

FOCUS ON

特别关注

全面美育观润物于无声

书法学科组  郑钟跃

在“五育并举”视域下,美育的目标同样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与其他各育交叉结合,相互渗透,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奠定沟通人性中共同的基质,最终实现人本质力量的全面提升。
在民族小学,“和而不同、快乐成长”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在美育工作方面学校更是根植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让学生在校园中通过美育诸要素的影响,以美启真,以美启善,通过美育促进“真、善、美”的形成,使每一孩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依托于此,学校在马校长带领下有意识地构建民族小学独特的人文景观,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处处美育”的文化氛围。古雅的文耘亭,精致的小桥流水,静美的四合院,宏伟的崇和馆,无不流淌着传统园林的创意。

而其中书法人文景观更是相得益彰。点缀其间的书法楹联匾额、古碑石刻,石阶上镌刻着名言警句、诗词歌赋,无不凸显学校的人文情怀。基于校园四季变化,学校还将“书院海棠”“文耘晚荷”“崇和秋色”“立人晴雪”评选为“民小四景”,倡导师生以“民小四景”创作诗赋书画,讴歌美丽校园。马校长还提出民小师生不仅要写书法,还要用书法,让书法成为校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静心阁、楼道大厅成为了孩子们书法作品的展览馆,每一楼道门口有着孩子们书写的标语,崇和馆基座有着俊美欧体写就的文物保护介绍语……这些可以说都构成了学校校园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将书法写在书桌案头,更是努力将美映照在我们的校园生活。
所谓“名胜之境,半由天然,半由人力”学校对传统人文景观的主动建构,使校园中充满了环境美和文化美,增强了美育意识,树立了全面美育观,使美育进入综合育人状态。同时,也正是在这一人文环境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视觉符号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校园中经常会看到孩子们在写生、在测量、在观察、在写作、在歌唱、在吟诵,校园人文景观也在学生的主动建构下化为“日用而不知”的文化底色,润物于无声之处。

新春特刊

02

FOCUS ON

特别关注

创建高效美育课堂

今天看了校长的文章深深地感受到民族小学的美育工作无处不在,深入到了每个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心里,校园里处处都是美育课堂。
从一进学校的大门,雕梁画栋的楼舍和姿态万千的植物相映成趣。习总书记2014年来民小的时候,他一进校园便赞叹道,没想到在海淀还有这样一所古香古色、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具有文化历史的四合院、郁郁葱葱的树木、班级文化浓郁的教室。是啊,校园就是我们最好的美育作品,传统民族的文化、古朴的风格、大气的建筑,处处都在彰显着民族的美、传统的美、文化的美。
学校的活动也很丰富多彩,书法磨练了我们的心智,跑步锻炼了我们的体魄,读书提升了我们的修养。这三科学校的必修课让我们每位师生都受益匪浅,学校的“五种味道”更是体现了教育的自然规律。
除了必修课,我们学校的课外活动也多姿多彩,各个社团争奇斗艳,各有特色,美术组去年年底举办的“和——岁首迎春民小书画季暨艺和工作坊非遗小小艺术家协会委员换届”活动,以“和”为魂,和而不同,快乐成长,充分展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崇和馆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民小建党颂”百人百句书法作品;静心阁陈列的景泰蓝、面塑、剪纸、影拓、书法、彩塑京剧脸谱等非遗作品;教学楼的走廊里,展示着师生在课堂教学改革

音乐学科组   任梅

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的成果;艺和工作坊的面塑、剪纸、陶艺、泥塑等非遗作品和文创作品,无一不将学校美育工作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音乐组的馨星民族乐团每年学生专长音乐会,斩获北京市、海淀区艺术节金奖;合唱团美妙的歌声,获得可喜的成绩;舞蹈社团妙曼的舞姿;京剧社团传统文化国粹的完美呈现。 
        艺术展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对美育教学的促进作用不可估量。学校的艺术展演活动有声有色,美术、音乐和书法各展其美。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览周、艺术长廊主题展、馨星民族乐团学生专场音乐会、海棠雅集、毕业书法展等。让学生终身受益。
       作为音乐老师我也反观自己的音乐教学,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已成为音乐课堂学习的主流。“以学习为中心,构建四有课堂”我们刻不容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遏制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音乐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更无从谈起。音乐是一门集艺术性、鉴赏性为一体的学科,因此音乐教学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实施音乐教学改革,为学生创建一个高效的音乐课堂。

新春特刊

02

FOCUS ON

特别关注

美育渗透 学科整合

音乐作为一种有着强烈感染力的艺术。自古就被人民群众所认可,并在时代发展中被注入了新的灵魂加以传承发展。古代的诗词歌赋创作以诗词为主,歌赋伴随着诗词而生,从古时候开始就是用来表达情感的艺术。音乐能够通过旋律给人带来情感共鸣和震撼,让人的心境得到引领和洗涤。小学音乐课加入美育教学,可以奠定小学生的审美价值,让学生通过音乐的魅力启发情感思维,得到共鸣,在社会人际交往中能够学会把握分寸。音乐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小学是思维培育的初期,也是最能接受各种思想道德感染的阶段。通过音乐教学渗透美育,让民族精神有效输出。也是对国家发展的一种支持。在目前中国的社会发展中,音乐课程融入美育教学,学生能够从小对民族精神有深刻理解。音乐中渗透美育,还能传承民族特色,发扬中华优秀文化,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在基础教育阶段,为了将美的文化、美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学校构建了全学科融合的美育体系,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美育格局。校园里、生活中,处处都是学生们的美育大课堂。
小学生阶段容易被各种新鲜事物吸引。在音乐课程中渗透美育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音乐表达的意义。与语文学科相融合。开展音乐教学的同时,选择趣味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学歌曲摘草莓时,可以说说冬季最常见的草莓,问问学生。喜不喜欢吃草莓,味道怎样?说说草莓的形状和颜色,可以用画笔画出草莓。打开音乐课堂的氛围,跟着欢快的旋律,再来学习歌曲,引导学生从歌词的角度去理解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的美景。再次问小姑娘,摘下鲜美、鲜艳美味的草莓,为什么舍不得吃?让学生带着思考去理解歌词的含义。通过简单欢快的歌曲,让学生通过食物诱惑的教学,学会从小尊敬老人,面对诱惑能够自觉克制,养成良好的尊老爱幼的道德素质,面对诱惑能够理性对待,充分渗透美育的核心价值观。(转35页下)

音乐学科组   汪红

       (接34页)马校长曾说:在基础教育阶段,为了将美的文化、美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学校构建了全学科融合的美育体系,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美育格局。校园里、生活中,处处都是学生们的美育大课堂。
       音乐作为一种具有强大感染力的艺术,在现代化教育中要注重音乐的精神渗透,把美育充分融合在音乐中,让学生通过轻松欢快的音乐旋律启发情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理解思维。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细胞,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将美育的核心理念充分的渗透,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

发掘潜能  唤醒热爱

教育的发展是多边的,多元的,民族小学在马校长的带领下,一步步实现了飞跃发展。马校长说:“在基础教育阶段,为了将美的文化、美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学校构建了全学科融合的美育体系,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美育格局。校园里、生活中,处处都是学生们的美育大课堂”。校内丰富的艺术教学实践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平,民族小学注重音乐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紧跟时代的步伐,践行美育精神,培育国家栋梁。
教育的真谛就是唤醒:我们老师就是发掘学生的潜能,唤醒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从而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而努力。重视音乐学科,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孩子们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自信一点点,让学生获得幸福感,让民小学子越来越优秀,就像我们校训说的那样,做最好的我,在我最好的方面,
为构建“笃美、慧美、健美、和美、创造美”的全科融合美育体系而努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让孩子走进美、体验美、创造美,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美育格局,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而努力。”我们一直在践行着。

音乐学科组 孟佳琪

新春特刊

02

FOCUS ON

特别关注

让孩子在舞动中感受身边的“美”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我们组的教师在赵老师的带领下都在认真学习新的艺术课程标准。通过认真学习马校长书写的“全景全员全科美育”这篇文章,结合自己的学科引发的一些思考。
首先,新的课标明确了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优化了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的年级。我们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围绕“为什么教”和“为谁教”,在实践活动中更要明白,让孩子们在“做中学”,打破以往的单一教学。我们也应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真正得把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落实在小学的舞蹈课程当中,

音乐学科组  卞一贺

其次,舞蹈学科如何在国家教育相关政策下,发挥舞蹈学科的特点,培养和影响我们的学生,我觉得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我要重视和思考的方面。看到课标后我仔细阅读并学习,这次在“课程内容”中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表现、创造、欣资、融合”。前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在史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小学教师一直在课堂中不断实践,当然新课标更加清晰的、明确了每个年级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最后一点的“融合”是新增加的,虽然说是新加入的,不如说是为我们教师明确并肯定教学的多元化。在2021年第九届“世纪杯”发展期教师基本功展评,我参赛的舞蹈课例是六大领域中的即性表达,我当时自己的思考是根据自己学校的文化、育人的理念、课堂的标准以及孩子们的情况,设计了课例《舞动的中国字》。这节课例不仅仅是单一舞蹈学科的育人价值。还增添了传统文化书法,书法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在2020年我校被评为书法示范校,书法更是我校的师生的必修课。所以结合我校书法的学科特点,我设计了跨学科融合课例《舞动的中国字》。以书法孩子们熟悉的字体特点为切入点,舞蹈动作为载体,孩子们自主创作舞句。这节课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通过在民族小学的教学经历,我认为舞蹈课更多的带给孩子主动的感受美,发现美,体验美过后的享受美。
艺术课程标准中,实践活动被正式列入到课标中。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认为实践活动太重要了。孩子们不是单一的上课体验感受舞蹈带来的对美的认识。以实践活动这样的形式,孩子们更容易接受,更喜欢。而且通过实践活动能够丰富孩子对知识掌握的兴趣,很幸运我设计的实践活动获得全区第一,也在史老师的悉心的指导下在区研究课中分享自己的实践活动,并与老师们共同学习。通过课标中实践活动的明确,我觉得为舞蹈学科增添了色彩。舞蹈课的难点在于如何让男孩喜爱上舞蹈课。我们舞蹈教师也要直视男女生的差异,这个差异来自孩子们在舞蹈方面的起点。大部分女孩在幼儿园就学习舞蹈,对于舞蹈就很喜欢,也愿意学习。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也很清松。相比较,男生很少有学习舞蹈,也没有关于舞蹈的知识储备,一部分男孩就会抵触舞蹈课,所以我在教学中更关注男孩子的体验感、收获感、成就感。我相信舞蹈课标的颁布,和我们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孩子们会越来越喜爱舞蹈课,我的目标是尽可能的丰富孩子的肢体语言。

新春特刊

02

FOCUS ON

特别关注

美美与共 和谐共生

学习了马校长的文章,认真阅读后,有了很多思考与感受。校长用平实质朴的语言,阐述了对教育的经验和智慧,从话语中感受到了对教育真挚的情感。民小自然与人文融合的环境文化,古今交融、中西合并的社团文化,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的和谐氛围以及办学特色,这一切都离不开马校长的付出和引领。从中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奋斗的温暖,更是对我们年轻教师的激励。
校长提到:“校园里,生活里,处处都是学生们的美育大课堂。”这句话让我感受特别的深。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出音乐作品中的人文思想,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自身的魅力会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无论是孩子的歌唱还是孩子演奏不同的乐器,优美动听、各具特色的旋律如青春的甘泉,滋润着孩子的心田。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进入孩子心灵的最深处,孩子一看到美的东西,就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风吹草动的声音、惊涛拍岸的声音...都是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本就是人类的本能。音乐是表达感情、传递思想最美的也是最直接的方式。
美育不仅仅是在于欣赏和享受,更在于开阔孩子的眼界,充实孩子的心灵。艺术美是学校中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音乐、美术等每门艺术课都各具特色,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所以我们要孩子们一起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中美的作用,共同构造成一个五彩缤纷、八音协合的大千世界,用音乐塑造美、创造美的世界。

音乐学科组  孙诗幔

记得小时候,街头巷尾张贴的是能力速成的广告,左邻右舍谈论的是孩子间的成绩,似乎只有学习分数才能决定一个家庭的和谐与幸福。因此,童年对我来说,无关生活美丑,只有分数高低。如今的民小无论是古色古香的校园,还是丰富有趣的课堂,再是绚烂多彩的实践,无一不在彰显着属于海淀区民族小学的“美”,属于孩子们快乐童年的“美”,从外到内,由内而外。

大美不言   大爱无声

音乐学科组  李倩茹

马校长曾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小学舞蹈教师的我认为,享受“美”是每个孩子应有的权利,这种“美”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外在的形体美,更有内在的心灵美,恰好舞蹈就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带给孩子们美的感受,让他们拥有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民小的舞蹈课程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安全地舞动身体,享受舞蹈的快乐,从而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会民族情怀和家国情怀。这种学习和知识是孩子们自主获得的,他们乐于探索,勇于战胜困难,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学习是“美”的、成长是“美”的、教育更是“美”的,感叹民小学子幸福和幸运的同时,也为自己是民小教师,是美育教育的一份子感到骄傲。大美不言,大爱无声。

教师学堂

随着“双减”的大力推进和深入贯彻实施,作业——这个伴随教学发展的老话题,如今再次被大家所关注,通过探讨它的“增”与“减”,思考提质增效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如何巧妙设计,从而使其真正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与价值。学校各学科的老师们通过探讨大单元的作业设计,积累了很多的实践与研究,本期将继续刊登老师们的研究成果。

教师学堂

作业设计之我见( 二)

例谈“双减”背景下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作业设计

引言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各地中小学深入开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工作,“双减”工作的稳步推进。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对这一政策的内涵有了更清晰地认识,从开始大力倡导减少课内作业数量,对作业数量做出严格要求,到目前强调作业布置的统筹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作业质量,保障减数量,不减质量,不“减成长”,让学生在“双减”政策下全面健康成长。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在“双减”背景下,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成为一线教师不断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转变思想观念,尝试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更新道德与法治的作业设计,依托研究性学习,布置更多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的作业,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本文以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为例,分析“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方法与策略,通过单元整体设计,以“低碳环保,绿色生活”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统筹单元作业设计。

四年级  孙志敏

思辨之音

一、学科阅读进行预热式学习
     阅读是极其简单又无可替代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涵盖了伦理道德、心理、法律、文学、历史等各领域的内容,开展学科阅读有助于跳出教材内容的限制,拓宽学生知识面,也成为一种预热式的学习。本学期,我和孩子们共同开展学科阅读,每周布置阅读任务,利用课前五分钟分享交流,也开展了几次读书漂流与阅读分享会活动。
在《让生活多一些绿色》这一单元开始前,为学生推荐了《拯救地球行动绘本系列》环保主题绘本,《给孩子的环保生态小百科》《谁在蚕食地球》等书籍,同学们也带来了家里的环保类书籍交换阅读。这样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同学们已经储备了背景知识,了解了垃圾处理、资源保护和低碳环保的很多信息,甚至开始考虑废旧物品利用的方式,为开启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同学们喜欢阅读,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项作业没有给他们带来负担,还能为他们提供机会与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阅读的内容不仅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等,也可以分享新闻,展示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课前分享,也可以提前录制音频、视频,或者做成简报分享。
二、实践探究任务为自主学习续航
探究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思维能力。道德与法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很多话题与生活中的真是问题息息相关,学习过程中布置实践探究类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自主学习续航。
在学习《为生活多一些绿色》这一单元时,分析教材的内容,对自然单元进行整合,

思辨之音

学生在梳理回顾已知的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更为深入理性的思考,从而确定想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比如:现在的生活中存在哪些污染为题?这些环境的污染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危害?人们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与人类的长远发展有什么关系?白色污染是怎样产生的?没有塑料制品我们的生活会变成怎样的……等问题。课堂上,同学们针对某一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想到要去查阅更多资料,到生活的小区或者附近公园去观察,采访周围居民,了解某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思考解决的具体策略。在这个基础上,这项生活探究任务成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带着批判性眼光对课本知识进行反思,同时,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图1 学生设计的白色污染情况问卷调查单)

生活探究类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真问题,发现学生的道德困惑点。例如,学生在解决垃圾分类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家庭正在慢慢转变观念,垃圾分类也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是他却发现有一次看到垃圾车来小区收垃圾的时候,把分好类的垃圾倒进一个垃圾桶,这让他感到很失望和不解;现在垃圾桶旁边经常有志愿者值岗,提醒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如何分类等,但是很多人却只是站在那里拍张照片就走了,没有真正履行职责。这些问题是学生在道德生活中非常困惑的,也是很多道德教育没有落实到行动上的重要原因,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对于突破原有的道德认知,提升道德素养意义重大。
三、生活体验类任务升华学习感悟
生活体验是课堂学习与真实世界的一架桥梁,正如那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生活体验类任务是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认同感的

在学生前期大量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借助KWL思考工具,引导学生思考,关于这一主题的学习内容,已经了解的信息,想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教师学堂

教师学堂

学生在讨论白色污染的时候,认识到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以后,认识容易走向极端,认为塑料制品一无是处,但是对“限塑”“减塑”行动有没有深刻感知。因而,我们设计“限塑一天”生活体验,让学生选择一天尽量不用或者少用塑料制品,在这个过程他们体会到塑料制品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也在亲身体验限塑生活方式的过程激发智慧,真正思考在自己的生活如何减少塑料的使用,尽量多使用一些塑料替代品,增加循环利用等。再比如,在探讨大气污染,全球变暖问题时,开展了“家庭低碳生活周”活动,让学生与家人一起减少碳排放,在课堂上分享低碳生活经验,根据记录评选“模范低碳家庭”,逐渐让低碳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

结    语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注意的以下几个原则。
关注个体,促进个体在合作中成长。作业的设计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关注到个体的特长与不足。由于每个学生的特点存在差异,我们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合作学习,让每个能够发挥自己的所长,又能在团队中相互学习。
倡导自主,让教师的指导恰到好处。设计具有一定开放性的作业,倡导孩子根据主题自主选择具体的探究内容,老师不做过多的干涉,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老师作为一个观察者、服务者,提供适当的帮助,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允许孩子出现问题犯错误,教师要提供恰到好处的指导。
鼓励体验,培养行动的巨人。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主张学生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学生能够很快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端正自己的道德立场,但是很难落实到行动上。作业的布置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之外多去体验、去实践,让学生在行动中加深理解,做行动的巨人。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统筹设计作业,以作业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实践育人,实现立德树人。

“双减”提出减少作业量,民小也提出了“双减”不仅要做减法,提质增效才是“双减”的最终目的。作业是链接“教学”和“评价”的重要环节,怎样的作业设计既能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又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口味”,学生除了正确的完成作业之外还有没有更多的收获?
作业设计和我们一直提倡的“学习中心”是一致的,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同时还要注重作业与教学的协同,在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更加发挥课外时空的优势,对教学有一定的互补性,对在素养提升上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对作业系统设计,对学段——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目标——内容——类型——难度——情境——时间,作业设计——作业完成——作业反馈,对学科间的关联都要做出系统的思考。
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作业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作业,因此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考虑空间、时间的限制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
一、单元作业,助力学生系统学习
单元作业基于大单元设计的思想,以统整而非叠加的方式拓展原有知识框架,单元作业自成一个互相关联的作业系统。设计时要基于并指向单元目标,围绕单元主题和核心内容,纵向以单元知识为主线,横向围绕主题的学科核心素养,这类作业向前能够直接检验

小作业 大思考

六年级  时利娜

教师学堂

教师学堂

单元目标和教学过程,向后潜在影响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内化为素养。由于单元类作业与教学实践环环相扣,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站在单元和全局的视角来设计。

比如在机器人第一单元中,我们认真分析了单元教学内容和要求,围绕机器人组装、动作、发出声音、警示灯这样几个部分开展的,根据学习内容、教学目标,力求在单元作业中以“合”而不“同”的作业体验,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我们设计了“校园导航机器人”这一作业:1.组装自己心中的导航机器人。2.机器人在校园中行走。3.机器人发出声音。(如:演唱校歌等)学生通过分析校园导航机器人的需求,分布学习相关的内容,并用不同的方法实现机器人的导航功能。
二、主题类作业,促进学生学会创新
主题类作业主要是和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更有梯度、开放性的作业。在设计这类作业的时候主要以情境为逻辑起点,重点在于选取恰当的主题与切入点、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比如:在学习运用不同形式呈现文本这一内容时,通过“社团活动”主题,学生通过社团招新——登记成员信息——制作成员简历——社团成员胸牌制作——社团活动征集令——社团活动邀请函等一系列的小任务,在每一个小任务中又分为:1.构思设计。2.尝试体验。3.结合美术知识进行美化。在一个大主题下设计循序渐进的作业,帮助学生体会文字、表格、形状、文本框这些不同的文字呈现形式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社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效果,激发学生不断思考和创新。
三、探究类作业,引导学生思维提升
探究类的作业和我们学校提出的研究性学习有相似之处,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习得知识、获得经验、形成能力。探究类的作业主要是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转化成学习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探究作业完成过程中需要明确任务、组建团队、制定计划、收集资料、提取信息、得出结论、展示交流等步骤。同时探究中还会运用多种方法,比如:观察、调查、整理、讨论等等。这些过程主要由学生自主来完成,教师作为引导,给出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比如在学习网络相关内容时,以“北京一日游玩规划推荐书”为主题,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综合运用演示文稿、电子文档、画图软件等工具,并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进行筛选整个,设计出合适的方案,并在班级中交流。通过结合生活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合作、创新的解决问题。

四、跨学科作业,综合运用解决问题
跨学科作业是以一个学科为中心,多个学科融会贯通、交叉渗透进行综合的设计,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视野、淡化学科界限有比较突出的作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好的铺垫。跨学科作业应该更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注重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更注重对团队合作的评价。
比如,在学习字符格式设置相关内容时,联系科学学科植物单元,了解植物的特性,为植物做挂牌这一内容,我们最终的作业确定为为植物设计挂牌并添加二维码,学生讲详细的植物介绍进行搜集、筛选、整合,形成一个适合大家阅读的内容,并进行编辑美化,生成二维码。将科学、语文的相关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形成成果。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作业,都有一个相应的成果,所以在作业评价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和学生共同制定,在反复推敲中形成最终的评价单,以帮助学生对自己和同伴的作业进行评价。
作业的变革也是教师知识观、儿童观、学习观、评价观的一次革新,不管是哪类作业的设计我们都发现了作业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和载体,是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有意思的途径,更是对学生成长规律的遵循和尊重。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借助课堂提问 发展思维品质

三年级组  杨晓丽

摘  要:课堂提问作为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提高绘本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保证。课堂提问对增进师生交流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基于课堂提问的现状,结合阅读教学案例,从问题层次性设计、学生参与提问以及问题的追问式评价入手,探讨课堂提问的策略与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  课堂提问  提问方法  思维能力

一、引言
在小学英语阅读课堂开展有效提问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也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所要学习的内容,而且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绘本是英语语言学习的语言输入和知识积累方式,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不断深入开展,

有效的课堂提问作为阅读课堂的一个重要因素,对阅读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提问的课堂目的一是激发兴趣和检查理解程度,检测学生语言知识、故事内容理解情况,二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善于提问能避免部分学生出现思维狭窄、只关注文字表面信息的情况,能够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促使学生围绕话题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和活用语言的意识与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提升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构建高效的英语阅读课堂,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二、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现状分析
        (一)问题设计多为初级层次思维问题,忽略对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关注
       根据布鲁姆认知理论,问题种类包括知识类、理解类、应用类、分析类、综合类、评价类,分别体现着不同思维层次的六大类问题,前三类是属于初级层次的认知问题,它一般有直接的、明确的、无歧义的答案,而后三类问题属于高级认知问题,通常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回答。[1]通过笔者的观察,当前教师阅读课设计的问题往往集中于文本表象,过于浅显,学生通常直接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就能作答,不需要过多的调动深层思维,因而也就不能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缺乏对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关注,因而问题的设计也就停留在了初级层面,周而复始,学生思维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二)提问的主体单一,多为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提问较少
       大多数英语阅读课堂的提问者是教师,学生缺乏提问机会,或者很少提问、不敢提问。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带着准备好的问题展开提问,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回答问题。这种单一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模式下,学生不能够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的思维,不能激发自己主动思考,有时还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课堂教学效率就会降低。
       (三)教师只考虑提问,忽视对学生回答的反馈和评价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反馈不及时,没有针对性。在阅读课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常常更关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而忽视对学生的及时反馈和评价,或者有时对回答虽然评价了,但却没有针对性,缺乏真实感。通常的评价是:good,great, thank you for your answer等。 这样的评价千篇一律,并不是真正的反馈和评价,而是一般性回应,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更别提就问题展开交流和探讨,进而抓住这个机会引领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入,实现提升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策略
      (一)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问题之间层层递进,形成问题链模式
      在问题设计中,低层次能检测学生对词、句以及篇章结构等认知类问题的掌握,而高层次问题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在问题设计时,低层次问题与高层次问题应该是递进式的,是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解读文本的问题,有逻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高层次的“大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引领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投身阅读文本。而高层次问题确立后,课堂的深入推进离不开低层次的“小问题”设计,低层次问题解决的同时也是文本内容不断建构的过程。
       (二)创设学生提问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提问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提问。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轻松的提问环境,创设学生提问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提问,同时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提升学生提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加入学生提问,可以实现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优化阅读课教学效果。
        (三)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借助追问,真实交流,启发思考
      教师要重视问题设计,更要重视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要对学生的作答内容做出即时、合理的反馈,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激励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思考,构建课堂中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追问,合理追问,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形成。
      有效的追问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反馈方式。教师追问的次数增加,不仅能体现教师的聆听,增加师生间真实的交流,而且能推动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拓展思维的广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因此,教师要适当通过追问,与学生就问题展开真实交流,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四、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提问案例分析
(一)文本介绍
本故事选自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系列第一级,故事讲述了主人公liz在空闲时间想与家庭成员玩捉迷藏游戏的故事。Liz分别向姐姐、哥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发出邀请一起玩耍,但姐姐正忙着看书,拒绝了小女孩的请求,哥哥正忙于写作业无暇与她玩耍,爸爸正忙于做工作,妈妈正忙于做饭不能跟小女孩玩耍,爷爷正在做园艺,奶奶正在织毛衣。每个人似乎都没有闲暇与小女孩玩耍,忽然之间,小女孩不见了,全家人都在找她,小女孩去哪里了呀?原来她正开心地和小猫咪一起玩追迷藏呢。故事中虽然有一些生词会成为学生阅读的绊脚石,但是本故事情节符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语言重复性强,主要语言为:Can you play with me? I’m… Go and ask…故事图文并茂,文本结构清晰,内容贴合学生兴趣点,可以引发学生当家人忙碌时,如何愉快地度过闲暇时间的思考。
(二)读前创设机会,学生自主提问
读前教师通常会进行文本概念的介绍,本节课在进入故事阅读之前,教师呈现故事封面和封底,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故事封皮,了解封皮信息,并引导学生对封皮进行自主提问,就故事情节展开预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故事封面和封底,依据封皮故事信息,运用What, When, Who, Where, Why, How这六个疑问词进行提问,通过自主提问方式预测故事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提问热情。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What are they doing? When do they play? Where are they? Why does the little girl smile? What happened? How does the girl feel?
自主提问能有效调动他们头脑中已储存的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封面信息、理解故事,并提高他们阅读故事的效率,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同时,自主提问还能使学生对故事阅读充满期待,对问题的答案充满期待,对故事内容进行预想和联想,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形成阅读期待,从而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故事,验证相关猜测。

思辨之音

思辨之音

(三)读中借助层层递进的问题链,理解故事内容
读中教师主要是通过带领学生图片环游和提问评论展开的。教师呈现故事中主人公图片, 明确小女孩想找家人一起玩捉迷藏游戏,那么小女孩该跟谁玩呢?教师提出问题链:Liz needs someone to play. Who can play with her? Why? If you were Liz, who will you choose? Why? 学生回答:I think Liz will play with her grandpa, because he is waving his hands. /I think Liz will play with her sister, because they are all girl……学生在替小女孩选择和哪些人玩耍,在回答这些小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故事情节发展,家人都无暇与小女孩玩耍。接着,教师呈现故事页全家人都在,唯独主人公Liz不在的图片,发散学生思维,通过问题链:What are they doing?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Why?Where is Liz? Why? 鼓励学生对Liz家庭成员的人物心理旁白进行表达,同时激发学生对结尾的预测。
这个环节主要是逻辑性强的探究性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引领。这一过程是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场景、表情等,师生、生生之间讨论故事中角色、图片、情节实现的,这样的问题也能使故事情节知识结构化,建立学生与故事文本的关联,内化故事文本的语言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故事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各个“小问题”间要层次分明,下一个问题的产生是在上一个问题的解读下自然生成的。这样学生在解读问题的过程中层层解读文本,思维能力得到多层次的锻炼。
(四)读后借助追问,真实交流,启发对故事主题意义的思考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交流表达实现德育教育是读后常用的活动。有效的读后交流表达有助于发展学生英语综合技能,也是实现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节课读后交流表达时,教师呈现主人公Liz屡次尝试又屡次被拒绝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小女孩的感受。教师提出问题:How does Liz feel when her family is busy? 学生答道:She feels sad/angry/disappointed/lonely.随后教师追问:Liz plays with her cat when everyone is busy. What do you think of Liz? 学生回答道:I think Liz is clever/good/ optimistic/lovely. 学生的多元回答,体现了学生多元的思维,学生通过逻辑严谨地推理,合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培养了其思辨精神。教师接着追问:If you were Liz, how to enjoy 

free time when your family is busy? 学生回答道: I would do jigsaw puzzles by myself. /I would play with other friends. /I would help my mom and then play with them./ I would wait./ I would read with my sister…… 针对同一问题,阅读文本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而学生在学习故事后,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思考家人忙碌时如何度过业余时间,提出了更为丰富的解决方案,这说明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创造性地解决方案也能对学生今后的实际生活给予启示,而这些都是来源于学生自己,这一点弥足珍贵。
      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师生就故事进行了真实交流,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解决问题思维和方法,推动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形成。
        同时,利用故事内容引发学生对自己实际情况的思考,迁移本课所学,学会解决类似问题,提升思维能力,落实学科育人。

思辨之音

三、 结语
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进行课堂提问能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交流,有效提问离不开教师对故事文本的深度解读和创造性使用。本次故事教学研究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故事教学读前学生自主提问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问题意识,故事读中环节借助问题链设计,围绕故事情节发展展开预测,在解决一个个逻辑相关的低层次与高层次问题的过程中,解读故事文本,而读后环节教师通过追问评价学生回答的方式,就故事学习展开讨论,使学生在思维上深度参与了课堂。
因此,教师在进行故事教学中,聚焦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精心设计问题,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提问的氛围和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专注度,促使学生问题意识的构建。同时,还要关注教师设计的问题间的逻辑性、层次性和关联性,关注低层次问题和高层次问题的设置的比例,高层次问题过多,学生一直处于思考之中思维容易疲惫,而一味地提出低层次问题,学生专注力会逐渐下降,逐渐形成低效阅读课堂。此外,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回答,追问也是一种反馈评价的方式,体现了教师真正聆听学生的回答,重视学生的答案,同时追问也对挖掘故事背后的育人价值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之,有效提问能优化阅读课教学效果,促进绘本教学目标的达成,促使学生享受故事阅读,并最终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 陈泽航,王蔷等. 英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原则与策略 [J]. 浙中小学外语教学,2019(11):1-7.
[2] 梁美珍,黄海丽等.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
[3]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4] 张金秀. 英语学科思维品质培养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7).
[5] 你能跟我一起玩吗/(英)Coral Walker 著/绘;王蔷主编.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

“小家”紧系“大家”
感悟习近平的家国情怀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推荐人:马万成

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动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灭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

——2019年2月3日,习近平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

——2018年2月14日,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要发扬优良传统,承担历史使命,把党和国家确定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

思辨之音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2018年2月14日,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体的宣传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关,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要把学习宣传先进典型作为深化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同模范机关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对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亲属子女坚决听党话、跟党走。

——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要把学习宣传先进典型作为深化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同模范机关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对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亲属子女坚决听党话、跟党走。

——2019年7月9日,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把学习宣传先进典型作为深化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同模范机关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对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亲属子女坚决听党话、跟党走。

——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抓好纪律教育、政德教育、家风教育,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处理自律和他律、信任和监督、职权和特权、原则和感情的关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2019年7月9日,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

——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要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扶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一个健康向上的民族,就应该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

与书为伴

读书正当时莫负好时光

READING

本书重新解读了教育写作对于教师教育生活的多重意义和价值,结合教师写作的实际案例,对教师写作过程中常用的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论文、文献综述和调查报告五类文体行了系统梳理,详尽解析了不同类别文体的本质含义、写作功能、文本特征、写作策略和注意事项,介绍了学术规范和投稿要领。这是一本为一线教师撰写的教师专业写作指导书、教师专业发展进阶书、教师专业生活引领书,兼具实用性、可读性和专业性。用教师“听得懂”的方式,讲明看似“说不清”的写作门道,帮助教师解决“写什么”“如何写”等问题,打通“从实践走向理论”的最后一公里。

本书是王晓春老师在2005年本书初版的基础上精心完善的。第一版加印十余次,颇受一线教师的喜爱,其内容均来自王老师在“教育在线”和“K12”等教育网站上和老师们讨论的案例。 本次修订,融入作者对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尤其是第一版缺少关于教学的内容,修订版特意增加了一章十几个很有参考价值的案例。全书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学、管理、师生关系、个别学生教育五个方面告诉我们——今天怎样做教师。

与书为伴

课堂上如何设计和运用有效的提问,就成为摆在每一位中小学及幼儿园老师面前的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有效的提问策略让课堂学习精彩无限,精良的分析技术让提问效度清晰彰显,深入的行动研究让提问品质渐进提高。《有效课堂提问的22条策略》一书对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的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讨, 分析有效课堂提问的构成要素,展示有效课堂提问的成功策略。

踏上了阅读之路, 就意味着你选择了一种终身成长的生活方式。     每一位教师都要练就十八般武艺, 阅读会让你的修行不断提速。这是一幅帮你突破思维边界、获得内在提升的阅读路线图。作者从近800本图书中,精选50本有影响力的好书,帮你了解自己,认识未来,开启你的悦读之旅,进而成为独立思考、不断精进的终身学习者。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建立在一个普通的信念之上:优秀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 在书中,帕克.帕尔默带领教师为重新点燃对人类困难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