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紫荆树下》总第43期

2024年3月刊

主办:
中国教育工会华南师范大学委员会
华南师范大学女教职工委员会

总第43期

华南师范大学女教职工电子杂志

contents

主办:中国教育工会华南师范大学委员会
           华南师范大学女教职工委员会
主任:吴  坚
副主任:张仲仁    钟伟红
执行主编:徐 珊
责任编辑:黄 蕾   李施慧
美术编辑:万 斌
投稿邮箱:463611443@qq.com
电话:020-85211040

《紫荆树下》

2024年3月刊

43

资讯瞭望台 ------------------------- 06

紫荆人物秀 ------------------------- 10

紫荆大讲堂 ------------------------- 14

麦田守望者 ------------------------- 20

读书咖啡吧 ------------------------- 26

文学手工坊 ------------------------- 36

艺术小剧院 ------------------------- 44

亲子幸福书 ------------------------- 50

自由背包客 ------------------------- 58

主编后记 ---------------------------- 66

卷首语 ------------------------------- 04

征稿启事 ---------------------------- 68

目录

春风十里,巾帼有你

岁月如歌,我们在耕耘不辍中走过了2023年。
回顾2023年,校工会、校女教职工委员会在上级工会、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和省教科文卫工会的悉心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工会工作全局,在加强女教职工思想引领、引导女教职工岗位建功、维护女教职工合法权益、丰富女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女教职工综合素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组织带领广大女教职工们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工作,以突出的工作成效献礼华师90周年校庆。
乘风起航,不负山海,我们在聚力前行中迎来2024年。今年,是学校全面落实“1238”发展思路,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构建八个一流内涵体系的开局之年。校工会、校女教职工委员会将全面加强女教职工思想引领,不断丰富工作内涵,持续发挥好劳模工匠和巾帼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凝心聚力促进岗位建功;以全方位激发女教职工内在活力为目标,积极构建和完善服务体系,主动作为,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整合各方力量、发挥特色优势,打造华师工会女职工文化特色品牌,增强华师女工工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团结引领广大女教职工们继续以昂扬的斗志和奋进的姿态建功新时代,为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智慧与力量!
在第114个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祝广大女教职工们节日快乐!祝愿大家2024年龙马精神万象新,积聚能量再出发,展现华南师范大学新时代女性风采!

卷首语

文 / 吴坚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教代会常委会主任、工会主席)

资讯瞭望台

真实报道校园新闻,真情记录校园生活。
“资讯瞭望台”是关于华师女教职工新闻报道的资讯平台,报道教职工们的工作动态和各项活动,展现华师女教职工风采。 

学校举办“建功新时代,巾帼绽芳华” 华南师范大学优秀女教职工榜样宣讲活动

3月7日下午,校工会、校女职委主办的“建功新时代,巾帼绽芳华”——华南师范大学2024年优秀女教职工榜样宣讲活动在广州校区石牌校园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讲学厅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校教代会常委会主任、工会主席吴坚以及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陈殿青、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赵红全、校工会常务副主席张仲仁等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单位负责人,校工会委员,校工会女职委委员,各部门工会女工委员和各学院师生代表3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广大师生和校友通过“华师我家”视频号收看直播,直播间点赞数破千。活动充分展现华南师范大学优秀女教职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引领广大女教职工凝心聚力发挥“半边天”作用,为推动我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吴坚代表学校党政、工会教代会向全校女教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并结合学校刚刚召开的春季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学校党政中心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全面统一思想、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凝心聚力建功新时代。学校各级工会要加强女教职工思想引领,不断丰富工作内涵,发挥好劳模工匠和先进典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女教职工岗位建功;二是要强化服务意识、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加大实施素质工程。要围绕女教职工全面发展需求,积极构建和完善服务体系,主动作为,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增强女教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要整合各方力量,发挥特色优势,打造华师工会女职工文化特色品牌。各级工会要突破“福利工会”“文体工会”的传统思维模式,与学校内涵体系建设同频共振,不断提升“工”字系列女职工文化特色品牌内涵,增强华师女工工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在工作中获得价值感、幸福感是热爱工作的强大驱动力。”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雷蕾从自身工作经历出发,分享了平衡家庭生活与学生工作的心得。雷蕾指出,女性应发扬自身柔软宽厚、不争包容、自立自强等美好特质,充分发挥学校建设的“半边天”作用。
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邢丽丹分享自己在未知中探索前行的学习工作故事,“我们只有保持奋斗的状态,才能够时时准备好,当机会来到的时候,才能够去接得住。”邢丽丹祝福所有女性都如春花般绽放光辉,智慧与美丽在舞台上共舞。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吴冬梅分享自己作为一名幼师,从迷茫不甘到坚持坚守再到矢志不渝的成长历程。“我感受到一种被需要的沉甸甸的幸福,我不仅被孩子需要,我还被老师们需要”,深切表达了对幼教事业的热爱和坚持。
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田丽丽以幽默风趣的口吻讲述了“从容走在时光里”的人生经历,分享了自身成长受益与培养学生的三大理念:一是成功必从勤乐得;二是给你个机会就闪亮登场;三是给别人理由让别人爱你。
在宣讲嘉宾与观众互动环节,现场师生积极参与提问,宣讲嘉宾一一回应,解答了大家关于女性内心世界与工作生活的疑惑。活动最后,学生代表为四名宣讲嘉宾献花合影,送上真挚的祝福。
巾帼绽芳华,奋进续新章。本次宣讲活动在热情洋溢的氛围中落下帷幕,现场师生反响热烈。华南师范大学优秀女教职工的故事展现出新时代女性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独特风采与魅力,号召引领广大女教职工坚定信仰、提振信心,凝聚巾帼力量,力争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通讯员:陈木娟 张倍嘉 陶然 黄蕾
摄影:郑永进 洪玉珊 何妹 罗欣桐 董迪菲

化学学院:邢丽丹

紫 / 荆 / 人 / 物 / 秀

在平凡中追求卓越,在卓越中展示真实。
“紫荆人物秀”旨在讲述优秀华师女教职工的故事。故事里有平淡,有热烈,有温柔细腻的小确幸,更有志向高远的大追求。

文 / 本刊记者   陈晓春  余慧琪

邢丽丹:一直在这里

2003年,潮州村野间的一位女孩,因为对化学的热爱,选择了华师化学系作为高考志愿。可在化学考试过程中,由于自己更改了做题模式,导致题目无法完成,原本以为要与高考志愿失之交臂,但人生的安排却将她重新引回了华师。
从激动进华师,到安静做学问,细细数阅年华,邢丽丹与华师的缘分已经延续了整整20年。
               选择:既来之则安之
刚坐下来交谈不久,便能感觉到邢丽丹骨子里那股属于风象星座的自由精神。
本科保研、国家公派留学、留校任教……在邢丽丹人生的重要节点上,没有一步是刻意规划的。她坦言,从本科到博士阶段再到留校工作,她都能找到很好的榜样,这些榜样让她看到了“原来还有这样那样的选择”。
刚进大学时,优秀的兼职班主任给邢丽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也因此了解到保研这一可能。在大学期间的寒假和暑假,她都选择留在学校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在老师和师兄师姐的指导下,以及实验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的鼓励下,她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攻读研究生时,由于还不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她选择了一位最优秀的导师,跟随着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组的师兄师姐一样,她也经历过出国读博、留校任教等经历。在华师师长们的榜样引领下,加之邢丽丹天生的“随遇而安”的随性,她在众多可能性中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不断地探索、钻研,逐步铸就了属于自己的科研之路。
博士毕业后,钟爱“自由”的邢丽丹选择留校任教,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在她看来,高校工作时间自由,且有浓厚的研究氛围。在这样的条件下,“我觉得我目前所取得的一些印象比较深的成果,并不是因为我有明确的目标去做这些事情,而是在从事其他工作时意外获得的。”邢丽丹讲述自己的科研经历时,眼睛闪烁着灵动的光芒。她沉浸于科研所带来的独特魅力,向往在未知的领域中偶然发现那些尚未被人察觉的灵感火花。许多实验成果都是她在进行主要研究项目时顺藤摸瓜,意外衍生出来的“旁枝”。“所谓的意外收获是什么?它建立在你打好基础、积累丰富的前提下,才能意识到这个现象与另一个现象的关联性。否则,即使发现了这个现象,你也无法知道它可能与其他现象有何关联。”所有的意外之喜,都是长期努力与积累的结果,邢丽丹就像一棵生机勃勃的树,在行动中不断延伸自己的枝干,茁壮成长,最终硕果累累。
科研中总不免会遇到瓶颈期,然而邢丽丹却能以“风”一般的姿态,轻松应对。她承认,失败在科研中是常见的。有些实验可能在当前无法解决,只能历经数年甚至十年八载才有所突破。然而,科学总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致命吸引力,“当我暂时搁置某项研究时,或许需要一段很长的空白期,但理论界却在不断进步,自己的认识与感悟也在增长。也许两三年后再来思考这个现象,就会突然找到解决之道。”
回首来时的路,她已经得出了一套经验之谈,那就是阅读文献和广泛交流。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她与苏州大学的教师讨论到钠离子电池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她发现自己目前的研究方法正好可以应用解决这些问题,于是她便将部分精力从锂离子电池转移到了钠离子电池的研究上。在这种不同实验领域的交叉之间,邢丽丹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当你不知道该怎么走的时候,干脆停下来,了解同行们在研究什么。通过深入了解同行专家的成果,你会自然而然地获取一些灵感,发现一些未曾实践过的想法,从而产生新的机遇。”
除了乐于沉浸在实验室的小小空间,把弄手中的仪器,邢丽丹心中更有责任与大爱。她的研究方向是与应用相结合的基础研究,“如果把生产这一链条比喻为一股大麻绳,我在里面的贡献就是其中的一小根纤维。”怀揣着为现实生活造福的愿望,邢丽丹已与通用汽车公司进行了长达四五年的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汽车电池的问题。她特别关注新能源汽车电池爆炸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经常跟学生说,“既然我们在研究电池电解液这个领域,终极目标就是把它做到安全、不燃不爆”。她相信,这个领域的每一个人都贡献一小步,相信有一天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接受:多重身份的人生演绎者
事业中的邢丽丹拥有多重身份,算得上电化学界的“斜杠女将”。她认为电化学研究所所长的身份是服务的角色,目前的工作重心仍是科研。而在科研工作之余,邢丽丹也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她会把自己在研究中新学到的知识与学生分享。在她看来,如果学生听得有趣,她的成就感会更多。曾经有一名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选修了邢丽丹的课程,本来并非必修电池知识,但毕业后却意外地进入了电池企业工作。这名学生回校与邢丽丹交流时,说起当时并不完全理解的知识原理,竟然在工作中忽然豁然开朗。学生的成长一直是她心头的暖流,邢丽丹笑着说:“所以我觉得教学还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当被问及女性身份在教学和研究中是否有帮助时,邢丽丹思考片刻说:“女性的思维可能会更加细腻一些吧。”她解释道,自己的一部分精力用于解释传统电池体系中的电化学现象,她推测女性思维在“机理解释”方面可能更有帮助。邢丽丹还指出,目前国家和省部级的一些项目在申请年龄方面对女性有更大的宽容度,她对此表示非常欣慰。这一变化反映了社会层面对女性科研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有着更深的理解。她进一步解释说,相较于大部分男性同行,女性在家庭职责上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可能会对科研项目的进展产生影响,而这样的政策调整为女性科研人员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除此之外,邢丽丹还是一名母亲。在外人看来,女性科研工作者平衡事业与家庭是件难事,不过,她却自然地接受自己的身份,并享受其中。在她眼里,家庭始终是第一位,这是她的心安之所。偶尔在工作中积攒的坏情绪,在与家人相处时就会随风消散。即便面临出差,放不下家里的孩子,这对邢丽丹而言也是一种“甜蜜的负担”。家庭和生活占据了她很多的时间,但当孩子睡着,重获个人的时间时,她又会重新思考工作。很多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闪闪发光的科研工作者也可以是令人敬佩的“生活家”。在她看来,做科研是一项需要大量思考的工作,看似回家后没有自己的时间,其实做家务时可以放空脑袋,什么都不用想,因此,很多时候“回到家是一种放松”。
        
          缘分:一直在华师,从未离开过
回顾邢丽丹的变化与成长,华师一路在见证。本科机缘巧合般的提前批录取对邢丽丹来说是既来则安,或许也是一个小小的起点。受到许多师长榜样的鼓舞,读研、读博,再到留校任教,邢丽丹每一次瓶颈期的回归文献,每一次偶然收获的意外之喜,都被校园从来就有情的一草一木见证着。
对华师的感情,邢丽丹用理科生的务实道出了另一种浪漫。她说,对华师的感情就是对华师人的感情。从读研究生的时候,她就一直跟学校的科技处的老师打交道。那个时候是以学生的身份,等到毕业留校,同样是这些人,但已经是同事关系,这样的缘分与变化触动着她。在华师求学数载,她与本科时就认识的学院老师们也非常熟。留校工作伊始,老师们会叫她“邢老师”,但她却总说“我永远是你们的学生”。如今看着熟识的老师们慢慢退休,邢丽丹感触良多,“好像我站在一个点,就这样看着时间在变化。”邢丽丹不再是当时小小起点上的她,但似乎,她也还是那个她。她设想过,当科研压力减轻,有更多青年教师成长起来之后,自己希望能用更多时间给本科生上课,跟本科生交流。
她回忆道,因为自己一直都在华师,亲历了本科同学离校,见证了研究生们踏上新征程,目睹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毕业离开,“但是我自己从来不知道离开是什么感觉,因为我一直在这里。”最后,邢丽丹笑着补充道,“就像我的恩师李伟善教授,他兢兢业业,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华师,一直在这里,从未离开过。”

紫 / 荆 / 大 / 讲 / 堂

“紫荆大讲堂”旨在呈现当代高校教职工对于女性话题的思考,为建设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提供思想交流的平台。

成长和奋斗

编者按:去年三月,《紫荆大讲堂》邀请了几位老师一起探讨了关于女性幽默的话题。今年,围绕校工会组织的优秀女教职工榜样宣讲活动,我们邀请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创业学院院长)雷蕾、心理学院田丽丽教授、化学学院邢丽丹教授、附属幼儿园吴冬梅园长,一起分享宝贵经验,一起聊聊关于女性成长和奋斗的话题。

本期话题:

徐珊:感谢四位老师在百忙之中参与我们大讲堂的聊天。四位老师都是在各自的岗位上有着突出贡献的优秀榜样,所做成绩也是有目共睹。想请教各位老师,您是从踏入工作岗位开始就立下了宏伟志向,还是说在慢慢摸索的过程中渐渐有了清晰的目标和理想呢。
雷蕾:我总觉得自己特别幸运,一直在自己喜欢并且还比较擅长的领域工作。读大学的时候,我就在学生会工作,带领我们做事的老师都是年轻帅气、能干聪明、朝气蓬勃、特别有魅力的老师,那时我就想着自己也可以成为像他们这样的人。后来,毕业后我也去了高校做一名辅导员,然后一直从事学生工作。在这接近28年的职业生涯中,对学生工作的认知也从开始的对老师的欣赏和崇拜,到开始慢慢熟悉和喜欢,到最终清晰地确认学生工作能够带给自己成就感和价值感,是自己可以为之终身奋斗的事业。更何况,我自己所受的教育,也是“干一行爱一行”,在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培养责任心的同时,自己的感情也投入期间,所以,可以说这是一个选择我所爱的同时又爱上我选择的过程,这是幸福的过程,也是幸运的过程。
田丽丽:我是在中师临近毕业那一年,在竞争激励的推免保送读大学的名额中逐级过关, 通过了层层选拔,最终被推免保送进入河北师范大学心理教育专业读书。那年河北师大的推免保送上大学的专业只有心理学这个专业,名额也只有1个。我总是和别人说,不是我选择了心理学,而是心理学选择了我。我总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绝对是一个勤奋的人,我坚信勤能补拙,相信天道酬勤。从中师开始接触学习心理学,我坚持了30多年,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心理学不仅帮助自己更好地调适自己的心理,还让我周围的人受益良多。因为对“学生学校幸福感”这个课题有着浓厚兴趣,从2004年系统研究学生学校幸福感开始,我开始在积极心理学领域专注研究,开始有了一些成果。
邢丽丹:很感谢校工会对我的肯定。我今天能够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学校、导师和团队的支持。我毕业于华师后留校任教,一直在李伟善教授的团队中工作。我清楚地记得,李老师当时对我的要求是要像读博士时一样努力,并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在这样一个兢兢业业的导师的榜样和持续的督促下,虽然我并没有在一开始就立下宏伟的志向,但逐渐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就是尽最大努力将工作做到最好。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是他将我从一个本科生培养成了今天的教授。
吴冬梅:我成长于军人家庭,从小接受的是浓烈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服从为天命。在八十年代学前教育还未进入社会视野时,我父亲就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和振兴师范教育的号召,为我选择了幼师这个专业。经过全省笔试+面试激烈的竞争,我就这样懵懵懂懂地走入了师范院校,弹(钢琴、手风琴)、跳(舞)、画(艺术)、唱(歌唱)、讲(讲故事、说课、演讲)、写(书写、书法),是我们的基本功,学习虽苦,我乐在其中。那时的我,对于幼师这个职业充满了美好的憧憬。1990年我毕业分配到所在区域的一所公办幼儿园任教,报到时,看到简陋的园舍和上蹿下跳脏兮兮的孩子,内心还是有些不接纳的, 但我还是认真负责工作,受到了领导、同事和家长一致好评,入职第二年始我就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逐步成为幼儿园和区域的骨干教师。在与孩子的耳鬓厮磨中,真诚、纯洁,爱与依恋悄然融化着我,我慢慢从嫌弃、躲避、职业化笑容转化为接近、投入、发自内心的微笑。直到今天,从教34年了,肩上的责任和使命越来越重,我依然坚守着这三个字——不辜负。不辜负爱与被爱,不辜负信任与被信任,不辜负童年之师这个称号。

01

成长和奋斗

本期话题

02

成长和奋斗

本期话题

徐珊:葆有初心,一直奋斗,我觉得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们说到奋斗都会说艰苦奋斗,确实,奋斗的过程毫无疑问都是非常辛苦的过程,也有着巨大压力。我自己在感到有压力很辛苦的时候,会喜欢看看综艺节目让自己放松一下。不知各位老师有没有自己独特的解压方式呢?
田丽丽:这个话题蛮有意思,我自己是研究积极心理学的。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指出,美好的、愉悦的、感恩的、温暖的积极情绪会帮助我们发展更广泛的能力,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敢于积极面对更多的挑战。郁闷痛苦的体验让人望而生畏,而在勤奋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的成就感,会让人更愿意带着积极愉悦的感觉乘胜追击。所以,我会觉得,学习本身似乎就是让我既充实同时又快乐的事情。
不过,我自己参与过恋爱综艺节目《现在就告白》以及《机智的恋爱》,是这些节目的心理嘉宾。我想,看这些节目应该能解压吧。哈哈。
吴冬梅:我应该是为人师者最为幸运的,我拥有世间最纯洁的爱。只要我回到幼儿园,回到孩子中,他们纯真、圣洁的爱可抚平创伤、疗愈一切。至今我仍坚持在一线与孩子在一起,一起笑、一起乐、一起学习与成长。我的兴趣爱好很杂,也会每天夜深处理完所有工作,打开电视,清空大脑,放松自己,助眠入睡,而且,我觉得这也是另一种方式的学习,节目里会有许多案例可以作为我授课的素材。还有的时候,压力很大时,我会主动找一些恐怖片看,只为激发起身体的应激反应,让自己暂时忘却烦恼和压力。
邢丽丹:是的,奋斗的过程确实充满了挑战和压力。在我感到压力较大时,我常常选择通过观看一些喜欢的电影,跟几个好朋友一起吃一餐美食,或者与家人共度时光来放松自己。这些活动能够让我暂时摆脱工作的压力,让心情得到放松和调整。然后,重新充满活力地投入到工作中。
雷蕾:关于解压方式,我比较喜欢周末跟我家人一起去买菜做饭,一起收拾家务,我和我先生都觉得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特别一个重要的事儿,看似琐碎单调,其实“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好好工作也是为了好好享受生活啊,在那一刻放下一切享受日常的当下。
此外,我还喜欢去打乒乓球。我发现打乒乓球,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而这意味着你的脑子不用去想别的任何事情,也就是说专注身体运动的同时就是放下繁杂思考。所以,打球让心肺功能得到锻炼,大脑却得到了休息,实在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压的方式。
徐珊:女性在成就事业和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家庭琐事的精力消耗以及感情波折的精神内耗,这些可能都会成为成长路上需要面对和克服的问题,不知几位老师有没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和经验和大家分享。
邢丽丹:是的,作为两个尚幼的孩子的母亲,家庭责任确实占据了我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我会开玩笑说,照顾孩子几乎就是我的全职工作,而科研只是我的兼职。对于家庭和工作,我个人的理念是把家庭放在第一位,工作排在第二位。因为一个和谐、充满爱的家庭不仅给予我工作的动力,也成为我在工作压力大时的精神支柱,没有家庭带来的后顾之忧,我才能在工作上更加从容应对。
吴冬梅:这方面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营造的好家风,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父亲说:国比家大;集体比个人重要;做人不仅要有本事,更要又情怀;吃亏是福,要有大格局,要乐于奉献;干一行爱一行,择一事终一生。母亲说:女人一定要靠自己,要独立、自爱、自强。而我的体会是,作为一名事业女性,的确要付出许多,但我始终相信,每一段经历背后都标刻着它的价值,无论悲喜、无关好坏,都是自我修炼,完善自我,是成长成熟的代价。直面它,接纳它,与它和解,就是与自己和解。
雷蕾:我是一个行动派,我其实不太会纠结在内耗的情绪上。如果我发现我在什么问题上纠结,那么我一定是拿出行动去解决问题。如果说在某个阶段有些事情彼此冲突,我会做一个排序,理性判断在这个阶段,哪些事情是更重要,就优先去做更重要的事情。比如说女儿还很小,那么育儿的事情就会成为比较优先的事情。再说,我觉得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切都不着急,慢慢做事,也慢慢前行。

03

成长和奋斗

本期话题

徐珊:当一位女性在自己的行业做出突出贡献时,我们常常会说她是巾帼英雄。比如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当选中科院院士颜宁,还有“燃灯校长”张桂梅等等。您觉得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巾帼英雄。您心目中的巾帼英雄是谁呢?
吴冬梅:英雄,很伟大的一个称号!小时候我觉得为国为民牺牲自己的人才配称之为英雄。小时候的我崇拜英雄,并立志报效祖国,做一位最可爱的人,那时候参军就是我的梦想。现在的我认为,每一个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成就的人都是自己的英雄。做英雄不为被歌颂、不为被敬仰,只为自己能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点亮自己,照亮他人。我心目中的英雄就是所有在各行各业中默默为他人奉献的人,而有时候,为他人就是为自己,为自己也是为他人。
雷蕾:我也特别佩服张桂梅校长,还有守护莫高窟的樊锦诗。她们都是那种有着执着精神和坚韧品质的女性,用生命去热爱自己的事业追求自己的理想,淡泊名利,默默坚守。即便是所谓一朝名扬天下,她们也没有去改变什么,仍然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我特别佩服和欣赏像她们这样的巾帼英雄。
邢丽丹:我认为,巾帼英雄是那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女性。您提到的屠呦呦、颜宁等科学家以及张桂梅校长都是我心目中的巾帼英雄。此外,我也特别钦佩女性航天员,她们的智慧、勇气和毅力让我深受鼓舞。
徐珊:听大家说这些心目中的巾帼英雄,真切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我相信大家在被你们的精神偶像影响的同时,其实自己也是影响别人的榜样。特别想请各位老师分享一些您是如何影响他人的故事。
吴冬梅:作为幼儿园老师,可能最愿意分享的事情就是我和孩子的故事吧,我从一当老师开始,身后就会跟着一群叽叽哇哇的“小跟班”,整天粘着我。后来到了2002年,我竞聘为附幼的副园长,结果原单位的一群家长通过各种查询结伴找来了附幼,他们纷纷表示要转到附幼来,因为孩子们见不到我,越来越抗拒上幼儿园,而且拒不接受其他老师,甚至晚上做梦都哭着喊:“我要吴老师。”我没想到,我的调离会对孩子造成那么大的影响,更自责于自己忙于新岗位的工作,而忘了和孩子告别。于是,和家长们约定了时间与孩子进行正式告别,并为接任的老师做好了铺垫,答应孩子们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可以去家里找我,和以前一样在我家过夜。现在,当年的宝宝都已为人父母了,这段回忆,让他们更懂得幼年陪伴对其一生的影响,因为我在他们童年时给予的安全感,让他们幸福如今。
这些宝贵的从教经验,我都会毫无保留地与同事们分享,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或遭遇瓶颈,这些经验也会成为大家坚持下去的勇气。
此外,我是两所高校的兼职教授,承担了一定的教学任务。这么多年来,附幼招聘面试中,不乏有因为听了我的课而来附幼应聘的人,希望将来也能成为我,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幸福。
邢丽丹:影响他人的故事通常需要从他人的反馈中得到确认,很遗憾,我目前收到的反馈好像不多。所以我更愿意分享几位曾经对我产生深远影响的女性老师。首先是我的初中数学老师,她让我认识到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并教会我如何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其次是我的高中物理老师,是她让我对理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我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最后是我的大学物理化学实验老师,她不仅传授了我科学知识,还教会了我在教学中,用温柔和关怀的态度对待学生。
田丽丽:我经常会收到社会各界让我讲授心理学相关课程的邀请,每次我都是认真准备,然后总是会得到非常多的正面回馈。有些是听课后学会树立积极的生活心态,有些则是会对心理学产生兴趣,还有的特别有意思,积极帮我宣传课程,推荐给亲朋好友,而他们的认可其实也变成了一种积极暗示和鼓励,让我更加充满信心去讲授课程。这样一个双向奔赴的积极过程,不仅让我传播了心理学知识,还收获了很多好朋友,收获了真情和爱。作为老师,我自己的一些弟子笑称为“甜门弟子”。有很多学生也是特别热爱心理学,有的立志成为大学心理老师。今年我有一位去华东师大读博士的学生就说要成为老师,把我们甜门知识传播出去,这真是让我很开心的事情。
雷蕾:我是做学生工作的,说到影响别人确实还是有一些故事的。有一个故事,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曾有一个贵州乡村来的一个苗族的男生,他读的是英语专业,但他的英语基础不算好,口语也比较差,自己没有自信。但是他有一个特点,他的文笔特别好。我当时正是他的辅导员,就让他做学生会宣传部的工作,后来也成为宣传部部长,再后来留校工作。20多年后,我们再聚的时候,他告诉我,说当时在读书的时候,我送过他一个笔记本,并在笔记本上送了他一句话:让理性之光永存。他说这句话对他的影响特别大。我当时听了,既吃惊又开心。我其实都不太记得自己曾经送过学生这个笔记本,更加忘了我在那个扉页上写下过这么一句话,但是当年的这个行为,却给学生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理想的种子。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能发现学生的能力,看到学生的长处,鼓励他支持他,这不就是我一直热爱这份工作的意义吗?

04

成长和奋斗

本期话题

徐珊:我知道老师们都特别喜欢读书,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知哪本书让你们觉得最受益,还想请老师们推荐一本好书给《紫荆树下》的读者。谢谢。
邢丽丹:我想给大家推荐由杰克.查罗纳主编的《改变世界的1001项发明》这本书。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从古至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它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科学、技术、医学、工程等等,从最简单的工具到最复杂的科技,无所不包。
雷蕾:我推荐《红岩》,这本书写了革命志士视死如归,年少时种下了理想主义的种子。还有《平凡的世界》《活着》《命运》,写时代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故事,蕴含着坚韧、达观的人生态度。
吴冬梅:于我而言,每个时期或每一个年龄段读的书都不一样,说不上哪一本书对我的影响最大。例如我从小就特钟爱中外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例如《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神笔马良》等等。青年时期读《罗兰小语》《唐诗宋词》《爱弥儿》《窗边的小豆豆》《麦田里的守望者》等。中年时读孔孟老庄、《菜根谭》等。
徐珊:再次感谢老师们百忙之中和大家一起分享宝贵的工作经验和振奋人心的奋斗故事。“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请老师们给大家送几句寄语,谢谢。
雷蕾:有人说,世界上最顶级的快乐是两件事:拥有深爱的人和热爱的工作。愿姐妹们都能拥有最顶级的快乐。
田丽丽:我就把我们的甜门家训送给大家吧。相信成功必从勤乐得,给你个机会,就闪亮登场;给别人理由,让别人爱你。
邢丽丹:愿我们如春花般绽放光辉,智慧与美丽在舞台上共舞。
吴冬梅:姐妹们!爱要大声说出来!我爱你们!希望你们爱自己、爱家人、爱同伴、爱生活,热爱所有。希望你们永葆一颗童真之心,就会拥有一切善良与美好。

麦 / 田 / 守 / 望 / 者

传道授业解惑,执着追求守望。
“麦田守望者”旨在提供一个讲述自己教学故事、分享教学经验、畅谈教学感悟的平台,让教学相长的教育精神永流传。

耕耘手记

耕耘英语课,我手写我心。本栏目邀请朱德芬老师开启“耕耘手记”专栏,为我们记录课堂内外,思考教育话题,速写现代大学生群像。通过朴素真实的文字,提供一扇明亮的窗户,看见每一位平凡却独一无二的同学,看到熠熠生辉的校园青春生活。

专栏简介

当讲台下一片寂静

文 / 国际商学院   朱德芬

大部分时间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这是比较普遍的授课模式。这种模式下有时会出现台下一片寂静的情况,而原因也分为几种。
首先一种情况,学生真的很困。古人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闻鸡起舞等等,为了多争取时间学习想出了不少办法。自从有了人造灯之后,我们就不再受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限制。但这个极其有用的发明也带来一些小小的弊端。毕竟人的进化速度相当缓慢,生物钟的调整远远落后于科技的发展。白天的功课太满,下课之后有趣好玩的事情太多,时间变得很不够用。
我们的课室冬暖夏凉,在里面睡觉的舒适度极高,欠的就是一张床。如果有学生趴在桌上,鼾声大作,且摇晃之都不醒,可以断定他确实是太缺觉了。
有学生公然在课上睡觉,对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考验。我属于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的那类,于是用过很多方法来避免这种局面的发生:软硬兼施,连哄带骗。叫站起来活动,让出去洗把脸,适当来点娱乐活动,甚至在讲台旁边留出睡觉专椅(绝对没有人想坐,但这个办法不宜久用)。
有次H又在自己的座位上舒舒服服地睡着了,我示意领座的同学叫他,但半点都没有动摇他的睡意。我走到他的旁边,左看看,右看看,也不知道到底怎么办。看了半分钟之后,别的学生有点好奇,问Eva你在看什么呀?我不好意思地如实问答,说:我比较关注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总结了学生课堂睡觉的7种典型睡姿与性格的关系,我在看他是属于哪一种……
这帮学生乐了,有的说是东倒西歪型,有的说是黑道大佬型,我笑。H同学也醒过来了,不解地望着周围兴奋的同学们……
在我读书的年代,几点关灯几点起床是有严格规定的。现在也有,只不过被遵守的程度可能减弱了一些。有一次跟他们谈到“你们晚上几点睡觉”这样的问题,答案从最早到最迟的排序为晚上十一点到凌晨六点,也有的说“经常失眠,没有睡觉”。我回想自己这个年纪的时候,还真的不知道失眠是什么意思,因此还是表示同情的。
第二个情况是我讲得实在太无趣。我本来想说是因为教材内容本身太无趣,但字打出来之后马上就删掉了。我意识到,一个职业教师这样归因好像不太科学。教育学和教学法一直都强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不是同样适用于教的内容,没有无趣的内容,只有无趣的老师。我暂时也不能下结论。
就雅思考试的阅读文章来说,有的话题,如果涉及旅游、文化、动物、人物、人工智能等,学生就比较感兴趣。如果一篇文章讲得是考古学、神经学、美学或是某种失落已久的语言,那么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支持他读下去的动力仅仅就是,说不定考试会有这篇文章呢。就连我自己,也有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话题。所以,一节课讲得有趣或许不难,但每节课都有趣,有一点难度。况且每个教师的性格气质不一样,有的不擅长有趣,有的他本身就自带有趣因子,要求不能一概而论。
这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没有被上课吸引,而在别处。他们藏着看手机,跟我们当年在书桌底下偷偷地看金庸三毛,性质其实是一样的吧。只不过是时代变了,媒介换了。所谓开卷有益,有时候我私下里也偷偷地想,看自己的书比索性睡觉还是要可取一点的。
但不管怎么说,把课讲得生动有趣,倾倒众学生,既是教师的责任,也是一门要修行很久的艺术。
第三种情况则很难归类。既不是上课内容无聊,学生也不想睡觉。学生没有想看的东西或是要聊的微信,坐得很端正也很安静。老师在台上讲脱口秀,甚至翩翩起舞都不能启动他的听课模式。这时候坐在那里的,仅仅就是他的躯壳而已。
怎么办怎么办?
在以课堂为表现对象的影视作品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节,某某学生正在忙着发呆,一支粉笔(或一个粉笔擦)强劲有力而又异常精准地朝他飞来……这都是戏剧性的表现而已,现实的课堂早已不是这个样子。且不说一般的教师都没有这般武艺,粉笔也已经是近乎被淘汰的教学用具。
说到这里倒有点怀念我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了。老师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士,留着齐耳的短发,刘海用两个发夹向后面夹着,笑眯眯的非常和蔼,一丝不苟地教我们声母韵母,带我们到校园一角观察花儿草儿。乖的时候抱我们坐膝盖上,调皮的时候她的尺子就毫不留情地往手心和屁股上打,还保证下次不犯才不告诉家长。尺子有书桌那么长,木板做的,人人闻风丧胆。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随着时代的改变在不断变化。打是亲骂是爱早已被彻底否定。就连父母,现在付诸体罚的也越来越少。但我始终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会也不应该变成仅仅是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
我也想起了G同学。他在这里的第二个学期,没有参加考试就提前出国去了。走之前给我发微信,说老师谢谢你总是把我叫醒。我有点惊讶。他还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么古风的一句话从一个孩子口中说出来,让我忍不住地笑了半天,也感动了好一会儿。
值得指出的是,有时候讲台下面一片寂静的时候,以上三种情况均不属。那是听众沉浸在讲课人所营造出来的世界里,彼此在进行着一种形而上的高级交流。那就是每个教师都渴求的氛围和境界了。讲台是教师的舞台,其余的地方属于学生,课室的这种分配方式已经不再适用。至于这种重新分配要怎样进行,每个教育者只能慢慢体会不停地探索。

读 / 书 / 咖 / 啡 / 吧

阅读一本好书,感受不一样的人生。
“读书咖啡吧”旨在提供一处静谧读书的空间,展现教职工们读书学习思考人生的感悟和思想,让读书人的智慧光芒在此熠熠生辉。

亲子阅读分享会的初心使命

文 / 图书馆  詹喜瑜

在这美好的2023 年,校工会联合图书馆部门工会举办了三期“弘扬优良家风涵养初心使命”的亲子阅读分享会,参加的对象是本校教工和子弟。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父母与孩子共同分享阅读的过程和乐趣,让亲情和书香伴随孩子的成长。三期都举办得很成功,从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就能看出,分享会带给他(她)们是快乐和收获。
第一期是针对3-6 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表现为智力发育完善、好奇心多、精力旺盛、模仿力强、而且记忆力比较好,一般背过的诗歌或者听得多的故事都能惟妙惟俏地复述出来,缺点就是注意力还不够集中,在凳子上坐10分钟就按耐不住想起来走动或者走神。针对孩子的这个特点,我们设计了几组亲子阅读分享之后,就和小朋友们玩一个小游戏互动一下,这样一来,小朋友起来动一动回到座位的时候就乖乖坐好了,事半功倍。另外,针对一些怯场的小朋友,主持人一些鼓励的话语和小朋友的互动也显得很重要,亲切的话语彷如妈妈一般温柔,孩子就更容易进入状态了。
第二期和第三期分别是针对7-10 岁和11-14 岁的孩子,这两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已经上小学了,求知欲会更强,而且模仿能力更为精准,无论是朗读还是讲故事,对情感和节奏的把握更为到位,和家长配合起来就更有看点,所以这两个年龄段的孩子表演比较精彩。考虑到一直在欣赏表演的话,孩子也会比较枯燥,所以我设计了猜谜语的环节,没想到孩子们格外喜欢,才思敏捷,踊跃猜谜,猜中了还有小奖品,孩子们喜欢得很。在分享会的过程中,我还设计了成语接龙的环节,孩子们非常活跃,争先恐后地争着回答,而且我发现孩子们还积累了不少成语,这是令我特别意外和惊喜的。
总结下来,借助这个亲子分享会的平台,孩子和家长不但得到了有益的亲子交流,而且亲子关系更为融洽,起到一个正能量的循环;另一方面,在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们还可以互相学习,激发了学习热情,取长补短。表达能力非常优秀的孩子很吸引在场的人,孩子和家长都聚精会神地欣赏着、学习着,相得益彰。
如果把孩子比如成一扇窗,那么我们的分享会只是帮他(她)们推开了一点点,让孩子们领略到窗外的美丽风景。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和兴趣,这就是我们亲子分享会的初心使命。

不一样的烟火

文 /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李雪萍

余华在与辉同行的直播间里曾经说过:‘’作为读者我希望能在别人的作品里读到自我,读到自己的感受。‘’自我是流动的,人的一生都在成为自己,这也是传记最吸引人之处:可以旁观这个流动的过程,见证人的无限可能性。女性作家书写的传记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和层次展现女性的成长道路、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正如阿西尔在自己的书中写的一样:“你不是海滩上唯一的石子。我们很平凡的,每个人都不容易,但是也不妨碍自己可以活的独一无二。大胆一点,人生其实是一场自定义的游戏!”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那些不一样的美丽烟火。
《成为波伏瓦》
作者:[英]凯特·柯克帕特里克 豆瓣评分:9.0
西蒙娜·波伏瓦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她启发了全世界的女性,并改变了很多人的思考方式和命运。但是长期以来,人们熟知她作为女性主义者的身份,却不怎么重视她在哲学、政治与人文的思想和成就。作者凯特·柯克帕特里克通过全面梳理波伏瓦的评论、日记,以及她晚年所接受的采访,将波伏瓦还原到她的完整作品中,她的复杂性和她的勇敢都得以展露,呈现出一个客观中立完整的女性故事。这使读者能重新认识她的丰富人生和成长故事,以及从她身上,看见一个女性在成为自己的路途中,是如何层层受阻、需要通过不懈抗争才能取得基本的尊重。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作者:[美]塔拉·韦斯特弗 豆瓣评分:8.7
作者塔拉·韦斯特弗十七岁前从未上过学。她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并于2014年获得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18年出版处女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2019年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这是一部深刻描绘个人成长与心灵转变的作品,讲述了塔拉如何逃离原生家庭、开启自救之路并书写精彩人生的故事。通过写下自己的故事,塔拉找到了人生的答案:教育意味着自我创造,教育令她鼓起勇气去打开生命的无限可能,去接受不同的声音。同时,教育还给予她与真实自我对话的能力,因为真正的自我永远活在自己的内心。在任何时候都要不妥协、不放弃,无论在怎样的境遇中,都执着坚定地做自己。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作者:杨苡口述 / 余斌撰写  豆瓣评分:8.7
本书是五四运动同龄人、西南联大进步学子、翻译名家、百岁老人杨苡的唯一口述自传,学者余斌以倾听抵抗遗忘,以细节通向历史的真实,将家族旧事、翡翠年华、求学之路、山河故人,一个世纪的人与事在叙述中缓缓展开。这也是一位女性的成长史、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一部个体见证下的百年中国史。从1919年走向今天,杨苡的人生百年,正是中国栉风沐雨、沧桑巨变的百年。时代与人生的淬炼,凝结为一代知识女性的天真与浪漫之歌。同时,本书作为一部世纪老人的自传,见证了许多人的荣辱沉浮、悲欢离合、生老病死,读之足以延长人生的长度、思维的广度、心胸的宽度。
《生活的代价》
作者:[英]德博拉·利维 豆瓣评分:8.6
德博拉·利维是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她的小说曾三次入围布克奖,并入选弗兰克·奥康纳短篇小说奖和BBC国际短篇小说奖。本书是她女性成长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论女性与家庭生活。被《卫报》评为“21世纪100部佳作”,获2020年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在这部短小、感性、富有争议性的纪实作品中,作家利维不仅坦诚回顾了自己婚姻破裂、母亲逝世的人生至暗时刻,更思考了对女人而言什么才是有意义、有价值、有乐趣的生活。她援引西蒙娜·波伏娃、詹姆斯·鲍德温、埃莱娜·费兰特、玛格丽特·杜拉斯、大卫·林奇和艾米莉·狄金森等艺术家或思想家的作品,勾勒出何为女性生活的终极自由。
《暮色将尽》
作者:[英]戴安娜·阿西尔 豆瓣评分:8.0
作者戴安娜·阿西尔是英国知名文学编辑、作家,安德烈·多伊奇独立出版社的创始董事,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编辑之一”。76岁退休后她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在89岁时她回首自己传奇的一生并写下这份诙谐坦荡的老年手记,主要聚焦于爱情、性、道德、友谊、生育等人生主题,凭借本书她获得科斯塔传记奖。科斯塔奖评委如此评论这本书:“一部堪称完美的老年回忆录——坦率,细腻,迷人,毫不自怜或多愁善感,最重要的是,文笔相当优美。”
的确,阿西尔的人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独特的女性样本,她既有艺术家一般开放自由、洒脱丰沛的心胸,又有冷静克制甚至出于务实而进行一定妥协的理智。

“亲子”阅读,尽享亲情温馨充实的美好时光。
亲子“阅读”,引领孩童走向书籍的美丽新世界。
本栏目邀请关注阅读、研究阅读、热爱阅读的林英老师,开启“亲子阅读手记”专栏,记录其亲子阅读过程中的种种观察与思考,以期与家长朋友们一起在阅读之路上携手远足,一起欣赏沿路的花草虫鱼,一起走过重重迷嶂与山重水复,一起走向远方,走向辽阔。

专栏简介

亲子阅读手记

亲子阅读实践手记

文 /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林英

亲子阅读大概是家长们尤为关注的事情之一。亲子阅读什么时候开始?如何选择读物?怎么进行?一次读多久?作为一名7岁男童的家长,自己从一开始的摸索,到逐渐的得心应手,乐在其中,有很多话想要分享。当然,这些也仅为一家之言,重在分享,以期同行。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同样,与众读,更乐也!
一、亲子阅读从什么时候开始?
实际上,从孩子一出生,就可以开始了。这个时候的孩子视力比较弱,“黑白卡”是绝好的读物——如果我们把书和阅读做更宽泛的理解的话。跟孩子有所互动时,“黑白卡”是一个很好的道具。它一方面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就像其他的婴儿玩具一样;另一方面它大大增加了你跟小小稚子聊天的范围,丰富你们聊天的内容。家长可以根据“黑白卡”的内容随心所遇地有所发挥,跟孩子唠唠嗑,聊聊天。当然也可以只是简单地一张一张地抽过去,小小孩子就像在看一个现场版的“动画”,同样也是极好的。——这其实衍生出另外一个话题:亲子阅读没有一定之规,适合你和你孩子的就是最好的。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有两个主体,“亲”和“子”。作为“亲”的家长也是极为重要的,只有以家长喜欢的方式、愿意的方式,这件事情才能做得愉快,做得长久。
随着孩子的视力发育,随后可以稍微调整相应的读物。有色彩鲜艳、饱和度高图片的书,都是极好的亲子阅读材料。家里有适合不同时段新生儿的书籍读物自然更好,没有其实关系也不大。有兴致时,随手拿出一本有图案的书来,就着图案和孩子聊聊天,都是亲子之间一段特别愉快的时光。时间可长可短,以你和孩子都乐在其中为关键。
到孩子一岁左右时,一般已经开始有比较规律的作息了,同时开始牙牙习语,求知欲和表达欲都大大增强,这个时候则可以考虑将亲子阅读纳入到每天的日常了。一开始时间可能比较短,2-3分钟、5分钟、10分钟,在能感觉他/她不太想看了时,就停下。记得那时我正在读博士,结束了一天高强度的学习,每天晚饭后就拿起一些简单的、带有图案的书,陪犬子九如看上一会。每天如此,日复一日,明显能感受到孩子专注于书本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且阅读此后成为了他的日常习惯与快乐源泉。
二、如何选择读物?
有一个切身的体会是,亲子阅读展开得越早,在读物选择上遇到的困难就会越少。何以言此?“亲子阅读”,这个词语中有两个关键词:“亲子”和“阅读”。也就是说,阅读是其一,陪伴也是其一。对于小小孩来说,后者带来的慰藉与快乐是极为重要的,书籍和阅读甚至只是一种你陪伴他/她的中介,孩子享受的是你跟他/她在一起的时光。换言之,越小的小孩,其对读物的挑剔就越少,只要是家长乐意陪伴他/她一起翻阅的,往往都是喜欢的。也因此在最早期的亲子阅读中,读物选择难度并不大,有图片的内容都可以拿来陪孩子翻翻讲讲。与此同时,由于你早早就开始陪伴孩子阅读,在这个持续的过程中,容易对孩子不断发展的认知能力、喜欢偏好有较清晰的认知。也因此,为孩子选择新的读物时能有所依凭,也就比较容易选到适合自己孩子的书籍。
这里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和心得,想贡献于诸位新生家长们:充分利用图书馆,它有着诸多且不可替代的好处。
首先,图书馆大量丰富的实体馆藏让家长选书变得更加的容易。在网上给孩子挑书买书,由于看不到实物,因此必须不断地看评价、求推荐。这其实非常耗费精力。同时也因为不同的孩子其阅读兴趣存在差异性,可能一些口碑很好的书籍,买回去自己的孩子不一定适合和喜欢。而在图书馆里为孩子选书,这事情陡然就变得容易起来。特别是家长较早即开始进行亲子阅读,对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偏向有较持续的关注,就更加的得心应手。一本书,看看标题、封面、作者、译者、出版社,然后再打开书翻上两三页,看看里面的插图及内容,大致在一两分钟内,你就能判断这本书适不适合自己的小孩,他/她会不会喜欢,是不是你想要尝试着引导他/她开拓的新领域。这个好处,真是千金不换。
其次,由于图书馆的书是免费借阅,家长不用考虑书籍买回去万一不合适而存在的成本问题,因此往往会比买书时更加大胆、多元。在图书馆为孩子选书时,不一定要纠结选口碑特别好的、特别信任的作者或出版者的书,相比较而言,更愿意尝试一些不太了解却可能不错的书籍。得益于此,你的小孩逐渐能建立起了属于他的、适合他的、独一无二的读书清单。
三、关于亲子阅读的方法与环境
关于亲子阅读,新生家长朋友们大可以放轻松,不必抱着得先“学成文武艺”才能开始进行的思想包袱。最要紧的是,早早地拿起适合的读物跟孩子聊一聊(学语前)、读一读(开始学语后)就好。我常常想,还有比给孩子念书更简单的事吗?仔细想来,自己在亲子阅读上有所用力,其中很大的一个因素是贪图给孩子念书的简单易行,以及母子共处一片阅读时空下的愉悦。
个人不太建议陪孩子读完后问太多问题,比如又是让其复述,又是对书中的情节进行种种提问。当然偶尔为之,倒也不错。大多时候照直读下去就好,家长、孩子都沉浸在阅读的世界中,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问来问去,美妙的世界仿佛就被打破了似的。而且这也容易让孩子有压力,若孩子渐渐将亲子阅读视为难事,这就不美了。
对于亲子阅读的成果,家长不必急于去检阅。一本本的书看了就看了,孩子在当下掌握了多少,不必那么急于去要答案。时间自会给出答案的。孩子对事物的掌握,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知识需要在他/她小小的心里慢慢的酝酿、消化,渐至成长。一些东西刚接触时,小娃娃看似掌握得一般,甚至云里雾里,过段时间他/她竟然就完全掌握了,这个过程中甚至并没有进行额外的训练与学习,只有时间在那里催化。
这样的例子我们经历过很多。印象最深的一个事情是,犬子九如在幼儿园小班时,有家长在志愿日去教他们包饺子。这之后尽管我们在家也包过一两次饺子,九如都因其不会包而没有参与。两三个月后我们再包饺子,娃娃试着参与了下,竟然包了个新花样:元宝饺子,并说这是在幼儿园里小朋友的妈妈教的。同学家长种下的这颗“包饺子”的知识种子,经过几个月时间的酝酿,它自然而然地发芽了。为人父母要有耐心,这耐心同样也包括在亲子阅读上。
于我而言,亲子阅读时一般就是拿起一本一本的书,一本一本地读下去。当然有兴致的地方,也会随性地聊一聊。展开的多与少,看当时的情境,看其与当下生活的结合度等等,没有一定的范例,但一定都是母子俩都想聊的,愿意聊的,以及有得聊的。
在0-3岁的阅读中,我们常常会做的一件事就是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常常引入一起看过的绘本内容。和娃聊到什么、一起做什么时,常会用绘本中看到的内容来加以衔接。这也让我们深受其惠。可以讲一个具体例子。九如2岁9月时随同我前往广州生活,小小人儿新到南国城市,人生地不熟,又立马入学幼儿园,这把他折腾得很辛苦。九如分离焦虑非常严重,虽然觉得幼儿园很好玩,但对去幼儿园十分抵触,甚至都不能提“幼儿园”三个字,一提就哭。后来有一次我们一起看了一本书,大概是讲一只隐形狗。福至心灵,我稍微将“隐形”这个概念发挥了一下,告诉他我们之间有一条隐形的线,它看不见却真实存在,可以变长,也可以缩短。我们在一起时,那根隐形的线就比较短。他去了幼儿园,我们之间的这根隐形的线就变长,它让我们始终连在一起。这样聊过之后,犬子九如上幼儿园的焦虑瞬间得以治愈。药到病除,效果之好,自己都惊叹不已!
至于阅读环境,家里能布置出一个阅读角来自然很好。事实上,只要家长和孩子愿意,无论哪里都可以开始亲子阅读。我们在家里看,等车时看,九如跟着我们在外面奔波累了,我们停下来找个台阶坐坐,给九如念一会书,也算是回报给他的一点点快乐与犒赏。走到哪里看到哪里,这种感觉也真好。小孩子喜欢亲子阅读,除了喜欢书里的故事之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这是与父母一起进行的活动,这其中的爱与陪伴让他/她着迷和有安全感。换言之,只要是父母能与孩子一同静心走入纯粹的阅读世界,在哪里阅读,小孩子是不太讲究的。
四、关于阅读的一些思考
不得不说,阅读是一件需要培养的事情。亲子阅读的实践中,自己对此体会尤深。犬子九如自一岁时开始每晚例行的亲子阅读活动,其对阅读的兴趣与日剧增,看书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那真的是什么都比不过陪他看书,能让他快乐。一说陪他看书,小小人儿开心地坐下,准备妈妈给他讲书了。生病了怎么打发时间?看书。无聊了怎么打发时间?看书。有时候小小人儿早上先醒了,就爬起来在客厅里翻开一本书,兴致勃勃、极其激动地振振有词:呀!金虫子!玉米!玉米!……老父老母那一刻的欣慰,化作相视一笑,人生至乐也。可是,即便是这么爱看书的娃,放任他一个月左右不怎么接触书,他对书的兴趣也同样将明显减弱,阅读的兴趣有待重新培养。
九如2岁3个月时,正逢我博士期间的最后一个寒假,为了能安心赶博士毕业论文,我们把他送回了老家。据说开始时,小小人儿想妈妈,长辈只要给他讲讲故事就好了,也因此被盛赞为书宝宝。可是,小小人儿在老家待了一个月再回来,要再给他看书他就不太情愿了。为此,我们重新一点点的开始,大概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孩子才回到原来的阅读兴趣程度。
同样的情况后来又发生了一次。我博士毕业那年暑假,2岁9个月的九如又被送回了老家一个月,其阅读兴趣又经历了一次相似的消减与重新培养。
仔细究之,阅读是一项比较安静的、需要沉入才能感受到其中真趣的活动。时下有太多一下即能激起孩子兴趣的项目了,比如小视频、玩具、游戏玩乐等等,当这些占据主导时,要让孩子一下进入到安静的阅读,是有难度的。小孩子自然也就不太愿意了。不过,经过一段循序渐进的阅读训练,孩子渐渐能静下来、进入书本的世界,就能发现它的乐趣,并爱上阅读。也因此,阅读是需要培养的。要让孩子能静下来,形成看到书即能迅速进入其中美妙世界的能力。这个迅速“进入”阅读世界的能力,是其能对阅读产生兴趣的关键。
五、关于亲子阅读的收获
讲亲子阅读的收获,我们多是讲其对孩子的帮助与价值。确实如此,孩子从亲子阅读中受益良多。我和孩子爸爸常常慨叹,我们何德何能,怎么能有这么好的一个孩子呢?!九如诸多表现良好的地方,我们始终觉得这与其早期的大量阅读有关。首先,孩子专注力不错。这是亲子阅读时一本一本的书看过去累积形成的。随着孩子阅读兴趣的形成,我们亲子阅读经常一看就一两个小时,甚至更久。有时甚至讲到我和孩子爸爸告饶,孩子都还想看。这样一来,专注力想不好都难。其次,九如小时候特别明理,我们常为之惊叹。这大概也源于阅读带给他种种的养分。此外,阅读带来的较宽知识面和较大词汇量等,也让我们对其学习有了更多的信心,由此也对他的成长心态上相对更从容一些。种种这些,都要归功于早期的亲子阅读。
但孩子远非亲子阅读中唯一的受益者,陪伴阅读的父母亲同样是巨大的受益方。松居直说,人一生中有三个读绘本的阶段,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养育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自己进入人生的后半期的时候。在陪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时,我们自己也跟着看了大量的绘本。我的感受是,这真是太满足了,自己从这些绘本中得到了巨大的滋养!直至今日,每每去图书馆为孩子选得一批书籍回来时,自己内心的那种满足,以及又将有一批新的阅读世界有待发现的那种喜悦与期待,屡屡让我有忍不住大呼“发大财了”、“发书财了”的冲动。
亲子阅读还是一种独一无二的阅读体验。所谓独一无二的阅读体验,乃惟有在亲子阅读时,我们是在用双视角在阅读的,并保持着双重主体性。这个时候,我们不仅用自己成年人的阅读眼光、阅读能力在进行阅读活动,同时也始终调整自己,以自己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视角去对正在读的文本进行解读。这种阅读方式是独特的、丰富的,惟有家长才能享有的妙味。自己小时候囿于家境,比较少能看到课外书,《西游记》是很晚才看到,看完后觉得甚为平常。而真正懂得《西游记》的好,没想到竟然是做了母亲后陪孩子亲子阅读时。给孩子读《西游记》,不自觉会以孩子的视角去理解它,那一刻忍不住击节赞叹:作者想象力的惊人,太有趣了!
此外,亲子阅读的快乐也是独一份的。这个时候,你与孩子如此亲密地待在一起,一起共享同一片精神世界。无论是物理形式上还是精神意义上,你和孩子都是高度的在一起,其快乐,乐何如也!它如此饱满、充实、愉悦、有得、共通,再难想象有超过于此的亲子时光!而且借由这份长期的、持续的亲子阅读,你也更加地了解你的孩子,了解他的喜好偏爱、思维方式、学习特点等,这是何其大的收获!而为人父母,最幸福的莫过于懂得自己的孩子,何其快乐也!
当然,就像抚儿育女在不同的阶段会遇到不同的命题一样,亲子阅读亦莫能外。早期的亲子阅读,我非常了解,母子俩都非常有得。但到孩子六七岁后,因为想让他过渡到自主阅读,我们的亲子阅读活动遽减。自主阅读难度陡增,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让其顺利过渡到自主阅读,以及在渡过转换难关后重新建立起牢固的阅读兴趣,并协助其在阅读的深度与广度上不断掘进,这是我在亲子阅读上遇到新命题。也因此,亲子阅读是一项不断有变化、不断有新命题的事情,需要不断摸索,不断调整。

文 / 学 / 手 / 工 / 坊

写一个故事,抒一段真情,让梦想照亮现实。
“文学手工坊”是为文学爱好者搭建的一个以务虚来实现务实的创作空间,大家在这个虚构和非虚构交织的文学世界里,成为一名散文家、诗人和小说家。

“小红包”大心意

文 / 机关  钟伟红

随着网络的普及,广东人过年 "派利是"" 逗利是" 的习俗备受关注,广东街坊看重意头不计较金额的随性包容引来无数省外网民的羡慕嫉妒,一时间,回归红包本义的呼声成为春节坊间热门话题。这里,我也讲讲我们家红包背后的故事。
这故事还得追溯至九十年代初,从我这个老幺大学毕业后说起……
九十年代初,家里五个子女相继成家立业,父母也光荣退休,艰苦奋斗了大半辈子、卸下担子一身轻的他们显得更加精神利落。领了工资的孩子们一心孝顺父母,逢年过节拿个小红包表表心意,父母却以各种理由极力回绝:老大孩子读书要费钱;老二老三生了孩子,奶粉保姆样样要开支;老四刚成家,置办新家不容易;大外孙还要存下老婆本呢……最后,一个红包像“烫手山芋”你扔过来我塞回去,原本红彤彤崭新的红包壳被搓揉得皱皱巴巴。父母常说,穷家富路!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朝难,手头有钱好办事。他们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舍得花孩子半分钱,还经常拿出退休金帮补这个或那个。记得我刚工作时,曾说过学校课酬25块,结果父母念叨了几十年:“孩子们赚的都是辛苦钱啊!”害得我每回大手大脚花费后都心生愧疚。
红包“拉锯战”费时费力,争执不下时父母亲还要伤心难过。很快,爱子心切的父母又心生一计,偷偷把红包塞到大家行旅箱里,谁知一下就被识破,临行前大伙儿又把行李箱倒腾出来清理一遍。后来,兄妹几个商量,先收下父母的心意,再偷偷摸摸将红包藏在家里衣柜、抽屉、床底的小缝隙小角落里,出了门再告诉他们。结果,电话那头父母亲轮番抢着话筒连连责备,我们也笑呵呵应付着,在他们一路的絮叨慨叹中奔赴东西南北。
生活一天天红火,家里的红包“拉锯战”也愈演愈烈。一开始孙辈们懵懵懂懂,后来,图热闹好玩也加入这场“拉锯战”和“藏宝”游戏,以至于每次出门,父母亲警惕地盯着每个人,紧张又絮叨的样子让大家哭笑不得又心疼不已。尽管大家外表都装着欢笑,内心却有太多的无奈和不舍。离别时,就在期盼下一次团圆。
那些年,一家人凝心聚力画着一个同心圆,圆心就是父母和这个暖意融融的家。
转瞬间,三十年过去了。曾经青春年少的五兄妹,一晃已是中年,一辈子将儿女捧为“心尖宝”的老父亲也永远离开了我们,乐观坚强的母亲经历了生命中无数的改变和失去后也日趋衰弱,出现了阿尔茨海默症,她不再朗朗大笑,不再絮絮叨叨,时而糊涂时而清醒,静默得像变了一个人。
今年大年初四清早,我起床收拾行李。母亲还躺着,见了我连连招手“阿妹阿妹,岸冷,再睡下哩再睡下哩(客家话:这么冷,再睡一会儿)”她一边起身一边招呼。母亲的清醒让我有点兴奋,好像又回到了往常,趁着母亲摸索翻身,我赶紧偷偷在她枕头底下塞个红包。母亲发现了,没有往常的生气和一骨碌翻身的敏捷,轻声细语说道:“岸仔细哦!”(客家话:这么客气啊!)这句话硬生生又把我拉回了现实,母亲又犯糊涂了,把女儿当成了客人。
没想到,母亲一句“岸仔细”,平静地结束了一家人热闹了几十年的红包“拉锯战”,意料之中却又猝不及防,原本就忧虑母亲身体的内心又蒙上了一层阴霾……
临行前,刚出来工作的小外甥和儿子神神秘秘塞给外婆、大舅、舅妈每人一个红包,满腹离愁别绪的大哥大嫂顿时手足无措你推我让,以前父母亲的操心执拗和儿女们的拳拳孝心,复制粘贴般又热闹重演。大哥拗不过两个高大壮实的外甥,兴冲冲跑回屋装了两袋绿茶塞给年轻人,念叨着“绿茶健康,咖啡奶茶都比不上哦,大舅其他没有,老茶多得很,喝完就跟大舅要哈。”一旁的我跟着大伙儿乐呵,恍惚又回到了当年……
四季轮回,生命不息。小小红包承载了太多太多美好温暖的回忆与祝福,其乐融融一家人终将代代相承……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一双眼看华师,一支笔写物语。
本栏目邀请谢子娟老师开启“紫荆物语”专栏,为我们描摹华师里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植物世界里的别样的华师。这是一个倾听万物说话的世界,这也是一个倾听我们自己内心的美丽新世界。

垂枝红千层:一树春风千万枝,炽烈如焰柔如丝

文 / 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谢子娟

既有杨柳的纤细柔美,又有春花的炽烈绚烂,更兼临水照花的卓尔不群,垂枝红千层集“柳绿花红”于一身,可谓是树中的颜值担当。
我校石牌校园附小门前沿立湖排植一列垂枝红千层,其枝干虬曲苍劲,细枝飘逸横斜,垂枝阿娜吐翠,如柳扶风,临水照花,俯仰生姿。最显娇媚殊常的是其开在垂枝末梢的红花,穗状的花序上花瓣已退化不辨,唯有细长鲜红的雄蕊密集探出,丝丝绒绒,远看如同洗瓶刷,因此其亦被称作“瓶刷子树”。
叶似柳而终年不凋,花艳丽而形状奇特,垂枝红千层错落种植在华师附小门前的立湖旁边,使得平静如镜的湖水因其垂柳依依的风貌而灵动,使得随风斜飞的垂枝红千层因水的倒影而绰约。立湖,取立德立言之意,它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学生们以天地为师,以人为书,立大志行大德建新功。将垂枝红千层种植在立湖之畔,我想,就是让行人在驻足欣赏之时能够领悟到其如何处理向上生长与向下低垂之间的矛盾统一,这是一种“光而不耀,静水深流”的大智慧。垂花红千层枝干裂皱之处有韵有形,扭弯之迹有劲有节,虬枝飘逸,厚而纵裂的树皮积满墨黑尘苔,远望树干就像是用巨椽浓墨挥毫而成的艺术品,有的状若巨龙之鳞,坚硬有力;有的形如脱缰骏马,腾空绝尘;有的势成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无一不在彰显着蓬勃向上的朝气和奋发有为的姿态。与此同时,红千层的垂枝如柳纷披,曲委柔丽,婆娑委地,亦掩亦覆,展示出敦厚、谦逊、温和的性格特点。与周围一争高低、试比强弱的大树相比,这种俯首低眉、以退为进的品格,彰显了垂枝红千层独特的谦逊贤淑之美和低调温润之性。俗话说凡病可治,唯俗病难医。在繁华纷扰、浮躁喧嚣的当下,粗俗、庸俗、甜俗、野俗、狂俗充斥眼球,容易让人在不知不觉间媚俗甚而丧失思想,深陷庸常。而垂枝红千层,在众多全力以赴向上争抢阳光雨露的树木中,独辟向下争取生存空间的道路,以退为策反而能快步向前,其生存智慧不得不让人佩服。
垂枝红千层的果实独特,繁多小碗状的木质蒴果排列在穗状花序之上,恰如古代的铜钱串在一起,故其又有“串钱柳”的别称。有柳的俊逸,又添一袭浓重的中国红,再被冠以“串钱”(谐音“赚钱”,有招财之意)的美名,垂花红千层从故乡澳大利亚来到中国后就被收进“喜庆植物”榜单,被广泛种植于湖河池溪岸畔,至此,“柳绿花红”一树绝成。
良木须敬,幽草堪怜!垂枝红千层——瓶刷子树——串钱柳,一种植物,百种命名,在每个有趣有爱的名字背后必能许你一份有乐有盼的心情。树木花草,视之则可以怡情;食之,则可以医病养生;读之,则可以超然物外,赏之思之用之则成疗治俗病的良方。

艺 / 术 / 小 / 剧 / 院

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至善至美。
“艺术小剧院”旨在提供一个展示艺术真知的舞台,展现教职工们在艺术世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让艺术之美在此大放异彩。

“朋友圈”春节影评

文 / 心理学院   刘学兰

看完了今年春节档的三部电影,各有各的精彩。三部电影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普通人的追寻。《飞驰人生2》的追寻梦想,《第二十条》的追寻公平正义,《热辣滚烫》的追寻自我,都足够让人感动,让人燃情。
自己最喜欢的还是《第二十条》,故事讲得好,剧情紧凑,情节流畅,喜剧的外衣包裹着公平正义的严肃内核,让人笑中带泪。场景自然,少了一些张艺谋电影独特的色彩感,多了几分生活气息,让观众更容易有带入感。全员演技在线,诠释了什么叫“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最能诱发自己行动力的是《热辣滚烫》了,看着拥有漂亮马甲线、充满力量感的贾玲,真的被她的真诚感动了。这一年她先增重40斤再减肥100斤,还要练拳击,还要做导演,做演员,真正的“狠人”。剧情如何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就冲贾玲这一年的经历,都值得去电影院看看她。看完后,有了立马去锻炼的冲动。
三部电影告诉我们,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永远不要放弃对公平、对自我、对梦想的追寻。保护好自己,爱自己,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康定斯基的点线面之说与古琴的联想

文 / 文学院   史风华

天气干燥了一些天了,今天多云冷燥,是个不适合上漆的日子。
拿出琴,上周补的漆手摸起来像是干了。师傅看了一下,说:“没干透,不过不影响打磨。”看到自己放砂纸的盒子里的3000目的砂纸,就把琴头瓢虫周围打磨了一下。又用更细的5000目的砂纸把瓢虫和珐琅水滴上的黑漆打磨掉。这之前都是把瓢虫和水滴用胶带覆盖上以隔离黑漆的,上周忘记了。所以这周要把上面的黑漆打磨掉,但又绝对不能磨花,否则就没有想要的效果了。结果打磨的效果还不错,表面没有变得粗糙。然后又把琴头用3000目的砂纸认真打磨了,一边磨一边对师傅说:
“好像用细砂纸打磨也可以的,这样还不容易磨穿。”
师傅淡淡地说:“可以是可以,不过容易变形。”
“啊?变形?”我一时没有明白。
“就是砂纸太细不容易造型。”
其实我也没完全明白“变形”之说,直到我以岳山为界,把整个琴头都打磨了,才发现连着叶柄、原来线条分明的叶糟变得软踏踏少了生机,就像一个人的人中沟没有棱角一样不好看了,才明白过细的砂纸把棱角给磨淡了,问师傅还可以补救吗?师傅笑而不答。我想再上一遍漆,打磨时仍然用800或1200目的砂纸、垫着硬的打磨块,小心些应该还是可以把棱角补回来。这对于琴的精气神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这学期正在给学生上《当代西方美学个案研究》,其中有两课是讲康定斯基的,联想到他在《点线面》一书中所阐述以及在个人绘画中对线条的果断有力的表现,今天对琴的线条也有了新的理解。诚然,古琴是传统艺术,但琴的造型很大程度上依赖线条的简单与变化来体现阴阳互补、四时春秋、人文情怀。康定斯基认为线具有张力和方向,这在琴上体现得也特别明显。他还认为,水平线是一种在不同方向上延伸的冷基调,而垂直线是与水平线完全相反,所形成的是暖基调。康定斯基认为线条还具有音乐性,线条组成的锐角、钝角具有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声音、表现了人们不同的情感。我在中国最传统的古琴上蓦然发现了最现代的抽象艺术是相通的,被我磨钝了的线条失去了音乐性的鲜明特征,就像一个女子红艳艳的舞裙褪了色。通过古琴,我加深了对当代艺术的理解:他们不都是要表现人类的情感吗?他们的符号性特征不是相通的吗?鲜明的线条如初生的荷叶或滴着露珠的蕉叶,生命力十足,而本该鲜明的线条被磨钝后犹如被开水烫过的鲜花,失去了嗅起来清香、看起来向上的鲜活,我也理解了在打磨的前期,师傅一直坚持让我别把琴的边缘磨鈍了,今天的琴才能看下来有蕉叶的绿色感和鲜活感。在古琴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点线面的丰富关系:琴徽是点,琴弦是线,琴面是面。在琴的大面和小面上,线可以界定各种形状,勾勒出体积。就像康定斯基所说,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方向等因素的变化产生了不同形态,不同个性的形式感的视觉语言,一床琴犹如一幅立体的抽象画,表现出力量与柔和、自由与约束、坚实与轻盈的不同律动和张驰有道。
由琴想到康定斯基,这有点普鲁斯特意识流的感觉。想来,不知不觉琴已斫了三年多,我做得多也想得多,从最开始的急于求成到今天的淡定从容,也是一种进步吧。
打磨好,出了一会儿太阳,钱多多又爬出来,我认为它是过来跟我打个招呼,总觉得它不是个普通的乌龟,是个特别有灵性、有修行的龟。
下午等水磨的水晾干后,就开始用新八宝印漆和碳粉加了一点铜粉,继续堆高还有点凹的四个琴徽。这是个工夫活,一层一层堆高,急不得。新八宝印滤了漆,为的是顺便把补好的紫砂壶贴了金。
把琴放入荫房后,爬到房顶上把长得老高的荒草都拔了。由于近期的干燥,心心念念的紫藤也干死了,默默心疼一分钟。
坐下来喝个咖啡,再把无事版擦一遍透明漆,差不多又到了收工时间。走在村子里,仿佛一切都还是从前的样子,村子里的人从容地走来走去,空气中飘着煮肉的香气,村子的大榕树下大家或戴口罩或不戴呼拉拉搓着麻将,村头在风中摇曳的鱼干切得规则中透着文艺范儿。
我个人非常喜欢诚明堂的教斫方式,不急不燥,尊重学习者的个人感觉和审美,我一床琴三年多未完工,师傅也从来没有让我赶工。后来读到一篇大公报的文章“我拿古琴当朋友——今之古人隐于市 苏思棣”,苏先生说,古琴演奏如流行音乐般处理,听众内心难有真正共鸣。他所主张的“业余”和“不鼓励”的传承古风风格,也是我特别赞同的。感觉诚明堂正是这种传承风格。
师傅曾说过斫琴的种子在他心里种下是在2010年,当时香港的苏思棣老师和刘楚华老师到广州参观了方随琴坊,并且在中山大学中文堂开办了讲座,老师们当时讲了一些心得体会, 师傅也在现场。2011年,师傅在岭南古琴音乐会上听了刘楚华老师演奏的《乌夜啼》,十分感动。师傅在2013年开始向刘楚华老师拜师学艺,刘楚华老师是古琴大师蔡德允先生的大弟子,苏思棣老师也是她的同门。刘老师曾开设“古琴与中国文化”的课程。在开课过程中,刘老师反复强调,“这不是教弹琴的哦,这是在教中国的传统文化。”师傅也曾回忆说,苏思棣老师是一位艺术家,他斫琴又弹琴,其他的艺术领域他也有所涉及。对琴的理解,他是更全面和系统的。
受香港蔡德允女士传承风格的影响,师傅曾说过:“希望自己不是以老师的身份去面对学生,而是类似一个导游的角色。我提供了空间和条件,让一些愿意做这样事情的人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在这个过程中去找回他们想要寻找的东西。而在这过程中我其实就只是一个旁观者。黄树志老师也引用了一句话,叫做‘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他说到形而上、形而下的问题,不是器物在弘道,而是人在弘道。人能够在做这个器的过程中,把器做到极致,或者说比之前做的有进步,那么你就能在其中收获道。粗浅一点来说,就是你要面对你的不足,然后你每次做出来的东西都是在超越你的这些不足。如果整个过程都是这样进行的话,那这个过程才是你最重要的实证或者说印证。而我就是弘道的见证者。”我感受并认同诚明堂的教学方式,过程中也能实实感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了一种非功利无目的的美。

看见自己,看见孩子,看见幸福的每一个瞬间。
“亲子幸福书”是一本期待父母共同参与共同书写的大书,大家在此分享关于爱与自由的感悟,探讨依赖和独立的话题,一起进步和成长。

亲子幸福书

为“弘扬优良家风 涵养初心使命”,诚邀各位老师参加“书写一封家书”活动,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人世间的美好,向家人传达抚慰人心的情感!

一封家书

人生的意义与快乐

文 / 数学科学学院   曾泰山
      华师附小四(5)班  曾 馨 

亲爱的爸爸:
       您好!
       我昨天看了龙应台写给她儿子的一封信,是关于“我为什么要求你读书”。我想要跟您探讨一下,人生的意义和快乐是什么。
       我记得龙应台在信中说道:“快乐来自成就感,成就感来自工作有意义。”我想这是我长大以后工作的目标,找到自己喜欢觉得有意义的工作,我会每天都很有成就感,感到快乐。
       那我觉得什么工作有意义呢?我一直都很喜欢小动物,我想长大以后,当一名动物园饲养员,保护它们,让它们不要灭绝。我觉得这样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我还读过作家刘瑜写给他女儿的信,信中写道:“等你长大,如果你想当一个华尔街的银行家,那就去努力吧,但如果你仅仅想当一个面包师,那也不错。如果你想从政,只要出于恰当的理由,妈妈一定支持,但如果你只想做个动物园饲养员,那也挺好。”读到这里感到十分亲切,连刘瑜也会赞同她女儿做动物园饲养员呢,这让我做动物园饲养员更有信心了。
        想做动物园饲养员,从现在就应该开始学习了。可是该从哪里开始呢?我想起以前去动物园的情景。动物园饲养员给动物们喂食物、刷牙、洗澡、收拾粪便、在他们受到惊吓的时候安抚他们。我也要学着做。我们家正好养了两只虎皮鹦鹉,一公一母。那就先从照顾他们开始吧。
       龙应台还在信中提到:“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爸爸,这个意思是不是如果我喜欢美食,而我的工作与美食无关,但我工作完之后,还有时间做美食,就是有尊严的呢?可是尊严是什么,我还是不太清楚。
       爸爸,你小时候是不是也像我一样?你是一开始就想要做一个老师吗?你现在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快乐了吗?
       祝
       身体健康!
                                                    女儿:曾馨
                                                 2024年2月18日
(答女儿信)
亲爱的馨宝:
       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
       看到你能够开始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我既惊讶又高兴!
       说起来真是惭愧,爸爸给你写的信还不如班主任钟老师的多呢,嘿嘿。能够给你写信真是一件开心的事,可是提起笔来又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啊。不如就回答你问我的三个问题吧。
       一答我找到人生的意义和快乐了吗。这真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啊。我想说快乐不永恒,意义才是永恒的。我更愿意用满意来形容我现在的生活。我的工作仍然会令我好奇,引我探索。我的生活有你们在身边。我感到生活很美好。这也算找到人生的意义和快乐了吧。
       而这一切的获得也并不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工作之路不会一帆风顺、过上充实不迷茫的生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过去也有过很多迷茫的时刻,遇到过很多困难。我想对你说,即使你现在笃定的事,未来也会变,但是弯路不会白走,这仍然很值得。今天你遇到的糗事,也许当时令人难堪,也会化为未来的从容。加油吧,孩子!
       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西安分会场,我们又看到了长安三万里的李白。大家一起高呼“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十分痛快!热闹痛快过后,我又不禁想:人生得意是得到了什么意呢?有句话又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不如意才是正常,得意往往是短暂的片刻。故而,我以为不如意大可不必懊丧,这本来就是寻常。得意是幸运,得意不能忘形,反而要心怀感激,感激这份幸运。
       托祖国强盛之福,我们生活在没有战乱、饥荒的年代,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成功的。能够在和平的环境里,尽情地发展自我、探索世界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希望你能体会到这种幸福。
       二答什么是尊严。我想每个人眼中尊严的含义都是不一样的。在我眼中,尊严就是无论困境顺境,都有梦想、有不服输的勇气。可能你需要在你的人生探索中才能找到你眼中的尊严。这个话题很深奥,我们以后多谈谈。
       三答我是一开始就想要做一个老师吗。我小的时候是很期望成为一名记者呢,如今却做了一个老师。小时候幻想的记者就是电视里出境的战地记者,世界各地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第一时间报道。后来我才慢慢明白现实中的记者并不是这样。
       其实现实中的动物园饲养员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呢。最近,有一项新闻说广州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发明了一项检测技术,可以用一种价格低廉、高效快速的方式检测某种冠状病毒。这种病毒对大熊猫、小熊猫等濒危动物传染性极强、致死率极高。及时检测出来精准治疗对保护野生动物很重要。你看,要想真正保护好野生动物,让它们不要灭绝可能需要更多的知识,可能还需要做出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才能帮助它们。少年正是读书时,读好了书,学好了科技在将来更好的帮助小动物吧!
       我亲爱的女儿,人生看似很长,实则很短暂。还记得一年级入学你学过的古诗《长歌行》吗?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时节的变换非常之快,光阴一去就不复返了。人生幼时懵懂、少时迷茫、中年忙碌、老年衰弱,唯少年时期是最意气风发。或许李白诗里说的意更是少年意气。也如毛泽东诗里所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万不可等到力有不逮之时,才懊恼曾经浪费掉的时光。愿你珍惜年少时光,饱含热情追梦!
                                                         爸爸
                                                   2024年2月25日

成为英雄

文 /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张新华 
      华师附小四(4)班  王修特

妈妈:
       您好!
       您每天实在是太忙了,我那天看了《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很想找个机会跟您讨论一下这本书,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间,所以只能用写信的方式跟您交流一下。
       这本书里面这么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但是我想:为别人喝彩固然重要,但亲自参与人生努力奔跑才是一种圆满。如果我们都坐在路边鼓掌,那就没人去跑那条“英雄路”了,那以后谁去开辟另一条新路,以后谁去发展新社会,谁去立下一个个里程碑?有人喜欢成为那个被人赞叹、被人追捧、被人仰慕的“领跑者”;也有人喜欢成为那个自由、快乐、健康的普通人,无论是成为英雄的领跑者,还是普通的鼓掌人,都是每个人的自由,只是我更钦佩英雄,毕竟那条“英雄路”是一条长满荆棘的难走的路。
       但,同时我又想:普通的鼓掌人其实也是英雄,虽然一开始并没有领跑,但是只要我们有志气,放下虚荣心,肯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积极向上,就会变得更优秀,自然就渐渐地成了英雄,成了被人仰慕的“领跑者”。
       所以,鼓掌的普通人可以是平凡的英雄,引领社会进步的领跑者是伟大的英雄。而适当的时候,让我们做一个“透明”的英雄,内心笃定,干净透明,既能做一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也能够通过努力成为自己或别人眼中的骄傲!
       以上是我个人的理解,有什么不当之处,请妈妈批评指正!
       祝妈妈工作顺利,天天快乐!
                                                          特特
                                                  2024年2月18日
亲爱的特特:
       你好!
       我收到了你的信,感到非常欣慰和骄傲。你对于《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本书的理解和感悟,让我看到了你深入思考的能力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你提到了“为别人喝彩固然重要,但亲自参与人生努力奔跑才是一种圆满”。我非常赞同你的想法。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欣赏他人的成就,更要勇于挑战自己,努力奔跑,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虽然那条“英雄路”充满荆棘,但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塑造了我们坚韧不拔的品质,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
       你说“其实我们都是英雄”,我深以为然,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自己生活中的英雄。我还记得,假期有个阿姨问你,你是你们班的学霸吗?你说,我们班都是学霸。当时,阿姨对你的回答很是赞赏。再过20年,你和你们班的同学逐渐步入社会,可能会从事不同的工作,可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点,只要努力,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自己的“英雄”!所以,我们也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个“透明”的英雄,懂得欣赏他人的成就,为他们的精彩喝彩。
       你的信让我看到了你的成长和进步,我为你的成熟和独立感到高兴。我希望你能继续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挑战自己,追求更好的自己。同时,也要学会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平衡,享受生活的美好。
       最后,我要感谢你的祝福,我也要提高工作效率,争取多留出时间陪伴你,也祝愿你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相信自己,勇往直前。
                                                  爱你的妈妈
                                               2024年2月20日

——读《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有感

写在生日前夜

文 /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小文

这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尽管以前每学期都会给你的学生手册写家长评语,那都是给别人看的,今天,爸爸想写几句给你看的,悄悄话,好吗?
下个月你就九岁了,前两天一起出门,突然发现昨天那个要我牵着蹒跚学步的小屁孩,突然就长到我胸口一样高,昂着毛茸茸的小脑袋站在我面前,故作老成,一套一套和我掰扯歪理。时间真快啊!
可是,夜深人静,我开始有些不安。
随着你的长大,你要走的路也越来越不平坦,未来有无数沟壑险滩等你跨过,还有无数大小怪,埋伏在看不见的地方,趁你不注意偷袭你。这条路这么难,爸爸妈妈却不能不渐渐放手,哪怕看你摔到鼻青脸肿,也得让你自己去闯。
担心总归还是担心的,所以今天,我就想和你说一说,未来的路,爸爸希望你怎么走。
首先,爸爸送给你两个字——坚定。坚定什么?还记不记得航天员邓清明?1998年他入选首批航天员,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22年才搭乘神舟十五号飞向太空。接近十五年的时间,他遇到过挫折吗?肯定有。在他执行任务之前,一共有九批航天员已经成行,那么每一次落选都不能不算一个挫折,尤其是当次数不断增加时,这种挫折带来的失败感会成倍叠加。可是我们看到,他放弃了吗?并没有。他仍然坚持以合格航天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坚韧的毅力支撑自己,最终取得成功,实现了愿望。是什么让他坚持到走进宇宙的那一天?是坚定的信念。
还是2022年,四川泸定地震,水电站职工甘宇和同事拉闸泄洪后失去逃生的最佳时机,遭遇危险。一个人在野外度过难熬的17天,他要面对艰险的地理环境,要躲避野生动物,要抵御严寒,要忍饥挨饿。更糟糕的是他的眼镜早在地震第一天就掉了,你应该最能体会对于一个高度近视眼来说,没有眼镜几乎寸步难行的窘迫。最难的是,他要克服内心极度的恐惧和孤独,熬过漫漫长夜,一日又一日。每一次太阳初升充满希望,而每一天黑夜降临又陷下深深绝望。短短几句话,写下来都让人不寒而栗无尽后怕,可甘宇一个没有接受过野外生存训练的普通人做到了,最终成功发出求救信号获得救援。是什么让他身陷绝境17天不放弃?想过吗?是坚定的求生意志和执着的目标——要活着。
所以,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还有坚持不懈地执行,尤为可贵。
你将来会遇到很多困难,小到一道题解不出,大到……我暂时想不出对你来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但是不怕,只要你有足够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有“吾道虽难,犹百死而不悔”的决心,再难你也能笑看风云,把困难踩在脚下。
爸爸送给你的第二个词——阳光。你看,春天到了,草长花开、鸟飞鱼跃,万物生机勃勃。人也一样。一个积极乐观、热情开放、博爱宽容、自信大方的人,大家都会夸他真是个阳光开朗的孩子,不是吗?你想一想,在学校你是不是也愿意和这样的同学一起玩?
但是今天,爸爸想提醒你,阳光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的阳光要发自内心的、有温度的、适当的。我既不要求你光芒四射,也不希望你怕别人议论强装快乐。拿的起放的下,不纠结过往,不畏惧困难,一直向前,热爱生活,生活会带给你各种精彩。
如果不快乐,就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一起想办法,找回快乐,找回你的温度,好吗?
爸爸送给你的第三个词——善良。曾经你看过B站上流浪的黑皮的故事,没想到你为他的遭遇难过伤心了很久,爸爸感到很意外,原来在你单纯的认知里,对弱者的同情心这么深。
我感到欣慰,也有些担心。
人生而为善,这是天性,可是随着对世界认知的加深,还有社会百态的经历,大部分人出于自我防御,会慢慢收回自己的善良,这很正常。可是有的人收回太多,会迷失了本性,变得攻击其他人,这太可惜了。
爸爸希望你将来能够尽量多保留你的善良,面对比你弱小的人,面对需要你伸出援手的事,有能力就帮一把,如果实在无能为力,至少也不可落井下石,更不可做出伤害别人的事。当然,如果在这之前你能让自己强大起来,有足够的条件给需要的人更多帮助,就更好了。
但是孩子,请一定记住,量力而为,更要保护自己,不要让你的善良成为别人伤害你的武器!
爸爸其实还有很多唠叨想对你说,就先送你这三个词吧,本质上,是让我们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有爱,然后才能成为一个充实快乐的人。
这是我送给你的九岁生日礼物,很快你就是向往了很久的“teenager”了,希望你喜欢我给你精心准备的这份礼物,当然,你期待已久的书包也会一并放在书桌上。
生日快乐!啊不是,天天快乐!
                                                    爱你的爸爸
                                               于你9岁生日前夕

亲爱的dd:

自由背包客

背包在路上,看高山流水,看蓝天白云,看阳光总在风雨后;背包在路上,一起自在徒步,一起勇敢攀登,一起广阔天地自由行走。
“自由背包客”是用脚走出不一样的人生,更是用心走出美丽新世界。大家在此分享关于美与自由的感悟,一起看见更美的风景和更好的自己。

出发

文 / 国际文化学院  陈晓玲

常被人问,出游累吗?特别是带着孩子们。我的感受是,腿脚会累,但心是飞扬的。不赶路,放松自由地行走,感受山峰的坚毅、江河的奔腾、云朵的柔软、刹那的触动……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徜徉壮阔天地的美好是值得我们奔赴的。
我们家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出游。每年寒暑假,我都尽量安排好工作,抽出时间来带孩子们出去走走看看。我们在地图上规划路线,制定攻略,订机订车订房,然后满怀期待地出发……一个学期的紧张节奏之后,假期我们在途中,在秀美的风光和各地的美食里不知不觉地松懈了自己,在跟历史的对话里开阔了自我,在与天地的对望中延伸了自我。出发前我们兴致勃勃地研究和了解目的地,旅途中深度体验和发现,回来意犹未尽地回顾和记录美好。对孩子们来说,北风吹皴了脸蛋,旅途丰富了内心,转场磨练了能力。对我来说,努力地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们的成长,也给自己更大的世界。
今年寒假,孩子们在地图上画出我们转的这一圈,说走了一个“心”型路线。从广东出发到江苏,到河南,到陕西,再回到广东。从南到东到中到西再返南。体验了“扬州慢”,看到了中原皑皑白雪,触摸了西安千年城墙。从亭台楼阁到晨钟暮鼓,从蟹黄面到biangbiang面,江南的婉约与西北的豪迈对照鲜明。不早不晚地赶上了中原的飘雪更是让孩子们兴奋不已。我们搭飞机,搭火车,也自己租车自驾。避开人多的景点,走小众路线。精挑细选旅途中住的每一个酒店,孩子们每次推开房门都会有不一样的惊喜。我们不赶路,不打卡,重体验,重参与。现在孩子们对出行完全收放自如,见啥吃啥,倒头就睡,穿上就走,到每一处晓得看路线,问由来,找特色,也学我跟当地人聊天八卦,问东问西。可以吃饕餮大餐,也能抓个肉夹馍边走边啃。兴致勃勃地冲每一种没见过的新奇事,比如“水包皮”(泡澡堂子),尝试各种挑战,追问各类为什么。能够快速打包行李,每处盖章留念。
我们第一站到了扬州。冬日的扬州有别样的好。没有烟花三月的花红柳绿,但也不用在瘦西湖上堵船。我们租了摇撸船,悠然地泛舟湖面,听摇船的大姐讲二十四桥的故事和唱江南小调。住进了非常宝藏的扬州迎宾馆,逛了非常精彩的大运河博物馆,在东关街看到瓦檐边的美丽落日……作别秀美闲适的扬州,我们到了刘禹锡故里—河南荥阳。名不在响,雪美则灵。我们在这个中原小城遇上了纷扬的飘雪。零下二度的美妙和煦冰雪世界,没有酷寒和人从众,白雪覆盖、安静人少的公园里,孩子们任性跑、随意滚,堆雪人拉雪车,快乐自在如出笼的小鸟。雪夜里的璀璨烟花,更是亮堂了每个人的心底。行程的最后一站是千年古都西安。登了城墙,敲了钟鼓,特别专门用了一天的时间深度参观兵马俑和丽山园。预约了一个非常棒的讲解,是当地的语文老师,热爱历史文化,寒暑假就来为游客讲解兵马俑。从头到尾一共讲了五个小时。孩子们一路就紧跟讲解员走和听。体验感从“看泥人”直线上升到了“沉浸式感受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高度,甚至萌发了要考北大考古学专业的想法(兵马俑对16周岁以下人群免票,据说就是希望更多的少年儿童来参观,激发其未来从事考古研究破解兵马俑许多未解之谜的兴趣)。许多人只去看了兵马俑一二三号坑就走了,其实门票还包含了丽山园(秦始皇陵),全世界最贵重的铜马车就展在丽山园,非常值得一看,而且丽山园风景很美,大雪过后,成列的青松屹立皑皑白雪之上,让人顿觉天地广阔,心境辽阔。
旅行是一场天高水长的放空和感知。工作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愉悦和放松的生活能让人有更好的状态去投入工作。忙碌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和家人一同去闻闻花儿的芳香,去感受阳光的温暖。拥抱天地,感受山河壮阔。那是我们给自己的出口,给平日紧绷在工作和学习上的自己的一个出口。出发吧,趁繁花还未开至荼蘼,去寻找那些曾经出现在梦中的路径、山峦与田野吧。

2023访胜琐记

文 / 文学院   彭梅芳

前些年,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理由可谓刷爆网络。确实,世界那么阔大而缤纷,而现实的生活圈子又如此的窄小而单调,所以我们总爱带着对外界的希冀,一次又一次踏上旅途,期待收获许多不期而遇的诗意与美好。回顾2023年走过的路,印象最深的出游没有太多嘻嘻哈哈的回忆,甚至都没能赶上一个好天气,但追寻着前人的脚步,俯仰古今,内心却在不知不觉中丰富、充盈了起来。在记忆中镌刻最深的几处胜迹,无一不沉淀着厚重的历史过往,深藏着前人炽热的灵魂。
第一处,是三月末的南雄梅关古道。此时的梅关芳菲殆尽,春意难寻,又兼前一天冷热气流交锋,雨横风狂,寒流过境,山风飕飕,冷意袭人,按说不是游览的好时机。我们一行人到了景区,果然游客寥寥,我们遂欣然地春山独占,在当下景区往往“人从众”的大旅游时代里,拥有这一处的清幽,又何尝不是一种小确幸呢?
踩着碎石块砌成的古道,我们向山顶关楼前行。古道两旁是梅树,青绿的叶间藏着指头大小的梅子。概因前一日狂风侵袭,凹凸崎岖的古道上,落满了梅叶与稚嫩的青梅。道路一侧与山脚交界处有一山溪潺潺,与古道一起从山顶蜿蜒而下,向着未知的江河奔流而去。脚下被细雨润湿的石块分外调皮,每当我遐想梅岭香雪遍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场景入迷时,它们就总用脚底打滑的方式来让我心惊回神,仿佛一次又一次地提醒我,这里并不是悠游之人寻芳弄月之处。确实,自古以来,梅关古道承载了太多的悲欢,古时北人取陆路南入岭南,此地为必经之处。文士遭贬,路过梅岭,无一不内心沉重,就连以胸襟豪迈、随缘自适著称的苏轼,被贬经过梅岭时也难免感慨“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赠岭上老人》)。过了大庾岭,便真真正正进入岭南地界了,对北人而言,一岭之隔,便是天涯。从此,中原故土在岭的那边,瘴疠蛮荒在岭的这边。
行不多时,我们一行人已迫近梅岭关楼。此时岭顶烟岚未散,被笼罩其中的关楼看起来隐隐绰绰;走近了,却见墙面上布满斑驳的青苔。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洗礼,这“岭南第一关”仍傲然地立在两道陡峭山崖之间,或许还带着些寂寞。在穿越关楼门洞那一刻,心神竟有点恍惚,回首前尘,多少古人曾驻足于此,他们心间是喜还是悲?那一年,初唐的宋之问在度岭之际,山雨初霁,他特意“停轺一望家”,悲难自抑,写下了“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之句。如今,在同样的雨天,我也朝着他当年遥望的北方望去,触目之处皆是烟霭茫茫,当时心间颇有“回首天涯一惆怅”的感觉。说起宋之问的这首《度大庾岭》,早在求学时代已熟读于心,然而,直到此时,我才约莫真正体会到了当年诗人在这岭头上的悲伤。
穿过梅岭关楼,我们原本打算再走一段路,但因暴雨过后山石有滚落的风险,景区拉起了警戒线,不得前行,于是我们只能折返了。回首来时路上,我们还曾为没有能遇上好天气而遗憾,但是,走了这一遭,方觉山雨清寒与这梅关古道的沧桑底蕴原来更相匹配啊。
第二处,是清明时节的肇庆七星岩。说起来,作为广东人,年过四十才第一次游览赫赫有名的七星岩,也是怪不好意思的。七星岩素以“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的奇丽景观闻名于世。进入景区,触目皆是水光山色,在这绿肥红瘦的时节,最靓丽的色彩莫过于湖边大叶榕那一树金黄。据说七星岩的摩崖石刻是南中国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对此,我早已心生向往。此次得以一见,果然大开眼界。
我们乘坐小舟,如寻宝探秘一般,进入了摩崖石刻最集中的石室洞。借着洞内斑斓的灯光,洞壁上的刻字如画卷般展开,琳琅满目,错落有致,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争先恐后地映入眼帘,叫人目不暇接。洞室深幽,灯光明暗交错,行舟在这一艺术的长廊之中,恍惚间,竟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每一块石刻作品的背后,都藏着前人的过往。在往昔的某年某月,他们来了,又离开了,隐入茫茫人海,继而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唯留这摩崖石刻向世人诉说着当年他们挥毫时的意气,这其中有盛唐名士李邕。开元十五年正月,路过端州的李北海留下了《端州石室记》,从此拉开了七星岩石刻的序幕。文中有“体若振羽翼,志若摩云天”之句,可知李邕见石室瑰奇景观时的心动神摇,其想象力之丰富在文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与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石室中留下文字的唐代人还有大家熟悉的李绅,也就是《悯农》二首的作者。只不过,在此处,诗人并未留下诗文作品,只简单地留下“李绅长庆四年二月自户部侍郎贬官至此,宝历元年二月十四日将家累游”的题字。这幅石刻采用了古代较为少见的由左至右的书写顺序,看似随意的“到此一游”文字却特意提到了遭贬前的官职,再结合此时期李绅的诗歌(譬如《江亭》里的“今日病身悲状候,岂能埋骨向炎荒”)来看,诗人是郁郁寡欢而又心有不甘的。不过,在七星岩留下题字后不久,李绅便开始时来运转,最终成为大唐宰相,位极人臣,而这留在石室壁上的、记录着他曾经的落魄的寥寥数语或许早已被他遗忘了。所以说,人生的起伏与变迁总是如此的微妙,让人不免心生感慨。
从石室洞出来,天很应节地洒起了细雨,湖面上虹桥影落,水动影移;绿意葱茏的山峰笼罩在一片空蒙散漫中。突然想到,当年李绅游七星岩,时在仲春,离清明相隔不远。今日我之所见,或许也是他昔年所见,不同的唯有观景的心情吧。面对疏雨微澜,风光如画,彼时的李绅或许正凝眉轻叹,辜负了这如许的岭南春色,却浑然不知命运的齿轮已悄然转向,这其实是他此生最后一次领略岭南春色了。
第三处,是八月的赣州郁孤台宋城景区。出发去赣州那天,我们脑洞大开地花了半天去爬郴州的高椅岭,刚好又遇上雷雨天,等我们水汗加身狼狈地出景区爬出来时,已然是午后了。于是只稍作整理,我们便风风火火地驱车赶往赣州。到了赣州正是华灯初上时分,雨从湖南一路追赶我们到了江西,大约也乏了,有一搭没一搭地洒着。等我们一行人踢踏着拖鞋在赣州街头填饱肚皮,时间已过晚上九点。此次出行原计划是在下午去游览赣州郁孤台宋城景区的,结果只能改成夜游了。
走过四贤坊,透过军门楼的大门洞,披着璀璨灯火的江南宋城就展现在眼前了。夜雨连绵,宋城街道渐渐冷清,只余少数打伞游客意兴阑珊地闲逛。夜色渐深,城内许多门店已陆续打烊,但我们游览兴致不减反增。雨水打湿的地面,反射着楼台飞檐下那橘黄色的灯火,满地光华柔和而灿烂。人声渐悄,静静走在青石街道上,看檐廊下灯笼摇曳,将座座旧宅门前楹联一一读过,再穿过深深浅浅的横巷,坐在仿古戏台的边上,时光不知不觉间仿佛就变慢了。因着滴滴答答地打在仿古屋檐上的雨水,闭上眼睛,在想象中虚构一回“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体验,也是惬意的。
当然,景区内最闻名的当属郁孤台。这座始建于唐代的楼台,伫立在贺兰山顶,占据了整个城池的最高处,因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得名。如今的郁孤台早已旧貌换新颜,古往今来游览此地的文人墨客当真数不胜数,苏东坡、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王阳明……每一个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昔年苏轼被贬南荒,取道虔州,写下了《过虔州登郁孤台》,诗歌勾勒了登台所见,日丽风酣的郁孤台侧,东坡未道喜与忧,惟言准拟归去。若说到真正令郁孤台名闻遐迩的,非辛弃疾莫属。他一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道尽了多少为异族兵戈所迫,离乡背井流寓南方的宋人的悲哀,故园之思从来都是最能触动中国人柔软的内心的,这大约就是辛词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因之一吧。南归多年,词人也只能“西北望长安”,眼看年华渐老,北定中原之日遥遥无期,心中的悲愤难以自抑,但能做的也只能是望江空叹,英雄失路、无处安放的家国情怀唯有借词作喷薄而出。
离郁孤台不远的八境台下,盘桓着一段经历千年风雨却依然岿然挺立的宋代古城墙。它曾经历过的所有的兵临城下,金戈铁马都在岁月长河中散落成了星星点点的时光印记。辛弃疾笔下的“清江”就在距离城墙的不远处流淌着,不舍昼夜。章江、贡江在八境台下汇流成赣江,三江构成一个巨大的“人”字,江水映照着日升月落,见证着沧海桑田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吟咏称颂的诗词对它们而言其实是可有可无,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首首直抒胸臆的壮美诗篇!
回顾2023年的这三次出游,借用孟浩然的诗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与诸子登岘山》)来传达内心的感受,可谓再恰当不过了。每一次与江山胜迹的相遇,心底都升腾出一种特别的感觉,仿佛站在时间的渡头上,透过层层的历史烟云,阅见前人记录在翰墨辞章中的悲与欢。足之所向,是思之所向,也是心之所向,所谓奔赴山海、访胜探幽的真谛,所谓旅行的完满,大抵便是如此吧。

山东之行小记

文 /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肖娜  

2024年2月1日 高铁途中
补记:
赛珍珠(Pearl S. Buck,1892.6-1973.3)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颁奖委员会对她的评语是:“对中国农民生活进行了丰富与真实的史诗般描述,且在传记方面有杰出作品”。她自己说,“当我生活在中国人当中时,是中国人民给了我这些。人家问我,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我答不出来。他们既非这样也非那样,他们就是人。我叙述他们跟我叙述自己的亲人一样。我跟他们太亲近,跟他们在一起生活得太密切了。”
赛珍珠在镇江度过了童年、少年,进入到青年时代,前后18年。故居位于润州山路6号。故居占地约400平方米,是一座青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
2024年2月2日 青岛
#鲁迅公园有个算命先生
一位男青年在我们前头,越过先生半个身位,先生朗声说道:你要晚一些结婚。男青年脚下不停,走出二十米之后,又折返。先生端坐如握天机,青年弓腰诚意满满。
补记:
1897年德国强占青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强占青岛。1922年,青岛收回。
鲁迅写德国强占时期的青岛,“一个苦孩子弄脏了电柱,就被白色巡捕提着脚,像中国人的对付鸭子一样,倒提而去了。”
2024年2月3日 威海
天气预报和网约车司机都说第二天阴冷,我们带着行李直奔布鲁维斯沉船景区。
海风凛冽,灌得人如堕寒冰。望着搁浅的船,我们与她连成一个巨大的异乡人的孤独。
# 人类的废墟由事故和故事构成
2024年2月4日 威海刘公岛
2024年2月5日 青州古城
近年关,古城游客稀疏。主街有天主堂和基督堂,前者建于清光绪初年,后者建于宣统二年,相距百步余。午后阳光微斜,天主堂门口有工人在用长杆子挽救树梢上的无人机,意外热闹了一番。
2024年2月6日 青州古城
@李成纪念馆:“于时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擅长“山林薮泽,平远险易,萦带曲折,飞流危栈,断桥绝涧,水石、风雨、晦明、烟云、云雾之状”。(《宣和画谱》)
@欧阳修纪念馆:……无他,但手熟尔。环滁皆山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雪后小晴,静悄悄的,没有别人。
补记:李成(919-967)的唯一传世真迹为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读碑窠石图》。记不得是始于哪一年,大概率是2017年前后,我读了不同版本和角度的中国古代绘画史,翻了三四十本中国山水画册,《读碑窠石图》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残碑、枯树、老人、不明就里的骡子和懵懂的小童。这么多年,我带着孩子看博物馆看遗址,有些遥远的神似。
2024年2月6日 青州博物馆
佛的世界,有智慧和慈悲,有绚丽和生机,有走向永恒的微笑。
上古九州包括古代青州、冀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尚书·禹贡》史载:“海岱惟青州”,海指渤海,岱指泰山。
自西汉至明洪武九年(1376年)的1400余年间,青州一直是山东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
曾在青州任刺史的名人有孔融、范仲淹、欧阳修、吕惠卿、黄裳、赵明诚……
2024年2月6日济南 基督教后宰门教堂
曲水亭街,算是大明湖的引子吧。临近百花洲,或曰百花汀、百花池。曾巩任此地知州时,又有百花台的别称。小小巧巧玲玲珑珑,春日夏时,必是相当养眼。
路遇一家黄酒铺子,买酒的都是如我一般的中年人。寒夜又至,热热地饮上一盅,还要赶路呢。
2024年2月6日 济南 超然楼
1073年,苏辙任齐州(济南)掌书记。
1074年,苏轼卸任杭州,赴密州(山东诸城)任职。
1076年中秋,苏轼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兼怀子由”,兄弟仍未重逢。  
1077年,苏轼卸任密州,首次来到齐州,然苏辙进京述职,不在济南。时任齐州知州的李常(诗人黄庭坚的舅父),是苏轼故友,故作陪,赏泉游山。
2024年,超然楼下,我拍到了苏轼的“鹰起超然”
2024年2月7日 济南 山东博物馆
1.亚醜钺,铭文左为正写,右为反书。
2.鲁国大玉璧。
3.始皇诏陶量,统一度量衡的标准器,容量为五升,即半斗。外壁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的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字体为秦小篆。
4.《孙子兵法》汉简。
5.辛弃疾唯一墨迹《去国帖》,近期展于国博。继去年七月成都博物馆错过之后,再度擦肩。耐心等待属于我们的机缘。
6.郑燮,双松图轴,竹图较多见。

主编后记

十年相伴 感谢有你

2014年3月8日,《紫荆树下》正式创刊。到今年,《紫荆树下》已经出刊了42期,其中包括校庆85周年专刊《一直在华师》和校庆90周年专刊《一起再出发》。作为一本具有独特属性的杂志,虽然年轻,虽然“电子”,但在我的眼里,她永远那么清秀那么美丽那么智慧,优雅绽放,成为华师一道明媚的风景线。
这十年,无论是杂志的栏目设置、主题确定,还是版面编排、邀约写稿,工会领导都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编辑部所有的同事们也非常团结,一起将《紫荆树下》打造成华师多才多艺的女教职工们展现自我风采的大舞台。当然,《紫荆树下》最想感谢的是每一位给杂志投稿的作者,每一位阅读杂志的读者,每一位看见“紫荆”一点点进步一年年成长的华师人。
《紫荆树下》五周年的时候,我说,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初心。现在十周年了,我依然还是想说,我们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初心。接下来,我们依然会认认真真组稿,勤勤恳恳编辑。我们会继续写有温度的人物采访,组织有深度的主题探讨,发掘有风度的原创美文,让我们的杂志更上一层楼,有新锐思想,有人文情调,也有日常关怀,成为一本可以全面展示华师女教职工巾帼风采的好杂志。
青青“紫荆”,悠悠我心。
十年相伴,感谢有你。

《紫荆树下》征稿启事

《紫荆树下》是我校工会和校女教职工委员会创办的反映女教职工工作、生活及精神面貌的电子杂志。杂志面向全校教职工,提供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杂志的宗旨是展现美丽,追求理想,时尚生活。
《紫荆树下》是电子季刊,逢3月、6月、9月和12月刊出。
《紫荆树下》作为我校女教职工工作内外宣传的又一重要载体,作为华师女教职工展现自我的舞台、幸福心理的驿站,注重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来充分展现姐妹们“用心工作、健康生活”的风采。
《紫荆树下》招募美文及美图如下,诚邀您惠赐佳作。
一、征稿对象:全校教职工
二、栏目设置:
部门风采展(部门风貌展示)
紫荆丽人秀(女教职工风采)
紫荆人物秀(优秀女工采访)
紫荆大讲坛(教学科研收获)
麦田守望者(师生感悟故事)
读书咖啡吧(深刻睿智书评)
文学手工坊(原创文学作品)
艺术小剧院(展示艺术真知)
亲子幸福书(温情亲子教育)
自由背包客(抒情优美游记)
光·影·璀璨(户外人物摄影)
(栏目不时更新,敬请期待)
三、投稿要求
1.内容积极健康,图片丰富多彩,结合工作,贴近生活。
2.来稿请附上作者姓名、所在单位和联系方式。稿件字数不超过三千,图片格式为JPG格式,尺寸不小于1200x800像素。摄影照片投稿需提交原图。
3.文章如被采用,会及时通知作者。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必须来函声明。所有稿件择优刊发,一经采用,即奉稿酬。
四、 杂志官方网站链接
华南师范大学工会——《紫荆树下》杂志栏目 https://gh.scnu.edu.cn/redbud/

与您邀约,恭候美文

投稿邮箱:463611443@qq.com
投稿咨询电话:020-85211040

华南师范大学工会

展现美丽
追求理想
时尚生活
幸福驿站

《紫荆树下》2024年3月刊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