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紫荆树下》总第26期

华南师范大学女教职工电子杂志

国际商学院专辑

(总第26期)

主办:华南师范大学工会
          华南师范大学女教职工委员会
承办:国际商学院部门工会
主任:徐颂军
副主任:吴 岚
执行主编:徐 珊
编委:李佩华  吴玲芳 李晓春  陶丽萍
           吴幸莼  黄  凡
责任编辑:叶美玉、黄伟波
美术编辑:万 斌
投稿邮箱:463611443@qq.com
电话:020-85211040

2020.1(总第26期)

目录

CONTENTS

 >>>

----------------   资讯瞭望台
----------------   部门风采展
----------------   紫荆丽人秀
----------------   紫荆大讲堂
----------------   读书咖啡吧
----------------   麦田守望者
----------------   文学手工坊
----------------   自由背包客
----------------   征稿启事

05
24
33
44
46
48
58
69
74

资讯瞭望台

历练宁静之心,展现运动之美 

——记华南师范大学幸福女性学堂瑜伽分享交流活动

【幸福女性学堂】

2020年1月7日,华南师范大学幸福女性学堂特邀请瑜伽学习班指导老师张虹以及瑜伽班学员们40余人共聚一堂,交流分享瑜伽之美,共同探讨瑜伽练习的奥妙,历练宁静之心,展现运动之美。
活动开始,张虹老师先带领全体人员进行活动热身,舒展筋骨。在轻柔的音乐氛围中,全体学员调整呼吸和放松,渐入佳境,从而正式开始分享交流环节。
本次瑜伽分享交流活动,既有基础班的学员,也有提高班的学员,她们各显所学,互相交流学习。首先,全体学员一起练习和展示了部分基础瑜伽体式,通过运动身体和调控呼吸,达至身心合一。紧接着,提高难度,由部分学员展示流瑜伽的部分动作和体式,学员们以行如流水般流畅的动作组合来展现瑜伽的美,展示伸展性,力量性,柔韧性,耐力,平衡性,专注力。而后,难度继续提高,由一部分学员展示“盘莲花”的瑜伽体式。“盘莲花”是一个神奇的体式,可以放松骶髂,放松两踝、两膝,使大腿结实,使两髋、两腿变柔软, 有助于使人的身体稳定而安宁,心灵和平。
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之中,瑜伽可以让我们体验来自心灵的宁静。瑜伽具有“慢、柔、静”的特点,是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有氧运动,能够强身健体,同时习得智慧。学员们通过体验式的分享交流,表达了对瑜伽的理解。

为了丰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提高教职工的身体素质,使教职工在工作之余拥有自信、健康、快乐的心情,华南师范大学工会秉承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的宗旨,将继续开展各类学习班。

"

"

教职工学习班

为活跃我校教职工文化艺术氛围,提高教职工的艺术修养,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华南师范大学工会2019年下半年继续开设了第12期教职工歌唱学习班。
歌唱学习班从2014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整整六年了,很多学员对歌唱学习班非常喜爱,多年一直坚持学习,通过歌唱来调节身心,畅享美好生活。
每周二晚上七点半前,学员们陆续到达教工俱乐部三楼合唱室。学员们一般都会提前一点到,先自行练习,边练习边等待方老师上课。
正式开唱之前,方老师一般会先带领学员们练声,还有气息练习。气息要稳,要足,才能唱好歌。接着,方老师会边弹钢琴,边指导学员们练习歌曲。一个个音符跳跃着,方老师灵动的手指在钢琴上舞蹈,学员们热情洋溢,歌声动人,整个合唱室氛围和谐美妙。 
本学期歌唱学习班主要练习合唱曲目,根据曲目需要,学员们可能分为两个或者多个声部,进行练习。在方老师的指挥领导下,学员们尽快熟悉歌谱和歌词,根据指挥的要求,从演唱姿势、呼吸、声音训练、咬字吐字等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使演唱学习达到更好的效果。
唱歌有利于身体健康,开拓视野,丰富内心世界,也能培养自信心,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欢迎老师们下学期一起来参加歌唱艺术学习班,在歌唱的世界里陶冶情操、体会人生。
唱歌有助于面部表情和思维活跃、增强性格的沉着和自信心,唱歌有助于情感的通畅、可以改善生活状态,有利于扩大肺活量,提高呼吸功能。唱歌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强身健体!下学期一起来参加歌唱学习班吧!

“唱”享美好生活

——记2019年下半年(第12期)教职工歌唱学习班

为了丰富广大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华南师范大学工会在2019年下半年继续开办了拉丁舞学习班。
本学期拉丁舞学习班邀请资深专业拉丁舞老师潘誉化作为导师,授课主要内容是舞步如少女般活泼俏皮的恰恰,与之前学习的伦巴一起被称为拉丁姐妹舞。
每周四晚上,教工俱乐部四楼多功能厅里音乐热烈洋溢,节奏欢快强烈,老师们尽情舞动。动感的舞姿富有独特的个性,激情中透露出文雅,导师精湛的舞技和教学方法获得学员们的喜爱和好评。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员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热情,在导师的讲解和示范下,专心揣摩每一个动作,并耐心地向老师请教,努力掌握各个环节的动作要领,并在练习的过程中享受跳舞带来的乐趣,释放压力,放飞心情。
跳动轻快的脚步、挥洒舒放的手臂、扭动柔和的腰身、绽放灿烂的笑容,拉丁舞不仅锻炼了教职工的身体,还很好地提升了教职工的气质,丰富了广大教职工的文化生活,最重要的是拉丁舞的热情激发了教职工们对生活和美好事物的热爱。

“恰”似少女

——记2019年下半年(第8期)教职工拉丁舞学习班

身体是灵魂的居所,当居所整洁明亮的时候,何愁灵魂不愿安驻呢?
瑜伽是一项有着5000年历史的关于身体、心理以及精神的练习,起源于印度,其目的是改善身体和心性,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运动。
为丰富女教职工的文化生活,提高女教职工的身体素质,使女教职工在工作之余拥有自信、健康、快乐的心情,华南师范大学工会特开办瑜伽学习班,并根据条件和教工们的需求,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自2017年开班以来,瑜伽学习班深受广大女教职工的喜爱和好评。
基础瑜伽班主要以基础调身的体位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柔和为表象,以身体和心灵疗愈为目标,以达至身心的合一。瑜伽提高班的学习内容难度较高,对学员的要求更加严格,以流瑜伽为主要练习内容。流瑜伽是时下很流行的一种瑜伽,在练习的过程中以行如流水般流畅的动作组合来强健身体,它比较侧重伸展性、力量性、柔韧性、耐力、专注力的全面锻炼,让每个核心体式都能使用不同的连接体式进行紧密串联,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
每次瑜伽课程,张虹老师边讲解瑜伽的基本动作,边让教职工们通过调节呼吸的方式来放松和舒展身体。伴随着舒缓的音乐,缓缓地舒展身体。在教学过程中,张虹老师会根据学员的整体水平和情况,调整授课内容和动作,带领学员伸展身体,逐步突破自己身体的极限,沉浸在瑜伽的宁静和愉悦中。课余,张虹老师还时常与学员们分享练习心得,指导大家调整心态, 注重良好的身体姿态,科学正确地锻炼身体,通过锻炼去了解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身体对话。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练习瑜伽,不但能激发人体潜能、消除烦恼、平静心境,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还能缓解生活工作的压力,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促进老师们更加愉快地工作和学习。

“瑜”悦身心

——记2019年下半年(第5期)教职工瑜伽学习班

为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教职工的审美能力,提升教职工的形象气质,华南师范大学工会秉承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的宗旨,2019年下半年继续开设了第7期教职工专场订制课程。
指导老师:罗安妮,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部门工会主席、招生考试部部长兼办公室副主任,校工会女教职委委员。超过十年专业模特经验,后转幕后工作。曾担任ELITE国际精英模特公司中国区事外主管。拥有多次国际大型模特比赛总策划、模特培训、舞台编导、私人礼仪培训导师等丰富经验。
指导老师:冯睿莹,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老师,时尚爱好者,喜欢研究穿搭技巧,今日头条时尚频道的自媒体作者,希望把爱和美传递给每一个人。
每周四下午,在石牌校区教工俱乐部205女工室,“专场订制”课程如约开课。结合预约式服务,导师采取多样的知识分享模式,进行专业指导,再加上实践操作体验,旨在综合提升老师们对“美”的要求和理解。
本学期的课程分享内容包括六个部分:美就是恰到好处、高级色彩组合、身形打造完美比例、形态决定美力、品味搭配技巧和精明购买术。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兴趣,来选择上课的时间和内容。在每个基础理论知识讲解后,还特地设置了实操锻炼的内容,老师们可以带上自己的服装、鞋子或者各类饰品,请导师现场点评或者解答疑惑。
此外,本学期还设了一场化妆专场的课程。老师们也带上了自己的护肤品以及化妆品,根据导师的讲解,一步步动手操作实践。化妆,能给女教职工们带来美的感觉和自信。在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得体妆容。本次化妆专场课程,导师强调了日常护肤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妆容。导师紧紧围绕高校女教职工这个特点,介绍了高校女教师得体妆容的要点,抓住化妆的几个基本步骤,教给老师们15分钟出门的简易化妆方法。当然,导师也非常强调,化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慢慢练,熟能生巧,只要坚持就能快易准地把握好自己妆容的得体。
如果每天都有新的发现,相信我们一定会爱上生活。专场订制课程,带您一起练习“美感”,美感能使您拥有一双灵动的眼睛,发现生活的许多“美”,爱上生活的各种小乐趣!

订制您的“美”

——记2019年下半年(第7期)“专场订制”课程

每周的健身活动是华南师范大学工会最早开办的学习班,自2013年开始已经整整办了7年,深受老师们的欢迎与认可。每周一、三晚,健身活动在教工俱乐部四楼多功能厅如火如荼地开展。
周一晚的健身活动,由体科院许爱梅老师和研究生吕英英担任指导老师,主要学习广场舞和力量练习。本学期学习了《最美的中国》和《全民共舞》两首广场舞。大家聚集在一起,伴着节奏明快的音乐,一起舞动,享受健身带来的乐趣。力量练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把学员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拿上不同重量的哑铃,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第二部分是垫上运动,通过平板支撑、臂桥、俄罗斯转体、卷腹等等的一系列运动来锻炼腰腹部的力量。经过一学期的力量练习,学员们明显能感受到身体的变化,感觉到肌肉变得结实有力。
周三晚的健身气功,由体科院牛晓梅老师和学生林俊良共同指导。这学期主要练习了八段锦、五禽戏、导引半养生功等之前学过的一些功法,并新学了一套太极拳《八法五步》功法,这套功法刚柔并济、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经过指导老师的细致讲解,学员们认真练习,会发现这些功法真的很好,对身体健康很有用处,每一次练习都能收获满满。
通过参加健身学习班的活动,老师们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还改善了心情,较好地缓解了压力,使身心得到放松。在健身活动中,老师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能够提高生活的质量,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下学期健身学习班将继续开班,欢迎老师们持续关注并参加健身活动,强身健体!

积极健身 畅享人生

——记2019年下半年教职工健身学习班

东方舞,俗称肚皮舞,是一种带有阿拉伯风情的舞蹈形式,它性感妩媚、婀娜多姿。为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教职工的艺术修养,本学期校工会继续开设第九期东方舞学习班,由李亚萍老师授课。有的学员从开班以来,一直坚持学习,期间也吸引了不少新的学员加入,本学期东方舞学习班成员约30余人。
本期课程选取了《三次心跳》为练习曲目。李亚萍老师每次都非常细心地给老师们讲解动作细节,纠正学员们的动作误点,分步示范动作的要点、发力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曲目动作的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跳出好的东方舞,需要身体的柔韧、力量、灵活、协调等,更需要长时间坚持不懈地练习。学习舞蹈不可急于求成,可把东方舞练习当成健康生活的一部分,追求更加美妙的生活。
东方舞是一种自由奔放的运动,也是一种放飞心情、充电的特殊休息方式。在跳舞的过程中,你会抛开所有的烦恼和压力、身心无比自由、轻松!欢迎您下学期继续参加东方舞学习班,一起减压释放!

舞动精彩 炫出自我

——记2019年下半年(第9期)教职工东方舞学习班

为丰富我校女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改善女教职工的形体,修炼优雅仪态,提升气质,华南师范大学工会2019年下半年继续开设第6期气质神韵形体训练班。
 本学期气质神韵形体训练班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引用舞蹈中基本功训练的方法,结合古典舞、身韵、民间舞蹈等进行综合训练,塑造女教职工的优美体态,培养高雅气质,让女教职工由外至内地感受优雅,唤醒内在美丽,提升外在气质。
 除了常规的基本训练课程内容外,还新增了古典舞的课程内容,把基础形体训练融入了古典舞中。由上到下,训练头部、颈部、肩部、胸部、腰部和胯部等的肢体协调性和肌肉的拉伸延展性,显示出姿态美、体态美、线条美和外部形态与内部情感的和谐统一美。
 身体是我们外在唯一的呈现,也是看得见的灵魂。华南师范大学工会以"健康快乐第一"为指导思想,塑造女性形体、提高优雅仪态、增进身心健康,帮助女教职工们时刻保持着优雅的形体、美丽和自信,让女教职工们无论何时都能“纵然时光回转、青春回转,我依然爱现在的我”!

修炼优雅,做美好的自己

——记2019年下半年(第6期)气质神韵形体训练班

部门风采展

国际商学院

1月,早春将至,紫荆花儿闻春而绽,俏立枝头,尽显风采,各有千秋。国商的“她”,正如这满树嫣红却并不张扬的花儿一样,经历冬日的严酷考验,悄悄地积蓄力量,慢慢地把枝丫伸向更高更广阔的天空。
犹记2013年国际商学院成立之初,几乎每一个成员都面临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可能决定人生去向的转折点,“她们”果断收拾起迷茫、彷徨的思绪,迅速投身于开拓奋进的征程。或读书深造、或访学交流、或潜心科研、或创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成就自我,奉献他人。经过六年的积累与沉淀,今天,每一个“她”都以自己的努力和坚持绽放出最美的姿态,为国商之树的壮大发展增添了不可或缺的魅力色彩。
人常说:女人如花。这个比喻或许更多地关合两者的美艳外在,但在我看来,对国商的“她”以紫荆花为喻,则是源于其向阳、耐寒、坚韧不拔的特性。看,寒冬过后,她们开得愈精神、愈秀气!一抹抹倩丽身影,让我们看到她们坚强的意志;一张张如花笑颜,让我们读懂她们乐观的精神。春日伊始,愿国商的“她”继续用信心和喜悦去拥抱太阳,迎风生长,努力盛放,馥郁芬芳!

——写给国商的“她”

紫荆盛放 馥郁芬芳

文 / 国际商学院党委书记  李新强

部门风采展

国际商学院

节日同乐

部门风采展

国际商学院

文娱才情

部门风采展

国际商学院

运动凝志

紫荆丽人秀

国际商学院女教职工风采展示

1

金融系女教职工风采展示

国际商学院

紫荆丽人秀

2

财务管理系女教职工风采展示

国际商学院

紫荆丽人秀

3

法语系女教职工风采展示

国际商学院

紫荆丽人秀

4

语言通识与教育中心女教职工风采展示

国际商学院

紫荆丽人秀

5

院办、学工办和实验室女教职工风采展示

国际商学院

紫荆丽人秀

徐珊:众所周知,“三八”妇女节是属于女性的节日,你们觉得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三八”节、母亲节,还有哪些节日是带有一定的女性色彩呢?
黄小漫: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的确,谈起与女性有关的节日,大众最能联想到的应该都是“三八”妇女节和母亲节。这个现象很有意思,这两个节日都是从西方传来的,可以说是一种“舶来品”,虽然这是一种文化交融的表现,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削弱了我们本土文化的影响力。近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在传统节日这一块,值得我们更多的关注。
江帆:说回中国关于女性色彩的节日,我不得不提一个逐渐被大家“遗忘”的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现在的年轻人当然也有过七夕,而大家也都自然而然地把七夕当作“中国情人节”来过了,但还值得关注的是,七夕从古至今都与女性有说不尽的联系。
古时的七夕被称为“乞巧节”,也有人称之为“女儿节”。封建时代的未婚女性日常生活中少有外出的机会,多困于深闺难闻外界人事,而每年的七夕是古代女性少有的盛大节日,少女在这天乞巧、赛巧,祈祷拥有美满幸福的爱情,并与闺阁姐妹相聚共度佳节,传统七夕表现了传统女性争求家庭地位、获取社会身份认同上的积极态度,具有浓厚的女性色彩。而到了现代,七夕节回归到浪漫爱情的氛围中,同时又受到了西方情人节的影响。如今再看七夕,充斥节日的无非是中西情人节的对比对抗以及与消费主义的内部抗争,节日中的女性色彩却渐渐消失殆尽,以至于现在少有年轻人清楚七夕的多元面貌,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女性发展成长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徐珊: 看来,七夕节所蕴含的女性精神在当代确实有所退却。那请问“三八”妇女节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和困境呢?
刘丝佳:是的。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妇女节和七夕节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在过度消费下逐渐丧失文化内涵。我们小组曾经制作了一份面向城市年轻职场女性的调查问卷,在搜集到的调查数据显示,60.89%的女性明确表示对以爱情为主题的节日泛滥存在一定厌烦心理,具体表现为对多节日同质化的不满以及反对节日过度营销。这就反映了以“中国情人节”为定位的七夕节,无法抗衡较早出现的舶来品“2.14”情人节的原因——国人对七夕“情人节”文化身份的认同感不强。如此一来,执意借情人节为七夕造势很容易使七夕在“情人节式营销”的深渊中越陷越深,同时其丰富的女性文化色彩也逐渐褪色。而“三八”妇女节在各大电商平台以“女神节”为名的营销下,也逐渐呈现被消费主义侵蚀的局面,“褒扬劳动女性”的节日精神逐渐流失,近年来甚至呈现被“三七女生节”喧宾夺主的消极态势。我们要向这些社会现象发出叩问:物质消费是享受节日的唯一方式吗?我们是否在商业营销的裹挟之下忽略了对文化、对精神的追求呢?
许晓松:另外,在这份调查问卷中,我们还发现高达80.4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女性的精神需求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满足。而现代城市女性把自身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困境主要归因于“社会压力大”“学习工作繁忙”,而“缺乏相关的平台与社会实践”“国家缺乏相关的节日设计”也分别占比52.29%和35.32%。我们小组正是关注到归因于“国家缺乏相关的节日设计”的女性不在少数,由此提出重构七夕的设想,提出发掘七夕节丰富的女性文化色彩,将七夕构建为女性文化节。
曾赖碧:你们提到了一个很新颖的词——“重构七夕”。这是一个怎样的设想呢?大家能详细说说吗?
赵铭茵:可以。其实在我们的设想中,重构后的七夕节主要面向的是被我国现存的女性节日体系忽略的女性群体。我国现存的女性节日体系由女生节、情人节、妇女节和母亲节构成——女生节流行于高校,关注学生群体中的女性;情人节火热于消费,迎合拥有恋人的女性;妇女节欢庆于职场,慰问投身劳动的女性;母亲节得爱于家庭,感恩身为人母的女性。然而,在城市中存在一部分游离于我国现存女性节日体系之外的女性群体——她们已经走出校园,无法再欢度女生节;她们对恋爱态度消极,无缘享受情人节;她们虽投身工作,却疲于职场,与其自称“劳动妇女”,更愿自嘲为“社畜”,不愿庆贺妇女节;她们既未成家,尚未成为人母,更深受独身主义影响,对生儿育女的意愿不强,无意消受母亲节。
我国现有的女性节日体系,对这部分女性群体是缺乏接纳的。基于此,本课题小组创新性地提出设想:以女性主义为旨重构七夕,通过打造节日语境、开展配套节庆活动,为原先被忽略的此类女性群体提供精神窗口。
曾赖碧: 听上去是一个很有趣的设想。可是,为什么不直接改造“三八”妇女节呢?
黄小漫: 虽然“三八”妇女节与七夕节同样拥有着女性主题,但两者还是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改造条件也大相径庭。从节日历史和发展来看,“三八”妇女节是外来节日,“三八”妇女节又叫“国际妇女节”,全称为“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是一个为庆祝妇女在各领域做出重大贡献而设立的节日,孕育诞生于20世纪初的一系列女权运动之中,可以说这个节日与女权主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它更像是全体女性挺起胸膛大声表达对自由平等的愿望、努力争取合法权益的节日;而七夕节是我们本土的传统节日,带有中华文化独特的含蓄柔美气质,是少女们互吐心事、互通情谊、结识密友的节日,是女儿家等待一年时间终于盼来的女性主导的“狂欢节”,是对未来生活、“人生大事”的大胆猜测预判,它更像是一个表达少女们天真单纯又真诚的对未来美满生活盼望的节日。从节日习俗来看,“三八”妇女节往往是各国女权运动举办的好时机,这是一个与运动紧密结合的节日;而中国的七夕则有乞巧、庙会等传统节俗元素,去除糟粕后,在当代仍然散发出独特的节日光彩,是一个适合全体年轻女性享受的节日。
许晓松:我想接着小漫继续补充,就是从受众来看,在中国,目前同女性文化有关系的节日有“三八”妇女节、高校里盛行的“三七”女生节、母亲节以及传统节日七夕节,前三个节日都有一定的受众,而这三者所涵盖的女性群体的合集里,少了一部分女性——现代年轻未婚女性,尤其是现代城市年轻女性。据统计局数据,这一年龄阶层的女性人口基数正在不断扩大;据新浪微博2018用户发展报告,23-30岁女性用户占比略低于同年龄段男性,从她们在各社交平台发布内容来看,可发现这年龄段女性既不愿过“三八”妇女节,又因自己已工作而不再过“三七”女生节,唯一看来最适合她们过的节日就是七夕,但非常可惜,七夕的女性色彩逐渐消退,这一女性群体的精神需求被不够合理的节日设置忽略和搁置了。所以,在我们课题组看来,“三八”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女性节日了,它有清晰的节日发展方向与规划;而七夕则像是一块蒙尘的宝玉,它有很丰富的女性文化与女性色彩,也有非常珍贵的需要我们传承下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事实也证明,“中国情人节”的路径没能使七夕重唤生机,反而再次“遇冷”,七夕势必要找出一条新出路;另一方面,“她”经济、女性休闲文化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现代年轻女性群体的精神需求急需得到回应与满足,综合多种因素考虑,基于重唤七夕优秀传统文化与满足现代年轻女性节日需求的目的,我们提出了改造七夕节日的方案。
徐珊:关于你们所提及的七夕转型新路径这个设想你们有做相关的研究吗?或者有什么相关理论支撑你们的想法吗?
江帆:相关的研究当然有啊。我们的研究主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来探讨七夕转型新路径的可行性。我来从理论研究这个角度来说说,我们首先从节日的主体——女性,尤其是城市年轻女性展开,其中相关的理论依据是“她”经济现象和女性休闲理论。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效应下,更好的受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城市化以及来自其他同等水平国家及榜样模范国家的影响等因素,都对女性的社会角色及其消费能力产生了深入持久的影响,中国女性在社会经济中的影响力上升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日益成熟,“她”时代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被提出来,女性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这是“她”经济现象。除此之外,我们从女性休闲的角度出发,发现城市年轻女性休闲同伴、休闲活动和休闲时间以及休闲方式都有一些有意思的变化,这对我们探寻七夕转型路径在满足女性休闲需求、精神需求方面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刘丝佳:我来从实地调研这个角度谈谈。我们小组通过实地调研七夕庙会等活动,对参与七夕活动的路人进行访谈,同时也对身边的城市年轻女性进行访谈。根据采访记录和内容分析,我们进行了七夕活动变更后对人们七夕节日消费的影响的三维度的分析,得出消费者七夕节日消费正从低层级的物质消费需求转向高层级的精神消费需求的结论。所以总的来看,无论是从现有的研究趋势来看,还是从实地走访调研的结论来看,我们的想法可以说是有足够的研究依据的。
徐珊:按照你们的研究思路,你们认为最后构建出来的女性节日体系有什么特别的价值和意义呢?
赵铭茵:首先,最突出的价值就是进一步满足女性的休闲需求与精神需求。根据本课题小组发布的问卷,在有关城市年轻女性参与休闲类活动的问题中,48%的受访者表示“看过宣传,但从未参加”,一定程度可以验证现代城市年轻女性出于“社会压力大”“学习工作忙”的原因无法参与通过解压满足一部分精神需求的休闲类活动,即没有足够的个人休闲时间去满足精神需求。将七夕重构为女性文化节日,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这部分女性群体开辟节日空间并拓展休闲时间。其次,给予女性足够的社会空间与社会认同。女性节日体系为不同的女性提供了不同的平台,在不同的节日语境下,女性能够开拓自己的表达空间,鼓励女性交流互动,同时不同的节日活动也凝结了社会对于女性的关注,体现的是整个社会对女性的认同与尊重。此外,建立健全的女性节日体系并非把不同的女性节日孤立来看,相反,更是把各种女性节日联系起来,互为整体。换句话说,七夕转型并不是为了挤兑“三八”妇女节,她们在节日体系中都有自己的地位,关照不同的女性群体,转型是为她们提供交流平台。同时,不同的女性群体也可以积极在这些节日平台上交流表达自我,节日不是非此即彼的,它们应该是相互补充的,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满足女性的精神需求。 

紫 / 荆 / 大 / 讲 / 堂

 

“她们”的节日

华师有个女生团队,一直在进行女性节日文化的研究,并提出“重构七夕”的主张。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本刊主编和记者赖碧邀请这个团队,开展了一场关于“三八”妇女节和七夕女儿节的研讨会。

2020年1月25日,正是庚子正月初一,武汉因疫封城已三日,羊城的不少社区也开始封闭,外来的旅人开始自我隔离,而在信息网络中不断传播着各种关于疫情令人紧张或焦虑的消息。申时有风,酉时雷,入夜便下了庚子年的第一场雨……走在校园,校园里的含笑已经含苞待放,蜜蜂已经闻香而来。黑色的椋鸟依旧轻轻掠过竹林,路上行人稀少,所见到的三五人大都戴着口罩,远远地走开。
走在不同以往过年时热闹非凡的寂静小区里,不禁想起十几年前所读过《寂静的春天》一书,作为1962年世界上第一本引发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论著,作者为美国当时颇受争议的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长期以来,大自然仅仅是人类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人类当前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亦基于此而定。作者首次在书中描述人类因杀虫剂的滥用可能会面临着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静寂世界。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个体与自然、个体与个体以及个体与内在心灵正是以某种秩序的方式连通,外在宇宙中的一切事件发生发展皆有彼此的相互的联系,其中阴阳五行相关模型系统即为以传统中医为代表的传统中国文化认识世界、认识人体、了解天人关系的重要系统关系模式。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现存最早的中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较早地讨论了人与天地相应之理,文中多处显示了当时人之所在世界对于时间与空间的尺度的确定原则,如“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素问·六节藏象论》)。书中继而就天地之气和合而有万物的形体,又由于其变化多端以至万物形态差异而定有不同的名称向岐伯提出了“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之问题,岐伯的回答则是“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这本书中写到:”对于千万人来说,大自然的美丽和秩序依然还具有一种意义,这种意义是深刻和必不可少的”。在对于天运的观测方面,中国古人以目视所见的特定的日月五星视运动的时空变化为观测的重点,医者根据观察北极星附近的北斗七星所处的不同位置来标定季节的转换,以天象在大地的投影为基础,绘制面南定位的俯看的方式,观察主客加临、天运异常与外感疾病的发生的关系。“五运六气,乃天地阴阳运行升降之常道。五运流行而有太过不及之异、六气升降,有逆从胜复之差。凡不合于德化政令者,则为变眚,皆能病人……”,当天运失常时,即为中医所谓六淫之邪入侵之时,而个体感而发生外感疾病,在《黄帝内经》对具体的六淫进行了分类命名,并有如下详细的病因病机的描述:“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气主热。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脾,外在于肌,其气主为弱。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肤,其气主为燥。风从西北方来,名曰折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小肠,外在于手太阳脉,脉绝则溢,脉闭则结不通,善暴死……此八风皆从其虚之乡来,乃能病人。三虚相搏,则为暴病卒死。两实一虚,病则为淋露寒热。犯其两湿之地,则为痿……” (《灵枢·九宫八风篇》)
 在传统中国历律哲学与天人合一观点下,生命即为个体与自然间的的局部与整体相呼应的系统,医者在诊断中所观察到的是机体表里的内外相通、寒热的能量变化、虚实出入相应的现象, 在传统的五音入五脏、五色入五脏等子系统范畴下,个体遂通过五官的信息收集功能不断地与外界环境发生着某种呼应,在临床上这种呼应作用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和认识到更多超出逻辑思维范围内的病症联系,总结出更多纵贯天地人之间的规律。
现代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1911——2009)晚年倾力于中国“天人合一”哲学主要分支的“天人感应论”研究,他基于“量子认识论”对“天人感应”的科学性确认进行了相关讨论,为理解中国“天人合一”理论的科学性提供了最主要的哲学原理。在具体论证“天人感应论”科学性方面,钱氏多次结合宇宙学新进展对“天人感应”开展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宇宙观中的人天观”及“人择原理”的观点,他认为在宇宙学中,被观测到的宇宙与作为观测者的人互为依存,没有作为观测者的人,也就没有被观测的宇宙。钱学森亦认为“天人感应论”科学性在宏观层面的集中体现就是中医,而实际上在医患的互动关系中,没有中医医者的观看,也就没有被观测与诊断中医病症的个体。
在中国的传统哲学中,对于外物对人心的影响以及感发作用为“物感”之说,物感说为个体情感与四时季节、宇宙万物之间所建立的联系。“心感于物而后动”,向内的收敛倾向与自省意识被称为“寂感”,宋朝理学家程颐(1033——1107)认为 “寂感”强调主体的心灵感通,为万物之理在人心中的印证,万物为人心之理的投射,对理的认识必须通过心性的修养才能达到所谓“主静”“持敬”的道德修养功夫,追求内外两忘、物我两忘的人心之本真状态。
“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倶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荀子·礼论》),在庚子这个寂静的春天,有的人或许要面对生命本身所要体验的病痛感受。而在中国哲学中生命和审美密切联系,审美对生命的关怀在于不把生命作为工具去实现生命之外的目的,而美学的终极关怀最后体现在生命的完成。感性心理和自然生命为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所重视。而传统中医医学所本源的阴阳五行理论亦为用来描述外部世界的图像之一,这样的观看系统对应着更加宽容而开放的敬畏自然的理念,对于健康的追求在于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交感,其疗愈的目的在于调整人之形气神平衡,治疗当关注情感、触动心灵。 “以清明宁静之心, 谛观外界的事物”,传统中医所提倡的自身心身调摄在于能够感知到我们周遭那有情感、有意义、生机勃勃的世界;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生命文化命脉的继承者,被迫在家隔离亦或是去清醒感知与重新追寻自己的生命意义和精神历程的宝贵机会。

读 / 书 / 咖 / 啡 / 吧

寂静的春天

文 / 生物光子学研究院 赵燕平

麦田守望者

一场意想不到的疫情让每一位中国人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也让老师们过了一个特别的寒假。武汉加油!这可能是在这个假期每一位中国人在内心无数次呐喊过的四个字。这一期的麦田,我们邀请了几位老师来讲述她们各自不同的假期生活。这既是朴素的真实的生活记录,也是再次用真诚的文字为武汉加油!

今年的开年对与我们家来说不太平,对于全国人民来说也不太平。
一月初,居住老家的两位老人相继开刀住院,缺人照顾,于是一月上旬我完成手头的工作,履行完请假手续,就全家一起匆匆赶回老家——湖北省宜昌市。
因为回来较早,想着对于孩子而言这是一个较长的寒假,所以带上了孩子的各科课外学习资料、并委托同学寄来了全部的寒假作业,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为日后让熊孩子宅在家里有事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也因为十二月流感肆虐,两位老人又都入院,我们频繁往来医院,为了保护自己和孩子,所以买了一大盒医用外科N95口罩,以及儿童用N95口罩。未曾想,这些口罩日后竟让我拥有了“大户人家”的心理体验。
初回湖北,街上和往常并无异样。虽然网络上已经出现“新型冠状病毒”的新闻,但为时尚早,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性。
气氛是一点一点紧张起来的。
街上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药店门口都摆出“口罩售罄”的牌子,超市开始拒绝不戴口罩的顾客入内,医院的门卫穿上防护服、全副武装为每一个来人测量体温。
管控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步一步在升级,一天一个文件,一天一个消息,越来越严。
公交停运,饭店歇业,武汉封城,宜昌封城,快递暂停,小区封闭。从一家人两天只能出一个人去买菜,到住户完全不能出小区、由社区和超市配送物资。除了倒垃圾和下楼取菜,在小区里溜达、遛狗也是禁止的。
宅在家里不能出门,吃就成了最大的乐趣。小区封闭管理,购物都是在微信群进行。在群里下单,第二天社区网格员或者超市员工就会把东西送到小区门口。一开始总觉得要广积粮,买的都是米面蛋肉,后来发现其实物资挺丰富,生活挺无聊,于是乎,辣条、瓜子、可乐、西瓜都出现在购物接龙名单上,饭量和口味不断突破自我认知。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其中一个配送物资的超市,每次总会送错一样东西,让我发现新的天地。我买的蛋鸡送成鸡蛋、干花黄瓜送成干黄花、脆山药送成山药脆片(我第一次吃,和薯片一个味道)、盐津葡萄干送成盐津桃肉干(也是第一次吃,酸得刚刚好)……我简直怀疑超市的志愿者是个留学生。这些如果做成听力题,妥妥都可拿去用作汉语四级的考试。
每每接到下楼取菜的消息,好像接到了放风的通知,换上出门专用外套、专用鞋、戴上帽子、戴上口罩、戴上手套,战战兢兢又开开心心下楼去。有次碰到隔壁楼的住户向网格员投诉:你们送菜过来怎么不打电话告诉我一声啊?(我们打过了啊,打不通啊。)打不通再打啊,就这样放在楼道门口,鱼和肉都被野猫吃了,就只剩青菜了。(我们还要配送其他小区,没时间一直待在这里啊。)我从旁边拿着菜经过,心里直乐:这猫的嘴也真叼,难怪昨夜没听见野猫叫唤!以前小区的野猫都有人喂,后来不让人下楼,野猫夜夜唤娘,昨晚终于见着粮了。
这座城市按下暂停键。站在阳台上往下看,小区见不到一个人,远处的街道上也见不到一个人、一辆车。有时会恍然生出错觉,觉得这座城市里只有我们一户人家。早上一睁眼就在各种小程序向单位、向社区、向孩子学校报体温,似乎是在向外星球发信号。那天听到楼上有孩子在大声朗读“海南岛上鲜花盛开……”,未几又听到妈妈大声呵斥孩子的声音,忽然心生欢喜,好像嗅到了人间烟火气。于是我也不怕家丑外扬,教训孩子一点也不吝惜嗓门,礼尚往来,让别人也感受到荒芜之中依然有向上的力量在发射。
前几天孩子们告诉我,他们发现小区里有一棵粉红色的树。我走到阳台上往下看,原来是紫叶李开花了,一树繁花,粉粉嫩嫩,远远看着就心生欢喜。怎么一夜之间春天就如此茂盛了?我连忙主动请缨下楼倒垃圾,特意绕到它面前仔细欣赏了一番,拍下照片后就像做贼一样赶紧溜回楼道。
远在俄罗斯的外教问我是否需要口罩,她要给我邮寄,感动之余拒绝了她,不出门几乎用不上口罩,取完菜回来口罩晾在阳台上消毒,第二天继续用。我告诉她,现在我一出门仿佛身处切尔诺贝利,待在家里好像回到列宁格勒围困九百天,如果以后回去要集中隔离,可以再感受一下“集中营”。外教放心了:疫情之下依然保持幽默感,可见中国人是不会被打败的。
其实,乐子是自己找的,待在疫区,生活怎么可能不受影响?婆婆无法正常继续化疗疗程,每周去医院换药都要大费周章。妈妈住得离我们不远,她患有风湿,我们却不能上门探望和照顾。我自己大年初一患上眼疾,去医院看过几次之后就出不去小区,无法复诊和开药,只能网上问诊、买药。孩子学习用的田字格本、四线本、五线谱本买不到,就自己在A4纸上画出来。
好在办法总比困难多,虽有波折,都能解决。
幸运的是,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虽有小恙,也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比如我至今仍然睁着自己半明半暗的眼,在各种爆料与辟谣中穿梭,乐此不疲。倾城之下,却有难得的全家团聚时光,心满意足。
幸运的是,我们身在宜昌,不在武汉,十八线城市有十八线城市的好,社区的工作做得还算到位,消毒、配送都让人基本满意,所以没有深刻体会到武汉同学焦虑不安、疯狂囤货的心情。
幸运的是,身处高科技时代,虽然隔离在家,但是网络连彼此,天涯若比邻,人手一件电子产品,各有各的缘法,唯一遗憾的就是,徜徉在信息的海洋里,无法成为因避瘟疫而颇多建树的牛顿,也成不了波尔金诺之秋的普希金。
幸运的是,很多亲人、朋友、同事关心着我们,也有很多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当捐赠的蔬菜第一次运送到小区免费发放,我也第一次体验了一把当“灾民”的感觉,怎么形容呢——心情很复杂,惊喜加局促,感激加惭愧,难以言喻。
我有做医生的同学临危受命,前往武汉方舱医院实地支援。我也有做志愿者的同学,募集一批又一批物资,捐赠给宜昌的各大医院。也有做社区志愿者的同学,把守社区大门,派送物资,测量体温。而我只是坐在家里给国家做贡献,给自己的脂肪做贡献。
惭愧,惭愧。
感恩,感恩。
这两天看到一句话: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
同事、朋友们听说我留在湖北,都很担心我在疫区的生活是不是一团墨黑。但其实,生活中的各种小确幸冲淡了墨色,漫长的灰色寒假里总能找到各种亮色,拼出朝霞的模样。
平头老百姓的生活大抵就是如此吧。

我在宜昌过寒假

文 /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汪隽

2020年这个寒假,我第一次“被强化”了我的“湖北人”身份。我的祖籍确实是湖北武汉,但那里是我父亲的故乡,我只在湖北宜昌居住过8年,走南闯北、人到中年的我对“湖北人”这个身份一直缺乏鲜明意识。
进入2020年这一个多月以来,一个声音总是在脑际响起:你是湖北人!而这个词,与另一个之前大家从未听说的疾病“新冠肺炎”紧紧联系在了一起。1月22日我们自驾回湖北洪湖市过年,因疫情发展越来越危险,1月25日上午就匆匆离开,从26日起自觉在广州居家隔离观察。
2月8日,社区工作人员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在家门口用体温枪对着我的额头量了体温,宣布:36度5,然后发给我一张盖着“某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大红印章的《解除医学观察告知书》,宣布我“隔离期结束”。离我几米远的一个女人很警惕地用手机拍下了我被测体温时的照片,虽然我戴着口罩,还是有一种被侵犯了肖像权的不自在感。但总归还是高兴的,14天终于熬完了,我暂时解脱了!
一、春节泡汤了
1月22日刚回到洪湖,关于武汉疫情的消息就铺天盖地而来,气氛突然变得紧张,我们几乎足不出户,出门必戴口罩。1月23日是公公去世一周年的忌日,我们计划祭拜之后24日到孝感——我的娘家过除夕,初五返回广州。
可是,23号上午10点武汉竟然封城了!接着是黄冈、鄂州等七个城市封城,速度之快让人反应不过来。离武汉比较远的潜江都封了,可是挨着武汉市的孝感此时还没有动静。晚上,孝感的家人突然发了一张截图给我,是关于孝感要封城的“内部消息”。此前朋友圈里传的“小道消息”一个个都迅速变成了事实,我判断截图真实性非常高。
24日一早,我们决定放弃回孝感过年——挨着武汉的孝感市病毒感染的人数在不断攀升中。弟弟得知我们不回了,有点不甘心,毕竟我们离孝感只有130公里,开车不到3个小时,家里人都在盼着我们除夕团聚呢!年夜饭他准备了好几日,菜全都备齐只等我们一到就开饭啦!但是,他也不敢保证孝感真的不会在除夕这天封城,如果封了,我们困在老家怎么办?
给老爸打电话解释我们不回去了,80岁的老爸倒是很明事理,马上高声说:“不要回不要回,安全第一!好,好,明天你们赶紧回广州吧!”上午11点,终于看到孝感将于24日晚零点封城的正式消息。不安中庆幸,多亏没回去啊。
这个春节,算是泡汤了。
二、对不起,我们不接待外地人
25日大年初一,吃完早餐马上出发。汽车发动的时候,我看了一眼时间:9:30。出发没多久想上新开通的武监高速,就看见一个身穿黄色警示服的交警,正在把一些红色的路障摆上路口——开始封路了!有三辆私家车停在路口,司机在跟交警商量什么,交警一边摇头一边把障碍物拖上道路中央。我们没有停下,继续走,在省道上寻找高速入口。
很快在手机上看到消息,洪湖市于25日上午10:00封路!我们只提前了半个小时出发!这个消息让我们吃了一惊,不禁再次庆幸自己的运气。在朱家亭路口车子上了高速,一路向南开。路过服务区也不敢像以往那样多停留,匆匆上了洗手间就走。服务区休息的车辆不多,出行的人们都戴着口罩。中午在长沙服务区我们在空荡荡的服务区吃完泡面马上离开,经过岳阳后又看到消息,岳阳竟然也开始封路了。
晚上将近7点,到了湖南郴州桂阳市,往年回广州多数是在这个地方住宿。搜索到最近的一家酒店,价格200多一晚。因为网上已经出现很多在外地旅游的湖北人受到歧视的消息,和老公商量了一下,我们就说是从湖南岳阳过来的吧,说湖北洪湖估计人家会害怕。洪湖、岳阳两地紧挨着,我们说从岳阳过来,就算打个擦边球。
车子停在酒店门口,我下车步入大堂。酒店前台只有一个年轻女服务员,她也戴着口罩。见到戴着黑色口罩的我,她整个人显得很惊慌,身子往后缩,下意识地把口罩往鼻梁上拉。
我问有没有标间?她却问我:“你们从哪里过来呢?”
我含糊地说:“我们从岳阳那边过来的”。
她很怀疑:“岳阳?能看一下身份证吗?”
我们的身份证是广州的,我们的车牌是粤A,不是鄂A。她没什么理由拒绝我们入住吧。
“你等一下,我问问上边。”她说完就开始打手机,用的方言,还别过脸压低声音,其实我压根听不懂湖南话。我直觉不太妙。
果然,挂断手机,她语调轻松又略带点歉意:“不好意思,我们不接待岳阳的。”
我纳闷:“为什么?”
她解释:“昨天大年三十,我们酒店就接待了四个湖北来的客人。今天上边说,外地来的客人一律不接待了,除非是我们本地人,只有本地人才能入住。”
看她坚决执行“上边”命令的样子,我只能在口罩后面笑笑,转身离开——我完全能理解她的惊慌。其实,她所说的“外地人”,无非特指“湖北人”。迈出温暖的、灯火辉煌的酒店的时候,生平第一次,我为不敢承认自己“湖北人”的身份而感到羞愧和恼火。
又打电话询问一家知名平价连锁酒店,接线的女服务员很干脆:“对不起,凡是外地人都要到本地社区医院体检,出示健康证明,我们才能办理入住……”
天呐,这么麻烦!大概,今晚很难找到愿意接待外地人/湖北人的酒店。导航显示,我们还有4个小时可到广州。已经开了9个小时长途的老公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们直接回家。”
天黑透了,关于疫情越来越多的信息让人更加心情沉重。疲惫焦躁忧虑之下,一股怨气油然而生,湖北人怎么了?我们也是受害者啊,如果我们早些知道情况,也不至于傻傻冒险回老家啊!
夜晚的高速路上,不时看到粤S、粤B、粤T、粤A的车朝着南方一路奔驰,20点,21点,22点……车辆还是一点不见减少,你能想象,这是大年初一阖家团圆、围炉团聚的时刻吗?
终于在将近零点的时候我们回到广州的家,虽然身体疲惫不堪,但大脑还是有一丝兴奋。终于远离了核心疫区,多日来紧张神经稍微放松了下来。但心里也有愧疚,我们是顺利离开了,可亲人们都还在疫情重灾区,正在被未知的恐惧越来越深地折磨着。
三、我其实是“非典型”湖北人
我从没有很清晰的“湖北人”身份概念,每次填表时,“祖籍”一栏我必须填写“湖北武汉”,我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武汉市人,汉口硚口区他住过的那间二层楼老房子至今还在。可“武汉”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我从没有在这个城市生活过,每次陪父亲回武汉探亲的时候,虽然亲戚们热烈的汉腔让我觉得开心,但还是无法建立起血肉相连的感觉。填祖籍一栏我总觉得有些勉强,我更喜欢填有“出生地”的表格,我会自然地填上“黑龙江省虎林县”——那是父亲当年支援祖国边疆建设,工作过整整22年的地方。
10岁以前,我都在那个离俄罗斯边境只有60公里的东北林区生活,我特别喜欢“小兴安岭”这个地名,觉得它悦耳动听。童年的记忆里,伴随着皑皑白雪、原始森林、狗皮帽子、溜冰鞋、菜窖里的白菜土豆……还有听大人讲 “老毛子”“熊瞎子”,珍宝岛,林业工人上山救火之类的故事。第一次读迟子建的小说《白银那》,那个童话般的北极村像幸福的电流一样击中了我。
后来父亲调到湖北宜昌市,不是他日思夜想的武汉市。我在一个外地人占绝大多数、讲普通话的兵工厂度过8年少年时光,所以,最终我成为一个“非典型湖”北人:完全不会讲湖北方言,跟正牌“老乡”之间难以产生乡情;除了宜都和武汉,我对湖北其他地域也一无所知;因为母亲是山东人,我更习惯北方饮食,湖北人津津乐道的菜苔、鱼糕、炸辣椒、蒸菜之类的,我一直都没什么瘾,最喜欢的是洪湖莲藕排骨汤。
到广东工作之后,我们基本每年春节都回去看望老家的亲人。我的父母、姐弟都在孝感,父亲家族的亲人们一直居住在武汉三镇;老公家里亲人都在荆州地区。我虽没有强烈的湖北人身份意识,但我依然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连。
2020年,“湖北人”这三个字反复倔强地提醒我:你是湖北人哦!
四、作为“湖北人”的隔离生活
从1月26日开始,我们自觉居家隔离,开始过上隐居生活。还在老家的时候,老公单位已经开始调查回湖北的人员情况,他要每天向单位汇报一家三口的体温数据。
陆陆续续的,我所在的单位、孩子所在的学校都开始要求汇报,我们也在“穗康”小程序登记了信息。信息上报之后,所在小区的居委会和单位居委会也都打电话来详细询问,虽然每天被追问健康状况,被多个管理部门询问相同的问题确实有点不胜其烦,但是我们知道,这是必须要走的流程,为了大家的健康,为了自己的健康,我们需要认真配合。
我所在的楼层有老两口,平常没什么交道,遇到了就点头问个好。他们偶遇下楼采购的老公,得知我们刚刚从湖北回来,吓坏了,立刻躲得远远的。过了几天,小区物业群里公布了包括我们从湖北回来的三家信息(时间和楼层)。群里经常会有提心吊胆的住户问:“那个某楼层从湖北回来的,有没有过隔离期?他们有没有拿到解除观察证明?……”为了避嫌,我们足不出户,冰箱囤满了食物,出门倒个垃圾都走楼梯,戴着口罩哪儿都不敢碰,一回家就赶紧消毒、洗手、换衣服。“湖北人”三个字就像一个贴在我们脑门上的标签,它和“新冠状病毒”这个可怕的词汇紧紧纠缠在一起。
三天、五天、七天……我们一直情况良好。老公的一个朋友还给我们邮寄了一批口罩,同事团了酒精和一次性手套,也不忘送我。我在家里每天刷手机看关于疫情的报道,心情像坐过山车,忽上忽下,前一秒怒不可遏,后一秒又热泪盈眶,心脏都觉得受不了。一天天地数着日子过,我在家认真做卫生,兴致勃勃地做三餐,每天测量两次体温上报。感谢那么多人关心我们的健康状况,每次汇报完体温,想到给单位添了麻烦,心里很过意不去。
直到元宵节,全国人民期待的疫情拐点还没有出现。我们虽然解除了隔离,但病毒仍然在肆虐,我们依然不能自由行动,还要继续和大家一起宅。
不光是湖北,全国疫情图上触目的红色部分越来越深,中国,也被冠以了“疫情国”的名称。这已经被确定为一起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每一个中国人,其实都身在疫区。在这次疫情带来的巨大灾难面前,没有人能毫发无伤。
因为疫情,我深刻地意识到了我这个湖北人的身份,但也有个声音说:今天是湖北人,明天就可能是你我。
湖北人生病了,但所有省份的人都在关心支持、帮助鼓励她。
她会好起来的,一定!

一个“非典型”湖北人的身份自白

文 / 文学院  邓玉环

春节记事

文 / 国际商学院  卢絮

大年三十那天晚上,我们热热闹闹地吃完捣腾了一天的年夜饭,像往年一样在茶几上摆上各种零食、水果,贴好春联,打开电视机准备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切好像早已成为一个固定的程序,只有全部做完了,才算一切就绪,可以恭恭敬敬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过个好年——我想对于每个中国人都是一件头等大事。所以我们会下意识地忽略或者逃避所有令人沮丧的、不悦的、不利于我们过个好年的言行。就个人而言,我们要忌讳生病、吃药,要忌讳污言秽语,家庭氛围要幸福和睦;就国家而言,让老百姓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新年是民心所向,是国家大事。
其实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最开始的时候以为这最多不过是另一场禽流感或登革热。这就是为什么到了1月7号,我先生还急匆匆赶往武汉去见他的导师,说是要在过年之前敲定博士毕业论文的一些事情。就这样,他从1月8号到18号在武汉大学呆了10天,19号坐火车卧铺回到家中。这段期间,我记忆中从未谈及武汉的这个传染病,没有谁说要多加防范,也就是说,当时根本没有人在乎它,我们全都被这个可怕的病毒蒙在鼓里,翘首盼望着春节。实在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毫无先兆的这段时间,我竟然鬼使神差般在网上买了两盒医用口罩(店家还免费送一盒),一共150个。谁也料想不到这些小小的口罩日后会怎样的金贵!
事情大概在先生回家后第三天发生了变化。他开始感觉喉咙痛,打喷嚏,流鼻水,看是普通感冒症状,我们都没当一回事。可是不好的消息不断从武汉传来,例如医院的发烧病人数目激增,死亡现象增多,还人传人,这个病原来根本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更让人揪心的是,先生回忆在坐火车卧铺时,他对面就有一个乘客整晚都在咳嗽,虽然戴了口罩,但毕竟是同一个车厢,真让人担心!到了第二天他的感冒症状持续,终于熬不住去看医生,但实际上因为没有检测手段,症状又不明显,医生也只能当成普通感冒治疗,发点药回家了事。就这样,全家人都开始忐忑不安,先生带上口罩,单独住一间房,吃饭也是远离餐桌。但比较后来的防疫措施,其实这些根本算不上居家隔离,也不会有多少作用,只是弥补一点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再说那个时候还不知道这个病传染性那么强,都没有专业知识,谁会未卜先知呢?一开始我们还觉得大题小做,先生更觉得被嫌弃,被排斥,心理上难免有些不满。就这样大概过了一个星期,他的感冒症状消失,全程没有发烧和干咳,我想基本可以排除感染,但是又不敢大意,这样的半隔离状态一直持续到半个月之后。幸好一家人至今平安无事,其中的忧心忡忡自不必多言。
大年三十那天,我们仍像往常一样吃了热热闹闹的年夜饭,先生也摘掉口罩和我们举杯共饮,互相祝福。似乎各自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决心要平平安安、开开心心过好这个年。然后,我们坐在沙发上看手机,看电视,先生继续去房间独处。这大概是我有生以来度过的最为纠结、矛盾的一个夜晚,除夕之夜,本该内心欢喜,现在却看到手机里不断传来令人胆战心惊的消息,我不禁对新年的到来充满了迷茫。我真的不知道,疫情是不是才刚刚开始。我的担忧后来证明是对的,接下来的一个月,全国十几亿人都被卷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的人已经倒下,更多的人正前仆后继去到抗击疫情的一线。而平凡的你我,只能宅在家里感同身受着窗外的生死别离。但愿这一切早点结束!
2020.2.28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春节假期延长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寒假,也让家长们有了更多陪伴孩子的时间。开学遥遥无期,正当家长们担心着孩子的学业时,政府推出了“停课不停学”的云教学方案,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课程全部覆盖。
华南师范大学校内开展的“砺儒云课堂”,共开设2000多门课程,涵盖目前华师所有必修及选修学科内容,让大学生可以在家学习,是名符其实的“电大”。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校长张锦庭的带领下,开设了全新的“电小”课程。每天,通过教学平台、电子软件,将老师和学生“云集”线上。各个班主任监督学生完成课程学习,让每一个孩子都不掉队。
此次疫情,让全社会都在反思,对孩子们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次受教育的机会?疫情是一场磨砺,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口。以下是华师附小一年五班宋卓航在此次抗疫期间的停课不停学记事。
                        记停课不停学
                  华师附小一年五班  宋卓航
这是个漫长的寒假,老师们担心我们耽误学习,将每日的课程安排得满满的。我过得非常充实。语文写字、背诵、阅读;英语单词、句型、读绘本;数学计算、奥数;手绘报、宅家K歌、吊单杠、做下蹲、仰卧起坐等等是我每日必修课。
我最关心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看着新闻里数字的增加,我的心跟爸爸妈妈一样沉重。慢慢数字在减少了,我真盼望着早日回到学校啊!跟老师们同学们在一起。这次疫情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人民的团结!理解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含义。
妈妈说:“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春节!纪念中华民族饱经苦难后的坚韧与拼博;纪念新时代最可敬的逆行者们;纪念值得永远怀念的2020!”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完成这篇儿歌式的短文。希望大家能喜欢也祈祷这场2020年的鼠年疫病尽快过去,让我能重返心心念念的校园,跟我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玩儿!
这次疫情让宋卓航理解了什么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他还与家人一起创作了一首《战“鼠疫”》的小诗。
                            战“鼠疫”
        亥子交,起病疫;忙过年,没在意。
        开年会,搞聚餐;办年货,忙团圆。
        小病毒,趁乱起;先北上,再南下。
        此病毒,很厉害;传染强,毒性大。
        感染上,得肺炎;病情重,伤亡多。
        患者众,病床寡;缺医护,少药品。
        党中央,很重视;习大大,做指示。
        全中国,共响应;既出钱,又出力。
        大年夜,逆行忙;整行装,奔汉阳!
        全社会,不添堵;过春节,宅在屋。
        不聚会,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
        从城镇,到乡村;先封路,再封村。
        封商场,封小区;出入口,严把守。
        出不去,宅家里;抓学习,炼身体。
        早到晚,轮着管;妈说文,爸教理。
        课停了,学不停;上网课,靠自觉。
        想学校,念老师;同学们,都好吗?
        这病毒,太可恶;论源头,食野味。
        很多病,根在此;教训深,要牢记!
        地球村,是一家;枪响后,无赢家。
        同呼吸,共命运,唯和谐,能共存!

“这次疫情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人民的团结!”

文 / 教师发展中心  崔雪

——抗疫期间一名小学生停课不停学记事

文 / 学 / 手 / 工 / 坊

最近看了部女性题材的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故事的女主角是个叫金智英的家庭主妇,她有个爱她又能赚钱的老公,有个漂亮又可爱的女儿。在外人看,她有着另人羡慕的生活,因为她不用工作,每天带带孩子做做家务就行了。
但是,外人不知道的是她过得并不开心,她经常情绪压抑,精神恍惚,甚至自我否定。就像她在影片里陈述那样:‘’我总觉得越过这面墙壁,应该就能找到出口。可依然还是碰壁,就算找到其他出路,也依然碰壁。”智英看似活得完美无缺,可是从她空洞迷离的眼神里看到她并不快乐。
在成为任何身份之前,你首先要成为自己
大多数女性为了活成父母眼里期待的样子,无奈变成任劳任怨的妻子,乖巧懂事的儿媳,无所不能的妈妈,为了扮演好每个角色,都或多或少的舍弃了内心真实意愿的生活方式。人一旦过度为他人而活就会失去自我,就很难在生活的天空里看到阳光。
影片里年少的智英补习回家时被异性尾随,在好心阿姨解救后却被父亲责怪是因为裙子太短,婚后的智英带着孩子到公园散步,在被上班白领议论是啃夫族时,她没有底气的慌乱离开。在成长中遇到的种种恶意,她都选择默不作声,而逆来顺受只会让自信心渐渐消失,开始不断怀疑否定自己。要真正爬起来,首先你得成为自己。
在婚姻里,你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好的爱情,是相互成全,共同成长。完美的婚姻是各自有稳定的工作和交际圈,在成长路上一路扶持,又在对方面前天真得像个孩子。独立又亲密,相爱又自由,没有斗智斗勇,只有相辅相成。
在电影的剧情里一直镶嵌着一种神秘的疑问色彩,那就是凭什么男人可以脱离家庭生活拼事业而女人就活该在家带孩子做全职太太?导演并没有通过文字给我们解释,但却透过每帧看似平淡的生活镜头让观众慢慢思索。
女主智英从小就有个作家梦,但她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喜爱。在成为全职太太前她也有份不错的工作,还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可她为了孩子选择了放弃。等到后来她再找份工作,遇到了丈夫的劝阻,婆婆的呵斥,她又放弃了,她无声的崩溃,让人看了心疼。为了家人,她失去了太多。她是伟大的,因为她活成了大家喜爱期待的样子,她也失败的,因为她没有活成自己。好在影片后面,在丈夫支持疼爱下,家人关切照顾下,女主及时走出了心理阴霾,重拾了对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变成了一名作家,活成了自己最初期盼的样子。可想而知啊,一个女孩要经历多少看不见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开出幸福的花儿。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82年生的金智英》确实是篇素材不错的电影。女主是幸运的,最后能在大家的帮助下看到生命的阳光,找回生活的乐趣,但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位女性都有如此幸运。当代社会高压下,各种角色互换中,很多女性无奈被迫的把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婚姻本应就是相互理解和包容,相互尊重与成长。由衷的希望社会能对女性多一点关爱,家人能对女性多一份理解,女性本身也需要对自己多几分自省,也期盼世上的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女子本弱 为母则刚

文 / 环境学院  易璐

——观《82年生的金智英》有感

秋日的清晨,阳光洒在窗前,即使没有了葡萄叶的遮蔽,也不觉得热辣。阳台上那一树渐渐褪去绿叶的葡萄藤如蟠虬盘伏,斑驳一地,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和,仓促的时光似乎也慢了下来。
这棵葡萄,自2002年搬入新家就种下了,相看相望了十七年。十七年,如沧海一粟,不过是几场花开,几度叶落,于我却是一朝一夕的日子,一段渐去渐远却温润暖心的记忆。
每年,三月未到,藤蔓上便开始冒出星星点点的绿芽。找个空闲的周末,勤快的爸爸搭架剪枝,妈妈端茶递水,幼时的儿子最兴奋了,邀了一大帮小伙伴,跑出跑入,说是帮助捡枯枝,玩着玩着就没了踪影……而今,远在英国求学的儿子,许是想家了,发来韩愈的诗句——“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诗中的画面清晰又熟悉,一家人感慨不已。
几场春雨后,枯藤老枝上疯似地长出万片叶子。阳光透过藤叶,园子里煦暖又安静。常常拿了书来看,很快便昏昏然,干脆学着古人“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漫不经心的日子,也是简单平淡又快乐的日子。
到了六月,雨水和阳光正好。昨日还青涩的葡萄似乎一夜间成熟了。这里也成了小鸟的天堂。“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古人的诗情画意恐怕只能停留在想象中,于我,最是长吁短叹时。天边刚透出一丝亮,早起的鸟儿已经在葡萄架上闹开了;午后犯困,窗外仍是一片叽叽喳喳。更恼人的是这小嘴比人还挑,不熟不吃,葡萄皮儿散落一地。黑茸茸的毛毛虫也赶来凑热闹,一阵风吹过,“啪”一下掉在你面前,吓得心惊肉跳。
虽有鸟虫滋扰,入夏的葡萄园每天呈现出一种向外向上勃发的势头,热闹而喧嚣。附近的老友惦记着味道,熟门熟路来了,站在葡萄架下,边聊边吃,随性自在。邻家的小男孩,站在梯子上一边吃一边扮“鬼马”,非嚷嚷要录一段视频发给远在北京的爷爷奶奶。还有隔壁家的外公外婆,每次阳台上喊一声,一准会乐颠颠跑过来品尝聊天。自从有了微信,喜欢把这些开心时刻分享到朋友圈,免不了隔空与一帮“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家伙们打口水仗,一群平日里难以抽空见面的老友借题发挥,图的就是嘴上过瘾,心里舒坦……
日子一如往昔,一树葡萄,每年如期而至。昔日少年已长成,而曾经的血气方刚也已风轻云淡,亲如一家的隔壁外公外婆已搬到了城市的另一头。爱过,才知道幸福甜蜜也会像云像雾一样被风吹散。一些人会铭记心间,一些美丽也会随风忘却。
唯有这一树葡萄,总能让人心生暖意,不管春夏秋冬。

一架葡萄,几许岁月

文 / 机关 钟伟红

电影《釜山行》的内容和主题实际上是没有特别大的新意的。
科学研究以致生物产生变异,这在好莱坞电影上早已有之——各种生物都已涉及,从人到虫或别的层级的生物。
电影想要表现的主题也是显而易见。比如说与内容直接相关的对环境保护问题。影片一开始就用一个火车司机的话道出了他的一个关注点,“再把猪拉去活埋他就要崩溃了”,然后被他撞到的一只小鹿诡异地重新站了起来。短短的一节,点到为止,但已足以让人联想到人类活动在这个星球的造成的各种灾难。
是什么让人类成为灾难?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证券市场动荡,基金管理经理找手下金代理抛售,金代理担忧会给散户造成损失,经理反问:你做事的时候连散户也考虑在内的吗?人的善良与人之间的温情,在利益面前似乎荡然无存。电影后面有一处提到他们这一行是吸血鬼,也是对此的一个呼应。
陌生人之间关系冷漠,就算家人之间也没有了正常的温存。经理的女儿明天生日,他要咨询金代理来得知“现在小孩都喜欢些什么”,结果买礼物还是搞砸了,因为他买的就是儿童节的时候刚送过给女儿的礼物。妻子与之分居,住在釜山,孩子想要的唯一礼物就是去找妈妈。奶奶在念叨着:夫妻关系怎么能说断就断呢。
于是便有了这一次釜山之行。故事就发生在一列火车上。
当然,把主要都人物限制在一个窄小的空间和时间里,进而展开故事,这种手法也被无数编剧无数次用过。甚至里面的人物都是有些程序化的,从他们的年龄、衣着、职业上有着清楚的标记性。
然而,整部电影,从头到尾,用扣人心弦令人揪心来形容是毫不为过的。分析起来,主要的原因是它的节奏。
电影的叙述方式,简洁不拖沓,像开篇一样,点到为止。不像很多类似的片子,变异者一般都是要历经曲折、千呼万唤,观众绞尽脑汁之后才会水落石出。在《釜山行》,变异人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列车开动的第一时刻就呈现在观众面前----面目狰狞、嗜血、见人就扑上去撕咬。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几个主要人物也都一一出场。一个镜头,或是一两句话把人物带出,自然流畅。
对故事的叙述非常巧妙。某一车厢发生着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列车的电视上出现了混乱的场面,官方的说法是示威引起的骚乱,从手机上了解到的却是另一回事。感染在车厢内迅速蔓延。车厢内和车厢外两相呼应,事件很清楚了:僵尸人在城市里横行。至于起因,影片用一个简短的电话就解释完毕:某生物公司研究搞出的乱子,而这家公司是男主角——基金经理所在的公司为了利益曾经力保过的。
由此可见影片的卖点“僵尸“”并不是影片的重点。变异人从影片开始便大幅度进入镜头,观众很快就对那些怪物习以为常。希望过一把恐怖瘾的观众可能略微有些失望,可很快发现这失望是值得的。这也是这部电影扣人心弦的原因:它想要表现的不是僵尸,是平常人。
除了父女俩,有一对甜蜜的夫妻,妻子怀孕在身,丈夫关怀备至;一群年轻学生,穿着棒球衣,意气风发,一女孩毫不掩饰对一个男生的示爱;一对年老的姐妹,温柔慈祥,相敬如宾;一个衣着褴褛的神秘中年男人,躲在厕所浑身哆嗦,反复说着一句话:全部都死了;此外还有列车工作人员、某官员,其他乘客。在生死关头,有的灵魂得到了洗涤,有的则变得更加污秽;也许会激发出隐藏的善良和勇敢,有或者相反。但总的来说,影片对人的良知还是给予了厚望。
金代理打电话给男主角,告知他事件的起因。他带着哭腔一再地向组长确认:这不关我的事,不是我的错,对吧?我只是照上头说得做而已。组长是震惊的。他沉默了一小会——与前面的快节奏相比,这可谓是一个长特写了。但很快,他担当起了自己犯下的罪恶。他很坚定地说:金代理,这不是你的错。对方释然了。而他自己在悲伤中突然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血迹,衣服上、脸上、还有手上。这是先前跟僵尸搏斗的时候留下的,但他也许想到了别的。他下意识地擦了擦脸,无望地用列车里厕所的水龙头冲洗自己的手。几乎可以说,这是整部影片中最具点睛作用最意味深长的一个镜头。
《釜山行》的紧凑节奏还在于它对“僵尸”这个元素的安排和利用上。毕竟这是卖点,在影片中须得到应有的尊重。如果全篇只是单纯讲一个人性本善、善终将胜恶的道理,终究太单调了一点。编剧采用的方式是“递进法”。
第一关,僵尸只有一个,只能咬住一个人。制服他也挺简单,一个大个子徒手就搞定。
第二关,受感染而变异的人开始多起来,但众人一起对付,用上顺手拿到的武器比如棒球杆,也是在可控范围内的。
第三关,疫情蔓延已经失控,正常人能做的只有逃跑。这时难度增大了一点,而且人群中也慢慢有了各种分歧的表现。但只要能把僵尸关在门的另一边,虽然只是一玻璃门之隔,但因为僵尸的智力没有高到足以开门,暂且也还是安全的。
第四关,要做的不仅是躲开这么简单了,而是哪里有僵尸就往哪里走。任务是穿过几节挤满僵尸的车厢去救另外的人。这就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自虐意味在里面了。所幸,因为的齐心协力和聪明才智,当然也借助天时地利——僵尸在黑暗中看不见任何东西,而列车总是要经过黑暗的隧道的,他们成功脱险。或者说几乎成功。
第五关,跟僵尸的搏斗几乎成功了,却输在了跟“正常人”的较量中。他们从僵尸人的车厢中出来,谁知道有没有被感染到——这是正常人的思维。于是这支敢死小分队被阻挡在正常车厢的门外,损失一员大将。而“正常人”内部出现了重大分歧,几乎全军覆没。
第六关,已经没有人能阻挡潮水一般的变异人。人跟僵尸发展到了徒手近身肉搏的局面。这是最后的决战了。决斗发生在男主角和影片的反角里面。
这个反角是某官员,也是一早就是设定好的。出场的时候他指着流浪汉对小女孩说:你现在不好好读书,以后就会变成他那样。小女孩马上就判断出来:奶奶说,说这种话的不是好人。这某官员在后来的表现是自私自利、牺牲他人成全自己,对帮自己的人恩将仇报,反正坏得不能再坏了。
男主角一路走来,已经洗心革面,他甚至对这位某官员都产生了同情和歉意——对不起,可是你已经被感染了呀。此刻,他想要做的只是让女儿活下去,找到她的妈妈,并且完成大个子的拜托,保证他的孕妻的安全。所以,他充满了一股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力量,在紧急关头把自己的手伸进了僵尸人的牙缝中。用尽力气把已经受感染变异了的某官员处理之后,他又用仅剩的一点理智安顿好女儿和孕妇,以保证她们可以安全抵达目的地。在对女儿的美好回忆中,他纵身跳下列车。
这种“递进法”,巧妙地结合了当今流行的电游元素,使得观影的人们有一种玩游戏的闯关快感。整部电影下来就有了这种淋漓尽致的流畅。

《釜山行》落俗套却仍扣人心弦

文 / 国际商学院  朱德芬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一双眼看华师,一支笔写物语。
本栏目邀请谢子娟老师开启“紫荆物语”专栏,为我们描写华师里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植物世界里的别样的华师。这是一个倾听万物说话的世界,这也是一个倾听我们自己内心的美丽新世界。

阳春三月,广州城的街头因为新冠疫情而分外寂寥冷落;而街角的木棉却兀自怒放,热闹枝头春意盎然。
在这个特殊的春天去书写木棉,自然会联想到它因“英雄花”之誉而享有广州市市花之名。疫情当前,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英雄无数,感觉到木棉花特别适合别在白色的防护服上,辉映出英雄们迎难逆行、奋不顾身的家国情怀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木棉,其树高可达二三十米,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为落叶大乔木。树皮灰白色,圆锥状的粗刺分布在浑圆敦厚的树干上,像极了高大威猛、铠甲披身的勇士。
作为广州市市花,木棉的季相景观明显:春天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从满地落红到漫天白絮,四季展现不同的风情,令人赞叹。
阳春三月,木棉不叶而花,满树撑开燃烧的火炬,红艳无比。每朵花上有五片饱含水份的厚实花瓣,里面包裹着一束绵密的黄色花蕊,紧实的花托把碗口般大小的花儿向上托举。一簇簇一排排一朵朵,鲜红的枝头迎着阳光自树顶端向下蔓延。作为广州市市花,木棉花备受宠爱,成为华南理工大学校徽、广州花园酒店店徽、南方航空公司的航徽等。的确,在世界各地任何一个机场,只要看到木棉航徽,你就会想起在中国南方那热情如火、繁花满树的情景,以及南方航空公司如木棉花般热情如火的空乘服务。
《三国演义》中,有一次曹操邀请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毫不客气地发表了自己的英雄观:“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可见人中之英雄莫不过腹有才学,胸有大志,胆识过人,才学卓著也。而花中之英雄者,我想,就在于木棉奋发向上的长势、决然落地的凄美和倾其所有的奉献精神。
说到长势,在四季如春的南国,木棉的树冠总是高出周围的树群,以争取更多的阳光雨露,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迸发着无限的生机活力。每当盛花期,木棉壮硕的枝头,挤挤挨挨地缀满鲜艳似火的大红花,红艳但不媚俗,如猎猎红旗插在苍山之中,又如威武雄壮的英雄高举着熊熊燃烧的火炬,一派热闹非凡,欣欣向荣。正如清代诗人陈恭尹《木棉花歌》中说到:“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木棉花朵的硕大厚实,树冠之高大壮硕,与弱柳扶风不堪一握相比,确实有花中英豪之气。
说到凄美,莫过于木棉花朵决然落地的情景。“轻轻杨柳风,悠悠桃花水”,那是桃花的瓣瓣馨香在微风中轻柔飘落,桃花流水是诗意的离逝;“零落成泥碾作尘”,瓜熟蒂落,花谢花飞,那是梅花香魂轻轻飘落,是清幽自然的凋残;而木棉临到凋零,花不褪色、蕊不萎靡,啪一声遁入泥土,不容半点凋零的颓势,就像壮士断腕、英雄就义那样毅然决然,离开枝头依然是最美时候的样子!
倾其所有的奉献精神,指的是木棉极尽所能糅合了观赏功能、经济功能和药用功能!春天里的花食,少不了木棉熬汤、木棉花饼和木棉花茶。在广东,掉在树下的木棉花总被人拣起晒干,成为温淳的食材,与瘦肉一同下锅,煲成清润祛湿,疏肝健脾的汤汁,沁人心脾。除了供人观赏,除了入汤入药,木棉还颇具经济价值。木棉果内绵毛可作枕、褥、救生圈等填充材料;木棉的种子油可作润滑油、制肥皂;木棉的木材轻软,可用作蒸笼、箱板、火柴梗、造纸等。木棉真可谓全身是宝,奉献到老!
春末夏余,木棉满树新绿,花朵凋谢后枝上结成椭圆形硕果,果实内含有卵圆形的黑色种子和白色的棉絮。5月到7月间,果实会逐一裂开,种子会以风为媒,扬起棉絮,飘落到各处繁衍。这个原理与蒲公英的繁衍极为相似。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神奇,木棉籽天生高贵,自带洁白柔软的猥甲,飞到温暖湿润的地方,棉絮会融入泥土,吸收水分滋养着种子萌芽抽枝!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记载,南粤先民曾以木棉花絮织出洁白如雪的“广幅布”,但是因为木棉的棉产量低,木棉纤维比重轻、短,难以用加工棉或毛的纺纱方法单独纺制。这就是木棉没有广泛应用于现代纺织的原因。
木棉——枝头尽洒英雄血,丹心化雪漫天飞……2020年的春天,让我们一起折一支英雄花送给所有一线战疫的英雄!

木棉:枝头尽洒英雄血,丹心化雪衣天下

文 / 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谢子娟

自由背包客

信仰之城-清迈

文 / 国际商学院  黄欣丽

第一次出国旅行,没有去浪漫的土耳其、东京和巴黎,而是选择了泰国的小城——清迈。这是一座信仰之城,在这里生活的人是幸福的,每个来这里的人也是幸福的。
邓丽君的信仰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据说当年邓丽君唱的这首歌指的便是素有“泰北玫瑰”之称的清迈。邓丽君生前对清迈极度热爱,也长眠不醒于此。在人们的心里,那里始终流淌着邓丽君美妙的歌声,始终飘动着邓丽君怡人的气息,始终存留人们对邓丽君温婉而俏、楚楚动人的记忆。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几年里,邓丽君每年都要来这里休闲度假。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全世界像这样的好地方多了去了,为什么邓丽君偏偏喜欢来这里?而且一待就是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便开启了对清迈的探索之旅。
在清迈启程的第一站,我来到了清迈美萍酒店。1502房间,是邓丽君在清迈的固定住所,也是她长眠的地方。如今这里已不再对外开放入住,房间里轻声地播放着她的歌曲,游客安静地拍照、环顾,看一看他们心中的偶像告别这个世界的地方。这里的一桌一椅都保留了20几年前邓丽君入住时的原貌。不难发现,沙发边角的布料出现些许破损,大概是因为来往游客希望与偶像有一场空间上的触碰。站在窗边,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她当时在这里俯瞰这座古城的心情。
清迈人的信仰
在这里,感受最多的是不同于浮躁都市生活的那种惬意,到处都有着大大小小的寺庙,寺庙里若除去喧嚣的游客,剩下的便是虔诚的教徒和僧侣。走在清迈的路上,他们的脸上总能充满笑容,充满着幸福。虽然经过多年开发,清迈已经成了一座成熟的旅游城市,但却没有过多的商业气息,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真诚和友善。
无论是突突车司机还是街边小贩,每个人都在认真生活着。骑行在清迈古城,偶尔会经过一些椰子摊,印象最深的要数一位年近六旬的路边小贩,黝黑的皮肤,头戴一顶椰壳做的帽子,彬彬有礼。虽然我们语言不通,但交流起来却并无障碍,一直微笑着的他,毕恭毕敬地接过我们给他的30泰铢,双手合十举过鼻尖表示感谢,再用凿子为我们开了2个椰子。他安安静静地推着车等在路边,从不叫卖,也从不用躲避城管,对每一位买他椰子的客人行礼致谢。当清甜的椰汁浸润味蕾,我看着夕阳下老人逆光的身影,突然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宁静。
水灯节的信仰
适逢11月份,不容错过的肯定是清迈的水灯节,水灯节是泰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逢水灯节的夜晚,无论是城市或在乡镇,只要是濒临河港或湖边的地方,水面上都会飘满水灯,闪亮着一片烛光,辉映着青年男女们双双的幸福靓影,而一片花香和轻快抑扬的“放水灯”歌声中,构成一个欢乐的水灯节之夜。按照泰国传统习俗,泰国人将在水灯节当天将亲手制作的水灯放入河流中,以寄托心中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早在正式过节前,这里已经有着浓厚的节日氛围,每家每户都在自家屋檐上挂着彩色的灯笼,大大小小的寺庙也装饰各种花束、灯饰和手工制品,就像我们过年贴春联一样,是过节必须的仪式。在清迈,水灯节除了放水灯之外,还有各种庆祝活动,包括各寺庙的点灯仪式、300人传统兰纳舞蹈表演、大型的花车游行,还有泰北特色的放天灯祈福活动。放天灯是佛教徒表达自己对佛教的虔诚之意,僧侣诵经,天灯载愿。
最后,不得不说,水灯节的清迈实在是太美了。万盏天灯一齐缓缓上升,犹如璀璨的银河般,带着祝福和心愿飞向浩瀚的夜空;水面上飘满烛光,满江灯火摇曳,带着所有烦恼和忧愁流向无止的江河。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一生只有一次来清迈,请务必在水灯节时来。

一路向北,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文 / 体育科学学院  赵海军

骑行第一天
行程:北京五道口——青龙峡,80公里。
清晨雨停了,顾不上洗把脸,赶紧到露台上。两顶帐篷东倒西歪着挤在角落里。收拾行李,推着单车进电梯下楼。出小区,来到北四环上。
空气湿润,清清凉凉, 脑袋却昏昏沉沉,夜晚睡得腰酸背痛的。加上之前的夜宿火车,连续两个夜晚都没能安睡,脑袋有点疼。
脑袋的问题并非最头疼的事。最令人头疼的是即将骑行出发的“神出鬼没”的天气。
站在路边,望着车水马龙,思索着今日是去是留。雨过天未晴,依旧乌云当头,天气预报信誓旦旦地说今天有大暴雨。早餐未吃,清凉的晨风吹来,身子不禁打了个寒颤。
“开弓没有回头箭”,户外骑行,恶劣的天气总是躲不过的。既然苍天给了我们上路的机会,那就出发吧。
肩膀上顶着昏沉沉的头颅,更顶着北京暴雨的风险,“悲壮”地上路了。
距肉眼观察,北京的早高峰比其他城市来的要早一些,“首堵”并非浪得虚名。北京的马路宽阔敞亮,足有百米宽。立交桥高大威猛,车流穿梭不息。
城区路况复杂,骑行起来总是最困难。我在前头一马当先,做个“带头大哥”,张莹紧紧尾随。市区骑行既要保证安全,又要确保一个相对快的速度。那就只能睁大眼睛竖起耳朵,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
我们一路向东,远远地看见了鸟巢、水立方和盘古大观楼盘高昂的“龙首”。北京的马路纵横捭阖,楼宇轩昂大气,透着一股霸气。真是霸气侧漏啊!噢~不对,是霸气外漏。
一个多小时的兜兜转转,终于出了市区,转入国道101开始向北。车流少了很多,更少了街市喧嚣的噪音,神经可以稍微松弛下来。拐进城乡结合部的村庄里安心地吃早餐。
我们的装备和服饰打扮毫无例外地引来众多食客的注目。
“今天有暴雨,你们还敢骑车?”
“骑着看天气再说吧,反正现在还没下雨。”
简单的早餐后再次出发。道路两旁开始出现庄稼地,郁郁葱葱。白杨树列队两边,延绵数公里,夹道欢迎着两位远方而来的骑士和勇士。我和张莹快马加鞭,全速前进,不仅和时间赛跑,更要和这个捉摸不定的破天气赛跑。赶在落雨前,车轮能滚多远就滚多远吧。
第一天骑行,考虑到体能尚未进入状态,计划的路程并不远。
上午骑行60公里,膝盖的老伤有点反应了。行李太多,一年没有长途骑行,体力有点透支。
午后平淡的骑行被一所大学打破。
恍惚间,这所大学很突兀地出现在眼前。响当当的校名让人不禁肃然起敬。校园依山而建,有雁栖湖为伴,真是“左青龙右白虎”啊。
停车留影,以表仰慕之情。校门既不是古典的牌楼,也不是传统雕梁画栋的中式建筑,更不是现代化的拱门,而是开放式的低矮的石碑,朴素却不失大气。我想,“中国科学院大学”这七个大字是如何也无法低调的吧,因为实力不允许啊!开放的校门代表着一种姿态,那就是自信、包容。
正值放假,青山红瓦的校园静谧。
一辆轿车从校内驶出,车窗摇下,戴着眼镜的文质彬彬的中年男子探出头关切地问道。
“今天预报有暴雨,你们还敢骑车啊?”
“风雨无阻!”我手扶着单车回答道。
“你们准备骑到哪?”
“漠河”
“就你们两个?!”他用手指指张莹问道。他的意思分明是说:就你一个人带着一个女孩子骑车。
“是啊,就我们俩。”
“厉害啊!一定要注意安全。加油!”
简短交流后我们相互告别。
头顶的云层峦叠嶂,尽管挥之不去,却感觉亮堂了不少。这鬼天气,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天气预报中的雨来势汹汹,危言耸听。而现实中,一个上午只有几滴雨水落下,都懒得穿雨衣。此刻,天气更似乎有晴好的转机。
据专家说,天气预报准确率是个世界性难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如果能够达到40%,就很了不起了。看来,第一天骑行,老天还是很眷顾我们,给气象专家40%的机会,却给了我们60%的机会。
只要没雨,下午的路程就轻松多了。群山已在眼前,坡度也慢慢出现。远处的山脊上,我隐约看到了疑是城墙的模样。莫非看到的就是长城?!
坡度上升,速度放慢了,青龙峡已不遥远,我和张莹也就悠哉游哉地慢慢骑行。
骑行中,来到一处城堡关隘。到近处一看,原来是仿古的建筑。款式是旧的,却是实实在在的新建筑,是地道的“新建的老房子”。这种建筑看上去没有一丝沧桑感,不伦不类,有点滑稽。
来到近前,墙体上写着河防口城堡墙简介:
河防口南距怀柔城13公里,明初建村。明永乐年间建关并建城堡一座。城堡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60米,以守关屯兵,属蓟镇石塘路管辖。《三镇边务总要》记载:“河防口通大川,正关河口并东西两山墩空,俱冲。”可见此关口为通衢古道,山川秀美,形势险要。公元2014年秋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怀召开,为展示中国古长城及其脚下古村的历史风貌,怀柔区政府在此投资对河防口村进行整体环境提升改造,并对村口仿建了此段古城堡墙213米。
据《怀柔县志》记载,此处因依河设防,故名“河防口”。当年堡内有三街六巷,北高南低,户数虽不多,但十分规整。此去向北出关,就是塞外山区了。
关隘里的商铺大多歇业,静悄悄的没有游客。我和张莹走在城堡里,别无他人。那感觉就像我们是迷路的小鹿,很突然很仓促地误入梅花阵。这情景又像是宫崎骏的《千与千寻》的开场,两侧古香古色的建筑,却楼去人空。司空见惯了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古城商业模式,来到这里,空荡荡的街道,让我心中没底。
停留片刻继续骑行,路边出现指引牌。去往青龙峡,要右拐离开国道。山间道路由柏油路面变成水泥路面,曲径通幽向山里延伸。两侧果树已硕果累累。
7-8公里后眼前豁然开朗,山谷间出现一个开阔地,左侧是青龙峡景区,右侧是一个村庄。
偌大的停车场没有几辆车,通往景区的休息长廊也只有几个当地售卖小商品的老农正在收拾,准备撤摊。
我们停下单车,走去景区门口。售票窗口紧闭,大门却畅通无阻。那就进去看看吧。
峡谷两侧峭壁高耸,峡谷间一滩碧水,水面上水雾缭绕,飘渺如同步入仙境。一座铁链桥连接两侧,曲径通幽。盛夏时节,这里却凉气袭人。空旷的峡谷,真有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境界。
(未完待续)

(之二)

《紫荆树下》征稿启事

《紫荆树下》是我校工会和校女教职工委员会创办的反映女教职工工作、生活及精神面貌的电子杂志。杂志面向全校教职工,提供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杂志的宗旨是展现美丽,追求理想,时尚生活。
《紫荆树下》是电子季刊,逢3月、6月、9月和12月刊出。
《紫荆树下》作为我校女教职工工作内外宣传的又一重要载体,作为华师女教职工展现自我的舞台、幸福心理的驿站,注重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来充分展现姐妹们“用心工作、健康生活”的风采。
《紫荆树下》招募美文如下,诚邀您惠赐佳作。
一、征稿对象:全校教职工
二、栏目设置:
资讯瞭望台(工会活动撷影)
紫荆丽人秀(女教职工风采)
紫荆大讲堂(教学科研收获)
麦田守望者(师生感悟故事)
读书咖啡吧(深刻睿智书评)
文学手工坊(原创文学作品)
亲子幸福书(温情亲子教育)
自由背包客(抒情优美游记)
女性养生堂(健康生活理念)
三、投稿要求:
1.内容积极健康,图片丰富多彩,结合工作,贴近生活。
2.来稿请附上作者姓名、所在单位和联系方式。稿件字数不超过三千,图片格式为JPG格式,尺寸不小于1200x800像素。
3.文章如被采用,会及时通知作者。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必须来函声明。所有稿件择优刊发,一经采用,即奉稿酬。
四、杂志官方网站链接:华南师范大学女教职工幸福伊家园
http://gh.scnu.edu.cn/ngw/index.php?s=/Article/index/id/160
《紫荆树下》编辑部

与您邀约,恭候美文

投稿邮箱:463611443@qq.com
投稿咨询电话:020-85211040

《紫荆树下》2020.1

展现美丽
追求理想
时尚生活
幸福驿站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