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紫荆树下》总第28期

华南师范大学女教职工电子杂志

环境学院专辑

(总第28期)

主办:华南师范大学工会
          华南师范大学女教职工委员会
承办:环境学院部门工会
主任:徐颂军
副主任:吴 岚
执行主编:徐 珊
编委:黄明智、蓝冰燕、席振春、
           石义静、李 丹、李耀威
责任编辑:叶美玉
美术编辑:万 斌
投稿邮箱:463611443@qq.com
电话:020-85211040

2020.3(总第28期)

目录

CONTENTS

 >>>

----------------   资讯瞭望台
----------------   部门风采展
----------------   紫荆丽人秀
----------------   紫荆大讲堂
----------------   文学手工坊
----------------   艺术小剧院
----------------   亲子幸福书
----------------   自由背包客
----------------   征稿启事

04
10
14
26
30
40
48
55
84

资讯瞭望台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大家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影响,工作、生活都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为了帮助女教职工更加从容地应对和缓解疫情期间来自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华南师范大学幸福女性学堂通过微信群,搭建便捷的学习交流平台,于6月21日开设了微信课堂第16堂:《疫情期间女教职工心理调适》。
本期微信课堂由我校心理学院副院长刘学兰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刘教授从疫情下如何保持平稳的情绪和理性认知、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和跟孩子有效沟通两个方面入手,并提出了合理的情绪调节、认知调节策略,如何寻求社会支持以及跟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等等。
本期微信课堂主讲嘉宾:刘学兰,心理学博士,教授,心理学院副院长。华南师范大学工会女教职工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专家组成员,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幸福广州心理辅导与研究基地”副主任。广东省本科高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学习心理、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家庭心理与亲密关系。曾获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华南师范大学第三届、第四届、第六届“我最喜爱的教师”称号,华南师范大学“校级教学名师”称号。曾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连续五届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刘学兰老师分享结束后,微课群的老师们都积极主动分享自己在疫情期间的感受和减压放松方式等,课堂气氛十分温馨融洽。老师们纷纷表示,听完课后受益匪浅,感谢校工会为女教职工提供这么好的学习平台,并希望校工会多组织类似活动。
课堂小结
疫情期间女教职工心理调适
一、疫情下如何保持平稳的情绪,理性的认知?
(一)掌握情绪调节的策略
1认识接纳自己的情绪
2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
3采用一些身心放松的技术
4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掌握认知调节的策略
1强化信念和价值感
2发展理性的认知
3接受未来的不确定性
4避免信息超载
(三)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1家庭的支持
2朋友、同学、同事、学校等的支持
3心理学专业人士的支持
二、应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跟孩子有效沟通?
(一)注意孩子复学返校后容易出现的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
1情绪问题:害怕焦虑、自责后悔、抑郁低落、怨恨愤怒……
2行为问题:拖延行为、退缩行为、逃避行为、强迫行为、依赖行为、危机行为……
(二)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技巧
1积极倾听
2陈述事实
3多表扬鼓励孩子
*批评应注意:
1.情绪平稳
2.就事论事
3.具体明确
4.欲抑先扬

指导老师:刘学兰

疫情期间女教职工心理调适

【幸福女性学堂】微课第16堂

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抵抗各类病毒,疫情防控期间,老师们对运动锻炼、强身健体的需求更加强烈。因此,为了引导女教职工科学、有效地开展健身锻炼,华南师范大学幸福女性学堂于7月5日开展了微信课堂第17堂《职业女性的健身锻炼》,探讨分享职业女教师健身锻炼的特点和秘诀。
本期微信课堂由我校体育科学学院李薇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李教授从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健身锻炼的阻力、锻炼行为的选择这三个方面入手,给老师们作出了如何科学、有效地锻炼的指引,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疑惑解答。
本期微信课堂主讲嘉宾:李薇,女,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常委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体育心理学、锻炼心理学,幼儿体育。
李薇老师分享结束后,微课群的老师们都非常积极主动地分享自己的体育锻炼状况以及关于运动的疑惑,李老师也都一一进行了解答,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老师们纷纷表示,课程干货满满,听后受益良多。

指导老师:李薇

职业女性的健身锻炼

【幸福女性学堂】微课第17堂

环境学院是一个年轻的创新型学院,以“格物致知、经世致用”为院训,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培养有环保情怀、知行合一的现代环境专业人才为目标,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需求。自2019年成立以来,学院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领域成绩斐然。其中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1%,另外,学院为学校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5‰的贡献较大(占比近40%)。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3人,其中女教职工有31人,占学院教职工总人数的37%。芳华不负新时代,巾帼风采勇担当。她们以“担当与柔情并在,事业与家庭并重”的作为,尽显巾帼力量,彰显巾帼情怀,撑起学院建设发展的“半边天”。
她们潜心治学,积极上进。学院有近45%的女教工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李晓敏教授获批广东省杰青项目;张秋云工程师团队为广东、大湾区及国内多家工业园区提供环境标准制定、工业废水处理与回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的技术支撑服务,助推了环保行业及相关行业的转型和升级,在环保领域形成了一定的行业影响力。
她们德艺双馨,刚柔相济。“师之韵”教职工文艺汇演有她们的靓丽身影,气排球联赛有她们的飒爽英姿,救济扶贫中有她们的无私奉献。她们的肩上承担着太多的角色:是父母眼中孝顺的女儿、丈夫眼中贤惠的妻子、孩子眼中慈爱的母亲。面对多重的压力和责任,她们充分展示出当代知识女性自尊、自信、自立与自强的精神。二胎妈妈王熙副教授,不仅精心照顾家庭,而且也用心专研教学,荣获华南师范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二等奖。她们是铿锵玫瑰,用实际行动谱写着学院攻坚克难的华丽篇章。
她们砥砺奋进,担当作为。今年伊始,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遭遇战突如其来,面对世所罕见的重大挑战,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积极投入到这场战“疫”中。她们在第一时间投身到学院抗“疫”行动中,牢牢守住防线,她们在最短时间内,由线下教学转型为线上授课,积极调试设备,探索网络教学,当起了“网红主播”,她们采用轮流值班及远程办公方式,保障学院相关工作的正常运转。石义静副教授在线推出“污水中的新型冠状病毒:风险及处理”科普推送,从专业的角度为同学们讲解了疫情之中有关污水处理的内容,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好评。她们用投入诠释了师者之美,用坚守诠释了劳动之美,用奉献诠释了大爱之美,用服务诠释了青春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值得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出彩、都可以逐梦的新时代、新征程、新篇章。今年是我们新学院发展的关键之年,硬件建设初具基础,治理体系初步构建,文化氛围初步形成,民生工程初步改善,学院所取得的一点一滴的成就,都离不开她们的努力和奋斗。她们用亮眼的业绩唱响巾帼之歌,用心中的大爱奉献巾帼之力,用人生的智慧彰显巾帼之美。
巾帼建功绽芳华,砥砺奋进新时代,感谢在最美好的年华遇见最美好的她们“环境人”!

部门风采展

环境学院

砥砺奋进 时代芳华

文 / 环境学院党委书记   卢勃

部门风采展

环境学院

紫荆丽人秀

环境学院女教职工风采展示

(按姓氏拼音排序)

1

环境学院女教职工风采展示

紫荆丽人秀

(按姓氏拼音排序)

2

环境学院女教职工风采展示

紫荆丽人秀

(按姓氏拼音排序)

3

环境学院女教职工风采展示

紫荆丽人秀

(按姓氏拼音排序)

4

环境学院女教职工风采展示

紫荆丽人秀

(按姓氏拼音排序)

5

环境学院女教职工风采展示

紫荆丽人秀

紫 / 荆 / 大/ 讲 / 堂

最近,“姐姐”这个词过于火热。芒果台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邀请了三十位30+的姐姐辈女艺人,通过3个月的培训与比赛,在专业制作团队的帮助和观众的投票选拔中,最终要选出5位成员“破龄成团”。三十位姐姐们个个有性格,或者说都有人设,捧也好骂也好,姐姐们个个都是热点。当姐姐们在舞台上绽放自我时,台下的观众们也有了不一样的目光和思考。本期《紫荆大讲坛》邀请了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的彭柳老师、环境学院的李钰老师和陈德庆老师、外文学院的汪隽老师以及体育科学学院的赵海军老师,聚在一起,聊聊姐姐们,旨在探讨关于女性自我和女性成长的主题。希望大家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徐珊:谢谢各位老师参与我们这期的紫荆大讲堂,谢谢大家抽出宝贵的时间聚在一起聊聊《乘风破浪的姐姐》。我在网上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关于这个节目是这样介绍的:它不同于青年偶像选秀节目,邀请的都是1990年之前出生的姐姐辈女艺人,节目组希望透过整个选秀过程看到姐姐们的真实状态,看到她们的追梦历程、现实困境和平衡选择,希望透过她们面对婚姻、事业的人生态度,给到女性观众一种感染,让大家相信,不论处在任何人生阶段,自己都可以像姐姐一样勇敢出发。
“肆意笑泪,青春归位。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这是芒果TV新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开篇序言,我想这也是这个综艺节目的初衷和目标。那么,我想请教各位老师,你们觉得这个节目实现了他们的目的吗?您是如何看待这个节目的?
彭柳:在当今的娱乐圈氛围之下,在满屏充满胶原蛋白小鲜肉的综艺节目的环伺之下,这样一档以30+姐姐女艺人为表现对象的综艺节目,定位是非常准确和有突破性的。姐姐们这种正能量形象的打造,以及节目中不同的角色选择,既顾及到了流量担当、年龄层次的分布、身份地位的兼容,也确保了节目的话题性和热度。再者这个节目集合了非常多粉丝的力量,节目组也希望能推出一些二线、三线有实力的姐姐辈女艺人,所以我觉得基本上是实现了他们的目的。不过,从新闻传播角度来看,这个节目它仍然只是一个成功的综艺节目,娱乐性是第一位,为了娱乐性和保持热度,会通过故事和冲突人为地制造一些话题。我想这对于观众的媒介素养的要求,就会更高一些。另外,可能节目组为了兼顾不同的年龄层次的受众的需求,在制作这档节目的时候有时候也会摇摆不定,比如说如何把姐姐们的个性、不同年龄层的特性和娱乐性很好融合,而竞演曲目的选取、与姐姐们的沟通、表演团队的现场表现等,可能有时候就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所以,如何在表演性、专业性和话题制造方面取得平衡,可能还需要好好考量,毕竟节目底色还是表演类综艺节目,有一定专业性要求,不能被八卦信息淹没。
汪隽:节目毕竟是节目,生活依然是生活。屏幕上光鲜亮丽的姐姐们就像精致的瓷花瓶,供人欣赏;而现实中的30+、40+的女性们,尤其是有家有口的工薪阶层,可能就是一个韧性十足的篮筐,有时装砖,有时装菜,有时装花,有时还要收纳一地鸡毛。
当然,把节目当节目看也挺好,唤起少女心,让篮筐插上想象的翅膀,飞进荧屏变身乘风破浪的“姐姐”,慰藉平庸琐碎的生活。现实中,在生活这片汪洋中,面对工作、面对孩子、面对种种,惟有乘风破浪,不想兴风作浪,乐享风平浪静。
陈德庆 :从热度和引起的讨论来讲,我觉得算是一定程度上达到他们的目标吧,讨论就是一种接近,就像今天这里的讨论。不过,我觉得这些讨论可能还会牵扯到女权问题,比如为什么是女人的三十而不是男人的三十?但无论如何,讨论就是一件好事。
赵海军:这是一个为了收视率的真人秀节目。邀请的女性成员,全部都是娱乐圈的名人(演员、歌手),展示的才艺(唱歌、跳舞)也都是女艺人们擅长的。因此,女艺人在节目中展现出来的“突破”并没有质的飞跃,因为背后有舞台总监、舞蹈总监、音乐总监及许多人的帮助才提高的。窃以为,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有突破才是质的进步。另外,我觉得这个节目是真人秀,是为了追求收视率和流量,因此,女艺人们的表现带有很大的“表演”成分,我没有看到应该看到的“真实”。绝大多数导演播放出来的内容都是“剪”过的,不是“真实”的。
徐珊:赵老师谈到的真实性,我也很有感触。我觉得姐姐们是站在娱乐性质的舞台之上,灯光、舞美、剪辑,商业包装之下,个性和人设互相渗透,个性鲜明其实常常以个性膨胀、角色扮演和人设先行等等混杂一起的结果。当然,如果说这些鲜明个性里面没有一点姐姐们的自我,那肯定不是,但是因为有舞台、集体以及导演的存在,注定了此时的自我也是娱乐性的自我。所谓娱乐性的自我是为观众演出的自我,是牺牲了一部分真实性的自我。
徐珊:“三十而骊,青春归位。”节目被认为是有史以来首个聚焦逆龄女团的选秀节目。这个节目邀请的都是30以上的姐姐,可见节目组会认为30岁是女性成长的分水岭。也因此,我们看到“破龄成团”“逆龄生长”这样的表达。那么,请问各位老师如何看待30岁这样一个年龄界限。如果是您,您会觉得女性成长的分水岭应该是在哪个年龄段。您如何看待“逆龄”这样一个说法,在您的眼里,女性的青春、女性的自我成长与年龄是怎样一个关系?
汪隽:如果逆龄是指容貌和年龄的反差,我觉得这个说法反映的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对青春永驻的渴望。西方神话中的不老泉,中国古代皇帝追求的长生不老,都是基于这种心理。时间往前,年轻的身体逐渐衰老,因为不可逆,让人特别想珍惜、想拥有失去的青春,所以“逆龄”如唐僧肉般让人渴望,也因此,《乘风破浪的姐姐》才精准地击中广大30+女性的痛点。
一般而言,人的心理成熟是与年龄增长成正比的。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但现实中每个人因为天生性格、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生活经历不同造就早熟的人、晚熟的人。我感觉当一个女人觉得自己对某一件事、对某一个人有了责任感、使命感的时候,她就逐渐认清了自己在世界的位置、与世界的关系,开始走向我们认为的理性成熟之路,这个契机可能是一份工作、一段婚姻、一个孩子。
我也见过年逾古稀依然褒有少女情怀的女人,其实很多女性跻身“姐姐”、“妈妈”、“奶奶”界后仍然怀有少女心,这种“逆龄”或者说“冻龄”我觉得很可爱。
李钰:我有些不同的看法,我觉得,以现阶段而言,不存在“某个年龄是分水岭“这个说法。生活一直都是有起有伏的,那些起伏之间才是某个阶段的分水岭吧。而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着不同的人生际遇,所以,不同际遇之间的变化就是所谓的分水岭。例如,学生vs工作,初入职场vs得到晋升,只是作为子女vs为人父母等等角色的改变。年龄或许会影响我们的身体机能,例如记忆力和专注力下降,但不妨碍我们享受当下的幸福与对新知识获取的渴望。每一个当下就是人生中最青春的时光,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则可实现自我的成长。
陈德庆: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所谓成长分水岭,是基于文化与社会背景下的判断。在现今中国社会,无论男女,30岁都是一个分水岭。我觉得讨论不同资本背后产生的“破龄成团”“逆龄”现象没有太多意义。但是从整体社会发展来讲,女性成长确实存在“逆龄”的倾向。简单来讲,女性平均婚育年龄正在逐渐推迟,最近关于“三十而已”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我觉得这样的讨论是件好事。
彭柳:关于这个年龄的话题,恰恰是我对节目不太赞成的一点。所谓的逆龄,实际上是有一点点自我欺骗的意味在里面。因为我们都知道青春是回不去的。靠装装嫩,靠涂厚厚的粉等化妆品来制造的逆龄只能是一种假象。当然,心灵的天真是可以保持的,但是它跟逆龄毕竟不是同一层面的追求。
至于说女性的青春,自我成长和年龄是怎样一个关系,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可能短短几句话并不能说清楚。我只能从自己的体验出发谈点感想。我现在回过头去看过去,虽然有时觉得青春逝去是有些伤感,但发现其实每个年龄段都有它的精彩,它的任务,也都有它的伤感。如果一位女性年龄增长,但心智不成长,自我也不成长的话,就是一个蛮悲哀的事情。所以,《姐姐》这档节目应该展现给大家看的,不是这种逆龄的颜值,也不是那些像101女团的同等风格的歌曲,而是要在认识到30+女性的性别魅力的基础上,打造新的节目色调。
赵海军:节目中的姐姐们也只能代表女性中的一类。她们从成名开始就是在聚光灯下,在团队的策划、帮助下成长的。为了事业的发展,在演艺生涯中,姐姐们确实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成长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成长还应包括对自身内在涵养的提升、对社会价值的贡献,对责任的担当。作为公众人物,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而不是停留在片酬天价上。我们古人讲“三十而立”是有一定道理的。30岁的女性,经历了岁月、知识、修养的沉淀,从20岁的最初追求外在的美,过渡到内在的美。从靠“脸蛋”吃饭到靠“气质”立本。可惜,为了追求流量,为了直观、粗暴的视觉吸引,女性的美被很多传媒扭曲为外在的漂亮。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这个时代正在过度地“消费”女性。30岁女性的美,应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的,可以是“逆龄”的青春形体外在美,也可以是知性的内在涵养美、睿智的美。
徐珊:我们知道这个节目有许多赞助商的,最耀眼的是作为此次《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独家总冠名的梵蜜琳。“梵蜜琳将在节目中全程守护姐姐们的肌肤,给予30位乘风姐姐们无惧年龄、逆龄成团的闪耀自信。”节目一开始,姐姐们进入签到区后,需要挑选一只梵蜜琳的口红涂上唇。节目赞助商里面的“新氧”也是在节目当中不断插入医美话题。女人们的皮肤、脸蛋、身材成了青春归位的重中之重,以至于让人有种错觉,所谓青春归位就是30+的姐姐要长成30-的妹妹的样子。请问您是如何看待女性形象和化妆品之间的关系?您觉得女人需不需要医美?假如条件允许,您会去医美吗?
李钰:女性形象和化妆品之间的关系,我觉得与生活环境有关,也是个人爱好吧。不同化妆品的价格与作用差别很大,这得考虑个人的经历承受力与价值观。 此外,有些人觉得脸上干干净净啥都没有就是最舒服最自然的,而有些人就觉得用了化妆品则显得人比较精神,所以很难说女性形象和化妆品存在什么关系。于我个人而言。我觉得适当使用还是挺好的,使用的时候会考虑不同场合。一方面有种自我暗示的感觉,感觉有时候用上了,我就是会变得自信,干事都会顺手。另一方面是对工作的尊重。至于女性是否需要医美也与每个人的价值观有关系,我对这方面不太感兴趣,所以也不是很了解。
陈德庆:男女的社会资本的标准有所差异。容貌所占比重,女性要远大于男性,这就导致了女性的青春归位往往都跟容貌扯上关系。如果问,男性需不需要医美需不需要健身?我觉得和女性一样是需要的。但是由于容貌所占比重不同,需要的程度也就差远了。这是社会现象,不由个人意志决定。
彭柳:这个话题和“逆龄”认识紧密相关。如果我们把所谓的逆龄只是放在自我的表层,也就是表面形象塑造的话,当然就必须依赖于化妆品。此外,节目最后的呈现其实还包括后期编辑,包括调色、磨皮,也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来使得这种女性呈现出一种青春不老女神的形象,可以算是一种科技“化妆”吧。我想这也是整个社会对于娱乐圈的明星、特别是女明星的青春不老的要求造成的。
当然我也觉得女性确实是可能天生会比较注重颜值,或者说她天生跟化妆品之间有相对密切的关系,我个人是赞成说适度地使用化妆品的。在不损害健康的前提下,借助一些医美方面的科技手段来使得女性形象整体提升,我觉得也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体验。那么如果说技术条件过硬,然后确保是对自身健康没有任何的损害的情况下,我是会去接受医美的。毕竟通过美好形象的塑造,使得自己和旁边的人心情更好,我觉得也是一种人生责任和一种追求吧。
赵海军:这些年龄30+的女艺人所谓的青春靓丽,几乎都是包装出来的,妆容、服饰都是有服务团队精心负责。里面不少女艺人如果素颜展现出来,如同普通邻家女子一般普通。据我了解,伊能静每年的保养费用是7位数;张雨绮每个月保养费用70万。因此,我也就理解了宁静的妆容为何那么夸张,因为要用精致的化妆技术来掩盖脸上的岁月。
从男性的角度来看,我并不排斥女性化妆。在我看来,女性精心淡雅的妆容会增加自身的魅力。但是,如果是靠两个小时的化妆时间而完成的妆容,我认为,是失去了“本我”。千篇一律的“网红脸”、标志的尿酸蛋白脸,对我而言,是没有个性、没有特征的脸。相反,我更喜欢保留本色的自然的淡妆。
汪隽: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女性形象是“美”的一种形态,我不反对女性使用化妆品,甚至做医美。每天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美美哒,心情也会好好哒;听到别人夸赞自己美美哒,虚荣心也会砰砰哒。唉,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美美。
假如条件允许,如果是对身体没什么伤害的医美,我愿意去尝试。毕竟到了这个年龄,健康是第一位的,变得再美也超过了竞选世界小姐的年龄限制,不是么。
徐珊:我也想补充几句。这次在搜集资料的时候,我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姐姐们”的来路:<乘风破浪的姐姐>背后的资本入场券》,可见这个节目其实就是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合谋之作啊。不过,和汪老师一样,我也不拒绝追求虚荣之美,所以自愿成为消费主义的受害者。
徐珊:整个节目播放到现在,极具人气的姐姐有宁静、万茜、张雨绮等等,她们的大气、冷静、率直吸粉无数,她们身上具备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温柔气质,更多是充满现代意味的中性气质,而另外一位被誉为充满狼性精神的蓝盈莹虽然颇受争议,但也成为一种正能量形象,得到了许多充满奋斗精神的年轻粉丝的追捧。请问您是如何看待她们的?您有没有喜欢的姐姐?您喜欢她身上的怎样的女性气质呢?
彭柳:首先,我觉得节目中所呈现出来的各位姐姐的个性和形象,未必是她们本人真实的面貌,这可能跟媒介景观有很密切的关系,和经纪公司想打造的人设,和节目所想呈现的人设密不可分。另外,我们作为研究者来说,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她们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人设?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宁静自己也在节目当中讲到,其实她并没有像综艺节目中所表现出这般强势,这样难以相处。如果要说我喜欢谁的话,我个人最喜欢的是阿朵。我认为她是节目当中最符合他这个年龄层次所应该有的形象和思维。她既有个人清醒的独立的思考,又能够在团队协作当中表现出一定的柔软度,而且在多人合作的时候有很强的协调和心理调适能力,所以我觉得她很好地表现出岁月给女性带来的成长,是很有韧性的一个人。
赵海军:我觉得在这个节目导演的字典里,女性美的词汇很匮乏,女性美的表现形式太单一。挑选的女艺人没有一个是丰满的,很多是拥有大长腿、A4腰的身姿。因此,节目展现出来的女性美只有这一种外在的漂亮来吸引流量。
汪隽:这三个人(宁静、万茜、张雨绮)我都喜欢,一个字总结她们的特点:美!宁静——从小看着她的电影电视长大的,年轻的她青春逼人,真的是美艳不可方物;万茜——几年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她在里面是女二号,电视剧名字不记得,其他人物都不记得,独独记得她,温婉大气;张雨绮——看《美人鱼》认识她,只觉得她的镜头太少了,这么美得霸气的人看着多养眼。
一个字形容我自己:俗!就是一个颜控。
除了美貌,节目中的她们体现了大众媒体塑造的讨喜的女性气质:善良、独立、温柔。这也是我这个不能免俗的人喜欢的地方。
徐珊:《乘风破浪的姐姐》出来之后,确实掀起了一阵热浪,有着各种叫好点赞的声音,但也有各种扑灭热浪的声音。有些批评者说,不过是唱唱歌跳跳舞,这些姐姐怎么可以代表那些对社会有奉献精神、对人类文明有价值贡献的姐姐?愤怒者还列出若干证据,比如勇攀科学高峰的颜宁姐姐,比如输出中国美丽新农村文化的李子柒姐姐,还有最近被各大媒体转载的为家乡教育无私奉献的管桂梅姐姐。您是怎么看待这样的批评?
陈德庆:不要过分拔高(人类文明、价值贡献),也不要过分贬低(不过唱唱歌跳跳舞)别人的价值。一个节目能引起这样的广泛讨论就已经有它的价值了。再者,这两者也不具备可比性。我觉得“将军坟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这种调调大可不必,角色属性不一样,权利义务也就不同,但权利义务肯定是一致的。
彭柳:我在前面也讲到了一些批评建议,但是只是限于对乘风破浪的姐姐这档节目里面的一些环节不是太赞成,而我对于这类节目的策划开播是没有批评意见的。我觉得文化多样性、观点的多元性也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所必须的。女性的形象本来亦应该是多元、多样发展的。为什么要强调千人一面呢?大自然有那么多的花花朵朵,那么女性也可以有很多很多样的花花朵朵。这个话题中的其他各行各业的姐姐们都是在为社会奉献,可能贡献有大小,岗位有分工,但是我认为都值得肯定,只要他们不是罂粟花不是毒草。
徐珊:我也不觉得乘风破浪的姐姐有着代言地球上所有姐姐们的野心,更不接受非此即彼的价值评判。举个也许并不恰当的类比,迈克·杰克逊在舞台上演绎的太空步,和杨利伟穿着太空服步入太空舱,都一样完成了人类走出地球飞向外太空的梦想,只不过前者是娱乐的虚构的想象的,后者是科学的真实的现实的。

谁是最美丽的姐姐

文 / 学 / 手 / 工 / 坊

“晚安华师”公众号的关于华南师范大学东十五、东十六两栋学生宿舍开拆的推送,在校友间掀起一阵感怀、表白的热潮。毕业了的同学更多的是对宿舍被拆的不舍,怀念那一段逝去的青春,认为学校应该留下一点记忆给毕业生缅怀。在校的同学则是一片欢呼——终于拆了,不用住这破旧宿舍了!
一栋破旧的学生宿舍被拆,在历届校友中激起了感情的涟漪,在我的内心,也是五味杂陈:实在不想它被拆,因为东十六这栋宿舍楼几乎成了我四年大学生活的唯一见证,校园里已经没留下当年什么东西作为印记了!这是一段难忘的青春记忆;作为在华南师大工作了25年的老师,我又觉得这宿舍确实到了该拆的时候了,不拆会影响到学生住宿的条件,甚至会影响学校招生的吸引力,更甚至会影响我们大广州的美好形象了。在这么复杂的心情纠葛中,我只能用文字记录下我的心情、我的记忆、我的故事。
年轻人,荷尔蒙分泌发达,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少不了有些青年人浪漫的故事,东十六也不例外。某某某和某某某同学谈恋爱这样的事情,是大家在宿舍里谈得最多的八卦话题,在记忆里也不会少,不过涉及到个人隐私,不好直呼其名,就拿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作代号代替名字吧。谁要是硬要想对号入座,我也没办法。
甲生是恋爱老手不假,大一就和高中时候自己班主任的女儿谈上恋爱了,那女生在中山大学读书,他一有空就骑着自行车往中山大学跑。我们说,你是华师的骄傲,竟然把中大女生摆平了。估计是华师与中大较量中少有的胜利。更厉害的是,他竟然把女朋友带到宿舍介绍给我们认识。我们中文系的男生也是识趣之人,各自找了个不知道什么的理由都走出了宿舍,给他们腾出相处的空间。苦了我们,在校园里闲逛,有宿舍而归不得。更牛的是,下一次,他带给我们认识的是不同的一个女朋友,我们惊讶万分,更不敢乱说话了。
乙生也是恋爱老手,不过他比较专一,高中阶段就谈恋爱了,上了大学,两人就异地恋,他平时言语不多,但是每天会给女朋友写一封信,他女朋友也会每天给他写一封信,所以他对收信特别积极,义务每天到中文楼去拿回全年级男生的信派发,他也就第一时间能够拿到女朋友的信了,利己利人,挺好!有一次他女朋友来广州探望他,我们见过他女朋友,长得很标致。毕业后第一年他就跟女朋友结婚了,现在小孩都大学毕业了,是恋爱“先进”人士。祝福他们!
丙生是疑似恋爱高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不承认谈恋爱,晚上拖着女同学的手压马路,哪里黑往哪里走,他还说不是谈恋爱,那我们还是尊重他作为主体的看法吧,就用“疑似恋爱”来概括。为什么说他是高手呢?因为他两任“疑似恋爱”女朋友都是我们自己班的,这太牛了,非用“高手”来称呼不可。第一任女朋友是班上到南海金沙滩活动,他们聊着聊着就形影不离了。第二任女朋友,是在实习学校擦出了火花,他们来我实习的学校探望我们的时候,就发觉他们之间有暧昧了,后来发觉我的感觉是对的。至于他们是如何分手的,那我就不清楚了,反正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的幸福家庭。
丁生是渴望恋爱,但是又不敢表白的典型。他喜欢上了我们年级一位跟他同一来源地的女同学,但是一直不敢表白。到了四年级,他妈妈跟他说,学校里假如有合适的女同学,就可以谈恋爱了。这可是给了他不少的动力,原来的一些思想包袱也没有了。他由被动转为主动,可是这时候发现那位心仪的女同学已经在跟别的男同学谈恋爱了。丁生非常郁闷,常常与一位同学产生摩擦,这位同学都觉得莫名其妙,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他。终于有一天按捺不住,两人摊牌,说清楚,哎呀,原来是闹了个大乌龙,丁生听到他喜欢的那位女生跟一位梅州的同学谈恋爱,而这位同学是梅州的,他就以为是这位同学跟他喜欢的女生谈恋爱,就常常跟这位同学闹别扭,哎呀,这位同学也太冤屈了。
戊生也渴望恋爱,也敢于付出行动。戊生喜欢上了同班的一位女生,在宿舍里表达了对某女生的爱慕之情,那作为兄弟没有不帮忙的道理,于是一位同学挺身而出,约了那位女同学一起去西门旁边的餐厅吃羊肉火锅,据帮忙约人的同学回来汇报,羊肉火锅白吃了,两人毫无进展。没多久,戊生在假期出去旅游之中,跟外校一位女生恋爱了。看来缘分很重要。
己生也渴望恋爱,而且敢于迈出步子。己生是个老夫子,常常沉迷在古汉语当中,但又是性情中人,几两九江双蒸下肚,会诗兴大发,高声朗诵《出师表》,经常自称“朕”。有一晚,他突然表达了对年级其他班一位女生的爱慕之情。让我们震惊不已,那女生可是年级有名的女强人,要追求到手,不容易啊!那一年,陶园二楼餐厅刚刚新张开业,会有夜茶喝。我和一位同学跟那位女生熟悉,就帮忙约了那位女生喝夜茶,给他们创造接触的机会。我们两个故意迟到,让他们两个单独相处一段时间,然后我们再出现。那女生好不容易看到我们两个来到,如释重负。原来他们俩都默默地喝茶,没啥聊,自然后面也没有成功了。
庚生,常常念诗,会突然走到我的床边说:家俊,我给你朗诵一首诗,然后就深情地独自朗诵据说是他自己写的诗歌。庚生喜欢上了外语系的一位女生,听说长得很漂亮,是外语系的系花。庚生根据观察,总结了女生的出行习惯与路线,然后常常就在水上餐厅旁边的那个湖转角的地方等待着,据说那个女生每天都会散步经过那个地方。远远地看到那位女生走过来,庚生就会高声朗诵自己写的诗歌,以图吸引那位女生的关注。努力了一个月,人家也没兴趣跟他搭讪一句话。说到这位同学,我还有点愧疚。毕业后,他上语文课,在班上每节课都要讲一首自己写的诗歌,结果被校长炒了鱿鱼。有一次他来找我,问我借钱,说要办一个蝎子场,我说借钱办蝎子场我就没有了,请吃饭我还是可以的,在水上餐厅请他吃了一顿饭,以后就再也没有见面了,也没有了他的音讯。我实在是有点愧疚,当时还是应该多少借他一点钱,不是太困难,同学也不会轻易开口问你借钱的。
辛生会在女生宿舍旁边弹吉他,然后等他喜欢的女生出现,交上一封信之后一句话都不说就走开。
壬生跟女朋友不开口说话,明明女朋友就坐在旁边,他也要把自己要说的话写成信,交给女朋友。看他们以信交流,觉得别扭,又觉得温馨。
癸生本来是个散漫之人,自从谈了恋爱,就变得爱学习了,天天赶着去图书馆帮女朋友霸位。
……
东十六宿舍因为有了这些青春浪漫的故事而益发充满魅力,值得我们缅怀。

东十六那些浪漫的事情

文 / 文学院  胡家俊

2020年疫情影响,经济受创,全国摆摊政策陆续出台中。摆地摊的话题迅速占领朋友圈、微博、各大社交平台。身边朋友也跃跃欲试,我私下觉得如果没有路边摊和夜市,一座城市想必会失去不少人间烟火气,而人间烟火气始终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之光!
二十年前的大城市,都是有夜市一条街和路边摊的,我记得一到晚上8点左右,各种摆摊的小车潮水般涌进夜市街,支撑起一方人间烟火。南京的夜市,我最喜欢湖南路灯光夜市,各式摊架上摆放着各色的玩意,从家居日用品到个人服装饰品,从盗版书碟到文房四宝,从金陵小吃到各地特产美食,从二手电器到文玩古器......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我最喜欢停留在售卖书籍的摊位前,里面有很多绝版书的印刷版,有过期的外国杂志书刊和一些旧书籍,翻阅一番能快速了解西方社会的点滴及各角度历史问题的阐述。有时摊上还有些香港的过期时尚杂志和家居装修类书籍,里面精美的图片和模特时装照片让我惊艳、惊叹,美的教育由此展开……不过很快这类违规的摊位就消失不见,变成打游击的流动摊。
另一类就是相对固定的路边摊,一般就是地道的南京人口味便宜又好吃的美食。南京的小吃美食就是在那时被我一一解锁。排名第一,当属柴火小馄饨。卖家挑着扁担,路边一放,拿出几个小板凳,支起小方桌,升好火开始包馄饨,手法极快。铁锅热水滚起,下馄饨,拿个大碗调味,一撮葱花、一点虾皮、一点榨菜、一点紫菜、一些调汁,然后将飘起的小馄饨舀入碗中,此时老板会发出灵魂拷问:“啊!要辣油呀?”一勺销魂的辣油放进碗中,顿时香味冲鼻。端起碗,吹吹热气,先顺着碗边喝一口,皮薄馅少的小馄饨自然滑入口中,海味、葱香、汤汁儿、香辣儿的味道也就在嘴里散开……满足而回味!
另一种吃食是很多人不敢尝试的黑暗料理,我们南京人叫“旺鸡蛋”。一般在早春或者深秋,摆在巷口或者人流熙攘的路口,破桌椅,蜂窝煤炉,不锈钢的大盆里,几十只可爱的鸡蛋挤挤挨挨在一起上下翻滚。你一过去,老板会和你对暗号:“要半鸡半蛋,还是全鸡呀?”
食客围坐锅边的小板凳,摊着手把手中的蛋壳大头敲开露出毛发血管交织的小鸡,勾起脖子先吮吸,然后撕开膜衣,跟浸泡在羊水中的赤裸小鸡深情对视,感受来自心灵的拷问,迟疑片刻,蘸着老板倒在手心里的椒盐大口咀嚼,让那股鲜香的汁水涌入口腔,感受柔弱无骨的小鸡和布满血丝极致软糯的蛋黄在唇齿之间层次递进,让味觉享受直上青云!此刻我的乡愁被一颗旺鸡蛋彻底勾起,故乡这种实实在在朴实无华的人间烟火气,最是让我回味。
1999年来广州定居后,最喜欢全国闻名的西湖灯光夜市。我一直记得第一次去西湖夜市的感受。从路的一头刚走到一半,就能听到鼎沸的人声如同“卷起千堆雪”的潮水一般,一浪接一浪,到达夜市入口,就像一道光从大门直冲入眼,明晃晃让我眩晕、震撼,有种不真实感。不算宽的马路两边,档口鳞次栉比,一根根竹竿向马路中间延伸,每个档口前挂着一个硕大的灯泡,刺眼的光亮下面是一张张比灯光还亮眼的笑脸。摆摊的大多是小青年,脖子上挂着皮尺,竿上挂着当季最流行的服饰,其中不乏香港的潮款。摊主们热情叫着靓女,帅哥,积极推销自己靓衫。这个拥有数百摊位的夜市,就像一锅沸腾不止的热水,热气辐射四面八方。当时广州夜市很多,让我久久不忘的是西湖夜市里密密匝匝的人群,明晃晃如流动银河的灯光,还有灿烂灯光照射下“街边仔”忙碌的身影。
当时的广州还有很多淘好货的地方,比如交易会附近的卖展品的走鬼摊,北京路和上下九的女人街,还有专门的夜市美食大排档......至今家中还有那时淘来藤编的收纳箱,圣诞装饰的饰品盒,各种陶瓷脸精美的娃娃和日式碗碟,品相俱佳,每次搬家都不舍遗弃。那时的出租屋,全靠这些饰物装点粉饰着生活,还有路边摊时装亦满足我的爱美之心,二手自行车承载我甜蜜蜜的爱情,路边烧烤炒螺蛳见证我和朋友高谈阔论的豪爽......更多的是盗版二手的经典大片碟开启一个文学青年的名片鉴赏之路。那时的广州满满人间烟火气,她包容每一个来这里打拼的人,支撑起打拼青年的一方栖身之地,让我们得以将养生息,奋斗不止。
初闻地摊经济政策出台时,我和身边朋友雀跃不已,年少时摆摊的经历让我摩拳擦掌又想大干一场。南京的小伙伴反馈,南京湖南路的灯光夜市有望在2020年底重新开市,真是大快人心的好消息。不过近期好像传来一线大城市北上广深不推广摆摊的消息,打满鸡血的我一下子泄了气,只好纸上排解一番,回味一下久违了的人间烟火气。

最爱人间烟火气

文 / 机关  王海燕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一双眼看华师,一支笔写物语。
本栏目邀请谢子娟老师开启“紫荆物语”专栏,为我们描写华师里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植物世界里的别样的华师。这是一个倾听万物说话的世界,这也是一个倾听我们自己内心的美丽新世界。

“千红万紫群芳妒,不是梅花。胜似梅花,遍地欲燃灿若霞。百花零落风霜后,更觉清佳。四季纷华,共与山川作锦葩。”说的正是我校石牌校区第一课室大楼前那丛四季盛开、喜迎学子的三角梅。
三角梅别名:宝巾、簕杜鹃、小叶九重葛,是紫茉莉科、叶子花属藤状灌木,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充足光照。它品种多样,植株适应性强,不仅在南方地区的庭院、公园广泛分布,在寒冷的北方也可栽培,是深受欢迎的观赏植物。
三角梅或一株成瀑,或连片成云,或依墙伴树,浓密艳丽,舒展飘逸,开得淋漓尽致,把生命的美张扬到极致!大家记住的,可能是一串串一丛丛一簇簇的鲜艳的三角梅,但是,我们可能都不清楚原来大家记住的鲜艳的花朵其实并不是花瓣,而是经过该物种长期自我演变而来的特殊的叶子——苞片。三角梅的花很细小精致,通常由三枚苞片包围着像火柴梗大小的花柱,花柱的顶端开着一朵雪白的小花呈闪烁在苞片中间。这就是三角梅被称为叶子花的原因。因为叶子花的苞片色彩丰富,通常颜色呈鲜红色,也偶有橙黄、紫红、乳白色等;形态上也有单瓣、重瓣之分。单瓣苞片状如彩蝶,艳若红霞,重瓣苞片则像彩蝶双飞,花束显得更为膨胀更为大气。鲜艳的苞片完美解决了三角梅花朵小、味道淡、无法招觅蜂蝶来传粉的问题,不仅是我们人类,连蜂蝶都以为那鲜艳的苞片是花瓣,就这样,三角梅因为苞片的视觉冲击成功吸引蜂蝶解决了传宗接代的问题。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唐代张谓研赏并深爱早梅的颜色;“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宋代李清照把桂花的香气留在了诗行里;“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唐代白居易把牡丹的色香味都镌刻在诗篇里……天地间各种植物各美其美,才能造就大自然的美美与共。三角梅最大的美,在于用自己的生存智慧成就了独特的颜值,成为其他植物无法复制无法超越的独特美!
近年来,三角梅已然成为天桥绿化的网红植物,仅广州已有300多座高架桥,超过200公里的路面两侧都种植上了三角梅,每到花期,大红大紫的三角梅就会在全城盛放,形成绵延不断的“空中花径”。桥梁绿化不同于地面绿化,高架桥、立交桥大多处于城市热岛效应最为集中的中心区,车辆尾气产生的气流加速了植物的蒸腾作用,逼仄的种植空间和有限的土壤容量要求植物的强耐受性,因此,抗逆性强、喜光耐热、养护简便、“颜值爆表”的三角梅便成为了桥梁绿化的首选植物。事实证明,三角梅四季常绿确保了叶盖度,貌似花瓣的鲜艳苞片提升了花盖度,粗生易长的特性吻合了抗污染的耐受性,因此,让广州立交桥“四季常绿,彩带飘扬”的网红植物就非三角梅莫属了!
每当我驱车穿行在喧嚣的城市立交桥,总喜欢看看路旁花基里盛开的三角梅,它像睿智的老者温淳地盛放,那份祥和里面包含着宁静、恬淡和宠辱不惊,那是一份来自磨难后的超然豁达,来自生存智慧里的爱和美好!

三角梅:用智慧成就颜值

文 / 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谢子娟

艺 / 术 / 小 / 剧 / 院

记得是正月初四晚上,我用笔记本电脑看《天道》看到凌晨5点,脚都冻僵了。看完大结局,我很恍惚很震撼,当丁元英 (主角,无所不通的隐居的高人)对着刚刚死去的警察女友芮小丹(和杀人犯搏杀而死)的照片说出:“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丫头,不简单哪!”我突然对人生和死亡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啊!
看完此片,第一个感觉是,天啊,世上居然有这么奇怪这么好的电视剧,小说《遥远的救世主》(该剧根据此小说改编)的作者豆豆是何许人物呢?第二感觉是感谢好友兰教授的推荐,好剧啊,错过了就可惜了!第三感觉是,我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思想境界了,剧中对人生和社会的剖析和领悟实在是精辟,我需要更多地学习。诚如剧中丁元英所说:文学、影视是扒拉灵魂的艺术,它的功效是启迪人的觉悟、震撼人的灵魂,这就是众生所需。
这是一部好看的电视剧,它有很多看点和“悟点”,每个人看了之后相信都会有所感有所悟,那么,这部片子给我最大的启迪有哪些呢?
第一,世上本没有救世主,真正的救世主就是你自己。剧中芮小丹与王明阳有许多精彩对话,处处体现了这一深刻思想。比如,“《圣经》告诉世人,要进窄门,不因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的极高的人生境界,就是窄门,进了窄门,神立刻就会告诉你:我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但是,证到如此也并不究竟,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人的法则是,一个阴暗的心永远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这是人性”“天国在哪里,天国在你心里”。
刘冰的结局就是一个反面的例子。他虚荣、自以为是,不务实不诚信,可以为了金钱背叛朋友,总是希望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丁元英最后对刘冰说“只要你行,你就有机会,如果你自己不行,你走到哪儿都一样”,这句话寓意很深,可是刘冰听不懂听不进去,他永远都不会明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最后落下了最惨的下场。
看完此剧,我一直在想,对于我等普通人来说,什么是道呢?过了两天,我突然悟到:善就是道!仁者无敌,善有善报,只有坚持善的人才能笑到最后,成为生活最终的胜利者。譬如音乐发烧友叶小明和冯世杰,他们也是平凡之人,渴望有自己的事业,也懂得借助外力去实现他们的梦想,但是他们毕竟受教育、阅历、经验的种种限制,目光短浅,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在利益面前失去自己的判断力,一个自己请来帮忙的高人,却被他们处处怀疑和猜测,这是人性趋利的本能,也是不善的一面,所以他们只能与机会失之交臂,用冯世杰自己的话说是烂泥扶不上墙。欧阳雪的知识水平、阅历、经验也不足,但是她善良,相信丁元英,最后成了生活的赢家。正如丁元英对那几位怀疑他的发烧友说的:“都说音乐能够洗涤人的心灵,能不能洗的了还看自己的修行。”
有位论者这么说:“佛教之博大精深,能够像丁元英一样踏得门槛的人就已经少之又少,更何况是真正的得道之人。所以,我等芸芸众生只要勤修行,知因果,善我心,即已是得道之人,善哉!”
我深以为然。
第二,文化属性决定了个人与民族的命运。文化属性是一种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文化、习惯、传统、观念。丁元英是这么定位文化属性的,他说:“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关于文化属性,剧中丁元英和芮小丹的对话很好地阐释了相关问题的思考。丁元英认为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就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并且是“无所用,无所不用。”对此,他举例解释:“比如说文化产业,文学、影视是扒拉灵魂的艺术,如果文学、影视的创作能破解更高思维空间的文化密码,那么他的功效就是启迪人的觉悟、震撼人的灵魂,这就是众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场、名利。精神拯救的暴利与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贩毒那样耍花招,没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风险。同时,那个暴利不是由我决定的,是由人的主决定的,主让众生把他口袋的钱掏出来,由不得他不掏,因为不是我让人有了灵,是上帝。主无处不在,简单地说,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属性。”
他对于文化属性的理解颇有启发,值得现代人深思。
第三,“人生冷暖论至极致,男人女人得一个情字”。
即使是像魔像鬼就是不像人的高人,也难敌红颜知音。小说最让我喜欢的就是丁和芮的天国之恋,这两位精神境界较高的男女谈情说爱的语言表达是相当有趣味和耐人寻味的。小说中丁元英有许多金句,比如一开始丁元英就说,“我无意摧残女人,也不想被女人摧残”,这句话是很有含意的,他知道他虽然对女人敬而远之,但是他的智慧和气质很容易征服女人,而女人一旦被她征服,就会痛苦就会被摧残,所以他无意摧残女人,叫芮小丹知难而退。此外,他还说:“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是辩证逻辑的障碍。”这句话也耐人寻味,这其实是赞美女人的话,一旦他被女人征服,他早已习惯的独居的生活方式就得重新架构,所以他也无意被女人摧残。但是后来他还是无法漠视小丹的深情、气魄和聪明,他接受了小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小说两人许多浪漫的情话。有一个夜晚,芮小丹躺在丁元英的怀里,说:
“真想就这么死了,死在你怀里,然后你把我撒到大海里,我就是最幸福的女人。”
“你要死怎么也得在夜空里划道弧线,这算什么?”
“你看,夜色多美。到时候我就躺在你怀里听音乐,听你给我讲天国,讲地狱,我就在你怀里悄悄死去了,我的坟墓上开满了细碎的勿忘我,在微雨的清晨,你穿过蜿蜒的小路而来,手里拿着一支花在我的坟前默默伫立,啊……我就永远活在你的心里。”
“你刚才是说去大海,怎么转眼间又钻地下了?”
“不行,你还得给我撒海里去,那你就伫立在海边吧,你望着无际的大海,落下两滴狼狗的眼泪,然后浪迹天涯,又被一个美女收留了。”
……
两人对话,如此浪漫、幽默、默契,可谓情话的浪漫典范。最后芮小丹死了,她的死无疑给丁元英这个高人上了登峰造极的一课,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这位聪明伶俐的红颜知己,敢做敢爱、性情不羁,将人性、使命、生死、勇气都演绎得淋漓尽致,生死离别至此拥有了一种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天道

文 / 国际文化学院  陈彦敏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并不胜荣幸)
九月的伦敦郊外,天高,气爽。
清晨的空气在茂盛的庄园丛林里旖旎飘浮,我和福尔摩斯随性地迂回在幽静的小道上。露珠时不时从枝叶上滴落下来钻进脖领里,冰冰凉凉的。脚下的落叶铺了厚厚的一层,踩在上面松软舒适,落地无声,就像踩在地毯上一样。阔叶林里鸟鸣声此起彼伏,萦绕在耳畔。
福尔摩斯双手背在身后抬头四处张望似乎在寻找这美妙旋律的来源,时不时调皮地吹几下口哨,挑逗迎合着空灵回荡的鸟鸣。我伸了一下懒腰,长长地向空中吐出一口气,说道“亲爱的洛克,心情不错啊!”
“中国古人说的好,一天之际在于晨。华生,清晨的感觉不错吧?!”
“现在感觉是不错。可是,你打扰了我的好梦。我宁愿此刻还在梦乡中。”我转向福尔摩斯,对着他的脸故意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
“春梦时时有,青春不常在啊。华生,我挺羡慕你的精力啊。晚上和大波波娃要悠着点啊!夜夜笙箫,我怕我那古董的老床经不起你俩的折腾。”
福尔摩斯一脸的耐人寻味,我看着就来气。我用沉默回应。
“你是知道的,华生,这里幽静,尤其是夜晚更是夜深人静。大波波娃的叫声真是响彻云霄。惊天地泣鬼神啊!”福尔摩斯继续背着双手往前走。
“都是你的路易十六惹得祸,不该让大波波娃喝那么多酒。不过,洛克,你珍藏的路易十六确实是极品,我也抵挡不住贪杯了几口。”
“华生,除了美酒佳人,你还有什么爱好?”
“爱好嘛,很多。马球、赛艇、击剑我样样精通。”
“这些不算,除了你在伊顿公学擅长的这些项目之外呢?比如说烹饪、阅读之类的爱好。”
“噢,那就很多啦。听歌剧,看电影也是我的爱好。”
“不错啊,华生,没让我失望,你的爱好雅俗共爽。噢~不对,是雅俗共赏啊。”
我们寻着潺潺水声来到溪流边。一条溪水轻轻流淌,两岸河畔被茂密的草皮覆盖着,一根粗壮的树干从根部折断倒入水中,绿绒绒的苔藓爬满了浸水的树皮。溪水清澈见底,水草左右摇曳。
一片枯叶落入水中,顺着水流晃晃悠悠地渐渐远去。四周的丛林淹没在寂静清晨的浓雾中,朦胧中透着神秘,神秘中透着虚幻。我和福尔摩斯就驻足在这虚幻飘渺的丛林边溪水畔默不作声。
我突然明白了福尔摩斯为什么这么钟情于清晨的时光。
“既然你爱好看电影,华生,你喜欢看战争题材的历史电影吗?”福尔摩斯打破了沉默,问道。
“喜欢啊。最近刚看了《1917》这部电影。看完挺让人压抑的。战争的残酷让人唏嘘。”
“《1917》是一部西方电影。华生,你看过《八佰》这部电影吗?中国人拍摄的抗战电影。”
“听名字就不错。亲爱的洛克,看来你已经看过了这部电影。讲什么的?”我来了兴趣,想了解更多一些。
“以前,我们看了太多的西方导演演绎的西方战争的电影。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的史实也知道的够多了。其实,在远东,在中国大地上上演的战争残酷一点都不输欧洲战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听得云山雾罩,半懂不懂的,不敢回应,只能继续洗耳恭听。
“华生,都说纳粹希特勒对犹太人的绞杀惨不人道。可是,你知道不知道,日本法西斯侵占中国时犯下的罪行,那才是骇人听闻闻所未闻。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滔天罪行,放眼全球,无出其右者。如果你能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亲身感受一下,就全明白了。参观完,你就知道什么是侵略战争,什么是战争残酷,什么是惨无人寰,什么是罪孽滔天……”
我看着福尔摩斯面无表情的样子,知道他内心却是暗流涌动,突然间觉得有点陌生。是什么让我亲近的英国绅士变得如此激动?我对这部电影更加期待了。
“我知道,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中国人民就已经进行了好多年的艰苦的抗争和抗战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贡献的。”对于战争史,我还是知道不少的。
“可惜,那个时候,我们西方阵营的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和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没能全面公正地报导中国军民的抗战,也不敢公开反对日本法西斯。更没有给中国军队提供及时、精良的武器装备。亲爱的华生,你想想看,经过一百多年的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赔偿,古老的中国大地上的百姓生活是何其的艰难。那片广袤的土地在近代史上从来没有平静过。一百多年,战争从来就没有远离那片沃土和她的人民。有时想想,我们欧美国家现在能够这么安逸悠闲地生活,有良好福利和收入,都是靠当年侵略、殖民抢夺来的肮脏的财富发展起来的。每当想到我们的先辈沾满了罪孽的、肮脏的双手,我都有种负罪感。”
“是啊,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不应该贫穷和落后。目前,中国的和平发展的诉求天经地义,没有哪个民族比中华民族更有资格更有权利享有幸福人生。”
“华生,你说的对,战争是残酷的。电影《八佰》就是讲述中国军民全面抗战以来发生在上海苏州河畔的一次艰苦残酷的战役,史称淞沪会战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当时,国军主力已退离上海,只留下一支小部队阻击日寇,为主力部队撤离争取时间。留守部队是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下的一个加强营,只有414人,指挥官是团副谢晋元和营长杨瑞符。为了迷惑日军,对外号称八百军人。这400多人知道,身后无救援,更无支援,对他们来说,此役意味着什么。”
“日军投入兵力多少?”
“谢晋元的对手,也就是后来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松井石根带领的日本王牌军第三十师团。当时,淞沪会战已经打了两个月,四行仓库的战役惨烈程度可想而知。八百壮士面对日寇的飞机坦克的轰炸,孤军奋战,阻击日寇四天四夜,击毙200多人。悲壮、惨烈。华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你就明白什么是‘我以我血祭轩辕’的意思了。”福尔摩斯停顿了一下,似乎在重新整理一下思路,接着说道,“这场战役应该是史无前例的一次有现场围观的民众在观看,在呐喊,在期盼。苏州河畔一边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外国租界,一般是硝烟弥漫千疮百孔的四行仓库。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这场面是不是很荒诞,很荒谬?!可是,这就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战争。”
“荒唐的战争。战争太残酷了,和平太可贵了!”我由衷地感慨道。
“中国的一位文化人高晓松说过,人类,有的时候聪明,有的时候傻,但始终在进化。历史有的时候是故事,有的时候是事故;历史不是镜子,是开了又落的花,朝花夕拾;重温故国、故城、故人,芳华刹那。”福尔摩斯望了望我,并不理会我茫然的脸,接着说, “可是,今天并不太平啊。华生,中国古人还讲,一年之计在于春。可惜,今年哪有万物复苏姹紫嫣红的春天啊。现在,已经步入秋天。可是,在我看来,我总觉得这是个多事之秋啊!”福尔摩斯眼神深邃地说着。
“是啊,今年疫情肆虐全球,美利坚国土上不仅没有控制好疫情,更没控制好种族歧视的蔓延。讽刺的是,刚刚过去的8月28号,正好是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发表《I have a dream》的纪念日。这一天,美国民众聚集在一起不是为了庆贺美利坚合众国的自由民主,而是在抗议越演越烈的种族歧视。”我望着流淌的溪水,长叹一口气说道。
“唐纳德·特朗普面临大选压力,不管好自己国内的事情,居然频频到西太平洋沿岸惹是生非。天将亡之,必先让其疯狂。看来,Mary Trump的《Too Much and Never Enough》写的没错,特朗普家庭造就了这世界最危险的男人。”
“好了,天色不早了,我亲爱的洛克,我们回去吧。”我担心福尔摩斯无法自拔,赶紧把他拉回现实。
“OK,我们回去。大波波娃也许早就等不及了。”福尔摩斯说着,大步流星地迈步,把我撇在后面。同时,留下最后一句话飘荡在我耳边, “明月皎洁,万物喜其滋润,盗贼恶其光明。”就不见了身影。

英国朋友谈八百壮士

文 / 体育科学学院  赵海军

电影《七月与安生》比原著要丰富很多,这丰富除了电影里采用精彩的倒叙手法和人生置换的情节改编之外,我觉得浴室里两人对峙吵架的场面功不可没。
导演曾国祥是理解安妮宝贝的,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赋予了七月和安生新的命运。安妮写这部小说的时候,笔端还是稚嫩的,七月和安生更多只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前者是循规蹈矩的、安静的追求稳定的,后者是放荡不羁的、活泼的追求自由的,前者是个乖顺的好孩子,后者是个流浪的“野”孩子。就是这样两个性格分属对立两端,命运也摇摆于两级的女孩,在成长路上彼此渗透,形成极为深刻的亲密关系。最后,安生生下了她俩共同热爱的家明的孩子后,就死去了,完成了自己彻底流浪的一生,而七月则一直固守原地,还是那个安稳的七月。
曾国祥可能有些善良,或者说更懂得人生,他知道人的一生常常会在不同自我的两端分裂游离,终其一生可能都没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自己。于是,他在电影的结尾部分,让七月与安生的性格也发生了大置换。安生穿上洁白的衬衣,在教室里读书,沉静安宁,七月则离家流浪,不断改变工作。虽然她最后的死亡让人难受,却也是她渴望拥有的自由的一部分。曾国祥将小说中的命运交织的两个人此时变成了共荣共生的女孩的两面,真正演绎了他的意图:七月就是安生,安生就是七月。而本质合一的这样两个人,通过人生的转换,乐观地实现了人生的另一部分,每个人都拥有了完整的人生。
现实之中,其实没有一个人可以活得完整,大多数时候,自我是迷宫,理想是围城。小说里流浪的安生一直在累,安稳的七月一直在压抑。所以说,电影后半部分对于两人命运的大置换,让七月放飞了自我,让安生不再孤独流浪,也就显得比小说乐观。此外,电影比小说乐观的还包括让人过目不忘的浴室里的撕逼大战。这场戏是两人命运开始交换的起点,这场戏也来自导演曾国祥的认知,他相信,深刻的相爱常常来自那些真实的丑陋的自我的尖锐相对。
在七月与安生在浴室正式撕逼之前,两人已经在酒吧里预演过。安生借着酒劲直指七月:“这些年,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你算得还不清楚吗?”七月也愤怒还击:“这四年,你寄给我的每一张明信片,最后都问候了我的男朋友。” 此时还固守形象的温文尔雅的七月并不擅长于赤裸相对,虽然她早就在内心意识到,自己是自私的,自己爱安生远不如爱自己多。但她并不想去面对真实的自己,立刻起身离开了酒吧。
等到正式的撕逼大战上演,七月最先扯开了自己的衣服,摔开了所有的束缚,抛弃掉众人眼里的标准优秀的自己,脱下了沉甸甸的优雅。她举起花洒淋湿了喝醉的安生,彻底撕裂地凶狠地对安生说:“没有人爱你,除了我。”无情而冷漠的语言其实暴露了她一直掩藏的事实:她最爱的是自己,她一直享受着安生的离开和牺牲。可是,对于这个“在任何地方都是好人缘的美丽的女孩”,“安生是她心里的潮水,疼痛的,汹涌的。”她如此嫉妒安生,羡慕安生的自由,愤怒安生得到家明的爱。安生是她内心渴望成为的另外一个自己。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表面上看起来是两个女孩为了一个男孩相互纠缠的故事,但其实家明的形象一直是模糊的,如果七月与安生是两个人,那他其实是一个障碍,或者说一个考验。如果七月与安生是一个人,一个女孩寻找完整自我的故事,那他就是一面镜子。
海子有句诗:“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 被你灼伤”,这个我,也是你,这个你,也是我,是不同的自我。这句诗来概括这场吵架,再好不过。这一场吵架,两个人都被灼伤了,分属性格两面的自我都受伤了,但这伤是会痊愈的,是亲密关系的真正深刻的起点,这之后,命运发生变换,七月和安生都迈过了旧的我,走进了一个新的我。
如此看来,这场吵架可以说是一场良性的吵架,而另外一场著名的吵架,《婚姻故事》里长达十多分钟的吵架,就显得残酷太多,两相对比,那就是一场恶性的绝望的吵架。
《婚姻故事》是我喜欢的演员斯嘉丽·约翰逊出演的一部电影,获奖无数。这部电影的风格,很像一部纪录片,细节细腻朴素,大量的对话真实再现了婚姻生活的细碎的爱、矛盾和斗争。
或许是电影名没有叫《离婚故事》,或许是整个故事里充满了一些令人心碎的温柔,我一直以为故事情节会反转,两人最终会重归于好。即使在十多分钟的尖锐吵架里,两人都将对方撕裂得粉碎,我还心存侥幸,认为他们是相爱的,破镜重圆也一定可以实现。我甚至觉得男主查理有些可怜,本来事业蒸蒸日上,却被离婚的事情搞得如此狼狈。直到电影结尾,妮可已经找了新的男朋友,我还舍不得放下幻想。我眼泪汪汪,心碎不已。这么相爱过的人怎么可以放弃彼此呢。
波伏娃说过,结婚是社会传统赋予女人的命运。我知道,妮可觉醒了,并不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我,无论觉醒与否,我都是接受的。而且,内心深处,我还接受妮可不接受的查理的自私。
事实上,整个吵架过程,就是呈现查理的自私的过程。两人看似互相控诉,但妮可其实更带有自责性,包括对性别的反省、对命运的无力感和对自我的质疑都在里面。当她听到查理对于自己充满忽视、贬抑和攻击的控诉后,终于醒悟,对着查理说:别人说你自私的时候,我还为你维护,现在我才知道你是和自私合为一体,浑然不知。
妮可看到了查理的哪些自私呢?
首先是查理更自我中心,很少看见她,很少顾忌她的感受。妮可说了很多次要搬到洛杉矶,查理却以为只是日常琐碎,并没有认真去体察自己的爱人想要的幸福是什么。查理不仅看不到妮可,而且以自我感受为最终标准。当妮可说自己在纽约不幸福时,他一口咬定,她是幸福的,只不过现在回头去看赋予了主观的不幸福。甚至,当他们谈及孩子的时候,查理也认定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一切都是妮可的教唆。查理只认可自己看到的世界。
再者,查理的自私还表现在对于婚姻的认知。“你应该难过的不是我fuck her,你应该难过的是我跟她在一起很快乐。”你看,婚姻里快乐是我给予的,至于忠诚,比起大多数男人,我已经做得很好了。当然,比这狠的当属最后,查理崩溃地嚎叫,希望妮可出车祸,希望妮可去死。查理说完就后悔了,抱头痛哭。这和七月的爆发是一样的,自私的那个人,终于自己跳了出来,表达对爱人的愤怒和怨恨。
 事实上,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我觉得查理已经够好了。他多么爱孩子,为了得到抚养权,他紧张到割伤了自己。他并没有寻花问柳,唯一一次的出轨也是因为和妮可的长期冷淡。他多么热爱事业,钟情剧场,才华横溢,如果妮可继续助力,他将如日中天,为艺术贡献更好的才华,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这是一个还不错的男人啊。
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在现有的社会背景之下,我们大多数女性对于婚姻中的男性的强势地位有着潜移默化的妥协和接受。比如男性的事业是第一位的,男人一直忠诚偶尔一次出轨已经很不错了,男人爱孩子还能亲自陪孩子玩带孩子读书那是相当优秀啦……妮可以前也是这么接受的,但她越来越觉醒了。她发现,婚姻里的查理越来越有活力,而自己越来越压抑。她想成为导演的理想,她在洛杉矶的轻松和幸福,她对背叛的受伤,她不接受查理认为纽约的生活才是对的生活,这一切让她彻底迷失了自己。
许多人对两人在选择纽约还是洛杉矶居住下来有分歧,并成为这段婚姻解体的导火索感到不可思议,但其实这就是重点。婚姻关系的本质是权力关系,或者说亲密关系的根本就是权力关系。在这对婚姻中男女关系上,纽约和洛杉矶,已经不是普通的地理位置,而是对应着强弱的权力结构。查理在洛杉矶和妮可打婚姻官司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他的各种狼狈,其实就是一个去强势的过程。
吵架中,查理对于妮可执意要到洛杉矶的想法是这么评价的:无论是在洛杉矶还是任何地方,你都绝对不会幸福,你会觉得自己找到了更好的人,跟我截然不同。几年过后,你就会反抗他,因为你需要有发言权,但你不想有发言权,你只想他妈的抱怨没有发言权。
比起咒诅妮可死,也许这段话更让妮可伤心,因为查理全盘否定妮可的觉醒,甚至断定妮可没有觉醒的能力,只是把觉醒当成性别的撒娇。事实上,在洛杉矶的妮越来越有力量了,她渐渐从最初的弱态中走出来。这个时候,重点不是找到洛杉矶的哪种男人,妮可才有发言权,而是远离纽约的洛杉矶的妮可,已经拥有了发言权。
只是,虽然我看重发言权,但我似乎更看重爱情本身。看过七月和安生的吵架之后,我就有了一个信念:吵架有多撕裂,相爱就有多深刻。
难道不是这样吗?真正的亲密关系,应该就是一个人的真实和另外一个人的真实硬碰硬,那些绕开矛盾,隐藏自己的人,如何看见彼此呢。 妮可和查理吵架,不也是互相看见吗,更主要的是,他们敢于吵架,也来自于他们深爱过。你看看镶嵌在电影里的各种小细节,查理帮妮可关门、妮可帮查理系座椅安全扣、系鞋带,帮他点菜单……一切都是如此自然,一切都来自心底的温柔和爱意。甚至电影结尾,查理读了妮可那封没有念完的信件:我见到他两秒后,我就爱上他了,我永远不会停止爱他,尽管现在已经没有意义了。
在妮可看来,如果自己失去了发言权,爱便失去了意义了。是这样吗?
电影的最后,查理的的鞋带松了,妮可叫住他,低下头为他系好了鞋带。一直无所谓强弱的我,看到这里,内心茫然,这难道不是爱的意义吗?这个时候,需要区分系鞋带的是以前那个没有发言权的妮可,还是现在这个拥有了发言权的妮可吗?

吵架

文 / 文学院  徐珊

亲子幸福书

德哥今年大四快毕业了。时隔四年,那段赶考经历至今记忆犹新。
记得考试前夕,一向紧张焦虑的我反倒平静了下来,按家里老人的话说,“生儿生女早已定数”,那就尽人事、听天命,期待德哥漂亮的“临门一脚”。
坊间传说,高考第一天妈妈要穿旗袍,“旗开得胜”,好意头!6号下午,我翻箱倒柜找出一件大红大绿的旗袍,先生说“像东北大妈”,我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为了不给德哥压力,第二天一大早,随便套上一件衣服,等孩子出了门,立马回屋穿上旗袍。收腹挺胸站在镜子前,好一阵恍惚,真的好长时间没有打扮了。百般感慨后,又搔首弄姿摆拍了几张照片,很快,便觉着周身绷紧不舒服,想脱却不敢脱,怕最后一刻德哥作文卡壳了。
屏住气,顶着厨房里的闷热,一个穿旗袍的女汉子,拎着菜刀、锅铲挥汗如雨,那一刻情绪颇为高涨——儿子,今天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老妈陪着你呢!
眼瞅着时间,12点一到,如释重负脱下旗袍,第一炮算响天了!
下午考数学,德哥还没到家,年级级长郭老师(我大学同学)的电话打来了“估计今年的数学不好考,孩子们脸都绿了,见面就别问情况哈”。当然了,淡定决胜一切。当晚,给肚子不舒服的德哥熬了锅白粥,我继续我的连续剧《红高粱》,爸爸玩手机,临睡前递给德哥两个白色药丸,说是肠胃药,其实是谷维素和维生素片,德哥一觉睡到天亮。
第二天不用穿旗袍,我长吁了一口气。上午一件绿色衣服,美其名曰“一路绿灯,畅通无阻”,下午一套红色衣服,表示“红运当头,心想事成”。那两天穿啥吃啥做啥,总能搜括出好意头的词句,脑袋灵光得很。
8号下午四点,在家待不住了,径直跑到校门口,这里已经聚集了一大群家长。有捧花的,抱着公仔的,握着相机随时准备抓拍的,所有人的神情一扫往日的凝重,眼里充满了感动,就像迎接凯旋归来的英雄。铃声一响,孩子们相继奔出来,家长们和孩子拥抱、欢呼、雀跃……那一刻,孩子考得好坏与否,真的已经不重要了。
就这样,一场准备良久的“战役”结束了。德哥扔下书包瞬间没了人影,扔下两个发呆的大人。那天晚上,不用再煲补脑汤,不用再整什么营养餐,更无须盯着时间催促学习了,一切都结束了,突然间发现,其实,压根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些狂欢、激动、各种嗨,一瞬间不知道该干什么,只觉得心里很空,又好像不安和恐慌重新来袭……
之后四年,每逢六月来临,会特别关注天气、交通、周边的环境,路上看见“学生哥”走过,也会不自觉地扭头多看几眼,新闻特辑中不少画面看着看着就会心揪眼红。有一次,碰到德哥同学的爸爸,他说,看到大雨送考的家长全身湿透,特别揪心!三姐特别感性,曾写下一段话:年年仲夏,五味杂陈;寒窗十余,梦跃龙门;匆匆那年,犹在眼前;昨日风雨,今日微尘。
匆匆那年,哭过、笑过、焦虑过,发泄过,不顺心时觉得生活一地鸡毛;孩子有了进步,又信心满满。高考,对很多读书人来说,是一段难以忘却的青春。能陪着孩子,一起走过,一起成长,这样的际遇将来不会再多。正如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但这份属于一家人共同的经历,会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感性丰盈,每一次回忆,除了火热的青春,还有一家人沉甸甸的爱。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普希金的诗恰如那份心情。

文 / 机关   钟伟红

匆匆那年

自从当了妈以后,深感责任之重大,于是乎,育儿公众号收藏了一大批,心灵鸡汤、鸡血文看了一大堆,微信妈妈群加了n个(即使不是妈妈群,只要有一人开启了育儿的话题,就可以成功地把这个群转变成育儿群),学霸父母请教了一个又一个,这股子好学的劲头比我高三都厉害。
昨晚躺在床上仔细捋捋,发现我所学习的文章和对话基本分为以下三大类:
第一类——佛系鸡汤。这类文章的主要观点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需要发现孩子的与众不同,不要太约束孩子,不要把孩子塑造成别人家的孩子,只要耐心等待,慢慢来,花一定会开,蜗牛一定能爬到终点。
 哇哇哇,这类文章简直说到我这个懒妈妈的心坎里,有木有!这样的文章我最爱读,千遍那个万遍哟不厌倦,深刻的道理我细心领会,只觉得心里头热乎乎……
为啥爱读,因为操作性低,甚至不用操作,基本属于躺赢。
 每每看完这些文章,我都觉得明月入怀,神清气爽,看自己的孩子如同看一只可以让我躺着赚钱的潜力股,全家笼罩在朗朗月华之下。甚至于我还用这种理论反忽悠过某课外培训机构的老师,
某次某培训机构老师想劝我报班,告诉我学习是有黄金时期的,不把握少儿的黄金时期,长大后就学不会了,就会被社会淘汰。我立刻现熬高汤,劝她永远不要觉得为时太晚,永远要遵循自己的兴趣,即使如她现在的年龄,有兴趣就去学,有了梦想就去追,学习是一辈子的事。那个老师听完我的话之后陷入沉思,再也没有给我打过电话,不知道是不是去追寻梦想了。
第二类——对症灵药。比如吃什么东西能让孩子记忆力加强,看什么书能让孩子突然开窍,玩什么玩具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上什么课外班能进入名校……
这种我也比较喜欢,只是常常刹不住车。比如有人说某种奶粉特别有助于智力,我就一次买六罐,可是一罐以后儿子已拒绝再喝,剩下五罐送给别人三罐,还有两罐只好用来冲我的咖啡,然鹅我也没觉得自己智力有提高。
 再比如说某在线编程课口碑好,儿子试听了一次也很喜欢,那就买买买!购买课时越多折扣越大,于是买了近一百节课。可是儿子上了几次就不想听了,心疼钱的我蒙住摄像头自己又上了几次课,也坚持不下去了……此外,还有未开封的书、玩过一次的益智玩具、其他网课等等,它们都曾经是我心中白月光啊,如今却变成了衣服上的饭粒子。
 我知道你要说:还不是因为你有钱,不然怎么会入这么多坑?我要真有矿,还用这么花钱买教训么,直接喝鸡汤养生,让孩子继承矿产多好。我是买不起牛奶和书的人吗,我只是买不起矿!
 第三类——励志鸡血。这种故事的主人公总能有坚韧不拔之志,持之以恒之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盯娃学习和陪娃学习作为自己唯一崇高之事业,孜孜不倦,勇攀高峰。
例如美国虎妈,朗朗爸爸,但他们毕竟距离太远,让我心生艳羡却又觉得有难以企及的高度。可是一旦在微信群或者与同事的闲聊中听到这样的故事,那效果可就不同了。网上的鸡血只是一块鸡血石,供你欣赏;身边的鸡血,那是会溅到你身上的,立马自己雄赳赳气昂昂,变成了一只大公鸡。
 开学初我跟我们一个同事聊起来同在一年级学习的孩子,因为认识他孩子班上几个牛娃的家长,就转述给她那些孩子都上了哪些课外班,家长在家如何鸡娃。
第二天我这位原本佛系的同事就不淡定了,带着闺女连报语数外三科,而且还都在不同的机构,据说头天晚上在网上查攻略到凌晨一两点,就为了查出来哪个机构的哪门课上的最好。第二周她告诉我她孩子分别在学而思、卓越、某私塾上课,我也不淡定了,连忙拉着儿子去做了入学诊断。
她说她是被我刺激的,而我又是被她刺激的。所以,不怕不识人,就怕人比人。人比人,急死人。
 如果你问我,上述三种良方最终我选择了哪种,其实我告诉你:我一直在这三种模式中不断切换。
每当我发现儿子学习不用功,我就开启第三种模式,在虎视眈眈、严刑逼学之后,顿感心脏负荷之大,于是切换到第一种模式;在母慈子孝、无为而治几天后,惊觉儿子要跑偏,连忙启用第二种模式;在烧钱吃土、枉费心机后,忽闻隔壁鸡娃声,于是又推到第三档——加强档。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相生相克,生生不息。
 那么实践这么久,对于上述三种理论就没有一点结论吗?结论嘛,那还是有的——
第一种情况下的神童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第二种情况下的灵丹妙药都是别人家的药方;
第三种情况下的虎妈都是别人家的妈妈;
而我这个在三个车道上不停变道的妈妈,不配拥有姓名。

文 /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汪隽

我的育儿文献综述

自由背包客

骑行第三天
路程:丰宁县城——四岔口乡双井子村,90公里。
清晨再次整装待发,精神抖擞迎接新的行程。
今天注定是个多灾多难的一天,只是我和张莹都没有意识到这一天的到来。
出县城,又是一路上坡。上路没骑多久,就遭遇国道上修路,那真是烟尘滚滚,灰尘弥漫啊。日上杆头,没风的日子,扬尘追着你跑。
天气炎热,我们戴着头盔墨镜骑行,以头巾遮面,不以真貌示人,真是“武装到了牙齿”的地步。没有办法,既要防晒,还要防尘,顾不了防暑了。鱼和熊掌岂可兼得?!
今天的行程要穿过河北境内的农耕过渡区,驶入草原边缘。路况并不乐观,接近丘陵的山路地形,并且爬坡的路程还挺长。
此去向北,是当地人所说的“坝上”,是由草原骤然升高而形成的草甸式草原,属于内蒙古高原的南缘。如果沿着国道111转入省道骑到大滩镇,就可以看到美丽的京北第一草原——坝上草原了。丰宁县坝上草原景色迷人,是著名的影视基地。据说章子怡的处女作《我的父亲母亲》就是在此取景拍摄。
今天计划骑行到沽源县城,130公里,要爬坡,并不轻松。上午我们尽量少休息,趁着体力充沛多往前赶些路,下午就会轻松些。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好不容易拐下111国道进入507县道,没有了灰尘,大片的田野出现,视野也终于开阔许多。还没等好好欣赏沿途的风景时,张莹却摔车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个样子的。
骑行接近午时,眼前村头路边出现一个寻常农家,一个大大的院子,大门斜对着马路。我们按部就班骑行,逐渐接近这个院落。突然间,院中群狗乱叫。偷眼一看,院子里拴着几条成年壮硕的黑狗,正在龇牙咧嘴狂吠,拴在脖子上的铁链绷得哗哗响。狗头高昂,前腿已经离开地面,那架势,随时都可以挣脱铁链,冲出院子,奔向我和张莹。
张莹听到狗吠声,看到群狗乱舞的架势,顿时乱了手脚。她用力蹬车,一马当先骑到前头。
谁这道,这个时候,从院内窜出来一只小哈巴狗。有群狗狂吠的助威下,这只小狗嗷嗷发出稚嫩的叫声,气势汹汹地追着张莹而来。
张莹顿时惊慌失措,更是一阵狂踩,生怕小狗扑过来在腿上咬上一口。张莹一边骑行,一边还不忘回身观望。无奈上坡小档踩骑,没来得及换挡,加上她太过于紧张,扭着身子骑行,双手的车把失去了控制。
我眼睁睁地看着张莹在慌乱中身子一歪,咣当一声,车身重重地砸在柏油路面。
这一摔,小狗也吓了一跳,迅速蹦到一旁,徘徊在一边不敢靠近。
张莹就地不起,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我赶紧跳下单车,把张莹搀扶到路边。张莹抱着膝盖呜呜地哭着。这一哭,撼天动地,花容失色。
在这澎湃的泪水里,多少是惊吓,多少是委屈,多少是伤痛,怕是张莹自己都分不清。
这动静引出了院中的农家大嫂。
“闺女,你咋样啦?摔得疼不疼?”
“呜,呜。”张莹只顾自个哭着。
“刚才被狗吓着了,又看见小狗跑出来追过来,她一害怕就摔了。”我在旁边帮着张莹说。
“闺女,它就是一个小狗,不咬人。”大嫂俯下身子,凑近张莹说。
“我也不知道它咬不咬人。看着它追过来,我就怕。”张莹慢慢从悲痛中缓过来,一边抽涕,一边带着哭腔说。
“看把姑娘吓的。让我看看,摔哪了?”
张莹的左肘磕破了皮,渗出血来,左手腕淤青了一块。
大嫂打电话让她男人开着面包车回来,载我们往回去乡卫生院包扎一下。
张莹并无大碍,一般的皮外擦伤而已。
再次上路是一个小时之后的事情了。张莹带着见红的胳膊肘和淤青的手腕,怀着一颗惊魂未定的内心再次踏上单车。
接近午时,烈日当头,令人发指的6.5公里大上坡迎接着一身疲惫和饥肠辘辘的我们。前无村庄后无饭店,只能狠一狠心,爬坡上山。就这样痛苦地磨去1个半小时,2:00到达四岔口。
午饭后稍事休息,下午的骑行要快马加鞭,赶紧把上午丢失的时间抢回来。
本以为开始下坡,却再次迎来上坡。好在眼前山丘起伏,绿草如茵,视野开阔,车辆稀少。我却无暇顾及这美景,身心涣散,如同午后的阳光变得慵懒。我内心不断地提醒,要专注骑行。
太阳开始慢慢西落,阳光不再强烈,目的地也不再遥远,希望就在前方。我们带着疲惫与希望即将进入一天骑行的最后一两个小时。结果,老天爷再次发飙,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
空旷的原野上,一阵阴风刮来,刹那间狂风大作,风云突变,气温随之骤降。我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天地已经昏暗,草天一色,整个世界都黯淡下来。这,这,这老天爷翻脸也太快了吧。
我下车穿上雨衣当外套防寒继续骑行,还是冷的哆哆嗦嗦。强劲的烈风一阵猛过一阵,把我吹的东倒西歪。道路两侧半人高的青草随劲风摇摆,如同被施加了魔法一般摇头摆尾不能自已。
这种状态下骑着单车,犹如在云中漫步。有时一阵狂风迎头砸来,我就可以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一样,一帧一帧地定格在风中。我头脑中在想,这画面一定美极了。突然间,这狂风又变了方向,从侧面向我劈来,我晃晃悠悠在马路上玩起了飘移。如果不是双手死死摁着车把,我肯定会被吹到路边的沟渠里躺着休息了。
吹啊吹啊 我的骄傲放纵
吹啊吹不毁我纯净花园
任风吹 任它乱
毁不灭是我 尽头的展望
吹啊吹啊 我赤脚不害怕
吹啊吹啊 无所谓 扰乱我
你看我在勇敢地微笑
你看我在勇敢地去挥手啊
……
我佝偻着腰身,低头咬牙切齿地咒骂着天气。还要时不时偏过头去,避免猛灌西北风。
坝上的西北风真不好喝啊!
我一直纳闷,这风好邪乎啊,不是侧风就是逆风,怎么不来一阵子的顺风,也好让我说几句感谢的话。
在风中骑行,我无暇顾及张莹,想必她和我一样惨烈,甚至比我更艰难。身后的她也一定在苦苦挣扎,与狂风搏斗。
我在心里痛骂这挨千刀的狂风,想起伟人说过一句话,“与天斗其乐无穷”。此时,我苦不堪言啊,哪有半点的乐趣。
这个时候,大自然也肯定不会理会我的情绪,只会自在地随心所欲地按照她的规律摆弄她的任性和脾气。这就是她的高贵,这是她的节奏和步伐。
此时,我别无所求,只希望路边能出现一个房屋,残垣断壁也行,只要能够庇护我们,让我们停下来喘口气,缓一缓。
很遗憾,举目环顾四周,左边是片片草地,右边是草地片片。我仰天一声长叹,只能与风为伴。
一个多小时后,左侧前方终于出现村庄。没有犹豫,果断拐下公路进村。
离公路最近的地方是路边的一个大院子,紧锁大门。旁边另一个院子,大门也是紧锁。我们不甘心,走到跟前,发现大门上开着一个小门,虚掩着门。
我们推门而进,单车暂时留在院外。
静悄悄的院子没有人,角落杂草丛生,一人多高,可以在里面玩捉迷藏。院子中间一块篮球场,野草也蔓延到了球场内,只留下篮球架下不大的一片空地。一排瓦房前是小小走廊,我心想刚好可以容下两顶帐篷。
没人,我们不敢就这样冒冒失失地扎营,何况晚饭还没有着落。等待中,时刻留意外面的动静。
几分钟后,听见农用车的“突突突突”的声响。赶紧跑到院外,一辆手扶拖拉机驶了过来。我们看到了希望,赶紧上前拦下。
开车的农民模样的大哥紧紧裹着一件旧棉袄,一脸迷惑的样子看着我们。
风太大,我们彼此用吼的腔调完成了交流。
了解情况后,大哥在前头开车,我们在后面骑车跟随,来到他家暂时休息一下。等我们缓过劲来,大哥领着我们找到村里唯一的一家小卖部。
小卖部低矮昏暗,货架逼仄地排列。门前几个唠嗑的妇女叽叽喳喳讨论着我和张莹,对我们的单车很是好奇。在小卖部了兜转了两圈,没什么选择,只能买碗泡面吃点热乎的东西充饥。
走时买点蛋黄派,当第二天的早餐。没有牛奶,只能买小孩子喝的Q奶了。
原路返回村头院子,才知道旁边紧锁大门的是村委会。
吃过的泡面不顶饿,我也没什么胃口,身体还有点瑟瑟发抖。没有洗漱的地方,一身的冷汗。我想张莹应该和我一样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饥寒交迫中抓紧时间搭帐篷。
我们默默不语各忙各的,物品散落一地。
搭好帐篷,沉下心来,长长舒了一口气。抬头仰望,星星已经闪现,在对我挤眉弄眼。想想一天跌宕的行程,有惊无险地化解。如今也有了落脚点,我俩安然无恙,除了张莹身上小小的磕跘。
我知道,那是大自然给张莹,也是给我提的醒。教训我们不要得意忘形,更不要一意孤行,让我们时刻保持警醒。大自然是威严的,你可以从中获得快乐,但,她绝不会取悦于你。
自然界里,我们人类只是万千生灵中的一种。面对自然,面对各种灾难,我们只能将自己的心情反映出来,而不可能要求她来顺应我们的喜好和欲望。下午的大风,你痛苦也好绝望也罢,要么咬牙去坚持,要么放弃去逃避。路上遇到什么样的状况,你都必须去接受,因为路是你自己选择的。但是,时刻要牢记,最重要的是安全第一。
风终于平静下来。帐篷里,我换上厚点的内衣,裹紧睡袋躺着,想着这一天终将会过去的……
(未完待续)

(之四)

一路向北,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文 / 体育科学学院  赵海军

《紫荆树下》征稿启事

《紫荆树下》是我校工会和校女教职工委员会创办的反映女教职工工作、生活及精神面貌的电子杂志。杂志面向全校教职工,提供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杂志的宗旨是展现美丽,追求理想,时尚生活。
《紫荆树下》是电子季刊,逢3月、6月、9月和12月刊出。
《紫荆树下》作为我校女教职工工作内外宣传的又一重要载体,作为华师女教职工展现自我的舞台、幸福心理的驿站,注重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来充分展现姐妹们“用心工作、健康生活”的风采。
《紫荆树下》招募美文如下,诚邀您惠赐佳作。
一、征稿对象:全校教职工
二、栏目设置:
资讯瞭望台(工会活动撷影)
紫荆丽人秀(女教职工风采)
紫荆大讲堂(教学科研收获)
麦田守望者(师生感悟故事)
读书咖啡吧(深刻睿智书评)
文学手工坊(原创文学作品)
亲子幸福书(温情亲子教育)
自由背包客(抒情优美游记)
女性养生堂(健康生活理念)
三、投稿要求:
1.内容积极健康,图片丰富多彩,结合工作,贴近生活。
2.来稿请附上作者姓名、所在单位和联系方式。稿件字数不超过三千,图片格式为JPG格式,尺寸不小于1200x800像素。
3.文章如被采用,会及时通知作者。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必须来函声明。所有稿件择优刊发,一经采用,即奉稿酬。
四、杂志官方网站链接:华南师范大学女教职工幸福伊家园
http://gh.scnu.edu.cn/ngw/index.php?s=/Article/index/id/160
《紫荆树下》编辑部

与您邀约,恭候美文

投稿邮箱:463611443@qq.com
投稿咨询电话:020-85211040

华南师范大学工会

《紫荆树下》2020.3

展现美丽
追求理想
时尚生活
幸福驿站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