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学习路上》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第一辑)

其他分类其他2021-03-17
1732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党委宣传部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党委宣传部

2021年3月

(第十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起,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党委宣传部推出“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系列专刊,撷取党史长河中的朵朵浪花,引导干部职工在党史学习中汲取开拓创新的智慧力量,涵养奋勇前进的勇气担当。

目录

编者按

01

“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由来

04

02

为什么党的生日是7月1日这一天?

08

03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12

04

珍贵的“小学生手抄本”

18

05

以生命相托的党章守护人

21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由来

主要人物:毛泽东、蔡和森、陈独秀、李大钊等
故事来源:《1921-1949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1920年秋到1921年春,李大钊、张国焘等在北京,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以不同名称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6月,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张申府在北京,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陈独秀同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人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寓所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并初步定名“社会共产党”,还起草了党的纲领。此后不久,围绕着是用“社会党”还是“共产党”命名的问题,陈独秀征求了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主张定名为“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陈独秀表示完全同意。

毛泽东

而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他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

蔡和森纪念馆内景

李大钊

陈独秀

蔡和森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他在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共产党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其中包括“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给蔡和森的回信中表示:“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1920年间蔡和森在法国给毛泽东的信。信中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思想,提出要以俄国为榜样,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观点

1921年7月23日至1921年8月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的小楼里和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庄严诞生!并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

当时只有50多名成员的中国共产党,和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各方势力相比,她显得那么单薄。然而,就是她,100年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带领人民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如今,“中国共产党”这个名字已成为中国人民最坚实的靠山和主心骨。先烈们泉下有知,当感欣慰。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为什么党的生日是7月1日这一天?

主要人物:毛泽东、董必武、周恩来、陈潭秋等
故事来源:人民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1921年7月23日至1921年8月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和浙江嘉兴召开,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庄严诞生!那么,为什么7月1日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党的生日为什么确定为“七一”?这个日期是什么时候、怎么定下来的?

1938年,为纪念党成立17周年,许多抗日根据地的同志向参加过中共一大的毛泽东和董必武询问大会召开的时间,以隆重纪念党的生日。可是,毛泽东和董必武都记不清了。其实,党的一大到底在哪一天开幕,曾经长期存在着不同说法。“就用7月的第一天作为纪念日。”毛泽东和董必武商量后回答。
不久,毛泽东在作《论持久战》的演讲时,明确提出,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7周年纪念日。从此以后,纪念“七一”成为党的例行活动。

陈潭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周恩来

董必武

毛泽东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其实在此之前,“7月1日”与庆祝党的生日有着一些渊源。1936年7月1日,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莫斯科举行了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5周年宴会。《共产国际》杂志第七卷第四、五期合刊发表了纪念中共成立15周年的系列文章,其中就有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撰写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的文章,讲述了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过程,但文中没有提到党的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1937年7月1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党的活动分子大会,周恩来作了《十六周年的中国共产党》专题报告,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在7月1日开展党员教育活动,但报告中也没有提到党诞生的具体时间。

1936年出版的中文版《共产国际》月刊和陈潭秋的回忆文章

著名党史专家邵维正教授,通过严格的考证后得出,一大确切的开幕时间是1921年7月23日的结论。但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仍旧延续了下来。

《论持久战》

毛泽东作《论持久战》演讲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

主要人物:陈望道
故事来源:《学习时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图片来源:新华网、百度图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情讲述红色故事。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写这本书(翻译《共产党宣言》)。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陈望道

陈望道是中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浙江省义乌市人,1891年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并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回国后任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大学等高校教授。他翻译了中国第一版《共产党宣言》,担任过《辞海》总主编。

纪念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100周年主题展”

《共产党宣言》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1920年4月,正值春寒料峭,在浙江义乌一个小山村的一间柴屋中,年仅29岁的陈望道奋笔疾书,刺骨的寒风透过墙缝钻进来,冻得他手脚发麻,他却只是搓搓手,仍继续写,心疼儿子的母亲特意送来粽子和祛寒的红糖,于是发生了习总书记讲述的这个故事。

那么是什么让陈望道误吃了墨汁还说很甜呢?早年,陈望道笃信教育救国。后来面对国弱民穷,他又产生了“实业救国”的思想。于是,他赴日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期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回到祖国后,陈望道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担任国文教师,指导学生施存统写了《非孝》一文,引发了轰动全国的一师风潮。他开始意识到社会改良是无济于事的,必须进行革命。当时一大批国人为了救亡图存去西方寻找先进的思想,梁启超、李大钊、张闻天等人,都曾在文章中摘译过《共产党宣言》的片段,但一直没有全文翻译,翻译《共产党宣言》也是当时不少先进知识分子的热切期盼之事。陈望道精通多门外语,熟悉马克思主义,且具有深厚的国文功底,变成了翻译的最佳人选。于是,他便回到家乡浙江义乌分水塘村,全身心地投入到翻译工作中。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柴房及其蜡像

陈望道克服种种困难,历时两个月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这是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1920年5月,陈望道将《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稿带至上海,交由陈独秀和李汉俊校阅;并于1920年8月在上海第一次公开印刷出版,首次印刷1000册。随后平民书社、上海书店、国光书店等相继出版,到1926年5月已刊印17版。这部重要的译作,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行的道路,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起到了先驱性的重大作用,激励了无数先进分子投身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多种版本《共产党宣言》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毛泽东同志说,是《共产党宣言》让我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邓小平同志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党ABC》;习近平同志说,如果心里觉得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多看几遍。

陈望道不仅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且以实际行动践行马克思主义,他直接参与创建了党的两个重要组织——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他和其他同志拟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同时陈望道也是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早期负责人之一、早期工人运动的重要发起者,毕生忠诚于党的事业。

一本书影响了一群人,一群人建立了一个党,一个党成就了中华民族的伟业。纵观陈望道一生,一旦尝过了“真理的味道”,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便从未改变,也正是信仰的初心使其肩负起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践行者和坚守者的使命。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珍贵的“小学生手抄本”

主要人物:邓中夏
故事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图片来源:新华社、百度图片

 100多年前,有一位小学生生于1894年,在那个信息传播不便的时代,他的手抄本居然涵盖当时中国疆域、水道、形势、海防等知识。这位小学生的名字叫邓中夏。作为中国共产主义小组的最早成员之一,39岁就义,邓中夏小学时期的手抄课本,现已成为南京雨花台历史纪念馆馆藏一级文物。

邓中夏

邓中夏的手抄本上记录了世界上一些重要国家的地理和气候信息,比如写下:“柏林地纬与黑龙江同度,三月尚冰雪。”这说明当时邓中夏不仅学习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还涉猎广泛、放眼世界。邓中夏不仅标注了各个章节,而且详细归纳分类了各部分的内容,甚至对其中出现的错别字也在空白处一一修改。
邓中夏小学毕业的时候,成绩是全校第一名,他考上中学以后,每门课在学校里面都是甲等的前三名。正是因为对知识的刻苦追寻,对真理的用心探求,让他在北京大学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能够胜任革命工作,一定是保持终身学习的结果。最后到了狱中,他留给妻子最后的书信,也是最后的叮嘱,还要她利用狱中的时间好好学习英语,并且送去了英文词典,他在这中间有一句话,“每天应常学习不可偷懒。”

邓中夏的手抄本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以生命相托的党章守护人

主要人物:张人亚等
故事来源:新华社、“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图片来源:新华社、百度图片

从邓中夏先烈的“手抄本”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骨子里的“学习基因”。“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凭借着终身学习、探求真理的精神,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一本《共产党宣言》静静地躺在陈列柜里,接受着人们的瞻仰,这是1920年印刷出版的中文全译本;北京中央档案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党章》珍藏于此,这是中共二大唯一存世的中文文献。
穿越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这两本珍贵的文献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起点。而它们得以留存,多亏了一个叫张人亚的共产主义战士。

张人亚

首部党章的原件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1922年7月,上海。
闷热潮湿的夏天令人困倦,但聚在辅德里625号的12名青年却精神亢奋。
他们,代表当时中国共产党的195名党员秘密参加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自由民主的新世界,在年轻人的热情里展现。大会起草了11份文件,其中便有首部《中国共产党章程》。拥挤的石库门里,与会者字斟句酌。8天,3次全体会议;6章、29条的党章等文件,逐条起草、讨论、修改,最后表决、通过。

1927年底,浙江宁波。白色恐怖蔓延,黑色子夜深沉。
由于工作关系,有个叫张人亚的中共党员接触并保管了一批党内文件,中共二大的决议案也在其中。
他是一名清瘦的银匠,曾领导上海金银业工人运动,也曾手书心愿,希望成为“一个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工具”。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一晚,宁波霞南村万籁俱寂,张人亚没打招呼地推开家中大门。

1927年末的一个午后,张人亚背着行囊行色匆匆,突然从上海回到了宁波霞南村老家

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1932年底,江西瑞金。
5年前与父亲匆匆一别后,张人亚辗转上海、安徽芜湖,继续进行共产党地下工作。
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张人亚前往瑞金。
在苏区,他先后担任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出版局局长兼印刷局局长。

张人亚秘藏的部分珍贵文件、书刊

长年的忘我工作,张人亚积劳成疾。1932年12月23日,张人亚病故于从江西瑞金去福建长汀检查工作的途中。此时,他只有34岁。

“人亚同志对于革命工作是坚决努力,刻苦耐劳,在共产党内始终是站在党的正确路线之下,与一切不正确思想作坚决斗争,在党内没有受过任何处罚,因为努力工作为革命而坚决斗争使他的身体日弱,以致最后病死了。人亚同志已死了,这是我们革命的损失,尤其是在粉碎敌人大举进攻中徒然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儿……”父亲张爵谦十分惊喜。张人亚却单刀直入,将一大包文件交给父亲,再三嘱咐他好好保管。
漏夜相逢,父子俩都没想到这是此生最后一面。
儿子的托付怎么完成?张人亚的侄子张时华回忆,张人亚闹革命,全村都知道。祖父当时声称,张人亚在“四一二”中身故。“在长山岗上搞了一个坟,放了个空棺材,把这批东西放进去了。”
墓碑上,张爵谦本想刻“张静泉”——这是张人亚在入党改名前的名字。为了稳妥,他删去“静”字,以“泉张公墓”之名埋藏了儿子的秘密。

1951年,宁波到上海。20多年没有二儿子的消息。寻子,成了耄耋老人张爵谦的唯一牵挂。
在报上登寻人启事、通过组织关系去找……用尽一切办法,张爵谦只想把空冢里的秘密亲手交还到儿子手中。
百寻无果。
儿子是共产党员,他的东西应该属于党!张爵谦把空坟里的所有文件取出,交给上海有关部门。

1933年1月7日《红色中华》报刊发《追悼张人亚同志》

失掉了一个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1933年1月7日出版的《红色中华》报上,文章《追悼张人亚同志》这样写道。

这些文件纸页已变脆泛黄,那是历史留下的厚重印记。
保存完好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决议案》,成为记录二大的孤本文献;里面的中共第一部党章,更是弥足珍贵。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藏品保管部副主任王长流感慨,张人亚和他的亲属都有着“使命重于生命”的担当,“这样的赤子之心,使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张人亚及其家人保存的中共二大决议案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章》是全体党员的基本功,这个功课要经常做。在了解了第一部党章沉浮的故事后,对于党章更加肃然起敬。如果是一名党员,就应该自觉学习党章、尊崇党章、遵守党章、践行党章,用先进模范行动把底色打牢、把名片擦亮。

2005年,上海到瑞金。交还文献后,张人亚的后人依然未放弃找寻在革命中失踪的亲人。
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家人在网上一份《红色中华》剪报中发现了张人亚的名字。
“对我们家族来讲是个很重要的讯息。”张人亚的侄子张时才感慨,几十年的寻找,终于确定了方向——江西瑞金。
守护者送回了第一部党章,党章也终于寻回它的守护者。 那一座空坟,密藏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的宝贵财富。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南银宣说】2021年第26期(总第201期)

(第十期)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