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学习路上》第三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0-08-27
1158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党委宣传部

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第三期)

【学理论 悟原理】

学习资料选编

编者按

CONTENTS

02

03

【学理论 悟原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着作。为推动辖内干部职工读原着、学原文、悟原理,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行党委宣传部编发了《学习路上》第三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资料选编,供学习参考。

NO.0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讲了什么、怎么学

NO.03

从六个视角读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NO.04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NO.0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聆听时代声音 回应时代呼唤

NO.06

奋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

NO.07

将新时代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NO.08

制度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最大优势

NO.01

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旗帜。经党中央批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已经面向海内外出版发行。这部重要著作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立足“两个大局”、推进“两个革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连同第一、二卷,集中反映了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发展脉络、主要内容,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系统、最鲜活的原著原典。
研读这部重要著作,体悟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感受深切的是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蕴含其中的精髓要义、思想风范,最为鲜明的是人民至上、崇高信仰、历史自觉、问题导向、斗争精神、天下情怀。这几个方面贯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大国外交的全过程,贯通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各方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造、实践探索、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
人民至上,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开创历史伟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对人民怀有真挚感情和强烈责任感的人民领袖,无论是在基层、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都始终把人民挂在心头、念在心里。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刻体会到“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和

04

05

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精髓要义

来源:《人民日报》(2020年08月13日  06 版)    作者:黄坤明

01

和作用,人民至上是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也是治国理政的出发点、落脚点。从这个意义上,这一思想的实质就是“人民至上论”“人民幸福论”。 
       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执政兴邦的根本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强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无论是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还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都对人民利益尽心尽责,对百姓冷暖念兹在兹,彰显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真挚情怀。
       把一切依靠人民作为创造历史伟业的根本动力源泉。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当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归根结底都是人民创造的。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鲜明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必须贯彻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时代的奋斗进程中,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取得决定性进展,面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能够成功应对,疫情防控斗争能够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就是因为我们党真心尊崇人民、真诚相信人民、真正依靠人民,凝聚起澎湃向前、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崇高信仰,就是心有所信、行有所向,矢志不移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政治灵魂、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是激励人们矢志奋斗的不竭动力。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学理论 悟原理】

06

07

政》,深切感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标识和政治底色,这一思想通篇闪耀着理想的光芒、真理的力量,彰显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和远大抱负。
       这种矢志不渝的崇高信仰,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笃信坚守,坚定不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指引中国穿破黑暗、迎来光明、创造辉煌的指路明灯。2018年,我们党隆重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表重要讲话,宣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仰信念,展现党和人民志不改、道不变的意志决心。坚守本原才能信之弥坚,发展创新才能行稳致远。体悟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创造,不仅感受到真理在手、大道在我的浩然正气,而且感受到挺立潮头、引领时代的蓬勃朝气;不仅感受到对马克思主义的洞察和升华,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在当代中国的相互激荡。这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富有理论定力、实践伟力、时代魅力的根源所在。
       这种矢志不渝的崇高信仰,体现在对方向道路的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革命理想高于天。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的高扬和坚守,是贯穿党的创新理论的一条红线。在党的十九大后新进两委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勇于把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几年来,我们党紧紧围绕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新气象,着力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开启了改革开放再出发新征程,打开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出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中国人民的“四个自信”更加笃定昂扬。

历史自觉,就是深刻洞察“两个大局”,牢牢掌握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主动性。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是不断认识把握历史规律,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自觉在历史潮流中认清方位、明确方向、把握主动。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切感到这一思想始终站在历史活动实践主体的高度,汲取中华五千多年文明赋予的深沉历史积淀和历史智慧,蕴含着对强党之路、强国之路、复兴之路的深刻认知,彰显着深邃的历史观照、深厚的历史情怀、强烈的历史担当。
这是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自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的创新理论中具有引领作用、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命题。这一命题深入洞察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及其背后的历史规律,深刻阐明当今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彰显了我们党传承中华文明、投身民族复兴的责任担当,找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这几年,国际国内形势深入演变,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深谋远虑,鲜明指出要胸怀“两个大局”,将其作为“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进一步揭示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所经历的历史进程。在“两个大局”交织奔涌的历史洪流中,只要坚定目标信心、科学识变应变,就一定能抓住历史机遇、实现历史跃升。
这是勇于自我革命、以百年风华正茂引领千秋伟业的高度自觉。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踏遍革命故地、红色热土,反复叮嘱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必须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向全党全国人民鲜明昭示了中国共产党是从光荣历史中走来的党,更是自觉担当历史责任、矢志完成历史使命的党。可以说,以铁的意志、铁的纪律推进党的革命性锻造,持续革新国家的面貌、社会的

08

09

的面貌,是对9100多万党员、14亿中国人民的责任,也是对无数革命先辈、民族先驱、古圣先贤的历史交代。正因为坚持这样的自觉和担当,我们推进“两个革命”的意志不可动摇,步伐永不停歇。
       问题导向,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在直面矛盾、破解难题中砥砺前行。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事业发展的磨刀石。新时代的开创、新思想的产生,本身就是在扎根现实土壤、回应实践需求、回答时代课题中实现的。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切感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由实践检验的科学态度,善于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科学方法,感到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为我们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迎难而上破解问题树立了光辉典范。
       问题导向体现为求真务实、实践第一的科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无论是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重大论断,还是作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无论是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的政策方略,还是要求在制度建设上补短板、强弱项,都来自于对“实事”清醒而全面的认识,对“求是”坚定而执着的追求,对“变”与“不变”的精准把握,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唯实务实的思想品格和直面矛盾的政治勇气。正是在“实践—认识—实践”持续深化的过程中,在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党的创新理论彰显出巨大的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
       问题导向体现为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为官避事平生耻,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坚决坚毅的党性和人民性,以“为党和国家长远计、为子孙后代万世谋”的责任担当,推进一系列大事要事,攻

克一系列难题难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持之以恒纠“四风”、刮骨疗毒反腐败,啃下贫中之贫“硬骨头”,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以“知行合一”“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真抓实干,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党就一定能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创造更多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伟大业绩。
       斗争精神,就是把握事物本质、增强斗争意识,以自觉的斗争实践打开新天地、夺取新胜利。斗争是事物发展和实践创新的实现形式,体现着矛盾运动的对立统一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就是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普遍性,适应社会发展、矛盾运动的内在趋势和要求,主动作为推动事业前进跃升。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切感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实践进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洞悉,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自觉运用,深切感到深沉厚重的忧患意识、风雨不动的战略定力、顽强不屈的斗争意志。
       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保持政治清醒、应对风险挑战。我们党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从“进京赶考”“跳出历史周期率”,到防范重蹈苏东剧变覆辙,再到警惕“四种危险”“四大考验”,我们党始终保持对危险风险的忧患警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历史辩证法,揭示了斗争的客观现实性、历史必然性,是对全党的谆谆告诫、对全体人民的深刻警醒。
       以英勇无畏的斗争姿态战胜艰难险阻、磨砺精神意志。建党近百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就是与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不懈斗争的历史,就是在斗争中

10

11

中锤炼钢铁意志、升华民族精神的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道路上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重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为全党指明了斗争的方向方法,而且身先士卒作出表率。发扬斗争精神,就是敢于挺身而出、迎难而上,骨头要硬、本领要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斗争精神体现在战时、也体现在平时,要以奋发有为、拼搏奋斗的姿态立足岗位、干事创业,众志成城守护和创造美好生活。
       天下情怀,就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作为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有着协和万邦、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胸襟和情怀。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顺应世界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普遍愿望,新时代中国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新作为、新担当。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切感到对世界大势的深刻洞察、对人类命运的真诚关切,深切感到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党大国领袖,以为人类谋发展、为世界谋大同的高远境界,创造性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时代之变。当今世界正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愈演愈烈,霸权思维、霸凌行径变本加厉,气候变化、战乱恐袭、饥荒疫情等风险日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秉持“天下一家”的情怀,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的鲜明立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美好愿景,汇聚了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大公约数。这些重要理念,传承发扬了中华文明“天下大同”的思想精华,超越了一些人奉行的零和博弈和对抗性思维,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

以合作共赢增进人类福祉、惠及世界人民。当有的国家热衷于退群、关门、建墙的时候,中国高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旗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拓展自贸区建设、完善外商投资法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国际场合鲜明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欢迎搭乘中国发展快车”,“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等等。在全球抗疫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推动国际合作,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倡议,中国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支持帮助,为携手抗击疫情作出了中国贡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一项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基本功、必修课。要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领会精髓要义,紧密联系实际,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把握和推进新时代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精心组织理论宣传普及,深化理论研究阐释,讲清楚科学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创新开展对外传播,更好传递中国理念、中国声音。要提高政治能力、强化政治担当,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全力投身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
(作者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12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这一重要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出版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又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讲了什么、怎么学

来源:求是网(2020年07月09日)    作者:学而时习工作室   

02

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编辑出版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该书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该书作了必要注释。该书还收入习近平总书记这段时间内的图片41幅
笔记君第一时间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进行了学习,与大家分享一些初步的收获。
19个专题,92篇文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全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为开篇之作。
本书收录的19个专题分别为:

 >>>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十一
十二
十三

【学理论 悟原理】

14

15

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在这19个专题中,每个专题收录的文章平均在5篇左右,其中第十七个专题“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第十九个专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收录的篇目最多,均为9篇。
图片41幅
全书收入图片41幅。
第一幅图片是国庆大典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受阅部队的照片。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这是习近平在天安门城楼上。

第二幅至二十五幅图片,均为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国内重要会议、活动、考察调研、会见接见等的照片。例如: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在四川成都市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这是11日,习近平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节列俄阿木家中,同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围坐火塘边,共谋精准脱贫之策。

△2019年4月15日至17日,习近平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这是15日,习近平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小学同学生们交谈。

16

17

△2019年9月12日,习近平视察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参观《为新中国奠基》主题展览。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习近平同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一同步入会场。

第二十六幅至四十一幅图片,均为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重要外事活动的照片。例如:

2019年3月24日,习近平在法国尼斯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见前,马克龙向习近平赠送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

2019年4月26日,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外方领导人夫妇及嘉宾。

权威著作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发行,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于帮助国际社会更好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
笔记君注意到,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通知》,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通知要求:
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作为一个整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列入学习计划,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

18

19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纳入培训教学重要内容,各高校要将其作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材,各级党委讲师团要组织好对基层党员和群众的宣讲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要创新推动党的科学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知还对抓好学习提出了“一个坚持”“三个紧密结合”等明确要求,即: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工作,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真正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凝聚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学理论 悟原理】

从六个视角读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来源:《秘书工作》2020年第7期   作者:张贺福

03

前不久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自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著作92篇,生动记录了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系统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感到,读懂这部权威著作,要在6个方面下功夫。
作为中英文版同时出版发行、面向国内外读者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编辑体例、编辑思路等多个方面都有一些创新,有的还是很大的创新。

要深刻领会第三卷的编辑框架及其逻辑结构

【本文图片来源于转载原文】

20

21

作为中英文版同时出版发行、面向国内外读者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编辑体例、编辑思路等多个方面都有一些创新,有的还是很大的创新。

一是突破以往党的领袖综合文集按照文稿时间顺序排列的惯例,所有文稿先按专题排列,各个专题内的文稿再按时间排序,用以相对集中地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个方面的新思想新进展新成就。

二是所选文稿大都是重要时间节点或者具有创新性、标志性、代表性的篇目。

三是所选文稿的篇幅都不长,但很精粹,蕴含的信息量或者意义很大,很多文稿都带有作者本人的鲜明风格,易对读者产生较大的思想冲击力,利于读者学习掌握。如《胸怀两个大局,做好自己的事情》《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等。

四是适当运用集纳的办法,把那些散见于不同文稿中不好单独成篇但意义重大的同一类主题的相关论述集中起来,使新形成的文稿更加灵活、覆盖面较广。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之所以引起国内外读者的强烈反响,主要是因为文中彰显的强大真理力量和习近平总书记巨大人格力量,同时也与著作的上述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框架逻辑结构,与第一卷、第二卷一样,除继续反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和传统的“五加四”格局(“五”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是指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的有关内容外,注意突出反映这段时间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进展和党的理论创新的新成就。第三卷将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为卷首篇,体现了其特殊重要性,凸显了其统摄全卷书稿的作用。可以说,第三卷收入的党的十九大之后的所有文稿,都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论结晶。
另外,第三卷突出反映党的十九大确立的重要理念、重大原则、重大方针、重大工作及其在实践中的新进展新认识,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脱贫攻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及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新部署,凸显了这一时期党中央面临的事关全局、事关根本的重大问题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新特点。

要深刻领会第三卷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一个有机整体,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完善发展的基本脉络。尽管从文稿的时间分布看,第三卷收入的是党的十九大至今年年初的文稿,但作为卷首篇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集中反映了十八大至十九大期间我们党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卷集中反映

22

23

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全面系统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最权威教材。

第三卷所收文稿最具代表性和创新意义的重大思想观点,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之中。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报告总结概括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八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对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每一条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科学指导性。第三卷所收其他文稿,都是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重大论断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对理论创新提出的新要求。
比如,第三卷文稿中总结概括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等,都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基础上形成的重大战略思想。第三卷收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分别对修改宪法、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系统阐述,形成了一些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完善了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

要深刻领会贯穿第三卷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提高领导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十分重要的要求。第三卷收入的很多文稿,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路。

比如,关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断提高科学思维能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

关于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改革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新情况下,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在防范化解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上出实招硬招,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关于坚持实事求是、以解决问题为工作导向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

关于重视调查研究、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调研、经常调研,深入研究问题;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靠深入调查研究下功夫解难题,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24

25

关于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切实把工作干出成效来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干部干事创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脚踏实地地干。

关于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不断积累分析处理问题的经验水平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总结经验是加强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党非常重要的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重要会议上的讲话中非常注意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加深了对工作规律的认识。在第三卷中,至少有12篇文稿集中总结了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还形成了某些工作领域的指导思想,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等。

关于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斗争意志,敢于出击,敢战能胜。

要深刻领会第三卷体现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党大国领袖特有的强大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
关于真理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并将继续得到证明。第三卷提出的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都闪耀着科学真理的光辉。
关于人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要“以人格力量凝聚党心民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审视和把握日益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大势、领导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展现出来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非凡政治智慧、顽强意志品质、强烈历史担当、高超领导艺术等,充分彰显出强大的人格力量,充分证明不愧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定海神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我们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满意不满意,不仅要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我们是怎么做的。历史和人民把我们党推到了这样的位置,我们肩负的责任很重,就要以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承担起应该承担的政治责任,“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他特别强调,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26

27

要深刻领会第三卷彰显的习近平总书记高尚的为民情怀和宽广的世界胸怀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走来、依靠人民发展壮大,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不仅愿意为中国人民造福,也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从历史的长镜头来看,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他强调,“现在国际上保护主义思潮上升,但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邃眼光和远见卓识,深刻阐述并身体力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赢得国际社会普遍的高度赞誉,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威望。
当前,世界格局在变,发展格局在变,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顺应人民共同期待,就要把自身发展同国家、民族、人类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他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应该志存高远、敢于担当,着眼本国和世界,着眼全局和长远,自觉担负起时代使命。要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他特别指出,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进行努力,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也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为此,要统筹国内

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更宽广的世界眼光、更宏大的战略抱负,胸怀祖国,兼济天下,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多边事务,维护中国人民利益和全人类共同利益。要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创造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荣。要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造福沿线国家人民,等等。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教材。

要深刻领会第三卷文稿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实践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读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要对所收文稿形成的重要背景和实践基础有清晰的了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从国际形势上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
从国内情况看,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高更紧迫。

28

29

从我们党自身建设的情况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但是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我们党取得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但反腐败斗争还没有取得彻底胜利,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内存在的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已经解决的问题还可能反弹,新问题不断出现。所有这些,成为我们党新时代治国理政需要回答好的重大课题。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来源:《求是》2020年第15期    作者:唐洲雁

0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这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认真学习这部著作及之前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深切体会到“人民至上”这条红线一以贯之,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为民的博大情怀。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明确要求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这篇重要讲话收录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新近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系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牢牢把握“人民至上”这条红线,对于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进新时代、建功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民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所为之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战争年代,我们党领导人民“翻身求解放”,誓“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毛泽东同志要求全党时刻都要注意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等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可以说,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要“为人民谋幸福”,让劳苦大众当家作主,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努力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争取让人民生活尽快好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一要吃饭,二要

【本文图片来源于转载原文】

【学理论 悟原理】

30

31

要建设”,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此,我们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领导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昭示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坚定信念,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是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群众生活问题,大江南北到处都留下他访贫问苦、问计于民的足迹和身影,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价值追求。
进入新时代,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坚持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仅把“蛋糕”做大,而且把“蛋糕”分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就要满怀深厚真挚的人民情怀,体察人民的安危冷暖,倾听人民的呼声,回应人民的期待,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又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地变为现实。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人民是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夺取政权、长期执政的坚强后盾。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关键阶段、每一次重大关头,我们党都始终紧紧依靠人民,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和困难,跨过一道又一道沟,迈过一道又一道坎。对此,毛泽东同志曾经深有感触地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事实证明,只要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就一定无往而不胜。井冈山时期,我们党领导工农武装割据,依靠人民建立和巩固革命根据地;抗战时期,我们党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依靠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决战决胜,依靠人民“用小车推出”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依靠人民成功经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探索经济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等重大考验,战胜了国际风波、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等诸多风险挑战,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

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党就一定能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32

33

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抓铁有痕的劲头反对“四风”,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请教,汲取人民智慧,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就必将获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进而汇聚起我们党长期执政和推动改革发展的磅礴伟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原则性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立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百年风雨同舟,我们党与人民同生死、共命运,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利益谋福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9.7元增加到超过3万元,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岁,建成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奇迹。一串串数字书写着民生改善的沧桑巨变,一项项成就给发展为了人民写下生动而温暖的注脚。面向未来,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

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我们党成立近百年来,始终紧紧依靠人民,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从孟良崮战役的担架队到淮海战役的运粮车,从太行绝壁上的红旗渠到小岗村的“大包干”,从植树造林的“绿色奇迹”到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人民群众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有着改天换地的伟力。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归根到底还是要紧紧依靠人民。为此,要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坚持由人民群众评判发展成效,把人民作为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其中的共享发展理念,就是强调坚持由人民全面享有改革发展成果。要更加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要从战略上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外国友人时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却唯独没有自己,这种“无我”状态,彰显了一个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树立了坚持人民至上的光辉典范。

34

35

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底色,也是我们党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百年风雨驰骋,中国共产党人怀有博大深厚的人民情怀,永葆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激情和献身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干部要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他深情地说:“我一直惦记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谋幸福。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时刻挂念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同时要求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对患者特别是有亲人罹难的家庭要重点照顾,对因疫情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困难儿童、重病重残人员等群体,要加强走访探视和必要帮助。对人民的拳拳之心,诠释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爱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权轻不忘责任重,位高不失公仆心。各级领导干部无论职务大小,都是人民的公仆,都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都要有对人民高度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忘我奉献精神。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党员干部要自觉树立公仆意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要勇于刀刃向内,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永远以公仆身份服务于人民,始终做到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使我们持续拥有推动历史前进的磅礴力量。
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能深刻领会到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党人的长征路,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只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坚守初心、持续滋养初心、笃实践行初心,依靠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就一定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辉煌业绩。

(作者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36

3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聆听时代声音
 回应时代呼唤

来源:《解放日报》(2020年07月21日 09 版)    作者:朱亮高

05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智慧方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著作,也为全党推进“四史”学习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不断与时俱进丰富了体现新时代特征的理论内涵,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引。

◀ 注重彰显“最本质的特征” ▶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古人讲的“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在当代中国,没有党的领导,这是做不到的。
百年大党铿锵建设、百年大党豪迈征程,鲜活彰显党的领导这一最本质的特征。1840年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寻求救国之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百年来,我们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苦难辉煌的深重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党的十九大报告郑重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丝毫不能动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贯穿全书的一条重要主线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学理论 悟原理】

38

39

◀ 生动擘画“强起来”征程 ▶

◀ 牢牢把握“关键一招” ▶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40多年来,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领人民大胆试、勇敢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可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改革开放这一时代主题和“关键一招”,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党的十九大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极大凝聚起共同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引领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更为波澜壮阔的航程。
当今世界形势波诡云谲,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与此同时,国内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立足时代条件,着眼时代问题,肩负时代使命,描绘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的璀璨画卷,充满了誓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时代气息。

党的十九大报告郑重宣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全面、准确认识这个重大政治判断,深刻理解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在站起来、富起来基础之上全面开启强起来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多年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相对滞后到全面进步,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面对强起来的伟大历史征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生动擘画了壮丽前景、行进步伐: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

40

41

◀ 始终高擎“伟大旗帜” ▶

旗帜和道路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就必须搞清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及其演进,搞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要深刻理解我们党引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在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系统总结,历史性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还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但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奋勇开拓中前进的,社会革命从来都是在伟大斗争中推进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一根本政治保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强大制度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既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新论述,又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新号角、新画卷。
思想是时代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连同之前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于帮助国际社会更好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必将在思想激荡中产生无穷的理论魅力和实践智慧。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上海行政学院副院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42

43

奋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

来源:《人民日报》( 2020年08月04日 09 版)    作者:穆虹

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准确把握改革规律,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新理念新观点新要求,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各个专题中都包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改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学懂弄通做实这些重要论述精神,关键要理解和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把准历史方位,深刻认识改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刻剖析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实现了改革理论创新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党的十九大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强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生动局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我们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了许多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十分艰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应对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根本动力在于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把改革这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成功发展的制胜法宝牢牢抓在手上,以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干劲,坚定改革自信,保持改革定力,增强改革锐气,提高改革本领,汇聚改革合力,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不断在改革中破局开路、克难前行。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推进改革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对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只有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才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进。

【学理论 悟原理】

44

4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形成了党对改革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决策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充分把握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特点,适应改革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领导,完善科学领导和决策、有效管理和执行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和委员会主任,运筹帷幄,总揽全局,亲力亲为谋划领导改革工作,确定改革总体方略、指导方针和战术打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系统总结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宝贵经验,提出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为改革提供系统的方法论指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始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定海神针。我们要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压实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抓改革落实的责任,完善改革领导决策和推动落实机制,以实际行动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保持战略定力,坚决推动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集成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确立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勾勒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两次全会历史逻辑一脉相承、理论逻辑相互支撑、实践逻辑环环相扣,目标指向一以贯之,重大部署接续递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们要牢牢抓住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准确把握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民生保障制度、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外交政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方面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举措有机衔接、融合贯通,着力补齐制度短板,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断彰显“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

46

47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化,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根据时与势的变化完善改革举措、凝聚改革共识,使改革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符合人民群众新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因势利导、驭势而为,不失时机谋划部署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健全产权保护制度,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进科技评价体系,设立科创板、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深入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加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坚持扩大对外开放,高质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建设高水平开放格局。坚持底线思维,着力健全机制,为打赢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党中央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把防风险、打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改革有机统一起来。一方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能力建设,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国内需求、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扩大对外开放等系列改革举措,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推动改革的高超智慧和科学方法,准确把握国内国际形势和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不断为发展开辟新空间、提供新动能、创造新条件。

牢记初心使命,始终将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要重视什么、关注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从老百姓身边事改起,推进民生领域重大改革和制度建设。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多措并举减负稳岗扩就业,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推进分级诊疗,实行家庭医

48

49

医生签约服务,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深化学前教育改革,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明确脱贫攻坚责任制,建立贫困退出机制,保障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深化政务服务便民化改革,放开放宽城镇落户条件,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等等。这些改革举措,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解决了民生领域许多操心事烦心事,使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我们要坚守改革初心,牢记改革使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精准聚焦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和短板痛点,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所想所盼,不断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成效续写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篇章。

风雨无阻、奋勇前行,接续推进改革走深走实

改革越向纵深推进,遇到的硬骨头越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蹄疾步稳、奋勇前进,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定期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分析改革形势、审议改革方案、听取改革汇报、凝聚改革共识、推动改革落地,对利益关系复杂、重大敏感的改革任务,亲自开篇破题,亲自研究部署,亲自把关掌舵,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领导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等全局性改革实现重大突破,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担当作为的精神品质。

我们要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弘扬真抓实干作风,推进工作要实打实、硬碰硬,解决问题要雷厉风行、见底见效,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甘于担当,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任务落实。要把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主责部门和一把手责任,改革越是任务重、困难大,越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要以严明的纪律确保改革扎实推进,把督察作为推动改革落实的重要手段,创新督察方式,改进督察作风,层层传导压力,打通改革梗阻,防止改革“疲劳症”。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鼓励引导支持基层探索创新,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要健全鼓励担当作为的体制机制,宽容在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中出现的失误,克服改革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让改革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风尚。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因势利导、精准施策,系统谋划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多推创造型、引领型、集成型改革,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解决突出问题上出实招硬招。要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集中力量打攻坚战,更加扎实地抓好落实。要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完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推进落实机制,按照

50

51

党中央确定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奋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效。

 (作者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将新时代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来源:《人民日报》( 2020年08月06日  09 版)    作者:姜辉

07

近期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一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这部著作贯穿弘扬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精神,创造性回答了在新时代“什么是自我革命、怎样进行自我革命”的重大课题,全面深入阐述了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的重大意义、指导原则、时代内涵、基本方略、主要问题、重要途径和科学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是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不懈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的根本遵循。

以不断深化自我革命持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两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崇高理想、光荣使命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前进方向和不懈动力;勇于和善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共产党员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内在力量和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党情,面对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具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理论 悟原理】

52

53

牢记和践行初心使命,需要通过不断推进自我革命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我们党近百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时期曾讲过,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难道我们还欢迎任何政治的灰尘、政治的微生物来玷污我们的清洁的面貌和侵蚀我们的健全的肌体吗?”近百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党的初心使命始终坚守不移,党的自我革命持续推进。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总是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推动自我革命,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这样做,才能够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永远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牢记和践行初心使命,必须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不断推进自我革命。由其阶级性、人民性所决定,马克思主义政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它领导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唯有这样的党,才能克服其他政党不能克服的阶级局限和利益局限,而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才能直面自己的缺点错误、毫不留情批评自己、绝不容忍内部腐败分子,而具有无可比拟的纯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必须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自觉和勇气强化“四个自我”,既要施药动刀,又要固本培元,不断纯洁党的队伍,坚决保证党的肌体健康。

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这是着眼于百年大党面临的最直接、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而提出的谆谆告诫和明确要求。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执政地位也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我们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指出我们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保持了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勇气,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的病症,一次次靠自己解决了自身问题。”这种能力既是我们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实现长期执政,关键是通过自我革命成功跳出历史周期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回答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提出“民主新路”,思考的是革命胜利以后将在全国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何不变质、如何依靠人民监督来实现长期执政的问题。这条“民主新路”,贯穿于此后革命、建设、改革的整个过程,随着党所处历史方位的转变,其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从实现全国执政到巩固执政地位,再到确保长期执政,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和迫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从延安时期的“民主新路”,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持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再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这一历程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和孜孜求索。我们党要跳出历史周期率,关键是不能丧失自我革命

54

55

精神,要不断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这样才能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实现自我超越,永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实现长期执政,持续推进自我革命,对于百年大党来说越来越具有严峻性、艰巨性和迫切性。新时代,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有没有自我净化的过硬特质,能不能坚持不懈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作斗争,就成为决定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民族复兴梦想越接近实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党的建设,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向深入。

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总是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推动自我革命”。在党的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性成就,高度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经验。新时代“两个伟大革命”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我们党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关键在于我们党自身始终过硬。新时代,我们党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处在执政地位、掌控执政资源,很容易在执政业绩光环的照耀下,陷入“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的境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

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前途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以自我革命的决心和意志打造和锤炼自己,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品格,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

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和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如何始终保持革命精神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又必须解决好的课题”。在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挑战乃至惊涛骇浪。必须安不忘危、存不忘亡、乐不忘忧,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振奋精神,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把自我革命推向深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自我革命不断深化,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与此同时,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尖锐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因素依然存在,实践中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重的问题不是存在问题,而是不愿不敢直面问题、不想不去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56

57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从延安整风运动以来,我们党开展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是以思想教育打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自觉践行,才能真正把握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根本性质、深刻内涵、现实意义和实践要求,才能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着力解决学习不深入、思想不统一、行动跟不上的问题,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特征。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根本上讲,都与政治建设软弱乏力、政治建设不严肃不健康有关。加强政治建设,必须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要任务,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用严明的党纪管全党治全党,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坚持不懈整治“四风”,抓紧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侵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既注重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又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持定力、寸步不让,防止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持续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驰而不息抓好正风肃纪反腐。清醒认识腐蚀和反腐蚀斗争的严峻性、复杂性,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切实增强防范风险意识,提高治理腐败效能。严肃查处和严加整治那些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严重阻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严重损害党的执政根基的腐败问题。深刻把握党风廉政建设规律,持续贯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这个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以严格的执纪执法增强制度刚性,充分运用“四种形态”,通过有效处置化解存量、强化监督遏制增量,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完善和发展党内制度,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效机制。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健全党的组织体系,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继续健全制度、完善体系,使监督体系契合党的领导体制,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用严明的纪律维护制度,增强纪律约束力和制度执行力,维护制度权威,保障制度运行。总之,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58

59

制度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最大优势

来源:《人民日报》( 2020年08月17日  09 版)    作者:曲青山

08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这方面论述的三篇重要文章,文中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贯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三卷,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把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改革事业怎样推进、如何深入?这是党的十八大后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全党全国人民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顶层设计。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并将这个命题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这个命题的提出和总目标的确定,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改革的内涵,明确了我国改革的指向,为我们把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指明了正确方向。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科学顶层设计和重大理论创新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讲过很多现代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第一次讲。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个总目标,是贯彻落实各项改革举措的关键。”可以说,这个总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来说是管总的,起着统领和目标导向作用。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之一,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进行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作出全面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紧密联系、前后呼应,其历史逻辑一脉相承、理论逻辑相互支撑、实践逻辑环环相扣、目标指向一以贯之、重大部署接续递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不仅系统集成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而且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勾勒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论述的思想逻辑起点,因此,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也是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论述的“金钥匙”。

必须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必须充分认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

【学理论 悟原理】

60

61

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说明》充分阐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之所以要这样提出问题和认识问题,是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建设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也才能为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这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得到充分彰显,实践作出了最权威、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关键的问题是要正确理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里面有一个前一句和后一句的关系问题。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也就是我经常说的,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只讲第二句,不讲第一句,那是不完整、不全面的。” 我们的改革是什么性质的改革?这是由第一句话所决定的。这是我们改革方向的根本所在。我们的改革怎么改,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和效能?第二句话提出了明确的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的重要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两点论与重点论的高度统一,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使我们党对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必须正确理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

必须正确处理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的关系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那么,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和关键词,它们之间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62

6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单靠哪一个治理国家都不行。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然而,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
同时,还要看到,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虽然紧密联系,但又不是一码事,不是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善,国家治理能力自然而然就越强。综观世界,各国各有其治理体系,而各国治理能力由于客观情况和主观努力的差异又有或大或小的差距,甚至同一个国家在同一种治理体系下不同历史时期的治理能力也有很大差距。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谋划、同步建设、一体推进。既要重视制度的作用,也要重视人的作用;既要加强治理体系建设,也要加强治理能力建设。正确处理好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的关系,在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的同时,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它们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们党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开拓正确道路、发展科学理论、建设有效制度有机统一起来,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及时把成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使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

必须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

64

65

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丰富的实践成果。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两大奇迹是历史和实践得出的结论。可以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这样巨大的人间奇迹。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实施,总体目标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擘画了宏伟蓝图,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实施的战略步骤:即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根据事业发展和实践需要,进一步完善了总体目标,提出:“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是我们党完整系统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总体目标,充分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从实际出发,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作的战略安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和作出的战略部署奋发努力,不断推进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目的就一定会达到。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

必须始终牢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期)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