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党委宣传部
学
习
路
上
01
江桥抗战——“九一八”后抗日第一枪
04
04
信念与情怀 ——《沁园春·雪》发表的故事
17
05
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沈安娜
23
02
刘老庄八十二壮士
08
03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
12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党委宣传部推出“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系列专刊,撷取党史长河中的朵朵浪花,引导干部职工在党史学习中汲取开拓创新的智慧力量,涵养奋勇前进的勇气担当。
编者按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辽、吉两省,并逼近黑龙江省,当时省城是齐齐哈尔。日军要占领齐齐哈尔,必须经过嫩江大桥。
1931年10月16日,张学良经过蒋介石批准,任命马占山代理黑龙江省主席、军事总指挥。马占山接到任命后,立即从黑河昼夜兼程前往省城齐齐哈尔市,亲赴前线激励抗日将士,并宣布成立黑龙江军临时总指挥部,以约3个旅的兵力布防于嫩江北岸,扼守嫩江大桥,时刻准备迎击敌人。
击退。是夜,日军连续炮击后,乘船百只偷袭,待船近北岸时,潜伏在芦苇内的中国军队突然开火,日军死伤落水者众,余皆退回。此日中国军队伤亡300余人,日伪军伤亡1000余人。日军集中兵力,在飞机和炮兵的支援下连续进攻,均被守军击退。日军低飞投弹的飞行员大针新一郎中尉亦被击伤。
11月4日上午,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从江桥车站北进,通过嫩江桥后向大兴车站以南的中国军队阵地进攻。马占山将军率部奋起迎击,将敌
马占山
4/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5/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江桥抗战: “九一八”后抗日第一枪
主要人物:马占山
故事来源:人民网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5日上午,战斗极为激烈。日伪军8000余人在大炮和飞机掩护下,从左右两路渡江。当船到江心时,中国军队猛烈还击。中午,马占山赶到前线指挥,从15时血战到日暮。日军被迫向后撤退,由进攻转为就地防御,其后方勤务分队大部被我迂回的骑兵所歼灭。6日,关东军以主力第2师团投入作战。马占山亲赴前线指挥,日军以优势炮火和飞机、坦克掩护,形成拉锯。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当敌机连续俯冲扫射、狂轰滥炸而我方完全没有高射炮火拦击的被动局面下,智勇双全的将士们竟表现出了惊人的聪明才智,“以20人为一组,仰卧地上,用步枪向上射击”,创造性地击落了敌机一架。事后检查其残骸“两翼有26个子弹洞”,是为中国对日作战史上所击落的第一架敌机。
马占山将军
江桥抗战纪念地
马占山手书“还我河山”
江桥抗战虽然失败了,但江桥抗战被评为中国军队有组织、有领导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第一枪,也被评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12日,日军又从朝鲜调来援兵,加强进攻。马占山孤军奋战,后援无继。尽管将士同仇敌忾,奋勇异常,但连续鏖战,很多士兵几日未睡,粮食断绝,得不到任何增援。而日军源源不断地得到大量补充和增援,敌强我弱的局面日趋严重。18日下午,马占山将军不得不痛苦地下令撤出战斗。19日,日军5000余人侵占齐齐哈尔,省会迁至海伦,江桥之战结束。江桥抗战历时半个月,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对日军的第一次有力抵抗。
江桥抗战后的日军
6/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7/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1943年春,盘踞在淮海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向我苏北抗日根据地展开大规模“扫荡”。3月17日,日伪军1000余人,分兵11路合围驻六塘河(今江苏省沭阳县与涟水县间界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
在严峻形势下,上级决定以一个连的兵力,在刘老庄一线展开阻击战斗,迟滞敌人行动,掩护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驻地人民群众安全转移。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
3月18日拂晓,日伪军1000多人从四面八方向刘老庄迂回集结,形成合围态势。为了牵制敌人,四连在刘老庄村北面一片开阔地,选择位置固守,并立即组织全连构筑工事和掩蔽所,做好迎接敌人大规模进攻的准备。18日上午,敌人接连发起两次进攻,都被四连猛烈的火力打了回去。中午,四连的弹药已经所剩无几,敌人又集中大量兵力轮番进攻,投入的兵力一次比一次多,火力一轮比一轮猛,但都以失败告终。
刘老庄烈士陵园雕像《砥柱》
“砥柱”二字为周恩来总理墨宝
《浴血刘老庄》(油画)
8/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9/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主要人物: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
故事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刘老庄八十二壮士
下午2时,趁敌人暂停进攻的战斗间隙,四连党支部召开支委会,形成决议:为完成掩护撤退任务,放弃突围求生的机会,血战到底!连部通信员在火线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决不给我们党丢脸,决不给中华民族丢脸!”
傍晚时分,敌人停止了炮击。除了树枝燃烧的噼啪声,四周一片寂静,大家预感到一场恶仗即将来临。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组织全连剩下的20多人,掩埋好烈士遗体,烧毁地图文件,砸坏多余枪支,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当近千名日伪军冲至沟前时,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突然跃出,高喊:“同志们,杀!”“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和敌人拼了!”
四连勇士们端起刺刀,和敌人展开殊死肉搏,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小锹砍,小锹砍断了就用牙齿咬……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四连官兵全部壮烈殉国。在刘老庄战斗中,全连82名官兵连续作战12小时,打退敌人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170人。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高度评价刘老庄战斗:“全连八十二人全部殉国的淮北刘老庄战斗……无一不是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盛赞八十二烈士浴血刘老庄是“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壮举”,并撰文表彰:“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讲话中称赞,新四军“刘老庄连”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
刘老庄战斗油画
黄克诚师长题词
“刘老庄连”连旗
10/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11/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在人民解放军80年的战斗历程中,曾涌现出无数功臣英模。其中有一位军工战士,身负100多次伤,手足伤残仍奋斗不息,被称为“把一切献给党”的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
1941年秋,为解决弹药匮乏的问题,新四军二师决定建立一个年产60万发子弹的兵工厂,承接这一重任的正是吴运铎。接到任务后,他带着8名技工,赤手空拳地来到师部修械厂所在地——高宝县金沟区平安乡小朱庄(今金湖县金南镇马塘村)。在毫无工业基础可言的偏僻农村建兵工厂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根据地周围都是敌人,日本侵略者、汪伪军、国民党顽固派,都在严密地封锁着新四军,条件异常艰苦。
吴运铎带领大家自力更生、白手起家,艰苦创业,自己动手设计并制造各种车床和用具。他们没日没夜地工作,困难一个个迎刃而解。为了尽快研制出炮弹来,吴运铎在解剖缴获的敌人炮弹的基础上设计、绘图、试制并赶制了弹尾、尾管和引信。最后,大家遇到了一大难题:没有引爆的炸药――雷汞。
吴运铎(左)和战友抗战时期的合影
12/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13/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主要人物:吴运铎
故事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江苏工人报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
当时根据地根本没有制造雷汞的原材料和设备,唯一可行的办法只能是从废旧雷管中人工挖取雷汞。尽管在操作时吴运铎小心翼翼,但一支雷管还是在他的手中猛烈爆炸了。他的左手被炸掉了4个手指,肉和皮被炸飞,贴在墙上和桌面上,到处是鲜血。左膝盖也炸开了,露出了膝盖骨,鲜血淌了一地。脸上炸出了几个洞,他什么也看不见了。吴运铎被送到了二师中心医院,昏迷了半个多月才逐渐苏醒过来。 严重的伤残没有使吴运铎退缩,他在病床上,不顾伤口疼痛,坚持设计图纸。第二年春天,在吴运铎的要求下,医院批准他出院,重返工厂。在大家的努力下,第一颗子弹终于诞生了。
吴运铎在工作中
1943年春,时任二师师长的罗炳辉找到吴运铎谈话,要他再研制一种新式武器。吴运铎接受任务后,和兵工厂的技工们日夜攻关,仅用半个月时间,就研制出一种新式的弹筒和枪榴弹。第一次实验射击命中率极高,工人们无不欢欣鼓舞。由于射程较短,不到240公尺,吴运铎不满意,又重新设计,把厚柱形弹改成了滴水形,减小空气的阻力,使射程达到了540公尺。枪榴弹在后来的来六县桂子山战斗中立了大功,为此,二师五旅成钧旅长奖励给吴运铎一支手枪。
抗战中的秘密武器
吴运铎和创新性枪榴弹
在新四军二师担任子弹厂厂长的吴运铎(中)
14/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15/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吴运铎的顽强毅力和艰苦创业精神至今仍被人们赞颂。他写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不仅在我国多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还被译成七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
接着,吴运铎又研制出了定时地雷、脚踏地雷、拉火雷,并大量地投入生产。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军工生产,在吴运铎的组织领导下,发展得相当快。到1943年,已拥有两个平射炮厂、一个手榴弹厂和一个修械厂。为研制生产各种弹药,吴运铎先后3次负重伤,留下伤疤100余处,仍然奋斗不息。
《把一切献给党》各个版本
1945年日本宣布战败投降之后,蒋介石迫于内外压力,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避免内战爆发与生灵涂炭,也为了揭露蒋介石“假谈判、真独裁”的虚伪伎俩,8月28日,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乘飞机抵达重庆,举世瞩目的重庆谈判正式拉开序幕。
柳亚子
毛泽东
16/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17/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信念与情怀
——《沁园春·雪》发表的故事
主要人物:毛泽东、柳亚子
故事来源:中国文明网、新华网
图片来源:新华网、百度百科
毛泽东飞抵重庆
《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日渝州曾家岩呈毛主席》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乱倘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
中山卡儿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柳亚子获得后欣喜不已,很快步原韵合了一首,题为《沁园春,次韵毛润之初到陕北看大雪之作,不能尽如原意也》:
1945年10月7日,毛泽东将诗词与一封信托人交予柳亚子,信中写道:“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信笺题词
18/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19/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8月30日,毛泽东在住地桂园分别会晤柳亚子、陈枢铭、沈钧儒、王昆仑、傅斯年等人。柳亚子诗赠毛主席,称赞毛主席“弥天大勇”。
柳亚子随后将两首《沁园春》交予《新华日报》发表。当时发表毛泽东诗作,必须征得毛泽东本人的同意,但是毛泽东当时忙于国事,无暇顾及,《新华日报》将此事汇报给周恩来,周恩来认为国共和谈处于关键时期,诗词中的字句容易引起误解,可能会被不怀好意者所利用攻击,因此不宜贸然发表,《新华日报》于是采取折衷办法,先将柳亚子的和词发表,见报后,引起读者极大兴趣,均想一睹原词。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怀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柳亚子登报和词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公开发表,可谓“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蒋介石自然不会甘心,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通知各地、各级党部,要求会吟诗作词者,每人都步毛泽东咏雪词原韵来上几首,挑精彩的发表,希望把毛泽东的磅礴气势比下去。于是,在蒋介石的总导演之下,国民党御用文人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又是拼凑词作,又是杜撰文章。
恰好“柳诗尹画联展”开幕,其中陈列桌上呈有柳亚子最新诗稿一册,其中就录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与柳亚子的和词,参观者纷纷抄录。《新民报晚刊》编辑吴祖光抄得了毛泽东的原词,于11月14日在第二版副刊《西方夜谭》上刊了出来,这是毛泽东诗词首次在报纸上公开登出。接着,重庆《大公报》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与柳亚子的和词并列推出,短时间内,重庆十几家报刊纷纷转载,顿时轰动重庆乃至全国。
最先刊登出的是《中央日报》的主笔兼副刊编辑王新命的作品,其最末一句“时未晚,要屠刀放下,成佛今朝”,尽显其反动文人的本质。长期在国民党军政界从事报业文化的反动文人易君左,所写的《沁园春》“和词”,因为有“杀吏黄巢,坑兵白起”之类的诋毁之语,也被蒋介石定为“佳作”。
王若飞将重庆报刊上和《沁园春·雪》有关的和词与文章搜集起来寄往延安。毛泽东在致著名教育家黄齐声的信中,这样写道:“国民党骂人之作,鸦鸣蝉噪,可以喷饭,并付一观。”
20/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21/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重庆《新民报》刊登《沁园春·雪》
主要人物:沈安娜
故事来源:人民网
图片来源:人民网
1915年,沈安娜出生在江苏泰兴的一个书香门第。1932年入读上海南洋商业高级中学,结识了在中共特科从事秘密情报工作的中共党员华明之。1934年,由于没钱缴纳学费,沈安娜选择了收费低且学期短的中文速记学校。
22/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23/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沈安娜
毛泽东为何在重庆送给柳亚子这首词,从毛泽东在1945年10月4日写给柳亚子的信中可窥出些许端倪:“前曾奉告二语: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吾辈多从曲折(即困难)二字着想,庶几反映了现实,免至失望时发生许多苦恼。而困难之克服,绝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此点深望先生引为同调。”虽然道路曲折坎坷,但只要怀着豪情万丈的心怀与必胜的信念,“天堑变通途”也只是时间问题。
沈安娜
重庆的这场“雪仗”,引得远在齐鲁大地的陈毅也诗兴大发,他于1946年2月赋词三阕。第一首云:
陈毅的这首词与众不同。上阕对毛、柳之词给予了高度评价。下阕联系山东战场的实际情况,表达了共产党人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
两阕新词,毛唱柳和,诵之意飘。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诗怀如海,怒浪滔滔。政暇论文,文余问政,妙句拈来着眼高。倾心甚,看回天身手,绝代风骚。
山河齐鲁多娇,看霁雪初明泰岱腰。正辽东鹤舞,涤瑕荡垢;江淮斤运,砌玉浮雕。池冻铺银,麦苗露翠,冬尽春来兴倍饶。齐欢喜,待桃红柳绿,放眼明朝。
1935年,沈安娜打入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任速记,为党搜集情报。1938年至1949年,在周恩来的指派下,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作速记员,以国民党特别党员身份作掩护,在国民党核心机关战斗,在蒋介石主持的党、政、军、特高层会议上为党搜集大量重要情报,并从未暴露,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沈安娜使用的中文速记
1948年的沈安娜
1942年秋,上线领导徐仲航被捕。危急时刻,沈安娜迅速焚毁相关材料。但是她没有选择撤离,为了守住这个极其重要的情报岗位,她咬紧牙关坚持工作。
沈安娜的住所隔壁,就是国民党宪兵队的驻地,警车日夜鸣笛,时时传来受刑者凄厉的惨叫。沈安娜担心着自己的战友,更为失去党组织的联系而焦急。千方百计搜集来的情报送不出去,过期了只能含着泪将它们毁掉。凭着这份忠诚和信念,沈安娜在困境中坚守。直到1945年10月的一个深夜,熟悉的敲门声响起,那一刻,沈安娜压抑了三年的泪水决堤而下。
1946年3—4月,蒋介石召集了多次小范围会议策划全面反共阴谋,妄图借国共谈判来争取时间,迅速调动大量兵力,与我党争夺东北;讨论确定向关外东北、关内中原等各个解放区进攻的军事部署、兵力调配、战区划分和长官任免等问题,并对中共将领、兵力特点、军队数量进行猜测和评估。一场空前内战爆发在即。沈安娜将他们的反攻部署悉数收入囊中,上交党组织。党中央及时根据国民党的兵力部署、进犯路线和作战序列,做了相应部署,从而使我党立于不败之地。4月底,周恩来对1946年1—4月获得的情报做了“迅速、准确”的口头嘉奖。
24/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25/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沈安娜遵照党组织指示,穿梭于国民党历次中央全会、中央常委会、国防最高委员会以及立法院会议,密切关注国民党内部复杂的派系争执和斗争,绘声绘色描述了蒋介石的言行和神色心态变化,细致记录了何应钦、白崇禧、陈诚等军事头目的重要战略决策。如在中央训练团敏锐地注意到蒋介石对战事渐失信心,将其情绪沮丧甚至拭泪等信息写成情报上报党组织。
泄密多了,蒋介石也有所防范。每逢讲到党政军关键问题时,就突然挥一下手,低声道“下面这段话不要记”。沈安娜心想不让速记的内容往往是党最需要的情报。她和别人一样停下手中的笔,在心里默默记住主要内容,待到休息时佯装上厕所,快速记在小纸片上。下班拿回家,由华明之整理成情报,送交党组织。
1949年农历新年过后,解放的曙光就在眼前,沈安娜和华明之收到了吴克坚的指示:在适当的时候由南京撤至上海,不必跟随国民党机关南行。
1946年4月,蒋介石在堂主持国民党中央全会。
(主席台右二为中共情报员沈安娜)
华明之、沈安娜传送情报用过的小皮箱
(现陈列于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26/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27/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这一对在国民党权力核心潜伏了14年的地下情报伉俪,终于可以回到光明之中。这一年的5月1日,经周恩来批准,中央情报部对吴克坚领导的地下情报系统的无名英雄们给予通电嘉奖。
换上军装的沈安娜和华明之,就像翻书一样,把过去十多年的惊心动魄轻轻翻了过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们的故事,就像从未发生过一样,被尘封在历史档案中。就连他们的女儿华克放,也只晓得父母早年参加过革命,具体做了些什么却一无所知。
如今,沈安娜和华明之都已离开人世。2016年底,随着他们的自传《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公开出版,这对夫妻情报组的故事再次在网上热传。
网友最热衷传播的,依然是“按住蒋介石脉搏”的沈安娜,而这位豁达长寿的老人早已为自己和丈夫的潜伏14年下了定论:“我们是中央特科最后播下的几颗小种子,在党的领导和培养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只是践行了对党的承诺。”
1950年,沈安娜换上军装
晚年的华明之和沈安娜
28/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29/30
百年征程中的光辉瞬间
【南银宣说】2021年第17期(总第193期)
学
习
路
上
(第十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