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学习正当时2023年第17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3-11-03
522

2023年第17期

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
新质生产力

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
党委宣传群工部

2023年10月7日

总第37期

编者按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提出的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随后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提“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强调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和阐释,为我们增强发展新动能、构筑经济发展新引擎、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本期专刊编发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四篇文章及一篇习近平用典,请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领会。

目  录

1

P04

重要讲话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2

P07

述评文章

3

P11

"平"语近人

习近平用典丨“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习近平在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的致辞

习近平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

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系列述评

经济观察丨提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深以改革创新发展动能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来源:学习强国,2023年09月22日

重要讲话

(点此阅读原文)

04

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强调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习近平指出,今年,我们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影响,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再
获丰收,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稳住农业基本盘,扎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习近平在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
开幕式欢迎宴会上的致辞

重要讲话

(点此阅读原文)

05

来源:学习强国,2023年09月23日

尊敬的各位同事,
尊敬的辛格代理主席,
尊敬的巴赫主席,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同各位新老朋友相聚美丽的西子湖畔,共同迎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和我夫人的名义,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今天是中国农历的秋分节气。在这个寓意丰收和团圆的日子,亚运会圣火将再次在中国点燃。自申办以来,中国认真履行承诺,全力推进各项筹办工作。我们愿同亚奥理事会和各国各地区代表团共同努力,为世界呈现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为亚洲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作出新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亚洲运动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
过去几十年,亚洲地区总体保持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就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亚洲奇迹。亚运会正是这一奇迹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作为山海相连、人文相亲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要以体育促和平,坚持与邻为善和互利共赢,抵制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将亚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稳定锚。
本届亚运会报名规模、项目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彰显了亚洲人民对杭州亚运会的热切期盼和坚定支持。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前所未有,我们要以体育促团结,把握历史机遇,合作应对挑战,践行“永远向前”的亚奥理事会格言,把共同发展、开放融通的亚洲之路越走越宽。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创造了璀璨的文明。亚运会设置了诸多富有亚洲特色的比赛项目,为体育和文化交相辉映提供了舞台,是亚洲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充满活力的生动写照。我们要以体育促包容,增强文明自信,坚持交流互鉴,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千百年来,杭州以“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享誉世界,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我曾在浙江工作多年。浙江坚持改革开放,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祝愿大家在诗画浙江度过难忘的时光,在亚运会圣火下留下美好的记忆。
现在,我提议,大家共同举杯,
为本届亚运会取得圆满成功,
为奥林匹克运动蓬勃发展,
为亚洲人民团结和友谊,
为各位嘉宾和家人健康,
干杯!

习近平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

重要讲话

(点此阅读原文)

06

来源:学习强国,2023年09月23日

习近平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 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李强出席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并讲话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习近平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落实、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做好各方面政策和要素保障,开拓创新、担当作为,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9月22日至23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强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重要原则、重点任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做好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李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型工业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为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阶段性特征以及面临环境条件变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李强强调,要适应时代要求和形势变化,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撑作用,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与活力。要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全过程各方面,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和人才保障,汇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在总结讲话中表示,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落实李强总理讲话要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担当、树牢系统观念、发扬斗争精神,在强化科技创新、保障产业安全上持续用力,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体系升级上持续用力,在推动工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上持续用力,在深化改革开放、增添动力活力上持续用力,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各项重点任务落实,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吴政隆出席会议。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部分中央管理的金融机构、企业,军队有关单位,部分制造业企业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经济观察丨提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述评文章

(点此阅读原文)

07

来源:学习时报,2023年09月20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极具前瞻性地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更体现了未来我国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对全国其他地区同样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是历史的,今天的生产力是过去世代积累的结果;生产力又是现实的,表现为庞大的创造社会财富、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今天的生产力又是未来生产力的基础。犹如生物体进化,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就是新陈代谢过程,生产力在已有基础上不断地繁衍出新生力量。在传统生产方式下,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以复制过去为主,生产力发展速度极其缓慢。在原始社会,生产力进步大体以万年甚至10万年为单位来计算;到了农耕社会,生产力进步速度大体以百年为单位来计算;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进步大体以10年为单位计算;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生产力进步基本上以年和月为单位计算。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的摩尔定律显示,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大约每经过18个月到24个月就会增加一倍,同时价格下降一半,就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之快;而今天已经远不止这个速度,完全可以用日新月异、一日千里来形容。但是,无论处于什么时代,生产力的发展都是科技进步和新兴产业推动的自然的和历史的产物。新质生产力就是在当代科技进步条件下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所产生的具有新的性质、新的属性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它既有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长出的新枝,也有未来产业萌发的新芽,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这样几个特征:
一是具有强大的战略引领力。在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大引领作用,引导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方向,形成头雁效应并辐射相关产业,形成具有强大引领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兴产业未必都是战略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要站在科技进步前沿,又要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带动作用。
二是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是静态的、停滞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新兴”的内涵处于不断衍变过程中。19世纪和20世纪钢铁、石油等都成为不少国家的新兴产业,甚至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1世纪,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可以预料,未来世界一定会在今天各种“新”产业的基础上产生出更新的能源、更新的材料、更先进的制造和更先进的电子信息以及因颠覆性技术而产生的新产业。
三是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国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一定意义上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就是未来产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的竞争,也就是新质生产力的竞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国际市场竞争中可以出击对手的“拳头”,未来产业就是未来可以形成强大出击力的“拳头”。未来产业虽然处于孕育孵化阶段,但它代表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高成长性、战略性和先导性,犹如一棵刚破土而出的小松树,必将成长为参天大树。
深刻认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
新质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新起点、新动能,其规模和速度取决于当下,决定着未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以全球视野来积极谋划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和我国的长远发展,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的概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客观上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努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但最为重要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幅度和深度。所谓幅度,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覆盖的产业数量。第一次产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第二次产业革命以电、火车等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第三次产业革命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为标志。由此可以看出,过去产业革命基本上聚焦于某一点或者少数点上,覆盖产业范围相对较小;而今天,新一轮科技革命则呈多点爆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覆盖的产业范围越来越多,科技革命已经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幅度大大拓展。所谓深度,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衍生出来的产业链条越来越长,附加值越来越高,“沿途下蛋”越来越多。因此,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深耕细作,加速实现潜在生产力向现实新质生产力的转化,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的新旧转换,实现国民经济的旧貌换新颜。
要在全球激烈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必须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一方面,要看到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在科技创新、产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还有不少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卡脖子”技术没有突破,严重依赖国外市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最为主要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的新质生产力的竞争,谁占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制高点,谁就是赢家,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没有发展潜力以及未来命运前途的重要标志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因此,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是赢得国际竞争的制胜之道。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就会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我国生产关系总体上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释放活力。对于政府而言,一方面要提供公平竞争的良好营商环境,特别是法治环境。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平等竞争的环境要胜于任何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压力又是其发展的动力,要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优化政府服务,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减少企业不必要的交易成本。
二是要不断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要根据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状况及时优化、调整和完善,要完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未来产业的政策措施。各地区要对产业发展状况特别是对龙头企业进行全面分析和摸底,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从中选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选择上,要力避盲目铺摊子,坚持少而精的原则。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规划,既要制定共性的支持政策,又要根据企业诉求,“一企一策”制定个性化政策,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对于高成长性的未来产业要给予精准的政策支持,促使其尽快地把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新质生产力,要打通制约企业经营发展的堵点和痛点。
三是要培育一大批懂科技、懂资本、懂市场、懂金融的战略企业家。人才是市场竞争的制胜之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人才,特别是需要千百万个“四懂”战略企业家。企业家不是温室中培养出来的,而是在激烈竞争的商战中打拼出来的。当前我国不少企业家具有“单打冠军”的特点,存在懂科技的未必懂市场、懂市场的却不懂金融等问题,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要的是“四懂”人才,也就是复合型的战略企业家,政府在培养“四懂”人才方面大有可为,特别是可以为企业家成长提供实战型的学习交流平台。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系列述评之一

述评文章

(点此阅读原文)

08

来源:新华观点,2023年09月18日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黑龙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实现人才强、科技强进而促进产业强、经济强,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辟广阔空间。
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为生产力增添科技内涵
中国空间站遨游太空、蛟龙潜水器探秘深海、“中国天眼”FAST巡天观测、国产大飞机C919飞向蓝天……
科技创新,如同撬动新事物的杠杆,总能迸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强大力量。
纵观人类发展史,科技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以高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正在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的生产力。
踏上新征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做好动力引擎、当好开路先锋,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大动力。
从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到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从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到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进一步增添了生产力的科技内涵,也让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的指征更加具体。”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郭戎认为,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代表着一种生产力的跃迁。
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从2012年的49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023.5亿元,有力支撑了铁基超导、量子信息、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重大成果产出。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余有成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意味着党中央将以更大决心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
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让更多科技创新迸发涌流
如果说“从0到1”代表着科技创新的原始突破,那成果转化进入市场就是“从1到无穷”的路径演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关口”,也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科创+产业”加速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着力推动我国产业跃升……
这是科技成果转化从“书架”到“货架”的加速度——
短短一年时间,西安砺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1200多平方米的毛坯房就变成了洁净车间。这家脱胎于西北工业大学的企业主要从事传感器研发制造,在秦创原平台的帮扶支持下一个月内就走完审批、选址、专利评估等流程,大大降低了初创企业的组建难度。
作为科技创新孵化器,陕西秦创原平台经过两年多建设,正加速释放科创潜能,其构建的“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平台体系已建成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9家,为科技成果转化蹚出一条新路。
这是“放手”发展当下、“放眼”蓄势未来的积极谋划——
安徽合肥,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数百个机器人有条不紊地运转,庞大的工厂车间只需要不超过百名工人,将于今年底实现首台车型量产。
近年来,安徽不懈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更是将汽车产业提升为“首位产业”。今年上半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34.2万辆,同比增长87.8%。
“产业体系的质量,奠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吕长富表示,战略产业、未来产业是“用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刻演变,只有用硬科技赋能现代产业体系,才能为未来发展蓄力。
这是在更多前沿领域的“换道超车”——
在刚刚闭幕的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台名为“术锐”的手术机器人剥蛋壳的演示吸引众人驻足观看。剥完后,薄如蝉翼的蛋膜完好无损。这台手术机器人由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在全球拥有近600项知识产权及申请,多项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要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必须向科技创新要方法、要答案,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筋骨”支撑。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以“非对称”策略在前沿领域加快“换道超车”。要紧紧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布局“补短板”和“锻长板”并重的创新链,全面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
以培育新产业为支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无论是当前提振信心、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是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都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体制改革为突破,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开辟新赛道、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开辟新赛道。江苏重点布局变革性新材料、类脑智能等前沿方向;围绕工业母机、生物医药等产业链短板实施59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揭榜挂帅”机制,发布重大任务榜单28个,吸引63个高水平团队参与攻关。
——增强新动能。上半年,全球首座十万吨级1500米超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具备远程遥控生产能力;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在海南文昌海域正式投产;我国自研海底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脉”实现产业化制造……
——塑造新优势。在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中国光谷”,多家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军企业拔节生长,一系列创新成果接连涌现……目前,区内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和北斗产业等五大优势产业正带动湖北制造业迈上新台阶。
纵观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无一不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新产业,进而形成的新质生产力。
展望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

以改革创新释放发展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系列述评之二

述评文章

(点此阅读原文)

09

来源:新华观点,2023年09月20日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黑龙江考察期间和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释放了以“增强发展新动能”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推动体制机制变革,以改革创新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以改革促创新 释放发展动能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更需要通过改革点燃创新引擎,释放发展动能。
72.7万辆,同比增长1.1倍——在全球需求疲软的背景下,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成绩单”令人振奋。
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缩影。
中国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1位;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位……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赢得先机、赢得优势,必须持续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生产力发展变化,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新质生产力的提出,顺应了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说,新质生产力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性现象,也是生产力实现新跃迁的目标。
前8个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3%,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8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继续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光伏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增长77.8%、31.5%;最新发布的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为766.8,比上年增长28.4%……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新动能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羽说,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形成并发展先进程度跃迁的新质生产力,以更高的发展效率和效能持续升级产业体系,从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打造发展新优势。
以改革优环境 深挖发展潜能
注册制下创业板新上市公司中近9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超5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新上市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合计超300亿元,平均研发投入超6000万元,同比增长超20%……
深市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三年来,创业板创新成长特色更鲜明,有效引导更多资本流入创新创业领域。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要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开花结果。”董煜说。
在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课题组组长可以自主招聘团队成员、自主确定薪酬、自主选择和调整科研任务技术路线;义乌首批“共享专利”在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挂牌,面向全省企业开放许可,新的转化运用模式助力破解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难”和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系列探索,让科研人员轻装上阵,让科技成果更好转化。
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中央提出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部署的143项任务已经全面完成;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意见》……系列措施,把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不断激发创新潜能。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明确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举措,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系列举措同向发力,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通过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宽松宽容、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可以让企业家心无旁骛谋创新、谋发展,让企业创新动力不断涌流,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杨光普说。
以改革畅循环 开拓发展空间
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内,南浔(松江)人才科创中心的两栋大厦引人注目。在这里,入驻企业既可以获得上海的人才和科研资源,也能享受南浔等地的产业支持政策。2020年启用以来,这里已成为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融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产业飞地”“科创飞地”等持续升级,促进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动,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活力。
“通过深化改革,打通阻碍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这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董煜说,要按照中央已经明确的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加快打通供需匹配的堵点,通过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实现要素优化配置。
《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发布,提出到2025年实现“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等目标;贵州印发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方案,尝试破解数据“确权难”“供给难”“交易难”等问题;北京发布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实施方案,探索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围绕体制机制改革,系列措施接续出台。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玉举认为,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数量型要素红利逐步让位于质量效益型要素红利,中国经济的生产可能性突破原有界限、不断外展。这个突破不是依靠传统要素的数量扩张,而是依托传统要素的效率提升和新要素的不断催生。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各类要素高效配置,将有效推动中国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以畅通的经济大循环为发展释放持久动能。
9月13日,设计最高时速350公里的雅万高铁不久将正式商业运营的消息在印度尼西亚发布,备受各界关注。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也是中国同地区国家共商共建共享、携手迈向现代化的范例。
立足自身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在开放发展中把握战略主动,改革创新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系列述评之三

述评文章

(点此阅读原文)

10

来源:新华观点,2023年09月21日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黑龙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产业是经济之本,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站在新起点上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实体经济之基,强化创新驱动之本,激发经营主体之力,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把握发展大趋势:生产力“焕新”加速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中国空间站筑梦苍穹,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高铁飞驰神州大地,5G连通大江南北……
产业不断迭代,标记着经济发展的蝶变。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到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再到“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新征程上,一场宏阔布局正在展开。
“新质生产力以新技术新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过程,就是对产业体系进行系统性重塑的过程。”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表示。
无论是“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还是“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都传递出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新质生产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鲜明信号。
近日,比亚迪、名爵、零跑、小鹏、阿维塔等众多中国品牌亮相德国慕尼黑车展,新款电动车开启欧洲首秀。截至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突破2000万辆。
从“电动化”到“智能化”,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跑出“加速度”,逐步在世界汽车产业拥有真正的话语权。这背后正是生产力不断“焕新”引领产业体系腾飞的缩影。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加速进化,中国的先进制造、海洋产业、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活力涌动……
“新质生产力将推动产业体系向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方向发展,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在新质生产力领域,我国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包括在人才、技术、资本,以及市场规模、产业体系、创新生态等方面。
从实力看——我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2022年,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升至第11位,连续十年稳步提升。
从潜力看——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随着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绿色低碳转型等加快推进,超大规模市场蕴含巨大潜力。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指明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意味着我们要更快摆脱对传统增长路径的依赖,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说。
下好产业“先手棋”: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的竞争力
9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则通知引发关注:面向未来制造、未来信息2个前沿领域,聚焦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通用人工智能4个重点方向,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培育新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朱克力表示。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但仍然存在不少“断点”和“堵点”。当前,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机遇,补齐短板弱项,加长长板强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向“实”——坚定不移筑牢实体经济根基。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8%、13.9%;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总量全球占比超50%;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超过3万亿元;第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已达到66家……一项项数据,呈现出我国推动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坚实步伐。
向“新”——新支柱新赛道破浪向前。四川面向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领域布局建设2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北京瞄准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精尖产业,打造发展“新引擎”;西安重点支持增材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迅速壮大……近段时间以来,各地新兴产业布局重点愈加明晰,动能释放愈加蓬勃。
向“未来”——瞄准更多前沿领域布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崂山脚下,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今年初挂牌。“总投资145亿元的8个项目正在加速建设,未来这里将建成赋能青岛产业发展的AI创新高地和算力基础设施支撑高地。”青岛市崂山区副区长刘凌说。
合肥高新区,短短几百米长的云飞路上汇聚了几十家量子企业。合肥市在创新支持、成果转化、试点工程、场景建设方面多管齐下,加速量子科技成果从“落地生根”到“开花结果”。
不断涌现的新产业新业态,正在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牵好创新“牛鼻子”:持续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科学进步作为支撑。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必须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提升产业能级,持续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在提高产业体系完整性上下功夫。听不到人声鼎沸、看不见火花四溅。走进中信泰富特钢集团的智能车间,“一键式”的自动化高炉炼铁、远程智能管控体系,颠覆了人们对传统钢铁厂的印象。“智能制造大潮澎湃,企业加快寻求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董事长钱刚说。目前,我国各地已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智能制造新场景、新方案、新模式不断涌现。
——在提高产业体系先进性上下功夫。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数字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要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演进方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布局开拓新领域新赛道的引领性技术,夯实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
——在提高产业体系安全性上下功夫。C919大型客机投入商业运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顺利出坞;国产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CMO)产品获批上市;“东数西算”工程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全部开工……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再上新台阶,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今天的创新科技,孕育着明天的“产业地标”。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深刻认识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培育新兴产业竞争力,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持久动力。

“平”语近人——习近平用典丨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

“平”语近人

(更多习语视频分享)

11

中国是非洲的可靠朋友,过去10年向非洲提供大量发展援助,参与建设6000多公里铁路、6000多公里公路、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下阶段,中国将同非洲国家开展更多合作,支持非洲增强自主发展能力。这包括提供卫星测绘成套数据产品;实施“智慧海关”合作伙伴计划;协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全球发展倡议助力非洲未来”行动,积极支持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
各位同事!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让我们坚定信心,众志成城,携手构建发展共同体,不让任何一个国家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掉队!
——习近平在金砖+领导人对话会上的讲话(2023年08月24日)

12

往期回顾

REVIEW

(点击上方二维码,进入书架,查阅往期)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