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双养汇集第十三集

其他分类其他2023-05-18
511

13

2023年6月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路在何方》

双  养  汇  集

   路   在   何   方》

做事:博学一点,诚信一点,负责一点。
交友:真诚一点,大度一点,热情一点。
处事:谦恭一点,礼貌一点,淡泊一点。
修养:安静一点,慈善一点,沉稳一点。
得意:低调一点,收敛一点,感怀一点。
失意:忍耐一点,豁达一点,参透一点。

金     言    玉    语

人生就是一个磨练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些酸甜苦辣,你永远都不会成熟。所以,我们应该在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泪水中成长,拼搏中展望,对自己说一声:昨天挺好,今天很好,明天会更好!

所谓的幸福;就是人生中有个能懂你的人!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智慧!!!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最    之    歌

最好的心态是乐观!
最好的修养是寬容!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最大的希望是平安!
最大的本钱是尊严!
最大的无知是抱怨!
最大的智慧是装傻!
最大的知足是幸福!

有时候,问题很复杂,答案却很简单。在这世界上,最能左右自己心境的人其实还是自己。人生在世,草木一秋。只有能够真正做到心平气和,才会叫每一个平淡的日子慢慢地生动起来,才会头脑清醒地去审视自己,才会把一些名利得失看成过眼云烟,才会去干自己想干也能干的事情。
人生就是一个磨练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些酸甜苦辣,你永远都不会成熟。所以,我们应该在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泪水中成长,拼搏中展望,对自己说一声:昨天挺好,今天很好,明天会更好!

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为中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提出“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时代背景及其误区种种
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成功的关键所在;
四、壮元妈妈介绍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五、一个班主任在家长会上的讲话
六、优秀的子女都是陪出来的
七、中国现代两个名门望族:
一是“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的钱氏家族;
一是“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的梁氏家族。
八、中科院的震撼调查;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多名高考状元无一成为行业领袖!
九、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
十、从 孩子成长 转向全员共同成长---家庭教育的生态
编后话;《望子女德才双馨》就是《望子成龙》《望子成凤》路在何方最合理的答案!

目     录

所以定此主题,一是,因为我们中国人都特别钟情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这种不计代价、一厢情愿的良好愿望却被无数现实所击碎,殊不知,人从来都不是一块可以固定形状的橡皮泥,孩子也从来不可能是一个搭好框架就可以顺着框架顺利成型的盆景,而是奔流不息的生命之河,在不断的流动中改变方向,完成个体独特的轨迹,你只能陪跑、引流、旁观,而无法早早地人为预订好形状,所以成龙、成凤不过是父母异想天开的黄粱美梦罢了;二是,因为少年太重要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未来世界的优胜者,将属于教育更普及、文化更发达、素质更优秀的民族;亦即少年强即国强!三是,我认为:成龙成凤要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正确的社会导向,同时,家长和孩子都要深刻明白内因绝对起决定作用的道理,否则,像制造永动机一样,永远不会成功!告诫天下所有父母再不要做这种徒劳无功的傻事了!

前      言

正      文

一、《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已经成为我们家庭文化的组成部分
度娘说:“望子成龙,意指盼望儿子成长为有出息、有作为的人”,“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中国封建社会把“龙”作为帝王的象征,比喻高贵杰出人物。盼望儿子能成为出类拔萃的显耀人物。或者通俗地说,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所成就。在封建社会,只要儿子考上壮元,就可以飞黄腾达、名利和财富滚滚而来,整个家族都会罩上无上荣光外套!这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现实,这种出人头地的显跃和光宗跃祖的显摆令人羡慕,因此在社会上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庭教育目标,父母是孩子生活中最亲密的人,父母养育子女,当然也有其对子女的期望。中国人一向注重孩子的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早已深植人心,家长对子女教育有许多期盼,也对子女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忧心忡忡的家长担心孩子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基于这样的担心而导致千奇百怪的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社会现象:家长一厢情愿地给子女报名参加课后各种补习班。很多孩子从小一、有的甚至从幼儿园起就开始补习英语、电脑、心算。还身体力行地请假为孩子接送,甚至陪读;有的家长化几万十几万钱给孩子在城市知名学校买了一个名额,为了宝贝儿子的上学还举家在学校的附近租了房子,专门料理孩子的生活;有的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还委屈自己和孩子同班学习,成了父(母)子同学;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能读名校,不惜代价地走后门,或者通过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杭州的著名中小学、幼儿园,每天下午4点钟和每周五,或者有点蒙蒙细雨的时候,成百上千的老头老太拿着雨伞,站在外面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浙大平均统计下来,一个新生3.3个家长送,最多的6位,等等。

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误区种种
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他们甚至把这个看成是毕生的追求,只要孩子能有所为,他们宁可付出任何代价。正是这种强烈的期待,使得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进入了一些误区。一般来说,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一厢情愿
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不少孩子对究竟该学什么、自己是否适合进行特长教育等问题都不甚明了,报名参加特长班的学习完全是家长的一厢情愿。
(二)贪多求全
一些家长盲目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今天让孩子学钢琴,明天让孩子学美术,过两天又让孩子该学书法。不堪负重的孩子,平时忙,双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要忙写字、弹琴或绘画,难怪有些

孩子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放学后,我宁愿被老师留下来也不愿立即回家!”
(三)方法不当
孩子毕竟是孩子,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也许就不再喜欢了。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采取强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孩子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四)盲目攀比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看到别人的孩子考了个好成绩或者报了某个特长班,心里就特着急,也不顾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非要逼着孩子向对方看齐。其实,

人和人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是不可简单武断地比较的,成功与否也不能由一次考试来下定论。与其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盲目的比较,不如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追求切实可行的目标。
(五)不管儿女自身条件和特质盲目要求子女成龙成凤
   其实,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人之常情,但如果盼儿成之心切,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标准要求”,就可能正好成为孩子成长进步的阻碍。我看过一个漫画: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独自坐在钢琴旁边泪水不住地流,嘴里还说着:“哎,来个小偷把我家的钢琴偷走该多好啊!”我看着看着就想:一个七八岁的小男骇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想法呢?由此可见,他太不喜欢弹钢琴了吧!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千万不要逼孩子做不喜欢的事。
 

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重要的是付于实际行动
   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成功的关键在于;
第一、父母务必坚持家庭教育的三步曲!即陪伴、交友、民主;
第二、培养孩子四自个性(自尊自强自力自律)、独立精神和善思考、勤阅读的好习惯;
第三、要极大地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第四、要適应新时代的要求,把望子成龙转向望子成人。
望子成龙是父母对孩子成才的美好期盼,希望孩子未来能出人头地或有所作为,拥有成功与幸福的人生,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封建社会,儿子考上壮元,即‘成龙’,全家族的人都无尚荣光。但是,我们现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人才的标准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选择标准也都不一样。所以望子成龙完全不合时宜。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将这种

期盼简单化为对孩子学业成绩的要求,以学业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认为孩子只有考上名校、找到好工作才有出路和未来。希望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这种想法本没有错,但不应顾此失彼或本末倒置,一心只关注孩子是否‘成龙’或“成才”,忘记了孩子成才之前首先要“成人”,孩子的健康身心和良好品行才是能让他一生走得更远更好的根本保障。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还应看到每个孩子有不同的特点、天赋及成长节奏,如果父母能意识到这一点,也就不会陷入总拿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盲目攀比的怪圈中。我们要承认,孩子的成长是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智力与能力结构、不同的阶段性成长特征、不同的性格特质、不同的兴趣爱好,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学业成绩自然也会有所差异。无论孩子的起点如何、他们的成绩如何、他们未来走向何方,教育的价值取向应在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使之未来有能力成为一个健全的幸福的人。从人一生的发展逻辑来看,应该是先成人后成才,这是人才形成的客观规律。““成人”的过程也是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只有先成为合格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才”或‘龙’。孩子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很大,父母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孩子打好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也要从只关注孩子“成才”或‘成龙’转向先让孩子成人!
四、高考状元妈妈的做法和体会
高考状元李沛伦同学的母亲查女士是资阳市一所小学的校长,曾经也做过教师的她,在教子方面有一套独特的因材施教的方法。她认为: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旦错了就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不仅要学会赏识孩子、用爱心和耐心陪伴孩子成长,还要把握好其中的度,做到表扬、鼓励但不溺爱,给他独立的空间和时间但不放任。

查女士在整个发言的过程中,以李沛伦在中小学成长过程中的事例为基础,以自己的亲身感受为依据,时不时引用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谚语,既使得整个演讲生动有趣,又使会场的气氛非常融洽。
在提问环节,很多家长提出了怎么样给孩子精神上的支持,怎么样给孩子心灵上的关爱,怎样与孩子沟通学习方面的问题,孩子考试考砸了怎样疏导的问题,孩子选什么样的学校和什么的老师才最好......这些问题都表露出了家长们在教子方面的焦急与迷茫。然而,当在场的家长听到查女士对“如何应对孩子的青春叛逆期和抵触期”、“如何很好地处理与孩子的关系”的建议时,家长们都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会后家长们纷纷与李沛伦同学及其母亲面对面交流经验。
家长的提问与回答:
(一)家长与孩子有意见分歧时,家长该如何处理?
不同的人不可能意见一样,所以家长首

先应该予以理解。在我们家比较民主,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是谁能说得通就听谁的,要以理服人。以事实为依据,以
理论为基础。
(二 )孩子处于低谷时,家长该怎么引导?
我们会鼓励他和安慰他。比如在他月考和期末等考试考完之后,我们都会给他打电话,但我们只字不提考试的事,我们主要从他说话的语气、语速和语调来判断,当我们判断他的考试不理想时我们就会鼓励他:努力了就好,考得不好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做,我们可以给他减少压力。凡事要往好的方面看,并不是考得差一辈子就完了。
(三)对于很多中学生,尤其是毕业班的中学生来说,每天的生活基本上都维持在两点一线的状态下,因此除了与父母的关系,学校生活成了广大中学生生活的重中之重。怎样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
因为我自己也是老师,所以我懂得一些怎样处理孩子与老师的关系的方法。

一个孩子对科任老师的喜好直接影响到他是否喜欢这个科目以及在科目上所取得的成绩。所以家长尽量不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坏话,要多说他的好话和优点,这样孩子才不会讨厌那个老师。
(四)我们没有什么文化,要怎么样与孩子沟通学习方面的问题? 
其实,不能在学习上对孩子进行辅导没有多大关系,孩子需要的更多是心灵上的关爱和精神上的支持。比如可以常在饭桌上问他:今天上课你主动举了几次手,学习起来吃不吃力?(而不是总是问他这次考试考了多少分,怎么才考这么点分数?)
(五)孩子进入青春期,出现叛逆
 
 

五、一个班主任在全班家长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
今天,因为孩子们的缘分,我们走进了这个教室,欢迎各位!首先感谢各位家长在这么冷的夜晚抽空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你们的到来既是对我们班工作的大力支持,也是对你们子女教育的关心。哪一位家长不望子成龙?哪一位家长不望女成凤?哪一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呢?一个孩子的成长,不是光靠学校就能够做到的,我想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配合是非常必要的。今天请各位来开这个家长会,我们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最近的学习、心理等各方面的表现,更好地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更好地帮助孩子渡过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关键时期,使孩子顺利迈进中学。
下面我想对大家做一个小小的调查,看看大家平时对自己孩子的关注程度如何。

大家只要在心里回答这几个问题就可以了:1、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听孩子朗读、背诵?2、你每天花多少时间给孩子报听写,并认真检查打分?3、你每天是否仔细看过孩子作业本上的题目回答得对错?4、你了解你孩子每次的单元测试成绩吗?5、你知道你孩子每天的作业是什么吗?6、你至少指导你的孩子写过一次作文吗?7、你陪你的孩子一起看过课外书吗?8、你知道孩子今天放学后的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吗?
如果,其中有三点你没有达到,那么请不要说自己是关心孩子的。关心孩子不是口头上一句简单的“我很关心”,而是无数个日子的坚持辅导,积极关注。
作为老师,我听到比较多的一句话是:“老师,我自己平时没空管孩子,就辛苦老师帮助多管管了。”或者是“孩子不听我的话,我说了没用。”这是许多家长所烦恼的问题。现在,我特别想告诉这些家长的是:

即使你教不了孩子,但是你至少可以抽时间陪着他完成。很多家庭作业,其实都只是抄写听写,读读背背什么的,难度不大。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位家长,他的孩子人挺聪明,但很懒惰,所以数学不错,语文很差。家长本来很喜欢看电视,晚上睡得比较迟,孩子也跟着爸爸一起看。这位家长在家长会上知道孩子这个情况之后,从此不看电视,专门陪着孩子学习,检查他朗读、背诵、听写等等。孩子睡觉,他也睡觉。一年多来都是如此。后来这个孩子语文数学成绩都很拔尖。
我以前教过一个学生转到了厦门的一所小学去读书,他的家长回来遇到我,很有感触地说:到了厦门,我深刻体会到,孩子读书的好坏,有百分之五六十的责任在家长。厦门那边的家长都是把教育孩子当成自己的工作一样重视。比如孩子学英语,家长都是跟过去听,听完了回来辅导孩子。

即使自己英语不懂,也会很认真地听孩子读,读得对不对听不出来,读得熟练不熟练,总能听得出来吧。家长足够重视并注意方法的话,没有教不起的孩子。
那么,如何在行动上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与关爱呢?下面我给大家提几点建议,供各位家长参考:
(一)关注学习
加强对孩子有关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平时需要做的事情并不多,可是我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总是经常会听到孩子们叫苦,总担心我布置的作业太多。或者在班级卫生大扫除等劳动时,总有个别孩子特别懒散,袖手旁观,连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的锻炼机会都不愿参与。所以希望我们家长要经常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在孩子有怨言的时候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为他们讲道理,使他们懂得,不努力、不吃苦就不会有大的收获。同时在家里也可以叫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能体会到家长

们劳动的辛苦,从而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也从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加强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要养成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作业时尤其要养成独立完成的习惯,有些孩子不愿下工夫自己做作业。尤其是回家作业,有的学生回家不能及时完成,就出现了中午或第二天早晨到校后趁老师没到校之前抄其他学生的作业的现象。所以家长在这方面也要配合教育好孩子从小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家长可以跟孩子做作业方面提出如下的要求:练习中通过自己努力能做出来的,不要问别人;练习时感到不知所措的,要先复习概念,再看例题,接着自己思考,争取独立完成;对于自己实在难以独立完成的题目也要认真思考,在请家长讲解时先说清自己对于题目的理解,说清自己在哪个具体地方不理解。家长的辅导主要在“导”:通过对疑难问题的“诊断”,从孩子的思维障碍出发,一个一个地加以排除,启发孩子真正地自己

弄懂道理。这种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对于孩子将来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利的。
(2)培养孩子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
家长要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不加指导,孩子年龄还小,往往自己很难做到。这年龄的孩子由于好奇心强,但自控能力还差,往往是想到哪就做到哪儿,一边玩一边做作业,许多孩子甚至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这样肯定难以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家长要从具体的时间安排抓起,要提醒孩子早睡早起。大部分学生到校时间较早,因此,早晨对于孩子来说自由的时间比较多,各位家长要提醒早到校的孩子到校后不能玩,一日之计在于晨,要抓紧时间复习,读书,背英语。而中午学校规定了进校时间
 

六、优秀的孩子,都是家长陪出来的(附1到9年级陪伴方法)
一位名校校长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学校里各方面优秀的孩子,大部分是家长陪出来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其实与学校教育没啥大的关系,多半是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做的好;而一个所谓“差生“也多半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的确,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是,怎么陪却是大有学问的!
 这是一篇名校老师给陪读家长的建议,1-9年级都整理齐全了!这些建议,越早开始执行效果越好,孩子到高年级后,双方都会越来越轻松。现在看到还不晚!赶紧收藏!
小学一、二年级
  1.写字工整 
  如果不从一开始就让孩子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等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再去纠正他,会让孩子做作业的效率直线下降,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2.做作业速度
 成绩明显低于班级平均分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作业速度慢。
 所以一开始不要求正确率,只要求速度,严禁边做作业边玩,做作业中途尽量不吃东西、不上厕所。先做他不擅长的作业。
 这个阶段切忌把追求成绩错误地表现为要孩子当第一名,更不该只重视分数高低和名次,使孩子错误放大成绩的意义与重要性。
 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最佳表现"、"跟自己竞赛",让孩子了解成绩是一种自我检验而不是分数、名次的追求。
 小学一二年级还要培养孩子每天朗读、写简单日记的习惯。总之,一定要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
 
02
小学三、四年级
小学三年级的学习习惯直接决定高考的学习成绩,小学三年级和高二成绩相关

系数为0.82,重要程度不用多说了。
  这个阶段是孩子学习逐渐定型的重要阶段,这时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所以又是一个不稳定的阶段,孩子在一二年级养成的良好习惯一定要加强不能放松。 
  三年级后不用跟一二年级一样再坐在旁边陪伴孩子做作业了,他们开始主动积极的接受新知识,但你要教会孩子做计划表、整理错题、做笔记。 
  1.语文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阅读计划表,记录每个月的阅读字数。中年级也是孩子写好作文的关键时期,平时孩子写日记要引导他多写生活中发生的事儿,多描写细节。
  2.数学 
  从三或四年级开始,如果孩子学习轻松,喜欢挑战,那么可以学点奥数,但是千万不能强迫。学奥数要抱着训练态度和平常心,但不是指随随便便应付,学奥数最难得的是坚持,

首先家长要坚持,做好情绪的疏导,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既然选择了就坚持,既然坚持了就努力做好。
  3.英语 
  三四年级英语是从听说到读写的过渡期,平时多看看英文绘本,要求孩子拼写单词等。 
  三四年级开始教孩子画重点、整理错题本、单记笔记。 
  记笔记和找重点是相辅相成的,但是要让孩子尽量做到边听边写,记多少算多少,千万不要为了记笔记而错过老师的讲课内容。 
 
03
小学五、六年级
  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以后,不用再过问课业细节了,只要在他偶尔犯懒的时候提醒他,遇到挫折的时候鼓励他,在他实在找不到解决办法时跟他一起寻找方法,是不是很轻松? 这时候孩子有了自主的学习能力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不是很感概"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这句古话?以后初中高中你也同样省心的。
  1.语文 
  语言素养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小学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进入初中语文再差也不会差哪去。 
  小学学过的或者要求必备的古诗词,最好分类整理一下,并定期朗读背诵,做到滚瓜烂熟。 
  成语和文言文词句积累一定要知其意识其字,并且要体会文言文的语感。 
 
2.数学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家长尽量让孩子去学奥数,不管孩子学不学得好,肯定不会让孩子越学越笨! 
  那些学过奥数的孩子进入初中以后,他们的思维明显比没学过奥数的活跃,新知识接受能力也比他们强,这些孩子便越学越带劲,考试分数就慢慢拉开了距离。 
 
 

数学考试也是以中考为标准,很多题都是中考原题。
  都是找规律、周期循环、图形数数、简便计算、定义新运算、数列求和、方程解题等等......运算律尤其是分配律要反过来倒过去地会运用。 
  总之小学奥数的知识多学一点最好。小学里的所有几何知识(图形知识)一定要学好,初中才不会苦恼,小学的几何与初中几何联系得很紧密。 
 
3.英语
  现在初中英语虽然从字母学起,但进度很快,还没消化又讲新课,作业全是课外试卷,周末更是几大张。 
  建议在小学将英语学得扎实点,学得多一点,进入初中英语学习也会轻松许多。小学英语听、说、读、写、背一样都不能少,然就会变成老大难科目。

04
初中阶段
 从小学到中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跨度,无论在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上,都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在这个转变中,家长的角色也至关重要。无论您有多忙,以下这5件事不得不做。
 1.增强意识——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聊聊初中生活
 面对陌生的同学环境,想要适应,真得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时间的长短则和孩子自身的适应能力有很大关系。
 这个时候,家长要提防两种极端心态的产生:
 一是经过漫长的暑假,心早就"飞"了,还会觉得初中学习会和小学学习一样简单,因此漫不经心;
 二是对初中学习过于担心,生怕自己会落下。
前者需要家长的"醍醐灌顶",强调初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一定的难度,

后者则需要家长更多的鼓励和信心的给予。
  2.确立目标——对比近几年中考形式,辅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 
  中考的考试范围、考试政策,不同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每年都会有一些变化,作为孩子的"大后方",家长需要在这些方面花些时间和精力,平时可以多关注一些官方或教育类的网站。 
  参考往年的中考分数线,可以帮助孩子基本确定一个努力的方向,把每一步走得踏实。 
  3.充分了解学校制度、基本规范、考试选拔等等都要提前弄清楚。 
  很多家长就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进入该校的高中部,才进入该校的初中部的,因此要及早了解相关学校直升高中的选拔标准。   
到底要符合怎样的条件;是按总成绩排名;对具体学科的成绩是否有要求;具体名额的分配又是怎样......这都是需要家长提前考虑的问题。
  

及早的了解学校的相关制度,为孩子的初中学习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影响孩子的高中升学。从现在起,做到心中有数,随机应变。
4.及早沟通——向任课老师传达孩子的基本情况。
  需要强调的是,和老师沟通并不是为了以后给"打小报告或者""探听孩子底细",家长要把这个态度摆正,不要给孩子留下随时受监视的感受。 
  尤其对寄宿生来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家长要做到对孩子了如指掌必须通过与老师这座桥梁。 
  这里的老师,除了班主任老师,还有各任课老师。毕竟中考是一个综合的选拔性考试,与老师沟通,主要是为了避免孩子过度偏科,了解孩子的心态变化,并且积极配合老师。 
 5.找到方法——如何应对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
  孩子到了初中阶段,已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听话"那是家常便饭。 
 
 

这个时候,家长再也不能向以前那样呵斥或者动手了,需要的是耐心地和孩子讲道理。
  能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这个是关键期,家长不仅要做孩子的镜子,更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多向优秀的家长取经,改变之前那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初中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对家长来说,更是万里长征的重要一步。要想下好这盘棋,必须把每一步都走好。 
  孩子的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家长,我们也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根据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帮孩子成才、成人! 
 
 

七、中国两大名门望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中国
 要说近代以来中国最精英,最“富有”的家族,一定就是他们了:
一是“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的钱氏家族;
一是“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的梁氏家族。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家族到底有多厉害!
1
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
繁衍于江南一带的钱氏家族,自唐末以来开枝散叶,人才辈出,载入史册的名家逾千人。
近代以后更是出现人才井喷现象,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穆、钱钟书等众多文坛硕儒、科技巨擎、国学大师。
都出自这个“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
有人总结钱家出过“一诺奖、二外交家、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

2008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化学家钱永健,原副总理、外交部长钱其琛,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国学大师钱基博、钱钟书等。
科技界“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伟长的亲叔叔叫钱穆;
钱玄同,钱钟书,诺贝尔奖获得者钱永健,其父钱学榘和钱学森同系钱王第33世孙。
钱氏能够绵延千年,人才辈出,与家族良好的家风家训不无关系。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就出自《钱氏家训》。
《钱氏家训》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大部分,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做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
个人篇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
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

家庭篇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社会篇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
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救灾周急,排难解纷。
国家篇
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
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2
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梁启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学术大家。
除了上述各种“家”,梁启超或许还是近代史上的“最强老爸”!
为什么敢这么说呢?来看看梁启超教育出了怎样的一个精英家庭吧。

梁启超一共有九个子女,其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个院士,其他的子女也几乎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号称“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梁思顺(1893-1966):长女,诗词研究专家、中央文史馆馆员。
梁思成(1901-1972):长子,著名建筑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宾西法尼亚大学和耶鲁大学建筑系毕业,学成归国创办清华建筑系;娶了极美的才女林徽因。
梁思永(1904-1954):次子,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梁思忠(1907-1932):三子,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
梁思庄(1908-1986):次女,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著名图书馆学家。
梁思达(1912-2001):四子,经济学家,合著《中国近代经济史》。
梁思懿(1914-1988):三女,著名社会活动家。

梁思宁(1916-2006):四女,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奔赴新四军参加革命。
梁思礼(1924-2016):五子,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启超这位“金牌老爹”,是怎样教育出这一家子精英的呢?
1、强烈而有个性的父爱
直到如今,很多中国父亲都很难十分直白地对孩子表达爱。但梁启超经常会告诉孩子们,自己有多爱他们。
他曾在给孩子们信中如此表白:
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
九个儿女,各个性格不同,梁启超要确保他们都能感受到父爱,而且都觉得自己是父亲心中特殊的一个。
他给大女儿思顺取爱称“大宝贝”“我最爱的孩子”,三女儿思懿被他取了个外号叫“司马懿”,小儿子思礼的代号则是“老白鼻”(老baby的谐音)。
对长子梁思成,他说:“你们若在教堂

行礼,思成的名字便用我的全名,用外国习惯叫作“思成·梁启超”,表示你以长子资格继承我全部的人格和名誉。”
对次女梁思庄,他在信中肉麻地写道:“小宝贝庄庄:我想你得很,所以我把这得意之作裱成这玲珑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给你……”
2、对子女教育的目标
梁启超对子女的教育目标,在他给子女的家书中,大概能窥见一二: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在1910年代-1930年代,梁启超把思成、思永、思忠、思庄送往国外学习,这期间梁启超与子女有密切的书信来往,共给他们写了400余封家书。在家书中,梁启超对子女们读书、写字、学习课程,选择学校、选择专业、选择职业等等各方面都给予指导,但从不强迫命令。

八、中科院震惊调查:
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多名高考状元无一成为行业领袖!
(一)高考状元有用吗?
请看中央教科院的调查结果:
“我们调查了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见《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页)。
不止如此,他们还有另一个调查结果:
 “调查了全国100位科学家、100位社会活动家、100位企业家和100位艺术家,发现除了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外,其他人所获的成就和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正相关关系。”
这说明了什么?
事实一:1977年以来,全国34年的高考状元(高考分省计分,3300名÷30个省市区÷34年≈3.2名,应该一个没漏啦),都没成为社会活动家、或企业家、或艺术家,也没在任何一个行业成为领军人物。
事实二:不知科学家的工作属不属于一个行业?如果属于,那就意味着:高考

状元们也没成为一流科学家。
事实三:社会活动家、企业家、艺术家能获成就的大小跟他所受的学校教育并非正相关——即是说,学习成绩优秀的不见得能成这些“家”,而学习成绩不怎么样的则不见得不能成这些“家”。
事实四: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一定关系”是多大的关系?强正相关、弱正相关、不同层次的科学家正相关程度不同?文章里没解释——不过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读书的时候成绩并不怎么样,而且这样的例子还不少。
综合结论:中央教科院院长袁振国教授认为:“创新根本不是靠教育出来的。”请注意:此中的“教育”是指“中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到2011年6月的教育”。
哇,这几十年的教育怎么了?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
上海市浦东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程红兵先生说: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一阶段的教育有重大失误,就是没有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这一阶段的教育就是以填充式教育为基本症状的,由于巨大的就业压力,导致巨大的升学压力,学生要不遗余力地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升学准备,所以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全部由教师负责填满,学生在家时间比如双休日,则基本由家长负责填满,这个原因不仅是教育的,更主要的是社会造成的。”
可见全社会联手放出来的应试教育魔鬼是扼杀创新型人才的重犯!
(二)30年1000余高考状元的悲惨下场
中国相关机构对中国从1977年到2006年30年间1000多位“高考状元”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么多的曾经让人惊羡的高考状元,却没有一位成为顶尖人才。他们如今都过着平凡的日子,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笔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首先,他们成为高考头名,只是应试教育作题的“状元”而已,只能说明他们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学习计划性较强,但在动手操作能力还是创新能力方面没有得到多少反映。也就是说,高考只是有限地反映了学生学习应试能力,而应试能力不能衡量一个人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能力。
其次,高考状元们喜欢在学习知识中追求完美无缺,追求无所疏漏,在考试中过分看重分数,使思维处在了僵化的神经质般的模式上。这种思维反映到将来的工作上,他们也只是过分看重僵死的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又视学习现成知识为一种享受,而对其它则看得比较淡漠。而这种思维却严重影响到了他们在事业上的发展。
第三,许多高考状元们对来自上方的指令,往往能够苛刻地按要求完成,而在完成任务时往往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思维是对来自应试教育做现成试题而又想获得完美答案的一种重复。

第四,高考状元们只是在应试上取得了暂时的成功,而他们却又往往以这一次成功引以为一生的骄傲。过分地回顾过去,却丧失了以后为更高远目标努力的动力。
第五,高考状元们的家庭背景往往不太理想。他们在学习上心无旁顾,梦想摆脱某种困境。一旦实现理想,却又陷入了没有目标的窘境。而在就业上却又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更为理想的指导。结果好多人也就听天由命。
(三)我们的反思:一所学校看得见的是校园,看不见的是共同的价值观和师生的行为方式。
很多学习成功者,在谈到自己的成长时,都说到他们很喜欢艺术、体育等活动。理科第一名梁思齐同学在小学就达到了钢琴九级,很喜欢足球,是学校足球社的副社长;文科第一名伊思昭拉得一手很好的小提琴,还喜欢画画,由此证明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

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常说,他在科学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于小时候不仅学习科学,也学习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质,因而思路开阔。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期间,钱学森除了参加美国物理学会、美国航空学会和美国力学学会之外,还参加了美国艺术与科学协会。他曾多次感慨:“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夫人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我们当时搞火箭时萌生的一些想法,就是在和艺术家们交谈时产生的。”
是的,科学和艺术是永远连在一起的,诚如钱老说的“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受到这些艺术方面影响或启发。
 

九、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
从 “望子成龙” 转向 “望子成人”
望子成龙是父母对孩子成才的美好期盼,希望孩子未来能出人头地或有所作为,拥有成功与幸福的人生,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将这种期盼简单化为对孩子学业成绩的要求,以学业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认为孩子只有考上名校、找到好工作才有出路和未来。希望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这种想法本没有错,但不应顾此失彼或本末倒置,一心只关注孩子是否“成才”,忘记了孩子成才之前首先要“成人”,孩子的健康身心和良好品行才是能让他一生走得更远更好的根本保障。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还应看到每个孩子有不同的特点、天赋及成长节奏,如果父母能意识到这一点,也就不会陷入总拿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孩

子”盲目攀比的怪圈中。我们要承认,孩子的成长成才是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智力与能力结构、不同的阶段性成长特征、不同的性格特质、不同的兴趣爱好,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学业成绩自然也会有所差异。无论孩子的起点如何、他们的成绩如何、他们未来走向何方,教育的价值取向应在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未来有能力成为一个健全的幸福的人。
从人一生的发展逻辑来看,应该是先成人后成才,这是人才形成的客观规律。“成人”关注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孩子通过成长从“自然人”变成合格的“社会人”。“成人”的过程也是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只有先成为合格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才”。
孩子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很大,父母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孩子打好健康全面发展的基

础,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也要从只关注孩子“成才”转向先让孩子“成人”。
十、从 孩子成长 转向全员共同成长---家庭教育的生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2022年发布的《让终身学习成为现实》手册指出,现代生活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终身学习是应对当下时代快速变革的有效手段,可以培养积极的公民意识,提高就业能力,促进人们的健康和福祉。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终身学习已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家长的角色定位、教育观念及方法也需要随着孩子的成长、家庭结构的转变以及社会的进步等不断调整,这也要求家长的学习和成长是持续的。
在此背景下,家庭教育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家庭教育不再是家长对孩子施加影响的一种单向教育活动,而是

家庭成员间特别是父母与子女间的一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双向教育活动。家庭教育不再只将促进孩子的成长成才作为唯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孩子也不再是家庭中的唯一受教育对象,而是强调家庭全体成员的共学互学、共生共长;强调家庭教育首先是对家长的教育,若要孩子天天向上,家长先要好好
学习;强调家庭成员基于彼此尊重、相互平等、相互了解的原则,通过相互支持、沟通对话来认识与解决问题,实现孩子和家长的共同进步与成长。由此,家庭成为一个具有知识共享特征的学习共同体。
事实上,家庭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对孩子最美好的陪伴状态。知识一般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其中显性知识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工作流程等方式学习获取,而隐性知识往往是个体长时间所积累的独特的经验知识,必须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才能获取。由于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时间先后有

异,家长相比孩子而言,往往更富有经验;而孩子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他们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更强等。家庭全体成员之间如能发现和承认彼此的局限和不足,又能看到对方的优点,通过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实现优势互补,那这个家庭就能形成一种既和谐又上进的氛围,能驱动知识与经验的相互传递,能促进家庭成员的进步与发展,还能涵养热爱学习、民主平等的家风,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家庭生活图景。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2年12月11日 第4版 版名:家教周刊

编  后  语:

应该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改为《望子女德才双馨》。这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路在何方最贴切最合理的答案。
2004年在云大宿舍连杀四个人,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2010年药家鑫驾车撞人捅人事件;这两起事件当时都是报纸网页新闻的头条,两位主人公皆是在校大学生,接受着高等教育,是父母家人眼中即将‘成才成龙’的乖孩子,同学中的佼佼者,可最终因为不同的原因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必然接受法律的制裁。我们不禁感叹,好端端的孩子,他们有着光明的前程,本来按父母的预期,在大学好好学习知识,毕业后找份体面的工作,成家立业,做个真正对社会对国家有用之人,可现实并未能如愿。孩子犯错后,我们的教育开始反思,我们的家长开始反思,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最终导致他们走上了犯

罪的不归路。其实,家长由于只急于‘望子成龙’或‘成凤’而忽视了孩子‘先要成人’的成长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对其先要‘成人’的教育,使之成为人格上有严重缺陷的人。《望子女德才双馨》完全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新时代的培养目标相一致,非常直白、通俗易懂,颇受广大民众所接受所欢迎。“望子成龙”固然承载了家长苦苦的殷切期盼,但期望不等于现实,成“龙”的只是少数。即使挤进“龙”群,也未必能保终身无虞。“神童”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孩子都是普通人,但他们性格各异,短长互见,有的是善于冲刺的小马驹,有的是耐力超群的小牛犊……将来都能在社会中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位置,但不一定是成“龙”。家长的良好愿望一旦脱离实际且化固执的强求,那么不幸便会频频出现。过重的学习负担剥夺了不少孩子童年的欢乐,厌学弃学的心理由此滋生。家长的一厢情愿代替了孩子的自主选择,抑其所爱而强其所恶,

造成的恶果也必不可免。而《望子女德才双馨》不是降低了要求,而是符合了实际。是什么材成什么器。家长要用心识材,正确引导。是小马驹就让他跑得更快,是牛犊就让他负重而涉远,而不是强求他们都成“龙”。《望子女德才双馨》没有明确的追求目标,有较大的弹性,能带来宽松的环境,孩子们便能拥有自由发展的空间。过多的管束和保护对孩子成长是不利的。让孩子多一些自由和独立,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将会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望子女德才双馨》明确指出,德才兼备、又红又专不单指才能,也指品性。对那些烟酒成癖、行为不清、不务正业者均斥为“不成器”。所以《望子女德才双馨》有助于纠正片面看重智育的倾向。本来我是想用《望子成器》来取代的,因为《望子成器》中的“器”有许多优点:可大可小,可方可圆,可精可粗,

无时不用,无所不在,都为世间之所需。而且《望子成器》更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为‘成器’的路有万千条。所以在学校培养时就要着眼360行,行行出壮元!的教育实际,有利于落实工匠精神!完全符合我国工业门类最完整、体系最齐全的国家实际需要各方面人才。但是,《望子成器》中的‘器’,有其致命的缺点,因为‘器’是静态的,器仅被动装饰,不存在主观能动性。而‘龙’、‘才’都是动态的,有生命活力,存在主观能动性。考虑再三,所以用《望子女德才双馨》取代《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

家长们有的“望子成龙”,有的“望女成凤”,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思想。(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思想本身并没有任何过错,错在对“龙”和“凤“的理解以及社会大环境迫使这些思想走样。

希望各位可以参加讨论

后续专题公告;继中国梦、人生的惬意年华、望子成龙望女成风路在何方、后绿色发展、双循环、家风。欢迎留言讨论。

往期作品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