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二十六合集

其他分类其他2024-04-21
267

《双养汇集》合集

26

华为入局中医药〗

《双养汇集》第26合集

仁者乐山选编
大海电脑制作

2024.4

目   录

26---1,写在前面
26---01,第91集《中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中医?》
26---02,第92集《中医的现代意义》
26---2,国际医药资本是如何围剿中医药的?
26---3,日本药店的中医、中药。
26---4,华为中医大模型是什么东东?
26---5,编后话;

金言玉语  供大家共勉

河流不走直路而走弯路,是因为在前往大海的途中,它会遇到各种障碍。人生也是如此,遇到挫折时不必悲观失望,保持平常心,把走弯路看成是前行的另一种形式,就可以像那些蜿蜒的河流一样,最终抵达人生的目标。也不够出众,但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下去、持续付出,就可能逐渐脱颖而出。
与其仰望别人,不如提升自己。只有依靠自己跨过泥泞,才能真正拥有战胜风浪的能力。愿你我都能不断精进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在想与做之间徘徊纠结,时间便在这一拖再拖中悄悄溜走。与其犹豫不决,不如立刻行动起来。当你开始把注意力放在每一个无可复制的当下,不断沉淀自己,生活自会绽放意想不到的光彩。

正  文

26---1,写在前面
所有人都低估了华为入局中医药的巨大影响,这一次西方资本彻彻底谎了。独一无二的神农大模型,有四大布局:第一,就是以中医理论为底层逻辑,结合本草钢目、伤寒论、黄帝内经等几万份典籍翻译成芯片能处理的语言打造自己的神农芯片,接着又不计成本打造神农大脑,将中医智慧与现代科技融合!华为研发出“神农大脑”中医药大模型,化身五千年老中医,用科技为中医赋能,中医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中医智慧与现代科技融合,只要输入病状,瞬间就出现最优化组合的治病方子。华为的入局,彻底战胜了西方资本的围剿,早在十多年前,西方资本早就盯住了中医药市场,一边散布中医针灸不科学,中医无用论,还在上海成立反中医联盟,其目的就是要把西药和他们的医

疗仪器占领中国市场,一边又疯狂地收购中医药,在美国,暗地里共创建了8000多家中医馆,美国的日辉集团投资了接近1500万美元,企图收构长白山药材资源;更可恨得是日本,将张全忡景200多个名方全部都申请了专利占为己有,还夸下海口,现在我们买中国中药,十年以后,中国要向我们买中药。在韩国,将中国的中医典籍汇编成中医宝鉴占为己有,现在的世界上中医专利有百分之九十在日本,我们只占百分之0.3,日本、韩国的中医药占世界市场占百分之九十份额,我们只占百分之5;第三大布局,组织中医大联盟,把中医名牌如云南白药、久久维康、浙江九为、天津天力士等中医老牌企业组织起来并深度合作,组建强有力的护城河;第四大布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华为参与了中草药的载培、育种全过程。严格控制全产业链,有力地保证了中药材的品质、中医不是没有好医,而是没

有好药因为百分之九十好药都出口到海外!华为的入局,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信心,中医的自信,就是民族的自信,中医的复兴,就是民族的复兴,中华有为,华为有为!
26---01,第91集《中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中医?》 
 今天,国家高度重视发展中医,甚至把中医上升到关乎民族复兴、国家盛衰的空前高度。
为什么?因为中医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而且中医是真正的生命医学,是超乎人体医学若干个层次的天人合一的生命医学,是符合宇宙规律的医学体系。
国医大师王琦曾表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包含着中医药事业的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也必然包含着中医梦。
有业内指出了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需要经济持续稳定地高速发展

可中国目前整个经济被房地产业所绑架,它是不可持续的,需要新的产业转移。可新的产业在哪里?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成了人类关注的头等大事,医疗医药行业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中国要跟在西方医学屁股后面想实现超越几乎是不可能的。此时,中医是中国唯一有绝对优势的地方。
事实上,它也是一个集环保、种植、养生、医疗为一体的行业,有着无限的发展前景,如果能在中医药方面实现突破,无疑是中国经济实现突破的一个着力点。因此,大力发展中医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第二,民族的复兴都是以文化的复兴为基础的,没有文化的复兴,谈民族的复兴,中国梦都是没有意义的。可要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的振兴是关键中的关键。
原因很简单,中医上含天文、下含地理,中含人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唯

一成体系的科学。如果中医灭亡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上就灭亡了,只有中医振兴了,中国传统文化才有复兴的可能性。因此,大力发展中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需要。
第三,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没有基础科学的突破,中国经济要实现突破性的进展根本不可能。可中国要实现科学的突破点在哪里?答案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医,这是中国唯一有优势的地方,其它地方基本上都是跟在西方科学屁股后面人云亦云,突破几乎没有可能。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一个完整的系统科学体系,它是未来科学革命的领头羊,只要弄清楚了中医学中那个系统科学体系,新的科学革命就会在中国产生,那时,中国科学将后来居上,而经济必将在科学革命之上取得飞跃。
显然,发展中医,是大势所趋,国家也在各个方面加大了对中医的扶持。

比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尤其是《中医药法》的出台,更是给予了中医药发展法律上的保障,从此中医有了国法护航,必将迎来大发展。
另外,在国际上,中医药也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地区的认可。据统计,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针灸诊所已达10万多家,针灸师超过30万人,注册中医师超过5万人。中医针灸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和地区主管机构签订含有中医药内容的合作协议达85个……古老神秘的中医药俨然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并以其神奇疗效正在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26---02,第92集《中医的现代意义》
【摘要】从文化进步的角度对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 化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从尊重科学的角度对中医药符合 保罗-萨迦德提出的多元科学划界标准;从维护生物多样性 的角度对中医中药在保持生态平衡,防止土地沙化领域起着 重要作用;从人道的角度:中医药提倡“仁”术,人性化治 病;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证明中医中药具有重要的社会 价值和现实意义。
近日,拜读中南大学张功耀教授的一篇《告别中医中药》, 其内容着实不能令吾等信服,故借此文以抒拙见。
在20世纪20年代,以胡适、鲁迅、梁启超为首的历史 人物掀起了一股“废医热潮”,但中医前进的脚步并未停 止,而是相继涌现了范文虎、陆仲安、祝味菊、曹颖甫、陆 渊雷等名医。1920年,主张废医的胡适被诊断为“糖尿病”, 经西医 治疗一段时间

未见起色。后由当时上海的名医陆仲 安的一番诊治,竟得治愈。胡适曾在陆仲安的《秋室研经图》 上题词:"……如果能使世界的医学者渐渐了解中国医学药 的真正价值,这岂不是陆先生的大贡献吗? ”无独有偶,大 文豪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女士曾患阴道炎症,四处医治无 效后经服乌鸡白凤丸而愈。可见,中医中药是经得起实践考 验的,如此尔等从文化、科学、生物、人道四方面来论述中 医中药不仅现在,而且将来也是会永远存在和发展下去的。
1,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基础
要全面、深刻认识中医学,必然要研究中国传统文 化,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理解、透彻掌握中医的基本 理论、 诊疗经验、临床思维,也才能做好学术继承、理论教学工作。 中国文化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从勤劳耕作出发建立了一整 套精神原则……这是一种似浅实深、似散实精的文化遗产。 如果

认为割裂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的联系,仅仅用 现代 科技、现代哲学、现代思维方式认识中医,将大大影响中 医学的传承质量。因此我们也应当深刻看到,出现这种“反 对中医"现象的社会基础和问题所在,思考应当如何避免 出现更多这样的文化悲剧。在中医学的形成过程及其理论体 系中,生命科学的结合互补明显地反映出来。有学者认为: 从根本意义上来讲,中医药学甚至可以被视为一种生命哲 学。正是这种亲缘关系,使中医学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这一 丰腴的母体中,源源不断地吸收其营养,并将生物、社会、 心理、环境紧密结合,不断积淀着深厚的内涵与功力,通过 综合调治而获良好临床疗效的实绩,从而得以保持经久不衰 的魅力和名传四海的影响力。
2,前瞻性和指导性
现代医学模式已渐渐由原先的“生物模式”转移成 “生物-社会-心理”模式,

说明现代医学已经逐渐重视环境 和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这正证明了中医“天 人合一”的前瞻性和正确性。“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 成”,人与天地自然息息相关。就像自然界风调雨顺才能 国泰民安一样,只有人体气血调和,才能保持“平人”无病 的状态。反之,则天地之间风雨如晦,人体气血逆乱、百病 丛生。因此中医的治疗,不是为了影响或者改变脏腑的内部 结构,而是为了恢复其所储蓄的精微物质,恢复脏腑之间阴 阳气血的平衡。
3,中医学在有意识地进步
《希波克拉底文集》很宏大,但仅以字数衡量著作的 价值,有失偏颇。中医的四大经典至今仍是当今中医学者的 标杆。但是不是尊经崇古就不是发展进步了呢?我们认 为,中医的发展应当按照中医本身的规律。举例来说,《内 经》问世以来,有汉朝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探 求经旨

后著成《伤寒杂病论》,其精辟的论述和效如椁鼓的 方剂使得它被誉为“方书之祖”。至清时,郑钦安等人则从 仲景重视阳气的观点中悟出了 “阳主阴从”的思想,从而发 展壮大成了名躁蓉城的“火神学派”,善姜、附等热药屡起 沉苛,活人无数。而同属火神派的范中林老中医,在此基础 上又大大扩充了仲景麻黄剂的运用范畴……。
中医发展的过程中,确实走过弯路。如果狭隘地认为中 医现代化的后果就是中医被西化,那么中医的前景岌岌可 危。张教授说过,“发炎就与中医里边的“上火”是一致 的”,就是典型的中医掘墓人的结论。“上火”只是一种统 称,中医应该区分是实火还是虚火,若是实火,宜用清热解 毒药;若为虚火上浮,则应用附子、肉桂等引火归原。至 于对人参的批评更是欠妥,中医用药向来都是建立在辨证论 证的基础上。中医药从最早的

《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 到现代的《中医药大辞典》,不断有新的药物出现,也不断 淘汰了一些没有明显疗效的药物,可以说中医药是在有意识 的发展进步中的。毕业论文
中医是否科学,并非一个简单的科学划界标准便能判 定,但衡量标准的符合进一步论证了其科学性的所在。
4,以人道的名义
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曲高和寡,譬如君子。 从古至今,多少有志之士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张仲景 在《伤寒论序》中就主张为医“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身”。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 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中医药学正是懂得了人间的疾苦 “人之所

病,病病多;医之所病,病道少",才能具备“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情怀
5,中医治疗重视整体,提倡以人为本
中医学提倡整体观念,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 经络贯通联络内外上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当体内受到 某种刺激使脏腑功能发生异常变化时,便可通过经络的传导 作用而反映于相应的体表部位。这种辨证方法以不破坏对 象的整体性为前提,侧重于从综合辨证的角度来认识人体疾 病的内外联系,符合客观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它既是黑箱 理论的灵活运用,又包含着许多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 等科学的思想萌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辨证风格,具有很大 的优越性,这也正是它历经千百年而不衰的合理内核。中医 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的整体关注以及 “治未病”,预防为主的观念,被循证医学再一次证明是医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6,有目的地,有方法地利用药物
不管中药或者西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中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配伍应用,并运用多种炮制方法减毒增 效。中药的使用强调因地因时因人而异,如北方寒冷,人多 肌肤紧密,使用麻黄等发汗药时就要比南方人剂量大;久劳、 久病之人体质虚弱,用药剂量就要小一些,不能男女老幼一 概而论。宋《本草衍义》云:“凡用药必须择土地之所宜者, 则药力具,用之有据。”道地药材的产区具有特殊的地质、 气候、生态条件,须经过人们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临 床疗效高。中医选药重视道地药材的运用,正是为人,为“仁”之体现。
7,结语
医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本是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知识体 系。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不断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去 除糟粕,保存精华。哥白尼“日心说”前,有谁会相信地球 会绕着太阳

转。难道说从错误中走来的天文学就是科学的, 而集结了远古劳动人民智慧的朴素哲学理论日益完善成为圆满丰润的中医药就是欺骗了吗?区别的只是,天文数理学知识已经普及,而中医药知识的普及任然任重而道远!
26---3,国际医药资本是如何围剿中医药的?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市场的商业化,中医药逐渐成为了资本的争夺对象。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如何围剿中医药,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从资本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资本如何围剿中医药,并给出具体事例。
一、资本的背景和动机
资本是一种经济力量,是指一定数量的货币资产或财产,通过投资或其他

方式获取更多的财富和利益的行为。资本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医学体系,其价值并不完全体现在经济利益上。因此,对于资本而言,中医药的价值并不是最重要的,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中医药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二、资本围剿中医药的方式
1.商业化
商业化是资本围剿中医药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商业化是指将中医药从传统文化转化为商业产品,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商业化的过程中,中医药的传统价值和文化内涵被逐渐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商业化的标签和价值。商业化的代表性事件包括:
(1)中药材的产业化。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化可以促进中医药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中药材的质量问题。由于中药材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环节需要

加工和处理,而这些处理过程中往往会影响中药材的质量。此外,在中药材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如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导致中药材的质量下降。
(2)中成药的商业化。中成药是指由中药材和其他辅料制成的成品药物。中成药的商业化,使得中成药的质量和功效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中成药的成分和剂量问题。由于中成药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如使用劣质的中药材、添加化学物质等,导致中成药的成分和剂量无法保证。
2.垄断
垄断是资本围剿中医药的另一种方式。垄断是指某一企业或团体通过控制市场份额,从而控制市场价格和供应,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垄断的代表性事件包括:
(1)中药材的垄断。由于中药材的生产和加工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资金投入

因此,只有少数企业能够掌握中药材的生产和加工技术。这些企业通过垄断中药材市场,从而控制了中药材的价格和供应,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2)中成药的垄断。中成药的生产和销售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因此,只有少数企业能够掌握中成药的生产和销售技术。这些企业通过垄断中成药市场,从而控制了中成药的价格和供应,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三、资本围剿中医药的影响
资本围剿中医药,对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1.中医药的商业化导致中医药的传统价值被削弱。商业化使得中医药成为了商品,而不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使得中医药的传统价值和文化内涵被逐渐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商业化的标签和价值。2.中医药的垄断导致中医药的价格上涨。垄断使得少数企业掌握了中医药市场的价格和供应,从而使得中医药的价格上涨。

垄断使得少数企业掌握了中医药市场的价格和供应,从而使得中医药的价格上涨。这使得中医药对于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难以承受。3.中医药的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商业化和垄断导致了中医药的质量问题日益突出。由于中医药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如使用劣质的中药材、添加化学物质等,使得中医药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四、结论
资本如何围剿中医药,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商业化和垄断是资本围剿中医药的主要方式,这些方式对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和创新。同时,也应该加强监管,防止商业化和垄断对中医药的质量和价值造成损害。
 

26---4,日本药店的中医、中药。
悲哀!日本中医馆已遍地开花,中国人却还在争论中医科不科学
导读
日本东京银座购物街上,众多大超市的店铺外面都挂着一块醒目牌子,上面一个斗大的“药”字,这是日本药店。大多数药店里处方药占店面的1/5,近3/5都是汉方药、保健品,买药时有种回到了祖国大陆的即视感。在日本,汉方药馆和水果店、便利店一样普遍,看中医比在大陆还要方便,这就是事实!
有一样被誉为中国国粹的宝贝,长久以来不为中国人重视,甚至一度被打压遭摧残,由它而起的乱战纷争此起彼伏,从未熄止。然而,正是这一宝贝却被东洋名曰日本的小岛国觊觎惦记了上千年,一度还想占为己有。
这宝贝,不是日本人膜拜的中国菩萨,不是日本人手写的中国汉字,

而是在日本遍地开花的——中国中医。
一、日本的中医发展令人震惊
▲日本东京银座购物街上,众多大超市的店铺外面都挂着一块醒目牌子,上面一个斗大的“药”字,这是日本药店。大多数药店里处方药占店面的1/5,近3/5都是汉方药、保健品,买药时有种回到了祖国大陆的即视感。
▲这家日本汉方药馆名字就叫《惠信堂》,默默想起《同仁堂》《方回春堂》《胡庆余堂》各种堂……
▲汉方药馆和水果店、便利店一样普遍,看中医比在大陆还要方便,这就是事实!
▲日本某一汉方药馆的调剂室,忽略上面的日语,和我大陆的药剂室一模一样有木有!
▲日本汉方馆里的汤药标价,中国人买中药一看便知,给钱就是,简直了!
▲日本汉方药局视中国的汉方药为【秘药】,本土化的老中医,真是他

乡遇故知。
中国中医在日本被称为“汉方医学”,中药被称为“汉方药”,简称“汉方”。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
1、中医始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最早的资料是甲骨文中有关疾病的记载,《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是现知我国最古的医学方书。
2、1500年前,零星东传
中医是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据史书记载公元414年朝鲜新罗的金武氏携医术来到日本,这是中医传到日本的最早的记录。
3、隋朝时代,正式东传
当时的日本推古天皇为学习中国文化,曾4次向中国隋朝派遣使团。
4、江户中期,迅速发展
江户中期,日本古方派和后世方派互相对立,学术争鸣十分活跃,汉方医学得到迅速发展。

5、明治时期,遭取缔
日本医学主流从汉方医学转向西方医学,汉方医学甚至遭到取缔。
6、一战后,复兴
日本重新评价汉方医学的形势,汉方医学得到某种程度的复兴。
7、20世及70年代后,一派兴旺
汉方医学出现了一派兴旺景象,地位愈高,官方给予愈来愈多的关注,公众在保健、医疗方面对其持信任态度,临床使用汉方药日益增加……
 二、如今众多日本民众信服汉方医学!
日本百姓一般急病用西药,慢性病则喜欢用中药。他们认为,“汉药可以改善体质”,相信汉方药能治未病,主要用于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等生活方式病,以及术后的辅助治疗、妇科治疗。日本医生们承认,与西药相比,汉方药相对便宜,且副作用小,汉方药对一些西医治不了的疑难病症往往有奇效。

1、80%的日本医师会给病人开具汉方药,从事汉方的医师已超过10万人。一些大学附属医院开设有汉方门诊,大学的药房售卖汉方药的占74%(妇科占96.7%)。
2、汉方药可在健康保险中报销,约150个汉方药处方被列入日本公共医疗保险的用药范围,每年的销售额达1000亿日元以上。
3、与40年前相比,日本人服用汉方药的比例由19%增加到72%。
4、大量中国中医古籍在过去传到日本,现在日本汉方医籍的藏书量仅次于中国。
5、中国的中医先哲如今仍受到顶礼膜拜。
此外,每年5月的第三个周日,斯文会都在汤岛圣堂举办“针灸祭”,日本各针灸团体代表都会出席祭典。
有个中国人在日本出差得了感冒咽痛,去多家医院药店都买不到抗生素。日本的一位教授对她的行为表示

惊讶,从包里拿出一小袋貌似速溶咖啡的东西,说”我们日本人感冒咽痛发热都是吃这个的!”
▲日本人早就把我们东汉时期《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一百多方制成药剂且申请了专利!!!
日本民众热爱中医药并非没有道理。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对191个国家进行的“健康寿命”调查结果,在这些国家中,日本人平均健康寿命为74.5岁(其中男性71.9岁,女性77.2岁),是世界上拥有最长健康寿命的国家。日本连续十年保持世界长寿的记录,除了重视体育锻炼和有先进医疗条件外最主要是讲究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和饮食调养。在日本随处可见贩卖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的汉方药局,在日本人保持长寿的记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三、10年后我们向日本人学中医?
在中国每隔三个月就会掀起取缔之声的中医,在日本却如此人见人爱。

你可知道我国的著名中医人数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你可知道日本生产的中药已经占据了全世界中药产量的90%,而我们只有2%的份额!
本医学权威大眆敬节弥留之际嘱其弟子: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
中医药泰斗邓铁涛老先生曾警告:用不了10年,中医药将毁在我们这一代手上。
德国慕尼黑大学波克特教授早在1980年代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所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这样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国的医务人员。他们不承认在中国本土上的宝藏,为了追求时髦,用西方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是中国的医生自己消灭了中医。”

国医大师陆广莘曾说:“百年来中医是被阉割和扭曲了的。”
墙里开花墙外香。中医不是被小日本偷走的,中医是被我们拱手递给别人的! 身怀“宝玉”而不自知,更不懂珍惜,这难道不是我们自己的悲哀吗?
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担起重铸中华医魂的重任。复兴中医中药,人人有责!亡国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灭亡!■
形势紧迫!我国中草药出口额比例已经降到2%
2015年10月31日,北京,由农工党中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医科学大会”上,多位国医大师以及众多国内优秀的中医工作者齐聚一堂,为中医的传承、发展出谋划策。
1、形势紧迫,中医产业面临倒逼压力
据悉,目前日本、韩国、印度、泰国的中医发展迅速,大有“四分天下”的趋势(请继续往下看),我国中医产业发

展面临“倒逼”压力。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中草药出口额仅为5.6亿美元,仅占国际市场总额160亿美元的3.6%。2015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2%,差距在不断拉大,形势紧迫。
2、国医大师力证“中医科学”
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中医妙手回春的案例数不胜数。王琦、张大宁等参加会议的国医大师和中医工作者,通过中医在治疗埃博拉病毒、中医治疗肿瘤等方面的临床案例,来力证“中医科学”的理论。 并且呼吁公众要科学地认识中医中药。他们认为,中医中药存在了5000多年,必然有其科学性,尤其远古时期,还没有西医的时候,“看病靠的就是中医把脉和中草药”。因此,他们坚信,中医科学是有历史依据的。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林洪生则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力证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林洪生说,中医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已经毋庸置疑,但是临床治疗的规范性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中药在药量的使用上,要进一步规范。因此,她建议国家制定《中医肿瘤临床实践指南》,通过尽可能细化、标准化的流程,以及现代化手段去提高中医治疗肿瘤的疗效与水平。
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肝衰竭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杜宁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奔赴非洲,用中医中药帮助塞拉利昂防控埃博拉病毒。据杜宁介绍,中医疗法在“西非抗埃”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医诊断和中药治疗,减少了抽血和输液的高危传染可能,加上中药使用简便、安全、有效,非常符合抗击埃博拉等类似病毒的治疗要求。
3、中医国际化发展步入快车道
尽管近年来我国中医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日韩印泰等国又虎视眈眈,中医的传承也面临着“断档”的危险,但总体上还是有厚实的民间基础。专家表示,

中医的发展既要坚持本土化,更要加快国际化步伐。今年5月份,国务院正式颁布《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并首次明确提出,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加快发展中医医疗服务,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走出去。高端私人医生服务kgn091专注医疗健康产业。与会的中外中医专家们表示,受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激励,加上中国中医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医文化、中医产业以及中医国际化发展都将进入快车道。我国将迎来中医发展的新浪潮。
 
26---6,华为中医大模型是什么;
华为中医大模型有多个不同的称呼,如“华为中医药大模型”、“九为中药大模型”
华为中医大模型有多个不同的称呼,如“华为中医药大模型”、“九为中药大模型”以及“神农大脑”。

其中,“华为中医药大模型”和“九为中药大模型”是华为与九为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专门针对中医药领域进行设计和优化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它融合了中医经典文献、中药方剂、药材信息、临床案例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全面的中医药知识库,能够为中医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强大的支持。
而“神农大脑”是华为公司推出的另一款大模型,它结合现代化科技和中国五千年的中医精髓,具备智能诊断和智能开药功能。通过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它能够对人体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诊断,为医生提供精确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该系统还能通过药物数据库和药理学模型,推荐最适宜的中药搭配和剂量,实现个体化治疗的效果。
请注意,华为中医大模型的具体名称可能因官方命名、项目更新或市场宣传等因素而有所变化。如需了解更多

关于华为中医大模型的信息,建议查阅华为官方网站或相关新闻报道。
27---8,编后话;
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西药研发成本越来越高、时间越来越长,以“自然疗法”为特点的天然药物产业将成为全球制药业最具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中药产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但是,,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仍然偏低,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仿、改制品种泛滥以及缺乏标准和规范等已成为主要制约瓶颈。因此,中医药产业发展必须走现代化、国际化之路,解决好三方面的问题,才能从世界医药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低下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统计,按来源来分类,中药资源可分为药用植物、药

用动物和药用矿物3种,分别有11146种、1581种和80种;按使用情况可分为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3种,分别有1200多种、4000多种和7000多种。近2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年销售额已突破800亿美元。
    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理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人口25.22%的中国,医药产业仅占全球的7%,天然药物仅占世界天然药物市场的3%-5%,中药出口额不足国际中草药市场的10%,与我国天然药物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2003年,全国中药工业 总产值(中成药和饮片)达810.27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仅占GDP的0.69%。“中医药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承受国际竞争的强烈冲击。”该所研究员王智民不无忧心地说。

另一方面,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尴尬地位,身份难以合法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中医药在世界上生存状况可分为三类:一是融入类。在中国、韩国、越南等国家,传统医药和西药均受到政府支持,大众也认可。二是立法类。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国家的部分省(州)出台法规,加强管理,保护中医中药的合法地位。三是放任型,既非合法也非不合法,比如希腊、瑞典。只要不出医疗事故等,这些国家普遍任其发展。
    由于地位尴尬,使得中医药虽然在世界100多个国家有市场,但普遍难以进入国际医药和保健品的主流市场,大部分只能在华人圈子里使用。
 机遇:世界中药市场需求不断上升 
接受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西医“一统”医疗市场的局面将被打破,天然药物产业将成为全球制药业中最具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中药产业也将成为

成为世界医药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中药是指按照中医药理论使用、纳入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药物;而植物药或草药,则是尚未纳入任何医学医学体系的药物,仅凭一定经验而使用。记者了解到,虽然中药与植物药差异比较大,但是,可以预见,独具特点的中医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当前,由于从化学合成物中筛选新药的难度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投入越来越高,并且化学药物对人体具有毒副作用,易产生抗药性和药源性疾病等特点越来越明显,许多国家转向了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使其成为继化学药物、生物制剂、基因工程类药品之后最具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80%的人在使用当地的传统药、国外的传统药或是中药,全世界草药市场以每年10%—20%的速度

递增。美国有关部门统计,美国的草药和植物药也是每年两位数速度递增。德国现有50家中医学术机构从事中医药研究,每年约有200万人次接受中医治疗。另外,从事针灸治疗的德籍医师达5万人,占全德国医生总数的1/6。
    “市场需求的趋势还在不断上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教授林瑞超对中医药市场前景表示乐观,“特别是在保健、常见的老年病、肿瘤、亚健康、类风湿、妇科、颈椎等方面具有特效和长效的中药,将会大有作为。”
    挑战:发展受到四大瓶颈制约
    专家分析说,制约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制剂工艺、质量控制、剂型和包装技术相对落后,以及基础研究滞后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科技含量不高,创新能力薄弱。根据美国制药

协会统计,2000年,美国开发成功一个新药投入8.02亿美元。研发成本的投入占总销售额的15%以上,而我国远远低于这一水平,不足5%。另外,美国需要十多年时间才能研发出一种新药,而我国一些企业或者研究机构花费5、6年时间都认为过于漫长。风险方面,美国要筛选一万个化合物,成功率是万分之二,也就是说,一万个提出申请的化合物只有1至2个被美国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为药物。
    房书亭指出,目前,我国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药,基本都是流传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药”,其生产工艺大多没有改进。比如,六味地黄丸,虽然名称和外包装在不断变化,但是仍沿用张仲景时代的生产工艺。驰名全国的云南白药(行情,论坛),生产工艺起源于彝族,也有上百年历史了,同样缺少创新。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

任叶祖光也深有同感,西药是不断更新换代的,新药研制成功、上市后,那些生产工艺落后的药品就退出市场,比如抗菌药中的土霉素、四环素等,但是,“中药从来没有淘汰之说,创新能力低下已严重制约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叶祖光说。
    二是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仿、改制品种泛滥市场。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中成药已发展到35大类、43种剂型,可生产中成药4000余种,产量50多万吨。截至2005年7月,中药企业已发展到1231家,其中约80%以上通过GMP认证。但是,这些企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各自为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制药企业是一个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而这些小企业用于新药物的开发研究投入微乎其微,技术附加值极高的新制剂的开发也处于落后状态。因此,为了生存需要,“进行有限的仿制”便成为

许多企业选择的捷径。
    目前,我国新药的审批条件是,只要符合安全、有效的标准就有可能获得批准,有没有优势和特点并不在审批考虑的范围内,这使每年都会有大量新药上市,其中仿、改制品种占有很高比例,新药不“新”。林瑞超透露,去年至今,到国家药监局申报的仿制品种、改剂型的品种多达3000多个。中药的申报数量也于今年8至9月间首次超过了西药。几十甚至百家企业竞相申报仿制药物或制剂,最终造成大家互相倾轧,争先降价。
    对此,林瑞超使用“狼狈不堪”来形容这种现状给药监部门带来的尴尬。“如果长期发展下去,不加以规范和监管,将使包括中医在内的整个医药行业处于低水平重复,有限的资源被无限的浪费。”他说。
    截至今年上半年,获国家标准的中药品种已近1万个。而在美国,一年批准的新药只有20多个。叶祖光作了

这样一个对比:“这1万个品种拿到美国,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获批准,而我国以一天等于20年的速度就给全部批完。”因此,在药品检测中经常遭遇的尴尬是,掺假现象时有发生。2002年-2003年,治疗糖尿病的中药中,掺假的比例就高达10%。
    三是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洋中药”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目前,许多中医药企业、研发机构和科研工作者不谙专利,缺乏品牌意识,结果导致不少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发明反而由外国人抢先申请了国际专利,如青蒿素、六神丸、牛黄救心丸等,使“洋中药”大肆入侵,给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经济损失。王智民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进口的“洋中药”超过26亿美元,各种品质的“洋中药”竟占领26.3%的国内市场。
    四是缺乏完善的中医理论、标准和规范。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储国本向记者介绍说,与西医的“对抗医学”

不同,中医属于“平衡医学”,它是依靠药物、非药物疗法调整人体机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和效果,强调的是整体调理、综合治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对医药疗效的认识,普遍是以西医药的标准来衡量,国际标准也是按西医标准制定。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价中医药疗效的办法和指标,实际上是借鉴西医的评价体系。这不符合中医的治病机理,也不能充分体现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
    建议: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是发展之本
    据介绍,我国从“九五”期间开始对中药现代化战略进行研究,近10年来,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推动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十一五”规划中,科技部已明确提出,继续把中医药现代化作为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的重要课题。我国中药产业走现代化、国际化之路,必须着重解决好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要保持中医药的特色。科技部农

村与社会发展司生物技术与医药处调研员邹健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事实证明,用西方的科学方法,比如还原论来研究天然药、传统药并不太成功。基因组合的研究证明,每个人之间都有个体差异,中医药的特点是个性化的、动态的,特别是复方中药,倡导对人体机能的整体平衡、综合调理等,不是简单的抄袭。把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经验的知识转变为中国发展自己民族医药产业的优势,突出并保持其特色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制订中医药的标准和规范,包括中药材的生产、质量控制、流通规范,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的标准化和释译规范,中医药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规范、国家药典和中药审评标准等,把中医药科学的内涵客观地表达出来。因为只有在规范和标准条件下研究、开发出来的产品才具有稳定性、可靠性。因此,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标准化过程十分重要,而如何处理中

医药个性化和标准的问题也是医药专家必须正视的重要课题。
    三是要积极改进中医药能够满足现代市场需求的行医方法。中医已经有2000年的发展历史,但是,直到今天,中医药仅占中国医疗服务市场和中药产业市场的1%。因此,要提高、改善中医药的医疗服务、产业技术水平,以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尽管中医采用独具特色的“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但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已经不能只靠感官。作为一门科学,如果需要被人广泛认识和掌握,能够在使用的基础上总结其规律,把经验转化为知识,进而上升为理论指导十分必要。
    邹健强强调说,“中药现代化”不是中药“西药化”;“中药国际化”也不是中药“西方化”。他认为,中医药国际化就是中医药疗效和科学内涵得到国际社会公认,中医独特的医疗保健康复模式及其价值被以西方发达国家为

代表的国际社会理解接受,中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医药和保健品主流市场,中医药标准规范成为国际传统医药标准规范,中医药文化得到广泛传播的过程。

往期作品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