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学习正当时2023年第3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3-02-08
854

2023年第3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
党委宣传群工部

2023年2月8日

总第23期

目  录

1

P03

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

P05

评论文章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求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

2

1

2

《学习时报》:如何养成创新思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思维的重要论述

《学习时报》:青年干部要铆足“四股劲”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

来源:新华社

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点此阅读原文)

03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31日下午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胜利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由中央政治局同志自学并交流工作体会,尹力、刘国中、何立峰、张国清、陈吉宁、黄坤明同志结合分管领域和地方的工作作了发言,大家进行了交流。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近年来,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取得了一些成效,思想共识不断凝聚、工作基础不断夯实、政策制度不断完善,但全面建成新发展格局还任重道远。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着力破除制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习近平强调,要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坚决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完善扩大投资机制,拓展有效投资空间,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以自主可控、高质量的供给适应满足现有需求,创造引领新的需求。
习近平指出,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力争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实现有效贯通;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深度融合。
习近平强调,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要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指出,要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充分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防止各地搞自我小循环,打消区域壁垒,真正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畅通国内大循环。
习近平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的话语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谈判,推动形成开放、多元、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为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循环创造条件。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
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点此阅读原文)

04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 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7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主持开班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苦苦求索、进行各种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我们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我们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一以贯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我们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
  习近平强调,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
  习近平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进行顶层设计,需要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以科学的战略预见未来、引领未来。要增强战略的全局性,谋划战略目标、制定战略举措、作出战略部署,都要着眼于解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要增强战略的稳定性,战略一经形成,就要长期坚持、一抓到底、善作善成,不要随意改变。要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重点领域安全。要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习近平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保持战略清醒,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胸中有数;保持战略自信,增强斗争的底气;保持战略主动,增强斗争本领。要加强能力提升,让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注重在严峻复杂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为敢于善于斗争、敢于担当作为、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撑腰鼓劲,看准的就要大胆使用。
  习近平最后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引导经营主体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评论文章

不忘初心

(点此阅读原文)

05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来源:人民日报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新时代新征程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最紧要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当前,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二十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提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的。”“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新时代十年是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十年。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细数这十年,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创造,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新时代十年是经受住一个又一个严峻挑战的十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0年来,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比如,经过坚决斗争,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有力应对地震、洪水、干旱、山火等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等等。这一仗接一仗的胜利,无一不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下取得的,无一不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取得的。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历史告诉我们,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之所以说“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因为“两个确立”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由此汇聚起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磅礴力量。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在革命早期,党的事业屡遭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党中央。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此,中国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邓小平同志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必须要有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否则就会出现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流、发时代之先声,作出一系列重大科学判断,成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前进方向的领路人。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文件征求意见过程中,地方和部门以及军队都希望这次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中央委员会同志一致赞成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众望所归,当之无愧、名副其实;一致表示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反映了全党的共同意志,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写入党章。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郑重选择、必然选择,是党和国家之幸、人民之幸、中华民族之幸。
 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根本力量,但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实践活动就可能迷失方向。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科学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因此,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就能不断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就能全面推进。
新时代新征程最紧要的任务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决议》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最紧要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更加自觉地抓好这一最紧要的任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如同大海航行要有敢于和善于迎风破浪前进的舵手,要有全天候的罗盘指南一样,面对新征程上难以避免的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我们更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新时代新征程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真正做到情感上衷心爱戴核心、思想上高度认同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行动上紧紧跟随核心。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
新时代新征程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将其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1

来源:《求是》2023/02

评论文章

不忘初心

06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
省委书记     王 宁

(点此阅读原文)

党的二十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云南考察指导、三次给云南干部群众回信,对云南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云南发展绘就了美好蓝图。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指示精神是云南发展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融会贯通,切实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转化为云南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
一、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作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等重要指示。我们要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重要指示要求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融为一体,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准确把握云南现代化建设的内涵特征,自觉把云南发展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路子是推进云南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云南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是从全国发展大局出发对云南提出殷切期望,指明了云南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立足欠发达和后发展的省情实际,把高质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保证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努力加快发展速度,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让各族人民生活更富裕、更幸福。
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推进云南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并强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云南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现代化,是各族人民都要过上好日子、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一手抓民族团结巩固,一手抓民族地区发展,推动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确保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掉队,打造我国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样板,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作出示范引领,为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创造云南经验。
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是推进云南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云南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但生态优越性与脆弱性并存,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造成影响。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绘好七彩云南生态画卷,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当好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典范。
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推进云南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全球大视野、全国大格局谋划的大战略。近年来,云南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9个国家搭建12个多边双边合作机制,中越、中老、中缅国际通道高速公路境内段全线贯通,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云南大通道和桥头堡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党的二十大闭幕后,国务院出台了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这是新阶段对云南深化改革开放的有力支持。我们要切实担负起时代使命,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更好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周边命运共同体实践,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发挥建设性作用。
二、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
做好一个地方的工作,首先要认识本地区的特点。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标对表全国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安排,明确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3年上台阶、8年大发展、15年大跨越,在“五个聚焦、五个着力”上下功夫,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扎扎实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聚焦补短板,着力提升发展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加快补齐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基本公共服务等短板,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夯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大抓产业发展。扎实做好工业拓展转型升级、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旅游业创新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发展四篇文章,聚焦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铝、绿色硅、先进制造、绿色能源等12个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和产业竞争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大力推进交通物流大通道、能源大通道、数字信息大通道和“兴水润滇”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实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完善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共同富裕路上不掉队,生活更上一层楼。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培育发展滇中城市群,实施“强省会”行动,加快曲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和县城提质发展,加快沿边城镇建设,提升产业人口集聚能力和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居住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打造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美、人文城市。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提升三年行动,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力抓好就业、收入分配、医疗卫生、“一老一小”保障等工作,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人民。
聚焦强弱项,着力增强发展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大抓科技创新,强化人才支撑,向改革要红利,向开放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持续增加各类市场主体数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三年行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重组。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类隐性壁垒,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持续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确保惠企政策红利更快更好直达市场主体。
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不断提升与国内先进省区、周边国家地区交流合作水平,加快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强化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地区对接合作,加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产业衔接,推进共建产业园,探索利益分享机制,吸引境内外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企业来云南发展。
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培育技术创新主体,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三年行动,聚焦重点领域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建设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深化科技入滇,办好腾冲科学家论坛,带动更多高水平科研平台、科技企业、科技成果、科技人才、专家团队服务云南。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打好政策、待遇、考核、激励等“组合拳”,培养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加快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才新高地和区域性人才中心。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教育事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总结推广“组团式”帮扶做法,推进普通高中托管县域帮扶全覆盖,办好中职、高职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云南现代化建设增强智力支撑。
聚焦扬优势,着力挖掘发展潜能。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来实现。云南区位优势突出,资源禀赋独特,丰富的绿色能源、矿产资源、高原特色农业资源、文旅资源、生物资源,是加快发展、实现后来居上的最大本钱。要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充分释放内需潜力,大抓投资、大抓项目、大抓消费、大抓外贸,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壮大资源经济。坚持全省资源管理“一盘棋”,加强与周边国家资源合作,做好资源高效利用,以资源换产业、以资源换市场、以资源换技术,推动工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走现代化、设施化、高端、高品质农业发展路子,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观光经济”向“综合消费经济”转变。
壮大口岸经济。找准口岸定位,做强口岸产业,提升交通物流水平,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大力改革创新,使口岸真正成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
壮大园区经济。把宝贵的资源要素聚集起来,深入开展园区规模和质量提升行动,促进产业集聚,强化政策支持,加强服务保障,理顺体制机制,把园区经济增长“发动机”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聚焦保安全,着力守牢发展底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云南处于维护边境安全、国家安全的最前沿,生态环境、意识形态、经济领域、社会稳定等还面临着不少风险挑战。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
持续推进强边固防。健全完善强边固防机制,不断优化边境管控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维护边疆稳固,守好祖国西南大门。
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大力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深入推进九大高原湖泊、河流、水系、黑臭水体系统治理,加快国家公园创建,加强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云南和法治云南,突出抓好基层社会治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以农村地区为重点,深入开展基层普法专项行动,让法治深入人心,以良法保障善治。
聚焦促团结,着力凝聚发展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我们要始终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全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建设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
大力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优良传统。实施“石榴红工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促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加大对滇西北、滇东北等高寒山区和“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和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让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三、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和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提供坚强保证。
铸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到履职尽责各方面全过程,变成思想自觉、党性观念、纪律要求和实际行动,坚定不移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让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成为云南广大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完善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制度机制,工作部署及时贯彻,存在问题及时纠偏,工作落实强化督查,坚决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云南见行动。
深化拓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雷厉风行、迅速高效抓落实。把转作风、提效能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督促各级领导干部既当好指挥员,更当好施工队长,重要工作一竿子插到底,形成谁干事就支持谁、谁干成事就重用谁的鲜明用人导向。深入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推动干部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强边固防等重大任务中接受锻炼、增长才干,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培育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以零容忍的态度反腐惩恶,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持续推进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治理,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治理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深化拓展“清廉云南”行动,以小见严纠“四风”,深入推进清廉机关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坚决肃清白恩培、秦光荣等余毒影响,以案促改、建章立制,建设像自然生态一样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更加坚定的政治自觉、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举措,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

1

如何养成创新思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思维的重要论述

评论文章

不忘初心

(点此阅读原文)

07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曾益新

1

青年干部要铆足“四股劲”

评论文章

不忘初心

(点此阅读原文)

07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来源:《学习时报》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青年干部是伟大时代的见证者、奋斗者,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接班人,当以“行则将至”的决心和“做则必成”的信心,全力铆足“四股劲”,在奋进新征程中展现青年担当、贡献青春力量。
铆足“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坚韧不屈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青年干部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更应铆足韧劲,坚定不移。始终坚守如磐初心。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青年干部应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胸怀“国之大者”,恪守为民之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民解忧、为民造福。永葆赤诚忠心。对党忠诚是对理想信念坚定的最好诠释,也是每个青年干部首要的政治品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保持一尘不染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心中有所畏,方能知行止。不因“空山不见人”而乱心智,不因花言巧语而迷方向,坚持律己修身,甘于在平凡平淡的工作中积极作为,以平常心对待个人进退得失,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铆足“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闯劲。担当和斗争需要无私的品格和敢闯的勇气。青年干部朝气蓬勃、勇毅果敢,更应铆足闯劲,一往无前。切实做到面对疑难困顿不退缩、不懈怠。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带来的新要求新问题,敢于走出舒适区,主动应对重大挑战、克服重大阻力。切实做到面对机遇挑战不犹豫、不观望。面对疾如旋踵的时代潮流、波谲云诡的发展大势,不断增强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把握历史方位,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新形势下锐意开局、引领未来。切实做到面对乱云惊涛不畏惧、不逃避。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勇立潮头敢为先,逆水行舟不坠志,以超强的志气、骨气、底气从容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肩膀和担当。
铆足“宝剑锋从磨砺出”的拼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才能拼搏出一番天地。青年干部正处在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期,更应铆足拼劲,磨砺成锋。练就勤勉克己的治学本领。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政治高度看待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提高理论素养,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常修常炼长才干、获真知。练就躬行实干的实践本领。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积极主动到改革发展一线、农村基层一线、服务群众一线等“事上练”,在知行合一中涵养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实干精神。锤炼虚心向上的谦逊品格。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主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自觉摒弃骄娇二气,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始终甘当“小学生”,做到“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
铆足“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冲劲。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冲锋陷阵、开拓创新。青年干部处于大有可为的黄金时代,更应铆足冲劲,百舸争流。争做奋进者,不负华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要做行动者不做清谈客,当“苦行僧”不当“泥菩萨”。坚持调查研究求真知、夙夜在公谋实事,逆流而上、奋发图强。勤为开拓者,不负时代。开拓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应当致力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奋进不辍、铢积寸累。勇担千钧顶,不负众望。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只有豁得出去,下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矛盾和困难才可能得到解决。新征程上,改革发展的道路必定艰险,开局蓄势的起步尤为关键。青年干部须以“青松挺且直”的意气、“有如扶桑初日升”的朝气、“再多磨难也无惧”的锐气,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不忘初心

11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往期回顾

REVIEW

(点击上方二维码,进入书架,查阅往期)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