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新盐道》电子期刊第05期

New technology
company brochure

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

《新盐道》电子期刊
第05期

新闻中心
出品

CONTENTS/目录

【封面图片】
      在运城南郊的卧云岗上,有一座奉祀盐池神灵的古祠庙巍然矗立,它仰山汲水而建,可俯瞰运城盐湖的全景;极目南眺,连绵起伏的巍巍中条横亘眼前;站在庙南的海光楼上,“千古中条一池雪”的旷古圣景便赫然在目,这就是“盐池神庙”。
      封面图片为盐池神庙的三座大殿的中殿。现存的三大殿建筑经历代重修,基本上保持了明清风格,中殿带有元代风格,中殿匾曰“灵庆公神祠”供盐池神,殿高13.5米,唐大历十二年(777)唐代宗李豫册封盐池为“宝应灵庆池”,盐池神为“灵庆公”,这在中国的风俗神庙中是唯一皇帝钦赐的。

卷首语

P

01

关于质量的思考之三: 
 “最适质量”VS“最佳质量”

P

02-08

P

09-12

P

13-16

P

17-20

P

21-23

如何把运城盐湖黑泥变成金

日化板块的“两剂药方”

关于质量的思考之一:
产品,不是100分就是0分

关于质量的思考之二:
直通车为何“直”而不“通”?

01

02

03

04

05

06

点击目录可跳转页码

卷首语

时值立秋,暑气未消。太阳运行到黄经135度,晨曦泼洒在每一片盐化的热土上,运城市委书记丁小强调研集团公司时提出的“重塑品牌、振兴崛起、再现辉煌”十二字,让每一名盐化干部职工在深受鼓舞同时,深感重任在肩。
回望盐化76年的发展历程,改革创新、自我革命的盐化精神一直贯穿其中。过去盐化的崛起,正是坚持大力度改革创新的结果,而当前盐化的困境,究其根本还是创新思维滞后,与行业先进的差距越来越大。当下,正值各级政府大力推进退盐还湖、支持盐化退城入园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期,集团上下各单位、各部门在全面深化改革变革后继续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从集团领导深入基层的调研中、从一次次会议的会风转变中、从销售一线反馈回的各类信息中……我们感知到了各板块单位在半年工作会后,纷纷立足自身、审视差距,改变存在在每一个工作的细微中,至此,盐化也将开启了抢抓机遇、谋求发展的新篇章。
关关难过仍需过,事事难成必须成。我们深知,困境中每一次机遇都无比难得,也都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毅力才能抓住机遇,实现发展。盐化人经历过挑战,也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汲取着前进的力量。我们相信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看前方黑洞洞,待我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

01

——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盐湖
        重要指示精神学习体会

作者 张国红

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运城盐湖考察调研时指出:“盐湖的生态价值和功能越来越重要,要统筹做好保护利用工作,让盐湖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一代代传承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恢复和保护运城盐湖生态、推进运城盐湖生态资源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落实和践行总书记指示精神,需要我们深度挖掘、科学保护、合理利用运城盐湖黑泥的独特价值——真正把黑泥变成金。

02

如何把运城盐湖黑泥变成金

◎ 

要加强对盐湖黑泥成份和功能的研究分析

03

      通过学习领会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结合盐湖黑泥资源在保护研究、开发利用方面的实际,我认为目前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盐湖黑泥是运城盐湖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河东大盐”共生共存,而且在生态价值方面具有独特而稀有的特殊地位。所以,在“退盐还湖”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对盐湖生态系统和生态价值的认知,更要进一步加强对盐湖黑泥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通过持续的研究分析与开发利用,让盐湖黑泥更广泛地造福于人类。

    本世纪初,运城盐化在对以色列死海考察之后,针对运城盐湖的各类资源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比对,认为运城盐湖与以色列死海在矿产资源成份上存在极大的相似性,而以色列死海在文旅、康养和美容产品开发方面的成功实践,也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当时,山西省第二地质工程勘探院及相关机构研究认为,在运城盐湖1、2号滩2米以下,储存有平均厚度达8.87m、泥龄在13700年的黑泥矿层,其中富含有30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及对人体皮肤有益的活性黄腐酸、氨基酸、维生素E、虾青素、贝塔胡萝卜素等有机物质,能对人体皮肤的保湿抗衰老产生明显的效果。

黑泥美容

黑泥化妆品

黑泥康养项目

04

      2013年6月,在运城盐化的努力下,“盐池黑泥”与“河东大盐”一起,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1年,江南大学研究发现,在盐池黑泥中,有一种叫做“四氢嘧啶”的有机质,能对人体皮肤产生修复作用,可以应用于保健、生命科学和化妆品行业。
      截止今日,黑泥的很多功能仍没有解释清楚,同时黑泥潜在的功能和价值还有待于我们去研究和发现。

05

要加强对盐湖黑泥的开发和利用

上世纪末,运城盐化成立了盐湖与健康研究所和欧芬爱尔化妆品公司,并通过与科研院所的深入合作,加大了对盐池黑泥的应用研究,开启了黑泥系列化妆品的开发利用工作。
通过初步检测研究,运城盐湖黑泥中含有常量元素、微量金属元素、稀土元素和高含量的有机物质,其中包括4种常量元素和8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检测出的常量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钙,其次是镁和钠。检测出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铁,其次是锰。此外,运城盐湖黑泥中检测出有机碳含量为11.82 g/kg,总有机质为20.37 g/kg;腐殖酸的含量为0.869%;总氮含量为0.124 g/100g,相当蛋白质含量为0.776 g/100g;检出的17种氨基酸中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检出氨基酸总量的14.4%。

06

要加强对盐湖黑泥的保护

黑泥中富含的多种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四氢嘧啶、腐植酸、氨基酸等活性营养成分,具有保湿、防辐射、修复皮肤屏障、抗污染、抗氧化、抗衰老、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等功效,在护肤美容领域具有广阔的空间。      
目前,盐湖黑泥作为保健护肤品,因其成分复杂无法满足监管要求,不能上市销售。盐湖黑泥作为添加剂加入化妆品中使用,也有很多障碍。如何使用盐湖黑泥,使它早日造福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运城盐湖黑泥之所以珍贵,主要在于其含有丰富的、珍贵的有机物质。这些珍贵的有机质历经万年而不腐,是因为其特殊的高盐环境。这种环境一旦遭到破坏,黑泥中的有机质很快就会腐烂。
     “退盐还湖”之后,尤其是2021年的强降雨,周边山体上的洪水大量涌入盐湖,导致盐湖水质遭到历史性破坏:半数以上的畎子被淹,盐湖卤水浓度被稀释;优质盐池黑泥储量集中的1号滩和2号滩也被洪水连成了一片汪洋,盐池黑泥中珍贵的有机物在失去高浓度盐水的保护之后,除了青苔的恶性繁殖,淡水中的微生物也必然会将储存了上万年的珍稀黑泥变成发臭的污泥。

07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落实总书记的指示,要让黑泥变成金,首先得保护好黑泥资源,而保护黑泥资源的关键在于对盐湖独特生态系统的保护,也就是必须保护好几千年来形成的、有一定盐份含量的盐湖卤水,重点是防止客水对盐湖的肆意侵害。

2023年7月12日20时至7月13日8时,运城市盐湖区遭大暴雨袭击,元明粉分公司盐湖生态养殖部和盐湖护卫队20余名职工冒雨奔赴盐湖20路,用沙袋、铁板紧急封堵3号滩与2号滩的联通桥涵。避免因暴雨导致客水漫流,对盐湖生态的恶性破坏。

王卫星/摄

08

日化板块的“两剂药方”

      近年来,集团公司从顶层设计出发,陆续完成了化工板块、转改板块、费用板块的改革工作,日化板块作为集团公司发展的重要板块之一,它的改革方向备受干部职工关注,对企业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7月27日,日化板块迎来了重要的时刻,日化板块2023年中期工作会在总部召开。
     “当我们过几年再回头看这次中期会议时,可能会
发现,这是一个转折之会!”
运城盐化党委书记、董事长刘立新在会上指出,要形成具有满足消费者需求,满足渠道各环节利润,与竞品争奇斗艳的新产品推出能力,紧紧围绕“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完成日化板块的一系列改革工作。
      

日化板块工作中期会

作者  樊婷婷

◎ 

09

第一剂
聚焦“问题导向”
以大调研报告为指引完成现阶段重要工作

      之所以说这次会议有可能成为日化板块的一次转折之会,是因为会议从日化产业环境入手,开出了两剂最能契合奇强目前现状及未来升级要求的药方。

严抓质量、优化包装已倡导多年,但是变化并不太明显,报告中直截了当的指出了奇强品牌的问题所在,比如:“产品质量不稳定,仍存在漏粉漏液、外包装缝合不齐等质量问题”“设计感不强,吸引不了年轻消费者眼球”“财务和销售业务数据不统一”“销售体制机制不能适应多样多变的市场”……总结起来,奇强要想实现“再出发”,现阶段必须要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组织活力、提升产品力、提升产品供应链保障力等几方面入手进行整改,各生产、销售单位及相关部门要对号入座,对照问题,快速整改。这是现阶段日化板块可以立即执行,马上行动的具体工作,对进一步夯实“活下去”的基础,谋求“再辉煌”的未来意义重大。

10

第二剂
聚焦目标导向
在“产销分离”、“两级经营”、“重构业务科工作职责”
三个实施方案的落实中
实现日化转折

方案聚焦“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的目标,明确提出要建立起集团公司统一管控下的产销经营管理体系;聚焦实现销售“摆得上”“卖得动”的目标,制定了集团统一管控下的销售大区、办事处两级经营的销售管理模式;为破解沟通成本高、环节多、市场反应慢等问题,重构业务科工作职责,建立起以订单执行为基础,分工明确、流程清晰、高效快捷的工作和管理模式,通过与财务部门融合,完善工作流程和标准,让业务和财务相互融合、相互监督,对内职责明确、对外运转高效的新业务科运行体系。三个方案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明确了日化板块的战略方向,是日化经营的风向标、指南针,是未来一切工作的核心和基础,为奇强经营持续向好,实现转变意义非凡。

11

////////////////////////

     站在日化板块“转折”的历史节点,唯有聚焦“问题导向”干好现在的事,明确“目标导向”做好未来的事,严格按照刘立新董事长“定了的事就要干,剩下的就是抓落实,不再讨论”的要求,在“干”中找寻出路,在“干”中活下去,才能重塑品牌形象,再铸企业辉煌,实现日化板块经营趋势的大转折!

12

长期以来,奇强一致秉承着“产品出厂合格率100%,不让1克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的质量原则,坚持质量就是市场,是生存发展的保障。当前,集团公司正在大张旗鼓地“重塑奇强品牌、重振日化雄风”,而脱离质量谈发展,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产品质量的提升,就是抢市场的前提,容不得丝毫马虎松懈,质量上1%的瑕疵,都将让一切努力归于零,换句话说:产品,不是100分就是0分!

关于质量的思考之一

产品,不是100分就是0分

日化板块的半年工作会刚刚落下帷幕,会上,刘立新董事长特别强调:企业发展,质量是必须坚守的红线!

作者  于  璠

◎ 

13

一种声音认为,要给出厂产品留有一定的“容错率”。如果这是消费者提出的,无可厚非;但作为质量监管环节,如果把各个生产环节哪怕是5%的“容错率”累积起来,形成的问题可就大到惊人!各级质监部门,就是要将这所谓的“错”降到零,要以“产品,不是100分就是0分”的理念,从思想认识上,提高对产品质量把控的严肃性,在生产的各环节,营造出“上工序服务下工序,为产品负责;下工序监督上工序,为质量把关”的质量工作氛围,强化质量责任意识。

      最近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尤其是重复发生的低层次质量问题,为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在对质量问题产生原因进行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听到了来自质量管理人员、生产单位、销售一线等各个环节的声音。

14

      当然,也有声音认为,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检验无法改变产品的质量特性。的确,检验只是将不合格的产品分拣出来,避免流出厂外影响品牌形象。但作为整个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检验人员的职责就在于抓住漏网之鱼,起到把关作用,不能简单说一句“合格的产品是制造出来的”,就推卸责任,如此这般,自己的价值在哪里体现呢?
      现场我们发现,关于质量管控的各类工艺执行标准、专项检查标准,以及问题考核细则一套一套,看似很完备,实则操作起来却并未达到“闭环管理”。车间质检岗位检不检、查不查、看不看,
全凭个人的觉悟,没有对工作完成情况的可视性监督。针对于此,是否可以尝试开发小程序,探索采取类似“勤策系统”打卡方式,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逐一拍照打卡,实现质检操作人员工作步骤的全程留痕,流程可追溯,从而将质量问题消灭在生产、质检的过程中,实现产品“零瑕疵”的工作目标。

15

还有声音认为,销售人员要作为产品进入市场的最后一道“关卡”,能以“服务”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此类看法我们前半句可以接受,因为销售人员也是“奇强人”,也有责任和义务保护产品的品牌形象;但是,后半句绝不能容忍——销售人员身处市场第一线,他们有责任将市场问题进行反馈,有义务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做好跟踪服务,但如果把最后一道防线放在销售环节,就是给销售安排工作,就是给销售增加负担,就是给销售制造压力,这与“一切服务销售”的理念背道而驰。试想,如果销售人员一直背着这样沉重的工作压力,如何还有精力把“销售龙头”舞起来?

提出问题很简单,给出方法才是关键。希望我们各级质量管控人员,都能够把质量作为必须坚守的红线,在质量管控过程中,多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在坚守质量红线的过程中,为我们的产品能够“守住根本”体现自己的价值,贡献自己的力量!

16

关于质量的思考之二

直通车为何“直”而不“通”?

作者  于  璠

◎ 

在日化板块半年工作会上,张国红总经理特别强调:各销售大区的市场质量问题,必须由质量反馈二维码反馈到集团公司,谁走“短路”追谁责!

奇强发展的三十多年,一直以质量取胜。质量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石、更是我们发展的生命线。然而,近几年,面对质量问题频发,集团公司在去年召开的质量警示大会上,推出了质量反馈二维码,打通了关于产品质量的反馈通道。“直通车”的“直”,旨在以问题为导向,从集团层面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堵点、难点。

质量反馈二维码

17

一是直通车的管理问题。从一线销售人员的口中我们得知,不是大家不从直通车反映问题,而是反映后不能及时得到回复,怎么解决不知道、解决到哪一步不清楚,最后还得销售人员沿用老办法“一赔了之”,导致市场一线人员缺乏反馈动力。

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发现这直通车“直”而不“通”。究其根源,无外乎有二:

二是质量监管部门“管控”意识大于“赋能”意识。遇到质量问题,没有从根源剖析,从体制机制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存在一罚了之、以惩代改。这应该是造成直通车“短路”现象的根本原因。

18

质量反馈直通车要想实现“直通”,除了在制度规范、问责追责上从严之外,一方面,各级职能管理部门、生产环节,还要学会换位思考,面对“直而不通”的二维码,多问几个为什么——“坐在办公室看到的都是问题,走出办公室听到的都是办法。”另一方面,专业化管理部门要发挥专业化管理的能力和素质,在服务赋能上多下点功夫,为基层单位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找到“过河”的“桥和船”,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一罚了之”。同时,直通车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要提高处理各种投诉的能力和效率,可以参考“首问负责制”的机制,对各类投诉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这方面可以参考网购第三方代赔机制,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先行赔付”的处理决定,而不是接到投诉后,先转交其他相关部门去确认、去沟通、去研究、去协商,或把客户晾在一边,甚至与客户讨价还价,这样一来,既“伤”了客户的心,又堵了直通车的“路”。

19

当然,我们市场一线的销售人员,一定要在“守住根本”、牢固树立质量红线意识的同时,及时将市场上发现的质量问题通过“质量反馈直通车”反映到集团公司层面,以利于从集团公司层面对产品质量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分析和判断,只有这样,我们的产品质量才能在正向改善中越来越好。
当前,集团公司要“舞”起销售龙头,各级管理人员更要切实增强“销售是龙头”的意识,把产品质量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消灭在出厂之前,消灭在每一个岗位上,让市场一线的销售人员和经销商们,真正感受到、体验到直通车带来的便捷和好处,以服务赋能、助力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直通车当成一个改善、提升、优化产品质量的工具,如此 ,直通车必将“直”而“通畅”。

20

关于质量的思考之三

“最适质量”VS“最佳质量”

作者  于  璠

◎ 

说起奇强的产品质量,绕不开关于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品牌发展三十多年来,一直以配方标准高于行业标准为要求,定位于性价比最高的“群众路线”,以“最佳质量”开疆拓土,将奇强送进了千家万户。
时间进入“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新消费时代,产品质量好坏开始由消费者决定,“最适质量”逐渐替代了我们认为的“最佳质量”。
“最适质量”,目前来讲,就是要从刘立新董事长在日化板块中期会上提出的“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满足渠道各环节利润,与竞品争奇斗艳”的新产品研发思路出发,设计、研发出的产品质量。

21

张国红总经理明确指出:当前,我们的产品研发要采取“跟随”策略。也就是说,在我们还没有引导消费者的能力时,要通过“洞察市场”,把关注点放在“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消费者推崇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上来。这就要求产品研发及配方设计人员要立足市场,时刻提醒自己输出的、组织生产的,是市场需求的产品,而不是由着自己的想法“创作的作品”。
当然,“最适质量”的前提,还是要坚守“质量的红线”。我们相信,配方质量是产品质量的基因,只有稳定、可靠的配方,才能生产出优质、合格的产品。断不可简单的认为,追求“最适质量”,就是要弱化产品的质量管理,这与我们“守住根本”的初衷背道而驰了。毕竟,先天的缺陷很难靠后天的努力去弥补。

22

23

这就要求我们的产品研发人员,在配方设计、包装设计等前端质量把控上,坚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原则,引入精益化管理的思维,精益求精降低质量过剩的浪费,最大限度地提升质量把控能力和水平,以“最适质量”的产品,为各生产单位降本提效服务赋能,为销售龙头拓展市场服务赋能,为集团公司重塑品牌形象、再铸企业辉煌作出更大的贡献!

版  式  设  计:
封  面  摄  影:
产品插页设计:
投  稿  邮  箱:

李晓燕 
燕立民
买雅杰 李晓燕
nfbs@163.com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