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数志》第14期

电子专刊

数志

14

DIGITALIZATION 

2022年第14期 月刊

2022年06月22日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人

何  伟

数字化人才专家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副秘书长
南京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会秘书长
江苏大任智库有限公司总经理

封面人物

【热点聚焦】

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及解读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及解读
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统筹推进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全面提升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

【热点聚焦】

企业的数字化部门怎么建?

总 指 导
总 顾 问
总 策 划
总 编
编委会

丁荣余
钱志新
卜安洵
何 伟
孙力斌
黄一新
颜杨林

汪建国
沈浩
吴健飞

缪文彬
李明目

顾建党
方静燕

厉达
葛仁余

:
:
:
:
:

姜杰
王三明

(排名不分先后)

主任编辑

张 炜

:
:

编辑

彭海洋、王杨露

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及解读
“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及解读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及解读
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统筹推进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全面提升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

政策志

01

目录

22

何伟:企业的数字化部门怎么建?

观点志

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副秘书长——何伟

人物志

27

29

面向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的通行管理平台
江宁区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产品志

南钢船舶及海工用钢质量能力获评国际一流水平
恭贺力鼎环保获选苏州工业园区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菲尼克斯电气生态战略新高度,献礼江宁开发区成立30周年

企业志

34

43

关于我们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邀请函

商会志

主 办 方 :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
大任智库
南京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会  

政策志

新闻动态

01

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及解读

来源:信息通信管理局

《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的指导意见》解读

来源:原材料工业司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应急部、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便于理解《意见》,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意见》编制背景
石化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关联覆盖广,关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绿色低碳发展、民生福祉改善。“十三五”以来,我国石化化工行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石化化工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但行业创新能力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绿色安全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十四五”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将进一步加快。一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石化化工行业产品供给日益丰富、产量增速逐渐分化;二是产业发展模式正在从以规模扩张为主的产能建设转向以“精耕细作”为主的精细化、专用化、系列化细分市场拓展渗透,服务型制造日渐被市场主体接受;三是责任关怀意识日益增强,产业发展的绿色底色日益浓郁,安全环保已成为业界坚守的从业生存底线和发展基本要求;四是资源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约束日益趋紧,基于二氧化碳开发含碳化学品备受关注,以绿色循环低碳为基本特征的化工园区正逐步成为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腾挪发展的主要载体。
面对新形势、新使命,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应急部、能源局联合编制《意见》。

02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二、《意见》功能定位
《意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与《纲要》、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上位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充分衔接,旨在既着力引导石化化工行业坚持稳中求进,妥善处理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增量和存量、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协同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眼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迈向高质量发展;同时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着重就丰富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供给,强化行业本质安全和清洁生产,推进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盐(矿)化工和生物化工等协调发展,发挥化工产业优势助力实施“双碳”战略,利用信息技术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规范化工园区建设和产业布局等难点重点问题提出具体举措。
三、《意见》总体思路
《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本质安全和清洁生产水平,加速石化化工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我国由石化化工大国向强国迈进。
四、《意见》主要目标
《意见》提出了“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结构布局合理、绿色安全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格局,高端产品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水平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集中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加快创新发展,到2025年,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5%以上。突破20项以上关键共性技术和40项以上关键新产品。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宗化工产品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乙烯当量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化工新材料保障水平达75%以上。三是优化产业布局,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形成70个左右具有竞争优势的化工园区。到2025年,化工园区产值占行业总产值70%以上。四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石化、煤化工等重点领域企业主要生产装置自控率95%以上,建成30个左右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0家左右智慧化工示范园区。五是坚守绿色安全,大宗产品单位产品能耗和碳排放明显下降,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十三五”降低10%以上,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03

(一)提升创新发展水平。一是完善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重点实验室、重点领域创新中心、共性技术研发机构“三位一体”创新体系。二是攻克核心技术,加快重要装备及零部件制造技术攻关,开发推广先进感知技术以及过程控制软件、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等控制技术,增强创新发展动力。三是实施“三品”行动,增加材料品种规格,加快发展高端化工新材料产品,积极布局前沿化工新材料,提高绿色化工产品占比,鼓励企业培育创建品牌。
(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强化分类施策,科学调控石油化工、煤化工等传统化工行业产业规模,有序推进炼化项目“降油增化”,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二是动态更新石化化工行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优化烯烃、芳烃原料结构,加快煤制化学品、煤制油气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三)优化调整产业布局。一是统筹项目布局,推进新建石化化工项目向资源环境优势基地集中,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二是引导化工项目进区入园,推动化工园区规范发展。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必须进入一般或较低安全风险的化工园区(与其他行业生产装置配套建设的项目除外),引导其他石化化工项目在化工园区发展。
(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一是加快新技术、新模式与石化化工行业融合,不断增强化工过程数据获取能力,强化全过程一体化管控,推进数字孪生创新应用,打造3-5家面向行业的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化肥、轮胎等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业链监测系统。二是发布石化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园区等示范标杆引领,强化工业互联网赋能。
(五)加快绿色低碳发展。一是发挥碳固定碳消纳优势,有序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推进炼化、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等产业耦合以及二氧化碳规模化捕集、封存、驱油和制化学品等示范。二是发展清洁生产,构建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体系。积极发展生物化工,基于非粮生物质制造大宗化学品,强化生物基大宗化学品与现有化工产业链衔接,实现对传统化石基产品的部分替代。三是促进行业间耦合发展,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有序发展和科学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推动废塑料、废弃橡胶等废旧化工材料循环利用。
(六)夯实安全发展基础。一是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实施责任关怀。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推进高危工艺安全化改造和替代,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二是增强炼化行业轻质低碳原料、化肥行业磷钾矿产资源保障,稳妥推进磷化工“以渣定产”,确保化肥稳定供应,保护性开采萤石资源,鼓励开发利用伴生氟资源,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五、《意见》重点任务
《意见》围绕主要目标,聚焦创新发展、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安全发展等6个重点难点,凝炼出6大重点任务。

04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六、《意见》保障措施
为保障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顺利实施,《意见》着眼打好“组合拳”,提出以下三项措施。一是强化组织实施。加强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发挥行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加强政策宣贯解读,积极回应社会舆论和民众合理关切,切实提升社会公众对石化化工的科学理性认知。二是完善配套政策。加强财政、金融、区域、投资、进出口、能源、生态环境、价格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同,推进银企对接和产融合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和从业员工培训,推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示范应用。三是健全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相关产品标准体系、评价标识管理体系和绿色用能监测与评价体系;完善重点产品能耗限额、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含量限值和污染物排放限额;制修订含碳化工产品碳排放核算以及低碳产品评价等标准。

05

新闻动态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解读

来源:装备工业一司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以下统称“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厅联通装〔2022〕10号,以下简称《意见》),现就《意见》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近年来,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产品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建立、配套环境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全行业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安全总体形势持续向好。
但也要看到,随着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老旧车辆不断增多,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依然存在,部分企业质量保障体系仍然有待健全完善;同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新问题的出现,使新能源汽车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发生变化。为进一步压实新能源汽车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切实提升产品安全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五部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按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等有关要求,依据各自职责,联合制定发布《意见》。

06

新闻动态

一是广泛深入开展调研。组织调研了国内主要新能源汽车企业、行业组织和检测检验机构,并对17家主要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展安全体系检查,全面研究分析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水平、安全风险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把握产品质量安全新形势和新需求。
二是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三次组织行业企业召开专题研讨会,听取各方对文件起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随后,根据行业企业意见建议、结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意见》草案进行了多轮修改完善。10月,形成《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向有关部门和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三是修改完善形成《意见》。根据征求意见反馈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调整了企业监测平台有关内容,丰富完善了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等有关要求,最终形成了《意见》。

二、编制过程
2021年以来,五部门组织行业力量,开展专题研究,启动了文件起草工作。

三、主要内容
《意见》包括8部分22条,以及1个附件。
一是明确《意见》的定位。《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发展和安全,指导企业加快构建系统、科学、规范的安全体系,切实提升产品安全水平,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完善安全管理机制。从组织保障、安全教育培训方面提出意见。企业要明确安全管理的负责部门,统筹推进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相关技能。

07

新闻动态

三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从产品设计、供应商管理、生产质量管控、动力电池安全方面提出意见。企业要制定并持续完善产品安全性设计指导文件,加强产品在线和下线检测,强化供应商管理并鼓励其积极配合开放必要的数据协议,与电池供应商开展设计协同。
四是提高监测平台效能。从运行监测、数据挖掘、隐患排查方面提出意见。企业要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对车辆运行安全状态进行监测。鼓励企业加强对运行数据的分析挖掘,强化车辆安全隐患排查并妥善处理。
五是优化售后服务能力。从服务网点建设、维保服务、消费者使用方面提出意见。企业要合理布局并确保各网点具备必要的售后服务和应急处理能力,公开有关维修技术信息。鼓励企业细化产品维保项目,开展隐患抽样检测,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的用车养车习惯。
六是加强事故响应处置。从应急响应、事故调查、问题分析、召回方面提出意见。企业要建立完善不同车型及不同场景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法和预案,加强事故报告和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企业要切实履行召回法定义务。
七是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防护方面提出意见。企业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安全防护能力,依法依规进行车辆网络安全状态监测、数据处理、个人信息处理等。
八是组织实施。分别对企业、有关部门、行业组织提出组织实施意见。新能源汽车企业要加快建立健全安全体系,各零部件供应商、售后服务等相关企业要协同配合。五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信息共享和事中事后监管,地方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加强日常监督检查。行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技术支撑作用。
附件。从性能、功能以及运行管理方面提出企业监测平台建设指南,提高企业监测平台效能。
四、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围绕《意见》落实,五部门重点开展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组织《意见》宣贯。面向各地有关部门、新能源汽车企业、行业机构等召开宣贯会,解读《意见》内容,凝聚行业共识,推动《意见》落实。二是督促企业自查。督促企业参照《意见》开展自查,整改存在的问题,加快构建系统、科学、规范的安全体系,全面提升在安全管理机制、产品质量、运行监测、售后服务、事故响应处置、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保障能力。三是加强协同联动。五部门将形成工作合力,加强部门、地方之间的协同和衔接,强化信息共享和事中事后监管,共同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四是做好舆论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积极宣传企业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的先进经验、对产品存在一致性及质量安全问题的企业坚决曝光,营造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

08

新闻动态

09

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统筹推进数字政府高质量
建设的实施意见

来源: 江苏省人民政府

一、准确把握数字政府建设总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和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机遇意识和赶超意识,统筹构建数字政府“四梁八柱”,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全面推动数字治理系统变革和整体重塑,加快建设现代数字政府,为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2.基本原则。
——人民至上、政务牵引。充分发挥数字治理优势,以政务为重心,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理念创新、效能优先。坚持改革创新、系统观念、绿色低碳和法治思维,遵循数字化治理规律,基于“云、网、数、用、安”底层逻辑,全面推进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系统变革,进一步提升政府效能,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统筹规划、集约建设。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加强数字政府顶层设计,统筹云网环境、数据共享、通用技术等基础能力建设,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业务、技术、数据融合发展,大力提升集约化、规模化、精细化建设管理水平,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
——开放共享、安全可控。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政务数据按需共享、有序开放,严格落实网络和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制度,完善安全制度体系和技术防护体系,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3.工作目标。到2025年,服务便捷、治理精准、运行高效、开放透明、公平普惠、安全可控的数字政府基本建成,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打造成为现代数字政府新样板。具体目标是:建成全省统一的“苏服办”总门户,政务云、政务外网、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处于全国领先,非涉密系统上云率达到100%,公共数据按需共享率达到100%,应开放公共数据开放率达到100%,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达到100%,标志性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场景达到100个。
二、系统搭建数字政府主架构

新闻动态

4.打造共建共享“苏服办”。采用统一标准和先进技术,加快建成数字政府“苏服办”总门户,覆盖全省政务服务网、移动端、自助终端和办事窗口,做到“一入口、好办事、管全程”。编制“苏服办”标准化服务清单,建设政务服务应用管理系统,实现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全面接入、同源发布、统一管理。(责任单位:省政务办等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5.打造标识品牌“苏服码”。以“苏服码”作为自然人和法人的主要数字身份识别码,全面接入国家政务服务信息码,积极融合或对接各类身份识别码,整体关联电子证照等基础信息,实现一人一码、一企一码。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全领域推广使用“苏服码”,做到一码通办;大力推进健康医疗、养老育幼、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领域卡码融合,做到一码通行。(责任单位:省政务办、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医保局、省大数据管理中心等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6.打造自主安全“一朵云”。按照省级统筹的原则,加快推进政务“一朵云”建设,充分融合现有各级各类政务云资源,省级部门原则上不再新建或外租,已建部门云迁移至省政务云。各级各类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原则上要基于省政务云部署。建立物理分离、逻辑集中、一体管理的运行机制和政务云资源统一调度规则,对现有云节点实行纳管。(责任单位:省政务办、省大数据管理中心等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7.打造快捷通达“一张网”。积极运用5G、IPv6+、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优化升级电子政务外网,努力实现高速泛在、云网融合、安全可控。加快业务系统向政务外网应迁尽迁,争取用一年时间完成业务专网归并整合。(责任单位:省政务办、省大数据管理中心等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8.统筹建设高效运行“主平台”。优化升级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按照“一部门一系统”“一市一平台”原则,各级各类政务服务系统经整合后统一接入、全面贯通。建立健全省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贯通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专业系统,有力支撑跨部门综合监管和赋能地方智慧城市建设。(责任单位:省政务办、省司法厅、省市场监管局等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9.统筹建设通用技术“组件库”。加快推进省数字政府政务中台建设,提供组件化、标准化技术能力,实现业务需求和数据供给精准匹配。统筹政务区块链技术平台建设,提供数据可信场景应用能力。(责任单位:省政务办、省委网信办、省大数据管理中心等部门和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三、坚决打通数据共享开放大动脉
10.大力消除信息孤岛数据壁垒。贯彻实施《江苏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将数据资源目录、数据共享清单作为政务信息化项目审核的前置条件,数据共享的完整性、时效性作为确定项目建设投资、运行维护经费和验收的必备条件。整合归并部门政务数据交换通道,全面对接省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立健全以数据实时共享、接口调用为主的对接机制,大力推进省级部门垂直管理业务系统与地方业务系统双向共享。编制实施数据共享动态责任清单,加强数据供需对接,提升数据共享质效。(责任单位: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10

新闻动态

11

11.大力开展数据汇聚治理攻坚行动。按照全覆盖、穿透式要求,各部门和单位抓紧摸清政务数据资源家底,根据政务数据统一目录和标准,通过采集、清洗、挖掘、分类等方式,从源头集中开展全量化汇聚、标准化治理、场景化开发,做到数据真实、完整、准确、通用。完善全省人口、法人、电子证照、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社会信用等基础数据库,按需整合教育、社保、交通、医疗、水电气等行业数据,建设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高质量主题库、专题库。健全数据治理规则和共享标准,实现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监管。(责任单位:省政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大数据管理中心、省电力公司等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12.大力推进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建立健全公共数据分类分级安全管控体系,加强数据资源核查,健全数据脱敏规范,严密敏感数据监测。聚焦群众急需急盼和社会关切,加快推进教育、交通、公共信用等重点领域高价值数据安全有序开放。向社会拓宽数据开放、特许开发、授权应用等渠道,探索公共数据资产化管理运营模式,鼓励和推动综合开发利用,充分激发数据要素流动和价值潜能。(责任单位:省政务办、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大数据管理中心等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四、切实提升数字化治理效能驱动力
13.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围绕个人事项全领域和企业经营全周期服务,从侧重行政权力事项转向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并重,融合线上线下全渠道,做到全时在线、网上可办好办,全覆盖到现行行政审批事项、个人和企业用户服务。持续深化“一件事”改革,加快“苏企通”推广应用。在全面提升“省内通办”水平的同时,扎实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实行“两个免于提交”,加快业务流程再造,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积极主动接受人民群众评价监督,持续深入开展“好差评”,加强问题立整立改,严格实行闭环管理。建设政务协同应用平台,开展政务事项多部门联动办理,提升业务协同的时效性。(责任单位:省政务办、省大数据管理中心等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14.积极推进“一网统管”。按照管理科学、平战结合、省域一体、纵横联动的思路,加快建设省、市、县三级“一网统管”体系,打造全国数字化治理示范区。优化升级省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推广“互联网+监管”新模式,探索推行远程监管、移动监管等管理方式,提升监管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聚焦安全生产、生态环保和节能降碳减排、食品药品安全、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疫情防控、金融等重点监管领域,逐步向社会治理各个领域拓展延伸,健全监管规则标准,规范行业监管流程,联动综合执法队伍,实现全省监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加强应急救援体系数字化转型,建立城市安全风险监测运行管理机制,整合完善监测预警体系。鼓励各地建设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的应用平台,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网络、自然资源大数据平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公共安全防范体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市容市貌场景智能巡查、能源供应综合管控、交通数字化治理、安全与应急预警等城市服务和管理,全面提升城市“一网统管”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对各类风险的精准预知、监管、响应。(责任单位:省政务办、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应急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粮食和储备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新闻动态

15.切实提升全领域数字治理能力。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加快推进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数字政府效能。加强经济运行综合监测分析,优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打通企业开办全链条,提升经济治理数字化水平。探索“互联网+”社区治理新模式,深入推进各类社会治理数据共享应用,充分融合雪亮技防、治安防控、码证服务、智慧城市等建设成果,提升基层数字化治理水平。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加快建设“城市大脑”,实现运行监测一张图,提升城市数字化决策与管理水平。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推进农村网格化社会治理智能应用,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责任单位:省委政法委、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应急厅、省市场监管局等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五、织密筑牢网络数据安全防火墙
16.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依法加强数据安全防护,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密码应用管理等制度。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网络和数据安全信息共享、风险研判、应急协调工作机制,全面强化数字政府安全管理责任,切实筑牢安全防线,确保网络、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建立数字政府安全评估、责任落实和重大事件处置机制,加强对参与数字政府建设和运营企业的规范管理,确保政务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管理边界清晰、职责明确及责任落实。定期对数字政府全流程安全开展专项检查,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水平。(责任单位:省委网信办、省国家密码管理局、省公安厅、省政务办等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17.全面加强安全技术防护。聚焦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强化安全监测、漏洞扫描、安全加固等主动防控,提升全网、全域态势感知和安全防护本质能力。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实行分类分级管理,综合运用先进技术和有效方法,防攻击、防病毒、防入侵、防篡改、防泄漏,加强实战化、常态化的攻防演练,不断提升系统防护和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加快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强化自主可控技术和产品应用,积极推进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密码应用。(责任单位:省委网信办、省国家密码管理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政务办等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六、建立健全统筹协调规范管理新体制
18.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省数字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省长任组长,相关分管省领导担任副组长,省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设区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加快推进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加强重点任务统筹协调和督促评估。各级政府、省各部门和单位要把数字政府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增强数字化履职能力,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抓具体,层层压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按照上下对应关系和职责明晰、权威高效的要求,加快理顺各级公共数据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充实专业力量,落实经费保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健全数字政府建设成效评价机制,加强工作推进情况动态监测。加强对政务信息系统建设的审计监督。(责任单位: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政务办等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12

新闻动态

13

19.狠抓推进实施。抓紧制定省级重大任务、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大安全“四重”清单,各部门和单位要细化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提高业务和技术融合水平。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组建省大数据集团公司,充分运用社会资本和先进技术,推动数字政府项目运营式发展。建立政研企合作的自主创新机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成,加强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建设。组织省内信息技术企业面向政务信息化重点领域研制相关产品平台、解决方案和标准规范,参与技术研发、运维保障、升级改造等支撑服务,形成产用互动良性循环。(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政务办、省大数据管理中心等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20.统筹建设管理。按照集约节约、精准精细、共建共享的原则,建立全系统全过程全覆盖的数字政府一体化建设管理新机制,着力根治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和粗放管理问题。建立健全省级政务信息化项目清单化管理制度,凡不符合数字政府建设规划、不符合数据共享要求的,不列入项目清单、不批准项目建设、不安排运维经费。健全会商联审机制,优化项目审批方式和流程,合理缩短审批周期。整合利用现有各类信息化建设和运维资金,实行全口径全覆盖扎口管理,制定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和服务预算标准,严格规范运维经费审核和使用,未经审核的不予安排预算资金。完善财政资金购买信息化服务采购制度,创新购买服务运作机制。(责任单位: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政务办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21.压实各方责任。省政务办(省大数据管理中心)统筹全省数字政府建设,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要点,统筹全省云网环境、数据共享、通用技术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扎口省级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组织协调政务数据归集、共享,牵头制定省级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年度任务清单,会同网信、工信等部门审核项目建设技术方案,配合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审核项目建设资金和运维经费。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省级政务信息化项目审核审批、竣工验收,根据规定开展项目后评价。省财政厅负责省级政务信息化项目资金和运维经费管理,做好年度预算安排、资金拨付、政府采购监管,以及组织开展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等工作。省委网信办负责对项目安全建设内容进行审核并出具意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协同参与省级政务信息化项目前期技术方案审核并出具意见。省国家密码管理局负责对项目密码应用规划等情况进行审核并出具意见。省审计厅依法对政务信息系统开展审计,推动政务数据共享相关制度落实。各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履行数字化治理主体责任,确保规范管理到位、集约建设到位、数据共享到位、安全保障到位。(责任单位:省委网信办、省国家密码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政务办、省大数据管理中心等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22.加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全省公共数据管理机构领导班子,大力培养和引进复合型专业人才。加强各部门信息化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将数字政府建设列入各级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学习培训内容,提升数字素养。探索数字人才资源共享,加快建立合理流动机制,畅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之间人才流动渠道。探索建立数字技术领域人才职称评价标准。(责任单位: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政务办、省大数据管理中心等部门和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党委、人大、政协、审判、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参照本实施意见管理。
附件:名词解释 

新闻动态

1.政务信息化:主要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进行集成或对信息资源开发和管理,改进政府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决策质量、调控能力、廉洁程度,节约政府开支,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主要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检察机关使用预算资金实施建设的电子政务网络、业务信息系统、信息资源库、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机房等)、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以及相关支撑体系等。
2.非涉密系统上云率:依托省政务“一朵云”部署的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数量,占全部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数量的比例。
3.公共数据按需共享率:已实现归集和按需共享的公共数据项数量,占公共数据共享需求清单中数据项总数的比例。
4.应开放公共数据开放率: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开放的公共数据项数量,占应开放公共数据项总数的比例。
5.一网通办率:企业群众办事可一次登录、全网通办的事项数量,占政务服务事项总数的比例。
6.一网统管:依托数字政府基础支撑能力,优化城市管理体系和管理流程,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闭环的数字化治理模式,实现“一网感知态势、一网统揽全局、一网决策指挥、一网协同共治”。
7.标志性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场景:在中小企业融资、教育、交通、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市场监管、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融合利用政务数据与行业数据,开发形成的在长三角地区一流、具有较强示范效应的应用场景。

14

名词解释

新闻动态

15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注重创新引领、系统布局、安全有序,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生态,着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为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增添强劲动能。
到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数字产业集群能级跃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5%左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国示范,服务业数字化国内领先,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成为引领江苏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重点任务
(一)聚焦能力提升,建立数字技术创新体系
1.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平台。推进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建设,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支持南京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挥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引领作用,加快开源软件、生物医学大数据、信息高铁综合试验装置、空间信息综合应用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国际性数字科技创新平台。支持数字经济核心企业、高校院所建设国家、省级产业(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谋划建设若干数字经济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实验室,形成数字经济多层次高效协同创新平台体系。

关于全面提升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
指导意见

来源: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江苏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激发数字时代新动能,培育数字经济新优势,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新闻动态

2.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实施数字科技原创力提升计划,支持数字经济核心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同承担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加强量子信息、区块链、类脑计算等基础性、原创性数字技术研究。实施数字经济科技攻关行动,建立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项目库,以“揭榜挂帅”等方式组织高端芯片、高端软件、核心电子器件等领域技术攻关,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对产业发展支撑能力。
3.加速数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发挥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长三角技术交易市场联盟等平台作用,探索数字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新模式新机制。提升苏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功能,加快数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鼓励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保险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定期举办数字科技交流活动,推动数字经济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创新成果加速转化。
4.加快培育数字经济创新人才。加快制定数字经济“高精尖缺”人才目录,建立全省“数字工匠”培育库,推行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和高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将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纳入各类人才计划支持范围,优化高水平数字人才引进政策和管理方式。深化数字经济领域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展数字经济相关研究,开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高端数字人才的自主培养。推动产教融合,支持企业与院校共建一批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实习基地,探索数字人才资源共享,培育一批复合型“数字工匠”。建设数字人才市场,建立江苏数字经济卓越工程师职称制度,围绕“引、育、留、用、转”等关键环节,强化人才服务保障。
(二)推动能级跃升,建立数字经济产业体系
5.夯实数字经济基础产业。强化核心软件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开源开放生态,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基础软件、高端工业软件、高端嵌入式软件等关键软件产品,加大首版次软件产品应用推广,推进产业、行业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打造全国领先的高端软件产业集群。瞄准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终端等智能硬件产品和装备制造领域,推进产品设计、专用材料和先进工艺开发、示范推广等“一条龙”应用,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硬实力。
6.壮大数字经济新兴产业。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卫星等新兴产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和发展能级提升。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场景创新和普及推广能力。加强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引培,打造若干数字产业链,推动南京、无锡等地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支持苏州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建设。支持数字经济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优先纳入省年度重大项目清单。强化数字经济全产业链支持,实施财税、金融、社保等结构性支持政策。
7.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未来产业。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紧盯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量子信息、6G、元宇宙等前沿领域,加强底层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大试验验证和试点应用,打造一批突破性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开发商业化应用场景。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争创国家级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先导示范区。加速数字产业化发展进程,利用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加快平台化、定制化、轻量化服务模式创新,营造繁荣有序的数字产业创新生态。

16

新闻动态

17

(三)加强融合赋能,建立数字化应用体系
8.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强“一业一策”引导,研究制定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路线图、评估评价体系,开展“产业大脑”建设应用试点。深入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推进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智改数转”水平。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支持建设综合型、特色型和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一批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加快创建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南京)灾备中心及服务托管系统建设,完善长三角地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支持在产业集群、园区等建立公共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支持企业建立开放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重点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诊断和低成本、轻量化、模块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
9.推动服务业数字化发展。以数字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依托央行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推进数字货币研究、应用和数字金融产业发展。支持南京市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以生产领域为重点发展共享经济。发展特色化平台经济,支持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工业、农业、物流、贸易等领域垂直电商平台与综合平台错位发展。实施推进数字贸易行动计划,加快数字贸易发展。聚焦软件及信息技术、研发设计、数字内容等重点领域,推进制度创新,梯度培育数字贸易平台载体。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升级,促进线上线下资源有效整合利用,发展体验式消费、个性需求定制服务等新业态,大力发展数字文娱、数字创意、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养老等新业态,推动在线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10.促进农业数字化提升。实施重点研发计划,加快基于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及应用。探索农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拓展农业分析决策、农机作业、农情监测等领域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苏农云”建设水平,增强农业物联网服务能力。围绕大田种植、设施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优势产业,建设若干省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全产业链数字技术应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四)坚持改革引领,健全数字化治理体系
11.提升政府治理数字化水平。增强政府部门数字化履职能力,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构建便捷泛在政务服务体系。分类集成各类服务、治理、执法和协同应用,统一接入江苏政务“苏服办”总入口,打造数字政府主干应用平台。推进省市两级政务服务平台一体化贯通,持续推进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企业登记注册等高频事项“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建设省数字政府政务中台,加快构建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应用场景,提升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在线监管平台服务能力。强化数字技术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探索推进无线政务网、政务物联网建设。
12.推动经济治理数字化。加快搭建经济运行综合监测分析平台,共享工业运行、商贸流通等部门经济数据,全面提高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质量和水平。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强化全省投资数据资源共享,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建设企业开办、变更全程网办服务体系,整合优化企业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监管,推广“互联网+监管”新模式,探索推行远程监管、移动监管等管理方式,提升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新闻动态

13.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加强“一网统管”系统建设,推进全省监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探索“互联网+社区治理”新模式,深入推进各类社会治理数据融合应用。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强化“智治”支撑,推进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和特色基地建设,深化网格化社会治理创新。推进“感知江苏”建设,充分融合雪亮技防、治安防控、码证服务、智慧城市等建设成果。加强公共服务领域数字化改造,积极构建数字化生活场景,推进智慧街道、智慧社区、智慧校园、智慧医院、智慧博物馆、智慧景区建设。
14.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鼓励各地建设“城市大脑”,推动建设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的应用平台。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监测一张图,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网络、空间地理资源系统、公共安全防范体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平台,加强市容市貌场景智能巡查、能源供应综合管控、交通治理、安全与应急预警等城市服务和管理,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探索建设精准映射、虚实融合、模拟仿真的数字孪生城市。
15.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实现新型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统筹规划、同步实施,探索城乡联动、资源共享、精细高效的智慧治理新模式。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力度,推进农村网格化社会治理智能应用,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加快政务服务应用向乡镇、村居下沉,全面深化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巩固网络扶贫成果,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普及教育、医疗、养老、社保、就业等数字化民生服务应用,繁荣乡村网络文化。
(五)释放核心价值,健全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16.推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建立健全公共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和数据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加快编制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目录清单。汇集整合公共数据,加快推进全省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体系建设,规范管理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社会信用、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按需推进主题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建设,为公共数据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提供可靠支撑。引导企业开放数据,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聚焦标注、清洗、脱敏、脱密、聚合、分析等环节,培育壮大数据服务产业。建立健全数据处理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数据协同治理,提升公共数据可信溯源和校核纠错能力。支持企业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国家标准贯标。推行首席数据(数字)官制度,提高企业数据治理和数据运营能力。
17.推进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健全公共数据共享供需对接机制,建立公共数据开放管理制度,以市场主体应用需求为导向,分批制定公共数据开放清单,推动教育、科技、就业、医疗、社保、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市场监管、气象、信用等重点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安全有序向社会开放。对公共数据资源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无偿共享基础数据。统筹推进全省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体系建设,丰富可下载数据集、API接口、APP等数据服务方式。
18.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优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法治环境,制定完善数据生成、确权赋权、定价交易、安全保护等方面地方性法规和标准规范。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加快社会数据标准化采集、加工、确权、评估,探索多种形式的数据交易模式,完善数据要素交易规则。推动数据交易机构、数据运营机构建设。支持有条件地区率先开展数据交易试点,争取国家支持江苏建设数据交易市场。鼓励发展数据银行、数据信托、数据中介等新兴服务业态,加快发展第三方数据服务商,探索建立数据经纪人机制。建立数据交易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建立安全可信、管理可控、可追溯的数据交易环境,促进区块链在数据交易中的应用。

18

新闻动态

19

19.强化数据安全防护。依法加强数据安全防护,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数据分类分级保护等制度。加强对重要数字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提升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水平。建设完善省网络安全协调指挥平台,协调推进各地各部门网络安全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构建全省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全天候全方位感知全省网络安全态势。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网络和数据安全信息共享、风险研判、应急协调工作机制,探索构建数字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强化互联网行业自律,依法惩戒数据安全违法行为。推动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及应用,强化数据安全技术保障。
(六)营造良好氛围,建强数字经济生态体系
20.打造数字经济企业梯队。鼓励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加速成长为具备生态构建能力的平台企业、链主企业,鼓励开发数字化转型共性平台。支持链主企业基于数字化应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精准对接、深度互联,培育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推进企业梯次融通培育,实施“千企升级”行动计划,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做精主业、做大市场,成为行业单项冠军、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实施数字企业上市培育行动,鼓励优质数字企业多渠道挂牌上市。
21.提升数字经济载体能级。推进开发园区数字化改造,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产业服务等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推进“园区大脑”建设,高效赋能园区企业数字化发展,高标准建设智慧园区。聚焦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产业,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创新,建设一批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加速园区数字基础设施、创新孵化空间、应用场景建设,推动实现数字产业集群发展,规模能级稳步提升。
22.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办好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争取举办数字经济国际高端会议、论坛,促进国内外数字经济主体交流合作。举办多领域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大赛和职业技能竞赛,以大赛引人才、招项目、聚资本。树立一批数字化赋能标杆企业、标杆项目、典型模式,加大典型案例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重点提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数字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发展数字经济本领;面向弱势群体、特殊人群加强智能化服务和设备使用的科普教育。强化主流媒体宣传,营造全民参与数字经济发展浓厚氛围。
23.推动数字经济开放合作。推进数字长三角建设,推动长三角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据要素标准统一、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数字产业协同发展、居民服务一卡通。协同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推动长三角“未来工厂”建设,打造“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加快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卓越研究中心(苏州)等重大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平台建设。参与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推进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促进境内外数字经济资源、产品、服务和项目对接。鼓励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研制,推动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数字税收、数据本地化、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开展探索和压力测试。
(七)夯实发展根基,建强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新闻动态

24.建设布局科学、协同高效的存算基础设施。统筹布局数据中心建设,有序推动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强数据、算力和能源之间的协同联动,提高数据中心利用率。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提升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推动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新型数据中心规划布局,加快构建先进算力支撑体系。推进南京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协同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提升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昆山中心能级,加快高性能算力部署,灵活部署边缘计算资源池节点,协同发展分布计算、边缘计算和超级计算。构建云网融合的新型算力设施,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
25.打造高速泛在、融合智能的网络基础设施。全面推进5G网络建设,加快重点区域和场景5G连片优质覆盖。支持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开展5G网络共建共享和异网漫游,强化资源复用。加快“千兆城市”建设,加快“双千兆”网络协同建设,推进城市及重点乡镇万兆无源光网络(10G-PON)设备规模部署。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与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统筹推进全省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及终端IPv6改造,建设性能先进的IPv6网络设施体系。系统布局区块链新型融合基础设施,打造安全可靠的区块链底层平台。探索布局前沿信息基础设施,规范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中低轨道卫星互联网,探索建立面向未来的量子信息设施,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基础设施体系。
26.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物流、邮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设智能感知体系,重点推进车联网、船联网、智慧港航、能源互联网等应用创新示范,推动国家级江苏(无锡)车联网先导区、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省级示范区建设。加快数字水利建设,开展长江、太湖、洪泽湖数字孪生试点。有序推进城市道路桥梁、给排水、燃气、地下综合管廊、灯杆等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实现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数据的全面感知和自动采集。构建先进普惠、智能协作的生活服务数字化融合设施。支持南京、苏州等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向乡镇延伸,打造物联数通的新型感知基础设施体系。
三、组织保障
27.加强组织协调。建立省数字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省长任组长,相关分管省领导担任副组长,省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加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重点任务的统筹推进和督促评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省发展改革委作为牵头部门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落实。成立专项行动工作组,由省有关部门分别牵头负责。组建省数字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省数字经济研究院等高端智库,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8.健全推进体系。全面落实国家、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实施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数字核心产业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府加速建设、数字经济科技攻关、数字基础设施强基、数字经济人才引培、数字安全筑盾护航等七个专项行动,梳理形成年度工作要点,着力构建“指导意见+三年行动计划+专项行动推进方案+年度工作要点”的全链条工作推进模式。推动出台《江苏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实施《江苏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强化数字经济发展法治保障。

20

新闻动态

21

29.强化政策供给。加大省级财政相关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设立省数字经济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地方设立数字经济股权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发挥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政策功能,通过“苏服贷”“苏科贷”“苏信贷”等专项贷款产品,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数字经济领域信贷投放。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开展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以及商业保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创新业务产品和服务模式,为数字经济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和“一站式”金融服务。加大对数字经济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引导建立良好的数字经济创新产品市场生态。强化人才、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鼓励符合条件的5G基站、数据中心用电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研究制定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特点的人才政策。
30.加强监测考评。开展数字经济统计监测,完善数字经济统计监测工作机制,制定全省数字经济单位认定、增加值核算、贡献度测算等统计指标体系,强化数字经济发展动态监测和分析研究,定期发布数字经济数据和发展动态。构建数字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组织对全省及各设区市开展年度综合评价,发布年度数字江苏发展报告,全面反映数字经济发展整体态势。健全数字经济发展考核机制,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关考核。建立数字经济督查激励机制,对年度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按规定给予表扬和激励。

观点志

企业的数字化部门怎么建?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副秘书长、大任智库总经理何伟

作者介绍

何伟,数字化人力资源(DHR)专家,“透明人才”领创人,国际人力资源专家委员、大任智库总经理,南京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副秘书长,企业数字化转型教练营导师,《数志》主编,江苏省数字化人才联盟执行长,江苏省CDO俱乐部负责人。

22

前沿观点

23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和实践上,不愿转、不敢转的问题已部分解决,但是在不会转的问题上依然小心谨慎又步履蹒跚。
国家和地方有关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人才等政策文件如雨后春笋,甚至是大雨倾盆。
而企业在耳提面命之余,还是保留着对数字化的疑虑和对未知前景的恐惧。知道要做数字化规划,要上数据中台,但是企业迈出的第一步,仍受堵于内部“数字化转型部门”的组建上。
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企业内的数字化转型部门该如何搭建?
我们知道,大部分企业谈数字化转型的时候已经走过了信息化时代,已经购买了一些套装软件,因此信息部或称为IT部、软件部、信息中心等,是已然存在的。
据我们所知,数字化与信息化最大的区别除了技术之外,最难的部分在于数字化转型是事关企业顶层的重建,涉及到管理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重构、企业文化的重塑,光这些内涵就知道并不是一个IT部门可以完成的。

企业数字化建设的顶层是数字化委员会。它的核心功能是站高位、指方向、画地图。
因此,委员会的组成格局一定要高,一把手来做委员会的主席,同时分管战略、分管IT及各业务线副总裁都要参与,同时选聘相关领域数字化专家担任外部委员。
企业数委会全方位强力度地推进数字化转型,协调各种资源。

首先,数字化转型不是让IT部门单打
独斗,更不是IT部门的原地升级。

数字化转型是一件从上而下,需要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的事情,所以分为三层:
规划层:从企业全局出发,做好顶层设计。
能力层:以业务和管理为两条逻辑线,围绕各个具体场景进行数字化能力构建。
实施层:结合外部资源,以全功能团队模式运作,进行数字化分级分类推进。

第二层,数字化促进中心。
(名称根据企业需要拟定)

企业数字化的主要赋能载体是数字化促进中心。在数字化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企业数字化转型规划、研发、实施、监督等具体工作的执行落地。
其中包含三块主要职责:
战略规划及创新研发:负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创新业务的趋势调研和投资策略、企业整体架构(组织、数据、技术、安全、应用)的设计。
运营及督导:以数字化产品为核心,集合共性问题,结合企业总体数字化转型方向进行赋能、协调、督导。根据不同业务场景下的数字化产品反馈的数据适时调整整体架构。
技术能力建设:以原有的IT部门职责为基础,将战略规划的内容落地成为数字化产品,并建立可持续的数字化技术支持能力。

第一层,数字化委员会

◀ number 01▶

前沿观点

企业数字化的一线作战单元,就是数字化执行小组。它是数字化转型部门的前台,核心职责就是落地该业务单元场景的数字化产品。
以集团公司为例,最高层有数字化委员会,中间层有数字化促进中心,到了具体的业务单元就应该是落地实施了。
据我们了解,现有的一些数字化领军企业已经开始了这一轮的初步探索,例如苏美达集团,已经在各级分子公司设置了小组制。
唯一需要提醒的是,若是该业务单元原有的IT团队较为庞大,有着较重的开发任务,可以同时并存两种结构作为过渡。

24

第三层,数字化执行小组。(根据企业不同阶段设置)

所以数字化转型从组织结构的设置上应自上而下,如图:

◀ number 02▶

以上数字化转型部门的组织模式仅是一种架构参考,我们不能刻板照抄,依葫芦画瓢,而要根据企业的业态特点、发展阶段、资源条件等,辩证施策。这里需要注意的分寸和节奏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辨别:

一、企业整体的数字化成熟度

前沿观点

25

二、企业数字化人才的储备度

这里的关键人才除了我们所认为的数字化技术人才,比如说算法工程师、架构师以外,最核心的是CDO的选择(不在此文中叙述)。

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高热的当下,企业会陷入两种极端:
一种是一拍脑袋直接进入软、硬件采购环节,浩浩荡荡组织一场招标会;
二种是认为自己在信息化时代已经购置了许多套装软件,装备齐全,足以担负起数字化转型的重任。
这两种都不可取。
正确的做法是,要组建内部专业团队或者邀请外部专家,对企业目前数据能力、算法能力、进化能力进行一个调研诊断。
参考下图:

图片来源:大任数字化成熟度量表框架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还是“人”,从企业的一把手到高管团队甚至到全体员工,如果对数字化认知程度不高,而贸然推进数字化转型,耗费了人力、财力不说,甚至会沿着正确商业模式相反的方向越行越远。
这里面需要几个储备:一是高管的数字化领导力,二是全体员工的数字素养与技能;三是关键人才的选择。

前沿观点

26

三、企业数字化文化的衔接度

在所有的企业变革失败的案例中,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导致企业变革失败的那“锥心一箭”往往就是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的对抗。比如柯达之死、索尼之殇,无不透露着保守派与创新派的矛盾与无奈。
在新一轮的数字经济产业变革中,文化变革也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的世界无论带来的是什么,组织首先需要的是学习创新的文化。
数字化时代讲求的协作、共生,在我们之前发布的《企业家数字化领导力蓝皮书》中提到,数字化领导力的理念是——追求“利众”,超越“利己”和“利他”。从这个角度,要看看我们的企业,准备好了么?

最终,评估以上三方面后,我们可以根据企业实际的情况,循序渐进地将数字化转型部门从最初的“数字化专委会(筹备组)”、然后组建正式的“数字化促进中心(办公室)”,最后在各个业务单元里嵌入“数字化执行小组(业务组)”的过程。待到数字化发挥更大价值时,可以单独成立数字化创新事业部作为独立业务,例如美的集团。

结语:企业在主导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磨合与交互,它牵扯到技术架构的设计、模式的转型、资源的供给,利益的平衡等方方面面。企业在过程中,切不可买椟还珠,重视技术而忽略了管理及业务本身。
每一次优化,都是一场探索;每一次创造,都是一场升级;每一次转变,都是一场颠覆。对的时间对的人,对的时机对的部门,将会使变革事半功倍,柔性又刚强!

前沿观点

新闻动态

人物志

27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副秘书长、
大任智库总经理何伟

问题一:企业的核心产品和服务是什么?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个的产品定位。(一是阐述市场上为什么需要贵公司的核心产品和服务?二是阐述是什么样的机缘选择了这个行业)

大任智库是经过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民营智库机构,荣获“”“全国管理咨询行业领军品牌”,是业内知名的面向政府、事业和企业单位政策研究、制度创新、管理变革和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咨询和培训机构。
大任智库以企事业单位数字化转型辅导和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赋能为事业核心。大任智库主要业务分为ABC三类: A类业务聚焦于公司整体的战略规划;B类业务围绕企业全员,从领导层到基层的数字化训练;C类业务则是针对业务团队开展。通过这三类业务,大任智库三位一体基于数字化为企业做诊断与战略规划。

问题二:企业的产品和其他的同行相比有什么区别或卖点在哪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

大任智库致力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数字化升级研究、咨询和辅导,先后发布《企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数字化领导力蓝皮书》、“企业数字化转型六化模型”、“企业数字化成熟度测评体系”等,在国有企业数字化、产业园区数字化、数字化人才培育等领域开展优质服务,并在业界形成了广泛影响和良好口碑。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最关键也是难度最大的无疑是企业内部人员的思维转换和能力重塑。这当中,企业领导者的决策则更为重要。因此,针对B类业务,大任智库有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
针对企业领导者,大任智库推出了数字化领导力模型,配套数字化领袖营、数字高管等培养体系。而对企业中层,大任则有企业数字化教练营。对于基层管理干部,大任智库推出了数字主管训练营。对于a人数占比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基层员工,大任也推出了“数字工匠”,这样从高中基三层搭建体系,帮助企业员工从传统企业转变为数字化时代的优秀人才资源。

问题三:有没有哪些典型的客户因为贵公司得到了助力或成长?(代表性客户)

人物介绍

28

大任智库已经成立13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起初,大任咨询所主要从事的事情是将国外成熟国家的理论和模型进行本土化,从实战层面研发战略地图与方法论,为制造业、银行等行业的企业提供一系列咨询服务。在这个阶段,我们的主要客户是大型的央企、国企,包括一些科技成长型企业。比如南京地铁我们服务了十年,从战略规划、组织结构、岗位职责、绩效考核、培训体系、基层班组建设等,比如埃斯顿是我们赋能的科技成长型企业,顾问十年,目前已成为全球化的工业机器人企业。
后来,大任咨询全面升级成大任智库,开始切入并聚焦于数字经济,全面帮助企业在基于互联网的模式下,建立真正的数字核心能力。我们的客户群开始有更多的央企和民营领军企业的加入,我们服务了苏美达集团、南钢集团、江苏银行、徐矿集团、双良集团等等。

问题四:企业未来还有什么展望或规划?(也可以补充您对其他的市场中服务者、供应商的建议)

我们认为,随着行业的数字化演进,接下来商业组织将走入“透明商业”时代,目前由卜安洵教授和我合著的《透明商业》即将出版。以往的商业体系中,由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买方部分权益受到损失,从而使卖方遭遇信任危机。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后,“透明商业”的建立将有望借助数字化之后的海量数据,通过共享的方式解决买卖双方的信任矛盾。
接下来,大任智库将在其他领域继续实践“透明”这一商业理念,例如在制造业推进“透明工厂”,在地产业推进“透明地产”、“透明园区”,在企业管理内部推进“透明人才”和“透明团队”,与更多伙伴用共创的方式,在不同的下沉场景中逐步将“透明商业”从概念中落地。

问题五:分享一些自己在事业上或是人生上的体会?

步入数字经济时代,面临这百年难遇的变革期,企业或者个人都是十分渺小的,我们只能跟随趋势,向上而行,唯一的解决之道只有不断学习。

人物介绍

产品志

面向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的通行管理平台

来源:南京金盾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经过一台机器
扫健康码或刷身份证
就能识别身份、测温
核验健康码、行程码
并进行语音播报
这样的防疫高科技
已频频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图片来源:金盾公共安全研究院

案例介绍

30

二、创新特点

技术性能指标方面,本项目查询速度千万级数据秒级响应。
多节点并发处理业务,平均分配客户请求到服务器列阵,增加或删除设备不影响数据分发。
平台支持整体并发量最大并发≥10000。
没有单点故障,任意节点宕机,系统工作正常,可以继续进行数据处理和应用查询,不会影响系统运行和查询结果的准确性。
在少量计算资源模式和集群模式下均可运行良好。当业务量增加导致需更多计算资源支撑时,扩展集群的服务器数量即可。并且集群扩展操作简单,可靠性随节点的增加成线性上升。
平台采用高级别成熟的安全框架,并对关键数据,进行了数据加密处理,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平台技术思路方面,本平台设计已充分考虑到科技的迅猛发展与趋势,无接触测温、定位上报、健康码识别等技术,确保平台中各项功能均能得到充分的实现。

一、设计原理

市内区域全覆盖式设备部署与采集,通行管理平台由省市政府部门统一部署平台,可覆盖省市范围内的所有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公共场所,以及各类公共交通车辆移动场所,并可覆盖单位访客和社会全员,进行防疫通行快速扫码登记。实现高效率采集核验,无接触式扫码登记,将人员到访同行和场所信息,集中化汇集到南京市统一部署平台,对接入设备和数据进行统一鉴权和汇聚。
高效率采集核验,通行管理平台的健康码核验信息采集设备,仅需在出入口要求通行人员扫描二维码,易操作,用时短、效率高,不会形成等待聚集;同时,通过与通行管理平台对接,通行人员可快速完成扫码登记和健康码查验。
完全实现无接触式扫码登记,零接触测量体温,不会产生交叉传播感染。
将人员到访同行和场所信息,集中化汇集到南京市统一部署平台,利于疫情发生时进行全域范围、社会全员的高效流调追踪分析,且可与健康码集成,扫码通行与健康码查验同时完成。
对接入设备和数据进行统一鉴权和汇聚。平台会对接入设备做统一鉴权,同时设备端不存有任何用户信息,全部信息通过加密方式,汇聚保存在高安全性的政务网络中。为后期研判分析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案例介绍

29

32

三、应用成效

按照功能类型的不同,将子系统进行模块化处理,覆盖行业全部用户群体,保障业务的完善和先进性。同时保证平台拥有毫秒级的强大处理和相应能力,平台容量可根据业务的增长与减少,弹性扩充,以满足长期准确性和低成本运维,从而确保系统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满足市场形势的变化和业务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能够督促个人信息填报的真实性;
有效提高健康码采集和核验能力,覆盖地铁公交、居民小区、医院、商超、高速服务站等场所,在核验健康码的同时记录通行人员的时空信息,汇聚更加丰富、完整的通行数据。
打通各企事业单位,各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实现健康码数据的实时对接,并在未来实现跨省互通相关信息。
不断优化完善大数据比对分析算法,从多维度动态数据源进行数学建模、数据挖掘,提高健康码核验机制的效率。

31

一、设计原理

本项目以“网络”、“数据”为核心能力,面向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痛点难点问题,采用如下关键技术,助力企业实现“由点到面”的价值创新应用,帮助企业提质、增效、降本、绿色、安全发展。
(一)高质量外网技术
基于新型基础专网CENI提供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高质量外网网络连接服务,满足企业各生产基地分支互联的需求。
(二)时间敏感网络技术
通过TSN技术提升、改造企业现有工业内网;为生产业务需求提供确定性网络支撑,确保生产数据及控制指令能够有序、准确下达。
(三)FN-IND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
通过部署FN-IND工业互联网平台,收集并分析生产设备相关数据,提升生产、检测和工厂智能化水平。通过数据融合,充分展示数字化、模块化、可视化、可操作性、信息化、智能化等特色功能。
(四)AI图像识别技术
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采集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各项特征数据,通过AI算法处理,自动进行生产质量监控与分析。

江宁区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来源:南京未来网络产业创新有限公司

二、创新特点

(一)基于网络操作系统(CNOS),实现软件定义网络的控制面和数据面分离,赋能高质量企业外网按需服务定制、业务分钟级开通、资源灵活调度等能力;
(二)基于全国40个核心节点、133个边缘节点的网络覆盖能力,帮助企业建设虚拟专网,实现分支互联、企业上云、多云互联等业务;
(三)融合确定性网络核心技术,实现端到端确定性时延能力,满足远程控制、数字孪生等新型典型工业应用的需要;
(四)结合多云互联交换系统,打造“一点入网、全云可达”的服务能力,快速、一体化满足企业多样化的上云需求;

案例介绍

案例介绍

33

三、应用成效

(五)形成基于高质量外网的产业链协同制造、基于TSN技术的工业确定性内网创新、基于多云互联的个性化定制、基于FN-IND工业互联网平台的AI+智能应用、基于5G+边缘计算的柔性生产,以及异构网络环境下设备预测性维护“六“大创新应用。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帮助企业实现如下应用成效: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还带来如下社会效益:
(一)依托15家实施企业,共吸引778家产业链企业接入新型基础网络,初步形成了基于高质量外网的供应链协同制造产业集群;
(二)以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华为沃土、法国达索等为代表的区域性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链初步形成,涉及网络、平台、应用、安全等工业互联网产品体系;
(三)通过本次项目的实施,一家企业入选了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经典案例;两家企业入围2020年南京创新名城首批应用场景。

案例介绍

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设6大主题 机器人手术将亮相服贸会

来源:北京青年报

企业志

南钢船舶及海工用钢质量能力获评
国际一流水平

来源:南京钢铁

近日,“新材道”发布:在工信部“钢铁产在品质量能力分级评级与示范应用”项目的支持下,对国内12家主要船舶及海工用钢生产企业,共27条生产线进行了质量能力分级评价,南钢获评A+级,代表具有本领域最高水平——国际一流。

企业动态

34

南钢建有江苏省船舶用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课题《海洋平台用高锰高强韧中厚板及“钛/钢”复合板研究与生产技术开发》等。南钢船板1996年批量投放市场,在全国率先通过11个国家船级社认证,先后与国内外著名的各大船厂、海工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南钢已形成船用结构钢、海洋工程钢、大线能量焊接钢、船用镍系钢、船用低温钢、集装箱船用止裂钢板、窄公差邮轮用钢、船用复合钢、原油货仓用耐蚀钢,以及船用型钢、焊接用钢等全系列、多品种供货能力。不仅如此,南钢还着力开发焊接工艺及材料,可为各类用户提供一揽子服务。南钢为蓝鲸1号、蓝鲸2号天然气开采平台,中山大学号科考船、“远望7”号等多艘科考船供应过钢材。

按照船舶与海工用钢的产线进行质量能力分级评价,在27条产线中,共有8条产线评级为A+级,南钢5000mm宽厚板线入围三甲

南钢拥有国内最新的5000mm轧机生产线,配套3500mm炉卷轧机和经过多次技术改造的2800mm中板生产线,轧机宽度配置和产线布局合理。南钢具有极强的用户服务意识,高素质的服务队伍和全流程的服务理念为南钢产品赢得了用户口碑。5000mm轧机在轧制力、在线冷却、矫直和探伤等全流程设备配置精良。3500mm炉卷轧机、2800mm中板线装备经改进提升后能力被发挥到极致,典型船板的极限规格分别达到80mm和50mm,至今仍然是南钢的船板主力生产线,产品实物质量稳定。

企业动态

35

37

南钢宽薄板的生产独具特色,可生产厚度4-5mm、宽度3m以上的超宽薄板。充分利用外部科研力量进行产品快速开发和迭代也是南钢快速提升品种能力的长期战略。

南钢股份荣膺“天马奖”两项大奖

近日,由证券时报社主办、e公司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天马奖”榜单正式揭晓,南钢股份荣获“最佳董事会奖”“最佳新媒体运营奖”。
据了解,这次奖项评选经过公司自荐、专业筛选、产生入围名单、监管部门复核、专家评审与公众网络投票六大环节层层遴选。南钢股份获得监管机构、评审专家、机构投资者、中小投资者以及新闻媒体一致认可。

企业动态

36

本次仪式上,集中签约了四项战略合作项目:

菲尼克斯电气携手东大资本战略投资绿道云科技 三方开启全方位战略合作
菲尼克斯电气与优倍电气全方位战略合作
南京数字工业和产业互联网生态共创中心和华为(南京)沃土工场战略合作
绿道云科技和华为(南京)沃土工场战略合作

生态共建,臻启新程——菲尼克斯电气生态战略新高度,献礼江宁开发区成立30周年

来源:菲尼克斯电气

持续构建数字工业和产业互联网生态圈是菲尼克斯电气最独特的中国战略。在江宁开发区建区30周年之际,菲尼克斯电气坚定扎根江宁,深耕南京,于6月17日在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总部基地举办“数字工业生态战略研讨会暨菲尼克斯生态战略合作签字仪式”,聚焦数字工业,多维度构建产业生态圈,助力智改数转战略行动和项目实施。

企业动态

39

顾建党 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总裁

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菲尼克斯电气”)是德国菲尼克斯电气集团在华子公司。菲尼克斯电气集团成立于1923 年,是全球电气化、网络化和自动化行业的技术和市场领袖,德国工业4.0的核心参与者和推进者,全球首九家智能制造“灯塔工厂”之一。它始终把做对社会进步有意义的事情作为企业立身之本,致力于成为“赋能全电气社会”的数字工业企业。

菲尼克斯电气简介

企业动态

38

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自 1993 年扎根中国,坚持“信任 = 责任”的文化理念,成为中国电气自动化行业知名企业、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公司发起成立智能战略推进联盟和共创会等生态组织,架起中德合作的桥梁,从政产学研用全方位打造智能产业生态、推动产业智改数转进程,连接智能的世界、共创数字工业新未来。当前公司处于菲尼克斯2.0发展阶段,在“引领数字工业 赋能全电气社会”新十年发展方向指引下,向着“最中国的德国企业、最进取的中国领袖企业和数字工业新领军者”的宏伟目标迈进。

企业动态

40

专精特新,是我国针对特定细分市场的企业或产品的特有称谓。顾名思义,“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的认定标准从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根据工信部的定义,“专精特新”企业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标志企业。

恭贺力鼎环保获选苏州工业园区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来源:分散污水处理专家

近日,园区通过审核认定,确定第一批苏州工业园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力鼎环保凭借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与优异的市场表现荣幸入选!

企业动态

41

力鼎环保,面向分散式场景污水工艺开发及相关装备产业化、定位“高端分散式污水处理装备服务商”,立足苏州、深耕江苏、布局全国,集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安装、运营、检测于一体。拥有LD—S系列产品自主研发专利40+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覆盖范围日处理0.3T~10000T 污水和净水2个领域,8大系列产品【LD-SA、LD-SC、LD-SMBR、LD-JM、LD-BZ、LD-SLE、LD-SDW、LD-iCloudDat】,案例已广泛应用江苏、安徽、河南、上海、山东、浙江、湖南、湖北等20多个省份和海外越南、柬埔寨、菲利宾等10多个国家,其中江苏省内先后承接常熟、昆山、吴江、江阴、金坛、江都、江宁、淮安、盱眙、滨海、大丰、沭阳、宿豫、东海等累计13个以上区县污水设备集中打包采购和运营服务,场景覆盖范围在乡村、医院、景区、民宿、别墅、企业、工厂、加油站、河道截污等不同分散场景案例超过5000+,参与多项行业标准编制,持续领跑分散式污水处理细分领域。

企业动态

42

放眼于变革迅速、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许多企业过于注重规模扩张与增长速度,呈现出粗犷式的发展模式,导致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专精特新”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业技术的转型创新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引擎作用。

企业动态

商会志

43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是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指导,江苏省民政厅正式登记成立的联合性社会团体。由联创集团、五星控股、双良集团、南钢集团、菲尼克斯、大任智库等省内数字经济领军企业、机构共同发起,由江苏省范围内登记的,从事数字经济领域研发、生产、服务的法人单位自愿组成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 

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自觉加强诚信自律建设。在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的领导下,坚持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有机统一,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交流平台、维护会员利益,助推会员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江苏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作出贡献。

联合会的目标

联合会的宗旨

服务江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江苏产业数字化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和服务者。

融数字,创经济

联合会使命

打造中国区域数字经济赋能发展领军平台

联合会愿景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是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指导,江苏省民政厅正式登记成立的联合性社会团体。由联创集团、五星控股、双良集团、南钢集团、菲尼克斯、大任智库等省内数字经济领军企业、机构共同发起,由江苏省范围内登记的,从事数字经济领域研发、生产、服务的法人单位自愿组成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自觉加强诚信自律建设。在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的领导下,坚持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有机统一,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交流平台、维护会员利益,助推会员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江苏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作出贡献。

联合会的目标

联合会的宗旨

服务江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江苏产业数字化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和服务者。

融数字,创经济

联合会使命

打造中国区域数字经济赋能发展领军平台

联合会愿景

44

请符合条件并自愿加入联合会的企业,扫以下二维码填写入会申请,秘书处收到会员申请后会及时与您联系入会事宜。
扫码加入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会员申请

一、申请会员单位条件
1、遵守本会《章程》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行业公益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热心参与联合会工作。
2、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相关科技类企业;
3、从事数字化效率提升业,主营业务已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企业。
4、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单位除以上条件外,还要在行业或地区中具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并按时缴纳会费,积极参加联合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二、会员、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单位申请流程

欢迎符合以上条件的企业积极加入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共建数字产业生态,共创数字美好未来!!
联系人:张炜 15252460968

◀ JOIN US ▶

联合会动态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会员介绍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是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指导,江苏省民政厅正式登记成立的联合性社会团体。由联创集团、五星控股、双良集团、南钢集团、菲尼克斯、大任智库等省内数字经济领军企业、机构共同发起,由江苏省范围内登记的,从事数字经济领域研发、生产、服务的法人单位自愿组成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联合会的目标是服务江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江苏产业数字化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和服务者。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前身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于2019年6月29日在南京成立。联合会现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营业务已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的规模以上企业会员300多家。联合会成立以来举办了多场重大活动,打造的“数字革命大讲堂”系列论坛,传播了数字经济理念,促进了业内企业学习提升;举办的长三角数字经济标杆企业行系列活动,加强了企业交流,促成了一批项目合作;着力加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发布了《江苏企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企业家数字化领导力蓝皮书》、《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橙皮书》和评价体系,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绘制了路线图;形成了数字化转型教练营培训体系,为企业培养了大批数字人才。联合会还深度开展调查研究,承担“数字江苏”等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了高质量的提案,得到了省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将在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的领导下,坚持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有机统一,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交流平台、维护会员利益,助推会员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江苏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作出贡献。

我们的主要活动

45

我们的服务内容

搭建产融平台

发挥资本集聚效应,高效整合闲置资金,通过多元化的金融手段为企业的发展增添动力,为企业间的优势结合提供切实可行的资本方案。

开办专家讲堂

开办“数字革命大讲堂”,开展企业家访谈;为会员企业提供学习和展示机会,引导和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组建专家智库

由国内外数字经济领域的专家与顾问组成的智库,为会员企业提供专业指导,以专业的力量为企业发展指点迷津。

助力品牌推广

定期组织数字经济企业路演活动,通过商会、期刊和网站以及各类媒体宣传会员企业,树立整体形象,扩大影响力,至少传播到工商联系统万家优秀企业。

拓展市场空间

组织国际上市公司董事长交流会、国内异地商会交流会、加快推进省内外企业、产品上下游的衔接与融合,推动会员企业“走出去”,打入域外市场。

推动环境优化

深入开展调研,收集会员诉求,关注行业热点,反映企业呼声。举办政企专题座谈会,促进政企沟通,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维护会员权益

协调企业之间的价格争议,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依法维护企业在专利、著作权、商标、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领域的正当权益,协助企业共享政府产业发展优惠政策。

联动商会资源

帮助会员通过江苏省总商会平台,加强与异地商会、协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资源整合,在行业与地域方面为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助力。

联合会动态

46

联合会动态

关于征集《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的通知

47

联合会动态

联合会动态

联合会动态

扫一扫下载申请表

48

49

联合会动态

联合会动态

50

49

51

联合
发布方

52

大任智库是经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民营智库机构,荣获“全国管理咨询行业领军机构”,是业内知名的面向政府、事业和企业单位政策研究、制度创新、管理变革和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咨询和培训机构。大任智库由资深专家、高校教授和知名企业家共同创建,成立11年以来,与时俱进推出多项原创方法论。包括战略规划的“三能+531”体系,组织创新的“三台+三阶段”体系,绩效管理的“三元+DIS”体系,薪酬管理的“矩阵宽带”制,文化建设的“85度模式”,品牌建设的“双螺旋”结构,团队管理的“细胞体班组”,以及组织中高层成长的“MAT培训模式”等。
大任智库主导承担了“数字江苏”总体规划、“数字经济对江苏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等省、市重大课题研究,发起创办江苏省级数字经济商会和南京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会,发起成立了“江苏省数字化人才发展联盟”、“江苏省数字园区产业联盟”,策划并辅导建设了智能制造平台“我做网”和智能零售平台“神器六国”。大任智库帮助城市轨道行业、银行业、制造业等龙头集团型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规划,优化绩效薪酬、品牌文化、基层等全方位的运营管理创新。大任智库在轨道交通行业研发的基层管理“细胞体班组”模式,分别荣获市、省和全国管理创新一等奖。
大任智库在人才教育培训上有成熟的业务体系、品牌化的培训产品、广泛的合作渠道,仅2020年,就已组织招生和实施了四期“企业数字化转型教练营”,二期“数字化领导力”内训课,六期“数字革命大讲堂”,四期“洵问数商”和“向卜老师提问”,每期教育培训活动都以专业的策划、规范的运营和优质的成效,赢得广泛赞誉。
大任智库子公司大任无忧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拥有强大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研发、应用、服务能力,能够基于成熟的PAAS技术平台,将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与信息化、网络化软件平台的开发应用结合起来,为企业数智化转型发挥独特的作用。
大任智库以践行“行家身边的专家”为宗旨,以“正道成功、学人之长,全力以赴”为核心文化,以独特的一体化外智服务模式,为数字时代推动组织变革、管理创新和人才培养而持续努力。

南京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成立于2015年,是全国首家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的学术性社会团体。由南京市多家数字化领军企业、智库机构及多位数字经济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发起、自愿组成的,是具有全市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是促进和发展南京市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社会力量。以“促进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和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宗旨,努力成为南京市以至长三角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服务的最具影响力平台。

大任智库

南京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会

做数字化转型领跑者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