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
2021年7月
数 志
DIGITALIZATION
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
大任智库
BE A LEADER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总 指 导
总 顾 问
总 策 划
总 编
主任编辑
编 辑
丁荣余
钱志新
卜安洵
何 伟
张 炜
彭海洋 王杨露
卷首语
Preface
做数字化转型领跑者
主办方:
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
大任智库
南京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会
Contents:
01
Political plan
政策志
国家网信办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
一图+九问,读懂《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工信部印发《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
2023年)》(附解读)
重磅!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公布(全文)
02
VIEWS
观点志
何 伟:最高级的HR,在建人才生态
陈 红:透明工厂从0到1
03
Character Biography
人物志
汪建国部署2021年中会议:没有成功,只有成长
04
Products
产品志
双良集团:一天实现机场VRV空调群控,节能减排数据看得见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众享金联Golden-Chain:坚实的数据安全保障让黑客攻击无功
而返
05
Enterprise Records
企业志
江苏华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06
Activities
活动志
东北大学师生调研江苏省数字经济标杆企业
首期“全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教练营”圆满结营
07
Business meeting
商会志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内容
我们的主要活动
关于征集《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的通知
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邀请函
01
POLITICAL PLAN
政策志
国家网信办
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
来源: 中国网信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落实数字中国战略部署,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方面跟踪监测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发展情况,开展信息化发展评价工作,编制完成《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的主要成就和2020年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效,评估了2020年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情况,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报告》全文如下: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在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战略成果的同时,紧紧抓住信息革命的历史机遇,将建设数字中国作为新时代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战略,有力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推进核心技术、产业生态、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深入开展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抗击新冠疫情、助力脱贫攻坚、保障社会运行,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强大数字动力。
一、“十三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数字中国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和显著成效。
(一)数字中国建设质量效益加快提升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全球领先。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4G网络,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由2015年底的52.6%提升到2020年底的96%,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由2015年底的57.4%提升到2020年底的108%,全国行政村、贫困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5G网络建设速度和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已建成5G基站达到71.8万个,5G终端连接数超过2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由2015年底的41.9亿GB增长到2020年的1656亿GB。国家域名数量保持全球第一位。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取得明显成效,固定宽带和移动LTE网络IPv6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截至2020年底,IPv6活跃用户数达4.62亿。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
图1 我国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增长情况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显示,我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4位。基础性、通用性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材料加快发展,基础软件取得一定突破,5G、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2019年以来,我国成为全球最大专利申请来源国,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在世界超算500强排名中,我国持续保持优势,超级计算机台数占比达45%。国产中央处理器(CPU)和存储器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缩小。统信操作系统(UOS)、“鸿蒙OS”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等相继推出,智能语音识别、云计算及部分数据库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
图2 我国创新指数全球排名变化情况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政策志
数字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创新的重要策源地。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数字产业化规模持续增长,软件业务收入从2016年的4.9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8.16万亿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16年的10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1万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从2016年的0.34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超过1万亿元。产业数字化进程提速升级,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由2016年的45.7%和61.8%增长至2020年的52.1%和73%。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由2015年的21.8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7.2万亿元。信息消费蓬勃发展,2015年至2020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由3.4万亿元增长到5.8万亿元。
数字政府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掌上办”“指尖办”成为政务服务标配,“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跨省通办”渐成趋势,企业和群众获
数据来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图3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及排名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
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根据《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国际排名从2018年的第65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45位。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已联通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46个国务院部门,实名用户已超过4亿人。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的比例达到82.13%,全国一半以上行政许可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超过40%。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及其政务新媒体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7.68亿用户,年传播量达138亿次。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深入推进,截至2020年底,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已发布53个国务院部门的数据资源9942项,为各地区各部门提供共享调用服务达540余亿次,支撑身份认证核验15.6亿次、电子证照共享交换4.6亿次。全国政府网站集约化水平和网上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数量从2015年底的84094个精减至目前的14581个。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信息便民惠民加速普及。我国网民规模由2015年底的6.88亿增长到2020年底的9.89亿,互联网普及率由50.3%提升到70.4%。网络提速降费力度不断扩加大,固定宽带和手机流量平均资费水平相比2015年下降幅度超过95%,平均网络速率提升7倍以上。教育信息化2.0行动成效明显,截至2020年底,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100%,未联网学校实现动态清零。“互联网+医疗健康”缓解老百姓看病就医难题,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地级市2.4万余家医疗机构,5595家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线上服务。电子社保卡累计签发3.6亿张,实现全部地市覆盖。
图4 我国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
数据来源:CNNIC
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深化拓展。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G20、金砖国家、APEC、WTO等多边机制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制定,倡导发起《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网络空间治理贡献中国方案。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与16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
政策志
解备忘录,与22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网络互通深入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十几个国家建成有关陆缆海缆,系统容量超过100Tbps,直接连通亚洲、非洲、欧洲等世界各地。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和服务国际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信息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信息化发展法律政策框架初步形成,《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颁布实施,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数据安全保障不断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数据安全法(草案)》等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数字市场竞争秩序逐步规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完成修订。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网络空间更加清朗。“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数字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促进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二)网络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网络扶贫是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网络扶贫行动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互联网对消除贫困的基础性作用和可持续优势,扎实推进网络扶贫工作取得决定性成绩和显著成效。网络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途径、新方式、新动能,为贫困地区群众共享数字中国建设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全球数字减贫事业提供了具有指导性、可实践性的中国方案。
贫困地区不通网难题历史性得到彻底解决。网络扶贫行动迅速将贫困地区的非网民转化为网民,弥合数字鸿沟,让数字红利充分释放。截至2020年底,贫困村通光纤比例由电信普遍服务试点之前不到70%提高到98%,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从25%提升到98%,超额完成2020年“宽带网络覆盖90%贫困村”的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目标。基础电信企业面向贫困地区开展精准降费,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选择使用光纤宽带等基础通信服务资费套餐给予最大幅度折扣优惠,已惠及超过1200万户贫困群众,让贫困群众“用得起”信息服务。
图5 2016年至2020年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4G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农村电商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已累计支持1338个县,实现对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由2014年的180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79万亿元。全国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和物流配送中心2000多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超过13万个,示范地区快递乡镇覆盖率近100%。“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已在110个县开展。“村村直接通邮”任务提前一年多完成。快递网点已覆盖全国3万多个乡镇,覆盖率达97.6%,全国27个省(区、市)实现快递网点乡镇全覆盖。
政策志
网络扶智持续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截至2020年底,我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从2016年底的79.37%上升到2020年底的100%,出口带宽达到100M的学校比例为99.92%,98.35%的中小学已拥有多媒体教室,进一步夯实信息化教学基础条件。
图6 2016年至2020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万亿元)
数据来源:商务部
图7 2016年至2020年我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及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比例
数据来源:商务部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网络信息服务让贫困群众生活更便捷。全国统一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一县一平台(电商扶贫平台或频道)、一乡(镇)一节点、一村一带头人、一户一终端、一户一档案、一支网络扶贫队伍的“七个一”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建设运营益农信息社45.4万个,累计培训村级信息员198.6万人次,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服务2.3亿人次,开展便民服务4.2亿人次。远程医疗实现国家级贫困县县级医院全覆盖,有效缓解贫困人口“看病难”问题。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全国53万个行政村。
图8 2017年至2020年我国益农信息社数量(万个)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网络公益惠及更多贫困群体。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供销总社搭建扶贫832平台(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实现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上架农副产品9万多个,平台交易规模突破99.7亿元。国务院扶贫办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开展“两病一学”扶贫公益项目,累计筹款31917万元。截至2020年底,中国社会扶贫网累计注册用户6534万人,累计发布需求信息737万条,成功对接584万条,对接成功率为79.24%。
政策志
网络扶贫创新举措积极对冲疫情影响。国务院扶贫办、中央网信办等7部门大力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强化线上线下结合,促进扶贫产品稳定销售。农业农村部组织号召各大电商平台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抗疫爱心助农活动,疫情期间累计销售鲜活农产品88.2万吨,成功撮合线上交易1980万次。2020年,邮政企业先后3次帮扶湖北扶贫和滞销农产品销售2.9亿元;举办“919电商节”,完成扶贫农产品订单488.9万笔。不少贫困地区的县长、市长上线直播为家乡农产品代言,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中央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互联网企业助力未摘帽贫困县大学毕业生就业线上招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组织开展数字平台经济促就业助脱贫行动,定向为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地区提供外卖骑手、物流仓管、家政服务、汽修服务、移动出行等岗位以及居家就业机会20万余个。团中央开展线上就业服务季活动,全年共帮助11.09万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找到工作。
图9 2017年至2020年中国社会扶贫网需求发布量和对接成功率
数据来源:国家乡村振兴局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三)数字战“疫”取得关键成效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其中,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有力支撑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展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数字化监测分析有力支撑精准防控。工业和信息化部充分利用通信大数据支撑疫情监测分析工作,与卫生健康、公安、海关、移民局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监测全国重点地区人员流动情况、涉疫重点人群流动情况,为开展精准防控提供数据支持。国办电子政务办推动全国“健康码”互通互认,基本实现“一码通行”,累计使用访问量600亿余次。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推出“通信行程卡”,截至2020年底,“通信行程卡”累计提供查询服务54亿余次。民政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各地依托信息化手段推进社区防控。国家移民管理局建立口岸入境确诊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人员数据核查反馈机制,自动预警疫情高风险国家入境人员,及时向各地联防联控机制共享相关信息。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在2020年1月24日农历除夕上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线索建议征集专栏”,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疫情防控责任落实不到位、防控不利力、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问题线索,累计处理问题线索200余万条,为精准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有力支持。
数字化技术助力科研救治。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办电子政务办等相关部门建立确诊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县域风险等级、入境通行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及抗体检测结果等6个数据库,支撑各地运用大数据实施疫情精准防控。2020年1月,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发布“2019新型冠状病毒资源库”,整合世界卫生组织(WHO)、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全球流感序列数据库
政策志
(GISAID)等机构公开发布的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数据等信息,并对不同冠状病毒株的基因组序列进行变异分析与展示。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联合多家单位发布“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截至2020年11月,系统总访问量达到1132万次,其中境外访问172.2万次。科技部积极应用超算中心和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技术,开展算力资源应急调度共享、病毒与药物联合研究、肺炎辅助诊断治疗等方面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搭建互联网健康咨询服务平台,为海外华人华侨提供免费健康咨询服务,截至2020年12月6日,累计服务776万人次。
数字化资源调配保障医疗物资供应。工业和信息化部建设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纳入平台监测调度的重点企业达4000余家,涉及10大类163种医疗物资,助力重点医疗物资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监测调度,加大要素保障,积极协调相关企业保障各类生活必需品供应。交通运输部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监测全国路网运行情况,畅通应急物资和生活物资绿色通道。商务部加强对电商平台网络供求情况的监测,积极利用全球供应链资源,加大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紧缺物资跨境采购力度。电商企业主动承诺春节不休息,快递小哥奋战物流第一线,加快推出“不接触配送”等服务新模式,尽力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
数字化服务推动复工复产复课。国家政务服务平台、31个省(区、市)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府门户网站开设疫情防控专题专栏,第一时间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动态。一半以上省级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开通复工复产咨询热线,公布利企惠企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坚定信心、有序复工复产。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重点行业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平台纳入企业近3000家;在全国遴选94项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课的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全力保障“国家中小学网络云课堂”开通运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开通返岗复工、毕业求职等用工对接服务平台和小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程序,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各类互联网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向社会和广大群众提供电商平台、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服务,助力“停工不停产、停课不停学”。互联网基础资源领域通过制定实施域名费用延期政策,减免SDNS云解析平台服务费用等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二、数字化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2020年,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基础研究能力进一步增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持续壮大,专利、标准等创新支撑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有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优化提升。
(一)5G网络建设全面展开,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独立组网(SA)率先实现规模商用,全国超300个城市规模部署5G SA。光纤通信建设取得新进展,截至2020年底,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5169万公里。光纤宽带正全面从百兆向千兆升级,10G PON千兆光纤网络已覆盖用户超过1亿。2020年,国际顶级域名服务节点总数达到39个。IPv6规模部署持续加速,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申请的IPv6地址资源总量达到54592(块/32),位居世界第二。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窄带物联网(NB-IoT)网络,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1.5亿,基本实现县城以上连续覆盖,物联网感知终端广泛部署到水电煤气等市政设施领域。云和数据中心为核心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云网融合持续推进,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直连骨干网比例近70%。国家互联网基础资源大数据(服务)平台全面汇聚域名和IP等网络基础资源数据,在支持有害域名应用监测处置、互联网发展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科技云汇聚315PF计算资源、150PB存储资源以及数十PB的科学数据资源,集成部署综合服务平台52个、各类科研软件400余款,为国内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便捷易用的云服务。
政策志
(二)核心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
关键基础软件加速发展,桌面操作系统生态兼容性持续提高,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进入产业化阶段,云数据库部分技术指标全球领先。部分领域芯片设计水平跻身国际一流行列,3D-NAND闪存、DRAM等存储器工艺加速发展,千万门级FPGA产品成功量产。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知识增强视觉—语言预训练模型ERNIE-ViL刷新5项多模态经典任务的世界最好效果,首次提出类脑计算完备性概念及计算系统层次结构。新型显示产业取得新突破,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TFT-LCD产能规模跃居全球第一,国产柔性AMOLED进入国际一线品牌供应链。光通信关键技术能力持续提升,部分25G以上激光器芯片、探测器芯片、配套电芯片等高端光电芯片实现批量生产。量子信息领域新成果不断涌现。量子计算机“九章”处理“高斯玻色取样”验证量子计算优越性。
图10 2013—2020年我国IPv6地址数量(块/32)
数据来源: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三)创新支撑水平快速提升
2020年我国全球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6.1%,以68720件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10月,我国共计声明13282件5G标准必要专利,占全球总量的37%。华为、中兴在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公布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排名中位居世界前三。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布局设计登记申请14375件,发件11727件,同比分别增长72.8%、77.3%。我国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功组建首批国家实验室。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突破20万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共24.6万家,较上年增加3.3万家。我国ICT企业和科研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研制,新一代人工智能、车联网、超高清视频、工业互联网等行业国家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加快出台。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2020年10月和11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相继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在加强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专利基础数据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并进一步明确了涉及数字技术应用的相关法律规则。
(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推进
2020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利用指引》,推动提高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公众、创新创业主体知识产权数据利用水平。各地区纷纷研究制定专门制度规则,不断推进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开展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探索。贵州省发布《贵州省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加快政府数据汇聚、融通与应用。深圳市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征求意见稿)》,在组织机构规范数据活动、促进公共数据开放利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天津市发布《数据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拟从交易主体、交易数据、交易行为、交易平台、交易安全等方面明确管理要求。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加快,2020年8月,北
政策志
部湾大数据交易所成立,截至2020年底,交易规模突破1500万元,登记注册企业超过120家,数据服务调用次数超过1.2亿次。
三、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力量。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数字产业化规模不断壮大,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信息消费规模不断壮大,渗透到衣食住行娱各个领域,消费形式更加丰富多元。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就业形态已经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一)数字产业化规模不断壮大
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信息技术产业不断壮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电信业务发展稳中有升,收入累计完成1.36万亿元,同比增长3.6%。电子信息制造业结构不断优化,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速发展,规模以上企业超4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81616亿元,同比增长13.3%。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在全行业占比持续增长,达到61.1%。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发展新动能趋势愈发显著,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12838亿元,同比增长12.5%。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2020年产业规模同比增长29.6%。
(二)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
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门、地方、企业近150家单位启动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推出500余项帮扶举措,有力支持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纾困。农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融合应用,智慧农业、智慧农机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应用研究不断加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49.4%。数字工厂仿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制造业企业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MES)、智能物流等广泛应用,促进企业提升制造品质和生产效率。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企业利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加强供需精准对接、高效生产和统筹调配。企业上云数量快速增长,2020年全国新增上云企业超过47万家。截至2020年6月,具备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80家,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6000万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初步构建,五大国家顶级节点稳定运行,截至2020年底,85个二级节点上线,标识注册总量突破100亿。国家、省、企业三级联动的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覆盖11万家工业企业。2020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11.76万亿元,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6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接近四分之一。
(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数字经济渗透到衣食住行娱各个领域,促使消费形式更加丰富多元,新兴业务市场不断拓展。2020年,我国数据中心业务、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业务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22.2%、85.8%、35.2%和17.7%;IPTV(网络电视)业务收入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无接触服务”加快推广,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数字娱乐用户规模快速增长,体育、旅游、展览等纷纷推出线上服务新模式。数字经济领域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2020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先后两批向社会发布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网约配送员、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互联网营销师等25个新职业。
(四)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持续聚焦发展先进计算、人工智能、高端芯片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成为数字经济区域创新高地。在京津冀地区,北京科研创新
政策志
与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综合实力强劲,应用创新与辐射带动作用愈发显著。雄安新区持续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京津冀智慧城市群提供有力支撑。在长江经济带沿线,上海加快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注重长三角科创资源整合利用,全面激活创新要素资源。浙江通过以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为牵引,持续完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不断推进数字生态繁荣发展。湖北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通信、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细分领域,培植一批龙头企业。粤港澳大湾区在空间布局上构建“双核一廊两区”,发挥辐射引领和示范带动示范作用,加快步伐打造全球数字经济产业中心。成渝地区着力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四、数字政府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一)顶层设计和工作机制更加健全
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统筹协调机制作用更好发挥,电子政务制度规则体系更加健全,标准规范体系更加完备,电子政务重大政策举措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数据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作用,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国有23个省级(占比71.9%)和31个重点城市(占比96.9%)地方政府明确了政务数据统筹管理机构,有力推进本地数字政府建设,16个省级(占比50.0%)和10个重点城市(占比31.3%)政府已出台并公开数字政府建设相关规划计划、方案意见。11个政府网站集约化改革试点地区完成试点任务,通过建设统一的信息资源库,深化数据融通、服务融通、应用融通。
(二)在线政务服务不断优化
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已联通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6个国务院部门,接入地方部门300余万项政务服务事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项和一大批高频热点公共服务,政务服务正从政府供给导向向群众需求导向转变,从“线下跑”向“网上办”、由“分头办”向“协同办”的成效更加明显。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平台“跨省通办”专区,推动社保卡申领等近50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和190多个便民服务实现“跨省通办”。政务服务“好差评”渠道基本建成,各地区将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区域发展“软环境”的重要标杆,一体化平台已经成为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主要渠道。31个省级政府已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以上的政务服务平台,其中21个地区已实现省、市、县、乡、村服务五级覆盖,政务服务“村村通”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各地区持续探索实践,北京“营商环境优化”、上海“一网通办”、江苏“不见面审批”、浙江“政府数字化转型”、安徽“皖事通办”、福建“数字福建”、广东“数字政府改革”、贵州“全省通办”等创新举措不断涌现,群众对电子政务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政务数据共享步伐加快
全国一体化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成,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有效展开,政务信息整合共享工作基本实现“网络通、数据通”的阶段性目标。2020年底,国务院部门40个垂直系统已初步向各级政府部门开放数据共享,开辟数据查询和互认渠道,逐步满足政府服务部门对自然人和企业身份验证、纳税证明、房地产登记、学位证书等约500项数据查询的需求。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稳步推进,56.3%的省级政府、73.3%的副省级政府、32.1%的地级市政府已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建立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截至2020年底,基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已汇聚跨地区部门证照861种,为电子证照“全国互认”提供数据基础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推进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已联通46个部门和31个省(区、市),累计归集各类信息超600亿条,基本形成覆盖全部市场主体、所有信息信用类别、全国所有区域的信用信息网络。国家
政策志
网上身份认证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依托国家人口基础库为31个省(区、市)、36个部委228个业务系统提供接口服务16.08亿次。市场监管总局牵头全面建成国家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将现存1.4亿户市场主体基本信息共享。自然资源部大力推进基础地理、土地、地质、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数据共享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2020年向各部委、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在线服务近7亿次。水利部开展水库等基础数据治理,形成7类水利对象基础数据资源,推动相关业务领域实现共享应用。国家信访局实现与各地区各级信访工作机构以及42家中央国家机关信访业务信息互联互通,单位接入量突破13万家,实现了信访形式、工作流程、工作范围全覆盖。住房城乡建设部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住房公积金数据互联共享机制,为全国1.49亿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提供统一的住房公积金数据查询服务,为部门间数据共享提供支撑。退役军人事务部建成全国退役军人基础信息数据库,为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四)电子政务支撑行政效能加快提升
全国人大机关在中国人大网上正式开通网上信访平台,积极建设“互联网+信访”工作模式。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初步建成,囊括了截至2019年12月底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地方性法规,于2020年2月开放给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人大试用。全国政协委员通过信息化手段履职已成为常态,2020年在移动履职平台共发表各类意见建议和讨论发言14.7万条近2000万字。国务院办公厅依托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充分听取企业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连续第六年在全国两会前开展网民建言征集活动,为《政府工作报告》提供参考,累计收到建言超100万条,汇总梳理后向报告起草组转送建言1400余条。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主体建设完成,在全国乡镇(街道)、市县派驻的7万余个基层纪检监察机构部署应用,整合提升基层监督能力。智慧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法院建设推动审判执行全流程依法公开。截至2020年底,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累计公开案件3500余万件,案件流程信息公开率达到99%以上;中国庭审公开网累计直播庭审1100余万场,访问量超过319亿人次;中国裁判文书网文书总量达到1.1亿份,访问总量530亿人次;中国移动微法院覆盖全国法院,支持网上开庭5.3万余次,在线送达文书1152万余份。2020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共受理涉互联网案件1.1万余件,100%在线开庭审理,庭审阶段平均用时21分钟。积极打造“智慧检务”,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发展,12309中国检察网上线运行效果明显,截至2020年底,发布程序性信息1370万余条、重要案件信息102万余条,公开法律文书599万余份,收集信访和公益诉讼线索信息33万余条;中国检察听证网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众直播公开听证全过程,使人民群众“零距离”参与、监督司法工作。
(五)“互联网+监管”深入推进
全国一体化在线监管体系初步建成,事中事后监管效能不断提升。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向纵深发展,实现与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互联网+监管”系统互联互通,截至2020年底,接入各地区各部门监管应用451个,汇聚监管业务数据21亿条,发布监管动态2万余条,业务人员注册用户超过200万人。重点监管应用系统建设不断深化,风险预警、信用监管评价、监管综合分析等业务系统应用初见成效,2020年已向地方和有关部门推送企业信用分类数据和风险预警线索4.1亿条,有力支撑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应用成效显著,2020年日均访问量超过1亿人次,支撑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初步形成。全国12315平台持续优化提升,2020年全年平台访问量7247万人次,接收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1775.1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1.57亿元。
政策志
(六)“互联网+督查”取得初步成效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开通的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及小程序影响力持续提升,为企业群众搭建社情民意直通车,大范围拓宽了督查线索来源渠道,优化督查方式,提高督查实效,有力促进相关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解决,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平台与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实现互联互通,为问题线索及时高效接收、梳理、分转、办理、反馈、分析、统计等全流程提供支撑保障。截至2020年底,平台收到留言总数超1000万条,访问量超8100万次。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转送地方、部门核查办理问题线索10万余条,直接派员核查120余次,公开发布督查通报150余篇,曝光督查发现问题300余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有效发挥了警示作用,放大了督查效果。
五、数字社会加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完善
公安部制定加强大数据建设应用的政策文件,初步建成公安大数据平台和共性支撑平台。公安大数据平台统筹对接治安管理、视频监控、打击新型犯罪等重要业务,支撑社会治安处罚、交通管理、积案要案侦破等业务高效运行。基于大数据的各类社会安全防控智能化应用广泛推广,大幅提升社会安防业务开展效率。国家网上身份认证体系加快建设,完成28个省(区、市)互联网户政管理服务应用,北京、天津、山西等12个省市开展电子居住证试点,“覆盖城乡、上下联动、层级清晰”的四级网上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二)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稳步提升
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一张图”不断优化完善,全国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分析、响应、整治水平系统提升,北京、福建、山东、河南、广西等11个试点地区生态环境“互联网+监管”体系加速推进。第三次国土调查、国土空间规划、不动产登记、自然资源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资产和自然地理格局等数据加速汇聚,形成全国5000余个图层、110多亿个要素的数据体系,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基本建成,实现了自然资源数字化审批与监管功能。气象大数据治理和应用效能显著提高,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1.0初步建成,全年新增生态环境等13个部门和地方的气象数据近1000TB,在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大气污染防治相关领域和重大事件保障中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水利一张图完成60万余处水利对象数据更新,形成覆盖80万河段、30万乡级以上河长、60万村级河长的河湖管理数据体系,基于AI和遥感技术的河湖“清四乱”信息提取技术得到全面应用。林草综合感知监测能力不断优化,全国林草信息化率达到81.74%。
(三)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应急指挥“一张图”投入使用,消防智能接处警和指挥系统完成示范建设,推动指挥调度工作向科学智能转型。建成国家应急指挥综合业务系统,实现全国灾害事故信息报送“一张网”和指挥调度“一键通”,有效提升了各级处置灾害事故效率。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应急物资全程监管、溯源和一物一码精细化管理。“天眼”卫星监测系统面向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提供服务,开展了森林火灾、洪涝灾害等风险监测预警和灾情分析。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加快实施,构建“互联网+”灾害风险智能监测预警新模式。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投入应用,已接入全国6900余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3800余座矿井和尾矿库,初步形成动态监测和在线监管业务新模式。
(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向纵深推进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着力点向县域和社区延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线上线下生活服务的意见》等指导文件,加快推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
政策志
施建设,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有力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庆、太原等16个城市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广州、厦门、北京城市副中心、南京、雄安新区和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展CIM平台建设。浙江启动未来社区试点建设,上海持续推进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广州、深圳、杭州、成都、郑州、苏州、青岛、嘉兴等城市开展智慧物业建设试点,积极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数字孪生城市在部分地区开展探索建设。
(五)数字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数字乡村战略深入实施,有力支撑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优化提升“三农”信息化服务水平,着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数字乡村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发布《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浙江、河北、江苏、山东、广东等22个地区相继出台数字乡村政策文件,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中央网信办等7个部门联合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确定117个县(市、区)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为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探索有益经验。农村网络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网民规模达3.09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55.9%,农村电网、水利、公路、邮政快递等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改造不断加快,乡村智慧物流设施更加完善。数字经济拓展乡村发展新空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新增支持235个县,县长、乡镇长纷纷带货,让直播成为“新农活”。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种业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农田感知与智慧管理物联网加快融合应用。信息化助力乡村治理能力稳步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一网通办”能力显著增强。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全国已挂牌县级融媒体中心2400余个,不断发挥乡村基层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的重要功能。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2020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充分发挥支撑和赋能作用,有力推动社会服务各领域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在线教育、线上办公、网络购物、无接触配送等广泛开展,有效保障各项民生服务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学校联网攻坚行动深入实施,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普及,贫困地区学校宽带接入和网络提速降费持续推进。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不断深化,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已接入各级上线平台212个,应用访问总数达到3.6亿人次。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积极开发汇聚海量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2020年入库课程达7.9万余门,各类媒体资源数量超过37.8万条,涵盖了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公共媒体素材等多个方向。截至2020年底,我国上线慕课课程数量增加至3.4万门,学习人数达5.4亿人次。在线教学模式覆盖范围持续拓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持续推进,晒课数量达到2012万堂。“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速发展,应用范围从职业教育拓展到各级各类教育,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超过1亿个。高校在线教学英文版国际平台“爱课程”和“学堂在线”入选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联盟,首批已上线500余门英文版课程。
(二)“互联网+医疗健康”提质增效
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实现互联互通,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的信息授权使用和互认共享加快推进。截至2020年底,全国与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的地市/县区平台已达333个,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达到7053家。全国1900多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258个地级市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浙
六、数字惠民服务不断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政策志
江省通过电子健康卡和电子社保卡融合成“一卡通”,患者到医院就诊环节明显减少。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建成运行,医保电子凭证全面应用,截至2020年底,医保电子凭证用户量达到3.76亿,累计支付7218.4万笔。跨省异地就医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广泛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00多个医保统筹区、29317家医疗服务机构,全面实现跨省异地就医自主备案和住院费用直接结算。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为基层中医馆提供辩证论治、中医药知识库、中医电子病历、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信息化服务,截至2020年12月底,平台累计接诊病人1300万人次,填写中医电子病历近100万份,辩证论治开方87万多张,查询知识库103万多次。“互联网+”防疫科普、在线咨询、远程会诊、药品配送等健康服务新业态快速普及。
(三)智慧交通让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程度显著提升,公路建筑信息模型广泛应用,智能养护系统加速推广,50%的国省干线公路重点路段、特大桥梁、特长隧道运行状况实现动态监测。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车道达到6.6万条,客车ETC使用率超过70%,货车ETC使用率超过56%。互联网出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国已实现303个地级以上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手机移动支付应用扩展到80个地级以上城市。城市轨道交通大力推动智慧地铁服务,服务人口规模超过3.9亿,全国日均客运量超过4500万人次。11个省份、800个二级以上客运站开展道路客运电子客票试点应用,累计生成电子客票超1500万张。中国航信推出的“航信通”产品提供全流程“无纸化”便捷通关服务,已在国内200多家机场完成全通道部署,累计服务旅客近5亿人次,为旅客出行平均节约7分钟等候时间。“掌上出行”、交通旅游大数据、智慧服务区、定制客运、定制公交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公众出行更加便捷。网约车迈入规范化发展阶段。截至2020年底,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接入超过200家网约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车平台,日均订单量达到2100万单。全面推行交通事故、占道施工、交通管制、事故多发点段等交通安全信息导航提示服务,保障群众出行安全顺畅。全国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为1.12亿辆汽车建立健康档案,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43%,累计采集4.9亿辆次汽车维修记录。智慧化物流有效提升流通效率,网络货运企业整合货运车辆115万余辆,累计上传运单2000万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实现全国联网管理,累计上传运单45.4万单。智慧港口建设持续深入,已建成上海洋山、青岛前湾等9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我国完成13个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建设,基本形成“货运一单制、信息一网通”的港口物流运作体系。中日韩三国19个主要港口间实现集装箱船舶和集装箱动态信息交换。国际集装箱运输全部实现EDI电子单证交换,并纳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体系。
(四)数字文旅服务创新发展
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加速推进。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和数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国家数字图书馆实名注册用户超过1860万人。公共文化云建设蓬勃开展,国家公共文化云已对接地方各级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平台49个,发布数字资源12.9万条,个人注册用户达17.5万人,访问量2.5亿人次。数字文化服务新业态蓬勃兴起。人民网开设“50场精美展览线上看”,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开设“在线剧场”,2020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展演”线上免费播出剧目22台,参与互动人次突破11.7亿次。智慧文旅宣传模式加速创新。驻外文旅机构以“云游中国”为主题开展“云演出”、在线教学、社交互动等2300余项活动,海外浏览量达8875万次。智慧广电建设加速向纵深发展。高品质视听内容供给能力大幅增强,全国已有高清频道750个、4K超高清频道6个,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VR视频、云游戏等高新视频新业态加速孵化落地,高新视频创新链产业链不断完善。有线电视网络IP化、云化升级改造全面推进,“云、网、端”资源要素逐步整合协同,截至2020年11月,全
政策志
国有线电视用户2.3亿户,数字电视用户1.98亿户,双向网络覆盖用户1.7亿户。5G广播电视技术试验取得积极进展,卫星直播服务向高清化、融合化迈进。
(五)数字社保就业服务深化拓展
社会保障卡发放提前完成预期目标,电子社保卡实现规模推广。2020年,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3.35亿,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任务。电子社保卡累计签发3.6亿张,累计提供服务约80亿人次。线上招聘有效助力稳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组织线上特色专场招聘、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开通“就业在线”平台,累计发布岗位373万,访问量3126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稳定运行,已开通28项全国性、跨地区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累计访问量超过15亿人次。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累计开通47项全国性服务和306项地方特色服务,累计访问量超过6.4亿人次。以“职业技能提升”为主题举办全国咨询日,全国12333热线接听总量超过1亿人次,综合接通率达到80%以上。依托电子社保卡开展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试点工作,发券量达到52.97万张。
(六)数字服务包容性加快提升
数字技术应用加快推动适老化改造优化,移动端APP、小程序中大按钮、大字版、语音版模块以及授权代理、亲友代办等功能陆续推出。客运场站加快推广设置无健康码通道,主要网约车平台增设“一键叫车”功能,老年人出行更加便利。社会特殊群体数字服务效能稳步提高。全国残疾人大数据平台已汇聚3770多万残疾人基础信息,实现残疾人证件办理、家庭无障碍改造、补贴发放等多项业务“一网通办”。线上培训助力农民数字素养持续提升。2020年,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向贫困地区提供农林类、牧渔类、农村行政管理类等2000余门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类微课程。信息进村入户深入推进,连续5年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累计受众超过1亿人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次。民族语文信息化软件研发稳步推进,语料库建设不断完善,新增语音标注数据329万条、播音级录音语料5万余条。
七、数字治理促进数字中国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我国信息化领域政策规划和法律法规不断制定出台,数据安全、互联网市场秩序制度不断完善,网络平台内容治理持续加强,数字中国建设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一)战略规划体系持续完善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重大战略规划引领作用更加明显,信息化领域顶层设计持续完善。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把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单独列出,对数字经济发展起到基础性和支撑性的关键作用。2020年5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有力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与网络扶贫接续发展。202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加快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挥数字化创新对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带动作用。2020年,河北、江西、湖南、河南、西藏等多个地区相继发布信息化领域的发展规划,抢先布局谋划“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
(二)法治体系加快健全
2020年4月,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发布了《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进一步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2020年5月,我国首部《民法典》公布,对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事项作了与时俱进的阐述,将网络虚拟财产、数据纳入保护范围,规定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平衡民事权益保护与技术创新利益。2020年7月,《数据安全法(草案)》公开
政策志
征求意见,对保护数据安全进行了顶层设计,在监管机构的职责明确、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提高、数据安全和自由流动促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2020年10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针对法律适用范围、个人信息保护的权利内容、个人信息处理者的职责和义务等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2020年10月,《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通过,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对政府、学校、家庭、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等不同主体,从网络素养教育、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预防和网络欺凌防治等多方面作了全面出规定。
(三)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网络生态治理和信息内容安全管理不断加强,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加大。全国网络举报部门和网站共受理网民举报1.38亿件,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发布各类辟谣信息1.4万余篇。2020年6月起,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等部门启动为期半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坚决有效遏制行业乱象,科学规范行业规则,促进网络生态持续向好。2020年,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持续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治理工作。截至2020年底,共受理网民投诉举报1.7万余件,对4万余款App进行了检测评估,公开通报超过556款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App。持续加强网络诚信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行业自律建设,指导制定相关行业公约、行业规范,推动互联网企业规范制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四)网络平台治理不断强化
为有效肃清网络不良风气、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环境和网络市场秩序,2020年多个部门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进行严厉打击。国家网信办研究制定《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对直播营销平台、直播间运营者和直播营销人员等作出具体规范。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断指南》,对“大数据杀熟”“搭售”“二选一”等作出细化规定。市场监管总局强化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监管,依法查处平台企业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案件,加强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集中案件反垄断审查,对阿里巴巴集团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立案调查,引导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依法合规经营,促进线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八、数字领域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激发了数字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对促进各国经济复苏、保障社会运行、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积极践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携手各国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开创数字合作新局面。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与东盟、欧盟、“一带一路”等国家和地区数字经济合作更加深化,数字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明显提高,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正在加速形成。
(一)数字领域国际规则标准影响力不断增强
数字经济合作相关议题已经成为国际双边、多边和区域交流对话的重要领域和关注焦点。2020年,我国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就维护全球数据和供应链安全、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为制定数据治理国际规则提供蓝本。2020年11月,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就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契机,积极应对网络空间风险挑战,向国际社会提出了20条行动倡议。在国际新信息技术标准制定中贡献中国力量。在5G方面,3GPP系标准成为唯一被ITU认可的5G标准。在区块链方面,积极参与ISO《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 参考架构》和ITU分布式账本系统需求、分布式账本技术平台的评测准则和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参考框架等标准制定。在5G方面,3GPP系标准成为唯一被ITU认可的5G标准。在数字技术创新中贡献中国智慧。2020年1月至11月,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出
政策志
口额为7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2%,我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布局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持续深化
2020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合作迈出了坚实步伐,对稳外贸、稳外资、保全球价值链、保市场主体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更加紧密,2020年6月,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开幕,中国与东盟在智慧城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共同举办一系列活动,分享在数字化防疫抗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经验。2020年11月,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发表《中国—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进一步对接双方数字发展战略,开展数字创新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其中电子商务章节是首次在亚太区域内达成的范围全面、水平较高的诸边电子商务规则成果,将有力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合作。中欧数字经济合作开创新局面,2020年《G20数字经济部长应对新冠肺炎声明》《G20数字经济部长宣言》等一系列合作宣言接连发布,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谈判完成,就电信、计算机等领域的市场准入达成一致。中非数字经济合作迎来发展新契机,我国已与非洲46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并于2020年12月与非洲联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非洲联盟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将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数字化、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抢抓数字发展先机。
(三)数字贸易繁荣发展
2020年,我国数字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更加多元。我国积极打造发展数字贸易的重要载体和数字服务出口集聚区,认定中关村软件园等12个园区为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在体制机制创新、数字技术落地等方面先行先试,辐射带动全国数字贸易蓬勃发展。跨境电商增长迅猛,2020年进出口达到1.69万亿元,增长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31.1%。创新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试点,增设了“9710”“9810”贸易方式,将跨境电商监管创新成果从B2C推广到B2B领域。进出口产品和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第127届广交会首次完全以网络形式举办,为海内外客商提供在线展示产品、网上推介、供采对接、在线洽谈等服务。数字贸易市场主体竞争力、数字技术市场化应用场景丰富性不断提升,数字贸易企业持续拓展国际市场,短视频、直播等相关软件下载量位居全球榜首,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成果服务各国人民。
九、2020年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成效评价
为更好地评估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情况,国家网信办组织有关单位,结合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等部门和机构的统计数据和评价指数,开展了2020年各地区信息化发展评估工作,重点评估了31个省(区、市)信息服务应用、信息技术产业、产业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政策志
评估结果显示,2020年,31个省(区、市)党委政府把信息化发展摆在了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实施,推动信息化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提升。从发展结果看,整体上呈现出三个梯队,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排名如表2所示。
表2 各省(区、市)信息化发展水平排名
(一)第一梯队:创新引领能力持续增强
北京、浙江、上海、广东、江苏、天津、山东、湖北、四川、福建等10个省(市)信息化发展水平位于全国第一梯队。2020年,上述地区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推动信息化发展统筹布局、整体提升,超前部署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加大创新要素聚集和投入,不断深化数字政府建设,丰富完善数字民生服务,以信息化引领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北京积极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部署未来智能系统平台,建设区块链可信数字基础设施、实验平台和重点场景,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探索国际大数据交易等新模式。浙江优化“浙里亲清”营商专区,加快科技创新和数字产业重大平台建设,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数字化治理能力。上海推进自动驾驶等融合测试场景建设,积极创建国家人工智能等先导区,全面布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和工业互联网行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业平台。广东聚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重大创新领域,加快科技攻关项目建设,推动鹏城实验室和国际研发中心建设,打造人工智能等开放创新协同平台,上线泛珠区域“跨省通办”服务专区,进一步优化公共营商环境。江苏构建5G产业图谱在线系统,搭建区块链创新交流合作平台,布局科技创新服务设施载体,推动全省数字经济产业加快向创新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天津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5G应用场景,着力培育以飞腾、麒麟、中科曙光等为代表的数字核心技术产业生态。山东大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做强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加大信息产业核心赛道科研攻关,推出一批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和标杆。湖北全面推动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行业节点和企业节点建设,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开源社区改版升级,聚焦“光芯屏端网”等领域搭建创新平台体系。四川积极开展未来网络试验验证,编制数字经济相关产业领域技术攻关路线图,布局实施系列技术攻关项目,支持四川大学等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福建积极发展空天地一体化卫星互联网,建成海丝卫星数据服务中心,推动大数据发展立法,不断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二)第二梯队:融合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重庆、安徽、河南、江西、湖南、陕西、河北、辽宁、贵州、海南等10个省(市)信息化发展水平位于全国第二梯队。2020年,上述地区稳步推进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工作,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加快创新布局,带动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数字服务应用更广范围覆盖,信息化发展动力日益强劲,数字红利逐步释放。
重庆加快国家工业互联网重庆顶级节点建设,上线全国首个区块链政务服务平台,推出“渝快办”政务服务、渝快融等十大重点应用场景。安徽加快合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开通建设未来网络实验设施(合肥分中心),大力推行“一网通
政策志
办”,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河南加强对软件产业政策精准扶持力度,大力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快鲲鹏生态体系布局,发展跨境电商贸易,积极打造跨境电商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试点。江西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动NB-IoT基站建设,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到1496.2万个,持续推动IPv6规模化部署。湖南大力推进“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培育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推进电子商务和数字消费发展,推进湘潭、郴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陕西推动北斗“一带一路”服务平台、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西安地面信息港等上线运行,积极利用北斗技术服务赋能产业发展。河北持续加强信息化、数字化全省统筹发展力度,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协同推进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辽宁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和企业上云,培育融合示范应用,持续开展净网行动,加大网络与信息安全治理力度,数字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贵州建成贵阳·贵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打造高精度位置服务网络以及北斗时空信息云平台,实施“万企融合”“百企引领”行动。海南全力创建全省自由贸易港,加快国际通信设施建设和数字政府改革,大幅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三)第三梯队:信息化发展动能加快提升
广西、山西、吉林、云南、宁夏、内蒙古、黑龙江、甘肃、新疆、青海、西藏等11个省(区、市)信息化发展水平位列全国第三梯队。2020年,上述地区立足区域发展现实基础,积极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重大部署,着力将数字化战略与区域特色有机结合,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弥补创新要素不足等短板,推进资源整合,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挖掘和发挥区域特色发展优势,提升信息化发展动能。
广西加快发展鲲鹏产业,积极引进信创软件企业和硬件龙头企业,稳步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山西加快大数据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数据中心、数据标注等特色大数据产业基地,加快数据资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源开发利用。吉林加快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政府部门热点服务事项全流程网办,积极创建服务型政府。云南加强区块链技术产业发展,启动全国首个省级区块链商品溯源“孔雀码”,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不断拓展。宁夏积极创建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打造西部地区数字基础设施枢纽,深化“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城乡供水”等一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内蒙古开通呼和浩特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有序推进国家电子政务云数据中心北方节点、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内蒙古分中心和自治区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黑龙江持续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推动政务信息公开与部门考核机制挂钩,提升数字政府运行和履职效能。甘肃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大力推广电子健康卡、网络教学和远程办公,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惠民能力。新疆大力实施“天山云谷”计划,建设乌鲁木齐信创产业基地,系统实施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五大工程,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显著缓解。青海积极推进“网络+平台”“网络+品牌”“网络+销售”“网络+协作”“网络+帮扶”等工作,推动数字化产业服务平台、渠道、应用全面深入基层,深化电商产业惠民。西藏着力以信息化固边兴边,加快边境地区宽带网络覆盖,推进藏语多媒体应用发展,积极应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提高农牧业经营效能。
(四)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步伐加快
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四川、天津、陕西、重庆等10个省(市)位列各省(区、市)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排名前10位。上述地区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生态体系建设,着力深化顶层设计,持续提高创新研发投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生态体系持续优化升级。
(五)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
政策志
浙江、广东、山东、江苏、河南、上海、湖北、北京、福建、河北等10个省(市)位列各省(区、市)产业数字化水平前10位。上述地区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深度应用,资源配置高效有序,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升,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水平稳步提升。
(六)信息服务应用更加普惠便利
北京、浙江、上海、广东、江苏、宁夏、安徽、江西、福建、湖北等10个省(区、市)位列各省(区、市)信息服务应用水平前10位。上述地区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公共服务中的创新应用,在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文化等领域不断加强优质信息服务资源供给,持续拓展网上办事服务广度和深度,群众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
十、全面推进“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十四五”时期,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之大前所未有,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带来的世界格局演变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前所未有。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落实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是顺应新发展阶段形势变化、抢抓信息革命机遇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优先任务。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数字中国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数字化发展为总抓手,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释放数字红利,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完善创新体系和发展环境,激发创新活力,赋能发展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民生建设,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
深化5G商业布局与创新应用,推广升级千兆光纤网络,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全面推进IPv6商用部署。推动物联网全面发展,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加快交通、能源、市政、邮政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升感知设施的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建设若干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积极稳妥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布局卫星通信网络等面向全球覆盖的新型网络,持续推进北斗产业化与商业化进程。
(二)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活力
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关键作用,以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共享流通、全生命周期治理和安全保障为重点,建立完善数据要素资源体系,激发数据要素价值,提升数据要素赋能作用,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形成新发展格局。强化国家数据治理协同,健全数据资源治理制度体系,推进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统
政策志
筹数据开发利用、隐私保护和公共安全,加快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建立健全数据产权交易和行业自律机制,培育规范的数据交易平台和市场主体,发展完善市场运营体系。支持开展数据开发关键技术攻关,提高异构数据互操作能力,培育发展一批面向不同场景的数据应用产品。强化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保护,完善适用于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分级分类保护制度。
(三)构建释放数字生产力的创新发展体系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顶层设计,深化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相互融合支撑。大力推进基础学科理论研究,加强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优化前沿交叉学科布局,推进信息科学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协调发展。加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空天信息、DNA存储等前沿领域的战略研究布局和技术融通创新。完善科技协同创新制度,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加强信息技术专利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加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理论体系研究与构建。
(四)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围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现代供应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信息技术产业生态,支持网信企业发展壮大,推动数字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培育发展个性定制、柔性制造等新模式。深入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商务发展。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形态、文化消费模式。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不断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五)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国之治”引入新范式、创造新工具、构建新模式,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基于数据的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建设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对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打造一体化智慧化公共安全体系,支撑城市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关口前移、精细管理和综合决策。打造平战结合的应急信息化体系,全面提升多部门协同的监测预警、监管执法、指挥决策、救援实战、社会动员和物资保障能力。强化政府、企业、医疗卫生机构数据共享和协同应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统筹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打造智慧社区和数字家庭,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升运行效率和宜居度。持续发挥信息技术在消除相对贫困,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巩固拓展网络扶贫成果,持续提升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六)打造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府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整体集约建设数字政府,推动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加快形成权威高效的各级政府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将更多直接关系到企业群众办事、应用频次高的数据纳入共享范围,推进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汇聚融合和深度利用。推动数据向基层服务部门回流,形成数据上下流通的循环体系。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安全有序开放,鼓励第三方深化对公共数据的挖掘利用。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加快构建数字技术辅助政府决策机制。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并持
政策志
续优化功能,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持续提升“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跨省通办”等在线服务水平,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改革,促进公开、互动、服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数字营商环境。
(七)发展普惠便捷的数字民生服务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以信息技术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抚幼、文体、助残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普惠应用。推进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机构资源数字化,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加大开放共享和应用力度。推进线上线下公共服务共同发展、深度融合,支持高水平公共服务机构对接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辐射覆盖范围。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互联网+公共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和产品。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
(八)建立包容审慎的数字化治理体系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构建新型监管体系,探索数据驱动的弹性监管和柔性治理模式,促进数字中国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完善互联网平台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建立和完善数字技术应用审查机制和监管法律体系,开展算法规制、标准制定、安全评估、伦理论证等工作,规范各类科学研究活动。完善网络综合执法协调机制,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多元化网络宣传平台和渠道,加强正能量信息宣传,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九)推动互利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
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参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改革,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数字丝绸之路”“丝路电商”高质量发展,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标准研究制定。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立多层次的全球数字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数字经济、互联网等领域持续扩大开放,支持信息化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华创新创业。鼓励网信企业加强国际市场拓展合作,持续提升数字技术和数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高水平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贸易先行示范区。
政策志
一、《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是什么?
一图+九问,读懂《5G应用“扬帆”
行动计划(2021-2023年)》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5G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5G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
5G融合应用正处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5G商用两年来,在产业界各方共同努力下,5G商用发展成效显著,技术产业能力不断提升,网络和用户规模全球领先,应用探索日益活跃,涌现了大批优秀案例,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但也要看到,5G应用的规模化发展仍存在困难,亟需统筹各方力量,明确目标、优化环境、形成合力,持续推动5G实现从1到N的跨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5G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九部委共同出台了《行动计划》,这对于凝聚各方共识,加快推进5G应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9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信部联通信〔2021〕77号,下称《行动计划》),为推动政策加快落地,回应社会关切,现对《行动计划》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二、推动5G应用“扬帆远航”,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活跃,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有力支撑了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第一,推动5G应用发展有利于加快高新技术融合赋能。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加快规模化推广成为新技术成功商用的关键。5G的新特性、新能力为各项技术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规模应用进一步提供了可能,不断催生出诸多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例如,5G+AI机器视觉监测能够更广泛地用于高温、井下、移动等环境,进一步拓展了人工智能的应用空间。
第二,推动5G应用发展有利于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关键支柱,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是重要发展趋势。5G将为传统产业赋能、赋值、赋智,有力驱动管理理念、生产方式的变革。例如,5G在采矿业应用,可以显著减少了井下作业人员的数量,提高了生产环境监测的准确性,极大降低了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风险。
第三,推动5G应用发展有利于加快治理能力现代化。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5G网络的广泛覆盖,可将社会治理的感知触角广泛延伸、深度下沉,让数据“出谋划策”,形成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治理能力。5G可推动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数字公共服务的快速发展,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例如,疫情期间,各地、各企业积极利用5G技术推出远程诊疗、智能医护机器人、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应用,为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策志
工信部印发《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
计划(2021-2023年)》(附解读)
来源: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江苏大数据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用3年时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格局。总体布局持续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省内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梯次布局。技术能力明显提升,产业链不断完善,国际竞争力稳步增强。算力算效水平显著提升,网络质量明显优化,数网、数云、云边协同发展。能效水平稳步提升,电能利用效率(PUE)逐步降低,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逐步提高。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有关企业:
现将《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1年7月4日
关于印发《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工信部通信﹝2021﹞76号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新型数据中心是以支撑经济社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为导向,以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需求为牵引,汇聚多元数据资源、运用绿色低碳技术、具备安全可靠能力、提供高效算力服务、赋能千行百业应用的新型基础设施,具有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特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据资源存储、计算和应用需求大幅提升,传统数据中心正加速与网络、云计算融合发展,加快向新型数据中心演进。为统筹推进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构建以新型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智能算力生态体系,发挥对数字经济的赋能和驱动作用,制定本行动计划。
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赋能数字经济发展为目标,推动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优化、网络质量提升、算力赋能加速、产业链稳固增强、绿色低碳发展、安全保障提高,打造新型智能算力生态体系,有效支撑各领域数字化转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二)基本原则 统筹协调,均衡有序。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数据中心规划协调,避免低质量、粗放型建设发展。提升数据中心整体利用率,实现全国数据中心科学布局、有序发展。
需求牵引,深化协同。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建用并举。推动新型数据中心与网络协同建设,推进新型数据中心集群与边缘数据中心协同联动,促进算力资源协同利用,加强国际国内数据中心协同发展。
政策志
分类引导,互促互补。坚持多元主体共建原则,鼓励不同主体在新型数据中心建设运营中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强化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第三方数据中心企业提供差异化、特色化服务,支持互联网企业创新行业应用。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坚持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强新型数据中心核心技术研发,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育龙头、筑基础、强集群,促进产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绿色低碳,安全可靠。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支持绿色技术、绿色产品、清洁能源的应用,全面提高新型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统筹发展与安全,进一步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设,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三)主要目标 用3年时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格局。总体布局持续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以下简称国家枢纽节点)、省内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梯次布局。技术能力明显提升,产业链不断完善,国际竞争力稳步增强。算力算效水平显著提升,网络质量明显优化,数网、数云、云边协同发展。能效水平稳步提升,电能利用效率(PUE)逐步降低,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逐步提高。
到2021年底,全国数据中心平均利用率力争提升到55%以上,总算力超过120 EFLOPS,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35以下。
到2023年底,全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平均利用率力争提升到60%以上,总算力超过200 EFLOPS,高性能算力占比达到10%。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规模占比超过70%。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3以下,严寒和寒冷地区力争降低到1.25以下。国家枢纽节点内数据中心端到端网络单向时延原则上小于20毫秒。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二、重点任务
(一)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优化行动
1.加快建设国家枢纽节点。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国家枢纽节点适当加快新型数据中心集群建设进度,实现大规模算力部署,满足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需要;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国家枢纽节点重点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
2.按需建设各省新型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以外的地区,着力整合并充分利用现有数据中心资源,加快提高存量数据中心利用率。面向本地区业务需求,结合能源供给、网络条件等实际,按需适度建设新型数据中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服务本地、规模适度的算力服务。
3.灵活部署边缘数据中心。积极构建城市内的边缘算力供给体系,支撑边缘数据的计算、存储和转发,满足极低时延的新型业务应用需求。引导城市边缘数据中心与变电站、基站、通信机房等城市基础设施协同部署,保障其所需的空间、电力等资源。
4.加速改造升级“老旧小散”数据中心。分类分批推动存量“老旧小散”数据中心改造升级。“老旧”数据中心加快应用高密度、高效率的IT设备和基础设施系统,“小散”数据中心加速迁移、整合,提高“老旧小散”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和算力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当地边缘计算应用需求。
5.逐步布局海外新型数据中心。支持我国数据中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走出去”,重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海外新型数据中心,加强与我国海陆缆等国际通信基础设施有效协同,逐步提升全球服务能力。
专栏1 云边协同工程
加快国家枢纽节点新型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推动国家
政策志
枢纽节点按照高可靠、高可用、高安全、绿色节能标准建设,结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据中心)评选工作,加快打造新型数据中心集群示范,更好提供满足各类业务需求的规模化算力和存储服务。支持打造边缘数据中心应用场景。开展基于5G和工业互联网等重点应用场景的边缘数据中心应用标杆评选活动,打造50个以上标杆工程,形成引领示范效应。发布云边协同建设应用指南。结合新型数据中心集群示范、边缘数据中心典型应用,开展云边协同发展质量评估,发布《云边协同建设应用指南》。
(二)网络质量升级行动
1.提升新型数据中心网络支撑能力。以新型数据中心高速互联应用需求为牵引,推进骨干网建设升级,持续优化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布局,提升网间互联质量。积极推进东西部地区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和流量疏导路径优化,支撑“东数西算”工程,降低国家枢纽节点间网络时延,不断提升网络质量。
2.优化区域新型数据中心互联能力。优先支持国家枢纽节点内的新型数据中心集群间网络直连,稳妥有序推进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促进跨网、跨地区、跨企业数据交互,支撑高频实时交互业务需求。引导基础电信企业建立合理的国家枢纽节点内网络结算机制,逐步降低长途传输等主要通信成本。
3.推动边缘数据中心互联组网。推动边缘数据中心间,边缘数据中心与新型数据中心集群间的组网互联,促进数据中心、云计算和网络协同发展。基于业务场景,匹配边缘数据中心计算和存储能力,优化网络配置,降低网络时延,提升用户服务体验,支撑具有极低时延需求的业务应用。
专栏2 数网协同工程
建立新型数据中心网络协同机制。推动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第三方数据中心企业共同建立数网协同联动机制,结合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三)算力提升赋能行动
1.加快提升算力算效水平。引导新型数据中心集约化、高密化、智能化建设,稳步提高数据中心单体规模、单机架功率,加快高性能、智能计算中心部署,推动CPU、GPU等异构算力提升,逐步提高自主研发算力的部署比例,推进新型数据中心算力供应多元化,支撑各类智能应用。
2.强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撑能力。鼓励相关企业加快建设数字化云平台。强化需求牵引和供需对接,推动企业深度上云用云。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和IT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支撑工业等重点领域加速数字化转型。
3.推动公共算力泛在应用。推进新型数据中心满足政务服务和民生需求,完善公共算力资源供给,优化算力服务体系,提升算力服务调度能力。鼓励企业以云服务等方式提供公共算力资源,降低算力使用成本,提升应用赋能作用。
专栏3 数云协同工程
开展算力算效评价。建立新型数据中心算力算效评估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发布评估指南,引导各地区、各企业依此组织开展评价评估工作。完善算力资源服务体系。全面梳理全国算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现状,构建算力服务评价体系,滚动发布《全国数
当前网络现状和扩容规则,推动数据中心用网需求和网络供给有效对接。完善新型数据中心网络监测体系。通过制定数据中心网络监测标准、完善数据中心网络监测平台、部署网络监测设备等措施,推动数网协同质量监测,持续提升数据中心网络能力。发布新型数据中心网络质量监测报告。以网络质量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全国数据中心运行等情况,发布《全国数据中心网络质量报告》。
政策志
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更新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依托数字化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持续汇聚云算力资源,开展企业上云效果评价,定期发布企业上云指数报告。组织开展算力资源赋能应用示范。开展新型数据中心支撑行业数字化转型优秀应用评选,形成30个优秀应用案例,为企业提供参考。
(四)产业链稳固增强行动
1.加强核心技术研发。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开展新型数据中心预制化、液冷等设施层,专用服务器、存储阵列等IT层,总线级超融合网络等网络层的技术研发。加快新型数据中心运营管理等软件层,以及云原生和云网边融合等平台层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创新,提升软硬件协同能力。
2.强化标准支撑引领。建立健全新型数据中心标准体系,推动云边服务器、软件定义存储、智能无损以太等IT和网络标准研制。加快推进边缘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标准建设,支撑新技术新应用落地。
3.构建完善产业链体系。聚焦新型数据中心供配电、制冷、IT和网络设备、智能化系统等关键环节,锻强补弱。加强新型数据中心设施、IT、网络、平台、应用等多层架构融合联动,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推动新型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协同发展,构建完善新型智能算力生态体系。
专栏4 产业链增强工程
绘制产业链图谱。在新型数据中心供配电、制冷、网络、服务器、软件等领域培育一批自主研发的具有应用特色的解决方案。绘制新型数据中心全产业链图谱,推动补齐关键环节。开展新型数据中心能力评测。持续开展数据中心可用性、服务能力、智能化水平等技术测评,引导数据中心产业能力不断增强。打造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三)算力提升赋能行动
1.加快先进绿色技术产品应用。大力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创建、运维和改造,引导新型数据中心走高效、清洁、集约、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鼓励应用高密度集成等高效IT设备、液冷等高效制冷系统、高压直流等高效供配电系统、能效环境集成检测等高效辅助系统技术产品,支持探索利用锂电池、储氢和飞轮储能等作为数据中心多元化储能和备用电源装置,加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推广应用。
2.持续提升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水平。鼓励企业探索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燃气分布式供能等配套系统,引导新型数据中心向新能源发电侧建设,就地消纳新能源,推动新型数据中心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用能结构,助力信息通信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3.优化绿色管理能力。深化新型数据中心绿色设计、施工、采购与运营管理,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支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对高耗低效的数据中心加快整合与改造。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达到绿色数据中心要求,绿色低碳等级达到4A级以上。
专栏5 绿色低碳提升工程
完善绿色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绿色数据中心标准体系,研究制定覆盖PUE、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指标在内的数据中心综合能源评价标准。鼓励企业发布数据中心碳减排路线图,引导数据中心企业开展碳排放核查与管理,加快探索实现碳中和目标。持续开展绿色等级评估。建立绿色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评价机制,完善能效监测体系,实时监测PUE、水资源利用效率(WUE)等指标,深入开展工业节能监察数据中心能效专项监察。组织开展绿色应
一批产业链聚集区。依托国内现有产业优势区域,打造新型数据中心产业链聚集区,形成规模合力。
政策志
用示范。打造一批绿色数据中心先进典型,形成优秀案例集,发布具有创新性的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目录。
(六)安全可靠保障行动
1.推动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安全态势监测、流量防护、威胁处置等安全技术手段能力,面向数据中心底层设施和关键设备加强安全检测,防范化解多层次安全风险隐患。强化大型数据中心安全协同,构建边缘流量和云侧联动的安全威胁分析能力。
2.强化数据资源管理。加强数据中心承载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机制建设,落实行业数据分类分级、重要数据保护、安全共享、算法规制、数据管理成熟度评估模型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强化企业数据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加强多方安全计算等数据安全关键技术创新突破与推广应用。积极组织做好各类网络数据安全协同处置,及时消减数据安全重大隐患。
3.提升新型数据中心可靠性。对承载重要信息系统以及影响国计民生和社会秩序的数据中心,结合业务系统的部署模式,增强防火、防雷、防洪、抗震等保护能力,强化供电、制冷等基础设施系统的可用性,提高新型数据中心及业务系统整体可靠性。
专栏6 安全可靠保障工程
完善新型数据中心安全监测体系。建立政企联动的数据安全风险监测机制和技术手段,围绕数据中心网络汇聚、传输、存储等重要环节,建设数据安全监测技术平台,切实提升数据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开展网络安全技术能力评估。数据中心上线前,开展网络安全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和防护能力认证。针对数据中心云化趋势,定期开展镜像安全、进程行为、容器逃逸等安全检测评估。强化新型数据中心可靠性。加强数据中心多活架构的研究与部署,实现跨数据中心的故障转移和恢复。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要加强与当地网信、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大数据、电力等部门的组织协同。深化政策引导,积极推动新型数据中心布局纳入地方发展规划,保障新建数据中心土地、能耗、电力等资源配套。
(二)加快人才培养
完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数据中心设计、运维、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支持行业组织、培训服务机构等开展运维与管理人才培训,保障数据中心人才供给。
(三)深化交流协作
充分发挥标准化组织和行业协会的技术引领与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我国企业、机构、高校在数据中心技术与标准等方面,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广我国经验模式,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四)促进多元投入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数据中心建设,鼓励金融机构等对新型数据中心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优秀项目参与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投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五)强化平台支撑
组织完善中国数据中心大平台,提高平台的信息汇聚、网络监测、算力对接等能力,做好产业引导和优秀示范宣传推广,营造健康有序、良性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强化对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附件:名词解释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政策志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信部通信〔2021〕76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有关要求,回应社会关切,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有关负责同志就《行动计划》有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1、什么是新型数据中心?
新型数据中心是指以支撑经济社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为导向,以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需求为牵引,汇聚多元数据资源、运用绿色低碳技术、具备安全可靠能力、提供高效算力服务、赋能千行百业应用,与网络、云计算融合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新型数据中心具有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等特征,在数字化日益普及的今日,新型数据中心能更好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创新,加快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2、《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当前,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中心作为各个行业信息系统运行的物理载体,已成为经济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设施,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据中心产业发展。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明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从现代化、数字化、绿色化方面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方针指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决策又对信息通信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解读
政策志
对标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当前我国数据中心还面临布局建设不优、算力算效不足、能源利用不充分、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引导传统数据中心向具备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特征的新型数据中心演进。在上述背景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行动计划》,切实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统筹引导新型数据中心建设,推动解决现阶段短板问题,打造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构建以新型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智能算力生态体系。
3、《行动计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行动计划》结合数据中心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确定了“统筹协调,均衡有序;需求牵引,深化协同;分类引导,互促互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的基本原则,分阶段制定了发展目标,提出了建设布局优化行动、网络质量升级行动、算力提升赋能行动、产业链稳固增强行动、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安全可靠保障行动等六个专项行动,包括20个具体任务和6个工程,着力推动新型数据中心发展。
4、未来3年,新型数据中心将发展到什么水平,有哪些具体目标?
《行动计划》以2021年和2023年两个时间节点提出了分阶段发展量化指标,引导传统数据中心向新型数据中心演进。为科学衡量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把体量优势变为质量优势,《行动计划》强化了新型数据中心利用率、算力规模、能效水平、网络时延等反映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指标,弱化了反映体量的数据中心规模指标。
计划到2023年底,利用率方面,全国数据中心平均利用率力争提升到60%以上;算力规模方面,总算力规模超过200 EFLOPS,高性能算力占比达到10%;能效水平方面,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3以下,严寒和寒冷地区力争降低到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1.25以下;网络时延方面,国家枢纽节点内数据中心端到端网络单向时延原则上小于20毫秒。
5、未来3年,如何推动优化新型数据中心布局?
统筹推进新型数据中心发展,首先要做好布局工作,重点是要“分类引导”。《行动计划》统筹考虑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根据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市场发展、气候环境等要素,对国家枢纽节点、省内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老旧数据中心以及海外数据中心进行分类引导,着力推动形成数据中心梯次布局。一是加快建设国家枢纽节点。推动京津冀等8个国家枢纽节点加快新型数据中心集群建设进度,满足全国不同类型算力需求。二是按需建设各省新型数据中心。提高存量数据中心利用率,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服务本地的算力服务。三是灵活部署边缘数据中心。构建城市内的边缘算力供给体系,满足极低时延的新型业务应用需求。四是加速改造升级“老旧小散”数据中心。提高“老旧小散”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和算力供给能力。五是逐步布局海外新型数据中心。支持我国数据中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走出去”,重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海外新型数据中心。六是加快云边协同发展。通过打造新型数据中心集群示范,开展边缘数据中心应用标杆评选,发布《云边协同建设应用指南》等举措,推动边缘数据中心与数据中心集群协同发展。
6、推动新型数据中心与网络融合协同发展,具体有哪些考虑?
目前,我国数据中心和网络尚未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网络质量在支撑算力调度、服务新动能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行动计划》提出了“网络质量升级行动”,推动升级网络质量,促进数网协同发展。重点聚焦国家、区域、边缘各级网络关键环节,着重推动网络质量提升。一是持续优化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布局,推进东西部地区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和流量疏导路径优化,支撑“东数
政策志
西算”工程。二是支持国家枢纽节点内的新型数据中心集群间网络直连,促进跨网、跨地区、跨企业数据交互。三是推动边缘数据中心间,及与新型数据中心集群间的组网互联,促进云、数、网协同发展。四是促进数网协同发展,通过建立数网协同联动机制,完善数据中心网络监测体系,发布网络质量监测报告等具体举措,持续推动数据中心网络需求和供给有效对接,不断提升数据中心网络支撑能力。
7、《行动计划》首次提出算力指标,在优化新型数据中心算力供给、推动算力调度方面有哪些考虑?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据中心输出的算力逐渐成为驱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以传统机架规模指标衡量产业发展水平已与当前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应。正如以发电量而非发电厂数量来衡量国家电气化水平一样,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中心发展也需要新的指标来衡量数据中心赋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水平。
《行动计划》首次引入算力指标EFLOPS对数据中心发展质量进行评价,旨在引导数据中心从粗放的机架规模增长向提升算力的高质量发展演进,更好推动数据中心的质量变革与效率变革。一是针对单体数据中心,主要加快提升算力算效水平和部署高性能、智能算力,推进算力供应多元化。二是面向产业数字化,主要强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撑能力,推动企业深度上云用云,支撑工业等重点领域加速数字化转型。三是面向政务民生需求,主要完善公共算力资源供给,推动公共算力泛在应用,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四是推动数云协同发展,通过建立新型数据中心算力算效评估体系,开展企业上云效果评价和新型数据中心支撑行业数字化转型优秀应用评选等举措,持续提升数据中心算力供给能力。
8、未来3年,如何推动新型数据中心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行动计划》着重引导新型数据中心走高效、清洁、集约、循环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一是加快先进绿色技术产品应用。推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动绿色数据中心创建、运维和改造,鼓励应用高效IT设备、制冷系统、供配电系统、辅助系统技术产品,加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推广应用。二是持续提升高效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引导新型数据中心向新能源发电侧建设,就地消纳新能源,推动新型数据中心持续优化用能结构。建立健全绿色低碳数据中心标准体系,持续开展绿色低碳数据中心等级评估。三是优化绿色管理能力。推动企业深化新型数据中心绿色设计、施工、采购与运营管理,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支持对高耗低效的数据中心加快整合与改造。
9、如何保障《行动计划》落地见效?
《行动计划》的落地见效,除了需要基础电信企业、第三方数据中心企业、互联网企业在新型数据中心建设运营中发挥各自优势,互促互补、形成合力,也离不开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行动计划》提出了5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要加强与当地有关部门组织协同,积极推动新型数据中心布局纳入地方发展规划。二是加快人才培养。完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数据中心设计、运维、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支持行业组织等开展人才培训。三是深化交流协作。积极推动我国企业、机构、高校在数据中心技术与标准等方面,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营造有利国际环境。四是促进多元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数据中心建设,推动优秀项目参与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投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五是强化平台支撑。组织完善中国数据中心大平台,营造健康有序、良性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强化对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政策志
重磅!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
“十四五”实施方案公布(全文)
来源:南京都市观察
近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迎来好消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
闲话少叙,我们来看看“方案”中涉及南京都市圈的都有哪些。
看到“方案”的全名,大家应该能够发现,与地方的“某某省或某某市十四五规划”这种格式不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就是2019年12月公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在“十四五”期间的实施方案,而不是针对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重新规划。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NO.1 | 壹
1、推动省际协作发展,推动上海和南京等都市圈规划编制实施
在省际协同和苏皖合作的加持下,南京都市圈的未来自然是发展的重点。当然,苏皖合作也是离不开徐州都市圈的。
2、建设沿沪宁产业创新带
在创科创与产业融合发展这一块,“方案”中提到了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而不是沪宁合产业创新带。可能是考虑到了合肥的心态问题吧?稳扎稳打不着急。
政策志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在江苏和南京的“十四五”规划中也都有提及,算是一种呼应吧。
整个“方案”的整体部分比较宽泛,宏观性比较强,所以后面各省甚至几个主要城市还会出台对应的落实举措。
下面,我们来看看“方案”中列举的具体项目中哪些与南京都市圈有关吧!
NO.2 | 贰
3、重点项目或工作清单
重大政策
制定省际跨界区域协同发展指导意见:这个也是我们强调过很多次的点,跨界合作重在协调。当然,我们也曾开玩笑地说过,在南京都市圈跨省比跨市难协调。
编制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和宁波都市圈发展规划:从规划的表述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四大核心城市已定(沪宁杭合)。
重大事项
出台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方案:这个概念提出有些时间了,”十四五“期间会提速。
开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评估:这里跟大家普及一下,南京都市圈的安徽部分(芜湖、马鞍山、滁州和宣城)都属于皖江城市带。
制定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方案:从上海到苏锡常再到南京都市圈这一带,产业创新有科技、人才和技术基础。
制定淮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方案:这也是淮安区域优势的体现,地理中心有利于货物疏散。
制定芜湖(京东)全球航空货运枢纽港建设方案:这也是芜宣机场与禄口机场差异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大力发展全球(国际)货运运输。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研究制定淮河、洪泽湖生态廊道建设方案:自古以来就有“淮河安则天下安”的说法,在当前来看,淮河治理在防汛抗洪和环境保护等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制定“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淮安周恩来故居——皖西大别山”红色旅游专线建设方案:周恩来故居作为淮安的重要红色旅游资源,能够和入选红色旅游专线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要好好把握。
重大项目(内容过多,仅挑重点)
实现开工
天长——六合长三角协同发展区:这个概念之前很少提及,但既然宁淮特别合作区能搞,这么近距离的天长——六合融合发展自然不在话下。
滁宁第二通道:这个不是大家想象的宁滁城际南线,而是公路。据了解,全线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道路路基宽40.5米,双向八车道。
高速磁悬浮研发试验基地及合芜试验段工程:此前呼声最高的沪杭磁悬浮并没有提及,最大的可能性是沪宁之间不想要,合芜之间想要,这看似废话背后或许有不少博弈。
政策志
沿江高铁:不仅指上海经南京至合肥段,还指合肥至武汉段。目标是“十四五”期间实现开工,当然,现在就是“十四五”期间。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POLITICAL PLAN
镇宣铁路:镇江至宣城,中间与南沿江和宁杭二通道相交,但暂时看不出来是否互通。
扬镇宁马城际和宁宣高铁:之所以把二者放到一起,是以为他们都是禄口枢纽工程的一部分。
宁杭二通道:未来五年内要开工,是宁杭之间另一条重要高速铁路通道。
亳州——蒙城——蚌埠城际:虽然这条线与南京都市圈没有直接联系,但却能看出宁滁蚌亳城有拉直的希望了。
南京——乌衣——滁州铁路: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宁滁城际南线。
南京至和县市域(郊)铁路、南京至含山市域(郊)铁路:其实这两条线路都是从南京地铁宁和城际S3引出来的,一条沿着长江来到芜湖和马鞍山交界不远,另一条就是合肥和南京之间的S3号线相连。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条线路同样也写进了马鞍山的“十四五”规划。
南京禄口机场三期:呼吁了多少年的三期终于要来了!
政策志
加快建设
顶山——汊河、浦口——南谯和江宁——博望合作区:这三个合作区是规划纲要里的内容,自然要重点推进。最近的消息显示,滁州和马鞍山也相继成立了相关管委会来落实发展规划。
和县——浦口合作区、博望产城融合示范区和郎溪经开区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这些虽然不是纲要里的内容,但本次“方案”却提到了,可能是马鞍山方面积极争取的结果。
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南京科技创新的旗帜工程,关注度很高。
主体工程完工
中新苏滁高新区扩区、南浦公路和黑扎营大桥:这里要注意的是,黑扎营大桥不仅是公路项目,还是宁滁城际过(滁)河的通道。
宁淮特别合作区智能制造园:这不是一个跨省概念,但肯定是南京都市圈概念。
宁淮铁路和宣绩铁路:这两条线路共同组成了南京高铁枢纽的南北大走廊。
宁芜铁路复线:“十四五”期间的目标是完工,任务很紧。
宁马城际:2025年之前要实现完工,任务同样很难。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整个“方案”都与南京都市圈有关,今天只是列举了其中“点名”的部分内容。
“方案”整体思路也很清晰,取长补短。也就是说,强化上海地位的同时关注安徽地区的发展。处于中间地带的江浙地区,相对来说不是重点。
沿淮铁路:沿淮河流域的东西向通道,是一条比较稀缺的线路。
马鞍山市域铁路工程:这里说的主要是除了前面说的线路,比如马鞍山——博望——明觉地铁站市域铁路。
滁州机场:未来五年也要进行前期研究了,南京都市圈的机场群队伍又要壮大了。
润扬过江第二通道:这些线路也“被启动”了很多次了,这次明确了“十四五”期间要深化前期研究。
NO.2 | 贰
深化前期研究
02
Views
观点志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建生态如今已成为热词,那么生态到底是什么?生态型企业又是怎样的呢?在企业生态化发展过程中,一些先知先觉的HR们正在超越原来的定位和职责,探索和打造独特的“人才生态”。本篇DHR“五化”系列的收官之作,我将聚焦分析生态型企业和与之相适配的“人才生态”。
最高级的HR,在建人才生态
何 伟
作者简介:数字化人力资源(DHR)专家,企业数字化转型教练营导师,大任智库总经理,南京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副秘书长,江苏省数字化人才联盟执行长,江苏省CDO俱乐部负责人。
一、什么是生态?有哪些特征?
Views
观点志
什么是生态呢?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学,意思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简言之,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之间和他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如今,“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越来越广,用来定义美、定义文化,此处把它用于经济的范畴。
这里可以理解为:以互为作用力的组织或者个人为基础的经济单位,随着时间因素的影响,共同发展和相互影响,形成单方向或多方向的圈层经济;圈层之间再链接、重塑、融合,成为新的经济形态,成为一种有规律的组合,即事业、利益、经济共同体。
它超越了传统产业链、平台运营和闭环生态,是涉及人、内容、智能终端等形成新圈层,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形成一个互为作用共同发展的体系。
一句话概括:生态是一个自组织、自学习、自成长的开放式复杂系统。
(一)生态
生态既然是一个复杂的适应性系统,第一个特征就是它是一个多边市场。多边市场是指通过某个(或者多个)交易平台,使得终端用户形成互动,并通过适当的定价,使市场的每一方都能够参与。即该平台的接入节点至少有两类或以上的异质节点。这里的“多边”有的是直接的供需关系,有的相对间接。利益主体要足够的多,数量级要足够的大,不能只是一个比较单一的合作体。我们日常所说的几大上下游厂商之间的协作联盟不能算生态,因为成员不够多,同时同质性也不够。
(二)特征
1、多边市场
Views
生态必须是多门类、多属性、多种族的成员体系。如华为刚发布的操作系统“鸿蒙”,它的生态就包含了OEM设备厂商、第三方APP开发者、华为、SoC芯片厂商、内容服务商等,并且提出了2021年底连接3亿台设备的目标。
竞合关系(co-opetition)是基于合作与竞争结合的经营战略,由商业竞争者合作工作能够收益的思想衍生而来。我们熟知博弈论,就是要不拥有全部,要不空手而归。竞合引领的是正和,即收益总和大于投入总和。
生态里也是竞合的关系,主张的是生态里所有参与方的收益总和大于所有参与方的投入总和。基本来说相互之间既有竞争性,又要有合作性,既有互补关系又能分工协作,类似于生物里的寄生关系。
2、竞合关系
所谓的封闭系统,就是指与环境间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在量子力学中,封闭系统等于孤立系统;在管理学中,封闭系统是指不受环境影响也不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系统。而开放系统呢,就是指与环境间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系统。这两者的区别就是,在客观世界里封闭系统的存在是相对的,而开放系统的存在是绝对的。
这就是容易理解了,哪怕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生态,也是有进出有增长。实际上从生物学的角度,天空、大地、海洋也是开放的。我们常常会提到腾讯生态和阿里生态的比较,前者更具开放性。
3、开放机制
二、生态型企业是如何形成的?
(一)生态型企业是演变来的
如果具备了以上几个特点,其实自我内部的市场就足够了。每一个人甚至组织,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例如从幼儿到老年,组织从初期到成熟壮大,不会突然中止,而是以自己的方式不断地变化和生长,就像我们要打造一个百年企业,必须满足了前三项,才有可能发生。就像人的生命细胞一样,并没有一个叫做“CEO”的细胞告诉其他细胞如何去运作,每个细胞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使命,确保人的正常运转,生态的“自足进化”就是如此。
4、自足进化
企业初创期,由于还未形成规模,且急需利润的增长扩大,将不自觉地陷入竞争型,面向相同的客户,同行之间你多我少,你死我活。而且这种竞争的意识形态会持续很长时间。
1、过去是竞 争型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规模日益扩大,企业逐渐意识到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需要的共赢,此时的企业会开始发展盟友、合作者,这时候就进入联盟型。联盟成员之间虽然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但联盟与外部仍是竞争关系。
2、当下是联盟型
生态型比联盟型更进一步,是将企业真正理解为全社会生态共建中的一员,与所有的利益方、行动方均能找到一致,创造价值。我们仔细研究可以发现,从竞争型到联盟型到生态型,代表的是企业内、外不同价值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模式的不断进化。
3、未来是生态型
观点志
观点志
Views
从企业生态构建的角度,首当其冲就是人才生态,而且是最基础最活跃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所谓的人才生态就是指在特定的区域与时间内,所有各类人才群体与其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科技环境等)所形成的有机复合体。人才生态里各种要素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在企业中这些关系既有上下游人才种群间的知识、能力、经验和劳动成果的传递,也有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支持和服务。我们知道,人才生态的内在机理是种核效应,即核心人物的影响带动效应。放在企业中就是意味着围绕企业的基本愿景和使命,已经构建了一个具备长期、广泛的文化机制,有竞争也有开放,才能保证这是一个健康的自循环的企业人才生态。
1、人才生态
(二)生态型企业是个多元组合
知识生态是指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由知识资源、知识服务活动、知识创新活动以及他们的交流和协作环境所组成的,借助于知识流动、价值流动、物质流动等功能而形成的开放、动态的知识系统。知识生态是以知识为主体,由知识和知识的载体形成整体。知识生态是动态的,具有自学习、自适应的能力。从狭义的角度,它包括了知识、工具载体、算法。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是指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之间构成不同的知识资源、知识服务、知识创新,这一系列的知识流动、价值流形成了一个丰富的存量。无论企业角度还是从社会总体角度,知识生态必须更加多元化、多边,不断的开放,才能成为一个流动的生态。
2、知识生态
Views
观点志
资本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基础。目前资本本身也要跳出突破现有的局限,要建立一个不断流转,能够变现也能增值的系统。这就需要围绕资本生态做布局和构建,包括直接的投资、债券、信贷、资产证券化和权益证券化等,或者一些能够驱动社会资本的围绕企业投入推动的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活动等。
3、资本生态
物资是物资资料的简称。它既包括自然界直接提供的物资财富,又包括经过人的劳动所取得的劳动产品;既包括可以直接满足人们需要的生活资料,又包括间接满足人们需要的生产资料。在企业生产中,主要指的是商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物品的各种生产资料,有设备、设施、工具、物料、易耗品等等。我们的经济活动,生产活动,交易行为都是以这些物资要素的加工、转移、交付等为表现的。物资生态就是指企业围绕生产活动时也要将物资及与物资相关的载体、环境等建立一定的体系,并且保证物资多边、开放的关系体系。
4、物资生态
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这里只要指能源法中提到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因为所有的信息活动和信息交换,都要消耗能源,能源能够变成经济活动体里面的基本要素。能源生态是指要解决能源的分布式的部署,开放式的协作,对能源的智能化管理,包括环境保护等,全部比较好地建立平衡。
5、能源生态
观点志
Views
首先提到企业的内生态。其实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人才形态,无论规模大小。我们可以将企业“可用之人”,以紧密程度、劳资关系等维度,分成了核心层、基础层、关联层。
核心层就是指骨干队伍,包括通常所称的决策层、管理层和业务主管级的骨干人员。基础层是企业的一线团队,包括生产基层、营销基层、服务基层等,以“前台”人员为主,也就是面对客户、面向产品或交付服务的第一线和最前端。关联层则是指不在内直接任职,但直接参与公司分工,有比较稳定的合约合作关系,相对也比较固化的。
在内生态中,一般的做法是:核心层以合伙机制共享公司发展成员;基础层以职员形式实现劳动力价值的贡献与薪酬回报;关联层以合约保障成果与报酬。
1、内生态
三、企业的人才生态如何构建?
(一)人力资源外延式生态
企业人力资源的外生态往往容易忽视,其实这一部分人才对于企业的作用不容小觑。企业的外生态一般指三类:
一是建立联合体的协作方,比如产教平台、专业平台、联盟化资源体等等;
第二类是经过本企业认证的社会化人才,比如工程师、设计师、司机、快递员等,前提是被企业认证过的,或者第三方认证的,然后在本企业内的人才库里随机会发生订单的;
第三类是权益纽带的用户群体,比如分级会员啊,KOC/KOL等等,这里基本属于高等级的会员群体,会更加深入参与到企业的设计、制造、交易和服务过程中,可以更多的交互。
对于生态型企业而言,人才外生态的打造更为重要。只有通过它才让企业实现“用全社会的人,做全市场的生意”。
2、外生态
Views
观点志
通常一类认证平台是某一类人才聚集入口,通过定义能力标准,引导相关人才完成认证流程。高级一点的平台还会有学习导航和训练辅导等等,这类平台在资质、资格上有一定的权威性。如之前的北电认证、西门子认证、微软认证等。
一是认证平台
常见的协作平台主要是智能众包系统,从发单、接单、抢单,整体作业的支撑,节点的记录,评价体系等等一套完成的体系。像猪八戒啊、58同城啊、大任智库孵化的我做网都是这些协作平台。
二是协作平台
(二)人力资源的内涵式生态
企业的人力资源内涵式生态有个逐步发展演变的过程,之前我们往往未能意识到这些要素也是企业人才生态的重要构成。我们大致可以将内生态视为三类的复合体:认证平台、协作平台和关系平台。
关系平台主要是有能力标签、业绩记录,评价积分等等,能让用户在彼此的关系网中可以互动、互认、互评。在关系平台中的佼佼者应该算是LinkedIn,不仅有一度、二度关系识别,还可以互相确认身份技能等,目前在人力资源选人这个领域得到很好地应用。
三是关系平台
观点志
Views
创建人才生态,HR们要掌握什么?HR肯定不是万能的,而且HR也是广义的,这是一种能力,董事长可以称之为HR,中高层也可以。所以在这个新型生态里,我们需要掌握很多,又不能太多。
首先,要知道是什么?什么是生态?生态型企业又是如何?人才生态的外延和内涵分别是什么?
其次,我们要懂得怎么做?怎么做呢?简单,从规划、计划、标准、招引、赋能、激励、成长。每一项都与专业有关,每一项都要插上数字化的翅膀。(详情可参考我前面四篇DHR四化都有详细的说明。)
其三,要理解为什么?人才生态是企业生态的第一保障,是最活跃、最革命、最具创造价值的一个生态。我们需要在认知上、方法论上掌握它,也要充分理解它的价值和重要性。
创建人才生态,是企业最大价值所在。也是HR们的业绩皇冠。创建生态企业,必须把人才生态放在第一位。没有人才的生态,让生态企业成了一句空话,为了让梦想照进现实,我们必须勇于承担,承载这个百年难遇大变革中的特殊使命,创建人才生态!
四、创建人才生态,HR们关键要掌握什么?
Views
观点志
透明工厂从0到1
陈 红
透明工厂是面向关联方(“人”)的全方位透明,即与用户透明、与供应商透明、与员工透明、与管理者透明、与工业互联主体透明以及与监管方透明。
只有数字化才能真正实现“透明”,以工厂的数字化为基础,辅以“透明商业”的理念,提升“人”在商业过程中的体验,详细参见“透明工厂——智能制造新样本(方法纲要)”。
作者简介:数字化制造专家、“透明工厂”领创人,从事企业数字化转型30多年,多家企业的共享CIO/独立董事, 历任A.0.史密斯、我乐家居、柯菲平医药等企业的CIO。兼任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江苏省数字化人才导师、安徽省CIO协会系统架构首席专家、CIO时代学院制造分会会长。
观点志
Views
如何建设透明工厂?如何实现透明工厂从0到1?实际上,无论建设什么样的工厂,都要考虑三个关键点:规划布局、组织配称和实施方法,只是建设不同的工厂在每个点考虑的内容不同而已。
、
四、创建人才生态,HR们关键要掌握什么?
(一)明确业务战略
什么是生态呢?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学,意思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简言之,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之间和他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如今,“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越来越广,用来定义美、定义文化,此处把它用于经济的范畴。
数字工厂的建设一定是业务发展的需要,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为建而建。
为什么要建设透明工厂?透明工厂的目标是什么?
比如,一家分离膜工业的国内龙头企业,企业战略之一是未来要大力发展陶瓷膜,因此成立独立的陶瓷膜事业部,并建设陶瓷膜数字化工厂,主要目标是扩大产能、稳定质量、降低成本。
又如,一家做橱柜的企业,企业战略是在生产橱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全屋定制业务,因此需要建设定制家具数字化工厂,主要目标是确保交期、避免差错、降低成本。
商业的本质就是服务,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中,用户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城市人口已经远远大于农村人口,而且还在快速发展。
2. 中产阶级群体的迅速扩大,目前全国已有4亿多中产,数量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且这个数量还在快速增长。
3. 八零后、九零后、甚至零零后成为消费主流,对产品的品质(设计、技术、质量)以及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4. 愿意为好服务买单已渐渐成为消费共识,最典型的是网上付费服务渐渐成为主流,以前网上绝大部分服务都是免费的,如新闻、图片、音频、视频、知识、讲座和软件等,如今以上内容如果要得到更好的服务,都需要付费。
5.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的消费观发生了变化,服务因素已经代替价格因素上升到第一位。
消费升级对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品质好,发货快,价格合理,还要整个消费过程体验愉快,因此就需要企业做到:
1. 透明的需求
快速收集需求,快速响应。
2. 透明的设计
对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用户及时了解设计过程和设计结果,建议和意见也能及时得到反馈,当然,最好用户能参与设计过程。
3. 透明的生产
用户能及时了解生产过程,如排产计划、原材料品质、加工工艺、加工设备、加工人员、加工过程、质检、安全、能耗和环保等。
观点志
Views
Views
观点志
4. 透明的供应链
用户能及时了解入库、发运、送货、收货等全过程。
5. 透明的服务
用户能及时了解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明确在每个环节的权利和义务。
以上也是透明工厂的主要目标,即交期短、品质好、成本低、体验好。当然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工厂运维、能耗、安全和环保等。
(二)规划工厂的产能
产能设计一般要基于公司的业务战略和市场调研结果而定。比如未来几年销售收入预计多少?分别由哪些产品构成?再考虑到行业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适当放一点产能的余量。
一般来说,数字工厂是分期建设,不是一蹴而就,因此产能也是分期规划设计。
如果产能设计少了,就会产能不足,影响交付周期,如果产能设计多了,又会造成投入浪费,增加成本。因此,产能设计需要花功夫认真做,不能拍脑袋。当然,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委外加工,或OEM,作为应急方案。
工厂和产线的产能都是理论值,实际过程中是很难达到100%,尤其是新厂投产初期,一般都会有产能爬坡期,这个周期长短取决于设备、人员操作、数字化系统的成熟度,新工厂投产后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达到产能峰值都有可能。
产线的产能还要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是否有加急单、插单等,如果有,其频率和订单量一般是多少。同时也要考虑设备的宕机率,以及监管规定。
(三)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设计是数字工厂设计的核心,工艺决定了产线的布局、设备的选择、人员的配备,因此数字工厂的设计是从工艺设计开始。
不同的工艺决定不同的生产效率和不同的质控标准,当然制造成本也相差很大,不是要选择最好的工艺,而是要选择合适的工艺。比如加工精度标准是1毫米,就不影响后期安装,没必要采用1微米的加工工艺。
数字工厂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很多地方不一定非要上机器人,不能为了上机器人而上,有一家工厂装了几台机器人,有人参观的时候把机器人打开,参观的一走就把机器人关了,人工上,因为机器人的节拍根本不够,如果要跟上节拍,还需要增加一倍的机器人,但场地又不够,而且投入产出严重不合理。
(四)车间布局
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布局车间,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因为一般来说,建筑设计师不懂工厂工艺,不懂设备,工厂设计师又不懂建筑,而在数字工厂的建设中,工艺和设备又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和工厂设计反复沟通,对设计反复修改优化。
比如建筑的长度、宽度和层高,要适合工艺路线,如果工艺路线是一字型,建筑就要设计成长形,且长度大于产线长度,如果工艺路线是回字形,建筑就要设计成方形,且内部柱间距合适。
又如建筑要支撑设备,有些设备很重,超过建筑的普通承重,有些设备或仓储的运行空间超过建筑的普通层高,建筑设计必须做相应的变更,否则设备无法安装。
再如上下电梯,其数量、位置、尺寸都跟产品和工艺路线、车间物流路线相关,目标是人和物的移动次数最少,移动距离最短,即车间员工走动次数最少,最好不需要走动,即使走动,走动距离也最短,车间物流搬运次数最少、搬运距离最短。如果电梯需要对接RVG或AGV,其要求更高。
此外,员工进出、参观通道、休息区、办公区、原材料收货检验、原材料仓库、成品发货、成品仓库、车间物流路线(含立体
观点志
Views
Views
观点志
库、AGV、RGV、自动滚轮线、人工搬运)、质检区域、车间强电、车间弱电(有线、无线)、水气路线等,都与建筑设计相关,如果没有考虑,或考虑不周全,就会影响数字工厂的效率,甚至功能。
数字工厂的建设一般不是一步到位,自动化、智能化也需逐步完善。
比如初期是人工包装,但计划后期上自动包装机,那么在设计阶段,包装区要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后期安装包装机及其配套设备。
又如,初期是人工码垛和搬运,计划后期用机器人和AGV/RGV,那么设计阶段,就要预留机器人、AVG/RVG的运行路线和空间。
再如,初期是人工质检,计划后期用自动/智能质检,那么设计阶段,就要预留位置和空间。
如果没有预留,后期想升级优化都难。
曾经有人问我,数字工厂的建设过程中,IT人员什么时候介入比较好?我认为IT介入得越早越好,至少在工厂设计阶段就介入,当然,对IT人员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不仅要懂IT技术,还要懂工艺、懂设备。
(五)仓库布局
在仓库分为原材料仓库和成品仓库。
对于原材料仓库,车辆从哪里进入工厂园区?在哪里卸货?如何卸货?原材料检验区、存货区、退货区、发料区如何划分?对于成品仓库,成品如何入库?是否要入库缓存区?发货备货区、成品退货区如何划分?需要多少发货口?如何装货?车辆从哪里出工厂园区?目的是减少车辆、人和物的移动次数和距离。
原材料的品种和数量大概是多少?未来的增长速度如何?原材料的体积和重量?原材料在生产中的使用频次?原材料的采购周期?成品的品种和数量大概是多少?未来的新产品的增长速度
如何?成品的体积和重量?成品的周转次数?目的是确定(原材料和成品)仓库的位置和大小,采用合理的货架(几层、层高、承重)和库位划分。
如何实现批次管理,先进先出?
如果是立体库,还要考虑物料的存取效率,即存取一次物料的周期时长,以匹配生产节拍和发货节拍。
(六)设备选型
基于工艺设计和产能设计做设备选型。
在设备选型前,有一件重要的事需要确定,即生产节拍——批次的生产周期。比如,某定制家具工厂,20个订单合并为一个批次,大约1000块板件,这样才能发挥批量化生产的效率,同时也能确保材料的高利用率。一般的加工制造工厂,都有一个最小化批量,离散制造稍微特殊。
数字工厂使用自动化/智能设备,跟传统生产节拍肯定不一样,生产节拍需要重新评估和计算,不能用原有的生产节拍硬套。
每道工序的设备产能都要匹配生产节拍,低了不能满足生产周期,高了就是投入浪费。我曾经参观一家定制家具企业,几条产线都是一台开料机,连接一台封边机,而封边机的板件处理速度要大大高于开料机,封边机严重吃不饱,封边机后面连接两台打孔机,打孔机的板件处理速度更慢,因此封边与打孔之间的缓存区常常爆仓,说明设备的选型不专业,没有充分认证。
此外,设备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稳定性包括加工精度的稳定,以及设备和系统的稳定。设备选型的时候,千万不能贪便宜,更不能被别人当小白鼠,这是很多工厂容易走弯路的地方。
比如某家具工厂,买了20台某品牌的加工中心,每天都有几台宕机,虽然价格相对便宜很多,但理论产能相对减半,同时加上每天都有宕机情况,总产能并没增加多少,设备的总占地面积相对大两倍,而且每天占用大量的班组长和设备维修人员的工时,从成本角度看根本没有优势。
又如某企业建数字工厂,AGV小车调试大半年也没有调好,
观点志
Views
Views
观点志
AGV本是很成熟的技术,调试也比较容易,但这家为了节省费用,找了一家原本做磁轨导航的厂家,现在做激光导航,加上供应商投入不足,被人家当小白鼠试验了大半年也没有做好,严重影响了正式投产。
再如,我当时在我乐家居,网络设备、条码打印机、条码扫描枪(固定和手持)、PLC控制、安灯等都选用头部品牌的产品,车间里所有电脑一律采用工业平板(价格是普通电脑的两倍多),虽然产线几乎是7*24小时生产,而生产又完全依赖于系统,系统一秒钟都不能停,但IT不需要值夜班,周末也不需要排班,不仅仅是降低人员成本,更关键的是不影响生产,使生产更为顺畅。制造设备的选型也是同样道理,表面上看,一次性投入大了,但从长远看,一定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员工的体验。
(七)车间内物流线路、线边库规划
跟仓库设计类似,车间内物流设计的目标是人和物的移动次数最少,移动距离最短,方便领/发料、方便加工、方便流转、方便质检、方便入库。
有一家规模不大的工厂,通过数字化转型,重新设计了车间内物流线路和线边库,几乎实现了车间物流自动化,把原本28次搬运,减少到5次,降低了人工,增强了生产节拍的控制,提升了生产管理。
车间物流设计中,缓存区常常被忽视,即上下游车间之间,或者是工序与工序之间的临时库存,基于生产节拍和批次量的大小设计,同时要适当放一些余量,一般为批次量的2倍左右,具体按实际情况而定。如果缓存不够,很容易缓存爆仓,上道工序必须停产,影响整体生产节拍,继而影响工厂产能。
(八)需要哪些数字化应用和技术
在数字工厂设计阶段,一般都会使用BIM(建筑模型信息化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和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缩短数字工厂的建设周期。
在数字工厂建设阶段:
· 条码、二维码、电子标签(RFID),一般用于标识物料、设备等。
· IC卡、生物识别(指纹、人脸、眼角膜等),用于标识人员。
· 数控机床、机器人、电子看板、PLC、安灯系统等,用于加工。
· PC、工业平板、手机、PDA、基础网络(有线、无线)、4G/5G、云(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物联网等,构建数字化系统的基础架构。
· 自动混轮线、AGV、RGV、机器臂(含航架)、立体库、智能货柜等,用于车间物流,码垛和搬运。
· ERP、MES、WMS、CRM、SCM、APS、PLM、BI等用于系统控制,所有系统都集成打通,主数据(物料、人员、设备、工艺、工序等)唯一。
· 视觉识别用于自动质检、安全/环保预警、安全/环保控制等。
· AR/VR/MR用于培训、SOP、知识库、远程专家指导等。
· 数字孪生用于预警、控制和优化。
此外,还有AI、大数据等应用,数字工厂的核心就是数据+算法,在数字工厂的建设中具体用到哪些技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九)质检
首先要预留质检区域,哪些工序需要质检?抽检还是全检?如何检验?人工检验,还是自动检验?
目前对质检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实现可追溯,尤其是数字工厂,建厂的目的之一就是质量稳定,因此,尽可能采用自动/智能质检。
(十)安全
安全指生产环境的安全、加工过程的安全和产品的安全。比如压力检测、速度检测、温度检测、泄漏(气体、液体)检测、视觉识别等可以帮助提升生产环境的安全和加工过程的安全,PLM、虚拟仿真可以帮助提升产品的安全。
观点志
Views
Views
观点志
(十一)能耗
能耗本身也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地安排工序可以节约能源,如合并集中产能、减少设备空转时间、安排大能耗的工序夜间进行等。
(十二)环保
环保包括工厂环境和产品本身,工厂环境的环 保主要指废料、废气、废水的处理。对于产品本身,一是材料本身是否环保,二是检测手段是否可靠。
二、组织配称
(一)管理人员
对于一定规模的企业,我一向建议企业自身对核心数字化系统有主导能力,不能完全依赖乙方,数字工厂一定是企业的核心数字化系统之一。
· 项目的真正责任人是企业自身,不是乙方顾问,项目对乙方来说就是个生意,对甲方项目团队来说,几乎是全部。
· 最了解需求的还是自身团队,因此对需求的把控和以及解决方案的设计,甲方要主动深度参与,不能完全听任乙方。
· 面对问题时,乙方的体感跟甲方不一样,我们常常看到有时甲方项目经理急得冒火,而乙方顾问还是不慌不忙。
· 乙方顾问有档期,一般会同时面对多个客户,处理问题需要排队。如果项目不幸被列为非重点,优先级也会大大降低。如果再不幸,顾问中途离职,无疑对项目的推进影响巨大。
· 项目完成后,还需要不断优化迭代,如果自身能主导,必定会大幅加快优化迭代的进程。
当然不排除也有服务好的乙方,但是项目完全依赖乙方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为了企业自身能有主导能力,因此企业必须要有既懂技术、又懂工艺、还要懂设备的人,如果没有,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会
非常被动。如果初期没有这种复合型管理人才,有协作性好的团队代替也可以,在项目过程中,培养这种复合型管理人才很有必要,这种复合型管理人才是稀缺资源。
(二)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包括工艺、设备、自动控制、数字化软件开发、数字化基础架构等人员。
(三)操作人员
操作人员包括数控机床、机器臂、机器人、智能货柜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加工操作人员。
三、实施方法
(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实际上,大部分制造企业很难在行业里找到好的数字工厂标杆,因此,对绝大部分企业来说,建设数字工厂一步到位不可能,必须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曾经看到有家数字工厂,安装完成后,调试一年还没有正式投产,主要原因就是步子太大,想一步到位。后来为了投产,把很多自动化的设备关闭,用人工代替,所以建议要学会先做减法,后做加法,大部分情况下,完美主义一步到位就是个坑。
(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持续迭代优化
数字工厂建成投产后只是个开始,且不说初期很难一步到位,后期要逐步完善。生活在VUKA时代,由于市场变化、需求变化、产品变化、技术变化、材料变化、工艺变化、设备变化和管理变化等,因此数字工厂也要不断相应迭代优化,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三)选择成熟的供应商建设数字工厂一般都要请外部专业公司,即数字工厂建设供应商,供应商的选择非常关键,造价固然重要,但不能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以下是必须重点考察的几个问题:
· 企业资质和实力,擅长的领域
Views
观点志
观点志
Views
· 有没有行业经验?
· 有没有类似工厂的设计和建设经验?
· 曾经设计和建设过多少家数字工厂?
· 运行效果如何?
· 本地化服务能力
目前市,很多公司都号称能设计建设数字工厂,但真正有能力有实力的供应商并不多,千万不要给人家当小白鼠。
供应商的选择,要依靠团队,基于选型表,集体理性决策,即使是协作公司参与,也要公平选择。
(四)透明工厂建设流程及注意事项
崔伟栋老师总结了工厂建设基本流程20步,我十分赞同,现摘录如下,供大家参考:
1. 投资建厂可行性论证。
2. 成立建设管理项目组。
3. 规划设计,从生产工艺开始,配套的基础设施,建筑物,优化设计。
4. 项目立项政府备案。
5. 选址买地,拿土地证。
6. 签地质勘察合同,实施地质勘察。
7. 签设计合同及实施(融合BIM+IOT+FM技术)。
· 工艺设计
· 附属基础设施与机电建筑设计
· 总平面布局设计(分阶段建设或全面建设确认)
· 数智化设计
8. 建设报建(取得施工许可证),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一般要3—6个月。
9. 签施工合同,施工,拿到施工许可证后就可以施工,一般1万平米左右的工厂,大概是6—12个月左右。
10. 施工图设计,设计院一般是建筑设计和基建设计,不涉及工艺设计,工艺设计一般都是客户自己设计。
11. 开工与建设(地基、建筑、机电、生产设备)。
12. 送电、送水、送气等。
13. 生产设备安装和调试。
14. 数智化运营中心调试及运营。
15. 试运行,试生产(环保验收),量产。
16. 申请取得房产证。
17. 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数智管理等。
18. 投资回收管理。
19. 工厂全生命周期成本动态管理。
20. 工厂报废关闭(土壤污染环评),土地转让。
Views
观点志
观点志
Views
03
Character Biography
人物志
汪建国部署2021年中会议:
没有成功,只有成长
来源: 五星控股集团
7月13日,五星控股集团召开2021年半年度会议。上半年,五星控股集团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0%,利润同比增长58%,超额完成年初“2135”的目标。
面对上半年的成绩,汪建国勉励团队,“没有成功,只有成长”。他带领全员重温“西柏坡”精神,号召大家“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Character Biography
人物志
在本次会议上,汪建国既分享了他对成功、成长的理解,也给出企业成长的进化之道。
以下是部分讲话内容的节选。
1、成绩不代表成功
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无论现金流,还是其他,都不代表成功,甚至离成功还差了很多。因为成绩只是阶段性的表现,我们不能把成绩作为成功,我们不能有任何的沾沾自喜。有数字不代表有能力,真正衡量企业成功的标准是持续增长的能力。
没有成功的企业
2、上市不代表成功
上市仅仅是一个项目、一个工程、一个里程碑。在某个程度上,上市仅仅是迈向成功的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上市只是一个补给站,让我们有足够的体力走的更远,把企业带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3、别人眼中的成功不代表成功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别人的赞美,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敬畏之心。
我们还没有成功,我们还在赶考的路上,我们仅仅拿到了考试的资格而已。就像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先初考一轮,通过初考才能拿到高考的准考证,至于你能考本一还是本二,考北大还是清华,都还不知道,都是刚刚开始。
4、即便现在成功 也不代表未来能成功
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成功的企业。现在的企业变化太快了,时代变化太快了,一时的领先、一时的进步,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我们还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也重读了党史,跟着中国共产党学创业。如果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比喻成一个企业的创业史的话,党员从13名到9000多万,带领14亿的队伍,创造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样的创业是成功的。虽然我们企业的创业过程和党的创业过程,不能同日而语,但是,里面很多的经历和过程都是惊人的相似。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毛泽东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的讲话:
“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Character Biography
人物志
Character Biography
人物志
“两个务必”的精神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没有成功,只有成长。
1、成绩不代表成功
我们要对未来有充分的想象力。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时代,我们要敢于做梦。因为时代给我们的机会是大的,任何一个时代的变迁过程中,都会诞生一些伟大的企业、卓越的企业,现在这些市值过万亿的企业都是在一个一个的时代变迁的过程中诞生的,千亿市值的企业也是如此,有的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变革,有的是产业迭代带来的机会。
我们要珍惜时代给予的机会。作为五星控股的企业来说,赶上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新零售走向新消费的过程,正在赶上渠道重构、供应链再生这么一个时代,我理解,整个商业都要重新来过。
处在这么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大家不要小看。即便SaaS这样的企业服务,在美国百亿市值的就有几十家,在中国只有几家。在这么一个历史的变迁之中,我们要有一点野心,要有一点雄心,要有干一番大事业的格局,心中要有这么一个宏大的理想、梦想,没有理想、梦想,就没有可能实现,有理想、有梦想就有可能实现。
我们的企业已经沉淀了一定的基础,我们这一代人,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不要错过这样的大机会,错过了机会就错过了时代。
我们要做有理想的人。我们要“心中有火,眼中有光”。有理想的人,生命有价值,总书记说“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尤其是我们在座的年轻人,如果大家没有非常强烈的愿望的话,这是非常难受的一件事。
只有成长的企业
坚定的步伐,我们要重视风险。企业必须做实,必须要把基础做好,必须回到基本面,苦练基本功,不能盲目发展。
Character Biography
人物志
2、眼中要有更加远大的目标
光有理想不行,要有远大的目标,这个远大的目标,就是要成就伟大的企业。何为伟大?伟大来自于创造,创造独特的商业模式,为用户、为产业、为社会带来价值,这就是伟大。
我们要改变思想,“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有多少钱就做多少事”,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这是职业经理人的思想,是小农经济思想。我们要有企业家的思想,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要创造条件来创造未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我们要有高目标,高目标倒逼创新创造。这也是文化,定了高目标,你就要去想怎么实现,肯定会突破你的线性思维,就要想到第二条曲线、第三条抛物线,就会想到整合思维,否则无法实现指数级增长,无法实现高目标增长。
我们要有以终为始的思想,养成倒逼倒做的习惯。以终为始就是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怎么去分解,要倒逼过来做。目标定高了怎么实现?老路子肯定不行,只能升级你的认识,打开你的边际。
一定程度上,命运是认知决定的。观念改变行为改变,行为改变习惯改变,习惯改变命运改变。今天听了几个企业都讲在某方面有突破,我很高兴,是高目标倒逼创新创造。
目标是很好的东西,我们无法统一所有人的思想,但是,目标可以统一。目标刻在岩石上,方法写在沙滩上。善于定高目标,善于分解目标,善于实现目标,是一个企业一号位,是一个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是衡量干部合格不合格、优秀不优秀的重要标准,如果对目标讨价还价,是你的格局不够、高度不够、胸怀不够,只能做一般的经理人。
3、脚下要有更加坚定的步伐
Character Biography
人物志
坚实的步伐,我们要更加扎实。我之前讲过,我们要学乌龟,不是缩头乌龟,乌龟也抬头看天,但是不离开地,一步一个脚印,非常扎实,寿命也长。
坚定的步伐,我们要坚定价值观。虽然今天是经营会议,但还想谈谈价值观。诚信务实,诚信就是对外不骗人,对内不说假话,不做假报表。务实就是不说空话,不说套话做起,务实就是追求本质、追求真相做起。
有人讲过,几分钟看不清本质和一辈子看不清本质的人的命运是不一样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商业的本质就是创造用户,企业的本质就要盈利。
我们首先是生意人,生意人非常务实,没有太多“利益”就不花太多时间。我们也要做本分的生意人,靠谱的生意人,讲信用。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要在务虚的层面、小齿轮上花过多的时间,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代替战略上的懒惰,不要用忙碌来代替业绩,盘带的球的样式再漂亮,但是不进球,就没用。
我们衡量干部没有太多的标准,一个看能力,一个看业绩。干部考评的九宫格,纵向的是能力,横向的是业绩,能力强,业绩好的就是我们要留住的人。大家可以对标来找自己的位子,处于中间的可以培养,能力差、业绩差的就要淘汰,要赶走小白兔,引进大灰狼,要把机制搞活。
讲到干部,我们要有危机感,我们要始终保持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对于干部队伍的年轻化,邓小平同志将其比喻为一场革命,他认为:
“这场革命不搞,让老人、病人挡住比较年轻、有干劲、有能力的人的路,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于要涉及到亡党亡国的问题,可能要亡党亡国呀!”
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我们也要加快培养年轻干部。集团成立了人才发展委员会,为的就是解决干部年轻化,让年轻人发挥才能,这也是我们的百年大计。
七一建党、八一建军、十一建国,伟大的事业都是在下半年完成的。各位小伙伴,让我们朝着更宏伟的理想、更远大的目标,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Character Biography
人物志
2、善于思考 为我所用
这个年代,思考的人比重很小,有权威人士说,思考的人只占百分之一,百分之一中深度思考的也很少。我们每一位都要学会独立思考、深度思考的能力,不思考就只能人云亦云,没有独立的判断。
1、善于学习 提高认知
学习是艰苦的,学习是难的,是需要时间的。我个人的感受,能力提升的关键就是持续学习。
我们每天忙,学习的时间可能不多,但是,我给大家最重要的建议就是学习。这个时代信息这么多,不学习行不行?不学习代表着无知,无知怎么在这个时代生存?我们要学习,学习也不是简单读书,学和习,学是学知识,习是实践,学的目的是习,是要提高认知,创造价值。
成长三部曲
3、善于行动 结果导向
善于行动就是要让结果发生。很多人想法很多,整天讲得很多,但是,过一阵子还是没有行动。实际上只要一做就有结果,“从想到到做到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这句话很有道理。
固定型思维的人容易表现自我,证明自我;成长型思维的人把苦难当机会,把挑战看作机会。我们要学习成长型思维,只要去做了,结果不用我们说,别人也会看到。
Character Biography
人物志
04
Products
产品志
一天实现机场VRV空调群控
节能减排数据看得见
来源:双良集团
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高新区硕放街道,航站楼总面积为10.6万平米,年旅客吞吐量达1000万人次,是无锡的地标建筑之一。该机场南侧的2号连廊连接的是国际廊桥,这里每周三天会有国际航班不定期执飞,是无锡与国际接轨的重要窗口。
Products
产品志
2号连廊离机场办公区较远,空调使用时间不固定,使用频率也不高,没有专人值守。为了保证有航班的时候连廊环境能舒适宜人,这个区域的空调很多时候都是日夜开着的,这一小小的问题却造成了很大的能耗。在全面落实节能降耗的大环境下,机场运维部下决心要解决这一问题,于是找到了双良集团旗下的数字化先锋企业——无锡混沌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双良混沌”)。
★ 现场考察确定改造方案
双良混沌是双良集团和雪浪数制共同打造的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公司,在数字化领域有丰富的案例实践经验。为了很好地解决苏南硕放国际机场2号连廊的空调管理问题,双良混沌技术团队到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机场2号连廊使用的是VRV多联机空调,基于连廊场景条件与公司过往数字化改造项目经验的双重考量,双良混沌决定采用VRV空调多联机远程控制方案对连廊的空调系统进行整体改造。
正式改造前,双良混沌针对机场空调品牌的兼容问题进行了方案调试,通过固件升级,匹配空调内机地址码等技术参数,成功解决了方案与空调品牌的兼容性问题。
★ VRV空调多联机远程控制
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VRV空调多联机远程控制方案的硬件安装与实施推进,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即全部完成。
在网络物联架构方面,双良混沌使用VRV Box对空调进行下发数据,并将空调启停、模式、温度、风速等状态通过物联网实时上云,让管理员足不出户就可以监测到空调状态并进行远程控制。
方案在2号连廊的一楼和二楼分别加装温湿度传感器,实时了解这两层楼的温湿度状况。另外,还在配电柜中针对于空调主机加装了智能电表,采集空调用电量数据,通过实际数据进行用能状态的监测和对比,对比历史数据可以计算出节能减排具体数据,方便机场实现用能管理与数据统计。
★ 智能改造实现智慧启停
改造前,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手动开关、调温等操作,每来回一趟至少需要半小时。一离开现场就无法准确了解空调的实时状态,经常出现无航班执飞空调却整日整夜开启的情况,产生能源浪费。
改造后,工作人员通过网页端或者APP端就可以对所有空调进行单独操作,也可以根据需要对一楼和二楼的所有空调执行一键启停,空调的实时运行状态只需一机在手便可了如指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另外,空调状态实现了实时在线管控,可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系统安装的温湿度传感器可以智能调整温度和湿度,连廊的环境舒适度也有了恒久保障。空调系统加装的VRV Box和智能电表,还可以自动形成曲线分析,智能生成省电方案。
方案新增的功能配置很好地解决了硕放机场2号连廊原有的痛点问题,帮助机场实现了智慧运维、安全管理和节能省电,真正做到了双良混沌帮助客户实现“省心、省钱、安全”的价值理念,是数字化赋能机场行业的一次智慧升级。
Products
产品志
Products
产品志
作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2号连廊VRV空调多联机远程控制方案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双良混沌以双良集团为品牌基石,以客户利益为中心,以助力“双碳”早日实现为目标,致力于产品研发,不仅设计了适用于多种机场空调系统(如:连廊VRV多联机空调、候机大厅AHU组合式空调、廊桥单机吸顶式空调等)的数字化改造方案,还在酒厂、供热、公共建筑、商业综合体等众多其他行业领域进行了丰富的数字化应用实践。
公司通过对冷机设备、水泵、冷冻水系统、空调末端等能源设备及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采用先进物联技术实现数据采集,通过边缘设备连接本地设备与混沌云平台,搭配多维算法模型对建筑能源设备碳排放进行分项计量,让管理层得到系统的总碳排放量和分类碳排放量,同时可以设置碳排放基准,并根据真实数据实现节能减排,确定减排线路图,复核节能减排效果。
双良混沌通过平台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为“碳达峰、碳中和”助力,为我国“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贡献自己的力量,立志用数字技术的智慧钥匙,开启更多行业的智能化大门,帮助客户在各自领域内取得成功。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数商会课题组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是一家有着78年历史和红色基因的大型企业,1943年诞生于许世友将军麾下的鲁南第八兵工厂,历经战争洗礼,成为新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奠基者。1989年,作为全国集团化改革样板组建集团公司,逐步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开拓者。1999年至今,抓住中国装备产业发展黄金周期的历史机遇,加快公司改革调整和国际化进程,公司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集团,连续32年保持工程机械行业第1位,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引领者。目前位于世界工程机械第4位,是唯一连续进入世界前十强的中国企业。
★ 企业基本情况
★ 两化融合基本情况
主要是2013年以前的企业信息化阶段,核心体现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信息化,是徐工两化融合的探索实践阶段。早在1998年之前,徐工就已经开展“甩图板”,是国内第一批启动信息化建设的工程企业,1998至2007年,徐工探索实践ERP系统建设,是国内第一批上线MRPII的企业,是行业内最早完成CIMS工程的企业,也是行业内最早实施ERP的企业,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信息化500强。2008至2013年为公司两化融合阶段,启动了信息化整体提升工程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
第一阶段为业务数据化
从徐工数字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
Products
产品志
Products
产品志
时间周期为2014年至2017年,核心体现在数据驱动业务、数据驱动制造,是徐工两化融合成果显现阶段。在这个阶段,徐工重点通过顶层设计,制定《徐工集团互联网+融合行动方案》《徐工集团智能制造实施方案(2017-2020)》,获得国家工业和互联网融合示范试点企业、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示范企业、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等荣誉。重点表现在通过工业物联网、设备联网数据采集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紧紧围绕全价值链数据如何采集、使数据成为业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并驱动业务和流程,已基本形成了数据业务化的框架体系,这一时期徐工定义为数字化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是数据业务化
习总书记十九大后首次调研徐工发展,勉励徐工着眼世界前沿,努力探索创新发展的好模式好经验。为了更好的落实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要求,2018年公司重新修订了 “十三五” 战略规划,徐工集团全面开启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从战略方向上:充分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的徐工智能制造新模式。从战略举措上:明确以加速智能制造升级作为主攻方向,打造智能化企业的重大战略举措。核心体现在从传统实物资产的管理扩展为基于数据资产的管理,形成徐工专有数据资产目录,以及为客户提供数字化产品,是徐工两化融合的深度发展阶段。例如物联网数据已经成为徐工每个分子公司的重要数据资产的一部分,已积累了80多万个产品在市场上的大数据;以前通过现场查看实物了解产品情况,现在通过数据就可以很好将资产有效进行管理;同时除了给客户提供实物产品以外,徐工还提供“数字化产品”,载体为面向全球客户的X-GSS系统。此外,围绕数据资产化,徐工还开展了数据资产的治理,数据安全、数据价值评估等体系化工作。
第三阶段是数据资产化
徐工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抓机遇、求创新、力突破,在复杂工业场景下,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促进企业研发数字化、制造智能化、服务数字化等创新突破的高效“工具”,为实现“三高一可”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考察徐工时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
为了更好的落实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要求,2018年公司重新修订了 “十三五” 战略规划,徐工集团全面开启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从战略方向上:充分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的徐工智能制造新模式。从战略举措上:明确以加速智能制造升级作为主攻方向,打造智能化企业的重大战略举措。核心体现在从传统实物资产的管理扩展为基于数据资产的管理,形成徐工专有数据资产目录,以及为客户提供数字化产品,是徐工两化融合的深度发展阶段。
2018年,徐工全面开启智能化转型的新阶段,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全力推动公司“三高一可”发展。一是打造智能化产品与智能施工能力;二是推进智造升级,融合5G丰富的场景打造标杆工厂;三是开展智能化服务,提供数字化产品。
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加速融合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支撑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保障。
工程机械是我国制造业体系的重要力量之一,工程机械行业数字化转型之路正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系统性变革。
Products
产品志
★ 发展战略(包括数字化转型战略)
Products
产品志
徐工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指导意见》的战略部署,以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抓机遇、求创新、力突破,紧紧围绕“战略-优势-能力”主线,积极推进“数字赋能、智能升级”,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在江苏省率先打造数字化转型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工程机械行业内牢固树立数字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徐工坚持以客户满意为标准,围绕营销服务环节,通过融合X-GSS、CRM、物联网三大平台,不断破解数字化备件服务的难题。2020年11月24日在上海宝马展上面向全球发布的X-GSS系统,是徐工为全球客户提供的一个精准、增值、满意的数字化产品。截止到目前,系统已提供数字化产品25万余册,横跨2500种产品,直接面向全球用户发布“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帮助中下游企业客户提升备件服务满意度,通过数字化产品深挖价值,打造营销服务新模式。
1、瞄准智能化产品的方向,赋予产品新属性。
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回归企业价值链的本质,前提是产品技术创新,核心是向用户提供“技术领先、用不毁”的智能产品。在徐工具体表现为模型共享、数据驱动,打造“三个协同”,支撑全球协同研发。
截止目前,徐工共计形成数万集团级的标准件和通用件,建立200万个产品三维模型并实现同步共享,标准知识库共用,通过TOP-DOWN的理念,实现机电、液压、传动和整机之间的联动设计,跨地域协同体现为欧洲研发中心、美国研发中心、巴西研发中心、印度研发中心和中国研究院的全球5大研发中心协同模式。
研发与制造的协同,通过数字化工艺保障研发与制造的一致性、制造工艺的稳定性;实现主机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协同。
★业务场景及价值效益
2、5G赋能全价值链智能工厂,做实智造新内涵。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载体是制造环节,数字化制造能力水平将是衡量是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
2019年,徐工重型公司荣获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当前正联合运营商全面开展网络、硬件、终端、系统集成等5G全产业链合作,建设5G创新合作生态标杆。
徐工重型公司以5G+MEC方式重点打造32个工业应用场景为突破,全力构建智慧园区,打造工程机械行业首个下沉MEC5G独立组网的全价值链工厂。
在大吨位起重机调试场,通过5G专网将新产品调试采样数据和调试画面实时传回,并在线分析形成调试大数据报告,显著降低产品超早期故障反馈率,大大提升产品一致性。
3、推进跨境电商新业态,拉动企业数字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以数字化产品为依托,深挖服务新价值。徐工于2018年率先在行业搭建跨境电商平台,目前平台交易规模近200亿元,服务17个一级行业、1400家机电产品制造商,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产品出口到130个国家和地区。
布局后市场,徐工打造官方二手机电商平台——螳螂二手机,探索买卖二手工程机械创新体验,让买卖二手工程机械更方便、更靠谱,并提供金融、保险、物流等优质资源保障。徐工二手机平台支持竞价和询价,连接徐工主机厂和千家代理商一手品质二手工程机械资源,提供每周/每月专场线上拍卖服务;在业务模式上,车商/用户可通过小程序进行选车、线上竞拍、交易确认等,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官方认证工程机械二手机的设备照片、设备视频、车况报告、认证评估等信息,更方便竞价、更放心地询价、购买有保障的徐工二手工程机械设备;车主端可以通过小程序、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二手机信息上传。二手机平台核心功能特色为:1、平台设备多,海量官方二手工程机械认证车源;2、在线拍卖模式,充
Products
产品志
Products
产品志
分竞价,提升交易效率;3、高价卖车,卖的快、价格高,让你轻松将设备销售至全球市场;4、支持用户和代理商之间的设备置换,系统化解决方案提升一线置换成功率;5、“开放生态”战略,启动合伙人计划;6、最全面、最有力的金融解决方案。
徐工作为行业领军者,持续进行工程机械后市场的广拓深耕,徐工二手机官方平台的重磅上线,为全球客户买卖二手工程机械搭建一个高效可靠的渠道,进一步加快推进“互联网+工程机械”的深度转型。
截止目前,系统已拥有数字化产品23万,横跨近2200种产品机型,直接面向全球用户发布“一站式”的数字化服务,打造营销服务新模式。
2020年上海宝马展上,徐工面向全球客户发布X-GSS数字化备件服务系统,以打造“数字化产品”的理念,为全球客户提供一个精准、增值、满意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服务系统。
4、推出成套设备数字化运营解决方案,构建“产品+智慧运营”新模式
满足新形势的客户需求,徐工施维英以“单机智能、机群协同、生态共赢”为目标,推出面向客户的“设备+智慧运营”混凝土机械成套设备数字化运营解决方案,寄希望以此通过产品智能化、数字化、协同化,来促使混凝土生产及施工行业的绿色生产、健康运营,帮助客户成功,并据此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客户黏度,构建共赢共生的新型客户关系模型,促进企业“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该成套设备数字化运营解决方案覆盖车、站、泵全系产品,已成功服务2000+客户,并在不断迭代升级优化中。
★产业链协同
1、培育核心零部件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
依托徐工全球协同研发共同体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云技术穿透供应商PDM、CAPP、MES、WMS等工业软件,建立和优化
供应商管理平台,实现企业间协同研发及网络化制造,从而实现研发和生产制造供方资源的有效管理和调配,进一步加强计划和生产的协同关系,供应商备货、供货效率提升36.5%。
同时,零部件企业通过徐工全球协同研发平台与研发中心、主机制造企业实现协同研发,统一规划、统筹管理,遵循统一的业务流程和标准体系,实现实时信息共享和最优资源分配,协同解决“卡脖子”零部件技术难题。例如,通过与徐工挖机协同研发,设计生产的系列挖机阀产品可以满足不同吨位挖掘机主机需要,破解了“空心化”难题。
2、以“同盟军”“共进退”理念,打造数字化变革生态
推进数字化转型,企业是主体。要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一方面需要企业有决心、有毅力,理解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关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另一方面,制造业的各个细分行业差异很大,个性化很强,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也各不相同,虽然没有直接照搬的模板,但大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必不可少。2019年7月15日,在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总理非常关心关注以徐工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发展,对王民董事长提出的要和供应商、配套商等中小企业成为“同盟军”,要“共进退”的理念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许,并指出大企业要带动配套小企业共同发展。徐工将创造有利条件,通过产业链的整体数字化能力提升,加快新动能培育和新旧动能转换。
Products
产品志
★业务创新转型
徐工于2018年率先在行业搭建跨境电商平台,通过数字化的力量激发新的需求、拓展新的市场。通过电商平台链接徐工主机、备件、物流、租赁以及外部金融、机主等资源,为客户、代理商、供应商提供信息展示服务、交易撮合服务和一体化、集成化的服务电商体系。目前平台交易规模近200亿元,服务17个一级行业、1400家机电产品制造商,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产品出口到130个国家和地区。
Products
产品志
随着信息技术加速向制造业全产业链融合,我国制造业两化融合工发展重心由“深化局部应用”转向“突破全面集成”。要持续打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2.0,核心是突出价值效益获取,能够支撑企业完善数字化转型的体系架构和方法机制,以价值为导向,构建基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法论,支持企业围绕数字化转型开展有效的创新活动,并为企业给出数字化转型可实现的价值效益参考分类,从价值点、价值链、价值网络等方面,明确基于能力节点、能力流、能力网络等新型能力赋能业务创新转型、获取价值效益的模式。
2020年上海宝马展上,徐工面向全球客户发布X-GSS数字化备件服务系统,以打造“数字化产品”的理念,为全球客户提供一个精准、增值、满意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服务系统。
截止目前,系统已拥有数字化产品23万,横跨近2200种产品机型,直接面向全球用户发布“一站式”的数字化服务,打造营销服务新模式。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徐工将深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精神,坚持以两化深度融合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主线,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向世界级水平发展,聚焦质量和效益,将数字化转型这张蓝图一绘到底。
1、紧扣公司“十四五”数字化战略规划核心关键举措,普及数字化思维。
体现为“8大方向、12项能力、42个重点专项”:围绕研发智能化、制造智能化、供应链智能化、服务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大数据运营、信息技术研究及数字化产业等8大方向,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企业全价值链深度融合等12项能力提升,落地分解42个专项工作,系统化推进,全力打造智慧徐工。
2、以龙头企业带动工业软件的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能力提升。
徐工的汉云平台已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首批支持平台,构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数据汇聚、分析和服务平台,实现实时、系统、全面的工业设备数据采集与分析;强化技术能力储备,汇聚一批咨询服务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等,实现供需对接和能力交易,跨行业为工业赋能。
3、创新人才培育机制,依托徐工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
徐工信息协同探索工业互联网专项人才培养之道,打造教学、人才培养、现场实训、赛事组织等功能于一体的徐工汉云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纵深推进产教融合的实践模式,探索更具价值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制造企业、平台企业等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的工业互联网人才,推动产教融合新时代的变革。
数字化转型永无止境。 徐工将持之以恒、坚定引领和推动工程机械行业数字化转型,日夜兼程,跑出“加速度”,带领上下游同盟军企业,共同构筑制造业数字化建设的护城河,打造新的竞争优势,真正成为全球信赖、具有独特价值创造力的世界级徐工,为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Products
产品志
★新型能力及系统性解决方案
1、数字化研发方面,数字化能力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协同研发信息化项目向深度应用拓展。徐工的PDM系统自2014年9月上线以来,系统数据总量达63T,日均活跃用户数1450人,建立了集团标准件及通用件库3D模型7万余个,数模总量300余万个,实现了国内公司全覆盖、海外数据全打通。公司按照需求导向、分布实施的策略,开展包括项目管理、多配制管理、Top-Down(自顶向下)设计、通用件优选、技术文件架构化等在内的多项PDM系统的深化及拓展应用,实现了欧洲研发中心、美国研发中心、巴西研发中心、印度研发中心和中国研究院的全球5大研发中心协同模式,实现主机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的协同、共享、公用。
Products
产品志
2、智能制造方面,强力打造MES+IOT+X-QMS+TDM四大核心数字化系统,强力推进智能工厂模式打造。通过MES系统有力支撑了公司工厂运营管理,细化出的5大类21个指标,倒逼物料齐套率、进货检验效率等效率提升;IOT平台累计完成1715台关键设备联网和数据采集,采集数据点数超过10万个,建立8大关键焊接工艺数学模型,开发报表数量达145张,看板数量超600张,通过对设备开机率、开机利用率以及设备综合利用率三率进行重点优化,大大提升了设备运行效率;X-QMS系统围绕质量数据管理额和质量过程控制,通过进货检验等10大功能模块以及与PDM系统的集成,实现了1000余项质检标准结构化应用,建立了合格率、故障率等超过52张统计分析报表,实现了对43个质量指标在线预警监控,有效提升了质检效率和质量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在TDM建设上,实现测试业务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打通RDM\PDM信息壁垒,实现了对试验数据应用的分析、价值的挖掘,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升产品研制质量。
3、数字化服务方面,持续打造“数字化”产品,深度拓展数字化备件服务信息系统。徐工坚持以客户满意为标准,围绕营销服务环节,通过融合X-GSS、CRM、物联网三大平台,不断破解数字化备件服务的难题。2020年11月24日在上海宝马展上面向全球发布的X-GSS系统,是徐工为全球客户提供的一个精准、增值、满意的数字化产品。截止到目前,系统已提供数字化产品25万余册,横跨2500种产品,直接面向全球用户发布“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帮助中下游企业客户提升备件服务满意度,通过数字化产品深挖价值,打造营销服务新模式。此外,徐工于2018年率先在行业搭建跨境电商平台,通过数字化的力量激发新的需求、拓展新的市场。通过电商平台链接徐工主机、备件、物流、租赁以及外部金融、机主等资源,为客户、代理商、供应商提供信息展示服务、交易撮合服务和一体化、集成化的服务电商体系。目前平台交易规模近200亿元,服务17个一级行业、1400家机电产品制造商,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产品出口到130个国家和地区。
盘指盘点公司数据资产,反映数据分布现状,理清家底;规指建立数据资产规范,包括数据标准规范、数据隐私规范、数据安全等级规范、管控流程规范等,实现数据资产业务化展现、数据管控流程线上化、数据服务安全、可控的一体化资产管理体系;治指数据治理,以质量管理六性为纲,持续提升数据质量水平;用指结合业务治理数据,提升数据利用率。
打造教学、人才培养、现场实训、赛事组织等功能于一体的徐工汉云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纵深推进产教融合的实践模式,探索更具价值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制造企业、平台企业等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的工业互联网人才,推动产教融合新时代的变革。
构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数据汇聚、分析和服务平台,实现实时、系统、全面的工业设备数据采集与分析;强化技术能力储备,汇聚一批咨询服务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等,实现供需对接和能力交易,跨行业为工业赋能。
围绕研发智能化、制造智能化、供应链智能化、服务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大数据运营、信息技术研究及数字化产业等8大方向,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企业全价值链深度融合等12项能力提升,落地分解42个专项工作,系统化推进,全力打造智慧徐工。
2019年,严格按照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标准要求,围绕P(人才)、T(技术)、R(资源)、M(制造)四大要素,按照12项能力域和20项能力子域,最终徐工重型公司成功入围2019年国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江苏唯一、行业唯一。与此同时,通过工信部专家老师的培训认证,在公司内部培养出36名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师。下一步将持续加大培训学习力度,培养升级知识、经验、专业能力更为丰富的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主任评估师,在各单位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工厂具体建设过程中,不断自诊断、自评估,识别问题、解决问题,加快公司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程,不断赋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能力。
Products
产品志
★治理体系
Products
产品志
1、政府牵头,联盟协会、企业、高校等多方参与,助力数字化转型工作。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模式的创新能够实现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多方智力资源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创新及共同发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快速深度融合。此外,围绕目前数字化转型工作中的短板人才需求,以企业为主导,深化校企合作,能够培养大量复合型、垂直型、多层次的各类数字化转型建设人才。
2、推动建立信任机制,做好资源保障工作。建立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安全信任机制,联合金融、保险等机构为企业上云上平台建立数据安全赔付机制。出台项目扶持及人才培养政策,更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创新型、探索型项目扶持力度。对于短时间无法见效的长周期项目、方向(如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索的项目,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提供资金支持,保证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可持续推进。
3、加快推进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快相关标准体系的制定与推广应用,同时基于标准体系展开对应技术成熟度与行业应用成熟度分析,给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建设的优先级推荐,如“数据中台、业务中台,要不要上,什么时候上,谁先上谁后上”。加强龙头企业带头作用,中小企业联动创新,让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少走弯路、精准投入、快速见效。
★数字化转型相关建议
Products
产品志
2021年5月美国能源系统有史以来遭遇的最严重网络攻击,其中美国最大的成品油管道运营商Colonial Pipeline遭到勒索软件网络攻击被劫持了近100GB的数据,导致美国能源系统几近瘫痪,美国首次因网络攻击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近日众享金联推出的基于Golden-Chain区块链技术的溯源平台也受到了类似美国石油事件的勒索攻击,该平台目前已经在茶叶、饮用水、白酒等领域广泛应用,近几十万条客户数据被非法删除并勒索一定数额的比特币。收到客户反馈后,众享金联技术团队立即采取应急预案,依靠Golden-Chain区块链底层优秀的健壮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以及合理的运营备份机制,凭借区块链底层实现了秒级RPO以及RTO能力和数据备份应急仓库,快速恢复了系统数据保证了客户数据的安全可靠。
众享金联Golden-Chain:
坚实的数据安全保障让黑客攻击无功而返
来源:江苏众享金联科技有限公司
Products
产品志
众享金联打造的Golden-Chain企业级服务平台从接入安全、认证安全、存储安全、交易安全四个维度打造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的区块链底层平台,已为金融、供应链、政务、海关、电力、农业、物流、溯源等多个领域提供区块链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撑业务规模已达近万亿人民币。
05
Enterprise Records
企业志
Products
产品志
江苏华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来源:江苏华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华博集团创始于1997年,是一家集数字金融、智能硬件、数据应用开发及股权投资等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科技集团。作为聚焦产业升级的数字科技服务商,华博集团历经20余载的开拓和积淀,始终以数据技术为核心驱动,积极拥抱产业数字化变革,致力于为政企、金融机构等各类客户提供全方位数字化产品与解决方案,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航道上守正出新、行稳致远。面对波云诡谲的市场变幻,华博集团善玄笃行,孵化、参与投资了中华万年历、微鲤科技、睿悦信息、虹软科技等诸多知名项目,是江苏省优秀企业,江苏民营文化企业三十强。
聚焦数字经济,华博砥砺前行,积极率领旗下四大全资控股公司拥抱创新,加速转型,打造自我驱动的业务引擎,以开放心态迎接未来。
★蜜蜂创投——聚焦数字化升级,驱动资本平等服务产业经济。
赋能华博集团尖端前沿视角、决策辅助支撑,以宏观视野,远见卓识指引集团主航向。为华博集团长期发展提供优质战略资产与业务生态资源,以知促行。
★蜂泰科技——聚合金融机构与场景生态,为客户提供数据驱
动的全价值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赋能华博集团尖端前沿视角、决策辅助支撑,以宏观视野,远见卓识指引集团主航向。为华博集团长期发展提供优质战略资产与业务生态资源,以知促行。
★众兴华易——专注政企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
掌握底层数据技术,以创新思维促进真知力行,一站式痛点解决,笃行不怠、履践致远。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持续优化技术模型赋能管理与运作模式的重构,推动智慧政企运行效能提升。
★蜂星数科——提供智能终端整体解决方案的数字科技服务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重器者,恒得其利。依赖成熟的销售网络、完善的售后服务,精准链接厂家及用户,提供值得信赖的平台及产品服务。
二十余载商海浮沉,华博集团一如既往保持初心,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在这个跌宕起伏、精彩云涌的时代,携梦抒写美好华章。
企业志
Enterprise Records
Enterprise Records
企业志
6月23日,在南京市政府主办的2021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布会上,集团子公司蜂泰科技(南京蜂泰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荣登新一批瞪羚企业榜单。
“瞪羚企业”是指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人才技术集聚的创新型企业,如同瞪羚一样,速度迅捷、跳跃高远,常年以超越常规的速度迅猛成长,是我国各地政府部门重点打造的对象。
作为国内领先的全价值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服务商,蜂泰科技自成立以来,深耕金融科技领域,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根本理念,在大数据、机器学习、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应用领域持续开展创新探索。公司始终坚持以强大的数据能力为基础,全面布局国内市场,推广差异化、特色化的产品战略,精准解决客户痛点,不断提升全社会信用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大家享受更加美好精彩的生活。
06
Activities
活动志
企业志
Enterprise Records
7月5日,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孙新波博导和四位博士生一行参访调研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副会长单位南钢集团和安元科技,南钢集团总裁助理孙茂杰、南钢应用研究院院长汝金同、安元科技董事长助理张翔等接待调研,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副秘书长严东、解奉波陪同交流。
孙院长团队对数字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带来的效率提升、成本改善、人力资源体系变革等方面作了深入研讨,并通过调研企业的实践案例,梳理和发掘了数字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新课题,从产学研合作的角度,为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找到了更多的合作契合点。
东北大学师生调研
江苏省数字经济标杆企业
南钢通过生产、管理、营销、人力资源、行业赋能服务等诸多数字化实践,展示和分享了自身工业互联网转型升级的经验和成效;安元科技介绍了他们全国化工行业的工业互联网本质安全的丰富案例,以及18年来企业伴随着数字化潮流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成长轨迹。
通过本次对江苏数字化企业的典型代表的参访交流,来访学术团队深度调研了企业数字化的理念、方法、工具、路径、步骤、趋势等,并在人才实习实训、产学研合作、数字化智库、苏辽数字产业对接、创新创业服务等方面与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架起了桥梁,大家一致认为数字赋能前景无限,未来合作空间很大。
活动志
Activities
Activities
活动志
7月10日,由《企业管理》杂志社指导、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主办,南京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会和大任智库承办,中新赛克等单位协办的首期“全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教练营”结营典礼在南京成功举办。来自江苏盐业、东南国资、鞍钢集团、南京地铁、数字认证、经开区管委会等几十家国企中高层管理干部参加为期15天的教练营并全部结业,分别获授“全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教练”证书。
本次首期全国性的“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教练营”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江苏经济报、新华网、央视网、紫牛新闻、江苏频道等各大网络媒体频频发力予以报道。
15
让国有企业成为数字化转型新标杆!
——首期“全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教练营”圆满结营
教练营在借鉴整合业内最新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以大任智库研发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为基础策划、组织,共有趋势洞察、政策解读、模式创新、最佳实践、课题攻
关、标杆考察六大模块,帮助学员从数字化原则、方法到转型实践全面学习,并在场景化课题演练中提升数字化领导力和数字化转型分析决策能力。
教练营期间,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总顾问、省发改委原主任钱志新教授讲授了企业数字化发展的三大战略;来自省工信厅两化融合推进处的张志平处长系统介绍了江苏省推进两化融合规划体系;数字化战略专家、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副会长卜安洵教授专门为本期教练营定制了“数字化与数字经济新常识”主题分享,全面解读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认知与实践方法,并介绍了大任智库研创的数字化转型的“五化”模型。数字化人力资源专家何伟等多位数字化导师则分别讲授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源、业财一体、中台建设等企业实践新策略,以及数字化标杆企业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和新能源领域的数字化创新成果。
16
活动志
Activities
Activities
活动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让营员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营员们还实地考察了紫金山实验室和菲尼克斯智能工厂,并听取了企业在网络通信与安全、智能制造、智能工厂等领域的数字化创新实践和成果。为期15天的教练营丰富多彩,全程高能,营员们纷纷表示收获大,体验深,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既坚定了信心,更拥有了思路和方法。
伴随着学习的过程,学员们的数字化认知也在不断提升。在教练营结营典礼上,还展示了四项特别成果——四个小组分别进行了课题成果汇报,从“数字化人才建设、数字化产品创新、数字化服务营销、数字化产业生态”四个维度依次展示课题成果,这是大任智库结合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选取了四个主要维度,进行数字化课题实战,与学员们工作紧密相关,所以说价值很大。
来自省国资委、工信厅、国信集团的领导嘉宾以及本期教练营的导师们现场做了课题点评,十分肯定了各小组的课题研究成果,同时也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课题研究及发展期望,各位学员回到企业中能够推动本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助力江苏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将联合大任智库继续贯彻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文件精神,联合相关数字化技术研发机构、数字化平台服务方以及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群策群力,与时俱进,力争赋能更多的国有企业成为数字化转型新标杆!
活动志
Activities
Activities
活动志
07
Business meeting
商会志
2021
关于我们
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
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是在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江苏省总商会指导下,由联创集团、五星控股、双良集团、南钢集团、菲尼克斯等省内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共同发起,以江苏省内数字经济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为主体,吸纳海内外数字经济相关领域的各界人士的开放性、联合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
商会的目标是团结产业内有影响力的单位,搭建高质量、高规格的交流平台、展示平台、推广平台,通过产学研与资本的融合,实现数字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化,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提升江苏数字经济竞争力,助力江苏经济转型升级。
商会于2019年6月29日在南京成立。商会现有涉及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正在数字化转型的制造业企业会员近300家。举办了多场重大活动,打造的“数字革命大讲堂”系列论坛,传播了数字经济理念,促进了业内企业学习提升;举办的长三角数字经济标杆企业行系列活动,加强了企业交流,促成了一批项目合作;着力加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发布了《江苏企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和评价体系,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绘制了路线图;形成了数字化转型教练营培训体系,为企业培养了大批数字人才。商会还深度开展调查研究,承担“数字江苏”等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了高质量的提案,得到了省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商会志
Business meeting
我们的服务内容
我们的主要活动
商会志
Business meeting
商会志
Business meeting
商会志
Business meeting
商会志
Business meeting
扫一扫下载申请表
扫码加入商会
商会志
Business meeting
商会志
Business meeting
大任智库
大任智库是经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民营智库机构,荣获“全国管理咨询行业领军机构”,是业内知名的面向政府、事业和企业单位政策研究、制度创新、管理变革和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咨询和培训机构。大任智库由资深专家、高校教授和知名企业家共同创建,成立11年以来,与时俱进推出多项原创方法论。包括战略规划的“三能+531”体系,组织创新的“三台+三阶段”体系,绩效管理的“三元+DIS”体系,薪酬管理的“矩阵宽带”制,文化建设的“85度模式”,品牌建设的“双螺旋”结构,团队管理的“细胞体班组”,以及组织中高层成长的“MAT培训模式”等。
大任智库主导承担了“数字江苏”总体规划、“数字经济对江苏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等省、市重大课题研究,发起创办江苏省级数字经济商会和南京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会,发起成立了“江苏省数字化人才发展联盟”、“江苏省数字园区产业联盟”,策划并辅导建设了智能制造平台“我做网”和智能零售平台“神器六国”。大任智库帮助城市轨道行业、银行业、制造业等龙头集团型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规划,优化绩效薪酬、品牌文化、基层等全方位的运营管理创新。大任智库在轨道交通行业研发的基层管理“细胞体班组”模式,分别荣获市、省和全国管理创新一等奖。
大任智库在人才教育培训上有成熟的业务体系、品牌化的培训产品、广泛的合作渠道,仅2020年,就已组织招生和实施了四期“企业数字化转型教练营”,二期“数字化领导力”内训课,六期“数字革命大讲堂”,四期“洵问数商”和“向卜老师提问”,每期教育培训活动都以专业的策划、规范的运营和优质的成效,赢得广泛赞誉。
大任智库子公司大任无忧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拥有强大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研发、应用、服务能力,能够基于成熟的PAAS技术平台,将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与信息化、网络化软件平台的开发应用结合起来,为企业数智化转型发挥独特的作用。
大任智库以践行“行家身边的专家”为宗旨,以“正道成功、学人之长,全力以赴”为核心文化,以独特的一体化外智服务模式,为数字时代推动组织变革、管理创新和人才培养而持续努力。
南京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会
南京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成立于2015年,是全国首家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的学术性社会团体。由南京市多家数字化领军企业、智库机构及多位数字经济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发起、自愿组成的,是具有全市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是促进和发展南京市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社会力量。以“促进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和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宗旨,努力成为南京市以至长三角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服务的最具影响力平台。
商会志
Business meeting
商会志
Business meeting
做数字化转型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