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数/字/化/转/型/领/跑/者
数 志
2022年第1期 月刊
总第十一期
DIGITALIZATION
李明目
江苏瑞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智慧银行设计师
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副会长
11
共享 赋能 聚变
本期导读
数字经济最新政策
数字化新认识—元宇宙 数字化转型标杆案例 2022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大会
数
志
电
子
专
刊
主 办 方 :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
大任智库
南京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会
卷首语
VOLUME HEADER LANGUAGE
做数字化转型领跑者!
BE A LEADER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总 指 导
总 顾 问
总 策 划
总 编
编委会
丁荣余
钱志新
卜安洵
何 伟
孙力斌
黄一新
颜杨林
汪建国
沈浩
吴健飞
缪文彬
李明目
顾建党
方静燕
厉达
葛仁余
:
:
:
:
:
姜杰
王三明
(排名不分先后)
主任编辑
张 炜
:
:
编辑
彭海洋、王杨露
C
目录
ontents
1
政策志
P01/28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重磅!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强化大数据在金融科技等领域应用(附全文)
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
人社部等四部门印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
江苏省制定数字经济加速行动实施方案
2
观点志
P29/39
钱志新:《数字化新认识—元宇宙》
3
人物志
P40/41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副会长——李明目
5
企业志
P54/59
喜讯!亿嘉和获批国家级荣誉 荣膺制造业单项冠军
老虎工业云: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新基建、新商业服务平台!
6
活动志
P60/76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
“融数字 创经济”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成立了!
“数字风火轮之财税大数据沙龙在江北新区举行”
江苏省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规划研讨会在南京圆满召开!
4
产品志
P42/53
中储智运数字化升级案例
众享金联:柳药股份开放式医药产业联盟链平台-仙茱链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来源:新华社
01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摘要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明确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应用牵引、数据赋能,公平竞争、安全有序,系统推进、协同高效”的原则。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展望2035年,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规划》部署了八方面重点任务。一是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二是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三是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深化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集群数字化转型,培育转型支撑服务生态。四是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营造繁荣有序的创新生态。五是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社会服务数字化普惠水平,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六是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强化协同治理和监管机制,增强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完善多元共治新格局。七是着力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八是有效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加快贸易数字化发展,推动“数字丝绸之路”深入发展,构建良好国际合作环境。围绕八大任务,《规划》明确了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等十一个专项工程。
《规划》从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实施试点示范、强化监测评估等方面保障实施,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02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为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规划全文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7.8%,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信息基础设施全球领先。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建设和应用加速推进。宽带用户普及率明显提高,光纤用户占比超过94%,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108%,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4.6亿。
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农业数字化全面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工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更多企业迈上“云端”。
新业态新模式竞相发展。数字技术与各行业加速融合,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移动支付广泛普及,在线学习、远程会议、网络购物、视频直播等生产生活新方式加速推广,互联网平台日益壮大。
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著。一体化政务服务和监管效能大幅度提升,“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等服务管理新模式广泛普及,数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线政务服务水平跃居全球领先行列。
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等在全球赢得广泛共识,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明显成效,“丝路电商”合作成果丰硕,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平台企业加速出海,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未有效弥合,甚至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数据资源规模庞大,但价值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治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03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04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二)面临形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是数字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世界主要国家均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纷纷出台战略规划,采取各种举措打造竞争新优势,重塑数字时代的国际新格局。
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乘数作用不断凸显,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生产要素。数据的爆发增长、海量集聚蕴藏了巨大的价值,为智能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协同推进技术、模式、业态和制度创新,切实用好数据要素,将为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数字化服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数字化方式正有效打破时空阻隔,提高有限资源的普惠化水平,极大地方便群众生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要。数字经济发展正在让广大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规范健康可持续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快速扩张,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规范的问题较为突出,迫切需要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水平,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突出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作用,促进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各领域广泛深入渗透,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形成以技术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以领域应用带动技术进步的发展格局。
坚持应用牵引、数据赋能。坚持以数字化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广阔市场空间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以数据流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高效贯通,推动数据技术产品、应用范式、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协同创新。
坚持公平竞争、安全有序。突出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并重,健全完善协同监管规则制度,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建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监管、宏观调控、政策法规体系,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坚持系统推进、协同高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经济社会各主体多元参与、协同联动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机制。结合我国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系统谋划、务实推进,更好发挥政府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总体要求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数据资源体系基本建成,利用数据资源推动研发、生产、流通、服务、消费全价值链协同。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成效显现,数据确权、定价、交易有序开展,探索建立与数据要素价值和贡献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农业数字化转型快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更加深入,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加速普及,生活性服务业多元化拓展显著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完备,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推进绿色发展。
——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大幅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在部分领域形成全球领先优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广泛普及,对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数字基础设施广泛融入生产生活,对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数字营商环境更加优化,电子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的利企便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数字鸿沟加速弥合。
——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协调统一的数字经济治理框架和规则体系基本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监管机制基本健全。政府数字化监管能力显著增强,行业和市场监管水平大幅提升。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法治保障的数字经济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治理水平明显提升。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数字经济安全体系进一步增强。
展望2035年,数字经济将迈向繁荣成熟期,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05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06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一)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有序推进骨干网扩容,协同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和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商用部署和规模应用,前瞻布局第六代移动通信(6G)网络技术储备,加大6G技术研发支持力度,积极参与推动6G国际标准化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加快布局卫星通信网络等,推动卫星互联网建设。提高物联网在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等领域的覆盖水平,增强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
(二)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协同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区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数据中心集群,结合应用、产业等发展需求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进云网协同发展,提升数据中心跨网络、跨地域数据交互能力,加强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能力,强化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按照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原则,持续推进绿色数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数据中心节能改造,持续提升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推动智能计算中心有序发展,打造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基础设施,面向政务服务、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语言智能等重点新兴领域,提供体系化的人工智能服务。
(三)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稳步构建智能高效的融合基础设施,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水平。高效布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提升支撑“智能+”发展的行业赋能能力。推动农林牧渔业基础设施和生产装备智能化改造,推进机器视觉、机器学习等技术应用。建设可靠、灵活、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支撑制造资源的泛在连接、弹性供给和高效配置。加快推进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物流、环保等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和建筑智能化水平。构建先进普惠、智能协作的生活服务数字化融合设施。在基础设施智能升级过程中,充分满足老年人等群体的特殊需求,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生活。
三、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
四、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
(一)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支持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开展数据采集,聚焦数据的标注、清洗、脱敏、脱密、聚合、分析等环节,提升数据资源处理能力,培育壮大数据服务产业。推动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和数据质量,探索面向业务应用的共
享、交换、协作和开放。加快推动各领域通信协议兼容统一,打破技术和协议壁垒,努力实现互通互操作,形成完整贯通的数据链。推动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强化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深化政务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有序共享。建立健全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体系,统筹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推动基础公共数据安全有序开放,构建统一的国家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和开发利用端口,提升公共数据开放水平,释放数据红利。
(二)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培育市场主体、完善治理体系,促进数据要素市场流通。鼓励市场主体探索数据资产定价机制,推动形成数据资产目录,逐步完善数据定价体系。规范数据交易管理,培育规范的数据交易平台和市场主体,建立健全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提升数据交易效率。严厉打击数据黑市交易,营造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
(三)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适应不同类型数据特点,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多样化的数据开发利用机制。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推动数据价值产品化、服务化,大力发展专业化、个性化数据服务,促进数据、技术、场景深度融合,满足各领域数据需求。鼓励重点行业创新数据开发利用模式,在确保数据安全、保障用户隐私的前提下,调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参与数据价值开发。对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允许加工利用的政务数据和公共数据,通过数据开放、特许开发、授权应用等方式,鼓励更多社会力量进行增值开发利用。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城市数据融合及产业生态培育,提升城市数据运营和开发利用水平。
五、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一)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强化数字化思维,提升员工数字技能和数据管理能力,全面系统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数字化转型。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打造一体化数字平台,全面整合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强化全流程数据贯通,加快全价值链业务协同,形成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能力,提升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率。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中小企业从数字化转型需求
07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08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迫切的环节入手,加快推进线上营销、远程协作、数字化办公、智能生产线等应用,由点及面向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延伸拓展。鼓励和支持互联网平台、行业龙头企业等立足自身优势,开放数字化资源和能力,帮助传统企业和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降低技术和资金壁垒,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全面深化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大力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推进“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创新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各环节数字化水平。纵深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推动装备数字化,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完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培育推广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等新模式。大力发展数字商务,全面加快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优化管理体系和服务模式,提高服务业的品质与效益。促进数字技术在全过程工程咨询领域的深度应用,引领咨询服务和工程建设模式转型升级。加快推动智慧能源建设应用,促进能源生产、运输、消费等各环节智能化升级,推动能源行业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应用。推动产业互联网融通应用,培育供应链金融、服务型制造等融通发展模式,以数字技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三)推动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引导产业园区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平台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合运营模式,丰富技术、数据、平台、供应链等服务供给,提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资源共享水平,引导各类要素加快向园区集聚。围绕共性转型需求,推动共享制造平台在产业集群落地和规模化发展。探
索发展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资源虚拟化集聚、平台化运营和网络化协同,构建虚实结合的产业数字化新生态。依托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区域,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各类产业集群跨区域、跨平台协同新机制,促进创新要素整合共享,构建创新协同、错位互补、供需联动的区域数字化发展生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配套能力。
(四)培育转型支撑服务生态。建立市场化服务与公共服务双轮驱动,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多要素支撑的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解决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难题。面向重点行业和企业转型需求,培育推广一批数字化解决方案。聚焦转型咨询、标准制定、测试评估等方向,培育一批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提升数字化转型服务市场规模和活力。支持高校、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加强协同,建设综合测试验证环境,加强产业共性解决方案供给。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衔接集聚各类资源条件,提供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打造区域产业数字化创新综合体,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六、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
(一)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新材料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以数字技术与各领域融合应用为导向,推动行业企业、平台企业和数字技术服务企业跨界创新,优化创新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加快创新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鼓励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创新联合体等新型创新主体,打造多元化参与、网络化协同、市场化运作的创新生态体系。支持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开源社区、开源平台、开源项目发展,推动创新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创新模式开放化演进。
09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10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二)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着力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强化关键产品自给保障能力。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加强面向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5G、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加快平台化、定制化、轻量化服务模式创新,打造新兴数字产业新优势。协同推进信息技术软硬件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加快集成适配和迭代优化,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三)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引导支持平台企业加强数据、产品、内容等资源整合共享,扩大协同办公、互联网医疗等在线服务覆盖面。深化共享经济在生活服务领域的应用,拓展创新、生产、供应链等资源共享新空间。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智能经济,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完善多元价值传递和贡献分配体系,有序引导多样化社交、短视频、知识分享等新型就业创业平台发展。
(四)营造繁荣有序的产业创新生态。发挥数字经济领军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资源共享和数据开放,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鼓励开源社区、开发者平台等新型协作平台发展,培育大中小企业和社会开发者开放协作的数字产业创新生态,带动创新型企业快速壮大。以园区、行业、区域为整体推进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技术研发、标准制修订、测试评估、应用培训、创业孵化等优势资源汇聚,提升产业创新服务支撑水平。
七、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
(一)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利企便民高频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数字身份统一认证和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电子公文等互信互认,推进发票电子化改革,促进政务数据共享、流程优化和业务协同。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整体联动、全流程在线、向基层深度拓展,提升服务便利化、共享化水平。开展政务数据与业务、服务深度融合创新,增强基于大数据的事项办理需求预测能力,打造主动式、多层次创新服务场景。聚焦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应急管理等领域,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实现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响应和联动处置。
(二)提升社会服务数字化普惠水平。加快推动文化教育、医疗健康、会展旅游、体育健身等领域公共服务资源数字化供给和网络化服务,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复用。充分运用新型数字技术,强化就业、养老、儿童福利、托育、家政等民生领域供需对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智慧广电网络,加快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升级改造。深入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提升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覆盖水平。加强面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的远程服务,拓展教育、医疗、社保、对口帮扶等服务内容,助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提升面向特殊群体的数字化社会服务能力。促进社会服务和数字平台深度融合,探索多领域跨界合作,推动医养结合、文教结合、体医结合、文旅融合。
(三)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协同优化城乡公共服务。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数据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能力,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因地制宜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加快城市智能设施向乡村延伸覆盖,完善农村地区信息化服务供给,推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形成以城带乡、共建共享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构建城乡常住人口动态统计发布机制,利用数字化手段助力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11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12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四)打造智慧共享的新型数字生活。加快既有住宅和社区设施数字化改造,鼓励新建小区同步规划建设智能系统,打造智能楼宇、智能停车场、智能充电桩、智能垃圾箱等公共设施。引导智能家居产品互联互通,促进家居产品与家居环境智能互动,丰富“一键控制”、“一声响应”的数字家庭生活应用。加强超高清电视普及应用,发展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云游戏等新业态。创新发展“云生活”服务,深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8K高清视频等技术的融合,拓展社交、购物、娱乐、展览等领域的应用,促进生活消费品质升级。鼓励建设智慧社区和智慧服务生活圈,推动公共服务资源整合,提升专业化、市场化服务水平。支持实体消费场所建设数字化消费新场景,推广智慧导览、智能导流、虚实交互体验、非接触式服务等应用,提升场景消费体验。培育一批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和领先企业,打造数字产品服务展示交流和技能培训中心,培养全民数字消费意识和习惯。
(一)强化协同治理和监管机制。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坚持发展和监管两手抓。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适应的治理方式,制定更加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创新协同治理模式。明晰主管部门、监管机构职责,强化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监管,明确监管范围和统一规则,加强分工合作与协调配合。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分类清理规范不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行政许可、资质资格等事项,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鼓励和督促企业诚信经营,强化以信用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市场监管,建立完善信用档案,推进政企联动、行业联动的信用共享共治。加强征信建设,提升征信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完善协同会商机制,有效打击数字经济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分工协作,推动监管数据采集和共享利用,提升监管的开放、透明、法治水平。探索开展跨场景跨业务跨部门联合监管试点,创新基于新技术手段的监管模式,建立健全触发式监管机制。加强税收监管和税务稽查。
(二)增强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加大政务信息化建设统筹力度,强化政府数字化治理和服务能力建设,有效发挥对规范市场、鼓励创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支撑作用。建立完善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统计监测和决策分析体系,提升数字经济治理的精准性、协调性和有效性。推进完善风险应急响应处置流程和机制,强化重大问题研判和风险预警,提升系统性风险防范水平。探索建立适应平台经济特点的监管机制,推动线上线下监管有效衔接,强化对平台经营者及其行为的监管。
八、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三)完善多元共治新格局。建立完善政府、平台、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公众多元参与、有效协同的数字经济治理新格局,形成治理合力,鼓励良性竞争,维护公平有效市场。加快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完善数字经济公平竞争监管制度,预防和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进一步明确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和义务,推进行业服务标准建设和行业自律,保护平台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开展社会监督、媒体监督、公众监督,培育多元治理、协调发展新生态。鼓励建立争议在线解决机制和渠道,制定并公示争议解决规则。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推动数字经济治理,加强和改进反垄断执法,畅通多元主体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渠道,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一)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强化落实网络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的要求,确保重要系统和设施安全有序运行。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跨领域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健全完善网络安全应急事件预警通报机制,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威胁发现、应急指挥、协同处置和攻击溯源能力。提升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电信、金融、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等重要行业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支持开展常态化安全风险评估,加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和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支持网络安全保护技术和产品研发应用,推广使用安全可靠的信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强化针对新技术、新应用的安全研究管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加快发展网络安全产业体系,促进拟态防御、数据加密等网络安全技术应用。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支持发展社会化网络安全服务。
(二)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水平。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研究完善行业数据安全管理政策。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研究推进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规范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共享、销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数据使用者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依法依规加强政务数据安全保护,做好政务数据开放和社会化利用的安全管理。依法依规做好网络安全审查、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等,有效防范国家安全风险。健全完善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相关制度规范。推动提升重要设施设备的安全可靠水平,增强重点行业数据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个人信息保护,规范身份信息、隐私信息、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传输和使用,加强对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安全监管能力。
(三)切实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强化数字经济安全风险综合研判,防范各类风险叠加可能引发的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社会稳定问题。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原创性、引领性创新领域,避免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盲目跟风炒作等,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业态和模式创新。坚持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加强动态监测,规范数字金融有序创新,严防衍生业务风险。
九、着力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
13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推动关键产品多元化供给,着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引导企业在法律合规、数据管理、新技术应用等领域完善自律机制,防范数字技术应用风险。健全失业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完善灵活就业的工伤保险制度。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和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探索建立新业态企业劳动保障信用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等制度。着力推动数字经济普惠共享发展,健全完善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等各类特殊群体的网络保护机制。
(一)加快贸易数字化发展。以数字化驱动贸易主体转型和贸易方式变革,营造贸易数字化良好环境。完善数字贸易促进政策,加强制度供给和法律保障。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探索放宽数字经济新业态准入,引进全球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运营总部、研发设计中心、采购物流中心、结算中心,积极引进优质外资企业和创业团队,加强国际创新资源“引进来”。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和海南自由贸易港,针对跨境寄递物流、跨境支付和供应链管理等典型场景,构建安全便利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国际化数据信息专用通道。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鼓励各业务环节探索创新,培育壮大一批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海外仓领军企业和优秀产业园区,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
(二)推动“数字丝绸之路”深入发展。加强统筹谋划,高质量推动中国—东盟智慧城市合作、中国—中东欧数字经济合作。围绕多双边经贸合作协定,构建贸易投资开放新格局,拓展与东盟、欧盟的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与非盟和非洲国家研究开展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统筹开展境外数字基础设施合作,结合当地需求和条件,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跨境光缆建设合作,保障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服务网络和应用支撑平台,为广泛开展数字经济合作提供基础保障。推动数据存储、智能计算等新兴服务能力全球化发展。加大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模式创新,支持我国数字经济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三)积极构建良好国际合作环境。倡导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积极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加强网络空间国际合作。加快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数字经济相关标准和治理规则。依托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开展数字经济标准国际协调和数字经济治理合作。积极借鉴国际规则和经验,围绕数据跨境流动、市场准入、反垄断、数字人民币、数据隐私保护等重大问题探索建立治理规则。深化政府间数字经济政策交流对话,建立多边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主动参与国际组织数字经济议题谈判,拓展前沿领域合作。构建商事协调、法律顾问、知识产权等专业化中介服务机制和公共服务平台,防范各类涉外经贸法律风险,为出海企业保驾护航。
十、有效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十一、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建立数字经济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加强形势研判,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务实推进规划的贯彻实施。各地方要立足本地区实际,健全工作推进协调机制,增强发展数字经济本领,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的解读与宣传,深化数字经济理论和实践研究,完善统计测度和评价体系。各部门要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加强跨部门协调沟通,有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14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对数字经济薄弱环节的投入,突破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短板与瓶颈,建立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拓展多元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设立市场化运作的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各类资金的统筹引导,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
(三)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计划,扩大优质数字资源供给,鼓励公共数字资源更大范围向社会开放。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加强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数字技术技能类人才培养,深化数字经济领域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支持企业与院校共建一批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发展订单制、现代学徒制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实施数字技能提升专项培训计划,提高老年人、残障人士等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切实解决老年人、残障人士面临的困难。提高公民网络文明素养,强化数字社会道德规范。鼓励将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纳入各类人才计划支持范围,积极探索高效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及激励政策。
(四)实施试点示范。统筹推动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完善创新资源高效配置机制,构建引领性数字经济产业集聚高地。鼓励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探索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改革举措,采取有效方式和管用措施,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制度性成果。支持各地区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综合采取产业、财政、科研、人才等政策手段,不断完善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产业生态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鼓励跨区域交流合作,适时总结推广各类示范区经验,加强标杆示范引领,形成以点带面的良好局面。
(五)强化监测评估。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抓紧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并推动落地。要加强对规划落实情况的跟踪监测和成效分析,抓好重大任务推进实施,及时总结工作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调查研究和督促指导,适时组织开展评估,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到位,重大事项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重磅!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强化大数据在金融科技等领域应用(附全文)
来源:中关村互联网、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
15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摘要
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强调,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加大对重要数据、跨境数据安全的保护力度,提升数据安全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做大做强数据安全产业,加强数据安全产品研发应用。
《规划》强调,筑牢数据安全保障防线。一是要完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大数据安全顶层设计,落实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鼓励行 业、地方和企业推进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数据安全共享使用,开展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评估、数据安全管理认证等。加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引导建设数据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提升对敏感数据泄露、违法跨境数据流动等安全隐患的监 测、分析与处置能力。二是要推动数据安全产业发展。支持重点行业开展数据安全技术手段建设,提升数据安全防护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数据安全产品研发应用,推动大数据技术在数字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中的应用。加强隐私计算、数据脱敏、密码等数据安全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应用,提升数据安全产品供给能力,做大做强数据安全产业。
11月30日,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据悉,《规划》在延续“十三五”规划关于大数据产业定义和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数据要素价值。
《规划》围绕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发挥大数据特性优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构建稳定高效产业链、打造繁荣有序产业生态、筑牢数据安全保障防线六个方面提出重点任务,设置数据治理能力提升、重点标准研制及应用推广、工业大数据价值提升、行业大数据开发利用、企业主体发展能级跃升、数据安全铸盾六个专项行动。
16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规划》提出,在通信、金融等12大行业开展大数据开发利用行动。通过大数据精算、统计和模型构建,助力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在审慎监管前提下有序推进金融创新。优化风险识别、授信评估等模型,提升基于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能力。
《规划》要求,强化大数据在信息消费、金融科技等领域应用,推广精准画像、智能推介等新模式,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规划》提出,在互联网、金融、通信、能源等数据管理基础好的领域,开展数据要素价值评估试点,总结经验, 开展示范。
《规划》表示推进国际合作,积极参与数据安全、数字货币、数字税等国际规则和数字技术标准制定。
此外,《规划》还从提升全社会数据思维和加快大数据人才培养两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提出加强大数据知识普及,推广首席数据官制度,运用数据加快组织变革和管理变革。
以下为《“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全文:
数据是新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是数据的集合,以容量大、类型多、速度快、精度准、价值高为主要特征,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是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大数据产业是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迈进的关键时期,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将步入集成创新、快速发展、深度应用、结构优化的新阶段。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成效
“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快速起步。据测算,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 30%,2020 年超过 1 万亿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逐渐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党中央、国务院围绕数字经济、数据要素市场、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布局等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建立促进大数据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有关部委出台了 20 余份大数据政策文件,各地方出台了 300 余项相关 2 政策,23 个省区市、14 个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设立了大数据管理机构,央地协同、区域联动的大数据发展推进体系逐步形成。
产业基础日益巩固。数据资源极大丰富,总量位居全球前列。产业创新日渐活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相关专利受理国,专利受理总数全球占比近 20%。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 4G 网络,5G 终端连接数超过 2 亿,位居世界第一。标准体系逐步完善,33 项国家标准立项,24 项发布。
产业链初步形成。围绕“数据资源、基础硬件、通用软件、行业应用、安全保障”的大数据产品和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国遴选出 338 个大数据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 400 个大数据典型试点示范。行业融合逐步深入,大数据应用从互联网、金融、电信等数据资源基础较好的领域逐步向智能制造、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领域拓展,并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
17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生态体系持续优化。区域集聚成效显著,建设了 8 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 11 个大数据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一批大数据龙头企业快速崛起,初步形成了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企业不断涌现的发展格局。产业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咨询服务、评估测试等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数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电子政务在线服务指数跃升至全球第 9 位,进入世界领先梯队。
“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取得了重要突破,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社会认识不到位,“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大数据思维尚未形成,企业数据管理能力偏弱。二是技术支撑不够强,基础软硬件、开源框架等关键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三是市场体系不健全,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有待完善,多源数据尚未打通,数据壁垒突出,碎片化问题严重。四是安全机制不完善,数据安全产业支撑能力不足,敏感数据泄露、违法跨境数据流动等隐患依然存在。
二、面临形势
抢抓新时代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普遍将大数据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通过出台“数字新政”、强化机构设置、加大资金投入等方式,抢占大数据产业发展制高点。我国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坚定不移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充分发挥大数据产业的引擎作用,以大数据产业的先发优势带动千行百业整体提升,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呈现集成创新和泛在赋能的新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发展,大数据与 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加速融合,重塑技术架构、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创新。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基于大数据的管理和决策模式日益成熟,为产业提质降本增效、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广泛赋能。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发挥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乘数效应,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发挥大数据产业的动力变革作用,加速国内国际、生产生活、线上线下的全面贯通,驱动管理机制、组织形态、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导向,围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着力推动数据资源高质量、技术创新高水平、基础设施高效能,围绕构建稳定高效产业链,着力提升产业供给能力和行业赋能效应,统筹发展和安全,培育自主可控和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价值引领。坚持数据价值导向和市场化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乘数效应,采好数据、管好数据、 用好数据,激发产业链各环节潜能,以价值链引领产业链、创新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基础先行。坚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并重,强化标准引领和技术创新,聚焦存储、计算、传输等重要环节,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
18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系统推进。坚持产业链各环节齐头并进、统筹发展,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系统布局,生态培育,加强技术、产品和服务协同,推动产业链现代化。
融合创新。坚持大数据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带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数据资源共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加快数字社会建设。
安全发展。坚持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并重,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全面提升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实现发展质量、规模、效益、安全相统一。
开放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把握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方向,不断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兼顾各方的合作机制。
(三)发展目标
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到 2025 年,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 3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 25%左右,创新力强、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价值体系初步形成。数据要素价值评估体系初步建立,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数据流动自主有序,资源配置高效公平, 培育一批较成熟的交易平台,市场机制基本形成。
产业基础持续夯实。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标准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形成一批优质大数据开源项目,存储、计算、传输等基础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产业链稳定高效。数据采集、标注、存储、传输、管理、应用、安全等全生命周期产业体系统筹发展,与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形成一批技术领先、应用广泛的大数据产品和服务。
产业生态良性发展。社会对大数据认知水平不断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国际交流合作全面深化。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建立数据要素价值体系。按照数据性质完善产权性质,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健全数据产权交易和行业自律机制。制定数据要素价值评估框架和评估指南,包括价值核算的基本准则、方法和评估流程等。在互联网、金融、通信、能源等数据管理基础好的领域,开展数据要素价值评估试点,总结经验,开展示范。
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推动建立市场定价、政府监管的数据要素市场机制,发展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鼓励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要素交易平台建设,探索多种形式的数据交易模式。强化市场监管,健全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建立数据要素应急配置机制,提高应急管理、疫情防控、资源调配等紧急状态下的数据要素高效协同配置能力。
提升数据要素配置作用。加快数据要素化,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示范,发挥数据要素在联接创新、激活资金、培育人才等的倍增作用,培育数据驱动的产融合作、协同创新等新模式。推动要素数据化,引导各类主体提升数据驱动的生产要素配置能力,促进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在行业间、产业间、区域间的合理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二)发挥大数据特性优势
加快数据“大体量”汇聚。支持企业通过升级信息系统、部署物联感知设备等方式,推动研发、生产、经营、服务等全环节数据的采集。开展国家数据资源调查,绘制国家数据资源图谱。建立多级联动的国家工业基础大数据库和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信息等行业数据库,推动工业数据全面汇聚。
19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三)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完善基础设施。全面部署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加大 5G 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结合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城市智能化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能管网、智能电网等布局,促进全域数据高效采集和传输。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建设若干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建设高性能计算集群,合理部署超级计算中心。
加强技术创新。重点提升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通用技术水平。补齐关键技术短板,重点强化自主基础软硬件的底层支撑能力,推动自主开源框架、组件和工具的研发,发展大数据开源社区,培育开源生态,全面提升技术攻关和市场培育能力。促进前沿领域技术融合,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
强化数据“多样性”处理。提升数值、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类型数据的多样化处理能力。促进多维度异构数据关联,创新数据融合模式,提升多模态数据的综合处理水平,通过数据的完整性提升认知的全面性。建设行业数据资源目录,推动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数据融合和开发利用。
推动数据“时效性”流动。建立数据资源目录和数据资源动态更新机制,适应数据动态更新的需要。率先在工业等领域建设安全可信的数据共享空间,形成供需精准对接、及时响应的数据共享机制,提升高效共享数据的能力。发展云边端协同的大数据存算模式,支撑大数据高效传输与分发,提升数据流动效率。
加强数据“高质量”治理。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通过质量监控、诊断评估、清洗修复、数据维护等方式,提高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可用、好用。完善数据管理能力评估体系,实施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制度,推动《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以下简称 DCMM)、数据安全管理等国家标准贯标,持续提升企事业单位数据管理水平。强化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推动数据资源规划,打造分类科学、分级准确、管理有序的数据治理体系,促进数据真实可信。
专栏 1 数据治理能力提升行动
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引导企业开展 DCMM 国家标准贯标,面向制造、能源、金融等重点领域征集数据管理优秀案例,做好宣传推广。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政策措施,在资金补贴、人员培训、贯标试点等方面加大资金支持。
构建行业数据治理体系。鼓励开展数据治理相关技术、理论、工具及标准研究,构建涵盖规划、实施、评价、改进的数据治理体系,增强企业数据治理意识。培育数据治理咨询和解决方案服务能力,提升行业数据治理水平。
促进数据“高价值”转化。强化大数据在政府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升态势研判、科学决策、精准管理水平,降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提升各类主体风险应对能力。强化大数据在制造业各环节应用,持续优化设计、制造、管理、服务全过程,推广数字样机、柔性制造、商业智能、预测性维护等新模式,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强化大数据在信息消费、金融科技等领域应用,推广精准画像、智能推介等新模式,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20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强化标准引领。协同推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加快技术研发、产品服务、数据治理、交易流通、行业应用等关键标准的制修订。建立大数据领域国家级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选择重点行业、领域、地区开展标准试验验证和试点示范,健全大数据标准符合性评测体系,加快标准应用推广。加强国内外大数据标准化组织间的交流合作,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积极参与大数据国际标准制定。
专栏 2 重点标准研制及应用推广行动
加快重点标准研制。围绕大数据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数据开放接口与互操作、数据资源规划、数据治理、数据资产评估、数据服务、数字化转型、数据安全等基础通用标准以及工业大数据等重点应用领域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研制。
加强标准符合性评测体系建设。加大对大数据系统、数据管理、数据开放共享等重点国家标准的推广宣贯。推动培育涵盖数据产品评测、数据资源规划、数据治理实施、数据资产评估、数据服务能力等的标准符合性评测体系。
加速国际标准化进程。鼓励国内专家积极参与 ISO、IEC、ITU 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作,加快推进国际标准提案。加强国际标准适用性分析,鼓励开展优秀国际标准采标。支持相关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并承担相关职务,承办国际标准化活动,提升国际贡献率。
(四)构建稳定高效产业链
打造高端产品链。梳理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安全等关键环节大数据产品,建立大数据产品图谱。在数据生成采集环节,着重提升产品的异构数据源兼容性、大规模数据集采集与加工效率。在数据存储加工环节,着重推动高性能存算系统和边缘计算系统研发,打造专用超融合硬件解决方案。在数据分析服务环节,着重推动多模数据管理、大数据分析与治理等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创新优质服务链。围绕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需求,加快大数据服务向专业化、工程化、平台化发展。创新大数据服务模式和业态,发展智能服务、价值网络协作、开发运营一体化等新型服务模式。鼓励企业开放搜索、电商、社交等数据,发展第三方大数据服务产业。围绕诊断咨询、架构设计、系统集成、运行维护等综合服务需求,培育优质大数据服务供应商。
优化工业价值链。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引领,面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培育专业化、场景化大数据解决方案。构建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丰富平台数据库、算法库和知识库,培育发展一批面向细分场景的工业 APP。推动工业大数据深度应用,培育数据驱动的平台化设计、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规范发展零工经济、共享制造、工业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
专栏 3 工业大数据价值提升行动
原材料行业大数据。支持钢铁、石油、管网、危险化学品、有色、建材等原材料企业综合运用设备物联、生产经营和外部环境等数据,建立分析模型,提升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存、运输等全流程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实现工艺优化、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
21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通信大数据。加快 5G 网络规模化部署,推广升级千兆光纤网络。扩容骨干网互联节点,新设一批国际通信出入口。在多震地区提高公共通信设施抗震能力,强化山区“超级基站”建设,规划布局储备移动基站,提高通信公网抗毁能力。对内强化数据开发利用和安全治理能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对外赋能行业应用,支撑市场监管。
金融大数据。通过大数据精算、统计和模型构建,助力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在审慎监管前提下有序推进金融创新。优化风险识别、授信评估等模型,提升基于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能力。
医疗大数据。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和病例、电子处方等数据库,加快医疗卫生机构数据共享。推广远程医疗,推进医学影像辅助判读、临床辅助诊断等应用。提升对医疗机构和医疗行为的监管能力,助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应急管理大数据。构建安全生产监测感知网络,加大自然灾害数据汇聚共享,加强灾害现场数据获取能力。建设完善灾害风险普查、监测预警等应急管理大数据库,发挥大数据在监测预警、监管执法、辅助决策、救援实战和社会动员等方面作用,推广数据监管、数据防灾、数据核灾等智能化应用模式,实现大数据与应急管理业务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应急管理现代化水平。
农业及水利大数据。发挥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济运行、资源环境监测、农产品产销等方面作用,推广大田作物精准播种、精准施肥施药、精准收获,推动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智能化应用。推动构建智慧水利体系,以流域为单元提升水情测报和智能调度能力。
公安大数据。加强身份核验等数据的合规应用。推进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建设,统筹新一代公安信息化基础设施,强化警务数据资源治理服务,加强对跨行业、跨区域公共安全数据的关联分析,不断提升安全风险预测预警、违法犯罪精准打击、治安防控精密智能、惠民服务便捷高效的公共安全治理能力。
装备制造行业大数据。支持装备制造企业打通研发、采购、制造、管理、售后等全价值链数据流,发展数据驱动的产品研发、仿真优化、智能生产、预测性维护、精准管理、远程运维等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加快服务化创新升级。
消费品行业大数据。支持消费品企业打通线上线下全域数据,开发个性化推荐算法,实现产品定制化生产、渠道精细化运营,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支持企业建立覆盖全流程的质量追溯数据库,加快与国家产品质量监督平台对接,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可管理。
电子信息行业大数据。支持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加快大数据在产品销售预测与需求管理、产品生产计划与排程、供应链分析与优化、产品质量管理与分析等全流程场景中的应用,加速产品迭代创新,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
延伸行业价值链。加快建设行业大数据平台,提升数据开发利用水平,推动行业数据资产化、产品化,实现数据的再创造和价值提升。打造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成熟应用场景,以数据创新带动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促进金融科技、智慧医疗等蓬勃发展。持续开展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推动大数据与各行业各领域融合应用,加大对优秀应用解决方案的推广力度。
专栏 4 行业大数据开发利用行动
22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交通大数据。加强对运载工具和交通基础设施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为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技术发展及应用提供支撑。开展出行规划、交通流量监测分析等应用创新,推广公路智能管理、交通信号联动、公交优先通行控制。通过对交通物流等数据的共享与应用,推动铁路、公路、水利、航空等多方式联运发展。
电力大数据。基于大数据分析挖掘算法、优化策略和可视化展现等技术,强化大数据在发电、输变电、配电、用电各环节的深度应用。通过大数据助力电厂智能化升级,开展用电信息广泛采集、能效在线分析,实现源网荷储互动、多能协同互补、用能需求智能调控。
信用大数据。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公开和应用。运用人工智能、自主学习等技术,构建信用大数据模型,提升信用风险智能识别、研判、分析和处理能力。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以信用风险为导向,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深化信用信息在融资、授信、商务合作、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加强信用风险防范,持续优化民生环境。
就业大数据。运用网络招聘、移动通信、社会保险等大数据,监测劳动力市场变化趋势,及时掌握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就业、失业状况变化,更好分析研判就业形势,作出科学决策。
社保大数据。加快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通过科学建模和分析手段,开展社保数据挖掘和应用工作,为参保单位和个人搭建数字全景图,支撑个性服务和精准监管。建设社保大数据管理体系,加快推进社保数据共享。健全风险防控分类管理,加强业务运行监测,构建制度化、常态化数据稽核机制。
城市安全大数据。建设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城市建设、交通、市政、高危行业领域等城市运行数据的有效汇聚,利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城市安全风险进行监控监测和预警,提升城市安全管理水平。
(五)打造繁荣有序产业
生态培育壮大企业主体。发挥龙头企业研制主体、协同主体、使用主体和示范主体作用,持续提升自主创新、产品竞争和知识产权布局能力,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优。鼓励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发展,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引导龙头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数据、算法、算力等资源,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支持有条件的垂直行业企业开展大数据业务剥离重组,提升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服务能力,加快企业发展。
专栏 5 企业主体发展能级跃升行动
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动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提高发展质量。通过举办对接会、创业赛事等多种形式活动,促进大数据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供需对接。
加强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围绕数据资源、基础硬件、通用软件、行业应用、安全保障等大数据产业链相关环节,梳理大数据重点企业目录清单,建立“亲清” 联系机制,透明沟通渠道,让企业诉求更顺畅。
优化大数据公共服务。建设大数据协同研发平台,促进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建设大数据应用创新推广中心等载体,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加强公共数据训练集建设,打造大数据测试认证平台、体验中心、实训基地等,提升评测咨询、供需对接、创业孵化、人才培训等服务水平。构建大数据产业运行监测体系,强化运行分析、趋势研判、科学决策等公共管理能力。
23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加强数据安全管理能力。推动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关配套管理办法和标准规范,组织开展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定重要数据保护目录,对重要数据进行备案管理、定期评估与重点保护。
加强数据跨境安全管理。开展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试点,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新数据跨境流动管理机制,建立数据跨境传输备案审查、风险评估和安全审计等工作机制。鼓励有关试点地区参与数字规则国际合作,加大对跨境数据的保护力度。
建设数据安全监测系统。基于大数据平台、互联网数据中心等重要网络节点、建设涵盖行业、地方、企业的全国性数据安全监测平台,形成敏感数据监测发现、数据异常流动分析、数据安全事件追踪溯源等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提升数据思维
加强大数据知识普及,通过媒体宣传、论坛展会、赛事活动、体验中心等多种方式,宣传产业典型成果,提升全民大数据认知水平。加大对大数据理论知识的培训,提升全社会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的能力,增强利用数据创新各项工作的本领。推广首席数据官制度,强化数据驱动的战略导向,建立基于大数据决策的新机制,运用数据加快组织变革和管理变革。
(二)完善推进机制
统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统筹政策落实,健全国家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协调机制,在政策、市场、监管、保障等方面加强部门联动。加强央地协同,针对规划落实,建立统一的大数据产业测算方法,指导地方开展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引导地方结合实际,确保规划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大数据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高水平建设,引导各地区大数据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持续提升产业集群辐射带动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国家级新区、经济特区、自贸区等,围绕数据要素 市场机制、国际交流合作等开展先行先试。发挥协会联盟桥梁纽带作用,支持举办产业论坛、行业大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六)筑牢数据安全保障防线
完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大数据安全顶层设计,落实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鼓励行业、地方和企业推进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数据安全共享使用,开展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评估、数据安全管理认证等。加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引导建设数据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提升对敏感数据泄露、违法跨境数据流动等安全隐患的监测、分析与处置能力。
推动数据安全产业发展。支持重点行业开展数据安全技术手段建设,提升数据安全防护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数据安全产品研发应用,推动大数据技术在数字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中的应用。加强隐私计算、数据脱敏、密码等数据安全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应用,提升数据安全产品供给能力,做大做强数据安全产业。
专栏 6 数据安全铸盾行动
24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三)强化技术供给
改革技术研发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方式,强化需求导向,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平台化协同的创新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深化大数据相关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健全技术成果转化激励和权益分享机制。培育发展大数据领域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提高技术转移专业服务能力。
(四)加强资金支持
加强对大数据基础软硬件、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补齐产业短板,提升基础能力。鼓励政府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及社会资本,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大数据企业的投资。鼓励地方加强对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支持,针对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DCMM 贯标等进行资金奖补。鼓励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大数据企业上市融资。
(五)加快人才培养
鼓励高校优化大数据学科专业设置,深化新工科建设,加大相关专业建设力度,探索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形态数字教学资源建设。鼓励职业院校与大数据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推进专业升级调整,对接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鼓励企业加强在岗培训,探索远程职业培训新模式,开展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创新培训。创新人才引进,吸引大数据人才回国就业创业。
(六)推进国际合作
充分发挥多双边国际合作机制的作用,支持国内外大数据企业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品服务、知识产权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推动大数据企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鼓励跨国公司、科研机构在国内设立大数据研发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积极参与数据安全、数字货币、数字税等国际规则和数字技术标准制定。
25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规定》明确,应用算法推荐技术,是指利用生成合成类、个性化推送类、排序精选类、检索过滤类、调度决策类等算法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算法推荐服务治理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电信、公安、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算法推荐服务监督管理工作。地方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算法推荐服务治理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地方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算法推荐服务监督管理工作。
《规定》明确了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信息服务规范,要求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坚持主流价值导向,积极传播正能量,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从事违法活动或者传播违法信息,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传播不良信息;建立健全用户注册、信息发布审核、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定期审核、评估、验证算法机制机理、模型、数据和应用结果等;建立健全用于识别违法和不良信息的特征库,发现违法和不良信息的,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加强用户模型和用户标签管理,完善记入用户模型的兴趣点规则和用户标签管理规则;加强算法推荐服务版面页面生态管理,建立完善人工干预和用户自主选择机制,在重点环节积极呈现符合主流价值导向的信息;规范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不得生成合成虚假新闻信息或者传播非国家规定范围内的单位发布的新闻信息;不得利用算法实施影响网络舆论、规避监督管理以及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规定》明确了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用户权益保护要求,包括保障算法知情权,要求告知用户其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情况,并公示服务的基本原理、目的意图和主要运行机制等;保障算法选择权,应当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此外,对向未成年人、老年人、劳动者和消费者等主体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
来源:网信办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发布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
近年来,算法应用在给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算法不合理应用导致的问题也深刻影响着正常的传播秩序、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给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公平公正和网民合法权益带来挑战。在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出台具有针对性的算法推荐规章制度,是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的需要,也是促进算法推荐服务健康发展、提升监管能力水平的需要。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规定》,旨在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发展。
26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规定》明确了具体要求,如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应当便利老年人安全使用算法推荐服务,应当建立完善平台订单分配、报酬构成及支付、工作时间、奖惩等相关算法,以及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
《规定》要求,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在提供服务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通过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填报备案信息,履行备案手续;备案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变更手续。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留存网络日志,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安全评估和监督检查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数据等支持和协助。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指出,算法推荐服务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推动算法推荐服务公正公平、规范透明,促进算法推荐服务向上向善,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
27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实施技能中国行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配合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吸引更多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成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即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就业导向、提质扩容,坚持共建共享、协同发力,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支持。《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更加完善,共建共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更加健全,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更加有效等目标。
《规划》提出五项重点任务。一是健全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创业培训和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二是提升职业技能培训供给能力。加大公共培训供给、鼓励企业建设培训基地、推进院校开展培训工作、支持民办培训机构和线上培训平台规范发展。三是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增强培训针对性有效性、高质量推动产训结合、加强全民数字技能培训。四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工作多元化多层次标准框架体系、加强职业培训教材与数字资源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信息化建设。五是完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拓宽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加强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规划》从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加大培训投入力度、加强管理服务和监管、推动国际合作、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等5个方面,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提出了实施保障的工作要求。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人社部等四部门印发
《“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
28
政策志
POLITICAL PLAN
日前,江苏省工信厅、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人行南京分行、省通信管理局等八部门联合研究制定《江苏省数字经济加速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江苏将聚力打造形成数字基础设施一流,技术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生态体系完善,融合应用成效显著,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方案》提出,实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加速升级行动,优化提升先进泛在网络基础设施,超前布局绿色高效的算力基础设施,聚力打造数智赋能融合基础设施,积极部署支撑有力的创新基础设施。到2023年,建成5G基站超20万个,打造3000个5G优秀应用案例。
实施数字产业化加速领跑行动,推进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打造高能级数字创新平台,巩固提升基础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新兴数字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积极争创和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与创新发展试验区,到2023年,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500亿元。
实施产业数字化加速转型行动,优化提升“江苏智造”,加速工业互联网全域赋能,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做大做强数字服务贸易。《方案》提出,到2023年,累计建成100家工业互联网重点平台、150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万家星级上云企业、60个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数量超300亿。
实施产业生态加速优化行动,提升产业载体能级,分类培育市场主体。培育一批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试验区、特色数字产业创新基地。
实施数据价值化加速探索行动,丰富高质量数据资源供给,探索数据价值化实现路径,大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数据交易试点,积极参与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示范。
实施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培育行动,积极拓展数字消费新空间,持续孵化制造新形态。实施江苏省区块链应用推广行动计划,到2023年,全省开放各类应用场景不少于500个,形成区块链典型应用示范案例不少于100个。
来源:人民邮电报
江苏省制定数字经济加速行动实施方案
29
观点志
VIEWS
《数字化新认识—元宇宙》
30
观点志
VIEWS
//
作者介绍
钱志新,南京大学教授、博导、原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数字经济专家、省数字经济联合会总顾问
31
观点志
VIEWS
32
观点志
VIEWS
33
观点志
VIEWS
34
观点志
VIEWS
35
观点志
VIEWS
36
观点志
VIEWS
37
观点志
VIEWS
38
观点志
VIEWS
39
观点志
VIEWS
40
人物志
CHARACTER BIOGRAPHY
省数字经济联合会副会长
李明目
李明目,男,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南京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在读研究生,现任江苏瑞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瑞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苏瑞银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苏省科技企业家,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5G无人银行创新实验室建设发起人,全球生态银行理论体系缔造者和落地建设总规划师,南京市未来银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智慧场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
李明目 副会长
社会职务:
先后担任江苏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爱心大使,南京市圆梦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青联委员,南京市青联常委、金融界别主任,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副会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常务理事,南京市青商会常务副会长,南京市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南京市江北新区新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南京市江北新区青年企业家联合会会长,南京市江北新区工商联副会长,南京市第十五届工商联执委,第四届南京市浦口区工商联副主席,南京市浦口区青企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互联网协会理事,南京市金陵国际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南京大学商学院学生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等社会职务。同时受聘南京大学-大学生学生生涯规划导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校外指导教师,先后获得国家授权专利七项,软件著作权三十余项。
41
人物志
CHARACTER BIOGRAPHY
42
产品志
Products
(一)公司简介
中储南京智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储智运”)是于2014年成立的智慧物流科技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单位,现隶属于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在发展中坚持党建引领、秉承红色基因、牢记央企担当,立足于“业务合规”“数据真实”,以“智运”网络货运平台为核心,升级打造“智链”供应链服务平台、“智信”数字信用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智慧物流综合服务及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二)发展现状
中储智运平台于2015年4月上线试运营,现已发展成为全年物流成交规模超过270亿元,运输总货量超过2.5亿吨,整合专业货运运力270万、货主企业2万家的全国示范引领“共享经济典型平台”。中储智运平台运输货物品类涉及钢材、煤炭、纸浆原料、矿石、家电、塑料、粮油食品等各类行业。业务目前已经覆盖全国,涵盖运输线路超过30000条。
公司被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评为“共享经济典型平台”,系全国首批5A级网络货运平台,交通运输部全国首批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交通运输部第三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联合单位,商务部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江苏省发改委智慧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企业,江苏省发改委认定的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重点企业,江苏省发改委认定的民生保供重点企业,南京市发改委认定的首批市级总部企业。
此外,公司作为江苏省智慧物流综合改革网络货运平台试点企业,参与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江苏省交通物流协会、南京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等组织编制的6项标准和规范的建立与实施,其中《商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服务规范》和《网络货运平台服务能力评估指标》已通过验收并发布实施,推动了网络货运平台新业态服务标准和规范的建立与实施,帮助引导市场科学决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三)现状问题
物流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时也明显受到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未来经济环境的波动,将对我国物流行业的整体市场以及中储智运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同时,《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使得更多企业加入竞争,同行业上市后利用资本扩大市场份额带来一定恶性竞争。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发展,平台客户量不断扩充,随之而来的是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尤其是客户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多,而公司现有产品线暂不足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公司未来将加快打造更完整的产品体系。
中储智运数字化升级案例
中储南京智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转型背景
2000年-2006年 北京银联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区高级经理
2006年-2012年 迪堡(美国)金融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区高级经理
2012年6月至今 江苏瑞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个人履历:
2016年,江苏互联网十大人物、2016江苏年度经济人物
2017年,南京市十二届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优秀企业家、2017年行业领军人物
2018年,江苏省科技企业家
荣誉成就 :
43
人物志
CHARACTER BIOGRAPHY
(一)数字化转型方案
中储智运定位于一家打造数字物流及供应链基础设施,并提供智能运营服务、解决方案的科技企业。在数字经济的国家大背景下,公司通过打造三大平台实现公司物流业务的数字化升级,同时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实现物流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智运”网络货运平台由“物流运力交易系统”和“数字化物流管理系统”两个系统构成。物流运力交易系统运用大数据算法,通过智能配对技术将货源精准推荐给最为契合的承运人并实现在线交易,减少承运人找货、等货时间,降低车辆返程空载率,提升社会物流整体运行效率。同时,数字化物流管理系统为货主客户全程数字化、可视化物流管理服务,通过“智运罗盘”、“智运鹰眼”、“智运客服”等系统,实现物流业务各环节在线流转及管理,实现在途运输全程监控和风险预警,实现每笔业务“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合同流、票据流”的“五流合一”,从而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一体化物流运输服务。
“智链”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是面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产品及解决方案的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该平台集成各类软、硬件技术,帮助客户企业打通内部业务管理系统,实现进、产、存、销、运全流程数字化经营管理。通过对车辆、场站、仓储、园区、磅房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通过互联互通、TMS、WMS、数据可视化等技术产品,为客户提供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全面提升企业供应链运转效率与效益。
“智信”数字信用服务平台定位为供应链生态及金融服务平台。该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将供应链业务产生的商品贸易、物流、支付结算、融资等各类数据形成可信数字存证,通过与银行、保险、税务等三方机构合作,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服务商、承运人会员等提供数据授信及金融、保险、车后等生态服务,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健康发展,让信用产生经济价值,以数据驱动产业发展。
转型实录
图1 中储智运数字物流与供应链生态圈
44
产品志
Products
(二)实施过程
1、智能配对技术推动物流降本增效
中储智运自2014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运力交易模式,强调业务真实合规性,货主与司机在平台上可以直接进行运力交易,无需通过信息部或物流公司等第三方,减少中间环节,减少信息费等费用,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和服务偏差,让市场决定价格,杜绝低价恶意竞争,为货主和司机群体降本增效。
基于平台海量物流交易大数据所形成精准推送、智能匹配等个性化推荐算法,综合分析了每一位在线司机的常跑线路、常运货物种类、车型车况、诚信评价等综合数据,结合司机当前定位与目的地计划,在后台寻找匹配的待承运订单进行定向推送,以便司机进行“预先摘单”,不空跑、不等货,大幅提升全局运输效率。从车辆被动找货,转为货物主动找车。货主则在发布精准的货物品类、货重、货值、起终点的订单信息后,智能配对系统会优先匹配“待返程”或“最优承运”车辆,结合平台的运费议价功能,合理降低企业运输成本。
中储智运平台通过智能配对技术,将货源以“一对多”的形式精准推荐给最为契合的承运人,使返程时间、返程线路最契合的车和货进行配对交易,可以帮助货主在第一时间找到适配车辆,降低货主物流综合成本;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承运人的返程运力资源,减少承运人配载找货、等货时间及成本,形成循环运输,提升车辆运行效率和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货车的尾气排放,最终全面降低产业物流运营成本,提升产业运行效率,实现物流降本增效。
2、多式联运优化运输组织结构
公司作为交通运输部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试点单位,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充分利用中储智运平台的资源聚集优势,以平台的智能配对和调度系统为技术基础,开展公铁水多式联运业务。通过打造中储智运公铁水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整合货主与承运方,包括铁路专线、船运公司、个体船东、物流基地、码头港口、堆场仓库等相关资源,实现多式联运上下游企业间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打造标准化多式联运产品,为行业提供一站式的多式联运物流解决方案,从而降低多式联运的交易成本,提高多式联运的组织效率。
图2 中储智运智能匹配可视化平台
45
人物志
CHARACTER BIOGRAPHY
公司已开展“一带一路”国际班列、国际海运、国际空运等各类国际物流、跨境电商业务。公司打造的“一带一路”中亚、中欧班列,形成西安、郑州、成都与中亚五国、欧洲之间的往返班列,运送货物包括五金、机电、机械设备、医疗器械、服装等各类产品。
3、互联互通全面提升供应链运转效率
中储智运自2019年开始积极与制造企业的管理系统、物流、供应链各环节的订单、仓单、运单等数据进行互联互通,针对企业级用户的物流系统互联互通解决方案独立自主开发了智运开放平台,可实现各类大型企业现有ERP、TMS等业务系统与中储智运平台的对接打通,从而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提高效率和效益。
企业用户完成销售、采购环节的同时,相应的物流需求信息随即通过开放接口同步至中储智运平台,平台每笔运输业务产生的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票务数据又通过智运开放平台同步给企业ERP系统,实现企业供应链各环节的数字化协同,提高客户采购、销售、物流数据管理的时效性、准确性,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4、智慧物流园区解决方案实现园区数字化升级
中储智运通过底层系统模块打造的智慧园区数字货场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通过数据产品和智能设备提升物流园区的业务管理效率。智能园区数字货场系统主要包括排队管理、智能门禁、车辆自动识别、场内调度、无人磅房、数字货场、园区监控等功能和业务系统,通过与网络货运平台、运输管理系统对接,实现采销配运储一体化、数字化协同管理。打通信息孤岛、无纸化作业、提升园区作业效率的同时,将码单、收发货单据等关键供应链节点流通信息,标准化、数字化,并且可追溯。大力提高物流园区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改变园区高成本、低效率的运作模式,提高园区的整体运作效率,以满足高速增长的物流服务需求。
同时,中储智运根据物流园区需求,为园区提供定制化数据可视化服务,实现智能园区的可视化,功能涵盖基础数据总览、运输数据监控、园区仓储监控、智能安防、车辆出入管理、园区消防设备管理等,帮助客户全程掌握园区实时运转情况。
图3 互联互通业务流程
46
产品志
Products
5、基于会员信用的数字物流金融产品创新
中储智运围绕平台上的会员构建了一整套的会员信用模型“核桃信用分”,并和平台产品及服务结合。该信用分基于用户在平台的基本属性、车辆使用、交易偏好、信用历史等大数据,建立了针对司机和货主群体的全新信用评级体系。该信用分的建立对物流行业金融产品的创新、用户信用数据库的建立,以及物流信用体系的健全有重要意义。目前已广泛运用在各种业务场景中,如预付运费、免保证金、运费贷等。
数字物流金融产品创新——运费贷是一款基于数据信用,适应于网络货运业务场景,解决货主融资需求的数字金融创新产品。满足条件的货主客户只需通过以下便捷的操作即可完成运费融资。该产品是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进行战略合作,开发的全行业第一款基于信用数据的普惠数字物流金融产品。该产品突破了传统物流金融业务限制,无需抵押、质押物,而是基于中储智运平台货主信用分、货运订单流、运输物流、结算资金流等平台中所能反映客户信用的数字信息,以及工行货主征信数据,为平台的货主客户提供运费融资服务,基于中储智运平台所有业务“五流合一”,轨迹真实可追溯,最终形成该产品从“申请-审核-放款”全流程线上化及数字化。
6、智慧物流大数据系统实现物流管理智能分析、预测与决策
中储智运汇集海量物流大数据,自主研发打造智慧物流大数据棱镜系统,可提供多维度、快速、高效的智能分析及预测,该系统为公司提供了近千张多维度的分析报表,为公司管理层的预测决策提供支持,为公司各个部门提供体系化、可视化的数据分析工具,提升数据处理和沟通效率,实现数据开放赋能。
图4 中储智运智慧物流大屏
转型实录
47
人物志
CHARACTER BIOGRAPHY
(一)转型效果
1、网络货运平台实现经济效益
中储智运通过网络货运平台实现票据线上化,为国家集中了大量税收。2019年,平台运输收入147亿元,纳税总额达到15.87亿元。2020年,平台运输收入突破204亿,纳税总额高达22.56亿元。预计2021年中储智运营业收入将达到230亿元,2021年纳税总额将达到25亿元。
2、绿色低碳助推蓝天保卫战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号召,大力鼓励和倡导平台司机使用绿色货运工具,大力发展绿色货运,打造绿色物流体系。中储智运平台已与全国600多座加气站达成合作,网络覆盖全国。
3、为国家提供应急物流保障
公司作为央企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代表企业,考虑到应急物流系统对国家应急物流保障体系的重大作用与积极意义,成立不久后即开始应急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耗时三年打造中储智援应急物流系统,希望通过互联网模式为国家应急物流保障体系提供一种新的创新解决思路。该系统依托公司中储智运平台超过270万的全国优质货车运力资源,可以实现应急物流需求的快速响应与安全服务。
中储智援应急物流系统在新冠疫情和灾情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司在疫情或灾情开始的第一时间启动“智援”应急物流调度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开通灾区运输救援物资“绿色通道”。公司利用智援系统迅速调集供应链各方加入战疫战灾体系,时刻关注平台受疫或受灾区域运单的最新数据动态,通过大数据系统精准统计出符合运力需求的车源信息,确保应急物资运送及时。
4、关爱卡车司机,建立数字司机工会,承担社会责任
中储智运2017年起便开始投入建设“为货车司机提供舒适休息环境”的服务项目,为积极响应交通部发起的“司机之家”试点建设工作,中储智运服务网点建设正式升级,进入“司机之家”建设。
图5 中储智运应急物流调度系统
48
产品志
Products
通过智运大数据运算,以货车司机高频率停留地区为选址依据,充分利用中储系统内仓储与网点优势建设司机之家。目前,中储智运在全国建立25个司机之家服务网点,分布在南京、唐山、包头、乌海、杭州、郑州、沈阳、大连、青岛等多个城市,其中南京滨江司机之家是江苏省交通厅“司机之家”试点单位。同时,中储智运搭建了“网上司机之家”,集卡友资讯、生活服务、卡友圈、紧急求助等模块于一体,同时与线下“司机之家”打通,司机在手机APP端能随时查询到中储智运线下“司机之家”的情况简介及位置查询、导航服务。为司机提供找货、休息、交流等立体化服务,改善司机从业人员的工作休息环境,提升货车司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中储智运设立102个线下服务站点,服务于平台的货主和司机会员,为其提供衍生的“纳米级”服务,包括加油加气、车辆维保、运价咨询、安全行车教育、餐饮食宿等。同时,当司机在路途上遇到类困难的时候,服务站也将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司机权益。
为进一步做好货车司机权益保障工作,中储智运积极探索新就业群体的建会入会工作。2021年4月,中储智运在江苏省总工会指导下成立了全国首家由平台企业组建的面向货车司机的工会组织——江苏红运物流工会。成立半年多来,通过赠送篷布、赠送防疫物资、安全知识竞赛、调研座谈、司机节日慰问等活动,不断践行关爱货车司机、保障司机权益的宗旨。中储智运在企业app端不断优化货车司机入会流程,积极探索网上入会全流程操作。同时,加大司机工会维权服务力度,打通线上线下全服务场景,并为卡友们推出免费健康体检、免费推送货运信息、法律咨询、心理关怀、公益招聘、节日关怀等六大服务。
(二)数据对比
公司通过智慧物流平台运作,平均为货主降低成本10%,司机找货时间减少69%。据测算,中储智运上线6年来,已累计为货主客户降低物流成本超30亿元,在帮助客户降本增效、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突出贡献。
在为行业节能减排方面,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平台已整合天然气车辆超过25万辆,占平台车辆总数的20%,2020年平台天然气车辆承运行驶10亿公里,减少3.8亿升的油耗,从而全年减少29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截至目前,中储智运平台天然气车辆已累计行驶32.8亿公里,共减少了94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专家点评(企业案例)
1、邯郸正大制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邯郸正大制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以高频焊管、热镀锌管、螺旋焊管、方矩管、钢塑复合管制造、销售为主导的现代化综合型企业,是中国制造业500强、河北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以及德、法、美、加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储智运基于正大物流业务场景及管理需求,通过API接口实现与客户ERP的互联互通,实现了订单到运单的无缝衔接。结合正大车辆调度、排队等车队管理需求,为其建设了智慧物流管理平台(TMS系统),实现各业务线运输管理的系统支持,为邯郸正大搭建从订单需求、计划、调度、订单跟踪、结算及配套规则的管理体系,实现其发单、摘单、排队、收发货、在途监控、回单确认及结算、开票的全程线上化管理,提升了客户订单及物流的管理效
49
人物志
CHARACTER BIOGRAPHY
率,降低了客户的运作管理成本。2020年全年,正大在公司平台发运货物物流费用超过4亿元,帮助邯郸正大降低物流费用超过3000万元,降幅超过8%,提高运输效率。该大客户解决方案的成功实施已建立良好的示范效应,目前该客户已将该模式复制到迁安正大通用钢管、山西正大制管等分子公司。
2、河北安丰钢铁有限公司项目
河北安丰钢铁有限公司始建于1992年,职工11000余人,是集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型材为一体,年生产能力1000万吨的河北省地方钢铁骨干企业。
中储智运通过与安丰钢铁ERP系统进行深度无缝对接,将安丰钢铁原材料进厂及成品外发业务的关键节点实现系统化、数字化、自动化操作,帮助安丰钢铁进行智能化物流管理,为其降本增效。中储智运平台基于安丰钢铁与其下游客户的销售关系,将网络货运业务的配送关系进行相应的匹配。同时,利用精准定位及电子围栏技术,有效监控车辆实际进出场时间及行驶轨迹。当司机驶入电子围栏区域并停留时间满足设定后,系统根据算法自动确认收发货,显著简化了司机操作,简化了安丰工作人员约35%的工作量,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安丰钢铁已将下游300多家贸易企业引流、签约至智运平台,实现运输业务上下游的互联互通,为安丰物流业务整合及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有效降低客户物流管理及运输成本10%左右。
图6 邯郸正大智慧物流管理平台排队功能
50
产品志
Products
图7 安丰钢铁互联互通应用示意图
柳药股份开放式医药产业联盟链平台-仙茱链
“柳药股份开放式医药产业联盟链平台-仙茱链” 是由江苏众享金联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区块链底层和技术搭建,与广西柳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603368.SH)、广西仙茱中药科技有限公司、广西鼎擎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共同开发。方以构建中国中医药产业联盟链标杆平台为目标,通过区块链、物联网、AI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应用,联手打造国内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开放式医药产业联盟链平台-仙茱链』。
51
江苏众享金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架构
运营模式
仙茱链底层技术架构使用众享金联自主可控的底层技术平台Golden-Chain平台搭建,平台包含“区块链溯源系统、联盟监管子系统、BI数据分析子系统、隐私保护子系统、技术服务子系统和产业数字金融子系统”六大系统功能模块的开发。
以中医药质量追溯为切入点,推进中医药产业数字化升级。通过一系列数字化建设将区块链等多种前沿技术赋能延伸至中医药“产品溯源、品质提升、产业融资”等各个领域。
一、案例设计原理
产品志
Products
52
产品志
Products
关键算法
1.Golden-Chain是一个结合区块链与传统数据库,一种全新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库应用平台。该平台不仅具有区块链的分布式、去中心化、可审计的特性,同时兼备传统数据库的快速查询、数据结构优美的特性。两者的结合使得数据库的恢复变得快速、数据可靠性得到质的飞跃。
2.Golden-Chain基于国密算法,将区块链与传统数据库相结合,把数据的每一次操作看作一次交易,交易在区块链网络上达成共识后入库,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强一致性,构建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日志式数据库应用平台。
3.使用先进的区块链投票共识算法及链式数据存证技术;本项目采用众享金联自主研发的PoP投票共识算法是一种低碳高效的共识机制,可通过信任节点投票决定记账节点,达到秒级的共识验证。同时通过哈希指针连接数据区块形成链式数据结构,形成可追溯历史的区块链,实现数据库操作记录的可靠存证。
基于哈希寻址的分布式文件网盘存证技术,传统数据库通常需要集中化管理,攻击者获取IP地址后通过对服务器攻击能够窃取数据库中的数据。本项目研究PDFS(PeerSafe Distributed File System)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用于存储图片等非结构化文件信息。被添加到网络节点上的文件会得到用其内容进行哈希运算后得出的内容哈希值,根据该哈希值进行寻址并提取文件。对于大文件系统可将文件分片存储到不同的节点上,各个文件块被其他节点访问的越多,副本就越多,达到只需部分节点在线就可提取文件的目的。
区块链技术对于繁重的信息处理负担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尤其是在当前中草药产业经济环境、产业条件、社会结构以及利益格局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的前提下,区块链技术对于促进利益各方系统合作具有成本和效率上的优势。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将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参与方的的技能、服务等专项能力等数据进行双向需求匹配,引入政府监管服务为产业推动和发展方向提供实时政策建议,将产业发展和政策导向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利益共享的成效最大化; 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能够建立产业链的合作信息平台,为政府、制造企业、销售、生产种植的农户涉农企业、金融机构等群体提供信息交流的通道,并且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与不可篡改机制可以打造信息造假的技术铁笼,有效杜绝信息造假与诈骗等违法现象,为产业链的各方提供安全可靠的交流协作平台。
运营模式
二、案例创新特点
创新的合作机制
通过深入分析产业链的特征和金融需求特点,可以创造出具有中草药产业特色的供应链金融新模式。有效解决金融机构与产业链参与方贷款博弈中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机构通过与中草药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依据供应链信息对农户进行选择,实际是一个对农户信誉信息过滤、处理的过程,因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比金融机
创新的产业链数字化模式
构更充分地了解农户,因而,能够现实地避免贷款客户选择中的盲目性,进而可以较有效地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降低贷款的违约风险,提高贷款的回收率。同时,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担保或资金流监控,不仅缓解了农户提供抵押担保的压力,而且缓解了信贷人员的工作压力,节约了人力、时间等放贷成本。
53
本平台非直接产生经济利润,而是属于间接影响经济利益。通过此溯源平台,能够保证医药信息真实有效,把控产品质量,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程度。除此之外,当联盟链条搭建好后,之后参与的企业不用建立自己的溯源网络,可以直接进行节点对接,这样免去了重复建设的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效率。最后,产业联盟脸可以有效解决联盟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金融机构提供优良资产标的的同时也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三、应用成效
经营业绩
该平台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基于数据不可篡改的特性创新医药产业管理模式,强化医药信息互通共享效率,实现全品类、全过程医药溯源、监督与全链条管理,将信息触达企业、政府、消费者,全面提升产业能力和管理效率。
对政府来说,该平台为政府提供监管保障和监管手段,政府通过平台开放数据来管控药品安全,做好药品监管这项民生工程;为柳药及其他药企提升了企业产业数字化程度,共同制定联盟数据标准,统一行业规则并向输出供数字化建设能力和一站式溯源能力;为医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产业数字金融服务,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同时提供数字化、信息化的产销手段。最后,平台还为消费者提供了真实可信的信息查询渠道,帮助其验证药品的溯源信息,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安全感与信任感。
社会效益
区块链本身蕴含的实时动态在线、分布式总账本、全网广播等思想内核,使其天然地与监管高度契合。在区块链以“全息”化的结构连接所有节点的同时,各个参与方将信息实时上链,并且在经过全网共识后便永久留存下来。区块链的这种跨时空连接、全网记录和自信任机制,能够有效提高监管效率,把监管放到区块链上,实时在线,动态更新,提高监管的透明化和安全性,避免“信息暗箱”和“摆钟式”监管。
创新的监管科技
产品志
Products
54
企业志
ENTERPRISE RECORDS
喜讯!亿嘉和获批国家级荣誉
荣膺制造业单项冠军
入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拟认定名单!
来源:亿嘉和机器人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及通过复核的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亿嘉和机器人荣列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的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基石。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入选要求高,评选程序严格,入选企业均代表了各领域的顶尖水平。入选企业需至少满足两方面要求:一是企业必须专注于目标市场,长期在相关领域精耕细作;二是企业应在相关细分领域中拥有重量级市场地位和技术实力。
亿嘉和自成立以来深耕特种机器人领域,在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目前,公司已积累逾百项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并先后斩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恰佩克技术产品创新奖、中国专利银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等重量奖项。此外,公司还获评“2020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列 “2021江苏民营企业创新100强”, “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2020年福布斯上市企业潜力榜”等。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亿嘉和坚持技术革新,加快战略转型。2021年,公司创新发布智能操作机器人羚羊D200,引领特种机器人由巡检时代向操作时代迈进。未来,公司还将坚持走“专特优精”发展道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中国制造”品牌形象,为民族产业发展做贡献。
入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拟认定名单!亿嘉和创新引擎再升级
55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是我国高级别企业创新平台,是对创新能力强、创新机制好、引领示范作用大、符合条件的企业的一种认定,旨在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条件严格,综合考评公司的创新经费、创新人才、技术积累、创新平台、技术产出和创新效益六大指标。
近日,国家发改委公示了2021年(第28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拟认定名单,亿嘉和(股票代码:603666)成功入围。
企业志
ENTERPRISE RECORDS
高级别企业创新平台
56
企业志
ENTERPRISE RECORDS
作为南京市本年度唯一一家入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此次入选是对亿嘉和技术创新能力及研发能力的充分肯定,将有利于公司技术人才引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种子,技术是企业的生命线。公司坚持技术革新的发展战略,重视研发技术与人才储备。目前,公司依托南京、香港、新加坡、深圳、广东松山湖、美国等地的全球化研发布局,逐步构建全球布局的系统化研发中心体系,未来还将持续为各行业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智能机器人产品及服务,不断应用智能科技,改善人类生活。
勇立潮头 创新前行
57
老虎工业云,是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新基建服务商”、“数字化新商业场景服务平台”!
2020年以来,名列“中国产业互联网百强榜第40名”、是“国家信通院首批授权建设的国家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单位”,先后被江苏省工信厅评选为“江苏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江苏省工业电子商务重点培育平台”。平台年交易与服务总额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老虎工业云旗下的“虎翅云工厂”是国内首个轻量化掌上云工厂平台;旗下的电老虎网(新三板:835192)是电力电气能源领域公认的最大互联网平台之一;旗下“蜡肉网”是专业的工业库存处置数字化平台;旗下的“虎爪速派”是国内领先的数字化共享工业维保平台;旗下的“产能云”是国内首个数字化产能预售与合作平台...
作为数字化“新基建服务商”、“数字化新商业场景服务平台”:老虎工业云一是协助企业、行业以及地区政府,搭建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化新基建平台”,提供普惠、低成本、可持续性的公共云服务,加速企业、行业及地区工业与工业互联网、数字化的高度融合;
同时以“数字化新商业场景平台”服务为核心,打造基于“交易、数据、生态”为新型特征的数字化新经济新商业平台,助力企业、地区工业获得更多的增量销售,带来更多增量收入与增量税收。
老虎工业云目前南京、青岛、合肥、菏泽、淮北、包头、益阳等地,相继投资设了城市总部,搭建数字化新基建与新商业平台,赋能地区工业数字化升级、转型,共同发展数字化新经济。
企业志
ENTERPRISE RECORDS
老虎工业云: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新基建、
新商业服务平台!
来源:老虎工业云
以下为部分落户的地区/城市总部
1.南京江北新区"虎翅云工厂数字中心"大厦
面积10000平方米,数字化展厅近2000平方米。南京乃至江苏地区最大的工业互联网数字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及工业互联网新基建示范平台。
58
企业志
ENTERPRISE RECORDS
2.虎翅云工厂盐城中心
坐落于盐都区富力科技办公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打造盐城地区工业数字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及工业互联网新基建示范平台。
59
企业志
ENTERPRISE RECORDS
3.虎翅云工厂菏泽中心
坐落于菏泽市牡丹区工业产业园,打造地区工业互联网数字中心、都市数字化新工业平台。2021年11月初菏泽市委书记张新文率队考察虎翅云工厂。
60
活动志
ACTIVITIES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在南京召开
1月6日,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举行。江苏省工商联二级巡视员李晓东、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黄丹敏、省工商联会员处处长徐卫云、省工商联总商会党委副书记杨栋等出席会议。联合会拟任负责人和理事单位以及会员单位代表参加了大会。
省工商联二级巡视员李晓东主持会议
61
活动志
ACTIVITIES
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黄丹敏出席会议
联合会筹备组发起人代表卜安洵先生向大会作《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筹备工作报告》。黄丹敏宣读了《社会组织名称核准通知书》。与会代表通过举手和投票的方式表决通过了《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章程》《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会费缴纳及使用管理办法》,选举产生了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颜杨林当选监事。
省工商联总商会党委副书记杨栋宣读关于成立联合会党支部有关批复
62
活动志
ACTIVITIES
南京安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三明宣读《会费缴纳及使用管理办法》(草案)
卜安洵先生代表联合会筹备组向大会作筹备工作报告
江苏鹏为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方静燕宣读《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监事选举办法》(草案)
63
活动志
ACTIVITIES
赛摩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厉达宣读《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选举办法》(草案)
在首届联合会理事会议上,经与会理事表决,选举南京联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力斌成为首届联合会会长,五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建国、双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缪文彬、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一新、江苏华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浩、南京东南智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丽、江苏大任智库有限公司董事长卜安洵、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顾建党、赛摩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名誉董事长厉达、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姜杰、江苏瑞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目、江苏鹏为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方静燕、南京安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三明为副会长,卜安洵兼任秘书长。
大会同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支部委员会,颜杨林当选党支部书记,江苏瑞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目、江苏金帕特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程绪传当选支部委员。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是由在江苏省范围内登记的,从事数字经济领域制造、销售、服务的企业自愿组成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并经江苏省民政厅批准成立,依法注册登记具备社团法人资格的商会组织,主管部门是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成立后,将在省民政厅和省工商联的领导下,坚持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有机统一,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交流平台、维护会员利益,助推会员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江苏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作出贡献。
64
活动志
ACTIVITIES
1月6日下午,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成立大会在南京隆重召开,同时举办2022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大会。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数字经济领域商协会、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会员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汇聚一堂,共论长三角区域数字经济布局、数字经济发展新路径,共谋重要领域产业数字化发展。
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顾万峰,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新华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顾雷鸣,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省发改委原主任、南京大学教授钱志新,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温志刚,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赵建国,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池宇,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周恒新,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李扬,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顾新东,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陈京等出席大会。
“融数字 创经济”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成立了!
成立大会上,顾万峰、双传学、周恒新共同为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和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党支部揭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数字经济已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江苏数字经济发展迅速,规模和增速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江苏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43%,位居全国第二。5G网络建设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已建成并开通5G基站7.1万座,排名全国第二,5G网络基本实现全省各市县主城区和重点中心镇全覆盖。为进一步推动各行各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创新,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省工商联牵头组建省数字经济联合会。
65
活动志
ACTIVITIES
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周恒新在致辞中表示,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省民政厅将大力支持省数字经济联合会的各项工作,持续关注联合会的成长和健康发展。
顾万峰对联合会的发展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以凝聚共识为目标,强化政治引领。要坚定政治立场,把牢正确的办会方向,把党建贯穿于联合会工作的全过程,以党建促会建,更好地组织、引导、团结商会人员,推动党的领导和依法自治相统一。
二是以特色优势为依托,提升服务质效。继续发挥优势,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强化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聚焦服务会员,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化思维,把新理念贯穿于商会服务发展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商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是以规范发展为导向,发挥协同治理作用。把“政治引领好、队伍建设好、服务发展好、团结教育好”的四好商会标准融汇到组织建设的各方面,争创“四好”商会和5A社团。
66
活动志
ACTIVITIES
在随后举办的2022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大会上,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在致辞中表示,身为江苏的一家主流媒体集团,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的蓬勃发展也得益于插上了“数字”的翅膀。媒体是数字经济的受益者,同样也是数字经济资源的集聚者、链接者和放大者,关注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追踪数字经济发展动态,传播数字经济发展能量,集团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在致辞中提出数字经济时代的时代之问、发展之问。他表示,聚焦长三角区域数字经济布局,聚力研究数字经济发展新理念新路径新动能,这是一项充满活力与张力、饱含阐释力与资政力的重要课题。对于长三角而言,要发挥一市三省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各自优势,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67
活动志
ACTIVITIES
IEEE院士,前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傲林科技董事长&联合创始人刘震作《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与实践》主题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作《智能制造与制造强国建设》主题演讲。
68
活动志
ACTIVITIES
透明商业领创人、大任智库董事长、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京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会会长卜安洵作《透明商业:数字化的新使命感》主题演讲。
69
活动志
ACTIVITIES
大任智库总经理何伟在会上发布了数字化领导力蓝皮书。
70
活动志
ACTIVITIES
会上,数字经济联合会联合阿里云、浪潮云、用友云、金蝶云等24家长三角家算法产业链相关企业,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算法创新与交易协作体,以共同推进以长三角为轴心辐射全国的算法创新体系和算法交易体系,赋能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当天召开的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江苏联创集团董事长孙力斌当选首任会长,并作表态发言。
五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建国、双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缪文彬、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一新、江苏华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浩、南京东南智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丽、江苏大任智库有限公司董事长卜安洵、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顾建党、赛摩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人厉达、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姜杰、江苏瑞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目、江苏鹏为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方静燕、南京安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三明当选副会长,卜安洵兼任秘书长。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党支部同时成立,颜杨林当选党支部书记。
“数字风火轮之财税大数据沙龙
在江北新区举行”
1月13日,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主办的“数创风火轮财税大数据沙龙”交流会在南京中德数字孪生研究院成功举办,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开元医药、炫佳网络、梦知网、艾辉财税等公司相关领导出席参加。
71
南京善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韦伟作为分享嘉宾,介绍了善数软件的创新技术情况和业务内容,并就今天沙龙的主题,解读如何利用风险分析与管理决策分析系统软件、互联网数据进行大数据风险分析,以及分析结果在政府财税部门的应用案例,帮助财税部门更好的跟进税收、拨款、普惠扶持等执行进度;在企业财务工作中,也可以针对企业的财税情况进行评估、提供治理的解决方案。
随后的开放交流环节中,到场嘉宾对上述专家分享的内容进行了积极热烈的讨论,相互交流彼此的观点和看法,探讨了当前政策环境下财务工作的重点,如何使用好国家给与的惠企政策更好的开展工作;以及如何、通过哪些特征评估企业财务风险,并根据各自的经验提出非常有参考价值的解决意见。
热烈的交流讨论,参会嘉宾收获到满满的财税知识干货,纷纷表示对财务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愉快的合影留念,本次“数创风火轮财税大数据沙龙”交流会顺利落幕。
活动志
ACTIVITIES
72
活动志
ACTIVITIES
江苏省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规划研讨会
在南京圆满召开!
1月20日下午,由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主办,大任智库和南京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会承办,南京东南国资集团特别支持的“江苏省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规划研讨会”在南京圆满召开。来自东南国资集团、苏美达集团、南京钢铁集团、南京紫金投资集团、南京体育产业集团、南京水务集团、江苏省盐业集团、江苏省徐矿集团、南京文投集团、江苏省高投集团、新华传媒、金陵饭店、中科曙光等近四十家企业的负责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73
研讨会全程围绕“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做好规划?”这一主题展开,包括主题讲座、经验分享、开放交流和总结发言等流程环节。
南京东南国资投资集团总经理井深首先作了欢迎致辞,他介绍了东南集团“十四五”时期的“三聚”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分享了东南集团数字化转型总体目标,以及如何实现从“信息东南”到“数字东南”新飞跃的规划思路和重点部署。
活动志
ACTIVITIES
74
活动志
ACTIVITIES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大任智库创始人、数字化转型战略专家卜安洵为大家带来《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规划目标、内容和方法》的主题讲座。
卜老师从“要我转”的形势与政策分析到“我要转”的价值与目标诉求,再到“如何转”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最后指出“谁来转”的主体关系和合作策略等,全面而深入地解读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趋势、目标定位、决策考量和实施路线等。
其中,卜老师解读介绍了大任研发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规划“六化模型”:资源数据化、工作在线化、运营智能化、组织平台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人本化。这一模型系统精要地指导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内容和全路径,引起了在场企业嘉宾的热烈探讨和回应。
紧接着由来自东南集团、苏美达集团等各国企数字化负责人分别结合自身企业数字化规划实践进行了经验分享。
南京东南国资投资集团信息中心主任郑红涛介绍了制定东南集团“十四五”数字化转型发展规划得出的四个 “既要又要更要”经验体会:一是既要自身为主,战略引领,又要尊重专业,集聚外智,更要形成思想统一;二是既要立足当下,务实稳健,又要面向未来,创新突破,更要找准切口抓手;三是既要业务赋能,开源增效,又要兼顾内控,治理升级,更要资源配置均衡;四是既要高层决策,顶层设计,又要面向一线,充分发动,更要解决实际问题。
来自南京体育产业集团、南京水务集团、靖江国林木业、淮安交控、金陵饭店、徐州矿务集团等六家单位代表分别从各自单位数字化转型实践的重点难点进行交流探讨,并对数字化转型规划的重要性和关注点达成了共识。
75
苏美达集团信息管理部总经理田政分享了苏美达集团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的做法和体会。他认为从今天卜老师的报告中收获到很多启发,苏美达的数字化规划从一开始的自己做到找专业的咨询机构来做的经验历程,以及集团数字化规划架构的八个部分:基本情况和发展维护数据;宏观、行业环境的分析和应对的理念;对标企业研究;指导思想发展要围绕公司战略规划;集团的定位和投资的定位;发展目标和模式路径;数据治理分析、网络信息安全等重点关键任务;预算和组织上面的策略和组织保障。
活动志
ACTIVITIES
76
活动志
ACTIVITIES
研讨会的最后,江苏省工信厅两化融合推进处二级调研员张志平和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杨海平做总结发言。张志平认为卜老师的辅导报告非常全面,指导性强。大家围绕数字化转型讨论的内容,也体现出明显的共性,就是要生态构建、系统推进、点面结合,将企业数字化规划和发展战略进一步的结合,形成持续的竞争能力打造优势。杨海平同样表达了对卜老师所做的辅导报告的赞赏,同时大家的经验介绍和交流发言,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作为高校的研究人员,他认为要加快产教融合,共同推进国企数字化转型发展。
本次研讨会由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副秘书长、数字化人力资源专家何伟全程主持,内容理解精准,节奏把控得当,助力提升了研讨会的内容专业度和气氛活跃度。
“数字转型·规划先行”!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已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接下来如何做好数字化顶层设计,把数字技术与行业知识深度结合,真正融入主业务流程,解决核心业务问题,催生体验提升、效率提升以及模式创新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课题。
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联合大任智库,以企业数字化转型“六化”方法论为依托,在商业模式变革、管理模式创新、数字技能改造等方面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升级,最终释放企业新价值,发展产业新动能,促进江苏数字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内部资料 免费阅读
《数志》,做数字化转型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