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安全产业月刊 2024-04

其他分类其他2024-03-31
555

安全产业

SECURITY INDUSTRY MONTHLY

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举措
《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的通知
开展回收循环利用行动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4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封面:郑州祥龙守护安全生产底线

2024年04月第04期
总第40期

中国安全产业协会安全管理与机械租赁服务分会

04

目录

contents

2024年04月总第40期

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现就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部署,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
——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结合各类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差异化需求,依靠市场提供多样化供给和服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支持力度,打好政策组合拳,引导商家适度让利,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
——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建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品设备,提升安全可靠水平,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
——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加快制定修订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领域标准。统筹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消费者接受程度,有序推动标准落地实施。
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二、实施设备更新行动
(一)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推广能效达到先进水平和节能水平的用能设备,分行业分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培育数字经济赋智赋能新模式。严格落实能耗、排放、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要求,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设备。
(二)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围绕建设新型城镇化,结合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以住宅电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环卫、城市生命线工程、安防等为重点,分类推进更新改造。加快更新不符合现行产品标准、安全风险高的老旧住宅电梯。推进各地自来水厂及加压调蓄供水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有序推进供热计量改造,持续推进供热设施设备更新改造。以外墙保温、门窗、供热装置等为重点,推进存量建筑节能改造。持续实施燃气等老化管道更新改造。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设备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地下管网、桥梁隧道、窨井盖等城市生命线工程配套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建设。加快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视频监控等安防设备改造。
(三)支持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更新。持续推进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支持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和动力电池更新换代。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加强电动、氢能等绿色航空装备产业化能力建设。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大力支持新能源动力船舶发展,完善新能源动力船舶配套基础设施和标准规范,逐步扩大电动、液化天然气动力、生物柴油动力、绿色甲醇动力等新能源船舶应用范围。持续实施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结合农业生产需要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阶段,扎实推进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加快农业机械结构调整。
(四)提升教育文旅医疗设备水平。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严格落实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保质保量配置并及时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推进索道缆车、游乐设备、演艺设备等文旅设备更新提升。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推动医疗机构病房改造提升,补齐病房环境与设施短板。
三、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五)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畅通流通堵点,促进汽车梯次消费、更新消费。组织开展全国汽车以旧换新促销活动,鼓励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并引导行业有序竞争。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和车辆安全环保检验标准,依法依规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因地制宜优化汽车限购措施,推进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交互系统建设。
(六)开展家电产品以旧换新。以提升便利性为核心,畅通家电更新消费链条。支持家电销售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开设线上线下家电以旧换新专区,对以旧家电换购节能家电的消费者给予优惠。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给予补贴。加快实施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
(七)推动家装消费品换新。通过政府支持、企业让利等多种方式,支持居民开展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持续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积极培育智能家居等新型消费。推动家装样板间进商场、进社区、进平台,鼓励企业打造线上样板间,提供价格实惠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
四、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
(八)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支持耐用消费品生产、销售企业建设逆向物流体系或与专业回收企业合作,上门回收废旧消费品。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支持建设一批集中分拣处理中心。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推广上门取车服务模式。完善公共机构办公设备回收渠道。支持废旧产品设备线上交易平台发展。
(九)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持续优化二手车交易登记管理,促进便利交易。大力发展二手车出口业务。推动二手电子产品交易规范化,防范泄露及恶意恢复用户信息。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平台企业建立健全平台内经销企业、用户的评价机制,加强信用记录、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共享。支持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发展二手交易、翻新维修等业务。
(十)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鼓励对具备条件的废旧生产设备实施再制造,再制造产品设备质量特性和安全环保性能应不低于原型新品。推广应用无损检测、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技术工艺,提升再制造加工水平。深入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传统设备再制造,探索在风电光伏、航空等新兴领域开展高端装备再制造业务。加快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产品设备残余寿命评估技术研发,有序推进产品设备及关键部件梯次利用。
(十一)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引导低效产能逐步退出。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支持政策,研究扩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制度覆盖范围。支持建设一批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积极有序发展以废弃油脂、非粮生物质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液体燃料。探索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再生塑料、再生金属等再生材料使用情况信息化追溯系统。持续提升废有色金属利用技术水平,加强稀贵金属提取技术研发应用。及时完善退役动力电池、再生材料等进口标准和政策。
五、实施标准提升行动
(十二)加快完善能耗、排放、技术标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制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动态更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加快提升节能指标和市场准入门槛。加快乘用车、重型商用车能量消耗量值相关限制标准升级。加快完善重点行业排放标准,优化提升大气、水污染物等排放控制水平。修订完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修订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完善风力发电机、光伏设备及产品升级与退役等标准。
(十三)强化产品技术标准提升。聚焦汽车、家电、家居产品、消费电子、民用无人机等大宗消费品,加快安全、健康、性能、环保、检测等标准升级。加快完善家电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大力普及家电安全使用年限和节能知识。加快升级消费品质量标准,制定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严格质量安全监管。完善碳标签等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引领、绿色认证、高端认证等作用。
(十四)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供给。完善材料和零部件易回收、易拆解、易再生、再制造等绿色设计标准。制修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规范等再生资源回收标准。出台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二手交易中信息清除方法国家标准,引导二手电子产品经销企业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研究制定二手电子产品可用程度分级标准。
(十五)强化重点领域国内国际标准衔接。建立完善国际标准一致性跟踪转化机制,开展我国标准与相关国际标准比对分析,转化一批先进适用国际标准,不断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支持国内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支持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标准走出去。加强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国内国际衔接。
六、强化政策保障
(十六)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把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循环利用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通过中央财政安排的节能减排补助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汽车以旧换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统筹使用中央财政安排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相关资金等,支持家电等领域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实施好老旧营运车船更新补贴,支持老旧船舶、柴油货车等更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统筹利用中央财政安排的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支持新能源公交车及电池更新。用好用足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加大绿色产品采购力度。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政资金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精准性。
(十七)完善税收支持政策。加大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优惠支持力度,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推广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做法。配合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研究完善所得税征管配套措施,优化税收征管标准和方式。
(十八)优化金融支持。运用再贷款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中央财政对符合再贷款报销条件的银行贷款给予一定贴息支持。发挥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作用。引导银行机构合理增加绿色信贷,加强对绿色智能家电生产、服务和消费的金融支持。鼓励银行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例,合理确定汽车贷款期限、信贷额度。
(十九)加强要素保障。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对不新增用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简化前期审批手续。统筹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转贮存及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范围,保障合理用地需求。
(二十)强化创新支撑。聚焦长期困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积极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和创新产品迭代等机制,强化制造业中试能力支撑,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
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做好政策解读,营造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工作专班,加强协同配合,强化央地联动。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具体方案和配套政策,落实部门责任,加强跟踪分析,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请示报告。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
《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举措
2024年安全应急装备应用推广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
要坚持“房住不炒”理念的内涵
开展回收循环利用行动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 
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24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2023年江苏省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租赁行业调研报告(摘要)
庞源指数-20240322更新
广东协会召开2024年度会员代表大会暨新春联谊会
长沙协会展望2024
陕西省安监站莅临西安协会调研指导工作
杨宏军赴庞源租赁调研指导工作
郑州祥龙规范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市场 守护安全生产底线
中际联合“3S”,代表了什么
恭喜中核华兴达丰荣获“文明单位”表彰
广西建工大都董事长陈延辉带队赴成都调研走访
山东中建物资设备有限公司顺利通过三体系监督审核
中核二四召开2024年纪检工作会暨纪委书记考核会
徐工XGT2230A-100S助建武汉双柳长江大桥
科曼萨COMANSA 重器俯仰 挪动乾坤
港迪电气 赓续荣光 再创佳绩
中联R代群塔进驻新皇岗口岸联检大楼项目
第二届核电施工安全发展论坛在西安圆满举办
陆念力教授亲临江西飞达考察指导
中天智装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东泰源三八妇女节,“她”的专属推文
无锡金裕 爱在春日,遇见最美的你!
读书栏目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24年04月总第40期

政策法规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
《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的通知

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节约优先、问题导向、系统观念,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持续提高建筑领域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加快提升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到2025年,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比2023年增长0.2亿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比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建筑用能中电力消费占比超过55%,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积极进展。
到2027年,超低能耗建筑实现规模化发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推进,建筑用能结构更加优化,建成一批绿色低碳高品质建筑,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显著成效。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城镇新建建筑节能降碳水平。优化新建建筑节能降碳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采用高效节能低碳设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防火性能,推动公共建筑和具备条件的居住建筑配置能源管理系统。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鼓励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按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等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快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提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比例。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方责任,重点把好施工图审查关和工程项目验收关,强化年运行能耗1000吨标准煤(或电耗500万千瓦时)及以上建筑项目节能审查,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降碳强制性标准。
(二)推进城镇既有建筑改造升级。组织实施能效诊断,全面开展城镇既有建筑摸底调查,建立城市级建筑节能降碳改造数据库和项目储备库。以城市为单位制定既有建筑年度改造计划,合理确定改造时序,结合房屋安全情况,明确空调、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和外墙保温、门窗改造等重点内容,结合重点城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小区公共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工作统筹推进。纳入中央财政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政策支持范围的城市,要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部分的能效应达到现行标准规定,未采取节能措施的公共建筑改造后实现整体能效提升20%以上。
(三)强化建筑运行节能降碳管理。加大高效节能家电等设备推广力度,鼓励居民加快淘汰低效落后用能设备。建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科学制定能耗限额基准,明确高耗能高排放建筑改造要求,公示改造信息,加强社会监督。各地区要加快建立并严格执行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机制,聚焦公共机构办公和技术业务用房、国有企业办公用房、交通场站等公共建筑,依法开展建筑冬夏室内温度控制、用能设备和系统运行等情况检查,严肃查处违法用能行为。定期开展公共建筑空调、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调试保养,确保用能系统全工况低能耗、高能效运行。选取一批节能潜力大的公共机构开展能源费用托管服务试点。推动建筑数字化智能化运行管理平台建设,推广应用高效柔性智能调控技术。推动建筑群整体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和调峰。
(四)推动建筑用能低碳转型。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确定工作推进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制定完善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相关标准和图集,试点推动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新建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加强既有建筑加装光伏系统管理。因地制宜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暖,支持建筑领域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供热应用,开展火电、工业、核电等余热利用。探索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常态化监管和后评估,及时优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运行策略。提高建筑电气化水平,推动新建公共建筑全面电气化,提高住宅采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化普及率。
(五)推进供热计量和按供热量收费。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制定供热分户计量改造方案,明确量化目标任务和改造时限,逐步推动具备条件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用热量计量收费,户内不具备供热计量改造价值和条件的既有居住建筑可实行按楼栋计量。北方采暖地区新竣工建筑应达到供热计量要求。加快实行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相结合的两部制热价,合理确定基本热价比例和终端供热价格。加强对热量表、燃气表、电能表等计量器具的监督检查。
(六)提升农房绿色低碳水平。坚持农民自愿、因地制宜、一户一策原则,推进绿色低碳农房建设,提升严寒、寒冷地区新建农房围护结构保温性能,优化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新建农房防潮、隔热、遮阳、通风性能。有序开展既有农房节能改造,对房屋墙体、门窗、屋面、地面等进行菜单式微改造。推动农村用能低碳转型,引导农民减少煤炭燃烧使用,鼓励因地制宜使用电力、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
(七)推进绿色低碳建造。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提高预制构件和部品部件通用性,推广标准化、少规格、多组合设计。严格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积极推广装配化装修,加快建设绿色低碳住宅。发挥政府采购引领作用,支持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纳入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政府采购工程,应当采购符合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的绿色建材。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应用推广,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建立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库。持续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推广节能型施工设备,统筹做好施工临时设施与永久设施综合利用。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推进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八)严格建筑拆除管理。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坚持“留改拆”并举,加强老旧建筑修缮改造和保留利用。对各地区建筑拆除情况加强监督管理。各地区要把握建设时序,坚决杜绝大拆大建造成能源资源浪费。
(九)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推广。支持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零碳等建筑新一代技术研发,持续推进超低能耗建筑构配件、高防火性能外墙保温系统、高效节能低碳设备系统、建筑运行调适等关键技术研究,支持钙钛矿、碲化镉等薄膜电池技术装备在建筑领域应用,推动可靠技术工艺及产品设备集成应用。推动建筑领域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定期征集发布一批建筑领域先进适用节能降碳技术应用典型案例。加快建筑节能降碳成熟技术产品规模化生产,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建筑节能降碳产业链,培育建筑节能降碳产业领军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建筑节能降碳技术研发和培训平台,加强从业人员工程实践培训。
(十)完善建筑领域能耗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完善建筑领域能源消费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构建跨部门建筑用能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完善建筑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编制建筑行业、建筑企业以及建筑全生命期碳排放核算标准,统一核算口径。
(十一)强化法规标准支撑。推动加快修订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区分不同阶段、建筑类型、气候区,有序制定修订一批建筑节能标准,逐步将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到超低能耗水平。加快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制定严于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地方标准。开展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能效测评,确保建筑达到设计能效要求。加强建筑能效测评能力建设。
(十二)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实施有利于建筑节能降碳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政策。加大中央资金对建筑节能降碳改造的支持力度。落实支持建筑节能、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完善绿色金融等产品和服务,支持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和相关产业发展。
三、工作要求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充分认识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的重要意义,切实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举措,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建筑领域高质量发展。各省级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将本方案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细,明确目标任务,压实各方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资金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区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有效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确保兜住民生底线;要广泛开展节能降碳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自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各类企业在中国都将有广阔发展空间”——郑栅洁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24日上午开幕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上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发展动能亟待增强,中国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发展自身,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更强动力,为跨国公司带来巨大商业机会。
此次年会的举行,恰逢中国全国两会结束不久。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十项任务之首。
新的一年,中国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郑栅洁在年会上指出,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主要从三个方面采取政策措施。
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重点推进“四个加快”:加快创新能力建设,包括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包括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动、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等;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包括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数据要素×”行动计划,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等;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二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重点做好“三个进一步”:进一步完善市场基础制度。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完善社会信用基础制度,整治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发布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健全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实施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三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点加强“三个合作”: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支持外资科技企业与国内科研机构或企业共同开展科技攻关,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共同营造创新生态;加强人员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中外人员往来便利性,为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提供便利;加强投资经贸合作。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引进外资,在增值电信、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等领域开展准入试点。加快出台2024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继续支持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建设,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扩大数字产品等市场准入。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
中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约万亿元新增投资需求和2000多亿元新增消费需求;在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7大领域推动设备更新,有望形成年规模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开展汽车、家电、家居等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有望释放万亿元规模的市场潜力;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2030年前每年至少需要新增投资2万亿元以上……
通过援引一系列测算数据,郑栅洁表示,中国人口众多,多样化高端化消费需求与日俱增;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碳达峰碳中和等,将带来巨大市场需求。同时,中国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业规模占全球比重30%左右,并且正在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各类企业在中国都将有广阔发展空间,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展望2024年,郑栅洁说,从已有数据和先行指标看,随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他表示,中国不仅努力发展自己,也愿与大家携手共进。“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投资中国就能赢得未来”。

2024年04月总第40期

政策法规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安全应急装备应用推广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重点任务落实,加快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创新发展,推广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显著应用成效的安全应急装备,现组织开展2024年安全应急装备应用推广典型案例征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方向
按照《行动计划》关于发布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的工作部署,面向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的10大应用场景,开展本次典型案例征集。
(一)工业生产安全事故。面向有毒有害、粉尘、易燃易爆等工业厂区危险品泄露及火灾救援场景,征集安全生产监测预警、工业消防系统与装备、安全应急智能化装备、个体防护装备等应用案例。
(二)城市特殊场景火灾。面向城市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地下空间、老旧小区、仓库等特殊场景火灾救援处置场景,征集特种消防救援装备、无人灭火装备、感温感烟传感装备、人员精准定位装备、个体防护装备等应用案例。
(三)矿山(隧道)安全事故。面向露天矿山矿石采掘、运输、装卸等高危环境作业场景,以及地下矿井复杂空间探测、风险感知、救援等场景,征集露天矿用无人驾驶装备、雷达探测装备、救援机器人、隧道救援装备等应用案例。
(四)地震和地质灾害。面向大震巨灾监测预警、断路断网断电救援等场景,征集多功能预警系统、抢险救援装备、生命搜救装备、应急通信装备、应急供电装备等应用案例。
(五)洪水灾害。面向堤坝渗漏、管涌、滑坡、塌陷和决口重大险情等场景,征集智能化洪涝预警及处置装备等应用案例。
(六)城市内涝灾害。面向湍流水域、浑浊水域、地下空间等复杂环境救援场景,征集远程控制排涝救援装备、灾情信息感知与应急通信装备等应用案例。
(七)冰雪灾害。面向冰雪灾害下道路紧急抢通、通信线路与电网保障、高寒高海拔等恶劣环境救援等场景,征集智能化除冰雪装备应用案例。
(八)森林草原火灾。面向火情快速感知、超前预警、运输投送、快速处置等场景,征集火灾监测预警装备、航空救援装备、轻量化高机动灭火救援装备等应用案例。
(九)紧急生命救护。面向心脏骤停猝死院前抢救、重大事故灾难紧急生命救援等场景,征集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现场生命支持及转运装备等应用案例。
(十)家庭(社区、学校、景区、活动场馆等)安全应急。面向家居、野外、车辆、景区、活动场馆等多种环境下安全防护和个人应急逃生自救等场景,征集安全应急包、长效环保灭火器、救生缓降器、应急电源、家庭应急物资储备装置等应用案例。
二、申报条件
(一)申报主体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申报主体经营管理规范,规章制度健全,符合安全环保要求,近三年财务状况良好、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
(二)申报主体所申报的装备产品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度聚焦实际场景应用需求和重点问题,并在突发事件安全防范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中有成功的实战应用案例,技术国内领先、成熟可靠,具有较强推广应用前景。
(三)申报材料要求客观、真实,并提供实际应用案例和佐证材料。每个申报主体申报不超过2项。
(四)申报材料要求不涉密。
三、申报流程
(一)网上填报
各申报主体登录“安全应急产业大数据平台”(https://safetybigdata.com.cn,以下简称大数据平台),完成注册后填写申报书(附件1)。申报单位需对提供参评的全部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并在大数据平台中上传加盖单位公章的真实性承诺(附件2)。申报起始时间为2024年3月11日,截止时间为2024年4月30日。
(二)案例推荐
  1.推荐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各中央企业负责组织推荐。推荐单位于2024年5月17日前使用专用的账号登录大数据平台,确定推荐名单,导出推荐案例信息汇总表(附件3),并加盖公章后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司。
2.推荐数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案例原则上不超过10项,有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含创建单位)的可增加推荐数量,每有1个基地可增加5项。各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推荐案例原则上不超过5项,不占属地指标,可直接报送。每个推荐单位对同类型的装备案例推荐数量原则上不超过3项。
四、联系方式
申报咨询: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司 010-68205587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010-62303123
附件:1.2024年安全应急装备应用推广典型案例申报书
   2.真实性承诺
   3.推荐案例信息汇总表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24年2月23日

深刻理解构建发展新模式 
要坚持“房住不炒”理念的内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日前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在理念上要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可以看出,坚持“房住不炒”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基本准则,离开了“房住不炒”,新发展模式也就无从谈起。
  毋庸置疑,“房住不炒”是住房居住属性的体现,已根植于广大居民的心中,成为统筹住房民生功能与发展功能,兼顾住房资源充分与均衡要求,加快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指引。之所以房地产新发展模式需要始终坚持“房住不炒”理念,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三个要点来理解:
  首先,“炒”不只是个人投资炒房,更有一些地方政府“炒地”,资本无序扩张“炒钱”。“炒地”“炒钱”与“炒房”叠加,是房地产市场失衡的根源所在。房地产炒作的本质,是将本来用来“居住”的房子异化为投资工具、资产积累的工具。住房被炒作出来的未来资产增值预期不是实际居住需求所驱动,不仅影响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让楼市容易出现周期性失衡。炒作驱动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如沙滩之塔,貌似壮观,但稍有冲击,就会坍塌,并造成严重的连锁反应和风险溢出。面对教训,地方政府要善用和珍惜楼市调控自主权,着眼楼市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全局,始终把抑制炒房和不去炒地,作为分内之责。
  其次,高质量发展所要求的经济增长,不可能靠“炒房”炒出来,而应尊重规律,充分发挥房子“住”的功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当前,“房住”的潜力仍然很大,但需要挖掘,并以抑制“不炒”为前提。根据“七普”数据,我国城镇存量住房建筑面积已经超过300多亿平方米,每年就算2%的折旧补偿,就需要新建6亿多平方米住房。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居民对好房子的需求越来越多,支付力也在稳步增加。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居住需求,激发潜在住房需求有序释放,房地产发展既利民生又促增长的空间还很大。但是,一定要尊重基本规律尤其价值规律,不能让房价因为炒作而脱离基本面和使用价值,导致房地产成为无根之萍。
  最后,“房住不炒”是人房地钱要素资源的科学配置,其目标是实现“人人有房住,房子有人住,人人住好房”。良好的居住条件,是个人全面发展和提升能力的前提,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房住不炒”,更加需要实现“人、房、地、钱”的高效联动,更迫切要求完善房屋从开发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在供应方面,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性制度需要加快改革完善,现房销售需要有力有序推进。在使用方面,房屋体检、养老金、保险等制度要加快建立。这些机制和制度一旦失去了“房住不炒”,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模式下的住房工作目标就不会实现。

2024年04月总第40期

政策法规

开展回收循环利用行动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近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部署实施了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其中,回收循环利用行动聚焦回收换新、二手流通、再生利用等环节,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进一步畅通资源循环利用路径,推动废旧产品设备高效回收、二手商品交易规范便利、资源再生利用水平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一、加强回收循环利用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举措
  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对退役设备和各类废弃产品进行妥善处置、循环利用,有利于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举措。此次以旧换新包括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等本身更新迭代速度较快的消费品。据统计,我国每年主要电器产品报废量超过2亿台,年均增长20%;我国每年手机的废弃量可达到4亿部以上。这些废旧产品设备中蕴藏着大量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据估算,1辆报废的小型汽车精细化拆解后,可分解出约36千克橡胶、70千克塑料、740千克废铁、100千克铝;1吨废旧手机可提炼出400克黄金、2300克银;1台普通电冰箱可回收9千克塑料、38.6千克铁、1.4千克铜。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回收循环利用,相当于开启“第二矿山”,可以降低对原生资源的需求,减轻矿产资源开采对自然环境的压力。同时,还可以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超过26万家,产值超过3.5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
  此外,回收循环利用还可以通过再生利用、二手商品交易、再制造等不同层级的利用方式实现多维度降碳。再生利用可有效减少原材料开采、运输及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碳排放;二手商品交易、再制造等可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据测算,2022年,我国通过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亿吨。预计到2025年,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将超过30%,到2030年将超过35%。
  二、精准把握“四个着力”,多措并举破解回收循环利用难题
  (一)探索新型回收模式,着力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健全回收网络对加强回收循环利用至关重要,可实现废旧产品设备的有效收集,提高废旧产品设备的回收利用效率。目前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有待完善,回收渠道尚不畅通,部分产品设备闲置在企业或消费者手中或仍在超年限使用,部分则流入非规范回收渠道,被不规范回收拆解企业随意处置,造成环境问题、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行动方案》聚焦居民、企业产生的废旧设备产品在回收时遇到的突出问题,提出要加快发展“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支持企业建设逆向物流体系,推广上门取车服务模式等,进一步畅通报废汽车、废旧家电家具等产品规范回收渠道,推动建立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的回收网络,完善公共机构办公设备回收渠道,有利于提高回收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加强平台企业管理,着力规范二手商品流通交易。近年来,二手闲置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用户规模达到数亿人。据统计,2023年二手汽车交易量达到了1841.33万辆,同比增长了14.88%。二手消费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但还存在交易体制不完善,交易手续不规范,部分关键信息不透明、不对称、不真实等问题,导致消费者二手交易意愿不强,制约了二手交易市场进一步发展。《行动方案》针对二手交易市场不规范不便利等问题,部署优化便利二手车交易登记措施,引导二手商品交易平台建立健全信用评价机制,进一步规范了二手车、二手电子产品等二手商品的流通秩序和交易行为,强化了交易平台管理责任。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生效,将有效促进二手商品交易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形成更加健康有序的二手商品市场。
  (三)扩宽新兴产业领域,着力推进高端装备再制造。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设备大量应用,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随着产业加快升级和设备更新换代,新能源设备也将面临批量退役问题。据测算,到“十四五”末,运行时长超过20年的老旧风电场规模将超过120万千瓦;2030年起,光伏组件也将进入报废密集期,30年累计待回收容量将达1780万千瓦。《行动方案》除了对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传统设备实施再制造提出部署要求外,还进一步扩宽了高端装备再制造的业务范围,提出在风电光伏等新兴领域探索开展再制造业务,催生了新的产业链和服务模式,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四)加大技术研发创新,着力提升资源再生利用水平。资源再生利用是回收循环利用过程的关键一环。技术创新是推动资源再生利用的核心动力,以技术创新为抓手,才能更好实现回收循环利用的价值。《行动方案》针对再生利用行业存在技术瓶颈制约、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能力弱等问题,分品类提出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举措。如,加强稀贵金属提取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发展生物质液体燃料,研究扩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机制覆盖范围等,对实现废旧物资更全面、更深入地回收循环利用提供了解决方案。
  三、加强联动打好组合拳,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加快推动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利用要充分用好政策支持工具,综合施策。要统筹现有资金渠道,充分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财政专项资金等,加强对资源回收利用能力建设的支持。要统筹落实好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评估政策实施情况,动态更新优惠目录,适时更新产品种类,如有价金属提取、共享单车的回收利用等,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对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利用的支持作用。
  此外,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循环利用需要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公众等力量,打好“政策、市场、科技、社会”组合拳。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支持力度,强化对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推动企业在自主创新上下大功夫,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融合联动协同创新,强化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攻关,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加大科研机构投入,开展集中攻关,积极探索更环保高效的回收循环利用技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应用。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享受国家政策红利,选购新一代、高性能的汽车、家电、手机等产品时,能积极践行绿色消费理念,主动将淘汰下来的汽车、家电、手机等废旧产品在规范的二手市场进行交易,或交由规范的回收拆解企业进行处置,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朱黎阳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端木祥慈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战略规划部副主任)

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建筑领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户。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国办函〔2024〕20号,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聚焦提高建筑领域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系统部署了12项重点任务,针对性强、有操作性,是今后一段时期提升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质量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一、我国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潜力巨大
  据梳理测算,全国存量建筑中仍有近40%为非节能建筑,既有公共建筑中使用寿命超20年建筑占比超30%,大量老旧居住建筑围护结构差、设备老旧效率低、运行维护管理缺失,导致我国建筑全生命期能耗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居高不下。按照国际经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发展到1—2万美元时,将产生大量改善型、提升型消费需求。因此,随着城镇化率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建筑领域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还将保持刚性增长,节能降碳潜力巨大。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全面推进城乡建设方式和管理运行模式绿色转型,可以有效降低工程建造和建筑运行等环节能耗和碳排放水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扎实推进建筑领域节能降碳重点工作
  为提升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工作方案》针对新建建筑建设、既有建筑改造、建筑运行维护、建筑用能结构等关键环节,提出系列工作任务。
  一是提升新建建筑节能降碳水平。《工作方案》根据城镇、农村建筑不同特点,明确了相应的工作任务。针对城镇新建建筑,要求秉持节能降碳设计理念,推广节能型施工设备,推广利用绿色建材,采用高效节能低碳设备,强化能源管理系统配备使用,并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等工作基础较好、条件较为齐备地区率先推进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针对农村新建建筑,强调坚持农民自愿、因地制宜、一户一策原则,更加注重通过提升围护结构保温性能、优化防潮隔热通风性能等改善居住体验。
  二是加快既有建筑节能降碳改造。《工作方案》要求全面开展城镇既有建筑摸底调查,结合能效诊断情况建立改造数据库,分级分类推进节能降碳改造工程。强化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标准引领作用,加快推进空调、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和外墙保温、门窗等更新改造,并对纳入中央财政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政策支持范围的城市提出更高要求。在既有农房改造方面,要在农民自愿、经济适用的前提下推进房屋墙体、门窗、屋面、地面等菜单式微改造,有效改善农村居民居住质量。
  三是推动建筑用能低碳转型。《工作方案》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作为推进建筑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求各地区明确工作推进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在试点推动新建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的同时,加强既有建筑加装光伏系统管理。针对供暖这一建筑能源消费重要环节,一方面大力推进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以及热电联产余热、工业余热、核电余热等规模化应用,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供热分户计量和按供热量收费,实施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两部制热价改革,引导供热企业节能降耗改造,培养居民用户按需用热的节约意识。
  四是强化建筑运行阶段节能管理。《工作方案》按照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关部署要求,提出加大高效节能家电等设备推广力度,鼓励居民加快淘汰低效落后用能设备、推进公共建筑重点用能设备调试保养等任务举措。强化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要求严格执行室内温度控制机制,严肃查处违法用能行为,推动数字化运行管理平台建设,并协同推进能耗限额管理、能源费用托管服务试点、电力需求侧管理等工作,推动建筑能源管理水平的迅速提升。
  三、强化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支撑保障
  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任重道远,《工作方案》从技术创新、统计核算、法规标准和政策资金等四方面提出具体支持措施,为实现主要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强化技术创新引领。《工作方案》提出以技术创新支撑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建筑节能降碳产业链,要求加大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零碳等建筑新一代技术研发力度,推动可靠技术工艺和产品设备集成应用,并就培育领军企业、培训平台建设、从业人员培养等提出明确要求。
  二是夯实统计核算基础。针对我国建筑领域能耗碳排放统计核算基础薄弱的现实困难,《工作方案》要求在进一步完善既有建筑能源消费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建筑碳排放统计核算标准体系,并强调构建数据共享机制,最大化发挥数据支撑作用。
  三是完善法规标准支撑。为适应“双碳”背景下最新工作要求,《工作方案》提出加快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等工作要求,并就建筑节能标准制修订和指标水平提升等作出明确部署。
  四是丰富经济激励政策。《工作方案》强调,要在落实既有节能降碳、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加大中央资金对建筑节能降碳改造的支持力度,以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等为支撑,支持节能低碳建筑建设改造及相关产业发展。(倪江波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

2024年04月总第40期

行业发布

2024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842亿元,同比下降9.0%其中,住宅投资8823亿元,下降9.7%。
1—2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6690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0%。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66636万平方米,下降11.4%。房屋新开工面积9429万平方米,下降29.7%。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6796万平方米,下降30.6%。房屋竣工面积10395万平方米,下降20.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694万平方米,下降20.2%。

 二、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1—2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13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4.8%。新建商品房销售额10566亿元,下降29.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2.7%。
    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59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9%。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3.8%。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
 1—2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6193亿元,同比下降24.1%。其中,国内贷款3144亿元,下降10.3%;利用外资5亿元,增长7.4%;自筹资金5374亿元,下降15.2%;定金及预收款4630亿元,下降34.8%;个人按揭贷款2214亿元,下降36.6%。

  四、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2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2.13。

2023年江苏省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租赁行业调研报告(摘要)

(信息来源: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建筑安全设备管理分会网站)
2022-2023年江苏省建筑起重机械使用情况统计
(一)全省施工建筑起重机械总体情况
1、设备保有量与使用情况。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在“省安管系统”中完成信息登记的起重机械设备共64147台,其中塔式起重机35079台,施工升降机26519台,物料提升机2549台。从设备使用情况看,处于使用状态的设备数共17717台、闲置状态46430台,使用率27.6%,闲置率72.4%。分类别来看,塔式起重机处于使用状态10508台,闲置状态24571台,使用率30.0%,闲置率70.0%;施工升降机处于使用状态6750台,闲置状态19769台,使用率25.5%,闲置率74.5%;物料提升机处于使用状态459台,闲置状态2090台,使用率18.0%,闲置率82.0%。从统计数据看,总体设备闲置率达到七成以上,从设备类别看,物料提升机的闲置率较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更高,达到八成以上,考虑到对物料提升机的使用限制和管理要求相对较多,未来物料提升机的使用空间将越来越小。
2、设备安装情况。2022年全年共安装设备27070台,其中塔式起重机13962台,施工升降机11782台,物料提升机1326台。2023年全年共安装设备26477台,其中塔式起重机14626台,施工升降机10714台,物料提升机1137台。2023年机械设备新安装数量较2022年有所减少(考虑到2022年未计入徐州数据,实际减少更多),从侧面反映了新开工项目数量在下降。
3、保有量和闲置率情况变化。从2022年一季度开始,全省建筑起重机械保有量和闲置数量均处于上升态势,在用数量大部分时段维持平稳,在2023年下半年突然下降,较设备在用量高峰时降幅18.51%。
从建筑起重机械总闲置率来看,起重机械总闲置率由2022年3月31日的58.51%上升到72.38%,增长速度非常快,说明近两年起重机械租赁市场形势日趋严峻。
4、随建筑业变化波动情况。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3836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89884万平方米,下降7.7%。房屋新开工面积95376万平方米,下降20.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69286万平方米,下降20.9%。2023年江苏省房地产施工面积57385.92万平方米,较2022年同期下降8.2%;新开工面积8234.48万平方米,较2022年同期下降16.9%,在施总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均双下降。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租赁行业是建筑业的下游服务行业,受建筑业影响较大。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开工项目减少、租金价格下降→购置新机减少、大量出售旧机→行业低谷、加速行业整合和调整→市场上设备保有量减少、租赁企业的竞争压力逐步缓和→租赁价格触底后缓慢少许上升至平衡点→厂家销售设备数量放缓等趋势。
5、两建机使用变化情况。塔式起重机方面,从2022年初到2023年末在用数量在1~1.2万台,其中2023年在用数量一直在下降,2023年中和年末较2022年年中和年末分别下降3.6%和3.2%。整体使用率逐步下降,闲置率逐步升高,到2023年末,闲置率已达到70%。施工升降机方面,但是到了2023年末,在用量大幅下降为6750台,2023年中和年末较2022年年中和年末分别下降15.57%和15.40%,降幅较塔机大得多。
6、地区使用和安装统计情况。分地区统计的设备闲置率,是指设备租赁单位在工商注册地区通过“省安管系统”完成设备信息登记数与非使用状态数计算分析得出。在非工商注册地设区市完成的使用登记数计入工商注册地设区市数据。如在南通信息登记的设备在苏州地区使用,则计算入南通地区数据,不计入苏州地区数据。这样统计虽有稍许偏差,但可以看出各市设备租赁市场总体变化趋势。
总体上看,2023年12月与2022年12月相比,除徐州外其他各地设备总闲置率均有所上升。各地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情况与建筑业发展情况一致,苏州、南京、徐州、苏州等地设备安装数量排在前列,这也说明建筑机械租赁行业与建筑业关联度之紧密。
(二)在用建筑起重机机械设备型号统计情况
现场使用的施工升降机绝大多数型号为SC200/200,这里仅对在用的塔式起重机按照起重力矩型号保有量进行统计。在用的塔式起重机中,起重力矩在630kN·m以下(含本数)的塔式起重机占比11%;630kN·m~800kN·m(含本数)占比33%;800kN·m~1250kN·m(含本数)占比37%;1250kN·m~1600kN·m(含本数)占比11%;1600kN·m~2500kN·m(含本数)占比6%;2500kN·m以上占比2%。630kN·m~800kN·m(含本数)和800kN·m~1250kN·m(含本数)两个区段的塔式起重机在用量较大,均超过30%,合计达到70%。
(三)全省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出厂年限分析
1、“省安管系统”设备总数分析。全省塔式起重机总数在36437台,其中设备出厂年限在1年内的1193台,占比3.3%;1~3年的10496台,占比28.8%;3~5年的12179台,占比33.5%;5~8年的5333台,占比14.6%;8年以上7236台,占比19.9%。目前市场上5年以内塔机保有量非常大,共23868台,占比65.5%。同时出厂1年内塔机1193台,占比仅仅3.3%,说明目前租赁企业购置新塔机较少。
全省施工升降机总数在27625台,其中施工升降机设备出厂年限在1年内的1527台,占比5.7%;1~3年的12188台,占比45.8%;3~5年的10036台,占比37.7%;5~8年的2835台,占比10.7%。目前市场上3年以内新机保有量很大,共13715台,占比51.6%;出厂1年内的施工升降机仅仅1527台,占比5.7%。
2、“省安管系统”中在用设备年限分析。2023年在省系统中办理安装告知的在用设备总数为14121台,其中塔式起重机设备出厂年限在1年内的637台,占比4.5%;1~3年的4316台,占比30.6%;3~5年的5667台,占比40.1%;5~8年的1929台,占比13.7%。8年以上1572台,占比11.1%。从使用角度来看,目前市场上5年以内塔机受到认可度较高,共10620台,占比75.2%。
全省施工升降机在用总数为10244台,其中施工升降机设备出厂年限在1年内的659台,占比6.4%;1~3年的4548台,占比44.4%;3~5年的4409台,占比43.0%;5~8年的617台,占比6.0%。从使用角度来看,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施工升降机,5年内的共9616台,占比93.9%。
2023年江苏省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市场价格调研情况
(一)总体情况
1、2022年、2023年塔机整体租赁价格出现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基本在40%左右;施工升降机租赁价格降幅相对较小为29%;QTZ63、QTZ80小型塔机的租赁价格下降幅度相对较小,说明目前施工现场的需求回归实际,小型塔机在施工现场使用率相对较高;大塔租赁价格下降趋势明显、下降幅度最大(最高的QTZ160下降了47%)。
2、2023年的租赁价格与2020年历史最高价格相比,下降幅度惊人,普遍下降50%以上,部分机型如QTZ125、QTZ160、QTZ250下降接近70%,也就是说目前价格只有历史最高位的1/3。2023年大型号塔机租赁市场需求总量和租赁价格同步大幅下降,租赁企业要谨慎应对市场需求,慎重、合理采购新机,谨防资金压力风险。
(二)租赁价格分析
QTZ63型号的塔机,2018-2021年(统计数据前4年)租赁价格基本稳定、变化不大,市场拐点发生在2022年,2022、2023年价格连续2年价格下降,2022年租赁价格同比2021年下降19.7%,2023年租赁价格同比2022年又下降34%,同比最高价格年份(2019年)下降了48%,接近腰斩。
QTZ80型号塔机在目前市场上的占有率最高,在施工现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很强。2018-2021年(统计数据前4年)价格情况基本稳定、变化不大。从2022年开始租赁价格开始下降,2023年急剧下降,同比2022年下降37%,同比最高价格年份(2020年)下降了52%。目前QTZ80平均租赁价格仅为8600元/月,以一台设备购置费40万、每年租期10个月计算,在不考虑人工、维保等情况下,理论上回本需要近5年,租赁企业压力巨大。
QTZ125塔机租赁价格在2018-2020这3年还能维持在3万元以上的较高水平,从2021年开始跌破3万元,2022年跌至2万元出头,到2023年跌至1万元出头,租赁价格连续3年每年下降近1万元/月。2023年租赁价格同比2022年下降了46%(接近腰斩)、同比最高价格年份(2019年)下降了68%。QTZ125塔机是近几年市场上价格下降最为明显的机型,也可以作为目前市场租赁价格变化情况的一个风向标。QTZ125以上的大型塔机除了受建筑行业整体环境不景气、市场保有量大的影响外,还受近两年装配式建筑发展放缓,装配式结构件也在向小型化、可拆解化方向发展,整体式大构件逐渐减少的影响。从以下数据可见,QTZ125以上的大型塔机价格下降趋势更加明显。
QTZ160型号塔机,租赁价格从2021年开始迅速下降,2021年租赁价格同比2020年下降20.1%,2022年租赁价格同比2021年下降19.5%,2023年租赁价格同比2022年大幅下降47%,2023年价格同比最高价格年份(2019年)下降了68%。
QTZ250型号塔机自2018年开始统计起租赁价格就没有上升过,一直是逐年下降,2023年租赁价格同比2022年大幅下降39%,同比最高价格年份(2019年)下降了62%,只有最高峰租赁价格的1/3。
QTZ315型号塔机的价格情况,跟QTZ250塔机类似,也是自2018年开始统计起租赁价格就没有上升过,一直是逐年下降。2023年租赁价格同比2022年下降34%,比最高价格年份(2018年)下降了60%。
市场存在问题的调研情况
(一)总体情况
市场问题调研问卷(多项选择问卷)反馈,2022年,租赁企业面临最严重的三大问题分别是租赁款拖欠严重占69%、恶意低价竞争占比63%、总包单位对设备年限的不合理要求(要求3年或5年内新设备)占比63%;2023年,虽然三大问题内容没有变化,但问题更加严重且顺序有一定变化(恶意低价竞争排第一),分别是恶意低价竞争占比83%、租赁款拖欠严重占比80%、总包单位对设备年限的不合理要求占比78%,调研受访者认同三大问题的占比均超过70%以上。调研情况来看,租赁费用大幅下降再加上近两年来反映最为强烈的租赁款拖欠严重问题,充分说明目前租赁行业经营状况很差和生存环境恶劣,很难实现盈利。此外,2023年出现的开发商集中暴雷不付工程款只能抵房问题,也困扰着施工、租赁单位。
(二)面临的发展困难分析
1、恶性竞争问题。从建筑起重机械市场保有量和租赁价格统计分析看,行业低迷、市场需求量小的趋势长期难以改变。租赁企业普遍持有重资产,有银行贷款(或分期贷款)要还,设备出租率较低,租金较低甚至无利润。租赁企业为留住工人和保证现金流,只能先保证业务量,以低价甚至亏损价去承接业务,然后用各种办法甚至降低管理要求来缩减开支。对使用单位而言,需要重视租赁价格过低,是否会造成现场设备的使用管理、质量安全、服务保障等能力和水平下降。希望广大使用单位保持清醒头脑,在选择设备和租赁企业时,不能仅以价格作为标准,一定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服务能力和信用情况。
2、租赁款拖欠问题。租赁费用拖欠有多种情况,一是因建设单位拖欠施工工程款导致施工单位拖欠租赁费用;二是订立合同时就明确费用要分几年支付,每年支付一定比例;三是付承兑需要一定期限后拿到现金;四是没有现金只能抵房子。就租赁行业而言,一定要把租赁款拖欠的风险作为承接业务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3、总包单位限制设备出厂年限的问题。近年来,租赁行业普遍存在着部分总承包单位在租赁设备过程中限制入场塔机年限的做法,要求必须为新出厂设备或者3~5年内设备才能进场施工。从施工总承包单位角度考虑,限制入场塔机年限举措出发点是为了建筑施工安全,也透露出总包单位对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缺乏有效手段和专业人员的无奈现状:无法逐一甄别安全隐患,也没有设备使用寿命评估管理体系,只有本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保障施工现场起重机械的安全。
对塔机使用年限的限制,缺乏科学的依据,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也造成了负面影响。一是导致使用了3~5年的设备面临着淘汰甚至是报废的局面,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不利于发挥设备最优最大能效,与我国施行“双碳”绿色发展的承诺相背离。二是不利于起重机械产品创新,不利于鼓励租赁企业采购优质产品,反而鼓励了价格便宜质量一般的产品。三是催生了“设备越新越好”的错误认识,实际上新机在投入使用的前一两年内,产品各结构、部件间需要互相磨合,一些设计、制造上的问题还未暴露出来,反而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总之,片面追求新机,忽视了设备管理的重点,不利于建机行业健康发展。
4、租赁企业自身发展面临的问题。租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专业人才匮乏和专业维保场地难找等问题。租赁行业普遍存在一线作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劳动工作强度大、收入相对偏低、工作环境危险辛苦、年轻人不愿意干、专业技术人员老龄化等问题。另外因国家对耕地和环境的保护,租赁企业很难租到合适的场地,只能在市郊乡村找场地,场地大小和功能方面局限性很大,给回场的设备堆放和专业化维护保养带来一定的困难。有的租赁企业过一两年就要搬一次堆场,搬一次家要产生极大的设备搬运费用,也给企业造成了负担。
智能施工升降机调研情况
(一)智能施工升降机使用情况
智能施工升降机是具备运行自动化、智能化、安全化的特点,能够实现运行条件检测、层站呼梯、安全监控、笼内选层、自动运行、自动平层、自动吊笼门,并可在施工中的建(构)筑物各层站停靠的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智能施工升降机目前已在南京、苏州部分项目推广使用。
智能施工升降机配备了智能管理系统,能实现故障自诊断、智能语音播报、状态提醒、远程管理、分层停靠、满载直驶、双笼智能联动、人数识别、高度限制以及进料门出料门控制、一键报警等功能,以智能化减少人员的误操作和违规操作,增强安全性和稳定性。智能施工升降机与传统施工升降机相比,拥有以下创新:
1、自动呼梯系统:能够实现笼内、楼层之间全自动呼梯,无需专人操作,双笼联动、顺序优先、就近原则;
2、自动笼门系统:配备了自动门上下行程限位、围栏门与吊笼门联动、门下部配置异物防撞防夹;
3、运行通道检测系统:实时检测吊笼运行通道,保证运行安全;
4、吊笼人数识别系统:配备人数识别系统,智能识别,防止超员;
5、多操作模式系统:智能升降机可分为自动模式、手动模式、笼顶模式、坠落试验模式、安全货运模式;除自动模式外,其他模式均需司机或管理人员参与。
6、层门联锁系统:层门系统可分为手动机电联锁层门、手动电磁锁层门和全自动电联锁层门;
7、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可接入办公区域、吊笼及控制室,可实时语音通话和一键报警功能。
智能施工升降机不再设置专门的司机,为使用单位节约了人工成本。但不设专门司机是把“双刃剑”,在节约人工成本的同时,司机对升降机日常维护和管理作用被弱化,这就要求施工现场要加强对智能施工升降机的日常检查、维保,必须对全员开展智能施工升降机安全操作教育培训和交底,并在使用期间指派专人进行安全管理、日常巡查和维护保养。
智能施工升降机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机构系统和技术还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也需要乘坐人员与设备、使用方与租赁方、监管部门与施工单位之间各方通力配合,做好试点,促进智能施工升降机不断完善,并最终成为建筑施工现场的重要新型垂直运输设备。2024年,省、市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将加强对智能施工升降机调研,根据智能施工升降机的使用特点出台相关政策,规范智能施工升降机使用管理,制定智能施工升降机安全使用技术标准,规范现场使用行为,引导智能施工升降机行业健康发展。
租赁行业发展建议
目前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市场,在经历了2017-2020年装配式建筑发展带来的大型塔机市场需求高峰之后,随着市场设备保有量的急剧提高、新开工项目的减少,2021-2022年低价竞争现象已经开始卷土重来,并在2023年愈演愈烈,租赁市场的低迷和激烈竞争必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这也是市场调节的波峰波谷规律,不可避免。
1、引导市场改变不合理的设备年限要求。通过监管信息化提取设备信息登记质量数据、设备检验检测数据、日常使用过程监管数据,发挥行业协会行业自律的作用,对租赁单位形成有效全面的数据画像,引导各地开展信用评价,鼓励政府投资项目优选信用评价等级高的租赁企业,对信用评价等级低租赁企业和设备实行末位动态核查机制。引导市场和施工企业根据租赁企业信用等级和设备实际情况,按照厂家产品出厂规定年限来使用设备。
2、租赁企业努力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租赁企业要在内部管理水平和安全上下真功夫,如采取配备专业维保场地和专业维保人员,设备返场维修做到结构件抛丸、探伤、电控升级等技术措施手段,化解施工企业对租赁单位的安全顾虑。租赁企业只有提升企业自身服务实力,才能满足总承包单位对于施工安全和施工效率的要求,避免总包单位通过设置设备年限门槛的简单管理手段,限制准入。租赁企业要创新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向施工企业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提供选机咨询、设备优化配置、技术支持、方案编制、塔机租赁及人工配置等全方位服务,与施工单位形成专业化合作,达到双赢效果。起重机械“一刀切”限制使用年限是总包单位的概念混淆和监管误区,作为一个优秀的租赁企业更要做好自身能力建设,才能满足总承包单位对于施工安全和效率的极大关切。
3、主动升级安装资质向“一体化”靠拢。目前我省13个设区市中已有近半数地区建设主管部门推行“一体化”管理。住建部在《“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鼓励推行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安拆、使用、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166号令)已启动修订工作,鼓励或推行“一体化”已成为市场发展趋势和主流。目前住建部已经发布建筑起重设备安装资质三级简易升级二级的通知,租赁企业要利用本次资质升级改革的契机,实现资质突破或提升,提升企业技术、设备、维保等实力,加快向“一体化”靠拢。
4、做好企业经营风险管控。租赁企业要形成同盟“抱团取暖”以应对市场变化,实现市场信息、保险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等多方面资源共享,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租赁企业应建立客户评价体系,自身实力要与租赁项目规模相匹配,合理确定租赁价格和选择施工企业;在租赁合同履约时,前期要避免合同漏项造成违约、租赁款拖欠,力争按合同规定进度回款。
面对越走越低的租赁市场行情和持续加强的行业监管要求,广大租赁企业已经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的凛冬境地,目前的行业下行只能算是初冬阶段,冬天有多长、有多冷,何时能够触底反弹还是不能反弹都难以预料。打铁还需自身硬,广大租赁企业在行业低迷期要提升自身专业实力和安全管理水平,创新服务理念,始终坚信唯有提高自身实力才是未来市场竞争的关键。

2024年04月总第40期

行业发布

庞源指数-20240330更新

广东省建筑机械租赁行业协会召开2024年度会员代表大会暨新春联谊会

伴随着2024春天的脚步,广东省建筑机械租赁行业协会2024年度会员代表大会暨新春联谊会在广州新塘太阳城大酒店完美落幕,本次会议共计73家会员单位110余人参加。
会上,我会会长唐洪亮先生发表致辞,他表示在当前及未来的时间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都在加快涌现和演变,万物向新,我们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下大力气,练好内功来拥抱变化。协会是服务企业的大家庭,服务是办会宗旨,只要是符合会员企业的利益,协会都会努力去做,去推动,力争做到事事有回应,有着落,有结果!
监事张建霞女士代表监事会发表致辞,她表示作为监事会监事必将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协会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协会的健康稳定运行。
秘书长刘萍女士做2023年工作总结报告,她从会员管理、党建工作、服务会员、服务政府、服务社会、内部治理、行业警示、专家库八个方面详细讲解了协会的整个工作内容。
在这转换发展、经济双循环的关键时期,我会也有请到了国家一级建造师、金融资产管理硕士高颂先生以及东莞市律协行政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连越(东莞)律师事务所罗鼎律师为大家分享了《智联赋能行业 共享创造未来》、《企业应对行政处罚三步曲》。
在歌唱祖国的歌声中,颁奖晚宴拉开帷幕,唐洪亮会长及刘萍秘书长为获奖的会员单位颁发了“新会员入会授牌”11家、“中流砥柱奖”8家、“2023年度优秀会员企业”36家、“2023年度杰出贡献奖”20家、“专家库专家授证”45位。

2024年04月总第40期

地方协会

长沙市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租赁协会
展望2024

2023 年 12 月 9 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经济工作总基调,紧接着的中央经济会议也对“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提出了明确要求。推进保障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三大工程”,将成为 2024 年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因此,我们可以预期 2024 年起重机械租赁市场将“略微回升”。
塔吊和施工电梯都属于特种作业设备,其安装、拆卸、维保以及日常操作等都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和建筑起重机械管理等法律法规,因此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重点关注。与其他工程机械租赁业务相比,建筑起重机械租赁业务具有较高的“门槛”,相关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经营资质和管理能力,才能满足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和客户的需求。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急剧萎缩,今年以来,几乎所有的塔吊租赁商都面临着租金断崖式下跌、经营收入持续缩水、项目回款难度增大以及现金流紧张的困境。当然,几乎所有的建设板块都面临着这些问题,但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市场的竞争更为残酷,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自 2019 年以来,建筑起重机械租赁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租金价格持续下跌,回本周期不断延长。2023 年的租金价格和财务利用率(回本周期)与 2019 年相比,已经不是“腰斩”,而是“膝斩”。同时,出租率也在不断探底,目前市场上可能有近四成的建筑起重机械处于闲置状态。
项目总包招标文件对建筑起重机械的出厂年限有明确要求,比如五年以内、三年以内、两年以内,甚至要求使用新设备。这是总包单位安全生产“惯性思维”的体现——新设备的安全系数更高。
这样的结果是,建筑起重机械的使用寿命被迫缩短到五年、三年甚至两年。一旦超过项目要求的出厂年限,设备残值就会暴跌,甚至只能以“废铁价”出售。
随着3月1日开始实施的 《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就加强建筑起重机械安全风险管控,我协会向施工总承包单位提出如下建议:
1-设立专业管理团队:协会倡导施工总承包单位依据相关规定,在项目中设置专门的设备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的设备管理人员。同时,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配置机械类或综合类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 确保租赁费及时结清:协会发现本市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单位的租赁费回款情况欠佳,这对企业运营和安全管理构成挑战。因此,协会建议施工总承包单位严格履行合同,及时、优先结清设备租赁费,或适当提高结算比例,避免拖欠费用,为租赁单位的安全投入提供有力保障。
3- 规范租赁市场竞争:鉴于设备租赁费低价竞争带来的安全风险,协会建议施工总承包单位在招标时区别于一般的材料设备设施。招标前,需获得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的认可,深入了解行业内租赁费情况,掌握保障安全投入的成本范围,不应单纯以价格最低作为中标唯一标准。此外,要加强对投标企业的前期考察,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对低价中标的租赁单位强化日常管理,实时监控其履职情况。
4-各租赁单位要加强合同管理:在租赁合同中明确结算时间、方式和违约责任等条款。与施工总承包单位保持密切沟通,定期提醒结算租赁费,了解结算进展情况。双方通过良好的合作,建立互信关系,提高施工总承包单位结算租赁费的积极性。如果施工总承包单位长期拖欠租赁费,租赁单位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3月27日,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市政设备科科长彭杰、考试科副科长杨海平以及省、市质安站相关人员等一行莅临我协会调研、指导工作。我会会长韩青平、副会长(法人)李智、部分副会长代表及吊篮会员代表等热情接待并召开座谈会议。
目前,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市场行情低迷,施工项目也都在节约开支、压缩成本,机械设备租赁费用大幅下滑,设备安全运行难以保障,这也导致了租赁企业进入恶性循环的一个状态。为了使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市场更规范化、合理化,省总站希望能通过调研的形式,了解租赁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通过管理手段确保施工现场设备安全平稳运行,租赁企业通过规范化的市场竞争良性发展。
    会上,各副会长及会员代表就目前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办告知备案、使用登记、进场验收等各个区站资料不统一,手续繁琐、办理时间长等存在的一些问题。吊篮租赁企业的归属问题和吊篮的验收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陕西省总站市政设备科科长等一行莅临
西安协会调研指导工作

2024年04月总第40期

地方协会

3月13日,陕建机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宏军赴庞源租赁调研指导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陕煤集团“经营管理提升年”重点工作要求,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推动公司经营管理质效提升。

杨宏军赴庞源租赁调研指导工作

调研会上,杨宏军围绕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出六点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导向。一是立足当前行业发展实情,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深入项目一线,秉持“应接尽接、能接必接”“全员营销”的原则,积极主动做好市场开拓、尤其是存量市场开拓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切实提高设备出租率;二是全面提升再制造业务质效,以实际行动打造品牌影响力,提升用户对于再制造的接受度、信任度,增加客户黏性;三是牢固树立新安全发展理念,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时时刻刻防范安全风险,科学安全管理方法,着力构建安全文化,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提升核心竞争能力,赢得用户信任;四是压实推进企业治亏创效工作,各子公司要“分类施策”,细化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治亏方案,因企制宜、创新举措,分类治理;五是树立“一盘棋”思想,提高政治站位,把理念和行动统一到股份公司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六是进一步围绕中心抓党建,提高认识,创新方式,确保质量,力求实效。
陕建机股份副董事长、总经理柴昭一仔细分析了行业现状及企业运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指出越是在行业下行期,全体员工越要脚踏实地,开源节流求发展;要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理念,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化、有序化。
   陕建机股份董事、财务总监杨娟,董事、副总经理惠鹏结合企业实际,分别从资金管理、融资授信、盘活闲置资产、治亏创效等方面,对庞源租赁各项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陕建机股份副总经理兼庞源租赁执行董事耿洪彬强调,庞源租赁各业务管理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各级领导、各单位和全体员工要按照“勤勉、激情、效率、责任”的工作要求,为全面实现年度各项经营目标全力冲刺。
   陕建机股份副总经理兼庞源租赁党委书记、总经理冯超,庞源租赁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等参加调研。

近期,全国多地发生多起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令人十分痛心,教训极为深刻。为规范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市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3月27日下午,郑州市城乡建设局深入郑州祥龙建筑机械租赁有限公司开展企业帮扶暨“进企业”活动。
作为河南最大的建筑机械设备租赁企业,郑州祥龙建筑机械租赁有限公司拥有塔吊、施工升降机等大型机械设备800多台,经营范围包含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租赁、安拆、维修,业务覆盖河南、陕西、甘肃、河北等8个省份。郑州市质安中心负责人和郑州祥龙建筑机械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永庆,就行业形势分析与展望、企业关切与后期生存、发展思路等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随后,监督人员深入公司培训基地,查看了解设备进场维保流程与施工电梯出厂前实操测试。
郑州市质安中心主任张艳强调,祥龙公司应该继续保持创新精神,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严格现场安全管理,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为城市建设提供更优质、更可靠的设备和解决方案。同时,希望祥龙公司能够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郑州市质安中心副主任刘欣介绍,下一步,郑州市将进一步规范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市场、推动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安拆标准化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精准施策,高效服务,助力企业发展起势破局。

郑州祥龙规范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市场 守护安全生产底线

2024年04月总第40期

会员风采

“安全”早已流淌在中际联合人的血液里,这一理念体现了我们对安全的高度重视。我们始终将“守护生命安全”视为首要任务,致力于保障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和服务过程中,我们采用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措施,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安全是一个闭环链,体现在研发、设计、生产、安装、应用及维护多个层面。研发,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公司获得了CNAS实验室资格认证,并搭建了实验室、工厂、风场三位一体的联动测试体系,这一体系可以实现产品设计前端的仿真分析、中间关键零部件测试、末端样机测试、厂内整机功能与性能测试、厂外风场实际工况下产品功能与性能测试的闭环定型实验,进一步确保了产品设计的可靠性。

01

安全 Safe       使用安全

“简单”象征着我们追求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易用性和便捷性。我们注重用户体验,致力于使产品操作更简单、易于使用和维护,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和操作难度。
我们必须在研发设计上非常努力,才能令产品使用起来毫不费力。
安全与效率是我们与客户的持续追求。我们除了在“安全”上下足了功夫,去满足不同功能、场景、环境等条件下的客户需求,还不断通过研发创新去让客户体验更简单的操作,从而提高作业效率。

02

“专业”是3S中际联合的核心优势之一,展现了公司在风电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最早进入该领域的我们,通过多年技术积累及客户认可,迄今参与起草1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累计申请专利800余项,获得全球安全资质认证100余项。
适应趋势、预判趋势,进而超越趋势,这是我们对于“专业”的理解与践行。在风电机组大型化、塔筒超高化、塔型多样化的趋势下,为满足客户稳定高效登塔需求,我们研制了大型升降机;为解决传统升降机电缆收揽的行业痛点,填补吊装期无登高设备可用的行业空白,顺应桁架、双机头等塔型多样化的趋势,我们研制了齿轮齿条式升降机。

03

中际联合“3S”,代表了什么

简单 Simple    操作简单

专业 Specialized    制造专业

2024年3月3日,仪征市新集镇人民政府召开2023年度新集镇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为鼓励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营造实干争先,奋进赶超的浓郁氛围,镇党委、政府决定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彰,中核華興達豐荣获“文明单位”表彰。

会议指出,新集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坚强定力应对变化变局,以坚定决心经受考验检验,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各条战线涌现出一批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秉承“厚德 安全 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为客户提供最安心的服务,为股东创造最大化的利益,为员工提供稳定发展的平台,为社会承担绿色和谐的责任”。

恭喜中核華興達豐荣获“文明单位”表彰

2024年04月总第40期

会员风采

广西建工大都董事长陈延辉
带队赴成都调研走访

为切实推进公司一季度经营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持续加强成渝区域开拓力度,3月20日-23日,公司董事长、党总支部书记陈延辉带队赴成都进行调研走访,深入事业部了解当前情况、指导工作,并与中铁八局等单位开展业务交流,谋求战略合作。公司副总经理赖坤权、李腾昌陪同。
3月20日,陈延辉带队到第二分公司成都事业部进行调研,详细了解事业部一季度生产经营情况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困难。针对事业部下一阶段发展,他强调要抓好经营、资金、瘦身强体三个中心工作。
一是要强化经营工作。经营是一切工作的龙头,要紧紧抓住集团公司和公司区外开拓区域重叠的有利契机,积极对接成渝区域的集团内项目,全力提升集团内市场占比。要通过合理降低租赁价格等手段,加强与优质民企合作,实现集团外市场的二次经营。要注重经营风险防控,吸取其他区域开拓过程的经验教训,加强合作企业信用评审。要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审慎吸收社会资源为我所用,依据事业部实际情况,划定服务范围,超出服务范围的可以利用社会资源提供服务。
二是要强化资金管控。陈延辉指出,今年公司将实施一系列新的资金政策,充分突出差异化管理,以激励上进、鞭策后进。要抓住时机,充分利用政策红利,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提升。要持续保持高位高压抓清收,着力压降应收账总额,确保债权风险平稳可控,争取实现回款数额有较大提升,为公司也为事业部回笼更多资金。要切实做好成本管控,量入为出,着力压缩各项非必要费用,把有限资金花在刀刃上。要加快提升各项指标,助推公司保持较大体量,为公司未来融资工作夯实基础。
三是要抓好瘦身强体。要切实执行集团公司和公司瘦身强体有关要求,根据事业部业务量变化,科学规划人员需求和岗位设置,非必要岗位可以合并或裁撤,切实做好人员优化工作。要积极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丰富员工工作技能,积极开展员工轮岗锻炼,推进落实一人多岗、一专多能。要做好员工思想工作,对员工充分讲清发展形势,切实解决员工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把员工拧成一股绳,凝聚发展合力。
陈延辉代表公司领导班子感谢成都事业部全体员工坚守岗位、默默付出,并强调:成都、重庆是国家中心城市,市场前景广阔,事业部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要用好集团公司的品牌优势和平台优势,充分推进各项工作;特别是分公司、事业部领导班子,要积极传达公司领导班子的发展信心、保持自身的发展信心、树立基层员工发展信心,上下合力共同实现公司的突围发展。
3月22日,陈延辉到成都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站拜访交流,成都市安监站站长张鸣昌亲切接待。双方就做好设备安全维护、央企项目入场年限限制等有关事宜进行深入交流。
陈延辉详细介绍大都租赁公司设备租赁管理平台的建设情况和企业近年来在成渝区域的发展情况。他表示,成渝区域经济相对发达,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是大都租赁公司未来重点拓展的区域之一。2024年,大都租赁公司将以设备租赁管理平台大数据管理为支撑,充分发挥企业在安全服务、规范管理和设备数量等方面的优势,持续为成都市工程建设提供优质、安全的设备服务,希望成都市安监站能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和支持。
张鸣昌对大都租赁公司进入成都市场发展表示欢迎。他表示,成都是具有包容性的城市,各地优质企业的进入,将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竞争环境。希望大都租赁公司继续秉持安全服务的发展理念,充分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共同为成都市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他表示,在当前行业下行的大环境下,各地停工项目较多,希望大都租赁公司充分做好停机设备的维护保养,避免出现安全事故。针对广大设备企业关心的央企项目对入场设备年限进行限制的问题,张鸣昌提出将进行有关工作宣讲,着力为设备租赁企业解除发展束缚。
3月22日,陈延辉与中铁八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物资设备管理中心主任邱长军举行工作会谈,双方就加强合作等有关事宜进行深入交流。
陈延辉对中铁八局物管中心长期以来对大都租赁公司的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并介绍当前大都租赁公司面临的形势。陈延辉表示,大都租赁公司具有全国第二的巨量设备优势,物管中心具有依托中铁八局的内部市场优势,双方优势互补,具备极大的合作潜力。希望物管中心继续给予大都租赁公司有关支持,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携手解决存在的问题,共同推动合作业务做大做强。
邱长军对陈延辉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中铁八局及物管中心的发展现状、工作模式等有关情况进行详细介绍。他表示,物管中心设备少、市场大,双方合作空间极其广阔。希望双方进一步紧密联系、共绘发展蓝图,物管中心也将一如既往对大都租赁公司在中铁八局的市场开拓上提供助力,实现更大共赢。
会上,双方就行业发展趋势、具体项目的落地实施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达成共识。

山东中建物资设备有限公司顺利通过
三体系监督审核

近期,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对本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质量管理规范标准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现场审核工作。3月19日上午8:30,专家召开评审首次会议,公司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和各分公司经理及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仔细聆听了专家老师对于此次评审的要求和评审的计划。
3月19日-21日,专家老师对公司施工管理部、物资设备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综合办公室、荷花路仓储中心和分公司等各单位的三体系运行状况、不合格品控制、环境因素、危险源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核。在审核过程中各部门积极配合,审核老师对接受审核的部门进行了体系运行情况的详细交流和指导。各部门对审核老师提出的建议认真记录。同时对审核老师为公司“三体系”工作给予的真诚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并认真接受审核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举一反三,综合评判,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制定整改计划,并抓好落实。
3月21日评审末次会由公司副总经理周树军主持,会上对在此次审核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的专家表示感谢。并对各单位、部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加强纸质文件的留档和保存,做事保留痕迹;二是要深入理解领会外审专家组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查找自身的风险和不足,坚持问题导向,立刻落实整改;三是要国标不断更新,确保体系运行平稳;四是对本次没有监督审核的部门要做到自查自纠。

2024年04月总第40期

会员风采

把准定位 聚焦重点 强化监督——中核二四
召开2024年纪检工作会暨纪委书记考核会

3月27日,中核二四召开2024年纪检工作会暨纪委书记述职会。公司纪委书记张延政参加会议并讲话。
本次述职分为现场述职和书面述职两种形式。述职人员围绕2023年度履职和廉洁自律情况、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2024年重点工作思路、对公司纪检监督工作的意见与建议等向公司纪委进行了汇报。张延政对全体述职人员逐一点评,与会人员对述职对象进行了评议。
会议强调,述职既是亮成果,也是蓄力再出发。2024年是“整体·协同”年,各单位纪委书记要以本次述职为新的起点,善学、多思、勤发现,强化斗争精神,常态化学规学纪学法,围绕监督检查、“四种形态”运用等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把各项举措变成实际成效,一体推进“三不腐”,真正把“责”和“廉”扛起来、抓起来、实起来。
会议对纪委书记提出“五个一”工作要求:
一是牢记一个身份,切实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要始终牢记纪检干部身份,牢固树立“为党而生,为党而战”的信念,做到“自身干净是监督执纪的最大底气,斗争精神是不辱使命的最佳状态”。
二是把准一个定位,精准有力强化监督。要聚焦“监督的再监督”工作定位,紧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发挥一线“探照灯”作用,做到敢为、善为、甘为、愿为。
三是履好一个职责,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紧盯“关键少数”,积极配合开展巡察整改与推进工作,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防“四风”问题隐形变异。
四是坚守一份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坚决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各种懒、怠问题,发挥群众“连心桥”作用,强化纪检委员网格化监督责任与特聘廉洁监督员靠前监督的作用发挥。
五是净化一片生态,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要聚焦廉洁文化宣传引导,用好地方特色廉洁教育警示基地,让党的纪律规矩入脑入心。
会上,公司纪委书记与基层单位纪委书记分别签订2024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宣读了《关于聘任陈森等90名同志为特聘廉洁监督员的通知》,并向特聘廉洁监督员代表颁发了聘书,特聘廉洁监督员代表作表态发言。
公司纪委委员、基层单位纪委书记、特聘廉洁监督员代表、纪检监督部全体人员共计23人参会。

冲刺!徐工XGT2230A-100S助建武汉双柳长江大桥

春和景明 碧波荡漾,巍峨的武汉双柳长江大桥北主塔正拔地而起,两台徐工XGT2230A-100S助力大桥北主塔“茁壮成长”.
双柳长江大桥主跨1430米、宽50.5米,是目前长江上在建的最宽钢箱梁悬索桥,大桥建成通车后,将是联通武鄂黄黄又一重要枢纽,有效推动武汉都市圈一体化进程。
大桥主墩建设是整座大桥顺利完工的“压舱石”,大桥北主塔高度211.75米,采用主塔钢筋部品整体吊装。作为徐工超大塔中的明星产品,两台徐工XGT2230A-100S扛起大桥北主塔的施工重任。
“钢筋部品工艺是将大桥主塔钢筋骨架“预制”成整体后,再起吊至主塔施工节段进行安装,这就要求塔机吊装一定要平稳、精准、安全。徐工XGT2230A-100S轻松吊起超70吨的整节段钢筋部品,姿态平稳地停在对接点。”徐工塔机出色的施工表现,赢得了项目负责人的高度认可。
XGT2230A-100S 主弦采用高强材质,结构件更轻、安全性更高,整机起重性能更强;搭载高集成AMCS智能管家系统,操作更方便、人机交互更舒适;采用蜗速控制技术,起升速度以毫米级运行。
目前,大桥主塔建设高度已达144.5米,徐工XGT2230A-100S正助力主塔以平均每周6米的速度迅速“节节长高”,全力冲刺年中实现主塔封顶的目标。

2024年04月总第40期

会员风采

3月20日,科曼萨新品发布会盛大举行。本次发布会以“重器俯仰 挪动乾坤”为主题,向客户展示了公司最新研发的动臂塔式起重机CML800。
一直以来,科曼萨不断致力于创新之路,提高技术研发能力,以更精准的产品及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适应“大塔时代”的需要。
CML800是继2023年成功推出CML560之后的又一力作,标志着我们在产品创新与升级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款新品不仅继承了CML560的卓越性能与稳定品质,更在多个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与创新。
发布会现场,科曼萨领导团队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回顾了企业的发展历程,讲述了科曼萨专注塔机行业60多年以来的坚持与努力,并且展望了未来的宏伟蓝图。
同时,向客户详细介绍了新品CML800的技术特点以及应用优势,强调了新品在满足消费者、市场需求以及提升用户体验方面的显著优势。
结合科曼萨多年的行业经验,CML800确保了其在各种复杂施工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它还拥有高效的工作效率和出色的施工能力,能够满足各种大型工程项目的需求。
发布会现场气氛热烈,与会者们纷纷表示对CML800的期待和认可。他们相信,这款新品的推出将为塔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科曼萨Comansa   重器俯仰 挪动乾坤

港迪电气 赓续荣光 再创佳绩

日前,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通报表彰2023年度安全能环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其中,武汉港迪荣获“安全能环管理先进集体”,佘罡同志荣获“安全能环管理先进个人”。
近年来,武汉港迪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安全能环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安全发展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底线思维,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紧扣公司重要领域的“风险、隐患、应急”的责任链条,层层压实安全能环主体责任。强化“集团督导、公司督察、现场整治”管理闭环,树牢红线意识,确保公司安全和能环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着重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将安全意识融入到日常管理中,使安全能环工作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安全能环5个为“0”指标的达成。
在此,公司号召全体员工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积极参与日常安全能环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安全环保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为实现公司安全发展目标而奋发努力,为港迪电气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2024年04月总第40期

会员风采

作为“深圳第一口岸”深圳市皇岗口岸始建于80年代,是全国首个、深港之间唯一一个客货运渠道均实行24小时通关的陆路口岸,随着深港加速融通,已服役32年的它,将迎来自身的辉煌蝶变。
新皇岗口岸联检大楼由中建科工、中铁建工以及深圳市建工联合施工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已有2台R800-40W、5台R1000-50W和3台R1300-64W塔机屹立,后续将还有3台R800-40W塔机持续进驻,将形成13台R代大塔的群塔作业,加速项目建设。
新皇岗口岸联检大楼项目在原址重建,总用地面积约8.7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8.975万平方米,地下4层,地上5层,项目概算批复总投资为100.74亿元。建成后,该口岸的通关效率将大幅提高,并成为深港重要交通枢纽,推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发展建设。
本项目上使用的中联重科R800-40W、R1000-50W、R1300-64W塔机是R代大塔中的典范产品。
R800-40W最大起重量40t,在80米臂长臂尖可吊重7.2t;R1000-50W最大起重量50t,80米臂长臂尖可吊11.2t;R1300-64W最大起重量64t,80米臂长臂尖可吊15.6t。不仅起重性能卓越,还配备有安全监控系统、智慧指挥中心、群塔防碰撞等智能化系统,拥有高品质、高安全、高寿命的特点,能满足大型PC建筑、桥梁、钢构式建筑、电建等建设需要。
本项目设计以“湾区基石、国之重器”为概念,寓意着口岸为大湾区发展的基石重器,中联重科R代塔机作为工程机械领域的“国之重器”已在该项目上获得了安全性能高、操作平稳、故障率低的高度好评,也将全力推动新皇岗口岸早日开启深港深度融合新篇章!

深港融合加速中!
中联R代群塔进驻新皇岗口岸联检大楼项目

第二届核电施工安全发展论坛
(CNCS)暨2024核电智慧化施工研讨会在西安圆满举办

会议开始,西安丰树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强做了开幕致辞,致辞中指出核电施工安全问题是制约核电发展的重要因素,核电施工安全也仍旧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对此,核电施工安全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分享与合作,共同推动核电工程建设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化,共绘智慧核电发展蓝图,一起为核电施工效率和安全性的提高提供一份绵薄之力。
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李立军主任在致辞中表示,核电施工安全发展任重道远,要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不断提升核电建设的安全管理水平。积极探索智慧化施工的新模式、新技术,推动核电建设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强行业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挑战、分享机遇,推动核电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主旨报告环节,多位核电建设行业专家就核电施工安全管理的创新实践、智慧化施工技术的应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分享。来自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的李兴成主任在《塔吊智慧化安全管理》的报告中分享了公司在塔吊智慧化安全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经验不仅验证了智慧化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来自丰树电子的技术专家梁斌分享了《多机种施工机械安全监控智能化解决方案》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了当前核电施工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挑战,分享了关键技术与创新,并就未来相关技术的发展与研究做出了介绍。
在圆桌对话环节,与会嘉宾围绕核电施工的安全管理、技术创新、智慧化转型等多个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就如何加强核电施工安全管理、提高施工安全水平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各位专家普遍认为,加快智慧化转型步伐,将是行业未来主攻方向,如此,才可推动核电数智化施工向更高水平迈进。
作为本届论坛一大亮点,协同创新论坛得到了众多塔机制造单位、塔机租赁单位等企业的积极参与。会上,来自塔机制造行业头部企业的中联重科、徐工集团、永茂建机、科曼萨、虎霸建机、陕西建机、中建机械等多家企业代表出席了论坛,部分企业分享了在核电项目中安全施工经验及技术创新。来自西安丰树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平台部经理祁岩分享了《丰云·工程机械数字化智慧管理平台》的主题报告。
最后,核电智慧施工安全发展(CNCS)技术研讨小组启动仪式在热烈的掌声中举行。小组成员汇聚了来自核电施工安全领域不同的专家、学者和企事业代表,小组的成立旨在充分加强行业内沟通和交流,通过汇聚行业内的专家和技术力量,对核电智慧施工安全领域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学习。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核电施工安全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会议的举办,我们听到了来自核电施工安全领域不同专家、企业代表分享的最新成果、成功经验和做法,感受到了核能事业发展的强劲脉搏。这一切,都为推动核电施工安全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核电施工安全水平将不断提升,为我国核电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春暖花开、繁华烂漫之际,备受瞩目的第二届核电施工安全发展论坛(CNCS)暨2024核电智慧化施工研讨会于3月13日在古都西安隆重召开。此次论坛汇聚了核电业主单位、总包单位、土建单位、工程机械租赁单位、塔机制造单位等2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及专家,共同探讨核电施工安全领域的最新发展及智慧化施工的应用。

2024年04月总第40期

会员风采

三月,中天党支部协同工会委员会组织党群职工积极参与2024年度的无偿献血活动,以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滴爱心血,一生公益情”的雷锋精神。
中天智装的同事们和党支部同志积极响应,活动现场,大家在血站工作人员引导下,依次有序进行填写表格、测量血压、抽血化验、开始献血等一系列步骤,一个个血袋随之不断充盈装满,将浓浓爱心融入汩汩热血。
无偿献血是敬畏生命、传递真情的红色纽带,也是发扬人道精神、传递爱心、拯救生命的崇高社会公益事业。此次献血活动不仅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责任、弘扬了文明风尚,更帮助解决了临床用血需求、救助了用血病患。党员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意义非凡,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紧跟党的步伐,做好表率,争当先锋。
用爱心善行带动和影响更多的人,接力生命、奉献社会,充分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让我们携手一起,传承雷锋精神,用爱心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

传递温暖,让爱流淌!
中天智装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知名教授陆念力博士亲临江西飞达电气设备有限公考察和指导,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高校与企业间紧密合作的战略意义,也为江西飞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注入了新的科技研发动力。
在生产车间考察期间,陆念力教授全面了解了塔式起重机关键部件起重量限制器、起重力矩限制器、行程限位器、传感器、安全监控管理系统产品的生产和检验工艺流程,以及产品研发进展。对公司的生产设备、检验工艺等提出宝贵的建议、推进行业技术进步。
陪同陆念力教授考察的江西智能装备股份公司董事长罗斌飞,提出起重机行业设备的寿命大数据分析、起重机关键重大结构件的受力寿命大数据分析的服务是行业空白,希望学校和企业共同研发对塔式起重机设备的寿命大数据分析、起重机关键重大结构件的受力寿命大数据分析服务,并建议转化到市场应用推广,让起重机制造单位、租赁单位、使用单位充分认可大数据分析的价值和二手设备转让服务的参考资料,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成果转换市场服务价值。
陆念力教授在考察江西飞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起重机智慧管理平台、深入了解管理平台的功能和数据分析目前虽然处于行业先进技术,但没有深入解决用户的需求。陆念力教授介绍了起重机行业设备的寿命大数据分析、起重机关键重大结构件的受力寿命大数据分析的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鼓励学校和企业双方在科技研发、产品发展等领域开展合作,学校将给予江西飞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在技术上的强力支撑,共同推动起重机寿命分析、起重机关键重大结构件的受力寿命分析的进步与发展。
此次陆念力教授的亲临指导,不仅为江西飞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带来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专业指导,也为公司及起重机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双方表示将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飞达电气公司及起重机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突破。

陆念力教授亲临江西飞达考察指导

2024年04月总第40期

会员风采

为庆祝节日的到来
进一步激发女性职工爱岗敬业
锐意进取的工作热情
体现公司“家”的文化关怀
2024年3月8日
东泰源组织开展了
情系女职工送惊喜活动
一城烟柳,满地芬芳
三月的春色。
是献给女神们最美的礼物
愿三月温暖的阳光
能够照耀进你的心房
让心情变得明媚灿烂
愿三月的春雨
能够将你的烦恼洗去
从此没有那么多忧愁

展巾帼姿态,扬时代风貌 
东泰源三八妇女节,“她”的专属推文

“她们”的美   可以是自我突破、自我成长
也可以是影响世界、改变世界
值此女王节    金裕建机真诚致敬每一份蓬勃生长的“她”
祝福身边的每一位“她”
金裕建机向辛勤耕耘在各条战线的妇女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感谢她们为公司经营发展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无锡金裕 爱在春日,遇见最美的你!

2024年04月总第40期

读书栏目

为方便诸君阅读,小编将解释放在前面,原文附后。
解释:
陆澄向先生请教通达仁义的功夫。
先生说:“后世的儒者教导人时,才涉及精深微妙之处,就说这是通达仁义的学问,现在还不到学习的时候,然后就去讲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这是将人情事理的学习和对通达仁义的学习一分为二了。凡是眼睛能看到、耳朵能听到、嘴上能表达、心里能思考的,都是人情事理的学习;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嘴上说不出、心中无法思考的,都是通达仁义的学学问。就好比是种树,栽培、灌溉即是‘下学’;树木日夜生长、枝叶繁茂,即是‘上达’。人又怎能强制干预呢?所以,那些可以用功、可以言说的,都是‘下学’的功夫,而‘上达’就包含在‘下学’里。但凡圣人所说的道理,即便再精深、微妙,也都是人情事理。为学之人只要在人情事理上用功,自然能够通达仁义,不必去别处寻找‘上达’的功夫。”
小编白话: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不怨天尤人,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日积月累,量变引起质变。正如曾国藩所说“未来不迎,既过不恋,物来顺应,当下不杂”,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为什么焦虑痛苦,因为以结果为导向,把结果得失看得太重。

王阳明 传习录上

问上达工夫。先生曰:“后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谓上达未当学,且说下学。是分下学上达为二也。夫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学也;目不可得见,耳不可得闻,口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达也。如木之栽培灌溉,是下学也;至于日夜之所息,条达畅茂,乃是上达。人安能预其力哉?故凡可用功、可告语者皆下学,上达只在下学里。凡圣人所说,虽极精微,俱是下学。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不必别寻个上达的工夫。”

原文

安全产业月刊

编辑部/ The Editorial
editorial board
编 委 会:中国安全产业协会安全管理与机械租赁服务分会
秘书处
Editor Chief
总 编:柴昭一
Executive editor
主  编:周致远

中国安全产业协会安全管理与机械租赁服务分会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漷兴一街交警队西院
联系人:周致远
联系电话:13718342775(同微信)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