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安全产业月刊 2024-6

安全产业月刊

SECURITY INDUSTRY MONTHLY

06

总第42期

2024年6月

中国安全产业协会安全管理与机械租赁服务分会

安全产业

contents

preface

前言

《塔式起重机再制造技术规程》发布

在行业全产业链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塔式起重机再制造技术规程》5月24日发布,《规程》以工程机械领域的塔式起重机全生命周期绿色化为目标,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绿色标准体系,其发布标志着中国塔式起重机再制造产业已经由试点阶段迈向行业全面规范发展阶段,必将提升塔式起重机全产业链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筑牢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屏障。

目录

目录

contents

01/ 前言

  • 《塔式起重机再制造技术规程》发布

02/ 政策法规

  •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应急管理部部署开展202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 
  • 关于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通知
  • 关于做好2024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
  • 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 《关于加快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 市场监管总局安全生产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部署近期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 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03/ 行业发布

  • 2024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 庞源指数-20240524更新
  • 北京协会召开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新检验标准实施过程专家评审会
  • 河南省建筑业协会机械管理与租赁分会三届一次会长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04/ 会员风采

  • 北京庞源举办2024年“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
  • 中际联合:中国智造让风电项目“升起来”
  • 达丰中国在每年初夏,反复爱上暴走
  • 广东亮剑首获中国建筑业协会AAA级企业信用等级证书
  • 长沙成诚 聚焦降本增效  各部门共研塔吊附墙制作优化路径
  • 金宁运到广西大都租赁公司调研指导
  • 千余家外媒报道!徐工ESG报告强势“霸屏”
  • 热烈庆祝中天智装韩国运营中心盛大启幕!
  • 热烈祝贺长沙海川塔机北斗结构监测系统科技成果鉴定会成功举办
  • 兰朋教授及行业专家团赴江西飞达考察指导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 武汉港迪电气2024年度趣味运动会圆满落幕

05/读书栏目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政策法规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应急管理部
部署开展202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

今年6月是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6月16日为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印发通知,明确今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对开展好202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作出安排部署。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过开展专题研讨、集中宣讲、辅导报告等,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家谈”“班前会”“以案普法”等活动,组织观看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和“全民安全公开课”等,推动树牢安全发展理念。要聚焦“畅通生命通道”这一主要内容,讲解生命通道标识的含义和识别方法、保持生命通道畅通的必要性和法律责任,扩大“畅通生命通道”的宣传面、影响力。宣传应急疏散知识与技能,增强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避险能力。运用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身边的安全隐患。要围绕活动主题,举行安全倡议、安全宣誓和安全文化特色文艺演出等活动,由专业人员解答公众关于家庭、社区、工作场所生命通道自查、自改、报修等问题。鼓励各类安全科普宣教和体验基地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发动安全领域专家和时代楷模、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等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公众人物集中开展安全宣传。要持续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组织参加“畅通生命通道”系列疏散逃生演练、“避险逃生训练营”短视频新媒体展播、“危急时刻之生命英雄”应急科普趣学、网络知识答题等全国性活动,不断提升公众风险防范、安全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浓厚安全氛围。
通知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强化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和社会整体安全水平。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
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
近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对一季度安全生产明查暗访中查出的问题隐患进行了梳理汇总,发现未及时准确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等问题依然突出,暴露出一些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学习不够、掌握不够、对照检查不够;一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及人员现场评价不准确、辨识不深入,对长期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不出来;一些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执法人员未将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作为执法检查的重要依据,现场执法检查“避重就轻”;一些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组织学习和指导解读不够,没有宣贯到基层一线;不同部门、不同专家对同一个单位检查提出不同整改意见甚至相互矛盾等。同时,也反映出一些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提升。为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进一步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质量,持续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现就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重要意义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明确要求,要精准开展排查整治,明确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切实提高排查整治质量。国务院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通过深入剖析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对易导致群死群伤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管理缺陷”等关键因素进行梳理归纳,制修订了51个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或重点检查事项,用于更好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改、指导有关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和监管执法,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提供了有力支撑。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是推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顺利开展、推进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的重要保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运用的主动性、自觉性,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二、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督促各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将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作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举措。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将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纳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报告。督促指导主要负责人将学习掌握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带头开展学习。按照有关规定,对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对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开展检查。督促指导分管负责人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带头主动学习研究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将有关内容作为本单位安全生产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的重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宣讲,通过“告知卡”、“张贴画”、“口袋书”等形式,营造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良好氛围。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有关负责人不及时处理或生产经营单位不能自行处理的,可以向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避免重大事故隐患漏管失控。督促指导班组和从业人员结合生产环节、作业环境等岗位特点,熟练掌握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应当立即向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三、督促指导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行业领域主管部门要督促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加强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学习培训,结合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内容,组织所有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掌握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保证培训时间,确保培训质量,作为开展工作的必备技能。服务过程中,要及时指出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指导生产经营单位落实整改要求。有关部门要将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内容,并对其技术服务实施抽查,对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判定标准中列举的重大事故隐患,受委托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未排查发现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四、将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作为精准执法和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各级安委会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邀请行业领域权威专家、有关部门业务骨干等开展宣讲,确保学习到位、宣传到位、指导到位,推动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切实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要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统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有关部门的各类检查标准,推动有关部门互相配合实行联合检查,确需分别检查的,应当互通情况,避免出现不同部门、不同专家整改意见互相矛盾的问题。要开展“说理式”执法检查,强化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宣贯和指导服务,防止一般化、简单化、“大呼隆”等形式主义督查检查,扰乱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以执法检查实效优化营商环境。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将学习相关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作为执法人员培训的必修课,通过业务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案卷评查等活动,在执法队伍中营造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浓厚氛围,推动提升执法人员精准执法能力。要对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开展行政执法或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掌握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对存在未采取措施消除重大事故隐患等情形的,应依法采取有关措施并实施行政处罚。各级行业领域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组织相关业务工作人员深入学习本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持续加强对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指导帮扶。要加强学用结合,把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作为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每次监督检查的必查项。
五、加强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宣贯解读,不断提高标准质量
国务院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要将推动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作为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重要内容和安全生产年度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认真谋划、扎实推进。要结合行业领域实际情况,针对性制修订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检查指引指南等配套文件,组织开展宣讲解读活动,规范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流程、提升排查治理质量。要将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纳入由本部门组织实施的有关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大纲、考核标准和考试题库中。要结合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及时修订完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针对新问题、新风险补充完善标准要求,确保实用、好用、管用。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政策法规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政策法规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
关于做好2024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聚焦实体经济企业关切,提出7个方面22项任务,对于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扎实推进降成本工作是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重要举措
开年以来,实体经济运行态势和市场信心预期正在恢复。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均较上年四季度进一步回升,反映实体经济平稳运行、稳中向好的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4%和51.7%,两大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表明企业对经济景气的信心正在增强。与此同时,继续巩固实体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仍需要政策的强有力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保持降成本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让实体经济轻装上阵是应有之义,直面市场关切打好降成本政策“组合拳”,将有助于充分释放宏观政策红利,给予企业实实在在的优惠,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和市场预期改善。
二、聚焦重点环节发力,突出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
持续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通知》明确,落实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科技成果转化税收减免等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适当降低先进技术装备和资源品进口关税。从实践看,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对相关领域“精准滴灌”,有利于企业持续推进研发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通知》提出,实施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继续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政策注重扶“农”、扶“小”、扶“民”,这是调节资金配置的重要导向,同时强调完善小微授信尽职免责机制,在制度层面进一步促进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落地。
三、强化要素保障和物流降本,支持实体经济运行提质增效
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引导金融资源有效配置是降成本工作的重要方面。从贷款利率看,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将持续发挥作用,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从金融服务看,在相关优惠政策出台后,落地见效是关键所在。政策注重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发挥好相关平台功能,精准对接实体经济企业个性化的融资需求,提高政策落实效果。
缓解企业人工成本压力。《通知》明确,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这将继续助力企业缓解用工成本上升压力。共建共享公共实训基地,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用工保障,帮助企业提升人力资源利用效率,间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降低用地、原材料和物流成本。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对用地、用能、物流成本较为敏感,相关领域成本下降带来的企业增收效果颇为明显。同时,持续推动企业用地、原材料、物流成本下降,对于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经济循环也将起到关键作用。
四、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塑造良好发展环境
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通知》将强化涉企收费监管作为减税降费的重要抓手,推动涉企收费监管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对违规涉企收费行为、不落实相关规定的行为加大查处力度,这是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维护企业正当利益的关键举措。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通知》提出,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深入推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等,这类举措将进一步破除隐性门槛,加强公正监管,优化涉企服务,切实稳定经营主体政策预期,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摘要:(十)规范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积极推进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出台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从源头上减少排斥、限制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十一)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强化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
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招标投标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为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聚焦发挥招标投标竞争择优作用,改革创新招标投标制度设计,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全流程全链条监管,坚持全国一盘棋,坚决打破条块分割、行业壁垒,推动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招标投标市场,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直面招标投标领域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纠治制度规则滞后、主体责任不落实、交易壁垒难破除、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顽瘴痼疾,逐步形成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坚持系统观念、协同联动。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深化制度、技术、数据融合,提升跨地区跨行业协作水平,更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有效凝聚招标投标市场建设合力。
——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按照统分结合、分级分类的思路完善招标投标制度、规则、标准,统筹短期和中长期政策举措,提升招标投标市场治理精准性有效性。
——坚持创新引领、赋能增效。不断强化招标投标制度规则创新、运行模式创新、交易机制创新、监管体制创新,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规范市场秩序,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转型升级。
二、完善招标投标制度体系
(一)优化制度规则设计。加快推动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及相关实施条例修订工作,着力破除制约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制度障碍。加快完善分类统一的招标投标交易基本规则和实施细则,优化招标投标交易程序,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探索编制招标投标市场公平竞争指数。加快构建科学规范的招标投标交易标准体系,按照不同领域和专业制定数字化招标采购技术标准,满足各类项目专业化交易需求。建立招标投标领域统一分级分类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规范招标投标信用评价应用。
(二)强化法规政策协同衔接。落实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健全招标投标交易壁垒投诉、处理、回应机制,及时清理违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涉及招标投标的法规政策,要严格落实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核、公平竞争审查等要求,不得干涉招标人、投标人自主权,禁止在区域、行业、所有制形式等方面违法设置限制条件。
三、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
(三)强化招标人主体地位。尊重和保障招标人法定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招标人选择招标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文件、委派代表参加评标等自主权。分类修订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总承包等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加强招标需求管理和招标方案策划,规范招标计划发布,鼓励招标文件提前公示。加大招标公告、中标合同、履约信息公开力度,招标公告应当载明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落实招标人组织招标、处理异议、督促履约等方面责任。将国有企业组织招标和参与投标纳入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从严管理。
(四)健全招标代理机构服务机制。制定招标代理服务标准和行为规范,加强招标代理行业自律,完善招标人根据委托合同管理约束招标代理活动的机制。加快推进招标采购专业人员能力评价工作,研究完善招标采购相关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招标采购专业服务水平。治理招标代理领域乱收费,打击价外加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对严重违法的招标代理机构及其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理并实行行业禁入。
(五)推进招标采购机制创新。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优化国内招标采购方式。支持企业集中组织实施招标采购,探索形成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和供应链管理需要的招标采购管理机制。加强招标采购与非招标采购的衔接,支持科技创新、应急抢险、以工代赈、村庄建设、造林种草等领域项目采用灵活方式发包。
四、完善评标定标机制
(六)改进评标方法和评标机制。规范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招标项目。在勘察设计项目评标中突出技术因素、相应增加权重。完善评标委员会对异常低价的甄别处理程序,依法否决严重影响履约的低价投标。合理确定评标时间和评标委员会成员人数。全面推广网络远程异地评标。推行隐藏投标人信息的暗标评审。积极试行投标人资格、业绩、信用等客观量化评审,提升评标质量效率。
(七)优化中标人确定程序。厘清专家评标和招标人定标的职责定位,进一步完善定标规则,保障招标人根据招标项目特点和需求依法自主选择定标方式并在招标文件中公布。建立健全招标人对评标报告的审核程序,招标人发现评标报告存在错误的,有权要求评标委员会进行复核纠正。探索招标人从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范围内自主研究确定中标人。实行定标全过程记录和可追溯管理。
(八)加强评标专家全周期管理。加快实现评标专家资源跨地区跨行业共享。优化评标专家专业分类,强化评标专家入库审查、业务培训、廉洁教育,提升履职能力。依法保障评标专家独立开展评标,不受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干预。评标专家库组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从专家遴选到考核监督的全过程全链条管理制度体系,完善评标专家公正履职承诺、保密管理等制度规范,建立评标专家日常考核评价、动态调整轮换等机制,实行评标专家对评标结果终身负责。
五、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九)加快推广数智技术应用。推动招标投标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融合发展。制定实施全国统一的电子招标投标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推广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加快推进全国招标投标交易主体信息互联互通,实现经营主体登记、资格、业绩、信用等信息互认共享。加快实现招标投标领域数字证书全国互认,支持电子营业执照推广应用。推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代码与招标投标交易编码关联应用。全面推广以电子保函(保险)等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
(十)优化电子招标投标平台体系。统筹规划电子招标投标平台建设,提高集约化水平。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按照政府主导、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原则,优化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社会力量按照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原则建设运营招标投标电子交易系统。电子交易系统应当开放对接各类专业交易工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经营主体指定特定的电子交易系统、交易工具。
六、加强协同高效监督管理
(十一)压实行政监督部门责任。进一步理顺招标投标行政监督体制,探索建立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的协同机制。理清责任链条,分领域编制行政监督责任清单,明确主管部门和监管范围、程序、方式,消除监管盲区。对监管边界模糊、职责存在争议的事项,由地方人民政府按照领域归口、精简高效原则明确主管部门和监管责任。
(十二)强化多层次立体化监管。加强招标投标与投资决策、质量安全、竣工验收等环节的有机衔接,打通审批和监管业务信息系统,提升工程建设一体化监管能力,强化招标投标交易市场与履约现场联动,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提升行业自律水平。完善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向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移送线索的标准和程序,推动加大巡视巡察、审计监督力度,将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行为的线索作为公益诉讼线索向检察机关移送,将串通投标情节严重行为的线索向公安机关移送,将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公职人员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和受贿行为的线索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建立移送线索办理情况反馈机制,形成管理闭环。
(十三)加快推进智慧监管。创新招标投标数字化监管方式,推动现场监管向全流程数字化监管转变,完善招标投标电子监督平台功能,畅通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审计机关监督监管通道,建立开放协同的监管网络。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要建立数字化执法规则标准,运用非现场、物联感知、掌上移动、穿透式等新型监管手段,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加大招标文件随机抽查力度,运用数字化手段强化同类项目资格、商务条件分析比对,对异常招标文件进行重点核查。
七、营造规范有序市场环境
(十四)严厉打击招标投标违法活动。建立健全招标投标行政执法标准规范,完善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依法加大对排斥限制潜在投标人、规避招标、串通投标、以行贿手段谋取中标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严厉打击转包、违法分包行为。适时组织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集中整治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推动修订相关刑事法律,依法严肃惩治招标投标犯罪活动。发挥调解、仲裁、诉讼等争议解决机制作用,支持经营主体依据民事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推动招标投标纠纷多元化解。完善招标投标投诉处理机制,遏制恶意投诉行为。
(十五)持续清理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做法。开展招标投标法规政策文件专项清理,对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其他政策文件和示范文本进行全面排查,存在所有制歧视、行业壁垒、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的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予以修订、废止。清理规范招标投标领域行政审批、许可、备案、注册、登记、报名等事项,不得以公共服务、交易服务等名义变相实施行政审批。
八、提升招标投标政策效能
(十六)健全支持创新的激励机制。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招标投标机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参与招标投标视同满足市场占有率、使用业绩等要求,对已投保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一般不再收取质量保证金。鼓励国有企业通过招标投标首购、订购创新产品和服务。
(十七)优化绿色招标采购推广应用机制。编制绿色招标采购示范文本,引导招标人合理设置绿色招标采购标准,对原材料、生产制造工艺等明确环保、节能、低碳要求。鼓励招标人综合考虑生产、包装、物流、销售、服务、回收和再利用等环节确定评标标准,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十八)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参与的政策体系。优化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举措,通过预留份额、完善评标标准、提高首付款比例等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参与招标投标的支持力度。鼓励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组成联合体参与投标,促进企业间优势互补、资源融合。探索将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招标投标情况列为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考核内容。
九、强化组织实施保障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细化实化各项任务,清单化推进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等要根据职责,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扎实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省级人民政府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整合力量、扭住关键、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健全常态化责任追究机制,对监管不力、执法缺位的,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重大事项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
(二十)营造良好氛围。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鼓励地方和基层积极探索,在改革招标投标管理体制、完善评标定标机制、推行全流程电子化招标投标、推进数字化智慧监管等方面鼓励大胆创新。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跟进创新完善招标投标体制机制的工作进展,加强动态监测和定期评估,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以适当形式予以固化并在更大范围推广。加强宣传解读和舆论监督,营造有利于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政策法规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政策法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以“助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引领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为主题,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2024(第二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于近日在郑州市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晖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绿色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为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住房城乡建设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降碳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以《节约能源法》为统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建筑节能条例》和《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规章为支撑的建筑节能降碳法规体系,稳步提高建筑节能降碳标准要求,大幅提升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水平。初步建立了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将绿色建筑基本要求纳入全文强制性国家标准;绿色建筑标识认定制度逐步形成,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认定体系;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和电气化比例持续提高;深入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居住环境品质持续改善。
  王晖表示,总体来看,虽然我国绿色建筑工作起步比发达国家晚30年左右,但现阶段我国绿色建筑技术水平已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当,且发展速度更快、建成规模最大。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城镇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约118.5亿平方米,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计达2.7万余个,2023年全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约20.7亿平方米,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94%。虽然当前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任务依然艰巨,面临着建筑节能降碳技术亟须创新、绿色建筑居住者获得感不强等挑战。
  王晖强调,要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绿色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加快实现建筑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正确认识建筑领域节能降碳的意义。要充分认识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实现建筑领域“双碳”目标对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方式、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升新建建筑节能水平,大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不断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要锚定建设“好房子”目标,以人民群众对于房屋的舒适性、健康性、功能性等需求为前提,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严格执行全文强制性规范,确保2025年全面达到绿色建筑底线要求——到2025年所有竣工项目均达到绿色建筑基本级水平,把居住者可感知、可感受作为评价绿色建筑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研发推广。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聚焦建筑节能降碳与绿色建筑发展,强化科技攻关,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建筑技术以及高效节能降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建筑绿色低碳发展夯实基础。
  最后,王晖充分肯定了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多年来在助推行业交流、开展技术合作、促进节能降碳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次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余刚主持,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玉江等致辞,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作学术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等,德国能源署、世界绿色建筑协会、联合国人居署等相关人员出席大会并作学术报告,国内外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和2000多名行业嘉宾代表参加大会。

浙江出台首部安全应急产业政策 | 《关于加快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省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安全应急装备发展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以应用推广带动产业培育,激发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活力和潜力;坚持特色突出、集群发展,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和优势企业,推动产业专业化、智能化、品牌化、系列化发展;坚持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开发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新服务,加快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到2025年,全省安全应急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500亿元,安全应急领域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达2200家,省级新产品立项100项以上,培育省级安全应急产品试验基地5个、省级安全应急产业基地5个、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含创建单位)3个以上。到2027年,全省安全应急产业规模稳步提升,供给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培育形成一批专业性强、知名度高的安全应急企业和品牌。
二、重点领域
(一)安全防护类。围绕个体和重要设施安全,提高防护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安全材料方面,重点发展防火阻燃、隔热、防水、防腐蚀、抗辐射等材料。在个体防护方面,重点发展应急救援人员防护、特殊工种保护、医用安全防护、家用应急防护、触电防护等产品。在设备设施防护方面,重点发展社会公共安全防范、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重要生态环境安全保护等设备。
(二)监测预警类。围绕各类突发事件,提高监测预警及时性和准确性。在自然灾害防御方面,重点发展极端天气、洪涝、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在安全生产事故防范方面,重点发展火灾、矿山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新能源安全、特殊作业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安全、危化品泄漏、废水泄漏、环境监测等监测预警装备和园区安全管理系统等。在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方面,重点发展食品药品安全检测和温度监测、诊断试剂等各类监测检测装置产品。在社会安全事件防范方面,发展城市安全、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监测预警产品。
(三)应急救援处置类。围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高处置高效性和专业性。在现场保障方面,重点发展应急通信、应急指挥、应急电源、应急后勤保障等产品。在生命救护方面,重点发展生命搜索营救、医疗应急救治、卫生应急保障等产品。在环境处置方面,重点发展洗消产品、堵漏器材、吸附设备、临时收集贮存和处置等应急处置设备。在抢险救援方面,重点发展消防装备、排水排烟装备、建(构)筑物废墟救援、矿山救援、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工程(水利)抢修抢险、道路抢通、水上(水下)救援、航空救援、救援机器人等产品。
(四)安全应急服务类。围绕突发事件防范处置,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在评估检测方面,重点发展风险评估、安防工程、安全检测、安全认证等应急服务。在社会化救援培训方面,重点发展专业安全知识培训、安全应急演练培训等应急服务。在安全保障方面,重点开发安全应急产业相关金融服务。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研发创新体系。
1.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根据需求设立安全应急领域“揭榜挂帅”项目,纳入“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任务榜单。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度,鼓励开展安全应急领域首台(套)产品工程化攻关。面向安全应急领域,认定一批省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经信厅。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推动科研平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现有安全应急领域科研平台提升,积极打造由高水平实验室、高等院校、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组成的科研平台体系。认定一批具备较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能力的安全应急创新基地。支持省内科研机构申报创建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省应急管理厅)
3.推动科研成果转化。鼓励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创新产品检验检测服务,推动5G、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机器人、新材料等在安全应急产品智能化、轻量化等方面的集成应用。(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省市场监管局)
(二)加快产业提质升级。
1.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引导龙头企业加大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标准制定、人才引进等关键环节投入,加快发展成为集研发制造、集成创新、工程实施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集团。鼓励装备、医化类企业依托现有生产技术优势,面向安全应急场景应用开发核心产品和技术,培育新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培育一批安全应急特色明显、领域细分、创新能力强的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组织征集安全应急领域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项目,择优推荐给工业和信息化部。(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科技厅)
2.加快数字化赋能转型。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与安全应急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不断提升平战转化、应急转(扩)产能力。推广“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模式应用,大力发展安全应急数字化管理产品,加快安全应急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应急管理厅)
3.推动品牌化发展。着力打造“杭州数字安防”“江山消防”“舟山海上救援”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品牌,积极培育安全应急产业“浙江出口名牌”和“品质浙货”出口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安全应急领域“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企业、标准领跑者、“浙江制造精品”。(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经信厅、省商务厅)
4.提高产品专业化系列化水平。引导企业深耕安全应急产业细分领域,动态跟进市场需求变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开发适应性更强的产品系列,满足不同领域客户需求,促进产品专业化系列化发展。(责任单位:省经信厅)
(三)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1.培育重点安全应急产业特色集群。以园区为载体,做好平台服务,做优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协同,完善产业链条,重点发展数字安防、消防救援装备、应急救援器具、医疗物资救护产品、应急保障产品等产业特色集群。制定省级安全应急产业基地评定办法,建设一批安全应急产业基地,从中择优培育成为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各市、县〔市、区〕政府)
2.打造安全应急产业展示交流平台。组织企业、产业基地参加各类国内外展会展览及贸易投资促进活动,开展安全应急产业创新应用大赛,促进企业合作交流,推广产品和服务。鼓励龙头企业、科研单位、社会组织等组建安全应急产业联盟,充分发挥产业联盟作用,积极开展产业链对接交流活动。(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经信厅、省应急管理厅、省消防救援总队)
(四)增强产业能力储备。
1.建设安全应急产业平台。梳理形成我省安全应急产品图谱,引导企业发布供需对接清单,支持重点企业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备份,促进企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整体安全水平。(责任单位:省经信厅)
2.建立安全应急优质产品库。组织开展安全应急产品遴选,确定一批先进、可靠、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安全应急产品,推荐列入浙江省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及相关物资采购目录。(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粮食物资局〕、省应急管理厅、省消防救援总队)
3.建立安全应急产业专家库。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在政府、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中筛选一批有较高业务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的专家,在安全应急产业重点企业和产品认定、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应急管理厅、省消防救援总队)
(五)培育扩大服务消费。
1.打造典型应用场景。聚焦安全应急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应用需求,梳理典型应用场景目录清单。建立安全应急产品试验基地,配套建设应用实景测试点,征集应用装备产品,开展实战模拟竞赛,评选最佳实践案例,推动装备产品实战化。(责任单位:省应急管理厅、省经信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消防救援总队)
2.完善安全应急装备配备。完善各类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装备配备标准,推动安全应急设施、设备装备与建设工程、救援队伍建设同步配套。探索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学校、商场、避难安置场所、人防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等安全应急设施设备配置试点工作,逐步形成配置标准。(责任单位:省应急管理厅、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国动办、省教育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消防救援总队)
3.健全安全应急产品储备体系。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要求,建立战略和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与实物储备为一体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形成各级政府、救援机构、社会慈善机构、安全应急物资生产企业及家庭等全社会储备格局。加强应急仓储、中转、配送设施建设,提高安全应急产品物流效率。(责任单位:省应急管理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
4.引导社会提升安全应急能力。广泛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安全应急体验场所等途径开展全民公共安全和风险意识宣传教育,提升公众自我防范意识。发布安全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鼓励采取工会采购等方式推广安全应急产品。(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应急管理厅、省总工会、省消防救援总队,各市、县〔市、区〕政府)
(六)加强产业政策支持。
1.加大政策扶持。统筹省工业与信息化发展等专项资金,支持安全应急领域产业链协同创新、生产制造方式转型和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鼓励安全应急产业基地所在地政府出台安全应急产业领域企业发展、产品应用推广、人才招引等方面专项配套支持政策。落实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抵免优惠政策。(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各市、县〔市、区〕政府)
2.优化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围绕安全应急产业开发专项信贷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针对性。鼓励保险公司丰富保险产品供给,为安全应急产业提供财产险、责任险等一揽子风险保障,支持保险业参与灾害风险管理,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安全应急产业提供专项担保。(责任单位: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省地方金融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经信厅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国动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应急管理厅、省消防救援总队等部门,定期沟通、会商,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二)建立监测体系。省经信厅、省统计局共同牵头建立安全应急产业统计监测体系,依托现有企业库信息,建立科学规范的安全应急产业指标体系,定期开展产业监测分析,及时掌握产业发展情况。
(三)营造良好环境。积极引进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保护等专业服务机构,完善产业发展服务生态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宣传力度,及时解读产业发展政策、宣传经验做法、推广典型模式,以应用场景促产业发展,引导全社会关注支持,营造浓厚产业发展氛围。
本意见自2024年5月28日起施行,有效期为3年。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政策法规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政策法规

市场监管总局安全生产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
部署近期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5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安全生产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部署近期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生产重点任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安委会主任罗文出席会议并讲话,党组成员、副局长、安委会常务副主任田世宏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5月2日总书记对广东梅州市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塌方灾害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扎实做好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准确把握当前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从具体问题中把握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趋势性、从偶然问题中认识必然性,提高风险监测、识别、研判和管控能力,推动安全监管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真正把隐患解决在萌芽之中,消除在成灾之前。
会议强调,要紧扣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重点工作,深入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持续深化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运用法治监管、智慧监管、信用监管等政策“工具箱”,打好监管“组合拳”,提高整治效果。要抓好节假日和暑期汛期等重点时段安全工作,加强对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辆以及公共场所电梯等特种设备的监督检查,严格值班值守和信息报告制度,积极稳妥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要多措并举落实各方安全责任,持之以恒抓好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和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的贯彻实施,充分发挥“三书一函”督促落实机制作用,进一步筑牢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生产防线。要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加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尽快制修订一批重点急需安全生产相关标准。要狠抓行风建设,把市场监管领域相关专项整治行动与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一起研究、一并部署、一体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总局安委会成员单位及相关司局主要负责同志,总局安委会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及联络员参加会议。

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
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为加大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更好发挥节能降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
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
二、重点任务
(一)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
1.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严格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持续推进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工业窑炉清洁能源替代和散煤治理。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建和改扩建用煤项目依法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合理控制半焦(兰炭)产业规模。到2025年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平原地区散煤基本清零,基本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及各类燃煤设施。
2.优化油气消费结构。合理调控石油消费,推广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加快页岩油(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除石化企业现有自备机组外,不得采用高硫石油焦作为燃料。
(二)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
1.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加快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合理有序开发海上风电,促进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序建设大型水电基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统筹推进氢能发展。到2025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9%左右。
2.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加快配电网改造,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大力发展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到2025年底,全国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分别超过6200万千瓦、4000万千瓦;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一般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5%以上。
3.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科学合理确定新能源发展规模,在保证经济性前提下,资源条件较好地区的新能源利用率可降低至90%。“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进度滞后地区要实行新上项目非化石能源消费承诺,“十四五”后两年新上高耗能项目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不得低于20%,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提高比例要求。加强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交易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2024年底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
(三)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行动
1.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严禁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产能死灰复燃。2024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地区,“十四五”后两年原则上不得新增钢铁产能。新建和改扩建钢铁冶炼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
2.深入调整钢铁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性能特种钢等高端钢铁产品,严控低附加值基础原材料产品出口。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大幅减少独立焦化、烧结和热轧企业及工序。大力推进废钢循环利用,支持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到2025年底,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
3.加快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高炉炉顶煤气、焦炉煤气余热、低品位余热综合利用,推广铁水一罐到底、铸坯热装热送等工序衔接技术。加强氢冶金等低碳冶炼技术示范应用。到2025年底,钢铁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全国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与2023年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左右,余热余压余能自发电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2024—2025年,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300万吨。
(四)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行动
1.严格石化化工产业政策要求。强化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刚性约束。严控炼油、电石、磷铵、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禁止新建用汞的聚氯乙烯、氯乙烯产能,严格控制新增延迟焦化生产规模。新建和改扩建石化化工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用于置换的产能须按要求及时关停并拆除主要生产设施。全面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到2025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
2.加快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加强高压低压蒸汽、驰放气、余热余压等回收利用,推广大型高效压缩机、先进气化炉等节能设备。到2025年底,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4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1亿吨。
3.推进石化化工工艺流程再造。加快推广新一代离子膜电解槽等先进工艺。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建设绿氢炼化工程,逐步降低行业煤制氢用量。有序推进蒸汽驱动改电力驱动,鼓励大型石化化工园区探索利用核能供汽供热。
(五)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行动
1.优化有色金属产能布局。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合理布局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大力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到2025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
2.严格新增有色金属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电解铝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新建和改扩建氧化铝项目能效须达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新建多晶硅、锂电池正负极项目能效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3.推进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广高效稳定铝电解、铜锍连续吹炼、竖式还原炼镁、大型矿热炉制硅等先进技术,加快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到2025年底,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25%以上;铜、铅、锌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50%;有色金属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00万吨。
(六)建材行业节能降碳行动
1.加强建材行业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加强建材行业产量监测预警,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鼓励尾矿、废石、废渣、工业副产石膏等综合利用。到2025年底,全国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
2.严格新增建材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水泥、陶瓷、平板玻璃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动基础原材料制品化、墙体保温材料轻型化和装饰装修材料装配化。到2025年底,水泥、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20%,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3.推进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优化建材行业用能结构,推进用煤电气化。加快水泥原料替代,提升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广浮法玻璃一窑多线、陶瓷干法制粉、低阻旋风预热器、高效篦冷机等节能工艺和设备。到2025年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50%左右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24—2025年,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1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600万吨。
(七)建筑节能降碳行动
1.加快建造方式转型。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降碳强制性标准,强化绿色设计和施工管理,研发推广新型建材及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动智能建造,加快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推动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到2025年底,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较2023年增长2000万平方米以上。
2.推进存量建筑改造。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关政策,结合城市更新行动、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进热泵机组、散热器、冷水机组、外窗(幕墙)、外墙(屋顶)保温、照明设备、电梯、老旧供热管网等更新升级,加快建筑节能改造。加快供热计量改造和按热量收费,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明确量化目标和改造时限。实施节能门窗推广行动。到2025年底,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较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城市供热管网热损失较2020年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改造后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率分别提高30%、20%。
3.加强建筑运行管理。分批次开展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督查检查。建立公共建筑运行调适制度,严格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探索推广用电设备智能群控技术,合理调配用电负荷。
(八)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
1.推进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车站、铁路、机场等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加快国内运输船舶和港口岸电设施匹配改造。鼓励交通枢纽场站及路网沿线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加快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续成网。完善城市慢行系统。
2.推进交通运输装备低碳转型。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提高营运车辆能耗限值准入标准。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有序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推进老旧运输船舶报废更新,推动开展沿海内河船舶电气化改造工程试点。到2025年底,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
3.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推动重点行业清洁运输。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城市货运配送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发展。到2025年底,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分别较2020年增长10%、12%,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较2020年降低4.5%。
(九)公共机构节能降碳行动
1.加强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管理。严格实施对公共机构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探索能耗定额预算制度。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每年要将机关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人均综合能耗分别较2020年降低5%、7%、6%。
2.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清单管理。推进煤炭减量替代,加快淘汰老旧柴油公务用车。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煤炭消费占比降至13%以下,中央和国家机关新增锅炉、变配电、电梯、供热、制冷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先进水平占比达到80%。
(十)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碳行动
1.加快用能产品设备和设施更新改造。动态更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加快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与2021年相比,2025年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0.5个百分点以上,在运高效节能电机、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10个百分点以上,在运工商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通用照明设备中的高效节能产品占比分别达到40%、60%、50%。
2.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循环利用。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处置供需对接。开展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加强工业装备、信息通信、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回收利用。建立重要资源消耗、回收利用、处理处置、再生原料消费等基础数据库。
三、管理机制
(一)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落实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等政策,细化分解各地区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目标任务。严格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统筹考核节能改造量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加强节能降碳形势分析,实施能耗强度降低提醒预警,强化碳排放强度降低进展评估。压实企业节能降碳主体责任。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考核。
(二)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加强节能审查源头把关,切实发挥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牵引作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建立重大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按机制上收个别重点行业特大型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加强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将碳排放评价有关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重大能源工程建设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三)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管理。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强化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审查,完善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运行。开展重点领域能效诊断,建立健全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清单。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分解至重点用能单位。实行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超出预算部分通过购买绿电绿证进行抵消。
(四)加大节能监察力度。加快健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统筹运用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执法、特种设备监察、信用管理等手段,加强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到2024年底,各地区完成60%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到2025年底,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全覆盖。
(五)加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与节能降碳目标管理相适应的能耗和碳排放统计快报制度,提高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夯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原料用能等统计核算基础。积极开展以电力、碳市场数据为基础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监测分析。
四、支撑保障
(一)健全制度标准。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适时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能监察办法等制度,强化激励约束,实施能源消费全链条管理。完善全国碳市场法规体系。结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强制性节能标准制修订,扩大标准覆盖范围。按照相关行业和产品设备能效前5%、前20%、前80%水平,设置节能标准1级、2级、3级(或5级)指标。
(二)完善价格政策。落实煤电容量电价,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研究完善储能价格机制。严禁对高耗能行业实施电价优惠。强化价格政策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协同,综合考虑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深化供热计量收费改革,有序推行两部制热价。
(三)加强资金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积极支持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推动扩大有效投资。鼓励各地区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节能降碳改造、用能设备更新、能源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提升。落实好有利于节能降碳的财税政策。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节能降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四)强化科技引领。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作用,集中攻关一批节能降碳关键共性技术。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修订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倡导最佳节能技术和最佳节能实践。积极培育重点用能产品设备、重点行业企业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
(五)健全市场化机制。积极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用能权跨省交易。稳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逐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对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实施碳排放配额管理。有序建设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夯实数据质量监管机制。加快建设绿证交易市场,做好与碳市场衔接,扩大绿电消费规模。
(六)实施全民行动。结合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加大节能降碳宣传力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加大对能源浪费行为的曝光力度,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参与节能降碳的新风尚。
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锚定目标任务,加大攻坚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把握工作节奏,在持续推动能效提升、排放降低的同时,着力保障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工作调度,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生态环境部要加强“十四五”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管理。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举措,压实责任,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降碳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细化落实方案,强化部署推进。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请示报告。

Industry Release

行业发布

Industry Release

行业发布

2024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0928亿元,同比下降9.8%;其中,住宅投资23392亿元,下降10.5%。
 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8754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80647万平方米,下降11.4%。房屋新开工面积23510万平方米,下降24.6%。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7006万平方米,下降25.6%。房屋竣工面积18860万平方米,下降20.4%。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3746万平方米,下降21.0%。

二、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1—4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925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3.8%。新建商品房销售额28067亿元,下降28.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1.1%。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
 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4036亿元,同比下降24.9%。其中,国内贷款5583亿元,下降10.1%;利用外资9亿元,下降46.7%;自筹资金11736亿元,下降10.1%;定金及预收款10002亿元,下降37.2%;个人按揭贷款4953亿元,下降39.7%。

  四、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4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2.02。

庞源指数-20240524更新

Industry Release

行业发布

Industry Release

行业发布

北京市建筑机械行业协会组织
召开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新检验标准
实施过程专家评审会

河南省建筑业协会机械管理与租赁分会
三届一次会长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北京市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新检验标准已实施满月,为管控好检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维护行业稳定,受市住建委委托,2024年4月30日,北京市建筑机械行业协会在中建二局华北公司北京分公司组织召开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新检验标准实施过程专家评审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魏巍就《施工现场塔式起重机检验技术规程》(DB11/T611-2023)和《施工现场施工升降机检验技术规程》(DB11/T636-2023)两标准4月1日实施以来存在的有关问题以及协会向市住建委提交的有关建议进行了汇报,孙曰增、张冲、李红宇、张希望、陈云龙、李艳霞6位专家对汇报内容进行了评审并出具了专家意见(见附件)。各施工总承包企业设备主管人员、部分生产厂家在京销售及技术人员、部分本市租赁企业主要负责人、本市四家第三方检验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施工安全管理处、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主管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专家和各参会企业肯定了《施工现场塔式起重机检验技术规程》(DB11/T611-2023)和《施工现场施工升降机检验技术规程》(DB11/T636-2023)的先进性和重要意义,普遍认为新标准对进一步提升本市房建市政两工地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安全管理水平和设备实体安全状况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对此次标准中规定的新出厂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首次在施工现场安装须实施动载荷试验和静载荷试验(最大起重量的超载试验)的要求存有较大顾虑,无论从试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控制还是试验意义,均不赞成在施工现场实施。专家还认为新标准实施应当按照“老事老办法、新事新办法”的原则,给予企业一定的适应期和过渡期,对于4月1日前已安装完毕且已实施委托验收检验的设备,市区住建部门组织设备实体抽检或施工总承包单位再次组织委托验收检验时应执行原检验标准;对于新检验标准中检验内容及要求引用其他标准的,应考虑所引用标准的执行日期,如在执行日期之前生产的设备,应执行原检验标准。
        此次会议进行了充分讨论,各方积极发言、沟通想法,最终形成了普遍的行业共识,为更加稳步推动新检验标准的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协会将继续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纽带桥梁作用,向政府建言献策,替企业分忧解难,为行业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5月7日下午,河南省建筑业协会机械管理与租赁分会三届一次会长工作会议在郑州祥龙建筑机械租赁有限公司召开。机械管理与租赁分会会长、秘书长及副会长单位参加会议,副会长兼秘书长孙文科主持会议。
会议宣读了经河南省建筑业协会审议通过的分会组织架构及会长、秘书长、副会长名单;详细解读了《河南省建筑业协会章程》、《河南省建筑业协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听取和征求了行业相关管理制度(办法)制定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了轮值会长例会制度、会费缴纳、会员单位发展以及会长、副会长单位在分会的具体分工等议案。
会上,各参会单位围绕建筑起重机械租赁行业市场的现状分析、趋势展望、健康发展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会议一致认为,强化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是行业共同发展的前提,增强风险意识、提升管理水平是在当下行业市场环境中生存的保证,各单位应充分发挥分会平台作用,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学习与分享,不断强化自身管理能力建设,积极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推动和实现建筑起重机械租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Industry News

会员动态

Industry News

会员动态

今年6月是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为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月”相关要求,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5月20日,北京庞源举办了“202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上海庞源副总经理、北京庞源总经理曹小荣及各职能部门、各区域负责人和相关管理人员等参加仪式。
曹小荣对本次“安全生产月”活动提出要求,一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反三违、除隐患、遏事故”,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二是提高设备检查覆盖率,安全月期间各巡检小组对在用设备的巡检检查争取实现100%覆盖;三是要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防范机制,提高事故防控能力,加强隐患排查整改,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仪式上,北京庞源安全部负责人报告了北京庞源1-5月安全生产完成情况;对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详细解读;对设备安拆中如何防范违章违规作业进行分析培训。

北京庞源举办2024年“安全生产月”
启动仪式

中际联合:中国智造让风电项目“升起来”

今天的中关村通州园企业中际联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为全球超10万台风力发电机提供高空“护卫”。这家来自副中心的中国智造企业,助力更多重大风电项目得以“升起来”。
2023年12月,应用多项世界首创、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技术与设备的青洲一、二海上风电场项目首批风机顺利并网发电。该项目位于广东阳江附近海域,水深37至44米,常年风大、浪高、涌急。为实现安全工程、智慧工程,该项目92台高达一百多米、相当于五六十层楼高的风机全部采用了中际联合研发制造的大载荷爬梯导向升降机,运维人员可在塔筒内搭乘升降机安全高效完成作业。
中际联合是国内领先的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在风力发电行业细分市场已达到占有率第一。公司副总裁郭紫墨介绍:“这款升降机最高载荷350公斤,可实现3人同时升降,提高登塔作业效率,同时叠加多项安全配置,提高了安全性能。”
在这一领域深耕十余年的中际联合,已为全球超10万台风机装上中国智造产品,为各类机型、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风电运维提供坚实支持。
中际联合成立十余年间不断“做专做精”,不仅组建了超300人的技术团队,在北京、天津等多地建设实验室、智能制造中心,在全球多地根据不同环境开展全方位产品迭代测试,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还将全球160余项行业标准与规范体系深刻引入研发中。
“现场亲自安装测试,安排定期巡检,预判潜在风险,开展高标准本地化服务……我们不断提升品质服务。”郭紫墨介绍,中际联合全球服务网络已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研发了高空作业平台、塔筒升降机、叶片检修平台、安全防坠落系统、海上平台吊机等一系列产品,申请专利800余项,获得全球安全资质认证100余项,是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其产品已应用于16个行业,出口到65个国家。
近年来,副中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一揽子政策落地生根、惠及企业,以中际联合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在这片创业热土上茁壮生长。郭紫墨表示:“随着副中心建设快速推进,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企业来此扎根,共同书写无限的发展机遇。”

Industry News

会员动态

Industry News

会员动态

广东亮剑首获中国建筑业协会
AAA级企业信用等级证书

达丰中国
在每年初夏,反复爱上暴走

关于“一个鸡蛋的暴走”
2024年5月18日,由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联劝公益”)主办的第十四届“一个鸡蛋的暴走”公益徒步筹款活动再次在浦东开展。
“一个鸡蛋的暴走”是联劝公益自2011年发起的公益徒步筹款活动。参与者们不但挑战12小时徒步50公里,还积极发动社交圈为儿童公益事业发声并筹款,支持儿童健康成长与平等发展。
一大早,参与者们从浦东森兰无界公园出发,沿途经过高东生态园、合庆郊野公园、金海湿地公园等多个点位,浦东的郊野风光与为爱徒步的“暴走”队员交相辉映,沿途的打卡内容与“暴走”公益价值有机融合,给参与者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公益体验。
一声令下,赋启暴走青年们迈出了50km征途第一步!在朝阳中,向着终点大步迈进。每个赋启暴走青年的身影,在清晨的阳光里,都熠熠生辉。
行进过程中,大家一路上互相扶持,互相鼓励,共同为终点而努力前行。便应证了那句“让公益更公益”,这正是用个体的小小力量,用自己亲身实践的经历,去带动和感染更多的人,自身在切实践行公益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公益,为社会带来了更温暖的正能量,也凝聚更多愿意奉献自己的公益力量,让明天变得更美好。
没有了手机的束缚,专注眼中的初夏绿意、脚下的长路和身边的有趣有料、能燃能扛的伙伴。
同一个团队就是要相互扶持,在身边同行者的鼓励中重燃信心,继续漫漫征程。这段暴走征途,午后30℃高温天气,一路上无数个萍水相逢的人,因为共同为爱暴走而多了一份亲近。
各种炎夏凉风般充满善意的声音此起彼伏,触动着这条公益路上许多人心底柔软角落,鼓舞着大家一步一步迈得更加坚定,形成了一道无比靓丽热烈的风景线!
终于坚持到终点完成50公里暴走的勇士们,掌声和奖牌都为你献上!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就是公益的力量传递!
50km的漫漫暴走路是挑战身体极限,是挑战意志力极限,人生正因为不断自我突破与刷新体验,而格外耀眼与广阔。
感谢每一位参与活动的‘暴走’队员,是大家的善意让我们聚集在这里,用脚步传递温暖,用善款帮助儿童。未来,期待有更多人参与进来,一起成为美好+1的力量。”

近日,在江苏省徐州市举行的建筑机械智能建造新技术、新设备交流会上,中国建筑业协会为2023年度建筑业AAA级信用企业颁发证书,广东亮剑工程装备服务有限公司等371家企业荣获此奖项。

亮剑也将继续保持干劲,以匠心深耕建筑起重设备租赁行业,牢筑安全生产根基,持续为城市生产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中国建筑业协会AAA级信用评价,是中国建筑业协会信用评价的最高等级,由各省、市和有关行业建筑业协会推荐,经过信用信息核实、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最终确定为2023年度建筑业AAA级信用企业。
这份荣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业协会对广东亮剑工程装备服务有限公司的高度认可。我司会继续坚持着诚信度高,企业综合素质很高,各项指标优秀、诚信意识很强、经营状况很好、履约能力很强、社会信誉很好的建筑业AAA级信用企业。
我司

Industry News

会员动态

Industry News

会员动态

金宁运到广西大都租赁公司调研指导

5月23日下午,绿地大基建集团执行总裁、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金宁运到大都租赁公司调研指导工作,了解公司发展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工作要求。集团公司财务总监吕仕民主持会议。

金宁运认真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对大都租赁公司积极应对困难挑战作出的努力表示肯定,并一一回应大都租赁公司提出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要解放思想求突破。要科学研判建筑市场和建筑机械租赁市场的发展环境和趋势,理清思路、扬长避短,明确企业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摒弃传统思维和老旧办法,挖掘行业潜力和发展前景,聚焦经营、清收、资金、管理、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胆探索,用改革破解难题,用创新打开局面。二要精准施策解难题。要利用好集团给予的支持,因地制宜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市场开拓措施,加强经营人员组织,提升内部市场、深耕区内市场、开拓区外市场,积极构建内外市场齐发力的发展格局,确保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要加强清收回款,打通融资渠道,压降成本费用,加强开源节流,为企业运转提供资金保障。要优化调整设备结构,加强设备技术改造,应租尽租,提高设备出租率。要推进瘦身强体,深化绩效考核,打造精简高效团队。三要加强管理促规范。要规范公司管理和运作,全面加强人财物各方面管理,持续深入推进建章立制,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内控机制,堵塞制度漏洞,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控风险,推动公司发展行稳致远。四要凝聚合力渡难关。面临的发展形势越是复杂,越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领导班子成员要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以担当带动担当,鼓足干劲、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充分调动各层级积极性,汇聚发展强大合力,相信一定能够化“危”为“机”,逐步摆脱困境。五要党建引领促发展。要加强基层党建,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持续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引导教育全体员工廉洁从业,讲规矩、守纪律,坚守底线、不越红线。要增强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与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好企业合法权益。
金宁运强调,面对行业发展的挑战,要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拿出创新性、突破性的工作思路和举措,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和真本领,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全力打好攻坚战,推动企业破局突围,实现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会上,吕仕民就分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大都租赁公司陈延辉汇报公司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计划,提出需要集团公司协调解决的问题。

长沙成诚 聚焦降本增效
各部门共研塔吊附墙制作优化路径

5月29日,公司生产技术部、广东分公司及基地就塔吊附墙制作的降本增效工作联合举办了专题研讨会。会议由副总经理霍毅胜主持,董事长彭新元、副总经理彭皓参与会议。
会前,与会人员先赴厂区实地参观,详细察看了各类配件的仓储状况和附墙的制作流程,对资源闲置的现状有了直观而深入的了解。

会上,基地负责人刘兴寨首先汇报了附墙制作的基本情况,包括原材料采购、配件尺寸规格及数量等关键信息。随后,与会人员围绕降本增效的主题,结合各自岗位经验,就工艺优化、数据台账建立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
董事长在会上发表讲话,强调在当前行业环境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企业应致力于提升管理水平、资产利用率和员工工作能力,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为寻求变革和突破不断付出努力。他进一步强调,公司推行降本增效政策之后,大家在思想意识层面有了深刻的认知觉悟,更要切实践行;充分盘活现有资产,特别是在设备策划、现场作业指导等方面,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兼顾经济性和实用性;建立相关台账,更要将其利用好,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董事长号召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共同为公司渡过难关而努力,支撑公司走向租赁行业的更好明天!

Industry News

会员动态

Industry News

会员动态

热烈庆祝中天智装韩国运营中心盛大启幕!

千余家外媒报道!
徐工ESG报告强势“霸屏”

近日,徐工机械首次发布中英文版
《2023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报告》
对外披露
企业在绿色发展、践行社会责任
强化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实践和成效
获得千余家外媒报道关注
什么是ESG?
ESG是英文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公司治理)的缩写,它是一种企业除了财务报告之外的非财务报告形式,用于展示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和良好治理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此次,徐工发布中英双语ESG报告获得包括AP NEWS、Yahoo! Finance、朝日新闻、Yonhap、Seeking Alpha、Finanzen.net、Kyodo News、AFPBB News等超过1,298家媒体报道,以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等9种语言在海外传播。
PART 1
以“治理”为基
以战略规划为引领,徐工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定不移打造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模式和世界级的能力支撑,主要指标持续领跑行业。贯彻“高质量、控风险、世界级、稳增长”发展方针,落实高效治理、合规运行,着力提升公司经营质量。同时,规范信息披露,畅通投资者沟通,持续、稳定进行分红,发布关于推动“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切实维护投资者权益。全面启动智改数转网联一号工程,聚焦“六经六纬”蓝图,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提升精细运营和流程管理能力。
经过一系列科学、行之有效的运营管理体系,徐工整体经营业绩向上发展。2023年,徐工机械实现营业收入928.48亿元,归母净利润53.26亿元,同比增长23.51%,扣非后净利润44.97亿元,同比增长29.47%,收入和利润等关键指标继续保持国内行业第一。
PART 2
以“环境”为要
作为行业内首个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规划纲要的公司,徐工布局规划了纯电、混动、氢能技术路线和电芯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产业和充换电站基础设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下,在新能源电动化赛道加速跑,产品成套化应用于城市建设、矿山港口、公路运输等主流场景,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和绿色解决方案;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强化资源管理和排放物管理,将绿色发展理念切实融入公司日常办公和运营环节,安装屋顶光伏、电动车充电桩,持续探索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贯彻绿色低碳理念。

风吹麦浪绿渐黄,秀穗盈浆粒粒香。2024年小满时节,ZTM韩国运营中心盛大开幕。
自始至终,韩国对塔式起重机等特种安全设备都是采取高标准、严要求的政策,其准入制度极其苛刻,ZTM自上而下都非常重视韩国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改进。经过充分的准备和卓越的努力,ZTM在2015年就通过了严苛的韩国塔机备案审查,以全新姿态进军韩国塔机市场。历经十年的市场深耕,ZTM品牌在韩国已经深深扎根。十年来,ZTM不仅为韩国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也为韩国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并获得客户的极高赞誉。为了更好的服务韩国市场, ZTM韩国运营中心于2024年5月21日盛大开启。
运营中心位于韩国京畿道,交通便利。运营中心占地2万余平米,配置了货场、配件仓库、办公区。ZTM为缩短供货周期,全面保障韩国市场的产品供应,在韩国运营中心储存了相当数量的整机现货和已售机型的备品配件,随时响应客户需求。运营中心办公环境优越,办公室、会议室、接待中心配套齐全,能满足日常货场、仓库的管理同时,也具备客户接待能力。
ZTM韩国运营中心的正式开启,是ZTM全球属地化战略布局的标志,未来我们将以属地化的运营中心为全球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Industry News

会员动态

Industry News

会员动态

热烈祝贺长沙海川塔机北斗结构监测系统
科技成果鉴定会成功举办

2024年5月18日,由长沙海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组织的塔机北斗结构监测系统科技成果鉴定会在湖南长沙成功举办。

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建筑起重机械分会会长喻乐康;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殷晨波;上海市建设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曹德雄;成都科达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彭善忠;山东建筑大学教授宋世军;上海庞源机械租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副总经理蒙智峰;武汉港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小松;乐清市波坦起重电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臧谨希组成的鉴定专家组和来自长沙海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的领导及研发人员等2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由喻乐康会长主持,介绍了本次会议的参会嘉宾以及会议的基本情况,并推选殷晨波教授为专家组组长。
经过专家组讨论和协商,最终形成了鉴定意见:专家组认为,海川北斗塔机结构安全监测系统的研发是成功的,整体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鉴定。

2024年5月26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96注册专家,国家起重机械标准委员会委员,国家塔式起重机标准委员会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兰朋教授一行到访江西飞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进行工作指导,并代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与江西飞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就《塔式起重机关键件结构监控检测和寿命分析》课题的校企合作进行签约。
此次一同进行工作指导的还有宜春学院教务处周明元副处长,周副处长自2016年起至今,在宜春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安排到我公司开展实践帮扶,指导技术研发,与我司建立了长期且深入的合作关系,对我司技术转型和管理创新帮助巨大。宜春学院与我司开展了“塔机安全监控与管理一体化系统平台研究”和“智能装备监控平台升级”等科技创新项目,为公司发展帮助巨大。
作为国家标准《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2017》和国家标准《塔式起重机GB/T5031-2019》主要起草人,兰朋教授在机械动力学,工程与起重运输机械设计及机械结构设计;数字孪生、智能机械与装备等多个领域享誉盛名,此次能够亲临江西飞达电气指导工作,是江西飞达的荣幸,全体飞达人倍感振奋。
兰教授对公司技术研发部主要研发人员进行了《塔式起重机关键结构件健康监测和寿命分析》培训和交流,公司研发团队受益匪浅,能够与行业领军人物进行面对面交流,大家都非常珍惜此次机会; 会上,罗鹤飞总经理也对公司发展历程、技术研发成果、产品更新换代、人才需求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并围绕科研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扩展校企合作领域和途径等问题展开交流。
会议期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与江西飞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计划项目协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将给予江西飞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在技术上的强力支撑,特别是在材料力学与结构分析方面发挥优势,同时也提出希望江西飞达一定要加大研发的投入,集中资源共同推动起重机寿命分析、起重机关键重大结构件的受力寿命分析的进步与发展。
专家团一行还考察江西飞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的起重机安全管理平台,观摩了公司塔机一键标定监控系统,肯定了江西飞达在物联网+制造方面的成绩,也为公司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兰朋教授及行业专家团
赴江西飞达考察指导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Read  book

会员动态

Industry News

读书栏目

为不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通过策划和组织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持续提升干部职工的体质和身心健康。
      武汉港迪电气有限公司于2024年5月17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运动会,公司领导出席了运动会的开幕式,并为参赛的运动员们加油鼓劲,充分展现了公司领导对职工健康生活的高度关心与大力支持。
 此次趣味运功会,不仅精心设计了70、80、90年代风靡一时的“环行天下”竞赛游戏,让参赛者们仿佛穿越时光,重温那些无忧无虑的欢乐时光,还有锻炼团体协作能力的“企鹅漫步”、“小球筷上”、“狂砍9分”等趣味项目,使参赛者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展现自身运动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现场还设置了“绳力十足”等力量与意志的较量项目,让参赛者们在紧张刺激的比赛中,充分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力量与胜利的喜悦。运动会现场,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参赛者们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他们相互鼓励、互相帮助,在比赛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
武汉港迪电气有限公司以举办本次趣味运动会为契机,旨在提升全体干部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此次运动会所展现出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将激发公司在应对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挑战时,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为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目标,全体员工将奋发向前,不懈努力!

武汉港迪电气2024年度趣味运动会圆满落幕

读书栏目

 原文: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传习录 上

解释:“持守志向犹如心痛,疼痛时只在心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呢。”
小编白话:
     这是阳明思想的精髓之一,将“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时刻放在心上,如同心痛一样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就不会去说闲话、管闲事,更别说勾心斗角,为达私欲的机关算尽。《孟子·公孙丑上》记载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忧惕恻隐之心。……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人的本性,都有上述“四端”,如果加以充分发展,就变成四种“常德”,即儒家极力强调的仁、义、礼、智。这些品德,如果不受外力阻碍,会在人内心自然生长,如同树由树种成长为大树,如同花由花苞开放为花一样。阳明先生则认为将为善去恶的志向持守犹如心痛很有必要,不论外界光怪陆离,自心不乱。

安全产业月刊

编辑部/ The Editorial
editorial board
编 委 会:中国安全产业协会安全管理与机械租赁服务分会
秘书处
Editor Chief
总 编:柴昭一
Executive editor
主  编:周致远

中国安全产业协会安全管理与机械租赁服务分会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漷兴一街交警队西院
联系人:周致远
联系电话:13718342775(同微信)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