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作文-最美的遇见

作文集

            目 录

一 . 最美的遇见
二 . 那一抹亮色
三 . 奶奶的艾草糍
四 .余音的温度
五. 奶奶记忆里的春节
六. 朝阳下的身影一直都在
七、不错过窗前新绿
八、这样的人认为肃然起敬
九、向日葵的秘密
十、你是我的一束光
十一、行旅大地,踏寻河山   
十二,添传承之火,点创新之灯
       ——观《了不起的匠人》有感
十三,邂逅云霞轻笼的草甸
十四,家乡的舌尖美味

              最美的遇见
     相遇,给予心灵某一处共鸣的震动。不紧不慢、如流水般淙淙的旋律,蔓延开、渲染开,绽放在我心间。
       我以前怎么没发现这和弦这么触动心弦呢。如同置身积雪初融的春天里的树林里,土壤一点一点松软起来,空气一点一点润泽起来, 鸟鸣一点一点喧闹起来。仿佛可以自由地随心地迈开步子,舞起一派生机。厚实宽广的低音主旋律加入了节奏,我的心脏都在随其跳动。我仿佛看见了另一个画面:木刻般干净的色调,迷茫着的,独步演绎音乐的少年。起舞前行着。我浑身上下每一处神经都被唤醒,我无理由地想成为旋律的舞伴。奈何我肢体上的舞蹈还是词不达意,言不达义。
       这感觉太神奇了,自从暂离了舞蹈,暂离了歌唱, 我很久没有体会这种由心的自在和的感觉了。悠扬的提琴声加入了副旋律,暗暗涌动的旋律,渐
     

双击编辑文字

双击编辑文字

    渐推动着细腻的起伏。音符串儿更热情了,奔流着往前带。像舞台上紧张却坚定的心跳声,像旷野上找到了方向的雀跃感,像金沙边后浪推前浪的坚定力。
    那个起舞的少年好像从摔倒处爬起,向信念探出了独一无二的,这历史面生的价值。经过传达的重重阻碍, 我仍能看见这首音乐的颜色一平凡又璀璨的纯粹的颜色。它带着儿童探求事物的天真稚嫩,又带着少年奔跑起来的无所畏惧。调子缓下来了,柔和下来了。像回到春天的暖醺醺的风,伴着细细碎碎的声。那旋律跟有了生命似的,带着温度。是什么可以被音乐描絵得这般如梦似幻?我到河边散步去了,抽枝的苗儿、沙哑的水声、美食的香气……
     啊,闲适的日子里,音乐声与阳光下的声音融和着,温暖。是生活的美啊!不,还有。在失落时格外温馨的,还有伙伴的嬉笑,还有亲人的陪伴。
       
      

    细细一想,不管是生活的温度还是人的温度,都一直,一直在我们身后很平常的酝酿着、渲染着。只是我们总是埋头战斗着,沉浸在事件与个人上,总来不及侧身拥抱罢了。如此温馨细腻令人留恋的,可以凝成英文中的两个“L” — “Life”和“Love”,它们的色彩总是那么饱满又平凡。
    像破晓的天空,被揭起一角,略显稚嫩又带着朝气的阳光,点染大地,作为小序曲照亮新的一天。放平常这都是闲景,看一眼也就不在意了。但它本来就能给予人力量,纯粹的,跃动的音乐本就能治愈心灵,鼓舞前行。
       我沉醉地、虔诚地收录这音乐、这触动,于是身上沾过饱满的一笔纯粹明媚的亮色,作为相遇的纪念。
       感谢这次与音乐的邂逅。这首纯音乐向我述说,给予我温暖、力量,在我的生命中缀上平凡却充满希冀的音符。

                           
                                 
          心头的那一抹亮色
    又是一个开学季,凉爽得有些温馨的晨风徐徐吹拂着,我仿佛又听到了平实而充满情感色彩的钢琴声遥遥传来。
    那年的这个时节,我刚升上赖老师的合唱团。我早听说赖老师的才华横溢,听说赖老师的教学严格,不禁生出一种既敬佩又胆怯的心情来。
    钢琴声流淌出的旋律有生命似的起伏着,窗外的榕树叶轻拍着,碎金般的阳光在钢琴上躲闪着,跳跃着。 
    我最怕的事却还是逃不掉,琴声嘎然而止,老师开始点人抽查背谱情况了,第一个抽到的就是我。我的大脑简直要窒息了,发出的声音也抖得跟筛子似的。
      

双击编辑文字

  “至不至于这么紧张啊?再来——”,我不记得我是怎么唱出来的了,应该好不到哪去。记忆里只有从声带到怦怦直跳的感受和一句朦陇不清的话语。
       “这个新生不错,但谱背得不熟,声音没放开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如果她能坚持下来,一定也能是个小‘前辈’。”我记得老师脸上皱纹都褶起来了,像浪涛,像稻田,一层一层叠得令人安心踏实。
眼睛半眯着,其中的鼓励之意却汩汩地冒着热气。身边的朋友也笑了,温暖就漾起来,漾开来……
       原来,原来合唱室里的颜色那么明媚,老师眼中的明媚,同学笑中的明媚,窗外照进来的明媚,似乎还有……我的血液奔腾起来,暖暖的,似乎也染上明媚的色彩。

双击编辑文字

刚的一番话如梦似幻,我刚想抓住那个瞬间,它就如秒针分针的转动一般轻描淡写的扫过了。不过,我知道它融在我的心中,跃在我的生命里。
      榕叶依旧哗啦啦地打着拍儿,阳光依旧碎闪闪地撒着粉儿,钢琴声依旧叮咚咚地跳着曲儿,我却不在那段歌声里了。不过没关系,在我伤心的时候,在我跌倒的时候,当我不如意的时候,鼓励和温暖一直都在。
      无论哪年哪月,身处何地,那如清泉般的鼓励和温暖,一直都在,如我心中一抹拭不去的明媚色彩。

双击编辑文字

            奶奶的艾草糍 
    青翠的艾草末儿缀上团状的软糯,略带焦香的苦涩中蕴着点点清香,直漫人心脾。伴着苍老的双手的温度,夹着捧捧的童年的回忆,奶奶的艾草糍被我珍藏于记忆的“美食录”中。
    老旧灰白的矮墙旁,我们家的“小菜园”迸发着一派的蓬勃。早已越过“三八线”的百香果藤霸道地卷去了大半的风光,金银花丛的新枝在风中摇曳出了一地的碎光。艾草却显得格外沉静,铺了一块深深浅浅的绿,漫了半空清淡的苦涩清香,却不显张扬。
   也忘了是什么季节的一个起风天,我终于领会到了艾草糍的魅力。奶奶上了个小盆,蹲在土壤旁摘艾草。徐徐午风中,奶奶一头银丝飞舞着,缓缓地掩去了艾草的朴素,耀眼得让人鼻尖微酸。当时的我却偏偏整将银灰上细碎汗珠暂时抛在脑后,而去钻研那草药的玩法。奶奶就有些退缓地探起身,将刚摘下的艾草轻塞我手中,独特的草药香缠上了我指尖。儿童的好奇心使我笑了起来,荡漾开去,便也绽在了奶奶脸颊上。奶奶一笑,眼袋儿就堆起来了,老人皮肤上特有的斑点也跃起来,跃到她的小孙女儿的心里。
      

双击编辑文字

    奶奶剁起了艾草。我得知是要做好吃的,也想帮帮忙奶奶就“一心二用”,边剁艾草边细细指导我该怎么淘糯米。
    也不知她是怎么同时在两处下心思的,简直像同时运行几个程序的电脑一样,处处都走心却不显紊乱。
     艾草糍的制做开始了。零星细碎的艾草末儿嵌在白中透绿可爱的糯米团上,深深浅浅的绿随意地交织着,却又像团枕上精致小巧的绣花,不失淡雅的美感,奶奶虽然留不住她年轻时的容貌,但是她的手依旧稳稳的,足以托起我的期盼。可突起的青脉和点点的老人斑,却与精致的艾草糍团格外冲突。捧起奶奶的手,我抚过的仿佛是一大段一大段淌去的岁月。
      我本以为艾草只是种平凡的草药,后来在奶奶的巧手下,我才尝到它苦涩中蕴盖的独特清香。不论是美食、衣料,还是奶奶年轻时带爱的学生,似乎都能染上奶奶奇妙的“神力”。对于我的疑惑,奶奶风轻云淡地答:可能有些改变,就只是需要用用心吧。”
      咬一口温热的艾草糍,缕缕苦涩中蕴着清香,在我心间缠绕,只愿这份心意、这种意志,能予我力量,让我在今后的路上带着细腻的坚毅前行吧。

双击编辑文字

                余音的温度
    在迷雾般缥缈的余音中,徘徊,踱步,直到有力量绽放出下一乐章的花朵。
    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声音,门外的琴音交织着,勾勒着演奏者的心灵。节拍器精准地打着拍子,搭出了师弟师妹们前行的台阶。
    一切鲜活又熟悉,我却低着头,猛地将手从琴键上缩回衣兜中。烦燥,彷徨。考过的级别代表着计么吗?一份荣誉?能力的证明?学琴的纪念?为了考这等级,我抛下其它,一心埋在练习灵巧度与速度的练习曲和繁杂技巧强的考级曲中。老师充满期盼的目光束缚着我。即使我考级合格了,我仍不知所措。  
    琴键上指尖的温度随时间散失,我只将手缩得更紧。我为了什么而演奏?我心不在焉地要敲着琴键,熟练流畅的练习曲中只伴有格式化的力度情感。一曲毕,我又将手缩回,只放任脚踩踏板延长的余着回荡。
   “那个姐姐厉害啊,我,我也想学钢琴。”门外一阵童音响起,“嘘,不要叫到人家练琴,人家姐姐练习很久才能弹成这样,你也能坚持吗?” “我能!我要努力学很多限多好听的曲子…… ”
    童音远去了,我却手足无措地僵在了钢琴边。一阵不知名的滋味涌遍全身,从心头到指尖。是啊,也许弹出自己喜欢的旋律,就是我当年的初心。也许熟悉的小琴房,温暖热情的师长和同伴,就是我一直前进的动力

双击编辑文字

       记忆如潮水般汹涌,打湿我的眼框:当时老师关切我上中学后能否再坚持爱好,担忧我会不会留下遗憾,是爱留下的温度啊;以往父亲对我兴趣爱好的支持,他的那句“参不参加比赛无所谓,你自己开心、认真学就好”,是爱不灭的光和热啊;当初小师妹围着我听曲子,开玩笑地拌嘴“我肯定肯定要超过我的目标,赶上你”,是友谊常温的春风啊。
        我心中将灭的灰烬,一刹那重燃起来。我紧攥的手指中忽地感受到一种温度,一种力量。我激动地将手放回琴键上,又挪开--我翻出了以前最喜欢的谱子。我感受琴键呼唤我的声音。已经变凉的琴健,在余音中攒够了热能,一接触到我皮肤下血液温度,就忽地拼出一种力量,激励我在磕绊中迈出下一步的力量。
        找回了追逐梦想的力量,感受到了长随的温暖的我,迎回了鲜活多彩的琴声里的世界。指尖触到琴镇,光怪陆离的旋律便扑向我。但我并不因曾经彷徨而悔恨。因为,余音也是一种留白,也是下一段旋律的预告。我在余音中平复心境,寻到力量,让不灭的温度绵延至我的学习,我的生活,我的一切。
       余音是结束,也是升华,更是新的开始。

双击编辑文字

          奶奶记忆里的春节             
   “奶奶,过年多吃几块肉吧”。“不用喽,想以前我们只有过春节才能尝到肉,日盼夜盼,恨不得每天都过春节,现在生活便利了,却不爱吃肉了,春节的‘年味’也不比的以前了”。
    奶奶家乡是客家地区的一个小山村。以前,中国还比较贫穷落后,物质生活自然比不上今天,人们对传统精神文化也更加注重。
    人们在十二月二十七八就盼望起春节,为这个大节日准备了:磨豆腐、干鱼塘、杀猪杀鸡杀鸭。放干鱼塘,一方面是要准备塘鱼的菜肴,另一方面春节过后塘泥可以做肥料,插秧施肥。那时的肉食可金贵了,一般大户人家才会杀养了一年的猪,主要是馈赠给亲戚朋友。一些穷人家杀不起猪,也会杀鸡来代替。
    年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写有吉祥语的红对联,大厅里贴上福字,猪牛圈贴上六畜兴旺条幅,各种用具上也贴上红纸条。
    年三十早餐后,凡是当年生了儿子的人家就要派人到祖祠里打扫卫生,粉刷墙壁。中午又用摘回的柚子叶煮水来洗澡,除污秽穷衰气,然后换上新衣新鞋袜。午后,家家携礼盒、三牲、炮竹、元宝香烛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进香,行礼之后,放炮竹、香火缭绕不断,炮竹声不绝于耳,一直延续到黄昏。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通家达旦、灯火通明,被称为

双击编辑文字

“点岁火”;火笼加炭称之为“沤火桶”。大家其乐融融团聚一起辞旧岁迎新春,共享天伦之乐。除夕之夜,大人还会给小孩压岁钱。奶奶说,她至今忘不了当年亲戚给她的五毛钱,记忆里的乡下的人情味历久弥新。
    初一早上,人们一定要起来吃早餐,还一定要吃素的。等到年初二之后才可开荤。接着,小孩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孩子一些糖果、桔子,除夕夜没有给压岁钱的大人,现在会给小孩红包。
    正月初二,大家都走亲戚拜年,一般是去岳父岳母家。要带着水果、糖果、小母鸡、香烛、鞭炮等,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一定要喝醉以显热情亲切。
    正月初三是不能杀生的,鸡要在年前杀好。到初三人们才可以打扫丢垃圾称“扫穷鬼”。
    正月初五,就出“年界”了,厅堂的祖先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工作的人可以启程了。
    以前奶奶家不是太富裕,在奶奶的记忆里最美好的就是走外婆家,就是她的外公外婆家。自己家的猪肉、鸡都是走亲戚送礼用的,只有去到外公外婆家才可以大块朵颐。
      如今人们的生活富裕了,便利了,吃穿无忧,可过春节的人情味、仪式感却失了几分味道。当时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注重,正反映了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们苦中作乐的精神寄托。

双击编辑文字

        朝阳下的身影一直都在
    窗前的那个身影从不缺席,总在默默为我驱散黑暗。
    每天早晨自然醒时,窗帘总是被束起其中一边。黑夜中初醒的,悄悄从窗玻璃外探来一枝小白花。被帘子挡住也没关系,它知道被束好的窗帘已经在等待阳光的恩泽。
    房间被照亮了半边。清晨的阳光柔柔地淌过木桌木椅,淌过平整的瓷砖,漫进帐子,漫进我的梦。这时候的自然醒,再让人开心不过了。被照亮的地方都泛着柔柔的色彩,温馨得像窗外未散完的晚霞。与尚在沉睡的另外一边散落的窗帘遮挡的黑暗相比,这色彩灵动又鲜美。
    虽然心中一个猜测,但我从没注意这美好背后的细节。
    嗯?今天醒太早了,天才蒙蒙亮。一室都是无言的暗淡。除了柜子上有个什么东西反射着对面楼道的灯光,几乎一切色彩都在沉睡。我即将重新入睡时,开门的声响吵醒了我。

双击编辑文字

     房门小声抱怨着。是父亲,他扶着门把,小心翼翼地踏一步,又踏一步,似乎生怕碰到书柜吵醒我。他在书桌前站定,轻轻提走窗帘前的台灯——他怕碰倒了吵醒我呢。窗帘被掀起一角,“咯咯嗒嗒”地活动着筋骨。
     自然醒的清爽和温馨,父亲注意得到。醒晚了被阳光直刺眼皮的略微不适,父亲也注意到了。父亲是想要唤我起床,但又怕唤我太急破坏了早晨我半睡半醒的那一刻美好,所以刻意制造这样的一个温馨的过渡。
     窗帘终于被束起,晨光笼在蚊帐上,父亲背光的身影在我眼中愈发朦胧,发着淡淡的光芒。 
     父亲离我很远,也没有出声,但一阵温暖随着朝阳散在周围的光而来,驱走了我身旁的黑暗,柔和而坚定。
     朝阳下,那个身影将会留在我记忆里很久很久,那抹温度和感动也会一直一直陪伴我成长。

双击编辑文字

       这样的人让我肃然起敬
        久别多时,您却不曾在我心中黯淡半分, 在我的记忆里,您这样坚毅明亮的双眼,给我带来力量,敬仰的力量。
        合唱室的窗帘总掩得实实的,窗外的晴空,绿树只能不甘地探来几声鸟鸣。黑白键和一本本厚实的白谱黑字,染得一室凝重呆滞。老师,您的眼底却仍是对艺术、对教育的热爱,如流水淙淙不停,将课堂燃满热情。
        您的课堂上,连空气中、琴音中都涌动着新知的味道,跃动着趣味的光影。您迟到的场景可真谓是“百年难遇”。您从疲惫的身躯中解放出充满热情的灵魂,倒屡屡常见。您能从声乐讲到医学,从医学讲到历史,从历史讲到艺术……
       您讲得那叫一个绘声绘色,您都无法只用语言表现脑中的思想、心中的情感。您略微蓬乱的头发跳出了一道弧线的轨迹,掠过您抬起的眉和熠熠发亮的眼。您努力用有些衰老僵硬的手和腿,打破现实与思想境界中的那道屏障。您语言的泉流涌向教室的各个角落,无形的力量推起您面前的我们--
     

双击编辑文字

    您拉起我们的手臂,让血液的温度将大家的思想捂暖。大家似乎都成了舞台上的主演,被同样的艺术的热情与自由召唤,眼前也不再是冷清的合唱室。
    您打破现实与思想境界的屏障,这样勇敢而热情的琴声,带给我们敬仰的力量。您将热爱倾注于艺术,倾注于舞台,倾注于教育事业。对于我们的合唱您敏锐地挑错指导;对于我们的为人,您细致地徇徇善诱。您对培育我们“做人”沥尽心血。    然而,当合唱团中其他老师急匆匆跳上舞台。蹬上楼梯去看您那爬上舞台顶侧楼梯的小儿子时,您连头都没回一下,将全部心血集中在面前的钢琴上,兼职着伴奏、声乐教师、指挥三个职位。您只指责我们“都在舞台上彩排了怎么还能忘记背谱”,而不会指责老师们“为什么不看着他一个小孩子”。您教子有方,支持您的孩子保障安全时探索世界,您爱您的骨肉,可是,更在艺术上,在教育事业上,坚毅而热情,倾注着年华与热血。

双击编辑文字

       您热爱家庭,也热爱我们这群孩子,更热爱您艺术教育的事业。我们不直白地在您面前长抒对您的敬意,但您一直是我们心中坚毅热情的榜样,展现在我们无言的微笑中。
        即使不再是您的学生,您留在我们记忆中的痕迹还是会成为油然而生的敬意的河道,滚滚奔流。
这样坚毅而燃烧着热爱的双眼,令我肃然起敬。

双击编辑文字

            不错过窗前新绿
      远望窗前点点绿意,家的温馨,是阵阵春风暖。嫩叶卷了又舒,舒了又卷;幼枝绿了又棕,棕了又绿。厨房窗前,锦团一般的绿意在白墙绿窗间招手。点点阳光落,泥土的清香与春阳的暖意,带上蓬勃的绿意与几丝淡淡的烟火气,融成春的气息。
      小区大门前是个风口,初春尚存的寒气一掠过颈上的薄汗,就冻得人直拢衣。不过,过了这个转角,就能看见厨房窗前的那抹新绿。急跑几步,拥入小区楼房围成的避风港,一抬头,正迎上窗前春风,厨房的锅碗瓢盆声随风声入耳。我知道,那是母亲。我还知道,我急急踏出的脚步声,会将她引至窗前——看,熟悉的眼神在窗前一闪,关切的温暖的,在阳光的丝织窗后,在新叶的碎玉栏后。我身上的冷意就被吹散了,因为楼前的春风绿叶暖阳,也因为母亲的遥望的眼神。
      母亲的身影一闪而过,紧随的是远远的“咔嚓”声——家门敞开了。我知道,这是不容许错过的温馨。我踏进家门,在淡淡饭菜香中张开双臂,喊了一声“我回来啦”!
     在父母的声声叮咛中,我惊觉分别的时刻总来得如此快。母亲递来我的包,沉甸甸的,像父母对我深深的挂念。

双击编辑文字

 挎上包,推开门,踏上楼梯。门前阳光留下的温度悄然从包上散去,取而代之的是风口的凉风。心中莫名的力量招呼着我回头。
       我转身,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窗前绿意,它们在阳光中招手向我道别。瞥向窗中,对上的又是母亲凝视的目光,母亲的身影似乎顿了顿,随即母亲伸出手挥了挥,与窗前嫩枝新叶小巧的摆动的“手”默契地照应着。可母亲大概觉得遥遥挥手还不够。又把手伸出窗户的栏框挥舞。被楼房的边框分割的阳光照上母亲的手,看来阳光也在向我挥手啊。而母亲手上那几道粗糙的痕,也被阳光抹去了印迹,被新叶映照得鲜亮。温暖在我的眼中,凉风拂过我面前,我的眼便略湿润了些。点点暖意从心头涌向鼻尖,被凉风一拂,便凝成水雾润在眼底。
        我不知以往的我错过了多少,但至少在今天,我不会错过那抹春阳,不会错过窗前新绿,不会错过那守望的身影。
       如果我是枝上新芽,母亲就是宽厚的春土;如果我是窗前绿叶,母亲为虎添翼是温和的暖风。我不会错过那抹新绿,也不会错过技叶后的温暖又亲切的身影。

双击编辑文字

              向日葵的秘密
       一 张米黄的生日贺卡上面别着一朵黏土捏成的小小向日葵,静静躺在我桌上。冰凉而平滑的桌面将这小小向日葵粗拙的触痕衬托得热烈而饱含心意,令惊喜又温暖,我环顾四周,只看见几个不熟悉的同学嬉笑打闹着从门外进来,再无别人。今天来得早了些,可又是谁这大清早的特地来教室给我送这小小心意?
       我细细推敲,我并没有向朋友们“大肆宣扬”生日的习惯,平常别人问起也总是开着玩笑就含糊带过了。一定是哪位老朋友给我送来的温暖吧!可究竟是哪个小天使这么有心记住了我的生日呢?,直接问人又怕破坏了这个小秘密,也怕辜负了这小惊喜。
        我仔细摩挲着这份“从天而降”的心意,比较要好的同学朋友的影像一个个划过我的脑海,再看看那朵向日葵,那刻划捏压的笔触,稚气又认真,看得出有不少的添补和修改,温暖又用心。
      

双击编辑文字

       此刻我的心里暖洋洋的绽放着友谊之花。对了,这笔触绝不是像我一样从未做过手工的人。我有心的好友啊,你是在考验我们友情的默契度吗。
        这位神秘地准备惊喜的朋友,必然是个细腻的人,她记得我的生日,必然是我的老友。她悄悄地提早将小礼物放在桌面上,必然是要制造惊喜,考验我和她的默契程度,她反复修补捏刻这朵永远绽放的向日葵,一定是个温暖的,喜爱花,喜爱阳光,热爱生活,手工极好的朋友,说不定还练习好多遍。
 我脑中依稀有了推测。我趁着课间悄悄打量着比较熟悉和亲密的朋友,目光移到了“嫌疑性”最大的人身上。
         是她吗?今天有点奇怪哦,平时每次都趁课间来找我嬉戏的她,今天竟然罕见的在写作业和翻书。等等......咦,她翻过的书页,纸边上有一大抹橙黄,合上书后犹为明显,我绕到她身后,我印证了我的猜测,那是风干的黏土。
       
       

双击编辑文字

 有啊!可我就是有这么一过朋友,用她心中的光和热,照耀我们友谊的向日葵,呵护我们认真到不太真实的默契。
    想到这里,我走过去我拍了拍她的肩膀,忍下鼻尖的酸涩,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笑了,做了个表示感谢的手势,她也笑了,灿烂而淳朴,略带稚气,她略带狡黠假装说:“有事吗?”我和她相视一笑说:“没事,我懂你,谢谢!”
        向日葵的秘密我们最终都没有说破,但是更加笃定了我们之间的默契和友谊,向日葵像是在在童话般的阳光中明媚绽放,它永远不会凋零,它将会我的未来很长的一段记忆里永存,一直温暖着我。编辑文字

双击编辑文字

双击编辑文字

               你是我的一束光
         “哒哒哒哒 . . . . . . ”拉下珠链,白色的窗帘一顿一顿地升上去,窗外酷夏的阳光在那一刻奔流进课室,炽热、明亮,题散灰暗与迷蒙,像你。         刚进这个所谓假期提高班时,我迷茫。我自欺欺人地“假努力”,在课后无用地猛补完笔记,却跟不上你跳动的讲课思维,没意思。我头上的丝缕云雾,不知不觉近我,汇成积雨云,遮天蔽日、浓重灰暗。        “. . . . . . The girl in blue,answer my guestion. ”我脑中轰雷炸开,一片空白。同学们的目光聚焦过来,似乎有硬度、有锐利度,在我脸上刮出毛擦擦的一片红。你于是又给了我一个机会,你说:“这里接什么从句?找关键词,看一句的末尾。”教室里轻巧却不清晰的提示声,让课室更加死寂。”Three.Two. One. 坐下。”           我低下头,心中迷茫彷徨、不敢直视你的眼睛。懒惰的乌云终于化成大滴的雨水,第打在我心上,打在我眼眶里。是,它的存在已不容我忽视了。我抹了抹眼角,努力抓取你讲的教学内容,却跟不上,有些绝望。          下课,你庞大的身躯逼近桌前。我不敢抬头,却听到珠链

双击编辑文字

扯动的声音,窗帘拉开了。上午十点的太阳照在我眼前,有点刺眼,你好像轻微叹了口气,问我:“跟得上吗?如果是我讲得太快,知识点太多,你就举手提醒我。”你俯前身,翻了翻我的笔记:“笔头不不懒。反应不过来答不上问题不要紧,但思维要跟着老师啊。”你抬手,似乎想摸一下我的头,不过放下了:“我你的方向,你的方法。你一定能找到希望。”        又一滴泪水不自禁地落下。我鼓起勇气去看拉开的窗。阳光其实很亮堂,很暖和,只不过乍一看刺眼又灼人。阳光下,照得明媚的是条路,没入远方的,清晰的路。我的心中也有了这么一束光,     一束阳光,撕开情性的乌云,蒸发去积水,照出一条模糊的路,没入远方的路,充满希望和阳光明媚的路。      后来我逐渐摸出点方法来,态度认真了,有希望和斗志了。有时便能看到作业本和听写纸上的“Good”。      感谢你, 阳光。你驱走春季的困倦,扫开夏季的乌云,点破秋季的迷茫,消融冬季的薄冰。      感谢你,阳光。你将我懒情的、仿徨的、自我麻醉的阴暗面照亮,让我心变得亮堂、清晰、有温度、充满希望。       阳光并不会伴我走过每一分每一秒。可你在我心中,还我豁然开朗、燃起斗志、充满希望,照壳那远方的路。

双击编辑文字

         行旅大地,踏寻河山    
    大地是包容的,广阔的,美的。大地无声支撑万物的运动。不论人工的石板路、水泥地,还是自然的河山、原野,大地的壮阔总让人有探索、追寻些什么的欲望。
    我想去探索,探索每一寸土壤;我想去感受,感受自身与自然的和音。
    现实可不像别人传上网的视频那样美好。凌晨起床,晕车了一路。我的脑子已经昏昏沉沉。本想着坐缆车可以抵消几小时的路程,可是在缆车站排队的时间也有一个多小时。我们身上早已汗流浃背,我的情绪如在高压锅中翻腾。
    对于很少长时间运动的我来说,持续半天的爬山旅途是艰辛的。才几小时过去,我脑中就只充斥着痛苦了。什么路边的风景,什么有趣的旅人,什么奋进的目标,我通通不在乎了。我的膝盖已经僵硬得难以弯曲,我的脚底抽筋到如同走在钢筋上,我的皮肤上遍是蚊虫的战绩……我将全身重量压在那一根短短的竹棍上,一侧身又一侧身地迈着小步,额间碎发中淌下热热的汗珠。热,晕,烦躁。行旅大地之梦似乎正在大脑中褪色。

双击编辑文字

       模糊中,我的脚底踏上一片疏松柔软的地。我还处在混沌和痛苦之中,茫茫然不知所措。“终于到啦!一起去跑一趟吧?”朋友突然激动的喊声叫醒了我。我的脚迈了出去,向前的不是酸痛的身体,是夺回主导权的灵魂。我一时感觉不到劳累和痛苦。奔跑中,我看见,天色渐暗,几抹云缓慢地划过天边,从浅粉色渲染成了橙黄色。起伏不大的草甸,在一晃眼间,镀上了金橙的光晕。山坡在光影中显得格外连绵起伏,像是大地的脉搏。温柔,热烈,辽阔。旅人们欣喜着,有些人尖叫着, 有些人端稳了摄像机。一切显得亦真亦幻。地平线这条分界线模糊了,山一层一层地排向远方,一层比一层朦胧,与天连成一片。灰蓝色、灰紫色、粉橙色,渲染成一幅画。
        我竟然哭了,没有原因地。在夕阳里,在人群中,我想起来时路上,我抛之脑后的景、事、人;我想起我的初心——行旅大地,探寻河山…...
         天变得很快,一愣神,就只剩草的尖尖还闪着夕阳的颜色了。我猛地扑下,静静地,虔诚地拥抱这一坡一坡的草甸。

双击编辑文字

      我的指尖、脊椎中仿佛生出了根,无声地延伸,拥进酥麻的泥土中,蔓延向远,浑然一体——
  一切劳累都值得了。
      世界是那么广大啊。眼前的山坡像浪一般排远,越来越抽象越来越朦胧。山脉将延伸向何方?山的尽头是什么?江河湖海?平原盆地?高楼大厦?地形多样,国土壮阔,我想探索每一寸土地……
      大地上该有多少我未曾见识过的美景啊!我的人生还很长,将来的旅途还很遥远。不论前路艰险,我都希望“直挂云帆济沧海”!

双击编辑文字

      添传承之火,点创新之灯
                    ——观《了不起的匠人》有感
       水墨丹青里的江山如碧、金丝锦绣下的繁花如缀,浴火新焠后的玉瓷青花,这些,无不凝聚着传统工匠精神的缩影。演变至今,底色未变,底蕴却更为丰富深刻一一工匠精神,从精妙绝伦技艺的代名词,转变成专注创新精神的体现,更转变成修身格物之道。
看了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我对匠人匠心有了些新的理解。在这里,我想说说我对于其中《团扇狂人的碎碎念》一期的感想。
                    精匠心
        "烤扇柄,具体就要看竹子本身的弯曲度,跟手上的一个劲道。”因为结丝伸缩性没有绢力道这么大,制框我特地制得稍微轻巧一些。它本身也能承载缂丝的力度,做出来的效果会显得更加俊秀一些。”这段设计、制做的过程,没有主持人直白的讲解。我们却能从画面中研磨的每一粒粉尘、匠人眼中流露的专注与倾情自自对话中体现的思考与创意;穿过屏幕感受匠人李晶对团扇的设计精心、细节追求意韵体现。
          主要负责扇面、裱框,其实还身负设计团扇、联结老匠人们售卖团扇的李晶,还总是驾车到处跑。是跑去玩乐庆功?不是。他是跑去寻访各位老匠人。

双击编辑文字

有时是为了选取材料,有时是为了斟酌设计,有时甚至只为了争论拇指大小的扇档应该用什么线条雕刻……
                     创理念
       "不是说东西和工艺越复杂,这个东西呈现出来就是越美的。怎样能购让它的才质、它的工艺最完美的呈现出来,是我最喜欢研究的事情。”“让缂丝从博物馆进入生活,比起一味的保护,李晶觉得更物尽其用。”年轻匠人李晶,追求物尽其用,也毫不掩饰自己在商业上的野心。有人说他是只顾名利的商人、统筹者,不是纯正的匠人。我却认为,他让传统工匠手艺,不再被束之高阁而是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他是把团扇卖得很好,可是他努力让大家喜欢上团扇,努力用销售技艺把工艺品卖出去,“养活”相互协作的老匠人们,把这个,或这些传统工艺继承下去,我觉得很创新,很“没问题”。他寻求坚守与乘势的平衡点,大胆用自己的创新见解,"物尽其用,让传承更有生命力。
        李晶是匠人,是传承传统的匠人,更是新时代的匠人。希望像他一样的新鲜血液,能让新老手艺人不为温饱发愁,能让传统工匠这一行发扬壮大!

双击编辑文字

                
     盛夏时节,金色的日光穿云而过,朦胧的金色如轻纱般笼罩大地,给滋长的万物添了几分柔和。山河大地,苍苍茫茫,在明亮的主色调下,显得浑然一体。
     七月下旬,日光明媚、流云悠悠的一天,我们踏上探索大地的旅程。向着目的地----武功山金顶峰的山顶草甸,我们一路颠簸。
     澄碧的天,阳光下米白的蓬松云层,让爬山之旅多了几分希冀的色彩。一路挥洒汗水,不知石阶是否会记住我们奋力攀爬的身影?在半山腰,我的的目光被树葫下卖登山竹棍的老者吸引了----他不吆喝,不张贴,不像别的小贩。他只是虚虚地握着一根竹竿,以苍桑拔的身姿直立着。借着买竹竿之机,我端详着:他的白衣起了褶皱,纽扣却被认真系好;他沟壑满面,却有着清明深远的眼神----仿佛装着变幻莫测的天空和云霞。他似乎早已看透,我们这些自以为坚韧不拔的旅客会在半山处为登山杖驻足。他那苍桑的气质仿佛在说:我们旅客终是人,在挑战自然去攀登的旅途中,却离不开自然本身滋养的翠竹的支撑。这些本是我的联想,却因老者苍桑而狡黠的目光,添了几分真实性。他是那样像一棵树----自然之使啊!云朵推切成的山坡下,出现了远山的影子,深黛的远山之下----啊,草甸!走近了,走近了,那草色越发显得耀眼,也许是因为我心中的朝翼,也更是因为染上暮色的橙黄云霞。每一茎草叶的顶端都染上了金橙色,清风吹过,掀起阵阵涟漪。辽网的金绿色海洋,似乎在向无限远的天际蔓延,苍苍茫茫。那是大地经过千百年演化成的今日美景啊。相比之下,我只是天地间的一芥。天边的云灰了,又渐乎红润起来,夕阳浑圆而红得壮丽。它仿佛被巨大的引力拉扯向地平线,速度却流露着依依不舍之意。红日似乎经历着万般抵抗,才一毫一毫向草甸边际坠去。雾霭渐凝为暗紫色,眼前草甸染上橙红。我仿佛生出了千丝万缕的细细的根须,扎进土壤,向远山、向落日痴地蔓延,我仿佛不再是邂逅大地的旅人,而是成为了这恒守画古,历遍风云的大地的一部分……
           也许人与这苍茫大地、锦绣河山,本就是一体的。神话中女娲补天救灾、盘古远日之末化为大地河山,都提醒着我们世世代代的后辈:人与日月风云、山河大地密不可分。
           感恩今日与云霞、草甸的邂逅,让我感受到河山大地对我的来自脉的唤,让我对自然增添了几分敬与爱!
2025109:
[图片]

邂逅云霞轻笼的草甸

双击编辑文字

双击编辑文字

双击编辑文字

双击编辑文字

双击编辑文字

之下,我只是天地间的一芥。天边的云灰了,又渐乎红润起来,夕阳浑圆而红得壮丽。它仿佛被巨大的引力拉扯向地平线,速度却流露着依依不舍之意。红日似乎经历着万般抵抗,才一毫一毫向草甸边际坠去。雾霭渐凝为暗紫色,眼前草甸染上橙红。我仿佛生出了千丝万缕的细细的根须,扎进土壤,向远山、向落日痴地蔓延,我仿佛不再是邂逅大地的旅人,而是成为了这恒守画古,历遍风云的大地的一部分……
      也许人与这苍茫大地、锦绣河山,本就是一体的。神话中女娲补天救灾、盘古远日之末化为大地河山,都提醒着我们世世代代的后辈:人与日月风云、山河大地密不可分。
      感恩今日与云霞、草甸的邂逅,让我感受到河山大地对我的来自脉的唤,让我对自然增添了几分敬与爱!

双击编辑文字

             家乡的舌尖美味
    说起家乡的民俗美食,最得我心的还是酿豆腐。酿豆腐不仅制作技术独特,烹调方式独特,滋味醇厚,而且历史底蕴绵邈深远,是一道古韵悠然、富于历史感的特色佳肴,在豆腐菜系中古今独步。《梅州客家文化》列举“客家名菜”三种,酿豆腐居第一。    这么说来,酿豆腐中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独特的民俗文化风味呢?请随着我的步伐来品读吧。    每逢佳节,回到故乡,餐桌上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奶奶的酿豆腐。“酿豆腐”,“酿”豆腐,文化精髓就在这一个“酿”字。奶奶眼角微弯的向我叙述着:“酿豆腐需要独特的制作技术,切豆腐时厚度要适中,剁肉馅时调味要讲究,酿肉馅时馅量,力度要控制得刚刚好。再说这个‘酿’字,是客家独特的来源悠久的词汇。‘酿’在客家话里读‘niong’,和我们平时使用的‘酝酿’‘酿造’之意不同,而是和古时声符近似的‘襄’‘囊’‘瓤’等字意思相近,有着‘包裹’‘内中’之意。这是客家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碰撞,是流传下来的古今独步的文化。”童年时的我喜欢体验酿豆腐的乐趣,但总是戳碎豆腐。上了岁数的奶奶却能够轻车熟路、“行云流水”的酿豆腐。她握起豆腐的动作轻巧又敏捷,手中的筷子在肉馅和豆腐之间舞动。奶奶甚至能将戳出的豆腐渣,随调好味的碎猪肉,一同酿进豆腐,使得白白胖胖的豆腐块鼓起一道幅度,更为圆润可爱。

双击编辑文字

    豆腐酿好了,接下来是煎炸和焖煮。童年时的我,总能远在客厅就敏锐的捕捉到豆腐下锅的一瞬----豆腐下锅油煎时独特的香味会在咕嘟冒泡的油中绽放开来,“四处流窜”。煎至酿豆腐两面金黄,散发着迷人的光泽和气味时,就可以加入调好的酱料,勾芡,收汁----进入焖煮环节了。当然,不要忘了在将要出锅时,撒上一把“灵魂”的葱花。
    这美食中的民俗还有微妙的一处细节:地域的不同,乃至家庭、个人的不同,造就了对酿豆腐这道美食不同的理解。大体的传承内容不会丢,但在风味上会产生令人惊喜的细微差别。举个例子,去年时举办的客家文化主题研学活动中,在当地民宿品尝到的酿豆腐,外表没那么金黄、软皱,而是更加嫩滑。大概是减少了用油煎炸的时间吧。这种细微的风味差别 ,真实存在着,又别具特色,正好丰富了民俗美食文化。
    刚出锅的酿豆腐,散布着迷人的热气,色泽诱人,酱汁丰厚,外香里嫩。轻咬一口豆类蛋白的素香与肉馅的荤香,完美结合,互相弥补,层次丰厚。一块酿豆腐下肚,烫,香,像是在食道中开出一条路来,直击灵魂。
    这热气腾腾又香味扑鼻的,远不止筷下的酿豆腐。奶奶制作这道美食的时候,倾注其中的爱也是如此,温暖、细致、用心。客家文化也是如此,热情、生命力十足、底蕴丰富。

双击编辑文字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