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思翔高参》2022年01期

《思翔高参》双月刊是天强TACTER主办的电子刊物,旨在帮助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以专业化视野、更加高效地专注行业发展。《思翔高参》凝聚了天强TACTER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研究领域的趋势把握与展望,以及在项目实践中与企业互动的总结与经验,并及时传递企业发展需求。 
欢迎大家扫码订阅,我们将定期通过邮件为您推送新刊。

关于《思翔高参》

主办
总编
主编
责编
编辑
电话
地址
网址
电子邮箱

天强TACTER
祝波善
陈淑英
张    静    江蓓芬
胡雯婕    汪宇凤
021-688688900
上海市杨浦区淞沪路308号创智天地广场9号楼3层
http://www.sixiang.cothinkers_union@tacter.com.cn

2022年01期(双月刊)

《思翔高参》2022年度的第一期双月刊来了。欢迎大家点击参与满意度调查

标的信息
业务产品
关于我们

活动报道丨推进战略落地,设计企业都进行了哪些探索?
数字驱动 设计赋能|数字设计院主题沙龙在沪成功举办

2021年度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思翔指数报告/TERC
在不确定中,集聚前行的力量/祝波善
十大关键数据,洞察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情况/TERC
十大事件,回顾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2021/TERC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重点政策一览/TERC
与工程设计走过的2021/TERC

设计院数字化转型,路在何方?   /祝波善 赵月松
《公司法》大修,将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产生哪些重大影响?/陈茹冰
河南春晚再度出圈,对体制改革有何启发?/陈茹冰
市场困境下,设计院如何构建新型组织能力?/赵月松
「戏」说战略之战略规划编制框架/天心

设计企业是不是到了最艰难的时刻?/祝波善
建筑设计行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祝波善
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到底要不要上市?/祝波善
2022国企改革路线出炉/祝波善
相信相信的力量!/祝波善

CONTENT

热点聚焦

行业热点
产业发展
政策动态
企业快讯

17

113
114

思翔活动

19

117
124
130

05
08
12
14

广告时间

善言善语

天强洞察

预防“人才打劫”,设计企业如何做好股权激励?/马敏
华为2021年人均分红40万,虚拟股权激励模式能否借鉴?/王铮

年度盘点

22

25

28

49

36

56

63

73

79

86

91

107

108

109

110

111

1. 国家发改委:多举措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2021年12月2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明确和简化投资审核管理,创新和优化投资审批程序。《意见》提到,加快健全投资管理制度体系,深化投资领域“立改废”;严格控制新增或变相增设审批环节。对企业能够自主决定、市场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方式能够解决的审批事项,要及时推动取消;推进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创新投资在线平台建设应用。
2. 住建部部署2022年勘察设计市场监管重点工作
2021年12月29日,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召开工程勘察设计工作视频座谈会,会上对2021年勘察设计市场监管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2022年勘察设计市场监管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同时,北京、上海、重庆、山东、湖北、广东6省(市)住建主管部门还分别就加强勘察设计市场监督管理、推进建筑师负责制、推动工程总承包、发展绿色低碳数字设计、提升建筑设计品质等内容开展了交流。
3. 上海、北京相继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方案
2021年12月29日,上海市政府出台的《上海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该方案从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投资环境等10个方面推出172项改革举措。其中,《实施方案》明确要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例如深化区域评估,推进“用地清单制”改革;全面深化多测合一和测算合一改革;全面推行联合会审、联合监督检查和综合竣工验收等“一站式服务”;推进涉审中介服务事项改革等等。
2022年1月30日,《北京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提出改革举措115项,并明确5月底前基本完成所有改革任务。改革重点聚焦企业关注的隐性壁垒,特别明确将清除各类不合理限制条件,在房建、市政、交通、水务、园林、勘察设计等全部领域实现投标、开标、评标、中标公示、合同签订、履约验收、资金支付等全流程“一网通办”。《实施方案》还推动实现企业在6个试点城市及本市参与各领域招投标时,仅用一套CA证书即可认证登录。

2022年01期

行业热点

4. 关于公示2021年工程咨询单位甲级资信评价结果的通知
1月4日,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发布了《关于公示2021年工程咨询单位甲级资信评价结果的通知》。公示中共有1423家甲级资信企业上榜。
5. 住建部公布第十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名单
1月5日,住建部公布了第十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名单,本次共有35人荣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
6. 国务院发布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围绕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出了8个方面任务、24条重大举措。《方案》明确了2021年至2025年“三步走”的时间表、路线图:2022年上半年,完成试点地区布局、实施方案编制报批工作;到2023年,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25年,基本完成试点任务,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
7. 重庆武隆凤山街道办食堂坍塌致16死10伤 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
1月7日12时10分,重庆市武隆区凤山街道办事处食堂发生坍塌造成人员被困,疑似食堂燃气泄漏燃爆。事故共造成16人死亡、10人受伤。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安委会决定,对该起事故查处实行挂牌督办。8日上午,住建部印发紧急通知,部署各地切实加强燃气行业安全监管。
8. 住建部部署2022年八项重点工作
1月20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以视频形式召开,研究部署2022年工作,其中提到:
・稳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加强城市建设底线管控,严控超高层建筑规划建设,防止在城市更新中大拆大建。在21个城市开展城市更新试点;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新城建”项目落地见效。

・深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加快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开展钢结构住宅建设试点,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开展建设工程质量评价试点。
・深化拓展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专项治理“体外循环”和“隐性审批”问题。
9. 河北省出台措施加强建筑市场规范管理
1月20日,河北省住建厅、省财政厅等十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规范管理的若干措施》,明确8个方面、23条具体措施。《若干措施》明确,加强招标投标监管,严防围标串标和分包拆包;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全面推行招标“评定分离”,细化评标、定标方法,压实招标人主体责任;实行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将信用评级低的市场主体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实行差异化监管。文件还强调要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政府投资项目应带头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发包。
10. 新版全国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大纲发布
2021年11月12日,新版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公布,考试从9门调整为6门。2022年2月11日,有关二级注册建筑师的新版考试大纲也对外公布,对四项科目进行调整。《办法》明确,2022年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仍执行旧大纲,2023年起执行新大纲。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有效期仍为4年不变。

2022年01期

行业热点

1. 三部门明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新要求:把牢10条底线
2021年12月14日,住建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要求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把牢底线要求,坚决把民生工程做成群众满意工程;聚焦难题攻坚,发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发展工程作用和完善督促指导工作机制。此外,文件还特别强调坚决防止财政资金大包大揽,坚决防止盲目举债铺摊子、增加政府隐性债务。
2. 成渝地区轨道交通规划:总投资5736亿,新增21个项目
12月2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这是国家发改委印发的第二个区域性“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轨道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形成重庆、成都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实现重庆、成都“双核”间1小时通达,“双核”与成渝地区区域中心、主要节点城市1.5小时通达,与主要相邻城市群核心城市3小时通达目标。
3.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要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12月28日,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二十一部门印发《“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这是“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促进公共服务发展的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性文件,主要涵盖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和文体服务保障等领域的公共服务,规划期为2021-2025年。
4. 国务院印发我国数字经济领域首部国家级专项规划
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这是我国数字经济领域的首部国家级专项规划。《规划》在八项重点任务中提到,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深化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集群数字化转型;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5. 浙江发布交通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专项行动方案
1月19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编制形成的《浙江交通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5年)》正式发布。《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90%的10万人以上城镇通高速公路、90%以上乡镇通三级公路、70%以上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百人以上自然村基本通等级公路,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85%以上,陆岛码头候船设施覆盖率达95%。
6. 发改委: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
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2022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会上提到,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具有关键性作用。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五大要点,分别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继续推进交通、能源、水利、农业、环保、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着力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社会投资,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
7. 交通部相继发布多个重要规划
1月18日,国家《“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正式对外发布。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采用250公里及以上时速标准的高速铁路网对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达到95%以上,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以及地区环线、并行线、联络线等组成的国家高速公路网的主线基本贯通。
1月21日,交通部又发布《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在“双碳”背景下,该规划为未来几年交通行业能源结构调整和减排指明方向。《规划》提出,以2020年为基准,到2025年,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要下降5%,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要下降3.5%,营运船舶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下降7%。

2022年01期

产业发展

8. 安徽首推省级层面国资证券化,拟三年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千亿元
1月19日据悉,安徽省国资委将率先在全国省级层面系统谋划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相关人士表示:“在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方面,已经谋划制定了《省属企业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工作方案》,并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力争用3年时间,通过混改和合资合作等方式引进资本1000亿元、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00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设立规模1000亿元的基金群,引导资本重点向我省十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集中”。此外,还有消息表示,安徽省国资委将推动加快省属企业的改制上市步伐。
9. 河南省灾后重建总体规划获批复
2月1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河南郑州等地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批复,原则同意相关规划内容。河南省已经把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确定为2022年的重要工作,根据河南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将加快集中安置区住房建设,同步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年底前全部搬迁入住,同时,还将修复提升防洪抗灾工程。
10 . 四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2月9日消息,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住建部、国家卫健委等四部门日前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5方面15项重点任务,并从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等四个方面提出了2025年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具体目标。

2022年01期

产业发展

1. 住建部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
2021年12月22日,住建部办公厅印发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并对文件进行解读。《指南》针对九类危大工程,明确细化专项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验收内容和应急处置措施。同时,还提出可对专项施工方案所涉及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风险因素辨识及安全风险分级,并建议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和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2. 住建部拟出台8项国家标准
12月27日,住建部发布《建筑地面设计规范(局部修订条文征求意见稿)》等8项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其中,在《建筑地面设计规范(局部修订条文征求意见稿)》主要修订内容包括:调整了地面类型的规定,原则上只做“性能”要求,条文中推荐的常用地面类型的选择包括但不限于这些类型。
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后征求意见
2022年1月5日,住建部就《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局部修订条文征求意见稿)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条文征求意见稿)两项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1月29日。本次修订主要包括:对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建筑工程的设防分类进一步明确和界定;对GB50223-2008、GB50223-2021的部分条款进行文字性调整等。
4. 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的通知》
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的通知》,明确要严格依照清单实施行政许可。对清单内的行政许可事项要逐项制定实施规范,确定子项、办理项,明确许可条件、申请材料、中介服务、审批程序、审批时限、收费等内容,并向社会公布。《通知》中还附上2022年版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其中包括对工程勘察、工程设计的企业资质认定,以及对相关注册执业人员资格认定等。

5. 市场监管总局立项一批冰雪运动国家标准
2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下达11项冰雪运动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引领冰雪产业发展。其中,在运动场所管理运营方面,从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器材装备、活动项目、服务管理等角度,提出滑雪场所星级划分与评定要求。
6. 《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技术标准》发布
为规范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的建设,2月10日住建部发布公告,批准《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技术标准》为行业标准,自6月1日起实施。该《技术标准》从总则,术语、缩略语和代码,基本规定,平台架构和功能,平台数据,平台运维和安全保障等六个方面阐述主要技术内容。

2022年01期

政策动态

1. 湖北省交规院从中南设计集团划转至湖北交投
2021年12月22日,中南设计集团与湖北交投集团签订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管理权移交协议。此次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成建制划转,有利于完善湖北交投集团产业链,推动湖北交投集团高质量发展。下一步中南设计集团将与湖北交投集团进一步深化深层合作,共同提升双方实力,为湖北省高质量发展和国企改革再立新功。
2. 一家特级建企破产重整,起拍价1亿元
12月24日,淘宝网阿里拍卖破产清算处置平台发布一则拍卖信息,名为“(破)成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整投资人资格”,以1亿元底价起拍。根据官网信息,该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系成龙集团的母公司,前身为义乌市建筑设计院下属的义乌市成龙建筑公司,属于国家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拥有工程设计建筑行业甲级等资质。
3. 中国电建昆明院中标湖北108亿EOD项目
1月7日,宜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宜都市长江宜都段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EOD项目(一期)中标候选人公示,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拿下百亿大单,项目估算总投资108亿元,本项目以EOD模式理念实施。EOD模式是以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
4. 自然资源部公示:腾讯、华为等互联网巨头申请甲级测绘资质
近年来,不少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工程建设领域,跨界融合已成新趋势。1月10日,自然资源部将腾讯大地通途(腾讯全资子公司)、北京长地万方、航天宏图、北京华为数字、北京灵图软件、辽宁宏图创展测绘勘察6家单位申请甲级导航电子地图制作测绘资质的主要信息予以公开。

5. 南通六建破产重整
1月25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网显示,如皋市人民法院已正式裁定受理江苏南通六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并指定南通六建清算组担任管理人。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南通六建公司作为被执行人的在执案件为34件,被执行标的额为2.67亿元左右。此外,多个银行账户被冻结,对于包括申请人在内的众多到期债权缺乏清偿能力。同时,南通六建公司具有较为完备的各类建筑资质,通过引入重整投资人的投资用于化解债务、重新经营,存在挽救的余地,具有一定的重整价值和可能。
6. 住建部:2022年度第一批资质核准名单公布
1月29日,住建部官网发布《关于核准2022年度第一批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名单的公告》,其中,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3企业获得“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中冶南方获得冶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成为湖北省首家具有施工特级资质的设计综甲单位;郑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获得工程勘察综合甲级资质,成为河南省首家取得该项资质的地市级设计院。
7. 2022年行业首家上市公司,笛东设计首发过会
1月30日,创业板上市委员会2022年第6次审议会议召开,笛东规划设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获深交所通过,为2022年第一家成功闯关IPO的设计咨询企业。

2022年01期

企业快讯

“短期来看是难,但长期是向好的”
企业之难,难在哪里?
企业面临回款困难导致的现金流压力。业内不少企业(尤其是建筑设计企业)受房企商票承兑困难的冲击、地方政府项目回款缓慢等因素的影响,今年的催款工作比往年提前了2个月。
行业内市场竞争更加剧烈。同行竞争之外,还有来自于其他细分行业竞争者的大量涌入,以及行业外单位(科技型公司、资本类机构、业主单位等)通过自身优势以不同方式进入设计领域。
市场需求变化明显,企业应对非常被动。大规模的投资明显减少,企业面临存量发展下业务的选择、市场的选择、产品及服务创新压力,生存与发展双重压力凸显。
新的需求很多,但不知道怎么满足。无论是城市更新、乡村振兴,还是低碳化、数字化、绿色化,都呈现出巨大的社会需要,设计企业当下很难找到合适的技术路径与有效的商业模式。
行业内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处在低位,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设计在城市建设中

设计企业是不是到了最艰难的时刻?

近期,天强通过走访一些设计企业,以及各种形式的沟通交流,明显感受到各家设计企业的领导对于企业发展及走向存在诸多的困惑和疑问,对于行业未来的前景也流露出深深的担忧。焦虑的情绪在企业管理层中较为普遍。因此,“设计企业是不是到了最艰难的时刻?”这一疑问被提出。天强总经理祝波善就这一问题给出否定答案,并对其缘由作出解释。

文/天强TACTER 总经理 祝波善

2022年01期

善言善语

处于重要一环,我们也一直在强调建筑师负责制以及设计牵头的工程总承包模式,但是面对整个工程建设产业链,设计的价值仍然很难被体现、被认可。
为什么说长期是好的?
从天强专注于行业20余年的脉络来看,行业内企业经历过多次寒冬。
2000年,一批工业工程设计企业困难重重、举步维艰;2004年前后,铁路设计院发展压力很大,有些单位进行了大量的人员分流;2009年钢铁、化工设计企业面临投资的下滑;2017年建筑设计行业经历裁员潮;2018年煤炭电力行业提出断崖式下跌……
几经起伏,一批企业走下神坛,一批企业迈入新的发展周期。
疫情和国家经济调整双重压力下,设计企业经营问题已经开始显现。要说艰难,不单是设计行业,很多行业都面临挑战。短期来看当前是难的,但是长期看未必是坏事,预示着行业的成熟、行业价值的回归、行业本质的重塑。
“是设计企业的难,并不是设计行业的难”
从市场需求来看,对于设计价值诉求一直是存在的。根据天强的调研,有70%的受访企业表示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仅是感受到的市场竞争压力剧增,不仅是来自行业内,还有来自行业外带着技术和资本力量的高维打击。当前对于很多企业而言是一个“坎”,但跨过去了就是发展的新阶段。
从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设计行业过去的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是外部因素拉动,而非自身的内力驱动。行业规模虽然迅速扩大,但行业的人均设计收入、人均利润没有明显提升,行业地位、话语权持续走低,立足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依然有很大的差距。
从规模扩张的角度,似乎当下的阶段是高位调整,但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目前行业可能只是低位震荡期。经过了低位震荡期,行业前景将更可观!

话语权低下、内卷化愈演愈烈
建筑设计企业话语权低下
设计处在工程建设产业链的前端,理应起到引领作用,但实际上,建筑设计企业对于项目的掌控权低、话语权缺失。我们原本以为一些方案型机构可能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但在今年这一轮的地产调控下,受商票汇兑影响,也逐渐失去主动权。
话语权低下的直接体现就是设计收费偏低,并且企业还会遇到设计费拖欠严重、回款周期拉长、设计周期被严重压缩等一系列问题,甚至有些企业在施工图完成后也只能拿到合同10%的费用。某种程度上讲,部分建筑设计企业已经变成了产业链或资本方的“代工厂”。
建筑设计行业“内卷化”愈演愈烈
目前建筑设计行业已经进入红海市场,在中小型、低端建筑项目中,往往存在低价竞争、设计同质化等现象。由于能够符合业主招标条件的设计企业众多,为获取项目,部分企业采用降低价格的方法参与竞争,从而引发价格竞争。因此该类建筑项目设计市场的竞争层次较低,尚处于价格竞争的层次,进一步降低了建筑设计行业的设计费用率和设计质量。

建筑设计行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2021年,部分建筑设计企业似乎过得“不太好”。从热点事件看,2021下半年以来,多家建筑设计企业被爆出降薪裁员;从官方数据看,建筑设计行业过去几年的营业收入规模一直在增长,发展状况看起来还不错,但是深入分析会发现,行业的净利润率在持续走低,从2015年的3.7%下滑到2020年的2.7%,远低于勘察设计行业的平均水平。与建设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相比,差距更为明显。那么,建筑设计行业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天强总经理祝波善就此问题分享个人见解。

文/天强TACTER 总经理 祝波善

2022年01期

善言善语

举个例子,行业内一个500万合同额的项目,可能有近50家单位投标,每家单位出方案、制图等,大约需要10万的投入。虽然最后对于中标单位而言是胜利的、成功的,但对于行业整体而言其实是负收益
为什么建筑设计企业只能被动前行?
建筑设计企业陷入这样的困境、窘境,引发了我们思考,为什么企业只能随波逐流、被动前行?具体而言有几方面原因:
行业的结构版图出现了问题
建筑设计行业企业同质化的现象较为严重,企业提供的服务辨识度不高,项目争取到最后往往变成了“打价格战”。这本质上是企业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服务价值传递出现了问题,行业的结构仍然处于初级形态,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格局。
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不足
当前很多建筑设计企业的内部管理仍是粗放式的,对业务部门的管理还停留在以包代管的模式。传统的院所两级模式,即使大家一直知道其问题所在,但迟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这就导致了面临市场变化时,无法很好地整合内部资源。对于建筑设计企业而言,如何提高组织化的程度,如何打造组织的能力,依然任重道远。
企业的业务创新不足
建筑设计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些企业在规模上实现了很好的增长,但本质上依然是短期导向、项目导向、机会导向;还有很多企业虽然着手制定各种各样的战略,但战略在建筑设计企业内如何有效落地,怎么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又是一大问题。投入很多,却得不到相应的成效,企业陷入了一种“醒得早起得晚”的尴尬状态。

分化、裂变、整合已不可回避
企业是浮还是沉?
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应该怎么思考、应对?我认为,企业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建筑设计行业的分化、裂变、整合已经不可回避,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于行业发展而言未必是坏事,这是行业走向规范、走向成熟、走向新的发展周期必然经历的过程。
对于一部分设计企业而言,可能会遭遇发展困境,与此同时,也一定会有一批优秀的企业脱颖而出。是浮还是沉,需要企业从几个方面真正思考谋划:
首先,革新经营理念、组织理念、文化理念。企业要真正立足于价值创造提供服务,立足于资源有效整合提高组织能力,立足于外向型的、以变应变的文化理念进行革新;其次,提升组织能力。其中,企业家作为“指南针”和动力来源,其变革领导力尤为重要;第三,切实推进业务创新、盈利模式创新,包括集成化能力、全程化能力、产品化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经历了多次波动,行业仍在持续发展,当下的问题或许会给企业带来迷茫与困扰,但在建筑设计行业产业链中,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建筑设计一定有其价值发挥之处。因此,企业必须积极推进自身的改变,积极推进系统性的变革,因为变革的窗口已经打开。

2022年01期

善言善语

要不要上市?3大动因
上市是一项复杂的、开弓没有回头箭的系统性工作,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通过上市获得了更好地发展,也有一些企业尽管较早布局谋划,但依然没有成功。因此,设计企业要不要上市,还是要与自身发展情况、战略定位、治理体系、决策机制等紧密结合起来考虑。行业企业上市的动因在哪里?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出于同行的压力。在已上市的设计企业中,可以观察到存在着“两两上市”的情况,即同一个细分行业内、或同一个地域内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两家企业,其中一家单位上市后,另一家单位不久之后也上市了,这就体现出同行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近期与某设计企业董事长在交流中,对方谈到,2021年有很多同行企业都成功上市了,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接下来将认真考虑企业上市事宜。
第二,出于公司治理的考虑。对于改制的企业而言,面临着人员老化、固化带来的股权流动性问题,通过上市可以较好地解决股权进退问题,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对于混改企业,上市也有利于公司治理更加市场化、规范化;此外,部分民营企业面临二代传承的问题,上市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解决办法。

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到底要不要上市?

2012年苏交科作为首家以设计咨询为主业的企业登陆创业板。自此,上市这一话题在行业内就备受关注。
设计企业上市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行业的版图,扩大了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影响力,让社会对行业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许多行业内企业也在此过程中实现了良好发展。但是,其实行业内企业上市的历程是在不断争议中缓慢推进的。一方面,有观点认为,设计企业不需要资本;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忧企业上市后,是否会被资本束缚,是不是戴上了“黄金手铐”?因此,天强总经理祝波善就“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到底要不要上市”这一问题分享个人观点。

文/天强TACTER 总经理 祝波善

第三,出于企业发展的考虑。上市公司往往有资本的力量、有品牌影响力、有公信度,对人才的吸引力也更强,能有效促使企业发展。例如,包括苏交科在内的一批设计企业通过上市实现了全国化发展。大变局时代,企业在面临转型升级、面临新业务培育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先投入才能逐渐见成效,如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等等,因此,这也将成为企业考虑是否上市的一个重要动因。
能不能上市?3大影响
即使很多企业有上市的愿景,但不代表每一家企业都能符合上市的条件。企业到底能不能上市,主要受到3方面的影响:
第一,合规问题。在规模方面,营业收入、利润、成长性,都是限制企业能否上市的基本条件;在合法方面,改制过程中的合法合规方面如有瑕疵,往往也容易变成上市的阻碍;在同业竞争方面,由于上市不允许有同业竞争,因此对部分混改企业而言,如果其所在的国资集团里有同业的单位,无论规模大小,企业都需要处理好这一问题。
第二,项目核算问题。收付实现制转变为权责发生制,是很多传统设计企业上市过程中经历的最明显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核算出每个项目的投入产出,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体系,企业内部的组织模式、人力资源体系等等都要发生相应的改变。
第三,募投资金的方向。上市的逻辑是通过募集资金促使企业实现更好的增长和发展,因此背后涉及到企业业务布局、战略定位、盈利模式的改变。当前很多业内企业在考虑上市时,就已经把商业模式的转型,科技创新、数字化等新业务培育考虑进来,以期实现企业持续成长。

2022年01期

善言善语

如何有效借助资本力量,实现自身发展?
很多上市设计企业在行业内,发展情况其实是非常不错的,无论是它们的项目业绩,还是高端人才的集聚。但即便是这样的企业,市盈率也并不高,可以说行业内上市企业的市盈率一直处在低位。设计企业如何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自身良好的发展。我们需要关注3大方面的问题:
首先,持续成长。资本市场对企业成长性要求非常之高,成长性也不仅仅是规模的增长,因此如何实现持续成长是上市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其次,盈利模式。我们如何真正找到一种资本市场所认可的、可以不断累积能力和资源的盈利模式,如何在产业链上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资本市场估值较高的一些行业企业,实际上他们往往具备这样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原有的模式还过于传统。第三,转型发展。怎么有效地推进业务转型、组织转型,推进企业变革升级,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使企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Part 1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推进情况
2021年国企改革力度较大,落实成效明显
纵观全年,国资国企改革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尤其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70%的预定任务顺利完成,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祝总认为,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成效尤为明显。2021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落实的关键之年,大力度、大范围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改革,这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此外,在产权制度改革、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也有相应的成效,央企战略性重组也在加快推进。

2022国企改革路线出炉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将在2022年收官,近期,国资委强调要突出抓好稳增长,使国有企业更好发挥国民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同时,多地明确表示要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其中,深化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内容是重中之重。 
国资国企改革专家、天强TACTER总经理祝波善先生近日接受《证券时报》、《界面新闻》记者采访,围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推进情况、混合所有制改革、国资布局优化等内容分享个人观点。

文/天强TACTER 总经理 祝波善

2022年01期

善言善语

2022年改革任务仍较为繁重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祝总表示,今年的改革任务仍较为繁重。在公司治理方面,要将改革做深做实,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完善董事会治理;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进一步凝聚共识,保护改革积极性,优化相关政策落实,切实有效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此基础上,对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在符合政策法规前提下,对其薪资总额管理机制进行有效改革。
展望“十四五”时期的国企改革,除了目前“三年行动”方案明确的改革任务,还需要在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方面有实质性突破,切实建立并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平台在新型国资监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高质量混合所有制改革、切实优化国企的董事会治理。
Part 2 深化产权层面改革,带动其他层面改革的协同深化
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直被认为是国企改革中的关键一环。河北省、辽宁省、江苏省、广东省、重庆市等12个省份继续释放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信号。
祝总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到的混改、重组等涉及资本市场的内容,大多是产权层面的改革。这些改革的有效推进可带动其他层面改革的协同深化,效果也能够快速彰显。
祝总认为,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入收官之年,未来无论是央企还是地方国企,除要继续深化产权层面改革以外,一方面需完善以董事会治理为核心的公司治理改革,另一方面还要进行以任期制和契约化改革、完善市场化薪酬机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经营机制改革。这两方面改革难度大、见效慢,因此,也需要各地政府部门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Part 3 推动国资布局优化,推进企业间的战略性重组
除了积极推动混改外,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也是地方政府着墨颇多的方向。上海市、安徽省等16个省份提及“推进国资国企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在部分领域适时组建新的国企集团”以及“推进企业间的战略性或专业化重组”。
“推动国资布局优化这个问题极其重要。”祝总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强调。他指出,随着产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影响不断加深,原有的国资布局也面临着局部的不适应、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国资国企对于资源性、功能性布局较多,但科技创新型、生态平台型相对不足。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国资体系中还存在一批落后产业、低效资产,这样的矛盾与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
祝总进一步表示,各地区对于战略性重组的关注,反映了各地国资国企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从前期关注国企监管数量、国企个体的改革,迈向关注国资国企的竞争力提升。战略性重组往往体现了国资监管体系的优化、改变,以及对于国企产业结构调整的意图。

2022年01期

善言善语

Part 1 关于「创立天强」
——一种对于服务企业持续发展的强烈冲动与憧憬!
问:从1997年交大硕士毕业后,您就在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室主任,参与了很多科技政策方面的课题研究。您是出于怎样的想法,决定自己创立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的?
答:我原来在大学里做过老师,也在研究所从事过科技政策研究工作,在开展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了解到国外管理咨询机构的发展情况。当时就深感到,在商业社会中,管理咨询机构对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企业面临着自身战略如何定位、内部组织体系如何构建等一系列问题,而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可以通过其专业性和持续积累的经验模式,切实帮助企业发展。基于这样的判断,我选择了创办一家管理咨询机构,我认为社会需要管理咨询这样的工作,并且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在管理提升方面的成本。

相信相信的力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大环境的变化,中国企业处在从大到强的转变中,其中离不开成熟高效的管理咨询服务。
近日,天强创始人、总经理祝波善先生参与录制央视旗下的高端电视财经访谈对话节目——《企业家精神》,围绕创业初心与历程、人才吸引与培养、管理咨询行业发展等几个方面与主持人李思思进行交流,讲述企业创新转型与变革管理的故事,并对他所理解的“企业家精神”作出诠释。该节目已在腾讯视频、搜狐视频、PPTV、bilibili、风行网等多个媒体平台上线。

文/天强TACTER 总经理 祝波善

问:从研究室主任到创业者,身份的转变在创业之初有没有一些不适应?
答:有的。首先,不论是当老师还是搞科研,更多都是案头工作。但是管理咨询不一样,它是一个实战性工作,对结果性要求非常强。比如客户与我们签订了委托协议,那最后我们一定要根据双方约定的内容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方式也都发生了转变,对自身的挑战还是非常大的。
问:天强发展至今,在国企改制和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深耕多年,也有了很多积累。国企改制、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特点是什么?天强是如何帮助这两个领域的企业进行发展和变革的?
答:国企改制具有系统性、复杂性、政策性、敏感性,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启动的新一轮国企改革,是主动式改革,天强也很早就提出了“改革是为了发展”的国企改革业务理念;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它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产业,服务于固定资产投资、基础建设、城市开发,新形势下,在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更大的使命。
在帮助行业企业变革发展过程中,我们持续进行行业研究与政策咨询,为企业导入新发展理念,促进企业管理体系与机制构建、业务转型创新,搭建企业家对接合作平台。
问:请您用3个关键词来概括您的创业历程。
答:专业、价值、伙伴。
专业决定了我们到底能走多远。管理咨询工作极具专业性,我们会碰到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停地去学习、接受新的知识。价值决定了我们能走多高。我认为我们的服务一定要有价值,要为客户创造可感知的价值。伙伴决定了我们能走多宽。我们需要和客户、和员工、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伙伴关系。

2022年01期

善言善语

Part 2 关于「管理咨询」
——管理咨询是一个独立者,独立的有时候往往能超越问题
问:从1999年至今,管理咨询行业的发展呈现了几个阶段?都有什么样的态势?
答: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9年至2008年。该阶段企业需要的是引入先进理念,建立相应的体系,比如做一个系统的战略规划,建立一个较为成型的薪酬考核体系等等。我们称之为理念加体系的构建。
第二阶段:2008年至2018年。该阶段更多是瞄准如何有效解决问题,企业基本的管理架构已经建立,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业务上如何有效选择、资源如何集聚等等。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问题导向阶段。 
第三阶段:2018年至今。当前我们面临的是,在不确定性时代下,如何真正通过变革转型,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问: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寻求转型、创新的企业也感受到管理咨询公司的重要性,但还是有很多企业他们并不觉得管理咨询公司可以帮助到他们什么,对此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答:对管理咨询认知不足的企业,往往会有两种极端的态度。第一种认为管理咨询无所不能,持有这种观点的企业,会对管理咨询公司抱有极大的期待,认为只要请了管理咨询公司,就可以把企业内部混乱的管理、战略定位不清晰等问题全部解决。第二种则认为管理咨询用处不大,抱有这种观点的企业,一般认为自身已经对企业足够了解,外人难以进行协助。

实际上,管理咨询作为一个外部力量,它能起到激发、推动企业管理提升的作用;但同时,管理咨询也永远无法代替企业家做决策。
如今,管理咨询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尤其是企业面临转型的时候,管理咨询的专业性可以让企业少走弯路、提高决策质量。作为一个独立第三方机构,可以有效地超脱于内部的惯性思维、内部的传统利益格局,而这一点对于企业转型创新非常重要。当然,不是说所有的企业都需要管理咨询机构的介入,有些发展问题也可以通过内部力量解决。就像健身很重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健身教练。本质上,还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权衡与选择。
问:管理咨询行业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从业企业,那么天强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 
答:首先,我们持续专注形成了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前瞻把握。天强于2009年成立天强行业研究中心,多年来一直持续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同时多次受政府部门、地方协会等相关部门委托,深度参与到国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办法等研究,以及深度分析与解读。
其次,多年深耕形成了产业生态资源的丰富积累。天强不仅仅是通过专业为客户企业服务,还会结合广泛的产业生态资源帮助客户。
第三,聚焦变革形成了价值导向的集成整合服务能力与实践经验沉淀。任何一个企业的管理问题,都不是一种局部的、独立的问题,要通过集成的价值理念为企业提供服务。
问:作为一个管理咨询公司,天强的使命是什么? 
答:如果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讲,管理咨询机构应该作为企业发展提升的策划者、助力者、推动者;从天强自身的定位来看,我们聚焦于促进企业变革转型与资源优化,天强一直把“企业创新转型与变革管理的智力伙伴”作为企业追求,20余年贯穿始终。

2022年01期

善言善语

Part 3 关于「人才发展」
——与有意思的人一起做有意义的事
问:任何企业想要取得长足高效的发展,都离不开核心资源——人才,怎么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团队中?
答:对于管理咨询公司而言,人才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我们在吸引人才方面的理念是“与有意思的人一起做有意义的事”。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找到合适的人,因此在人员入口方面需要严格把关;第二,做有意义的事情,是指我们的员工可以持续成长,可以有相应的收获。为此,公司在团队协作、企业文化等方面就需要不断进行打磨。
问:在团队管理方面,您的经验是什么?
答:天强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我们在所有工作中都体现出了强烈的团队协作意识。我希望大家能通过真正的精诚合作,去完成任务。客户愿意与天强合作,他需要的绝不仅仅是某个人的服务,而是团队整体提供的价值,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解决好团队协作的问题。
Part 4 祝总的「企业家精神」
——相信相信的力量
问:对于未来十年,您的畅想是什么?
答: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我们应该做到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的力量。一方面,我们自身要有更好的定力持续发展,不断引导客户企业适应当前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要在大变局中把握新空间和新机遇。

问:结合服务过的企业以及接触过的企业家,请您用一句话概括“企业家精神”。
答:相信相信的力量!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各种各样的变数,企业的掌舵者一定要有战略的定力,要拥有发展的耐力和韧性。
多年管理咨询工作的积淀,服务过2000多家企业的经验积累,对于祝总而言,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担当与包容,当前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各种各样的变数,企业的掌舵者一定要相信相信的力量,要有战略定力,要拥有发展的耐力和韧性。

2022年01期

善言善语

数字化转型

2021

2021年设计院数字化转型调研结果
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判断设计院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转型路径,天强公司在去年调研500余家设计院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今年再次将调研范围扩大至658家设计院,试图从中找到若干线索和启示。
01 数字化转型现状分析
从数字化转型整体进程来看,设计院数字化转型进展速度较2020年有大幅提升,整体呈现加速趋势,向数字化布局全面深入的阶段集中,在数字化管理、服务、业务方面都有所进展,处于初级信息管理系统阶段的企业比重大幅下降,其中,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整体优于国有企业。

设计院数字化转型,路在何方?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城市战略,也已成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对于设计院而言,数字化转型目前整体上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近两年,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强公司”)在为众多设计院提供数字化转型咨询服务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数字化转型对设计院到底意味着什么?不进行数字化转型行不行?哪些类型设计院具备或不具备数字化转型条件?如何推进实施数字化转型?如何认知数字化转型的投入与产出周期……这些问题,在不同设计院的认识中呈现出不同的答案。
天强总经理祝波善、副总经理赵月松就以上问题作出具体分析。
(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1年12月刊。)

文/天强TACTER 总经理 祝波善
副总经理 赵月松

天强洞察

2022年01期

从数字化转型的重难点问题来看,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公司内部对数字化的理解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其次是缺乏支撑数字化的组织架构、文化保障和相关的专业人才。

设计院数字化转型内容

从数字化转型的认知来看,与2020年的调研结果类似,设计院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主要包含数字化生产服务方式、数字化管理系统和数字化业务模式,整体认知水平逐步提升,尤其对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业务认知程度有所加深。认知转变进一步体现了设计院数字化转型的目的在于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企业的生产服务方式转变和业务模式升级。

从设计院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情况来看,信息化关注的重点保持较高延续性,主要存在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OA协同办公系统、财务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分列设计院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前三位,整体趋势与2020年调研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管理信息化主要存在问题体现在数据孤岛突出、系统覆盖面不足、系统使用效果不理想等方面。

从数字化生产与应用来看,设计院的数字化生产基本处于二维设计为主,BIM整体仍处于初级示范应用阶段,主要发挥可视化、虚拟建造、碰撞检查等功能,真正实现BIM正向设计的企业仅占到5%左右。其中,建筑设计类、市政交通类企业处于三维模型为主、二维设计图纸为辅阶段的占比相对较高。

天强洞察

2022年01期

 数字化生产与应用情况

从“BIM+”的数字化服务应用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BIM咨询领域,其次应用于BIM+全过程工程咨询和BIM+工程总承包的设计院逐步增多。具体而言,各细分领域设计院有所差异。综甲类企业的“BIM+”主要体现在BIM+施工管理平台建设、BIM+数字化运维管理平台建设;建筑设计类企业的“BIM+”主要体现在BIM咨询领域、BIM+全过程工程咨询领域、BIM+施工图审核平台的建设;市政交通类企业的“BIM+”主要体现在BIM+工程总承包管理领域;勘测类企业的“BIM+”主要体现在BIM+GIS数字资产管理领域。
从数字化生产与服务应用的阻力来看,市场需求、技术标准以及投入产出是主要因素,市场需求主要是指客户不愿意为BIM成果买单,投入产出主要是指持续的资金投入难以短期看到经济效益。
从数字化创新业务来看,不同性质企业围绕相关业务领域和模式均在开展探索,国有企业占据了数字化业务模式创新的主导地位,重点投入在智慧城市、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建筑等领域;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资源主要投入在智慧工地、智慧建筑、智慧园区等方面。

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面临的问题

 数字化转型的重难点问题

数字化创新业务的探索领域

数字化业务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重难点问题在不同性质企业之间普遍存在,主要包括:无法有效实现数字化业务变现、无法准确定位客户数字化需求、缺少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与人才配置、没有建立数字化业务开展保障机制等问题。

从数字化转型的组织方式来看,设计院对于数字化转型的组织机制重视程度有所提升,相较于2020年数据,未建立信息化管理相关职能的企业占比从40%降到14%。国有企业的数字化组织保障能力明显优于民营企业,而综甲类和市政交通类设计院的数字化组织保障能力整体优于建筑类和工业类设计院。
从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来看,呈现出重引入、轻培养的特点,数字化管理人才投入相对匮乏,但需求较为旺盛,主要需求是以数字化系统构架师、解决方案和系统开发人才为主。
另外,设计院数字化人才培养的长期行为有待加强,大多数企业都开展了数字化人才的专门招聘与引进、组建数字化专业团队、开展数字化存量人才的深度培养,但围绕数字化人才职业发展、中长期激励、创业孵化等长期培育途径和举措相对较少。

天强洞察

2022年01期

从数字化转型实施重点来看,未来一段时间管理系统和数字生产服务依然是设计院数字化建设的优先选项,但规模越大的设计院,越加均衡地关注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数字化技术平台搭建以及数字化业务模式创新等工作。另外,制定数字化转型顶层方案的企业占比提升,设计院对于数字化转型的顶层思考愈加深入和成熟。

数字化人才需求情况

数字化转型实施重点

未来2–3年数字化转型的投入额度

从数字化转型资金投入与回报预期来看,相较于2020年数据,设计院数字化转型投入呈现上升趋势,未来2–3年投入3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40%以上,这表明设计院数字化转型推进呈现加速趋势。
但不同属性企业的投入呈现出较为明显差异,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投入远超民营企业,综甲类、市政交通类设计院数字化转型投入相对领先其他类型设计院。
设计院对数字化转型投入回报预期逐步趋于理性,三分之一的设计院认为回报周期预计在3–5年左右,但实际上这个预期周期依然较短,从行业数字化转型领先企业的实践来看,可能需要5–8年。

02 设计院数字化转型调研总结
通过对20个调研问题的深度研究和剖析,可以进一步总结出以下六个方面的新发现。
第一,设计院数字化转型认知提升、静水流深。相较去年,行业内多数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标、主要内容与关键问题等认知和理解程度不断加深,但内部尤其是中高层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水平依然是制约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的最重要因素,直接造成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整体规划和部署很难有效推动实施。

天强洞察

2022年01期

第二,数字化转型主要驱动力归结为外部因素。数字化转型驱动力主要来自客户需求的不断升级、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竞争对手的持续压力以及解决自身经营管理困境等方面。大多数设计院均表示客户需求与社会环境是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驱动因素,内部诉求的紧迫感并不明显,相对而言,建筑类和综甲类企业受客户需求驱动占比明显较高。
第三,行业内先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行业头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从最初的探索尝试阶段发展到数字化驱动运营阶段,数字化转型效果显著。部分先行企业借助数字化转型,挖掘企业的数据资产价值,发现新的业务价值点,助力产品和服务创新,衍生出全新的数字化业务和商业模式,使数字化持续为企业业绩作出贡献,实现良性循环。
第四,数字化创新业务的商业模式整体处于探索阶段。设计院数字化转型整体方向与核心建设领域较为分散,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场景认知,各家企业主要依靠自身视野与力量探索数字化创新服务的价值实现路径,天强公司认为,未来需要进一步通过联盟合作等形式共同构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生态系统。
第五,数字化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人才培养任重道远。人才困境是设计院数字化转型中的一个重大挑战,巨大的数字化人才缺口,加之弱于互联网行业的吸引力,使得设计院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普遍面临着“找不到、招不起、留不住”数字化人才。如何搭建数字化人才招聘和引进后的事业平台、如何设计数字化人才的激励评价机制等,需要认真思考。
第六,数字化转型呈现两极分化,数字鸿沟逐步显现。中小型设计院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进度分化明显,一批中小型设计院借助“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已经在数字化管理、服务与业务建设方面取得较明显效果,但大部分中小型设计院尚未开展任何形式的数字化体系建设;大中型设计院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重点与速度不一,整体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基于态势判断,初步预测“十四五”过后行业就会出现数字鸿沟。

设计院数字化转型四个阶段
清晰地认知自身所处的数字化发展阶段,是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和实施路线图的重要前提。结合调研情况以及咨询实践,笔者认为,设计院的数字化转型可以划分为单点应用、局部优化、体系重构、生态融合四个阶段。
单点应用阶段的设计院,部分业务完成信息化覆盖,BIM等数字化技术工具处在试点状态,数字化业务开始初步尝试涉及,在项目过程中开始建立上下游生态体系,内部初步开展设计协同工作,有少量的数字化人才和组织支撑。企业整体数字化处于起步阶段,但数据仅应用于个人或者部门,60%以上的设计院目前处于单点应用的阶段(其中相当一部分设计院还没有进入单点应用阶段)。
局部优化阶段的设计院,核心业务已经基本完成信息化覆盖,系统间的集成互通也达到一定基础,数字化工具已经开始进行标准化推广,数字化业务逐渐成为重点探索方向,并逐渐开始推进产业链生态体系完善,逐步积累一定量的数字化人才,多个部门开始数字化转型进程,技术部门支持业务部门开展数据创新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数字化实践经验。不足30%的设计院处于局部优化的阶段。
体系重构阶段的设计院,已经能够完成数据提取分析应用辅助智慧决策,BIM及其他数字技术实现融合应用(BIM+CIM+GIS等),数字化业务成为重点发展业务,数字化生态链初步建立,积累了部分数字化综合性人才,组织上完成向敏捷型转变,内部已经呈现良好的数字化创新氛围。企业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数字化的益处以及带来的竞争力,数字化已应用于企业级别的业务,但仍有一些领域需要提升数字化成熟度。不足10%的设计院处于体系重构的阶段。
生态融合阶段的设计院,已基本实现了智能分析数据决策以及全面的数字正向设计,数字化业务成为业务发展核心引擎,产业链积极向外部领域扩展,全面完成员工数字化能力转变,形成数据驱动发展创新的企业文化,成为行业数字化发展引领者。目前,行业内只有个别企业初步达到此阶段。

天强洞察

2022年01期

设计院数字化转型的重点策略
01 规划引领
从数字化转型整体进程来看,设计院数字化转型进展速度较2020年有大幅提升,整体呈现加速趋势,向数字化布局全面深入的阶段集中,在数字化管理、服务、业务方面都有所进展,处于初级信息管理系统阶段的企业比重大幅下降,其中,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整体优于国有企业。
从数字化转型的认知来看,与2020年的调研结果类似,设计院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主要包含数字化生产服务方式、数字化管理系统和数字化业务模式,整体认知水平逐步提升,尤其对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业务认知程度有所加深。认知转变进一步体现了设计院数字化转型的目的在于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企业的生产服务方式转变和业务模式升级。
采用数字化思维与科学方法整体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是设计院开始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应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统筹规划,并围绕客户体验和业务战略展开数字化顶层设计。
重点包括: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数字化转型愿景与目标,为数字化转型指引方向;评估数字化转型基础,明晰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方向;规划设计数字化转型的蓝图框架;评估数字化转型方案的收益与风险,排定优先顺序;制定完善的数字化转型路径;设计评估数字化转型效果的关键指标以及对数字化转型效果评估的组织、评估方法、评估周期等机制。
02 一把手战略
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人的转型,尤其对于智力服务型的设计院更是如此。建筑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坚持“一把手”原则。数字化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信息化部门或BIM部门的职责,“一把手”仅是支持也是不够的,需要引领,甚至亲力亲为,重大数字化项目领导层要直接挂帅、自上而下推动,这是数字化转型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

03 典型项目示范
设计院的数字化转型既是长期战略,也需要若干个小目标,特别需要发挥重点项目或典型项目的示范效应,通过具象的数字化成果推动企业形成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至少促使内部对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关注度。如林同棪国际就是通过树立昆明市综合交通国际枢纽基于BIM的全过程咨询服务项目这样一个典型案例,打开了通过数字化业务创新发展的大门。
04 打造数据治理体系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海量多源数据给数据存储、管理和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企业构建完整的数据治理体系,提供从数据集成到数据清洗、再到数据融合,最后实现数据资产化的全面数据治理体系,从而充分发挥数据资产的价值,这也是设计院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关注点。
如何建设数字化治理体系?一是需要对数据资源进行总体规划,盘点企业数据资产,形成企业数据资源目录;二是统筹制定企业元数据、主数据、参考数据、业务数据、指标数据等数据标准;三是基于统一的数据标准,开展企业数据治理工作,构建数据驱动业务的能力;四是建设企业数据治理组织及制度规范,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保障。
05 系统持续迭代
设计院的数字化转型,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第一周期内的转型完成,则意味着进入了数字化晋级的第二个周期。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信息化水平、人员和能力水平制定转型方案,以目标、结果、问题为导向,以迅速变化的客户需求为提升依据,采用敏捷迭代的方式对企业内的基础设施、技术平台、组织架构等内容进行优化改进。

天强洞察

2022年01期

06 数字人才培养
面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人才需求,设计院需要考虑打造高素质的数字化团队。一是以目标为导向,针对性培养数字化人才,形成基于职业发展的数字化转型培养体系;二是坚持外引与内培相结合,通过全流程项目实践,打造工程技术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型团队;三是利用多种类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进行快速体验式、开放共享式的培训学习;四是通过校企合作,持续输出数字化人才。

天强凭借二十余年对国资国企改革的专注,融合对国家政策的深刻洞察、百余例体制改革实操经验,适应新时期体制改革的新要求、新趋势,从产权改革、公司治理、人才激励、企业重组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过程综合服务。

国企改革

2021

天强洞察

《公司法》大修,将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产生哪些重大影响?

文/天强TACTER 业务总监 陈茹冰

2021年12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审议,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本次修订对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将产生哪些重大影响?有什么值得重点关注的新内容?天强TACTER业务总监陈茹冰女士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我国现行公司法于1993年制定,1999年、2004年对个别条款进行了修改,2005年进行了全面修订,2013年、2018年又对公司资本制度相关问题作了两次重要修改。而本次修订涉及条款占现行公司法条款近1/3,可以说是《公司法》制定以来内容修订最多的一次。
也有理由预判,本次修订对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将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对国有企业的公司章程修订、议事规则调整产生连锁反应,建议相关职能部门提前做好准备。

2022年01期

《公司法》大修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一、公司设立层面
1. 允许设立一人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法(修订草案)》允许设立一人股份有限公司,将股份公司发起人由2-200人调整为1-200人。
2. 公司法定代表人可由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或经理担任。
《公司法(修订草案)》规定: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不设董事会的公司,由董事或者经理担任。
补充一点,公司法人代表不一定要和所在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依据《公司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公司法人代表仅作为公司股东或公司股东代表,不在公司就职的,就不用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公司就职、领取工资收入的,则需签订劳动合同。

天强洞察

二、股东会层面
3. 股东未缴出资的,将失权
现行《公司法》规定,股东不按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以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公司法(修订草案)》进一步明确,经公司催缴后在规定期限内仍未缴纳出资的,该股东丧失其未缴纳出资的股权。
4. 取消“股东大会”的表述,统一为“股东会”
《公司法(修订草案)》取消了“股东大会”的表述,股份公司与有限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统一使用“股东会”的表述,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
·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一人股份有限公司均不设股东会。
· 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行使股东会职权。
· 国有资本控股公司设股东会。重大事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应由股东会决议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的股东代表参加股东会会议,应当按照委派机构的指示提出提案、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并将履行职责的情况和结果及时报告委派机构。

2022年01期

5. 股份有限公司可设置类别股
《公司法(修订草案)》对类别股做出规定,包括优先股与劣后股、特殊表决股(AB 股)、转让受限股等。类别股的设置,一方面增加了公司融资的灵活性,另一方面随着类别股法定地位的确定,公司治理也将变得更为复杂。其中有两点值得关注:
· 一是国企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未来有可能可以通过设置优先股、特殊表决股来确保国有股话语权,因此也就有可能不再执着于51%的绝对控制权,或是 34%的相对控制权。
· 二是未来类似于京东的AB股公司可以在境内上市。《公司法(修订草案)》规定,上市公司不允许发行特殊表决权股和转让受限股。但是“公开发行前已发行的除外”,这也就意味着并未禁止“发行特殊表 决权股和转让受限股”的公司上市。
个人判断,特殊表决权股(AB股)使用在之后的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将产生较大影响。如国有股东将股票分为 A、B两类,向外部投资人发行的A类股,每股只有1票投票权;国有股东手上的B类股,每股有10票投票权。这样既能实现融资目标,又不用担心失去控制权。当然,特殊表决权股(AB股)使用是否会对“混资本、转机制”的改革目标造成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

天强洞察

三、董事会层面
6. 规模较小的公司可以不设董事会(国有独资公司除外)
《公司法(修订草案)》规定:规模较小的公司可以不设董事会。其中,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设1名董事或者经理;规模较小的股份有限公司设1-2名董事。这对于设有诸多项目子公司、区域子公司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而言,较大程度减轻了“董事会应建尽建”的工作量。
但是,国有独资公司必须设置董事会。《公司法(修订草案)》规定: 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行使股东会职权。但必须设置董事会,且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过半数为外部董事,并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
7. 将董事会定义为“执行机构”,而非“决策机构”
在现行《公司法》语境下,普遍将股东会称为公司的权利机构、董事会称为决策机构、监事会称为监督机构、经营管理层称为执行机构。而根据《民法典》第81条规定,“营利法人应当设执行机构。执行机构行使召集权利机构会议,决定法人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决定法人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法人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因此,本次《公司法(修订草案)》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明确董事会是公司的执行机构。
8. 董事会人数最少为3人,上不设限
《公司法(修订草案)》进一步简化要求,减轻企业负担,规定:董事会人数最少为3人,上不设限。取消现行《公司法》有关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3-13人”,股份公司“5-19人”的规定。
9. 职工人数超300人的,应当设置职工董事
现行《公司法》规定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的其他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可以有公司职工代表。而在《公司法(修订草案)》中,规定职工人数三百人以上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其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可以有公司职工代表。

2022年01期

五、国有出资公司的特别规定
11. 首次增加了适用于“国有出资公司”的特别规定
《公司法(修订草案)》首次提出了“国家出资公司”的概念,也首次增加了适用于“国有出资公司”的特别规定。对现行《公司法》中“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别规定”进行了重要补充。

换句话来说,对于国家出资公司而言,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中必须有职工董事;国有资本控股公司,300人以上的必须有职工董事,300人以下的可设可不设职工董事。
四、监事会层面
10. 允许不设监事会
《公司法(修订草案)》规定,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允许公司不设监事会。一种情况是公司规模较小:规模较小的公司可以不设监事会,只用设1-2名监事;第二种情况是在董事会中设审计委员会的公司,可以不设监事会或监事。

天强洞察

12. 明确了党组织在公司治理机构中的法定地位
· 对“国有出资公司”的界定是指,由国家出资的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
· 国家出资公司中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发挥领导作用,研究讨论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依法行使职权。这是首次在法律层面明确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保证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2022年01期

河南春晚再度出圈,对体制改革有何启发?

文/天强TACTER 业务总监 陈茹冰

春节期间,“河南卫视春晚”话题阅读量突破25亿,其中“河南卫视春晚导演回应节目出圈”更是直接登顶微博热搜榜,这一切源于晚会中一系列创意出圈节目。
天强业务总监陈茹冰女士以河南广电为例剖析模式创新的源泉

01 镜头前的焕然一新 源于镜头后的体制改革
罗振宇在得到2022年跨年演讲中说:“河南卫视每逢佳节必开挂,背后肯定有高人”。而笔者认为,除了有高人外,定然还有好的机制能够让高人一展所长。事实也正是如此,河南广播电视台(简称“河南广电”)的徐娜导演曾在采访中透露,从2020年开始,河南广电启动导演体系改革,大型活动和项目采用竞聘与内部招标的形式,极大地激发内部创作热情。可以看出,这样的形式有利于让能者充分施展才华。
当然,导演体系改革仅是河南广电体制改革的一片拼图。河南广电正在以体制改革为契机,推动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02 河南广电,受到体制改革和行业下滑的双重压力
从体制改革来看,广电系统开展事业单位改革困难重重
2018年政府机构改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被撤销,其中政策制定、行业监管等职能划归中宣部,内容创作和播出等职能整合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政事分开、管办分离”。

天强洞察

地方改革思路也大致如此。根据《河南省机构改革方案》,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整合成立河南广电。河南广电作为河南省宣传部直属事业单位,由省宣传部副部长王仁海担任党组书记、台长。
而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稳步推进,广电系统改革困难重重。其中,功能分类就是个难点。首先,广电系统第一属性是党政机关的宣传渠道,承担一定公益甚至是行政职能。其次,电视台又以内容吸引大众,通过广告等方式获取收益,这直接导致广电系统有经营属性。
从行业来看,新媒体冲击传统媒体
随着网络技术和手机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发起了猛烈的冲击。拿着手机刷短视频的人随处可见,却鲜少有人关注电视台节目。
03 河南广电 “三步走”变压力为动力
当有些地方卫视惆怅内容难做、拉不到广告时,河南广电已经以体制改革为契机,通过“三步走”推进机制创新、内容创新、模式创新。
第一步:事企分开,组建大象融媒集团(2014年-2015年)
功能分类是事业单位改革路径选择的前提。为了解决功能分类难的问题,广电行业开始了“制播分离”机制改革,即事业归事业,节目的播出由作为事业单位的电视台负责;市场归市场,节目的生产制作充分引入市场竞争,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
在此背景下,2014年河南广电以河南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传播中心事转企改制为主体,整合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4家传统媒体单位和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在内的8家新媒体公司,组建成立了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大象融媒集团”)。时任河南电视台副台长的石晓兵被委派担任大象融媒集团的董事长、党委书记。

2022年01期

2015年,大象融媒体集团的技术研发中心,从内设部门翻牌成立了独资子公司——河南大象融媒体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大象融媒公司”)。与此同时,大象融媒公司在台内也被称为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如果大家有留意,就会发现几场晚会的承办单位均是大象融媒公司和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
第二步:体制外“企业”反哺体制内“事业”(2015年-2020年)
经过5年的市场洗礼,大象融媒公司逐渐成熟壮大,开始回归反哺河南广电。而这种带回了市场基因的“反哺”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松绑了按资排辈的思维惯性。 
电视台内部用工方式较为复杂,包括事业编制、台聘合同工、企聘合同工、劳务用工等。有些地方卫视为什么搞不好,很大一个原因是一些“老资历”的员工带有时代印记的审美趣味限制了内容突破。而河南广电体制改革后,机制进一步搞活,大胆启用年轻人。
2020年,河南广电将原先的文艺部、纪录片工作、精品广播剧创作部与大象融媒公司进行整合,重新充实了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与此同时,启动导演体系改革和项目经理制改革,大型活动和项目制作均采用竞聘和内部招标的形式。
体制机制改革后,给大量的年轻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担任2021年、2022年两年河南春晚总导演陈雷(出生于1984年)就是大胆启用年轻人的成功案例。此外,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主创团队也以80后、90后为主,他们从年轻人的视角来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将节目真正做到“老少皆宜”。
 二是转变了工作思路和方法。 
大象融媒是全国首家以“融媒体”命名的传媒集团,旗下除了四大传统媒体外,还有伴随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媒体。成立仅5年时间,大象融媒充分get到新媒体传播规律。
一是从“明星”到“民星”。比如《端午奇妙夜》中四个“唐小妹”的名字就是由网上投票征集来的,剧本也是通过网友投稿的方式集思广益。

天强洞察

二是短视频思维。为了符合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传播规律,每个作品2-5分钟,如之前备受关注的《唐宫夜宴》节目,就是先在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炸圈”,进而将流量引导至河南卫视。
第三步:腾笼换鸟——新体制牵动、新机制驱动、新产业拉动(2021年之后)
2020年4月河南广电成立了河南广电传媒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河南广电集团”),将原归在河南广电旗下的经营性资产打包划入河南广电集团。
河南广电集团作为河南省管重要骨干文化企业,资产规模200亿元,业务涵盖影视创作、文化旅游、广告经营、大数据、信息技术、智慧城市等领域。河南广电台长王仁海兼任河南广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副台长郭东星兼任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计划用几年时间,力争使集团资产突破千亿,培育3至5家上市企业,建成综合实力较强的广电传媒产业集团。。
04 河南广电体制改革 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用一张图梳理关系

2022年01期

1. 河南广电为河南省委宣传部直管的公益类事业单位,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台长;
2. 河南广电传媒控股集团为河南广电打包经营性资产组建的产业集团;
3. 河南大象融媒集团,原为河南广电全资子公司,河南广电传媒控股集团成立后,划入该集团;
4. 河南大象融媒体技术有限公司,为大象融媒集团全资子公司,后随大象融媒集团一并划入河南广电传媒控股集团。
河南春晚精彩纷呈,河南广电改革波澜壮阔。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几点启示:
 启示1:不看好这个行业,不代表不看好你 
疫情之下,各行各业都不容易。但一个行业既然存在,就代表这个行业必然承担了一定的社会功能。纵观商业历史,一个行业整体消失其实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情况下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行业不好,平时吐槽一下就过去了,但这并不能成为自己发展不好的借口。
以河南卫视为例,当大家不看好传统媒体行业时,早在2017年,成立不到3年的大象融媒集团已经获得了资本的青睐。中信国安以现金1.26亿对大象融媒进行增资,借大象融媒商业模式创新之势,布局大数据智慧社区。
 启示2:早改好还是晚改好,关键要看有没有市场竞争力 
事实证明,几家办得好的地方卫视,均是体制改革标兵。
例如浙江卫视,从2000年6个亿的创收能力,到现在近百亿规模。2001年,浙江电台、浙江电视台及相关企事业单位重组成立浙江广播电视集团。集团前后投资成立了浙江蓝巨星国际传媒有限公司(鬼吹灯系列电影出品方)、浙江影视集团(《唐山大地震》等电影出品方)、蓝色星空影业公司(《捉妖记》等电影出品方)等多家公司,以布局文化园区、影视生产、融媒产业、新零售等多个领域,对冲传统传媒行业下行压力。

天强洞察

再如湖南广电(事业单位),琼瑶经典作品《六个梦》、《梅花三弄》、《还珠格格》等均为原旗下子公司华夏影视传播公司的作品。此外,湖南广电还联手淘宝网合资组建了“湖南快乐淘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探索电子商务结合电视传媒的新商业模式。
当然,改革不那么成功的案例也有。如湖北广电,2011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在政府支持下,次年借壳上市深交所主板。而2021年财报显示,其净利润净亏3.5亿-4.5亿。
因此,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早改好还是晚改好,归根结底取决于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生存靠资源还是靠能力,靠资源的能不改就不改,靠能力的能早改就早改。
 启示3:改了不一定发展得好,但肯定能有更大的腾挪空间 
首先,对单位而言,“事业”属性容易限制其发展空间,出于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的考虑,国家给“事业单位”划的圈可能越来越小。其次,对个人而言,编制身份限制了年轻人的职业天花板。很多事业单位的中层干部必须是在编人员,不在编人员能力再怎么强也难以上升。此外,工龄易造成激励分配不公平。比如之前笔者服务过的一家事业单位,该企业的部分年轻人反馈工龄对工资的影响远大于岗位价值、业绩贡献,甚至有些年轻的设计人员收入还不如工龄几十年的后勤服务人员。
而企业改制后,一方面编制、工龄仍是在编人员的保障;另一方面,不在编人员也可以在重要的岗位上一展所长,并获得和岗位价值、绩效贡献相匹配的收入。此外,无论是在编人员还是非在编人员,都有机会腾挪到新的平台施展所长。

2022年01期

组织管理

2021

市场困境下,设计院如何构建新型组织能力?

文/天强TACTER 副总经理 赵月松

很多建筑设计院采取“开源节流”的方式,“节流”主要是压缩员工规模,包括但不限于停发或降低项目奖金、停招或劝退今年的校招员工,甚至直接辞退;“开源”主要是采取加盟(本质上还是挂靠)的方式吸引外部团队进入,甚至有设计院零加盟费(不收挂靠费)。
时过境迁,倒退五年时间,可能这些方式对缓解企业生存压力还有效果,但放在当下的大背景中深入审视,就会发现设计院这种传统的应对压力方式已经难以奏效。
我们试图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透视当前的大背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包括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设计院原来主要是70后、80后员工使用二维的生产工具服务快速发展的客户(开发商客户、政府客户具有相似特征),所以过去的生产关系呈现短期性、任务性导向,设计院可以用相对稳定且分散的组织模式以不变应万变,长此以往,这种稳定的组织运行效能越来越低。
当前这三者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员工主体已经以90后的新生代、Z世代员工为主,他们对于职业的忠诚度更低,同时要求职业的满足感更高。生产工具也逐步从二维工具转变为三维工具。
更重要的是劳动对象的变化:一是主业领域的客户特征发生重大转变,包括政府的治理模式、城投公司的运作模式、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模式等。

近期,不少设计企业表示,对当下的市场困境比较悲观。尤其是很多建筑设计院,目前正通过各种方式应对年末以及明年更为艰难的生存压力。

天强洞察

2022年01期

二是新领域的客户与传统客户的差异性很大,如工业设计院、交通设计院向市政领域扩展,就面临着城建类客户与工业类客户、交通类客户极大的差别。
由此可见,工程勘察设计产业的生产力特征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势必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主要载体就是组织关系,所以设计院需要从根本上思考并转变组织关系,才有可能提升组织发展能力。
01 新型组织关系有哪些特征?
笔者认为设计院的组织关系要具有生命力,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核心特征是敏捷、协同、赋能。
一是组织体系要真正服务于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而大部分设计院的组织体系(若干“号码所”)实际上是服务于项目的经营开拓和生产(接活干活收钱一条龙),导致服务同质化、竞争内卷化、市场困境同频化。
所谓的业务发展是立足于业务的全生命周期,比如市政业务、医疗建筑产品、TOD等,只有立足业务发展,才能更为敏捷地感知劳动对象(客户)的动态变化,并快速做出组织反应。
二是组织体系要从各自为战转变为协同作战。设计院原来以经济技术责任制为核心的组织体系,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设计院的分工、分权、分利的问题。
现在更需要整合和集成,新的组织体系需要打造协同经营、协同生产、协同管理、协同业务、协同生态资源的相关机制,要集合大公司专业资源集聚的规模优势和小公司敏捷应变的灵活优势,两种优势缺一不可。
三是组织要从强业务单元到强总部,特别要注意强总部不等于强管控,强总部核心体现在强赋能,总部要通过长期沉淀下来的产品、客户、知识的优势,为业务部门提供与时俱进的武器和炮弹。

天强洞察

笔者认为当下环境,设计院核心能力建设重点是整合营销能力(市场+品牌+产品+销售)、精益运营能力(项目+质量+信息化)、技术集成能力(技术+知识+科研)、人才赋能能力(招募+培训发展+激励绩效)、数据共享能力(集成+共享+应用)、战略投资能力(战略+投资+新产品/新业务)。
02 三种组织模式,有效构建新型组织能力
业务导向的事业部模式
事业部在不同的设计院内涵差异很大,部分设计院的事业部实际上就是传统意义的设计所。笔者认知的事业部是以某一业务或产品全生命周期发展为导向、承担业务经营生产与人才发展、以利润为目标的业务发展主体。

图1:业务导向的事业部模式示意

2022年01期

以某上市设计院组织变革为例
其在上市之后面临诸多组织问题,包括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后,组织惰性较为突出,体现为组织活力与运行效率下降;经营压力难以有效向下传导,经营生产资源分散,且主要配置于传统核心业务领域,现有架构难以支撑新型业务的发展需要,现有业务管控方式与业务发展定位不匹配,造成了业务发展的灵活性和积极性受到限制;企业上市后,持股员工财富大幅增值,工作成就感追求下降,造成工作积极性不高,动力不强。
在此背景下,该设计院推行事业部制改革,将原有的专业分院整合重组,同类型业务整合进入各事业部进行管理,设置交通、市政、海外、科技等六大事业部,负责业务板块省内市场的经营。
事业部则定位为战略执行主体、经营利润贡献主体、经营生产管理与执行主体、核心竞争力塑造主体、新业务与新模式探索培育平台以及人才培养与创新孵化主体,实行独立经营、独立生产、独立核算,对利润负责,侧重于质量效益型发展。
但总部并没有简单地责任下沉,而是着眼于增量业务拓展和新量业务创新。
一是通过统筹设立省外办事处,快速拓展省外的主业市场,二是在海外市场、科技转化等新业务方面加大总部的资源投入,快速推进新型业务孵化;同时总部下放操作性职能,而进一步赋能职能建设。
组织变革后的三年,平均增速均在同类上市企业中处于领先位置,可以看出本次组织改革不但没有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阵痛或阻碍,反而很快适应并充分释放了发展的活力,有力地推动了业绩的提升。

前中后台模式
传统设计院的模式是前后台模式,前台是生产部门(一线部门),后台是职能部门(二线部门),长期以来形成二线部门是被一线部门“供养”的认知。
前中后台模式简单讲就是前台部门的部分功能后撤一步,后台部门的功能前进一步,形成企业能力复用中台。

天强洞察

中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业务中台、技术中台、管理中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产品/服务策划体系、协同经营体系、精益项目管理体系;技术中台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科技创新体系、技术管理体系、知识管理体系;管理中台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财务共享体系、人力资源共享体系、人才培养体系、行政共享服务中心;数据中台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数据共享平台、IT基础设施等方面。
中台的组织形态可以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如信息化中心、技术中心,也可以设计相应的协同模式和机制,如知识加工机制、业务产品策划设计模式、人力资源管理分析模型。也可以通过建设信息化系统的方式,通过信息系统,整合加工数据,实现数据统一。

图2:前中后台组织模式示意

2022年01期

以某大型国有建筑设计院为例
原有的院所两级经济责任制模式,不仅在应对市场竞争方面能力逐步下降,还因财务不合规,成为国企审计巡视的反面案例。
在各方面因素倒逼下,设计院强力改变原有的院所两级模式,引入前中后模式。将原来的若干经营生产一体化的设计分院进行重组整合,实现经营集中,前台成立数个营销事业部,包括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事业部和以区域为导向的营销事业部,两类事业部协同开展市场营销。专业分院定位于生产执行主体,并在分院内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中台层面成立了营销管理、设计管理、工程管理等专项委员会,负责营销协同、生产协同与项目核算,以及总承包业务发展等。成立技术平台,整合汇集所有的专业总师,专业分院与专业总师之间采取市场化协议采购审核等专业服务。
通过前中后台运作建立内部市场化机制,打通前中后台资源,并逐步建立新的组织生态。

总部聚能的网络组织模式
总部聚能式的网络组织与传统的挂靠模式具有本质区别,一是总部具有极强的品牌影响力和赋能能力,而不只是资质;二是形成业务单元不断成长晋级的生态与规则,从设计所、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每一次进阶都意味着权责利等方面的变化,而不仅是简单的分成比例。

天强洞察

图3:总部聚能的网络组织模式示意

以上海某民营设计企业为例
在高度竞争的上海市场,能够持续保持较高的竞争能力,其富有特色的“万有引力组织平台”值得借鉴。将业务单元根据市场竞争能力划分为部门、事业部、子公司,部门在经济指标、项目业绩、人员规模、品牌影响力等方面达到一定标准,即可晋升事业部,其享受的人财物方面的权利也相应升级。
同理,事业部晋升子公司同样遵循相应的标准,同时鼓励业务单元之间的市场化重组整合。总部则主要聚焦于知识管理、品牌建设、研发创新等重点功能建设。
相比较传统的挂靠模式,此种模式的组织黏性和组织赋能性更强,能够更加敏捷地应对周期性市场。

2022年01期

03 如何推进新型组织的建设
所有的组织改革都是有风险的,尤其在当下市场处于下行区间、行业处于跨周期阶段,设计院要推进组织改革,既要顶层策划,更要审时度势,笔者结合众多咨询实践案例,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目标清晰、善于借势
目标清晰意味着两层含义,一是有大致正确的终极目标,二是有相对确切的阶段目标,并在不断推进中修正。同时要善于借势,“势”可以来自于上级单位的政策要求,来自于客户的刚性需求,来自于上市等外部规则的倒逼。
以计划筹备上市的某设计院为例
传统发展模式下的院所两级矛盾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状态。在上市合规要求下,需要改变原有分成制的院所机制。在实施推进过程中,领导层一方面明确提出要么换理念要么换人的鲜明导向;另一方面通过方案宣贯、数据测算、人员沟通等大量细致有效工作,实现了组织体系的平稳过渡,并且满足了上市合规基本要求,从而借上市之势完成了组织改革的阶段性目标。
局部切入、小步快跑
当前环境下对组织进行整体性改革并非适用于所有设计院,在风险难以把控、组织惯性过于强大的状态下,可以局部切入、小步快跑。

天强洞察

以某央企设计院为例
原有组织体系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业务部门小而散,虽然有很多产品实现了科研创新转化,但整体上的竞争能力不明显,并且在现实状况下,很难对既有的业务部门进行整体性的重组整合。
在此背景下,设计院探索成立业务中台,推行产品经理负责制,在全院范围内通过青干班选拔、定向培训等方式搭建和培养一支懂客户、懂产品、懂技术的复合型产品经理队伍。产品经理定位于产品线的全生命周期发展与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统筹产品线的策划与升级、支持产品线相关的市场开拓,为经营做好技术支撑,横向协调整合各业务板块和研发资源

总之,应对跨周期的各种不确定性,设计院亟待通过组织改革提升敏捷、协同、赋能的组织能力,先保证组织能存活下来。当然这一轮过后,肯定会有一大批设计院失去生存能力,也印证了那句“未雨绸缪早当先、居安思危谋长远”。

2022年01期

战略发展

2021

01 Thought(思想)一定要profound(意义深远)
奇怪,标准的战略规划为啥前面要加个指导思想?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个确实是统领全局的战略要素。如果你所在的是民营企业,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创办或经营这个企业?如果你是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想清楚人民、国家、政府、国资委、上级集团为什么需要你这个企业?

「戏」说战略之战略规划编制框架

文/天强TACTER 天心(笔名)

前言
本文结合笔者一年多以来对“十四五”战略规划的研究和项目实践,提出了对于战略规划编制框架的个人见解——TPPP&4P。
· Thought(思想)要profound(意义深远)
· Position(定位)要precise(准确)
· Purpose(目标)要pure(纯洁)
· Pose(姿势)要pretty(漂亮)

天强洞察

2022年01期

好烦,如何才能把核心领导层的想法变成企业大多数人的想法,或者汇集大部分人的想法形成集体意志?很多企业在乎规划目标和行动的统一,而忽略甚至放弃了更为基础的思想统一,因为太难了,“臣妾们”做不到。不过,这确实是董事长、一把手、创始人、老板等这些“皇上们”该做的事情,但“一个好汉三个帮”,得有人帮忙才行,能做到的必然不是“高端新型智库”就是“上书房行走”。
不过,思想体现为指导思想、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和经营宗旨等等,还要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在整个规划中串出一条主线,对中基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来说,有点“虚”,看不明白,但对主要领导来说,这应该很“实”。视角和视野不一样,感觉也不一样,如果没找到这个感觉,那就再找找,或者说明你没有“登顶的心”。
02 Position(定位)一定要precise(准确)
听说,保安大哥最懂人生,问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但是,咨询顾问稍微想得少一点,他们会问,“你眼目前在哪里?”这个问题才最要命。他们的逻辑可能是这样的:假设,人的本质就是意识,肉体只是个容器,那么现在就是未来,时间可能不存在。公司也不是实体,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体,相当于很多人的意识书面化、标准化、规范化之后的集合体,资产、办公楼、负债、报表等等都只是容器和表象,不是本质。因此,探讨清楚企业当前的定位和影响这一定位的各种变量,就清楚了它的演化发展趋势。注意,没有时间,它不存在,时空一体。

天强洞察

2022年01期

所以,定位并不只是市场竞争的地位,还包括与企业相联系的客户、员工、股东、政府、上级企业等等千丝万缕的契约关系。每条关系捋清楚,就明晰了企业的定位,当然不太可能都捋清楚,一般而言就把主要关系大脉络搞清楚。这个关系线的变化带动企业定位的变化、发展状态的变化。比如,天降神兵来了个“二郎神”,开了“天眼”,发展可谓一日千里,但把时间这个维度统一到空间里来,就是一个契约关系变化带动企业定位的变化。如果站在更高维度看世界,应该比这个还简单,但我们理解不了。
可是,现实世界里时间流淌的方向还是既定的,战略规划都得把企业的定位描述为当前和未来设想的一个结果,而非关系网络集合,否则那就真成天书了,虚得没法看。不过,定位的要素基本上要包括企业存在发展的主要契约方,国家社会、客户市场、员工领导、股东投资者(上级单位)的诉求得以充分体现,并尽量统一、精准。企业发展的路上虽然没有保安,但有咨询顾问。
03 Purpose(目标)一定得pure(纯洁)
目标,一定得尽量纯洁无瑕,无可挑剔。为此,大部分目标都要量化,量化就是数字化,数字最适合作为目标的衡量标准,所以数字化目标就是最纯洁的目标。我们也发现,数字
化的目标有利于分解和考核,大部分都能实现,实现不了也能凑出来,再凑不出来也能说清楚为什么,下不为例。只有感觉不太靠谱、说不清楚的时候才考虑定性描述一下,以留余地,不过落地实施程度也就变得更为不可描述了。
人们给“企业”编织了不同的目的和意义。其目的是为了给这群人一个目的和意义,因为没有这个目的和意义,有一部分人的人生就打回原形,成为没有任何目的和意义的行尸走肉,他们可不愿意躺平度日。所以,创业者、企业家都是少数或一部分人,不办企业他们就“活不成”。从这个角度出发,目标就是编制出来满足期望的,尽量不要想能够绝对量

化分析,甚至建模分析,可以参考决策,但目标最终取决于企业家或领导层的认知、魄力,当然,还有想象力。
04 Pose(姿势)一定要pretty(漂亮)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企业发展是讲究姿势的。思想、定位、目标等战略要素的落地实现都依托于一个漂亮的发展姿势。姿势的构成要素,主要是路径、任务、举措,走什么路,
干什么事,决定了姿势的优美程度。优美的姿势是有标准的,身体前倾,前腿曲90°以上,后腿尽量蹬直,双手向前使劲探,甚至要抓住点什么。对的,没错,上坡或向上攀爬的姿势最优美。
想想,战略规划制定出来,目标任务分解下去,各部门还能四平八稳、如履平地、优哉游哉,那就坏了,领导仰天长啸一声也没气势。战略规划的任务和举措,必须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压力和紧张气氛的传递载体,牵动所有相关单位、相关人员统一行动起来,使出全力向前进。至于发展路径的选择只是选择坡度大小的调整,走羊肠小道抄近路还是盘山公路稍微舒缓一点,各取所需,各有风景和优劣,可以变化调整。关键在于不能停,个人可以休息,企业攀爬登高的优美姿势不能松懈和变形。
总结
Anyway,战略规划做到以上这个感觉(只是感觉),应该算是到位了吧。但是,“灭亡”才是企业最终的归宿,再好的战略规划也阻挡不了。可以安慰一点的是,肉体消失后,或许精神和灵魂会永恒存在。

天强洞察

2022年01期

股权激励

2021

预防“人才打劫”,设计企业如何做好股权激励?

文/天强TACTER 业务总监 马敏

很多设计企业客户在咨询中会问到,市场上还有什么更好的激励方式吗?其实,薪酬结构的激励计划,跟被激励对象的个性、所处的年龄阶段以及家庭压力等因素有关,同时跟企业所在行业形势、企业所处发展阶段、激励条件等因素相关,所以没有一个特别固定的最优激励模式,而是因人因势设计合理的激励方式。
天强《2021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人才发展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在中长期人才激励工作上,58.82%的企业并没有中长期激励,其中约42%的企业计划开展。在已开展中长期激励的企业中,排名前两位的激励方式是股权激励和合伙人体系,占比分别为66.67%和33.32%,其余为超额利润奖励、虚拟股份分红、期权激励等。在未来的中长期激励工作中,企业期望采用的激励方式主要是超额利润奖励、股权激励和合伙人体系,占比分别为60%、52.73%、36.36%。
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感觉到企业对于股权激励方式的青睐以及焦虑矛盾的心态。股权激励方式是市场上运用最多、同时又是企业老板最担心的一种方式。尤其在民营企业,有时堪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今天,我们就着重来谈谈股权激励机制问题。

工作中,经常听到这样的吐槽:“现在的人才不好招、不好管,动不动就辞职。这边辛辛苦苦培养出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那边用高薪轻轻松松就挖过去为他所用了”。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如何设计“高薪”,提高企业的薪酬竞争力,提高人才保有水平,这在智力密集型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是一个大难题。

天强洞察

2022年01期

股权激励的利与弊
目前国际通行的股权激励模式主要有股票期权、业绩股票、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期股、员工持股计划、虚拟股票、管理层收购、账面价值增值权、延迟支付等10种。通常前6种模式较为常见,尤以上市公司运用为主。
各种激励模式各有特色,可根据公司是否上市、激励需求的侧重点选择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分阶段使用。这里对各种激励模式不再一一赘述,重点阐述一下股权激励的优势及弊端。
1. 股权激励的优势
第一,股权激励可以缩短委托代理链条。给高管股权就可以让高管成为股东,也掌握了剩余索取权,这样会让高管站在股东的角度想问题,节省监督成本。
第二,股权激励是长期激励,可以弥补工资和奖金作为短期激励的不足。所以股权激励计划也被比喻成“金手铐”,可以把高管“锁”在公司里,长期陪伴公司发展。
第三,股权激励可以节省工资成本,用明天的钱来激励现在的人,这是别的激励工具很难实现的效果。实践中,有的公司通过加大股权激励占比的薪酬结构,从而降低固定薪酬支出,获得优秀人才加入的机会。
2. 股权激励的弊端
第一,影响公司控制权。一旦公司进行了直接持股激励,就意味着公司部分所有权的让渡,如果股权架构设计不合理,股权比例分配未能把握好,可能会为后续公司决策治理埋下巨大的隐患。实践中看到,很多股权激励对象的心态不断变化,例如产生“老板心态”,或与公司创始人分庭抗礼,对公司各项经营管理都反对质疑,最终只能落得分道扬镳。

天强洞察

第二,容易使员工产生“躺赢”心态。有些员工持有公司股份后,感觉搭上了“顺风车”,其工作动力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弱了,干多干少反正都可以“躺赢”,甚至还可能出现“佛系”状态,对公司发展“泰然处之”。如果事先没有明确的绩效考核或退出规则,长此以往会变成公司发展的负担,既影响了其他价值贡献者的积极性,又让激励白白浪费。
第三,若不慎演变为股权纠纷危害极大。股权激励过程中,不合理或不严谨的操作会引发许多纠纷,相比其他问题对公司的伤害更大。股东间的纷争就像神仙打架,最核心的斗争都是权和钱,小则损兵折将,大则公司分崩离析。
制定股权激励方案的4点原则
我们经常看到,做股权激励的企业,最初都有着对优秀人才的高度渴望和利益分享的广阔胸怀,但最后却又深陷股权之忧。股权不是发出去就可以一劳永逸的,也许短期成效非常明显,但是时间一长,各种后遗症就出现了,如果股权问题处理不好更是“伤筋动骨、后患无穷”。
因此,股权激励是个终极激励手段,跟公司的创业历史、行业背景、股权架构、老板的价值观、高管本身的诉求和性格等等因素都有重要的关系。在确定实行股权激励之初,就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股权激励方案,形成闭环管理,才能避免股权激励的困局,避免“人才打劫”
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之前,首先需掌握以下原则:
1. 匹配战略发展
股权激励要紧紧围绕公司战略发展,严格筛选匹配企业战略发展的核心人才,有共同的价值观、奋斗者精神,以能力说话、以业绩说话。

2022年01期

2. 兼顾过去未来
股权激励一方面要承认公司激励对象的历史贡献;另一方面,为面对未来市场竞争环境和公司业务发展,要进一步强调未来持续的价值创造,以防激励对象一劳永逸,躺平食利。
3. 保持动态平衡
公司和激励对象的状态都是在不断变化的。首先,公司战略的调整将对组织结构、岗位价值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在不同阶段对股权的分配应有侧重点,保持动态调整;其次,激励对象随着个人不同时期的贡献度,要实现人员动态进出、股权动态调整;最后,股权激励实施要根据实施的效果进行动态设计,及时纠偏纠错,避免一等再等,隐患丛生。
4. 激励与约束相结合
股权激励的实施额度要对激励对象做到有效激励,即有足够的吸引力,这需要结合公司的薪酬结构、薪酬水平具体考虑,最终实现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又要对激励对象的业绩目标及行为有高要求、高约束,以实现激励对象的自我提升和自我约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权责利对等”。
“八定法”助力企业科学激励
通常,股权激励设计采用“八定法”,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定模式、定总量、定来源、定对象、定个量、定价格、定规则、定载体。企业在设计股权激励制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调研,综合考虑,慎重制定方案,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1. 定模式:采用股权出售、股权期权,还是多种模式结合。
2. 定总量:准备拿出公司多少股权进行激励。
3. 定来源:确定股权激励的来源。
4. 定对象:梳理需激励的对象,明确新股东的范围。

5. 定个量:每个人持有股份的数量或股份金额。
6. 定价格:根据公司经营情况和资产情况,差异化确定股权进入和退出价格。
7. 定规则:制定股权进入、退出和流转规则,明确股权管理机构,制定股权管理制度,保障今后股权的合理流动。
8. 定载体:即在自然人直接持股、自然人代持、公司制企业持股、有限合伙企业持股、资产管理计划持股等多种持股方式中作出选择。
各种激励模式各有特色,可根据公司是否上市、激励需求的侧重点选择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分阶段使用。这里对各种激励模式不再一一赘述,重点阐述一下股权激励的优势及弊端。

天强洞察

以某央企设计院为例
某建筑设计公司创建于2000年,注册资金为600万元。经过20年的发展,2020年底税前利润为2000万元,净资产为2500万。2008年公司两位创始人向3位核心设计师赠予了共计30%股权,期间开始享受分红权,但到了2018年才完成了工商变更。该企业面临的情况是:其中一位创始人由于年龄较高即将考虑退出,其余几个股东年龄也偏大,市场面临萎缩的形势,优秀人才流失加剧。公司需要进一步激发年轻人的活力,开拓市场、求变求新,实现公司的长期发展。公司董事会决定于2020年进行第二轮股权调整和激励。
天强项目组根据项目实际需求,采取股权激励八定法中的定模式、定来源、定对象、定总量、定价格、定规则几方面入手解决。
首先,定模式。从公司战略发展分析着手,并根据该公司的生命周期阶段和人才激励特点,选定虚实结合的股权激励模式,即先做虚拟股,积累到一定额度再转成实股。
第二,定总量。考虑到2018年刚完成一轮股权变更,此次考虑仅以老股东即将退出的股份为激励额度,暂不动用其他人的份额。

2022年01期

第三,定对象。由于目前公司高管层偏老龄化且人员相对稳定,薪酬水平相对市场上已经较高,因此着重考虑公司未来业务增长点以及激励年轻管理层。通过人才盘点、公司业务分析,最终项目组建议推荐内部1位资深管理层和3位年轻管理层作为激励对象,同时预留出空间进行外部优秀人才引进。
第四,定价格。考虑到老股东退出的诉求,公司通过2020年净资产价格计算,以5年时间逐年回购老股东股份,股份由大股东代持。由于目前公司经营业绩在下行阶段,且市场形势不太乐观,年轻层出资购股压力很大,且有经营的风险性,购股信心不足,因此先期采用虚拟股份分红,根据激励对象业绩每年动态授予,累计达到10万金额后可用分红转为购买实股,采用股价确定原则,仍以2020年净资产确定初始价格,如果公司业绩良好,净资产价格高于2020年,激励对象购买实股的意愿和意义更大。
第五,定规则。针对之前公司缺乏明文规定的情况,项目组制定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和《股权激励实施方案》,明确了股权激励的导向、激励额度和方式、激励对象的进退标准、激励对象的权利义务、股权动态管理等细则。
该方案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虚拟股每年动态授予的方式,二是以净资产确定初始价格。不仅可以激励现有高层管理人员勤勉工作,也可以保证外部的开放性,吸引外来优秀人才加盟,更好体现了激励成长性的特点。

咨询顾问说
目前市场大环境不好、公司发展预期走下坡路,进行股权激励有用吗?
公司盈利很好,大家收入都很高,也比较稳定,还需要额外做股权激励或其他激励吗?
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想通过股权激励、合伙人制扭亏为盈,不是没有办法,但是非常困难;想光靠高收入保证人员不流失,也不是万全之策。
任何公司都没有完美的治理模式、管理方法,适用的就是最好的!但作为企业家、领导者,一定要明白缺点在哪里、风险在哪里,如何解决或控制,要考虑企业能否承担这些风险。
做股权激励,实质上就是用科学的分配方式,把员工创造的未来财富分出去!

天强洞察

2022年01期

今年近日2月,《华为拿出500亿分红,超12万员工受益》的相关新闻持续“刷屏”主流媒体。公开消息显示,华为预测2021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约6340亿人民币,相比2020年下降29%,预测2021年每股分红为1.58元。据悉,2020年华为总股本约340亿股,员工股权激励参与人数超过12万人,这也意味着2021年华为至少要拿出500亿元用于员工股权分红,平均每人40万左右。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是华为最核心的企业文化。在利润分配上,华为一直强调“向劳动者倾斜”。华为内部有一句话:华为是全世界最穷又最舍得花钱的高科技公司。其中“投资人才”是华为最舍得花钱的地方,每年在这方面花费1600亿元以上,比投资产品研发还要多。
那么华为员工股权激励模式如何开展?相关企业是否可以借鉴参考?
华为员工股权激励模式是什么?

华为2021年人均分红40万,虚拟股权激励模式能否借鉴?

文/天强TACTER 高级顾问 王峥

华为公司由自然人股东任正非持股0.75%,社团法人股东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持股99.25%。然而华为的员工股权激励模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实股”激励,而是采用“虚拟股票/股权”的方式开展,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分享机制。
1990年,华为向员工出售股权,员工持有华为公司的实体股。
2001年起,华为推出了“虚拟股票期权计划”,此前员工持有的实体股逐步消化吸收转化成虚拟股票。
具体由华为授予员工一定数量的虚拟股票,员工自筹资金购买,每年获得相应的分红和股票增值收益。但是员工对于虚拟股票没有所有权和表决权,且不能自行转让和出售,在其离开华为时虚拟股票自动失效,由公司进行回购。
2014年,华为进一步实施“TUP(奖励期权计划)”,TUP本质上也是虚拟股权的一种实现方式,此前实行的虚拟股票与TUP互为补充,形成了完整、丰富的员工长期激励机制。
具体由华为每年根据员工岗位及级别、绩效,分配一定数量的奖励期权,员工不需要花钱购买,每年获得相应的分红收益,5年后清零,重新根据员工职级、绩效表现分配。
华为采用虚拟股权的方式获取了较好的员工激励效果,其优势在于:
保障了决策权的统一。采用虚拟股权方式开展股权激励,不涉及到华为公司的实体股,激励对象不参与公司决策,公司重大事项仍然是由任正非和工会两名股东进行决策。
保障了股权的有序流转虚拟股权非终身股,不可继承、不可交易、人离股退、5年后清零或由公司统一回购等约定,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虚拟股权流转机制,并且为新加入的员工留下了充分的股权激励空间。
保障了较高的激励性。华为非上市公司,虚拟股票不具备上市增值收益,但是可以通过公司较高的分红率和股票增值收益来保障长期激励效果,持续引导、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以获得更多的奖励,从而达到吸引、稳定、留住员工的目的。

天强洞察

2022年01期

相关企业是否可以借鉴参考?
国企虚拟股权激励正处于探索发展期,对于科技型企业和暂不开展实股激励的企业拥有较好的适用空间
当前,国企虚拟股权激励总体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国家提出推行虚拟股权激励的政策导向,但尚未发布指导落地实施的具体细则。2019年《关于印发百户科技型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国企改办发[2019]2号)提出:“支持科技型企业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建立健全中长期激励机制……大力推行股权激励、分红激励、员工持股、超额利润分享、虚拟股权、骨干员工跟投等中长期激励方式。”地方层面已经有部分省市率先推广虚拟股权激励,如深圳市2017年发布推动直管企业全面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的通知中明确:“一企一策指导企业结合公司所处行业、发展阶段,选择一种适宜的长效激励方式……激励方式主要包括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虚拟股权等收益分享计划”。
虚拟股票/股权作为国企中长期激励工具箱的一种方式,其目的在于激励员工持续进行价值创造。与“实股”激励相比,虚拟股票/股权可以不影响国企原有的股权结构,保障国有资本的控制地位,并且具有员工出资成本低、员工承担风险低的显著优势,员工的获得感和激励性都能得到较好的保障。
对于国有科技型企业,以及暂时无法开展或不具备条件开展“实股”激励的企业拥有较好的适用空间,可以对国企较为单一的“工资+奖金”的短期激励方式进行丰富和补充。

民企虚拟股权激励积累了大量成熟经验,操作灵活度和自由度更高
除华为之外,已有一大批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开展了虚拟股权激励,为其他智力密集型的民企推广使用虚拟股权激励提供了大量成熟经验。
民企开展虚拟股权激励,操作灵活度和自由度更高,可以结合企业实际量身定制虚拟股权激励方案,股权激励向企业紧缺人才和技术人才倾斜,强化人才争夺与保留,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迭代更新,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天强洞察

2022年01期

2021年度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思翔指数报告

图文/天强行业研究中心

一、行业总体发展概述
(一) 行业发展进入战略重启阶段
2021年,传统市场需求和市场预期持续走低,行业面临市场竞争激烈,现金流紧张等诸多压力,但这也变成了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思变的动力,行业发展进入战略重启阶段。借着“十四五”开局之际,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加快探索设计价值本源,加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寻求管理突破以及如何更好地拥抱资本,迎合市场需求变化,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实现有机生长。数据显示,行业全年整体呈现平稳增长,企业景气指数为91.7,较上年提高0.9个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87.7,实现连续三年的增长。

年度盘点

2022年01期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了更加客观清晰地呈现行业发展动态,预判行业发展前景,及时提供决策参考,天强行业研究中心推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思翔发展指数,该指数包含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两类,并通过即期和预期数据的分析,反映业内企业对于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

具体来看,2021年,思翔指数虽然呈现出高开低走的态势,但整体上基本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大起大落的波动态势。一季度,行业企业景气指数和信心指数到达高点,二季度开始走低;受到自然灾害和部分房地产企业爆雷等因素的影响,三季度行业指数跌到低谷。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再次提出适度超前开发基础设施,对行业信心指数起到提振作用,四季度行业指数有所反弹。

图1:思翔年度指数走势

图2:2018-2021年思翔指数季度变化趋势

(二) 专项设计企业发展迅速,市场前景信心回升
2021年各细分行业设计企业发展差异较大,专项设计类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建筑设计类和市政交通设计类企业出现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21年,工业工程设计类和专项设计类企业景气指数超过荣枯线,其中,专项设计类企业景气指数大涨近30个点;同时,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趋缓、房地产行业爆雷、自然灾害等影响,市政交通设计类和建筑设计类企业景气指数受到较大影响,分别为72.2点和83.2点。
各细分行业对未来的发展态度基本与现状基本一致。其中,专项设计类企业的信心指数为120.4点,一枝独秀。而建筑设计和市政交通设计类企业信心指数持续下降,分别为75.8和74.1,较去年分别减少2.5和3.7个点。

图3:不同细分行业企业景气指数(左)与信心指数(右)对比

年度盘点

2022年01期

二、景气指数分析
(一) 经营现状:业绩表现呈现两极分化
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管理,以及国家、行业“十四五”规划、政策密集出台,2021年行业总体经营情况较好,营业收入和毛利率的景气指数分别为99.5和87.6,较上年上升13.0点和12.3点。值得注意的是,下一年订单量增长放缓,新签合同额景气指数为87.3,较上年下降4.3个点。

图4: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经营指标景气指数变化

按细分行业来看,专项设计类和工业工程设计类企业在营业收入、毛利率和新签合同额方面的景气指数高于其他类别企业。其中,专项设计类企业的营业收入、毛利率和新签合同额景气指数分别为120.0、100.0和133.8。另一方面,随着固定投资的减缓,基建拉动效应减弱,市政交通设计类企业的合同量和营收规模大幅减少,新签合同额景气指数为64.4,较上年降低44.2个点,营业收入景气指数为77.3,较上年减少29.5个点,毛利率减少28.7个点。受到房地产行业寒冬的影响,建筑设计类企业2021年新签合同额景气指数下降25个点,营业收入和毛利率景气指数进一步下降,分别为60.4和53.5。

经营指标显示,2021年,大多数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业绩指标呈现两极分化。
在营业收入方面,实现正增长和负增长的企业的比例为54:46。其中,仅有不到10%的企业增长超过15%,46.3%的企业增长在15%以内;在负增长的企业中,有18.4%的企业降幅超过15%。
在利润水平方面,实现正增长和负增长的企业比例为47:53。其中,43.4%的企业利润增长在15%以内,37.2%的企业利润减少在15%以内。
受到宏观形势和疫情反复的影响,企业营业成本一再升高,超过六成企业的企业成本增长在15%以内。

图5: 不同细分行业经营指标景气指数对比

图6:企业经营情况调研结果

年度盘点

2022年01期

2021年下半年多家房地产企业陆续爆雷,致使上游民营建筑设计企业受到较大影响。调研结果显示,接近三成企业表示房地产行业收紧,企业业务量大幅减少,另有四成企业表示业务量略有减少。

图7:房地产行业收紧对调研单位业务承接的影响情况

(二) 资金状况:企业回款状况未得到改善
2021年,市场需求转弱,信贷收紧导致投资项目减少,大多数企业资金运转持续紧张,企业回款情况愈发困难。从收现比和现金流两个景气指标来看,分别为74.3和75.4,较去年分别降低4.1个点和4.6个点,在各项指标中也处于低位。

图8: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资金表现指标景气指数变化

按细分行业来看,专项设计类企业资金周转情况较好,收现比与现金流指标以113.3和110.0分别列于行业首位,也是增幅最大的细分行业;工业工程设计类企业位列第二,以101.9和91.6位列第二;与之相对,建筑设计类企业的收现比和现金流情况最不理想,仅为54.3和60.8。
房地产爆雷对上游民营建筑设计类企业带来明显影响。除了项目数量减少外,回款困难也成为摆在设计院面前的难题。从调研结果来看,有64.6%的企业表示回款周期比往年长,其中24.7%的企业周期严重拉长;有超过四成的企业的回款额度在60%以下。

图6:企业经营情况调研结果

图9:不同细分行业资金表现指标景气指数对比

年度盘点

2022年01期

按细分行业来看,专项设计类企业和工程勘察类企业在培育业务营收和科研投入方面显著增长,平均超过荣枯线20点以上。工业工程设计类企业在非主营地区营收方面表现最佳,获得了105.8的高分。相较之下,建筑设计类企业,在业务指标方面均出现下降,尤其是在非主营地区营收和科研投入方面减少均超过15个点。

图11: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业务发展指标景气指数变化

(三) 业务发展:业务多元发展显成效,科研投入持续高于基准水平
面临“十四五”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加强基础研究、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驱动的发展成为行业共识。2021年,行业科研投入的景气指数较上年相比,略有减少,但是仍高于荣枯线8.8个点。
受外部环境的持续推动,行业企业也在业务培育方面发力,走出舒适区,并取得较好成效。在非主营地区营收和培育业务营收两个景气指数方面都实现增长,分别达到93.0和105.9。

2021年,人才和资金依然是企业开展科技创新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分别有68.9%和51.7%的企业将缺乏技术人才和资金投入列为单位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另外,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也是企业开展科技活动关注的重要方面。

图13: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调研结果

图12:不同细分行业业务发展指标景气指数对比

年度盘点

2022年01期

三、信心指数分析
(一) 企业发展信心稳健,但对市场需求预判持谨慎态度
2021年,随着各地各部门的“十四五”规划相继推出,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既是对冲疫情影响、稳增长与托底经济的重要考量,也有深化中国数字经济技术优势、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新期待。从全年水平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信心指数较上年有较大增长,得分为103.6。

图14: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市场投资环境信心指数变化

但另一方面,尽管企业对市场投资环境充满信心,对市场需求预期却持续看空。2021年,市场需求总量指数得分71.9,也反映出经济内生增长动能不足。传统增量空间遇到“天花板”,新业务增长乏力;面向未来发展,企业在自身业务和市场新需求的结合点与价值实现方式上仍在持续探索。

具体来看,专项设计类和工业工程设计类企业对市场需求信心较好,指数得分均超过荣枯线;相对的建筑设计类企业对行业市场需求表现较为悲观,仅为63.2,较上年下降19.3个点。

图15: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市场需求总量指标信心指数变化

图16:不同细分行业市场需求总量信心指数对比

年度盘点

2022年01期

(二) 市场竞争依然激烈,但对未来保持信心
当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正处在调整分化期,企业之间对未来发展的态度已经出现明显分化:一部分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已经找到发力方向,明确发展目标,而部分企业仍在探索之中。风云变化的市场形势,将加速淘汰缺乏创新点和差异化竞争力的企业。
2021年,行业竞争形势信心指数为82.3,较上年增加1.4。调研结果也呈现出不同态度:有37.5%的企业认为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较去年同期增长6.1个百分点。

图17: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市场竞争形势信心指数变化

图18:企业对于本年面对的市场竞争形势和上年相比的态度

当前业内企业对于在动态不确定性中曲折前行已经达成共识,在此背景之下,行业经营风险逐渐得到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信心指数上升,为81.0。

图19: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市场经营风险信心指数变化

图20:不同细分行业市场经营风险信心指数变化

按细分行业来看,除了市政交通设计类企业和工业工程设计类企业,其他细分行业应对风险的态度均有所提升。其中,专项设计类企业的市场风险信心指数依然是最高的,为113.8,而市政交通设计类企业则对市场风险表现出悲观,得分仅为57.8个点。

年度盘点

2022年01期

四、“十四五”行业发展热点与展望
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拉开了百年变局的帷幕。企业也从关注政策、资质等,逐渐转向关注需求、技术、资本、管理等多元要素集成整合。基于不同的发展战略,企业对于发展的定位走向分化,对于新技术的趋势和应用场景更加关注,对于资本的态度也趋于冷静。
(一) 行业加速进入分化期
随着行业转型深化,“十四五”期间将加快分化步伐,呈现横向规模化和垂直专业化两极分化的特征。调研结果显示,有68.9%的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定位于专业性设计企业,在业务发展方面专注于多专业的设计一体化发展。37.2%的企业将在产业链上进行纵向拓展,向综合技术服务商的方向发展。另外,也有部分企业(23.0%)将自身发展定位于科技型公司,以数字化赋能未来发展,随着数字技术持续迭代以及产业融合加剧,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设计企业选择以科技型公司作为自身发展定位。

图22: 调研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思路

(二) “双碳”战略助推行业绿色转型
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被上升到国家战略之后,中央持续发力“双碳”,从国家层面加快构建“双碳1+N”政策体系,对“双碳”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
勘察设计作为“碳中和”战略方针的重要环节,是各个行业的上游参与者,在绿色转型、减排低碳等方面均能有所作为。以建筑设计行业为例,勘察设计企业将积极参与“碳达峰”相关指标核算体系、标准体系、政策法规体系等多方面研究,积极拓展绿色建造在新建建筑、既有建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应用场景,扩大绿色建造发展空间。面对“双碳”要求,有71.2%的企业发力绿色技术,66%的企业致力于提供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超过四成企业将着重改善生产环节与工艺。

(三) 资本成为助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宏观经济周期演进和发展格局变化,传统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路径普遍遭遇瓶颈,上市或者引入战略投资者成为企业谋求发展、推动转型的重要工具。2021年,有12家以设计咨询业务为主的企业成功上市,至此以设计咨询等工程技术服务为主的上市企业已达到32家。

年度盘点

2022年01期

图21:调研企业“十四五”期间发展战略定位

在受访企业中,有9.1%的企业表示已经上市或有上市计划,26.2%的企业表示有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计划。企业谋划引入战略投资或者IPO的动机较以往相比更加多元,更加务实。业务增长缓慢(40.9%),希望募集资金拓展市场、收购、开展新业务是首要动机;通过战略投资或者IPO实现资源整合(35.7%),实现产业链延伸或者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此类为第二类动机;第三大动机为借资本投资机遇,提高企业资金的流动性,提升盈利能力(27.9%)。

图23:调研企业引入战略投资或者上市的主要动力

年度盘点

2022年01期

在不确定中,集聚前行的力量

文/天强TACTER 总经理 祝波善

点击阅读原文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同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交织影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宏观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的运营与治理风险和不确定性相伴而生。在不确定时代,前行就是对变局最大的回应;而走过的路,是在为确定积累力量的过程。

图文/天强行业研究中心

十大关键数据,洞察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情况

回望2021年,天强行业研究中心通过一组数据,一窥行业发展动态,客观恰当地反映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现状、设计企业的营收增长、人均收入的波动情况、上市企业的表现。
· 固定资产投资缓中趋稳,全年同比增长5.2%
· 2021年思翔指数呈现起伏波动,年度景气指数90.5,信心指数90.3
·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营业收入在疫情冲击下保持12.9%的增长,设计类企业营收增长11.1%
· 获利能力持续处在低位,行业净利率为3.5%,设计企业净利率为5.0%
· 企业人均设计收入稳步提升,达到52.0万元/人
· 科研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创新高,升至2.6%
· 全过程工程咨询收入首次纳入统计,2020年达到60.8亿元
· 近六成设计企业BIM整体仍处于初级示范应用阶段,主要是辅助设计
· ENR:大陆企业营收再创新高,同比增长19.4%,占比27.7%
· 仅四成以设计咨询为主业的上市企业市值扩张

点击阅读原文

年度盘点

2022年01期

十大事件,回顾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2021

图文/天强行业研究中心

点击阅读原文

2021年,中国经济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在这一年里,房地产企业爆雷,导致年底回款难度剧增;一批设计企业成功取得工程设计行业资质“天花板”——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还有一批设计院迎来上市发展机遇期;多地加快设计资源整合,组建大型设计咨询集团;同时,资质改革、跨界融合、数字化等颇受行业企业关注。

图文/天强行业研究中心

回想2021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关键词:数字化、商票爆雷、裁员、强制加班、集团化、任期制、混改、上市、产品、技术创新、双碳……与2020年相比,行业变好了吗?天强与工程设计2021年是如何走过的?

点击阅读原文

与工程设计走过的2021

年度盘点

2022年01期

图文/天强行业研究中心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重点政策一览

点击阅读原文

设计咨询行业“走出去”、“双碳”目标、城市更新、招投标、建筑师负责制……2021年,国家及各省市地区出台了哪些相关政策?对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活动报道丨推进战略落地,设计企业都进行了哪些探索?

1月19日晚,「收官2021,展望2022」思翔年度峰会系列活动最后一场——“变中求进”闭门会议成功举办。面对近年来市场需求的变化,勘察设计企业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明显高于以往。“十四五”时期,企业更加切实地思考过去的增长态势能否延续,能否抓住新的机遇,实现发展。
天强TACTER总经理祝波善、副总经理李涛与4位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家代表,围绕企业重点关注的战略问题,以及如何统筹战略管理、夯实战略落地等方面话题,在线上展开深入交流探讨。

天强致力推进企业的创新转型与变革管理,在聚焦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创新专业服务的基础上,持续推进行业交流与合作平台的搭建,与行业企业一道共建产业新生态、同铸合作新平台、合创共赢发展新未来。

思翔活动

点击阅读原文

2022年01期

数字驱动 设计赋能|数字设计院主题沙龙在沪成功举办

2月16日下午,由天强TACTER、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数字驱动 设计赋能”数字设计院主题沙龙在广联达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功举办。本场沙龙吸引了近二十家勘察设计企业、三十余位领导嘉宾出席,覆盖规划、建筑、市政、交通等多个细分行业领域。

点击阅读原文

思翔活动

2022年01期

1. 某水利工程施工监理甲级企业股权转让
资质:水利工程施工监理甲级、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乙级、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监理不定级。
概况:成功完成数百项省、市、县级水利工程项目,如xx河水生态提升工程、xx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xx水库工程等。
诉求:整体转让,有人员,少量债权。
2. 某大型上市公司拟收购检验检测企业
需求1:工程检测鉴定类企业,需具备相关资质,一定要有团队、有一定的业务基础和市场资源。
需求2:特种设备检测公司,需具备相关资质,一定要有团队、有一定业绩基础和市场资源。
需求3:施工检测企业,需拥有工程检测类资质,房屋安全鉴定,一定要有团队、有成熟的经营模式和业绩基础。
需求4:工程评估类企业,主要面向存量房评估。

基于对行业的深刻理解,聚焦产业上下游,凭借丰富资源及多次行业内并购实践操作,我们针对企业股权投资机会、项目合作机会、人才合作机会等提供垂直整合咨询服务,通过并购重组助推产业资源整合。近期多家大型央企、国有上市公司、建筑及规划类设计公司拟收购、转让股权信息一览。

标的信息

2022年01期

3. 上海城乡/土地规划双乙级企业股权转让
概况:多年老乙级,带业绩,无人员、无债务、无固定资产。
诉求:整体转让。
4. 华北地区建筑、景观双甲级设计院股权转让
资质:建筑甲级、风景园林甲级、规划乙级资质。
推荐:综合设计资质的设计院,设计能力较强、有较好业绩表现,先后承接过上千项工程的设计任务,并多次获得国家、省、市优秀设计奖。
诉求:整体转让或者转让控股权,希望能产生业务协同,带领公司向更大的方向发展,成为国内甚至国际一流的工程设计公司。
5. 某工程勘察三甲级企业股权转让
资质:工程勘察岩土工程专业甲级、水文地质勘察专业甲级、工程测量专业甲级。
推荐:十余年的民营岩土工程专业类企业,区域市场稳定,市场口碑良好,并在省级评定中多次获得勘察类企业综合评定第一。
诉求:整体转让。
6. 华东地区某市政、景观双甲级企业股权转让
资质:市政道路甲级、风景园林专业甲级、市政行业(给排水、桥梁、环境卫生、热力、城镇燃气、公共交通)专业乙级等多项设计资质。
推荐:当地有较大影响力,设计优势突出。公司为无债务、无担保、无法律纠纷、无对外投资优质企业。名义下无土地及房产,办公用房为租赁房屋。

诉求:整体转让。
7. 华东地区某公路甲级、市政甲级综合型设计院股权转让
资质:公路专业甲级、市政行业(道路、桥梁)甲级资质,工程咨询(公路、 市政)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专业乙级、市政行业乙级资质、建筑工程乙级,景观乙级、岩土勘察甲级等 。
概况:业务主要集中在公路和市政设计板块占比平均,主要是在省内。有较好业绩,有人员,无固定资产。
诉求:100%股权转让。
8. 西南地区某水利工程设计企业引入央企合作
概况:拥有水利行业设计乙级资质,工程测量、工程咨询、工程监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资质,有良好业绩和团队、营收规模过亿,其中已经开展了部分的水利EPC项目。
需求:股东希望能与收购方产生业务协同,带领公司向更大的方向发展。公司股东接受转让控股权,期望对接大央企。

联系人
天强TACTER 邱先生
19921609915

标的信息

2022年01期

1. 东南地区某电力乙级,新能源乙级企业股权转让
概况:拥有电力行业送变电乙级、新能源发电乙级等资质,多年经营,丰富业绩,包括主网、配电网、新能源发电等多项业绩,有团队。
需求:可转让控股权或全资转让,希望投资方是上市公司或者国企。
2. 华中区域某电力设计院股权转让
资质:工程设计电力行业(送电工程、变电工程、新能源发电)专业乙级。
经营:该公司业务集中于省内,另外在四川有拓展。公司平均每年到账1000多万,利润300-500万。
人员:现有人员70人左右,中高级职称30多人。
诉求:双方可实现资源协调发展,保障人员相对稳定。
3. 华中地区某国有设计院拟引入战略投资
资质:水利设计行业乙级、工程设计电力行业水利发电(含抽水蓄能、潮汐)专业乙级。
经营:该公司业务主要集中于本市及周边,营业收入约4000万,利润500万左右。
人员:70-80人,技术人员占比超过80%。
诉求:希望战略投资者可以提供业务市场资源。
4. 华中地区某环保设计公司
资质:工程设计环境工程专项(水污染防治工程)乙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二级、市政行业(排水、给水)设计乙级。

概况:成立7年,聚焦于医药化工产业的环保配套。为多个国内医药、化工项目提供环境综合治理,集设计、施工安装、成套设备、生物调试于一体,公司形成众多自主知识产权,有机污染物处理能力突出,特别是厌氧技术具有独特优势。
诉求:希望投资者与业务契合,公司可出让控股权,具体股权比例可谈。
5. 某建筑甲级设计院控股权转让
资质:建筑工程设计甲级。
概况:公司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有较多业绩,多次获得省级奖项。
诉求:股东希望能与收购方产生业务协同,提供业务支持,公司可出让控股权。
6. 某水利甲级设计院拟引入国有投资者
资质:工程设计水利行业城市防洪专业甲级、工程设计水利行业(灌溉排涝、河道整治、引调水)专业乙级、工程设计水利行业丙级、岩土工程勘察(勘察)乙级。
概况:该公司成立十余年,在当地具有较多资源,是信用评级AA级信用企业,在国内多地设立子(分)公司和办事处。
诉求:股东希望引入具有资源的国有投资者,促进业务进一步发展。股权比例可谈,未来希望能够促进公司上市。

联系人
天强TACTER 何先生
15972134483

标的信息

2022年01期

1. 某央企控股建筑工程公司拟并购建筑/市政设计院
概况:是全国工程造价领域的头部企业之一,团队规模大,客户和渠道资源广,并购后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为标的赋能。
收购需求:建筑甲级资质,满足资质管理的人员要求;市政乙级资质,满足资质管理的人员要求;轻资产运作优先,湖北地区优先。
2. 某电力乙级设计院拟转让控股权
资质:电力(送、变电、新能源发电)乙级、电力(火电、新能源)咨询乙级、电力工程总包三级。
概况:公司在电力工程规划咨询、勘测、设计、施工、总承包等业务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较好经营业绩,团队稳定。
诉求:转让51%控股权。
3. 华中地区某大型建筑甲级设计院股权转让
资质:建筑甲级、规划乙级、市政工程乙级等。
概况:公司为国有设计院改制而来,社会资源丰富;业务辐射全国十多个省市区,完成众多标杆型项目;稳定的核心团队及业绩。
诉求:100%股权转让或转让控股权。

联系人
天强TACTER 曹先生
15072370001

点击参与满意度调查

标的信息

2022年01期

改制顾问服务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