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建八局西北公司第二分公司办公快报2024年第5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4-05-29
183

办公快报

2024年第05期/总第12期

抓整改•保增长•促创新•深改革•固基础•防风险•强党建 

守正创新
夯基提质

前言/preface

中建八局“637”战略布局
 三标杆:
要成为中建集团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的践行标杆;
要成为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企业标杆;
要成为中国“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行业标杆。
两示范:
要成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示范;
要成为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的示范。
六个一流:
主营业务一流、创新发展一流、国际经营一流、品牌影响一流、价值创造一流、企业治理一流。
三条曲线:
第一曲线:高端房建、基础设施、地产开发、综合投资;
第二曲线:城市更新、文旅博览、城市运营、全过程咨询、智能建造;
第三曲线:绿色低碳、数字产业、新型建材、金融业务。
七大工程:
主业强基工程、产业升级工程、数字化转型工程、创新引领工程、国际化经营工程、人才强企工程、治理提升工程。
中建八局西北公司《企业准则》
忠诚使命——忠诚于党 忠诚于企
军魂传承——令行禁止 使命必达
客户至上——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品质为要——经营一流 产品卓越
夯基固本——项目筑基 人才强企
守正创新——持续改良 变革图强
奋斗担当——笃行必至 坚为必成
协作高效——体系联动 主动迅捷
安全合规——慎始敬终 行稳致远
能打胜仗——唯实惟先 善作善成

目录/contents

政 策 分 析

一、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数据局 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 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
二、财政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
三、【发改委】就《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行 业 动 态

一、工地班前安全晨会讲什么?住建局给出了八大参考资料

他 山 之 石

一、乡村振兴+专项债怎么做,五大类型案例解析

办公快报—2024年第5期

办公快报—政策分析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数据局 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 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数据管理部门、财政厅(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城市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是面向未来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建设始终,更好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动力。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
二、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一)建立城市数字化共性基础。构建统一规划、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运维的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打造线上线下联动、服务管理协同的城市共性支撑平台,构建开放兼容、共性赋能、安全可靠的综合性基础环境,推进算法、模型等数字资源一体集成部署,探索建立共性组件、模块等共享协作机制。鼓励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能分析、智能调度、智能监管、辅助决策,全面支撑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与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市信息模型、时空大数据、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实景三维中国等基础平台功能整合、协同发展、应用赋能,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统一的时空框架,因地制宜有序探索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推动虚实共生、仿真推演、迭代优化的数字孪生场景落地。
(二)培育壮大城市数字经济。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鼓励平台企业构建多层次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动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文旅、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上云用数赋智”水平。深化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和大中小企业融合创新协同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兴数字产业,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先进计算、未来网络、卫星遥感、三维建模等关键数字技术在城市场景中集成应用,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数据产业,发展一批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提高数据要素应用支撑与服务能力。
(三)促进新型产城融合发展。创新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融合的数字化场景,加强城市空间开发利用大数据分析,推进数字化赋能郊区新城,实现城市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发展。推动城市“数字更新”,加快街区、商圈等城市微单元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探索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激发产城融合服务能级与数字活力。深化城市场景开放促进以城带产,提升产业聚合力。加速创新资源共享助力以产促城,发展虚拟园区和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增强城市数字经济就业吸附力。
(四)推进城市精准精细治理。加强城市数字化转型与城市更新、空间优化、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信用等重大战略与政策衔接协同。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深化“一网统管”建设,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维全过程各环节数据融通,加强城市生命体征监测,推动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数据赋能、业务联动。依托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等,整合状态感知、建模分析、城市运行、应急指挥等功能,聚合公共安全、规划建设、城市管理、应急通信、交通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民情感知等领域,实现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研判、协同高效处置、调度敏捷响应、平急快速切换。探索基层一体化智慧治理体系,加快高频数据按需合规回流基层,形成基层数据可有效沉淀、可快速共享的应用服务体系,促进业务协同和上下联动。加强城市自然人、法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和加工应用,探索依法依规建立城市数字服务供应商信用承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的管理闭环。探索建设基于城市统一标识体系的“城市码”,推进房屋建筑、重大项目等“落图+赋码”机制,形成“多码合一、一码互联”的服务治理体系。
(五)丰富普惠数字公共服务。提升“一网通办”效能,以便民惠企为导向,探索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拓展涉企服务广度和深度,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加大环节精简,流程优化再造,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基本覆盖城市公共服务高频事项。支持地方建立多元参与和公众监督机制,及时回应民众关切。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推动数字技术和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融合,促进优质公共资源跨时空共享,提升服务资源覆盖面和均衡普惠度。加强数字化赋能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建设。推进适老助残无障碍设施与公共服务数字化改造,积极发挥社会和市场力量助力重点人群跨越数字鸿沟。推动打造低成本、高体验、交互式的社区、居家智慧养老服务场景。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加快智慧餐饮、智能出行、数字家庭、上门经济、即时零售等新场景建设,打造城市数字消费新地标。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数字化应用,以数字技术深入挖掘城市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数字文创、数字内容等服务供给,发展智慧旅游。

守正创新
夯基提质

1

2

办公快报—政策分析

(六)优化绿色智慧宜居环境。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治理协同水平,打造智慧高效生态环境数字化监测体系,加强跨部门生态治理业务集成和数据联动,支撑美丽城市建设。增强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提升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智能化水平,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支撑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分析决策。积极发展绿色智慧协同模式,鼓励有条件地区推进省市县一体化碳达峰、碳中和数智化管理,开展重点行业和区域碳排放监测分析,在产业园区、商务区等建设零碳智慧园区、绿色智能建筑。建立多方参与的碳普惠机制,探索构建个人企业碳账户、碳足迹等数据空间应用。倡导绿色出行、数字消费等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居民生活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七)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加强城市物理空间安全管理和安全风险态势感知,强化应急广播等城市安全风险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完善城市常态事件和应急事件分类处置流程,打破城市管理条块分割和信息壁垒,构建全链条、全环节联动应急处置体系,实现弹性适应、快速恢复。加强城市数字空间安全管理,健全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构建城市网络运行安全管理体系,提升通信网络韧性。加快推进城市数据安全体系建设,依法依规加强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全过程安全监管,落实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压实数据安全主体责任。加强个人隐私保护。推进建设有韧性的城市数据可信流通体系,健全数据要素流通领域数据安全实时监测预警、数据安全事件通报和应急处理机制。
三、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
(八)建设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城市云网强基行动,加快建设新型广播电视网络,推进千兆城市建设,探索发展数字低空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城市算力网建设,实现城市算力需求与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高效供需匹配,有效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建设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促进政府部门之间、政企之间、产业链环节间数据可信可控流通。加快推动城市建筑、道路桥梁、园林绿地、地下管廊、水利水务、燃气热力、环境卫生等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运营,统筹部署泛在韧性的城市智能感知终端。推动综合能源服务与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楼宇等用能场景深度耦合,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综合能源服务绿色低碳效益。推动新能源汽车融入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九)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体系。加快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建设,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和使用。加快完善省、市两级政务数据平台,整合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关联贯通政务数据资源,推进城市重点场景业务数据“按需共享、应享尽享”。有序推动公共数据开放。构建动态更新、分类分级的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数据质量评估评价机制,推动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评估工作,定期开展数据质量评价。

四、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
(十)推进适数化制度创新。鼓励城市开展管理服务手段、管理服务模式、管理服务理念的适数化变革,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完善规则规范和运行流程体系。探索央地协同推进数字化变革与制度创新。推动完善公共数据管理和授权运营法规政策,细化完善配套措施。推进标准建设应用,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规划设计、数据互操作、数字孪生、运营运维等标准规范研制,推动标准符合性检测认证,促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十一)创新运营运维模式。加快建立城市数据资源运营、设施运营、服务运营体系,探索新型政企合作伙伴机制,推动政府、企业、科研智库和金融机构等组建城市数字化运营生态圈,打造多元参与、供需对接、价值驱动的社会长效运营机制,探索建立结果导向型运营预算和考核机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统筹推进城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城市运维体系,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等系统与部门业务需求、市民企业反馈相互贯通、迭代优化的运维机制。支持各地创新一体化、规范化运维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各类数字资源统一编目、配置、运维闭环。
(十二)推动数字化协同发展。推动城市群数字一体化发展,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布局,强化数据要素共享利用,数字服务普惠共享,数字治理高效协同。推动数字经济东西部协作,开展共建数字产业园区、数字消费帮扶等活动,加强先进规划理念、建设经验、管理模式复制推广。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统筹推进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协同建设,推动城乡数字设施共享、数据资源整合,产业生态互促、公共服务共用。开展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国际合作,支持建立数字化合作伙伴关系,大力发展数字贸易。
五、保障措施
(十三)加强组织实施。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政策保障。各地方要加强领导,推动各项政策措施、重点任务落地见效,杜绝数字“形象工程”。鼓励各地方在依法依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通过各类资金渠道,加强资金支持。强化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市民数字素养。及时总结各地方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创新举措,梳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强交流,共享成果,适时面向全国推广。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数据局
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
2024年5月14日

守正创新
夯基提质

3

4

办公快报—政策分析

财政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
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交通运输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交通运输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数字中国等决策部署,推进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决定通过竞争性评审方式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围绕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立足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推进公路水路等领域创新应用场景规模化落地,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智慧扩容、安全增效、产业融合,推动交通运输行业流程再造、系统重塑、制度重构,有效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行业管理效能和产业协同创新水平。
(二)工作原则。
1.坚持系统观念,协同高效推进。聚焦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和重点区域,以在役交通基础设施为重点,推进公路、水路干线及沿线周边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数字化转型。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各类主体比较优势,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投入运营机制和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合作机制。
2.坚持数据赋能,强化优质供给。有效利用已有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响应和智慧化支撑的新模式新形态,提高公路水路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通行效率、安全保障和治理水平,扩大多样化高品质的服务供给。
3.坚持场景牵引,推动融合创新。聚焦小切口,以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应用场景为牵引,协同推进数字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加快创新技术产品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做大。以保障数据安全为前提,探索数据资源多样化有偿使用方式,促进数据多场景应用、多主体复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三)实施目标。
自2024年起,通过3年左右时间,支持30个左右的示范区域,打造一批线网一体化的示范通道及网络,力争推动85%左右的繁忙国家高速公路、25%左右的繁忙普通国道和70%左右的重要国家高等级航道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智慧扩容方面实现示范通道通行效率提升20%左右;在安全增效方面实现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率提升30%左右;在融合创新方面凝练总结一批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车路云、船岸云应用场景和关键技术、标准规范;在体制机制

创新方面推动培育一批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产业化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
(四)支持范围。
重点支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主骨架以及国家区域重大战略范围内的国家公路和国家高等级航道,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其中:公路应重点选取繁忙路段(即服务水平在四级、五级、六级路段)所在线路,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统筹兼顾,相关线路互联互通,应用场景连续贯通。航道应选取四级及以上航道重要航段(含实行区域联合调度的船闸和重要通航建筑物),兼顾沿海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和国境国际通航河流航道,实现干支联动。
二、实施内容
加快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建设数字化感知网络、智能化管控系统和网络化服务体系,改变传统基建模式,更加注重集约节约利用,以较少资源消耗撬动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大幅提升;更加注重资金使用效益,以较少资金投入带动交通基础设施优质供给有效加强;更加注重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以数字手段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改进;更加注重融合创新,以应用场景规模化落地促进产业协同创新水平显著提高。
(一)推动基础设施智慧扩容。围绕公共服务升级,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新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深度融合,体系化部署交通基础设施运行状态感知设备,建设沿线通信传输网络、交通诱导系统等,加快关键节点智慧通行服务、干线通道主动管控和一张网服务新模式等成熟场景的规模化网络化应用,推动点、线、面一体联动和区域有效协同,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通行效率。
(二)推动基础设施安全增效。围绕行业管理提升,对通道基础设施安全监测、运行管控和应急指挥调度体系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快应用新一代信息采集、智慧分析与处理系统等,推进实施数字化管养系统、运行监测预警平台、数字治超及大件运输全链条监管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等建设,推动开展业务流程和运行机制优化重构,有效提高安全风险识别预警、快速响应和联动处置能力,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和行业治理水平。
(三)推动跨领域产业融合。围绕协同创新发展,实施车路云一体化和船岸云一体化试点。在重点路段合理布局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分等级、分区域提供差异化智能服务,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出行引导、事件预警、协同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等多样化场景应用;在重点航段加强复杂场景感知,推进自主协同控制、调度组织优化、辅助驾驶等应用建设。
(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围绕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健全交通、公安、气象、应急、数据、自然资源等部门协同联动管理和服务机制,健全公路水路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机制;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加强各类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标准跨区域衔接;探索建立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市场化流通等运行机制,推动数据技术产品、应用范式、商业模式和制度机制协同创新。

守正创新
夯基提质

三、组织实施
示范通道及网络建设以省(含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同)为单位,由省级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等部门统一组织和监督实施,以交通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单位为实施主体(涉及长江黄金水道、西江航运干线的航道数字化建设内容应与长江航务管理局、珠江航务管理局衔接统筹)。财政部、交通运输部通过竞争性评审方式,分3年每年择优支持一批示范通道及网络建设。

5

6

(一)方案编制。各省份应立足“干支联动,互联成网”,按要求组织编制实施方案(具体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由交通运输部会同财政部另行明确)。将符合支持范围的公路水路领域建设内容统筹纳入编制实施方案,鼓励2个及以上省份联合实施。联合申报的省份共同编制实施方案,细化各省目标任务和共建共享机制等,确保建设标准统一和应用连续。计划单列市可单独申报,实施方案编制应注意与所在省份进行统筹衔接。
交通运输部依据实施方案核定总投资。鼓励地方高速公路、普通省道、农村公路、其他航道、港口、综合客运枢纽等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纳入示范通道及网络统一编制实施方案,统筹予以推进,形成网络化格局,但相关投资不纳入核定总投资。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相关建设内容不纳入核定总投资。已享受过中央资金补助的建设内容不纳入核定总投资。
(二)组织申报。各省份于每年2月底前向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申报。该项政策实施第一年,各省份于6月底前完成申报工作。联合申报的应协商一致后共同申报。
(三)竞争性评审。交通运输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涵盖多个行业领域的专家库,组织专家对申报条件、任务方向等进行初步审核,符合条件的省份按一定比例进入现场评审环节,开展现场答辩,专家评审。在专家评审意见的基础上,交通运输部提出建议纳入支持的示范通道及网络名单,以及对实施方案的修改完善建议。
(四)结果公示。示范通道及网络名单在两部门政府网站公示7日。公示无异议后纳入支持范围,相关省份应在10个工作日内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并经省级交通运输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盖章后联合向交通运输部、财政部报备。
四、资金安排
(一)资金分配。
财政部根据竞争性评审确定的年度支持名单和交通运输部提出的资金安排建议,结合财力情况,按照“奖补结合”方式安排资金。其中公路、航道领域奖补资金分别核定,按照交通运输部核定总投资的一定比例予以奖补,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奖补比例分别为40%、50%、60%。实施第一年按照每个示范区域奖补资金的40%予以补助,用于启动相关工作;后续根据绩效评价结果予以奖励。实施期内奖补资金具体根据各省份开展的公路、航道数字化升级改造里程规模确定,如下表所示。

(二)资金使用。
相关省级财政部门结合资金政策,会同同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资金管理细则,明确细化安排资金的程序、标准、投入方式等,规范资金用途与拨付流程等。奖补资金不得用于征地拆迁、楼堂馆所建设以及不符合数字化转型支持方向的建设内容等。通过中央财政其他渠道支持的,不再重复安排奖补资金。
五、绩效管理
(一)绩效目标设置。各省份应在实施方案编制环节设置预期绩效目标,主要包括组织实施、完成情况、实施效益、创新引领、示范推广等方面。除上述指标外,地方可结合实际自主设置其他指标。
(二)绩效跟踪监管。各省份对纳入支持的示范通道及网络绩效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监管。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形成上报信息,向交通运输部、财政部报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三)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对纳入支持的示范通道及网络开展年度绩效评价和终期绩效评价。交通运输部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分阶段提出奖励资金安排建议,财政部结合财力等情况下达预算。
六、工作机制
(一)部省工作协调机制。交通运输部、财政部会同相关省份建立部省工作协调机制,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强配合,视情召开会议或采取书面形式通报有关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发挥专家专业优势,支撑开展实施方案评审、绩效评价和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工作。
(二)地方工作领导机制。地方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财政部门应充分认识开展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将该项工作纳入贯彻交通强国战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的重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省级有关部门应建立地方工作领导机制,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予以支持,加强全过程监督指导,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工作取得实效。
 财政部 交通运输部
2024年4月29日

守正创新
夯基提质

办公快报—政策分析

7

8

财政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
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要点信息
一、本次政治局会议对中部发展和金融风险防范进行了讨论
议程1: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
议程2:《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
此前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曾要求扎实抓好中小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和化解工作,可见此次通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将是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全中国范围内的重点工作。
二、对中部地区进行战略定位优化:
过去《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至2025年)》明确了中部地区一中心、四区”的战略定位:即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
3月20日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总书记曾强调: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在此次会议上也对其进行了明确优化,从地位上升至战略定位,表示要“始终紧扣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战略定位”
三、强调新质生产力在中部地区发挥作用
会议强调了要充分发挥科教资源集聚的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原创性科技攻关。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
并且还提及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及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
此前总书记在山东企业专家座谈会上,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九大议题其中之一。

四、会议就化解金融风险给出重要判断:
进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
五、化解金融风险关键在“党的领导”
此次制定出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推动在金融领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守正创新
夯基提质

办公快报—政策分析

10

9

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放信号

【发改委】就《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5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了拟出台的投资计划管理新规——关于《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这是实施《政府投资条例》和执行《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的一个重要配套文件。《办法》共5章43条约5600字,请将此《办法》与《政府投资条例》《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办法》等一并阅读。《办法》从年度投资计划申请、投资计划审核和下达、计划执行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编制、审核、下达、执行、调整和监管等活动作出明确规定

第一,明确职责分工。
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研究制定总体要求、安排原则和范围、支持标准,组织申报、审核下达和监督管理等。各省级发展改革委及有关中央部门、计划单列企业集团、中央管理企业作为投资计划汇总申报单位,主要负责组织申报、项目审核、计划编制、汇总申报、督促执行、日常调度、在线监测和监督检查等。
第二,年度投资计划申请流程。
1、国家发展改革委每年统一印发编制下一年度投资计划的通知,明确投资计划编制的主要原则、重点安排方向、工作进度安排等要求。
2、各省级发展改革委和中央单位根据有关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按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方向和使用要求,组织做好申请年度投资计划,按照规定汇总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资金申请报告。
3、资金申请报告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由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项目单位提出,按程序报送各省级发展改革委和中央单位审核、汇总后,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各省级发展改革委和中央单位应当从七个方面对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核;项目单位应对资金申请报告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

4、国家发展改革委受理资金申请报告后,视具体情况对相关事项进行审查。对于同意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资金申请报告,确定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金额。
5、经批复的资金申请报告是申请中央预算内年度投资计划的依据。各省级发展改革委和中央单位根据经批复的资金申请报告,负责汇总、编制年度投资计划申请文件,并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年度投资计划明确到具体项目或通过打捆(切块)方式安排资金。
第三、投资计划审核和下达。
1、国家发展改革委受理各省级发展改革委和中央单位申报的年度投资计划文件后,对相关事项进行审查;根据项目实施和资金安排情况,一次或者分次下达投资计划。
2、下达年度投资计划时应明确项目建设实施、转发下达时限、项目调度、监管措施、绩效目标。对于直接安排到具体项目的投资计划,还应当明确每一个项目的项目单位(法人)、日常监管责任单位,并对省级发展改革委、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中央单位等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3、对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的项目,分四种情形明确资金安排方式(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
4、省级发展改革委和各中央单位转下达时限:直接安排到具体项目的应在收文后10个工作日内转下,切块或打捆方式的在收文后20个工作日内分解落实至具体项目。
5、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审核投资计划时,应当确定投资计划的绩效目标,并与投资计划同步下达。
6、对于投资计划已下达2年以上其资金仍未使用完毕,或者投资计划下达1年以上仍有较大比例的资金未使用的项目,应当暂缓再次向该项目下达投资计划。
第四,计划执行和监督管理。
1、投资计划下达后不得随意调整。因个别项目不能按时开工建设或者建设规模、标准和内容发生较大变化等情况,导致不能完成既定建设目标,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确需调整的;调整投资应优先用于本专项、本领域符合条件的项目,不能跨省(区、市)调整。调整权限:
A、对国家发展改革委直接明确到具体项目的,原则上由省级发展改革委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进行调整。
B、对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切块或打捆方式下达的,调整后项目仍在原专项范围内的,由省级发展改革委调整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调整到其他专项的,由省级发展改革委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进行调整;
2、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履行监督管理责任。

守正创新
夯基提质

办公快报—政策分析

12

11

3、建立健全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对于上一年度投资计划执行问题较多,或者审计对投资计划执行提出问题较多,且有关问题较为严重的地方,应当视情况扣减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规模。对于上一年度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及相应投资计划执行良好的地方,应当通过督查激励、通报表扬、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等方式予以激励。组织开展绩效指标评价,根据上一年度投资计划绩效执行情况,调整本年度安排的投资规模。
4、对项目单位、日常监管责任单位、汇总申报单位在投资计划申请、执行中,违反有关法规和本办法有关规定的,应当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 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编制、审核、下达、执行、调整、监管等,其办理程序、责任主体、职能职责、审核原则是“法定”的,可与专项管理办法或工作方案和申报通知一并阅读,全面领会,精准把握。

关于《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工地班前安全晨会讲什么?
住建局给出了八大参考资料

一是“听”安全。将讨论放到班组班前会,职工聚集在一起,听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和劳动技能,便于职工之间相互借鉴和学习安全技能。
二是“说”安全。号召“每位职工说一件身边事”。从自身、从周围发掘不安全的隐患因素或事故教训,从自身的角度提高对安全生产的再认识,充分理解安全和自身的重要相关性。
三是“想”安全。通过“听、说”两方面对安全的认识,充分营造生产必须安全的氛围环境,从而对职工的思想产生再教育,让广大职工刚刚形成的安全意识不止是停留在“讨论体会”上,而是让职工有所思、有所想,深刻筑牢安全防线。
四是“看”安全。在实际工作中,要求职工严格按照规程作业,按标准化操作。把讨论中的心得及经验及时运用到实践中来。同时及时发现“习惯性”违章行为,有效降低安全隐患,真正把“三不伤害”讨论的实质作用贯穿到日常的安全生产中来。

生产班组员工是企业的细胞,是安全生产的基本单位,企业的生产任务要靠班组员工来完成,因此很多安全事故也发生在班组员工身上。先进的管理制度、科学的施工方法、合理的劳动组织、完善的安全措施,都要靠班组员工来贯彻落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都必须从班组员工做起,一切安全管理的措施、方法、手段只有在班组员工中发挥作用,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和伤害的发生。班组安全生产的目标是保护班组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这也是对班组最基本的要求,而要达到有效地控制事故、避免事故的发生,就必须通过达到“三不伤害”来实现。

守正创新
夯基提质

办公快报—行业动态

一、“三不伤害”讨论侧重“听、说、想、看”

二、“三不伤害”的意义

(一)“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这一“三不伤害”的安全理念,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核心,也是安全生产必须遵循的原则。但随着对安全管理的进一步精细化,我们把“三不伤害”升级为“四不伤害”,即在原来“三不伤害”的基础上增加了“保护他人不受伤害”!虽然仅是增添了8个字,但现实意义和作用可谓非同寻常。
(二)过去的“三不伤害”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强调的只是个人自律行为,加上了8个字后,是“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是“各扫门前雪”的一种延伸和完善,突出了“团队意识”,真正体现了工友间的互爱之情。而就是这么重要的一个不伤害,我们很多员工却没有记住。
(三)细察我们身边曾经发生的事故教训,其中因保护他人不到位而导致惨痛的事故绝不在少数。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思想深处缺乏足够的保护他人意识所至,视工友违章于无睹,让违章现象在眼皮底下发生。在生产中互相保护、互相监督,互相关爱,努力做到“四不伤害”,是我们每个员工的责任和义务。但愿我们大家能将“四不伤害”牢记心中,真正落实在实际行动中,让安全与我们同行!
(四)所谓三不伤害,就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有危,不能保安;有损,不能保全。安全自保之要,在于规范操作以消除隐患;消除隐患之要,在于识别隐患以防范未然;识别隐患之要,在于知识学习、技能钻研。知害者远难,知忧者免患。能知,而后能无妄作;能无妄作,而后能得自保。

三、生产班组员工如何做到“三不伤害”         

(一)不伤害自己:
1、要做到不伤害自己,就要求每个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在现场岗位操作中、在设备的维护消缺和检修中,只有严格地、坚决地按规定、规程和规章制度去做,做到有条不紊、聚精会神、一丝不苟,才能保护好自己,不致于自讨苦吃、自毁前程。
2、工作前充分作好危险点分析和预控措施,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任务和责任;
3、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掌握工作程序,出现问题时及时向班里汇报和求援,不要想当然,更不能逞强。
4、按规定着装,不违章作业,拒绝和抵制违章指挥。
(二)不伤害别人:
要做到不伤害别人,就要求每个员工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他人的生命负责,使自己的工作、行为不给他人造成伤害,不使他人的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在生产现场发现事故隐患或他人存在不安全行为时,及时汇报、处理或提醒、制止,使他人免受伤害。要做到不伤害他人,就必须做到:
1、自觉遵章守规,正确操作,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2、多人作业时要相互配合,顾及他人的安危,不能图快、图省事。
3、工作后不要留下隐患,如起重作业遵守“十不吊”,电焊作业遵守“十不焊”,电气作业遵守电气安全规程等。
(三)不被别人伤害:
要做到不被别人伤害,就必须要求每个员工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在工作中避免他人的错误操作或其它隐患对自己的伤害,必须做到:
1、拒绝违章指挥,提高防范意识,保护自己。
2、对作业现场周围的不安全因素要加以警惕,要及时制止和纠正他人的不安全行为,并及时消除险情。
3、交叉作业时,要预见别人对自己可能造成的伤害,并做好防范措施。
4、按规定着装,不违章作业,拒绝和抵制违章指挥。
对于一个生产班组来说,一个人安全不叫安全,而是人人都做到了“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才是真正的安全,控制事故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员工的安全素养。安全素养包括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行为习惯等几个方面,这些都要靠员工自己去掌握,去执行、去遵守。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直至“我会安全”的过程中,需要牢固树立安全

13

14

守正创新
夯基提质

办公快报—行业动态

意识,熟练掌握安全技能,把正确的安全操作行为变为一种安全行为习惯,才能真正达到“三不伤害”。努力提高员工安全素养,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才是提高员工“三不伤害”的基本技能。

(一)安全事故“四不放过”处理原则内容
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3、事故责任人和广大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4、事故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
(二)具体含义
1、“四不放过”原则的第一层含义是要求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时,首先要把事故原因分析清楚,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不能敷衍了事,不能在尚未找到事故主要原因时就轻易下结论,也不能把次要原因当成真正原因,未找到真正原因决不轻易放过,直至找到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并搞清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才算达到事故原因分析的目的。
2、“四不放过”原则的第二层含义是要求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不能认为原因分析清楚了,有关人员也处理了就算完成任务了,还必须使事故责任者和广大群众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所造成的危害,并深刻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使大家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在今后工作中更加重视安全工作。
3、“四不放过”原则的第三层含义是要求必须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在对安全生产工伤事故必须进行严肃认真的调查处理的同时,还必须提出防止相同或类似事故发生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并督促事故发生单位加以实施。只有这样,才算达到了事故调查和处理的最终目的。
4、“四不放过”原则的第四层含义也是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的具体体现,对事故责任者要严格按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15

16

四、安全生产中的“三违”现象      

“三违”是指生产作业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这三种现象。反违章首先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我做起”的理念,以完善“三项制度”为核心,以杜绝“三违行为”为重点,以实现“三个转变”为标准,以形成先进安全文化为目的。

(一)违章指挥
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制度和有关规定指挥生产的行为。违章指挥具体包括: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或擅自变更安全工艺和操作程序,指挥者使用未经安全培训的劳动者或无专门资质认证的人员;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指挥工人在安全防护设施或设备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发现违章不制止等。
(二)违章作业
主要是指工人违反劳动生产岗位的安全规章和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工作交接制度等)的作业行为。违规作业具体包括:不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不遵守工作场所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不执行安全生产指令。
(三)违反劳动纪律
主要是指工人违反生产经营单位的劳动纪律的行为。违反劳动纪律具体包括:不履行劳动合同及违约承担的责任,不遵守考勤与休假纪律、生产与工作纪律、奖惩制度及其他纪律等。
注:违章就是生产人员及生产管理人员在生产活动中,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和章程,违反安全技术措施及交底要求。

五、安全事故“四不放过”处理原则         

前言:“四不放过”原则的支持依据是《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拟定。安全生产事故都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影响社会稳定和企业效益,所有事故的原因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能总结出许多教训,值得我们去深刻对待吸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认真学习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对待,真正吸取事故教训,做到举一反三,才能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六、安全事故“四不放过”处理原则的作用         

1、吸取事故教训,细化了吸取事故教训的具体措施。
发生事故,暴露了人员、设备、技术、环境、管理上的诸多问题,通过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吸取他人事故教训的方式,以心得体会、建议措施上报,不说套话、废话,就让全体员工实实在在分析发现问题,做实了吸取事故教训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2、起到了警示作用,提高了全员安全意识。
各企业都制定有对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者的处理规定,但往往职工都不会去关心这些规定,因为都觉得自己不会是事故责任人。而我们在落实“四不放过”原则过程中,增设一个假如:假如身边发生这样的事故、我是事故责任人,对照事故处理法律法规和公司安全管理规定,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理;假如我是事故的受害人,我的家庭、亲人会遭受什么样的打击。通过假设和对照,使全体员工受到震动和冲击。虽然是假设,但也使全体员工感到了一旦发生事故带来的压力,受到了很强的安全教育,对自己的安全责任重新认识和提高,增强了责任感和安全意识,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3、切实发现并消除了隐患,提高了本质性安全。
“四不放过”,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应该有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行动,不仅要做到查清原因、处理责任人、落实整改措施,更重要的是要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做好安全生产的监管和预防工作。安全生产事故一旦发生,就会伴随着无辜生命的死亡,这样的教训有一次就够了,不要总是吸取,甚至是总不吸取。

守正创新
夯基提质

办公快报—行业动态

方法要求:
(1)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各单位学习事故通报时,没有针对相关人员的行为及设备、环境的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对照本单位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制度落实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分析不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不进行一次假如发生这样的事故,对照事故调查处理的法律法规和公司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哪些岗位、哪些人员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理的大讨论不放过。
(3)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本着举一反三的原则,该吸取教训受到教育的人没有吸取教训、受到教育不放过。
(4)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针对本单位实际情况,结合事故单位的防范措施,没有制定本单位的防范措施,并将措施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不放过。
具体做法:
(1)学习事故通报,各生产单位、班组都要按照“四不放过”的要求召开事故分析会。
(2)通过学习通报,对本单位相关对应人员行为、设备、环境、工艺的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对照安全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管理、制度落实等方面进行自查,能解决的自行整改,需要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报相关管理部门备案,由相关管理部门协调责任部门整改。
(3)各职能部门按照“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整改或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发现落实不力者,按照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追究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4)各班组及时总结教训及存在的问题,整治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事故“四不放过”处理原则培训材料
作为安全责任主体和安全管理者,我们应当坚信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研究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及方法,对我们预防事故十分重要,但我们决不能在自己发生事故后才引起重视,而对别人出的事故不引以为戒,任何安全生产事故教训对我们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收集汇编成册,组织开展启发式教育,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实施闭环管理,对吸取事故教训的手段进行创新和探索,充分发挥预防事故的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及法制管理对策作用,事故预防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7

18

七、“十不吊、十不站、十不干、十不焊”警示

(一)十不吊
这是针对吊装作业的安全规定,目的是防止吊装过程中发生意外。例如,超载或被吊物重量不清不吊,指挥信号不明确不吊,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不吊等。这些规定都是基于吊装作业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通过明确禁止某些行为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不吊。
2、超负荷不吊。
3、工件紧固不牢不吊。
4、吊物上面有人不吊。
5、安全装置不灵不吊。
6、工件埋在地下不吊。
7、光线隐暗看不清不吊。
8、斜拉工件不吊。
9、棱角物件没有措施不吊。
10.吊物过重不吊。
(二)“十不站”
这是保障工人安全的基本要求,主要目的是防止工人因站位不当而受到伤害。例如,严禁在运行吊物下、起重吊臂作业半径下站人,防止重物掉落造成伤害;严禁在设备运行、禁止区域或移动轨迹范围内站人,防止因设备运转导致的事故;在高处、孔洞、有毒有害介质泄漏、热态熔融等危险区域,若无安全措施或专人陪同,也严禁站人。
1、指挥信号不明不站。
2、光线暗淡不站。
3、物体重量不清或超负荷不站。
4、歪拉斜吊不站。
5、有棱角未加衬垫不站。
6、埋在地下物件或与其他设备有连接的不站。
7、安全装置失灵不站。
8、货物捆绑不牢不站。
9、吊物上站人或从人头经过不站。
10、六级以上大风不站。
(三)十不干
这是针对生产现场作业的安全规定,主要目的是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例如,无票的不干,工作任务、危险点不清楚的不干,危险点控制措施未落实的不干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保证作业过程符合安全标准,避免因操作不当或疏忽大意导致的安全事故。
1、无动火审批作业的不干。
2、工作任务、危险点不清楚的不干。
3、危险点控制措施未落实的不干。
4、超出作业范围未经审批的不干。
5、未在接地保护范围内的不干。
6、现场安全措施布置不到位、安全工器具不合格的不干。
7、杆塔根部、基础和拉线不牢固的不干。
8、高处作业防坠落措施不完善的不干。
9、有限空间内气体含量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不干。
10、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不在现场的不干。

守正创新
夯基提质

办公快报—行业动态

19

20

(四)十不焊
1.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无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证的人员,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2.凡属一、二、三级动火范围的焊割,未经办理动火审批手续,不准进行焊割;
3.焊工不了解焊割现场周围情况,不得进行焊割;
4.焊工不了解焊件内部是否安全时,不得进行焊割;
5.各种装过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和有毒物质的容器,未经彻底清洗,排除危险性之前不准进行焊割;
6.用可燃材料作保温层、冷却层、隔热设备的部位,或火星能飞溅的地方,在未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准焊割;
7.有压力或密闭的管道、容器,不准焊割;
8.焊割部位附近有易燃易爆物品,在未作清理或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之前,不准焊割;
9.附近有与明火作业相抵触的工种作业时,不准焊割;
10.与外单位相连的部位,在没有弄清有无险情,或明知存在危险而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之前,不准焊割。

洞口为50至150厘米,用钢筋网封死。
洞口为150厘米以上的,四周设防护栏杆,中间挂平网。
4、通道口
建筑施工安全通道口要设置安全防护棚
5、五临边
“五临边”指施工现场中五个需要特别注意的临边部位。
(1)沟、坑,槽和深基础周边;(2)楼层周边;(3)楼梯侧边;(4)平台或阳台边;(5)屋面周边。
这些临边部位若缺乏有效防护措施,易发生人员坠落或物料掉落等事故。在施工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对临边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护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1、基坑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料台与挑平台周边,雨篷与挑檐边,无外脚手的屋面与楼层周边及水箱与水塔周边等处,都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2、头层墙高度超过3.2m的二层楼面周边,以及无外脚手的高度超过3.2m的楼层周边,必须在外围架设安全平网一道。
3、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时护栏。顶层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进度安装正式防护栏杆。
4、井架与施工用电梯和脚手架等与建筑物通道的两侧边,必须设防护栏杆。地面通道上部应装设安全防护棚。双笼井架通道中间,应予分隔封闭。
5、各种垂直运输接料平台,除两侧设防护栏杆外,平台口还应设置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

八、“三宝、四口、五临边”

在建筑工程中,“三宝”、“四口”和“五临边”是常见的术语,分别指的是不同安全设施和需要注意的区域。
(一)“三宝”是指建筑施工中的三种基本安全防护用品,即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网。这些物品在施工现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
1、安全帽:保护工人头部免受坠落物或碰撞的伤害。
2、安全带:防止高空作业时工人坠落。
3、安全网:防止物料或人员高处掉落。
(二)“四口”指需要特别进行安全防护的四个部位,包括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和通道口。这些地方往往是施工现场的危险区域,容易发生人员坠落或物料掉落等事故。
因此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设置围栏、盖板、安全网等。
因此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设置围栏、盖板、安全网等。
1、楼梯口
楼梯栏杆应随层安装,如果后安装,必须要采用二道钢管防护。
2、电梯井口
采用1.2米高的钢制门或用钢管防护,电梯井内首层和首层以上每隔四步(两层)并最多隔10米设一道水平安全网。
3、预留洞口
洞口为25至50厘米,用钢丝网或盖板固定封死。

乡村振兴+专项债怎么做
五大类型案例解析

乡村振兴,难在资金投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金融是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
中央1号文件曾明确提出“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内容涉及乡村振兴方方面面,有效盘活了农业农村的丰富资源。
专项债的新鲜“血液”流入农业农村,改变了乡村面貌,提振了产业发展。
什么是乡村振兴专项债?
乡村振兴专项债是由省级政府发行的项目收益债,起到引导其它信用债分支市场配合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在约定一定期限内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发行期限一般对应项目收入周期,最长不超过30年,根据项目特点合理选择还款方式。
2024乡村振兴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范围?
乡村振兴专项债适用于高标准农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现代农业园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事关农业稳产保供、种业创新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急需、农村基础设施升级,村庄整治,农业全产业链优质品种、专用农资和基地建设,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等乡村产业及其他符合条件、有一定收益的乡村公益性项目。
以上,本篇重点筛选了基础设施类、农旅融合类、高标准农田、农产品种养植、公共服务配套五大类型的乡村振兴专项债及案例解析。
一、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类专项债
1.项目实施单位
一般为农村农业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从事农村农业开发的国企平台公司。
2.项目建设内容
农村道路桥梁的新建和改扩建,泵站、水闸、渠道的修建完善,水系梳理、河道淤泥、塘坝整治、破旧危房拆除、异地扶贫搬迁、村庄园林绿化、公厕建设、户厕改造等。
3.项目收入来源
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类项目自身经营属性较弱,一般需匹配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土地、水利修整过程中可产生的间接收入。主要还款来源为耕地指标交易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广告收入、涉及到水系类基础设施的可产生如水面经营权转让收入、养殖收入、灌溉收入等。

案例一:河北柳泉镇乡村振兴专项债项目
项目地点:固安县柳泉镇南房上村和半边店村
总投资:估算为 5640.00 万元
资金来源:专项债券和财政资金。其中工程费用 4786.32 万元,占总投资的 84.86%;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444.15 万元,占总投资的 7.88%;预备费用 94.53 万元,占总投资的 1.68%;建设期利息 315.00 万元,占总投资的 5.58%。
项目建设内容:南房上村提升改造规划,包含非遗加工电商销售中心、污水处理设备及垃圾站提升、街道基础提升、于成龙“廉能”文化教育基地等。
收益与融资平衡:本期债券所涉及申报项目在债券存续期内共可实现净收益为 11054.99 万元。融资本息为 7290.00 万元,覆盖倍数为 1.52。能够合理保证偿还本期债券本金和利息,可以实现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

守正创新
夯基提质

办公快报—他山之石

22

21

案例二:阜阳市颍泉区乡村振兴工程一期
项目建设内容:3668亩的村庄拆除及土地复垦、857亩的废弃工矿拆除及土地复垦、10个出列村的环境综合整治、215公里的农村道路扩面延伸。
项目总投资:总投资12.2亿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10.6亿元,发行专项债券1.6亿元,债券期限5年。
资金来源:复垦耕地产生的土地指标收益、整治土地形成林地产生的苗圃收入。
收益与融资平衡:债券存续期内共产生土地指标收益1.6亿元,苗圃收入2亿元,合计3.6亿元,扣除苗圃运营成本后剩余收益为2.9亿元,预期对债券本息覆盖倍数为1.61。

二、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类专项债
1.项目实施单位
一般为文化旅游主管部门或文旅类国企平台公司。
2.项目建设内容
旅游带、城市停车场、景点基础设施、花卉园林、沿街商铺、酒店餐饮等。
3.项目收入来源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的不同,可产生多样性的收益来源。常规性收益来源于门票收入、商铺租赁收入、餐饮住宿收入、活动场地租赁收入、农作采摘体验收入、停车费收入、广告费收入等。
案例一:萧县乡村振兴百里长廊专项债项目
项目地点:安徽省宿州市萧县
资金来源:专项债券
总投资:13.05亿元
项目建设内容:范围包含铁路、物流、产业园区、城市停车场、社会事业、乡村振兴、水利等多个领域。项目廊道串联起沿线10余个村庄,形成长约50公里(百里)萧县乡村振兴生态文化长廊。
收益与融资平衡:测算出的项目收益未来能够覆盖债券本息,且覆盖倍数在1.1以上,有些项目甚至需达到2倍甚至3、4倍以上。可以实现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

守正创新
夯基提质

办公快报—他山之石

23

24

案例二:泸州市合江县乡村振兴项目(龙挂山旅游)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含旅游景观设施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
投融资方案:项目总投资4.1亿元,其中实施单位自筹1.7亿元,发行专项债券2.4万元,债券期限为7年。

收入来源:景区票务收入(门票、索道票、观光车票、农耕体验园票)、商铺出租收入、住宿收入、餐饮收入、停车费收入和主体活动收入。
收益与融资平衡:债券存续期内,预期可实现收入合计5.3亿元,产生相关运营成本0.7亿元,剩余收益4.5亿元,对债券还本付息覆盖倍数为1.43倍。
三、高标准农田专项债
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扶贫增收的手段。
1.项目实施单位
一般为各地方政府财政。
2.项目建设内容
在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3.项目收入来源
主要有新增耕地指标收入、新增耕地产能指标收入、新增耕地用于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收入、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收入、土地流转收入等与土地有关的收入、高标准农田补贴(农田水利基金补贴收入),农作物种、养植收入,农业旅游收入等。
案例一:江西省乐平市“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项目
项目业主:乐平市农业农村局
项目建设内容: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为9.76万亩,主要为土地平整工程、水源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工程等。
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规模29060.00万元,专项债资金需求15704.00万元,期限5年,其余13356.00万元通过自筹资金解决。
偿债来源:本项目收益来源于新增耕地出让收益、产能提升收益。项目运营期间累计实现收益22885.00万元;在债券存续期内,累计支付利息2905万元,还本付息额为18609万元。

案例二:江西省政府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
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目标,围绕农田主要限制性因素以及全面质量提升开展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电力提灌站及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及其他工程建设。
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为141302.53万元,其中资本金95356.53万元,占总投资的67.48%,资本金来源于中央、地方财政资金。计划发行专项债券融资45946.00万元,占总投资的32.52%,除专项债券外,本项目没有其他融资。
收入来源:新增耕地指标收入和新增产能指标收入。

守正创新
夯基提质

办公快报—他山之石

25

26

四、乡村振兴农产品种养植专项债
1.项目建设内容
农产品种植(养殖)类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农作物种植基地、畜牧业养殖基地、农产品检测中心、农贸交易市场等,该类型项目多数以农业产业园、种植园或田园综合体等形成进行运作。
2.项目实施单位
该类项目的实施单位一般为农村农业主管部门或从事农村农业开发的国企平台公司。
3.项目收益来源
该类型项目自身存在一定的经营属性,项目收益一般来源于农产品种植(养殖)收入、种植(养殖)基地对外出租收入、对外检测服务收入、交易市场出租收入以及配套的停车费、广告、仓储服务等收入,部分项目满足政策扶持的,可产生政策性补贴收入。
案例:济宁市金乡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
项目建设内容:大蒜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500亩,大蒜种苗繁育基地100亩,大蒜数据中心、科研中心、检测中心、展示中心等107亩。

投融资方案:项目总投资4亿元,其中公司自筹项目资本金1亿元,发行专项债券3亿元,2020年首次发行0.8亿元,债券期限为10年。
收入来源:大蒜种植及繁育基地产品销售收入,检测中心对外农产品检测收入,农产品展厅门票收入,农民培训收入。
收益与融资平衡:预期农产品销售收入为1000万元/年,农产品检测收入2000万元/年,展厅门票收入2400万元/年,培训收入200万元/年。债券存续期内预期可实现收入8.7亿元,扣除运营成本后剩余6.4亿元,对债券还本付息覆盖倍数为1.33倍。
五、乡村振兴公共服务配套专项债
1.项目建设内容
主要包括农村供水(水质提升)、生活污水处理、基层医疗卫生、学前教育等项目类型。
2.项目实施单位
主要为各类型项目对应的主管部门,如水务局、卫生局、教育局等,部分项目实施单位为乡镇人民政府或国企平台公司。
3.项目收益来源
该类型项目根据具体提供的公共服务向公众收入相关费用,如供水费用、污水处理费、门诊收入、学费收入等。
案例:菏泽市单县村卫生室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单位:单县卫生与健康局
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于单县83个村分别建设村卫生室1个,总建筑面积12750平方米,包含诊断室、治疗室、药房以及其他配套建筑和相关设备购置。
投融资方案:项目总投资210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47万元,发行专项债券1658万元,2020年首次发行700万元,剩余年底前完成发行,债券期限为10年。
收入来源:卫生室门诊收入
收益与融资平衡:债券存续期内,预期可实现门诊收入2.1亿元,产生相关运营成本1.7亿元,剩余收益4011万元,对债券还本付息覆盖倍数为1.73倍。

案例小结
如何将“债务”变成“权益”,将“输血”变成“造血”,是各地方政府专项债在项目规划中的落脚点,更是各相关融资方的关注点。
策划乡村振兴专项债券时,要尽可能的集合本区域内各乡镇同类型项目,通过统一规划形成合理的整体项目;要充分识别并挖掘项目的潜在收益,在规划阶段尽量将部分可经营内容纳入项目范围,增加项目收入来源,满足专项债券还本付息要求。另外,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运营管理条例,加强项目后续的运营管理,保障各项收入的可持续性。
乡村振兴专项债的出现,极大增强了乡村振兴领域的“吸金”能力,有效破解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资金短缺瓶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有力的金融动能。

编辑 / 综合办公室

夯基提质
项目筑基
提质增效
人才强企

守正创新
  巩固竞争优势
  洞悉行业变革
  推动经营创新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第二分公司
电话:029-85702817
地址:西安市二环南路西段395号亚美伟博广场18F
网址:https://8bur.cscec.com/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