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特级-师说 第12期

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立于2018年9月,是石景山区委教工委、教委落实市、区“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是“形成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育人才保障体系”的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
学术委员会目前有正高级和特级教师21人,主要职责是为石景山区教育高端、绿色发展提供专业引领与专业咨询,为区域教育工作的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建设、教育教学评价、教育科研及成果等重要事务提供学术指导与学术评定,对较大型学术活动提出建议并推动与促进各级学术交流。从学术角度对区域教育发展提出可行性意见,为决策提供依据。
此外,每位学术委员会成员,还通过成立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方式,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学习为主导,以研究为主体,以工作为主线,选拔、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提升其教育教学、教育研究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从而形成一个个研修共同体,带动石景山区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进而促进石景山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

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简介

CONTENTS

目录

学术前沿
 “双减”视域下的英语“堂堂清”教学方式分析 /蔡吉 ...........................................4
作业研究 
 提高高中物理作业实效性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程健  丁庆红 ....................................23
课后服务  
用好、用足课后服务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刘世彬 .......................................................37
教学研究  
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提升科学思维教学能力的行动研究
--京源生物组教研组活动设计/ 吴春萍....48
落实“双减”精神化学在行动
--高中化学赵妍特级教师工作室/ 赵妍 ...54 
学术委员会大事记(上接封底)............76

“双减”专刊

学术前沿

“双减”视域下的英语“堂堂清”教学
方式分析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蔡吉

摘要:“双减”背景下“堂堂清”课程教学模式而言,它较为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以及能力扩展,在中英语教学中有效的运用“堂堂清”模式能够进一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加强课程教学效率,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从而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因此本文就“堂堂清”课堂教学模式分析简要。
关键词:双减;英语“堂堂清”;教学方式

一、引言

“双减”的核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把改革的理念和思想融进实际的教学中,并以先进的思想和理念统领和改进课堂教学,构建有效教学的策略和途径。《纲要》的精神蕴含了要求教师打破教学定势、破解课堂沉闷困境的积极要求。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堂堂清”模式,可以保障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且进行巩固,加强自身的学习效率。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构建“堂堂清”课程教学模式,老师还可以通过引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让班级中的学生开展写作学习,以此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以开放的思维和民主思想为指引,与新课改的要求保持内在的一致性。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要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怎样构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让学生更好地习得课堂知识,通过改进课堂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有减负增效的策略之一。如果可以实现课堂知识在课堂上掌握,并且坚持下来,就可以实现“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学生在减负的同时,更能提高英语核心素养。

自身的学习效率。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构建“堂堂清”课程教学模式,老师还可以通过引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让班级中的学生开展写作学习,以此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承载着培养人、发展人的重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英语课堂生态也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传统教学观念认为,以教学形式实施的知识传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链式过程,每节课都应当有一个周密的程序计划,长期坚持的结果就是每堂课甚至每学期的教学便都有了若干定势。其实教学本质上应当是一种教学相长的过程和对话,定势会阻碍教学创新与探索。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激发教学过程中的新颖和独特性,使课堂充满灵性和魅力。打破课堂的沉闷氛围,让学生参与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展开教学,向课堂要效率,做到课堂知识堂堂清。为此,“双减”的实施,要求教师

注:发表在国家级刊物《教育文摘》2021年第17期

二、“堂堂清”教学方式

所谓课堂知识堂堂清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追求每堂课上每一位同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也就是说每一堂课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其实质是实现“探究合作,一课一清”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知识堂堂清操作结构示意图如下:

1.设境

在这个阶段,学生进入情境,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心向,自主确定探究的方向,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准备进入探究性活动。英语学科的"情境"包括现实生活情境、用语言文字等虚拟的情境,以及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学生还要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仔细阅读文本,去做实地观察或调查,到图书馆或网上收集资料等。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先凭直觉和已有知识作出假设或猜想,然后寻找材料来证明或否定。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提出和梳理问题,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方法的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应有较大的指向性,应是学生在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和喜欢的,而不应故弄玄虚,背离生活实际。

堂教学方式。课堂知识堂堂清操作结构示意图如下:

设境——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导思——发散归纳,提出假设
求证——明确过程,探求应证
达知——整理概括,得出结论
促行——总结学法,作业清零
每个环节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只是各有偏重;依材料特点的不同,各环节也有变化。

2.导思

这一过程是明确目标,提出假设的过程,通常操作为: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把发

此模式拟表示五个环节:

学生发现英语的规律--关于语言的、关于篇章的、关于人文的规律,认识它们的价值。在方法的指导上,教师不是自己来讲解,而是善于发现学生中好的做法,适时推广,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尝试、体验、实践应力求充分,避免匆匆忙忙走过场

现的问题提出来,在教师指导下把这些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有序地排列,把学生思维辐合。使学生的学习方向逐渐明确。提取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运用比较性、对比性、直觉性思维和学生已有的学习方法、策略,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大胆的假设。学生所提的假设与已有的知识有关,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出一个独立思维的良好环境,控制、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不求形式,不过场。应实实在在引导学生由发散思维到辐合思维的过程。

4.达知

学生探究的结果,要通过表达外显化,通过交流合作互补。这个阶段学生的活动要形成结论,用书面、口头、图表等形式展示,并做交流,如演示、宣读研究结果,进行答辩等。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在头脑中形成较完整清晰的认识,在学生研讨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提炼。采取教师启发,学生评议,小组讨论,相互补充的办法,让学生说现象,谈想法,议结论,讲应用,使建立的概念和认识到的规律及时得到巩固、理解。

3.求证

在这个阶段,学生要多读多思考,自己动手尝试,亲历体验,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或通过阅读进入特定的情境,使自己的情感与文章发生共鸣;或收集课文内外的多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在这个阶段,教师作要做点拨提示,向学生提供有关的材料,以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重点要引导

教师要组织好讨论,鼓励学生的创见,帮助把结论扩展和深化,有的问题一时不能得出答案,可以存疑,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对于探索的过程、方法、结论,师生共同小结。有些学习内容还可以拓展延伸,举一反三,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阅读类似题材或体裁的文章,扩大视野。

5.促行

强调课堂教学的效益原则,达成作业清零目标。学习的效益体现在会不会应用,会不会创造,概念建立和规律揭示后,让学生回味一下得到的过程:克服了哪些困难,学到了哪些方法,能否运用新学到的方法熟悉进行其它的探究,等等。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激起再学愿望,更应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创,积极创新。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着重起引导、点拔作用。更要求教师有宽广的知识面,有较高的自身素质。

在日常教学中,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知识堂堂清的操作方法有时运用得还不够充分,在平衡好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的关系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总结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处理好继承优良传统与实施新理念创新之间的矛盾。另外,实施课堂知识堂堂清,教师的教学重点是课前准备,上课时,教师的作用反而以引导和指导为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实施了课堂知识堂堂清后,不能再出现专门的习题课,因为堂堂清课堂已经分解了相关的知识和练习,并且学生都已经消化吸收,再出现专门的习题课,就是画蛇添足了。

(一)优化课程结构

三 、构建“堂堂清”课程教学模式的原则

(二)明确教学目标

当前,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有效

的运用“堂堂清”课程教学模式,首先就需要保障老师能够了解到教学的目地以及教学流程,以此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为例,当老师在开展词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确定,设计语言情景,可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对一些词义进行了解和拼读,提高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并通过练习熟练运用。同时,在教学目标方式,词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多次在主题意义的文本进行复习和巩固,引导学生对词汇的用法,词汇对篇章的影响。最后,关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保障他们的英语素养得到稳定的发展和进步。

身的教学目的后,应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难点,提示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以此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和巩固。例如,在每一堂英语课开始的前期,老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整理出学习的重难点,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自身的缺点和学习内容,并且按照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实际情况,确定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此在最大化限度中加强学习的效率。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

在这一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它是衡量“堂堂清”课程教学模式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应当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保障处于不同学习状态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收获。例如,可以为一些基础比较弱的学生设置一些复习巩固类的练习,让其能够对自身的英语知识基础进行巩固。而对于一些优秀的

(三)突出教学重点

在中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当老师在明确自

学生,可以提供扩展性习题,加强英语综合能力和思维素养。最后,教师还应注意课后的复习以及巩固环境,保障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结束后及时的开展复习巩固工作,从根本意义上发挥出“堂堂清”课程教学模式优点。

据学生的探索给予准确的讲解和指导,引导学生分组应用和拓展基础知识。首先,注意词汇内容的学习。be full of,throw...into...,play a part in 等词组发挥学生重点掌握的作用。因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原文上下文中理解关键词和短语,掌握短语结构和具体用法;然后,分组练习短语和造句,以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其次,我们应该关注本课重要的语法结构,如现在进行时和完成时、被动语态和情态动词。老师应为学生梳理语法知识,清除语法障碍,介绍原句帮助学生理解用法,然后让各组员针对不同的语法内容进行例句扩展练习,掌握语法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注重语法的语篇意义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法可以提高“堂堂清”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提高教学效果。

(二)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加强学生的英语基础是“堂堂清”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才能顺利进行后续学习。为保证学生在当前课堂有效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老师可引入小组合作探究法,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第一课有大量复杂的英语语言知识,如词汇、短语和相关的语法结构,学生很难学习。老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根

(一)注重主题意义的教学

四、堂堂清课程优化策略

英语基础知识是英语核心素养的基础,教师应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以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介绍相关话题,加深学生的理解,从不同层次探索课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设计一些讨论主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阅读文本内容,提取与环境问题相关的有效信息,然后在小组内与其他成员交流、讨论,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升阅读能力。

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有效开展英语日常学习评价,应树立“素养发展为本”的英语学习评价观,紧紧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和英语学业质量要求来确定英语学习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测试,这也是衡量本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测试学习效果的过程中,老师要抽查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课堂表现的差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为测试对象,以提问的形式测试学习效果,大致掌握班级整体学习情况。英语日常学习评价是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英语学习评价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重要链条。

(四)注重教学评一体化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效果,保证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堂堂清”的教学目的,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三)阅读教学完成后

(五)促进作业的改革

系统性是我们研制学习任务的一个重要原则

则,主要表现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相关性和学习任务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衡量“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以便老师在后期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所以,从作业这个角度来促进学与教,提高我们教学的质量。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教师的教学实践。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还应该想让学生培养学生这个自主学习的意识,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的一项更重要的工作是促进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那么作业在育人功能,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指向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作业设计应该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为两翼,以思维发展为能量本质向着核心素养的目标这样一个方向飞去,最终达成一种鹰击长空的这样一种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双减”背景下的英语“堂堂清”课程教学模式,老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着手,有效的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发现教学的方法来保障学生当堂课程的学习效果,以此在最大化限度中保障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让整个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参考文献:

[1]乔丽.基于小组合作的中学英语“堂堂清”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校园英语,2020(22):101-102.
[2]章新其.作业研制如何促进教与学[J].人民教育.2019 (24):53-56.
 [3]张志勇.“双减”背后教育观念的大变革[J]. 当代工人.2021(23):21.
[4]王立群.“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课堂测评素养重构的思考[J].中国考试.2021(23):66-71.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1-08-01].
http://www. gov.cn/zhengce/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

[4]王立群.“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课堂测评素养重构的思考[J].中国考试.2021(23):66-71.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1-08-01].
http://www.gov.cn/zhengce/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

作业研究

提高高中物理作业实效性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石景山学校 程健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丁庆红

作业设计水平,严格控制书面作业的总量。2021年4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对作业管理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厘清了在作业问题上教师、学生和家长各自的角色定位,明确了学校与家庭的责任边界,对落实作业管理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为中小学作业管理提供了基本遵循。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摘要:作业的定位是课程和教学的延伸,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主体是不同发展水平的个体。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时一些老师布置的物理学科作业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存在作业量大、不注重层次性和情境性等问题。本文结合2021年4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及实际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就如何提高高中物理作业实效性,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出几点措施。
关键词:作业;实效性;学业负担;措施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作业问题已然成为“减负”必须面对的一个要点。2021年3月31日教育部就“深入贯彻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举行发布会。对义务教育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规范作业管理,提高

整理、学会求助等能力。这些能力正是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实现了自我发展,才有科学思维的培育,进一步提升核心素养。
     (三)作业的主体是不同发展水平的个体。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成长,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应关注不同能力水平、不同个性的学生的需要,凸显学生个体在教学中的地位。在作业设计中,以学生的发展水平为切入点,为学生设置符合其“最近发展区”的任务,充分体现物理学科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作用,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挑战打下基础。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参与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来,实现作业功能的最优化。

(一)作业的定位:作业是课程和教学的延伸。学生在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知识的理解掌握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它常常是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作业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还可以通过作业了解学情,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做准备。除此之外,作业还是联系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学生的纽带。学校通过作业向家长展示自己的教育观和学校文化,家长通过作业与学校产生互动;作业还可以增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有利于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作业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凯洛夫指出,家庭作业具有巩固知识、技能和技巧等功能,其特点是相比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学生在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要具备知识的调取和应用、资源的搜集和

一、作业的定位、目的、主体

如表1所示,利用作业结构蓝图,将需要设计的作业结构清晰地呈现,这对作业整体设计来说能够达到谋篇布局的作用。该蓝图中包括了序号、题型、分值、内容、素养以及难度等信息。其中内容结构部分主要围绕具体的物理课程内容,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合理分布,力求做到重点突出,基本覆盖。素养部分则围绕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4个方面,利用1、2、3、4、5标注需要考查学生的素养水平层级,难度分布梯度则可以根据作业的性质与功能来确定。作业设计蓝图是在作业编制前就已经规划好的,而且要围绕目标、结构、内容反复论证,并且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反复修改完善,从而真正达成作业的目标。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没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学习动机,就容易觉得作业多、负担重。因此,体现物理学科的科学性、规范性,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是作业减负的重要策略。可以从以下角度设置作业:
(一)作业设计要依据高中物理学业质量标准。作业目标的设计确定要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依托具体的物理课程内容,从核心素养的4个方面分水平描述需要达成的目标。作业结构的设计要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整个作业的设计是否具有整体性,既充分体现学业质量标准的层级水平,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逐步达成标准。作业内容的设计要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以素养立意为导向,围绕物理课程内容设计真实而有价值的情境,并设计指向素养不同水平的任务。

二、提高高中物理作业实效性的措施

表1作业设计蓝图

推导金属棒MN中的感应电动势E。 
         (2)在上述情景中,金属棒MN相当于一个电源,这时的非静电力与棒洛伦兹力有关。

(二)设置分层作业。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注意这些差异,对所有学生都统一要求,势必会打击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准确掌握学情,鼓励教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分层作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分析、诊断、批改和讲评,这样不仅能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还能提高辅导的针对性,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例如:学生在学习《电磁感应》切割磁感线模型后,可以设置如下的作业:
如图1所示,固定于水平面上的金属框架abcd,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MN沿框架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运动。框架的ab与dc平行,bc与ab、dc垂直。MN与bc的长度均为l,在运动过程中MN始终与bc平行,且与框架保持良好接触。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忽略摩擦阻力和导线框的电阻,金属杆有电阻。
(1)请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图1

请根据电动势的定义,推导金属棒MN中的感应电动势E。
(3)证明洛伦兹力两个分力的功等值反号。
(4)通过公式推导验证:导线克服安培力的功率等于电路的总功率;在Δt时间内,导线克服安培力的功等于电路获得的电能。
(5)经典物理学认为,金属的电阻源于定

(三)尽量在同一情境下设置难度不同的问题。例如在上面的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情境中,设置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动势定义、洛伦兹力微观解释、非静电力做功、电荷平衡等知识点的考查,这些设问都是基于一个情境,这样就使学生的思维始终聚焦在这一个情境中,不会因为审题而耽误过多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思考分析问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向运动的电荷和金属离子的碰撞。在此基础上,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求出导线MN中金属离子对一个自由电子(电量为e)沿导线长度方向的平均作用力的表达式。
      (6)若金属杆为R,外电阻为2R,(图2所示)求导线MN中金属离子对一个自由电子(电量为e)沿导线长度方向的平均作用力的表达式。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给他们搭建不同的舞台,他们感到了被关注、被尊重。通过这样的方式关注学生主体,发展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图2

(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设置开放性作业。当前核心素养的提出突破了学科和知识的边界,以素养为载体,包含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作业的布置应

图3

时、课程进度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作业讲评有时落实不好。此时可以灵活借助其他形式,如:小组合作、错题本、微课录制等,这样就把讲评的时间放在了课下,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与时间,提升了学习效果。

该创新形式,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可以与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STEM综合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相适应。将物理作业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入生活化的教学用具、生活化的实验手段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摩擦力》后,布置筷子提米的动手小实验(如图3所示),并设置如下的问题: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需要提高物理作业的实效性,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做出改变,要做到结合学生发展,分层设置不同层次学生所需的作业,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1.筷子提米没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欲想成功,如何改进,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通过上述的动手操作和问题分析,摩擦力知识得到进一步落实,同时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
(五)作业讲评的形式要灵活化。在作业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老师应通过批改作业,结合表1对应的项目,明确哪些学生出现了哪些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针对性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受到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改)[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60-66.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

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2021-7-24.
        [3]刘辉,李德显.作业即过程:过程教育视角下的作业观[J].基础教育课程,2021(06):4-8.
        [4]周婷.高中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176.
        [5]王义才.高中物理分层教学习题梯度设计[J].课程教学研究,2015(04):59-61.
        [6]陆陈元.普通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研究——浅谈校本作业编写的看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6(17):167-168.
        [7]韩志祥.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物理作业设计的模型构建[J].物理教师,2021,42(02):17-20.

课后服务

用好、用足课后服务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北京市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 刘世彬

作为校长,我们要把控好“双减”工作的方向与目标,带领老师们统一思想,把好事做好。“双减”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因此,我们首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明确了学校在课后服务方面的目标。我们的短期目标是:让课后服务工作安全顺行,既满足家长不同维度的(接送时间、服务质量)需求,又能够关注教师工作量与业务发展;而长期目标则是:提高课后服务品质和学生实际获得,让课后服务成为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具体到执行层面,学校要合理调度学校教师资源,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目前,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师资、学生参与课后服务时段特点、学生一日学习身体精力波动的规律,确定课后服务内容。

伴随2021年9月份开学,双减政策正式落地。通过市、区、校各层级的政策解读与学习,我们深刻领悟到这场教育变革的指向。“减轻负担”不是简单化的“减”而是“提质增效”,我们理解这里的“质”是五育并举的质量要提高;这里的“效”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养,达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双减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双减工作涉及学校常规管理、教育教学、课程安排、后勤保障、家校协同等方方面面,11月2日下午,全市校长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双减”工作、特别是课后服务工作的内涵与意义。每日下午三点半以后如何五育并举提质增效、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如何增强每位学生实际获得,怎样推进课后服务再上新台阶,是大会留给我们的思考。

一、统筹校内外资源,用心做好课后两小时服务内容

对于15:30——16:00的综合活动时间,我校从整体课程框架设计入手,思考什么才是既能体现学校育人目标、又能深受学生喜爱,同时有助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最后确定:综合实践活动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个性差异、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的学习内容。本学期,我们尝试在部分年级将学校《我爱博物馆》综合活动内容安排在此时段完成。
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是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坚持开展11年的活动内容,孩子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要到北京12家博物馆进行专题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是对孩子信息甄选、观察思考、同伴互动、公德礼仪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它更应该是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探索求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学

在以上的作息设计中,我们从兴趣培养、特长提升、劳动教育、健康体质、基本需求、人文关怀、综合能力八个维度设计课后服务工作,其间将学校育人目标、特色课程建设、教师专业特长发挥、校外机构有效补充有机统筹,在每日两小时的课后服务工作中孩子们能够在学校享有每日老师作业指导答疑、体育锻炼活动;每周两至三次,二十个兴趣社团、十六项综合拓展活动;每月参与大扫除劳动,学习生活本领;每学期两项校本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延时托管同学还能人人在校用完晚餐,切实解决家长后顾之忧。我们努力在现有学校场地、师资、经费的条件做好课后服务工作。

二、统筹安排教学活动,课后服务助力学校课程建设

每个年级博物馆主题进行集体备课研究,发挥各学科教师优势,形成主题教育教学共同体。

习路线为“校内前课学习——场馆实践体验——学校反馈交流——课后延伸拓展”。(前课)认识学习是引导学生在参观博物馆、观看展览之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有关博物馆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种形式自学知识、设问探究、激发兴趣;场馆实践体验过程,是引领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实践与思考,实现预设的活动目的;(后课)学校反馈则是展示实践成果、学生交流互动、独立思考、内化认知;课后延伸是为了引导学生反思这一活动的收获,引发持续而更深入的探究意愿。

以六年级《探访故宫》为例,我们从国家教材中的知识为基点,对其进行补充,拓展,延伸。面对怎样引导小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这一问题,以“看什么?(前课);为什么看?(前课);怎么看?(实践学习);有哪些启发、感悟习得?(实践学习);怎样表达自己的收获?(后课)为学习框架,学校组织各学科教师针对

在走进故宫的前两周课后服务综合活动时间,信息学科教师带领学生在学校计算机教室通过故宫博物院网站了解故宫;搜集了解相关资料,图片;图书馆老师组织学生在图书馆寻找、整理相关资料;美术老师结合国家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介绍故宫建筑特点,引导学生确定小组学习主题;语文老师(班主任)给学生分组,指导学生完成“我们的行动计划”,指导学生在小组方法。在课后服务时段,系列实施的前课活动,为后续实践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场馆实践体验当日,学生们根据不同兴趣自行组建学习小组。各组负责教师只负责学生的安全管理,而实地学习线路、现场学习方式,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完全由学生自行处理解决。这是对高年级同学的挑战,更是对孩子前期学习

了课后服务时间、空间、学校资源优势,学生实际获得方面达成良好的效果。从课程特色发展角度看:老师们充分利用这一时段,将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扎实从容,不仅提升了课后服务的质量,更推进了学校特色建设。在劳动养成方面,将常规扫除与学生成长评价相联系,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都能够体验到劳动的辛苦与乐趣。强化五育并举,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不懈的追求。

成果的一次检验。最后的学校交流反馈环节也是利用课后服务时段完成。

在劳动养成方面,我们将每周大扫除作为学生参与学校建设,提高劳动本领的良好时机,做到人人有岗位,次次有评价。学校把每班分为四组,每组同学均有不同的大扫除岗位,每位学生每月至少参与一次大扫除活动。每次扫除学生要在自己负责的岗位上完成相应的标准要求,指导教师要给予每个孩子评价。一学期积累下的“每周大扫除 样样我能行”评价等级,将综合成学生期中劳动成绩,记录在综合评价手册中。
经过近两个月时间,我们以一个年级的实践活动为案例,在“用好、用足”课后服务目标指导下进行了初步尝试。从学生成长角度看:孩子们在课后服务中,由不同学科教师带领完成了综合实践主题学习(前课 后课部分),充分发挥

三、注重劳动教育时效性,每周大扫除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

良好的基础。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实践探索,我们在“用好、用足课后服务,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指导下进行了初步尝试。从学生成长角度,孩子们在课后服务中,享受到德智体美劳全方位锻炼培养,综合素养不断提升。从学校角度,我们充分发挥了课后服务时间、空间、资源优势,统筹校内外师资、场地、设备,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活动空间。从教师角度,一方面老师们充分利用这一时段,培优补差,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在开设综合拓展活动的同时促进了个人专业成长。
课后服务是“双减”工作重要的一项举措,带领学校教职工,统一思想,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好这一时间,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将为之不懈努力。

每日16:00——16:30是全校体育锻炼时段,让学生爱上运动,自觉、自发地喜欢大课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学校体育教师计划开展一系列的传统体育游戏活动。跳绳(短绳、长绳)、跳皮筋、扔沙包、跳房子及推铁环比赛等个人、团体小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团体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按照各月的计划,各个班级的学生在班主任带领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精彩活动。由于活动的安排比较周详,加之老师们落实的较好,使得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欲望,并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提供了更好的沟通交流的机会,提升了团队精神。从而使广大师生深深地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进一步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打下

四、推进传统体育游戏,让体育活动有趣有效

教学研究 

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提升科学思维
教学能力的行动研究

北京市京源学校 吴春萍

---京源生物组教研组活动设计

落实“双减”精神化学在行动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苹果园中学 赵研

         ——高中化学赵研特级教师工作室

2021年7月24日,我国史上最高等级的“减负令”——《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标志着中小学学业负担治理工作走上历史新阶段,石景山高中化学赵研老师特级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认真学习《意见》,深刻体会《意见》中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与工作目标,明确工作室的理论依据与工作重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坚持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以项目式学习、表现性评价和作业系统设计为依托积极探索化学学科的典型经验,从政策学习与实践探索两个层面不断学习“双减”精神与探索落实“双减”精神的化学智慧。

间结构示意图、时间分配的权力结构示意图和学业负担的时间分配机制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

2014年马健生[1]从学业负担的时间分配本质与机制角度分析“为什么学生减负政策难以见成效”,指出:学生时间分配的决策机制十分复杂,既受到我国有关教育政策(尤其是考试政策)的直接影响,也受到学生成绩利益攸关方——学校选择性安排的制约,更受到家庭的支持与干预,最后归于学生对这些影响的认知与选择;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题不在于“过重”与否,而是由于时间分配不均衡、不合理以至于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治理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题应转换思路,政府不能也不应该直接代替学生作出时间分配的决策,而是从影响学生时间分配的内部机制出发,设置调节利益的杠杆,引导学校、家庭以及学生等有关利益主体理性决策、平衡安排学业活动、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以及优化任务结构,从而实现学业负担的科学、合理、有效。其抽提的时间分配的内容结构与空

一、政策学习

图1时间分配的内容结构与空间结构示意图

图2 时间分配的权力结构示意图

减负政策之所以成为屡减不止的“表面文章”,根源主要在于:第一,价值争吵代替了学理分析,将减负等同于放松学习、减少学业投入,降低课程标准、学习标准;第二,未能全面分析影响学生学业负担的因素及其中的联动关系和机制,高估了“一刀切”的行政条令的影响范围;第三,没有找准学生学业负担问题的病灶。中国式学业负担的根源不在于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过多,而在于学习时间分配不均衡。由学习任务的结构不合理导致学生发展的畸形与偏差,这才是减负改革所要根治的问题。
龙宝新[2]从“病毒学”视角对学生学业负担问题做以剖解,指出:厘清“学业负担观”是破解学生学业负担问题的理念起点,学业负担应属于一种“教育病毒”应针对持续增生的内在机理找到战胜中小学学业负担的突破口,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持续增能、修复生态”的减负思路,而不要过早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在新中国教

图1时间分配的内容结构与空间结构示意图

育史上出台过一系列民间俗称的中小学“减负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五次是:《关于减轻中、小学校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1955年)、《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 2000 年) 、《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2013年) 、《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2018年) 

与《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1年)等。透过文本来分析,1955年减负令明确指出,学生学业负担的成因是“教材不完善、教师水平不高、学校领导不深入教学”,其秉持的负担观是“教学工作失调观”,减负的实质是用教材、教学大纲、课程计划来规范学校教学工作,使之回归教学正道;2000 年、2013 年、2018 年减负令均以减负工作清单形式呈现,其关注点是升学择校竞争带来的学业负担问题,其秉持的负担观理应是“择校竞争效应观”,认为学业负担实质是升学考试竞争引发的学业课业暴涨现象;2021 年减负令更具战略性、全局性与深刻性,其核心假定更像是将学业负担问题视为一种“教育病毒”,其背后负担观是“病毒入侵观”,试图与之展开长期征战、决战千里,努力走出“表层减负”“考试减负”的工作常模,走上一条“抗病毒”式的减负之路。从这一角度看,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学业

表1 三种中小学学业负担观比较 

负担观大致可分为三种,即教学失调观、竞争效应观与病毒入侵观,其内在差异表示如表1所示。在上述负担观的指导下,我国中小学学业减负工作走出了一条持续强化、层层加码的道路,如表2所示。第三阶段中,减负政策已经具备了层次性、系统性、内外双向延伸的新特征(如图4所示);从理论上分析:课堂、学校、家庭感染学业负担病毒的关键六环节是: 社会“追分文化”的流行、家长分数神话形成、政府部门的漠视、学校办学理念异化、教师专业权利失守、校外机构推波助澜,最终导致学生学业负担问题集中爆发等,这就构成了学业负担病毒自我衍生的内循环(如图5所示)。

学业减负工作更应该强调教育行业的系统免疫力、生态修复力,力争打一场“有深度、有谋略、有耐心”的学业负担阻击战,这需要:构建教育系统的免疫屏障,修复健康的教育生态系统,重视教育文化的净化与进化,增加有深度的减负政策供给。

图4 “双减”政策的内部架构分析

表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次“减负令”回顾

 图5 教育机体被负担病毒感染过程图示

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多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化学课程在帮助学生形成未来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需要教师:1.深刻领会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科学制订化学教学目标2.准确把握学业质量标准,合理选择和组织化学教学内容3.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独特价值,精心设计实验探究活动4.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促进学习方式转变5.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有效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6.增进化学学科理解,提升课堂教学能力[3]

通过深入的学习,工作室全体成员一致认识到:1.在《意见》的指导下,在党的领导下,在优秀教师的带领下,新一轮的“双减”工作一定能够成功;2.“双减”的主战场在学校,主阵地在课堂,我们要为打赢这场阻击战贡献化学智慧。

二、化学智慧

(一)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养的重要载体,化学学科核心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基本理念是:1.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高中化学课程;3.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4.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5.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坚持学生为本

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用学生学的效果指导教师的教学改进。工作室认真研读《课堂教学评分规

学习并不是从传递特定知识内容的教科书开始,而是从揭示问题开始的,在深度学习中,学习者围绕问题,引出种种思考与解决方法,教师则判断他们此时“知道了什么”、“能够做什么”,从而规约学习规则,并展开一系列旨在问题解决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的探究活动[4]

则》,从书中梳理实施路径并进行学科化的区域探索,如图6(由于篇幅所限,图中略去了三级评分细则)。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深度学习”( deep learning) 是“学习者能动地参与教学的总称”,亦即“通过学习者能动地学习,旨在培育囊括‘认知性·伦理性·社会性能力,以及教养·知识·体验在内的通用能力。因此,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体验学习、调查学习等,均属于‘深度学习’的范畴”。深度

图6课堂教学评分规则梳理与学科化区域探索图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建构性的教与学方式,教师将学生的学习任务项目化,指导学生基于真实情境而提出问题,并利用相关知识与信息资料开展研究、设计和实践操作,最终解决问题并展示和分享项目成果。在这个界定中,“项目”指的就是从问题提出到设计制作、最终到展示成果的完整活动,这个活动过程内在地蕴含着学生的学习(如对相关概念和原理的应用、对学科知识的建构、利用网络等技术手段收集并处理信息等),“项目”由此成为学习的载体[5]

表现性评价是在尽量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判断的评价方式,表现目标、表现任务和评分规则构成了表现性评价的三个核心要素,它能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去”“现在哪里”“离目标还有多远”,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等[6]。表现性评价是撬动深度学习的引擎,课堂中的表现性评价不仅能服务于教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情境中任务的解决和利用评分规则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主导的学习,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和表现的改善(见图1)[7]

图7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表现性评价实践模型

纯正的教育信念、正向的教育理想、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就是教育系统抗击学业负担病毒的最佳“疫苗”[2],工作室全体成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开展实践研究,从最初的“项目式学习1.0”到“嵌入表现性评价的项目式学习2.0”,以“项目”为抓手,通过“分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的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水平,明确单元学习目标,确定单元大观念,进而设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表现性任务及其评分规则,通过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在做中判断学生的表现,开展教学反思与改进,以2021年11月23日赵晓冉老师的研究课为例:
1.《课标》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铜一锌双液原电池、铅蓄电池、氢

氧然料电池、电解熔融氯化钠和电解饱和食盐水等案例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分析解释、推论预测、设计评价等学习活动,发展学生对原电池和电解池工作原理的认识,转变偏差认识,促使学生认识到电极反应、电极材料、离子导体、电子导体是电化学体系的基本要素,建立对电化学过程的系统分析思路,提高学生对电化学本质的认识。
        教学中应创设真实情境(如不同应用情境中燃料的选择,化工生产路线的选择等),组织学生开基于能量利用需求选择反应、设计能量转化路径和装置等活动,形成合理利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意识和思路,提升“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课标》学业要求
        能分析、解释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和电解池。(教学目标)

3.学科模型

     图8

4.项目学习任务
任务I:设计原电池模型,根据原理试制作电池供音乐贺卡响起。
任务II:试制作电池供微型(1.5V,0.12A)风扇转动,指出缺点与不足,分析影响因素。
任务III:探究影响原电池的电压、电阻、以

以及流的因素及规律。
任务IV:尝试优化电池,设计电池使灯泡(2.5V,1A)点亮。
任务V:制作海报分析商业电池工作原理,模拟商业电池进一步优化电池能够制作一款电源为手机充电。
      5.项目评价设计

6.项目实施流程

     图9

表2 项目评价设计

     图10

后续工作室的刘华老师和郑华老师会相继展示项目式学习研究课,之后全体成员进行系统反思,归纳嵌入表现性评价的高三化学项目式学习的一般流程,初步模型如下图所示。

落实“双减”精神是一次次的自我革命、一次次的集中研讨、一次次的实践探索、一次次的总结梳理,高中化学赵研特级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在行动!
(工作室成员:王晓军、刘华、郑华、赵晓冉、王瑶、张春峡、杨士锋、牛丽亭)

参考文献:

[4]钟启泉. 深度学习:课堂转型的标识[J]. 全球教育展望,2021,50(01):14-33.
[5]杨明全.核心素养时代的项目式学习:内涵重塑与价值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02):57-63.
[6]周文叶.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表现性评价的实施[J].当代教育科学,2013(16):16-18+56.
[7]周文叶.促进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研究与实践[J].全球教育展望,2019,48(10):85-95.

[1]马健生,吴佳妮.为什么学生减负政策难以见成效?——论学业负担的时间分配本质与机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5-14.
[2]龙宝新.中小学学业负担的增生机理与根治之道——兼论“双减”政策的限度与增能[J].南京社会科学,2021(10):146-15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021年9月22日
唐翠萍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导师唐翠萍、李岚、刘巍和学员张剑、赵丽娜等,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苹果园中学进行北京市高中政治教师基本功展示说课研讨。导师与学员孙超等人,在北京市第九中学备课,就北京市同课异构课进行头脑风暴。
2021年9月23日
蔡吉特级教师成员杨茜主讲“新教材,新教法”。
2021年9月23日
唐翠萍特级教师工作室邀请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李红勃教授做了题为“法律、宪法和法治”的专题讲座。
2021年9月24日上午
唐翠萍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导师唐翠萍、李岚、刘巍与学员张剑,在石景山教育分院进行北京市高中政治教师基本功展示说课研讨。学员张剑,代表石景山区参加了北京市高中政治教师基本功展示说课。
2021年9月24日
周春红、刘永江特级工作室开展了“数学特级说·好课”系列活动之五,邀请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董武老师为工作室的学员老师们进行了题为“发现、提出问题,学会自主学习”的精彩讲座。
2021年9月24日下午
刘世彬工作室部分成员在外语实验小学召开研讨活动,就"跨学科教研组活动"进行了研究与讨论,探索如何提高跨学科主题式教研活动的时效性。
2021年9月24日
马炳霞特级教师工作室开展“书香乐园园本课程”之表演区研讨。
2021年9月24日
马炳霞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参加石景山区第五期名师培养工程活动。

学术委员会大事记

(第十二期)

(上接封底)

2021年9月25-28日
马炳霞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参加北京教育学院市级骨干教师高研班学习。
2021年9月27日下午
刘世彬工作室成员召开线上工作室会议,总结了上一学年的工作,并对新学年提出了发展目标,每位工作室成员在总结近两年教育教学成绩的基础上,规划自己新学年的发展目标。
2021年9月28日
杨红兵特级教师工作室围绕“单元作业设计研究”展开研讨,各成员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汇报,学院互动交流,杨红兵老师作总结。
2021年9月28日
赵研特级教师工作室进行项目式教学的深入学习,邀请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创新教育研究中心陈咏梅主任做了题为“真实问题解决与跨学科素养”的讲座。

2021年9月24日
周春红、刘永江特级工作室开展了“数学特级说·好课”系列活动之五,邀请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董武老师为工作室的学员老师们进行了题为“发现、提出问题,学会自主学习”的精彩讲座。
2021年9月24日下午
刘世彬工作室部分成员在外语实验小学召开研讨活动,就"跨学科教研组活动"进行了研究与讨论,探索如何提高跨学科主题式教研活动的时效性。
2021年9月24日
马炳霞特级教师工作室开展“书香乐园园本课程”之表演区研讨。
2021年9月24日
马炳霞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参加石景山区第五期名师培养工程活动。

2021年9月
吴春萍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刘晓昕申报的课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单元教学实践研究》立项北京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工作室成员将全部参与课题研究工作。
2021年9月
张玲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耿怡、李洋、卢旭娟完成3节公开课。
2021年10月
历史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刘芳参与指导区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古城教育集团巡讲节目排演《中国革命从这里转折》
2021年10月10日
张玲特级教师工作室聘请北师大教育学部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庄榕霞做模块化课程设计辅导。

2021年9月29日
马炳霞老师前往六一幼儿院参加中国教育报“名园现场会”活动,作为名园长进行现场访谈。
2021年9月30日上午
肖伟华老师召开主题为《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第二期启动仪式。
2021年9月30日
蔡吉老师主讲英语语法课解读与教学策略。
2021年9月1日-15日
武凤鸣特级教师工作室组织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严玉蓉、朱博、英子豪三位老师录制体育微课,推荐市教研公众号。
2021年9月
杨红兵特级教师工作室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崔静老师带领子课题组教师开展字课微课录制与群交流,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2021年10月18日
吴春萍老师作为教师代表之一在石景山区教工委主办的京源学校现在进行时课程创新研讨会上做了主旨发言。
2021年10月19日
马炳霞特级教师工作室聘请益阳学校的老师,开展通向数学的专题培训。
2021年10月19日
赵研特级教师工作室进行了分组主题式项目式学习研讨,第一小组确定了以“碳中和、碳达峰”为项目主题,由初三和高一学生为主的项目;第二小组以“冬奥文创产品开发”为主的项目。
2021年10月20日
张玲特级教师工作室聘请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主任周亮做中高职衔接模块课程开发讲解和辅导。

2021年10月11日
吴春萍特级教师工作室京源工作站,吴春萍作为生物组教研组长,带领生物组(含部分工作室成员),参加了我区第19届中小学教育教学培训与展示活动中的教研组活动设计与实施。
2021年10月14日
蔡吉特级教师工作室邀请杨立宪《基于大观念语境下的整体教学》讲座。
2021年10月14日
历史特级教师工作室邀请北京市教研员郭井生老师为全体高中老师举办关于新教材、新高考相关内容的学科讲座。
2021年10月14日
肖伟华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陈中才老师举行骨干教师献课,课题是“立体几何中的平行问题”
2021年10月18日
吴春萍特级教师工作室京源工作站部分成员参与承办了第100期翱翔特别论坛展示。

2021年10月26日
刘世彬工作室成员参加了外语实验小学分校闫静老师《大概念视域下音体美一体化主题实践研究课程的研究》开题报告会,会上刘世彬对开题报告进行了点评,提出了音体美一体化综合实施的建议与思考,同时也是对工作室成员的一次科研培训。
2021年10月27日
马炳霞特级教师工作室开展微格课展示交流活动。
2021年10月28日
蔡吉工作室邀请朝阳教研员、特级教师做《2021高考质量分析》讲座。
2021年10月28日
唐翠萍特级教师工作室邀请《哲学与文化》教材编写人员、特级教师梁侠为区高中全体政治教师做了题为“《哲学与文化》教材教学研究 ”的专题讲座,活动由工作室成员赵娜主持。

2021年10月21日
蔡吉老师主讲《基于大观念语境下的语法教学》。
2021年10月22日
杨红兵特级教师工作室带领骨干教师开展“十四五”研究课题的研讨,重点讨论开题报告的撰写。其中,古二小赵瑞莲老师代表子课题组完成子课题开题报告。
2021年10月25日
肖伟华特级教师工作室总顾问陶昌宏做《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引领》专题讲座。九中骨骨干教师70多人参加会议。
2021年10月21日
唐翠萍特级教师工作室邀请北京市特级教师李婉华为我区高中全体政治教师做了题为《2021届高考评价指导及高考阅卷分享》的专题讲座,接着工作室成员陈盼盼做了高考阅卷交流。

2021年10月-11月
历史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刘芳指导教学大赛教研组活动展示和青年教师邓加区级说课。
2021年10月下旬-11月中旬
历史特级教师工作室命题小组开展线上研讨2次。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