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特级·师说 第17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3-01-16
1205

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简介

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立于2018年9月,是石景山区委教工委、教委落实市、区“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是“形成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育人才保障体系”的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
学术委员会目前有正高级和特级教师21人,主要职责是为石景山区教育高端、绿色发展提供专业引领与专业咨询,为区域教育工作的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建设、教育教学评价、教育科研及成果等重要事务提供学术指导与学术评定,对较大型学术活动提出建议并推动与促进各级学术交流。从学术角度对区域教育发展提出可行性意见,为决策提供依据。
此外,每位学术委员会成员,还通过成立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方式,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学习为主导,以研究为主体,以工作为主线,选拔、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提升其教育教学、教育研究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从而形成一个个研修共同体,带动石景山区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进而促进石景山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

CONTENTS

目   录

【“历史特级教师工作室”刊】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历史特级教师工作室简介

· 特级教师 I 成学江  刘芳

  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区教委和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2019年5月28日石景山区特级教师工作室正式启动。
我区历史学科师资队伍整体实力较强,资源优势明显。我们会遵循求实求是的原则,以培养学科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队伍为核心,将工作室打造成为我区历史教师成长发展的新平台,使之成为构建高端学习和交流机制的新起点,引领学科高水平发展。
工作室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既重视理论学习,通过各种高端讲座和史学著作的阅读、研讨、交流,提升理论水平;更强调实践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命题研究、课题开展、参观访问等形式,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我们希望通过历史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学习交流,每位学员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并能够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全区历史学科教学的整体发展。

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我们希望通过历史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学习交流,每位学员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并能够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全区历史学科教学的整体发展。

3

4

                              工作室导师
成学江: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特级教师 正高级教师
刘    芳:北京市古城中学 特级教师 正高级教师
                          工作室学员名单
王    辉:首师大附属苹果园中学 北京市学科带头人 正高级教师
师雪峰: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 北京市骨干教师
付建河:北京九中 北京市骨干教师
臧家富: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石景山区学科带头人
隽军宁:北京九中 石景山区学科带头人
段长波:北京九中 石景山区骨干教师
吴文涛: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 石景山区骨干教师
王云会:北京市古城中学 石景山区骨干教师
苏    昕:北京市京源学校
祁秋菊:首师大附属苹果园中学 石景山区骨干教师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方    晨: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 石景山区骨干教师

5

6

摘要:2019年秋季,部分省市已经开始使用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新教科书与老教科书相比,在编写体例上有很大的变化,回归了传统的通史体例,在内容选择上也有一些差异,增加了一些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同时简化了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叙述。在使用新教科书的时候,与老教科书适当进行一下比对,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更好地把握新教科书,用好新教科书,教好新教科书。
关键词:新教科书 核心素养

在新老教科书对比中寻找教学的突破点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臧家富

                              几句引言
2019年秋季的新学期,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已经在部分省市投入使用,倍感荣幸的是,我们算是这套教材的“尝鲜”者:既是这套教材正式出版前的试教者,也是正式出版后的第一批使用者。教了十几年的老教材,当我们面对着这套在体例和内容上有较大变化的新教材时,既感到兴奋,又感觉不适。兴奋源自我们的期待,期待着能在一片新的田地里有新的收获。不适来自我们的困惑,困惑在该如何应对新教材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再则,历史的惯性总会为我们接受新事物制造一点点的障碍。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新教材培训多少能缓解我们的一些不适感。新教材使用前一线教师们大多参加过国家、省市、区县三级的培训,使用过程中也常有专家们的点播和同行们的切磋。在诸多类型的培训中,一线教师们比较欢迎的是请一些历史学界的大家为老师们带来一些学术前沿的信息和专业研究的成果。说到底,提高教师本身的学科素养才是应对新教材挑战的根本。笔者有幸成为由北京市特级教师成学江老师领衔的“历史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学员,也因此能在这个平台上近距离地接触到一些知名学者,享受他们带来的学术盛宴。
刚刚过去的两个月,工作室先后请到了北京大学历史系的阎步克教授和张帆教授两位著名学者来做学术讲座,

7

8

们面对着这套在体例和内容上有较大变化的新教材时,既感到兴奋,又感觉不适。兴奋源自我们的期待,期待着能在一片新的田地里有新的收获。不适来自我们的困惑,困惑在该如何应对新教材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再则,历史的惯性总会为我们接受新事物制造一点点的障碍。

历史系的阎步克教授和张帆教授两位著名学者来做学术讲座,讲座主要内容的是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和国家管理的相关问题(阎步克教授的主题是“从品阶勋爵看‘官本位’体制的历史变迁”,张帆教授的主题是“中国古代的国家管理”),这两个主题均涉及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有关内容,因此,两位教授的讲座对我们极具指导意义。
        一方面拓宽了中学历史教师的学术视野。从阎步克教授的讲座中,我们认识到中国古代的“官本位”体制深刻影响了古代社会,而且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中国古代的日常游戏中有 “升官图”,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与古代官爵相关的算术题,官本位的意识在游戏和数学计算中潜移默化,因此中国古代“官本位”体制是理解中国历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阎步克教授还为我们梳理了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中的“品位和职位”问题,并以一幅简图概括中国古代官阶制变迁五大阶段的特点,这也是阎教授对学界的一大贡献。中国古代的官阶制,有职位分等,还有品位分等,前者以“事”为中心,后者以“人”为中心,两者结合,保证了官僚体制的运转,认清这个问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官僚政治的运作和演变。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心,后者以“人”为中心,两者结合,保证了官僚体制的运转,认清这个问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官僚政治的运作和演变。
       另一方面解决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具体问题。张帆教授的讲座从三个层面来讲解中国古代的国家管理,即顶层(皇帝),高层(中央政府),中下层(地方政府),这三个“层”的划分让我们觉得耳目一新且非常贴切,再加上简略提及的 “基层”,这样就把教材中所涉及的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基本结构涵盖进去了。张帆教授是新教材中国古代史部分的主编,讲的很多问题能直接接入高中历史教学。例如,我们都知道宋代官僚机构膨胀使得官俸开支巨大,这与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关,从张帆教授的讲座中我们还了解到,古代的“荫补”制也与此有一定的关系。“荫补”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古代官员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获得一个“荫补”的名额,一个名额就是一个当官的机会,宋代官员达到一定级别可以有多次“荫补”的机会,而且还可以给家族以外的人,由此造成宋代荫补之滥,这也成为官僚机构膨胀的原因之一。张教授还讲到,宋代同一官员的岗位和级别有时差的很大,岗位很低但是级别和薪俸很高,没有岗位有级别也能有补贴,这也增加宋朝了财政开支。

9

10

的人,由此造成宋代荫补之滥,这也成为官僚机构膨胀的原因之一。张教授还讲到,宋代同一官员的岗位和级别有时差的很大,岗位很低但是级别和薪俸很高,没有岗位有级别也能有补贴,这也增加宋朝了财政开支。
       培训和讲座给我们提供了指导和借鉴,让我们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迎接新教材的挑战,但是教学实践中怎么做还得靠我们自己摸索。在过去的半个多学期的教学中,面对陌生的新教材,熟悉的老教材的身影始终挥之不去,在备课时笔者会不自觉地把新教材与老教材进行对比,寻找两者之间的异同。这种对比不是为判定优劣,只是出于职业的自觉,希望在对比中擦出一点思维的火花,从而发现一个教学的突破点。阎步克老师讲座时曾说过一句话:“发现是最激动人心的事”,新老教材的对比或许就能让我们体验到这种激动。
       那么对比什么呢?两版教材共有知识点的差异或可作为一个对比的切入点。又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笔者认为可以考虑这么几点:一是叙事逻辑。每本教材的结构和主线不同,编写者也不同,历史叙述的逻辑也会有一定差异;二是概念解释。历史叙述中有大量的概念,有些专有概念虽然表述同一,但是不同教材在具体内涵的解释上会有差异;三是结论表述。同一历史事件,在影响、评价、意义等一些历史结论方面会有语言表述甚至是观点上的差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某些内容的对比做过一些浅显的思考和探究,闲暇之余整理了两个与明朝历史相关的案例,与大家分享,也求教于诸同仁。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和主线不同,编写者也不同,历史叙述的逻辑也会有一定差异;二是概念解释。历史叙述中有大量的概念,有些专有概念虽然表述同一,但是不同教材在具体内涵的解释上会有差异;三是结论表述。同一历史事件,在影响、评价、意义等一些历史结论方面会有语言表述甚至是观点上的差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某些内容的对比做过一些浅显的思考和探究,闲暇之余整理了两个与明朝历史相关的案例,与大家分享,也求教于诸同仁。
                                

11

12

两个案例
       案例一:对阳明心学的理解
       陆王心学是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阳明心学” ,尤其是“致良知”思想是两版教材共有知识点,在这一问题上,两版教材的概念解释很相近,但结论表述差别明显:
      老教材:“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第14页)
       新教材:“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第85页)

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第85页)
       老教材的表述给学生和老师留下了一个问题:在程朱理学是官方哲学的背景下,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为什么得到广泛传播?新教材中关于陆王心学的评价似乎可以回答上述问题,但这个结论表述与“致良知”的概念解释之间的关联性不是很强,不易理解。
       两套教材都解释“良知”为“天理”(老教材进一步指出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会被私欲遮蔽,所以需要加强道德修养,提升境界。应该说这几句话完成了“致良知”概念基本内涵的解释,但如果仅仅是这样,最终还是回到了传统儒学强调的道德修养上,还是不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就能“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为什们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新教材“探究与拓展”中的资料和问题对此有一定的说明,此外,笔者在阅读中还读到这样几则材料:
      王阳明曾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他还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他还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
       这两段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王阳明看来,天理面前人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体认的能力和权力,不能盲从权威,这其实隐含着这样一种思想:鼓励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这对于已被程朱理学捆缚多年的思想界来说意义重大。16世纪的中国,没有出现过像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那样的思想解放运动,但是却有一种自我觉醒的潜流在涌动。理解了这点就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陆王心学“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也就能理解李贽的出现。

13

14

王阳明经常把“良知”比作明月,他在一首诗中写道:“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这首诗我们似可做这样的理解:外部的客观世界,人的意志无法左右,人生短暂,且未必一路坦途,直面人生的最好方式就是“吾心自有光明月”,心中有它,就不会有“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悲愁。据说,王阳明临终前的遗言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冈田武彦认为这句遗言诠释了阳明心学的精髓。豁达的胸怀、不屈的意志、强大的内心或许也是广义上的“良知”,如果这种理解合理,那么也就可以理解阳明心学为什们能“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案例二:对内阁制度的理解
内阁制度的形成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两版教材在简述内阁的形成过程之后,均提到了内阁在明朝中后期的变化,但是结论表述有差异:
老教材:“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第17页)
新教材:“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第72页)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明朝中后期内阁地位提高,权力变大,这个变化对明朝政治影响很大,如果不弄清楚,心里就会始终有个疑问:一个无实权的秘书机构后来怎么就权力扩大了?
细读上述两段表述,其实包含了两点信息:其一,老教材中的“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新教材中的“(大学士)被比喻为宰相”,这两句话的背后隐含的意思是作为秘书机构的内阁左右了行政机构;其二,老教材中“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新教材中“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这两句话表明,皇帝的信任和内阁大学士个人的能力是使内阁权力的扩大的两个因素。那么皇帝的信任和内阁大学士个人的能力,如何就使秘书机构的内阁左右了行政机构?笔者在阅读中找到了如下的信息,或有助于解答这个问题。
明朝前期,“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明史·职官志一》)所谓“编、检、讲、读之官”指的应该是人才储备机构翰林院里的“编修、检讨、侍讲、侍读”等官职,也就是说入阁的是没有实际行政职权的官员,而“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强调的也是内阁不能干预行政事务,但是明朝中期这种情况有所改变,这从张居正的内阁经历可见一斑。

15

16

是说入阁的是没有实际行政职权的官员,而“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强调的也是内阁不能干预行政事务,但是明朝中期这种情况有所改变,这从张居正的内阁经历可见一斑。
       张居正的前任,内阁首辅高拱,在隆庆年间作为内阁首辅兼理吏部事务,拥有吏部尚书的头衔,而吏部是六部之中最重要之部门,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作为内阁首辅的高拱本身就是有行政权的官员,而且是最重要的行政职务之一。不单是高拱,张居正初入阁的时候身份是吏部左侍郎,后晋礼部尚书。从理论上来说,内阁的性质没有变,仍是秘书机构,但是内阁成员的身份却发生了变化。
       万历初,张居正成为首辅,虽然他没有像高拱那样兼理吏部事务,但是六部难以摆脱他的影响,六部中一些老资历的尚书相继退休后,“九卿之中,不是居正所汲引,便是他的亲戚”。万历元年吏部尚书出缺,三位候选人中排名最末的南京工部尚书张瀚因为张居正的原因得以获任,这说明人事安排受内阁的影响很大。不仅如此,张居正改革时实行“考成法”,对官吏进行考核,这一措施使 “他以六科(监察六部的机构)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以获任,这说明人事安排受内阁的影响很大。不仅如此,张居正改革时实行“考成法”,对官吏进行考核,这一措施使 “他以六科(监察六部的机构)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
       由此可见,明中后期,内阁地位提升的一个表现就是直接或间接地干预行政事务,比如人事问题,他们的权力不是内阁这个机构赋予的,而是以其它方式侵夺的,甚至是其所兼有的行政职务赋予的。 

17

18

一点余论
       上述两个案例是由概念解释和结论表述的对比引发的一点思考及探究,主要是关于本体知识的,此外,这两个案例还引发了笔者对时下的热门话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点思考。
       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是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两个内容,课程标准的解释是:“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关于这两个概念的解释,笔者有如下不成熟的理解。

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关于这两个概念的解释,笔者有如下不成熟的理解。其一,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有共性,都少不了“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基本上还是围绕历史研究的两端展开,一端是史料,一端是结论,历史研究就是秉持严谨的态度,以科学的方法在这两端建立起联系,通俗地讲,这两个核心素养与前人所提出的“论丛史出、史论结合”的治史原则和方法有相似之处。因此,这两者有时很难分开,在史料实证的同时伴随着历史解释,在历史解释的时候我们又很难离开史料实证。其二,从课程标准中对这两个素养的解释来看,两个核心素养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能力,我们是否可以理解先有态度,再掌握方法,逐渐就具备了能力,进而可以以此作为培养核心素养的几个不同进阶。 
      以笔者井底蛙之狭隘视域所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主要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在本课的知识范围内寻找一些新材料,引导学生理解和辨析,然后形成一种新的历史认识或者质疑某种历史认识;另一个是根据教材中已有历史认识,补充相关的材料,引导学生理解和辨析,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历史认识。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材料,引导学生理解和辨析,然后形成一种新的历史认识或者质疑某种历史认识;另一个是根据教材中已有历史认识,补充相关的材料,引导学生理解和辨析,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历史认识。
        前一个路径极富创造性,非常考验治史的功力,是一种带有较强学术研究性的历史教学,很多老师的研究课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的优秀课例,这一路径提升了课堂上学生思维的力度,无论在方法上还是能力上对学生都有很大启发,比较符合课程改革中很多人提倡的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课程理念,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后一个路径的创造性似乎弱一些,更多的功夫用在教材本身内容的挖掘上,有“教教材”之嫌,但是这一路径却能很好地服务于忙碌的日常教学。从中学历史教学的现实来讲,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就是,通过我们的教学工作,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很多历史认识是怎么形成的。正如上述两个案例中所涉及的,教材中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学生需要明白是怎么得出来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或补充的材料去帮助学生理解。基于这样的认识,后一种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也是有其价值的。这样一种方式,纵使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能力上的提升相对较弱,至少在方法和态度上是一种引导。

19

20

去帮助学生理解。基于这样的认识,后一种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也是有其价值的。这样一种方式,纵使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能力上的提升相对较弱,至少在方法和态度上是一种引导。
       历史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的资源,也是最主要的资源之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虽然不能唯教材论,不能被教材捆住手脚,但是把教材上的知识教清楚,学明白,总该是中学历史教与学的一个基础性工作。教材中有许多的逻辑需要理顺,有大量的概念需要厘清,有不少的结论需要讲明,教师利用相关材料帮助学生完整地、深入地理解它们,也有助于达成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略
    【注】本文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年第3期。作者简介:臧家富,毕业于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教师,石景山区学科带头人。多次承担市区级公开课,并在市区级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大赛和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杂志上发表多篇教学论文,曾被评为石景山区骨干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课堂教学大赛和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杂志上发表多篇教学论文,曾被评为石景山区骨干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注】本文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年第3期。作者简介:臧家富,毕业于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教师,石景山区学科带头人。多次承担市区级公开课,并在市区级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大赛和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杂志上发表多篇教学论文,曾被评为石景山区骨干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21

22

摘要: 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一语的相关史料研习为教学素材,沿着“善疑、求真、创获”的探究路径,引导学生质疑、求证、辨证、解析“素来不成问题之事”;深入挖掘教学资源,“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阐述以往的观点或提出新的解释”,“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最终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 善疑;求真;创获;史料实证
2020年5月28日,在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成学江老师组织的历史教研室暨特级教师工作室第三次高端学术讲座上,全区历史老师有幸聆听了南京大学陈晓律教授的精彩点拨,令我们这些常年埋头拉车的中学教师豁目开襟,如坐春风!学界智者广博的学养、深邃的思想、高远的见解的确是“高山仰止”,但那种勤思善问、独立思考的治学态度却是我们能够“景行行止”的。

“善疑、求真、创获”:史料实证教学探究案例

 ——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一语为例

北京市第九中学 隽军宁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成为思考型的教者,这是受教于陈教授后的一个感悟。新教材已经把许多体大思精的大学课程内容下移到了中学课堂,微言大义的教材表述,纷繁复杂的历史概念,纵横捭阖的时空联系,正挑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备课教课不再是“一本万利”,而是“日新月异”,时时考验着我们的学科功底与专业素养。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历史教师必须走精博深思的道路。教师自身善于思考,才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才更有资格进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阐述以往的观点或提出新的解释”。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引用“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一语,但以此来说明相关问题却似有偏失。本文拟以此为例,沿着“善疑、求真、创获”的思考探究路径,引导学生质疑、求证、解析“素来不成问题之事”,以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23

24

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一语的史料实证效度
【善疑】此语具体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当时主要针对什么?
【求真——史料实证】
材料1: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借“祝寿”之名企图直接面见清帝并提出要求。由于英国人事先掩饰其意图,导致清廷从中央到地方都将其误认为是向皇帝祝寿的“贡使”,结果出现了礼仪之争。英使团随后参加了清帝寿典。清政府曾天真地认为,祝寿完毕应该安排英使回国了。到这时马戛尔尼才正式提出了“划地居留”“增开口岸”等6项要求。清政府这才发现了英国人的真正意图。这些具有明显殖民侵略性的要求,理所当然不被清政府所接受。清廷在给英王的“敕谕”中,干脆地拒绝了所有要求,这是维护国家主权的严正立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一语就出自驳斥英国侵略要求的第二道“敕谕”。[1] 
材料2:清廷拒绝“增开口岸”的“敕谕”:“向来西洋各国及尔国夷商,赴天朝贸易悉于澳门互市,历久相沿,已非一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你国必需之物,是以恩加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傅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澳门设有洋行收发各货,由来已久,尔国亦一律遵行多年,并无异语。其浙江宁波、直隶天津等海口,均未设有洋行。尔国船只到彼,亦无从销卖货物。况该处并无通事,不能谙晓尔国语言,诸多未便。” [2]
       材料3:英王乔治三世致乾隆帝国书(节选):“每不得已而战役,得胜之后,祈祷和平,不敢夸伐……以前吾民之优秀者,驾船四出,以求新地,非以征服为目的也。惟欲增加吾人世界知识……吾人以谨慎公正,力避战祸,欧洲各国战乱相寻,吾人实引为大戒。……惟期与世界同享和平。” [3]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一语当时主要针对什么?清廷“敕谕”是什么性质的文件?如何看待英王国书?

25

26

【创获——历史解释】
“天朝”的观念意识古已有之,并非清代独有。“敕谕”此语针对英国“增开口岸”的要求,是驳斥英国侵略要求的外交措辞。“敕谕”在今天看是历史文献,但在当时是一份政治上的外交文件。既然是外交“国书”,并且要义正辞严地驳斥别国对自己国家主权的公然蔑视和侵犯,就不可能气沮示弱。国各不同,西方所谓的“自由贸易”不能凌驾于别国国家主权之上。“敕谕”理由正当、立场正确,语气虽显“自大”,但却是出于捍卫国家主权的政治需要。与其说此语反映了清政府的“盲目自大”,不如说是为了反击英国殖民侵略的外交辞令。如果不问因由,脱离具体的历史背景和针对性,忽视此语外交辞令的因素,简单以此断定清政府的“盲目自大”,终归不是全面的认识。
比照英国在世界各地殖民侵略的恶行,这封英王国书显然是一份虚伪的外交辞令。如果我们今天还被这种口吐莲花的外交辞令所迷惑,认为外交场合的人们都径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情直遂地口吐真言,那倒是我们自己不懂政治和外交了。当然,外交辞令也能反映人的思想观念,但外交场合出于政治需要而巧言令色的外交措辞,与人们的真情实想,毕竟不完全是一回事,应该有所区分,不能不加分析地拿过来就用。
      【设计说明】高中阶段是学生历史思维养成的重要阶段,应该鼓励学生提出有理有据的独立见解。我们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一语出自外交“敕谕”,因特殊的政治需要,削弱了其史料实证的价值。但不等于说清朝官方就没有盲目自大、虚骄无知的思想观念成分,而是说这需要其他史料来多源互证,此语因其特殊背景和因由,说明历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值得商榷,因此在教学引用时还是慎重一些为好。
      由此引导学生认识:每一则史料都有其实证的效度和边限。《课标》指出:“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并非所有史料都能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需要秉持大胆怀疑、多源互证等原则。”

27

28

文献不足征,就要谨慎下结论,话只能说到相应的程度。
       二、此语说明清王朝“闭关自守”的史料实证辨析
      【善疑】此语能说明清王朝外贸“闭关”的理由吗?
      【求真——史料实证】
       材料4:“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4]
       材料5 :“向来西洋各国及尔国夷商,赴天朝贸易悉于澳门互市,历久相沿,已非一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你国必需之物,是以恩加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傅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同上]
       材料5全句的真实意思是什么?能说明清王朝在外贸上“闭关”的原因吗?这说明史料实证时要注意什么?
      【创获——实证意识】材料5前半句确实是说“天朝”无所外求,但后半句并非如我们逻辑推想的那样要与外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界隔绝,而是说继续开设澳门口岸进行外贸以满足西方国家的利益。清政府并没有因为“无所不有”而禁绝外贸。材料4只引用前半句,却忽略了后半句,容易曲解史料原意,变成断章取义、一叶障目。
         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研究中很厉害的一个方法就是查验史料的原文和出处。我们认识历史要尽可能多地占有史料,对待史料态度要诚实,根据要扎实。我们学习历史,是试图要进入与我们今天的世界不太一样的过往。未来可以验证,但历史却不能像未来那样得到亲身验证,有不少东西非我们亲身所能体验和把握,唯一可凭籍的其实只是残存下来的一些痕迹而已,了解历史的困难性由此可知,因此才更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
         三、此语说明清王朝“盲目自大”、“愚昧无知”的史料实证辨析
         1.【善疑】乾隆帝真的完全是目空一切吗?
        【求真——史料实证】
         材料6:(乾隆五十八年二月二十二日)上谕:“于该国

29

30

贡使进口时,总须不动声色,密加查察防范,以肃观瞻而昭体制。固不可意存玩忽,亦不可张大其事。务使经理得宜,无过不及,方为妥善”。[5]
      材料7:“《实录》中,竟有近六十处记述英国使团,而随后来华的荷兰使团,仅在《实录》中留下了七处记载。《实录》表明,马戛尔尼使华是乾隆五十八年的一件大事。” [6]
       材料8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十九日)廷寄:“该国王奉敕谕后,或因不遂所欲,心怀觖望,恃其险远藉词生事,亦未可定……或于澳门地方串通勾结,欲滋事端。” [7]
     (乾隆五十八年九月初一日)廷寄:“珠山等处岛屿……皆当相度形势,先事图维,毋任英吉利人潜行占据。” [8]
以上史料说明乾隆帝对英国的真实态度如何?
      【创获——历史解释】
        为应对英使来华,83岁的乾隆可谓大费心机,亲自指示应对策略,甚至取消了每年例行的木兰围猎,并在几天之内连颁三千多字的两道敕谕(1793年10月3日和1793年10月7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日)又特颁敕谕给英王,表示希望保持友好关系。他分明知道英国来者不善,又深悉其居心叵测,英使归国后要求沿海各省提高警惕,甚至考虑到要防备英国武装入侵,可谓认识清醒、思虑周详,远非一句断章取义的话语所反映的那样目空一切。
       “敕谕”的语气虽显“自大”,但具体行动却小心谨慎,怎么看也不像是“无知无畏”。从材料2看,“敕谕”虽做高高在上之态,但却耐心费舌地向英方说明拒绝要求的原因。这说明清廷清楚地知道英国是强敌,需要谨慎应对。而我们只听其“言”,而不观其“行”,抓住一句外交特殊场合的令色巧言,就得出“盲目自大”的结论,那只能说我们自己头脑简单,昧于历史的实相了。
        2.【善疑】清政府真的完全是“愚昧无知”吗?
       【求真——史料实证】
        材料9:“‘大使被一个有礼的皇帝有礼地接待,又有礼地遣送回国,而事无成就。’英使团虽已失望,但没有怨言和抗议。这可能是由于清廷应付得体,有理有节,

31

32

足以‘关其口而夺之气’。” [9]
      材料10:“礼仪之争虽然相当激烈,中国档案显示,中国当权者对这些要求更为关注,时间也更长”,“在礼仪问题上采取灵活姿态,对英国人的要求绝不让步,这种主张堪称现实主义的政治。” [10]
       材料11:“乾隆帝虽未认识到这次来华的英使就是东印度公司侵略印度的老手和孟加拉省长,他们上下合谋,要把这一套侵略印度的老经验和手法应用于中国的。可是乾隆皇帝并不完全糊涂,也懂一点中国历史。他知道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逐渐强占澳门……前车之鉴,自然不会轻易答应他们。” [11]
     清政府应对英使团的策略如何?是否完全“愚昧无知”?
    【创获——历史解释】
     清政府的应对策略表现出较高的政治技巧,企图施展“政治巧计”的英使团受到了“最礼貌的迎接,最殷勤的款待,最警惕的监视,最文明的驱逐”。[12]清政府能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把枝节性的礼仪问题与原则性的主权问题区别对待,枝节问题灵活变通,原则问题寸步不让,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在这一点上显然不能说“愚昧无知”。
       西方国家当时所谓的“自由贸易”实质是殖民侵略的借口。正如史家所指出:“英国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并不是由于乾隆皇帝拒绝英国使团的要求,维持对外通商制度引起的,而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乾隆皇帝批准了英国使团的要求,任由英国殖民者在中国内地盘踞横行,得寸进尺,必然会激起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结果亦难免出于一战,战祸之来,恐怕不能拖到1840年了。” [13]
     【设计说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有着丰富的统治经验,乾隆更不可能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物,远非一句简单的“盲目自大”、“愚昧无知”所能涵盖!如果仅凭一句“天朝大国、无所不有”就给其扣上“盲目愚昧”的帽子,这只能教会学生用抽象的概念看历史,其思维将变得简单粗暴。一个把历史看得过于简单的人,只会使自己变得

33

34

“盲目自大”,就不可能对历史有什么敬畏感。没有对历史的敬畏感,就不会有真诚的历史责任感。
       我们的历史教学要取得功效,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应该尊重和敬畏历史。几千年来,人类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也获得了相当的积累,但人类的智慧却长进不大,愚蠢的错误一犯再犯。我们后人看待历史,所依恃的不过是后来者的后见之明,未必就一定是后之来者胜于前贤。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应该平等地对待古人,面对复杂的历史人物应该谦虚一点,不要妄下断语,应该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去理解历史人物,特别是不能拿今天的认识去苛求古人,要懂得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古人做到的一些事情不见得今人能望其项背。
       四、此语在说明“中国落后”问题上是否符合科学的时空观念
    【善疑】此语能否说明当时中国“错过认识世界发展变化趋势”?
     【求真——史料实证】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材料12:以1792年为例,英国来华货物为“棉花、锡、胡椒、檀香、象牙、黄蜡、铅、兔皮、海螺皮、海龙皮、玻璃、哆罗呢、哔叽、羽毛”。中国出口西欧的大宗商品为“茶叶、生丝、丝绸、药材、瓷器”等。[14]
材料13:“鸦片战争前夕……英国的社会生产力远远不够强大得足以生产出值得中国人民普遍欢迎的任何商品来,而中国的茶叶则日益成为英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 [15]
材料14:“1800年以前……是一个多中心同时没有占统治地位的中心的世界”,“只是在19世纪工业化充分发展之后,一个单一的、占支配地位的欧洲‘中心’才有意义”;“1800年以前欧洲的物质资本并没有累积起决定性的优势”。[16]
1792年的中国人看到的西方商品都是什么?当时通过中西贸易能否认识到“世界发展变化趋势”?
【创获——时空观念】
1792年的中国人看到的西方商品多是些地方特产和

35

36

奢侈品。当时西欧国家还不能提供大量先进的工业品,而从中国获得的茶叶、生丝、丝绸、药材、瓷器等,都是世界性供求关系中的必需品。“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还没有在对华贸易上表现出来”,[17]当时商品优势显然在中国一方。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在传教士东来式微后,当时的中国通过中西贸易确实无法看到“世界发展变化趋势”和西方世界的优越性。
       【设计说明】《课标》将“时空观念”的属性界定为一种“意识和思维方式”,因此不能把时空观念仅仅理解为时间序列和空间方位的运用。时空观念不等于时空概念,说到底,时空观念乃是一种唯物史观,一种马克思主义具体地、历史地看问题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人们创造历史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时空条件,历史条件的限制把人们的认识限定在某一高度或引导到某一方向,这是很难超脱的。
        中国落后于西方是历史长期演变的结果。1800年以前,西欧工业化尚未完成,其优势尚未在中西贸易中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显现出来。1793年的乾隆帝确实看不到多少优于中国的西方商品,也无从认识西欧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清朝统治者来说,当时并不存在什么选择的问题,这是不可超脱的历史限制。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指责古希腊人对自己没有像我们对他们的这种认识,就等于指责他们为什么是古希腊人。” [18]
       当然,我们说不能以今天的认识去苛求古人,不等于说就不应该将当时的中西方进行对比,毕竟这是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对历史发展做出合理评判的必要途径。但是,正如《课标》所要求的:“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对国家制度进行横向比较时,要避免简单的类比和抽象的优劣评判”,这就要求我们“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既不为古人开脱,也不强古人之所难,要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五、结语
       以上我们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一语的相关

37

38

史料研习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质疑、求证、解析“素来不成问题之事”。深微之处涵素养,真正有教育意义的知识,总是深思得来的。历史是一门通过思考来育人的学科,我们历史老师都知道学史不易,知史更难,我们应该让学生看到历史的复杂,引导他们勤思善问、独立思考,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才能更高效地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略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39

40

     【注】本文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年第3期。作者简介:隽军宁,高级教师,获区级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多次获区级骨干教师荣誉称号;高考教学工作表现突出,曾获区高考奖励一等奖;多次市区级研究课受到好评;主持、参加多项区级课题研究;多篇论文获北京市论文评比一等奖,区级论文评比一等奖;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家级核心刊物,并多次进行市区级教研研讨。

摘要: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的上千年时间,被西方史学家称之为“中世纪”,中国史学家通常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西欧史学家们经常用“黑暗”一词来形容中世纪,认为与中世纪之前的古典文明和中世纪之后蓬勃发展的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相比,中世纪是一个代表着落后与蒙昧的黑暗时代。这种观点首先来源于14世纪意大利的人文主义学者,他们认为正在告别前几个世纪的黑暗,迈入光明的学术新纪元。著名诗人彼特拉克就用“黑暗”一词指古希腊罗马之后的时代。此后,很多人都将中世纪贬为古希腊罗马与文艺复兴之间的过渡阶段,认为这是“一个了无生趣、颓废衰落的时代。”
然而,“欧洲最终还是强大起来,将它的发展模式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而造就这种局面的精神思想和经济制

跨越千年的西欧中世纪
权力从分散走向集中——西欧中世纪的政治

北京市古城中学 王云会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度就扎根在中世纪。”[][1]1毋庸置疑,西欧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来逐渐形成了领先于世界的强大优势,很多在近代社会大放异彩的政治原则、经济体制和精神文化都孕育于中世纪时期。西欧中世纪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如何导致它在近代社会的迅速崛起并超越传统的东方强国?笔者拟从政治角度对西欧中世纪历史进行梳理,以便明了历史发展的不同趋势及其影响。
       关键词:有限王权 民族国家 专制王权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蛮族入侵下灭亡。481年,西日耳曼人的一个部落首领克洛维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后期的国王孱弱无能,宫相掌握了实际权力。查理·马特担任宫相(714—741年)时进行了分封制改革,改变了过去无偿分封土地的做法,规定受封者必须服骑兵兵役,从而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军队。751年,查理·马特之子丕平在教皇支持下篡夺王位,开始了加洛林王朝的统治。查理大帝(丕平之子)执政期间四处征战,统治疆域基本覆盖了原西罗马帝国的欧洲地区,成为法兰克王

41

42

国最辉煌的时期。843年,帝国被一分为三,从中分别发展形成了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个封建国家。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鲁、撒克逊等部落从欧洲大陆进入不列颠,经过长期兼并逐渐形成英国。
       正如有学者所言:“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史极为复杂。”各类型的政权让“中世纪的欧洲呈现出杂乱无章的政治局面,尤其是与中国这样的集权的统一帝国相比时,更是如此。”总体而言,中世纪前期的西欧王权非常有限,中世纪后期则先后实现了王权的集中。
        一、西欧中世纪前期:有限王权
       与中国皇帝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相比,中世纪前期西欧的王权可谓“孱弱”,君主权力主要受到封建教会和封建贵族的双重制约。
       1.“王在神下”——教会神圣权力对王权的制约
首先,根据基督教的神权政治理论,国王的统治权力来自于上帝。“依照君权神授理论,上帝造就了世间万物,当然国家也涵盖在内,上帝授予了国王世俗权力。虽然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这使得王权具有了合法性以及神秘色彩,但是这也使王权不得不受到某种程度的制约。”上帝代表了最高的权威,人活着的终极目的是要享受上帝赐予的快乐。“只有神的统治而不是人类的政权才能导使我们达到这个目的。这样的统治只能属于既是人又是神的君主,即属于耶稣基督、我们的主。”正是上帝的授权才有了国王统治世俗世界的权力,所以国王作为上帝的仆人需要服从教会。
       其次,现实的政治活动中,国王统治权力的合法性需要得到教皇的确认。教皇被认为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国王为了使自己的统治神圣化,经常请求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加冕。这就意味着国王统治的正统性、合法性需要通过教皇加冕的行为来确认,这似乎也暗示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皇除了自身的宗教权威之外,通常还能以绝罚(将不顺从的信徒驱逐出基督教世界)、停圣事(禁止某地区举办和领受圣事)等手段作为斗争武器来争夺权力。这两者对于虔诚的基督徒而言

43

44

无疑都是极为严厉的惩罚。
       当然,国王对世俗社会的统治权力同样能从基督教中得到支持。正如耶稣所言:“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这说明基督教理论认同教会事务与世俗事务的分离,这就确认了王权与教权的二元权力体系。此外,受到古罗马皇权思想的影响,有人还认为世俗权威凌驾于教会之上,因此应该由最高的世俗权威来兼任教会领袖。
       中世纪初期,教皇与国王尚且能为了各自的利益需要而互相扶持。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已经获得大量支持成为国教。日耳曼民族征服后为了迅速融入被征服者之中,有必要与当地民众在信仰方面保持一致,并获得教会权威的认可。教会也需要赢得新统治者的支持来确保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例如,教皇“这个国家需要掌握在有实权的人手中”的言论无疑就是在支持丕平篡夺王位的行为,随后教皇又亲自为丕平加冕,丕平则将意大利中部的一块土地献给教皇以示感谢,“丕平献土”奠定了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教皇国的基础。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亲自为查理大帝加冕,册封他为“罗马人的皇帝”。10世纪时,德意志北部的国王奥托两次进入意大利平息了政治动乱,保护教会,于是教皇在962年宣布奥托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随着教皇与国王都羽翼渐丰,双方为了掌握更大的控制权展开了激烈竞争。双方争夺的重点之一是“授职权”,因为高级教士同时兼任地方宗教首领和政治首领,故掌握授予职位的权力者就大权在握。竞争双方势力此消彼长,斗争在西欧不同地区呈现不同态势。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卡诺莎之辱”。格列高利七世(1073—1085年担任罗马教皇)在位期间,于1075年颁布了《教皇敕令集》,宣布皇帝权标只能由教皇掌管,教皇可废黜皇帝。这明显提高了教皇的权势而贬低了国王的地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不甘示弱,向教皇提出挑战,却被教皇以开除教籍和剥夺王位相威胁,只得含辱退让。1077年冬天,亨利四世亲自去向教皇忏悔认罪,在教皇居住的城堡外赤裸双足站在雪中苦等三日,才终于获得教皇的谅解恢复教籍。教皇权势由此可想而知。

45

46

12-13世纪是教皇权力的辉煌时期。教皇的权力扩张使得王权受到极大限制。教皇不仅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还经常把自己当作基督教世界的监管者,有权判断世俗君主的统治是否称职,决定王位继承斗争中的胜出者。尤其是英诺森三世在位期间(1198—1216年),中世纪的教皇权力达到了顶峰。英诺森三世不仅巩固了教皇国的统治,鼓动了十字军东征,发展了“全部权力”说来证明教皇权威高于一切世俗权威。“他体现了新教皇的崇高理想,即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精神领袖并最终成为政治领袖。”国王在与教皇的争斗中处于不利地位。
2.“王在法下”——世俗贵族权力对王权的限制
国王权力不仅受到教会神圣势力制约,还受到贵族世俗权力的制约。贵族通过法律以及惯例(习惯法)对王权进行限制,形成了“王在法下”的局面。
贵族能够限制王权与西欧中世纪独特的封建制度(也常被称为分封制、封君封臣制、采邑制等)有关。从查理•马特改革开始,西欧的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大封建主(封君)把土地及其人民分封赏赐给随从作战人员,获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附庸),被分封的土地就成为封臣的采邑。封君和封臣之间保持契约关系,一般来说,封君要承诺授予封臣一定土地并对其人身提供庇护,封臣则要向领主宣誓效忠并履行服兵役等义务。西欧的封建制度内部存在强大离心力。根据西欧封建制度,封臣只对直接上级领主效忠,“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在这种独特的权力结构中,国王只能控制自己的直接封臣,而不能对其他的众多封臣进行有效控制。封臣在自己的领地(采邑)内拥有独立经营的权力,掌管领地重要事务,逐渐形成一个个独立王国。封建领主的城堡成为地方的政治经济中心,构成封臣与王权对抗的基础。
      13世纪早期,英王约翰努力想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强大王权,结果引起贵族和教会不满,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大宪章》,承认了封建贵族的领地继承权、封建主法庭司法审判权,承诺不向封建主征收额外

47

48

捐税(补助金和盾牌钱)等。如果说国王之前主要受封建契约关系的习惯约束,《大宪章》之后则受到法律的明文限制,难以独断专行。国王不甘心权力受到限制,然而反抗却以失败告终。1265年,英国的议会制度开始形成,国王税收权受到贵族或民众代表组成的议会限制。14世纪初,法国的三级会议代表制度也逐渐形成。国王召集市民代表(第三等级)前来和高级教士(第一等级)、贵族(第二等级)共同开会协商事务。英法等级代表制体现了贵族和市民的利益要求,对国王形成制约。
        西欧封建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有效统治,加强王权。然而这种制度最终却削弱了王权,导致了国家权力的分散和王权的孱弱。国王难以建立起类似中国权力高度集中的集权体制。“任何人只要有足够的资源、实力和胆量,就能僭用国王统治权,在地方上扮演国王的角色,无需对国王或官员负责。”随着地方贵族势力的兴起,王权逐步衰落。
        二、西欧中世纪后期:民族国家兴起,专制王权强大
       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君主权力的加强成为西欧中世纪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后期的历史趋势。民族国家在形成过程中不断扩张领土,君主趁机壮大军事力量,削弱封建贵族和教会的势力,建立起专制王权。这个过程中,大规模战争、城市争取自治的斗争和教会权威降低都成为加强王权的有利因素,这在英、法体现得尤为明显。
      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的长期争夺推动了民族意识的形成。百年战争期间,抽象的国家观念逐渐成为民众的集体意识。如果说百年战争以前,民众关心的主要还是本地区的人物和利益,那么百年战争则让整个民族的利益休戚相关,百姓与君主荣辱与共。共同的命运强化了民众对本民族的忠诚,大家拼死决战,就是为了不受“外国”的统治。百年战争中涌现出来的“圣女”贞德无疑就是一个典型,她用自己的英勇作战和牺牲换来了法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国王成为民族国家的代表,民众相信只有国王发动的战争才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因而是合法和神圣的战争,这是以前封建领主之间的战争不可比拟的。

49

50

贵族阶层的力量削弱。百年战争中,贵族的参战热情很高。他们出兵作战不仅关乎荣誉,还能趁机获得土地,掠夺财物,赢得国王赏识。然而,战争旷日持久,很多贵族死在战场,导致贵族阶层整体势力被削弱。百年战争也增强了国王的军事力量。因为贵族出征作战通常要选择合适的季节并需要40天的准备期,这对于随时可能爆发且经常连年不断的战争显然是不利因素,于是国家通过招募士兵建立起训练有素的常备军。常备军以国家财政资源为支撑,拥有贵族们难以匹敌的数以千计的步兵,装备着贵族们无力购买的昂贵大炮、枪支弹药。尤其是火炮的诞生,使得“封建领主不再可能躲在城堡后面抵抗皇室的权威。”军事优势使得国王能够凌驾于贵族之上并有力的镇压贵族叛乱势力。
封建君主的权力扩张伴随着教会地位的下降。阿维农之囚(1309-1377)更是教权被迫服从王权的象征。当时的教皇被迫迁移到法国边境的阿维农地区,受制于法王。此后,教皇日益依赖于世俗君主并为国王提供服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务。救助贫困百姓、提供医疗卫生保障等越来越多的事务从教会转到国家和城市等世俗势力手中,只要出钱就能买到教皇的赦免和特许,民众对宗教的敬意也就随之减少。教会仍然代表着信仰,但已经失去了纯洁和崇高的地位,难以与势力日渐强大的世俗君主抗衡,国王的世俗统治权逐渐凌驾于教会之上。
       城市对王权的支持。国王在加强王权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来自城市力量的支持。城市为了争取自治权而与封建领主斗争时,往往把国王当作争端的仲裁者,这相当于斗争双方都承认了王权。城市在斗争中的胜利也会削弱封建贵族的实力,国王自然选择站在城市一边。这就形成了城市与王权互相支持以抵抗封建贵族的状态。“市民进入政治舞台的结果削弱了封建国家的契约原则而有利于君主国家的专制原则。”另一方面,有些城市财力雄厚,可以组建装备精良的士兵队伍,这是国王可以依靠的力量。法国国王经常以城市的保护者和城市自由的捍卫者自居,从而获得了城市力量的支持。

51

52

财政税收以及官僚制度的变革。中世纪前期的西欧封建制度决定了国王和封臣的全部收入几乎都来源于各自的领地,财政具有“原始性”的特点。由于财政规模非常有限,国王只能依靠封臣管理地方并出征作战。中世纪后期,国家需要通过增加赋税来弥补军费开支(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更是如此),日益错综复杂的国家事务也需要聘请专业人员来管理,这些现实需要促进了国家财政的变革。早在13世纪初,意大利的城邦就通过征收直接税和发行长期国债(由国家财政收入偿还)的方式增加了财政。14世纪以后,英国和法国的国王也开始征收直接税。例如,法国对销售、壁炉和食盐征税,英国则对壁炉、个人和牲畜征税。国家税收的增加为官僚行政制度的变革提供了财政支撑,国王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任命官员来管理地方。这些人不再被授予封地,而是领取薪俸,每年向国王报告管理情况并随时可能被撤换。原来的封建宗主权逐渐演变成近代国家的君主权。
综上所述,中世纪前期,西欧国家的权力较为分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散,王权有限。各类势力不断竞争与角逐,希望获得更大的权力。“封建领主、大地主、君侯、教会权贵和城镇寡头统治者为了使自己的权力更加集中,相互竞争不休,从而导致了更为强大的政权的诞生。”最终,国王以军事力量相压制、以行政管理相辅助,迫使贵族和教会势力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君主实现了专制王权的集中。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之际,虽然等级代表制还对王权有所限制,但力量已经极其微弱。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和王权的集中,西欧各国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竞争,竞争推动了革新。“由于各国都试图获得超过其邻国的技术优势,所以鼓励对武器、船只和风帆的精巧设计和改进。当一个国家获得了有力的武器——如个人使用的火器或者装配着大炮的船只——时,其邻近的国家出于安全的考虑就要获得更先进的装置。”因此,近代西欧国家崛起之际,对外征服的强大军事力量已然展露端倪。然而,君主权力越集中,越是压制了正在成长中的资本主义经济。英法君主专制很快被资产阶级革命浪潮

53

54

所推翻。当中国尚处于康乾盛世的辉煌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之际,英国和法国已经通过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在政治制度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略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摘要:学案导学教学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伴随着巨大争议。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导学案的合理运用,对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学习质量,具有显著意义。学案教学发挥应有作用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引导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借助导学案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是学生增加关键知识、增进必备能力、增强核心素养的内在过程和必然途径。
关键词:学案导学 “双减” 提质增效 知识体系
一、学案导学教学实践的困境与出路
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学的核心任务。为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一批一线教师实践探索,逐步形成学案导学法,就是借助学案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其中的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具有导读、

学案导学构建知识体系的实践研究

北京市第九中学 付建河 段长波

55

56

    【注】本文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年第3期。作者简介:王云会,北京市古城中学历史教师,石景山区历史骨干教师。多篇论文刊载于核心期刊《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持区规划办课题《中学历史通过人物教学进行家国情怀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导思、导练的功能。但20余年的教学实践显示,学案导学的教学效果毁誉参半,没有真正达到减负、提质、增效的理想。那么,学案导学实践的问题何在?学案导学的出路何在?笔者基于个人的阅读观察、实践反思和学生访谈,试作回答。
      (一)学案导学的困境——教学实践中的迷失
       学案导学从出现到大规模应用过程中,曾有实践者未能理解其精髓导致出现了一些误用、错用;而不当和错位的教学实践又致其被质疑甚至批判,进而导致部分教师出现了迷茫与迷失。学案导学实践中出现过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模式单一,机械僵化。漠视新课、复习课、活动课等不同课型和不同学习内容的差异,用“一招鲜”的框架和设计流程,机械低效的教学循环,打击了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了预习、复习的效果。
       2.教师失位,拱手坐看。忽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过于“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致学生由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于缺乏必要的指导,产生畏难情绪;过于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有效的师生互动变成喧闹但并无实质意义的“生生胡动”。
      3.流于形式,缺乏深度。课前预习案沦为教材知识搬家、机械填空,看不到知识全豹;课堂教学案成为程式化台本,提不出有深度的问题;课后巩固案就是简单习题集,用“练会”代替“学会”。
       4.内容冗杂,喧宾夺主。无视教材在教与学中的根本地位和基础作用,用大量的材料和设问取代教材内容,视教材为无物,置教材于不顾;冗杂的学习内容反而变成学生用弃两难的学习负担、老师也疲于低效的选择与寻找资料。
       应该说,上述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学案本身的问题,而是教师实践中的偏差。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把小孩和洗澡水一起泼掉。正确的做法是要扬长避短地使用学案导学。 所谓“扬长”,是指充分发挥预习案的作用:学生在预习案的指引下先行学习,了解基础知识,初步搭

57

58

建知识结构,从而缩小学生与教师之间在课堂讲授中的“信息鸿沟”,也就是要有足够的认知准备;另一方面又可以激活学生的“信息差”意识,提升学生课堂听讲的兴趣和预期;同时暴露学生识记、理解环节的薄弱,方便老师具体而微地掌握学情,进而提供必要的拓展资料、采取有针对性地讲授或训练。所谓“避短”,是指应避免以下错误做法:没有教师精讲提升、完全放任学生“自主”、一招包打天下,一个学案模式应对所有课型、幻想用学案导学解决全部学习问题。
       基于此,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可以从某个学段、某个知识环节、某种能力方法下手,实施“精准打击”。比如运用学案导学构建知识体系。
     (二)学案导学的正途——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是学习者对某一学科领域所了解、理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存在状态,是按照一定逻辑将知识分类存储,并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产物,即学习者个体性、主观性的知识体系,也可以称为知识结构。知识体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系的构建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绝非偶然。它是:
        1.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对教育提出更高也更明确的要求。《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规定了教育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果教学沉溺于具体知识的层次,很难谈起学科教育价值,尤其是在人文社会学科中。以历史学科为例:历史学是具有人文学科性质的社会科学。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从其社会科学性质层面来讲,只有整体地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全貌,才能更好地揭示历史实质。只有构建起联系有效的知识体系,教与学才会共振、师与生才会共鸣、进而达到学生心理上的共情。
        贯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其试题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很少孤立地考察具体知识,考察的重点放在了运用主干知识、知识脉络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
        2.教材结构的客观要求
        知识的体系化和结构化,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各学科的总体要求。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的序言中指

59

60

出:“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具体到学科,如化学学科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基本理念,包括:“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又如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要求:“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基于课标的各科教材的编写,在内容结构上突出了单元设计、任务群的模式,以主题引领方式呈现学习内容;这样的教材结构,客观要求教学中必需有效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3.学习进阶的必然要求
       从部分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识记理解到掌握运用、从获取解读信息到分析探讨论证,是学生学习进阶的必然途径。现行初中教材比以往减少了更多的断片化、增加了系统化,学生有更完整的知识基础。而初中教材中为了降低难度而回避的知识点,在高中教材中有所补充,深度、难度都上了一个台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阶,使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新鲜感,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相对于初中生,高中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更强,增加探究,是初高中衔接的必要要求;而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概念理解、概念层级意识比较清楚,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已经初步挖掘和建立起来。通过构建知识体系进一步强化知识理解、提升认知水平、增强学习能力,就显得更为必要。
         二、学案导学构建知识体系实施策略
        整体而言,学案导学构建知识体系的实施流程大体包括:教师制作——学生预习——教师批阅——学生分享——精讲总结——学生巩固等环节。贯穿学习的课前、课中、课后全阶段。
       (一)初始阶段需“领跑”,做好示范引领
        好的教育发生的第一步一定是正确的示范。在导学案的初期实施时,可以在学生预习和教师初阅后,教师现身说法,展示教师制作的知识框架、思维导图等,供学生参考并修改自己的作品,比如调整逻辑次序,补充

61

62

重要知识,突出主干重点等。同时要注意,一定避免老师的示范变成范式;要鼓励学生不同学习作品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达到“青胜于蓝”的学习效果。主动学习的效用持续发酵,要远比任务驱动带来的学习效果更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二)自主学习需“陪跑”,及时纠错释疑
        1.修正理解偏差
        学生自主构建的知识体系总有这样那样的缺陷甚至错误,教师在备课、授课的时候一定要重点关注。至少是及时纠正学生的理解偏差,防止形成先入为主的错误印象。最佳效果是通过这些薄弱点的突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思维和理解的方法与路径,从学习知识到学会学习。比如学生在处理知识框架、主干知识与细节知识的关系问题时有这样的困惑:“我的大框架也是不太完整的,……特别具体化的不知道,就是比较抽象化的知道某个事情”、“我感觉我好像只能是记住那些大框架,就像我最开始学习历史,也是从大框架入手,所以导致说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我基本上只有大框架,没有具体的,就如果说要考核我一个具体的史实的话,我可能就会反应的很慢”。应该说,上面两种声音是导学案实施中在构建知识体系的问题上比较有代表性的,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抓大放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既要骨架清晰,也要血肉饱满。让学生因为学会、理解而认同。
       2.剖析核心概念
      导学案是辅助教学和学习的重要载体,但课堂讲授仍不可偏废,尤其是对核心概念的剖析。因为概念是构成学科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的最基本、最重要元素。概念理解的准确与否决定着知识体系的逻辑是否准确、清晰。教师要在学生懵懂、模糊的概念上下功夫,清楚界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养成运用概念来思考、表达的习惯,对学科知识才能有高屋建瓴的掌握,而不至于陷入具体知识旋涡。
      (三)最后阶段需“跟跑”,保证闭环完成
       在前面的示范引导、适时纠偏后,学生构建知识体

63

64

系进入收尾阶段——输出与展示。由于知识储备、学习信心、贪快求全等诸因素,学生在输出阶段可能存在“借鉴”思想。访谈中有同学反映:“如果说我们能够真的用心的去做这个思维导图,而不是去借助一些其他的外部因素去将这个形成思维导图,只是走个形式,我觉得做好了的话,我们的成绩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学习闭环的最后阶段要“跟”一下:学生作品的典型分类、交流分享、理性分析;并附上精选的能够运用结构化知识的题目。比如,有初三框架式学习经验、平时预习、作业质量都非常好的B同学,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原因是“第一道题就扣了9分儿,……我看到卷子的那一瞬间,我感觉我不太能懂得那个设问,就是感觉没有见过那样的题型,就比较慌”。有效练习是对导学案构建知识体系效果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完整闭环形成的重要一步。但同时谨记,练习的跟踪与补偿功能只能到此,而不能喧宾夺主。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三、学案导学构建知识体系实施效果
笔者对新接高三教学班实施学案导学构建知识体系的教学方法实施一个学期后,曾对部分同学进行访谈。
(一)学生关键知识存量增加
关键知识是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第一手工具。通过课堂展示分享、阶段测试等方式,学生们反映,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识记、理解、运用有了很大的进步。有同学认为:“导学案,对于我们成绩来说,帮助也是很大的,这次咱们班比海淀和本学校的平均分儿都高了7分,其中,这个导学案的功绩也是占的比较大的一个部分。然后就拿这次考试的题来说,26题问的就是八世纪以来,日本绘画发展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这种考察时代特征的题就非常考验我们,就是对于整体的一个时代的一个把握啊,就看是否能在我们脑海里形成一个具体的一个框架,然后在这个框架之内,我们再去进行对于这个题的一个解答。”。 C同学:“我觉得我对于知识框架,自己还是蛮有自信的,但是对于知识上,我不能说我完全有自信,因为我在建立逻辑,就是知识之

65

66

间的关系的时候,都是建立在书上的基础之上,就是这是书上有的,然后我再给它加工,而不是我自己去(构建),就是闭着眼就能想出来知识,就不太能运用那种意思。”学生的反馈凸显了运用学案的思维导图对于构建知识体系,进而增加关键知识理解和积累的重要性。
      (二)学生必备能力变量增进
        学生对学案导学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有一个适应过程,但很快就能上正轨,有收获感,尤其是学生的理解、分析、表达等能力的不断积累和改进,使学生对导学案构建知识体系有更正确认识。如A同学说:“运用历史学案进行学习,最初因为没有相似的学习经历,所以会觉得设问很难看懂,包括对于知识框架的梳理啊,能力也有所欠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练习之后,会觉得运用知识框架图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理清事件和事件之间的关系,不会只局限于事件、一个事件的细枝末节,对于某个时代的整体特征都有了更详细的把握。”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原先有过类似学习经验的同学对此感触会更深一些,在处理预习案的时候成效也更好一些。说明只要坚持下去,所有同学都能掌握这一方法,提高构建知识体系能力。B同学说:“我初一的时候全是玩儿,就根本没有听过历史课,然后初二的时候开始觉得要好好学习了,但是就只是跟着就老师就是顺着书(教材)那么说,然后我当时也觉得枯燥,也就是每一次是自己临考前,或者是那样,就是光背书,然后背一背,还能有较不错的成绩吧,然后等到初三的时候是嗯,那个罗老师教我们,都是从大背景大框架入手,然后我历史才突飞猛进的,感觉好像还不错。”
(三)学生核心素养质量增强
学生基本培养起“知识联系”的观念,和探寻联系的意识,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唯物史观认识不断深入、时空观念联系不断加强,历史解释素养等素养不断发展的过程。A同学:“这种联系就包括在对于一件事情,可能对后续几个时代的某几件事情都有相关的促进作用,或者

67

68

说开启作用,还有包括中西方同时期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和他们形成这种文化的共同原因,都有了更多的理解。”因为基础等原因,有的同学成绩暂时还不理想,但表示:“这次考试我考的是67分,是咱们班的一个平均分儿水平。我对于这次我的成绩来说,其实是不太满意的,我觉得我的成绩应该在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啊,至少要提升年排(年级排名)上来说也得提升到年级前20的一个水平。所以说,以后我会对于这个思维导图的这个形式,有一个更深入的学习,去把握整体的一个思维框架。”从开始系统实践到学期末,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越来越能体现“思”和“导”,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分享的机会,学生的自信既写在脸上,也写在了试卷上。
       学案导学构建知识体系的教学尝试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新生事物;个人思考和实践总结还很不成熟。探索提高课堂效率,根本减轻学生负担的道路还将是漫长艰难的。谨提出自己的粗浅认识,希望能引发同仁的批评指正,共同探索。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参考文献略
【注】本文发表在《中小学校长》2022年第3期。
作者简介:付建河,北京市第九中学历史教师,教研组长,北京市骨干教师,主持区规划办课题1项,获优秀课题荣誉。多项课例获部级、市级奖项,多篇教科研论文获奖、发表。另有译著《吐蕃在中亚:中古早期吐蕃、突厥、大食、唐朝争夺史》,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编著《华夏文明探源——山西、河南游学纪实》,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
段长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北京九中第一支部书记,教学主任,石景山区骨干教师。教育部优课一等奖,教育部统编历史教科书配套地图册、填充图册编委;石景山区教育教学大赛荣获“双一”,主编《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等多部图书,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教学设计多篇。曾获北京市少数民族运动会先进个人、石景山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石景山区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69

70

【注】本文发表在《中小学校长》2022年第3期。
作者简介:付建河,北京市第九中学历史教师,教研组长,北京市骨干教师,主持区规划办课题1项,获优秀课题荣誉。多项课例获部级、市级奖项,多篇教科研论文获奖、发表。另有译著《吐蕃在中亚:中古早期吐蕃、突厥、大食、唐朝争夺史》,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编著《华夏文明探源——山西、河南游学纪实》,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
段长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北京九中第一支部书记,教学主任,石景山区骨干教师。教育部优课一等奖,教育部统编历史教科书配套地图册、填充图册编委;石景山区教育教学大赛荣获“双一”,主编《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等多部图书,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教学设计多篇。曾获北京市少数民族运动会先进个人、石景山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石景山区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提要: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一次农民运动,在中学教学中,存在着两种简单化的教学倾向。本课通过精心设计三个教学环节,挖掘新的史料细节,深化了人文关怀。学习者掌握知识重要,但全面恰当理解史实,感受情感体验,形成丰厚的人文素养更为重要。通过精心挖掘史料细节,能使历史课堂焕发出更加宏大深厚的人文教育风采。这需要教学者不断提高自身史学功底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 史料细节 人文关怀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一次农民运动,它在晚清中外民族矛盾、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复杂的局势下爆发,席卷十八个省,坚持十四年,其成败功过历来受史学家所重视,也是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的重点

挖掘史料细节,深化人文关怀

——浅析《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首师大附属苹果园中学 王辉

71

72

教学部分。在以往的史学研究和中学教学中,遵循革命史观的基本理念,教学者对太平天国运动予以高度评价,强调其表现出彻底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性,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封建统治,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是数千年农民革命运动的最高峰。随着近年来史学研究的活跃、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中学教学中对于太平天国的认识和评价有所调整,甚至又出现了另外一种倾向,就是渲染太平天国领导层的腐败、内讧和运动后期走向衰落的史实,重点落足在揭示农民阶级天然的局限性和落后性,强调这一革命运动失败的必然性。因此在实际的课堂中,不时可以看到教学者对洪秀全后期的奢侈腐败生活津津乐道,在学生的惊叹声中似乎很完美地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质。但是,历史教学可以简单到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就结束了吗?是否可以在这场旧式农民运动中挖掘出更有价值的教学因素?笔者认为,这两种做法都有将复杂历史事实简单化的倾向,正如当代著名学者秦晖所言:太平天国运动也是一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场“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也如史学家钱穆所言:“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通过挖掘一些新的史料细节,从新角度来认识天平天国运动,可以从更高层次培养学习者理性分析史实能力,并能体现出太平天国运动中更多的人文教育意义。因此笔者在高中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教学实践中,不揣浅陋,做了一些尝试。 
       在教学过程设计上,笔者设计了三个环节,即“初识天国印象、感悟天国理想、咏叹天国悲歌”, 展现出清晰的逻辑关系,分别体现了对基础知识、思维训练、情感升华的教学追求,这种设计具有新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分析背景、讲述经过、总结评价的老模式,把重点放在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性思维和情感感悟上,非常有利于学生不断深入地把握教学内容,构建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在这三个教学环节中,补充一些史料细节,深化了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历史事件的

73

74

人文教育意义。
       在“初识天国印象”这一环节中,笔者展示了近年来史学界专家披露的一些史料:
       ------从后果来看,我认为是很坏的。从1851年到1865年,经过十四年的战乱,全国减少了一亿二百万人。也就是说中国的人口减少了四分之一。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最需要安定的环境去进行改革、发展经济的时候。却发生了十几年的战乱。主战场是经济最发达的江浙和长江流域。
        ------1875年,战争结束12年了,郭嵩焘仍向皇帝报告:“江浙财赋之邦,经乱已十余年,而土田之开垦无多,或七八成,或仅及五六成。皖南积尸填塞山谷,至今未尽收掩(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破坏如此之大,恢复艰难,改革更谈不上”----《袁伟时访谈》。
       通过呈现这三条史料,请学习者思考:这是对哪次运动或战争的描述? 引导学习者从人口剧变和社会经济变化角度来观察太平天国运动,使学习者认识到:大清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帝国的国家政府统治是出现了大问题,进一步去思考这大问题是什么?先不论产生问题的原委和是非,这场席卷南部中国,长期拉锯于富庶的长江流域的中国内战,对普通民众而言,财产和生命安全都受到严重破坏,是一场空前的灾难。通过这一学习过程,笔者达到了两个教学目的:一是引导学习者分析材料,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二是换一个角度来体会、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形成更加宏观的认识,激发学习者对普通人生命财产价值的思索和尊重,体会普通人在重大历史进程中的具体感受。从而避免了学习者仅仅机械地从课本上找答案,得出简单的、程式化的大结论即止。
       在“感悟天国理想”这一环节中,笔者提供了这样一条史料:
        “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

75

76

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买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曾国藩《讨粤匪檄》”
       洪秀全在起兵前后,在偏僻的广西农村创立了拜上帝会,借助了西方基督教中人人平等、人人友爱的观念来组织、发动群众,把“天国、天父、天兄”等概念引入乡间,一路北上的过程中,太平军确实也对所到之处的文化风俗、典章制度、传统建筑等有所破坏,而作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专制王朝主将的曾国藩,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矛盾点,在舆论方面大做文章,俨然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捍卫者身份出现,显然从道义上容易博得舆论认可,占据了上风。提供这一史料,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全貌,认识到在近代这一大背景之下,不同思想、文化的冲突与交融,是一个渐进而复杂的过程。从曾国藩攻击太平天国的檄文内容分析,能够揭示出天平天国运动不光单纯地体现了国内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也间接反映了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侵蚀和中外文化之间的冲突。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完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影响、失败原因之后,在“咏叹天国悲剧”这一环节中,笔者提示学生横向联系思考: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世界范围内还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扩展,第二次工业革命高歌猛进之时,主要的西方国家纷纷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革命、内战等形式进一步清除阻碍社会进步的封建落后因素,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如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到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1868年开始的日本明治维新运动、1864年到1871年的德意志统一战争等。在列举归纳基础上,

77

78

展示四组图片史料:

       提供这组史料,其目的在于引导学习者从更广阔的全球视野来看待太平天国运动,结合对太平天国运动整体过程和失败原因的分析,揭示出作为数千年中国农耕文明的主要创造者----农民阶级在近代的处境、命运是何等悲惨,令人触目惊心!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进而引导学习者产生一种更宏大深沉的情感与思索:这些普通的、辛苦的、遭受压迫、粗手大脚、面目黧黑的农民大众,我们是否应当给予更多的同情与悲悯?更应当思索,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农耕文明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沦落到如此悲惨、无助、落后的境界?我们是怒其不争,笑其不强还是更应当哀其不幸?通过以上三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相关史料细节的运用,最终本课落足于对近代中国农民阶级的深层关切上,从而引导学习

79

80

者认识到:无论正义与否,战争都具有巨大破坏力;个体生命价值、弱势群体命运值得我们关怀;全球化背景下近代中国发展状态和普通民众的遭遇值得关注。
     《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方面强调:“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身处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教师可以利用的历史资源浩如烟海,调用起来也方便快捷。学术界和中学教学界对很多历史事件的研究、认识不断深入、观点多样,足以敷用。但正如《历史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学习者掌握一定的知识固然重要,但较全面、恰当地理解历史事实,感受到厚重的情感体验,并形成丰厚的人文素养则更为重要。笔者认为,通过精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心挖掘史料细节,勾勒出更加立体的历史风貌,能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更加有血有肉,焕发出更加宏大深厚的人文教育风采。当然,这也需要教学者不断提高自身史学功底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略
      【注】本文获北京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作者简介:王辉,正高级教师,连续两届北京市学科带头人、两届市骨干教师;历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区兼职教研员;荣获过北京市优秀教师、市综合素质评价先进个人、市在线辅导星级教师称号,五次获得区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德育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从教28年来,打造了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校本课程,承担数十节市区级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等。承担了市教师全员培训案例资源库、北师大国培计划教师培训、“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和田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 等工作。主持过多项市区级课题,数十篇论文在教育科研杂志发表,多篇论文、教学

81

82

   【注】本文获北京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作者简介:王辉,正高级教师,连续两届北京市学科带头人、两届市骨干教师;历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区兼职教研员;荣获过北京市优秀教师、市综合素质评价先进个人、市在线辅导星级教师称号,五次获得区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德育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从教28年来,打造了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校本课程,承担数十节市区级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等。承担了市教师全员培训案例资源库、北师大国培计划教师培训、“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和田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 等工作。主持过多项市区级课题,数十篇论文在教育科研杂志发表,多篇论文、教学

论文、教学设计获奖,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历史教师国家级培训专家。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特级教师工作室大事记

(上接封底)

第十七期

83

84

2022年9月19日
蔡吉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郑艺获北京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2022年9月
历史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王云会老师的课题《中学历史通过人物教学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实践研究》获得石景山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批准。
2022年9月-11月
历史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刘芳老师全程指导参加区教育教学大赛的老师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
2022年9月21日
蔡吉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蔡吉做高一高二质量分析。
2022年9月23日
刘永江特级教师工作室开展了第二次研修活动,工作室学员及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部分初高中数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工作室负责人——数学特级教师刘永江主持。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本次研修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刘永江老师对教师专业发展一种范式的思考和实践。
2022年9月23日
肖伟华特级教师工作室第三期启动仪式举行。
2022年9月27日
武凤鸣特级教师工作室研修,主题:朱博、闫玉蓉、陈琳、彭国梁四位老师视导课反思。
2022年9月27日
赵研特级教师工作室线下活动,研讨“教学评一体的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大项目式教学”初步确定了本学年研究主线。
2022年9月-12月
丁庆红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李学、王凌云等老师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主题“伴随式”教研活动,主讲高中物理《功和能》一章内容。

85

86

2022年9月-11月
丁庆红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王凌云老师参加北京教育考试院考试评价课题研究。
2022年9月27日
丁庆红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钱莉莉老师为全区高中物理教师做专题讲座《北京物理等级考评价与教学建议》。
2022年9月29日
蔡吉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蔡吉做“接近英语课堂本质”讲座。
2022年9月29日
张玲特级教师工作室教师前往北京睿琪美荷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进行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岗位要求及用人标准。
2022年9月-10月
张玲特级教师工作室组织专业课程思政研讨,挖掘思政元素及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项目、任务、教学内容和各环节有效融合的方法策略,确定一门专业课程教学标准。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2022年9月
唐翠萍特级教师工作室的赵娜参加编写《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专用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2年9月
唐翠萍特级教师工作室赵娜的《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上好思政课》在第四届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讲述我(我们)的育人故事活动中获二等奖。
2022年9月30日
刘世彬特级教师工作室部分成员参与了外语实验小学“二十芳华正青春”主题艺术实践活动的创作辅导展示工作。活动中,工作室教师指导学生的集体作品“爱你的样子”“盛世中华”“千里马”“二十年纪念马”等作品进行了展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87

88

2022年10月9-10日
历史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付建河老师在吉林省县域高中历史教师新教材培训会议上作《选必二教材使用经验谈》讲座两场。
2022年10月14日
刘永江特级教师工作室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三次研修活动,本次会议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的张景斌教授前来讲座,工作室学员及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部分初、高中数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工作室负责人——数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刘永江老师主持。
2022年10月10日-15日
蔡吉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蔡吉完成高一高二英语听说命题工作。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2022年10月11日-23日
张玲特级教师工作室教师学习“全国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标准开发相关文件”,依据课标开发要求,研讨确定开发课程。耿怡、范丽鹏、何新老师分别申报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化妆造型技术》、《盘梳发技术》、《烫染发技术》课程开发团队;同时申报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化妆造型技术线上教学建设与研究》、《盘梳发技术课程思政元素研究》、《烫发课程作业设计与要求研究》三个课题。
2022年10月12日
赵研特级教师工作室线下活动,研讨“北京市实验教学精品课”的内容、授课年级、上课教师及团队主要成员,并且详细制定了完成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
2022年10月13日
蔡吉特级教师工作室参与高考质量分析研讨。

89

90

2022年10月13日
肖伟华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张伟老师主持的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一般课题《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中理科单元作业设计研究》举行开题论证会。
2022年10月16日
刘世彬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参加了北京教育学院国培项目班专题学习,刘世彬为该班做了《新课标下艺术课程探索与实践》线上专题讲座。
2022年10月18日
武凤鸣特级教师工作室研修,主题:公开课反思、新课标学习。
2022年10月
杨红兵特级教师工作室在开展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全学科阅读案例及论文的撰写,形成全学科阅读专题论文、案例成果集。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2022年10月18日
丁庆红特级教师工作室邀请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副院长、考试评价专家曾拥军院长做《2022等级考物理学科评价分析》讲座,全区高中物理全体教师与会学习。
2022年10月23日
马炳霞特级教师工作室召开党员发展大会,工作室成员郑玥老师光荣的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实现将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养目标。
2022年10月24日
肖伟华特级教师工作室邀请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首届双十佳体育教师获得者、首批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专家、北京市体育学科带头人黄虹老师做《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时刻与祖国骨肉相连》讲座。

91

92

2022年10月27日、11月1日、11月4日
赵研特级教师工作室进行了3次教学研讨和实践活动,主要围绕实验教学精品课的教学设计和改进进行研讨。
2022年10月28日
马炳霞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王爽老师和郑玥老师撰写的案例《龙爪槐的身份证》、《计划小书大变身》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幼小衔接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被评选为优秀案例并发表。
2022年10月28日
刘永江特级教师工作室开展了本学期的第四次研修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王彦伟老师,进行了主题为《学段衔接:畅通育人的纵向通道》线上讲座。工作室学员及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全体小学、初中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工作室负责人——数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刘永江老师主持。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2022年10月
唐翠萍特级教师工作室郭晓茜的《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设计和课例,在石景山区第三届“守正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和优秀课例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2022年10月
丁庆红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刘荣丹老师所在北大附石景山学校高三年级培养学生葛禹辰同学获得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北京赛区一等奖。
2022年11月1日
丁庆红特级教师工作室邀请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邢红军教授做《解构核心素养 提升育人本领》讲座,全区高中物理全体教师与会学习。
2022年11月3日
蔡吉特级教师工作室参与“南方教研大讲堂”第55场活动:聚焦英语语篇研读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93

94

2022年11月4日
张玲特级教师工作室教师专业课程思政研讨,进一步挖掘思政元素,修订服装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022年11月4日
刘永江特级教师工作室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五次研修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北京市丰台二中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孙泰老师进行了主题为《解题教学的点滴体会》的线上讲座,工作室全体学员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工作室负责人——数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刘永江老师主持。
2022年11月4日-6日
蔡吉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参与第十六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
2022年11月7日-23日
蔡吉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蔡吉参与教学设计大赛评审。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2022年11月10日
蔡吉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蔡吉主持成员区研究课活动。
2022年11月10日
马炳霞特级教师工作室胡小茜老师,参加石景山区中小学“守正杯”主题班会设计大赛,班会的主题内容围绕苹果园集团德育一体化“心理健康”的核心,在“我和图书做朋友”主题背景之下,健康领域《生气王子的启示》说课活动,效果良好。
2022年11月
历史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付建河老师主持开发开设的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口历史文化课程》,被认定为北京市特色课程。
2022年11月10日
历史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付建河老师在导师成学江老师指导下,做区高三一轮复习研讨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历史总结》。

95

96

2022年11月10日
赵研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合作完成“原电池的进化之旅”实验课教学,包括实验录制、课堂教学实录、以及实验教学设计和评价等。
2022年11月11日
刘永江特级教师工作室开展了本学期的第六次研修活动,本次会议邀请了北京市怀柔区第五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王长青前来讲座,工作室学员及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部分初、高中数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工作室负责人——数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刘永江老师主持。
2022年11月15日
北京市第九中学郑华老师主持的石景山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学科大概念统领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举行了开题论证会。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2022年11月15日
蔡吉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参与北京九中市区联合视导。
2022年11月
唐翠萍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学员赵娜参加编写《高中新课程选科与学习指导 思想政治》,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2年11月15日
唐翠萍特级教师工作室郭晓茜承担北京视导课《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022年11月17日
历史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成学江老师指导王云雅老师做区高三一轮复习研讨课《论述题的解题方法与指导》。
2022年11月17日-18日
蔡吉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蔡吉被评为教育部高考测评专家。

97

98

2022年11月18日
刘永江特级教师工作室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七次研修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问题情境设计》的线上交流,工作室全体学员及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部分初、高中数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工作室负责人——数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刘永江老师主持。
2022年11月24日
蔡吉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蔡吉主持成员区研究课活动。
2022年11月24日
历史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付建河老师在石景山分院组织的“京西古道一模式口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成果交流会”上,作《模式口历史文化课程介绍》发言。
2022年11月24日
历史特级教师工作室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张汉林教授做学术讲座,主题是“从史料实证到史料解释”,全体高中老师参加。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2022年11月16日
马炳霞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马炳霞、成员宫亚男参加“石景山区幼儿入学准备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研讨会,就“学习准备”部分的指标实用性、可行性提出修改意见。
2022年11月21日
北京九中“肖伟华特级教师工作室”邀请《中小学管理》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副编审谢凡举行了主题为“从实践研究到专业表达:教育者核心素养提升的路径与选择”的讲座。
2022年11月23日
武凤鸣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刘晓美区级重点课题“基于高中《体育与健康》的健康教育模块课程开发与研究”课题开题会。

99

100

2022年11月24日
特级教师杨红兵老师走进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三年级教师的课堂,认真听课并与学校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进行线上教研,帮助老师们解决线上教学的困惑,促使老师尽快适应线上教学,提升教学的时效性。
2022年11月25日
马炳霞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王爽组织的大班主题活动“幼儿园的树朋友”、郑玥老师组织的小班主题活动“好吃的蔬菜”,参加石景山区教育系统主题下的集体教学活动录像课大赛。
2022年11月25日
蔡吉特级教师工作室参与以“新课标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探索与实践”为主题的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初中、高中英语教学交流研讨会。
2022年11月27日
唐翠萍特级教师工作室邀请邀请张帅做了高考质量分析的主题讲座。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2022年11月
吴春萍工作室成员吴盼盼老师录制北京市研究课“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本节课将在北京八中举办的"北京市同课异构单元教学"活动中展示。
2022年11月
吴春萍工作室导师吴春萍老师被聘请辅导苹中青年生物教师参加区教学大赛。
2022年11月
吴春萍工作室导师刘晓昕老师参加北京市合格考试题的命制。
2022年11月30日
蔡吉特级教师工作室参与城市副中心第三节同课异构教学研究展示活动。
2022年11月30日
唐翠萍特级教师工作室邀请中央党校孙现朴教授做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讲座。

101

102

2022年11月30日
刘世彬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与外语实验小学全体教师共同参加了《北京的脊梁——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价值》专题讲座。老师们从北京城与中轴线,中轴线上的建筑,发现中轴线的美三方面对北京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学习,不断提升人文素养。
2022年12月1日-16日
蔡吉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蔡吉完成高一高二英语期末试题命制工作。
2022年12月2日
杨红兵特级教师工作室在金顶街第四小学召开了以“全学科智慧阅读 撬动核心素养发展”为主题的交流研讨活动,以此进一步提升学生深度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升。
2022年12月3日
刘世彬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参加了外语实验小学“走进首都博物馆,领略青铜之美”线上直播博物馆课程学习,共同探讨疫情期间博物馆课程学习的设计与策划。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2022年12月4日
唐翠萍特级教师工作室邀请人大附中张帅为学员做高三政治学习力提升的讲座。
2022年12月5日
刘世彬特级教师工作室邀请郭守敬纪念馆馆长张鹏老师,主讲了《中国大运河在北京》专题讲座,一起了解中国大运河的发展历史,同时探讨线上主题课程的优化实施问题。
2022年12月6日
武凤鸣特级教师工作室研修,主题:“初中球类课程大单元设计研究”、“基于高中《体育与健康》的健康教育模块课程开发与研究”两项区级立项课题推进会。
2022年12月6日
丁庆红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钱莉莉老师所主持的区级优先关注课题《基于物理学史情境开展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开题,区教科所负责人、北京九中和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物理教师参与活动。

103

104

2022年12月 7日
唐翠萍特级教师工作室邀请中央党校高惺惟做了主题为“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讲座。
2022年12月8日
蔡吉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蔡吉组织区中学英语听说教研活动。
2022年12月9日
杨红兵特级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深度融合理念下的全学科阅读模式与策略探究》课题研究阶段汇报。
2022年12月15日
蔡吉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蔡吉组织网上讲座“大单元下的教学整体教学设计”。
2022年12月
吴春萍工作室成员邱阳老师参加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石景山区高三期末生物试题的命制。

105

石景山区特级教师教育文刊    2022年12月       第17期      总第17期

特级   师说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