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视野VOL.12

看/见/更/多/可/能

2021.12

VOL.12

Seeing more possibilities

视野

our
sight

目录

Contents

儒雅智慧,勤奋学习,超越自我,角逐未来

主编:马长俊
副主编:徐然林
编写人员:杨明坤

深度学习

01

“双减”政策

07

五项管理

10

项目式学习

12

01

深度学习

01

深度学习

·02·

·01·

基于深度学习下的体育教学思考

何谓深度学习

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形态,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基于深度学习的真实理念,应用到体育学科当中,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收获真实性改变,在运动过程中学习运动技术,提高运动能力,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下面以立定跳远教学为例,充分发掘深度学习在体育学科中的意义。

立定跳远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水平四(七年级)学生年龄层次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深度真实性学习为基础,培养学生对立定跳远的基本认识,并在跳跃练习中学到人体协调能力知识与技能。力求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学习体育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身体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设计思路:
1、本次课以立定跳远学习为主,巧用“游戏通关式”教学,从而淡化教师教、学生学这种单一的技术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2、在整个学习各种跳跃练习的过程中,采用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教学中利用沙包、小栏架、小垫子以及小垫子的不同位置完成各种立定跳远分解动作练习,并使学生在练习中了解和基本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与技能。通过教师设疑、合作探究、学生尝试、小组讨论、体验练习、教师小结等环节的设计,将有利于掌握本课重点、解决本课难点。
3、通过各种练习手段,让学生们体会到立定跳远学习的快乐感和获得感,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竞争精神、坚持不懈等意志品质。
三、本课特点:
1、对于新教学内容的学习,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教学遵循了循序渐进原则,在组织练习中安排适当的辅助练习,让学生学到立定跳远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2、教学中注重评价的运用。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自评、互评、小组评价,师生间的评价等,使评价成为师生交流的桥梁,使评价成为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3、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区别对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立定跳远教案

01

深度学习

01

深度学习

·03·

·04·

基于深度学习下的体育教学思考

何谓深度学习

  近几年,“深度学习”渐成热点,日益成为广大教师所熟悉,甚至成为教学研讨中体现理论深度的用词。然而,究竟什么是深度学习?体育有深度学习么?这些问题一线的体育老师又似乎不甚清晰,甚至有部分老师对深度学习还有抵触情绪,认为浅层还没有学好呢怎么深度啊?教研小编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阐述,希望对一线体育教师有所帮助。

如何理解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的提出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早期研究者发现,学生在学习时处于不同的水平,这是根据学习者是参与“浅层”还是“深层”学习描述的。如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有的学生通过将已学过的技术动作迁移至即将学习的技术动作中进行学习,并思考如何运用于比赛中;而有的学生专注于单个技术动作的学习,并尝试记忆单个动作。第一种学习就是深度学习,第二种学习则是浅层学习。所以体育也有深度学习。
      关于深度学习的涵义,学者郭华总结:对于深度学习,要将它理解为教学规律在教学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化,尽管表现形式也许会有千万种,但核心要点是共同的。一是深度学习的性质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建构;二是深度学习的内容是有挑战性的学习单元;三是深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感觉、思维、情感、意志、价值观全面参与、全身心投入的活动,让学习真正发生;四是深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社会实践的主主人。

  近几年,“深度学习”渐成热点,日益成为广大教师所熟悉,甚至成为教学研讨中体现理论深度的用词。然而,究竟什么是深度学习?体育有深度学习么?这些问题一线的体育老师又似乎不甚清晰,甚至有部分老师对深度学习还有抵触情绪,认为浅层还没有学好呢怎么深度啊?教研小编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阐述,希望对一线体育教师有所帮助。

何谓深度学习

1.将深度学习等同于教学内容更难了。
   错误理解深度学习中的“深度”一词的含义,以为深度学习就是难度学习,教学内容越深越好,越难越好,导致教师片面加大学习难度,单纯强调知识、技能掌握,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和实践能力等多维学习结果的获得。
   如:为了体质测试达标或提高体育中考成绩,教师在缺乏学理依据的情况下盲目给学生上强度、加任务、增负荷。突击训练或许会在短期内是测试成绩看上去令人满意,但却以伤害学生的长期身体健康、持续锻炼的兴趣和自尊自信为代价。
2.割裂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之间的关心
    心理学家布鲁姆将个体认知过程有高到低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6个类别。浅层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执行,属于初级认知。如,在篮球高运球、底运球等单个技术动作学习中,重复学习单个技术动作、熟记比赛规则、了解进攻和防守战术要领,学生能够在非比赛的情况下投篮得分。深度学习关注的则是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即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比赛场上的形势,分析对方与己方的优势和短板,进行快速预判和技术决策,以阻止对方进攻,进而获得比赛的胜利。
    虽然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并不意味着记忆、理解等浅层次的学习是毫无意义的或是可以被忽视的。相反,浅层学习是深度学习的根基和前提。如,缺失基础体能和动作基本功的刻意训练和熟练掌握,就难以在复杂激励的对抗中准确且灵活地运用各类技战术。
3.强调学生学习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些体育教师认为现在的教育理论都强调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于是,在课堂上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出现“放羊式”教学现象。有些展示课,为了体现学生深度探究的过程,整节课都是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和展示,体育教师仅是组织纪律和倾听观察。这样的课貌似活泼生动,学生参与积极,但是缺乏教师的专业讲解、正确示范、精准诊断、及时纠错、生发启动,学生的深度学习也会由于流于形式而难以真正产生。

01

深度学习

·05·

·06·

01

深度学习

体育教师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体育课堂的深度学习是在互动情境下实现教师的高效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是在互动过程中实现的,深度学习也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等活动中展开进行的。
深度学习内容是经过体育教师精心设计情境化、结构化的教学材料。情境诱发、问题驱动是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情境设置和高质量问题的提出,既能够触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动机,也有助于学生将已有知识技能重新建构,并在真实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体育深度学习过程注重学生深层次动机的激发和运动的积极参与。没有深层次动机的介入,深度学习就无从发生。体育教师要找准学生的运动学习需求和兴趣点,以激活深层次学习动机。如,通过喜闻乐见的比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深化对技战术的掌握,强化学生的比赛意识和基本运动技能和实践能力。
深度学习的结果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目标既为学校体育发展和体育课程改革明确了方向,也是体育深度学习的多维结果。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 健康行为 体育品德体育课程目标享受乐趣 增强体质健全人格 锤炼意志好的教育就是培养终身运动者 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 优雅生活者

02

“双减”政策

·07·

·08·

02

“双减”政策

“双减”大讨论|中学数学“双减”这样做!

 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出台,全国上下齐行动,广大教育工作者更是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积极领会“双减”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导向,积极采取行动进行尝试和探索。房山区教育系统将“双减”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学习和领会,并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探索和实践,使干部教师对“双减”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思考,也就有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落实之法。

“双减”下如何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1年8月14日,为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做好本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简称“双减”)工作,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的通知。
  “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在校内方面,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
  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作为教师就是要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家长满意,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那么教师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是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效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教师在备课中应有针对的备课,在教学中也应有针对性的教学,会的不讲,讲了不会的不讲。在教学中应看到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落实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基本规范和基本规程,优化教学方式,合理用好“空中课堂”“双师课堂”等课程资源,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准确把握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遵循学生认知与成长规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双减”工作落实后,学生的自主支配时间多了,首先引导学生提高自主支配时间的有效性。其次,要做好学生休息时间的引导,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有充沛的精力。学生在学习中也应注意,循序渐进。
  三提高作业效率。教师布置作业前,应做到广泛浏览博览,做到心中有数,作业布置时要做到少而精,指向性明确,针对性强。教师作业反馈应及时。加强作业设计指导。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当然,“双检”工作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

双减的思考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是育人的主战场。青少年的成长学校应该承担起最主要的责任。因为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内容、有专业人员进行的专业培训,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
  教师是育人的主力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主要职责,理应把学生成长的责任承担起来。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课堂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没有好的课堂质量谈不上质量,因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场所是课堂,课堂才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而不是校外培训机构。
  在双减听课视导中,发现课堂教学有以下亮点:
  1. 教学内容设计符合课标要求,没有赶进度的现象。教师能够做到精选例题习题,讲解清楚,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关注学法指导,能够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进程,能够通过观察、提问等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3. 学习氛围好,教师能够创设严谨、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小结分享,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 个性化的学案设计。例如南梨园中学的“预习学习任务单”,明确预习目的、小组分工、学习要求,内容设计使学生经历实验、猜想、证明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晨曦中学使用“学习活动案”,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使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体现数学的思考。
  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减负增效,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勇往直前。

推进“双减”工作,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对“双减”政策的认识
  双减,重点指向过重的课外辅导班和过重的作业负担。“双减”政策坚持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学校,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家长负担,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回应社会关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双减”对于学校来说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双减”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提升业务素养,提高课堂效率,研究作业设计,做好和课后服务;“双减”对于家长来说就是要配合好学校,规划好学生的发展,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双减”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听课效率,高质量的完成作业,对自己的发展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二、本教研组在“双减”工作中取得的初步成效和形成的初步经验
  1.各级部门高度重视,有力保障了“双减”工作的开展。一是动手早。双减工作方案几乎与北京市双减工作要求同步;二是上下联动。区教委、区教研部门、学校形成了较好的联动机制,走进学校宣传“双减”工作、征求意见,教研组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深化了思想认识。三是抓住了“双减”工作的首要任务,让学生“学好、学足”、“作业减量提质”、构建多种形式的课堂服务、开足开齐课程等。
  2.区教研部门有效的推动了“双减”工作的开展。区教研部门多次讨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总体工作思路,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开展专题研究,并积极下校开展专项视导活动,从业务的角度对“双减”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支持。针对“双减”背景下,重点对课前,课上,课后进行设计,课前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上认真贯彻《房山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指导意见》和《数学学科课堂评价量表》指导教学,精准设定教学目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设置优质的学习问题,进行多元评价。优化课堂教学是“双减提质”的关键。打造“高效课堂”,优化教学过程,向40(或45)分钟要效率,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后进行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与布置是“双减”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我们数学研修组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作业设计主要分为两类,基础类、拓展类和综合类,形式多样,主要有选择题,解答题,方案设计题等。作业分层,让不同的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有所区分。作业内容选择主要从北京版教材,人教版教材以及各区县期末考试试题和近五年中考试题中选择,作业布置基本上保证每天的作业时间为15分钟,设计的作业进行交流,接受学生和家长的监督。作业本统一格式,统一要求,作业批改做到全批全改,有等级和恰当的评价。每月还会进行专题研讨,针对双减文件及精神进行学习与传达,“双减”活动大讨论交流活动;教材分析,命题研讨交流,核心问题进行专题研、讲座,课程资源建设。
  3.学校跟进有力,让“双减”工作落地。通过校长的汇报和专题座谈交流明显感觉到,本次“双减”工作,学校的响应积极,在很短的时间内统一了思想,制定了符合学校需求的工作推进方案,老师绝大部分理解“双减”工作的重要意义,支持“双减”工作,并努力克服工作生活的压力投入到“双减”工作中去。
  三、目前“双减”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1.“双减”工作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措施》明确:确保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于2021年底前有效减轻、两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这是北京市“双减”工作目标,着眼解决的是减轻负担和压力的问题,也是现阶段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双减”工作开始之初,开展当下工作容易出现考虑提质的多,考虑减负反而不多。不能很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2.负担过重,教师“焦虑”。“双减”进行以来,课后服务活动占用了老师们的很多时间,挤占了老师们备课、教研、批改作业的负担,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纷繁复杂。老师们自己提升业务素养的时间几乎没有,校本教研活动也不够深入,希望能够借鉴到更好的做法,能有教师自主学习和接受培训的安排与时间。教师们的焦虑,首先表现在课堂教学与考试评价的关系,老师在按照减负的要求在教学,但老师们不知道中考怎么考,要求尽快出台配套关于考试评价的措施文件,让老师们心中有个“主心骨”。
  四、对“双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从市层面给予区以及学校进行中考方向的指导,三年后会不会有变化,希望市级教研部门对教师给予实在的指导。比如,数学课在“双减”背景下要有哪些转变?提高课堂效率说的容易,实际上如何提高呢?
  2.“双减”工作抓问题的本质,不能太过于走形式,比如评价等级规定都要统一,每次作业都要写评语,是不是需要根据不同学科,采取不同形式,是不是根据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管理太过细致,反而适得其反。
  3.希望得到专家、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线下线上相结合的专业指导与培训,为年轻教师答疑解惑,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更好的落实“双减”,也更好的服务学生。要更加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减少“隐形”负担,确保老师有足够时间备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10·

03

五项管理

·09·

02

“双减”政策      

让减负工作成为撬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支点

 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双减”工作的认识、理解;二是在“双减”背景下教研员如何发挥教研职能?三是根据我区实际,如何指导教师上好课,留好作业?四是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好考试命题工作。
  首先是提高对“双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市区教委校长大会和处室几次组织教研员学习、交流市区“双减”工作相关文件精神,我们认识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事关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党中央对教育系统的要求。身为教研员,我们是一线教师专业教学的引领者,所以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带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把“双减”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做好;二是认识到“双减”关键在校内。“双减”是治理校外、规范校内,打击教育乱象,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推动,校内校外双向发力,但关键在校内,把校内教学质量提升,把校内服务保障好,才能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校内才是根。三是认识到减负必先提质、增效,强化教研引领,引导教师加强学习、研究和反思,提升专业素养,规范和优化教学过程,科学布置作业,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总之我们深刻意识到,“双减”工作恰是现阶段撬动教育教学改革走向深入的新支点、新起点,作为学科教研员,我们应以实实在在的教研举措落实各项要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减负取得实效。
  第二方面,在“双减”背景下教研员如何发挥教研职能?
  作为教研员,我们非常清晰,只有自己对各级、各项政策充分理解领会,做理论学习和改革实践的典范,对照文件,积极将“双减”精神转化为自己的教研行为细则,才能真正在“双减”背景下发挥好自己的职能作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双减”背景下为区域本学科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们认真反思,在我们的常态教研活动中,与“双减”要求做比较,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领域里,围绕教学的关键环节,对标教研的重点工作、对标课堂教学、对标作业设计、对标考试命题、对标质量提升,判断哪些方面基本合格,还有哪些方面差距较大或缺乏思考,那么借“双减”这股东风,精准实施,助力我们的教研创新、教研变革走向深入,让“双减”成为撬动教研转型的支点,从而保证减负工作的有的放矢。
  近几年我区不断出台了一些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文件和举措,如《房山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指导意见》《房山区加强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指导意见》《房山区中学课堂改进评价手册》《房山区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提升工程》等,我区提出的“六式并举”的教研方式,还有“启航杯”、“征程杯”、“房教杯”连续三年的中学教师基本功大赛,聚焦课堂现场教学,关注学生实际获得,关注教师施教方法,这些区级文件与活动发挥的引导与评价功能有效地促进了我区中学课堂的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学质量。从中我们发现,我区教师研修活动中的很多要求与“双减”精神高度一致,所以我们可以在“双减”工作为统领的前提下,依托我区的一些教研实践,运用“统筹、整合、贯通”的工作策略,发挥我区教研员“五力”引领,更加有效地实施减负工作。
  第三方面,根据我区实际,如何指导教师上好课,留好作业?
  从市教委传达“双减”工作文件到今天,在区教委的组织下,教研员多次参与“双减”工作会议交流部署与下校督查。上学期4月7日至9日三天,本学期9月22日至24日三天,房山区初中全体教研员与教委相关领导、区教育督导室成员一起下沉学校,对全区40所初中校(含两所民办校)进行了对标减负的摸底调查;后续教研员在常态的教研活动中也不断地加强调研指导。尤其是从5月下旬开始,区教委要求所有教研员每周对2-3所学校开展“双减”背景下的教案、课堂、作业的跟踪指导,每位教研员上交详细记录,问题、归因、改进建议等,还有后期的跟进检查。
  通过几个月来的“减负”针对性督查,累计听课、查教案近200人次,抽查作业近90个教学班,对标双减要求,指导改进提升。
  (一)课堂教学现状
  立德树人。能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不增减科目和教学时间总量。没有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现象。注意统编三科教材的规范使用,确保党和国家意志全面落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绝大部分教师能够站在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视角使用教材教学,目标较明确,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科学即时的教学评价。大部分学校教案齐全详实,能体现学情研究和校本教研。教辅材料价值导向正确、内容科学。
  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比较传统守旧,讲授内容过多,学生的学习方式处于被动式学习,学生缺乏活力,课堂氛围沉闷。
  2. 一些教师缺乏学习研究新理念、新中考导向的意识,依靠经验教学,深度分析教材的能力不足,对学生学科核心思维的引领和培养处于较低水平。
  3. 课堂缺少分层教学的设计,部分学生处于“吃不饱”或“吃不了”的学习状态,不能做到不同层次学生都有不同水平的实际获得。
  4. 少数学校教师还存在仅用学案或讲义、ppt等代替教材的现象。
  5. 教学设计中缺乏单元教学设计。
  教研部门的改进建议:
  1. 引领教师持续认真研读课标、教材、教师指导用书。强化教材作为教学基本依据的核心地位。整体认知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熟练掌握教材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学科教学的逻辑主线。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建议教有余力的教师在研读好所教版本的前提下,可扩大视野,对其他版本的教材也进行研读。
  2.引领教师树立“学生有活力教学才有质量”的教学关。要以更宽更远的视野看待教育,引导教师把关注点放在学生学科素养、学习习惯长期养成、而不是短期提分效果上。在教学中真正以生为本,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精心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营造有助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
  3. 引领教师注重学情分析,因材施教。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爱好等各种综合因素,以学定教,是教学目标确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选用和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尊重差异,在学情把握的基础上,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做到分层施教,目标分层、问题分层、任务分层、评价分层、作业分层。
  4. 引领教师合理撰写好课时教案。教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是教师教学的关键准备环节。在目标设计上要做到明确,易评价;在过程设计上,要突出学习主线的设计,教学提倡以问题导向或任务驱动层层推进。教学方案中要体现教师的教学行为预设与学生生成活动的捕捉,并规划相应的调控手段。
  (二)作业检查:
  通过对全区近90个教学班作业的检查,认为在作业量方面、在重复性、机械性作业方面,全批全改方面,学校引导、控制得较好。
  存在问题:
  1. 一部分学校的作业布置仍然存在完全依赖教辅材料,教师缺乏认真的思考与筛选。
  2. 一些学校仍存在统一布置作业内容的现象,没有体现作业的针对性与因材施教。
  3. 少部分学校存在教师作业批阅后学生未改,教师无复批现象。
  4. 作业布置形式单一,缺少创新性、开放性、拓展性、探究性作业。
  作业布置建议:
  1.作业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致,并体现分层作业,分层发展。
  2.学校内部加强作业深度研究,优化作业设计,创新作业形式,思考开放性、拓展性、探究性作业如何设计。
  3.根据学情选择合适的作业批改方式,真正做到有布置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纠必复批。
  第四方面 是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好考试命题工作。
  1. 坚持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作为教学、考试、评价的依据,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依据以上“双减”文件精神,命题时严格杜绝超进度命题,尊重教材学习顺序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加强命题研究,以命题导向引领教育教学改革。以命题引导教与学,以问题解决激励发展。命题要注重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考试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导向作用。
  3. 命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
房山区中学教研员将继续秉承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成才观念,以“双减”工作为契机,持之以恒推动中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进一步提升我区中学教学质量,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而努力!

落实“双减”工作要求,提升教学工作实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1年4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一个通知、一个意见的出台,为落实“双减” 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成为“双减”工作的指导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教育既是民生,更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双减”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而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都是以课程改革为着眼点,指导意见在“双减”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课程改革中起着保障作用。
  (一)学习两个意见,明确“双减”工作的方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一个是校内负担,一个是校外负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从十个方面,对校内作业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两个文件,为“双减”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 学习两个意见,明确“双减”工作的策略
  “双减”工作要依据两个意见,需遵循课程规律,落实课程规律。课程规律主要反映在课程本身的逻辑顺序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两方面。“双减”工作的策略是减负与改革同步进行,通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升学科育人质量。
  (三)学习两个意见,确保“双减”工作的实效
  在落实“双减”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两个文件要求,认真调研和梳理本学科在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针对问题,精准施策,确保“双减”工作效。
  二、强化工作举措,促进提质增效
  (一)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服务主阵地作用
  紧紧抓住“双减”工作校内课内主阵地,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加强课程教学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统筹作业管理,丰富课后服务供给,严守师德底线等方面细化管理措施和要求,促进校内课内“双减”工作提质增效。规范指导本校工作,有效开展课后服务的教育理论技能培训。
  (二)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的要素主要包括: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单元作业设计、单元评价设计、单元教学资源设计等,是能力养成,人格塑造,提升综合素养好抓手。以单元教学设计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向课堂要质量,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孩子们在校内享受优质教育。
  (三)进一步优化单元作业设计
  单元作业设计是单元教学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面减压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优化作业设计,在提质上下功夫,备课组长严把作业的质量分层关、作业数量的调控关;注意分层作业布置,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教研组严把作业设计关,督促学科教师优化作业设计、严肃作业批改,做好作业讲评,加强作业常规检查与管理,引领和指导学校教师规范作业教学行为。中学数学研修室在学习、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数学作业初步模型(附件)。
附件:中学数学单元作业模型
  一、课程定位
  单元课程在整上中学数学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从知识层面、思想方法层面、数学能力等方面进行说明。
  二、主要问题
  结合单元知识,说明本单元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作业目标
  (一)单元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依据学情,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叙写单元教学目标。
  (二)课时目标
  依据每一课时教学内容,将单元目标进行分解,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四、作业要素
  对每一个作业题需要说明八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即作业目标、内容属性、知识点、能力属性、方法属性、题目类型、分层分类、题目来源等进行说明。
  1.作业目标:学生单元作业完成的预期结果。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完成作业后,会进行那些判断,掌握哪引起技能、方法,或分析、解决什么问题,要指向作业活动的结果,关注巩固、应用、发展、反馈等功能,体现整体性和层次性。
  2. 内容属性:它属于课程标准对应的主题学习内容模块,即预备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3. 知识点:单元学习内容下面的知识单位。
  4. 能力属性:它是指数学核心能力的六个方面,即运算求解、推理论证、空间想象、数学表达、数据处理、数学建模
  5. 方法属性:指数学思想方法,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待定系数、化归转化、分类讨论、递推归纳、数学建模等。
  6. 题目类型:指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作图题、小论文等。
  7. 分层分类:按A、B、C由高到低,将作业分分成三个层次或者三类,供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的学生完成。
  8.题目来源:是指原题、原题变式、原题改编、原创题。
  五、作业清单
  结合单元课程定位、解决主要问题、单元教学目标、单元作业要素完成单元每一课时的作业和单元整体作业清单。
  六、设计作业
  根据单元作业清单元,完成每一课时作业和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七、分析反思
  认真批改作业,进行统计分析,找到学生的问题,指出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人民日报》聚焦“五项管理”落实情况:
全面呵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是落实“双减”工作的一个切口。“五项管理”落实情况如何?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16个督查组赴24个省会城市、45个地市开展实地督查,随访了417所中小学校、241个校外培训机构。《人民日报》8月11日刊发报道,聚焦此次实地督查情况。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

全面呵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今年以来,教育部相继出台文件,对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作出部署。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督查组赴各地开展实地督查,记者随组进行了采访。

03

五项管理

·12·

·11·

04

大单元教学

今年以来,教育部相继出台文件,对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作出部署。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督查组赴各地开展实地督查,记者随组进行了采访。
多地作业改革强化育人功能,但存在数量过多、质量不高等问题
作业多、写得慢,曾是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小杜的烦恼,常常夜深了还没写完。班主任许老师发现后,与家长沟通,想出办法——根据作业上标注的难易程度,选择适合的作业,写不完的可先不做。此后,小杜的睡眠明显改善。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作业是重要环节。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等问题,教育部办公厅发文提出10项管理举措,包括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严禁校外培训作业、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
对此,不少地方探索设计差异化作业,控量增效。天津和平区建立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及校长、班主任、家长统筹协调的作业管理机制,实行作业负担预警监测;河南郑州市钱学森小学采用“自选作业超市”形式,以年级组为单位设计每日自选作业清单,作业按需布置;北京十一学校等注重多学科统筹协调,严格控制作业总量……
但督查组在部分省份发现:仍有部分学校对科学布置作业缺乏深度认识,各学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缺乏沟通,布置的作业总量超标,校外培训机构作业负担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督查组在中部某省会城市发现,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下课超过20:30,频繁组织学生测试。”督查组成员、教育部体卫艺司原巡视员廖文科说,46%的受访家长表示孩子参加的校外培训机构布置课后作业,“校内减、校外补”现象突出。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
“作业负担过重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云南昆明市盘龙区责任督学张学昆说,要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部分地方和学校工作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
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数据:2020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52.7%,其中小学生35.6%、初中生71.1%,高中生80.5%。如何提高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家校双方的体质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大多数地区中小学校落实国家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建立较完善的体质健康测试和抽测复核制度。”督查组成员、海南省教育总督学潘惠丽说,重视体质健康已经在社会形成高度共识。
日前,记者在北京海淀区花园村二小看到学生们在操场做“阳光亮眼操”,一边锻炼,一边远眺缓解视疲劳。“学校每天开展一次体育大课间、‘阳光亮眼操’,在教学楼顶建起活动空间,地下室也改造成体育大厅。”校长梁永立介绍,目前学生近视率得到有效控制,学校在暑假期间将持续进行体质监测。
“手机管理的初衷是保护学生视力、让他们在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督查组成员、安徽省教育学会会长金燕说,绝大多数地区和学校根据学生实际需求,细化管理措施,基本实现手机在校内的有效管理。例如,海南海口市部分学校在教师办公室等设立专区,学生进校后手机统一保管;北京市人大附中鼓励家长和学生签署手机规范使用公约,建立基于理解基础上的家校合作机制;山西长治市部分学校开发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为家校沟通创造条件。
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部分学校安排早自习、“准上课”等现象在部分地区依然存在,有部分中小学以早读、答疑等名义提前上课。
课外读物是育人的重要载体。记者了解到,多数地区能够按照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有关规定,健全读物入校的审核体系,规范读物管理。但也有部分学校对进校园图书把关不严,强制或变相让学生购买指定读物。
“要按照不同学校存在的问题,根据本地本校实际细化完善管理办法和措施。”督查组成员、国家督学张方明强调。

家校合作、部门协同、实时监测与评估等长效机制还有待完善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主任王方说:“‘五项管理’是落实‘双减’工作的一个切口,以小见方向、以小见责任、以小见情怀。做好‘五项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全区教育系统各学校的重要责任。”
尽管多数地区、学校高度重视“五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具体实施中还普遍面临家校合作难、各项工作相对割裂等现实难题。如,部分家长对学生减负的做法不够理解和支持,存在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现象。部分家庭及学生在校外自主购买的课外读物难以监管,可能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少数学生在家睡眠不足,家长对学生作息时间的要求没有坚持与学校保持一致。部分家长未能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电子产品沉迷和不当消费等行为,对孩子使用手机过程中的不当行为缺乏有效应对方法。
“还有部分地区尚未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家庭、学校协同育人机制还不健全。”国家督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林卫民说,此前一些家长对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表示不解。为此,老师们积极开办家长大讲堂,力求让家长们真正理解和尊重成长规律、教育规律,配合学校工作。
此外,师资数量和办学空间资源不足,也是部分地区面临的现实难题。随着体育课时增加,体育教师缺乏,操场、空间不足,导致体育活动开展面临实际困难。
“加强‘五项管理’是一个整体,各项工作之间密切关联。”国家特约教育督导员、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侯江华表示,举措之间要统筹兼顾、协调配套,避免顾此失彼、重复加码。
实地督导发现,监测与评估机制不健全也是部分地区面临的难点。“一些省份已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平台,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分析结果,形成评估、反馈、干预的可行方案。”国家特约教育督导员、黑龙江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门海表示,有地区探索监管线上培训、游戏平台,但线上平台登记区域范围较广且复杂,需要加强部门统筹协调,不能仅依靠教育部门。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动政府各相关部门明确具体责任分工,结合实际细化工作方案,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推动‘五项管理’政策落实。实施好学生课后服务、假期托管等工作,丰富教育供给,解除群众后顾之忧。加强‘五项管理’监测平台和监测工具建设,构建评估、反馈、干预完整闭环,指导学校用好监测成果,完善决策、改进工作。”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

大单元教学设计为思维而教,为美好而学

为思维而教,为美好而学 三亚市崖州区长山小学黎火艳老师大单元教学设计研修感悟

大单元教学设计:意义价值(为什么) 内涵属性(是什么) 框架建构(怎么做)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建立好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情境素材,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科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进行学习评价,环环紧扣,使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可培养、可干预、可评价。

04

大单元教学

·14·

·13·

04

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设计是为了实施高质量育人,以大主题或大观念、大情景等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或专题、问题)、分析学情,确定目标、达成评价、任务驱动、真实情境、课堂评价、作业反馈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关联性、递进化等。

“大单元设计”不是将原有知识点教学的简单相加, 而是最小的课程单位。大单元设计需要大概念、情景、大任务。把离散的事实和技能聚合起来,形成意义。更重要的是,大概念、大情景、大任务有很强的迁移价值,能运用到真实中解决实际问题。

 一、“看得见”,即多用“直观的方式呈现知识结构。
二、“说得清”,即能用语言(也包括图解、符号、文字、演示等)将学习和思考表达出来。表达的过程,是对自己的思考再一次审视、修正、完善的过程,也是互相接纳、取长补短的过程。
三、“理得顺”,即能将多个元素、多种关系之间的逻辑关联理顺避免出现错位、错乱和错误。
四、“悟得透”,即让学生在感悟中慢慢懂得数学是怎么回事,数学学习是怎么回事,进而能轻松地学习数学,喜欢数学。学数学,就是把复杂的化简单,把简单的变得更简单。
五、“用得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应用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方法体系、思维体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都江堰市灌州小学校
电话:87137996
邮编:611800
地址:都江堰市幸福街道安康北路21号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