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视野VOL.11

看/见/更/多/可/能

2021.11

VOL.11

Seeing more possibilities

视野

our
sight

目录

Contents

儒雅智慧,勤奋学习,超越自我,角逐未来

主编:马长俊
副主编:徐然林
编写人员:杨明坤

深度学习

01

“双减”政策

05

五项管理

07

项目式学习

10

01

深度学习

01

深度学习

·02·

·01·

读《重塑学习——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课堂样态新探八讲》有感

作者:南湖小学 何青清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或听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好像都听懂了,做题却错很多”,“类似的题都会,变式或综合一点的题就不会了,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更困难”导致后面越学越没有兴趣学,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听讲+记忆+操练”的传授型教学为主导造成学生经历体验不足,知识碎片化,零散化的结果。由此学生的学习急需通过教学的变革进行重塑。朱老师认为,重塑学生的学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重塑学教关系

首先,“放大学”,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的机会,让学生的“学”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逐步实现“会自学、会思考、会倾听、会表达、会提问”。其次,“优化导”,教师要从“课堂讲授”转向“组织学习”,从“教学”转向“助学”,通过学习组织、学习指导、学习反馈,以“导引方向,引路搭桥”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能动而有效地学习。

第二:重塑学习内容

一方面,要以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看教材,厘清单元学习目标,以单元“大概念”“核心任务”为统领,适度调整、适度整合、适度拓展。另一方面,教学要尽可能选择真实情境、真实任务作为学习材料,沟通数学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第三:重塑学习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是重塑数学学习的关键,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浅层学习”走向“主动学习、意义学习、深度学习”。学生的“学”不能是“喂食式”,核心是导引学生“参与、建构、表达”,提高学习参与深度。可以通过具有开放性、挑战性、探索性的“核心问题”和“大任务”,驱动学生“卷入学习”,开展“自学、思考、表达、倾听、提问、讨论、反思”等学习,学习过程充分展开,促进学生“入学、真学、深学”,在挑战中建构,在交互中深入,实现理解的通透、知识的迁移、心智的成长,真正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第四:重塑课堂样态

课堂样态是指课堂上学生学与教师导的学教方式、学教结构等,是实现深度学习的路径与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样态可以是多元的,如“问题导学”、“预学分享”、 “做中学”、“混合式学习”、“长程学习”等,每一种课堂样态都具有自身特定的功能、学导路径和适用范围等。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特征等选择适合的课堂样态,撬动学生的“入学、真学、深学”,实现深度学习。

01

深度学习

01

深度学习

·03·

·04·

那什么是具体的深度学习。一位老师怎样
才能在课堂上实现深度学习?读完本书,
给我以下启发。

首先,要熟悉教材,把握学习内容的数学本质。在一次讲座上,尤一老师说过:“语文老师有整本书阅读,数学老师应该是12本书阅读。”整体把握了教材的结构,才能够好的上下串联,实现知识结构化,这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前提。
其次设计沉浸式的经历学习。没有让孩子经历过程,不可能有深度学习。问题产生和解决的过程是不可压缩的,因为有过程的学习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从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那么如何实现有过程的学习呢?我想要设计合理的学习路径,还要有开放性的、探索性的、挑战性的问题或者学习任务,驱动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层层递进,引导课堂学习的走向和思维活动的深入。

再次,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实践。

在一次文章中了解到学习金字塔,它用数字的形式,形象的展示了不同方式学习后的保存效果。

由上图呈现的结果可以看出,从听讲—阅读—视听—演示—小组讨论—个人实践,学习内容留存率越来越高,由5%增至75%,而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所以课堂应从讲授转向组织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让学生多讲、多做、多分享。

02

“双减”政策

·05·

·06·

02

“双减”政策

关于“双减”的困惑

作者:李广生

最近这段时间,参加了几个论坛,聆听多位专家关于“双减”的论述,虽获益颇多,但总觉得不过瘾,思来想去,大概是以下几个问题没有得到答案。

一,“双减”是目的还是手段?

毫无疑问,“双减”是手段,目的在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在文件中有明确规定。但是,为什么在实际操作中那么多人把“双减”当做目的来追求呢?我看到很多地区和学校在“双减”背景下推出的制度和措施,几乎是赤裸裸的指向“减”,一门心思地想要减下来。作业为什么要压减、校外办学机构为什么要规范、仅仅因为负担过重吗、负担有标准吗?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让我担忧的是以“双减”为目的的双减:1.是否真的能够减下来、2.能够真的减下来的是什么、3.即便减下来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就会明显提升吗?

二、“双减”是加法还是减法?

目前,教育界普遍的共识是“双减”既是加法也是减法。一所名校提出,“双减”不能只做加减法,也要做乘除法。但是,不知道大家意识到没有,无论加减还是乘除,都在四则运算上做文章,也可以说都停留在小学生的水平。除了加减乘除,“双减”就没有其他算法了吗?我们都知道,算法是算理指导的具体的运算程序,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更应该思考一下“双减”的算理?我担心的是盲目应用各种算法,算来算去算成了一笔糊涂账。

三、“双减”是阵地战还是攻坚战?

在论坛上几位专家和校长都表示“双减”是一场攻坚战,需要我们大家同仇敌忾、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我想到的却是,我们集中优势兵力全力以赴攻克了哪怕最后一座堡垒,面对硝烟四起弹痕累累的战场,就意味着我们取得了胜利吗?文件明确提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既然如此,为何不打一场阵地战呢?内强素质恐怕是守住阵地的最佳途径,踏踏实实安安静静也许是唯一的选择,但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轰轰烈烈。这是为什么?

四、“双减”是阵痛还是阵风?

“双减”实施以来确实给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要敢于面对,也要正确面对。有专家说这是改革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阵痛。可以说,任何一场改革都会带来阵痛,但阵痛之后的新生才是人们战胜阵痛的最大动力。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实实在在的评价改革为“双减”锚定方向,也为处于阵痛中的校长和教师注入希望。我担心的是,如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不能有效落地,阵痛会变成一阵风。这才是真正可怕的结果。

·08·

03

五项管理

·07·

03

五项管理

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这五个方面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重要举措。12月22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跟小编一起去现场看一看——

聚焦中小学“五项管理”(节选)

03

五项管理

·10·

·09·

04

项目式教学

“五项管理”是小切口、大改革,以小见方向、以小见责任、以小见情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确保“双减”落地见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际行动,是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的有力举措。
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将“五项管理”列入了部党组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事项,下面介绍作业、睡眠、手机三项管理工作的有关情况。

二、工作落实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控制。
各地各校普遍(99%以上)制订了比较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了作业公示制度,学校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基本达到了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不少地方通过制订分学科作业设计指南、开展作业设计大赛和优质作业展示交流活动,着力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问题得到初步解决。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教师没有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二是睡眠时间管理成效逐渐显现
学生睡眠管理得到学校和家长的普遍重视,全国98.7%的学校建立了睡眠状况监测制度,96.1%的小学和97.4%的初中上午开始上课时间做到“小学不早于8:20、初中不早于8:00”的规定要求,少数地区因为时差原因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作息时间。7714万份家长无记名问卷反映,秋季学期有76.2%的学生睡眠时长达到或接近“小学10小时、初中9小时”的规定要求,比2020年底有关调研结果有较大提升,有的学校还提供了午休时间和条件。总体上看,睡眠时间改善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是学校手机管理得到有效落实。
有99.8%的学校严格执行了学生手机有限带入校园、不得带入课堂的规定,91.8%的学校设置了专门的手机保管装置,学校普遍提供了学生与家长必要时紧急联络的通道,秋季学期普遍做到了不再用手机给学生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五项管理”政策出台后,得到了师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充分肯定,大家对作业负担重、睡眠不足、手机过度使用的危害形成了基本共识,对这些长期以来个别管、自发管、管不好的问题,现在形成了普遍管、统一管、科学管的良好局面,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创造了更好条件,对实施情况整体评价较好。

一、工作部署推进情况

(一)加强工作统筹,形成推进合力
教育部办公厅分别印发了关于加强作业、睡眠、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具体管理政策和落实要求。教育部制订了《推进“五项管理”落实工作方案》,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五项管理”落实推进视频会,举办了各省分管厅长、处长研讨班,宣传推广一大批地方典型经验,推动各地各校落实工作齐步走、全覆盖,切实做到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和督导检查中常态化推动落实。
(二)明确具体要求,突出工作重点
关于作业管理,首先要充分认识作业具有重要育人功能,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要严控总量,加强年级组、学科组作业统筹协调,做到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要提高质量,加强作业设计教研和指导,提高作业设计水平,鼓励学校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增强针对性有效性。
关于睡眠管理,首先强调睡眠对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着力解决中小学生睡眠不足问题。要保证时间,对“3个时间”作了规定,包括中小学生每天必要睡眠时间(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以及与这个时间密切相关的学校作息时间、学生就寝时间。要防止干扰,落实3个“中断机制”,要求作业、校外培训、网络游戏都要为保障学生睡眠“让路”。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教师要加强分析和辅导,积极帮助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
关于手机管理,强调防止学生过度使用手机,损害视力健康,影响专心学习,导致沉迷网络和游戏等问题。强化柔性管理,把“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落实好,做到禁止性和灵活性相统一,防止简单生硬管理。强调落实到班,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落实到每一个班级,明确保管的场所设备、方式、责任人,形成长效管理的机制。
(三)实施动态监测,纳入评价体系
建立直通20万所义务教育学校的基础教育直报监测平台,将“五项管理”相关指标作为重点监测内容,实时调度和跟进各地各校落实“五项管理”实际情况。以二维码形式邀请家长通过网络无记名直接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家长感受和诉求,同时通过举报平台畅通家长反映意见渠道。将“五项管理”纳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四)强化宣传引导,促进家校协同
教育部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解读作业、睡眠、手机管理等文件精神,组织专家撰写解读文章,并遴选推广一批各地各校落实的典型案例。推动各地将作业、睡眠、手机管理纳入校长教师培训、教研活动重要内容;通过相关课程教学、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等方式,大力普及有关科学知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宣传相关管理规定,争取理解支持,形成家校协同落实合力。

三、突出工作成效,实现“有效做”

教育部党组将《管理办法》落实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点事项,着力推动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委托专业机构开发了覆盖国家、省、市、县、校五级的课外读物管理信息平台,方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平台,及时了解辖区内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和推荐使用情况,解决了分步建设、重复建设和数据不同步的难题,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截至2021年12月20日,全国32个省级地区、368个地市、3116个区县、20多万所学校已完成平台信息填报。其中,3085个区县已通过平台完成了学校推荐读物的备案工作,极大地简化了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备案程序。二是组织专家对各学校填报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进行研判,重点对课外读物的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进行把关,通过课外读物管理信息平台及时向涉事学校进行一对一反馈,指导学校剔除问题图书,使中小学校推荐读物得到一次全面体检和净化。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出版单位为农村学校捐赠优秀图书,推动书香校园建设。组织人民教育出版社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村小规模学校捐赠优秀图书5000余册,助力后脱贫时代乡村学校图书馆(室)建设,满足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需求。
下一步,教育部将依托课外读物管理平台,进一步推动《管理办法》落地落实,坚决把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的入口关。同时,积极配合新闻出版、市场监管等部门,持续加强课外读物的源头治理和市场监管,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五三•学术节】
巧用项目式教学,激活信息技术课堂
——青岛五十三中学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式学
习校级展示活动

12月10日上午,青岛五十三中开展了市北区第一届学术节项目式学习研讨系列活动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式学习校级展示活动。

青岛五十三中基础学部的薛萍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本次研讨活动薛萍老师展示的课例是市北区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五年级上“创编成语故事”项目的第八课《百发百中1》。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会使用“克隆”指令和侦测模块中的指令,进行综合运用,设计出创意作品《百发百中》。

04

大单元教学

·12·

·11·

04

大单元教学

课前信息组所有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度的解剖和挖掘,进行了多次集备和磨课,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逻辑思维,优化编程方式方法为主要目的。

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薛老师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程序的演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以此为契机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在经历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克隆”的知识,深刻体悟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发展计算思维及批判思维。

何丽老师带来了一节python项目的“起始课”。本课以猜数游戏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项目分析,了解项目内容,明确项目目标,将项目与Python知识点进行对应,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的方式,回顾了python编辑器的相关操作,并尝试用print()函数制作游戏指导语。何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任务设置聚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巩固了python编程相关知识,使学生收获了编程的乐趣。

教学展示之后,薛萍老师先介绍了自己的项目教学的设计思路,之后参与研讨的其他教师做了发言点评,大家一致认为薛老师的项目学习设计有新意,本节展示课的内容细腻、充实,教学环节清晰流畅,环环相扣,问题设计有梯度,具有启发性。

刘萍老师就信息技术基于学科融合的项目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相关介绍。在区教研室的引领下,我校信息技术教学逐步形成了基于学科融合的项目式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流程;基于课程目标、项目目标导向的项目课时目标和基于知识图谱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建构体系,实现了从关注工具特征到关注学科核心素养、从关注知识技能的学习到在解决问题中发展、从单一学科知识学习到多学科知识融合应用的三个转变。

通过本次活动,全体学科老师在交流、学习、研讨过程中,对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为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多样化融合提供了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研究方向。

都江堰市灌州小学校
电话:87137996
邮编:611800
地址:都江堰市幸福街道安康北路21号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