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视野VOL.10

看/见/更/多/可/能

2021.10

VOL.10

Seeing more possibilities

视野

our
sight

目录

Contents

儒雅智慧,勤奋学习,超越自我,角逐未来

主编:马长俊
副主编:徐然林
编写人员:杨明坤

深度学习

01

“双减”政策

07

五项管理

09

大单元教学

12

01

深度学习

01

深度学习

·02·

·01·

语文深度学习:内涵、价值和工具

人物印象

我与章锡军老师相识已久,他在专业成长道路上发展的信息时常入耳入目,与众多优秀的青年教师一样,给人以美好,让人以期待。
他勤于记录。从教二十多年来,他已经写了三十多本教学日记,这些日记很好地反映了他从一个青涩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历程,内有弥足珍贵的专业成长秘诀。
他乐于研究。他扎根于语文,立足于课堂,致力于研究。多年来,他研制开发了具有实操意义的课堂观察工具,以深度学习研究成果推动了区域课堂改革的发展。他做过很多小课题研究,研究的视点形成了一条连贯的线,提出了“立体语文”的教学主张。
他善于思考。他是一个会思考、有思想的人。他的课堂有理念,他的文章有观点,他的讲座有思想。他带给人的感觉是:拥有独立的思想、丰沛的精神、开阔的视野和不竭的勇气。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我期待听到章老师下一次拔节成长的声音。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教授 汪 潮

深度学习的内涵与价值

核心素养理论告诉我们,学生之所以能主动学习,一是知道理解了什么、接下去能做什么,二是知道怎么运用理解和掌握了的知识,三是知晓如何应对无处不在的挑战。钟启泉教授的《深度学习:课堂转型的标识》(《全球教育展望》2021年第1期)一文提出“三个视点”——学习的主体性、对话性和协同性,并进一步提出以“探究、表现、交流”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登山型”学习课堂理念。这样的课堂改革理念,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习得,能发展学习者广泛的技能和态度,健全和培育学习者的人格。这就是深度学习的学习观。
多年来,我们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念,立足“学为中心,教学相长”的立场,让教师、学生、其他课堂学习成员浸润于某种情境的活动之中。这种活动往往围绕学生课堂学习中问题的解决展开,如选择学习内容,酝酿学习目标,筛选关键任务,协同探究问题,整合学习资源等,批判性地建构新知,积极地建立学习关系,发展思维品质,让学习成为学习者的可视化成果。其核心价值在于建设学生乐在其中的课堂学习,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1.以学习目标为起点的思维过程中,学习者走向真实建构。
如何聚焦学习目标是当下一线教师普遍头疼的问题。我们的实践经验是,课堂要展现以学习目标为起点的思维过程,保障深度学习在课内发生。例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论说文,是一篇用多个事例论证观点的典型文章。全文采用“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本论部分引述了三个事例,一是波义耳发明石蕊试纸,二是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三是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与做梦的关系。展现以学习目标为起点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三个步骤:
首先,引导学生选取关键任务,学习课文用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关键任务提取有两个标准,一是要直指学习目标,即适当;二是要便于学生发展,即适切。
其次,引导学生分解关键任务。学习课文用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可以分解成三部分:一是本文观点是什么,二是本文用了哪些事例,三是作者是怎样用这些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分解关键任务,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可先带领学生抓住第1、第2自然段,明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然后研读第3-5自然段,发现作者引用事例有相同的结构特点、相同的表达方法,但有不同的视角;再从事例与论点的联系上引导学生发现:一百个问号就是事例中的见微知著,寻根究底,就是反复的实验与尝试,任何一项发明或发现,都是偶然中有其必然,必然中有其应然。
最后,合理开发展示型任务,恰当地表现学习成果。紧扣本环节教学目标,设计《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等阅读练习,把根据论点选择论据材料的练习作为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重点内容,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典型材料的意义。
2.以问题解决为特征的教学情境中,协同学习能够持续建立。
阿兹米蒂亚(M. Azmitia)曾说:“教师在教学中即便是放任自流,学生也不会协同。”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尊重他者的见解,发展协同技能,这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构建协同学习的课堂,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协同学习的技能,有重点地开展以问题解决为特征的协同学习反思。

01

深度学习

01

深度学习

·03·

·04·

《父爱之舟》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可以围绕语文要素设计读书活动:自由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父亲和“我”之间哪些事情,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出来。学生可以选择两件事情进行概括,一件是自己认为比较容易概括的,另一件是自己认为同学比较难概括的,分别写在词卡上。3分钟后全班交流,两种形式由学生自由选择:一是以小组为单位与他组交流,由组长组织;二是采用问答的形式,你来问,我来答。一开始,学生都喜欢采用第二种形式。在这种一问一答、一问多答的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改进答案,更要引导学生不断吸纳伙伴的理解成果,修正完善自己的理解认识,充分体现伙伴关系下的协同学习的价值。这个环节之后,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为提炼小组协同学习成果贡献力量。
3.借助技术支援和工具支架,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
《表里的生物》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叙事亲切质朴,就像在与亲人讲述自己的故事。课堂一开始,可以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童年玩具或物品,来一个“童年大回放”,营造浓浓的故事氛围,以发挥故事本身的工具属性,激发学生“我要学”的欲望。有的同学带来一沓卡片,每张上面都是《水浒传》人物形象,密封在塑料相册里,还不允许同伴用手摸,只能看。这种神秘感瞬间弥漫整个教室,与课文《表里的生物》中小男孩的感觉一模一样。当学生有了这样的体验铺垫,走进课文感受小男孩的内心世界就容易多了。卡片成为一种特殊的工具或支架,其教学意义远远超出物件本身。
培养优秀的学习者是深度学习的核心价值。优秀学习者应具备三方面的特征:一是学习动机积极主动。学习者具有自发、自主的学习动机,并依靠对问题本身的探究兴趣长久维持。二是学习过程愉悦投入。学习者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加工,需要始终充满信心,能调动自身感官专注思考、充分交流、高效倾听,以达成学习目的,并对他人学习产生促进作用。三是学习结果反哺主体。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知道了什么,更要关心学生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积极的变化。深度学习的结果应该指向人的发展,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深度学习工具包的开发与使用

从学习本质出发,从“改课”入手,我们设计了课堂深度学习的路径,开发了支撑深度学习的工具,分两个工具包:一包括指向课前先学的“象限记录表”,指向课中问题解决的“九宫格加工单”,指向课后学习修正的“一课四问表”等;二是包括倾听、提问、目标有效性、小组合作和话语分析等的课堂观察工具包。借助这些工具,收集研究数据,印证研究路径的有效性,提炼了课内深度学习的“三建”模型:课内学习对象重建,课内学习伙伴共建,课内学习意义构建。

1.课堂深度学习的路线假设
一次完整的深度学习路线如下:
走进学习情境(平稳身心)——遇见学习任务(形成动机)——分解学习任务(发现自己)——开展学习交流(认同他人)——展示学习成果(从容应对)——凝练学习反思(再构自我)
以上学习路线是按照建构主义原理设计的,分六个阶段,体现了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特征,强调“登山型”学习过程和安全自如的学习心理,最终实现深度学习。
以上深度学习路线每一阶段都暗含着深度学习工具的影子。我们选择部分工具略作介绍。
2.助学工具的使用
I 指向课前学情的“象限记录表”
“象限记录表”是用来记录学生课前学习状态的简易量表。如图1所示,该量表由四个象限组成,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象限。第一象限为心情象限,用于记录课前学习的心情;第二象限为身体象限,记录当天自己的身体状态;第三象限为能力象限,记录先学的疑问、心得;第四象限为知识象限,用于记录先学中获取的知识。在课前先学活动中,学生填写记录表,教师收集起来查看学情。
II 指向课中问题解决的“九宫格加工单”
“九宫格加工单”是用于解决关键任务的量表,分教师版和学生版两种。如图2所示,最中间的格子与四周八个格子形成中心与周围的总分关系。使用者确定学习任务后,可以快速形成与阅读材料(他者)对话的关系,梳理出这种关系的层次,以图式思维推动问题解决的进程。具体用法较灵活:备课中,教师可以将某项教学目标填入中间格子,把对应的教学环节填入其他格子,再标注教学细节等;也可以将某个教学环节写入中间格子,把这个环节如何落实语文要素写入周围格子。学生可以把疑问填入中间格子,把多次阅读形成的答案填入其他格子。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多向思维能力:同一个思维维度,通过伙伴之间相互交流,可以借助加工单上的答案,清晰地呈现细节上的差别。协同学习过程中,这些差别都是极其宝贵的资源,能促进学生理解的最优化。

01

深度学习

·05·

·06·

III 指向课后学习修正的“一课四问表”
“一课四问表”(见图3)是用于课后学习反思的一种量表,分教师版和学生版。其价值在于保证学习反思成为一种习惯,促进学习反思指向既定目标,从而提高学习反思的效果。教师版的一课四问是:本节课深度学习又让我知道了什么?我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我希望这节课的课堂学习是什么状态?通过这节课,我对深度学习的疑问是什么?这四问分别指向深度学习的理论认识、教学目标、实施过程、实践反思。学生版的一课四问是:我针对什么内容作反思?我的反思链接了以往哪些知识?我的反思得到了哪些伙伴的帮助?我认为这节课的学习反思效果怎样?学生在每一项学习活动中都需要明白自己已经理解了什么,还能够做什么,以及怎样运用理解和掌握了的知识。
 3.课堂观察量表的使用
I 话语表现观察量表
该量表用于学生相互交流时话语层面的观察,可以借此了解不同学生学习的责任感、表达力、倾听力和认同感等方面的差别,分析其发展轨迹,帮助学生适应小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时,可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在相应的空格内用“正”字记录学生话语的频次,并在观察前或观察结束后把学生的名字写在S1、S2、S3、S4相应的位置。

01

深度学习

II 学习活动有效性量表
该量表用于学习活动效果的反馈,能为改善学习活动提供支撑。通过前后两个学习环节和相应的两个学习活动的情况记录,开展学情观察的思考,并依据观察者的经验给出自己的建议。观察者要客观分析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为了尽可能保证这一点,需要观察者与执教者换位思考。
III 倾听观察量表
该量表用于倾听水平的观察,可以从多个角度记录被观察者课堂学习的真实情况,分抽样观察和整体观察两部分。观察者需要熟悉班级学生,了解教学主要流程,选择被观察者并与其适当交流,掌握速记的方法等。总结反馈部分需要综合抽样观察与整体观察情况,作出理性分析,尤其需要关注倾听习惯培养的要素。
通过培养教师课堂观察能力来提高课堂研究水平,也就是在提高研究学生学习的水平。这是深度学习研究的重要使命。

02

“双减”政策

·07·

·08·

02

“双减”政策

贺国卿:“双减”下,改变从课堂开始

原创作者|贺国卿(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高级语文教师,全国语文名师,热爱文学创作,有多篇散文、诗歌发表)
当下的“双减”,既是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型,也是一次教育的重大革命,“双减”政策给传统课堂发起了挑战,也必然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适应新要求,寻找新出路。面对“双减”必须求变,变则通,通则灵,通则久,通则快,而一切教育改革的落脚点都在课堂,课堂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通过课堂的寻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要质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便乃当务之急。
那么,在“双减”背景下,究竟怎样改革课堂教学呢?

转变课堂教学理念

理念支配行动,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有什么样的课堂理念,就会生成什么样的课堂。理念新,一新俱新;理念活,一活俱活。
核心素养下课堂的应该是这个样子:课堂不应是讲堂,而是学堂;课堂不应是教师喋喋不休讲得精彩,而是要让学生沉浸其中学得精彩;课堂不是要形成一个个句号,而是要生成一个个问号;课堂不是学生抬头学习,而是低头读书思考;课堂要靠教师的无为,成就学生的有为,要靠教师的退步,促成学生获得长足的进步,要靠教师的“懒”造就学生的“勤”……
我们应该变“教”为“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先学后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游泳”中学“游泳”,通过老师“搭梯子、引路子”促进每个学生成长。

转变师生角色地位

“亲其师才能信其教,信其教方能受其道”,一切成功的教学始于良性的师生关系,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好的关系就是好的课堂。
改变师生角色,就是要完成角色“易位”,心怀学生,用爱与尊重面对学生,教师要从“讲坛”走下来,让学生真正站在课堂的中央,成为课堂中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空间、时间,学习的机会、方式,学习的权利、选择还给学生;变“教书”为“教学”,变“讲师”为课堂的促进者、合作者、引领者,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求知;按照“学习金字塔”理论,要尽量减少讲和听,增加说与做,做到“三讲三不讲”,讲在精彩处、疑难处、重要处,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还是不会的不讲。
只有转变了师生角色,教师由“教练员”变为“志愿者”,由台前变为幕后,由表演者变为一位旁观者和倾听者,一位引领者和导航者,一位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主体地位才能体现,课堂中才会出现“鱼翔浅底、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画面,学生才会拔节成长、笑靥如花,师生绿叶红花、教学相长、和谐温馨的氛围。
关系转变就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肯定找不到不会学的,也找不到学不会的,更找不到厌学的,一定能让课堂变得书声琅琅、笑声不断,课堂有料、有趣、更有效。

改变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单一单调、被动接受、机械的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成为了课堂变革的屏障。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就要给学生留足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生动学习、能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跨学科学习、实践性学习、问题导向性学习的多样态、好状态学习中,实现自我认知,自主参与,自由成长,由“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强大内驱力,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改变教师教学行为

一是改变备课方式。好的课一定是预设出的精彩,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教法,不仅要备学生,还要备学法,通过深入思考、个性解读形成高质量的教案,还要通过集体备课,互补共享,形成针对性的导学案。
二是改变讲课方式。教师要由过去的一言堂、满堂灌,变为启迪开导、点拨点评、谈心聊天,要由过去从简单知识的传授,过渡到“问题驱动”“项目学习”,要由过去仅仅停留于育分,转向到五育并举,立德树人,个性培养,全面发展。
三是改变作业布置方式。教师要变反复刷题,重复训练,无效低能的题海战术,教师要在吃透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厚积薄发,精选题目,分层次、分对象设计作业,个性化、弹性化布置作业,既让一部分学生“吃得饱”,又让一部分学生“吃得好”,还要让一部分学生“吃得了”。

改变课堂评价

课堂必须关注“人的存在”,眼里有学生,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为根本的价值取向。一个好的课堂,一定是具有学生立场,一定是以学生的感受、体验和学生的成长作为最基本的尺度,背离了这个前提,任何课堂都是无效的。
课堂的评价,依靠一纸分数、一张试卷评定学生的优劣,而应该从学生在课堂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形成,个性化的发展,想象力的开启,创新思维的涵泳,学习参与度以及愉悦感和成就感的体验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综合评价、增值评价。
“双减”给学校带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在“变”和“不变”中追寻课堂的效率,回归教育的本质,才能找到前行的路,真正实现减负和育人双目标!

·10·

03

五项管理

·09·

03

五项管理

石河子第一小学落实“五项管理”,
助力健康成长

(通讯员张奇玉报道)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石河子第一小学结合实际情况,创新管理方式,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落实“五项管理”。

 加强学习,明确作业管理的重要意义。组织学习文件,让全体教师提高认识,明确责任,担当使命。落实作业公示制度,加强年级组、学科组作业统筹协调,确保作业管理的有效落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控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根据学情,调整作业难度和形式;教师不用手机布置作业,学生不用手机完成作业;落实教师作业批阅责任,定期组织作业批改情况检查、学生问卷调查,了解教师作业布置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保证作业管理效果,落实小学1-2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3-6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

创新作业管理工作,加快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各学科教研组,认真研读课标,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优化作业设计,布置特色作业,以自己专业技能积极探索出“双减”作业新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语文老师加强组本教研,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读课外书,落实读物管理,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创新作业设计,布置特色作业——练书法、读书、制作阅读档案、画书中人物、诗配画、评书中人物、创编小说、阅读积累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社科组设计了以“爱祖国 爱家园”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并布置了符合主题且兼具实践性、趣味性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业——“旧物改造”,把实践活动与爱国教育融合为一,为孩子们打造“双减”下的新“游乐园”。
 社科组、美术组布置了科技创新作业,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幻画创作,社科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发明,撰写科学小论文,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科学的魅力。美术组布置了树叶画作业,通过粘贴树叶画,增加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留住秋天。

03

五项管理

·12·

·11·

总结 | 硕博论坛第四期:
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学历案设计理路

04

大单元教学

 针对“双减”后如何设计有效的数学作业,数学教研组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仅要获得知识,更应该拓展视野,用探索发现的眼光追溯数学知识以及数学史的渊源。体育组发起了课余体育锻炼倡议书,体育老师们提供了运动锻炼小贴士,用简洁明了的文字、生动直观的视频,指导学生体育锻炼。

通过体育和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后托管、课余体育锻炼等加强学生体育运动,保障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1小时,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提高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每天安排两次课间操,积极开展室内操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肢体运动带来的健康与快乐;开展跳绳比赛等活动,保证学生课外活动质量,锻炼学生体魄,丰富课余生活。
 石河子第一小学开展五项管理工作以来,多策并举,注重实效,家校携手,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五项管理是长期工作,必须以常态抓落实,形成长效机制,学校将继续以五项管理为切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2021年11月18日18:00,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第四期硕博论坛在文学院210教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贾阳同学主讲,主题为“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学历案设计理路”。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徐鹏副教授出席了本次论坛,我院2021级全体硕士参加了本次活动。

贾阳

贾阳同学以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学历案设计理路作为汇报主题。整个过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学理层面简要介绍了学历案的背景、概念、组成部分,通过探究学历案与教案、学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总结学历案的定位。第二部分是从语文大单元教学层面出发,探讨如何设计单元学历案。在厘清“单元”的相关概念后,梳理单元学历案的设计流程,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讲解单元学历案中“单元目标和学习目标如何确定”“单元导学如何设计”“学后反思支架如何设计”的具体问题。

04

大单元教学

·14·

·13·

04

大单元教学

提问环节

贾阳就“为什么学历案是监测依据?”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学历案可以利用规则抽样,了解学生的学业质量。在学历案的实施过程中,每个教师都是质量监测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某教师想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可以先关注学困生的解决情况,如果学困生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说明至少三分之二的学生也能解决。如果学困生没有解决,可以找中等生,如果中等生也没有解决,说明这个知识点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没有学会。所以学历案是了解学生学业质量的监测依据。”

教师点评

徐鹏老师首先就“大单元”这一概念的由来及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语文老师要有“高站位,大格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和整体布局。其次,徐鹏老师就“学历案”的定义、目标、设计流程、产生原因及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细致介绍。徐老师提到,学历案既是记录学习学习历史轨迹的方案也是评价学生的依据,教师通过学历案可以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监控与指导,这也是学历案的目标之一。他特别指出,“逆向设计”是学历案的一大特色。学历案将评价任务置于学习目标之后、学习任务之前,这是充分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做法。学历案的产生与学生这一主体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有关,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符合了加强学科核心素养和强调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再次,在肯定贾阳同学的汇报的同时,徐老师也对汇报中的“三可”目标进行了补充,指出教学目标应是“可理解、可操作与可评价”的。最后,徐鹏老师简单介绍了学历案的两大优势,并总结性地概括了学历案背后所体现的学生观与学习观的变革。

04

大单元教学

·16·

·15·

5.撰写与投稿:根据表格内容,有顺序地写下观察所得。向同学展示自己的观察所得,根据组员建议修改后给专刊投稿。
6.编辑作文专刊:给每篇文章所写事物分类,分栏目或板块编辑专刊。(如果是展板展示,就根据分类给展板划分板块;如果是出一本书,就按分类设置板块。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板块内容的审阅和排版。)
小任务的设计已经包含了必要的学习工具作为支撑,让学生不仅知道学什么,还知道怎么学,呈现的结果是怎样的。
最后是学习结果评价的设计和实施。评价并非在整个任务完成之后进行,每个小任务的完成,都要有评价,做到“教学评”一体化。评价的第一原则是目标导向,小任务所承载的小目标,要设计学生能理解、可操作的量规——也就是“成功标准”。
总结下来,一个大单元的设计和实施,一般包括五个步骤:提炼大概念;提炼核心问题;设计核心任务;分解任务并开展学习活动(同时提供学习支架);进行学习结果评价(提供评价量规)。

到底选择大单元教学还是单元整体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大单元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到底选择哪一种学习方式更好呢?无论选择哪种学习方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落实的质量才是关键。所以,两者之间并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
单元整体教学是教材单元学习目标落实的基本保障,如果教师没有单元整体意识,课文孤立地进行单篇教学,板块之间也没有建立联系,那么教材单元的设置也就失去了意义。这样的教学也是碎片化的,是高耗低效的。从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单元教学,整体意识是基础,从整体意识和系统规划上,可以看作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升级版”。同时也可以从上面的案例中发现,大单元设计更加考量教师的课程设计和创造能力,往往还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才能设计出一个合适的大单元。大单元教学的落实,在时间管理、学习活动指导等方面都会有更大的挑战性。再者,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处在起步阶段,很难自主建立一个大单元学习不同阶段内容和活动之间的联系(尤其低年级学生),大单元学习的逻辑线索需要教师不断帮助他们进行关联和梳理。相对于单元整体教学,一个大单元的教学所需的课堂时间就会更多一些。
在使用统编版教材的背景下,大单元教学可以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渗透在单元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而真正以大单元教学方式开展学习活动,一学期精心选择一两个教材单元进行创造性设计和组织实施,应该是可行的选择。个人陋见而已。

都江堰市灌州小学校
电话:87137996
邮编:611800
地址:都江堰市幸福街道安康北路21号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