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24期
百年炬火
党史学习教育微刊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921-2021)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宣传群工部
目 录
01
学党史 铭初心
习近平说党史
权威阅读
党史中的中国精神
中原红色地图
知识测试
02
06
07
08
12
15
中国共产党史(2002-2005)
02
返回目录
2002
(来源:《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学党史 铭初心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做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大会明确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等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大会着眼于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顺利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2002年11月15日,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胡锦涛为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决定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胡锦涛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胡锦涛、江泽民亲切握手)
返回目录
2003
学党史 铭初心
03
2003年2月中下旬,非典疫情在广东局部地区流行,3月上旬在华北地区传播和蔓延,4月中下旬波及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举国上下紧急动员,坚持群防群控,携手共克时艰,有效控制了非典疫情,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6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我国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2003年5月12日,正在四川考察农村防治非典工作的胡锦涛来到自贡市富顺县人民医院,看望医护人员)
2003年8月底9月初,胡锦涛在江西考察时提出“科学发展观”概念,指出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在党的正式文件中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宽市场准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等重大政策措施。《决定》标志着我们党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来源:《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返回目录
2004
学党史 铭初心
04
在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克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之后,我国经济增长开始逐渐回升,但同时也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等问题。2004年初,中央明确提出,适当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是当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2004年“两会”后,国家紧紧把住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及时加大调控力度。由于措施及时,从2004年第二季度起经济缓慢降温。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会场︶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就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目标及其内涵作了进一步阐述,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胡锦涛在全会上强调,要紧紧围绕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个重大问题,开展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努力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来源:《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返回目录
2005
学党史 铭初心
2005年1月,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重大命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2005年1月起,到2006年6月基本结束,着力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
05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就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绝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后发表《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国共两党达成一系列共识。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由此,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一个在我国存在2600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
“十五”期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的鲜明特点是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十一五”规划还第一次将延续50多年的“计划”改为“规划”,反映了我国发展理念、经济体制、政府职能的重大变革。
(来源:《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返回目录
习近平说党史
06
返回目录
权威阅读
(音频来源:共产党员网)
07
《中国共产党简史》共10章、70节,记录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系统总结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集中彰显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淬炼锻造的伟大精神。
该书坚持史论结合、夹叙夹议,做到把基本事实讲明白,把基本脉络讲清晰,把基本道理讲透彻,以期实现人人看得进去,专家学者不觉得浅,普通群众也不觉得深的传播效果。
点击下方收听
《中国共产党简史》有声书
返回目录
党史中的中国精神
执着专注 精益求精
一丝不苟 追求卓越
中国精神之工匠精神
(来源:共产党员网)
精神内涵
精神解析
“源于工匠,高于工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工匠精神源于工匠,高于工匠。”中国(南京)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永乐认为,“作为一个大国所推崇的时代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早已超越了工匠这个群体,可以推及到任何一个行业或职业群体,体现为全体劳动者敬业报国的崇高境界。”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深远,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中美贸易摩擦、中兴事件、华为事件,无一不在警醒着全体国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只有崇尚工匠精神、掌控核心技术、做强中国制造,才能在市场博弈中占据优势。
08
返回目录
党史中的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之工匠精神
(来源:共产党员网)
“努力将99%提高到99.99%”的极致精神
回溯中国历史,追求专注与极致的工匠精神源远流长。解牛的庖丁、削木为鐻的梓庆、操舟若神的津人……庄子笔下“与物同化”的匠人们,就已展现出专注守心、物我两忘、执着技艺的精神境界与风骨。尔后,这种境界与风骨又分别演化为景德镇千年不熄的窑火、不用一钉“天衣无缝”的榫卯、华服冠绝的刺绣……悄然融进千年不衰的民族精神中。“工匠精神是一种努力将99%提高到99.99%的极致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教授林新奇说,“哪怕再小的细节,也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只为打造极致的产品和体验。”
凡人匠心,曰一丝不苟。荣宝斋的技师王玉良一生追求完美,他所做的《夜宴图》木板复刻,至今无人能做第二份。只因做得太精妙、难度太大——共用1667块木板,反复修改琢磨,耗时一年半才做成。凡人匠心,曰执着专注。塞外黄沙漫天,88岁的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前副所长李云鹤依然守护在他爱了一辈子的敦煌身边。从23岁起,他修复了4000平方米壁画、500多身塑像,也创造出了一个新职业——文物修复师。凡人匠心,曰精益求精。特级技师高凤林焊接的产品是火箭发动机喷管,被喻为火箭的心脏,他的这双手被称为“金手”。“金手”的练就有多不易,只有高凤林自己清楚:吃饭时拿筷子比划着送焊丝的动作,喝水时端着盛满水的杯子练稳定性,哪怕休息时都举着铁块练耐力。
匠心从来不拘一格,每一位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做到极致的劳动者,都有自己的匠心之道:择一事,终一生,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我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高凤林说,“在我们的心中,制作出来的产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09
返回目录
党史中的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之工匠精神
(来源:共产党员网)
“不是匠气,是匠魂”
没有工匠精神,就不可能打造金字招牌的“中国制造”。40多年埋首于航标灯研制,几乎是凭借着一己之力,将中国的航标灯技术一步步地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原长江洪湖航道管理处航标器材维修中心党总支书记、总工程师郑启湘,凭借着爱岗敬业的赤子之心,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
鲜花因汗水而绽放,事业因实干而兴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条战线上不断涌现出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他们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他们身上所闪耀出的工匠精神,折射着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取向,影响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人,忘我地投身于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工匠精神不是匠气,是匠魂,是人对待工作的敬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体现,工匠精神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与兴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春风护航,飞舟破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应秉承工匠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10
返回目录
党史中的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之工匠精神
(来源:共产党员网)
“深想一层,多想一步”的创新精神
被誉为“电力爱迪生”的朱玉伟,是国网平顶山供电公司输电带电作业班班长。他扎根基层,用创新屡屡突破技术瓶颈,3项成果填补了国内带电作业工具空白,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篇,获得授权专利26项,还带领班组成员开创了全国500千伏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先河。
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创新精神。工匠精神追求极致,必然要求以开放的视野吸收最前沿的创新技术,进而创造最顶尖的新成果。事实上,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拥抱创新,才能推动技艺发展,不断开辟新的道路。2016年以来,全国职工提出技术革新项目214.5万项、发明创造项目80.8万项,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中国制造”走上世界舞台。从“嫦娥”探月到“蛟龙”探海,从神舟飞天到高铁奔驰,从中国“天眼”到港珠澳大桥……一个个国之重器的背后,是一个个新时代能工巧匠的精工细作、突破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而创新,要不得浮夸,坚守工匠精神,用实干与可靠的技术、发明来扎扎实实地解决产业技术突破的瓶颈,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保障。
11
中原“红色地图”:乌云之中见青天 竹沟就是小延安
返回目录
中原红色地图
竹沟三面环山,一面靠水,碧波微漾的大沙河自北而南绕镇而去。这里风景秀丽,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革命战争年代,斗争的烈火在此点燃:1926年,竹沟镇建立党组织;1938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由开封迁到这里;抗战时期,中共河南省委、中共中央中原局、竹沟地委、竹沟县委先后设在这里。
10月16日,秋风萧瑟。由周恩来题写馆名的“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庄严肃穆,纪念馆由一座座青砖灰瓦的明清民居组成,彼此相连,错落有致,古朴温馨。长方形的院落一进又一进,胡同窄窄,曲折幽深,建筑雕饰素雅,门窗敞明。青砖铺地,寂静无声,行走其间,远去的历史在一个个场景中越来越清晰。
1927年4月,为迎接北伐军进入河南,遵照周恩来关于在有条件的地方适时举行武装暴动以策应北伐军的指示,共产党员马尚德(杨靖宇)、张家铎等领导确山民众举行声势浩大的武装暴动,首次解放确山县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县级人民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
(来源:河南日报)
12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雕塑)
中原“红色地图”:乌云之中见青天 竹沟就是小延安
返回目录
中原红色地图
1938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由开封迁到竹沟,这里成为河南人民抗日斗争的重要基地。当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长江以北、陇海铁路以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中原局很快打开敌后抗日斗争的新局面,竹沟成为我党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
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张爱萍、王国华、陈少敏……一个个共和国的功臣来去匆匆,步履坚定,他们在竹沟运筹帷幄,打开了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敌后抗日斗争的新局面,锻造出一个“红色基地”“革命摇篮”。
“乌云之中见青天,竹沟就是小延安;一声号令震破天,千军万马上前线。”刘少奇说,“延安有党的领导,竹沟也有党的领导;延安有窑洞,竹沟也有窑洞;延安有抗大,竹沟有党训班;延安有延河,竹沟有条大沙河。这里真成了小延安!”从此,竹沟便以“小延安”扬名全国。
(来源:河南日报)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碑︶
13
中原“红色地图”:乌云之中见青天 竹沟就是小延安
返回目录
中原红色地图
抗战时期,我党在竹沟开办了一系列的训练班和学习班,每期学员达到几百人,他们毕业后分配到大江南北、淮河两岸,组建了新四军二、四、五师,其中一部分成为三、七师的骨干力量。1938年3月至1939年11月,竹沟先后向敌后出兵17批共4800余人。同时,在竹沟还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团体,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
竹沟的重大革命作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极端仇视。1939年11月11日拂晓,国民党反动势力以重兵突袭竹沟,我军民奋起反击,终因敌众我寡,被迫撤离,敌人还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惨杀我抗日军民200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确山惨案。惨案发生后,中共中央和全国抗日军民表示极大的义愤。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张云逸、彭雪枫等同志纷纷发表演说和通电,严厉谴责国民党顽固派的罪恶行径。此后,竹沟地区的军民在我党领导下,继续顽强地坚持斗争,直到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来源:河南日报)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馆内景)
14
本期回顾 牛刀小试
点击链接参加测试
返回目录
知识测试
15
总 编: | 王秋群 | ||
责任编辑: | 郑新旺 | ||
资 料 组: | 易华斌 | 刘 丹 | 曾 卓 |
编 辑 组: | 李 歌 | 范冰峰 |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