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19期
百年炬火
党史学习教育微刊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921-2021)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宣传群工部
目 录
01
学党史 铭初心
习近平说党史
权威阅读
党史中的中国精神
中原红色地图
知识测试
02
06
07
08
09
11
中国共产党史(1977-1981)
02
返回目录
1977
(来源:《中国共产党简史》)
学党史 铭初心
粉碎“四人帮”后,纠正“文化大革命”造成混乱最突出的障碍,是当时提出和推行“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在给党中央的信中指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此后,他在不同场合多次批评“两个凡是”。
(1977年底,高考制度恢复,图为邓小平和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在一起)
1977年7月召开的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邓小平复出后,主动要求分管科学教育工作,以此作为推动拨乱反正的突破口。从此,党扭转了对知识分子的“左”的政策,知识和知识分子重新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科学、教育、文艺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分子受到极大鼓舞。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党的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重申党的根本任务是要在20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大会仍然没有能够从根本上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返回目录
1978
学党史 铭初心
03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发表此文,新华社向全国转发。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号召“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迅速在全党全社会展开。这场深刻而广泛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12月13日,邓小平在闭幕会上作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是解放思想、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来源:《中国共产党简史》)
(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这次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幕拉开,邓小平理论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一个伟大转折点而载入光辉史册。
返回目录
1979
学党史 铭初心
04
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他指出,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后表述为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这个讲话郑重表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方向。
(来源:《中国共产党简史》)
为了纠正多年来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偏差,1979年4月,党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正式确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统称新“八字方针”。1981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胜利完成。
(图:邓小平作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
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七部重要法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迈出重要一步。
1979年10月,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举行的招待会上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由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是一项长期不变的方针。
返回目录
1980-1981
学党史 铭初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推开。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
(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踊跃向国家交售粮食)
(来源:《中国共产党简史》)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1982年,党中央发出“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括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内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在党中央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
05
1980年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1980年8月,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邓小平在会上作《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这个讲话,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明确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正确解决了既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又根据新的实际和发展要求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这两个互相联系的重大历史课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远见卓识和政治上的成熟。《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返回目录
习近平说党史
06
返回目录
权威阅读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文稿40篇。这些重要文稿的鲜明特点在于,全景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其中有16篇是第一次公开发表;注重原文收录,原汁原味呈现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注重研究式编辑,体系化呈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论述,这本书以丰富的史料支撑和历史纵深的理论分析,对党史上若干重大问题作出新总结,提出新观点,全面、科学地反映党史的内在规律,为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和掌握党的历史提供了根本遵循,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权威指导。
点击下方收听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有声书
(音频来源:共产党员网)
07
返回目录
党史中的中国精神
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中国精神之沂蒙精神
(来源:共产党员网)
精神内涵
精神解析
沂蒙精神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
在遭受日寇铁蹄蹂躏的危难时刻,党和人民军队来到蒙山沂水,用生命和鲜血守护人民的家园;在党的领导下,沂蒙老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实现减租减息,进行土地改革;开办文化夜校,组织农民学习,沂蒙人民实现了政治经济的翻身解放。
08
沂蒙精神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在我们党和人民军队伟大精神的感召下,沂蒙人民与党、人民军队生死与共的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岁月,沂蒙人民无怨无悔地爱党爱军,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拿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长江。
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光辉写照。战争年代,数百万优秀的沂蒙儿女为民族独立和解放献出了自己的热血和青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沂蒙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整山治水、脱贫致富,团结一心、开拓奋进。
中原“红色地图”:沧桑不掩英雄气 犹记当年诛寇时
返回目录
中原红色地图
驻马店泌阳县城往东30多公里,在铜山脚下、泌水河畔,古朴沧桑的焦竹园革命旧址掩映在绿树丛中。这是一组青砖黛瓦、流檐翘角的明代建筑群,分为西院、东院和东偏院,院内草木葱郁、花开绚烂。
焦竹园革命旧址是1935年—1938年中共鄂豫边省委和红军游击队曾驻地,以此为中心开辟的鄂豫边游击区,是南方八省十五个红色游击根据地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1934年前后,鄂豫边工委和豫南地区党组织遭到国民党反动当局“围剿”,被破坏殆尽。1935年8月,张星江、王国华、张旺午等在唐河毕店商定,将豫南、豫西南党组织合并成立鄂豫边省委,由张星江任省委书记、仝中玉任组织部长、王国华任宣传部长。鄂豫边省委领导豫南、豫西南10余县党的工作,决定在确山、泌阳、桐柏、信阳四县接合部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桐柏山革命根据地。
1936年1月,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在信阳小石岭村成立,虽然成立之初只有张星江、周骏鸣、王国华、汪心泰、康春、吴恒山、老汪7名队员和3支枪,但鄂豫边区从此有了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队伍。
(图:鄂豫边革命纪念馆︶
(来源:河南日报)
09
中原“红色地图”:沧桑不掩英雄气 犹记当年诛寇时
返回目录
中原红色地图
通过夺取地主武装,开展游击战争,这支队伍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到1937年7月中旬,已发展到400多人。1937年10月,鄂豫边省委和红军游击队进驻焦竹园、邓庄铺,省委机关设在焦竹园,游击队驻邓庄铺。10月中旬,游击队改编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1937年12月,鄂豫边省委改建为鄂豫边特委,1938年1月改建为豫南特委。1938年1月,根据党中央指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和中共豫南特委一起进驻确山县竹沟镇。2月,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彭雪枫到竹沟后,经过整顿和加强,第八团队迅速扩大到1500多人。
(来源:河南日报)
(中共鄂豫边纪省委旧址)
10
“这里是‘小延安’竹沟革命根据地的前身,为竹沟成为中原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支撑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省委机关迁驻竹沟后,焦竹园曾作为招兵处,在保障中原抗战、人员输送、物资供应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鄂豫边革命纪念馆名誉馆长马荣光说,“另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边革命游击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大量兵力,成为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减压带’。”
在这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得到验证,“到三不管的地方生根发芽”得以实践,张星江、周骏鸣、王国华等一大批革命先烈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如今,英烈们的浩然正气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正激励着全县人民奋发图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用勤劳和智慧建设美好家园。
本期回顾 牛刀小试
点击链接参加测试
返回目录
知识测试
11
总 编: | 王秋群 | ||
责任编辑: | 郑新旺 | ||
资 料 组: | 易华斌 | 刘 丹 | 曾 卓 |
编 辑 组: | 李 歌 | 范冰峰 |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