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广金科讯》2023年10月期刊 总第40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3-10-25
102

广金科讯

2023年10月期刊 总第40期

【本期推荐】

• 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研制的《互联网金融 个人网络消费信贷 信息披露》等4项金融国家标准发布
• 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部分家办企业成非法集资“新据点”,建议摸底排查、完善监管体系

公司简介

ABOUT US

目录

CONTENTS

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

广东省政府经过实践探索,确定依托广州商品清算中心建设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2017年6月23日,时任广东省政府党组成员陈云贤为“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授牌。该中心是全国首个由地方政府成立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目前已建成功能齐备、模式创新的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系统——金鹰系统。金鹰系统涵盖主动识别平台、监测预警平台、舆情监测平台等十八大平台,拥有6项专利、24项软件著作权。

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

2017年8月25日,广州市政府依托广州商品清算中心成立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与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二位一体,是广东省唯一的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专职机构,是广州市政府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完善金融安全预警防线和应急处置机制的重大举措。
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具有四大职能:一是主动发现与预警职能;二是实时监测职能;三是分析与辅助定性职能;四是配合与协助风险处置职能。四大职能共同实现“监测+预警+分析+处置”有效联动,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
为推进防控中心更好发展,明确其在运行中的独立法人地位,2019年1月,广州商品清算中心独资发起成立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业务为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供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分析研判、辅助处置等服务。

广州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州金科”)是由省市国资共同发起设立,前身广州商品清算中心于2015年4月作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片区十大项目之一挂牌成立,随着金融科技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地方金融发展新形势新需要和服务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及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广州商品清算中心于2020年9月1日正式更名。
广州金科立足监管科技辅助省市政府对地方金融业态进行风险监测与防控,并依托金融大数据资源库,创新金融科技服务湾区实体经济发展,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科技成果,充分释放金融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的核心价值。

监管动态

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国互金协会牵头研制的《互联网金融 个人网络消费 信贷信息披露》等4项金融国家标准发布

01
02

本期推荐

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
部分家办企业成非法集资“新据点”,建议摸底排查、完善监管体系

04

广州金科党支部

强化防范意识  守护信息安全
广州金科党支部开展《习近平: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学习会
广州交易所集团有限公司到广州金科调研交流
广州金科党支部参加南沙区金融行业党委2023年第二次工作会议
链接世界 预鉴未来——“数字+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新发展”专题调研
广州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参加广州市金融行业党委(扩大)会议

07
07
08
08
09
10

人工智能专栏

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的发展与挑战:产业升级与可持续性
多家国产AI大模型开放使用,引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新风向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全览:AI发展战略与实践
AI大模型的金融数智化机遇
对话ChatGPT | 大模型时代金融科技的机遇与挑战
好莱坞大罢工 | 深度揭秘AI换脸技术

1114
17
18
2024

原创专栏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教你一眼洞穿非法集资
实践中涉及私募基金非法集资风险的识别
深度 | 家族办公室企业风险分析与监管建议
浅析金融放贷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碳中和”目标下的ESG与金融监管

26
27
29
29
31

目录

CONTENTS

寻求平衡:如何处理个人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涉众型金融风险监测识别
普法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中国特色人民调解制度的传承与发展
金融纠纷调解:高效、经济、可控的解决方案
调解:古老的智慧与现代利器
何为“预查废”?多元解纷新路径,执源治理有新招
关于2023年第一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
“伪金交所”暗藏危机,投资需“火眼金睛”
图解 | “伪金交所”理财产品的“迷雾”
电信诈骗“狂轰滥炸”,中奖、网购、直播.....全省共审结案件约1.5万件
图解 | 电信诈骗套路起底
“猪养肥了再宰杀”
晓见典当:识风掌脉,“当”保财安
“伪金交所”风险大!如何守护钱袋子?防控中心来支招!
冒用国家机关名义实施诈骗的危险信号与防范建议
数字艺术品背后的金融风云
养老诈骗潮汹涌:如何保护老年人财产安全
数据管理成熟度情况哪家强?——DCMM贯标趋势分析
数据资产入表,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数字化转型中的数据资产管理:统一化、专业化、敏捷化
数据的价值评估方法
【防控中心小课堂】
【防雷手册】

34
36
36
3839
40
41
42
43
4445
46
46
48

风险指数

广州市地方金融风险指数

62

01

监管动态

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近日,国务院重磅发文提出,要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聚焦加快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完善中小银行治理机制、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工作,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要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和金融能力,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五年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实施意见》强调,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政策引领,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安全发展,在未来五年基本建成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努力实现基础金融服务更加普及、经营主体融资更加便利、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更加有力、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机制更加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更加有效、普惠金融配套机制更加完善的目标。
《实施意见》提出,要优化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产品服务,支持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有效实施,提升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质量,发挥普惠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作用。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引导各类银行机构坚守定位、良性竞争,完善高质量普惠保险体系,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要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聚焦加快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完善中小银行治理机制、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工作,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要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和金融能力,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提升普惠金融法治水平,加强政策引导和治理协同,健全重点领域信用信息共享、风险分担补偿等机制,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实施意见》明确,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有效落实到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要强化监测评估,建立健全评价体系。要推进试点示范,积极稳妥推广成熟经验。要加强组织协调,优化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强化中央与地方联动,因地制宜、协同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点击二维码查看意见原文!

49
51
51
5455
56
57
59
61
61

03

监管动态

02

监管动态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研制的《互联网金融 个人网络消费信贷 信息披露》等4项金融国家标准发布

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牵头研制的《互联网金融 个人网络消费信贷 信息披露》《金融行业开源软件测评规范》《互联网金融智能风险防控技术要求》《互联网金融 个人身份识别技术要求》4项金融国家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标委)正式发布。以上4项金融国家标准由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金标委)归口并执行,人民银行为主管单位。
《互联网金融 个人网络消费信贷 信息披露》
(GB/T 42925-2023)
由协会牵头组织中信百信银行、四川新网银行、北银消费金融、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蚂蚁科技集团等单位编制。该项标准规定了境内从事个人网络消费信贷业务的从业机构信息披露行为相关要求和内容,包括信息披露的原则、范围以及具体披露信息内容等,信息披露应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等原则要求,披露对象范围包括面向社会公众、面向个人网络消费信贷的借款人,具体披露信息内容主要分为从业机构信息以及贷款年化利率等关键业务信息。标准的研制发布将为有关从业机构规范信息披露行为提供指引,进一步提高从业机构信息透明度,在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和从业机构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向公众公开、透明地披露相关信息,有效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等合法权益。
《金融行业开源软件测评规范》
(GB/T 42927-2023)
由协会牵头组织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联、交通银行等单位研制。该项标准规定了金融行业开源软件测评体系和对应的测评模型与测评方法,适用于金融行业的开源软件测评工作。标准的研制发布将有效规范金融机构在引入开源软件前进行评估,帮助金融机构进行技术路线选择和开源软件选型,提升开源软件的质量和成熟度。
《互联网金融智能风险防控技术要求》
(GB/T 42929-2023)
由协会牵头组织支付宝、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华兴银行等单位研制。该项标准规定了互联网金融场景下智能风险防控技术所需满足的技术框架、功能要求、技术要求、实现的安全要求以及运行要求等,适用于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组织机构,以及提供智能风险防控技术服务

(续上)

《互联网金融 个人身份识别技术要求》
(GB/T 42930-2023)
由协会牵头组织支付宝、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联、旷视科技、同盾科技等单位研制。该项标准规定了应用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个人身份识别技术要求,包括技术框架、凭据技术要求、身份识别技术要求以及安全要求,适用于互联网金融服务中与个人身份识别相关的服务与活动。标准的研制发布有利于在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实现个人信息保护、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与交易便捷之间的良好平衡,有利于实现对个人身份识别可信度的互认,防范洗钱风险、电信诈骗等风险问题。
下一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将在人民银行的领导下,在国标委和金标委的指导支持下,加强对以上已发布的4项金融国家标准的宣传培训,通过协会自律管理、检测认证等方式促进标准的贯彻实施。
来源: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的机构。标准的研制发布有利于从技术层面规范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广泛应用的大数据风控平台,提升从业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尤其是有利于防范互联网金融新型账号、交易、支付和信贷风险。

05

本期推荐

04

本期推荐

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部分家办企业成非法集资“新据点”,建议摸底排查、完善监管体系

原标题:部分家办企业成非法集资“新据点”!有机构建议摸底排查、完善监管体系
近年来,随着“家族办公室”概念从国外引入,国内家族办公室迎来快速发展的十年,尤其是近五年企业数量不断增多。目前全国大大小小冠以家族办公室名义的机构已有近一万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下称“防控中心”)近日发布了《家族办公室企业风险分析报告》(下称“《报告》”),并指出:由于家族办公室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加之企业自利性驱动,以及监管体系尚不成熟和规范,家族办公室企业也暴露出一定的风险,甚至成为财富管理整治后非法集资行为的“新据点”。
针对部分家族办公室企业存在风险的情况,防控中心在上述《报告》中提出建议完善家族办公室监管体系;参考财富管理企业清理整顿工作的要求,对家族办公室企业进行初步筛查、摸清底数,确保风险有序分类化解。
一、已有近万家“家办”,马甲公司居多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家办联合会(筹)和家办标准研究院于2022年6月联合发布的《中国家族办公室绿皮书(2022)》数据显示,我国最早一批家族办公室出现于2010-2012年前后,开始主要是财富管理机构为了向超高净值客户销售产品而进行营销包装。
目前全国大大小小冠以家族办公室名义的机构已有近一万家,半数以上本土家族办公室成立于2015-2016年间,大部分为商业银行、信托公司、投资公司和律所背景。
防控中心以“家族办公室”为关键字,筛查出全国958家涉嫌开展家族办公室业务的企业,并基于注册地、注册资本、注册时间、社保人数等信息形成相关数据统计。
具体而言,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我国家族办公室企业注册地址集中在东部地区。前五省份分别为广东、山东、海南、江苏及浙江,占机构总数的60.96%。二是家族办公室企业的注册资本多集中在500万以下区间,其中注册资本分布于0万元、0-500万元(不含0)区间,占比分别为47.29%和26.1%。三是家族办公室企业员工人数普遍较少,机构员工数量为0人的,占比89.87%。四是家族办公室企业注册时间集中在近5年,即2019-2023年的,占比90.61%。
上述《报告》认为,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缺乏有关家族办公室的监管规定,导致企业资质良莠不齐。监管部门对于家族办公室的设立条件、业务性质、税收政策、监管机制等缺乏明确的界定,加之“家办”概念也比较广义,导致无需资金实力的“家办”马甲公司居多,业务范围也庞杂。许多模糊不清的定位的机构仅仅是用家族办公室这一名头,依旧从事中介服务(比如移民、留学等)、第三方财富管理业

二、部分家族办公室企业存在风险
据上述《报告》称,防控中心基于工商、司法、投诉等数据和舆情信息,对全国家族办公室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部分家族办公室企业存在风险。
一是家族办公室成为违规理财新展业渠道。据了解,部分机构试图通过设立家族办公室达到逃避监管约束的目的。如某机构通过APP、微信公众号以及线下渠道违规向不特定对象销售高收益的固定收益产品,承诺收益约8%,产品资金疑似流向关联方。
二是民营金融家族办公室违规融资存在风险交叉传播隐忧。大型民营金融企业属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不得违规从事融资业务。然而,随着民营金融集团企业长期持续经营,难免出现金融坏账无法及时妥善处置的情况,甚至短期内难以从银行、资本市场等常规渠道筹措增量资金。在原股东不新增股权资本的前提下,为投资新项目,大型民营金融企业利用取得各类金融牌照的信用优势,通过家族办公室企业违规向不特定对象销售高额固定收益的私募基金及金交所产品,来达到扩充表外杠杆的目的。
三是房地产企业涉嫌通过家族办公室缓解资金压力。在2020年来“三条红线”政策、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及预售资金监管收紧政策的叠加影响下,部分房企因举债过高、扩张较快、盲目冲击规模等问题,高周转发展模式不能持续,2021年下半年因部分房企债券违约引发行业的流动性危机,行业销售不断走弱,房企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规模大幅收缩。因此,部分资金周转困难的房地产企业开始通过财富管理公司、私募基金甚至家族办公室等非法渠道筹资,将公司自身项目包装为金融产品违规向公众销售,承诺固定收益。
四是家族办公室成为政信定融产品的新销售渠道。在当前地方财政收入、房地产市场持续下滑的背景下,部分城投公司为了解决短债长投的资金缺口,涉嫌违规在(伪)金交所发行政信定融产品投向当地基建,借助财富管理公司、投资公司、家族办公室等企业向公众高息融资,目前呈现野蛮生长态势。《报告》指出,“一旦当地城投公司收入进一步下滑或遭遇再融资风险,则政信定融产品会丧失还款来源,风险势必蔓延,其金融风险和涉众风险不容忽视。”
五是家族办公室异化成私募、保险的销售机构。根据相关金融监管规定,信托、保险、私募产品的销售、代理活动必须按照取得行政许可,未经批准其他机构不得从事上述金融产品的销售活动。一方面,部分家族办公室作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关联方,未进行合格投资人筛查及作出相应风险评估,公开宣传私募基金产品,甚至暗示承诺固定收益。另一方面,部分家族办公室属于独立第三方,未经许可涉嫌在互联网从事信托、保险产品代销活动。
三、建议摸底排查、逐步完善监管体系
“如果不能及时地从上位法完善立法规则和颁布地方监管政策,家族办公室的盲目发展可能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部分家族办公室可能沦为理财产品的销售点,违规向不特定投资者承诺固定收益,成为非法集资藏污纳垢的空隙。”防控中心在上述《报告》中如是强调。

(续上)

务,这也导致家族办公室在业务发展路径面临一定的风险。

07

党建动态

06

本期推荐

广州金科党支部

强化防范意识 守护信息安全

(续上)

对此,防控中心在上述《报告》中提出五方面的工作建议:一是限制“家族办公室”字样作为企业名称;二是逐步完善家族办公室监管体系;三是对存量家族办公室进行摸底排查;四是加强新型非法集资案例宣传。
首先,目前国内缺乏完善的家族办公室行业的监管规则,为行业稳健长远发展,可参考家族办公室企业数量最多的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实施路径。
2021年10月,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要求对于不符合《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的301家公司停用“家族办公室”名称。究其名称被停用的原因,《报告》认为,一方面是该行业的监管规则尚不完善,避免家族办公室成为继财富管理公司后违规理财销售的窝点;另一方面是为了防范风险,任由企业在企业名称之中写入“家族办公室”字样,容易让群众产生误解。
其次,《报告》称,建议监管部门对家族办公室实施设置准入门槛,对于符合基本条件、完成注册或核准手续的才可颁发相应的牌照或备案。对于内设于金融机构内部的家族办公室,则可以实行牌照豁免,无须办理另外的注册或核准手续。建议监管部门需要对其主体资格、客户管理、投资行为、信息披露等方面加以必要的约束。同时,参考香港的监管路径,对于独立家族办公室的具体业务,按照行为监管的准则,可参照资产管理机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监管标准对其加以规范,防止私密属性的家族办公室业务出现社会扩散的风险。
第三,《报告》还建议参考财富管理企业清理整顿工作的要求,对家族办公室企业进行初步筛查、摸清底数,确保风险有序分类化解。具体而言,首先对于查无经营场所的企业,市场监管部门可考虑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其次对于未持牌或未备案家族办公室且疑似从事财富管理销售理财、私募产品的重点企业,相关监管部门可考虑开展现场检查或约谈,调查企业涉及人数和资金规模,评估其涉众风险,对发现风险但未满足立案条件的,要求其限期整改,清退违规业务,争取“打早打小”,防患于未然。最后,对于当前风险规模较大、难以处置的家族办公室,建议建立“一案一企一策”,限制企业在社会筹集资金的增长速度,核查相关企业存量投资人明细,评估风险规模,要求每月上报存量产品的归还情况,提前防范化解非法集资、涉众维稳风险。
最后,在宣传教育方面,《报告》建议针对家族办公室违规向公众销售私募基金、理财产品、保险产品,以及涉嫌非法集资风险的作案手段,可通过各类媒体有针对地向社区居民进行剖析讲解,引导群众提升辨别能力,远离非法集资。必要时,围绕重点家族办公室企业的区域,发放有关家族办公室非法集资的宣传手册、宣传品和开展现场咨询、宣讲等方式,向群众普及防范金融风险知识,以典型的小故事、小案例介绍非法集资的特征、表现形式和常见手段,揭露犯罪分子的惯用伎俩,告知群众非法集资的风险及社会危害。
来源:21财经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公司党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反间谍意识,8月22日下午,广州金科党支部组织支部党员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专题学习活动。

步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法律指导和保障;即使在和平时期,隐蔽战线的斗争依然激烈,作为党员要时时紧绷国家安全、信息安全这根弦,自觉防范和抵制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反间谍意识,切实履行好反间谍安全防范责任和义务。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于202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公司党员们通过学习文件的方式,围绕间谍行为、间谍策反的重点目标人员、公民和组织在反间谍工作中的义务和权利、国家机关如何反间谍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学习。
支部书记李杰同志指出,新修订的《反间谍法》是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良法善治的又一里程碑,为进一

下阶段,公司党支部将开展相关宣传工作,并要求公司党员在日常工作中带头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成为捍卫国家安全、国家机密的宣传员和守护者,为维护社会稳定、保卫人民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广州金科党支部开展《习近平: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学习会

9月21日下午,广州金科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讲话精神。
会上,全体党员深入了解了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奋斗历程,以及我国要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内容。支部书记李杰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了领学,他强调全体党员要充分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要全面把握教育强国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要求,牢记教育强国的时代重任,从自身做起,

09

党建动态

08

党建动态

广州交易所集团有限公司到广州金科调研交流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本次会议深化了支部全体党员对教育的根本问题的认识,对全面提升教育服务质量的认识,对建设教育强国远大目标的认识。

用实际行动为实现教育强国的远大目标贡献力量。会后,党员同志们就本专题学习分享了个人的心得体会,大家纷纷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及生活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不断深化对党的教育强国精神的认识,切实地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续上)

2023年7月20日上午,广州交易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和志毅同志率队到广州金科进行工作指导与交流,双方进行了座谈交流。来访嘉宾听取了广州金科对纪检监察工作的详细情况及业务发展的工作汇报,并共同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广州金科党支部参加南沙区金融行业党委2023年第二次工作会议

9月5日,广州金科党支部派代表参加了南沙区金融行业党委在明珠金融创新集聚区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广州市南沙区金融行业委员会2023年第二次工作会议。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总经济师、金融行业党委书记林少礼出席,区部门领导叶毅、叶安东、廖晓生、罗建中、李景泰,区金融行业党委成员单位6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本次工作会议。
此次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等党的重要理论,审议通过了《新增南沙区金融行业党委成员单位名单》,展示了《金桥红链突破党建工作难点资本活水推进<南沙方案>》专题记录片,对第三批南沙“金桥红链”党建共建基地和南沙金融“明珠优才计划”培育基地进行授牌。这是积极落实《南沙方案》中“以一流党建引领南沙发展”、深化“金桥红链”党建建设、大力加强金融行业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
林少礼总经济师在活动上发表了讲话,对接下来南沙区金融行业党委建设提了三点希望:一是要狠抓学习教育,筑牢思想根基,为推进南沙金融创新发展凝心聚力。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抓好主题教育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站稳人民立场上下功夫。二是要坚守初心使命,服务中心大局,积极助力南沙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党建引领,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持续加强产融深度结合,持续以资本活水推进落实《南沙

链接世界 预鉴未来——“数字+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新发展”专题调研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等重要指示精神,2023年8月22日,广州金科党支部派代表参加了由南沙开发区政研室指导,广州市南沙区金融行业协会联合广州南沙科金控股集团组织的“数字+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新发展”专题调研活动,研讨数字经济发展及数字区域治理的创新模式。
南沙政研室有关负责人从全球溯源中心建设内容、建设成果、应用场景等方面向参会的企业机构进行了详细介绍。南沙首创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溯源中心,紧紧围绕《南沙方案》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的核心任务,致力于在金融、贸易、仓储物流、供应链管理、知识产权维护、检验检测等方面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企业提供专业的数字治理工具,通过对商品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采集、科学分析与精准识别,实现风险可识别、可控制、可处置,服务于货物流通、贸易便利、权益维护,低成本实现商品价值的真实传递,为数字经济全球协同化发展和新型国际规则构建带来“南沙方案”、“湾区模式”。与会代表们就溯源合作共建、溯源+金融应用等关注热点提出问题并进行深度探讨。
“全球溯源体系”制度创新成果入选首批国家商务部制度创新案例,通过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不断升级迭代,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已在监管、金融、服务贸易等多个领域应用。目前,全球溯源中心已经迭代到4.0版本,实践成果获评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奖、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等。溯源应用实例“跨境电商监管模式”入选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金融监管沙盒”入选广州人民银行首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应用试点;已完成“溯源+预制菜”、“溯源+二手车出口”、“溯源+离岸贸易”、“溯源+榴莲”、“溯源+南沙青蟹”等溯源应用案例推广,未来全球溯源中心将在不断探索合作模式,不断丰富应用场景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复制和推广,实现“链接世界、预鉴未来”的愿景。
接下来,广州金科党支部将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关注和探索“数字+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助力产业数字化快速转型,合力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方案》,在推进南沙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走前列、挑大梁。三是要加强组织建设,勇于探索创新,奋力开创南沙金融行业党建工作新局面。构建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行业党建工作格局,不断提高金融行业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续上)

11

人工智能专栏

10

党建动态

广州金科党支部参加广州市金融行业党委(扩大)会议

广州金科党支部派代表参加了7月24日下午召开的广州市金融行业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行业党委和红联共建执委会上半年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金融行业党委书记徐秀彬主持会议并讲话,市金融行业党委委员以及红联共建执委会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列席)会议。
会议指出,上半年,市金融行业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两新工委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工作部署,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持续加强金融行业党的各项建设,在理论学习培训、重点项目落实、规范组织建设、深化红联共建、推优示范引领等方面稳步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下半年,要再接再厉,狠抓落实,确保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一是要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扎实抓好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完善党员干部理论学习长效机制,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从严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为推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锻造过硬战斗堡垒。持续开展党建摸查,做好数据梳理汇总,摸清行业党建底数,确保全市金融行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面落实“两个覆盖”。二是要切实加大指导力度。认真落实大兴调查研究的指示要求,深入基层一线,加强沟通联系,增进相互了解,争取工作支持。及时了解掌握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共同研究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切实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党建引领金融业务发展的有效途径,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断提高金融行业基层党建水平,把调查研究成果真正转化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际工作成效。三是要全力打造党建品牌。指导金融机构充分发挥金融行业优势、企业自身优势,结合工作实际,争先创优,积极打造叫得响、有特色、能推广的“一企一品”红色党建品牌。努力创建金融行业党建示范点,切实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始终坚持金融为民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先锋行动”,为推进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的发展与挑战:
产业升级与可持续性

随着全球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以实现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的背景是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这给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具有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交通运输、医疗保健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潜力。因此,中国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城市发展成为一项重要战略。
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的意义首先体现在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上。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城市可以实现更高效、精细的管理。例如,在城市规划中,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模型模拟,优化城市布局和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公共服务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更智能、便捷的服务。例如,智慧交通系统可以通过实时数据分析,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智慧医疗系统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其次,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的意义还体现在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传统产业可以实现智能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人工智能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在人工智能城市中,创新创业者可以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和政策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相关的创新项目和企业。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的发展概况
1、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的发展历程
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的“新型智慧城市”和“智慧城市2.0”战略。以下是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的主要历程和现状:
早期阶段(2014年以前):中国在早期开始探索人工智能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政府鼓励创新创业,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并在一些城市进行试点项目。
初级阶段(2014年-2017年):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逐步提出“新型智慧城市”战略,并重点关注城市智慧交通和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发展。多个城市开始部署人工智能技术,建设智慧城市。
发展阶段(2017年-2020年):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的支持力度。201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同时,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源,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13

人工智能专栏

12

人工智能专栏

现阶段(2021年至今):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多个城市已经建设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安防等系统,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例如,智慧交通系统的应用使得城市交通更加高效和智能化,智慧医疗系统的引入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的现状
当前,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创新: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涵盖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中国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在人工智能算法、芯片设计、机器人技术等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城市应用:中国的多个城市已经部署了人工智能技术,建设了智慧城市系统和平台。这些系统和平台在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医疗保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的政策和规划,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这些政策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交流和共享。中国与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了多个合作项目,加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合作和交流。
三、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的重点领域和产业布局
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的重点领域和产业布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智慧交通:智慧交通是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交通流量优化、智能信号控制、智能停车管理等,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拥堵。中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开始部署智慧交通系统,包括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智能公交调度等。
智慧医疗:智慧医疗是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的另一个重点领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医疗数据分析、远程健康监护、智能诊断等,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中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建设了智慧医疗系统,包括智能医疗影像诊断、机器人辅助手术等。
智慧安防:智慧安防是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领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智能监控、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提高城市安全和治安管理水平。中国的一些城市已经部署了智慧安防系统,包括智能视频监控、智能巡逻机器人等。
智能环保:智能环保是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环境数据采集、智能能源管理、智能垃圾分类等,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态建设。中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实施了智能环保项目,包括智能垃圾桶、智能能源监测等。
创新创业: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的产业布局也包括创新创业。中国政府鼓励企业和创业者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创新项目和企业。政府提供了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政策,鼓励创新创业者在人工智能城市中发展新兴产业。

(续上)

总体上,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的重点领域和产业布局涵盖了交通、医疗、安防、环保等多个领域,旨在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实现智慧、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四、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的成功案例分析
本文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阿里巴巴是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公司之一,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为人工智能城市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工智能研究和创新:阿里巴巴成立了达摩院,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创新。达摩院在技术领域涵盖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个方向,并在人工智能算法、智能硬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智能城市实践:阿里巴巴以智能城市建设为目标,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一系列智能化服务。其中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环保等方面的创新项目,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解决方案。
智能物流和供应链:阿里巴巴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阿里巴巴实现了预测需求、智能调度、智能仓储等,提高了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人工智能助理:阿里巴巴研发了人工智能助理技术,包括天猫精灵和阿里小蜜等。这些助理可以通过语音交互和智能推荐等方式,提供个性化的消费和服务体验,帮助用户更便捷地完成购物和生活需求。
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为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的发展树立了榜样。阿里巴巴的成功案例证明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管理、商业服务等领域的巨大潜力,为其他企业和城市提供了借鉴和参考。阿里巴巴的经验也推动了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实践。
阿里巴巴集团所在地是杭州,杭州是中国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一些知名企业的总部所在地,包括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杭州的人工智能产业在该城市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杭州吸引了大量的人工智能企业和研究机构,包括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为和浙江大学等。杭州致力于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相关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中国人工智能城市产业升级
在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中,产业升级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以下是一些关键的产业升级方面:
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建设:中国积极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园区,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支持政策。这些园区聚集了一批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促进产业的集聚和合作,推动产业升级。
人工智能产业链完善:中国鼓励优化人工智能产业链,加强各个环节的协同和合作。从人工智能芯片、算法、应用软件到智能设备和服务,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创新创业支持:中国提供资金支持、政策优惠和创业孵化等支持措施,鼓励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创业。这些支持措施帮助新兴企业和创业者快速成长,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续上)

15

人工智能专栏

14

人工智能专栏

人才培养和引进:中国加大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
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通过开展联合研究项目、技术转让和投资合作,推动产业的跨国合作和升级。
人工智能应用推广:中国加强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推广,包括但不限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制造等。通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升行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推动产业的升级。
通过产业升级,中国正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实现从简单的技术应用到核心技术创新的转变,推进人工智能在城市发展中的持续推广和应用。
六、总结
中国在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为城市的智能化、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推广,中国的人工智能城市发展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法律法规的制定等。因此,中国将继续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的力度,解决技术和政策方面的问题,推动人工智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在人工智能城市发展方面已经能够成为全球的领导者。通过人工智能的应用,中国的城市变得更加智能、高效和可持续。然而,中国仍需解决一些挑战,以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进一步支持,中国的人工智能城市发展将迎来更广阔的前景。

(续上)

百度文心一言:
基于百度飞桨平台的自然语言生成大模型,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生成各种类型的文本,如诗歌、故事、新闻、广告等。该模型已经向全社会开放,用户可以通过APP或官网体验。百度文心一言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自然语言生成平台,拥有超过1000万用户,每天生成超过1000万篇文本。
抖音云雀大模型:
基于字节跳动自研的深度学习框架OneFlow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大模型,可以提供多种语音和文本服务,如语音合成、语音识别、机器翻译、对话系统等。该模型目前还未正式上线,但已经在抖音、今日头条等字节跳动旗下产品中应用。抖音云雀大模型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多模态人工智能平台,拥有超过10亿用户,每天处理超过100亿次请求。
商汤日日新大模型:
基于商汤自研的深度学习框架MegEngine的图像和视频生成大模型,可以提供多种视觉服务,如人脸美化、视频换脸、虚拟主播等。该模型已经向公众开放,用户可以通过APP“商量SenseChat”体验。商汤日日新大模型是目前国内最领先的图像和视频生成平台,拥有超过500万用户,每天生成超过500万张图片和视频。
中科院紫东太初大模型:
基于中科院紫光集团旗下紫东太初自研的深度学习框架ZDNet的知识图谱和推理大模型,可以提供多种知识服务,如问答系统、知识检索、知识融合等。该模型目前还未正式上线,但已经在中科院各个研究所和项目中应用。中科院紫东太初大模型是目前国内最权威的知识图谱和推理平台,拥有超过100亿个实体和关系,每天回答超过100万个问题。
百川智能百川大模型:
基于百川智能自研的深度学习框架BCNet的医疗和健康大模型,可以提供多种医疗和健康服务,如医学影像分析、疾病诊断、健康咨询等。该模型目前还未正式上线,但已经在多家医院和健康机构中应用。百川智能百川大模型是目前国内最专业的医疗和健康平台,拥有超过1000万份医学影像和病历,每天服务超过100万个患者和用户。
智谱AI GLM大模型:
基于智谱AI自研的深度学习框架GLMNet的音乐和声音生成大模型,可以提供多种音乐和声音服务,如音乐创作、歌曲合成、声音转换等。该模型已经向公众开放,用户可以通过APP“智谱AI”体验。智谱AI GLM大模型是目前国内最创新的音乐和声音生成平台,拥有超过100万首原创音乐和歌曲,每天生成超过100万个声音。
MiniMax ABAB大模型:
基于MiniMax自研的深度学习框架ABNet的动漫和游戏生成大模型,可以提供多种动漫和游戏服务,

(续上)

多家国产AI大模型开放使用,引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新风向

百度、字节等多家企业/机构的大模型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正式上线面向公众提供服务。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指利用深度学习等技术,根据用户的输入或需求,自动生成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的人工智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2023年7月1日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安全管理要求、用户权益保障等方面的规定。
2023年8月3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了首批通过备案的8家企业/机构及其提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这些大模型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类型和风格的内容生成,如写作、翻译、对话、摘要、问答、视频标题、视频简介、视频评论、视频弹幕、视频标签、图像编辑、图像修复、图像转换、图像风格化等。
一、中国首批备案8个大模型

17

人工智能专栏

16

人工智能专栏

如动漫人物设计、游戏场景生成、游戏角色控制等。该模型目前还未正式上线,但已经在多家动漫和游戏公司中应用。MiniMax ABAB大模型是目前国内最有趣的动漫和游戏生成平台,拥有超过100万个动漫人物和游戏场景,每天生成超过100万个动漫和游戏内容。

(续上)

深度解读《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包括我国AI发展的背景、战略概述、现状等相关内容。
一、背景与重要性
在21世纪的今天,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焦点,其迅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医疗健康和国防安全等等。为了抢抓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国务院近日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不仅为我国的科研机构、企业和创新者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也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AI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的核心竞争力,而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不能错过这一历史性机遇。
二、规划概述
战略目标:到2030年,我国的AI理论、技术与应用应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全球主要的AI创新中心。
核心内容:规划特别强调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法律法规与伦理的重要性。其中,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人机混合智能等被列为重点发展方向。
战略指导作用:此规划对于AI领域的发展起到决策性的战略指导作用,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推动了我国AI领域的快速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国已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应用,为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提供强大支持。
三、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AI领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公众意见:78%的中国受访者认为AI产品和服务带来的好处大于缺点,位居受访国家首位。
科研成果:自2010年以来,我国AI期刊出版物引文份额逐年增加,而欧盟、英国和美国的份额则有所下降。截至2021年,我国引文份额已占全球的29.07%。
工业机器人:自2013年开始,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安装数量超过日本,全球领先。
AI技术应用:2021年,我国AI会议出版物份额达到26.2%,超过欧盟和英国。欧盟和英国紧随其后,占20.3%,而美国位于第三,占17.2%。
AI伦理:我国的AI伦理研究也在不断深化,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策略来减轻AI可能带来的伤害,其中包括立法、结构改革、技术解决方案等。
四、金融科技的创新实践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全览:
AI发展战略与实践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书生通用大模型:
基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自研的深度学习框架ShuShengNet的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提供多种通用人工智能服务,如语言理解、视觉识别、逻辑推理等。该模型目前还未正式上线,但已经在多个人工智能领域的评测中取得优异成绩。拥有超过1000个人工智能任务和数据集,每天处理超过1000万个人工智能请求。
首批备案8个大模型涵盖了自然语言、图像视频、知识图谱、医疗健康、音乐声音、动漫游戏、通用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展示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实力和发展潜力,受到了市场和用户的广泛关注和期待。
二、首批备案8个大模型的各自使用优势

三、大模型的后续发展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大模型的开放使用将促进我国人工智能的创新和普及,为各行各业提供更高效、更智能、更便捷的服务,如在金融科技领域,可帮助金融机构提高经营效率、风险管理能力、客户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实现金融业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在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伦理道德、保障数据安全、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措施,同时继续深化研究,加强大模型应用监管,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9

人工智能专栏

18

人工智能专栏

一直以来,广州金科积极拥抱科技创新,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不仅积极响应国家的发展策略,更是深入研究和应用最新的AI技术。
项目成果:将AI技术应用于金融大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和客户服务等领域,提升业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技术应用:通过运用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技术,为客户提供了更为精准的风险预警等。
开放合作:与多家技术公司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推进AI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续上)

信用评估和欺诈检测:金融机构需要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估和对欺诈行为进行检测,大模型可以通过各种算法和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识别和预测信用风险和欺诈行为。
三、数智化驱动的金融业务革新下,AI大模型在金融数智化方面所带来的增长机遇
AI大模型在金融数智化方面带来了业务革新和增长机遇。
提升风险管理:AI可以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风险预测和评估,可以更精准地识别风险,帮助金融机构做出更好的风险管理决策。
全面的客户洞察:AI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根据每个客户的行为、偏好和交易历史,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高效的反欺诈:AI可以快速识别欺诈行为,例如信用卡欺诈、身份盗窃等,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
投资决策支持:机器学习可以用于预测股市走势、汇率、债券价格等,为投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流程自动化:AI技术如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可以实现金融机构的部分业务流程自动化,提高运营效率。
实现智能客服:AI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在线咨询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减少人力成本。
个性化财富管理:对于资产管理和个人理财方面,AI能基于用户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等因素,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
在监管科技方面,AI还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严格的合规性需求,降低合规性风险。
这些机遇同时也伴随着挑战,例如数据权限、隐私安全、AI决策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等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找到平衡。
四、AI大模型的技术优势
AI大模型相对于传统方法具有一些技术优势。
首先,AI大模型对于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复杂问题时相较传统方法更具效率。以风险控制为例,传统的风控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准确性有限。而AI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风控的效率和精确性。
通过使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AI可以分析海量的数据,快速识别潜在的风险与欺诈行为。通过自动化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系统,金融机构可以更及时地识别和处理风险事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其次,AI大模型具有更高的智能化程度,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任务和场景。
在金融服务行业,提供个性化和高效的客户服务是至关重要的。AI技术的应用使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例如,智能聊天机器人和语音助手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与客户进行智能化的对话与交流。
无论是查询账户信息,还是获取金融建议,AI都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和个人背景,提供个性化的服

AI大模型的金融数智化机遇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广泛关注。在众多AI技术中,大模型以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探索人工智能新时代的智能引擎。AI大模型的出现为金融领域带来了更多机遇,其也将在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AI大模型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背景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广泛关注。在众多AI技术中,大模型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领域。它以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探索人工智能新时代的智能引擎。
大模型是指具备庞大参数量和复杂结构的人工智能模型。通过利用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等技术,大模型能够自动从大规模数据中学习并进行高级推理与决策。相比于传统的小规模模型,大模型具备更强的智能表现力和泛化能力,能够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AI大模型在人工智能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随着GPT系列的出现。这些模型以无监督学习方式训练,可以自动生成高质量文本,并具备广泛的应用潜力。在金融领域,数智化已成为许多金融机构实现业务转型和创新的关键驱动力。AI大模型的出现为金融领域带来了更多机遇,如风险管理、客户洞察、反欺诈、投资决策等方面。
二、AI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风险管理与风险预测:金融行业需要对风险进行管理和预测,大模型能够利用复杂的算法和数据分析技术,分析庞大的数据集和历史交易记录,预测风险并提供精确的风险评估指标,帮助金融机构更全面地了解市场和产品风险,并预测未来的市场动向。
资产管理和投资决策:大模型也可以用于资产管理和投资决策,用历史数据和市场变化,分析市场数据和公司财务信息,对不同资产进行分析比较并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和战略,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智能客户服务:大模型拥有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自动化技术。融入行业大模型后的新一代智能客服,能快速学习海量行业知识、企业知识。基于大模型的推理能力,其能够结合上下文做到快速理解推论、精准回复,实现更高效的客户支持和问题解决。

(续上)

务。

21

人工智能专栏

20

人工智能专栏

五、AI大模型在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
AI大模型的高效性、精确性和智能化使得它成为推动金融行业创新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AI的应用能够提高金融业务的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和成本,进一步推动金融行业逐步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同时,AI大模型帮助了金融机构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根据每个客户的行为、偏好和交易历史,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此外,智能客服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在线咨询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减少人力成本。
依托于海量专业知识库和自我学习迭代能力,AI大模型实现重构传统人机交互方式,在优化用户个性化服务体验、产品和用户需求更精准匹配同时,实现个性化精准营销,有效提升金融领域营销、运营等价值链效率。
六、AI大模型未来展望
在未来,AI大模型在金融数智化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数据集的丰富与计算能力的提升,大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大模型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金融数据,提供更准确、个性化和智能化的金融服务。同时,随着对AI伦理和可解释性问题的探索,未来的发展也将注重在确保AI的公平性、透明性和可靠程度方面取得进展。
目前,全球范围内都在积极推进大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国内外的科技巨头纷纷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大模型的开发与实践,推动着人工智能领域迈向新的高度。我们可以期待,大模型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智能、更高效、更人性化的体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续上)

近期,以ChatGPT和Midjourney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工具迅速占领头条,充分表明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即将到来。在人工智能时代金融科技将会如何发展呢?广州金科与ChatGPT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
广州金科:
请介绍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重要性及应用情况。
ChatGPT:
1、解决复杂问题:人工智能大模型具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它们通过学习大量的数据和模式,可以识别和理解复杂的模式和关联性。这使得它们能够应对各种领域的复杂问题,例如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声音识别等。
2、智能决策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进行智能决策支持,帮助人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通过分析和处理大量的数据,这些模型可以提供准确的预测、趋势分析和建议。例如,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大模

对话ChatGPT | 大模型时代金融科技的机遇与挑战

(续上)

这种智能化的客户服务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改善用户体验,增强客户粘性。

3、自动化和效率提升: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可以实现自动化和效率提升。这些模型可以自动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减少人工成本和时间。无论是在制造业、物流还是客户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增加生产力。
4、创造新的应用场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广泛应用还可以创造新的应用场景。这些模型的强大计算和分析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探索未知领域和解决新问题。例如,在医疗诊断领域,大型模型可以通过学习和分析医疗图像和病历,提供准确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对于当今世界而言至关重要。它们能够解决复杂问题、提供智能决策支持、实现自动化和效率提升,并创造新的应用场景。这些应用将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广州金科:
请你介绍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基本原理。
ChatGPT: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基本原理可以简要描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中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是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1、数据收集与预处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数据收集是通过从各种渠道获取相关数据,例如互联网、传感器等。然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例如清洗、去噪和标准化,以确保数据质量和一致性。
2、神经网络架构设计:人工智能大模型通常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其中的核心组件是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是一种由多个层级组成的算法模型,每个层级都由大量的神经元(节点)组成。这些神经元通过权重和偏执值来处理输入数据并进行信息传递。
3、模型训练和优化:神经网络的训练是通过将数据输入模型,利用反向传播算法来调整模型的权重和参数,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训练数据。在训练过程中,通常使用优化算法(如随机梯度下降)来最小化模型的误差。
4、验证和评估:在完成训练后,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估。这可以通过将模型应用于验证数据集,并比较模型的输出与实际标签进行评估。评估指标可以是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等。
5、调优和部署:根据模型的表现,可能需要进行调优和改进。这可以包括调整模型的超参数、增加更多的训练数据或进行数据增强等。一旦模型调优完毕,它可以被部署到生产环境中进行实际应用。
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使得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够从输入数据中提取和学习复杂的特征和模式,使其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上述描述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基本原理的一个概述,但实际情况可能因具体的模型和应用场景而异。不同的模型可能有不同的网络结构和算

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难以低估。这些大型模型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型可以通过分析市场数据和企业财务状况,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建议和风险评估。

法,

23

人工智能专栏

22

人工智能专栏

广州金科:
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金融领域及企业风险监管方面的应用情况如何?
ChatGPT:
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金融和企业风险监管方面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以下是一些示例:
1、信用风险评估: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使用历史贷款数据、个人信息和其他相关数据,通过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技术,自动分析和预测个人或机构的信用风险。这有助于银行和金融机构更准确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并提供更有效的贷款决策。
2、欺诈检测:金融欺诈对于金融机构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分析交易数据、用户行为模式和其他相关信息,以识别异常活动、欺诈行为和风险情况。这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减少欺诈损失和保护客户免受欺诈活动的影响。
3、风险预测和管理: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通过分析历史市场数据、经济指标、企业财务数据等,预测金融市场的走势和风险事件的可能性。这有助于金融机构和政府监管机构及时识别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潜在的经济和金融风险。
4、合规和监管: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自动化监测金融机构的交易和业务活动,以确保合规性和依法监管。该模型能够识别异常交易模式、洗钱行为和其他非法活动,并及时报告给监管机构,从而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5、自动化决策支持系统: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用于创建自动化决策支持系统,帮助银行和金融机构处理风险管理中的复杂问题。通过分析和学习海量数据,该系统可以快速评估风险情况、提供决策建议,并生成可靠的预测模型,以便更好地管理金融和企业风险。
这些应用示例只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金融和政府监管企业风险方面的冰山一角。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算法的不断改进将为金融和政府机构提供更多创新的解决方案,以应对风险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续上)

(续上)

而不同的应用场景可能需要特定的数据和预处理方法。因此,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基本原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

2、自动化和效率提升: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够自动化许多繁琐的任务和流程,从而提高效率和减少人为错误。例如,自动化风险评估和监测可以大量减少人工审核的工作量,同时提供更及时和准确的结果。
3、实时监测和响应: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够实时监测金融市场和交易活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风险事件,并作出快速响应。这有助于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提前预警和采取应对措施,以保护用户利益和维护市场稳定。
战:
1、数据隐私和安全:人工智能大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和学习,但处理这些数据可能涉及隐私和安全风险。如何保护客户的隐私和防止数据泄露成为重要的挑战,需要建立严格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
2、解释性和透明度:人工智能大模型通常是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训练和优化的,这使得其决策过程和结果解释性较差。对于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而言,了解模型如何做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如何提高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解释性和透明度成为挑战。
3、模型偏差和错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结果可能受到数据样本的偏差和错误的影响,导致模型的预测和决策不准确。如何控制和纠正这些偏差和错误,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4、法律和伦理问题:金融领域和政府监管涉及许多法律和伦理问题。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如数据隐私、歧视性决策和责任追溯等。如何建立合适的法律和伦理框架,明确人工智能在金融和监管领域的应用规范和责任,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金融领域及政府监管企业风险方面有许多优势,但也需要面对一系列的挑战。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应对,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作用,提高金融和监管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结语:
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金融领域和企业风险监管方面有巨大潜力。然而,我们必须谨慎解决数据隐私、解释性和透明度、模型偏差及法律和伦理等挑战。通过建立数据安全保护、提高模型解释性和纠正偏差等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风险,推动金融创新和市场稳定发展。同时,我们也要保持警惕,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确保人工智能真正为我们的福祉服务。

优势:
1、处理复杂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够处理和分析大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包括交易数据、市场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这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风险和市场动态,以及进行更准确的预测和决策。

广州金科:
那么你觉得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金融及企业风险监管方面有什么优势及挑战?
ChatGPT:
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金融领域及企业风险监管方面具有一些显著的优势,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25

人工智能专栏

24

人工智能专栏

(续上)

另一个是判别器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辨别图像是否为假图像。这两个阶段相互竞争,不断优化,直到生成的图像以假乱真。

近日关于AI换脸技术的一则新闻“好莱坞大罢工抵制‘AI入侵’”引发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AI换脸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及伴随而来的挑战和道德问题。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称,美国演员工会及电视广播艺人联合会(SAG-AFTRA)近期宣布加入美国编剧工会的罢工行动中。演员与编剧同时罢工,意味着好莱坞影视业63年来首次全面停摆。上次出现这样的状况还要追溯到美国前总统里根担任美国演员工会主席的1960年,当时那次好莱坞大罢工持续了约6周。
据《纽约时报》报道,这一好莱坞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罢工,原因复杂且具有挑战性,其中人工智能(AI)可能取代演员和编剧的威胁成为主要原因。编剧和演员称,他们组织罢工是为了扭转薪酬下降的趋势。与传统的电视、电影相比,人工智能及流媒体使他们的薪水和工作条件恶化,他们要求制片方和流媒体公司保证不会以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面孔和声音来替代演艺人员。SAG-AFTRA主席德瑞雪说:“我们的遭遇正发生在各个领域的劳工身上。老板们眼中只有贪婪,他们忘记谁才是让机器运转的重要贡献者。这就是我们面对的问题。”
当地时间7月13日,美国演员工会及广播电视艺人联合工会宣布举行罢工,此前美国编剧工会自5月2日起一直进行罢工。
人工智能(AI)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对全球的各个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科技的发展之快令人惊讶。在AI的众多应用中,AI换脸或深度伪造技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这项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及伴随而来的挑战和道德问题。
一、AI换脸技术是什么?
AI换脸技术,是一种应用深度学习来识别和替换图像或视频中的面部特征的技术。这种技术的典型表现形式是“Deepfake”,也就是深度伪造技术。它主要使用一种名为“生成对抗网络(GANs)”的人工智能模型,以生成和编辑逼真的图像和视频。
二、AI换脸技术如何工作?
AI换脸技术(深度伪造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先通过大量的图片或视频训练AI模型,使其能够学习到人脸的特征和动态。训练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一个是生成器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生成逼真的假图像;

三、AI换脸技术的应用领域
AI换脸技术有许多潜在的应用领域。在娱乐和电影行业,这项技术可以用来替换演员的面部,甚至可以让已经去世的演员在银幕上“复活”。此外,它也可以用于视频会议、视频游戏、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应用中,提供更真实的用户体验。
四、AI换脸技术伴随的挑战
虽然AI换脸技术有其独特的优点,但是这项技术的滥用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是伦理问题。这项技术可能被用于制造假新闻,误导公众。此外,未经许可的使用他人的脸部信息,可能侵犯个人隐私。第二是安全问题。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这项技术进行网络诈骗,如通过创建冒充政府官员或企业高管的虚假视频,诱骗公众。或通过AI换脸开展新型诈骗,即不法分子利用AI换脸和拟声技术实施诈骗。
而对相关的从业人员来说面临的挑战也不减反增:
1、工作机会的减少:使用AI技术,制片人可能无需聘用大量的演员就能制作出高质量的影片,这可能会减少一些演员的工作机会。
2、版权和使用权问题:如果在没有明确授权的情况下使用演员的面部特征或形象,可能会引发版权和使用权的争议。
3、以假乱真的风险:使用AI技术制作的虚假影片可能误导观众,这可能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五、未来前景
尽管伴随着许多挑战,但AI换脸技术仍然有巨大的潜力。为了确保这项技术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制定和实施适当的法规,以防止其滥用。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大对AI伦理教育的投入,提高公众对这项技术可能带来的影响的认识。
总结来说,AI换脸技术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既有巨大的潜力,也存在许多挑战。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对这项技术的正面应用,同时也需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问题。未来,AI换脸技术有可能将会改变我们的社会,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这一挑战。

好莱坞大罢工 | 深度揭秘AI换脸技术

27

原创专栏

26

原创专栏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教你一眼洞穿非法集资

2023年7月3日,国务院公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是我国私募投资基金行业首部行政法规,其颁布对规范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私募基金合法经营VS非法集资活动
《条例》第十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依法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委托的机构报送材料、履行登记手续,未经登记,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均不得使用“基金”或者“基金管理”字样或者近似名称进行投资活动,法律等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时,《条例》明确证监会监管职责及监管措施等,对规避登记备案义务、挪用侵占基金财产、实施“老鼠仓”、利益输送等行为加以规范,加大惩处力度,为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营造规范有序的竞争环境。
《条例》从合格投资者、适当性匹配、风险揭示、产品宣传、备案投资、层级嵌套、人员选用、关联交易、审计清算、信息报送等角度,对私募基金“募集、投资、管理、退出”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让私募基金的运作更加规范。而非法集资的非法性在于其金融活动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
二、私募基金风险告知VS非法集资利益诱导
《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向投资者充分揭示投资风险,根据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匹配不同风险等级的私募基金产品。”
《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托管人及其从业人员提供、报送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这意味着私募基金管理人必须履行向投资者风险告知的义务,不得为了吸纳投资而向投资者承诺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
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给出的定义,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与私募投资基金相反,非法集资为了吸纳资金一般会竭力隐藏其所谓理财产品的风险,而通过承诺还本付息的方式向投资者进行利益诱导。
三、私募基金非公开募集VS非法集资公开宣传
《条例》第二条对其适用范围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非公开方式募集资金,设立投资基金或者以进行投资活动为目的依法设立公司、合伙企业,由私募基金管理人或者普通合伙人管理,为投资者的利益进行投资活动,适用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私募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募集或者转让,单只私募基金的投资者累计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人数。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得采取为单一融资项目设

(续上)

立多只私募基金等方式,突破法律规定的人数限制;不得采取将私募基金份额或者收益权进行拆分转让等方式,降低合格投资者标准。”私募投资基金的募集方式必须为非公开,其所面向的投资者为特定对象,必须是合格投资者,对其身份的界定有严格的标准。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非法集资“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特定对象”是指社会公众,其通常采用公开手段向公众宣传和推介其所谓的投资产品。因此,为了与非法集资严格区分开来,《条例》对私募基金的运营有以下规定:禁止公开或变相公开募集资金;禁止突破人数限制;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不得以虚假、片面、夸大等方式宣传推介;不得以私募基金托管人名义宣传推介。

综上,《条例》进一步明确了私募投资基金与非法集资的界线,为私募基金领域筑牢风险防火墙,为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广大群众如有私募投资需求,应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查询相关机构资质,通过具备相应基金管理资质的机构获取服务。切勿盲目相信陌生来电、短信、广告传单、社交媒体等非正规途径推销的“基金”产品等。
如遭遇诈骗或者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投资者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反映有关情况。同时,注意留存证据,积极提供线索,配合公安机关案件侦查,尽力挽回损失。

实践中涉及私募基金非法集资风险的识别

私募投资基金是指经过备案登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非公开方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投资基金。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私募基金的形式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显示,私募基金领域刑事犯罪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罪名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为主。部分民间资本发行所谓的私募股权基金涉足资金池、自融、资金挪用等违规行为,影响了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作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专业机构,防控中心长期为监管部门提供辅助风险监测服务,在私募基金领域中的非法集资风险排查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一、实践中涉私募基金非法集资风险事件的主要类型
实践中,涉私募基金非法集资风险事件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第一类是募集机构及私募基金未经中基协登记、备案,以“私募基金”名义进行非法集资;
2、第二类是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打着“私募基金”的幌子发售未备案私募基金,进行非法集资;
3、第三类是募集机构及私募基金经过中基协的登记、备案,但在私募基金运作过程中,违反禁止非法集资的有关规定及私募基金有关管理规定,借用私募基金的合法外衣变相实施非法集资。

29

原创专栏

28

原创专栏

深度 | 家族办公室企业风险分析与监管建议

其中第三种情形的隐蔽性更强,迷惑性更大,对非法集资风险的及时发现、准确识别造成很大的困扰。
二、《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对非法集资的定义
根据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利诱性”的风险识别
是否存在“利诱性”,关键看私募基金公司在募集资金时是否以各种形式向投资人作出保本承诺。具体风险排查要点分别是:相关机构或人员在进行宣传推介时是否进行收益承诺、给予收益担保、许诺固定收益等;合同订立时是否使用预期收益或者预计收益等方式,诱使投资者相信申购的私募基金是保障本金的固定收益产品;签订抽屉协议时是否以进行连带担保、承诺股份回购、提成返还等方式规避监管和承诺刚性兑付。
“社会性”的风险识别
是否存在“社会性”,即是否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私募基金的投资风险性大于一般金融产品,监管部门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向投资者充分揭示投资风险,根据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匹配不同风险等级的私募基金产品。因此,“社会性”的排查要点分别为:是否采取不设或者虚设合格投资者确认程序,允许不适格人员申购私募基金;是否为不适格人员提供资金借贷等服务,使其满足合格投资者要求;是否以“拼单”“代持”等多种方式非法汇集资金投资私募基金;是否以拆分转让私募基金份额或者收(受)益权、在单一融资项目上设立多只私募基金等方式,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或投资者人数限制。
“非法性”的风险识别
是否存在“非法性”,即是否未经有关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是否违反了国家金融管理规定。对于未经中基协登记备案便募集资金以及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发售未备案私募基金这两类情形的风险排查难度相对简单。只要工作人员登录中基协网站等官方机构查看机构相关执照和资质,即可作出定性判断。然而,倘若私募基金管理人销售已备案的私募基金产品则会进一步隐藏募集行为的非法性,这类情形的风险识别流程的复杂程度要远高于前两者。
今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以金融犯罪为主题的第四十四批指导性案例。其中包括了检例第175号“张业强等人非法集资案”,该案是一起涉私募基金的新型犯罪案件,对正确区分合法私募与非法集资具有指导意义。
该案例提供的区分合法私募与非法集资的关键要点:
1、私募基金不得变相自融、不得向社会公开宣传、不得承诺资金不受损失或者最低收益、不得向合格投资人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

(续上)

2、单只私募基金投资者累计人数不得超过规定人数,如《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基金份额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二百人。
3、在募集资金过程中同时有上述禁止性行为的,既违反了私募基金管理有关法律规定,又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等关于禁止非法集资的规定,已经不是“私募”行为,而是非法集资,应当依法予以打击。
因此,在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部门排查涉私募基金非法集资案件中,在判断私募基金是否符合非法集资的“非法性”要件时不但要看是否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等行政法律法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判断行为是否违反禁止非法集资的有关规定,即是否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的有关规定,这是识别判断非法集资中“非法性”的重要流程。

点击二维码查看精彩内容!

(续上)

浅析金融放贷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自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金融领域的打击整治一直是重点工作之一,各阶段的具体任务各有侧重,从打击非法高利放贷、开展以“校园贷”“套路贷”为主的专项排查到“六清”行动,再到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阶段,金融领域的扫黑除恶斗争侧重于全面加强金融放贷行业领域监管,重点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和乱象进行标本兼治,坚决防止行业领域乱象演化成涉黑涉恶问题。
一、有关重要概念
《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法〔2019〕254号)中提出:“人民法院在审理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过程中,要根据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的精神,区别对待金融借贷与民间借贷,并适用不同规则与利率标准”。
(一)金融借贷。
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向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发放贷款的行为。

31

原创专栏

30

原创专栏

(二)民间借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三)非法放贷。
根据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非法放贷指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超越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是指2年内向不特定多人(包括单位和个人)以借款或其他名义出借资金10次以上。
二、常见借贷主体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规定:“本通则所称贷款人,系指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经营贷款业务的中资金融机构”,时代在发展,该定义已明显不符合实际,历过多次金融监管机构的变革之后,目前主要是由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原银保监会)及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负责批准经营贷款业务,分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部分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一般公众接触较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此外还有贷款公司、消费贷款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是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
三、处置主体部门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工作由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原银保监会)负责,在2021年《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强信贷管理,严控资金流向、严防信贷资金流向涉黑涉恶组织和个人以及非法高利贷、“套路贷”等非法金融放贷领域。
(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
具备发放贷款资质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批复成立、发放业务许可牌照并负责日常监管工作,属于地方性、专业性的地方金融组织。从公开的裁判文书中可以看到,存在“名为租赁实为借贷”、“名为保理实为借贷”等认定,涉及同为地方金融组织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公司,亦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负责监管。
(三)其它机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超越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非法经营罪依法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此外还有不直接放贷、为放贷机构提供撮合服务的助贷机构,这一类并非金融机构,日常生活中经常接到的“贷款电话”,还有层出不穷的各类借款APP,均属于助贷机构,实践处理主要是根据资金发放来源确定,如果放贷机构是银行,由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原银保监会)负责,3月份原银保监会出台《关于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排查,指导机构

(续上)

四、值得重点关注的两个方向
经过多年的的打击整治,有效震慑了非法高利放贷、“校园贷”“套路贷”等行为,但各种违法违规放贷行为仍时有发生。防控中心建议关注以下两个方向。
(一)警惕利用合法放贷机构打“擦边球”。
2023年8月7日,最高法在公布上半年人民法院司法审判工作主要数据中指出,“随着网络融资租赁趋向消费化、多样化,‘名为融资租赁、实为借贷’情况愈发普遍,导致融资租赁纠纷大幅增加,新收一审融资租赁合同纠纷5.7万件......”,《融资租赁企业监督管理办法》明文规定,”融资租赁公司不得发放贷款”,但明显存在利用融资租赁公司达到获取贷款的情形。此外还有在黄金、奢侈品等实物市场利用分期购买再到典当收购,最后实现一次发放大额信用贷款的目的,此类操作目前在法律上仍相对较难识别,但其实质是以抵质押物品达到获取贷款目的。
(二)规范第三方助贷机构管理。
长期以来,助贷机构一直没有官方定义,也没有专门规范助贷业务的法律,监管机构也没有发布系统全面的规范性文件,助贷行业一直在野蛮中生长,业内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包括过度借贷、营销宣传不规范、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存在不少违规收取费用、不当催收的情形,导致产生大量投诉,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目前助贷机构并无明确的监管部门,近年来发布的规范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法规中,虽然有所涉及到助贷业务,但主要是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助贷机构的业务合作,助贷机构处于“无人认领”状态。

(续上)

规范与贷款中介机构的合作,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贷款中介黑名单制度。如果资金发放来自小贷公司,则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指导小贷公司做好其合作方的管理。

“碳中和”目标下的ESG与金融监管

中国积极推进“3060”双碳目标,鼓励金融领域投资ESG。2023年亚洲ESG披露透明度趋势逐渐增强。我国ESG投资市场发展迅猛,但需政策、ESG评级和监管支持。金融科技与ESG理念契合,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机遇,助推可持续投资和碳排放目标。
一、 “3060”双碳目标下的ESG与金融
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3060”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逐渐成为各行各业主流发展策略,然而投资绿色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于是近年针对金融行业的ESG业务国家出台了多份政策性支持文件,鼓励金融业积极参与ESG项目投资。ESG这一由Environment(环境)、Social(社会)、Governance(治理)组合而成的新兴理念,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完善公司治理,纳入到企业投资决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

33

原创专栏

32

原创专栏

根据彭博行业研究报告《2023年展望:全球ESG》提出,2023年全球趋势主要为ESG透明度有望上升,欧盟或制定新规,增强企业对⽓候和ESG的信息披露,亚洲正在迎头赶上。根据中国科技大学魏玖长教授介绍称,目前国内披露ESG信息的A股上市公司接近1500家,超过上市公司总数的30%。2022年5月国资委制定印发了《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力争到2023年相关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截至2022年7月,已有50%央企上市公司明确设立了ESG主管部门,60%的央企上市公司发布独立ESG报告。2022年6月由中国企业改⾰与发展研究会发布了中国⾸部《企业ESG披露指南》,目前⾄少有 25 个司法辖区已强制要求企业披露ESG信息。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已于2023年7月发布《关于转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规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工作,加大ESG信息披露⼒度在我国成为⼤势所趋。
二、我国ESG投资起步较晚,投资市场反应积极但监管困难
根据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GSIA)预测,2022年全球ESG资产规模超41万亿美元。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8.1个百分点,绿色债券存量1.5万亿元,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为我国目前发展较迅速的两种业务。据竞争力论坛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规模达266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90%,极速的规模增长反映了我国资本市场对ESG业务持乐观态度。
毕马威中国合伙人朱文伟指出中国目前的ESG投资虽高速发展,但仍处于初期,和发达国家的市场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中国ESG投资市场需要积极的政策、有效的ESG评级和正确的金融监管等因素支持高质量发展。对于发展ESG过程中主要问题的诊断,贵阳银行金融研究院指出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尚未建立绿色信贷管理体系。在金融机构的服务过程中流程风险监控较为薄弱。又因绿色金融投向表多为资金投入大、投资周期长、收益见效慢的绿色产业,除财政补贴外,更加依赖信贷资金,资金运用存在监测空白,后期资金回收较慢,较容易增加银行信贷风险。分析还指出ESG投资另一个难点在于目前企业ESG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信息主要为自愿、被动上报数据源。集中、整合和共享的机制缺失,使得绿色金融服务联动不通畅。除此以外,ESG信息数据质量及标准化问题使金融机构对ESG项目投资仍持有观望态度。还有另一个数据值得关注,根据2021年我国发布ESG报告显示,国内专注ESG评级机构较少,1423家机构中仅55家的报告经过第三方审计,占比不到4%。这些困难进一步限制了金融机构对企业环境风险的评估和预测,提升了银行绿色金融风控的难度,也制约了监管部门对环境和气候风险的防范,不利于绿色金融及ESG领域的投资整体发展。
三、金融科技与ESG的自然结合创造更多可能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分析,ESG理念完全纳入金融机构投资决策环节仍面临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ESG数据采集难和指标难以量化两个方面。ESG认定评价多数产生于非结构化数据,需要定性指标,且非一致性标准。ESG投资过程风险动态监控难度较大,是由于ESG指标受企业

(续上)

然而ESG项目投资与金融科技的有机结合可成为自然的解决方案。目前ESG投资领域具有专业性强、数据处理量大和人工统计成本高等特点。金融科技中以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在绿色信息统计和业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协助金融机构实现精准识别、智能评价、自动预警,从而提高绿色金融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胡滨表示,运用金融科技与大数据平台可以促进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数据整合,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领域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不仅可以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带来效率、成本、安全和数据真实性等方面的改善,而且也能为金融监管机构在ESG标准推广和激励考核等方面提供更加高效的支持。基于金融科技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可以助力金融机构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供应链金融、ESG基金等诸多场景中实现绿色识别、碳核算、碳评级的落地。
在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出推动能源基础设施数字化,要加快信息技术和能源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能源产业数字化升级,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能源领域的推广应用,金融科技与ESG理念具有天然的契合度。
四、ESG投资与金融监管,以新加坡为例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Ravi Menon在2022年SWIFT国际银行业务研讨会上介绍了新加坡金融监管模式下的ESG金融科技。为解决ESG数据采集过程人工参与度较高,数据录入繁琐且成本高昂,ESG数据校验较大程度影响报告可信度等问题,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与银行、智库、非政府组织各方构建可信的ESG数据环境,同时启动了Greenprint项目作为开放式的协作平台,供来自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连接。通过该数字平台,可实现帮助为可持续项目调用资金、监控所做的气候承诺、并衡量与投资相关的影响。该项目初期实现路径是通过四个细分平台:
1、ESG Disclosure Portal
ESG Disclosure Portal使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能够基于27项核心ESG指标进行可持续性报告,允许企业一次性输入可以自动映射到一系列主要的可持续性标准和框架上,使它们能够满足不同的投资者要求。
2、ESG Registry
利用区块链解决方案记录和维护各部门机构发布的绿色认证的数据来源。平台名为ESGpedia,该平台允许银行为其绿色和可持续融资决策获得各机构颁发的绿色认证。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将致力于建立Registry的认证网络,从而为这些数据的用户提供更多信心。
3、Data Orchestrator (2023年推出)
该平台旨在聚合来自多个数据源的ESG数据。这将包括主要的ESG数据提供商、政务数据、公共事业数据提供商、行业平台,及ESG数据注册中心。这些数据将通过该平台在数据分析的有利驱动下生成数据观点,以更好地支持投资和融资决策。

(续上)

生产中实际能耗水平、污染物实时排放情况、突发性监管处罚公告、负面案件报道数据影响,除了建设数据采集设备外,周期性数据获取以及长期数据维护实施使得ESG数据采集维护成本较高,传统生产企业数字化转型尚未完成,导致企业ESG风险管理时效出现偏差。

35

原创专栏

34

原创专栏

(续上)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数据的共享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是社交媒体平台、电子商务网站还是手机应用程序,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提供一些个人数据。然而,如果一个人不共享个人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是否还能为他提供良好的服务呢?如果不能,企业如何确保用户的数据安全呢?
一、个人数据共享的意义
个人数据共享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收集和分析个人数据,企业可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喜好和行为模式,以便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例如,社交媒体平台根据用户的兴趣和互动历史,向他们展示相关的帖子和广告;电子商务网站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和购买偏好,向他们推荐适合的产品。这些个性化的体验提高了用户满意度,并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二、人工智能技术的服务能力
通过分析大量的个人数据,人工智能可以识别行为模式和趋势,为个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例如,在语音助手领域,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学习用户的语音习惯和语义意图,提供更准确的语音识别和语音交互体验;在推荐系统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兴趣和行为,为他们推荐个性化的内容和产品。
然而,人工智能技术的服务能力并不完全依赖于个人数据共享。虽然个人数据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个性化体验,但人工智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通过其他方式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例如,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公开数据和匿名数据,预测趋势和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相关的建议和信息。

(续上)

参考资料:
1、 彭博行业研究报告《2023年展望:全球ESG》
2、KPMG:《新兴的ESG金融科技生态系统》
3、重庆社科院青年创新团队项目“重庆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研究”(2021D0303)
4、KPMG:《2022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
5、《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2022年7-8月刊)
6、《中国银行业》杂志2019年第5期
7、https://finance.sina.cn/esg/2021-11-11/detail-iktzscyy4874827.d.html
8、https://www.gov.cn/xinwen/2023-02/03/content_5739935.htm

网络攻击:黑客技术和恶意程序不断演化和改进,对网络系统进行攻击和渗透,窃取敏感数据。
内部威胁:内部人员的错误操作、疏忽大意或恶意行为可能导致数据泄露和安全问题。
合规要求:随着数据保护法律法规的加强,企业需要满足各种合规要求,保护用户数据和隐私。
面对这些挑战,技术手段成为了数据安全的关键。 
四、个人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的平衡点
为了平衡个人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相关机构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准则。这些法规旨在确保个人数据的合法和透明使用,同时保护用户的隐私权益。用户可以选择是否共享个人数据,并控制其数据的使用范畴和访问权限。同时,技术公司也需要从源头加强数据安全和保护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广州金科建议,为了加强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技术公司可以采取多种技术手段:
(一)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数据安全的基础。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可以将数据转化为不可读的形式,即使被窃取也难以解读。常见的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而非对称加密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加密技术可以应用于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环节,有效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二)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
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技术用于限制对数据的访问权限,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获取敏感数据,这包括使用密码、生物特征识别、多因素身份验证等方式验证用户身份。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三)安全审计和监控
安全审计和监控技术用于实时监测和记录系统中的安全事件和异常行为。通过对系统日志和行为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响应和处置。安全审计和监控技术有助于及早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四)备份和灾备
备份和灾备技术是数据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通过定期备份数据并存储在安全的位置,可以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快速恢复数据。灾备技术则是为了应对自然灾害、硬件故障等情况下的数据中断和丢失,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五)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

寻求平衡:如何处理个人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

数据泄露风险:数据泄露可能导致敏感信息的曝光,给企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和难以预计的风险。

4. Digital Marketplace (2023年推出)
Digital Marketplace旨在将ESG技术提供商与投资者、金融机构和企业连接起来,促进ESG解决方案的合作和投资。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录入跨部门、跨行业数据,构建一个可信的多元数据环境并链接世界各地金融机构,搭建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金融生态系统,解决了数据收集的主动性,监测的时效性,评价标准的多元性难题。该举措即降低数据采集成本,也提升数据质量,刺激资金流入优质的绿色项目,以实现碳排放目标,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借鉴意义。

三、个人数据共享的隐私问题
尽管个人数据共享可以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但也引发了一些隐私问题,原因在于数据安全至今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包括:

37

原创专栏

36

原创专栏

(续上)

(续上)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涉众型金融风险监测识别

除了技术手段,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也是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向员工提供安全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对数据安全的意识和理解,可以减少内部人员造成的安全风险。员工应了解如何处理敏感数据、遵循安全政策和规程,并及时报告安全事件。
五、结论
个人数据共享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服务能力至关重要,虽然个人数据可以提供更好的个性化体验,但人工智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通过其他方式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个人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之间需要找到平衡点,确保个人数据的合法使用和用户的隐私权益。

点击二维码查看精彩内容!

普法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于2010年8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一、什么是人民调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二条,本法所称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诉讼外纠纷化解机制,是具有深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法律制度,是我国人民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
二、人民调解收费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四条,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
三、如何申请人民调解?
纠纷发生后,可以由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由纠纷当事人所在地(所在单位)或者纠纷发生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
当事人在调解中依法享有的权利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二十三条,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包括选择或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二十四条,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履行的义务:如实陈述纠纷事实;遵守调解现场秩序,尊重人民调解员;尊重对方当事人行使权利。
四、人民调解的受理范围包括哪些?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民间纠纷,包括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
1、公民与公民:公民与公民之间的纠纷,一般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邻里、同事、居民、村民之间,因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或者发生争议而引起的纠纷。
2、公民与法人:公民与法人、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纠纷十分广泛,例如,农村村民与农村合作组织、经济组织、乡镇企业之间因土地承包、农业产业化服务中的合同,划分宅基地、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纠纷。
3、企业职工:企业职工与所在企业之间,因企业转制、租赁、兼并、破产、收购、转让,或者因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医疗费等发生的纠纷。
4、其他:城市居民与城市市政管理组织、施工单位、企业事业单位等因城市街道市政建设,危改房屋改造等引发的纠纷等等。
五、人民调解不受理范围包括哪些?
根据《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22条,以下为人民调解不受理的范围:
1、法律、法规规定只能由专门机关管辖处理的,或者法律、法规禁止采用民间调解方式解决的;
2、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者解决的。
六、人民调解的法律效力
《人民调解法》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当事人履行约定的义务。
1、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
3、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4、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调解被誉为“东方经验”,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项伟大壮举,是我国法制建设中一项独特的

接受人民调解员;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者要求终止调解;要求调解公开进行或者不公开进行;自主表达意愿、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39

原创专栏

38

原创专栏

(续上)

(续上)

中国特色人民调解制度的传承与发展

制度,是现行调解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好形式,它对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安定,减少纠纷,预防犯罪,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够起到党和政府以及审判机关的助手作用。

金融纠纷调解:高效、经济、可控的解决方案

一、什么是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制度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其显著特征在于党的领导是其发展的根本保障,人民立场是其工作的根本立场,服务大局则是其工作的重要使命。
人民调解制度源于我国古代民间调解“和为贵”“止讼息争”的传统。早在西周时期,《周礼·地官》所载官名中记有“调人”,就是专门负责调解事务的官员,“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秦汉以后,官府中的调解发展为乡官治事的调解机制,明代设里长、里老,并设有“申明亭”,清朝更加重视调解,《牧令全书》记载,“公庭之曲直,不如乡党之是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发展人民调解员队伍等作出决策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中央文件,强调发挥人民调解在法治政府、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乡村治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如何做好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人民调解员是调解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其工作方式和能力水平直接决定了调解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应该贯彻三种做法:
首先,应因地制宜,灵活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显著优势;其次,应当坚持打造特色调解;最后,要创新形式,以打造和谐社会。
三、如何推进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很多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央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并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人民调

解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在新时代,应坚持和强化以下三种理念以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的创新发展:一是依法调解的理念;二是预防为主的理念;三是推进工作机制的创新。

广州金科高度响应时代的号召,积极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创新组织形式,建立了广州金融权益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构建有特色的调解工作室,培养了一批有专业素养的人民调解员,全力打造多元化纠纷化解特色的调解品牌。

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了完善人民调

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的必要性,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金融交易中,由于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差异和矛盾,纠纷难以避免。为了解决这些争议,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本文将介绍解决金融纠纷的方式以及调解的优势,从而为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提供一种快速、经济、可控的解决争议的方案。
一、解决金融纠纷的方式
1、谈判:谈判是最常见的纠纷解决方法之一。在谈判中,各利益相关者通过自主协商,尝试达成互惠的协议。这种方法需要双方的积极参与和灵活性,以找到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2、调解:调解是一种第三方介入的纠纷解决方法,由调解员协助各方进行对话,并促使达成协议。调解员通常不会做出决定,而是为各方提供沟通和协商的平台。这种方法通常更迅速和经济。
3、仲裁:仲裁是一种受法律约束的纠纷解决方法,其中一名或多名仲裁员听取证据,并做出有法律约束力的决定。仲裁通常比法院诉讼更加迅速,而且可以根据双方的约定进行。
4、法院诉讼:当其他方法无法解决争议,各方可以将争议提交给法院。法院诉讼提供了一种正式的、强制性的方式来解决纠纷,但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高的费用。
5、替代性争议解决(ADR):ADR是一个广泛的术语,包括调解、仲裁和其他替代性解决争议的方法。许多合同和金融交易都包括ADR条款,鼓励各方在争议出现时使用这些方法。
6、专业意见和评估:有时,各方可以寻求独立的专业意见或评估,以帮助解决争议。专业人士可以提供关于争议的专业见解,有助于各方更好地理解问题。
7、和解协议:各方可以考虑达成和解协议,通过给予一方或双方一些让步来解决争议。和解协议通常会要求各方放弃进一步法律诉讼,并达成双方都接受的协议。
8、监管机构介入:在金融领域,监管机构通常有权介入解决与合规性和违规行为有关的纠纷。监管机构可以对违规行为采取行政行动。
二、调解的优势
2019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全面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调解作为解决金融纠纷的方式影响力逐步扩大,全国各省市均开始将调解方式作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解决金融纠纷的一个重要解决方式。调解的优势包括:

41

原创专栏

40

原创专栏

(续上)

(续上)

调解:古老的智慧与现代利器

议的方法、法律知识和心理学等,成为学校内部冲突解决的中立调解者。

1、高效解决争议:调解通常比法院诉讼更加高效。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从而帮助各方更快地解决争议,避免冗长的法律程序。
2、成本效益:调解通常成本较低,因为它减少了法院诉讼的昂贵费用,如律师费、法院费用和调查费用。这对于各方来说是一种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案。
3、自主性和控制:在调解中,各方保持更大的自主性和控制权。他们可以自行参与并影响解决方案的达成,而不是依赖法官的判决。
4、个性化解决方案:调解有助于各方找到更具体、更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和关切。这种解决方案通常更能满足各方的长期利益。
6、维护关系:在金融交易中,各方通常有长期的业务关系。通过调解解决争议,可以减少冲突对关系的破坏,有助于维持合作和商业合作。
7、法律强制力:成功的调解协议通常具有法律约束力,这意味着各方必须遵守协议,否则他们可能会面临法律后果。
8、快速解决流动性问题:对于金融机构和企业,调解可以帮助快速解决流动性问题,避免进一步的损失和金融风险。
9、避免不确定性:法院诉讼通常具有不确定性,因为法官的判决可能无法预测。通过调解,各方可以更好地控制结果,减少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金融纠纷调解提供了一种快速、经济、可控的解决争议的方法。它对于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来说都是有吸引力的选项,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解决金融争议,减轻损失并维护声誉和关系。在选择调解作为解决方案时,双方当事人应确保选择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的调解员,并仔细考虑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此外,调解成功的关键通常在于各方的合作和愿望达成共同协议。因此积极的参与和开放的沟通对于实现成功的调解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3、调解与调解员。调解通常由第三方中立人员协助当事人达成互利的解决方案。调解员是负责协调和引导双方当事人在纠纷中达成共识的中立人员。与法官不同,调解员不会强制当事人接受某种解决方案,而是鼓励他们自主达成协议。调解员的培训是成为合格调解员的必经之路,其中包括学习沟通技巧、解决争议的方法、法律知识和心理学等相关知识。
4、网络调解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调解逐渐兴起。网络调解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得当事人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与调解员远程交流,实现纠纷解决。这使得调解更加普及,为解决纠纷带来了更多便利和效率。
5、调解的应用。调解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劳动争议、商业纠纷、民事案件等。相比于传统的诉讼和仲裁,调解通常更加灵活迅速,节省时间和成本。此外,调解还强调维护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避免对抗性的解决方式。
6、心理学在调解中的应用。心理学在调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调解员需要了解和运用心理学原理,帮助当事人释放情绪、增进理解,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这种人性化的方法在调解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助于当事人积极参与解决纠纷。
7、中国的“人民调解”制度。在中国,调解拥有悠久的传统,被视为民间纠纷解决的重要途径。中国的“人民调解”制度由社区、村庄等基层组织承担,为人民提供了一个快速高效的解决途径。这一制度在促进社会和谐、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8、调解的优势。调解凭借灵活性、高效性和维护关系能力,成为纠纷解决的智慧之选。通过调解,当事人可以在友好、平和的氛围中解决纠纷,避免了诉讼或仲裁可能带来的激烈对抗和关系破裂。此外,调解通常能够迅速达成协议,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调解作为一种古老的智慧与现代利器,正逐渐成为解决纠纷的热门选择。通过了解调解的起源、应用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一神奇的纠纷解决方法,促进社会和谐与人民福祉的提升。

5、保密性:调解通常是一项私密的过程,不像法院诉讼那样公开。这有助于保护商业机密和敏感信息。

本文为您揭秘调解的冷知识,探索这项神奇的纠纷解决方法。
1、调解的起源。调解的历史可追溯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和欧洲中世纪时期。在古代文明时期,人们就开始采用类似于调解的制度来处理纠纷。这种智慧和经验在处理纠纷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不同文明中逐渐演化和传承。
2、哥伦比亚的“儿童调解士”。近年来,调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哥伦比亚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儿童调解的国家之一。早在1986年就开始推行“儿童调解士”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培养了一支专业的儿童调解员队伍,他们是学校里的学生,通常是13至16岁的青少年。这些调解员经过培训,学习沟通技巧、解决争

何为“预查废”?多元解纷新路径,执源治理有新招

“预查废”制度不仅能极大缩短金融机构核销周期,减少核销程序成本,还能减少法院审理、执行程序的空转,合理利用司法资源。
个人与金融机构之间产生的不良债权追偿纠纷,按照传统程序,金融机构只能通过诉讼执行程序,才能核销债务。即使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此类案件,金融机构也要在取得无财产可供执行的裁定后,才能向金融监管部门核销债务,程序流转至少需要半年以上。
此外,近年来由于逃废债现象时有发生,多个专业逃废债组织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干扰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最高人民法院于2017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依法打击逃废金融

43

原创专栏

42

原创专栏

(续上)

(续上)

关于2023年第一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

债权的行为,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有效保护金融债权;2020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为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逃废债清理惩戒机制建设;2022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典型案例和创新机制发布会上强调,持续加大执行力度,完善执行联动机制,依法有效打击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

二、投诉与业务量对比
(一)平均每千营业网点投诉量,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平均每千营业网点投诉量的中位数为698.0件/千营业网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每千营业网点投诉量的中位数为1943.9件/千营业网点。
(二)平均每千万个人客户投诉量,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平均每千万个人客户投诉量的中位数为145.4件/千万个人客户;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每千万个人客户投诉量的中位数为303.9件/千万个人客户。
从投诉与业务量的对比情况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接收的客户投诉量更多;从每千万个人客户的情况来看,国有商业银行每千万个人客户投诉量更低。
三、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
(一)涉及个人贷款业务投诉,监管部门接收并转送的银行业消费投诉中,涉及个人贷款业务的投诉占投诉总量的57.0%。在涉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投诉中,个人贷款业务投诉占投诉总量的66.1%;在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投诉中,个人贷款业务投诉占投诉总量的24.3%;在涉及外资银行的投诉中,个人贷款业务投诉占投诉总量的47.0%。
(二)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监管部门接收并转送的银行业消费投诉中,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占投诉总量的30.6%。在涉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投诉中,信用卡业务投诉占投诉总量的20.3%;在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投诉中,信用卡业务投诉占投诉总量的65.9%;在涉及外资银行的投诉中,信用卡业务投诉占投诉总量的32.6%。
广州金科不断探索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开展数字金融综合治理的创新尝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打造了互联网金融纠纷多元化解管理系统,坚决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同时我司持续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制度机制,畅通投诉渠道,扎实做好投诉处理工作,加强源头治理,改进服务质量,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保护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为应对快速上涨的金融纠纷、助推金融机构化解不良债务,加快此类案件的受理接受度和处理周期,丰富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国各地法院对此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实践。近年来,多个基层法院试点,试行“预查废”程序,通过该制度解决此类纠纷,金融机构在数天内就能取得法院开具的《预查废证明》,据此核销相应债务金额。
什么是“预查废”制度?针对信用卡纠纷和标的额为50万元以下、保证人少于2人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法院在诉讼立案过程中,发现债务人及保证人因他案“确无财产可供执行”已作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或已列入失信名单的,法院可出具《预查废证明》,银行将其作为核销债权的依据。这样,不仅能极大缩短金融机构获取呆账贷款或贷款损失核销依据的周期,减少实现核销的程序成本,帮助银行金融机构化解不良债权,依法保障金融机构合法权益,还能避免对同一债务人不必要的诉讼或执行立案,减少法院审理、执行程序的空转,合理利用司法资源。

部分实例
(见右图):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2023年第一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监管部门共接收并转送银行业消费投诉104909件,同比增长了38.15%。
一、投诉总体情况
2023年第一季度,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监管部门共接收并转送银行业消费投诉104909件。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占投诉总量的45.0%;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投诉总量的27.7%;外资银行占投诉总

量的0.4%;城市商业银行(含民营银行)占投诉总量的14.5%;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占投诉总量的6.2%;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占投诉总量的6.3%。相关投诉主要集中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

“伪金交所”暗藏危机,投资需“火眼金睛”

近期,各地监管机构和媒体密集发布有关“伪金交所”的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投资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警惕并远离“伪金交所”相关风险,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近3000条涉及关键词“伪金交所”的新闻和舆情,包括监管部门公告、风险提示、自媒体研究以及网民讨论。

“伪金交所”是当前重要的整治领域之一,市场对此尤为关注,8月份至今,防控中心监测到互联网上有

45

原创专栏

44

原创专栏

(续上)

图解 | “伪金交所”理财产品的“迷雾”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近年来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23年9月21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一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并指出自2021年以来,全省法院共审结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案14972件23897人,电诈集团犯罪案件98件756人。为帮助广大群众更好地认识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控中心对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总结了电信网络诈骗的最新特点、典型特征及防范建议。

据各地发布的风险提示,监管部门及媒体发现全国多地部分产权类交易场所、拍卖公司和名称或经营范围中带有“产登”“产登信息”“产交信息”“产权交易”“结算”等字样的“伪金交所”企业,未经有关部门许可,变相开展金融资产登记、备案、信息发布、交易、结算等服务,直接或间接为各类发行和销售非标融资产品的企业提供融资通道和进行增信,这类行为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金交所全称为“金融资产交易所”或“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是指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地方综合性金融资产交易服务平台,主要提供金融资产信息、金融资产登记、备案、流转和结算等服务。而“伪金交所”则是未经国家有关部门依法许可,打着“金交所”旗号,变相从事金融资产登记、备案、结算等业务的机构。
从名称或经营范围上看,“伪金交所”大多都带有“金融服务”“资产”“交易”“登记”“备案”“产登”“产登信息”“产交信息”“产权交易”“结算”等字眼,以便迷惑公众。这些“伪金交所”一般不在大城市注册,而是在偏远地区注册,通常不具备开展金融业务的资质。2021年“券商中国”就发表了文章《潜望丨起底“伪金交所”:藏身“穷乡僻壤”,暗助房企、资管千亿自融》,揭露所谓的“金融服务公司”在小山村注册落户的套路。
近年来,大量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投资公司和房企下属公司都曾通过“伪金交所”发行定向融资产品。这些产品融资规模大、门槛低,通过大众网络媒体传播,融资对象为普通公众,存在金融风险和涉众隐患,甚至涉嫌为发行方提供自融通道,因此无法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备案发行,只能借助灰色途径发售。于是,“伪金交所”便成了发行方的上岸道具,为这类产品提供没有实质性审查的备案登记服务。
“伪金交所”的非标理财产品,常常用于补充发行方流动资金,或构筑资金池,进一步用于运作高风险投资甚至虚假项目。产品以高息回报的方式吸引不特定投资者,年化收益率常常高于8%,甚至10%也不罕见。一旦项目运作出现问题,产品将由于无法及时兑付资金而爆发“连环雷”,投资人遭受惨重的经济损失甚至血本无归。

风险提示:
为了保护您的合法权益,防控中心提醒您,正规金交所不得直接或间接向个人销售产品,不得跨省异地展业,定融产品只能面向机构投资者销售,也不可充当房地产、地方债的融资通道。近年来,在强监管的治理和引导下,经过市场出清和纠偏治乱,地方政府批设的金交所运作越来越规范化,对产品的审查更为严谨,产品种类也不断丰富。因此,投资者切勿为“伪金交所”的高回报产品所吸引。如果您对合规机构的相关信息有任何疑问或需进一步了解,可以通过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官网查询。

电信诈骗“狂轰滥炸”,中奖、网购、直播.....全省共审结案件约1.5万件

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最新特点
1、诈骗手段多样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手段日益多样化,包括虚假中奖信息、网络代理服务、虚假投资平台等。这些诈骗手段针对不同群体,利用人们的贪欲、恐惧等心理,让人防不胜防。如案例一,犯罪分子假扮成淘宝平台或“奔跑吧兄弟”节目等工作人员,以虚假中奖信息骗取被害人的财物。
2、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诈骗。犯罪分子利用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网络平台,以虚假信息、高回报承诺等手段诱骗被害人投资或购买商品。例如案例四中,犯罪分子搭建“金融树”“拉菲国际”等虚假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通过人为操控制造交易假象,骗取客户投资款。
3、诈骗集团化、专业化。案例二和案例三中提到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化、专业化的情况。这些犯罪集团有明确的组织架构和分工,有的甚至还有技术团队和后台支持。他们利用各种手段诱骗被害人高价购买服务或商品,然后通过虚假交易、话术等方式骗取被害人的钱财。
4、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增加。在案例七和案例八中,涉及到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也不断增加。犯罪分子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个人信息后,会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
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特征
1、诈骗手段的隐蔽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往往利用人们的信任和疏忽进行诈骗,例如案例六中,犯罪分子通过在网购平台购买名牌运动鞋、乐高积木等商品,将仿品掉包后再进行退货退款,这种方式极具隐蔽性。
2、诈骗过程的跨地域性。电信网络诈骗不受地域限制,可以跨地区甚至跨国进行。例如案例四中,犯罪分子在福建福州设立窝点,雇请业务员诱骗全国各地的客户前来投资。
3、诈骗对象的广泛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针对不特定的群体进行诈骗,如案例八中,犯罪分子利用

点击二维码查看精彩内容!

图片来源于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47

原创专栏

46

原创专栏

(续上)

图解 | 电信诈骗套路起底

职务之便获取了大量客户的实名制手机号码信息并转卖给他人进行电信网络诈骗。

三、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四个办法
为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控中心温馨提醒:
1、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特别是涉及个人财产和隐私信息时要格外警惕。同时,要学会识别各种形式的电信网络诈骗,如虚假中奖信息、高回报承诺等。
2、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特别是在办理金融业务、网购等活动中要谨慎对待个人信息。同时,要及时更新密码、加强账户安全等措施。
3、强化网络安全意识。要学会正确使用网络平台,不轻信陌生人的邀请、链接等,避免陷入电信网络诈骗的陷阱。同时,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和了解。
4、增强法律意识。要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刑法》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要积极举报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维护社会公正和法律尊严。

“猪养肥了再宰杀”

点击二维码查看精彩内容!

近期,“中科院博士被骗至缅甸”事件引发广泛关注。9月11日晚,当事人张先生在微博发文表示,他已于9月5日回国,因配合调查和个人生病不适,一直未能发声。随后,张先生接受媒体采访,讲述了被骗的经历。

(续上)

张先生受访时表示,其在诈骗园区是做数字货币的“杀猪盘”,负责“聊天”,伪装成女性在电脑上聊天软

一、何为“杀猪盘”
“杀猪盘”是指诈骗分子利用网络交友,诱导受害人投资赌博的电信诈骗方式。“杀猪盘”的相关角色、诈骗过程术语如右图:

二、“杀猪盘”的常见套路
1、取得信任:诈骗分子会在添加好友后频繁与受害人聊天,让受害人对其产生信任,甚至会对受害人关怀备至,与受害人确定恋爱关系,让受害人对TA的信任更深。
2、怂恿投资:等到关系稳定,诈骗分子便开始怂恿受害人在他们自制的平台赌博或购买股票等投资产品,大多数人就会试着小额投入几笔,诈骗分子会通过后台操作,让受害人小赚几笔。
3、大量投入:当受害人尝到甜头之后,诈骗分子会声称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个平台的规律,只要跟着TA投资稳赚不赔。这时,受害人已经深信不疑,便往平台里面大量投入。
4、销声匿迹:等到受害人投入大量金额之后,看到平台上金额增加,准备将里面的金额提现,却发现无法提出。再想与对方交涉时,诈骗分子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件与欧美国家的有钱人士(包括华人华侨)聊天,聊感情,再骗其投资。诈骗团伙有一整套完美的话术,如怎么跟客户套近乎,会谎称自己有父母或者其他亲人和客户在同一个地方,自己会到这个地方去,通过这样的方式和被骗的客户达到认识的目的,会了解他的兴趣爱好,了解他家庭的资产状况。

三、“杀猪盘”典型案例
江西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查明,2018年8月初,被告人易扬锋偷渡到缅甸,随后在缅甸组建起比较稳固的犯罪集团—“远峰集团”,组织连志仁等被告人偷渡到缅甸加入该集团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该诈骗犯罪集团按照公司管理模式进行运作,通过“杀猪盘”的诈骗方法实施诈骗。第一步,伪装成成功人士通过微信等网络社交软件寻觅、物色中国境内年轻女性,精心编制“话术剧本”以谈恋爱、交朋友名义骗取对方信任;第二步,向被害人推荐博彩网站、赌博APP,编造有内幕消息、投资就能稳赚不赔等信息,甚至先提供账户让被害人帮忙管理和进行体验,诱导被害人投注;第三步,前台组员与后台客服人员相互配合,通过后台修改数据控制游戏输赢,一开始刻意让被害人获取小额返利,继而通过各种手段,诱使被害人追加充值;第四步,待被害人投入大额资金后,通过后台修改数据让被害人全部亏空或无法提现。
结果:首要分子被告人易扬锋犯诈骗罪、组织他人偷越国境罪,数罪并罚,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余37人犯诈骗罪等罪,分别被处十六年至十一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等。

49

原创专栏

48

原创专栏

(续上)

晓见典当:识风掌脉,“当”保财安

四、“新型杀猪盘”
近期,市场上出现了“新型杀猪盘”骗局,与传统“杀猪盘”的“放长线、钓大鱼”手法不同,“新型杀猪盘”可能连感情都不谈,主打“短平快”,被害人被骗时间明显缩短,交往时间往往只有十天半个月,进入赌博或投资平台也仅有几天时间,就被骗取高额钱财。如近期杭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发布的紧急预警,房东在网上发布信息后,骗子冒充租客打来电话联系、加微信等,接着,慢慢的会诱导房东去投资,以高回报为诱饵,引导受害人参与虚假网络投资,房东不知是计被骗。

“伪金交所”风险大!如何守护钱袋子?防控中心来支招!

部分商铺未经许可非法开展典当业务,存在高息放贷或诱导套现资金风险,建议公众提高警惕。
一、典当的定义与特点
根据商务部、公安部颁布,并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的《典当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典当是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典当是一种以财物作抵押的有偿借贷融资方式。
二、警惕非法典当风险
近期,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发现,部分寄卖行、二手奢侈品售卖、黄金回收等商铺擅自悬挂(贴)“典”“当”“典当”等字样的广告标识进行业务宣传(详见下图),可能存在非法诱导客户抵(质)押二手车、金银制品、房产等,存在非法发放“贷款”并收取高额利息的风险。
与典当不同,寄卖是物品所有者委托寄卖行代为销售,寄卖行缺乏典当、放贷资质,其准入门槛较低,注册资本无相关要求,只需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即可开展业务。部分寄卖行还可能会诱导客户通过X呗、X条等套现资金,或涉足助贷中介业务。
三、政策法规及建议
根据《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2〕52号)、《典当管理办法》(商务部、公安部2005年第8号令)、《典当行业监管规定》(商流通发〔2012〕423号)、《中国

(续上)

“伪金交所”是指未经国家有关部门依法许可,打着金交所旗号变相从事金融资产登记、备案、结算等业务的公司。这些“伪金交所”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存在金融风险和涉众隐患。大量的地产公司、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等,都曾通过“伪金交所”发行了大量理财产品,涉及资金规模极大。
近年来,在强监管的治理和引导下,经过市场出清和纠偏治乱,政府批设的金交所越来越规范化,伪金交所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势头也得到有效遏制,金交所市场整体呈现稳健发展态势。但是由于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对金交所业务有强烈的需求,为了争取这类型客户,一些企业仍然以花样翻新的方式偷偷介入金交所市场,成为搅乱市场的“苍蝇”。
2021年12月13日,在中国证监会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对伪金交所深入开展整治,2022年5月联席会议组织召开“伪金交所”专项整治和交易场所风险处置工作视频会议,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方星海在会议上部署推进“伪金交所”专项整治工作,监管正式启动伪金交所专项整治工作。在这数轮整治过后,绝大部分“伪金交所”被清扫,已无力开展业务,但是也有小部分改变策略,以更低调、更隐蔽的方式开展业务,妄图暗渡陈仓。
近期,多地发布关于金交所发展的风险提示,提醒投资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抵制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以下是近期多地发布的风险提示:

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典当行监督管理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0〕38号)等规定,设立典当行及其分支机构需要行政许可,未获得《典当经营许可证》的机构不得开展典当业务。在我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处理这一行政许可事项。典当企业只有在获得我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的许可,并获得《典当经营许可证》后,方可开展典当业务。其他任何经营性组织和机构的名称不得含有“典当”字样,不得经营或者变相经营典当业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未经批准或超越经营范围,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以牟取利益,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因此,对于有有典当需求的消费者,在选择典当机构时应选择同时持有《营业执照》《典当经营许可证》的典当企业,提升辨别和防范非法典当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类非法典当活动,保护个人合法权益。如发现有企业从事非法典当业务的,建议及时向所在地相关监管部门举报。

防控中心温馨提醒:
“杀猪盘”围猎的往往是那些戒心较低,本性单纯的单身男女,训练有素的杀猪盘猎手,经常打着“掌握网站漏洞,包你稳赚不赔”等各种幌子,慢慢布下温柔陷阱,被害人不知不觉陷入其中,最后骗子露出贪婪面目,给出致命一击,卷走受害人辛苦赚取的血汗钱。
网络是虚拟世界,网上交友、网恋更需擦亮眼睛。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所谓“低成本、高回报”的投资,往往都是骗人的幌子。

51

原创专栏

50

原创专栏

(续上)

2023年7月11日,烟台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防范各类交易场所及‘伪金交所’违规经营活动的风险提示”称,烟台市至今未批准任何市外交易场所在烟台市设立分支机构,或通过发展会员机构、代理商、授权服务机构等在烟台市从事相关业务。任何市外交易场所及其分支机构或者会员、代理商、授权服务机构等未经批准在烟台市开展经营活动均属于违规经营行为。按照有关规定,除中央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交易场所外,其他产权交易场所、金融资产交易场所及“伪金交所”不得以登记、备案、挂牌交易、信息发布、信息服务等各种名义,直接或间接为各类发行和销售非标债务融资产品提供服务和便利。市内企业应选择依法合规方式进行融资,不通过市外产权交易场所、金融资产交易场所及“伪金交所”登记备案、挂牌交易非标债务融资产品,不得借助各类交易场所及“伪金交所”开展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

冒用国家机关名义实施诈骗的危险信号与防范建议

最近有不法分子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人民银行”等国家机关发布文件为幌子,向投资人以金融平台退款的名义实施诈骗。防控中心提醒广大投资人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一、基本情况
近日,防控中心在进行网络舆情信息监测采集过程中,发现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冒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机关名义,通过快递、邮件、电话、短信等渠道发布“办理兑付退款业务”“对部分投资人办理清退事项”等虚假信息,以金融平台退款的名义诱导投资人垫资转账,实施诈骗。
二、主要特征
不法分子通过冒用国家机关的名义进行诈骗,具体手法多种多样,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和隐蔽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共性:第一,多数不法分子利用电话短信、快递、互联网等渠道进行非接触式作案,拒绝与投资人线下面对面接触。第二,诱骗投资人登录第三方交易平台,伺机窃取个人、财务等重要信息。第三,要求投资人先垫付资金,以“补缴个人所得税”“修复征信”等托词要求投资人向指定账户转入资金作为“信用佐证”。
三、提醒公众
2022年1月,人民银行发布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集中整治金融乱象,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P2P网贷平台全部退出经营,但仍有不法分子非法冒用国家机关名义,利用投资人急于解困、挽回损失等心理特点进行诈骗。在此,防控中心提醒公众应先了解该对方声称的“国家机关”真实身份,要求对方说出姓名、部门、岗位、编号等核心信息,以及公告发布渠道,并登陆官网或者拨打官方热线电话核实有关情况,防范不法分子圈套。对于已经受到不明身份人员指示转出资金的,建议立即停止继续转账,并整理转款记录、通话录音、网上聊天记录、可疑网站或APP截图等证据,尽快向公安机关或金融管理部门报告。

当数字艺术品遇上区块链技术后,便变得限量、可溯源、紧贴科技潮流,随着市场的炒作,一个崭新的蕴含区块链科技底色的数字艺术品市场迅速膨胀。
一、区块链数字艺术品市场内外有别
区块链数字艺术品市场内外有别,在国外,市场是基于区块链公链的,进入路径主要为网页、开放二级交易市场,交易币种主要为虚拟货币,用户是匿名认证的。NFT(NonFungible Token),也称非同质化通证、异质代币、不可互换型代币、非同质权益凭证与不可替换通证等,是存储在区块链上并指向网络

防控中心提示您:
社会公众开展投资理财活动之前,必须通过监管部门的官方途径查询服务提供方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金交所是由地方政府批准设立,面向合格投资者的地方金融机构,相关名单可以通过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查询。根据2021年12月17日证监会发布的《联席会议部署开展金交所现场检查工作》,金交所应当恪守合规性、区域性、非涉众的原则;不得为发行销售非标债务融资产品提供服务和便利,严控新增、持续压降各类非标融资主体的融资业务;禁止金交所为房地产企业(项目)、城投公司等国家限制或有特定规范要求的企业融资;严格落实不得直接或间接向个人销售产品、不得跨省异地展业的底线要求;不得新设金交所,辖内已有多家金交所的,根据“一省至多一家”原则推进整合工作。投资者接触金交所业务,务必对照以上规定,清楚识别“伪金交所”,树立正确理财观念,不为虚幻的高收益所诱惑,自觉抵制非法金融活动。同时,当投资者因遇到违法违规活动而遭受损失时,要合法、理性维权,切勿因为一时冲动而触犯法律。

2023年7月7日,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投资风险提示”称,近期,市场上出现部分名称中带有“产登”“产权登记”“产交”“产权交易”“产融”“产金”“产权服务”等字样的企业,未经国家有权部门依法许可,为非标融资活动提供登记备案等服务,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部分违规、非法财富管理机构或实体企业将非标融资产品通过该类企业登记备案后,向社会公开发行、销售,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2023年7月14日,宿迁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金交所政信定融产品的风险提示”称,近期,市、县区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在工作中发现一些机构在该市违规向市民推荐、销售外省交易所(金交所、“伪金交所”)政信定融产品,年利率高达7%—11%,存在较大风险。

2023年7月24日至25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在工作报告中提到将继续有序推动金交所、“伪金交所”风险防范化解,加大对非法证券活动打击力度,可见,“伪金交所”的风险问题仍有待进一步化解和规范,投资者需注意防范。

数字艺术品背后的金融风云

53

原创专栏

52

原创专栏

(续上)

公众在不法分子的诱使下参与境外NFT交易、炒作或跑分活动,极易被利用,成为不法分子实施洗钱犯罪的共犯。建议公众进入市场之前,除了了解NFT技术特点、艺术价值和市场规律之外,也重点学习法律法规和防风险政策。
(三)法治守护体系相对滞后于行业发展速度,消费者权益保护难
在“NFT侵权第一案”中,法院判决将持有人享有的权利从数字商品的角度定性为所有权,并套用了所有权的各项权能去分析持有人所享有的权利内容,但在这一点上可能在更为复杂的NFT智能合约设计下未必能够完全适用,国内学者认为该结论可能只是当前法律规定下的权宜之计。鉴于新技术新领域发展迅速,而立法过程是滞后的,这往往会令现行的法律体系无法完全涵盖因新运作模式产生的纠纷。这也提示了各市场参与者,由于技术和市场均在发展之中,对规则的粗糙性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必须抱有一定的心理预期,进入市场必须谨慎行事。
(四)用标准化合约的方式进行集中交易的风险
如果数字艺术品采用标准化合约的方式进行集中交易,可能违反监管规则,例如违反我国首次代币发行融资(ICO)的监管禁令。集中交易主要是指把数字艺术品拆分或转化为多个同质化通证或标准化权益,并将数字艺术品以标准化合约形式交易,主要包括三种情况:第一,将作品本身作为基础资产,分割为多个同质化通证向不同用户出售;第二,通过新型协议将非同质化通证和同质化通证捆绑混同销售,指向复杂的资产组合,并能转化为标准化合约交易;第三,将同一基础资产制作为多个副本出售,产生资产标准化合约交易或“一物多卖”。公众务必不要被花言巧语引诱参与上述活动,谨守法律底线,即使国外公链市场,也不是法外之地。
(五)分割交易的风险
NFT有不可分割性,作品以整体存在形式流通,比如一幅画作,在NFT数字艺术品市场中需要按照整幅画进行交易,不能分割出售。学者认为,坚持NFT技术作为商品权属凭证技术工具的定位,应当禁止将NFT作品的权属分割和金融化运营。有三种情况需要注意:第一,采用复杂的底层协议将作品转化为同质化通证,将诱发标准化合约交易,构成代币发行公开融资的ICO禁令行为;第二,对同一数字艺术品的多次销售行为,涉嫌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第三,汇集资金购买并出售的行为,可将数字艺术品权属间接分割为多份标准权益。分割交易既不保障个人权益,也损害金融秩序,公众切勿参与。
(六)使用境外虚拟货币交易的风险
我国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主要采用联盟链技术发行数字藏品,普遍以人民币作为购买数字藏品的结算工具,禁止逆向兑换为人民币,但在实际情况之中依然存在采用或变相采用虚拟货币交易结算的现象。虽然直接使用虚拟货币购买、出售数字藏品NFT在我国监管规则下既不合法也不可行,但是,当用户拥有NFT作品,则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再次分割为数个FT,这些新生成的FT可以在使用比特币、以太币等的公链平台交易,并最终间接兑换为法定货币或实物,扰乱金融秩序。

在国内,区块链数字艺术品主要是基于大机构主导的联盟链,只有少数基于公链,进入路径是网页、公众号、APP,不开放二级市场交易,满足特定条件可以转增,交易币种为人民币,用户通过身份证、手机号等进行认证。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是基于区块链的应用,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国内的区块链数字艺术品市场与国外隔离,突出收藏属性,因此称为数字藏品。用一个简明的公式进行解释数字藏品和NFT的关系即“数字藏品=作品的数字化+区块链+NFT+藏品”。
二、NFT助长数字藏品的金融属性
NFT有着艺术品的属性,也具有一定的投资和金融属性,这是由“代币”天然属性中的稀缺性和可交易性所决定。NFT数字艺术品是助长数字藏品金融属性的根源。在经济活动之中,商品的文化价值等难以准确定价的无形价值越多,该商品就越具有金融化的潜力。NFT数字艺术品衍变自比特币等同质化代币,也可以在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中便捷地流转,将其作为艺术品的权益凭证,会极大地激发出原本没有金融属性的这类数字艺术品的金融属性。在区块链技术上,国内外数字艺术品市场具有隔离,但是许多公众仍然置身风险。
三、市场存在风险
许多参与者违反法律法规,市场存在作品价格炒作操纵、金融化证券化、虚拟货币融资以及传销、洗钱等非法活动,为经济秩序带来新的挑战。
(一)现实世界的真实身份可以隐藏,为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机会
由于境外数字艺术品市场庞大、接受比特币交易、个人可购买所有权、开放二级市场、炒作活跃,因此吸引了部分国内公众。参与境外NFT活动存在诸多风险,其中一个风险源于境外活动参与者的现实世界身份不透明。虽然NFT中的元数据可以记录持有者的信息,但该信息指向持有者的数字钱包地址,仅能够证明持有者的数字身份,而非其现实世界的真实身份。数字身份与现实身份的分离导致交易主体的身份不明,作品真正的创作者、购买者等均难以被确定。第一,数字身份可以被伪造和冒用,第二,如果是AI艺术品,则作者可能不具有现实身份,第三,数字藏品平台用户身份认证主要是形式审核,难以真正核实,第四,涉及跨境的交易纠纷,难以挽回损失。而隐藏身份,则可以为境外不法分子开展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或投机炒作提供机会。
(二)洗钱等各种犯罪风险
NFT对标实物且易产生高溢价,极易发生洗钱、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尤其是随着“去中心化金融”的发展,提高了NFT的交易速度和流动性,国外NFT交易模式囊括合作社模式、租赁模式、抵押品模式以及众筹模式等。在灵活的质押合约支持下,NFT实现了比较自由的资产质押等功能,极易成为洗钱工具。与此同时,NFT在某些场景形成了类似数字代币一样的结算支付功能,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税务和外汇体系产生冲击。因此,若NFT所依赖的智能合约蕴含投资、质押等复杂金融功能时,便可能对金融安全产生威胁。

空间中特定内容的数据单元,具有唯一特定性、不可复制性、不可篡改性等基本特征。NFT数字艺术品即为NFT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产物,市场上一般直接简称国外的区块链数字艺术品为NFT。

(续上)

其中,洗钱犯罪尤其值得关注,NFT的特点增加了便捷性、降低了犯罪成本。
1、NFT交易平台无须履行反洗钱义务,易成为非法洗钱渠道。

2、NFT交易的匿名、直接、费用低和不受时空限制等,潜藏着洗钱犯罪风险。
3、NFT交易可追溯性差,存在虚假交易、模糊违法收益的风险。
4、NFT交易涉及多个行业,反洗钱监管难度较大。
5、NFT交易价格波动大,为洗钱犯罪提供了操作空间。

55

原创专栏

54

原创专栏

(续上)

参考文献:
1.《NFT(异质代币)的发展逻辑、风险挑战与监管》刘晓欣
2.《NFT交易的洗钱风险研究》刘冲、顾忠锐、武赛、仲月婷
3.《高质量发展数字藏品:特性、价值、风险与监管路径》谢新水、黄宇曦、储江
4.《基于消费体验的文旅数字藏品购买决策研究》韩金锦、黄慧君
5.《论NFT数字藏品交易中发行权的扩张——基于对“NFT第一案”的反思》林妍池
6.《论监管沙盒下我国数字藏品市场的法治实现》王萍
7.《论数字藏品的双重属性、金融风险与监管因应》刘飞虎、马其家
8.《区块链智能合约下加密数字藏品的法律属性与内生风险》葛伟军、方懿

(七)市场炒作风险和投机欺诈风险
虽然国外NFT市场更易通过炒作达到作品价格暴涨的结果,但国内市场也并非毫无风险。《2022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5月发行数量已高达496.9万件。行业井喷,使挑选高价值的藏品变得困难,也制造了炒作空间。消费者的不理性行为促使数字藏品领域“投机性泡沫”产生,技术发展和交易模式改变加速泡沫形成,投资者的盲目热情也预示着价格暴跌随时可能发生。数字藏品价格客观上没有明确评估和定价体系,主观上存在交易信息不对称,拥有资金和信息优势的投机者能轻易炒作和操纵数字藏品的交易价格,从其暴涨暴跌中获利,整个区块链数字艺术品行业的价格暴跌已经发生过多次。
一些平台向作品提供者收取高昂的开户费,成交后收取高比例的佣金抽成,或通过黄牛炒作和投机、造假等造成作品价格波动,侵犯消费者和创作者的权益。一些平台既是规则制定者也是信息操纵者,涉嫌通过炒作和违规运行赚取利润。此外,一些消费者违规作弊,利用外挂抢购,还有一些消费者违反规定私下转售,引申出诈骗风险。
四、涉及交易的重点风险群体
《2022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用户最感兴趣的数字藏品交易模式之中,48.6%的选择“可进行寄售的模式”,37.2%选择“一段时间内可进行转增的模式”,仅有14.2%的用户选择“纯收藏的模式”。这表明,大部分用户都存在一定的二级市场交易冲动。国内调查研究表明,18—22岁群体对“集换”因素的关注度最高。这也表明,年轻藏家群体更加应该主动关注数字藏品领域的政策导向、法律法规和风险事件,避免受到不法侵害,也避免成为不法分子利用的对象。

(续上)

养老诈骗潮汹涌:如何保护老年人财产安全

近期民政部公布了7起养老诈骗的代表性案例,呈现了哪些最新特点?
近年来,随着养老诈骗案件的逐年增加,人们对养老诈骗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2023年8月23日,民政部公布了7起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旨在打击并整治养老服务领域的诈骗行为。以下为防控中心关于养老诈骗的分析和建议:

善于攻心的诈骗手段。在民政部公布的7个典型案例中,不法分子常常采用发放福利和打情感牌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抓住部分受害者的心理弱点,赢得老年人的信任,然后骗取资金。例如,在张某平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不法分子利用“怀旧牌”针对老年知青群体,以亲情关怀、群体记忆和忆苦思甜等手法拉近与受害者的距离,瓦解了老年人的心理防线,借此机会成功骗取老年人的金钱。
利用精准数据进行诈骗。在以往的养老诈骗案例中,不法分子经常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独居老人的个人信息,然后实施诈骗。例如,2021年,潘某等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将目标定位在独居老人身上。在实施诈骗过程中,不法分子冒充“健康顾问”或“健康老师”,接近独居老人,利用所获得的信息诱导受害者购买其产品,以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

养老诈骗的最新特点
诈骗名目更具迷惑性。在民政部公布的7个典型案例中,不法分子往往以“养老项目”、“养老保险”、“养老投资”等名义进行诈骗活动,这增加了老年人辨识骗局的难度,从而成功骗取老年人的资金。比如,在李某明集资诈骗

案中,不法分子将受害者带至事先精心包装的养老基地进行参观,然后以预售床位、办理会员卡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该犯罪团伙与多个养老机构合作,以养老机构的名义与受害者签订协议,但实际上并没有提供真正的养老服务。

防控中心提示您
为了防范养老诈骗,防控中心提出以下建议:
审慎购买养老服务。在购买养老服务或签订养老合同时,务必关注是否存在夸张的宣传,如“高收益”、“无风险”等。要牢记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切勿因贪图高回报而陷入非法集资陷阱。
验证养老机构的合法性。在选择养老机构时,应首先通过官方渠道核实该机构是否合法合规运营。对于养老机构提出的“预付费”要求,务必保持警惕。
提高反诈防骗意识。老年人应该提高对诈骗的警觉性,不要贪图小便宜,切勿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如果遇到无法确定是否诈骗的情况,应及时报警或寻求帮助。

数据管理成熟度情况哪家强?
——DCMM贯标趋势分析

点击二维码查看精彩内容!

57

原创专栏

56

原创专栏

(续上)

数据资产入表,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一、政策解读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有关各方积极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数据资源是否可以作为资产确认、作为哪类资产确认和计量,以及如何进行相关信息披露等相关会计问题较为关注,制定《通知》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和规范数据相关企业执行会计准则,准确反映数据相关业务和经济实质。同时,将推进会计领域创新研究,进一步强化数据资源相关信息披露,有助于为有关监管部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加强宏观管理提供会计信息支撑。
《通知》明确了适用范围和数据资源会计处理适用的准则,以及列示和披露要求。要求企业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增设报表子项目,通过表格方式细化披露,并规定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自愿披露数据资源(含未作为无形资产或存货确认的数据资源)的应用场景,引导企业主动加强数据资源相关信息披露。
《通知》明确了数据资源适用于现行会计准则,标志着数据资产确认政策落地,后续数据定价、交易流通、收益分配等相关政策有望陆续推出。
根据《通知》,企业使用数据资源,满足要求计无形资产,提供服务后摊销损益并确认收入;出售数据资源,满足要求计存货,出售后结转损益并确认收入。披露原则包括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企业在规定前已费用化的数据资源相关支出不再调整。
二、数据资产入表的意义
数据资产入表是指将数据确认为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一项,即数据资产入资产负债表,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其真实价值与业务贡献。不断完善数据要素的会计核算制度,实现数据资产“入表”,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显化数据资源价值,真实反映经济运行状态的需要。数字经济的演变和发展从根本上推动商业模式变革,对以工业经济为基础的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体系提出新挑战。建立数据资产核算和入表机制,一方面能够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客观反映经济发展态势、做好宏观调控提供支撑,有利于更加系统科学的评价数据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另一方面有利于盘活数据资产价值,展示企业数字竞争优势,为企业依据数据资产开展投融资提供依据,有效促进内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升决策水平,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二是促进数据流通使用,实现按市场贡献分配的需要。建立数据资产入表机制有利于提升企业数据资

三是培育数据产业生态,探索发展数据财政的需要。建立数据资产入表机制能够有效带动数据采集、清洗、标注、评价、资产评估等数据服务业发展,深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营造繁荣发展的数字生态。在形成科学数据资产入表路径的基础上,针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增量市场出台专门配套财税金融政策,将大大改善相关行业企业资产水平,催生新的税基,从而形成财政收入的新来源。
四是提升数据安全管理,实现安全可控发展的需要。伴随我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数据安全引发的新问题层出不穷。从市场角度看,建立数据资产核算体系,在提升数据资产价值的同时能够有效促进提升数据安全意识,加强数据使用的规范性,提升数据交易过程中的安全监管。有利于防止公共数据资产流失,推进建立数据市场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和数据跨境流动风险防控机制。
最后,这次政策的实施预示着未来更多对数据要素有利的政策可能出台。中国评估协会在2019年发布了《数据资产评估专家指引》,并在2022年发布了《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预计随着此次《通知》的发布,数据资产评估行业的相关指导意见也会相对快速地落地。

数字化转型中的数据资产管理:
统一化、专业化、敏捷化

从信息时代到数字时代,数据由记录业务逐渐转变为智能决策,成为了组织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未来,数据资产管理将朝着统一化、专业化、敏捷化的方向发展。
那么数据资产是什么?数据资产有什么特征?数据资产管理的发展趋势如何?本文将一一道来。
一、数字资产的概念及特征
身处数字时代,数字资产俯拾皆是,每个人都在有意或无意地与数字资产打着交道。因为数字资产的概念很大,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资产的概念内涵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在数据分析处理等相关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的当下,数据不仅成为了一种新的生产要素,还被众多企业视为一种重要资产,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所以数字资产还没有一个统一和权威的定义。但一般来说,数字资产是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并且预期会给资产持有者带来经济利益或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非货币性资产。它与现实资产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数字资产可交换的价值是以数字化方式呈现的,数字时代各类信息技术在网络办公、电子支付及商品交易等场景的广泛应用正逐渐产生大量数据和数字化商品,并且这些数据和数字化的商品越来越体现出资产的性质,即能够为持有者带来预期经济效益。
二、数据资产管理的发展趋势

近期,数据资产入表迎来实质性进展,数据要素相关政策正在加速推进。今年8月21日,财政部正式发布《关于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产意识,有效激活数据市场供需主体的积极性,增强数据流通意愿,有效减少“死数据”,为企业对数据进行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动力。同时,数据只有进行科学有效的核算计量,才可能基于市场的原则进行分配,即数据会计核算体系是实现按市场贡献分配的前置条件,是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关键所在。

59

原创专栏

58

原创专栏

(续上)

1、管理理念: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赋能
随着组织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推进,数据资产管理占组织日常经营管理的比重日渐增加,传统以需求定制开发为主要模式的被动服务形式,已难以满足组织数据服务响应诉求,组织逐步在各业务条线设置数据管理岗位,定期采集数据使用方诉求,构建数据资产管理需求清单,解决数据资产管理难点,跟踪数据应用效果,加深数据人员对业务的理解和认识,主动赋能业务发展。
2、组织形态:向专业化与复合型升级
区别于信息化阶段作为IT部门的从属部门,数据资产管理组织与职能已逐步独立化。政府方面,一般由专门的政府机构承担,在业务部门设立数据管理兼职岗位,首席数据官(Chief Data Officer,CDO)制度也出现在了深圳、浙江等地的规划中。企业方面,广东、上海等地发布相关政策推动企业设置首席数据官。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于2022年出台了《广东省企业首席数据官建设指南》,鼓励在企业决策层设施CDO角色,以制度形式赋予CDO对企业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统筹负责企业数据资产管理工作,加强企业数据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员工数据资产意识,建立正确的企业数据价值观。
数据资产管理组织形成以CDO或CIO主导、业务部门与IT部门协同参与的模式。此外,在业务部门与IT部门设置专职或兼职数据管理员,推动数据资产管理有效开展。
3、管理方式:敏捷协同的一体化管理
传统的数据资产管理建设往往由多个分散的管理活动和解决方案组成,造成数据资产管理各个环节之间的脱节(包括开发与管理、管理与运营)的脱节,使得数据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开发效率降低。例如,在开发阶段应遵循的数据标准规范,在管理阶段需要强依赖专业数据管理角色和过程监控才可能实现。同时,由于多数企业忽视了数据运营,使数据消费端未向数据资产生产端反馈有效的用户体验。
倡导协同式、敏捷式的数据资产管理,通过建立数据管道,明确数据资产管理的流转过程及环节,采用技术推动数据资产管理自动化,提高所有数据资产管理相关人员的数据访问和获取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加速数据价值释放。同时,运营结果反向指导数据资产管理工作,实现管理与运营的协同。
4、技术架构:面向云的Data Fabric
随着数据技术组件日益丰富,数据分布日趋分散,Data Fabric 已成为支持组装式数据分析及其各种组件的基础架构,Data Fabric是一种新型、动态的数据架构设计理念,是综合利用元数据、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等技术,打造一个更加自动化、面向业务、兼容异构的企业数据供应体系,以支撑更加统一、协同、智能的数据访问,有分析师称之为将“恰当”的数据在“恰当”的时间提供给“恰当”的人。
5、管理手段:自动化与智能化广泛应用
具体来说,是指利用AI、ML、RPA、语义分析、可视化等技术,自动识别或匹配数据规则(包括数据标准规则、数据质量规则、数据安全规则等),自动执行数据规则校验,或是自动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此外,可利用VR、AR 等技术,帮助数据使用者探索数据和挖掘数据,提升

(续上)

6、运营模式:构建多元化的数据生态
以广东电网能源投资为例,通过成为首批“数据经纪人试点单位”,积极参与数据要素生态体系,打造电力大数据品牌,实现电力数据资产合规高效流通,获取电力数据资产价值收益。对于银行业而言“开放银行”是数据生态的典型代表,“开放银行”的本质是一种平台化商业模式,以API 作为技术手段,实现银行数据与第三方服务商的共享,从而为金融生态中的客户、第三方开发者、金融科技企业以及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服务,并最终为消费者创造出新价值。随着开放银行的生态体系不断完善,银行将丰富与合作伙伴共建共享方式,充分运用数据智能,实时感知用户需求并精准匹配,有利于提供全方位、综合化、泛金融服务。
7、数据安全:兼顾合规与发展
两者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的关系,并不冲突。数据安全是合理利用的前提条件,合理利用是数据安全保护的最终目的。只有做好数据安全保护,才能让数据所有者愿意授予组织或其他主体对数据的使用权利,进一步推动数据资产流通。GDPR倡导平衡“数据权利保护”与“数据自由流通”的理念,在赋予数据主体权利的同时,强调个人数据的自由流通不得因为在个人数据处理过程中保护自然人权利而被限制或禁止。
其次,应从数据安全管理和数据资产流通两方面同步寻找平衡点。在数据安全管理侧,通过建立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制定数据安全分类分级标准和使用技术规范,提升数据安全治理能力;在数据资产流通侧,将数据安全合规、个人信息保护等要求作为基本“红线”,将其潜在风险作为成本指标,在不触碰“红线”的前提下,进行数据资产流通的收益分析,探索数据安全与资产流通的均衡方案。

数据的价值评估方法

在市场上,决定价格的最重要因素,是需求,数据也一样。千万不要误以为价格和成本直接相关,它们只是间接部分相关,人们为某个标签付钱,是因为他们真的需要,而不是因为这个标签的制作成本有多高。传统企业做对外大数据价值变现有各种驱动,包括获得更多的收入、更大的影响力等等,但有一个好处是隐性的,即获得了一种最为客观评估数据价值的方法。客户的需求和获得的收入就像是一座灯塔,指引着企业所有的数据资源向这边倾斜,无论是人力成本、软件成本还是硬件成本。比如做对外拓客,建模师就可以非常好的量化自己的贡献,客户买的单就是最靠谱的依据,这是巨大的进步。

数据应用的趣味性,降低数据使用门槛,扩大数据使用对象范围。在不影响数据资产管理效果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数据资产管理成本。

数据在商业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尤其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转向数据货币化。数据量继续呈指数级增长。有了这么多的数据,关注和分清轻重缓急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是数据估值的用武之地。根据数据在创造价值中所扮演的角色来评估数据,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如何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何处,从数据中获得最佳的ROI。对于数字时代之前存在的企业来说,数据估值是建立数据业务所需的基础。

61

原创专栏

60

原创专栏

(续上)

如何计算数据的价值
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来确定数据的价值。无论选择哪种方法来确定数据的价值,第一步总是要了解数据资产是什么,然后理解数据如何驱动价值。在决定如何计算数据的价值时,需要为您的公司选择正确的方法。下面是主要方法的概要,以及不同数据评估技术的优缺点。
1、成本价值法
这种方法是基于产生和存储数据的成本,以及替换丢失数据的成本,以及对现金流的影响。这种整体方法的主要优点之一是,它比许多其他方法更容易执行。然而这种方法是非常主观的。虽然它确实允许一个组织将其数据的价值概念化,但在某种程度上,它无法提供可靠的经济价值。简单地说,基于成本的数据估值方法总是会低估数据的价值,因为它只关注价值的一个方面,它忽略了数据如何成为业务价值的问题。关于什么是数据估值的问题还有很多,而不仅仅是成本。
2、市场价值法
该方法基于其他人在公开市场上为可比数据支付的费用,通过观察这些销售数据(从而利用数据价值的示例)并计算数据销售价格。虽然计算简单,但它有一些明显的缺点。有些数据根本不交易,可能没有可比的商业数据示例;要么是因为其他人此时不感兴趣,要么是因为一家公司保留其数据以保持竞争优势。此外,一些数据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将没有可比较的例子进行研究。获得数据的真实价格取决于是否存在一个有效的市场,而目前还没有。除此之外,此方法的用户必须了解价格与价值并不相同。
3、经济价值法
这可以分为两大类,收益或效用评估和用例评估。首先,计算数据对业务基线的影响——收入或效用估值。这为不同的业务功能和用例提供了有关特定附加值的信息,并且可以很好地显示数据的附加值。然而,这一点极难衡量,过于主观,在预测数据的未来价值方面做得很差。
对于用例评估,有两种数据评估技术。第一种方法使用多个业务用例,计算每个用例的价值,并估计数据创造了多少价值。这可以提供对业务用例的彻底分析,并将该方法与真实的业务结果联系起来,前提是所有用例都可以跟踪,并且从数据到用例再到价值都有一条单一的路径。现实世界很少像这样运作。缺点是,它再一次具有高度的主观性,依赖于假设的情况,或者一个单一的时间快照。
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对从何处开始进行主观判断。确定假定最有价值的领域,然后放大以了解数据和用例。
4、利益相关者价值方法
价值本身是主观的,利益相关者价值方法在研究如何为业务中的不同利益相关者计算价值时承认这一点。这不仅包括股东,还包括客户、员工、供应商、社区和环境。这不是一个可以用Excel完成的简单方法。它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数据评估机器学习算法。我们采用的这种由外而内的方法不需要判断从何处开始,因为它构建了一个企业如何创造价值的框架。然后,该框架向组织展示了如何集中精力寻找最有价值的数据——它将成为一个数据评估框架。这消除了映射每个用例的需要,一个需要大量资源才能完成的任务,一旦完成就需要重做,因为它将过时。

防控中心小课堂

为有效普及投资者对金融知识的认识,持续加强防范金融诈骗教育及风险责任意识教育,进一步增强投资者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责任意识,防控中心推出防控中心小课堂系列,通过短视频展示,以贴近民生的方式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自觉远离和抵制非法金融活动。

防雷手册

为适应多元化投资者服务需求,推进投资者教育工作专业化、职能化和常规化,防控中心开展金融投资风险识别及防范宣传,强化“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风险要自担”理念,帮助投资者自觉抵制高息诱惑,远离非法金融活动。

点击二维码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二维码查看
更多精彩内容!

62

风险指数

聚焦金融科技   防范金融风险

广州金融科技微信公众号

金鹰投诉举报中心
微信小程序

广州市地方金融风险预警指数

2023年9月,广州市地方金融风险预警指数(金鹰指数)为59.01,风险总体可控。

广州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GUANGZHOU FINTECH CO.,LTD.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华夏路10号富力中心2901-02

电话:020-38392729 传真:020-38109323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