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广金科讯》2024年1月期刊总第41期

广金科讯

2024年 1月期刊 总第41期

【本期推荐】

• 广州构建金融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
• 广州金科2023年度大事记
• 金融监管总局“三定”方案 各类金融机构归谁管?
• 广州金融风险监测典型案例汇编|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非法集资

公司简介

ABOUT US

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

广东省政府经过实践探索,确定依托广州商品清算中心建设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2017年6月23日,时任广东省政府党组成员陈云贤为“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授牌。该中心是全国首个由地方政府成立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目前已建成功能齐备、模式创新的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系统——金鹰系统。金鹰系统涵盖主动识别平台、监测预警平台、舆情监测平台等十八大平台,拥有6项专利、24项软件著作权。

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

2017年8月25日,广州市政府依托广州商品清算中心成立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与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二位一体,是广东省唯一的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专职机构,是广州市政府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完善金融安全预警防线和应急处置机制的重大举措。
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具有四大职能:一是主动发现与预警职能;二是实时监测职能;三是分析与辅助定性职能;四是配合与协助风险处置职能。四大职能共同实现“监测+预警+分析+处置”有效联动,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
为推进防控中心更好发展,明确其在运行中的独立法人地位,2019年1月,广州商品清算中心独资发起成立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业务为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供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分析研判、辅助处置等服务。

广州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州金科”)是由省市国资共同发起设立,前身广州商品清算中心于2015年4月作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片区十大项目之一挂牌成立,随着金融科技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地方金融发展新形势新需要和服务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及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广州商品清算中心于2020年9月1日正式更名。
广州金科立足监管科技辅助省市政府对地方金融业态进行风险监测与防控,并依托金融大数据资源库,创新金融科技服务湾区实体经济发展,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科技成果,充分释放金融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的核心价值。

目录

CONTENTS

大事记

监管动态

广州金科2023年度大事记

重大调整!时隔10年,金融监管总局重磅发文!
广州构建金融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

02
04

公司动态、广州金科党支部

郑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吕挺琳率队到防控中心调研交流
携手踏秋 挑战新高 广州金科党支部与公司工会开展联合党建活动
广州金科参加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主题研修班培训
重温井冈烽火 赓续红色血脉——广州金科参加红色教育培训班
党建引领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广州金科党支部参加广州市金融行业党委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议
广州金科参加红色观影主题党日活动

07
07
08
09
10
11
12

01

本期推荐

政策解读|《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
全球首个AI监管法案出炉:《人工智能法案》
AI革命:引领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的金融监管新纪元
ChatGPT浪潮下的数字金融法律规制
2023金融领域十大AI应用创新案例
AI产品经理在金融领域的作用与挑战
AI To B,国内还需迎头赶超
机遇or挑战—ChatGPT成本暴跌95%

14
16
17
19
19
20
23
24

广州金融风险监测典型案例汇编|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非法集资
广州金融风险监测典型案例汇编|冒用名称实施集资诈骗

13
13

人工智能专栏

2023年2月,广州金科发起设立及运营的广州金融权益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颁发的2022年度优秀组织单位证书。

目录

CONTENTS

金融监管总局“三定”方案 | 各类金融机构归谁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扫黑除恶的利器
金融欺诈与金融科技反欺诈:挑战与应对
互联网金融借贷领域标准立项,我们需关注什么?
舆情监测:互联网时代的金融风向标
2023年全球十大宏观事件
国家数据局:负责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
数字金融与城市数据:推动金融强国的新路径
ESG投资:可持续发展的新视角
云计算:创新与发展的未来
实用!全球企业工商信息查询网站汇总
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重点关注这两个关键点
最高检提示!警惕披着“投资”外衣行诈骗之实的业务
投资“外衣”套路多 监管严打非法集资
消费中途“卡壳”成常态,预付式消费究竟是“真实惠”还是“总吃亏”?
“双十一”来了!银行开启“花”式促销
双“十一”后,提防不法分子的这些伎俩
【防控中心小课堂】
【防雷手册】

2727
29
31
33
3436
37
38
40
41
42
44
4648
50
51
53
53

风险指数

广州市地方金融风险指数

54

2023年1月,广州金科荣获信息时报第11届大湾区金融行业金狮盛典——年度卓越新金融科技综合实力机构奖项。

01

原创专栏

2023年2月,广州金科新增7项计算机软著证书。

2023年2月,广州金科新增1项“一种非法金融图片的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发明专利认证。

2023年3月,防控中心与龙岩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3年3月,广州金科与广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亦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项目——“银行不良资产一站式司法追索综合处置平台”获第二届“点数成金”数字金融创新案例示范活动“数字金融十佳案例”。

2023年4月,防控中心通过CMMI认证。

2023年3月,广州金科论文《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涉众型金融风险监测识别研究》发表在人行主办金融期刊《金融科技时代》2023年第3期。

2023年5月,广州金科携手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及广州银行信用卡中心举办“点数成金”高端品牌沙龙第9期暨“数金论道”第一期研讨会。

2023年4月,广州金科召开金融纠纷多元调解系统项目启动会。

2023年11月,广州金科与上海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向上海地区提供风险监测服务。

大事记

监管动态

监管动态

03

02

重大调整!时隔10年,金融监管总局重磅发文!

时隔10年,消费金融公司迎来管理新规。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共10章79条,修订内容主要涉及优化准入政策、突出业务分级监管、加强公司治理、强化风险管理、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规范合作机构管理、健全市场退出机制等方面。
2014年,我国正式施行《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过多年发展,消费金融公司行业的业务模式和风险特征均发生显著变化,现行办法已无法满足消费金融公司高质量发展和监管需求。《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补充完善相关内容,加强与现行监管法规衔接。
据梳理,与《办法》相比,《征求意见稿》中对于提高主要出资人的资产、营业收入等指标标准,以及最低持股比例要求;区分基础业务和专项业务范围,强化业务分类监管;加强业务机构管理,担保增信业务余额占比不得超过50%等方面的变化值得关注。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31家开业经营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截至2022年末,消费金融公司服务客户人数达3.38亿人次,同比增长18.4%,资产规模及贷款余额双双突破8000亿元。
一、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不低于50%
与2014年起正式施行的《办法》相比,《征求意见稿》提高了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的资产、营业收入等指标标准,以及最低持股比例要求,旨在促进股东积极发挥支持作用,切实承担股东责任。同时,提高了具有消费金融业务管理和风控经验出资人的持股比例,更好发挥该类出资人合规与风控作用。
具体来看,《征求意见稿》明确,主要出资人是指出资额不低于拟设消费金融公司全部股本50%的出资人,须为境内外金融机构或主营业务为提供适合消费贷款业务产品的境内非金融企业。而《办法》则规定,主要出资人是指出资数额最多并且出资额不低于拟设消费金融公司全部股本30%的出资人。
从30%到50%,提升主要出资人最低持股比例要求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关键一招。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从近年监管实践来看,提升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有利于压实股东责任,增强股东参与公司经营意愿,更好发挥股东资源优势,促进股东积极发挥支持作用。另外,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避免由于股权相对分散而出现公司治理失效失衡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不少消金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在30%至40%之间,距离不低于50%的要求还有差距。当然,也有消金公司早已高于这一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征求意见稿》还明确了出资人消费金融和风控经验要求——消费金融公司至少应当有1名具备5年以上消费金融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经验,并且出资比例不低于拟设消费金融公司全部股本三分之一的出资人。

此外,《征求意见稿》提高了消费金融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金要求,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办法》明确,消费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应当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最低限额为3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征求意见稿》则将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提升至10亿元人民币或者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
二、对基础和专项业务分类监管
《征求意见稿》对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进行了优化调整,将业务范围划分为基础业务和专项业务。
基础业务包括发放个人消费贷款,接受股东、股东境内子公司、股东所在集团母公司及其子公司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向作为公司股东的境外金融机构借款,发行非资本类债券,同业拆借,经金融监管总局批准的其他业务。
经营状况良好、符合条件的消费金融公司,可以申请经营专项业务,包括资产证券化业务、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与消费金融相关的咨询服务、金融监管总局批准的其他业务。
并且,《征求意见稿》取消了非主业、非必要类业务,严格业务分级监管。“鉴于保险销售专业性较高,而且涉及的相关投诉纠纷较多,消费金融公司基本没有开展此类业务,因此取消‘代理销售与消费贷款相关的保险产品’业务。”前述负责人解释称。
此外,秉承小额、分散的放贷原则,《征求意见稿》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向借款人发放消费贷款,应当确保其有真实合理的消费需求、充分的还款能力。借款人贷款授信额度最高不得超过人民币20万元。
三、担保增信业务余额占比不得超过50%
消费金融公司基于风险防控需求,通过与融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合作,作为贷款的风险缓释手段,但在长期发展中,这一模式所滋生的问题逐渐暴露。
“部分消费金融公司长期过度依赖此种模式发展,放松对借款人信用资质水平的实质审查,自主风控能力不足,而且也面临担保公司无法代偿的风险。借款人除了支付贷款利息之外,还需支付担保费,间接推高了贷款综合利率。”前述负责人说。
为此,《征求意见稿》规定消费金融公司担保增信业务余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全部贷款余额的50%,并在后续给予一定的整改过渡期。
对于合作机构管理,《征求意见稿》也提出明确要求,划清红线。合作机构,包括不限于与消费金融公司在营销获客、共同出资发放贷款、支付结算、风险分担、信息科技、逾期清收等方面开展合作的各类机构。消费金融公司不得与无放贷资质的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不符合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经营监管要求的机构提供的增信服务;不得因引入担保增信放松贷款质量管控。
此外,出于限制盲目扩张的考量,还要求消费金融公司杠杆率不得低于4%。
四、强化消费者管理保护
消费金融公司主要服务中低收入等长尾客群,《征求意见稿》增加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合作机构管理”两个专章,更加突出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续上)

监管动态

监管动态

05

04

广州构建金融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 
进一步提升金融业发展能级

委“1312”思路举措,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1+N”金融工作政策体系,加快推动广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部署要求,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组织制订了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目前“1”个核心文件和“N”个专项支持政策中的首批9个政策已按程序印发实施。“1+N”政策体系的出台,是广州市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对广州市进一步提升金融业发展能级,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拓宽产融对接渠道,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金融强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压实消费金融公司的消保主体责任。要求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纳入公司治理,建立健全消保工作机制,设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健全完善消保信息披露机制、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加强消费者适当性管理。
另一方面,加强对合作机构的约束管理。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加强合作机构准入管理、集中度管理,对合作机构进行持续管理和评估,明确合作机构的禁止性规定,避免因合作机构特别是催收机构不规范催收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情形;要求消费金融公司落实催收管理主体责任,制定催收机构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依法合规开展委托催收行为,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来源:金融时报

12月2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3年度第76场新闻发布会。会上,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徐秀彬介绍了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的制定背景和意义、主要内容、亮点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1+N”政策体系的制定背景和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

二、“1+N”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
“1+N”政策体系中的“1”是指1个核心文件,即《广州市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是整个政策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在2019年印发的《关于支持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基础上修订的,《若干措施》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于2023年12月17日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若干措施》共有21条,包括2条总则、13条具体奖励条款、6条附则。《若干措施》对标建设金融强市的目标,明确了对持牌金融机构、增资扩股、企业上市、风投创投、期货市场、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农村金融、融资租赁、金融人才等项目的一系列资金支持,特别是在评估《若干规定》实施5年来的政策效果基础上,结合未来5年广州市金融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

(续上)

(续上)

“1+N”政策体系中“N”是指专项支持政策,目前9个专项支持政策已经市政府同意印发实施,后续还将根据工作需要充实丰富,“N”政策基本涵盖了“十四五”后半程及未来一段时期广州金融的重点工作,《2023年广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广州市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广州市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等文件聚焦关键环节,旨在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特别是制造业立市、科技创新、民营经济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广州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实施方案》《推动广州金融开放创新实施方案》《完善广州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广州市加快推进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助力产业领跑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关于推动广州地方金融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广州金融发展的长远谋划,提出理财和资管中心、金融开放创新、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企业上市、地方金融组织等下一步重点工作的具体方案。
三、“1+N”政策体系的亮点
“1+N”政策体系立足广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既有“含金量”十足的核心文件,又有具体的落实举措和行动方案,通过“1+N”政策体系提供的综合政策保障,广州将更快把战略构想变为行动路径,把工作思路变为政策举措,把“规划图”变为“施工图”,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1+N”政策体系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发力:
第一,聚焦大机构,集聚增量金融机构,做强存量金融机构。《若干措施》加大金融招商力度,进一步加大力度吸引金融机构集聚广州,不断丰富广州金融业态,推动完善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例如:大幅提高法人金融机构的奖励标准,按照市、区两级政策叠加计算,法人金融机构实质开展运营活动并作出实质贡献后,最高可获1亿元奖励;提高对商业银行专营机构的奖励标准,商业银行专营机构实质开展运营活动并作出实质贡献后,可获1000万元奖励。通过财政资金奖励政策引导,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来穗展业,为实现将广州打造成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的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等目标提供重要保障。《若干措施》还支持本地法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法人金融机构增资扩股后,按市、区两级政策叠加计算,最高可获2000万元奖励,推动法人金融机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第二,打造大平台,加快建设重要金融平台,发挥好平台辐射带动作用。高标准建设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交易平台——广州期货交易所,对广州期货交易所每个上市新品种给予2000万元奖励,服务保障广州期货交易所加快推进产品研发进度,推动更多品种上市交易。同时,对在广州期货交易所交易的期货公司和期货公司地区总部按照综合排名进行奖励,激发其交易积极性。《若干措施》还明确了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奖励,支持广州市金融控股公司按照中央金融管理部门要求,规范金融控股公司行为,防范金融风险,按程序做好金融控股公司牌照申请工作,金融控股公司实质开展运营活动并作出实质贡献后,可获1000万元奖励。
第三,培育大市场,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激发广州资本市场活力。一方面,支持优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融资结构,加大优质企业上市扶持力度,按照市、区两级政策叠加计算,企业首发上市最高可获1800万元奖励,将有力促进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质效持续提升,

公司动态

监管动态

07

06

第四,做好大文章,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引导金融资源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倾斜。一是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强化各类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各部门科技金融数据整合,为科技企业提供更精准服务。二是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加大对绿色贷款发放、绿色债券发行等工作的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持续深化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对符合条件的绿色金融业务,每年最高可补贴150万元。三是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发挥好总额度最高10亿元的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作用,引导合作银行强化普惠金融对绿色低碳发展、专精特新、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重要部署,继续推进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和“金融村官”支持力度,每年最高安排补贴总金额450万元,鼓励金融机构向“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领域投入更多资源;充分发挥融资租赁融资、融物特性,拓宽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渠道和销售渠道,丰富产融结合形式,特别是在飞机、船舶等重要领域发挥独特作用,单个飞机、船舶租赁项目最高可补贴100万元。四是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业务特点和优势,优化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五是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鼓励数字金融机构来穗展业,相关机构实质开展运营活动并作出实质贡献后,最高可获1000万元奖励。
第五,营造大环境,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大力完善金融人才服务体系,优化广州金融人才政策,打造金融人才高地,构建良好金融生态。开展金融人才评定、培养与提升,对符合条件的金融人才按规定落实有关奖励支持及综合服务保障待遇。
下一步,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将会同有关单位,抓好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的落实和宣传推介。吁请各位媒体界的朋友继续支持,多多宣传,让更多金融机构和人才用足、用好政策,不断提升广州金融发展能级和竞争力,建设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金融强市,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续上)

加快在广州市重点优势产业领域培育新增优质上市公司,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在“稳链”“补链”“强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优化提升风投创投机构综合实力,按照风投创投机构实际投向广州市非上市企业股权的资金计算管理能力规模,最高可获2000万元奖励,将有效提高风投创投激励政策精准度,助力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之都;此外,对风投创投机构申请QDLP和QFLP试点也有相应的奖励政策,有助于吸引更多境内资本出境投资海外优质企业,有助于吸引更多境外资本来穗聚集发展投资。

郑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吕挺琳率队到防控中调研交流

12月7日,郑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吕挺琳率队到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简称“防控中心”)调研交流。广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来穗局局长沈小革,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华权,防控中心总经理郑龙哲等一同接待了吕挺琳副书记一行,双方举行了座谈交流。
会上,各级领导对防控中心的工作成效给予高度评价。何华权副局长介绍了防控中心“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专业化管理”

的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创新模式,肯定防控中心近年来对辅助监管的重大意义与积极贡献。防控中心总经理郑龙哲详细汇报了其发展沿革、特色亮点及金鹰系统建设运行等情况。

吕挺琳副书记赞赏防控中心的业务发展模式、在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方面的先进做法,并期待双方保持互联互通,深化交流学习。
郑州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李黔淼,郑州市委副秘书长、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主任曹勇,郑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王烙斌,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监管三处副处长杨勰勰等一同参加调研交流。

广州金科党支部

携手踏秋 挑战新高 广州金科党支部与公司工会开展联合党建活动

2023年10月13日下午,广州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州金科广州金科”)党支部与公司工会联合开展题为“携手踏秋 挑战新高”联合党建活动。支部书记李杰、工会主席梁锦昌和支部全体党员及员工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得到了党支部全体党员及公司员工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活动中欢快的气氛,互助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党员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促进了公司员工的相互交流,增进了大家的感情,提升了党支部的凝聚力。

党建动态

党建动态

09

08

广州金科参加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主题研修班培训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激发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活力,2023年12月6日,广州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州金科”)党支部派代表参加了由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广州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广州金羊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主题研修班培训活动。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各区金融工作部门,来自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及行业协会代表出席参加了活动。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要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邱亿通表示,广州金融系统将切实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

当天,金融图书“金羊奖”第三届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广州金羊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扬现场作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体会分享,从中国特色金融体系构建、建设金融强国、分阶段实现金融强国目标等三方面内容,探讨中国金融改革新阶段金融运行的的变化发展趋势。
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从无到有。通过时间发展、里程碑事件,分阶段梳理分析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初创、现代金融体系基本形成、现代金融体系初步完善、市场化改革和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基本建立、金融数字化发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资产管理业的兴起等发展历程。自1978年起,中国从一个没有银行的国家发展至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毋庸讳言,发展速度过快,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也给我们遗留了很多历史问题。

集中统一领导;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以南沙为核心,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希望参加主题研修班的每一位同志准确领会和把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实质,切实推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不折不扣贯彻到底、落实到位。同时,也希望大家用好宣传好广州自己的金融学术品牌“金羊奖”,大胆探索,勇于开拓,积极推进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广州力量。

(续上)

广州金科党支部未来将持续加强支部建设,夯实党建基础,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同志们的政治能力和水平,更好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续上)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我们要建设的金融强国,既有世界的共同性,也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中,中国特色是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其鲜明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实属地责任;要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要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人民性的基本要求是为人民服务,金融要助力公平分配,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减少金融压抑,同时防止过度金融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特别要发挥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作用,实现广大人民住有所居;落实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缩小城乡差距;发展普惠金融,提升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的金融可得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特别强调监管和金融安全,提出要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金融强国的世界共同性,具体表现在金融机构的规模及结构、金融市场的规模及结构、财富总量及结构、金融发展状况、国际投资头寸、货币的国际地位、金融基础设施,以及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力等八个方面。
下阶段,我国将按照三步走战略,分阶段实施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未来五年将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总体框架,到2035年,将建成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到本世纪末,将基本建成金融强国。

11月21日至24日,广州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州金科”)党支部派代表参加了由中共广州市金融行业委员会、广州金融业协会指导主办的“重温井冈烽火 赓续红色血脉”广州金融行业红色教育培训班。为推动广州金融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初心使命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培训班紧扣“红色引领、联动共建”,组织广州金融行业党员骨干深入探寻井冈山精神,全面了解井冈山斗争、军事、红色金融史,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树牢金融为民情怀,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形成金融行业基层党建优质“生态圈”,为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筑牢精神支柱,装上红色引擎,注入强劲动力。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广州市金融行业党委书记徐秀彬参加并作开训动员,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一级调研员肖雄辉,全市金融机构、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党务工作者、党员业务骨干60余人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充分利用井冈山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聚焦思想引领,通过专题党课、现场教学、观看视频及参观体验等形式,带领大家重温党中央在井冈山的革命历史,深入学习领会井冈山精神,开启了追寻红色足迹、感悟时代伟力的理想信念研学之旅。

重温井冈烽火 赓续红色血脉——广州金科参加红色教育培训班

党建动态

党建动态

11

1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执行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大企业上市工作服务力度,11月17日下午,广州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派代表参加了由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资本市场处党支部与广州开发区金融工作局第一党支部、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美亚旅游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联合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中,与会人员调研广东美亚旅游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企业近年来的发展和经营情况。座谈环节,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资本市场处党支部、开发区金融工作局第一党支部分别传达学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等有关文件,并就企业上市最新进展、帮助企业协调推进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进企业加快上市步伐等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党史教研中心主任、教授赖宏讲授了《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专题课程,从时间、地点、人物三个维度讲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概况,结合井冈山红色金融史,深入讲解井冈山精神的实质内涵,带领学员们回顾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井冈山生活和战斗的两年零四个月,让大家深入了解了革命先辈们在物资极度缺乏的环境下艰苦战斗、无私奉献的事迹,进一步激励和动员学员赓续红色血脉,艰苦奋斗,创先争优,在迎接挑战和攻坚克难中奋勇向前。
培训期间,学员们先后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黄洋界、小井红军医院、大井和茨坪毛泽东旧居等地,在现场老师的讲解下,通过一件件历史陈列品,近距离触摸、感受历史的厚重,切实体会到革命先辈们斗争的艰辛与不易,不断加深了对井冈山精神内涵实质和时代价值的理解。在烈士陵园中,学员们庄严列队,向井冈山革命烈士敬献花圈,认真聆听《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敢于牺牲的精神》,追思先辈英魂。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重温我党我军壮怀激烈的革命历程,坚定信念。在黄洋界革命旧址,学员们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重温毛主席诗词《西江月·井冈山》,瞻仰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感受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在小井红军医院,聆听了《信仰的力量》、《为理想而来,为信仰而战》等革命先烈感人事迹,感悟红军攻难关、战逆境的坚定信念。在大井和茨坪毛泽东旧居现场教学中,追忆峥嵘岁月,学习毛泽东同志勤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理论品质及老一辈革命家的宽阔胸襟,进一步理解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和实质。
在为期4天的沉浸式培训中,学员们用心用情去感受、去体验,对井冈山斗争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和感悟,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广州金科党支部派代表表示,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深刻领悟红色基因魅力,主动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有力有效的实际行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坚定不移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中履行金融担当、展现金融作为。

党建引领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广州金科党支部参加广州市金融行业党委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议

10月31日下午,广州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派代表参加了广州市金融行业党委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议,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听取审议广州市金融行业两新组织党建摸查工作开展情况,研究审定“广州金融行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活动展示”征集作品专家评选结果。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金融行业党委书记徐秀彬主持会议并讲话,市金融行业党委委员以及红联共建执委会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列席)会议。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各单位要持续深入学习领会,结合金融行业自身特点,利用各类平台、多种形式、重大活动时机抓好全市金融行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力宣扬广州金融改革发展稳定新成就,讲好广州金融故事,传播好广州金融声音,展示好广州金融形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守住守牢我市金融行业舆论主阵地,不断增强广州金融国际传播能力。
会议要求,行业党委要持续动态开展党建摸查,不断扩大覆盖面,全面掌握我市金融行业两新组织党建情况,确保应报尽报、应统尽统。要坚持边摸查、边组建,做到“应建尽建”“应联尽联”,确保全市金融行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面落实“两个覆盖”。要针对金融行业在党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具体改进措施,逐项予以完善,不断推进我市金融行业党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会议强调,临近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各级党组织要再接再厉,狠抓落实,确保年度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一是要持续深化拓展红联共建机制。进一步优化金融行业党建“生态圈”,扩大党建“朋友圈”,要借助党建平台,广泛联系服务对象和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红联共建活动,整合党建资源,搭建产融对接桥梁,以“党建融合”带动“业务融动”,实现互惠共赢。要精心筹划、严密组织好近期开展的红色教育培训活动。二是要抓好年度重点工作落实。对照年初党建工作要点,查漏补缺,推动年度重点工作按计划抓紧

(续上)

随后,与会人员来到广州市地方志馆参观学习。全体人员细致参观了广州市地方志馆新馆的六大综合展区(城、商、政、人、水、文)、千年大事长廊、粤港澳大湾区泛珠三角视窗等,重温了广州红色革命、经济建设、岭南文化等发展历史。
下一步,广州金科在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以党建引领结合广州资本市场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机构主体质量不断提高的机遇,积极持续开展科技赋能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引导培育金融科技产业化发展,加快推进金融特别是资本市场数字化转型,打造广州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生态体系。

(续上)

本期推荐

党建动态

13

12

广州金科参加红色观影主题党日活动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四周年,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四周年,10月25日,广州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州金科”)党支部派代表参加了猎德街道党工委组织的以“重温红色记忆 传承爱国精神”为主题的红色观影主题党日活动,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志愿军——雄兵出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局面。朝鲜内战爆发以来,美军屡在中朝边境挑衅,平民惨遭轰炸。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了世代长久的安稳,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帷幕。
《志愿军——雄兵出击》讲述了从如何决策出兵,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打响第一、二次战役这一阶段的故事。影片浓墨重彩地还原了松骨峰阻击战,彼时,志愿军以百人之力,与美军激战五个多小时,连续击退五次进攻,完成了阻敌向军隅里逃窜的任务。战事之惨烈世所罕见,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凭此一仗打出威名。影片情节跌宕起伏、催人泪下、感人至深,英雄先烈们坚不可摧的信仰情怀,对党无限忠诚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观影的干部职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影片重述抗美援朝历史,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启示意义,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将永远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精神财富。
观影结束,大家纷纷表示,从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与悲壮中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铭记历史,赓续先辈的精神血脉,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转化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动力和热情,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笃行实干、砥砺奋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司法力量。

(续上)

落实,做好全年工作的梳理总结。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和属地化管理要求,认真抓好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严格落实各项学习及活动开展要求,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调查研究落地见效,检视问题整改到位,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持续推进“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先锋行动”,结合自身业务,广泛开展产融对接、政策宣讲、人才沙龙、公益金融等系列活动,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和支撑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认真举办广州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切实发挥典范示范引领作用。三是要持续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实。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研讨等活动,持续加强对所属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为推进我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锻造过硬战斗堡垒。结合年度工作总结,认真开展金融行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激励先进,推动工作,提升质效。

广州金融风险监测典型案例汇编

《广州金融风险监测典型案例汇编》一书是在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下,由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从数百个实践案例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64个典型案例,覆盖非法集资、非法放贷、金融诈骗、其他非法金融活动等,从具体案例中了解非法金融活动的规律,总结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经验,为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借鉴。

点击二维码查看详细内容!

《冒用名称实施集资诈骗》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非法集资》

点击二维码查看详细内容!

20世纪90年代,民间融资活动迅速发展,乱集资、乱批设金融机构、乱办金融业务(俗称“金融三乱”)的现象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发生了多起重特大非法集资案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随着金融的创新、市场的扩容、科技的发展,非法集资逐步衍生出翻新变化和日趋复杂化的犯罪实施手段,案件高发、频发,形势十分严峻。
近年来,我国监管部门对非法集资现象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通过建设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地区非法集资风险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置。在具体的监管实践中,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在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工作中正逐步取得成效,监测发现多起典型案例。

近年来,不法分子冒用正常企业名义实施集资诈骗活动,主要涉及投资活动和借贷活动,主要载体为假冒App。2022年7月1日,媒体记者从国家网信办获悉,2022年以来,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排查打击仿冒App42万个,其中,10款被仿冒较多的金融类App共被仿冒11766个。截至2022年7月,防控中心向各有关地区发送了22条涉及假冒App的风险线索。这类非法行为损害了被假冒公司的信誉,侵犯了公众的财产,影响了金融秩序,具有较为广泛的危害性。
全国各地持续开展打击诈骗的行动,捣毁了大批通过假冒正规公司实施集资诈骗的违法犯罪团伙,有效遏制了此类犯罪活动。

人工智能专栏

人工智能专栏

15

14

广东省近期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旨在推动通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随着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新时代的核心技术,正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为经济、社会和科技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引擎,近期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旨在推动通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将广东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
一、背景与目标
面对全球科技快速的发展和日益积累的竞争,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其发展与应用对于提升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庞大的人才储备,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此背景下,广东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要求,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和优势,为未来的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绘制一份蓝图。
该《实施意见》设定了到2025年的总体目标:智能算力规模实现全国第一、全球领先,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企业数量超2000家。力争打造成为国家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构建全国智能算力枢纽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数据特区、场景应用全国示范高地,形成“算力互联、算法开源、数据融合、应用涌现”的良好发展格局。这样的目标不仅彰显了广东省的雄心壮志,也表明了其对于通用人工智能产业的坚定决心。
二、重点内容
1、构建全国智能算力枢纽中心:通过自主研发算力芯片及工具链,构建完善的自主可控人工智能软硬件生态,加快建设国家算力总调度中心等,在搭建“中国算力网”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广东在自主智能算力规模上形成显著优势。
2、强化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大模型关键技术、前沿及共性关键技术、安全可信技术攻关,形成突破性原创性成果和行业应用,推动广东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3、打造大湾区可信数据融合发展区:发挥大湾区政策体制优势,探索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据特区”,建立湾区内数据流通规则体系和运营机制,构建高质量中文数据集,提升广东通用人工智能的数据规模和质量。
4、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优化区域布局、加强产业基地建设、企业培育、平台建设、产品创新和场景应用拓展,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态势。

政策解读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

5、打造通用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圈: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作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建设算力算法交易平台,为广东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6、强化保障措施:通过部门协同联动,配套政策制定、行业人才培育和监管环境优化等举措,为广东省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有利发展环境。
三、结论及展望
广东省在通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经济基础到产业基础,从科研机构到企业创新,再到政策环境,广东省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实力。而此次《实施意见》的发布,更是为广东省的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方向。
1、经济基础雄厚: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财政支持,为人工智能算力、技术研发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产业基础扎实:广东省电子信息、互联网、制造业等产业基础雄厚,这些领域与人工智能技术紧密相关,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
3、科研机构集聚:广东省内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大学,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等,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了大量前沿研究,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4、企业创新能力强:广东省聚集了众多国内外知名的人工智能企业,如华为、腾讯、网易等,这些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创新能力。
5、政策环境优越: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6、开放合作活跃: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与港澳地区以及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和技术交流,这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合作和知识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
7、数据资源丰富:作为人口众多、经济活跃的地区,广东省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这对于人工智能算法训练和模型优化具有重要价值。
8、基础设施完善:广东省在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高速网络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

(续上)

随着《实施意见》的深入实施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广东省必将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我们期待看到广东在全球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引领作用,以及其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人工智能专栏

人工智能专栏

17

16

近日,欧洲议会、欧洲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三方就《人工智能法案》达成协议,法案规定了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全面监管。该法案将成为全球首部人工智能领域的综合性监管法规。
一、背景
经过长达36个小时“马拉松式”谈判后,欧洲议会、欧洲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于12月8日晚就《人工智能法案》达成一致。这一法案标志着全球首部人工智能领域的综合性监管法规的诞生。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该协议的达成称为“历史性时刻”,认为它将“把欧洲的价值观带入一个新时代”。
二、法案的进程
《人工智能法案》是全球范围内首部综合性人工智能监管立法,立法进程总体进展迅速且顺利:

全球首个AI监管法案出炉:《人工智能法案》

AI革命:引领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的
金融监管新纪元

(续上)

5、监管机构的设立
法案设立了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审查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以确保其符合法律规定。
这些内容旨在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够遵守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权益和数据隐私,促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四、人工智能治理机制
为实现对于人工智能系统的有效治理,欧盟引入了人工智能办公室和成员国监督机构:
五、意义与影响
《人工智能法案》为不同风险程度的人工智能系统施加不同的要求和义务,其提出的风险分类、价值链责任、负责任创新和实验主义治理等思路对我国人工智能立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一法案不仅将为欧洲的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明确的法律框架,还将为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治理树立典范。

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的举办,不仅是一次科技盛会,更是全球关注的数字化未来的风向标。这次大会以“构建包容、可访问、韧性的数字世界”为主题,聚焦于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全球各地的技术先驱、行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AI在推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和挑战。
一、AI的突破与趋势
在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AI的突破与趋势成为了核心话题。从智能制造、医疗健康到智慧教育,AI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其潜在价值在不同行业得到广泛认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技术开发者和企业领袖分享了他们在AI领域的最新成果和见解。特别是在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用户体验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AI技术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的演讲强调,应共同应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风险。他强调了在网络空间中实现共同安全而不是对抗的必要性,反对“网络空间霸权”,并促进AI的安全发展。这一立场得到了中国推

  • 2021年4月21日,欧盟委员会提交《人工智能法案》,之后经历数轮讨论。作为履行共同决策程序的联合立法机构,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在该法案立法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 2022年12月6日,欧洲理事会一致通过《人工智能法案》草案;
  • 2023年6月14日,欧洲议会全体会议表决确认其认同立场。欧洲议会投票结束后,欧洲议会、欧洲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立即就法案举行了第一次“三方会谈”。“三方会谈机制”是欧盟三大机构代表组成的非正式会议,可以在共同决策程序的任何阶段召开,力求高效解决关键问题,促使机构间达成协议;
  • 2023年7月18日、10月2日和10月24日,分别举行了第二、三、四次“三方会谈”;
  • 2023年12月8日,协议达成。

三、法案的核心内容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具体内容包括:
1、高风险人工智能系统的监管
法案规定了对高风险人工智能系统(如医疗诊断、交通管理等领域的系统)的监管要求,包括对这些系统的开发、上市和使用进行审查和监督。
2、禁止使用危害性人工智能系统
法案禁止使用那些被认为是危害性的人工智能系统,特别是那些可能导致伤害、歧视或侵犯人权的系统。
3、数据使用和隐私保护
法案规定了对人工智能系统使用的数据进行保护,包括确保数据的安全、隐私和合法使用。
4、透明度和可解释性
法案要求人工智能系统必须具有透明度和可解释性,以便用户和监管机构能够理解其决策过程和行为。

  • 设立欧盟人工智能办公室。该办公室由管理委员会、秘书处、咨询论坛组成,负责促进法案的实施并协调各成员国监督机构之间的合作,从而避免成员国各自为政,确保单一市场的最佳运作。
  • 各成员国应指定一个国家监督机构。国家监督机构应根据法案监测各项规定的适用情况,并通过与其他成员国的监督机构、相关的国家主管部门、欧盟委员会、人工智能办公室之间的合作,促进法案在整个欧盟的一致适用。

原创专栏

原创专栏

19

18

(续上)

二、AI革新展示
“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核心,吸引了来自48个国家的580多家公司。此次博览会引入了像数字人类导游和沉浸式体验的创新AI元素,象征着大会对技术进步的奉献。此外,数字技术与文化元素的整合,如在“云乌镇,互联网新生活”XR体验秀中所见,展示了AI技术与文化遗产的无缝融合。大会还强调了通过AI实现的智能体验,如“未来领域”数字生活体验馆。
多家全球知名科技企业展出了他们最新的AI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机器人、自动化工具和高级数据分析系统。这些创新展示了AI技术如何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促进创新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三、金融行业的AI变革:从理论到实践
AI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是大会讨论的热点之一。金融服务行业正经历由AI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
客户体验的提升:AI技术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利用AI驱动的聊天机器人和虚拟助手,金融机构能够提供快速、准确的客户服务,同时通过分析客户的交易历史和行为模式,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建议。
风险管理和欺诈检测:AI在风险管理和欺诈检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大量数据,AI能够有效识别欺诈行为和潜在风险,帮助金融机构提前预防和应对,从而保障交易的安全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运营效率的提升:AI的应用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运营效率。自动化的流程和算法使金融机构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大量交易和数据分析任务,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服务质量。
挑战与机遇并存:尽管AI为金融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也存在挑战。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以及AI系统中潜在的偏见问题,是金融行业在实施AI技术时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金融机构需要投入资源来确保数据安全和算法的公正性。    
四、金融界的AI未来:潜力与挑战
未来AI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被广泛认为是充满潜力的。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创新,预计将在金融行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提升决策效率、加强风险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和增强客户服务方面。然而,这一切的实现需要克服一系列挑战,包括数据的隐私和安全问题、算法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以及如何在保持创新的同时遵守法规和伦理标准。在大会上,金融行业的领袖们讨论了如何利用AI技术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同时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和合规。此外,还探讨了如何通过教育和政策制定,提升公众对AI技术的理解和信任,从而更好地实现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GAIGI提议建立基于AI风险等级的测试和评估体系,并实施敏捷治理,以便快速有效地响应。它强调改善AI的可解释性和可预测性,确保人类对AI系统的控制,并构建可审查、可监控、可追踪的可信AI技术。

(续上)

出的全球AI治理倡议(GAIGI)的支持,该倡议旨在为AI发展创造开放环境,同时解决AI风险,如错误信息和就业模式的破坏。

五、结论:AI与金融的共舞——塑造全球金融市场的未来
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不仅是一个展示AI技术最新成果的平台,更是金融监管科技创新与应用的思想交流中心。会议强调了AI技术在推动金融行业创新和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对未来金融市场具有深远影响的观点和建议。随着AI技术的持续进步,它将在金融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仅提升行业效率和创新能力,还将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安全和和谐的全球金融市场。未来,我们可以期待AI技术与金融监管的紧密结合,共同开启金融行业的新纪元。

ChatGPT浪潮下的数字金融法律规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ChatGPT已成为我们时代的一大里程碑。在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的深度融合下,ChatGPT为金融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随着而来的还有相应的法律风险。
一、ChatGPT对数字金融发展的影响
1、提升金融大数据挖掘能力: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驱动下,金融大数据的深度挖掘能力和信息实时整合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ChatGPT的引入进一步推动了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创新发展。
2、创新金融服务模式:ChatGPT的应用使得金融信息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催生出更丰富的服务模式。例如智能客服、智能投顾等,它们以高效、个性化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
3、优化风险管控能力:通过ChatGPT的数据分析和算法逻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了持续优化,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二、ChatGPT衍生的金融法律风险
1、金融数据风险:在ChatGPT的赋能下,金融产业会收集大量消费者和金融机构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可能面临泄露、过度采集或被非法获取的风险,给个人隐私和企业信息带来巨大威胁。
2、金融算法风险:ChatGPT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误导消费者,使他们基于错误信息产生错误决策,甚至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例如,智能投顾可能会利用算法修改来诱导消费者进行高风险投资。
3、金融应用场景风险:ChatGPT在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服务机构以及不同服务阶段如智能客服、智能投顾、智能风控等的应用,若出现语义理解错误或逻辑推理错误,可能导致法律纠纷和监管风险。
三、ChatGPT数字金融的法律规制
1、增进ChatGPT数据规制,确保金融数据合法
面对ChatGPT这类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国家网信办联合多部门已于2023年7月10日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法律的滞后性特点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ChatGPT的数据规制,完善人工智能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金融数据管理机制,确保金

人工智能专栏

人工智能专栏

21

20

数据可追溯、可控、可信和完整。同时,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备份和恢复、风险预警和监测等方面的能力,提高金融数据的安全性。

(续上)

2、优化ChatGPT算法,促进算法合理化。
ChatGPT在嵌入数字金融应用过程中,要尊重金融科技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应聚焦于人机交互的人性化设计,消除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歧视和信息不对称现象。通过多元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确保算法目标、内容和程序的公平性和可解释性。
3、廓清ChatGPT应用场景规制,优化金融应用场景风险管理
针对不同场景的风险等级,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合理规制和管理。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应当合理合法地使用ChatGPT技术。而对于金融监管机构来说,需要根据不同场景的风险程度进行合理监管,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平。
四、结语
ChatGPT对数字金融的影响是全方面的,既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拓展新的服务模式,又能依托数据支撑和算法逻辑的技术支撑提升风险的防控能力。然而,我们也应正视由技术层面和认知层面所引发的法律风险和监管困境。通过对数据、算法和应用场景的法律规制,我们可以为ChatGPT与数字金融的交互创造有利条件,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续上)

虽然大模型会思考,但输出结果依赖于提示词,记忆上下文的长度有限,通过AI智能体来给大模型加上“眼睛”和“手脚”,由于AI智能体(AI Agent)的重要性,AI智能体被认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AI智能体未来可以应用于智能投顾与个性化理财、智能风控与反欺诈、智能催收与语音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AI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大模型到AI智能体,AI将为金融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二、2023金融科技十大AI应用创新案例
案例一:移动支付与智能卡
随着移动支付的盛行,AI技术让支付体验变得更加智能化。国内知名支付平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推出智能卡功能,用户只需将手机靠近支付终端,即可轻松完成消费和转账。此外,谷歌公司的Google Pay运用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分析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偏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支付建议和优惠。

2023金融领域十大AI应用创新案例

2023年,金融科技领域风头正劲,AI应用创新层出不穷。本文将为您揭示今年最引人注目的十大AI应用创新案例,让您一睹AI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风采。
一、AI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1、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智能投顾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到智能风控快速准确地评估贷款风险,再到智能保险根据客户需求和风险水平提供个性化的保险产品,AI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金融领域的各个业务领域。
据The Business(2023)统计,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从2022年的91.5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115.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8%,预计金融科技领域的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在2027年达到31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6%。
2、金融大模型的崛起及AI智能体的应用
2023年是国内金融大模型的元年,度小满推出国内首个千亿级中文金融大模型“轩辕”,马上消费也发布了全国首个零售金融大模型——“天镜”。大模型相比于专用模型,更像一个会思考、会学习的“人”,而不是只适于特定场景的“机器”,有更大的通用性和内容生成能力,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应用。

案例二:智能投顾与个性化理财
智能投顾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方案。恒生电子与恒生聚源共同推出的智能投研平台WarrenQ-Chat,追求金融信息的精准度,用户通过对话指令,轻松获得金融行情、资讯和数据,且每一句生成的对话均支持原文溯源,确保消息出处可追溯。此外,Robinhood和Wealthfront等美国智能投顾平台同样受到用户喜爱,通过AI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和资产配置方案。这些智能化的投资顾问服务通过AI技术提高了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成为金融机构追求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传统投顾和智能投顾区别

案例三:数字货币与区块链
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为金融领域带来新的增长点。比特币和以太坊等数字货币受到全球用户的追捧,而区块链技术则被广泛应用于金融行业的监管、交易等方面。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结合推动了金融领域的技术创新,并为金融行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和竞争优势。防控中心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地方金融行业进行非现场监管的智能系统,可以实现对金融机构的资金、资产、交易等核心信息实时同步,并实时发现、及时预警企业风险。
案例四:智能风控与反欺诈
智能风控通过多项技术搭建的风控系统,对客户背景进行调查,用于信用评估、信贷审批、贷后催收等环节,大幅提高了金融行业的效率和客户体验。银行通过AI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欺诈风险并进行预警,同时构建更全面的风险评估模型,提高风险控制的准确性和效率。智能风控与反欺诈成为金融行业的守护者,为用户的资金安全保驾护航。
案例五:智能催收与语音机器人

人工智能专栏

人工智能专栏

23

22

(续上)

AI技术在智能催收领域的应用已经日益成熟。智能催收系统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分析用户的还款行为和信用状况,为金融机构提供个性化的催收策略。语音机器人能够理解更长的上下文并进行拟人化的思考和回答,沟通更加自然。智能催收与语音机器人的应用让服务更高效、用户体验更佳。
案例六:智能保险与个性化定价
智能保险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助投保、业务办理、风险定价、图片定损等功能。保险公司能够更准确地评估风险,并根据客户需求和风险水平制定个性化的保险定价策略。新华保险的Magnum智能核保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利用AI技术缩短承保时效,提高保险服务效率和质量。智能保险颠覆了传统保险模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案例七:虚拟银行与数字化服务
虚拟银行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金融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等技术手段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AI技术的应用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加智能化地提供金融服务,如英国的Atom和德国的Neos等虚拟银行通过AI技术实现了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和个性化。
案例八:量化投资与AI算法交易
在金融投资领域,AI技术已经成为了提高效率和准确性的重要武器。量化投资和AI算法交易的结合,让投资策略更加科学和精准。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量化投资平台如Quantopian等,能够实现高效的算法交易和资产管理,让金融投资更加智能化。
案例九:情绪分析与客户关系管理
AI技术在情绪分析和客户关系管理领域的应用已经日益成熟。金融机构通过AI技术分析用户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贴心的金融服务。美国的BeyondVerbal和英国的Pintail等情绪分析平台,通过AI技术实现了情绪分析和客户关系管理的创新,让金融服务更加人性化。
案例十:监管科技与合规管理
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监管科技也成为了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通过AI技术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和高效的监管合规管理。防控中心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监管科技,提高风险研判预警能力和快速应急处置能力,扎实推进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系统建设,在开展地方金融风险排查、监测预警、地方金融业态监管、风险处置化解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创造了地方金融风险防控的“广州模式”。
三、如何把握金融科技与AI的发展机遇?
随着金融科技和AI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需要积极拥抱变革,把握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首先,提高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是关键。在开源的大模型中,如Llama 2、百川大模型、通义千问大模型等,选择适合金融行业的大模型进行微调,可以降低成本并快速提升效率。其次,关注用户体验,从用户需求出发,结合AI技术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便捷的金融服务。最后,加强内部技术团队建设和技术研发投入,培养金融科技人才,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科技环境。

AI产品经理在金融领域的作用与挑战

一、AI产品经理在金融领域的作用
1、解码金融业务
AI产品经理首先需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挖掘金融领域的业务需求。他们要熟悉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核心业务以及客户的痛点和期望,从而为金融机构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2、技术与业务的沟通桥梁
AI产品经理是技术团队与业务团队之间的纽带。他们要能够将复杂的金融问题简化为技术方案,也要将技术语言翻译成业务语言,确保双方的理解、沟通无障碍。
3、平衡创新与风控
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AI产品经理还要注意风险控制。他们需要时刻权衡创新和稳定的关系,确保推出的产品既满足市场需求,又能保证稳定性。
二、AI产品经理面临的挑战
1、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金融领域,数据是最核心的资产之一,但同时也是最大的风险。AI产品经理需要关注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使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利用技术手段保护客户隐私和信息安全。
2、市场环境变化
金融市场千变万化,AI产品经理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动态,理解用户需求的变化,并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同时,他们还需要关注竞争状况和技术发展趋势,以便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合理地应用到产品中。
三、未来展望
随着金融领域对AI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AI产品经理的角色将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他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多变的行业环境。同时,他们还需要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以便将这些新技术应用到金融产品中,实现更高效的运作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AI产品经理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产品经理,而是一个需要具备深刻的技术理解、市场洞察和法律意识的多面手。他们的决策力和挑战应对能力将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未来发展。

随着AI技术的崛起,金融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金融机构带来了许多机遇,如更准确地进行风险评估、更高效地进行交易以及提供更优质的客户服务。
AI产品经理在推动这种变革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们不仅需要深入了解金融业务,还需要灵活运用技术,为金融机构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本文将介绍AI产品经理在金融领域的作用与面临的挑战。

人工智能专栏

人工智能专栏

25

24

(续上)

AI To B,国内还需迎头赶超

无论是资本还是创业者,相比于大模型创业,更看好基于大模型所做的生态应用,毕竟在这个赛道,已经跑出了诸如OpenAI这样的公司,与此同时,美国有很强的ToB应用生态土壤,因此更多的美国公司正在尝试基于大模型的生态做企业应用。
二、国内,“向死而生”
与硅谷的如火如荼态势,以及国内大模型产业爆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AIGC在To B及应用端一片冷清。
首先,国内软件市场的根基和成熟度,与硅谷差异巨大,用户尚未养成为SaaS服务付费的习惯。尽管在办公、会议、营销、物流、分销、零售等众多领域,大量企业都在使用软件服务,市场也普遍认可SaaS的使用价值,但SaaS一直不是一门赚钱的好生意。大模型训练研发成本、商业落地场景,这些B端市场的主要矛盾,在引入AIGC这个变量后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国内一级市场的主流声音似乎还是“软件投资已经失去了价值”。
8月底,彼时还是阿里云董事长的张勇,邀请20多位中国大模型领域的顶尖人才,针对国产大模型的现状与未来进行了一次“顶流群聊”。在聊到大模型与TO B结合的前景时,蓝湖创始人兼CEO任洋辉,Moka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国兴两人都用了一个词——“向死而生”。
其次,国内大模型产业如火如荼,但本质还是大公司的赌注,并早已开始布局。对于这些科技巨头,无论赌注多大,必须要下注抢占基础设施的市场份额,从而在AIGC时代获得话语权。
最后,随着ChatGPT的升温,AIGC发展过速、监管不完善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上一时代的对AI包括算法推荐、人脸识别等单一场景、小模型的知识产权、隐私保护等问题的监管,在AIGC时代已不再适用。在AIGC生态上就包含多种角色,如底层大模型公司、在大模型之上做应用的公司、存储数据公司,不同的角色很明显需要有不同的监管方式。商业化应用势必会放大这种风险。
三、结语
7月13日,网信办等七个部门正式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管理办法出台后,政策从问题导向转为目标发展导向,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提供了法律依据,体现了发展和安全并重、创新和治理结合的理念。
国内在某些领域的AI发展和应用,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包括:智能驾驶、视觉处理、语音识别等。
尽管To B领域还存在诸多挑战,但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都在不懈努力,以缩小这一差距,实现迎头赶超的目标。随着国内企业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普及程度的提高,国内AI To B市场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和更广泛的应用,中国有望在AI To B领域取得更大突破,并为全球商业和技术发展做出更多贡献。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中国继续崛起,成为全球AI To B领域的引领者,引领着商业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为世界带来更多的机会与可能性。

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模型产业井喷,国内科技公司先后推出了自己的通用大模型产品。但作为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企业服务,国内外却呈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一、硅谷,AI引爆企业级市场
素有硅谷投资风向标之称的YC,在近期YC S23 Demo Day,仅录取了218家初创公司,其中AI To B企业成为绝对赢家,占比超70%。
OpenAI为应对ChatGPT流量增长困境,推出了ChatGPT企业版本:无限制访问、更强的数据分析能力、更多的定制化选项,并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制付费。有研究机构预测OpenAI今年的收入是2亿美元,到2024年OpenAI的收入将达到10亿美元,很大程度将来源企业用户。
随着AI To B的风向愈发清晰,各老牌巨头也纷纷入局:
Salesforce和Databricks等SaaS服务大厂,也简单粗暴的运用钞能力开始疯狂买买买,补齐自已的大模型能力:

  • 微软将大模型能力融入office全家桶,发布Copilot;
  • 谷歌连续面向企业端发布了AI新产品,并将大模型融入搜索引擎、邮箱、地图、视频网站等谷歌全家桶;
  • Meta将开源大模型Llama 2与自身广告业务结合,用AI能力服务广告商,帮助其撰写营销文案,生成广告概念图,其股价在今年上涨超过140%。

  • Databricks以13亿美元收购生成式AI初创公司MosaicML,并于7月19日完成交易。MosaicML是一家非常年轻的AI公司,2021年成立于洛杉矶,员工只有62人。甚至在上一轮融资时,MosaicML估值还是2.2亿美元,也就是说,Databricks直接以6倍的价格完成了收购。
  • Salesforce宣布,将其生成式AI基金(Generative AI Fund)规模扩大一倍,从2.5亿美元扩大至5亿美元。近期举办的年度盛会Dreamforce大会,也直接变成了AI盛会。作为全球最大的SaaS行业从业者及投资人的聚会,今年的Dreamforce大会有1500+个演讲/活动,大约有1/4的标题包括AI,大部分会议的内容也都涉及AI。

上一回硅谷创业公司和顶级大厂同时卷向一个赛道的盛况,还是互联网时代。

这一系列举措的动机是OpenAI发现,尽管ChatGPT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但开发者们对其表现的兴趣不大。这种情况导致距离OpenAI离设想中的大型模型应用商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OpenAI认为,这一状况主要是由于开发者调用ChatGPT等大型模型的成本过高所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OpenAI决定进行“打折”,让这一技术对开发者更有吸引力。希望通过这些改革,使更多的开发者能够接触和使用ChatGPT,从而进一步扩大其生态系统。
二、更新了啥?
此次更新主要集中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两个方面。
首先,OpenAI在开发者工具中增加了内存存储功能,使开发者能够更充分地利用AI模型。这一改进预计将使APP开发成本降低到原来的二十分之一。
其次,OpenAI引入了一系列新的开发者工具,包括视觉功能调用等,旨在帮助开发者更好地利用最新的视觉AI技术来构建APP,包括图像分析和图像描述等功能。这些工具的目的在于提高开发效率,使ChatGPT不仅仅是面向消费者的AI ChatBot,而更像一个全面的开发平台。此外,OpenAI还计划提供一系列多领域的APP样板,覆盖了从娱乐到医学等各个领域,以进一步提高开发效率。
三、机遇与挑战
虽然成本的降低为更多的开发者、创业者和组织带来了使用ChatGPT技术的机会,推动了ChatGPT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如有望在从客户支持到教育、医疗保健等各个领域促进更多的自动化和智能决策系统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创新机会,如这将有助于开发更多的ChatGPT应用,满足特定行业和用户的需求;也将推动ChatGPT市场的增长,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然而,这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如怎样做好质量把关,确保ChatGPT应用的质量、准确性和安全性?如何防止不良意图或缺乏社会责任的ChatGPT应用出现,引发误导性信息、滥用和不良用途的风险?这些挑战都需要OpenAI积极应对。

原创专栏

人工智能专栏

27

26

金融监管总局“三定”方案 | 各类金融机构归谁管?

11月10日,中国机构编制网发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以下简称“三定”方案)。“三定”包括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三个方面。

点击二维码查看详细内容!

机遇or挑战—ChatGPT成本暴跌95%

OpenAI的重大改革,旨在降低ChatGPT的开发成本,吸引更多开发者。
一、OpenAI的动机是什么?
最新消息爆料,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正准备迎来一场重大的改革,旨在让开发者轻松基于ChatGPT构建应用程序,并将成本大幅度缩减95%。此外,OpenAI还计划为开发者推出更多工具和建立一系列示例应用程序,以进一步吸引他们参与ChatGPT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
扫黑除恶的利器

2021年1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简称《反有组织犯罪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成为我国扫黑除恶的专门法律。
一、什么是有组织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的规定,有组织犯罪是指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以及黑社会性质组织、恶势力组织实施的犯罪。
二、《反有组织犯罪法》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
《反有组织犯罪法》的出台,是为了预防和惩治有组织犯罪,加强和规范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该法共九章七十七条,包括总则、预防和治理、案件办理、涉案财产认定和处置、国家工作人员涉有组织犯罪的处理、国际合作等章节,为扫黑除恶提供了全面的法律框架和行动指南。
三、《反有组织犯罪法》解读
1、将恶势力组织明确定义为法律概念。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雏形——恶势力组织,是指经常纠集在一起,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领域内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群众,扰乱社会秩序、经济秩序,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但尚未形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组织。
2、规定了“软暴力”手段的认定。
明确为谋取非法利益或者形成非法影响,有组织地进行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对他人形成心理强制,足以限制人身自由、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影响正常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的,可以认定为有组织犯罪的犯罪手段。

3、对行业监管职责作出明确规定。
市场监管、金融监管、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机关,建立健全行业有组织犯罪预防和治理长效机制,对相关行业领域内有组织犯罪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对有组织犯罪易发的行业领域加强监督管理。
4、完善学校的防范职责和报告义务。
为防止黑恶势力侵害未成年人,增加有关部门对未成年人开展反有组织犯罪宣传教育的规定,规定对涉及未成年人的有组织犯罪活动依法从重追究刑事责任等。
四、典型案例:
陈某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陈某某纠集江某某等数十人,先后成立了多家投资企业,形成组织稳定、层级结构明确、人数众多、势力庞大的黑社会性质组织,以低息、无抵押借贷为名诱使有资金需求的人员前来公司借款,再实施“套路贷”违法犯罪活动。
主要作案手法有四种:

原创专栏

原创专栏

29

28

(续上)

五、加强行业监管
今年以来,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继续深入推进,工作常态化、机制化、法治化程度不断提升,各地区进一步强化了信息科技在黑恶线索排查、风险预警和辅助核查方面的应用,切实加强了对金融领域黑恶势力的高压打击态势,有效维护了金融生态环境的安全、平稳,接下来,防控中心也将继续在地方金融部门的指导和部署下,加大力度做好信息化辅助工作,协助保护人民群众合法财产安全。

如王先生因急需资金向该组织的A公司借款,分别签订了借款金额为26万元、13万元的大小合同,并办理了王先生房产的空白买卖合同及委托A公司全权处理房产的委托合同,约定了不受法律保护的高额利息。之后,该组织李女士向王先生账户转入13万元,王先生再将0.8万元转入该组织郑女士账户,王先生实得12.2万元。后A公司将王先生的债务转让给了该组织的B公司,并再次由该组织李女士向于先生账户转入26万元,王先生再从中转出26万元给该组织郑女士账户,以制造虚假的流水。期间,王先生先后转账7.5万还款,后因无力偿还,受到该组织多种手段催收,分多次转账7.88万。之后,该组织持26万的大合同向法院起诉王先生要求归还,法院判决王先生归还26万元及利息,王先生被迫卖掉房产归还,再次归还17万,共被诈骗20.18万。同时,此事造成王先生夫妻离婚,家庭破裂。
陈某某团伙以合法的外衣掩盖非法的目的,通过一系列的诈骗、寻衅滋事等犯罪活动,对受害者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最终,该组织的主要人员陈某某因犯多项罪名被数罪并罚,判处了有期徒刑二十五年不等,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反有组织犯罪法》在打击有组织犯罪方面的巨大威力。

1、签订大小合同、约定高额利息、制造虚假银行流水。
2、通过签订空白的房屋买卖合同、全权处理房屋的委托合同及公证书等材料、对房屋进行网签或抵押以控制借款人房产。
3、通过该组织下各家公司相互间转单平账,不断恶意垒高借款金额及利息。
4、肆意认定、故意制造违约,索取高额违约金或垒高债务。当借款人无力还款时,该组织通过向法院提起虚假诉讼、查封保全借款人房屋财物等手段,以强占房屋、非法拘禁、殴打辱骂、贴大字报、泼红油、堵锁眼、拉横幅等暴力、软暴力手段相配合,造成他人心理恐惧进而形成心理强制,致使合法利益受损的群众不敢举报、控告,借此聚敛巨额财产。

(续上)

金融欺诈与金融科技反欺诈:挑战与应对

在现代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欺诈呈现出数字化、专业化、系统化和隐蔽化的特点,对金融体系和消费者构成严重威胁。金融科技反欺诈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为应对这一挑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工具和技术,以及如何建立强大的反欺诈机制,仍然是当前面临的痛点。
一、行业痛点
1、技术发展与专业化的欺诈手段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金融欺诈手段也在不断升级,趋向于更加专业化、高技术化。欺诈者利用数字金融、区块链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概念,结合网络传销、兼职赚钱、网购退款、金融理财、虚拟货币等新型复杂手段,使得金融欺诈更具迷惑性。这种高度专业化的欺诈行为往往能够绕过传统的反欺诈检测系统,导致识别和预防的难度大大增加。
2、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挑战
随着金融业务向线上转移,数据成为了金融业务的核心资源。然而,这也带来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挑战。一方面,金融欺诈者可能会利用非法手段获取个人信息,用于诈骗活动;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需要确保客户数据的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然而,如何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进行有效反欺诈,是当前面临的一大痛点。
3、系统化与隐蔽化的欺诈网络
现代金融欺诈往往呈现出系统化的特点,形成有组织、有规模的金融欺诈系统。这些欺诈网络可能涉及多个环节和多方参与者,形成复杂的欺诈链条。这使得追踪和打击欺诈行为变得更为困难,需要多方合作和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同时,由于数字化技术的虚拟特性,金融欺诈更加隐蔽,难以被识别监控。
4、监管与法律制度的滞后
面对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和不断升级的金融欺诈手段,监管和法律制度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导致了一些新型的金融欺诈行为可能缺乏明确的监管规则和法律制裁措施。此外,跨国性的金融欺诈行为也给监管带来了挑战,需要国际间的合作与协调。
5、消费者教育与风险意识

原创专栏

原创专栏

31

30

互联网金融借贷领域标准立项,
我们需关注什么?

近日,由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广州互联网法院、广州仲裁委员会、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和中山大学等单位共同申报的“互联网小额借款合同要素规范”“互联网金融电子数据存证规范”“互联网金融借款合同要素规范”“数字化金融产品互联网仲裁电子数据要素规范”四项地方标准成功获批立项。
自2008年银监会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来,小额贷款行业迅速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三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显示,广东拥有396家小额贷款公司,总数量排名第二,江苏以578家占据第一位。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许多小额贷款公司开始涉足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但由于缺乏全面统一的互联网金融贷款行业的监管法规,互联网金融借贷活动中的贷款用途不规范、高额利息和服务费、电子合同要素不规范、电子数据存证不规范等问题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纠纷仲裁案件日益增多。因此,从规范借款合同要素、互联网金融电子数据存证、互联网仲裁电子数据要素等方面提出地方标准,有助于引导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合规经营,提高地方金融监管水平,促进互联网金融借贷行业健康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借款合同要素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互联网小额贷款合同存在诸多问题,如合同要素不清晰、条款不明确、信息披露不充分等,规范互联网小额贷款合同要素,利于促进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合规经营,维护消费者权益。
规范互联网借款合同基本要素,可以根据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明确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禁止高利放贷。
二是2017年12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个体网络借贷借贷合同要素》,规定一份完整有效的借贷合同必须同时包含以下内容:合同名称、合同编号、合同签署方、合同签署日、借款人信息、出借人信息、借款本金、借款利率、借款用途、借款放款日、起息日、到期日、还款方式、还款日、还款期数、每期还款本息金额、借款人还款义务、正常还款、逾期还款、提前还款、承诺与保证、通知与送达、保密、违约、法律适用、争议解决、合同生效日等27项必要因素,可在规范互联网借款合同基本要素以及互联网小额借款合同要素中一并考虑。
三是对于互联网小额贷款,可结合现行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合同基本要素的定义和范围。
《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0〕86号)从小额贷款金额上限、贷款用途、贷款利率、逾期处理、信息披露等方面规范小额贷款业务,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净资产的10%;对同一借款人及其关联方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净资产的15%;贷款不得用于以下事项:股票、金融衍生品等投资;房地产市场违规融资;法律

消费者在面对复杂的金融欺诈手段时往往缺乏足够的警惕性和识别能力。一些消费者可能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容易成为欺诈者的目标。虽然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在加强消费者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仍然是一个挑战。
二、对策与建议
1、技术研发与创新
首先,应加强金融科技反欺诈工具的技术研发和创新。金融科技反欺诈工具可凭借提效与保质两大优势,为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内部、政府监管等应用场景提供可靠的金融反欺诈能力。这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研发新技术和算法,以应对高度专业化的欺诈行为。同时,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金融科技的进步和反欺诈技术的创新。
2、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金融机构应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确保客户数据的安全。例如,通过加密技术保护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加强数据访问控制和审计,以及实施严格的数据管理制度。此外,金融机构应加强与监管机构的合作,推动建立完善的数据保护法律法规,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3、建立多方参与的反欺诈合作机制
针对系统化和隐蔽化的欺诈网络,需要建立多方参与的反欺诈合作机制。联邦学习技术可以在多参与方或多计算结点之间开展高效率的机器学习,从而更加有效地应对黑产欺诈行为。这需要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科技公司以及国际间的合作与协调,共同打击金融欺诈行为。通过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联合行动,加强跨境和跨行业的反欺诈合作,形成强大的反欺诈网络。
4、完善监管和法律制度
政府应加强对金融科技的监管,制定明确的监管规则和指引,确保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的合规性。同时,应完善法律法规,对金融欺诈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此外,政府应推动国际间的监管合作和法律协调,共同应对跨国性的金融欺诈问题。
5、提高消费者教育和风险意识
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应加强消费者教育和风险意识提升工作。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发布风险提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消费者普及金融知识和提高风险意识。同时,应注重培养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教育其识别和防范金融欺诈的方法。此外,金融机构在产品设计和服务中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避免过度追求收益而忽视风险。
6、建立反欺诈文化和风险管理体系
金融机构内部应建立反欺诈文化和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制定严格的反欺诈政策和操作规程,确保员工遵守相关规定并履行反欺诈职责。同时,应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欺诈行为。此外,金融机构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措施,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反欺诈工作并对其绩效进行评估。

(续上)

原创专栏

原创专栏

33

32

舆情监测:互联网时代的金融风向标

此外,还可以从电子数据要素相关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如数据加密、数据备份、数据安全等方面加以规定,以确保电子数据要素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案件事实,保障司法仲裁的公正和高效。

法规、银保监会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禁止的其他用途;不得从贷款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违规预先扣除的,应当按照扣除后的实际借款金额还款和计算利率。《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从贷款金额、贷款用途、联合贷款、信息披露、消费者保护等进一步规范合同要素,规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为制定互联网小额贷款合同要素标准提供依据。

二、互联网金融电子数据存证
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电子数据存证存在诸多问题,如证据效力不清晰、存储安全无保障、存证流程不规范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互联网金融电子数据的存证进行规范尤为重要。
对互联网金融电子数据的存证进行规范具有两项优点:一是可以规范电子数据存证行为,通过对电子数据存证的流程、方法、技术要求进行规范,提供统一的电子数据存证标准,利于规范行业行为;二是保护各方合法权益,通过规范的电子数据存证手段,可以有效地防止数据篡改和伪造,确保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在引发争议时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对互联网金融电子数据的存证进行规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电子数据存证的定义和范围,明确电子数据存证的定义、范围和适用对象;二是电子数据存证的流程和方法,规定电子数据存证的流程、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备份、迁移等环节;三是电子数据存证的技术要求,对电子数据存证的技术要求进行规定,包括存储介质、存储方式、加密算法等。四是电子数据存证的安全保障,规范电子数据存证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加密等;五是电子数据存证的证据效力,明确电子数据存证的证据效力,为后续的司法诉讼提供依据。
三、数字化金融产品互联网仲裁电子数据要素
互联网仲裁逐渐成为解决金融产品纠纷的重要手段,在互联网仲裁过程中往往涉及大量电子数据。然而,这些电子数据的生成、存储、传输和使用等环节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等。如何规范这些电子数据的要素直接影响到互联网仲裁的公正性和效率,也关系着行业的健康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通过规范数字化金融产品互联网仲裁电子数据要素,明确数字化金融产品互联网仲裁中关键性电子数据要素的定义、范围、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等方面的要求,可以提高电子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便于利用司法手段批量化解互联网金融纠纷,防范化解金融领域潜在风险,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规范数字化金融产品互联网仲裁电子数据要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电子数据的存储和传输,规范电子数据存储和传输的要求,包括存储介质、传输方式、加密措施等,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二是电子数据的存储和传输,规范电子数据存储和传输的要求,包括存储介质、传输方式、加密措施等,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三是电子数据的处理,规范电子数据处理的方法、流程和标准,包括数据的分析、比对、验证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四是电子数据的处理,规范电子数据处理的方法、流程和标准,包括数据的分析、比对、验证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五是电子数据要素的认定和验证,规范电子数据要素的认定标准和验证方法,以确保电子数据要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六是电子数据要素的披露和报告,规范在互联网仲裁过程中应向当事人披露哪些电子数据要素,以及如何报告和披露这些数据,以确保仲裁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续上)

(续上)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舆情监测在金融领域的作用愈发突出。
一、舆情监测简介
舆情监测是对互联网上公众对某些热点或焦点问题的观点和言论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的行为。这些观点和言论主要针对现实生活中大家关注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倾向性。舆情监测的主要对象是开源数据,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二、国内舆情监测发展及主要机构
国内从事网络舆情监测的机构主要包括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实验室等。这些机构在这一领域应用的主要方法是基于量化的网络调查。其中,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是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舆情监测、研究的专业机构之一,综合了质化与量化两种方法,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三、网络舆情特点及公众角色转变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由社会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呈现出影响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公众在网络舆情事件传播中扮演的角色也在发生转变。从最初的关注者、点赞者、评论者、转发者,到现在的记录者、创造者和商业化运营者,公众对社会舆论的参与度呈快速上升趋势。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表达对特定事件观点的最主要渠道,网络舆情成为社会舆论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四、企业舆情特点及关注焦点
根据经济参考报2023年9月发布的2023中国企业舆论传播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企业舆情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1、国有企业关注度持续处于高位,这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市场关注度密切相关。“国有企业”资讯指数的关注度日均值为884317,“国有企业改革”资讯指数的关注度日均值同比大增433%。
2、民营经济关注度显著提升,这与民营经济发展积极预期不断累积,舆论关注度不断提升有关。“民营经济”这一关键词的资讯指数整体日均值高达413138,同比上升1173%。
3、上市公司舆情走势与资本市场重大事件共振,体现出社会对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数据显示,“上市公司”的资讯指数日均值同比上涨64%。
五、舆情监测系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随着公众参与互联网的深度不断加强,网络舆情信息数据不仅体量庞大且日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舆情监测管理方式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例如人工压力大、信息收集不全、主观意识影响等。因此,以专业系统代替人力开展舆情监测已成为大势所趋。

原创专栏

原创专栏

35

34

2023年全球十大宏观事件

在2023年,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经历了诸多重大事件,包括各国央行抗通胀的成果、日本经济刺激效果、中国增发万亿国债、OPEC减产对油价的影响,以及美联储和日本央行的政策转向等。这些事件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预示着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欧美英央行抗通胀:成果渐显,释放鸽派信号
2023年,欧美英央行在抗击通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通胀压力逐渐缓解,这些央行开始释放鸽派信号,暗示可能调整货币政策。这不仅缓解了市场对进一步紧缩的担忧,也为经济复苏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日本经济刺激:效果显现,市场押注明年退出负利率
经过几年的刺激计划,日本经济在2023年开始出现明显增长。随着经济数据的改善,市场普遍预期

通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舆情监测系统可以自动抓取、分类和聚类互联网海量信息,并运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将隐藏在其中的规律和趋势呈现出来,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舆情信息。
除了提供更精准的舆情信息,舆情监测系统还可以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舆情数据的传播趋势、情绪分布等以图表形式呈现,使决策者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舆情状况。此外,通过系统对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挖掘,可以发现公众的关注焦点和需求,为后续的舆论引导和政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六、防控中心开展舆情监测
在金融领域,舆情监测已经进入数据化、智能化时代。这主要得益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例如,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简称“防控中心”)充分运用这些先进技术,积极释放金融大数据的核心价值,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大量有针对性的舆情监测信息。
为了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防控中心不断加强人力调配,持续优化和迭代舆情监测系统,实现数据化、智能化的舆情监测。例如,防控中心通过细化舆情监测模型的训练,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使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真实工作场景的需要。该系统模型基于AI算法,对金融风险舆情进行主动识别,它对互联网海量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模态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自动聚合,通过AI感知对风险线索进行精准分类和锁定。防控中心利用该模型可对辖区发生金融风险事件的热度情况、传播趋势、网民情绪、核心传播人进行深度分析,支持地方政府及时了解事件演化趋势及传播规律,提前预警金融风险。
以专业系统代替人力开展舆情监测,可以大大提高舆情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相信舆情监测领域的数据化、智能化发展将会为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持和保障。

(续上)

三、中国增发万亿国债:有力拉动基建投资,释放稳增长信号
中国决定增发1万亿元国债,以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笔资金将在12月开始下达,并用于近2900个项目。财政部已下达第一批资金预算2379亿元,其中5000亿元将在今年使用,其余5000亿元将结转至2024年。增发国债将有力拉动基建投资,释放稳增长信号。
四、OPEC减产对油价的影响:安哥拉退出,沙特支撑未知
OPEC在2023年的减产措施对油价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时,安哥拉宣布退出OPEC,使得沙特成为该组织内最大的产油国。然而,沙特未来的产量仍存在不确定性,这为油价带来了新的变数。
五、美联储政策转向:从激进加息到暗示降息
美联储在2023年的政策走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经过一系列激进加息后,美联储释放出鸽派信号,暗示未来可能降息。这一转变不仅对美国经济产生影响,也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六、硅谷银行倒闭:引发市场震荡,凸显金融风险
硅谷银行的倒闭事件成为2023年金融市场的黑天鹅事件。这一事件凸显了金融机构面临的诸多风险,并对全球银行业造成了冲击。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纷纷采取措施应对这一危机,以稳定金融市场。
七、欧洲通胀压力缓解:经济内生动力缺失,可能陷入“滞胀”困局
尽管欧洲通胀压力在2023年得到一定缓解,但欧洲经济仍面临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此外,地缘政治冲突和供应链问题也对欧洲经济造成了持续困扰。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欧洲经济陷入“滞胀”困局。
八、全球供应链再遇威胁:红海货物运输受阻
2023年,全球供应链再次遭遇挑战,特别是红海地区的货物运输受阻。这一情况加剧了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和出口造成了影响。
九、美国政府债务危机卷土重来:财政赤字扩大,发债规模飙升
美国政府债务危机在2023年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随着财政赤字的扩大和发债规模的飙升,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倒挂,引发了对未来经济衰退的担忧。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以避免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
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恢复强劲,但面临挑战
新兴市场国家在2023年的经济增长表现出了强劲的复苏态势。然而,这些国家仍面临诸多内外挑战,如资本外流、货币贬值和债务问题等。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新兴市场国家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和合作。

(续上)

日本央行将在明年退出负利率政策,这一变化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原创专栏

原创专栏

37

36

一、国家数据局成立背景
目前,我国数据资源规模快速增长。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达8.1ZB,同比增长22.7%。据相关机构初步测算,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深入,“十四五”期间我国数据要素流通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至10000亿元规模。另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测算,预计到2025年我国产生的数据总量将达48.6ZB,占全球27.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年均1.5-1.8个百分点。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正在深刻改变全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数据局应运而生。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数据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
二、国家数据局的职责
具体职责方面,一些原先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的职责被划入国家数据局。
按照改革方案,将中央网信息办承担的研究拟订数字中国建设方案、协调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信息化、协调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协调国家重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推动信息资源跨行业跨部门互联互通等职责,国家发改委承担的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组织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等职责划入国家数据局。省级政府数据管理机构结合实际组建。
流动的数据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破除各种妨碍数据要素流通的堵点痛点,需要国家层面的管理机构牵头,打破数据领域的行业垄断和地方割据,打破“数据孤岛”。从国家顶层设计来看,组建的国家数据局,将从全国“一盘棋”的层面,建设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让数据“连起来、跑起来、用起来”,将在发挥数据要素驱动作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形成数据价格链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国家数据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这是统筹构建数据基础制度的机构创新,将从全国“一盘棋”的层面,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
三、国家数据局成立的意义
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数据已经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数据要素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产权不清、流通不畅、安全治理不足等,需要国家层面的管理机构牵头解决。
国家数据局的成立将有助于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割据,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机制和标准,促进数据的流通和共享,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国家数据局未来的发展方向
1、建立完善的数据基础制度,包括数据产权制度、数据流通制度和数据安全制度等,为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加强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治。
3、推动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促进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4、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和交流,推动全球数据要素市场的开放和合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有助于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割据,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未来,国家数据局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续上)

国家数据局:负责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

数字金融与城市数据:
推动金融强国的新路径

金融强国理念的新视角——有机结合数字金融和城市数据创新治理。
在数字化时代,金融行业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革。金融强国的理念也正迎来新的视角。通过有机结合数字金融与城市数据,可以实现区域金融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金融风险的有效管理,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实现金融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城市数据发展与区域经济的互动
根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孟庆国发布的《中国地方数据发展报告(2023年)》暨数据发展指数(DDI)(以下简称《报告》),各地的城市数据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这一发现为构建金融强国的理念提供了新的视角。《报告》显示,全国地方数据发展指数(DDI)均值为0.41,北京最高,为0.61,在省级评估中,浙江、山东、广东、江苏迈入引领型(均值为0.59)梯队,这不仅反映了这些省份的城市在数据资源建设、基础设施和治理方面的优势,也揭示了数据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作用。这些地区通过数据创新应用,实现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促进了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实际上数字金融并非是一个新生的或独立存在的事物,其是数字技术与金融结合的产物,而金融是强监管和着重顶层设计的行业,因此数字金融促进整个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正向效应的发挥需要相关政策的配套设计。
二、数字金融与金融科技的结合
作为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数字金融与金融科技的紧密结合,为金融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从金融机构维度看,以银行业机构为例,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银行业机构2022年离柜交易达4506.44亿笔,同比增长103.1%,交易额共计2375.89亿元,

原创专栏

原创专栏

39

38

ESG投资:可持续发展的新视角

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评估企业的可持续性和道德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ESG,包括其重要性、数据采集、信息披露、评级以及与投资的关系。
一、了解ESG
ESG代表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这三个因素是衡量企业可持续性和道德影响的重要指标。在面对气候变化、社会运动和股权等日益严重的问题时,ESG的重

行业平均电子渠道分流率为96.99%。从产品维度看,以最具创新力的支付结算为例,在生物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风控技术发展引领下,新兴支付方式不断涌现,满足了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支付需求。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快速融合发展,强力推进变革已经是大势所趋,城市的管理者要关注技术与金融融合的方向与重点,培育适宜的数字金融生态,同时把握好新型风险的识别与金融体系安全底线。

(续上)

三、金融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金融强国需要先进的金融基础设施,先进的金融基础设施必须足够坚实可靠,拥有强大的安全性,还需要其与时俱进,高效且具备前瞻性,为数字金融研发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并促进高效监管和资源合理分配。在数字化的推动下,传统的金融基础设施正在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转变,以支付清算为例,这包括了清算机构、支付系统、清算操作等的现代化,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的提升,以及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机制的加强。这些基础设施的升级对于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健运行和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至关重要。
四、金融强国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数字金融的创新发展是金融强国建设的必然趋势。这不仅需要金融科技的持续进步和创新,还需要对城市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应用。通过这些努力,可以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持。
城市数据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正相关性为构建金融强国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数据金融和金融科技的结合,我们不仅能够有效管理金融风险,还能通过城市画像和精细化管理,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这一过程中,金融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和数字金融的创新将是关键。
引用:
1、《数字金融发展、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与城市创新能力提升》肖宇,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2、《金融强国建设需要数字金融支撑》杨涛,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3、《中国地方数据发展报告(2023年)》暨数据发展指数(DDI)孟庆国,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执行主任

(续上)

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ESG相关主题的互联网搜索量三年内增加了五倍,标准普尔500强公司中有90%发布了ESG报告。

二、ESG标准
在了解数据收集工作之前,我们需要明白以什么样的标准去做收集,而常见的ESG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适合中国国情的ESG标准

三、ESG数据采集
ESG数据通常呈现为数量庞大的非结构化数据集,数据来源分散、格式复杂。完整的ESG数据流程包括:识别ESG数据需求、采集ESG数据、对ESG数据进行处理、将ESG采集与处理形成制度流程、验证ESG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目前,ESG数据采集主要通过人工抓取和智能挖掘两种方式。得益于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AI技术进一步应用于数据处理,可以从企业公告、新闻舆情等途径获取信息,提高了数据采集效率,短时间内可以完成海量数据的梳理分析。知识图谱分析可以用于ESG数据处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引文分析将企业实体、企业属性、企业间关系、知识资源、行业前沿等非结构化数据以可视化的形式固联起来,进而为决策提供逻辑支持的分析方法。
四、ESG信息披露
企业通过对外披露财务信息以外的绩效表现,包括ESG维度下相关影响及应对措施,以帮助利益相关方了解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升市场整体ESG信息质量与透明度,具体包含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两种形式。
强制披露是指在政府或者监管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披露框架下,企业必须向社会公众披露ESG信息;自愿披露则指企业自主采纳其他组织和机构所制定的框架,主动向社会公众披露ESG信息。
五、ESG评级
第三方评级机构在国际通用政策及标准文件的基础上,结合自研的ESG指标方法学,设置较为规范和统一的ESG评级指标体系,并根据公开来源信息,对企业的ESG表现进行打分评级,为ESG投资提供参考。

原创专栏

原创专栏

41

40

云计算:创新与发展的未来

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云计算已成为当今商业和技术领域的强大力量。它不仅为企业提供了高度可扩展的计算资源,还推动了数字化转型,改变了商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型,允许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和共享计算资源、数据和应用程序,而无需依赖本地资源。它提供了一种可伸缩和经济高效的方式来存储、处理和管理数据以及运行应用程序。通常,云计算服务模式包含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3上半年)跟踪》报告,2023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了190.1亿美元。这个市场的增长得益于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以及头部企业在该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发展。
一、头部企业动态
亚马逊 AWS:
在2022年11月,亚马逊发布了自研的云计算Graviton3E处理器芯片以及基于该芯片的Amazon EC2(弹性计算云)Hpc7g实例。这些新产品为高性能计算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2023年9月,亚马逊宣布与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正式展开战略合作,并向其投资40亿美元。此外,亚马逊还计划到2037年在以色列投资约72亿美元,并在该国启动亚马逊云科技(AWS)数据中心。
微软 Azure:
自2019年11月发布Azure Arc以来,微软一直在扩展其混合云管理功能。此外,微软在开源专利社区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加入开源专利社区公开发明网络(OIN),并发布了基于Kubernetes的协作平台Radius。
谷歌云:
自2019年推出Anthos,谷歌一直在增强其云服务组合。此外,通过收购Looker和投资Anthropic等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谷歌也在不断加强其在数据分析和商业智能领域的能力。

此外,部分评级机构会选择ESG表现较好的企业编制形成ESG相关指数,并根据固定周期内的企业ESG表现进行标的池的更新。

(续上)

六、ESG投资
将环境、社会和治理三因素整合,实现整体风险降低,以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为主要目标的投资实践方式。作为与可持续理念高度相似的国际化表达公式,ESG能够科学衡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应对市场中黑天鹅事件的外部冲击时,其相关主题指数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出一定的抗风险能力,甚至在长期维度下获取超额收益。因此,ESG投资具备充分的理论依据,能够将标的公司的ESG表现以及可持续治理方式以量化手段纳入常规的标准化金融产品中,为外部投资者提供稳定、科学的ESG应用渠道,将资本与可持续实践进行有机融合。

(续上)

IBM云:
2019年7月,IBM正式收购红帽后,就一直在增强其在开源领域的实力。最近,IBM宣布启动新一代AI与数据平台IBM watsonx在本地市场落地,为企业级基础模型和生成式AI提供动力。
阿里云:
在2023年8月,阿里云确认了其通义千问 70 亿参数通用模型和对话模型Qwen-7B 和 Qwen-7B-Chat的开源。此外,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蔡崇信在2023阿里云栖大会上表示将继续加大对阿里云的研发投入。
腾讯云:
在2023年初,腾讯云启动了生态伙伴计划并鼓励合作伙伴在其云平台上开发应用。此外,腾讯云还联合22家客户共同启动了行业大模型共建合作,并携手17家生态伙伴发起了“腾讯云行业大模型生态计划”。

二、前景与展望
一直以来,云计算都是计算机领域热门技术。伴随着科技的不断演进,从互联网时代到大数据时代,再到如今的AI时代,云计算技术始终与时俱进并与新兴技术相互融合。Gartner发布的《2024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报告》突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核心主题,特别是生成式AI的发展。
虽然人们在提及AI时很少与云计算联系起来,云计算在AI领域的价值也常常被忽略。实际上,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云基础设施提供的性能、规模经济和成本效益。随着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云计算供应商不仅仅提供先进的硬件,同时推动着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发展,帮助客户更轻松地使用AI技术。因此,云计算的不断演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而AI需求的迅速增长也对公有云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人们对自动化机器学习和AI大模型的兴趣显著上升,同时计算资源市场和PaaS领域的产品也得以快速增长,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这些迹象表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之间的互动关系愈发密切,它们将共同推动未来技术的进步。
然而,科技是把双刃剑,云计算虽然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伴随着数据隐私和安全等问题,如虚拟化平台、云计算服务内部、服务可用性等资源传输相关的安全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演进,云计算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应对未来的安全挑战,云计算领域的专家将不断提出更多的解决方案。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可以预见到,云计算将带来更多创新的云服务,提供更强大的计算资源。这些创新的服务和资源将进一步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为企业提供更多增长机会,为技术专业人士带来更多挑战和机遇,为普通用户带来更便捷的生活体验。

实用!全球企业工商信息查询网站汇总

对于国外公司的背景信息调查,由于涉及语言、网络、隐私等因素的影响,大家在实际操作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整理了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权威查询网站。

原创专栏

原创专栏

43

42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消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期间,该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发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以推动行业规范经营行为,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水平和金融服务质效。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防火墙”建设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积极推动专门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建立有效且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框架,深入推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和机制的优化。这些机制建设是必须持续关注并不断完善的重点。
然而,完善长效制度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在具体执行层面,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一老一少”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一、养老服务领域金融诈骗
近年来,养老诈骗花样不断翻新,不法分子不再满足于对少数老年人实施诈骗,转而开展有组织、有预谋的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老年人普遍认知能力下降、风险承受能力弱,难以辨别层出不穷的非法集资陷阱,一旦受骗,将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
根据民政部2023年6月发布的信息,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可以总结为五种类型:
1、假借养老服务机构之名非法集资。一些企业没有养老服务机构实体,没有实际收住老年人并提供照料护理服务,但通过临时租用养老服务机构场地开展活动、宣称与养老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碰瓷”养老服务机构,以办卡返利、福利补贴、享受折扣等形式,诱骗老年人办卡储值非法吸收资金。
2、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非法集资。一些机构明显超过床位供给能力承诺服务,或者超出自身可持续盈利水平承诺还本付息,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预交“养老服务费用”等名义,通过向老年人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3、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非法集资。以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长期出租养老床位、“时间银行”互助养老项目等名义,以承诺高额收益、返本销售、售后返租、约定回购为幌子非法吸收资金。
4、以销售“老年产品”为名非法集资。打着“健康养老”名义,实际上不具有销售商品的真实内容,或者以医疗名义给老年人推广销售所谓“保健”相关用品,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免费体检、

(续上)

(续上)

赠送礼品、会议营销、养生讲座、专家义诊等方式,以承诺消费返利或给予其他投资回报为诱饵非法吸收资金。

5、以享受“旅居养老”为名非法集资。以邀请老年人低价甚至免费旅游,或者考察所谓“旅居养老”项目为名,通过储值返利、投资分红、积分养老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点击二维码查看详细内容!

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重点关注这两个关键点

如何让老年人避免落入养老服务领域诈骗,应从以下途径入手: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及其亲属的风险识别能力。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老年人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其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二是严把行业准入关,严格审核养老服务机构设立或变更申请,加强机构日常监管,对银行账户资金异动进行监测。
三是加强线上舆情搜集和线下风险排查,及时预警养老服务行业企业的异常行为,对违规行为及时开展行政处罚,对违法犯罪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并鼓励公众积极举报违法行为,形成群防群治的合力。
四是倡导关爱老人的社会氛围,全社会尤其是亲属应该多关心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主动了解老年人日常接触的人物和事物,及时发现不法分子侵扰的端倪。

二、校园金融诈骗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移动支付的普及,网络诈骗事件时有发生,青少年防诈骗意识薄弱,成为不法分子的主要目标之一。针对青少年的金融诈骗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
1、校园贷连环套诈骗。不法分子往往以“无抵押、无利息、零门槛”等诱导学生盲目借贷,刻意隐瞒关键信息,导致借贷学生背负高额利息。在学生不能及时归还贷款时,放贷人诱骗学生从新的平台贷款,形成连环贷,债务越背越多。以防控中心排查的案例为例,某科技公司通过APP向大学生发放贷款,并实施非法催收,受到多次投诉,经排查,法院文书证实该公司利用股东资金进行高利放贷,金额从数百元至数千元,综合利率甚至高达100%,投诉时间跨度达5年,客观印证了放贷行为的长期性、反复性,防控中心将有关情况报送给对应的属地部门和监管机构,经过约谈整改,该公司最终放弃放贷业务并注销登记。
2、网络交友类诈骗。不法分子将自己包装成优质单身女性或男性的形象,诱导学生下载带病毒的APP,获取手机通讯录等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当金额太大,学生承受不了时,诈骗分子便指导学生通过一些贷款平台贷款。
3、虚假投资理财诈骗。不法分子以“专业推荐、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受害人在推荐平台内充值操作,并在部分亏损后让受害人持续补仓,最终平台内的资金无法提现或网站无法登录。
4、电商刷单诱惑大。不法分子以招募点赞员、为商品点赞评论、为微信微博加关注、招募配音员等理由,诱导学生参与刷单,并利用小利吸引骗取信任,之后会诱导刷大单,待受害人加大投入后,再以各种借口拒不支付本金和佣金来实施诈骗。某钱包APP平台组织线下参与者利用银行卡、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收款码进行跑分洗钱活动,经挖掘,该平台背靠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某电子商务公司,防控中心排

原创专栏

原创专栏

45

44

(续上)

(续上)

查发现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违法平台搭建资金通道,于是提供了相应的线索至有关属地和监管部门,经处置,该机构的第三方支付牌照被注销,该案件被公安机关跟进处理。

5、网络购物冒充客服退款。不法分子或冒充电商平台客服人员声称其网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冒充快递公司客服声称快递丢失,要进行退款和赔付。然后发送虚假退赔网站或二维码,要求学生填写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盗刷银行卡造成资金损失。

最高检提示!警惕披着“投资”外衣行诈骗之实的业务

如何避免青少年群体落入非法金融陷阱?可通过将青少年群体纳入金融教育体系,将金融风险防范知识和健康财商教育引入校园和课堂,作为提升金融消费者素质的长期策略。尽管大多数在校学生并非金融消费的直接决策者,但在青少年时期,积极鼓励他们学习金融知识并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可以为他们未来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学生们往往会与家长交流所学的金融知识,从而将金融常识传播到家庭中,有望产生更大范围的积极影响。
而作为青少年,也要积极汲取防范非法金融知识,提高防范意识,以下四点建议值得参考:
一是树立理性消费观点。不盲目攀比,结合自身经济状况合理安排生活支出,拒绝过度消费、超前消费。
二是培养良好的支付习惯。陌生人或长期失联的“熟人”要求汇款时,须保持谨慎多方求证;接到熟人通过短信、微信、QQ等形式发送的转账请求时务必通过电话核实确认。
三是牢记天下不会掉馅饼,不贪图便宜。避免因贪念或好奇心理作祟蒙受经济损失,提高警惕。
四是强化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身权益。谨慎使用个人信息,不随意填写、泄露个人信息,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证件。不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短信、邮件、不明链接,不随意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随意接听陌生的来电。若自身权益正在或即将遭受侵害,应及时告知家长和老师,并寻求公安部门的介入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提高消费者风险意识等多方面措施共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和谐健康的金融环境。

最高人民检察院10月24日发布防范金融投资诈骗风险提示,涉及基金、外汇、股票、期货、保险等主要金融业务,结合典型案例揭露常见金融投资诈骗手段,旨在增强社会公众识别、防范金融投资骗局的意识和能力,更好维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在最高检发布的这批案例中,有的假冒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名义,在网络上进行虚假宣传,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投资者注资;有的利用虚假炒外汇、股票、虚拟币平台,虚构投资盈利、操控涨跌,诈骗被害人财物;有的虚构股评大师以提供投资指导为名,诱骗股民高位接盘;有的以转让新三板挂牌公司股权为名非法集资;有的以提高投资收益为诱饵,诱骗被害人高价购买金融服务或软件。

这些案件的表现形式虽各有差异,但实质上都是犯罪分子将传统诈骗犯罪包装在各种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平台之下,披着“投资”的外衣行诈骗之实。
一、各领域金融投资诈骗典型手段曝光
1、电子商务领域
搭建购物平台,利用“消费返利”积分、虚拟币等形式,营造虚假行情,声称规定期限全额返还,诱导客户以虚高价格消费,进行吸收公众存款;例如,2022年6月,防控中心监测发现某科技公司以经营扶贫农副产品为噱头,采用会员制销售返利和定期分红的模式吸收资金,具有较大的迷惑性和利诱性。
2、投资理财领域
利用手机APP、网站等平台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群众认购投资理财产品、虚拟货币,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吸收公众资金;近年来,防控中心排查出大量手机APP,这些APP粗制滥造,但强调高收益、本金安全、投资项目前景明朗,甚至杜撰企业资质以及通过返佣的方式鼓励用户进一步拓展其他用户,具有很强的非法性、利诱性和涉众性。
3、交易场所领域
以夸大投资盈利、虚构走势、搭建虚假交易平台和操纵市场交易行情等手段骗取客户资金;这类型骗局通常由一群不法分子设局,通过私密网上聊天把受害人拉进投资群和虚拟平台,群聊中几乎全部是不法分子,他们分工明确,有“大师”、有托,许多受害人甚至无法分辨真假交易行情。
4、文化旅游领域
以书画等艺术品“拆分”交易,或在互联网设立招生团队打着招收学员, 或以“旅居、健康、养老”为晃子,通过街头派传单、电话寻访、组织、推介旅游等方式向老年人等群体推销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例如在艺术品领域,防控中心监测发现,针对中老年人,不法分子常常以传统艺术品为投资标的,而针对年轻人,不法分子则以NFT藏品为幌子,而且近年以NFT藏品为幌子的骗局已超过传统艺术品。
5、P2P网络借贷领域
通过发布网络借贷业务标的,以较高年化收益吸引大众投资、吸收公众存款,因风控不严或自融等违规经营行为产生兑付风险。
6、融资租赁领域
以融资租赁业务流程进行包装,吸引公众投资、购买特权,实则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资金;2021年,防控中心发现类似风险,不法分子搭建涉及无资质融资租赁公司和汽车销售公司等企业的中介平台,以“收租”“变车行老板”“小成本”“租金收不停”等诱惑性文案吸引群众,宣传“获得政府投资”,而且不法分子在不同省份分别发布宣传,跨地域作案。
二、防范金融投资诈骗风险提示
近年来,金融投资诈骗案件频频发生,犯罪分子利用花样繁多的金融产品、金融科技手段等名目,以所谓“稳赚不赔”“保本保息”“高额利息”为诱饵,借助社交软件、网络平台等网络媒介的放大效应,实施电信网络诈骗、金融诈骗甚至传销活动,且相互交织,不仅给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还对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造成严重破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从检察机关办案看,金融投资诈骗犯罪分子通常利用社会公众金融知识欠缺、投资获利心切、风险

提醒广大金融投资者:

1、加强金融知识学习,熟悉投资的业务,不盲目相信他人的营销推介;
2、坚持理性投资,提高风险意识,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投资项目;
3、提高对非法集资、诈骗等非法活动的警惕和识别能力,选择正规的投资机构和渠道,警惕各类社交平台的可疑推荐活动,谨防通过来源不明的网站下载APP或投资相关产品;
4、谨记金融投资必然伴随风险,坚决抵制“保本保收益”“高收益无风险”等噱头诱惑。

原创专栏

原创专栏

47

46

(续上)

(续上)

意识淡薄等弱点,编造“高大上”的投资名目,营造周边人员普遍获利假象,烘托“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氛围,将社会公众一步步诱骗引入诈骗陷阱。社会公众防范金融投资诈骗,关键是要不断提高自身防骗识诈的意识、能力,履行好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第一责任”,不被“高收益”所惑,不给诈骗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投资“外衣”套路多 监管严打非法集资

金融投资骗局花样不断翻新,但套路基本相同。广大人民群众可以从案例中了解常见金融投资诈骗手法,从他人上当受骗的经历中汲取教训。

日前,在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当好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坚定捍卫者。
李云泽同时提及,“近期将联合有关方面开展打击非法集资‘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严肃查处一批重大案件,稳妥处置一批风险隐患,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对于金融消费者来说,非法集资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社会危害极大。金融投资者要加强对非法集资的警惕性,尤其是拒绝高息诱惑,不要轻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另外,由于非法集资的花样和套路越来越多,且离大家的生活并不遥远,一旦陷入非法集资的泥潭,难免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一、“花式”集资
2023年7月3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一宗由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的借款合同纠纷再审民事裁定书,其背后则是因梁某在上海的一家企业非法集资引起的债务纠纷。判决书中提到,公诉机关指控梁某成立的公司,以投资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等项目为名,以年化10%至22.8%的高额收益为诱饵,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此前,法院已经对梁某的案件做出了宣判,但是投资人的追债却在艰难推进中。
经查阅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不少民间借贷、合同纠纷的案件都涉及到非法集资。很多所谓的项目披着投资的“外衣”,其实质就是非法集资,且在“爆雷”后往往留下大量债务问题。

那么,非法集资的套路都有哪些?最常见的是以投资理财为名义,承诺无风险、高收益,公开向社会发售理财产品吸收公众资金,甚至虚构投资项目或借款人,直接进行集资诈骗。根据媒体采访地方监管部门得知,一些网络上或线下的投资项目,背后仅是一家咨询公司,并没有相关资质就发布虚假项目,而资金被挪用到其他地方。企业资金链断裂后,一批被骗的投资人基本血本无归。由于投资者对投向行业缺乏认识,也很难了解到项目的实际情况,一看到高收益就选择铤而走险,甚至轻信对方渲染项目前景的假象。“你看中的是高额利息,人家看重的是你的本金。”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部门常常这样提示公众。
非法集资的常见套路还包括成立投资基金。即在没有得到监管许可的情况下,在网络上编造一些新能源投资、重大项目投资等等的噱头进行募资,而实际资金去向不明。另外,原始股投资也屡见不鲜,不法分子声称能够低价认购企业的原始股,一旦企业上市便会获得不菲的收益。而实际上,企业的上市遥遥无期,甚至投资的股权根本无法变现。一旦入坑,则很难脱身。
在一些二线城市,消费返利形式的非法集资案件也越来越多。一些企业平台鼓励投资者多存入消费资金,以预售、办卡等模式进行。然后,组织投资者进行一些返利活动,并要求投资者拉进更多的人。在贪小便宜的冲动下,这种传销式的地推会在短时间内筹集到大笔的消费资金,而实际上企业则将资金挪作他用。
此外,如今在市场上大行其道的还有收藏品的非法集资套路。一些文化公司打着收藏的旗号,向公众推出邮票、字画、纪念品等藏品,并与投资人签订远期的回购协议,在一年后或两年后以高价回收藏品。表面上,这与收藏品的投资很相像,但是文化公司可能卖出藏品的目的就是为了集资,且在收藏到期后以各种理由推诿回购。
这种套路有很强的隐蔽性,与传统的非法集资不一样。藏品的价值本来只是一个载体,与实际的投资并不匹配。在投资人藏品收藏到期后要求文化公司兑现回购时,企业则会以藏品升级换代等借口搪塞,甚至愿意将藏品以旧换新,让投资人再持有一两年。最终的结果,大概率是文化公司在集资到一定规模后跑路。
除了上述的常见形式,非法集资的套路还有很多且不断翻新。有的投资虚拟产品,有的将房产资产证券化,还有的打着养老的幌子卖床位。
二、打击+投教
面对越来越猖獗、危害越来越大的非法集资行为,我国于2007年1月建立了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机制。
在国务院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中,再次强调了联席会议制度。
2023年4月20日,作为联席会议牵头单位,国家金融监督总局组织召开了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2023年工作会议。会议认为,受多种因素影响,现阶段中国非法集资风险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存量风险仍将“水落石出”,重大案件继续处于高位。增量风险诱发因素增多,波及领域点多面广,部分领域风险聚集。一些犯罪分子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跨省跨域非法集资,风险蔓延速度加快,外溢性和隐蔽性增强,发现和处置难度较大。会议指出,现阶段非法集资风险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官方将果断打击处置一批重大、跨区域非法集资案件。

防控中心作为地方金融的重要基础设施,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守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利权益的部署,坚定不移地落实职责,坚持全面、深入排查非法金融活动,不断精益求精提升系统功能,2023年,升级打造了基于AI算法的鹰眼舆情感知系统,该系统对互联网海量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模态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自动聚合,通过AI感知模型对风险线索进行精准分类和锁定,已挖掘出多起疑似披着“投资”外衣的非法金融活动线索,并报告给有关单位,助力地方政府及时亮剑,打早打小,进一步铸牢地方金融风险防线铜墙铁壁。

原创专栏

原创专栏

49

48

(续上)

(续上)

2023年9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防范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的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高度警惕此类诈骗,谨防财产损失。该提示称,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通常通过“以‘保本高息’虚假宣传吸引消费者”、“以‘专家内幕’虚假消息诱导投资”、“以‘投资返利’虚假平台转移资金”等途径实施。
此类诈骗造成的损失金额巨大,受骗人群众多。为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示投资者“不存在‘保本高息’理财产品”、“不轻信来路不明‘小道消息’”、“不贪图一时‘便宜’因小失大”。
总之,消费者应培养正确的投资理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避免因个人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如不慎被骗或遇到可疑情形,应及时保留聊天记录、转账记录、银行账号等关键信息,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二、防控中心监测典型案例二:以充值油卡为名诱导消费者充值油卡
据防控中心监测,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其汽车加油APP“XX平台”实施非法集资活动,该APP以“充值油卡有折扣”为诱饵吸引消费者,宣称服务近3000万车主,业务遍布全国100多个城市。该公司公开宣传“消费者一次性充值8200元,承诺分10个月、每月返还1000元共返10000元的油卡”。然而,不久后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决定退出加油充值行业,承诺不跑路不失联,但分12个月返还用户本金,前4个月每月返还5%,后8个月每月返还10%。两个月后,该公司发布延迟兑付公告,将返还比例降至3%,并鼓励用户用账户内金额购买XX平台商城内的商品。
充值消费在商业领域是一种普遍的支付手段,能够刺激消费、帮助商家锁定客源并回笼资金。这种模式在零售、餐饮、培训等服务行业被广泛接受。同时,消费者也能获得商家给予的折扣和礼赠等,实现互利共赢。然而,不法分子将预付费模式异化为以融资为目的的售后回购,即商家未来以高于当初商品售价来进行溢价回购,溢价部分等同给予消费者的利息。这种行为表面上是消费,实质是非法融资。
消费者在充值消费前应谨慎作出消费决策。对于商家宣称消费者可通过大额充值以获得的高额返利的促销行为应特别注意,增强风险意识,警惕“高利诱惑”。切忌因盲目追求“低价高返”而掉入非法集资陷阱。
三、防控中心监测典型案例三:以充值享“低价游”为名诱导消费者预付款
某旅行社以成为会员等名义吸收资金,承诺消费者缴纳会费后可享受免费旅游或低成本旅游,并定期给予分红。此外,还以售卖“旅游套餐”预付款产品的名义,以“低价游”为噱头收取会员预付款,并承诺消费者如未出行,旅行社可高价回购路线并退款。
防控中心提醒,要警惕这类旅游产品的陷阱。首先,旅游套餐产品的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这往往意味着旅行社需要在其他方面获取补偿,如降低旅游质量、减少旅游项目等。其次,售卖旅游预付卡的行为也存在风险。消费者一旦购买了预付卡,就相当于将钱交给旅行社,而旅行社能否兑现承诺、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却无从得知。
因此,消费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应该审慎考虑。如果遇到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旅游套餐产品或售卖旅游预付卡的情况,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选择正规、有资质的旅行社,了解旅游行程、费用等详细信息,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四、预付式消费服务的消费陷阱特点
1、服务承诺难以兑现。由于预付式消费的特性,经营者可能因各种不确定因素无法履行承诺,导致消费者无法享受合同约定的服务。
2、办卡容易退卡难。经营者常常使用格式合同,其中可能包含不利于消费者的条款,如霸王条款,阻碍消费者合理退款请求。

消费中途“卡壳”成常态,预付式消费究竟是“真实惠”还是“总吃亏”?

近年来,在健身餐饮、美容美发、教育培训等服务行业,预付式消费模式已成为大部分商家首选。在商业模式合理、监管科学有效的前提下,引入预付费机制到商业领域,有利于实现商家与消费者的“双赢”。然而,随着预付费模式的发展,“跑路”事件逐渐增多,“退费难”维权纠纷频发。
一、防控中心监测典型案例一:以网购消费可得养老金为名诱导老年人缴纳大笔预付费
某商贸有限公司以网购消费可得养老金为名,诱导老年人缴纳大笔预付费。他们对外声称客户持有股权可享受分红、医疗补助、养老金,推出网购APP,声称有5000万家庭使用,搭建消费养老平台,发行商城“×币”,宣称消费可得养老金。该企业针对中老年人群,通过散发宣传单、开设讲座等方式公开宣传,以养生养老为噱头,以“消费可以享受折扣、不消费到期后全额返还本金并获得福利补助”为诱饵,诱导老人缴纳预付养老费。
经防控中心分析研判,该企业存在以下风险:未取得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的情况下开展养老服务项目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以养老机构收取会员费的方式承诺高息揽储;口头或协议承诺对会员卡中未消费的金额按年度或者按月份支付利息,或者在退卡时一次性对未消费金额还本付息;对外宣称按床位进行补贴,将该项政府补贴作为投资利息发放。
老年人想通过投资使资产增值保值时,应更加谨慎,将安全性作为关键指标,做好“钱袋子”第一责

任人。打着养老的旗号开展投资、消费返利等活动,并进行夸张宣传,以返还利息、养老金、折扣等由头要求老年人支付大笔预付费的机构,需要提高警惕,宁可低收益,也要避免“血本无归”。同时,老年人的家人也应积极地了解养老服务相关知识,提升养老诈骗的识别能力,耐心向长辈解释,守护长辈的晚年生活。

如何防范预付式消费风险?
防控中心温馨提醒,消费者进行预付消费时,应牢记以下五点:

原创专栏

原创专栏

51

50

(续上)

(续上)

3、停业关门追偿难。部分商家未发布清偿通知就关门走人,甚至卷款跑路,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4、维权举证难。预付式消费缺乏正式书面合同,商家很少提供书面合同和消费明细,导致消费者维权困难。

“双11”大多数的推广行为还是集中在消费领域,而理财实际上是投资领域,虽然用户流量激增且集中,但理财产品营销本身并没有针对性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实际效果可能非常有限。对于理财子公司借机“促销”理财产品的行为,广州金科提醒投资者: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
在做出决策前,投资者应注意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包括理财产品的具体投向,预期收益率,并进一步评估其投资风险。同时,也要谨记在正规平台购买理财产品购买渠道的重要性。任何宣传都可能存在扬长避短、对缺陷避而不谈的情况,金融领域也不例外。因此,投资者需要保持警惕,审慎决策。

“双十一”来了!银行开启“花”式促销

随着“双11”购物狂欢节的到来,金融机构纷纷加大花式营销力度。许多银行在理财及基金申购方面推出一系列的优惠活动。广州金科提醒投资者,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
“双11”购物狂欢节之际,部分银行推出消费贷款产品,或为信用卡客户提高临时消费额度。与往年低调有所不同的是,今年不少理财子公司通过推出“双11专属理财产品”、开设直播进行投资者教育、发放现金红包等方式展开营销。在直播活动中,有些甚至打出了“买什么都不如买理财”的营销口号。
此外,部分银行也在基金申购上打起了价格优惠战。如某银行公告显示,经与相关基金管理人协商,该行决定对部分证券投资基金交易费率进行优惠,前端申购和定投费率享有1折优惠。银行业分析师指出,今年市场起伏导致基金业绩波动较为剧烈,影响基金销售。因此基金公司大幅降低申赎、定投费率以促进销售额回升。另一方面,由于基金市场竞争激烈,银行代销的公募基金保有规模有所回落,银

1、充分比较,审慎选择。了解商家经营规模、市场口碑和社会信誉,选择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度高、经营状况良好的商家。
2、适度消费,理性办卡。避免一次性预存大笔金额,不要被商家的优惠折扣宣传所迷惑而冲动消费。
3、重视合同签订,约定详细条款。在办卡时认真查看合同内容,发现不合理的条款及时提出并要求纠正。
4、索要票据,保存证据。办卡后应立即索要票据,并妥善保管好预付款凭据、服务细则、协议、发票、合同等相关证据。每次消费后,应要求商家提供单次消费凭据,并注意核对余额动态。
5、发现问题,及时维权。如发生消费纠纷,应立即通过全国12315平台(http://www.12315.cn),或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进行投诉。一旦发现商家存在骗取预付款或携款逃匿的情况,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双“十一”后,提防不法分子的这些伎俩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又结束啦,经历一番凑单满减和囤货,你是否如愿以最大的优惠买到了最想要的商品呢?无论你买到了怎样的商品,也请提防不法分子在此阶段施展各类诈骗伎俩。
一、“提高额度”
“双十一”过后,因“激情下单”后“荷包瘪瘪”,不少人想方设法提升花呗、京东白条或信用卡额度,而这正给了不法分子可趁之机。不法分子通常会冒充花呗或银行客服,谎称可以提升信用额度,继而以支付“服务费”为由,诱导网友扫其二维码支付,从而实施诈骗。
切勿轻信网络上关于提高花呗、京东白条或信用卡等透支额度的信息。消费者向银行等机构申请提高透支额度,一般需经过严格审核且提供相关证明,但无需被收取服务费用。
二、“中奖、免单”
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消费后急于“找补”的心理,冒充网店,提供“中奖”“免单”等所谓的“回馈”。但想要得到回馈,需按照不法分子的指定操作进行,一旦依照步骤实施“兑奖”,轻则小额损失,重则余额“清空”。
   “双十一”期间,各种抽奖、免单活动较多,消费者收到这类信息后一定要仔细甄别,详细了解活动规则,跟正规客服求证,不轻易汇款、转账。遇到“账户异常”“缴纳保证金”等情况要谨慎,小心上当。
三、“退款退货”
“双十一”过后,不法分子常以“退款”或“退货”为由假扮客服,要求消费者点击其提供的“钓鱼网站”链接,盗取持卡人的银行密码及动态验证码。
若是接到网购退款换货的电话或短信,消费者应谨慎验证辨伪,切莫轻易泄露银行卡账号、个人收款码、户名,动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
四、“非法贷款”
部分消费者由于超前消费,影响了日常生活,房租、手机费、伙食费成为沉重负担,于是想通过借

行推出公募基金费率优惠活动或许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原创专栏

原创专栏

53

52

(续上)

消费者如果遇到生活资金不足而必须求助外部的情况下,应该向持牌金融机构、家人、可靠的熟人寻求帮助,如无法辨别金融机构的资质,可以登陆中央或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官网或致电查询。
五、“网络兼职”
部分消费者在遇到生活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没有进行合法借贷活动,而是“自食其力”。“网络刷单”是较为热门的兼职活动,监测发现,“网络刷单”存在风险,刷手要先充值后做任务,活动收益越高,充值门槛越高,回款期越长,刷单平台跑路的风险大幅增加。还有的消费者甚至参与“跑分”活动,把个人收付款账号提供给“跑分”平台使用,“跑分”平台以高回报为诱饵征收这些收款账号,通过专门搭建的通道,为网络赌博、电信诈骗等犯罪行为进行赃款分流洗白。
合法兼职多种多样,消费者如需补充日常生活资金,可以参与合法合规的兼职活动,切勿被高收益、高回报所蒙蔽,置自身于诈骗险境甚至沦落为犯罪帮凶。

为有效普及投资者对金融知识的认识,持续加强防范金融诈骗教育及风险责任意识教育,进一步增强投资者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责任意识,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简称“防控中心”)推出——防控中心小课堂系列,通过短视频展示,以贴近民生的方式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自觉远离和抵制非法金融活动。

防控中心小课堂

防雷手册

为适应多元化投资者服务需求,推进投资者教育工作专业化、职能化和常规化,防控中心开展金融投资风险识别及防范宣传,强化“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风险要自担”理念,帮助投资者自觉抵制高息诱惑,远离非法金融活动。

点击二维码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二维码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贷补充生活资金,没有借贷业务资质的不法分子可能以此为机会,开展非法借贷业务,这些业务通常门槛较低,但利息较高,签订核心条款不同的“阴阳合同”,甚至会侵犯个人隐私信息,严重影响借款人的正常生活。

防控中心提醒您:

1、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切实保护个人隐私,理性消费,远离非法金融活动。
2、如有提升信用额度或贷款需求时,谨慎选择合法合规的金融机构办理对应业务,遇到“信贷专员”主动联系要小心谨慎,多方确认核实,避免个人财产遭受损失。
3、对来路不明的获利途径一定要提高警惕,拒绝高利诱惑,坚持守法底线。

风险指数

54

广州市地方金融风险指数

2023年12月,广州市地方金融风险预警指数(金鹰指数)为59.08,风险总体可控。

聚焦金融科技 维护金融安全

广州金融科技
微信公众号

金鹰投诉举报中心
微信小程序

金鹰指数

广州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GUANGZHOU FINTECH CO.,LTD.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华夏路10号富力中心2901-02

电话:020-38392729 传真:020-38109323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