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文心》2022年第1期

2022年第1期  (总第1期)

欧义赐名师工作室

2022年  第01期

文心文学刊

2022年第1期 (总第1期)

主办 | 
欧义赐名师工作室
发行 |
欧义赐名师工作室
审核 |
欧义赐
编辑 |
李敏琪
文字 |
欧义赐、沈益然、刘子靖、李彩华、陈倩怡

卷首语 | preface

2022年  第01期

无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斟酌,最终还是决定开办工作室电子文学刊。做出这个决定,其实是犹豫了好一段时间。办一期报刊不难,但能否坚持三年的时间,的确是一个考验。很多事情都是热情高涨地开始,最后不了了之地结束。说真的,这个设想会不会也是这样的结局呢?答案只能留给时间去见证。 
目前工作室已经确定了研修理念,也有了较清晰的研修方向,再加上组建了一支执行力强的班委团队,工作室的运作已经顺利地进入了正轨。但一个团队要走得更远、更久,仅仅靠任务驱动是不够的,它

文¦欧义赐

还需要共同的思想、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目标。工作室不仅是一个组织、一个团队,更应该是文化的

卷首语 | preface

2022年  第01期

栖息地。离开了文化元素,工作室就很容易变成荒芜之所。是否办文学电子刊也就成了工作室避不开的考量。

得给这份电子刊取个名字了。我首先想到的是“浸润”“滋养”“沉淀”这些关键词。我希望通过电子刊这个载体,一是养成练笔的习惯,二是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三是互相交流工作中的所感所思。但最终决定选用敏琪老师推荐的“文心”这一词。文心,源于文心雕龙,有内涵;文,文以载道、文化修养,这些都与我们的身份很贴切;心,初心、决心、用心,也符合我这段时间的心境。

确定好了做这个事情,那么接下来就

这段时间,我常常在思考,我们是一名老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

卷首语 | preface

2022年  第01期

当我们的工作变得“盲碌”,甚至“不务正业”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去教我们的学生?是靠着走出师范学院校门所剩的那些“高大上理论”,还是那些积累了多年的“压箱老本”?当我们的心情变得烦躁、糟糕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去解压、消愁呢?或许“写”也是一种不错的沉淀方式和消遣的途径。毕竟我们是一名老师,是一名语文老师。虽然不一定个个能达到腹有诗书、出口成章、下笔有神的境界,但写得一手文章,说出文雅的话语还是应该具备的。 

我又在想,我们是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就应该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就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内涵。或许未来困难重重,但始终坚信:同行可致远,逆风而行心飞扬。是时候逼自己一把了,就这么定了,就这么开干吧! 

目录

Contents

3

8

11

14

20

无题

病 隙 小 记

橙 色 的 春 节

致 远 方  

我 的 阅 读 生 活

生活感悟栏

教育随笔栏

25

28

31

36

目录

Contents

追求头顶上的星空

教育随笔

教育,让沿途更美丽

觅“爱上阅读,恋上文字”之法

44

49

目录

Contents

走近阅读教学,走近群文阅读

教育随笔

《考试脑科学》读书分享

教育随笔栏

40

在广州念书的时候,我曾在电话里自豪地对我父亲说我去到大学后几乎不曾得病。但上天存心要我出丑,一放假回家,这句话就好像一个被剔了骨头的醉汉,软绵绵地趴在地上立不起来了。尽管我在父亲面前一再展示我强健的体魄,却更助长了他对我身体健康状况的怀疑。总之,我是病了。
说起这个病的由来,倒有些戏剧的色彩。在家的第二天,我忽然感觉自己的喉咙隐隐作痛,吞下去的痰好似粗糙的砂砾,磨着我的咽喉。凭我的经验,我预感我要感冒了。一想到感冒,鼻孔里好像有鼻涕要流出来的样子,头也好像沉沉的。为了防范于未然,我到附近诊所找了一些治头晕、流涕和喉咙痛的感冒药。于是吃完一觉醒来,我真的得了感冒:头里好像塞满了棉花,鼻涕一滩一滩地往下泻,咽喉更是针扎般的痛;说起话来,声音像用棉布缠住的棒槌敲打皮鼓

病隙小记

沈益然

可是,对于一个病人来说,乡村的风景却一下子退出了视域。生活的速度突然减慢了,我如同一节脱钩的车厢被甩入某一段废弃的轨道,等待检修。
这个时候,我才开始清晰地意识到了身体的奇怪存在。就像南帆先生说的:“躯体是临时租用的,亏欠资金的时候就会受到某种警告,使用不当就要被收回。灵魂不能随心所欲地调遣躯体,上天入地;躯体有自己的重量。”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开始安静下来,老老实实地和自己呆在一起,和自己的病、痛苦、药呆在一起。这才发现活着并非那么复杂,才知道我们对生命的索求竟是如此简单:不就为了个健康?
这种简单还体现在生病了还可以享受一些另外的特权:家里的那些活儿母亲都不再让我插手了;白天赖在床上再也不是一个可耻的奢侈。这种散漫松弛的生活状态使我的

时发出来的声音那般沉闷。也许问题不算严重,仅仅是病毒性感冒,卧床一些日子就能够痊愈。

尝到了这种甜头,我竟产生了以病为乐的奇异心理。看书看倦了,我就抬起眼睛,看看窗外那清瘦的寒月,听听那摇动的树影,恍惚中我的躯体仿佛成了一块融化了的方糖,无限制的扩散开去。这时候,什么失落呀,幻灭呀,就都一股脑地逃到爪哇国啦。

另一些感觉活跃起来。蜜蜂撞击窗户玻璃的声音,深巷远远传来的两三声犬吠,屋角蜘蛛活

动的声音,全清晰透明地在我的耳朵里。有时闷得慌,就捧一本诗集,漫无目的地翻着。英国女作家伍尔芙发现,生病的时候特别适于读诗,病人对于诗的文字可能产生神秘的喜悦——这倒符合我的拙趣了。

(单位:虎门镇赤岗小学)

橙色的春节

我很喜欢吃柑橘,尽管每次吃得多了嘴巴长泡,但我依旧很享受吃柑橘时唇齿与果实颗粒碰撞的感觉。
我的老家在韶关市的一个乡村里,那里并不盛产柑橘,但我的一个亲戚却在村子里一个山头上种满了橙黄橙黄的柑橘。
乡下偏僻少人,每当过年,村子才有了许久都未有过的生活气息。
那座小山坡离我们的祖屋并不远,过年

刘子靖

驾车回去村子路过那个山坡,每年都让人惊喜甚久,因为亲戚种植柑橘的规模每年越来越大,柑橘就逐年逐年地占领了不同的山坡。打开车窗,放眼望去,仿若进入一座“黄金城”,这盛景总会受到村民们的美赞。

种植柑橘的这个亲戚为人大方,我们每年回老家,他都会送给我们亲戚几大箱的柑橘。茶余饭后,长辈和我们小辈们总会围在一起吃柑橘。有力气的大人从楼上把柑橘抬下来,迫不及待的小家伙们总是在喊“快点,快点!”。
亲戚送的柑橘都是清洗过的,柑橘的表皮如同少女般的肌肤光滑无比,橙色的表皮下就是饱满的果实,在灯光的照射下,果实颗粒若隐若现,让人有想一口吃下去的冲动,大人小孩都说甜得很呢!
在我们家乡,过年吃柑橘寓意“大吉大利”、“百事大吉”,送他人柑橘也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取个吉利的好兆头。
美食再好吃也不如人情味足。

我们隔壁屋有一个厨艺精湛的老大娘,她不仅能做出一桌桌佳肴,她做的小糕点也是深得邻居的好评。每逢过年,我们家也送给老大娘许多柑橘,往往隔了几天,我们也能很快吃上她亲手做的小糕点,她还送给我们几盒她自己做的柑橘糖。
老大娘做的柑橘糖晶莹剔透,似琥珀,又像琉璃,橙色的糖果饱满无比,初入口糖果坚硬且略带微苦,但经过细细吮吸,柑橘糖逐渐融化粘牙,苦味慢慢转化为回味无穷的甘甜,家里的小孩吃过后就再也忘不了这种带有惊喜的糖果。
亲戚送的柑橘太多,家里长辈总把多的柑橘放在三楼的大阳台上。过年不仅少不了柑橘,也少不了烟火。夜幕降临,我搬了一张小椅子,斜靠在墙壁上。
我吃着橙色的柑橘,看着被烟花照亮的橙色的天空,过着橙色的春节。

(单位:虎门镇龙眼小学)

致远方

你听着月亮的歌谣
睫毛愉快地相遇
梦里盛满了糖果
汽车轻快的脚步声
城市的点点星光
被夜色温柔拥抱
妈妈将目光印在你的脸上
小手亲了亲大手
房间角落的拉杆箱
挂在架子上的风衣
见证着梦与现实的碰撞
趁着太阳还没上班
妈妈穿上月色
成为了更多孩子的守护者

晚安

陈倩怡

向小方盒里挥挥手
抽出一摞愿望的纸条
想看蔚蓝的天空倒入大海
想看孩子摔入春天的怀抱
想给父亲送去新年的问候
想一起围着圆桌开怀大笑
想在樱花树下看见梦中人
想在校园里分享假期趣事
想用味蕾载满食物的香气
想用汗水建设更多的可能
在这平凡的人世间
我们用愿望将生活升华
轻轻转身
拥抱着其他许愿者
用真诚为愿望护航

愿望

白衣反射了混黑
用铮铮的白衣
敲响了古老的华夏旋律
将心弦的拨动趋向一致
白衣之下的身躯
鼓动的血液
展示黄皮肤的力量

白衣

“白衣”是我
静坐于日光所及
细听于人语之间
“白衣”是我
以墨水为媒介
向未来正式宣战
“白衣”是我
用凡人之躯
将死神的镰刀阻挡在外
“白衣”是我
扭紧胸前的扣子
时刻战斗在危难之间

分针与秒针距离在缩短
曲折线向着威严的横线奔跑
按捺住想要放肆的心跳
最后一刻
白色曲线紧紧扣住
你看
樱花装点了白色的衣角

第一首诗用一位母亲的视角,写出一场小小的告别场景。在疫情期间,许多身为母亲的防疫战士,离开自己的孩子,成为更多生命的守护者。她们身上所展现的母爱,不再是一份私有物,而是上升到了一种更加深沉的母爱。
第二首诗,来自于电视上的防疫日记,当主持人问到医护人员有什么愿望的时候。大家的愿望都很普通,但就是这些普通的愿望让人热泪盈眶。疫情期间,每一丝生活的温暖都值得珍藏。在苦难中许愿,是苦难者的救赎。特别是在这个视频最后,有个小细节就是患者微笑看着医护人员说,希望身体健康的时候感触颇深。在这个关系中,不再是单方面的保护,而是两颗心紧紧相连,互相扶持,为希望加油助威。每个人都在努力着呀!
第三首诗中的白衣指了四种人:普通百姓(古时候白衣指代平凡百姓)、学生(古代未考取功名的秀才,这里引申为国家建设

后记:

预备者)、医生(白衣天使)、战士(白衣在这里指他们身穿防护服)。这四种人在我看来,都是时代建设者。普通的人们在这场战役中,选择担起一个大国子民的责任,减少国家负担。学生是国家建设的预备者,他们正是用知识武装头脑的关键期,他们用墨水编织出未来的画卷,而这幅画卷里面承载的是中华大地。医生和战士,不眠不休在与死神斗争,他们是这场战役的关键。在这次疫情中,每一个人都在努力抗争,我们互相取暖。我意识到,我们不再将希望寄托于“一个英雄”,在危难之中,我们每个人挺身而出,向一切苦难宣战。我们这个时代,是英雄的时代。历经四月的抗争,从寒冬走向暖春,武汉的樱花烂漫了马路,黄河又开始奔腾,广东木棉花燃烧了枝丫,这样的山川难道不值得我们守护吗?

(单位:虎门镇北栅小学)

我的阅读生活

我的生活,似乎被工作肢解成了两部分——紧张繁忙的教学生活,以及舒适写意的假期时光。久而久之,我的阅读习惯仿若也泾渭分明:上班期间,与各类教学刊物相伴;休憩阶段,遨游于各种名著的海洋。如果说在紧张之余浏览教学刊物是一种工作需要,是一种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那么在惬意的休假时段阅读大小块头名著小说则是一种心灵的慰藉、思想火花的碰撞。无论哪一种,都使我乐此不疲,受益良多。
每天,冗繁的教学工作总压得自己透不过气,如能在闲暇之余捧上教学刊物字斟句酌,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师道》、《班主任》,教会我如何聪慧地成为一名班主任——一名睿智的班主任;《小学语文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取舍,把更多有益学生的国学渗

李彩华

透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去,不再局限于课本,照本宣科;《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各科教与学》,提高了我的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让我清晰地了解到小学语文各教学阶段的目标应如何更合理、更高效地实现,徜徉其间,更能发现有效的教学方法,引为己用,而非像玻璃中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教学路上,那一本本刊物,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教师的工作,赋予了我们特有的权利——令人艳羡的寒暑假,我们大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小憩一下,好好反思一个学期来的得与失,重整旗鼓,为新的学期作好准备。还可以借着这一空档,读自己平时想读却又无暇东顾的书籍,真正做到心无旁骛地细细品读。让自己百读不厌的书,莫过于曹雪芹的《红楼梦》、钱钟书的《围城》和三毛的《撒哈拉沙漠》,几乎每个假期都会一一拜读。《红楼梦》涉及的领域之多让人惊叹,不得不臣服于作者的见多识广;《围城》贴切幽默的比喻,数不胜数,让人连连拍手叫

绝;《撒哈拉沙漠》温情、细腻的纪实生活,让人深陷其中,为着心中的那一方净土动容不已……那一本本名著,如同一个个朋友,让你受益匪浅。在与“老朋友”促膝长谈的同时,又与“新朋友”谈笑风生,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于繁忙中阅读书籍,如同品咖啡,偶尔一浅酌,就能让人提神醒脑,重新振作精神,继续在教学的道路上且行且进;而于闲暇时候品读名著,则如同品茗,唇齿留香,沁人心脾。

(单位:虎门镇新湾小学)

教育随笔

追求头顶上的星空

沈益然

我在小学就立下了当老师的理想。当时看了很多韩寒的书,所以一心想扑在教育上发光发热。不过经历了四年的教师生涯,我发现一个人的力量是那么微不足道。尽管这样,我还是一如既往地想多为学生做点事情,让他们有个有益的童年。
前面两年我是在威远小学教,因为是个新手,所以我经常主动留下来加班,为了提高学

生的阅读兴趣,我设立阅读月,每天更新学生看书的数量,一个月统计一次,达标的学生奖励一本新书;为了让学生喜欢写作文,我创办班刊,一个月一期,每次出班刊的那个周末,我从早到晚都坐在办公室里,就连五一假期也不放过。我还做了公众号,用来记录学生的生活日常和优秀作品。所以家长们对我很感激,到现在还经常跟我联系。

来了赤岗小学,我的初心不改。为了提高自己,我积极参赛,四年里获得了一些奖项。同时我也加入了东莞市小学语文名优教师研修团、虎门镇新锐教师研修团、欧义赐名师工作室。学生在我眼里也不是考试的工具,不是工厂里批量生产的乒乓球。我一直努力想在学生的小学时光里留下一些对他们以后有用的东西。但我毕竟经验很有限,还很稚嫩,所以我很感谢那些指导过我、影响过我的人,他们教会了我很多。我自己下班后,如果不用加班的话,会抽空看书,提高自己。

我也慢慢体会到了付出的价值。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不是他人,也不是社会所决定的,而是由内心的道德法则所决定。就像康德所说:“有两件事物,我越思考越觉得神奇,内心也越敬畏,那就是头顶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和大家一起努力,去追求头顶上的星空。

(单位:虎门镇赤岗小学)

教育随笔

周嘉欣

教育教学工作,总是苦乐相伴。最近,时常回想,自己前几年的管班经历,有一段时间,真的是被一些学生牵着鼻子走,每天出现的问题层出不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边没教育完,那边就要见家长。甚至有的学生问题还需要花费半日去处理,正常的教学任务都受到影响而没有按计划完成。
曾经看过一本书,用书的作者王晓春老师的话说,这样的老师“几乎可以肯定是专业水平比较低的,精力倒挂的”。初出茅庐几载,差不多是在摸索中学习、改进、积累经验方法。开始的我,确实有点力不从心。王老师说,不主张“态度挂帅”。教师的第一

反应十分重要,它决定着教师后来行动的方向,我们经常在遇到学生能够闯祸时,就会说“又是他!”“昨天才保证不犯,今天又来了。”“我真的

是无能为力了。”这些时候,老师肯定就要冲学生发脾气或者批评谴责了,而事实,我们真的会如此。教师非但没办法了解清楚事情真相,还激化了和学生的矛盾。

不得不说,我这个还没有多少经验的初丁班主任确实容易把精力放在管理方面而不是教育方面;在管理的时候,容易把重点放在问题生身上,满脑子害怕“老鼠屎”,而忽略了一锅粥;在面对问题生时,常常想都不想,上手就管,一味跟学生较劲,向家长投诉。现在发现这都是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次要方面了。而在教育学生方面陷入闭环:学生犯错了,老师讲道理说教,学生认错了,老师就觉得孩子应该改正了,问题解决了,可以一蹴而就。当然,对于轻度问题生来说,他们的心还在学校,而家长对其的掌握也还没失控,这类学生只要把握好他们问题所在,通过个案诊疗和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很容易解决问题的。但对于中度或重度问题生而言,用常规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治疗”后,可能一开始“治标”了,我们就心

满意足认为其已经知错改正。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类学生是很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容易“病情反复”。这时,学生再犯,老师和家长就会觉得这个孩子“没救”,大跌眼镜、觉得不可思议。

实际上,学生产生问题,教师并不是简单地说教一下就可以了。虽然当前已经制止了他的行为继续发生,或者说他还能保持一天两天,实际上,学生产生问题,而这个问题展开来是一张网来的,作为老师,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使自己的头脑复杂起来,而不是采用一般化的习惯性的对策,在做重复低水平劳动。这时候,真的不是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了,而是解决自身理念问题和处理问题思路问题。
到底还是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不然,把问题简单化处理,我们很容易精疲力尽,更觉“黔驴技穷”而“郁郁不得志”。

(单位:虎门镇大宁小学)

教育,让沿途更美丽

——我和孩子的那些事儿

叶春花

有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教师乃父母仁心,所以每一个孩子也是老师的天使。在天使的世界里,有欣赏、宽容、激励、赤诚、真爱......拨开尘扰的世界,睁大发现的眼睛,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感动”是我们一路的风景......

班上有个叫梓萱的小女孩,第一天来到班上,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敢直视老师、不敢与同学玩耍、不敢与人交流。与妈妈交谈中,得知孩子一直在老家,属于留守儿童,性格腼腆。更让我头疼的是,2个月下来,单元自我检测一直徘徊在七十分左右,当时我们的平均分可是98分左右呀,这可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孩子也因此自信缺乏,深受打击,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针对这个现象,我特意开展了一节以“助人为乐、称赞为主”的班会课,让孩子们懂得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夸赞他人。孩子们果然没令我失望,开始纷纷帮助她,主动交好,一次自信成长课主题分享,梓萱不敢上台,就听见孩子们说“不用害怕,你可以的”“加油”......后来两个小女孩主动牵着她的手,说:我们陪你一起!在同学的帮助

下,她的勇气战胜了畏惧。依然记得舞蹈考核时,她的动作做不上,全班女生一看她上场,便一起喊着:加油,你可以的!一下场,孩子们纷纷围上去,竖起大拇指对她说:你太棒了!真了不起!在同学们的称赞和帮助下,她日渐开朗,学习也特别努力,现在已经是名列前茅了!

在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上,我一直倡导赏识教育,我坚信教育如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的: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大多数的时候,教育的过程很少会有惊天动地、荡人心魄的事件,呈现出来的常常是微不足道、平平淡淡的片段或细节,悄然而至、挥手即去,也说不出来其魅力何在。

嗓子不适一周了,每天上课靠着与学生一年

多来的默契沟通,第二周开始,我发现我的讲台上每天都有一粒薄荷糖,刚开始我

以为是哪个孩子掉的被捡上来的,顺手就扔了,可是一天...两天...一周...我问:“是谁的糖?”全班茫然!再一周后,那日放学,一个妈妈拿了一盒金嗓子和一杯煮好的胖大海给我,说:“叶老师,孩子说您嗓子哑了,问我吃什么好,我告诉他有一种糖凉凉的,对喉咙好,他是不是就给您拿了薄荷糖...”我已听不进后面的话,因为这个孩子是苦恼了我一

年多来的“小恶魔”,经常被我训斥。回到教室,看着这些薄荷糖,第一次觉得薄荷糖长得很可爱,味道很甜。

成功的教学案例和教育奇迹的发生总是源于那些不经意的小事,一个暖心的举动、一个肯定的眼神,都饱含着浓浓的师生情,其实孩子爱我们远胜过我们爱孩子。

(单位:虎门镇智升学校)

觅“爱上阅读,
恋上文字”之法

李彩华

一个人如果重视读书,那么他必将满腹经纶,志存高远;一个家庭如果重视读书,那么小家必将书香缈缈,宁静致远;一个国家如果重视读书,那么家园必将厚德载物,鹏程万里。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
遗憾的是,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类先进电子产品不断面世,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它们大张旗鼓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只是,当电脑、手机等已成为生活的左臂右膀时,能对心灵起到净化作用的阅读(本文指狭义

的书本阅读)却被束之高阁,学生宁愿坐在电脑前,宁愿手捧手机或平板电脑聊Q、刷抖音、打游戏等,也不再自觉地、乐意地拿起一本书,来静静阅读,细细品味,这无疑是教育的落寞。所以,我,总在尝试,尝试寻求更多的方法让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

一、巧用竞赛激兴趣
有的学生读书看似很积极,但很多时候都是囫囵吞枣,读得不精,记得不牢,怎样才能让他们在读书时多用脑,把所看的知识记住记牢,不至于像熊瞎子掰玉米那样掰一个丢一个呢?对此,我尝试用了举行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的方式。结合我校“每月一书”的阅读考级活动,在月底,我总会先让学生在读完整本书之后自己出份题,然后从他们的试题中抽取部分题目,再在班上举行课外阅读知识竞赛,从而选出“月阅读之星”,并颁发奖品——或文具,或新书,这不仅能让孩子体会到

竞赛的乐趣,也能激发孩子看课外书的兴趣,更能提升记忆力,对培养孩子的竞争心和受挫能力也有很大的作用。
二、善用借还促读书
紧张繁忙的教学生活之余,我也喜欢读书。有时忍不住会与学生交谈书中的故事与感悟。交谈间,发现对对方所看的书籍特别感兴趣,于是便会借过来读。而在上课时,有时候一遇到课外阅读拓展,也会情不自禁地跟学生分享某本书的阅读所得,对此,学生似乎也很感兴趣,也嚷嚷着要借来看。是的,“书非借不能读也”,总希望在这一借一还的分享中带动更多的读书爱好者。

三、妙用照片引激情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一个喜好读书的人,捧着书本陶醉于书中的人,无疑更是一种纯净的美,仿若吵吵嚷嚷一切与我无关的静谧之美。如果能将这一瞬间“捕获”,定格于镜头中,那将

是最美好的时光印记,而这一瞬间,必是爱美之人所希冀能留存的。很多时候,我会利用这一心理,特别留意班上某个爱看书的孩子,接着悄悄地用手机捕捉好一个镜头,然后把照片洗出来,贴出来供大家欣赏,并告之学生,只要他们埋头书中,随时都有机会成为下一个“模特”——最美的自己,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多看书。而这样队伍也似乎越来越多了。书捧得多了,捧得久了,必然会去多关注书的内容,让学生爱上阅读,恋上文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我喜欢这种“一石二鸟”的效果。

让学生爱上阅读,恋上文字绝非易事,它也不可能马上立竿见影。惟愿日后细细思忖,慢慢摸索,寻觅到更好的促进方法,让阅读成为孩子的自觉习惯。

(单位:虎门镇新湾小学)

亲近阅读教学,走进群文阅读

黎彩凤

提起“群文”这个词,我一个学期都在摸索它,可我突然觉得很陌生,也许是我在“群文阅读”这条道路上走了不少的弯路吧!
一、把群文阅读上成了主题阅读
群文阅读和主题阅读上都是根据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组合起来,然后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学习。但其实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群文阅读更注重阅读策略和表达方式的议题,而主题阅读则重于人文主题;群文阅读更多的是采用比较阅读,并多篇并重的,而主题阅读更多是采用链接阅读,一篇为主,其余几篇为辅,通过多篇文章的阅读,对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

我在一开始时候,就在这方面开了岔。当时,我是以“复述,让故事更精彩”这个议题来进行选文和设计教学的。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间故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所以,我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就以《猎人海力布》这篇文章为主,通过在这篇文章汲取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然后运用这个方法来复述《东郭先生和狼》、《聪明的阿凡提》、《狼来了》这三个故事,从而达到为群文而群文的教学。
当上完课后就发现了自己没有上出群文阅读的味道来。首先,汲取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就需要将近一节课的时间,复述故事也只能是作为拓展来展开,偏离了群文阅读的主题。其次,这三篇故事有让学生看的时间,和讲故事的时间,可是求什么同?比什么异?好像都不沾边。

所以,果断地险崖勒马,重新选题再进行磨课。
我第二次上课时,是上“不同版本的《嫦娥奔月》”这个议题。在上课前,我吸取上节课的教训,先进行一个课前的思考,我想:我需要怎样做才能让学生从“读懂”一篇文章提升到“读通”一类文章?有了这些思考,我想这节群文阅读则意在引导学生发现故事情节丰俭的秘密,梳理丰富情节的方法,了解不同版本民间故事的奥秘,对民间故事特点有更全面的认识,就可以达成教学目标。
本课共分三个环节:首先,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阅读五个故事,提取故事情节,求同比异发现一个故事出现多个不同版本的原因,发现创造性复述故事的秘密。上完这节课我发现方向对了,老师和学生都学得轻松自然。

二、原来“群文阅读”是用文章的本身来教表达
单篇文章,学生读了未必能一下子发现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与创作特色,即使发现了,印象也不深刻,于是老师会不断地引、不断地问、不断地导,甚至干脆自己直接讲了。然而,当我们把相似表达特点的文章放在一起,文章本身就能教了。所以,群文阅读就是这样教表达,用文章的本身来教表达,通过对文章的发现而促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我无需想得太偏及离得太远。
总之,开展群文阅读是希望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得到提高,能够从“读懂”一篇文章提升到“读懂”一类文章,对一类文章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思行合一。

(单位:虎门镇外语学校)

教育随笔

郭静

不知不觉,做班主任已接近三个年头了,和孩子们相处的日子有喜有忧,但却很充实。闲下来,突然问自己:当老师怎么样?心底传来强烈的声音——我很幸福。其实,这答案挺出乎意料的,平时班上好几位“混世魔王”扰得我心力交瘁,课下接连不断的“举报信”,我以为我内心会是抗拒和厌烦的,但是孩子们温暖的举动和纯真的笑脸,却让我心生愧疚,不住地反问自己:是不是我对他们太严厉了,以成人的角度来要求他们?是不是有些话说的太重,会伤害到他们?是不是有时候忽视了对一些孩子的关注,少了一点沟通……

上个星期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我仿佛经受了一场洗礼,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在处理班级事务时的

稚嫩与不足,也让我会想起之前的一些事。刚毕业那年,就当了四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才从学生的角色转变为教师兼班主任。新手
带班,免不了手忙脚乱,我也不例外。没有老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我一边尝试一边实践中学习,问题层出不穷,那段时间很难却让我成长了很多。开学后的两周我差不多把班上学生的脾气秉性都摸清楚了,并且选出了我至今仍记忆犹新的得力助手——班长。当时让她当班长试试看,没想到成了我口中一直为之骄傲的好班长。这个女生沉默少言,却能在我不给出任何指导的情况下把班级事务管理的井井有条,很难想象她只是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她能感我所感,怒我所怒,在调皮学生惹我生气后,自己想办法教育他们的一顿。这个班长,我打心底里喜欢她,却没有机会带着她一直到小学毕业,虽然如此,我也时常会向她妈妈来了解她的近况。

有时候,有人会说“铁打的班主任,流水的学生”“你对他们再好,他们也不会感激你” 此类话不在少数,虽然可能是一些老师在愤怒之下说出来的,但是我不敢苟同。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老师对他们好不好,他们都很清楚。你爱他们,他们自然也会亲近你;你天天一幅冷面孔对着他们,师生的感情自然也会疏离。我记得很清楚,在离开上一间学校来到东莞后,原来班上的一位男同学在校级的书信征文中写到了我,他家长也把这封信微信拍照给我看,相隔一年多,孩子还能通过这种形式来怀念我,我内心受到了 触动。这个男生品学兼优,兴趣爱好广泛,惜才的心理让我一直着重培养他,也让他顺利进入了校级广播站。来到东莞后,他爸爸有一次跟我聊天说到:“博谦在您走后,就退出了广 播室,因为之前您看重他,他因为不想让您伤心就留在了广播室,他其实不爱广播,他一直没说,因为尊重敬

爱您!”听了这番话,我的心颤了一下,原来不仅是老师在成全学生,学
生也在用他的方式成全老师。这些看似年纪不大的孩子们,柔软的内心“执拗”地守护着他们的老师。

今年,我带的是一群三年级的小朋友,和那批四年级的学生相比,由于年龄小,他们很难感受到老师的辛劳,所以他们时常惹我生气,我也会劈头盖脸地批评他们,可能从我的潜意识里没有发自内心爱他们。在参加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时,看到了一个教学案例:一个新教师对一群三年级的孩子束手无策,为了阻止这些调皮的孩子相互说话,划分“楚河汉界”,为了管理课堂秩序,她不惜把这些孩子“拒之门外”。案例中的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不见效,教师无助又无力。转念想想,自己似乎也正处于这个状态。每个班都会有调皮好动的孩子,但是深挖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作为老师,如果你一直带着有色眼镜看这些“问题”学生

他们的任何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甚至是错误的,老师就不会以心换心,共情思考。想想自己平时,对那些爱搞破坏的孩子留下刻板的印象,压制的方式试图矫正孩子的言行举止,不仅激发了孩子逆反的心理,还造成了情感疏离,情况只会愈演愈烈。

作为新手班主任,我清楚地认识到在处理突发事件和班级管理方面仍有不足,在以后的 工作中,我要在实践中总结,在失败中成长,争取有一天能成为心中有爱、脸上有笑、眼里有光的受学生喜欢的班主任老师。

(单位:虎门镇南栅小学)

《考试脑科学》读书分享

郑琳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直未读完的《考试脑科学》在这个元旦假终于读完了。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之后,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流之后,每个人都有两种思想。”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考试脑科学》这本书,我将和大家分享以下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记性不好的人就是笨吗?第二偏科居然是优点? 
上学的时候大家是不是都有这样的感觉:一遍两遍等于没学,三遍四遍有点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答案就在《考试脑科学》中。《考试脑科学》的作者是日本作家池谷裕二,在学完《考试脑科学》以后,我发现长久以来我都理解错了一句话,这句话就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让我们一直认为学习就应该是“勤与苦”的,再加上还有一句:“学习没有捷径”,更是让无

数人踏上了“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痛苦征程。的确,学习没有捷径,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是学习是有方法的,这个方法叫科学。而《考试脑科学》这本书——提倡不违背人性、顺应规律、利用本能来提高学习效率。

现在我与大家分享一些书中有趣的点。第一部分想跟大家分享的观点是“记性不好的人就是笨吗?”,这个观点应该戳中了很多人内心的痛处。很多人上学的时候记完就忘,让人绝望。但是我们也发现自己在其他的事情上,又一点就通、一学就会。举个例子,我高中有个同学,所有的文科都极好,上英语课看小说也不影响她考140分,可是把她所有的理科分数加起来可能也没有140分……
所以说小伙伴们,放宽心——我们谁都不笨。甚至我们谁的记性都没问题,我们之所以有些东西记得住,有些东西记不住,是因为大脑的本质就是“遗忘”。
为什么会这样呢?得先从大脑的构造开始说起。长期记忆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好记性”,是过了很久还不忘记的记忆。而负责判

断记忆“是作为长期保存还是短期的随时抛弃的负责人就是海马体”。而海马体判断记忆有用没用的标准,就一个——“是否攸关生死”。比如一个两岁的孩子,碰了暖气片被烫伤了,她这辈子都忘不掉;就算成年了,看到暖气片,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也不敢碰。

脑结构说完了,咱们来了解一下“记得住和记不住的奥秘”。与“生死攸关”相比,英语单词?中国历史?鲁迅?三角函数?是不是完全入不了海马体的眼?可能大家又要说——“人这一生,攸关生死的时候能有几回啊!可是很多事情,我们不还是记住了吗?”对,尽管海马体对记忆的偏好是“生死攸关”但是我们是可以通过对海马体进行欺骗,来获得长期记忆。
科学家在对大脑研究的时候发现,海马体只有出现LTP时(LTP:长时程增强效应),人类才会有记忆,如果剥夺了LTP,人类的记忆就会消失。也就是说,想记得牢,就必须使海马体产生LTP。科学家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反复刺激海马体,可以产生LTP。

估计看到这里有人就会想:“这不就是重复吗?一遍不会,两遍再不会,四遍八遍甚至十遍二十遍肯定就会了”但是如果真的这么简单,那岂不人人都成记忆专家了?人类的大脑还有个叫“超限效应”的状态,你会发现一个字你写六到八遍,就不认识了。这就是超限效应。所以简单的反复,并不能绝对增强记忆。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记不住的奥秘”,所以我们先从“什么样的情况会使记忆消失?”开始说。雷区一:压力会使LTP消失。比如创伤性失忆、考试时过于紧张导致大脑一片空白、孩子越吼越笨……原因:海马体惧怕压力。雷区二:过量新内容。比如你要做某件事的时候,被别人一打岔给忘了。原因:短期记忆区容量有限,新记忆会覆盖旧记忆。雷区三:单一无聊的刺激。比如死记硬背、重复抄写……原因:超限效应。这些雷区都是记不住的主要原因。所以,想要记得牢,就要避免记忆雷区。同时,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记忆的方法,可以去再读读这本书。第二部分想跟大家分享的观点是“偏科居然是优点?”在我的求学生涯和教学生涯中,听到过无数次:“偏

科,怎么办啊?”那哀怨的口气,让人感觉偏科简直就是人生悲剧,十恶不赦。连我自己,也被偏科问题困扰过。但是《考试脑科学》的作者告诉我们:“偏科不是缺点而是优点。”大家应该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了解过《考试脑科学》里的“好奇心”和“偏好效应”,也就是说,好奇心和偏好效应一下子将学习效率提高90%。这样高的学习效率怎么会是坏事呢?

偏科不是坏事,真正糟糕的是对不喜欢的科目持放弃的态度。一个学生,智力正常,课堂愿意听一点儿,作业也愿意写,考试的时候考个五六十分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是有很多学生连十几二十分都考不到,这就是一种放弃态度。这是学习导向甚至三观出了问题。
正如一旦孩子发现自己怎么努力也无法考上理想的大学的时候,支柱就崩塌了。如果我们能够接纳孩子偏科,允许他有短板,就可以利用“偏好效应”去带动弱势学科的学习。因为学科之间是相互渗透的,学习能力也是可以迁移的。比如我们会发现一个孩子喜欢恐龙,那么多的恐龙种类和名称他都能如数家珍,

甚至记住复杂的名字怎么写,如果家长全力支持孩子的爱好,接下来孩子会了解恐龙生活的时代、恐龙的食性、那个时间还有哪些动植物,进而去了解化石、古生物学……他会为了阅读去认字、会为了满足好奇心去查资料……所以孩子出现偏科的时候,对于他喜欢的科目,我们不用费心。作为教师的我们和家长要做的,就是心平气和的接纳孩子有弱项的事实,并且不要急于去补,除非孩子愿意。人们对于某一方面的偏好,才是出类拔萃的原因。

最后,我想说教育的制高点是自我教育。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认识大脑,才能更好地掌握学习和教学。希望各位小伙伴在以后的阅读和教学中学无止境,保持热爱,继续探索。

(单位:虎门镇捷胜学校)

2

2

2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