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心
2022年第4期 (总第4期)
序
文 昌伟宏
一路走,一路花开
当三月的烟雨褪去,当四月的轻风吹起 ,在春的絮语里,我们迎着那抹透亮的晨光,吹响集结的号角,套上远行的车马,开始了新的征程,带着向往、带着希望、带着执着。
冬的严寒曾凋零了树的繁盛,花的艳丽,草的青翠,然而却不曾冻结大地的生机。春的气息吹来,树依然吐芽,花依然盛开,草依然生长。我们走过冬的凉薄,踩着春的脚印,用大地的胸怀,丈量着希望的远方,看绿树红花,看桃红柳绿,每一棵在冬天沉寂的种子,都将在春天苏醒,带着不屈的倔强,努力生长。
我们是一个80、90后的团队,热情而有朝气,求实而不墨守;我们,一群衷情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年轻人,追寻教育的诗意与幸福,执着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生命境界的飞跃;我们
将“为了文学与童年的欢聚,为了教师与教育的相契”这一价值目标,着力探索儿童本位下的文学教学实践之路;我们,诗意地栖居在语文教育的大地上,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携手同行,为造就孩子们阅读生活、文学生活的生动,为开辟小学语文教育的灿烂之途。
创刊以来,在全体工作室伙伴们的努力下,一期期的《文心》如同开春的鲜花一朵朵盛开在所有读者的面前。文中人、文中梦、文中情,直观而唯美地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刊物质量节节攀高,不断在知识性、思想性、专业性上取得突破,工作室成员、学员的灵性和才华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释放。
一群追逐梦想的年轻汇聚在一起,为着共同的教育梦想,一路走,一路花开!
欧义赐名师工作室新一期《文心》如沐浴春风,再一次让人期待。
2022年3月22日
(单位:虎门镇金洲小学)
目录
contents
序
02
目录
04
07
我们那时的教师生活
欧爸专业成长故事(三)
06
3
2
1
4
随笔专栏
一路走,一路花开
一个女人的故事
10
11
初心不忘,筑梦前行
15
春风十里,不如将爱予你
18
相信希望
20
目录
contents
22
专业成长栏
25
30
鼓励阅读,结伴同行
26
5
一个不断扩容的“桶”
一线感受,一线战斗
36
40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3
爱,是教育的生命底色
育爱育美,情暖他心
主办:欧爸工作室
发行:欧爸工作室
审核:欧义赐
编辑:李敏琪
文字:欧义赐、昌伟宏、沈益然、郭静、
李彩华、王玉映、黎彩凤、刘子靖、
王星月、林梅婷、叶春花
欧爸
专业成长故事(三)
路是走出来的,执着地走下去,即使未必能达到目的地,但也将收获沿途的风景。
——欧爸
我们那时的教师生活
文¦ 欧义赐
20年前的农村教师生活是纯真的,简单的和朴素的。
学生每天三个基本动作:学习、清洁、干活。学校下午四点半放学,轮到值日的学生留下来搞清洁,主要内容是打扫教室、清洗厕所和捡树叶。其他的同学要么回家做家务,要么到农田里干农活,要么去养殖场帮忙打下手。
教师每日三个基本动作:备课、上课、改作
学校每月三个基本动作:推门听课、抽查教案、检查作业。空余的时间就是看书、练字、打球、喝茶。其中“两球”是我们那时的常态生活,也是我们那个年代最高级的娱乐。上午下班来一场乒乓球,下午下班来一场篮球,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对于乒乓球,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都打得好。今天有谁拿了冠军,第二天就马上有人找他单挑。从怀才,到卓涛、仕鹏、锦勇、映庭......大家心里都有个冠军梦。我和佳升作为菜鸟,要么充当陪打,要么扮演看客。无论赢球还是输球,大家脸上都是笑呵呵的。到了中午吃饭时间,大伙围坐在一起,冠军得主获得了一次至高无上的荣誉--为大家夹菜。大家开心地端起饭碗欣然接受赢家的高贵的礼遇。
如果说乒乓球是教师感情的纽带,那篮球则是家校沟通的桥梁(那时候还没有家校合作这个说法)。每周三下午的篮球场,热闹非凡。由渔民、养殖户、农民等家长组成的球队对战学校教
业。一周20多节课,除了上课,没有繁杂的会议,没有无休止的检查,业没有这和那的表格填写。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小黑板,简简单单、实实在在。
周末则是我们最浪漫的日子了。周五晚上我们几个住宿的教师爬到了教学楼的楼顶,老式磁带机播发着陈奕迅的《十年》,木炭烧红着发滚的凤凰单丛茶,嘴里聊起了最近八卦到的新鲜事。周六早上五点多,耳畔响起了周杰伦的《半导体盒》,人已站在“走马山”山顶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了中午,七八两摩托车在轰隆隆的汽笛声中出发了,我们的目的就是离学校五六公里外的海边,追沙马、踏浪、捡海螺、钓鱼、哈啤……这就是我们那帮二十出头的年轻教师的周末生活。
现如今这段生活已经时隔20年了,但依旧怀念,怀念它的纯真、它的简单和它的朴素。
师队。一开始大家都打得客客气气的,但随着分数的不断拉开,比赛渐渐进入了白热化,也顾不上对方是家长还是老师,该防的防,该突的突,大家打得不可开交。随着最后的哨声响起,比赛结束,大家又从对手切换成家长和教师,又客客气气地夸赞对方的球技好。临走时,我们也不忘叮嘱家长们要跟进好孩子的学习。然后,骑着装有打氧桶的摩托车、挑着箩筐的身影渐渐地消散在暮色中。
随笔专栏
一个人可以变成什么样的人,他就一定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这个需要,我们称之为自我实现。
--亚伯拉罕-马斯洛
一个女人的故事
一个下午我和朋友吴在陈的家里谈论西方美人的常识。不知不觉中,外面那一片白白的空地灰暗起来了。我看了一下钟,原来快六点了。于是,我和吴准备起身告别陈。就在这时,进来了一个妇女。我努力想看清她,但在昏暗的屋里看得并不十分真切。这时听到陈唤她婶婶,我的脑海如这屋里的灯光一样突然闪亮起来了,一张桃花似的脸在脑中清晰起来。喔!这已是十年前的事了……
十年前,我和陈同在县上念高中。一日,陈告诉我,他叔叔娶媳妇了,是一个外地的姑娘,长得并不坏。后来,我和陈去他叔叔家的时候,果然看到一个女人在庭院里散步。
文¦ 沈益然
她穿了一件粉色上衣,下面系着一条青裙。发鬓垂在两只耳边,把她鹅蛋形的面庞,显得恰到好处。整齐的前刘海下面,在两道修眉和一根略高的鼻子的中间,不高不低地嵌着一双大眼。
我和陈走近去,见她手里捏着几支淡淡的小白花。陈笑着说:“婶婶,你这样早!你要花,喊我叔叔来折好了,何必要亲自动手?”我看见她的脸上起了一道薄薄的红云,接着露出很温和的微笑,两颊上微微现出两个酒窝。她说:“你叔叔喜欢这种雏菊……我常常给他折的。”
她说起“他”字,声音里含着无限的温情。陈还想打趣她,她却低着头说:“我要回去了,我还要给你叔煮蛋。”说完她沿着侧门走了,但她泛着红晕的脸庞,却印在了我的脑子里。
不久后,上了大学,我到外地念书去了。这几年来,也不曾再见到她。没想到今日在这里遇见她。但眼前的她,那双美丽的大眼里射出来一股忧郁的光,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她的眼里荡漾。她以前活泼的姿态也看不见了。
陈送着我和吴,一同走在外面。
我问陈:“刚才看到的那个人可真是你婶婶?”
陈轻轻叹了一下,说:“是啊!可怜的人,近来是越来越好赌
了。今天早上刚来找过我母亲,现在又来约着她去和村里其他的妇女打纸牌去了。”
我惊讶地说:“怎么你婶婶会变成这样的?”
陈用手扶了扶眼镜框,说:“刚开始她对赌是不沾的,见了人也很热情地打招呼。我叔在外面工作回来,也处处念着她。后来不知怎的,我叔的脾气愈发地糟了,他们吵架的消息,常常传到我的耳朵里。”
“之前那么恩爱,怎么说吵架就吵架了呢?”我旁边的吴插嘴说,他显然不相信陈的话。
“怎么会假?有一次,我还看见我婶婶在房间里默默地垂泪。”陈的态度是一本正经的。
听了这句话,我们都不再言语。看来,村子里流传的关于陈的叔在外面拈花惹草的消息是真的了。这时候我们已经走过了两条街,路灯开始亮起来了。
“可是,你婶婶现在每天就只用打牌来打发自己的忧愁吗?”吴还不肯罢休。
陈默默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也不止的。你也知道,在我们这种地区,敬神拜佛的风气是很流行的。我婶婶后来也常常提着竹篮,装满厚厚的银纸和果品,随着几个要好的妇女,到各种神庙去拜的。
唉,我婶婶会变成这样,我以前简直想不到。按理说她是城里长大的孩子,又念过十几年书,应该要很开明。谁想得到她也会跟我们农村的妇女一样,跟纸牌香烛混在一起!”
朋友陈就这样结束了他的故事,他再没有别的批评的话,但是从他的声音里,我知道他现在也有点悲哀了。
回到家后的那个晚上,我靠在书桌前,但是,我哪里还看得进去书!脑子里浮现的,尽是陈的婶婶那张忧郁的脸。清瘦的寒月挂在窗外的树梢上,放出锐利的光芒,但在这时,却勾不起我的半点心思。听着母亲在房间里准备明日敬拜神佛的那些东西的声音,我仿佛看到了她在人潮之中虔诚地跪拜并容光焕发的样子……
(单位:虎门镇赤岗小学)
初心不忘,筑梦前行
文¦ 郭静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到“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一场影响孩子心灵的修行,教师扮演者引路人、指路灯的角色。开学伊始,学校组织“我为什么当老师——同上师德第一课”的活动再次加深了我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当我第一眼看到醒目的标题——我为什么当教师,我在心里暗暗问自己:我当教师的初衷到底是什么?内心一个坚定的声音告诉我:是因为热爱。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初登讲台时,我浅薄地以为这份职业的“光辉”来自桃李满天下的成绩;从教几年后,我清晰地认识到这份“光辉”来自坚定的理想信念、甘于奉献的热爱、视生如子的仁爱。由此我联想到今天观看张桂梅校长典型事迹的视频,在她的身上闪着教育的光辉,诠释着理想的崇高。视频中张桂梅校长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颇深“我能做到的事情,我才会要求学生去做;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凭什么要求他们去做”,所以她每天五点半起床开启校园走廊的电灯之后才催促学生们起床。反观自己,在教育的过程中时而会以苍白无力的话语来代替亲身的示范带领,所以收效甚微。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张桂梅校长一直以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华坪女子高中的女孩们,她的大爱无疆、坚定信念把一千两百名女孩送出大山,圆梦大学,虽然她已六十五岁高龄但她依然坚守着她的这份毕生事业。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像张桂梅校长一样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老师们,他们都饱含对教育、对孩子的热爱,或大或小。大爱无疆、小爱无痕,这些爱汇成涓涓细流滋润着教育的大地,源源不断,遍地繁花。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要求。作为年轻教师,我们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坚守师德“底线”,远离师德“红线”。不忘初心,行稳致远,准则在心,筑梦前行。
(单位:虎门镇南栅小学)
春风十里,不如将爱予你
文¦ 李彩华
春暖花开日,开学启航时。开学伊始,教育局便安排了全市教师进行了“同上师德第一课”的研讨活动,这于我们教师,既是学习的方向标,也是时刻敲醒我们的警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洗涤着我们的心灵,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在观看《我为什么当老师》的视频中,张桂梅老师的一桩桩事例和一句句质朴却真挚、直指人心的话语至今仍在耳边萦绕。有时候我在想:是什么一种信念,支撑着张桂梅老师四十年风雨无惧地扎根于贫困地区?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牵引着张桂梅老师十二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华坪女中,鞭策一代又一代的女学子艰难求学?我想,应该是一种大爱吧,只有大爱无疆的心胸,才能做到爱生如子,望其成凤。她把乡村的女孩们从沉沦的边缘拉了回来,唤起她们的觉醒意识,敦促她们改变自己的命运,让她们相信在放弃挣扎、听天认命抑或诱惑纷飞的今天,读书依然是挣脱
贫困枷锁,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是的,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我们除了教会学生学识,更重要的,还要教会他们懂得塑造自己有权选择人生价值的健全灵魂。而张桂梅老师一直在践行着。
是的,她守住的是三尺讲台的阵地,保持不变的是她的初心,她用生命点亮了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更唤醒了无数人心底信仰的力量。她拼尽生命的气力,践行着一名优秀党员教师的信念,实乃我辈之楷模,吾当谨记于心,胸怀大爱,砥砺前行!
(单位:虎门镇新湾小学)
相信希望
迎着春风,我们开始了新学期,孩子们度过充实的开学第一天后,“浇水小分队”在放学时纷纷跑来问我,“老师,需要去浇水吗?”是啊,一个月没有打理的菜园,孩子们可担心了。
怀着忐忑的心情,孩子们跟着我来到了菜园。意料之外,菜园里都是绿绿的,没有干枯。即使有些菜已经开花结籽了,但也是在在往上努力生长着。小陈开心地喊着我:“老师,你快来看,我之前移植的地瓜苗活了。”话音一落,我和其他孩子赶紧跑去看。你挤着我,我挤着你,大家都凑在那看小小的地瓜苗。“可是它旁边好多菜啊,好挤啊!”“它好像没怎么长高啊!”“它上面好多洞啊!”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突然有一个孩子大声提议:“要不我们把它再移植出来吧!”“再移植还能活吗?”“可以的!够空间给它生长应该就可以啦!”“我们要相信它可以活的!”
文¦ 王玉映
“老父亲”小陈说:“要不我们试试吧?”“试试吧!”接着孩子们就动手了,没有寻求帮忙,全程小心翼翼地把它挖出来再移植到另外一处地方,填土、浇水。完成后,孩子们露出满意的笑容。
“我们试试吧!”相信今天的这个场景,这一句话,会让这群孩子们记忆深刻。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绝望,要相信希望,要努力去尝试。这样一种积极的态度,会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时候教育不需要多说,带孩子们去体验去感受,相信他们会有更深的感触。
(单位:虎门镇博涌小学)
一个不断扩容的“桶”
文¦ 黎彩凤
常说道:“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师范毕业,顺利通过了考核,我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自认为自己的这桶水即使不满也不会差很多。可上了讲台才发现,不是自己的“桶”满,而是这个“桶”容量太小蒙蔽了自己。
那次,是上三年级的课,在《大自然的声音》那一课中,我彻底怀疑我自己了,因为备课时我发现“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这个句子写得多美啊,可是我应该怎样教学生呢?就算让学生先找出这个句子的规律,学生也能再仿写出一个这样的句子,可这样的句式叫什么呢?如果有一个学生问我,我就哑口无言了。这个句式在语文园地也有出现,这个句式是一定要教会的学生的啊!我开始急了,我再次翻开教参书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着,看能否找到我想要的答案。就这样,知道这是“顶真”修辞手法。我上课的时候就做了知识整合,把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这个知识点放在了这一课来一起上。
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了“顶真”修辞手法。从那以后,一字不漏看教参书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有时候,我会想,我这个知识大桶什么时候才装得满啊?唉,容量不够,教参书先来凑吧!
还清晰地记得,备四年级下册《短诗三首》,冰心写的《繁星》,我自己在练习诵读的时候发现,“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和“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鸟儿躲到它的巢里。”这两句诗的时候,发现这两个“啊”的读音不能一样,我应该如何跟学生讲清楚呢?我搜索完我的知识桶,无迹可寻。我找《现代汉语词典》也没有查到。找“度娘”?度娘上的信息可信度又不高,我忽然想起考普通话时好像有出现过,果然,在《“啊”的变调》章节找到了。这次,比考普通话时看得更认真了。所以,容量不够,内存不足,那就“查找”来凑吧!
说到查找,不得不说起2020年那个春天,停课不停学,国家课程网络平台上的课给也我上了一堂课。那就是汉字的演变,这是我以往的课堂从未有过的传授,我惭愧至极!我想:以后讲生字,我也要试着给学生讲讲“汉字的演变”,可是,这个字怎么演变的,我都不知道啊,怎么讲?查,先查网络,发现我要讲的字网络不一定有,网络有的字,
也不一定是我要讲的。最终,我上书店找工具书,最终找到了《字理教学手册》这本书。每一次备课,我要讲的生字,一定会查一个这个字,再去讲。学生不但记得牢,还激起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学生后来跟我说:“老师,我突然觉得汉字是有生命的。”这让我很受启发。
现在,虽然在教学这道路上越走越远,可并不觉得自己的知识大桶越来越满,也许是自己之前装得实在太少,也可能是容量不断扩容的缘故吧,不管是何种原因,我觉得,知识还是那个知识,只是学生不再是那个学生。就算把桶装满了也不一定能应对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改变。所以,我能做的是为自己的知识桶引一股活水,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是关键!
(单位:虎门外语学校)
专业成长栏
好的人生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它是一个方向,而不是一个终点。
---卡尔-罗杰斯
鼓励阅读
结伴同行
——读《诗意同行:追寻教育理想国》有感
文¦ 沈益然
阮美好校长的著作《诗意同行:追寻教育理想国》,从哲学的层面深入探讨了教育的问题,从探寻教育的源起到教育理想的源起,并借鉴他山之石探索理想的教育。本书根据每章论述的主题嵌入相应的成长案例、教育教学案例及其评析,深入浅出地呈现了作者对教育理想的追寻与理解。读完此书,收获颇多,下面我从书中谈到的“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建立师生和谐关系”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阅读的力量
阮校长在分析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的时候发现,芬兰强调全民参与教育。芬兰的家庭教育虽
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教育内容很丰富,涉及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尤其以阅读教育最为突出。芬兰的家庭一般藏书量都不少,而且父母积极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不断指导与鼓励,且耐心陪伴孩子一起阅读,成为孩子阅读的榜样。
在此,我们再一次见证了阅读的巨大力量。我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您的孩子在十二三岁时还不知道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还没有对阅读产生兴趣,那就应当为他(她)感到焦虑,要防止他(她)成为一个默默无闻、毫无长处的人。”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是迫切但需要耐心、志在必行也需行之有法的大事,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为孩子们制造亲近书的机会。当然,“你可以牵马去水边,但不能强迫它喝水。”可是,首先我们得确定那儿有水,当马儿到了水边,它终究会喝水的。
首先,我们要鼓励学生的家庭多去买书或借书,因为家中接触书的机会越多,孩子的阅读也越多;其次,我们要保证教室图书角和学校图书室的书足够丰富,这样学生就会在耳濡目染、互相影响中投入阅读中去;再次,我们应充分利用语文课或阅读课,教会学生初步的阅读方法,在鼓励和奖赏中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是让学生提高理
解能力、综合素养、取得进步的重要途径,阅读虽然见效慢,但对人生的影响长久且深远,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从繁重的题海中解放出来,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
二、结伴中同行
书中对“我—你”关系的教育图景充满期盼,这种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生命与生命的真实相遇。“教育者不把受教育者当作是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而是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感受对方生命的律动和成长的拔节……”“教育中的双方互为主体,互相作用、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相互理解,而又保持着各自独立的人格精神。”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要尽量发展成为一种“结伴式成长”的关系。
我看到过一项调查,问教师是否爱学生,90%的教师声称自己是爱学生的,而问学生是否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时,结果只有不到10%的学生做出肯定的回答。为什么会存在那么大的落差?如果从儿童的视角看,大约因为教师的爱并非学生所向往的那种爱。因此,我主张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友谊”,有了这个前提,师生之间才能正常交往和沟通。
与学生结伴,教师要学会倾听。不仅要用耳朵
听,而且还要用眼睛看,用心去理解。最高级的倾听应该是能“移情”的,是把心放到对方身上,先感受到他的快乐、愤怒、痛苦、激动,然后再去细听。
与学生结伴,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对话。并不是所有的说话都叫作对话,对话是师生在相互尊重与平等的立场上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的方式,它致力于相互理解、和睦相处和自主合作。为此,受重教轻学观念影响多年的教师,就要努力改掉“霸占”话语权的坏毛病,改掉独白的旧习惯,养成与学生对话的教学自觉。
耐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用心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与学生结伴同行,一起成长,共同收获岁月里的美好。
(单位:虎门镇赤岗小学)
一线感受,一线战斗
闲时,我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一线带班》,从来没有哪一本书能让我看得如此地投入,乃至于我情不自禁地将自己带入了书中。
书里没有精美的封面和插图,朴实无华,但在这似乎平平无奇的书里,却饱含了作者满腔的热血与责任心。书的内容通俗易懂,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隐晦曲折的话语,非常适合各个阶段的教师去阅读。《一线带班》,开启了我真正的一线带班之旅。
文¦ 刘子靖
管建刚老师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他在教学上以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突破点,以“文心技巧”为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积极培养学生在写作寻找到自身的突破点。他先后出版过《不做教书匠》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线带班》等书籍,赢得大批一线教师的喜爱。
《一线带班》里管建刚老师直击老师面临的各种问题,给了读者许多有用的建议,切中肯綮。阅读《一线带班》,让我身临其境,不自觉地把书中的内容带入自己的工作里。对于即将当班主任的老师,这本书会提醒你如何做好一名班主任,对于已经是班主任的老师,这本书的内容会教导你如何反省自己,并给予你未来教学以及班级管理上的规划建议。
一、一点一滴勤管教,高效高质抓班级
对于班级管理,管建刚老师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接手一个新班级时,首先要将优点发扬起来。如,这个班级的字写得很好看,那就更应该让学生多练字,同时把书法作为班级文化进行宣传,从而活跃班级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成绩自然就会上去。对于缺点,要有针对性地整治,今天不整治这个缺点,日后必定会有更多的缺点影响整个班集体。老师也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年轻老师朝气蓬勃,学生当然会更加喜欢你。老教师满腹经纶,学生也喜欢听。
班主任管理班级,不仅要细心,更需要周到。班级管理中增加奖惩制度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喜欢被奖励,那么班级管理工作就要靠近这个关键点,从每天的学习以及在校表现进行奖惩,受到奖励的学生学习的热情会被激发,受到惩罚的学生,会下意识地反省自己的过错,从而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奖惩制度在很大的程度上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奖惩制度与班级的优点相结合,它们之间的碰撞更能培养整个班级体的精神文明。因此,班主任工作必须从点滴入手,时刻保持高质高效的班级管理工作。
二、诚心诚意待学生,真心真意施教育
管建刚老师在书里有一句话是这么讲的:表扬可以用喇叭,批评要打电话。表扬的话语应该传遍学生和家长之间,但是批评的话语只能告诉犯错误学生的家长。学生喜欢听老师表扬他,家长也喜欢老师表扬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激励的,一味的批评只会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学生需要被监督,也需要被关爱。
这个学期,班里转来了一个插班生。刚到班里,各方面都不适应,在学习方面也是出现了各种困难。我观察到这个孩子性格内向,在学校很少说
话。与家长取得联系后,我告诉他的妈妈,孩子来到新环境是需要时间去适应的,我让家长放心。在课堂上,我表扬孩子平时的表现,课后也关心他的是否适应新环境。不久后,孩子妈妈告诉我,孩子开始会在家里与家人分享在校的所见所闻,学习的情况也比开学之初有好转,家长和孩子都很感谢我。被老师关心的孩子往往会更加专注于老师所布置的任务,现阶段的孩子往往更听老师的话,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强势的一方,教师的主动性被无限地提高,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真心对待学生,学生是能感受得到的。
三、家校共育筑长城,构建和谐新天地
抓了学生,也要抓家长,《一线带班》里作者对抓家长部分写得尤为精彩,深入人心。
管建刚老师为读者展示了绝活六招。
第一招是照片“一对一”给家长,发学生的相片时候,可以选择私发给家长。如果发在班群里,有自己孩子相片的家长十分欢喜,没有看到自己孩子相片的家长可能会有一些想法。照片“一对一”给家长,没有收到孩子相片的家长就不知道其他家长有没有收到,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第二招是手机存座位表和好友表,时刻记得学
生的情况。当家长询问到关于座位的情况时,你能第一时间告诉孩子座位附近的情况,家长必然认为你是关注学生的情况。
第三招是感谢后进学生和家长,是他们明确了你前进的方向。后进生的情况是班里总体缺点的一个缩影,他们告诉了你未来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招是使用好家长群,跟家长们积极地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
第五招是适当的时候可以召开网络家长会。
最后一招是尽量争取每一个家长,教师的工作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
所谓的家校共育就是抓家长,班主任与家长的良好沟通能构建平稳的家校共育平台。教育教学,归根到底是社会与学生之间的行为活动,和谐的行为活动是需要一个高质量载体,国家、社会、学校,乃至于家庭,就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或直接载体。良好的运营体系能将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几个高度。因此,社会与被教育者付诸行动才能构建一个教育和谐新天地。
四、小结:培养完整的人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教育是人文性的,也是工具性的,教育的最理想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包括精神完
整、身体完整以及知识完整,《一线带班》给予读者更多是培养人的方法。管建刚老师通过各种事例以及一些理论知识来最大程度地展现一线教育的情况。
《一线带班》的内容切实,是一本实操手册,最适合放在案头,疑惑的时候去查缺。陆游诗有:“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然,每个地区、每个学校的情况都不相同,我们要抓住背后的原理,灵活地去学习、运用书里的知识。总而言之,《一线带班》是一本值得每一位老师都去看仔细阅读的好书。
(单位:虎门镇龙眼小学)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文¦ 王星月
——浅尝如何让语文课堂深化诗意教学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作为语文教师,对于如何让语文课堂更具诗意应该有更深刻的体认。潘新和认为:“教师要有诗意情怀,就要在生活和语文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和自省,不断地修养身心、身体力行、加深领悟。”在这个月的教学工作中,我开始更加注重诗意教学的注入,提高自身对诗意的理解和在教学中的实践意识。
首先,要在语文教育实践中实行诗意地教学,教师本身要对诗意地生活有一定的理解,提高语文在生活中诗意体现的认识。我认为诗意的生活,是源于内心的富足和对万事万物抱有和美的态度。内心的富足源于对自我的认可和生活的满足,这种认可和满足
可以从生活的细节中获得、阅读中汲取等等,从而使得生活的有一种厚重感,脚踏实地地感受生活。季羡林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有了内心得富足,自然在看待万事万物的方面便会添上一层和谐美好的“滤镜”,总能通过良好的审美和美感,发现不一样的精彩。这也是诗意生活的体认。
当在生活中有了对“诗意”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践行诗意地教学便有了更宽广的选择。对于如何诗意地教学,著名特级教师黄玉峰先生总结了三个方面的经验:首先是诗意地处理教材;其次是教法也要有诗意;第三是要扩大语文的内涵。
第一,关于诗意地处理教材,我在第十周的复习课上将单元的每个版块作了相应的整合。将单元的课文、词语、园地内容作了筛选和整合。整体复习用“萤窗万卷书”作为主题,内容分别运用上了“深柳读书堂”“一时天上著词声”“善学能消几卷书”作为课文、词语和园地的复习主题。寓意在课件的细节之处,给孩子们诗意的联想,凸显语文的内涵。但是这部分我认为还可以有提升诗意处理的地方,就是实际内容上的编排。目前复习课上的内容还是根据复习教材的主线,复习重点词语段,
循环往复地
练习。将来在复习的基础上,可以有一定的拓展,用教材适应地教。纵然课内有秀丽万千,但课本外有万紫千红,课堂外有万水千,课本应该是开放的。在课本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取舍一些内容,延伸拓展。
第二,教法的诗意。《语文:表现与存在》中有提及到教学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要以学生的学习为本,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对话场。在这方面,我的课堂还有很大的空间可提升。在第七周到第九周的课程中,对于课文的教学因为是网课形式等各种客观因素限制,老师与孩子们、孩子们与课文,没能实现多元的互动,课堂互动形式较为单一,教法难实现丰富多彩。但是在以后的课堂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或者情境创设的方法,尽可能地为孩子们创造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机会。
第三,扩大语文的内涵。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化知识的统称,也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那么语文课堂里面对语言和文化的生命激活更要有一定的表现与存在。“诗
意”的语言文化魅力,可以从课堂文学涵养开始,从古时诗词歌赋到现今文才学识,能够通过各种引经据典到自我创作,自然而然地抛出各种言语文化意识,使学生能够从老师的举手投足、字里行间得到诗意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自身对语文“诗意”的自我意识。在这一方面,我也在通过不断地个人积累,提高自我文学涵养,努力让自己突破自我局限的小天地,认识到语文是无界限,如生活般广大。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拥有更大的诗意情怀,让学生能够从语文教师身上感悟诗意,做一名心灵小诗人,满怀诗意看人生。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语言文化的诗意深化,课堂上春风化雨传知识,生活中诗意满怀,能够让自己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单位:虎门镇怀德小学)
爱,是教育的生命底色
文¦ 林梅婷
我爱我的学生,希望我的学生们可以健康茁壮地成长,希望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同时有对知识强烈求知的渴望。
今年九月有幸成为一年级孩子的语文启蒙老师,兴奋之余更多的是忐忑。在开学的第一课,我便教会学生“聪”这个字,从字的形、音、义引导学生去理解。并且告诉他们,“聪”字有“耳”,聪明的孩子会懂得倾听他人说话,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安静地听我说,就知道他们听进去了,很是欣慰。趁着这个机会和孩子们做了个小约定,我说:“孩子们,以后我们互相监督,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们做到
安静认真听,可以吗?”他们一听到是和老师的约定,一个个热情高涨,保证会遵守。接下来的两节课,他们确实能做得很好,时间
一久,会忘记,这时候我再提醒一下,孩子是需要多多提醒的不是吗?
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总会忍不住对学生进行说教。有时只想讲自己的大道理,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事后想想我讲的道理孩子真的听懂、听明白了吗?我想并没有,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到,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因此我认为,最好的沟通方式,是共情,是身教。俗话说:“说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课间学生会玩得忘记做课前准备,预备铃声响了,看到老师在教室了,还在教室外面玩得不亦乐乎。这可不行,于是我更早地在教室里侯堂,把教具和课本都放在了讲台上。6班的施帝文同学问:“林老师,预备铃声还没响,现在就上课吗?”我说:“不是的,我提前来教室,把上课的教具都准备好,做好课前准备。”这时候身边的几个小朋友都说,对哦,下节是语文课,那我先把语文书拿出来。坚持一个星期后,学生们的课前准备都做得很好,我的语文课代表王磊同学会在预备铃声响的时候在讲台上组织同学朗读课外古诗或者课文。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上课前就让我心情大好,忍不住表扬他们读书声音动听。又说:“以
后上课前都能听到这样的读书声,那我就是这世上最幸福的老师了吧。”学生们都咯咯的笑到不行,满口答应会做到。马赫同学马上接着我的话说:“那我们就是最幸福的学生。”
爱是教育的源泉,我们心里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们多给学生鼓励、肯定、表扬,爱;学生会让你惊喜不断。
(单位:虎门宇桥外国语学校)
育爱育美,情暖他心
文¦ 叶春花
唐骏是个很特别的孩子,不作声、没朋友,孤独的像只有他自己一个人的世界。无论交流什么,他回答只有“是”“不是”或“我不要”,很少超过三个字。
以情育人,育美育心。为让他融入到班级大家庭,我颇费脑筋;他父母也做过很多尝试,却也无奈。如此封闭真是少见,很多时候想放弃,可教师的天职让我多了一份坚持。
班级开设有自信成长课,全班40个孩子,除他之外,个个能自信地走上讲台展演。可整整半个学期,哪怕我一再邀请,也哪怕孩子们热烈的掌声,他都端坐不动。有一次在我半拉半推下他上台了,却背对着同学一言不发,真拿他没辙。
中期评价到了,其他的孩子都评了奖,唯独他是个例外。可这将无疑在他孤独的内心世界再添上一道栅栏,隔绝开他与人正常交往的世界。苦思冥想之下,我决定给他颁个“最佳听众奖”。
表彰那天,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领奖,我察觉到他眼神中充满了羡慕,也夹杂着黯然失落。在颁奖即将落下帷幕之际,他伏在桌子上,失望的眼神保持着往常的死寂。“咱们班有一位听众,他每一次都静静地欣赏大家的展示,这位最佳听众是:唐骏...”我刻意拖长声音并带头鼓掌。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他第一次主动站起来,慢慢走上了舞台…那一刻,我发现他脸上露出了我认识他来最美最真的笑容。
教育是慢的艺术,爱与美的“钥匙”打开了孤独的心房,感受交往之美。我特意让他父母把奖状挂在家里最显眼位置,让不同的人送上鼓励;我也请美术老师上“你我他”主题课,画上他和同学开心的样子;我也请音乐老师教唱“找朋友”的歌曲和交友游戏……
终于,再一次主题分享时,他勇敢走上了舞台。那一刻,同学们和我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不知不觉,他和同学们交往渐渐多了起来,直到现在再也看不到他孤独的身影。跨越怯懦、敞开心扉、悦纳他人,他感受着世界的美好。
以情怡情,以爱育爱,以美促美。教育不正是让孩子发现美、感受爱、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吗?教书育人,让我们努力营造一个美美与共的世界。
(单位:虎门镇智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