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书刊名称:地方史系列丛书模板
发布作者:孤独旅人
发布时间:2021-09-19
阅读次数:3577
书刊简介:使用FLBOOK电刊平台制作地方史系列丛书通用模板,可替换文字和图片。
其他信息:《地方史系列丛书模板》电子宣传画册作品由孤独旅人于2021-09-19制作并发布于FLBOOK电子杂志制作平台。FLBOOK是一款HTML5电子杂志、电子书刊、电子画册制作平台,使用FLBOOK可以快速制作和发布电子书刊作品。
阅读3D版
时代印记/XX著.--北京:某某某某出版社,2020. 10
ISBN 000 0-00000000-0
Ⅰ.①献...Ⅱ.②献...Ⅲ.①文学一中·国-当代 IV.①122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 第00000号
(如发现图书质量问题,可联系调换。质量投诉电话:400-8888888)
出 版:
电 话:
网 址:
邮 箱:
经 销:
印 刷:
XX出版社(某某市某某区某某路某某号 邮编:112345)
400-8888888
https://flbook.com.cn
123456@163.com
XXX书店
彩臣云印刷
787*1092 1/16
XXX
XXX千字
2021年09月第1版
2021年09月第1次印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拓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了新的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更加有效开展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在未来两年多时间里,如何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让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越走越宽广?本期观察版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共同富裕的价值理想,发挥我国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根据国情实际深化扶贫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扶贫开发不仅有效缓解了农村贫困状况、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培养锻炼干部队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越走越宽广,使我们党和人民的“四个自信”不断增强。
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经验做法
在改革开放后扶贫开发的探索与实践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新时代我国扶贫开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内涵。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经验做法,可以归纳为如下五个方面。
坚持改革创新。我国扶贫开发的突出成就在于,在长期扶贫开发实践中,在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在不同贫困标准下,都能有效实现既定扶贫开发目标。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党和政府不断推进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从改革开放之初以制度改革推动减贫,到1986年实施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战略,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一直在改革创新中拓展。在这一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贫困人口分布及特征的变化及时调整扶贫战略和政策,避免了一些国家简单进行抽象的赋权、干预措施却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条件,因而减贫成效不彰的困境。我国建立起符合本国实际的贫困标准及其调整体系,根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改革创新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出台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社会政策。
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纳入国家五年发展规划,并在党的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作为战略性任务进行部署,分阶段、有计划、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大
规模的专项扶贫行动,并针对特定人群组织实施妇女儿童、残疾人、少数民族发展规划。同时,注重发挥党和政府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统筹协调的作用,不断提升扶贫脱贫国家动员能力,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坚持可持续投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投入体制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扶贫投入力度。进入脱贫攻坚阶段,国家用于扶贫开发的资金和各类资源迅速增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高水平的扶贫投入背后是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的经济基础不断巩固。与此同时,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将公平与效率统一起来,保障社会资源投入与社会财富增长相适应,从而为扶贫开发提供了可持续的经济支撑。
坚持开发式扶贫。开发式扶贫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视贫困群众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主体。贫困治理不仅要减少贫困人口数量,还要提高贫困人口发展能力,促进贫困人口融入社会;不仅要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状态,还要降低人们陷入贫困的风险。开发式扶贫通过建构有利于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引导贫困人口参与其中,不仅在经济意义上使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而且在社会层面使贫困人口远离贫困。它还注重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其自身发展能力,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人民立场和为民情怀。
坚持协同推进。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其成因包含微观与宏观、个体与社会、经济与政治诸要素,单一的贫困治理手段往往收效有限。我国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持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扶贫开发重在持续激发、培育和形成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要树立脱贫光荣导向,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营造良好氛围。帮扶干部应深入贫困群众,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努力找准发力点,精准施策,有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总结宣传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如有的地方从个体、家庭以及社区的角度营造奋发有为的环境,有的地方运用经济、社会和文化手段打破“甘于贫困”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等,取得良好效果。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这也是持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有力保障。注重提升各类贫困人口的风险防范能力,强化社会保障的防贫减贫功能。增强农村社区的扶贫济困功能,强化邻里互帮互助、患难相恤的传统,发挥社会资本在减贫中的作用,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
编者
黄承伟
第一节 输入标题
第二节 输入标题
第三节 输入标题
第四节 输入标题
第五节 输入标题
第六节 输入标题
第一节 输入标题
第二节 输入标题
第三节 输入标题
第四节 输入标题
第五节 输入标题
第六节 输入标题
第七节 输入标题
第八节 输入标题
第一节 输入标题
第二节 输入标题
第三节 输入标题
第四节 输入标题
第五节 输入标题
第六节 输入标题
第一节 输入标题
第二节 输入标题
第三节 输入标题
第四节 输入标题
第五节 输入标题
第六节 输入标题
第七节 输入标题
第八节 输入标题
第一节 输入标题
第二节 输入标题
第三节 输入标题
第四节 输入标题
第五节 输入标题
第六节 输入标题
第七节 输入标题
第八节 输入标题
第一节 输入标题
第二节 输入标题
第三节 输入标题
第四节 输入标题
第五节 输入标题
第六节 输入标题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要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同步小康。同步小康论的提出,展示了民族地区发展的美好前景,极大鼓舞了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也赋予了民族工作新的时代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在同步小康论指引下,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广西五个自治区和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贵州、云南、青海三省(以下简称民族八省区)经济社会持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2016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01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万亿元,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特别是深刻领会把握同步小康论,千方百计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牢牢把握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确保“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一重要论述,生动阐明了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彰显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也具体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就是要实现“全民族”的全面小康,其中既不能少了汉、壮、满、回、维吾尔、蒙古、藏等民族,也不能少了锡伯、撒拉、毛南、独龙、赫哲等人口较少民族。从根本上看,“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就是要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我们党在历史上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当家作主、共同迈入社会主义,现在又推动各民族共同奔向全面小康,目的都是实现“事实上的平等”。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对“事实上的平等”有如此执着追求,并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我们要弘扬党的民族工作优良传统,坚持党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基本立场,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实现“全民族”的全面小康、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为解决世界民族问题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牢牢把握同步小康的科学标准,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实现同步小康,要有一定的、科学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考虑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又要立足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因此,我们衡量是否实现同步小康,要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将客观指标与群众感受相结合,将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相结合,将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作出综合性的判断。重点是确保实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特别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公平感、幸福感。同时应该认识到,民族地区要同步实现的小康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小康。近年来,中央多次批准召开全国民族自治州、民族自治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交流会,就是为了总结各地丰富多样的经验,促进互观互学互鉴。实践中,有的民族地区已经在制定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时,将民族团结和睦指数纳入其中,突出了民族地区特色,作出了很好的探索。
牢牢把握同步小康的科学标准,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实现同步小康,要有一定的、科学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考虑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又要立足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因此,我们衡量是否实现同步小康,要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将客观指标与群众感受相结合,将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相结合,将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作出综合性的判断。重点是确保实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特别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公平感、幸福感。同时应该认识到,民族地区要同步实现的小康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小康。近年来,中央多次批准召开全国民族自治州、民族自治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交流会,就是为了总结各地丰富多样的经验,促进互观互学互鉴。实践中,有的民族地区已经在制定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时,将民族团结和睦指数纳入其中,突出了民族地区特色,作出了很好的探索。民族地区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符合群众愿望的全面小康之路。
牢牢把握同步小康的首要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的看,民族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困难群众多、群众困难多。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1个在民族地区。2016年,民族八省区贫困人口、贫困村数量都占全国1/3左右,还有4个省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0%,3个省区贫困人口数超过300万。因此,对于全国来说,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是主战场。对于民族地区来说,要实现同步小康,首要的、最难的一关就是摆脱贫困。为确保民族地区如期脱贫,中央在《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提出,重点支持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对西藏、四省藏区和新疆南疆四地州实施特殊扶持政策。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既注重解决个体性、偶发性问题,又注重解决区域性、群体性、普遍性问题,尽快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地区摘帽出列。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族地区调研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为脱贫攻坚提供了重要遵循。民族地区要准确把握、坚决贯彻这一重要理念,不断探索创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模式,以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激发摆脱贫困、迈向小康的生机活力。
牢牢把握同步小康的核心要求,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增强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是同步小康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地区发展差距拉大趋势长期得不到根本扭转,就会造成心理失衡,对民族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地区发展问题,找准民族工作中谋发展促发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使实现同步小康的过程成为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的过程。目前,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但如今民族地区实现同步小康的基础、条件和机遇前所未有。比如,“十二五”期间,民族八省区国内生产总值从42053亿元增加到74736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从4048亿元增加到8886亿元,铁路总营业里程已占到全国27.5%。再比如,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把民族八省区都纳入其中并给予重要定位,包括把新疆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云南定位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内蒙古定位为向北开放重要窗口等,使民族地区从对外开放大后方一跃变为最前沿。民族地区要抓住后发赶超的时间窗口,主动融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方面挖掘市场潜力、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壮大现代化的特色优势产业,扩大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双向流动,提升在国内外市场中的地位。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要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同步小康。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要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同步小康。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要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同步小康。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要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同步小康。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要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同步小康。同步小康论的提出,展示了民族地区发展的美好前景,极大鼓舞了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也赋予了民族工作新的时代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在同步小康论指引下,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广西五个自治区和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贵州、云南、青海三省(以下简称民族八省区)经济社会持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2016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01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万亿元,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特别是深刻领会把握同步小康论,千方百计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牢牢把握同步小康的行动纲领,实施落实好“十三五”规划。民族地区要在开发与保护双重压力下,同时实现脱贫与小康双重目标,需要立非常之志、行非常之举、建非常之功。在习近平总书记同步小康论指引下,党和国家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推动民族地区健康发展”“推进边疆地区开发开放”单列成节、系统部署,把“民族地区奔小康行动”纳入“特殊类型地区发展重大工程”统筹规划。“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规划数量从“十二五”的95个压缩到了22个,其中就有《“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提出了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综合扶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族特色优势产业振兴、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等37个工程项目。此外,国务院通过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六大工程、34项子工程,实施范围覆盖197万平方公里边境地区、30多个民族、2300多万人口。许多其他专项规划中也都有与民族地区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总的看,“十三五”规划问题导向突出、政策举措给力,回应了各族群众迫切愿望,描绘了发展路线图,列出了工作重点和抓手,为民族地区实现同步小康提供了行动纲领。这一行动纲领给民族地区吃了定心丸,极大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实现同步小康的信心决心,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日益显现。我们要严格按照党和国家作出的决策部署,狠抓重大政策、工程、项目、资金落实,确保“十三五”规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确保民族地区实现如期脱贫、同步小康。
牢牢把握同步小康的行动纲领,实施落实好“十三五”规划。民族地区要在开发与保护双重压力下,同时实现脱贫与小康双重目标,需要立非常之志、行非常之举、建非常之功。在习近平总书记同步小康论指引下,党和国家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推动民族地区健康发展”“推进边疆地区开发开放”单列成节、系统部署,把“民族地区奔小康行动”纳入“特殊类型地区发展重大工程”统筹规划。“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规划数量从“十二五”的95个压缩到了22个,其中就有《“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提出了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综合扶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族特色优势产业振兴、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等37个工程项目。此外,国务院通过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六大工程、34项子工程,实施范围覆盖197万平方公里边境地区、30多个民族、2300多万人口。许多其他专项规划中也都有与民族地区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总的看,“十三五”规划问题导向突出、政策举措给力,回应了各族群众迫切愿望,描绘了发展路线图,列出了工作重点和抓手,为民族地区实现同步小康提供了行动纲领。这一行动纲领给民族地区吃了定心丸,极大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实现同步小康的信心决心,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日益显现。我们要严格按照党和国家作出的决策部署,狠抓重大政策、工程、项目、资金落实,确保“十三五”规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确保民族地区实现如期脱贫、同步小康。
牢牢把握同步小康的主要动力,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确保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这对各方面服务大局、积极作为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民族地区实现同步小康的动力支撑,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实现了我国民族工作体制机制重大创新,进一步加强了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各方面要在中央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督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形成推进同步小康强大合力。要发挥国家民委委员制作用,搭建好各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合作的平台载体,共同为民族地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要发挥发达地区引领带动作用,实现先富帮后富。2016年,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化结对帮扶,其中明确要求实现对民族自治州和西部贫困程度深的市州全覆盖。有关地区应该完善对口支援、对口扶贫协作机制,落实好各层级“携手奔小康行动”。民族地区要发挥主体作用,克服“等靠要”思想,不断强化自我发展能力。
牢牢把握同步小康的主要动力,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确保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要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同步小康。同步小康论的提出,展示了民族地区发展的美好前景,极大鼓舞了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也赋予了民族工作新的时代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在同步小康论指引下,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广西五个自治区和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贵州、云南、青海三省(以下简称民族八省区)经济社会持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2016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01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万亿元,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特别是深刻领会把握同步小康论,千方百计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牢牢把握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确保“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一重要论述,生动阐明了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彰显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也具体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就是要实现“全民族”的全面小康,其中既不能少了汉、壮、满、回、维吾尔、蒙古、藏等民族,也不能少了锡伯、撒拉、毛南、独龙、赫哲等人口较少民族。从根本上看,“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就是要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我们党在历史上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当家作主、共同迈入社会主义,现在又推动各民族共同奔向全面小康,目的都是实现“事实上的平等”。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对“事实上的平等”有如此执着追求,并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我们要弘扬党的民族工作优良传统,坚持党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基本立场,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实现“全民族”的全面小康、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为解决世界民族问题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牢牢把握同步小康的行动纲领,实施落实好“十三五”规划。民族地区要在开发与保护双重压力下,同时实现脱贫与小康双重目标,需要立非常之志、行非常之举、建非常之功。在习近平总书记同步小康论指引下,党和国家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推动民族地区健康发展”“推进边疆地区开发开放”单列成节、系统部署,把“民族地区奔小康行动”纳入“特殊类型地区发展重大工程”统筹规划。“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规划数量从“十二五”的95个压缩到了22个,其中就有《“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提出了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综合扶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族特色优势产业振兴、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等37个工程项目。此外,国务院通过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六大工程、34项子工程,实施范围覆盖197万平方公里边境地区、30多个民族、2300多万人口。许多其他专项规划中也都有与民族地区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总的看,“十三五”规划问题导向突出、政策举措给力,回应了各族群众迫切愿望,描绘了发展路线图,列出了工作重点和抓手,为民族地区实现同步小康提供了行动纲领。这一行动纲领给民族地区吃了定心丸,极大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实现同步小康的信心决心,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日益显现。我们要严格按照党和国家作出的决策部署,狠抓重大政策、工程、项目、资金落实,确保“十三五”规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确保民族地区实现如期脱贫、同步小康。
牢牢把握同步小康的基本保障,实施完善好差别化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实践一再表明,针对民族地区特殊情况、特殊问题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总体成效显著,很受群众欢迎。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要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同步小康。同步小康论的提出,展示了民族地区发展的美好前景,极大鼓舞了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也赋予了民族工作新的时代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在同步小康论指引下,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广西五个自治区和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贵州、云南、青海三省(以下简称民族八省区)经济社会持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2016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01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万亿元,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特别是深刻领会把握同步小康论,千方百计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牢牢把握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确保“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一重要论述,生动阐明了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彰显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也具体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就是要实现“全民族”的全面小康,其中既不能少了汉、壮、满、回、维吾尔、蒙古、藏等民族,也不能少了锡伯、撒拉、毛南、独龙、赫哲等人口较少民族。从根本上看,“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就是要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我们党在历史上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当家作主、共同迈入社会主义,现在又推动各民族共同奔向全面小康,目的都是实现“事实上的平等”。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对“事实上的平等”有如此执着追求,并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我们要弘扬党的民族工作优良传统,坚持党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基本立场,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实现“全民族”的全面小康、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为解决世界民族问题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牢牢把握同步小康的行动纲领,实施落实好“十三五”规划。民族地区要在开发与保护双重压力下,同时实现脱贫与小康双重目标,需要立非常之志、行非常之举、建非常之功。在习近平总书记同步小康论指引下,党和国家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推动民族地区健康发展”“推进边疆地区开发开放”单列成节、系统部署,把“民族地区奔小康行动”纳入“特殊类型地区发展重大工程”统筹规划。“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规划数量从“十二五”的95个压缩到了22个,其中就有《“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提出了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综合扶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族特色优势产业振兴、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等37个工程项目。此外,国务院通过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六大工程、34项子工程,实施范围覆盖197万平方公里边境地区、30多个民族、2300多万人口。许多其他专项规划中也都有与民族地区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总的看,“十三五”规划问题导向突出、政策举措给力,回应了各族群众迫切愿望,描绘了发展路线图,列出了工作重点和抓手,为民族地区实现同步小康提供了行动纲领。这一行动纲领给民族地区吃了定心丸,极大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实现同步小康的信心决心,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日益显现。我们要严格按照党和国家作出的决策部署,狠抓重大政策、工程、项目、资金落实,确保“十三五”规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确保民族地区实现如期脱贫、同步小康。
牢牢把握同步小康的基本保障,实施完善好差别化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实践一再表明,针对民族地区特殊情况、特殊问题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总体成效显著,很受群众欢迎。
牢牢把握同步小康的行动纲领,实施落实好“十三五”规划。民族地区要在开发与保护双重压力下,同时实现脱贫与小康双重目标,需要立非常之志、行非常之举、建非常之功。在习近平总书记同步小康论指引下,党和国家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推动民族地区健康发展”“推进边疆地区开发开放”单列成节、系统部署,把“民族地区奔小康行动”纳入“特殊类型地区发展重大工程”统筹规划。“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规划数量从“十二五”的95个压缩到了22个,其中就有《“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提出了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综合扶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族特色优势产业振兴、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等37个工程项目。此外,国务院通过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六大工程、34项子工程,实施范围覆盖197万平方公里边境地区、30多个民族、2300多万人口。许多其他专项规划中也都有与民族地区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总的看,“十三五”规划问题导向突出、政策举措给力,回应了各族群众迫切愿望,描绘了发展路线图,列出了工作重点和抓手,为民族地区实现同步小康提供了行动纲领。这一行动纲领给民族地区吃了定心丸,极大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实现同步小康的信心决心,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日益显现。我们要严格按照党和国家作出的决策部署,狠抓重大政策、工程、项目、资金落实,确保“十三五”规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确保民族地区实现如期脱贫、同步小康。
牢牢把握同步小康的基本保障,实施完善好差别化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实践一再表明,针对民族地区特殊情况、特殊问题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总体成效显著,很受群众欢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释放政策动力与激发内生潜力相结合,完善扶持政策,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我们在推进同步小康时,要始终讲政治原则、政策策略,坚决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落实好现有的、行之有效的差别化支持政策。《“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列出了财政、投资、金融、产业、土地、社会、环境、人才、帮扶等9大支持政策,含金量很高,要确保一一落实到位。随着形势变化,有的具体政策在实践中可能滞后或者产生偏差,应当适当稳妥地作出调整。在实践中,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民族地区发展难点、民生痛点、社会热点,不断完善差别化支持政策,使其与实现同步小康的奋斗目标相配套。应该明确的是,修订完善出台政策,总的要尽可能减少同一地区中民族之间的公共服务政策差异,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牢牢把握同步小康的行动纲领,实施落实好“十三五”规划。民族地区要在开发与保护双重压力下,同时实现脱贫与小康双重目标,需要立非常之志、行非常之举、建非常之功。在习近平总书记同步小康论指引下,党和国家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推动民族地区健康发展”“推进边疆地区开发开放”单列成节、系统部署,把“民族地区奔小康行动”纳入“特殊类型地区发展重大工程”统筹规划。“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规划数量从“十二五”的95个压缩到了22个,其中就有《“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提出了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综合扶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族特色优势产业振兴、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等37个工程项目。此外,国务院通过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六大工程、34项子工程,实施范围覆盖197万平方公里边境地区、30多个民族、2300多万人口。许多其他专项规划中也都有与民族地区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总的看,“十三五”规划问题导向突出、政策举措给力,回应了各族群众迫切愿望,描绘了发展路线图,列出了工作重点和抓手,为民族地区实现同步小康提供了行动纲领。这一行动纲领给民族地区吃了定心丸,极大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实现同步小康的信心决心,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日益显现。我们要严格按照党和国家作出的决策部署,狠抓重大政策、工程、项目、资金落实,确保“十三五”规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确保民族地区实现如期脱贫、同步小康。
牢牢把握同步小康的基本保障,实施完善好差别化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实践一再表明,针对民族地区特殊情况、特殊问题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总体成效显著,很受群众欢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释放政策动力与激发内生潜力相结合,完善扶持政策,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我们在推进同步小康时,要始终讲政治原则、政策策略,坚决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落实好现有的、行之有效的差别化支持政策。《“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列出了财政、投资、金融、产业、土地、社会、环境、人才、帮扶等9大支持政策,含金量很高,要确保一一落实到位。随着形势变化,有的具体政策在实践中可能滞后或者产生偏差,应当适当稳妥地作出调整。在实践中,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民族地区发展难点、民生痛点、社会热点,不断完善差别化支持政策,使其与实现同步小康的奋斗目标相配套。应该明确的是,修订完善出台政策,总的要尽可能减少同一地区中民族之间的公共服务政策差异,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有助于使发展落实到解决区域性共同问题、增进群众福祉、促进民族团结上。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要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同步小康。同步小康论的提出,展示了民族地区发展的美好前景,极大鼓舞了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也赋予了民族工作新的时代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在同步小康论指引下,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广西五个自治区和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贵州、云南、青海三省(以下简称民族八省区)经济社会持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2016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01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万亿元,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特别是深刻领会把握同步小康论,千方百计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牢牢把握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确保“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一重要论述,生动阐明了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彰显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也具体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就是要实现“全民族”的全面小康,其中既不能少了汉、壮、满、回、维吾尔、蒙古、藏等民族,也不能少了锡伯、撒拉、毛南、独龙、赫哲等人口较少民族。从根本上看,“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就是要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我们党在历史上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当家作主、共同迈入社会主义,现在又推动各民族共同奔向全面小康,目的都是实现“事实上的平等”。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对“事实上的平等”有如此执着追求,并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我们要弘扬党的民族工作优良传统,坚持党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基本立场,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实现“全民族”的全面小康、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为解决世界民族问题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牢牢把握同步小康的科学标准,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实现同步小康,要有一定的、科学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考虑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又要立足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因此,我们衡量是否实现同步小康,要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将客观指标与群众感受相结合,将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相结合,将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作出综合性的判断。重点是确保实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特别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公平感、幸福感。同时应该认识到,民族地区要同步实现的小康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小康。近年来,中央多次批准召开全国民族自治州、民族自治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交流会,就是为了总结各地丰富多样的经验,促进互观互学互鉴。实践中,有的民族地区已经在制定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时,将民族团结和睦指数纳入其中,突出了民族地区特色,作出了很好的探索。
牢牢把握同步小康的行动纲领,实施落实好“十三五”规划。民族地区要在开发与保护双重压力下,同时实现脱贫与小康双重目标,需要立非常之志、行非常之举、建非常之功。在习近平总书记同步小康论指引下,党和国家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推动民族地区健康发展”“推进边疆地区开发开放”单列成节、系统部署,把“民族地区奔小康行动”纳入“特殊类型地区发展重大工程”统筹规划。“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规划数量从“十二五”的95个压缩到了22个,其中就有《“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提出了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综合扶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族特色优势产业振兴、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等37个工程项目。此外,国务院通过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六大工程、34项子工程,实施范围覆盖197万平方公里边境地区、30多个民族、2300多万人口。许多其他专项规划中也都有与民族地区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总的看,“十三五”规划问题导向突出、政策举措给力,回应了各族群众迫切愿望,描绘了发展路线图,列出了工作重点和抓手,为民族地区实现同步小康提供了行动纲领。这一行动纲领给民族地区吃了定心丸,极大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实现同步小康的信心决心,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日益显现。我们要严格按照党和国家作出的决策部署,狠抓重大政策、工程、项目、资金落实,确保“十三五”规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确保民族地区实现如期脱贫、同步小康。
牢牢把握同步小康的基本保障,实施完善好差别化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实践一再表明,针对民族地区特殊情况、特殊问题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总体成效显著,很受群众欢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释放政策动力与激发内生潜力相结合,完善扶持政策,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我们在推进同步小康时,要始终讲政治原则、政策策略,坚决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落实好现有的、行之有效的差别化支持政策。《“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列出了财政、投资、金融、产业、土地、社会、环境、人才、帮扶等9大支持政策,含金量很高,要确保一一落实到位。随着形势变化,有的具体政策在实践中可能滞后或者产生偏差,应当适当稳妥地作出调整。在实践中,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民族地区发展难点、民生痛点、社会热点,不断完善差别化支持政策,使其与实现同步小康的奋斗目标相配套。应该明确的是,修订完善出台政策,总的要尽可能减少同一地区中民族之间的公共服务政策差异,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有助于使发展落实到解决区域性共同问题、增进群众福祉、促进民族团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