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二十四节气——小满微杂志

其他分类其他2022-05-16
3088

二十四节气
2022年5月21日——小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物至于此,小得盈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饱满但未成熟,故称小满。
小满,标志着炎夏登场。

小满麦渐黄
夏至稻花香

小满

万物小得盈满

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5月21日

21

二十四节气
2022年5月21日——小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物至于此,小得盈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饱满但未成熟,故称小满。
小满,标志着炎夏登场。

编辑部/ The Editorial
editorial board
编 委 会:霏立宝集团
Editor-in-Chief
总 编:贺某某
Editor in chief
主 编:张某某

Responsible editor
责任编辑:李某某 陈某某
Layout
版面设计:孙某某 蔡某某 王某某
Head of the management group
管理组组长:刘某某

目录

contents

小得盈满,期候丰绽

04

小得盈满,期候丰绽

04

小得盈满,期候丰绽

04

小得盈满,期候丰绽

04

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

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

小得盈满,期候丰绽

04

北京霏立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XX区XX大道XX号
电话:400-8008800

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

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

小得盈满

弥野黄花盛,位贱有大功。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道忌满,太圆满的事物往往不会长久。任何事一旦达到鼎盛,就会开始走向反面。
俗话说得好: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凡事过犹不及,行走世间,切莫贪多求全。做事太满,容易断送他人退路;做人太满,容易生出骄纵之心。最好是以一颗平常心,坦然接受生命的不圆满。中国传统文人信奉:“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的古训,意即,手握容器,不断地往里面倾倒东西,则容器必然有盈满的时候。当容器盛满之后,再往里面倒进东西,势必会漫溢出去。而人生就好比这只容器,欲求的太多,容器很快就会被填满。如果要防止溢出,就得在将满未满时及时收手。这就叫做“持之有度”。

苦菜秀

靡草死

春来无人知,恍惚树成荫。

5月21日,农历四月二十一,小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小得盈满”,便是此时天地万物的状态。一则,此时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二则,春末夏初,河道初润,雨水初济,江海湖海、涧溏潭沽正是将满未满之时;三则,阳气始升,未及盛时,阴阳平均、冷热衡等。总之,一切都刚刚好,不满不溢,不多不少,正所谓:最美人间四月天是耶!

◆ 来源于简书

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

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

生命本身,是一个无限成长的过程。而我们只需顺应这个过程,用心享受当下的圆满。物质的富足,不过是获取幸福的一种工具。真正的幸福,就在身边细微之处。
“小得盈满”,便是恰到好处。《菜根谭》里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因为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月一旦全圆,次日就要缺损。而未全开,未全圆,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这种状态就是“小满”,一切都美得刚刚好。
读懂了小满,你会发现身边的每一个角落,都存在着微小而确实的幸福。
小满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教会我们珍惜,教会我们知足常乐。

麦秋至

野望麦苗青

小满 | 
小得盈满,宜敛藏精气,丰盈生长

◆ 来源于简书

小满时节,迎来了又干又燥的新格局

今日小满,生长之后,丰盈之前,小得盈满即为小满。此时大地升腾着一股生长之气,小麦生长,籽粒变得日渐丰实;青梅生长,让果子更加圆润饱满……人是如此,仍然有充足的空间不断向上“生长”。
所以这15天其实是我们体内阳气最充沛的时候,因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能量到了顶点,就意味着开始要衰减。
小满时,不需再过多对外索求,不求大满。反而应该沉淀下来,敛藏精气,安静成长。

从小满到大暑这60多天时间,我们进入了丁酉年的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阳明燥金。相火主要是指胆火,阳明燥金,说明最近天气又干又燥。
“火”是事物生长和变化的动力,有了充足的火,万物才能正常完成生化和收藏。所以对于阳虚,怕冷,体内寒湿比较重的朋友来说,今年夏天是呵护身体的好机会。

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

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

而对于其他朋友来说,胆火过旺加上又热又燥的天气,会给身体带来不少麻烦:
1.胆火过旺,会连带着肝火也很旺,因为肝胆相表里。因此可能会出现失眠、月经延迟、月经量减少,眼睛发红等情况。
2.肝火过旺,脾胃就会比较虚弱,因为肝木克脾土。容易出现呕吐、反酸、吃不下饭的情况。
3.天气燥热,邪热便会上扰心神,让人感觉到烦心或者心痛。
针对今年这个又干又燥夏天,我们就尤其要注意给自己清清肝火,照顾一下脾胃了。

具体的方法是:保持双眼睁开,用鼻子吸一口长气,口念“嘘”字将气慢慢呼出,如此连续呼吸20~30遍。这种呼吸法可以祛肝之邪热,也能改善眼睛发红发痒的情况。不过,这些症状消失后,就不要再用这个呼吸法了,以免做过多损伤肝气。
人在心情极度烦躁的时候,会借由深呼吸来让自己保持冷静。其实我们在做“嘘”这个动作时,也是一样。每一次轻轻吐气,便是把肝中的郁气给排了出去,慢慢地,烦躁的心情就会变得宁静。

嘘字呼吸法,祛肝之邪热

《遵生八笺》记载了很多呼吸吐纳的方法,来修养内脏,排出身体内的浊气。想要祛肝内的邪热,可以用嘘字呼吸法。
《秘诀》曰:“嘘以治肝,要两目睁开为之,口吐鼻取,不使耳闻。”

青梅,酸之正味。
能平肝火,安心神

初夏除了温热的风,还有可爱的小果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初夏的果子大多都带有酸味或涩味,比如青梅、樱桃、枇杷等。这些果子是植物最有营养的部分,精华内敛,能帮助身体吸收和储存营养,保护精气不外泄。所以古人在小满的时候,多食用这些小果子,能敛藏好身体内的精气,专注生长。而这其中,又以青梅的酸味最正。
“卉木皆感春气而生,独梅开以冬,葢东方动以风,风生木,故曲直作酸,则酸者木之性,惟梅之味最酸,乃得气之正。”
因为古人认为,一般果树在春天开花,而梅在冬天开花,到初夏果实成熟时,已经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春天,得到了“春之全气”,所以梅子的味道特别酸,气也特别足。
酸属阴,专入肝胆,能补肝血,平息肝火,疏散肝胆湿热。中医中说道“肝欲急,酸以柔之。”像是今年这个胆火肝火皆旺的夏季,就很适合吃一些青梅。

另外如果夏天心火过旺,手心手脚会发热,经常失眠、做梦,睡不好觉,也可以适当吃一些青梅,把心阴养足了,自然就不怕心火过旺了。
不过注意,酸养心阴,不养心阳,心阳不振,感觉心胸憋闷、心悸不宁的人,不要吃太多啦。

青梅+紫苏,是古人公认的黄金搭配

紫苏和青梅的搭配,是一对黄金组合,自古便有之。
"三伏取熟梅捣烂,不见水,不加盐,晒十日。去核及皮,加紫苏,再晒十日收贮。用时或盐或糖,代醋亦精"
——清代医家顾仲《养小录》
古书当中并没有详细记载如此搭配的原因,我后来也尝试过用青梅搭配其他的食物,但都没有紫苏好。猜想紫苏性味辛温,可以中和梅子的酸性,搭起来吃不那么伤胃。

为这个夏天,做一瓶紫苏青梅酱吧

青梅虽有诸多好处,但因为酸味太正,吃多了容易伤胃。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加上红糖的甘甜,制成酸甜口感的青梅酱。
酸味属木,甜味属土,木和土是相克的关系。酸味和甜味放在一起,能抑制彼此的偏性,比较平和,适宜常吃。这样,酸味生津止渴,能化解甜味的滋腻;甜味补益中气,又能缓解酸味的收缩之性,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食材:青梅 2000g /红糖 500g /冰糖 1000g /紫苏 1g /盐适量
做法步骤:
1、将青梅用清水清洗,用刀在青梅上轻轻划一小口,放入盆中加入清水漫过青梅,放盐浸泡2个小时,这样可以去除青梅的苦涩味。
2、将泡好的青梅去核,放入锅中,不加水开大火熬煮,熬沸之后转小火,直到果肉成绵软的糊状,再加入红糖、冰糖、紫苏,一起小火熬煮大概30-40分钟。
3、冰糖的甜度太高,全加一种的话会甜的发腻,淹没了青梅的酸。红糖甜度不高并自带甘蔗的清香,和冰糖混合加入,让青梅酱的味道更柔和,既不会甜的发腻,也不会太酸。恰到好处的融合了酸甜两味。
4、熬煮到青梅酱开始变黏稠就可以关火啦,趁热装入玻璃罐中,盖上盖子,倒扣放置至冷却,放入冰箱冷藏。
熬酱的时候,到处都弥漫着青梅的香气,咕噜噜的气泡好像让夏日也沸腾了起来。做好之后,可以涂抹在面包上,也可以浸泡在苏打水中,每天打开玻璃瓶,舀一小勺来吃,就像是开启了初夏般青涩纯美的味道。

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

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

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

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

夏风催人,小得盈满 

晴日暖风生麦气
绿荫幽草胜花时
今天10时15分,迎来小满节气
麦粒饱满水稻插
蚕结新茧桑葚熟
大千世界,生机盎然

◆ 来源于网络

小满 · 知道
小满的“满”是什么意思?

“小满”是一年之中第八个节气,它的名字有两层含义。小满之后,我国北方地区的小麦等作物,正处在籽粒将满未满的灌浆期,所以叫“小满”。第二层含义与降水有关,我国南方地区用“满”字形容水量,有“小满不满,干断田坎”的说法,意思是说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

小满有三候

△一候苦菜秀 |苦菜,多年生菊科,春夏开花,感觉火气而生苦味,嫩时可食。
△ 二候靡草死 | 后五日“靡草死”,靡草,按东汉郑玄的解释是荠、葶苈之类枝叶细的草。葶苈三月开小黄花,四月结子,因为是阴气所生,到入夏畏于阳气,便枯死了。
△ 三候麦秋至 | 再五日,夏麦可以收割了。

小满 · 习俗

△动三车谚云:“小满动三车。”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 
小满时节,农家在车水前于水车的车基上放置鱼肉、香烛等祭拜之,表明了农民对水利灌溉的重视;小满也是油菜籽成熟的时节,人们将油菜籽收割回来,送至油坊,启动油车榨油,是为动油车;至于动丝车,是指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丝。
△ 食苦菜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苦菜,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等功效。
△ 祭 蚕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蚕是娇养的“宠物”,由于难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使养蚕有个好收成,人们在小满时节举行祈蚕节。

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

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

物候记·小满
小得盈满尤可期

◆ 来源于网络

小满,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节气。
小满有两层涵义,其一与农候相关,指籽粒成熟。北宋马永卿所著的《嬾真子》有云:“小满,四月中,谓麦之气,至此方小满而未熟也。”意思就是说,麦子到了这个时节籽粒开始饱满,但还尚未成熟,相当于乳熟后期,故称小满。第二层涵义与降水有关,指雨水充盈,谚语云“小满大满江河满”,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
二十四节气中有许多对应的名称,如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三小三大(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那么,为何单单“小满”没有对应的“大满”呢?
这其中也许恰蕴含着古人的中庸之道。古语有“满招损、谦受益”,“物极必反”之说,所以只有“小得盈满”的小满,而无“大满”之说。
作为以植物生长状态命名的节气,小满正是农忙之时——夏收、夏种、夏管,三夏大忙的序幕在此拉开。
2022年的小满从5月21日到6月4日,涵盖“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三个物候。

"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

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

小满一候:苦菜秀

小满的第一个五天,苦菜开始生长茂盛。
苦菜,最常见的野菜之一,随地域不同所指植物亦有差异,一般指菊科苦苣菜属植物。中国有8种,包括苣荬菜、花叶滇苦菜、长裂苦苣菜、南苦苣菜、苦苣菜、沼生苦苣菜、全叶苦苣菜、短裂苦苣菜。

小满二候:靡草死

小满的第二个五天,喜阴的一些枝叶细软的草类开始枯萎死亡。
靡草,按东汉郑玄的解释是荠菜、葶苈(tíng lì)之类枝叶细软的草。

小满三候:麦秋至

小满的第三个五天,麦子开始成熟了。
“麦秋至”指的是麦子的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完全成熟,约相当于乳熟后期。
在粮食紧缺的时期,老一辈人会在此时掐一些将熟未熟的麦穗,生起旺火烤麦子充饥。尚未变硬的麦粒吃起来口感劲道,透着淡淡的麦香。这个方法曾救了不少人,后来更成为了农村孩子童年时期独特的小零食。

为什么麦子的“秋天”到来得格外早呢?
事实上,并非所有农作物都在秋季收获,以冬小麦、越冬大麦为代表的夏熟作物是在夏季收获的——西瓜、黄瓜等瓜果,茄子、西红柿等蔬菜也属于这一类。
这里说到的麦子,不仅指我们最熟悉的小麦、大麦,还包含燕麦、黑麦等。小麦与玉米、水稻并驾齐驱,成为世界三大主粮。小麦因适应性强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北极圈附近到赤道周围,从盆地到高原,均有它的身影。中国是较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小麦的可食用部分主要为其颖果,磨成面粉后可“变身”为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甜甜圈、饺子等多种多样的美食,发酵后可制成酒类或生物质燃料。
小麦的驯化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主粮革命,亦是人类文明的大事件。在此之前,我们的祖先凭运气吃饭,地上长什么、跑什么就采集、狩猎什么,是名副其实的“大自然的搬运工”。
直到野生小麦进入人们的视野,人类才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
从此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驯化小麦的过程中,人们发明了收割用的石镰和碾磨面粉用的杵臼,食谱也随之日益丰富。
更重要的是,在人类的生活方式从狩猎采集发展为农耕畜牧后,人们不再需要四处迁徙,定居下来形成了村庄,并逐渐发展出农耕文明。
如今,几乎所有国家的食谱中都会为面食留下一方天地。小麦在一万年前还是一种野草,而今已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而习惯了耕种定居,人类却被自己驯养的农作物与动植物所束缚。与原始人相比,现代人的身体变得更孱弱,生存能力更差。从这个角度来看,说是小麦驯服了人类也毫不为过。
再换一个视角,在这场漫长的合作中,人类和小麦等粮食作物携手成为了地球上最大的赢家。这也许是这颗星球最伟大的协同进化。
下一期《物候记》,我们将为大家解读小满三候,同时回顾立夏的物候观察记录。
(作者李蔚系自然教育机构自然萌创始人。)

万物小得盈满

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往期作品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