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学创教育期刊(2022年第1期)

学创教育期刊

2022年第一期

VOL.08

  1. · 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2021特别荣誉奖,献给学创教育
  • · 瑞安市毓蒙中学获“省级认定”

C

目录

ontents

  • 瑞安市毓蒙中学获“省级认定”
  • 突发疫情!温州黄龙一小暂停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神速接力
  • 山东省昌乐一中滚动式培训,优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 佛山樵北中学名师展示课,示范引领“三为主·五环节”模式
  • 以“玩”代“考”,大学南路小学朱雀分校一、二年级趣味测评这样做
  • 有趣的英语单词达人赛,乐清市丹霞路小学学生玩”嗨”了
  • 科技让人从容,西安四校18497人次居家有序线上练习
  • 湛江二十八中举办第二届“尚美杯”教师赛课活动,展新时代师者风采

市场报道

P03-16

1

P17-20

4

政策解读

P24-27

  • 杨宗凯解读《“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加快教育信息化 支撑终身数字教育

名师风采

  • 佛山西樵中学麦佩贞老师:三年智慧课堂,让“减负增效”落地有声

2

征文活动

P21-23

  • 应用为王、服务至上 | 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字公司“我与人教数字教材”征文活动开始啦

3

市场报道

Market report

03

市场报道

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2021特别荣誉奖,献给学创教育

04

Market report

在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建校三周年之际,
学校给学创教育颁发了
“特别贡献奖"
以此感谢学创教育在学校教育信息化探索上的支持。

        学创教育是集研发、资源、平台及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科技企业,引领与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松湖一小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与学创教育开展校企合作,构建了智慧教学班,为师生营造了和谐共生的智慧教学环境,实现了自主、协作、深度学习,建立了学习共同体,为打造融“生态教育、智慧校园、未来学校”于一体的生态智慧型现代化学校助力。
       在此,学创教育祝松山湖第一小学“生日快乐”,衷心感谢学校的认可。
        在未来,学创教育将以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强大的产品为学校生态教育添力。

05

市场报道

祝贺|瑞安市毓蒙中学获“省级认定”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了2021年浙江省现代化学校名单(含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社区学校等6类学校),学创教育服务学校瑞安市毓蒙中学位列其中,是瑞安市唯一上榜的初中。

        这次省级督导评估工作启动于2020年,经学校申报、县(市、区)教育局初审、设区市教育局复审、省第三方评估机构网上审核与专家组实地督导评估,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研究审核,认定全省 438 所学校(幼儿园)为 2021 年浙江省现代化学校。

06

Market report

瑞安市毓蒙中学改制于2018年8月,是瑞安经济开发区新崛起的一所直属公办初中。现有18个班级,实施小班化教学。曾获温州市教育技术变革试点校、未来(智慧)校园实验校、“未来教育”窗口校种子单位、教学新常规样板校、5A级平安校园等荣誉。
学校率先配置未来教室、创客空间、智慧课堂、大数据画像等现代化设施设备。成功开发基于钉钉的“1+X”一体化平台,努力搭建新型教育教学空间。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面向“未来学校”建设而推进系统化校园建设。学校秉承“善行”教育,践行“善行”课程,致力打造一所设施一流、师资精良、学生优秀的现代化学校。
在智慧课堂建设方面,毓蒙中学2021年与学创教育合作,构建了9个以三三云学堂平台和学创平板为支撑的智慧教学班级,覆盖七年级六个班级和八年级的三个班级。
在学创教育培训师组织的线下培训和跟班磨课中,师生很快熟悉了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课上,老师通过三三云学堂为学生推送匹配进度的练习题,学生们作答动态实时反馈到教师端,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课后,师生可根据三三云学堂数据中心提供的薄弱知识点分析报告,找出班级及个人的学习短板,学生还可应用平台的“错题集”进行自主学习。

瑞安市毓蒙中学

突发疫情!温州黄龙一小暂停线下
教学,线上教学神速接力

“紧急通知!接上级要求,明天全校停课。”
3月9日晚上10:16,温州鹿城区黄龙一小学学(以下简称“黄龙一小”)班级群所有家长收到紧急停课通知。
因鹿城区突然发现一例新冠确诊病例,顾及学生的安全,全区紧急按下学校线下教学“暂停键”,黄龙一小积极响应。
3月9日晚上10:51,黄龙一小校长室向全校老师发布居家线上学习方案,停课不停学——利用学创三三云学堂和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上的资源优势,学生在家自学微课,在三三云学堂上完成线上练习题。与学习方案一起发布的,还有一份三三云学堂的《学生微课总览使用手册》。这份通知和使用手册被同步转发到各个班级群。有了周全的安排,黄龙一小学生及家长安心:“不用担心停课影响孩子学习进度了。”

07

市场报道

       从接到上级停课通知到向学生发布居家学习安排,仅仅半个小时时间,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黄龙一小校长及老师们快速反应,从容应对,因为他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学校早已在三三云学堂上构建了一套完备的校本网络学习空间,还有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作为补充。

2020年疫情后期,黄龙一小与学创教育合作,在学创三三云学堂上建设以校本资源为核心,兼具线上测评模块、测评后整套数据分析及适性辅导功能的线上学习空间,支撑老师智慧导学、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家校共育。
一切准备就绪。3月10日早上8点左右,各班科任老师纷纷在班级群发布了当日的具体学习计划。学生们在完成防疫打卡后,登录三三云学堂或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开启一天充实的学习。
居家学习,老师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三三云学堂上每个知识点后面除了配备优质的微课,还会对应的练习题,供学生线上检测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老师们提前在三三云学堂上组建练习题推送给学生,学生提交答案后,系统自动批阅,老师也可在线审阅,查看班级学生整体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精准教学做准备。学生做错的题目也会进入学生个人的“错题集”,方便学生有针对性查漏补缺。
老师们的在线“守护”,并积极配合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态,确保了学生居家学习的顺利和高效。“假如停课周期较长,我们也随时会采取线上直播教学,尽量减小疫情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黄龙一小校长伊柏权说,学校的宗旨是,配合疫情防控,保障学生安全,保证教学质量。

08

Market report

山东省昌乐一中滚动式培训,优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月28日,山东省昌乐一中老师们备课时,有意识地将新课微课资源上传到三三云学堂平台,推送给学生提前预习。这是学校2月24日-26日连续三天滚动式培训的效果。
昌乐一中自2013年开始实施翻转课堂,尤其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促进师生信息素养和学科素养。2021年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启动山东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项目,昌乐一中成为山东省唯一的非实验区试点校。
新学期,为深入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和翻转课堂2.0,优化教学模式,规范翻转课堂实施环节,学校与学创教育工作人员提前沟通,确定培训方案。考虑到老师们正常的教学工作,最终培训采取滚动式进行,老师在没课的时候参加培训,不限次数,最终,学校共计800余人次教师参训。
学创教育培训人员带领老师们再次熟悉三三云学堂的功能,介绍每一个功能可支撑的教学应用场景,引导老师将学科教学与三三云学堂创新融合。培训人员还根据学校的要求,重点讲解了微课在导学案中的应用,帮助老师更好地利用三三云学堂上的微课资源及外部优质微课资源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后自主学习。
培训后平台技术员又与参训教师进行交流,解答了老师们在教学使用过程中的疑问。
本次培训增强了教师对个性化教育理念的认识,教师的教育智慧得到进一步开启、丰富和发展。他们在教学中创新应用信息技术,激活了课堂活力,必将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09

市场报道

佛山樵北中学名师展示课,示范引领“三为主·五环节”模式

地理老师陈凤仪巧用线上测评,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重点讲解教学中的难点,并通过提问提交了错误答案的学生来分析试题,了解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10

Market report

3月14日-18日,佛山樵北中学举办了“三为主·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名师展示课活动,参加展示课的老师选择三三云学堂和学创平板,呈现了一堂堂高效、高质的智慧课堂。
参加展示课的老师们都有着丰富的课堂管理经验和深厚的教学功底。课前,老师们精心准备、用心推敲;课上围绕目标落实,开展课堂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采用智慧课堂的老师们,更是匠心巧用,将学科特点与信息技术创新结合,在课堂上做到技术无痕,数据有效,教学高效。

在课堂上引经据典的历史老师徐顺芬和物理老师曾雪萍也通过平台功能来收集答题数据,及时了解学生对当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知识补充,实现高效教学。英语老师黄静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学习,每个小组的话题不同,小组成员群策群力,讨论话题、整理模板、记录结果,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力。
语文尹丽老师在课堂上多次使用拍照上传的功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全部同学的答题概况,选取有代表性的答案,与同学一起进行品读、点评,充分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化学老师何林峰在课堂测评中采用答题卡模式采集学生的答题结果数据,精准掌握全班的答题情况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
老师们在展示课中进一步引领、示范了学校的“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及操作细则,吸引了很多老师跨学科听课,大家互观互学,深度交流,不仅突显了各学科教学模式的特点,还增强了教研的方向性和针对性,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奠定了有效的基础。
探讨中,有老师提出“不是所有课程都能全程灵活应用信息技术”时,学创课程师陈老师表示,通过平台功能,让传统课堂的不可能变成可能,这就是增效提质。她还与大家分享了一位专家的观点:“一节课只用到五分钟的信息技术,但是达到了传统课堂无法达及的效果,那么,这节课也是成功的。”这番话增强了老师们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的信心。

11

市场报道

正月百花云里开,二月杏花送春来。新学期开学初,西安市碑林区大学南路小学朱雀分校一、二年级的老师们基于课标要求和学科特点,集思广益、精心设计了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的测评题目。“考场”上不再有试卷,不再有眉头紧锁、奋笔疾书,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有趣的关口、一张张兴奋的脸。
其中,2月23日,数学和科学学科是以学创三三云学堂和平板、答题器为支撑的线上趣味测评,学生线上完成计算、度量、空间图形、科学常识等知识的闯关。
线上“闯关”的前一天,根据学校需求,学创教育为一、二年级12个班的学生做了线上答题闯关操作培训,带领学生提前熟悉全新的测评模式。这次参与测评的12个班级里,10个班级用答题器答题,2个班级用平板,虽然提交终端不同,但是所有学生用的是同一套闯关题。

以“玩”代“考”,大学南路小学朱雀分校一、二年级趣味测评这样做

12

Market report

13

市场报道

课前,老师们已经做好测评所需的线上资料,上课时,老师们通过三三云学堂将测评内容推送给学生。学生用智慧和指尖,跨过一个个关口,答案提交后,系统能自动生成学生个人、学科和班级闯关结果及分析,老师能快速掌握学生在哪一个关口遇到了困难,哪个关口卡住的学生最多,接下去的教学设计以测评数据为基准做调整,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便捷和高效。
除线上测评外,老师们还举办以“冰雪奇缘 智勇闯关”为主题的综合测评游园活动,让学生们像冬奥健儿一样,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展风采,逐梦想。关口设置从语言表达、劳动教育、美育实践、身心发展、思维训练五大方面出发,多角度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落实“双减”,减负不减质量,不减成长。这次创新形式的综合素养考评,不仅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收获了努力的成果、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也引导着老师与家长们更关注学生平日的学习过程与身心的健康发展。

“芦校长,截至中午12点,线上练习提交率为93%,距离作业提交截止还有12小时。”1月13日中午,学创教育西安办事处呼老师向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学校长汇报了当天英语线上练习的提交情况。芦校长看完详细数据,对呼老师和学创教育表示了衷心感谢。
2021年12月份,西安因疫情紧急停课,全市中小学教学转移到线上。有2020年初“停课不停学”的经验,这次西安各校的线上教学有条不紊,与线下教学无缝对接。

14

Market report

        然而,线上上课解决了,学生的练习和测评却一直是个难题。老师们常规的做法是,学生做好练习题后将答案拍给老师,导致老师的批阅量大,非常耗时,也不便统计学生数据。
        如何全面掌握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情况?线上练习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在学创教育的支援下,西安市碑林区建国路小学、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学、北里王小学和西安国际陆港第二小学的4353名学生,自2022年1月8日,参与线上练习教学活动中。据统计,到1月16日所有线上练习结束,学生上线答题人次将达18497。线上练习,适应疫情防控的要求,打破了时间、地点和硬件设备(如打印机)的限制,学生在家就可轻松进行。

双击编辑文字

科技让人从容,西安四校18497人次居家有序线上练习

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不尽相同,在确定具体线上练习方案之前,学校对学生情况做了详细调研,确保每个学生都有答题设备、网络,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练习。随后,学创教育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设置测验内容、时间、时长等。
“有学生家长仍坚守在抗疫一线,每所学校的测验时间、时长都不一样,一样的是,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学创教育呼老师说。
方案确定,学创教育赵老师分别为四所学校的200多个老师开展线上培训,让老师快速掌握在线组卷、试卷发布及线上阅卷、下载报表等。
随后,由班主任线上辅导家长和学生掌握答题操作,并在学创教育的支持下,组织学生线上模拟测试,保证学生在正式练习时不“掉链子”。学创教育也成立服务组,实时为学校老师、家长答疑解惑。

15

市场报道

前期调研,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前期调研,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线上培训,200多个老师快速上手

技术保障,名校+教育联合体统一检测

在四所学校中,航天城第一小学和北里王小学是“名校+”教育联合体学校,两校采用同一套练习题、同样的评测标准。虽然这两所学校此前不是学创教育服务学校,但是在此次线上练习中,学创教育给予了过硬的技术保障,满足了学校的需求。
这两所学校,由名校航天城第一小学老师组卷,通过三三云校园名校+教育联合体云平台共享给北里王小学的学生,两校学生同一时间答题和提交,实现了名校+教育联合体学校的教学活动、评测同步。
本次线上测评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一部分,主要检测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学生居家练习时,可用手机、电脑或平板电脑在三三云学堂的学习任务App上答题并提交。
线上练习的客观题由系统自动评阅,主观题由老师线上批阅,系统最终形成学生个人诊断报告、班级报告、年级报告及研究报告等学情分析报告,一方面,为学生针对性提升提供指导,另一方面,给学校和老师制定下学期教学计划提供决策支撑,做到以学定教,精准教学,将疫情对教学的影响降到最低。

2021年12月28日—30日,湛江市第二十八中学第二届“尚美杯”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暨智慧课堂教学大赛在录播教室举办。学校教研组中小学语文、中小学数学、中小学英语、初中政史、初中地理、初中物理共12位老师参与,老师们在三三云学堂和学创平板的支撑下,以赛促交流,以赛促提升,尽显新时代师者风采。

湛江二十八中举办第二届“尚美杯”教师赛课活动,展新时代师者风采

16

Market report

湛江二十八中现有20个智慧课堂实验班,作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顺利通过了广东省的考核。为了检验并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教学能力,特精心组织本次活动,陈志兴校长在致辞中鼓励教师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守正创新,在比赛中赛出风采,赛出风格!
课前,老师利用三三云平台推送微课和预习清单等给学生,学生预习情况生成学情报告,供老师以学定教。课中,教师利用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平台、三三云学堂等,多技术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生利用三三云学堂抢答、拍照上传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小组展示、即时反馈学习效果。课后,教师利用三三云学堂推送分层作业,为学生提供基于数据化的个别化指导和针对性练习提升。
同时,学校利用中央电教馆智能研修平台生成每位赛课老师的AI智能课堂观察分析报告,有助评委更客观更公正地打分。
比赛中,学创教育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湛江二十八中对本次比赛做了总结,表示要逐步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激发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生动力,推进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名师风采

outstanding teachers

17

名师风采

佛山西樵中学麦佩贞老师:三年智慧课堂,让“减负增效”落地有声

“教无定法,老师不能用一种模式给一代代的学生上课,既然有了信息化,当然要尝试,结果发现智慧课堂的容量更大,教学更高效。”已经执教17年的佛山市南海区西樵中学麦佩贞老师,这三年带着学生成功转型智慧教学,谈起当初的选择,她感到非常幸运。

18

Teaching Research

高效的课堂教学和关注每一个学生是麦佩贞老师追求的目标,但是传统教学有太多局限,很难兼顾集体的高效学习和学生个体的进步。
转机在2019年9月出现,西樵中学创建了由学创三三云学堂和平板支撑的智慧教学班,麦老师作为学校首批智慧教学教师,接手了两个班级的数学,今年是践行智慧课堂的第三个年头,“我和学生习惯了智慧课堂,离不开了。”麦老师形容现在的状态。
刚接触智慧教学时,麦老师感觉有太多的艰难险阻——教学模式、教学工具都变化了,她自己却连平台都不会用。在学创教育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麦老师从平台登录学起,摸索三三云学堂上的每个功能,思考每一个功能可在什么样的应用场景下使用。
第一个学期过去,她和学生对各种功能的使用已经轻车熟路,自此踏入高效教学模式。

日常教学中,麦老师常用三三云学堂和平板的动态大屏幕、随机选号、线上测评、加分等功能,师生间的互动流畅度和广泛度有了很大提升,课堂节奏张弛有度,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而这些功能采集的教学数据是麦老师最关注的,“数据是有价值的。”麦老师说。为了采集尽可能完整的教学数据,她做到了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的信息化。
每次上课前,她会在三三云学堂上给学生推送预习内容,提前掌握学生预习情况,上课的时候,根据预习情况有侧重点地讲解所学知识,既照顾到大部分学生,也有针对性地帮助一部分学生提升。
麦老师非常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测评等动态学习情况:“哪些学生再努力一把可以达到优秀,哪些还在及格线徘徊,需要重点帮扶,我一看他们的数据就清楚了。”
为此,她借助三三云平台做分层教学,给不同层级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辅导计划、练习题,做到因人施教。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她也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讲解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学生有了针对性的指导和练习,不再盲目刷题,可以把每一天的学习时间都用到实处。
三年时间,麦老师的努力有了收获,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整体很出色。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偏抽象和逻辑,课堂很难达到生动易懂的效果。但有了智慧课堂后,麦老师很轻易地把生活融入到课堂上。“生活是最好的课堂,把生活融入课堂,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学习心理负担大大减小。”麦老师说。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精品课程公开课上,麦老师选择了《普查和抽样调查》的课题,西樵镇教育发展中心冯永枝校长和佛山科技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杨豫晖教授及其研究生团队亲临课堂。
上课之前,麦老师给学生发了一份“课后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并请学生在上课之前用平板拍照提交给老师。课堂上,麦老师通过平台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很快了解到学生课后投入数学学习的时间、学习习惯等,无痕地向学生展示了“普查”的概念。
随后,麦老师以日常生活中的人口普查、学生身高、健康情况调查等为话题,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发学生思考,去探讨、分析、解决一个个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区别以及优劣势。
“上课前我还在想,你选的这个课题会很枯燥,没想到这么有趣,我一整堂课都跟着你们的节奏走。”下课后,一位教研员激动地对麦老师说。
麦老师自身也非常认可这堂课,她认为,传统的教学肯定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三三云学堂上的数据分析、随机选人、投票等功能,在日常普查和抽样调查中都能应用到,还能快速反映调查结果,学生不知不觉就理解了知识点。”麦老师分析。

19

名师风采

“数据是有价值的”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

20

Teaching Research

在2019年之前,麦老师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这三年,她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智慧教学的探索和建设中,她和学生已经到了“离开智慧课堂就不习惯”的程度。
一次,其他班级老师借用了班级的部分平板,麦老师不得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课。那一节课的课堂任务,她和学生只完成了三分之二。“没法快速全面知道同学们的答题情况,每道题只能通过举手的方式大致了解,再讲解,很耽误时间。”麦老师课后复盘时说。学生也很不习惯,一个学生表示:“课堂节奏太慢了,很容易走神。”
事后,她跟同事们开玩笑说,遇到数学课,平板不外借。

学生除了上课使用平板,课后随时可以在平板上复习上课时的内容和笔记。“我们家小孩以前笔记做得慢,下课后要找同学借笔记复习,现在做不完的笔记直接保存,下课后再消化,省事很多。”一位家长说。她很明显地感受到,自从进入智慧教学班,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高了很多。
学创三三云学堂上也有与学科知识点匹配的优质微课和练习题,老师们也会经常给学生推送优质的线上资源,方便学生自学,不用家长四处为学生找资料。
近三年的智慧课堂,让麦老师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有了新的体验,她的教学目标不再遥远,对未来的教学很有信心:“实践出真知,我真切感受到了信息技术能帮助老师和学生‘减负增效’,我也会带着我的学生继续探索,在智慧教学这条路上‘掘金’。”

“智慧课堂已成为一种习惯”

21

征稿活动

征稿活动

solicit contributions

22

solicit contributions

应用为王、服务至上 | 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字公司“我与人教数字教材”征文活动开始啦

关于举办“我与人教数字教材”
征文活动的通知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重要回信精神,落实2022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首场辅导报告会中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为王、服务至上”工作要求,充分挖掘利用人教数字教材进行数字化教学的优秀成果和优秀案例,打造新时代精品教材,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与创新,促进数字化教学深入发展,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定于2022年2月25日至7月31日举办主题为“我与人教数字教材”线上征文活动,欢迎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教研员、教师和其他同仁踊跃投稿。
一、活动主题
我与人教数字教材
二、组织单位
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
三、征文范围
人教数字教材应用成果及案例
四、参与对象
本次活动主要面向人教数字教材相关教育管理工作者、教研员及一线教师,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23

征稿活动

五、活动安排
注:以上活动安排可能会因实际情况变化有所调整。

六、活动说明
(一)参与方式
1. 以公开征集、推荐、特邀的形式提交。
2. 请于2022年4月30日前,将作品发送至邮箱why@pep.com.cn。
(二)投稿须知
1. 每位参与者须提交2000字以内Word格式稿件一篇。每篇稿件应包括以下内容:使用人教数字教材心得体会、人教数字教材对教育教学的价值、人教数字教材应用成果展示等,每篇作品配2-3张与稿件内容相关的照片。
2. 每位参与者可随投稿一并提交符合上述内容要求的人教数字教材应用视频文件1个,随稿件一并发送。视频主题须积极向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视频应为原创作品,作品格式要求为MP4,分辨率不低于1080p,时长不超过3分钟。
(三)作品录用
1. 本次征文活动将从所提交的作品中评选出优秀作品50个。
2. 优秀作品作者可获得荣誉证书,并有机会被聘任为人教数字教材全国应用专家。
七、咨询联系
(一)命名规则
1. 文件命名规则
所属地区(省-市-区-县)+作者姓名+文章标题。
2. 文章落款规则
请将作者所在单位全称、联系方式(手机号)及姓名写到文章末尾落款处。
(二)联系人
郑老师 电话:010-58759061 邮箱:zhengxq@pep.com.cn
王老师 电话:010-58759077 邮箱:why@pep.com.cn
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
2022年2月25日

政策解读

Policy interpretation

24

Policy interpretation

杨宗凯解读《“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加快教育信息化 支撑终身数字教育

一、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规划》明确要求,要“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这需重点从优化网络基础设施和升级校园基础设施两大方面推进: 
在提升网络基础设施水平上,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和国家公共通信资源,加强国家主干网、省市教育网和学校校园网的衔接,为全体师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高速、便捷、绿色、安全”的网络服务;提升各级各类学校接入教育专网的带宽水平,实现中小学固定宽带网络万兆到县、千兆到校、百兆到班;同时,通过卫星电视、宽带网络和宽带卫星为薄弱学校和教学点输送优质资源,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在提升校园基础设施水平上,需进一步落实各级各类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加快学校教学、实验、科研、管理、服务等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推动有线网与无线网的深度融合,有条件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提升各类教室、实习实训室的数字化教学装备配置水平,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普通教室中全面覆盖,较先进的高清互动、虚拟仿真、智能感知等装备按需配备;逐步普及符合技术标准的个人学习终端,支持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和工具软件等应用,助力实现网络条件下个性化教与学。

25

政策解读

 2021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我国“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发展作出了部署安排,为各地区、各领域信息化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在十项重大任务的第八项“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民生保障体系”中,首次明确提出“开展终身数字教育”,并从基础设施、数字资源、教学变革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下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对《规划》中关于信息化在教育行业部署的解读,一同展望数字中国建设新图景。

《规划》明确指出,要“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这要求我们必须从资源形态、供给方式、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 
首先,要应用各种新兴技术丰富数字教育资源的表现形态,提升数字教育资源的教学交互与应用体验。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虚实融合教学场景、智能导学系统、智能助教、智能学伴、教育机器人等新型资源开发,使数字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师生的知识建构、技能训练、交流协作、反馈评价等教学活动。  
其次,要针对各教育阶段与类型的不同需求,建设支持育人全过程、动态更新的高质量数字教育资源体系。推动新形态教材健康有序发展,逐步实现与教材配套的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同时,基于网络学习空间汇聚、组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加强课程思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家庭教育指导等资源建设,实施战略型紧缺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储备计划。汇聚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科技馆等社会资源,共享社会各方开发的个性化资源,满足学习者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第三,要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内容与应用情况管理,发展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服务。推动基于资源标识分类与育人过程数据的精准资源服务,加强对海量资源及应用数据的挖掘分析,探索构建自适应学习系统,不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推动数字资源开发机构由以资源建设为主向资源建设与服务并重转型发展,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资源服务机制,促进服务方式创新。鼓励社会企业提供基于网络与智能技术的数字教育资源运营服务。

二、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26

Policy interpretation

三、推进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教育教学变革

《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教育教学变革”,这势必需要利用技术赋能,全面推进教学模式创新和评价方式改革。 
在推进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应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中小学校、职业院校、普通高校的跨学校、跨班级教学活动,普及信息化条件下的选课走班制等教学组织模式,逐步实现“一人一课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推广智能助教、智能学伴等教育应用,通过人机共教、人机共育,助力减负增效。针对自然灾害、大规模疫情等极端情况,建立互联网、移动网、广播电视网等多渠道融合的应急网络教学系统,探索应急教学模式。同时,还需注重建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评估改进机制,开展大规模、长周期、多样态的教学观测,检验新型教学方式的成效,产出高质量的改革成果。  
在推进评价方式改革方面,应开发智能化的评价工具,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等多主体协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学生数字档案,推广基于大数据的评价方法,支撑开展面向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促进以考试和测评方式为重点的招生考试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相关考试中实行规模化机考,探索优化线上考试,普及网络面试。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的智能化测评,探索操作类、语言类、艺术类、体育类等考试的人技协同评判。

四、深化基于教育大数据分析应用的各级各类教育服务

五、建设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经历公共服务体系

《规划》明确强调,要“发挥在线教育、虚拟仿真实训等优势,深化教育领域大数据分析应用,不断拓展优化各级各类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对基础教育,重在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加强教学过程数据分析,提供适应性学习资源和智能学习服务,推广数据驱动的差异化教学与个性化学习。探索智能化教学工具应用,推进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创新课后服务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有质量的在线答疑与互动交流服务,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对职业教育,应注重利用信息化促进产教融合,加强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的普及应用,构建工作场所与虚拟场景相互融合的育人环境,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培训模式,提高就业导向的职业培训服务能力。构建数据驱动的学训结合评价体系,包括课程学习、实训实习、社会实践等,服务学生成长和高质量就业,建立职业教育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对高等教育,应注重利用信息化促进科教融合,加强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促进数据驱动的科研范式转型,逐步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高校科技评价体系。实行基于大数据的综合评价,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探索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机制,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新动能。  
对继续教育,应重点融合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支撑个性化学习,帮助学习者随时、随地、按需学习;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学习生态系统,助力实现高质量的终身学习。

27

政策解读

《规划》明确说明,要“探索扩大学分银行试点及成果积累、认证和转化,建设终身学习经历公共服务体系”,这需要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 
一是建立连接学校家庭社会的泛在学习环境。依托校内外的开放教育资源,基于全民学习需求与能力监测数据,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推介、学习方法指导,支持开展适合自身需求的自主学习。联合自然、历史、文化、科技等不同类型的场馆,构建基于场景感知的学习资源和应用,提升学习体验。鼓励学习者基于智能学习终端开展弹性学习,促进学习与工作、生活相互融合。借助互联网实现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对基层、农村的全覆盖。  
二是基于国家资历框架,完善学分管理制度。支撑建设国家和省级互通的学分银行体系,实现终身学习成果的认定、累积和转换。建立个人终身学习账户,实现“一人一生一账号”,将个人学历教育、培训、职业经历和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活动等学习成果存入账户,形成个人终身学习档案。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经历公共服务体系,面向政府、学校、社会公众和用人单位提供可信共享与应用服务。
  
三是扩大学分银行试点规模,畅通终身学习渠道。深入开展继续教育课程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试点,搭建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横向沟通的全民终身学习“立交桥”。推动面向高素质农民、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等不同对象的学分银行试点项目建设,探索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促进职业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深度融合。  
此外,还需高度重视基于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的教育治理体系。教育治理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容,亟需建立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业务、全流程教育治理体系,实现治理模式向“数治”转变,提升教育治理效能。建设完善一体化教育政务服务公共支撑体系,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办公协同,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丰富教育数据应用,通过联结、贯通、整合各类教育数据,形成丰富、准确、可信的教育基础数据,支撑教育的精准管理和科学决策。  
总而言之,发展“终身数字教育”对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时期,教育信息化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利用信息技术完善教育教学环境、优化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教学方式改革、拓展终身学习服务,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网址:http://www.enable-ets.com/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