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 导 参 阅
内 部 刊 物
中共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党校 主办
2023年第2期
总第151期
返回目录
目录
CONTENTS
※煤炭前沿※
七类煤矿安全改造获重点支持
推动矿业权出让应用网络共享数字证书
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深化能源革命
我国煤炭主体能源安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技术思考
※产业研究※
突出“降碳”要求 山西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储能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十三部门支持国企办医 打造国家医疗
总产值年复合增长超20% 新材料筑牢制造业底盘
※国企改革※
央企今年三大投资重点敲定 系列支持政策在途
改革再深化 持续释放国企活力
※观点集萃※
实现“双碳”目标要因地制宜、因业施策
※煤炭前沿※
七类煤矿安全改造获重点支持
推动矿业权出让应用网络共享数字证书
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深化能源革命
我国煤炭主体能源安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技术思考
※产业研究※
突出“降碳”要求 山西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储能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十三部门支持国企办医 打造国家医疗
总产值年复合增长超20% 新材料筑牢制造业底盘
※国企改革※
央企今年三大投资重点敲定 系列支持政策在途
改革再深化 持续释放国企活力
※观点集萃※
实现“双碳”目标要因地制宜、因业施策
4
5
6
7
9
11
12
14
16
18
20
目录
CONTENTS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实现职普融通发
干部容错机制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坚守“底线”守住“红线”筑牢“防线” 健全专业高效国资管理体系
领导干部要深耕“解剖麻雀”之功
单位人才“不可替代”的利弊及领导者的处置方略
解开债务链的两个选择
※企业党建※
深入推进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十四条建议
※趋势分析※
展望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
※管理纵横※
建立AB角制度 强化协作提效能
21
22
23
25
27
29
31
33
34
领导参阅•煤炭前沿
七类煤矿安全改造获重点支持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会同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监局对《煤矿安全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行了修订,并予以印发。 《办法》明确,专项资金用于计划新开工或续建项目,不得用于已完工项目。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金额应当一次性核定,对于已经足额安排的项目,不得重复申请。同一项目,不得重复申请不同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本专项实施周期为2023年至2025年。 煤矿安全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用于支持以下建设内容:一是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二是提升煤炭开采本质安全水平。三是创新变革煤炭生产方式。 煤矿安全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可对以下七类情形予以重点支持:灾害严重、安全欠账多且效益欠佳的煤矿企业;贯彻落实国家煤炭增产保供政策较好的煤矿企业;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送受两端地区的煤矿;智能化建设示范煤矿;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超过50%的地区和煤矿企业;欠发达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煤矿;其他符合国家和地方重点支持政策的煤矿企业或煤矿。
——摘自《中国煤炭报》2023年第6072期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煤炭前沿
推动矿业权出让应用网络共享数字证书
国家发改委日前印发《关于在部分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企业招标采购平台试运行招标投标领域数字证书跨区域兼容互认功能的通知》,要求持续拓展网络共享数字证书适用范围。 为加快推动招标投标领域数字证书( CA )跨区域兼容互认,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了《网络共享数字证书技术标准》,并以首批6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为重点,部署在部分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企业招标采购平台开展技术标准验证工作。在各有关地方和企业共同努力下,目前已完成互认功能的系统部署和调试,具备在实际交易中试运行的条件。 通知指出,首批6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要落实国务院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要求,在市、区(县)两级全部招标投标领域部署应用网络共享数字证书。其他地方也要加快工作节奏,尽快实现应用网络共享数字证书的招标投标领域全覆盖。市场主体选择使用执行《网络共享数字证书技术标准》的任一套数字证书及其 APP 载体,在任一参与互认平台完成注册后,即可在全部参与互认平台投标,做到只需注册一次、只用一套数字证书。鼓励各地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推动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领域应用网络共享数字证书,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跨区域跨平台参与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成本。
——摘自《中国煤炭报》2023年第6074期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煤炭前沿
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深化能源革命
山西煤炭产量到2025年将保持在每年14亿吨
郑洋洋
人民日报太原2月21日电 日前,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煤炭产能稳定在15.6亿吨/年以内、煤炭产量保持在14亿吨/年,煤矿数量900座左右。
《规划》提出,立足矿产资源以煤为主的基本省情,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深化能源革命,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到2025年底,山西矿产资源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规划》提出,坚持矿山设计开采规模匹配矿区储量规模的原则,明确重点矿种、重点矿区新建矿山最低开采规模标准,提高大中型矿山占比。“十四五”期末,全省大中型矿山数量比例显著提高,其中煤矿达100%。
根据《规划》,山西到2030年基本完成资源型经济转型,矿业空间布局更加科学,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取得重大成果,矿山规模结构优化合理,能源资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稳定,矿业绿色发展格局全面形成,矿产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35年基本建立健全稳定开放的矿产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打造优质完善合作共赢的要素保障环境,形成统筹矿产资源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人民共同富裕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摘自《人民日报》2023年2月22日第6版
返回目录
我国煤炭主体能源安全
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技术思考
袁亮(院士)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保障和压舱石,为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高质量发展,党和国家大力支持煤炭行业的创新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创新,我国在煤炭资源勘探技术、煤与瓦斯共采理论和技术、典型动力灾害风险判识和监控预警技术、综合采掘和智能开采技术与成套装备、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和煤基清洁能源高效转化技术、煤与新能源多能协同技术6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同时,我国主体能源安全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深部煤炭安全开采形势依然严峻、煤矿智能化安全开采技术水平亟待提高、环境安全亟待改善、由粉尘引起的职业安全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煤与共伴生资源单独开采的矛盾日益突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亟待提高等6 个方面面临挑战。 为助力我国主体能源科技的创新发展,实现煤炭智能安全精准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就必须深入开展如下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这应当成为煤炭行业的四个未来创新发展方向,它们分别是: 一、煤炭智能化绿色安全开采方向。主要涉及透明地球物理、采动煤层多场耦合致灾两大理论,智能精准开采、智能感知与多网融合、动态信息挖掘与融合处理、动力灾害监控预警、智慧矿山建设标准与技术体系五个方面关键技术与装备。 二、环境安全防护与职业健康方向。主要涉及煤矿低损伤开采力学与控制理论、煤炭开采污染机理及生态响应机制、煤炭保水开采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三大理论,井下采选充一体化开采、井下精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煤炭前沿
领导参阅•煤炭前沿
准局部充填开采、覆岩离层注浆减沉、煤矿开采过程污染物防控四个关键技术与装备。
三、煤及共伴生资源的精准协同开发方向。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研究,分别是煤铀资源精准协同开发流固耦合基础理论、煤与油气精准协调开发多场耦合基础理论、煤及共伴生资源精准协调开发协同机制与方法、煤及共伴生资源安全高效开发关键技术与装备、煤及共伴生资源开发灾害防控与智能预警平台。
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方向。主要涉及六个方面的研究,分别是超超临界煤电燃烧基础理论、干法与细颗粒级煤分选技术、低品阶煤分级高效提质技术、煤液化气化现代煤化工技术、煤基多联产系统的集成技术、煤利用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
——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11-22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产业研究
突出“降碳”要求 山西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山西将按照“稳煤优电、增气上新、降碳提效”要求,着力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着力增强能源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着力打造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
从2021年“稳煤、优电、增气、上新”八字方针,到2022年增加为“稳煤、优电、增气、上新、提效”,再到今年新增“降碳”要求。
稳煤优电: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和绿色开采,持续提高煤炭供给体系质量。到2022年底,山西累计建成37座智能化煤矿、993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煤炭先进产能占比提升至80%,近两年每年增产1亿吨以上,占全国总增量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坚持清洁低碳的发展方向,山西持续推进电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煤炭和煤电一体化发展、煤炭产业技术和降碳技术一体化发展,强化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增气上新:近年来,山西试点煤层气体制改革,建立煤层气矿业权退出机制,制定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试点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三气”共采,承接煤层气开发项目备案权下放,煤层气产业迎来超常规发展。目前,山西已形成煤层气产能227.25亿立方米/年,去年产量近百亿立方米,约占全国产量的八成以上。从黄河岸边到太行山下,一座座抽气“磕头机”缓缓运行,地底煤层里的瓦斯被抽出后通过管道送到千家万户。在夯实煤炭、煤电、煤层气等能源基础的同时,山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并以此撬动产业链发展。在山西首批十大重点产业链中,与新能源相关的就有3条,分别是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氢能产业链和光伏产业链。.
降碳提效:一方面,加强节能监察,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产业研究
发展,大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重点领域降碳提效。另一方面,完善能耗“双控”管理,抓好能耗要素保障,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赋能重大项目建设。
——摘自《新浪财经》2023年2月13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产业研究
储能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超级充电宝”蓄势待发
装机规模增长、技术装备提升、应用成本下降……近年来,包括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技术在内的储能技术和装备,为促进新能源的开发消纳、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未来,还需通过进一步发力技术研发、健全市场机制、保障安全水平等,循序渐进,推进储能高效应用和高质量发展。
山间峡谷,国网新源安徽桐城抽水蓄能电站加紧施工,超过21亿千瓦时的设计年发电量,可满足安徽安庆2个月的全社会用电量;
地下洞穴,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项目在河北张家口并网发电,项目核心装备自主化率100%,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2万吨;
张北草原,国家电投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电站试验正忙,它能将6个小时的光伏发电全部储存下来,即便零下40摄氏度也能正常运行,电池使用寿命可达20多年;
尽管运用了不同技术、不同装备,这些“超级充电宝”都能改变电力系统即发即用的传统运营方式。新能源大发或者用电低谷时充电,新能源出力小或者用电高峰时放电,既能平滑不稳定的新能源发电、助力其开发消纳,也能配合常规火电、核电等电源提供调峰调频等服务,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摘自《中国经济网》2023年2月8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产业研究
十三部门支持国企办医
打造国家医疗“第二梯队”
日前,由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正式对外公开。《工作方案》指出,将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纳入分级诊疗和医疗急救体系,坚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公益性,充分发挥其在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打造国家医疗“第二梯队” 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是指国有独资、全资或国有控股企业实际控制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以医疗健康为主业的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形成与政府办医疗机构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健康保障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有业内人士表示,国企办医作为“生力军”,与公立医院在战略发展、市场空间上既有良性竞争的一面,但更多是协同发展的合作伙伴。 超2500家医疗机构整合 1月10日,中国电建与通用技术集团医疗资源专业化整合项目正式签约,中国电建下属医疗机构加入通用技术集团旗下医疗健康平台开展专业化运营。 事实上,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起源于2017年,国资委等六部委出台《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国企办医疗机构明确了移交地方管理、关闭撤销、资源整合、重组改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产业研究
制四条路径,并要求于2018年底完成。截至2022年6月,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医疗机构2525个,已完成改革2515个,完成率99.6%。其中,移交地方政府506个,占20%;以医疗健康为主业的国有企业整合978个,占38.7%;引入社会资本改制440个,占17.4%;关闭撤销591个,占23.5%。
形成多个国有资本为主导的优势集团
业内人士表示,国企办医将通过集团化运营管理优势快速扩张,提高医疗资源集成效应,医疗市场将迎来新一轮重组整合。
明确各级医疗机构主力发展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制定目标和举措,集中资源全力打造特色医院和特色医疗中心。
——摘自《经济参考报》2023年2月8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产业研究
总产值年复合增长超20%
新材料筑牢制造业底盘
在江苏南通开发区的江苏青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内,中国首条闪蒸纺丝3000吨级生产线,于2022年8月正式投产,大规模生产打破了国外企业垄断,填补了国内产业空白。 闪蒸纺超材料打破国外垄断 “闪蒸纺超材料”,其特质介于纸、无纺布和薄膜之间,固体和液体分子不能透过,气体分子却可以。“它轻便柔软但强度极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包装、防护、建筑、工业、消费品等多个领域。”不过,因其高难度的技术工艺,这一材料长期以来依赖进口,成本高昂。而青昀新材从2014年成立,用了八年左右时间,最终打破了这一垄断。 产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超20% 工信部2022年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一方面,我国新材料产业政策从无到有并逐渐体系化:从《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到《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计划(2018—2020年)》,再到《“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国家层面出台多项政策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另一方面,由于新材料研发、产业化过程较为漫长,资本助力在新材料产业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发展机遇挑战并存 《“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提升,占原材料工业比重明显提高。”展望未来,在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下,我国新材料产业将迎来重大机遇。不过,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也面临挑战。“国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产业研究
内高端新材料技术和生产仍偏弱,原始创新不足,必须加大原始创新力度,持续提高新材料产品质量,从以往依赖于跟踪仿制向创造独有的新材料高新科技转变,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优势。”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说。
——摘自《经济参考报》2023-02-07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国企改革
央企今年三大投资重点敲定
系列支持政策在途
近日国资委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业投资管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2023年投资工作重点,一方面要突出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另一方面,要聚焦国家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强链补链等重点领域,优化投资布局方向,推动企业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从具体的布局领域来看,“战略引领”“强链补链”“创新发展”等成为关键词。要加大民生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积极参与交通、能源、水利、农业、信息等基础设施,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大医药保障、应急产业等领域投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好存量项目、做优增量项目,谋划落地更多“小而美”项目。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提升国际投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也至关重要。中央企业要实施现代产业链链长行动计划,推动资源向产业链基础领域和高端环节集中。加大在粮食、能源、战略性矿产资源方面的投入力度,积极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推进海外能源资源供应基地建设,在有条件地区投资布局产业链关键环节产能储备。 国资委明确要求中央企业要稳妥处理好“促”和“稳”的关系,加强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国企改革
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完善全过程风险防范机制,防范在扩大投资中片面追求短期效果,守牢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摘自《经济参考报》2023年2月13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国企改革
改革再深化 持续释放国企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党的二十大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做出了新部署。”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国企运转更高效。
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国资国企全面贯彻“两个一以贯之”,着力推动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加快健全现代公司治理机制。
——不断增强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更好发挥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作用。
——进一步保障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职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国务院国资委表示,下一步要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提升以公司章程为基础的企业内部制度体系建设水平,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持续选优配强外部董事,加快建设专业尽责、规范高效的董事会,深化子企业董事会建设。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国企实力更雄厚。
三年行动中,通过重组整合、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推进瘦身健体等一系列措施,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实现整体性优化 一方面,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主责主业优势进一步增强。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印发有关通知,要求中央企业进一步聚焦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国企改革
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提高有效投资质量,推动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三年行动开展以来,三项制度改革全面破冰破局,以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为核心的新型经营责任制基本建立。
——搬走“铁交椅”,管理人员能上能下。
——打破“铁饭碗”,员工能进能出。
——不搞“大锅饭”,收入能增能减。
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三能”机制,常态推进改革考核评估。持续推进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灵活运用股权激励、分红激励、超额利润分享、虚拟股权、跟投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国有企业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持续优化,分类打造百户改革样板。
—— 摘自《 人民日报 》2023年02月18第 01 版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观点集萃
实现“双碳”目标要因地制宜、因业施策
李毅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立足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同时要求“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要抓住重点排放行业和领域。从行业看,我国碳排放主要分布在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高耗能的工业行业和道路交通领域。由于各行业情况不同,要因业施策,制定行业碳达峰时间表和路线图。,同时,各地资源禀赋存在差异,要因地制宜规划梯次碳达峰目标.防止层层加码、急于求成。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要尽快建立完善碳排放、碳足迹统计监测评价体系,合理确定碳配额,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科学的“双碳”工作流程,推进各行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实现各类资源节约集约使用。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建立健全碳排放市场交易制度,适时稳步推出碳税。在这一过程中,要把握好时间、范围和强度,不能因碳税而挫伤能源行业的积极性,进而影响能源安全和经济增长。实行碳税不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是为了促进减碳减排,所以征收的同时要在其他方面适当减税,保持税负总量平衡。 实现“双碳”目标,还要密切关注国际动向。“双碳”是全球的共识和行动,一方面要加强国际交流、国际合作,促进低碳转型;另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国际话语权,避免出现新的贸易和技术壁垒。——摘自《思想理论动态参阅》2023年第10期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观点集萃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实现职普融通发展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一个重要改革方向是: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这意味着,职业教育止步于高职的局面将进一步被改变,人们常说的职业教育“天花板”将被打破。
职普融通是指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最终实现两类教育资源、教育模式的交流合作与共享共赢:实现职普融通,重点在于以双向互动促进职普融通,实现从升学到就业的双向通。针对“中职普高化”现象,要避免职普融通异化为学生转学的单一通道,使其成为拓展职普两类教育功能、满足多元化教育需求的“立交桥”。要按照《意见》指引,以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高职专科为主体、职业本科为牵引,建设一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探索发展综合高中,支持技工学校教育改革发展。
此外,职普融通还需抓住课程改革这个关键,促进课程融通,实现资源共享和理念互鉴。要以考试招生改革牵引课程改革,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指挥棒作用,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要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完善专升本考试办法和培养方式,支持高水平本科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
——摘自《思想理论动态参阅》2023年第10期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观点集萃
干部容错机制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容错机制是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制度安排。“错误”是突破现行制度规则的改革创新行为,该行为的利益动机包括公共利益、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并要视情况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工作责任。容错机制依靠组织权威、民主权威对突破制度权威的改革创新行为进行评估并容错。要准确把握容与不容的界限,完善容错程序,正确处理容错问责之间的关系,不断完善容错机制,促进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摘自《思想理论动态参阅》2023年第13期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观点集萃
坚守“底线”守住“红线”筑牢“防线”
健全专业高效国资监管体系
二十大召开后,如何在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条件下,使经济得到质量发展,国有企业在其中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抓好国有企业风险防控,不断提升国有资本回报,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坚决守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共同财富。四川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冯文生在谈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一、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排头兵”“顶梁柱”作用。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立足国资国企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着力加大水、风、光及天然气、页岩气、锂电等绿色低碳产业布局。还要加快国资国企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推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和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加快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着力推进“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构建一流”三项国企改革工作。首先要加快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力争到“十四五”末,35%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于现代产业。其次,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锻造一支“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企业家队伍。第三,要建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一批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及“独角兽”“瞪羚”企业。。
三、健全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完善国资监管体系。一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营风险,完善监管机制。二是防范生态环保和安全稳定风险。三是有效防范化解廉政风险,推动建立出资人监督与巡视巡察、纪检监察、审计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等各类监督主体协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观点集萃
同监督机制。
——摘自《人民网》2023年2月8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观点集萃
领导干部要深耕“解剖麻雀”之功
吴青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解剖麻雀”这一重要论述,形象生动且寓意深远,对于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开创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深耕“解剖麻雀”之功,是每位领导干部都要掌握的工作本领。它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更是党风政风的集中反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领导干部学会“解剖麻雀”,才能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需求有深切感受和全面了解,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用心“解剖麻雀”,带着感情与群众打交道,才能发现群众面临的困难,掌握群众反映的意见,总结群众创造的经验,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善于“解剖麻雀”,注重用实践检验效果,才能为力戒形式主义、弘扬求真务实的良好党风政风树立鲜明导向。
领导干部深耕“解剖麻雀”之功,至少要从三点着力。一是端正态度,培养“解剖麻雀”之心。沉下心来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避免浮在表面、流于形式。接地气、通下情,扑下身子、吃得了苦,听得进批评、看得到问题,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对群众负责,在务实戒虚上下功夫,真正把情况问题摸实摸透。二是选好典型,把握“解剖麻雀”之效。精准选择“麻雀”关系到调查研究的成效。必须带着明确的方向和目的,选择问题多、情况复杂、矛盾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基层单位进行调研,才更容易找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观点集萃
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也更容易从典型代表推而广之找到同类问题的共性规律。三是细致解剖,抓住“解剖麻雀”之要。既要统筹兼顾,运用全面的观点,总体分析事情的全貌,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具体问题想深想细想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出可行的政策举措和工作方案,再进一步推广经验。
——摘自《学习时报》2023年02月17日A1版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观点集萃
单位人才“不可替代”的利弊及处置方略
一、单位人才“不可替代”的利弊分析
高稳定与低活力。“不可替代”的核心人才队伍稳定,能够降低组织的招聘成本、培训成本等,从而提高组织绩效。但过于稳定的人才队伍可能会使组织丧失活力、故步自封。
员工忠诚与“敲竹杠”。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开放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迭代非常快,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已经大不如以前。员工可能趁机向组织“敲竹杠”,索要更多薪酬,否则就不配合工作或离开组织。
员工成就感与危机感。“不可替代”在组织中通常都会受到领导器重,具有较高的成就感。然而,放眼组织以外,此类员工可能也会有一定的职业危机感。因为其拥有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使得其跳槽到其他组织时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大幅贬值,所以很难低成本地转换工作。
二、单位人才 “不可替代”的处置方略
既然“不可替代”的人才是组织发展的双刃剑,那么领导需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用好这把剑。
(一)防范核心能力刚性
一是建立学习型组织。领导者要鼓励员工知识创新,尤其是加强对“不可替代”的核心人才的人力资本管理。
二是广结联盟,打造生态优势。组织可通过战略、知识联盟与其他组织的人才一起交流,学习不同组织的知识和能力。
三是内部“用手投票”与外部“用脚投票”的平衡。当“不可替代”的核心人才思维僵化而影响组织发展时,领导者可考虑综合运用“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及时更换不合格的核心人才。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观点集萃
(二)激发人才竞争活力
一是营造健康的竞争氛围。二是倡导多元价值观和谐共处的组织文化。三是外部纳贤,激发“鲇鱼效应”。
(三)建设内部核心人才梯队
一是发挥核心人才的“教练员”角色。二是定期进行核心人才盘点。三是轮岗和流程化。
(四)完善组织治理方式
一是多人分权接替,渐进让渡权力。二是核心人才持股,稳定人才“军心”。三是重视关系治理,倡导合作互信。
——摘自《领导科学》2022年12月14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观点集萃
解开债务链的两个选择
王东京
当前国内债务问题盘根错节,剪不断,理还乱,令人头痛。一方面,地方政府欠银行与企业的债,而企业又欠银行的债;另一方面,某些国有企业既欠银行的债,也欠民企的债,而且民企间也相互欠债。于是在地方政府、企业、银行之间形成了双层的“债务链”。
20年前清理“三角债”, 国务院采用的办法是“债转股”,目的是剥离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防止发生金融风险, 如今,“债转股”恐怕不能用来解决当下国内的债务难题。针对目前存在的双层“债务链”,应寻找到一种新的“解链”思路。问题是这样的思路如何寻找?
我认为,总的原则是要根据两种不同的“债务链”对症下药,分开处理。
先分析第一层。显而易见,第一层“债务链”的源头是地方政府。想问读者,假若地方政府手里有一笔钱可用于还债,你认为应先还银行还是先还企业?也许有人主张先还银行,而我却认为应先还企业。何故?因为先还企业的债,可最大化地避免债务导致的风险。假若欠企业(特别是民企)的债不还,企业资金链会中断,再生产难以为继,则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再分析第二层“债务链”。化解国企与银行、民企间的“债务链”,同样也面临选择:即国企应先还银行还是还民企的债?我的观点,是先偿还银行贷款。事实上,国企也会做这样的选择。原因很简单,国企欠银行的钱若不按期归还,失信于银行,日后将难以从银行取得贷款。
再往深处想,让国企先还银行贷款,我认为还有一个理由。众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观点集萃
所周知,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是来自储户存款,若企业不及时归还银行贷款,银行呆坏账率升高,危及的就不单是银行,而是千千万万的储户(家庭)。这样看,银行倒闭的破坏力,比某个企业倒闭不知要大多少倍。
总结本文要点:第一,目前国内“债务链”呈现双层结构特征,基于此,化解债务需分开处理;第二,地方政府偿债次序的选择,应该是先民企、再国企,然后再银行;第三,国企偿债次序的选择,则应先银行,后民企。
——摘自《学习时报》2023年2月15日第2版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企业党建
深入推进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
改革创新的十四条建议
林存华 冯飞
1.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
2.推动党性教育系统化长效化。深入推进党性教育改革提效,必须在系统化、融合化、长效化上下功夫。
3.提升专业化能力培训的精准性实效性。要精准设置培训专题,精准建构专业化能力模型,精准开发优质课程,精准规范工作流程。
4.构建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在培训理念上要更加突出政治性,在内容体系上要更加突出系统性,在培养体系上要更加突出一体性,在机构体系上要更加突出规范性。
5.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法治化制度化。要完善干部学院管理制度,制度间的衔接应更加紧密,要强化制度规范的执行,要及时更新修订制度。
6.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要健全完善优秀教师的选拔引进机制,建立党校、干部学院同其他党政机关和单位的教师、干部交流制度;探索更加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机制。
7.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队伍建设。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完善管理者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
8.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方式方法。要规范完善案例教学,加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企业党建
强研究式、互动式教学创新,探索运用元宇宙教育培训。
9.严格干部教育培训学员管理。要树立大教育观念和学员管理也是教育学员的理念。
10.建设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考核体系。要切实加强对学员的评估考核,不断创新培训质量评估的方法与手段,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高度重视评估结果的反馈与运用。
11.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和培养使用一体化。要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对干部教育培训和培养使用进行系统设计,落实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和培养使用一体化的举措。
12.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数字化改革。要建立完善数字干部教育培训平台,积极推动数字干部教育培训多场景应用,探索数字技术为教育培训管理赋能,切实加强经费投入和组织保障,高度重视数字干部教育培训的安全管理。
13.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教学研究咨询一体化。要在政策法规上确立导向,各级党校要加强教研咨一体化的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要加强人才队伍的选拔培养。
14.深化干部教育培训专业化研究。要加快推动干部教育学学科建设,加强专业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建设,拓宽干部教育学成果发表和学术交流平台,以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为抓手,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摘自《党建参阅》2023年2月6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趋势分析
展望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
2023年世界经济复苏将面临更大压力,经济增速进一步降至2.5%的可能性较大。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双速增长格局仍将持续,并且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分化态势依然显著。整体来看,世界已经从低通胀期进人高通胀期。鉴于允许通胀的长期成本远高于短期内控制物价的成本,故治理通胀势在必行,但这或将抑制经济增速、助推滞胀。
世界是否最终出现一波滞胀性衰退、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通胀是否根深蒂固;二是货币政策紧缩能否使实际利率下跌;三是物价与工资螺旋式上涨态势。好消息是本轮通胀为货币政策常态化创造了条件,就业市场的宽松也为货币政策紧缩提供了空间。为防范下行风险和负面溢出效应,发达国家已承诺适当调整货币政策收紧节奏。即便美国出现滞胀,也可能是充分就业下的滞胀。这种奇特组合需要经济学家做出解释,因而也是理论创新的新机遇。
——摘自《改革内参》2023年4期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管理纵横
建立AB角制度 强化协作提效能
赵婧
近几年来,一些单位应用AB 角制度很常见,这些创新有力地保障了工作衔接和执行力度。在工作中,一方离岗会主动告知另一方有关工作情况,A 角请假离岗,事前告知 B 角,并与 B 角逐一列明请假期间工作事项,做好工作移交。 B 角认真履职,加强事中沟通,遇到决策性事项,及时与 A 角联系交流,综合研判后做出决策。 A角销假返岗, B角将重要工作处理情况及有关资料移交 A 角,完成工作无缝衔接。
这种强化协作协同、提升履职效能和工作效率的一大创新,是推进企业“制度化管理、流程化运行、高效化运转、标准化落实”的一项重要举措。 AB 角工作制度的建立,是企业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企业效能建设,有助于加强各岗位业务协同配合、培育复合型干部。AB 角工作制度让管理人员服务企业出合力、不断档,既可以加大工作力度,又可以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同时也是评先树优、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
——摘自《中国能源报》 2023.2.11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编委主任:
编委副主任:
主 编:
责任编辑:
编审人员:
通讯员:
陈文锋
周伟田 王志刚
樊学未
李月霞
王 军 付巧如
张林峰 孙荣良 王志勇 申学武
韩梅竹 郝玲娣 朱莹莹 张 芳
宋 涛 范永杰 吴 刚 杨 欢 任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