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 导 参 阅
2023年第10期
总第159期
中共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党校 主办
内 部 刊 物
目 录
contents
高层声音
深刻把握六方面重大关系的实践要求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遵循
热点关注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按下加速键
降利减费再加码 金融双向赋能实体经济
深化央企专业化整合 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四个聚焦”
中国五矿与中国宝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煤炭前沿
“数字煤炭”成效显著 企业数字化水平分化加剧
11月份动力煤市场分析
关于煤矿综掘工作面设备智能化控制技术的研究
国务院:优先支持内蒙古开展煤炭产能储备
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有了制定指南
山西全面构建防范瞒报生产安全事故工作机制
产业研究
煤制烯烃技术的攻克
4
7
10
12
14
16
18
19
21
22
24
26
27
28
目 录
contents
推动算力强起来用起来
下游需求支撑 钢铁行业基本面有望改善
增储上产,不断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观点集萃
10条 20条 30条,解决问题第一条
多到群众意见集中的地方调研
防范人工智能风险
汇聚新型工业化的文化力量
管理纵横
“三高四新”视域下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通用能力培养路径
聚焦四个关键,筑牢保密防线
培训考核“花钱买分”怎么得了
宋志平十大治企思维
用好技术检查员,放大正协同效应
30
32
34
36
37
38
40
41
43
45
46
49
领导参阅 高层声音
深刻把握六方面重大关系的实践要求
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一、落实好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关系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分阶段、分领域推进的,实现各个阶段发展目标、落实各个领域发展战略同样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同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是辩证统一的。注重从全局着眼做好谋篇布局,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实现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是我们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 二、落实好正确处理战略与策略关系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运用战略和策略,是我们党创造辉煌历史、成就千秋伟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秘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这一成功秘诀传承好、运用好、发展好。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胸怀“国之大者”,着眼于解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增强战略谋划的前瞻性、全局性、稳定性。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并为战略实施提供科学方法,是完成战略目标的“桥或船”,是落实战略步骤的路线图。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既要观大势、谋长远,也要重方法、抓落实,因地制宜、因时顺势、善作善成,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动权。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高层声音
三、落实好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关系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就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只有在创新基础上的守正,才不会故步自封,才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只有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四、落实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效率是实现公平的重要基础,公平是提升效率的有力支撑。效率关注如何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经济结构来做大“蛋糕”,提升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公平关注如何从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结果公平等维度来分好“蛋糕”,保障社会分配的价值性。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要坚持共建共享原则,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进而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五、落实好正确处理活力与秩序关系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应当而且能够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良好的社会秩序是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前提,社会焕发生机活力则会进一步巩固社会秩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持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是我们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重要原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寓活力于秩序之中,建秩序于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高层声音
活力之上,充分调动各方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释放经济发展潜能,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六、落实好正确处理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关系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百余年来我们党坚持自立自强,克服了无数困难挑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坚持自立自强,并不意味着自我封闭。我们党坚持合理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既是追求自主,向世界展现出中华民族自信自立形象的现代化,也是面向世界,保持与各国深度联结和合作的现代化。只有在自立自强的前提下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摘自《求是网》2023-10-07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高层声音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继部署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之后,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作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决策部署。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指导推动国资国企切实扛起责任,抓好贯彻落实,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把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 一、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新时代新征程上,新形势新任务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根据形势变化,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谋划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方案。 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深刻领会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要性。 从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领会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要性。 从开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局面深刻领会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要性。 二、牢牢把握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方向目标 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从全局领会把握,抓住关键根本,确保正确方向。 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任务。 始终坚守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原则不动摇不偏离。做强做优做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高层声音
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国有企业一以贯之的目标要求。
始终锚定“三个明显成效”的目标任务聚力攻坚。要实现“三个明显成效”,即在增强国有企业服务国家战略功能作用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上取得明显成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上取得明显成效。 三、突出抓好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功能性改革 推动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鲜明导向。 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更好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更好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强化重点领域保障,更好支撑国家战略安全。必须把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和能源资源安全作为重大使命责任,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领域集中。 四、着力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 围绕提升活力效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运营机制。 围绕完善监管服务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 五、在深化改革中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改革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切实发挥高质量党建的引领保障作用。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高层声音
完善党领导国有企业的制度机制。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 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将切实扛起组织实施全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责任,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统筹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见行见效,
——摘自《求是》2023/19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高层声音
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遵循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是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遵循。 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次修订的《条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总结吸收了干部教育培训实践的新经验新成果,积极回应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原则和培训对象、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培训保障、考核评估和纪律监督作出进一步规范,为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高水平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开展教育培训,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强化履职能力培训,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要深化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改革,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加强机构、师资、课程、教材等资源保障建设,实现全员培训、全面覆盖,切实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严格教育培训管理,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高层声音
大力培树和倡导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组织保障,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配套措施,有效推动《条例》各项制度规定落实落地。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和广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准确把握《条例》的精神和要求,忠诚履职、担当尽责,奋力开创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
——摘自《人民日报》2023-10-16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热点关注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按下加速键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专题推进会。业内人士认为,这表明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从谋划走向推动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按下加速键。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拉开序幕 今年7月中旬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拉开了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序幕。而9月28日国资委召开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专题推进会则对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行了最新部署。 “这一轮改革要注重考虑这一实际,在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的同时,因地制宜、因企制宜,不搞一刀切。”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说。 据国务院国资委统计,目前大部分地方和中央企业的新一轮改革实施方案和工作台账已经制定完成。正在组织相关厅局对这些方案和台账进行审核把关,已经向部分地方和中央企业正式反馈了意见。按照计划,实施方案和工作台账的制定工作将在10月底前收尾。 “国庆节前,经过几个月酝酿,经过各企业集团改革方案和台账准备,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按下了加速键。”知本咨询国企综合改革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认为,国庆节后,国企将迎来2023年的第四季度,这是不平凡的第四季度,也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进入加速跑的第一个季度,并以适当的速度一直跑进2025年。 全面覆盖 突出重点 “本轮改革既要全面落实避免遗漏,又要突出重点凸显自身特色。一要全面覆盖‘无死角’,二要突出重点‘有灵魂’。”王宏志表示,全面覆盖不是平均用力,更不能简单照搬,必须抓住重点,集中攻坚。各地方、各中央企业都要考虑,国家赋予本地区、本企业最主要的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热点关注
功能使命是什么?自身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如何锻长板满足国之所需?最大的劣势是什么,如何补短板迎头赶上?各单位领导班子要对这些重大问题心中有数、手中有策,并在方案和台账中突出体现出来,使方案和台账更加立体、更有灵魂、更有特色。 周丽莎认为,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把握六方面重点内容:一是把握改革的重点任务与使命担当。二是把握“增强核心功能”改革举措的主责主业、使命责任。三是把握“增强核心竞争力”改革举措的长效化、制度化。四是把握结合企业实际,推动分层分类改革。五是把握结合地区实际,鼓励精准化、差异化改革。六是把握具体举措,实现改革可操作、可落地。 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务院国资委表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必须理直气壮、坚定不移,“强、优、大”这三者我们都要,但新一轮改革的鲜明导向就是要突出做强做专,绝不盲目求大。 王宏志说,对于后面两年的改革任务,也应当在年底前把思路厘清、把节奏排好,允许动态优化,但重大任务绝不能往后拖,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周丽莎认为,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方案提出推动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鲜明导向。 业内人士指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基于未来发展目标,针对内外部挑战,提出并部署的崭新改革。它并不是对已经结束的三年行动的简单深化固化,而是标识一个新改革周期的开始。
——摘自《经济参考报》2013年10月25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热点关注
降利减费再加码 金融双向赋能实体经济
企业贷款利率已降至有统计以来历史低位,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85%,比上年同期低14个基点,六大国有行下调汇票手续费、工本费、信用卡交易提醒等服务类费用……透过数据和动态,可以看出金融业多渠道减费让利支持实体的力度。 “没有建行的帮助和支持,企业不会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之前公司现金流受到影响,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就获得了2000万元贷款,帮我们渡过难关。而且还在成本优惠基础上进一步下调利率,大概比同类贷款低了近2个百分点。”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海洋直言,由于贷款量大,利息其实在每个月现金流中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利率的降低确实帮助我们控制了成本支出,省下的钱可以更好投入企业其他经营活动之中。” 这是银行业为企业“减负”的一个缩影,为实体经济让利已成为当前金融业重要趋势。 其中,通过利率下行引导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是让利实体的“大头”。政策层面,金融部门持续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2023年以来已降准两次、降息两次,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明显。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当前企业贷款利率已降至有统计以来历史低位,9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5%,比上年同期低14个基点。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国有行的经营类贷款利率普遍在3.35%-3.9%不等,部分产品利率甚至低于LPR利率。例如,工行北分推出的一款面向个人经营者的“长易贷”产品,最长可贷10年,在“利率优惠窗口期”期间年利率最低可至3.35%。 “如果是比较优质的客户,我们还可以向总行打报告,申请更低利率。”一位国有行华北分行信贷经理对记者表示,现在同业竞争更加激烈,营销手段也随之增加,随着LPR走低,经营贷利率下降是应有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热点关注
之义。 近期银行业掀起新一轮“减费让利潮”。中国银行业协会日前发布倡议,鼓励银行降利提质。其中,减费让利项目涉及汇票手续费、工本费,个人存款账户对账单打印费,以及信用卡交易提醒,溢缴款转出手续费,年费补刷机制,还款容时等。 截至目前,工、农、中、建、交六大国有银行、以及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行均表示将积极响应倡议。例如,对公业务方面,中信银行表示,目前该行承兑汇票工本费为0.48元/份,年底前将取消此工本费。 展望后续利率走势,王一峰预计,在市场化有效信贷需求尚待修复背景下,企业贷款利率仍维持低位。后续看,随着宏观经济持续修复、企业经营活力逐步提升,企业贷款利率有望从当前的历史低位逐步回稳至新的均衡点。
——摘自《思想理论动态参阅》2023年147期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热点关注
深化央企专业化整合
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四个聚焦”
“近年来,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在“中央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题会”上介绍说,一是整合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既有无偿划转、协议转让、投资并购,也有股权合作、组建战略联盟和创新联合体等;二是整合范围方面,合作对象更加多元,除中央企业之间、中央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外,还涉及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之间的协同互补;三是整合领域方面,关系未来长远发展、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性新兴领域的整合项目呈现出持续上升态势。 从典型整合案例看,这项工作主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增强重要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促进固链补链强链,集聚创新资源力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强化内部资源整合等方面展开。 比如,中国稀土集团持续强化与四川、江西、广东、福建等省份合作,开展优质矿山、冶炼资产整合;中国联通整合多家专业公司组建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能力组织体系等。 王宏志表示,围绕关键领域实施覆盖面更广、参与主体更多、精细化程度更高的专业化整合,有利于发挥国资央企特点,切实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跑出加速度、迈上新台阶。 下一阶段,如何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国务院国资委此次会议提出“四个聚焦”: ——聚焦横向合并,通过专业化整合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实力。国务院国资委表示,要加大对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关系未来发展等领域的资源整合力度,推动资源持续向主业企业、优势企业、“链长”企业集中,加快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优的世界一流企业,重点培育行业内专业领军企业。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热点关注
——聚焦纵向联合,通过专业化整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把握好中央企业在产业链中所处位置,综合运用股权合作、交叉持股、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保障供给畅通有序;发挥中央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建立产业联盟、产业生态圈,促进中央企业与各类企业融通发展。 ——聚焦创新攻坚,通过专业化整合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引擎。国务院国资委提出,要整合上中下游企业资源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攻克技术难题;开展有效并购,加快在缺少布局或尚未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 ——聚焦内部协同,通过专业化整合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根基。坚持有进有退,腾挪更多资源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后续工作中,中央企业要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王宏志说。
——摘自《新华网》2023年10月20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热点关注
中国五矿与中国宝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五矿与中国宝武在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五矿董事长翁祖亮与中国宝武董事长胡望明共同见证并举行工作会谈。 翁祖亮对中国宝武给予中国五矿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简要介绍了“四梁八柱”业务体系和近年来经营发展情况。他表示,中国五矿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矿业报国、矿业强国”为初心使命,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和矿产资源保供稳价能力。2022年中国五矿实现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今年以来企业发展态势良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实。希望中国五矿与中国宝武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积极服务国家战略、行业发展及主责主业,围绕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取得更多双赢硕果。 胡望明对翁祖亮一行来访中国宝武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宝武联合重组、战略发展、生产经营等情况。他表示,中国宝武正积极应对钢铁行业严峻形势,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为方向,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宝武与中国五矿合作源远流长,宝武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离不开中国五矿等重要合作伙伴的支持,希望双方强化战略性深层次合作,在相关领域携手攻关创新,推动更多合作项目落地落实。 中国五矿副总经理王石磊,中国宝武党委常委兼宝钢股份董事长邹继新代表双方签署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以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建设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为导向,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与国际产能合作、深化智能制造、低碳清洁生产、矿产资源、贸易物流、环境与绿色资源等领域加强协同合作,更好发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保障等战略支撑作用。
——摘自《思想理论动态参阅》2023年145期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煤炭前沿
“数字煤炭”成效显著 企业数字化水平分化加剧
2023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现场会暨“数字煤炭”建设发展论坛日前在安徽淮南召开。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信息化分会会长王虹桥发表题为《深入开展数字煤炭建设 着力转变煤炭发展方式》的主旨报告。 王虹桥表示,我国“数字煤炭”建设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应准确把握“数字煤炭”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煤炭数字产业加快形成 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化应用 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发布《数字中国建设布局整体规划》,为“数字煤炭”建设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国煤炭行业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工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煤矿智能化建设,助力行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王虹桥说。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升级。 企业数字化有序转型升级。 数据要素价值开始释放。 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化应用。 数字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部分企业组织管理弱化 数据难以发挥核心价值 王虹桥提醒,我国煤炭行业数字化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要正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间数字化水平分化程度加剧。 部分企业数字化组织管理呈弱化趋势。 煤炭数据资源难以发挥核心价值。 煤炭生产组织体系尚未适应数字化转型需要。 人力资源队伍无法支撑数字化转型要求。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煤炭前沿
“应优化升级煤炭数字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煤炭数据要素作用;全面赋能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培育壮大煤炭数字经济产业;完善煤炭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提升煤炭职工的数字素养和技能;增强行业网络、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煤炭数字生态文明;提升煤炭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构筑煤炭数字化发展生态体系。”王虹桥建议。
——摘自《中国工业报》2023年10月10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煤炭前沿
11月份动力煤市场分析
三季度以来,受“迎峰度夏”旺季和非电需求持续向好影响,全社会煤炭库存持续去化,叠加安全生产压力加大,煤炭产量增长持续不及预期,因此煤炭市场供需关系由上半年的明显宽松逐渐转变为紧平衡,市场悲观情绪明显缓解,支撑动力煤价格呈现震荡上行走势。 那么,“金九银十”过后,11月份煤炭市场将何去何从? 从需求侧看,预计11月份电力行业耗煤同环比纷纷上涨。进入11月份,“金九银十”效应逐步消失,水泥、钢铁等行业开工季节性下降。但是,前期出台的保经济的政策在11月份将继续显现,有些政策会逐步到位,利好工业生产,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部分水泥、钢铁等行业的用电缩量。同时,随着气温下降,特别是11月中下旬北方地区全面进入供暖,居民用煤用电需求将季节性增加。主要水电区域进入平水期,发电量环比将明显减少,对火电的替代作用减弱。总体来看,火电需求增加,预计11月份,电力行业耗煤环比有增,加之去年基数偏低,同比也将保持正向增长。 从供给侧看,各环节煤炭供应将维持高位运行。一是安监力度将继续偏强,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但是,冬季保供仍然是主旋律,煤炭产量或将继续保持在1250万吨/日高位。二是北方港口煤炭到港量将增加。港口发运倒挂有所缓解,加之大秦线检修结束、呼铁局请车增多等,港口调入将有所好转。三是包括印尼、俄罗斯等国际煤炭供应存在收缩预期,价格预期偏强,到我国的价格优势也将收窄,但是,对贸易商和终端来说仍具备较强的吸引力,预计我国煤炭进口量将维持继续高位运行,同比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 11月份,电煤需求同环比均将有所增加。各环节煤炭供应将继续维持高位,或略有增加。供需双强,或将支撑煤价偏强运行。
——摘自《中国煤炭网》2023年10月20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煤炭前沿
关于煤矿综掘工作面设备智能化控制技术的研究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是提升我国经济水平,保障人们生活质量的基础。但在开采过程中,地质条件、设备等因素制约了掘进速度的提升。因此,应用智能化机电设备尤为必要。 智能化控制技术分析 1、通过智能化平台对生产系统、地质结构进行综合化分析,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清晰、动态化地对具体时空环境变化进行控制、调节,不断提高矿山的管理水平,助力煤矿实现智能化设计、开采和快速掘进的目标。 2、群组协同控制技术 对于综掘设备来说,智能化、一体化的作业需具备整体性和协同性,确保后续截割、支护以及卸料的协同性作业。 3、智能导航控制技术 利用传感器和激光能够获得视觉测量信息,采用 PID 控制算法迅速纠偏定位; 搭建相应的视觉智能控制系统,借助深度学习功能的相机达到自主导航操作; 将惯性导航和数字全站仪相结合,对掘进设备位置进行精确判断,解决井下作业环境定位偏差大、掘进施工质量低的问题。 4、组合神经网络技术 组合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掘锚一体自适应机组的智能控制系统利用组合神经网络技术深入分析截割臂上升速度和速率,对锚机的具体运行进行合理判断,对产生的差异性进行有效判定,及时将获得的参数信息上传至控制平台中。
5、围岩状态自动感知技术 由于该煤矿的井下巷道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巷道内围岩硬度并不相同,存在截割时发生截割荷载力度随时变化的风险,因此,为提升掘进机截割的安全性,应依据不同的截割状态对其作业进度、截割速度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煤炭前沿
和高度进行优化和调整。利用围岩状态自动感知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该煤矿传统的人工判断造成的数据不准确、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6、掘锚一体自适应技术 掘锚一体自适应控制系统分为电磁阀控制器、监测单元和数据采集器。监测单元的工作重点为合理运用传感器设备,实现掘锚机运行状态、摇臂倾角以及电机温度的动态化监测,得出的信息数据及时传递给电磁阀控制器与执行电机,对掘锚机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信息调整和优化。 在煤矿综掘工作中应用智能化控制技术不仅能提升煤炭的生产效率,还能为绿色发展提供支持。煤炭企业应提高智能化控制技术,积极采用多方面的智能化控制技术,保证工作开展的科学化、动态化,实现智能化控制技术和煤炭生产的融合性发展。
——摘自《煤》2023.10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煤炭前沿
国务院:优先支持内蒙古开展煤炭产能储备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国发〔2023〕16号)。意见提出,优先支持内蒙古开展煤炭产能储备,建立一定规模的煤炭调峰储备产能。 意见包含9个部分33节内容,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重点任务。 意见指出,推动矿产资源有序开发利用。全面推动绿色勘查、绿色矿山建设,探索制定促进矿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的激励政策。完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相关制度,务实加强矿山安全保障设施和能力建设,分类处置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推动非煤矿山资源整合,鼓励综合开发利用与煤共伴生资源。 意见明确,加强矿区治理修复。督促生产矿山全面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义务,探索第三方治理模式。协同开展矿山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督促指导矿山企业足额计提、规范管理使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鼓励具备条件的矿区开展土地规模化综合治理、相邻矿山企业实施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加大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财政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并获得合理回报。
意见指出,创新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体制机制。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利益分配共享机制,强化资源型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责任和社会责任,促进绿色开发、收益共享。探索村集体采取出租等方式利用矿区土地共建就业帮扶车间、现代农业设施和发展新能源,促进矿区居民就业增收。
意见提出,提升传统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有序释放煤电油气先进产能,加快推进煤炭储备项目建设。优先支持内蒙古开展煤炭产能储备,建立一定规模的煤炭调峰储备产能。强化煤电兜底保障,加快推进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煤炭前沿
国家规划内煤电建设,储备一批煤电项目。高质量建设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和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带动煤基新材料高端化发展。强化水资源保障能力。推进煤矿绿色保水开采和矿井水综合利用,鼓励将矿井水因地制宜用于生态补水和农业灌溉。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与蒙古国、俄罗斯在农林牧渔、能源矿产、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 意见强调,强化政策支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带动作用,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支持范围。根据战略定位需要,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奶业、农畜产品等领域,在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落地等方面给予支持。
——摘自《中国煤炭报》2023年10月19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煤炭前沿
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有了制定指南
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制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各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按要求制定本区域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公布执行,并报自然资源部备案。 《指南》规定了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的术语、定义、基本原则和技术路径等,适用于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制定、修订工作。 根据《指南》,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制定的总体思路是以现行技术经济水平下的预期收益为基础,结合矿业权市场、以往矿业权出让、有关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等信息,收集分析整理资料,选择恰当的评估方法,分类确定区域内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 《指南》要求,确定基准价分类时,可以考虑亚矿种、矿石品级、矿石质量、矿产品用途、开采方式、区域位置等因素,选择对基准价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因素,综合确定;充分考虑现行技术经济水平下的预期收益水平,评估测算时应按矿业权评估准则要求操作;充分考虑相邻区域基准价水平,保持区域协调;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调整系数包括共伴生矿、矿石品级、矿产品用途、矿石类型、开采难易程度、地区差异、勘查阶段等。 《指南》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结合矿业市场发展形势适时调整,原则上每三年更新一次。
——摘自《中国煤炭报》2023年10月12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煤炭前沿
山西全面构建防范瞒报生产安全事故工作机制
日前,山西省政府出台《山西省防范瞒报生产安全事故行为规定》,旨在促进各级、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依法依规报告生产安全事故,防范瞒报生产安全事故行为发生,规范涉嫌瞒报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处置,建立完善长效机制。 《规定》强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是事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事故报告全面负责,并对瞒报事故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情况紧急时,可以直接向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参与或者配合瞒报事故,上级部门或领导个人要求下级参与或者配合瞒报事故的,下级应当拒绝,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规定》提出,上级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提级核查由下级政府负责核查的涉嫌瞒报事故。凡被查实参与或配合瞒报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严格依法依纪给予处罚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核查工作不认真、走过场,核查不及时、失职渎职的,由相关部门对有关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 《规定》规定,经核查属实的瞒报事故,由相关单位依法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逃匿的处15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瞒报事故负有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由相关部门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摘自《中国煤炭报》2023年10月12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产业研究
煤制烯烃技术的攻克
乙烯、丙烯等烯烃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工业、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塑料、合成橡胶、纤维、医药品原料、农药、涂料等,大部分品种的重要原料都是烯烃。 在化学工业领域,主流方法一直是通过石油加工生产乙烯、丙烯等烯烃原料。 “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走完全依赖石油制烯烃的道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说。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的科研人员开始探索研究煤制烯烃技术。此后,经过几代科研人员近40年的接续攻关,联合工程公司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制烯烃专利工艺技术(DMTO)成套工业化技术,开辟了非石油资源生产烯烃的新路线,实现了世界上煤制烯烃工业化“零”的突破。 化工行业不同于其他领域,一个新工艺过程绕不开逐级放大,从实验室到中试再到工业示范,最后才能产业化。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投入。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刘中民带领团队2011年1月,正式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由此,我国率先实现了甲醇制烯烃核心技术及工业应用“零”的突破。 2015年,具备更高烯烃收率的第二代甲醇制烯烃(DMTO—Ⅱ)技术工业化成功投产,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世界煤(天然气)基烯烃工业化产业中的领先地位。 2020年11月,第三代甲醇制烯烃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与前两代技术相比,在反应器尺寸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第三代技术使甲醇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产业研究
处理量从每年180万吨提升到360万吨,换算成烯烃的产量,就是从每年60万吨增加到135万吨;吨烯烃甲醇单耗从之前的3吨下降到2.6至2.7吨。 “第三代技术的单套装置甲醇处理能力大幅增加,单位烯烃成本下降10%左右,能耗明显下降,经济性显著提高。”刘中民说。 截至目前,大连化物所甲醇制烯烃系列技术已签订32套装置的技术实施许可合同,烯烃产能达2160万吨/年(约占全国当前产能的1/3);已投产的17套工业装置,烯烃产能超过1000万吨/年。 “转化一代,开发一代,前瞻一代。”这是大连化物所对煤经甲醇制取烯烃研究的总体部署。对于未来,刘中民表示:“就像接力赛跑一样,导师把煤制烯烃的接力棒传给我,作为传承人,我要带领一群年轻人,继续跑下去。”
——摘自《改革内参》2023年37期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产业研究
推动算力强起来用起来
盘点今年产业领域的热词,算力一定位列其中。算力如同水力、电力一样是关键生产力已成共识,但要让算力像水、电一样用起来并不容易。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门日前出台了《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让算力强起来、用起来,真正赋能千行百业。 算力就是生产力,并非夸大其词。有了电,家里的电器、工厂的机器才能运转,这是很直观的生产动力。同样,在数字时代,有了算力,人脸识别、虚拟现实、自动驾驶等应用才能更好实现,可见这也是重要的生产动力。数据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加工和处理,算力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提供了澎湃动能,是新时代的生产力,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要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前的算力水平仍有差距。这首先表现为,量有了但是质不足。目前我国算力总规模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但从结构看,通用算力占了大半,高性能算力占比有待提升。当下,智能算力是数字化、智能化创新的关键驱动引擎,也是算力增长的主要动力。要推动算力量、质齐头并进,就要优化算力结构,多元化配置算力资源,逐步提升智能算力占比,打造以智能算力为核心的多种算力形式的组合,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极致化计算需求。 差距还表现为利用率低。目前,中国和美国都是算力领域的领跑者,主要差距在计算效率和应用水平。作为生产力,算力本应像水、电一样能即需即取、随取随用,但事实上,算力存在用不起、用不上的问题。从源头看,高性能算力本就稀缺,尤其是当前智能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更加剧了智能算力资源的缺乏,导致使用成本增加;从前端看,数据存储跟不上,最终利用的比率就更低;从中间环节看,数据处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产业研究
理实时性存在不足;从后端应用看,使用算力的软硬件成本还很高昂。
由此可见,想要降低算力使用门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比如,通过“东数西算”“走出去”等优化算力设施建设布局,能有效降低算力使用成本,丰富算力资源;采用“云边端”协同发展,可有效解决延时性问题,还能减少运营成本。 存力跟不上,是算力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如果把算力想象成中央处理器,存力就是内存。想要加快数据的处理速度,仅仅有强大的中央处理器,内存却不够显然不行。尤其是,存力不仅仅是容量,还包括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等综合能力,两者兼顾才能让数据存得下、跑得快、用得好。 要让存力与算力均衡发展,需从技术、产业、应用三方面下功夫。通过促进全闪存、蓝光存储等存储技术创新发展,抓住存储闪存化升级机遇;提升关键存储部件自主研发能力,推动存储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加强存算网协同相关技术研发,在算力中心建设上合理配置存算比例等,推动存力、运力与算力协同发展,让算力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才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摘自《经济日报》2023-10-20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产业研究
下游需求支撑 钢铁行业基本面有望改善
钢铁行业“金九”成色整体欠佳。9月,全国生产粗钢8211万吨,同比下降5.6%。业内人士表示,“银十”季节性需求改善预期仍在,下游汽车、船舶等用钢行业景气上行支撑需求,四季度钢铁行业基本面将得到改善。 供给端减产节奏加快 9月份,钢厂产能释放力度整体有限。中钢协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9月,全国生产粗钢8211万吨,同比下降5.6%;生产生铁7154万吨,同比下降3.3%;生产钢材11782万吨,同比增长5.5%。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副主任葛昕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10月份,粗钢日产将延续下降态势。预计国内钢材价格将在政策落地见效、供给缓慢下滑、预期需求释放、成本偏强支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呈现震荡上涨行情。 需求结构变化明显 从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预告看,部分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改善明显。 河钢资源预计,2023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亿元至7亿元,同比增长45.2%至69.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95亿元至6.95亿元,同比增长43.3%至67.39%。其中,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亿元至3.2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318.95万元。报告期内,铜、铁矿石价格稳定,海运费用同比下降。公司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业绩稳步增长。 上半年,钢铁行业普遍陷入亏损。Wind数据显示,在45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中,35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负。 从用钢结构看,2023年以来,国内钢铁行业需求结构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建筑用钢需求下滑,而用于制造业和出口的板材需求增幅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产业研究
明显。 对于四季度行业走向,找钢网行业大数据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亮对记者表示,预计四季度钢铁生产效益将得到改善。随着扩大需求和激发经济活力政策效果显现,预计制造业将保持平稳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发力,钢铁行业需求在结构优化后将实现新的平衡。从出口方面看,由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预计钢材间接出口增长空间有限,但钢材直接出口仍有优势,将保持一定韧性。 本钢板材在公告中提到,四季度钢铁市场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预计钢价总体或呈现弱势震荡走势。
——摘自《中国经济网》2023年10月20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产业研究
增储上产,不断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地质找矿新发现8个亿吨级油田、11个千亿立方米级气田、157处大中型矿产地,圈定找矿远景区112个,提交可供商业勘查找矿靶区102个。围绕繁荣矿业市场、吸引经营主体投入找矿,自然资源部门制定出台系列政策,积极凝聚各方力量,全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2022年,我国油气矿产勘查投入达822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1%;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近百亿元,同比增长15.6%。近年来,我国地质找矿成效显著,山东金矿、江西钨矿和锂矿、贵州锰矿、甘肃晶质石墨矿、新疆铁矿、四川和内蒙古锂矿、河南煤层气等均取得找矿重大进展,我国新增了一批资源量。以新能源矿产锂为例,新增锂氧化物探明资源量119万吨,提前完成了“十四五”找矿目标。矿产资源是“工业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乃“国之大者”,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打赢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攻坚战,能源资源增储上产,将助力我国战略储备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更好护航国家安全、发展大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需要看到,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期,矿产资源需求量将维持在高位。与此同时,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我国资源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将更加明显,作为全球最大的矿产资源消费国,紧缺矿产保供压力也将加大。 矿产资源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我国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产业研究
度高,国际形势一旦出现变化,必然影响经济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守住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底线,不断提高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一方面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另一方面也要未雨绸缪,做好特殊情况下的国内资源安全保障。新一轮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正是突出紧缺和大宗战略性矿产,以重要含油气盆地和重点成矿区带为重点勘查找矿;在区域上按“稳定东部、强化中部、加快西部、拓展海域”的思路部署勘探勘查;在矿种上则着重加大油气、铀、铁、铜、铝、锂、钴、镍等紧缺战略性矿产的国内找矿力度。同时,也要同步增强战略性矿产资源长远保障能力,实施矿产地战略储备工程;进一步完善社会资本投入勘查找矿的激励政策,以便更充分调动经营主体的参与积极性。 随着我国能源资源供需环境和安全环境不断变化,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立足当下谋长远,找矿突破非一时之功、一域之事,进一步加强上下贯通、央地协同、各方协力,不断提升绿色勘查开发水平、完善矿产地储备管理能力,我们定能更好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不断取得新成果,更好守住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底线。
——摘自《人民网》2023年10月17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观点集萃
10条 20条 30条,解决问题第一条
问题导向要导向解决问题,否则就是一场没有抵达的出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之后,各地积极响应,纷纷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 一个民营企业家将近期出台的政策措施打印出来,已经有了厚厚一摞。这些政策措施包含了方方面面,可以说,能想到的都想到了,能写出来的也都写出来了。他表示,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较之前已经有了很大改观,接下来就是要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一条条地解决。10条20条30条,解决问题第一条。 这位民营企业家的话,值得深思,很有道理。据观察,随着10条20条30条举措的密集出台后,一些民营企业并未及时应声响应,而是普遍存在某种观望心理,也就是说,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并未迅速恢复。信心赛过黄金,让民营企业拿出投资的真金,首先要让他们拥有赛过黄金的信心。信心从何而来?从解决问题中来。
——摘自《学习时报》2023年10月06日A1版国内大局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观点集萃
多到群众意见集中的地方调研
群众意见集中的地方,往往是困难较多、问题不少的地方。多到群众意见集中的地方调研,有利于摸清情况、少走弯路,更容易赢得信任、展开工作。第二批主题教育层级下移,参加单位同群众的联系更直接,面对的矛盾问题更复杂,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更具体,更需要重视倾听群众意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看到,主题教育不是“空对空”,各级党员干部将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检视整改同呼应群众需求、推动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实打实地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到群众意见集中的地方调研,要坚持问题导向。要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推开门、迈开腿,找到群众反映强烈、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关注平时工作中最担心、最怕出事的问题;查找“块块管不了条条管不到”的问题;形成全面、正确的问题清单。把第二批主题教育当做第一批主题教育的“接力赛”,把找到的问题“滚动销号”,将想到的办法建立长效机制,对未啃掉的“硬骨头”持续“靶向治疗”,坚持一抓到底、不解决不罢休。只有瞄准真问题,下足真功夫,才能在调研过程中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在解决难题中不断推动事业发展。 到群众意见集中的地方调研,要注重解决实际困难。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复杂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需技能。要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就要不断匡正干的方向,凝聚干的动力,一级一级把政策红利落下去,一个一个把实际问题解决掉,把主题教育成果体现到落实扩大市场需求、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全面振兴乡村等工作上,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摘自《新华网》2023年10月20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观点集萃
防范人工智能风险
从目前情况看,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从技术角度看,人工智能本身的技术逻辑及其应用过程存在模糊性,可能引发数据、算法和模型风险。如果数据的数量或质量出现问题,可能无法反映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况;算法“黑箱”和不可解释性问题,在容错率低的行业,甚至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安全隐患;另外,模型完整性攻击,又称“对抗攻击”,即干扰模型的学习和预测过程,可能误导人工智能“指鹿为马”。 从法律伦理道德层面看,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可能衍生技术滥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安全挑战,给公民的信息安全、财产安全甚至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例如,恶意运用人工智能伪造虚假人脸,危害个人金融安全;在采集、使用和分析海量数据的过程中,发生隐私泄露、数据篡改、真假难辨等隐患;智能推送算法还引发了“信息茧房”、极化现象以及大数据“杀熟”现象;人工智能运用到无人驾驶、医疗诊断等领域,可能引发权责边界模糊问题;人工智能文本数据挖掘可能产生的知识产权争议问题等,都是引发法律和伦理道德风险的典型案例。 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风险并非单一的、直线的,而是多种风险交织交融的。这就要求我们系统全面地认识人工智能,提早开展人工智能风险治理。 一方面,要推动技术进步。针对人工智能的模型、算法、数据、隐私和应用等风险和安全威胁,加强安全保护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安全技术研究,推动关键技术应用,构建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技术体系,是有效管控人工智能风险的关键。 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加强管理。不久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颁布施行,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法草案在提速,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观点集萃
各种专门立法也在积极探索。我国正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在贡献中国智慧的同时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话语权。在实践中,对发展中的问题应及时回应,充分发挥处于实践前沿的企业、行业组织的作用。
——摘自《经济日报》2023年10月18日,第12版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观点集萃
汇聚新型工业化的文化力量
不久前,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已经明确了新型工业化的方向,并确定到2023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目标。 科学进步与工业革命具有相似的“冒险”特质。承担风险是推进工业化主体的使命担当。这是因为,工业创新和科技突破,特别是颠覆性的产业变革和组织行为调适,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效应不确定性。既然工业化的方向是革命性、创新性的,那么,就必须要有负责任的担当者和敢于突破的实践者,甚至进行“破坏性创造”。
工业化不仅是技术进步过程,更是社会文化现象。工业化以工业文化为基础,工业精神的文化特质是竞争和创新,工业精神所哺育的进取文化是推进工业化的动力。历史经验表明,工业化进程特别是工业技术创新是不断试错和探索的经营性事业,与现代市场经济携手同行。现代市场经济是推进工业化的制度条件,为大众创新和分工合作创造了产业经济空间。其魅力就在于“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执业就是贡献,参与就是快乐,有错也是经验。因此,“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风险厌恶心理、不敢担当的畏责畏难态度,与工业精神格格不入,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组织行为障碍。党政企社各界各担其责,形成大众创新、勇于创业的工作格局,才能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 与数百年的传统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更具高技术和高质量的目标取向,也更具系统工程的性质。推进新型工业化就要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新时代新征程的开拓创新,具有颠覆性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内涵。
——摘自《经济日报》2023年10月23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管理纵横
“三高四新”视域下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
通用能力培养路径
通用能力是集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于一体的能力总和,在技工院校学生能力的培养中具有重要价值,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我国技工教育的必然改革趋势。 1 通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这些通用能力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有助于增强就业实力。通用能力的迁移性有助于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独立思考和持续进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提升自身能力,跟上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步伐。 2 通用能力培养路径 它是指技工院校与企业之间共同打造一种文化共同体,建立起校企紧密合作、互相支持的伙伴关系,将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共同推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产业发展。 (1)引入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对高技能人才通用能力培养的作用 引入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是高技能人才通用能力培养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有效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2)参与相关企业培训对高技能人才通用能力培养的影响
参与相关企业培训对高技能人才通用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参加企业培训,高技能人才可以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工艺和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也能加深对行业和企业的了解和认知。 (3)联合地方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强化高技能人才能力培养的策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管理纵横
1)建设实训基地,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际项目。2)开展产教融合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3)提供多元化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和运营,确保实训基地的质量和效益。
综上所述,通过对在高技能人才通用能力培养中实施策略整合与优化的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得出路径整合与优化对高技能人才通用能力培养具有积极影响的结论。其中,校企文化一体化和产学研一体化等路径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摘自《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23年8月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管理纵横
聚焦四个关键,筑牢保密防线
强化政治引领 系统谋划部署 把牢政治方向。坚决扛起党管保密政治责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保密随机检查工作与保密工作重点任务一体谋划、部署、推进。 综合谋划研判。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保密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形势、部署任务,着力做好保密监督检查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体系,统筹力量资源,抽调业务处室骨干组成检查组,根据工作任务安排承担检查任务,为高质量开展保密随机检查提供组织保障。 突出重点领域 打牢保密基础 抓实专项检查。把重要涉密单位、重点部门部位、重点涉密人员的专项检查和全覆盖检查结合起来,以查促改、消除隐患,注重排查重大风险隐患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持续规范保密管理。 聚焦会议活动。强化重要会议活动全过程各环节保密综合防范,加强统筹协调,确保环环相扣,不出纰漏、万无一失。 紧盯薄弱环节。及时发现、消除风险隐患。开展网络保密违纪违规线索检查,线上检查与线下检查相结合,严密防范风险。 创新工作方法 提升检查质量 改进检查方式。改变过去提前发检查通知、现场听工作汇报、看资料的传统方式,创新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抵现场、直达一线、直查问题”的方式进行检查。 坚持问题导向。检查过程中,坚持有什么问题就查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查什么问题,注意区分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存量问题和增量问题,注重把被检查单位现阶段最突出的问题查找、反映出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管理纵横
注重检查效果。点对点下发检查反馈意见,点出责任单位,列出问题清单,分析原因,明确解决方法,提出整改时限,达到既有效查漏补缺、消除风险隐患,又强化主体责任、加强保密管理的效果。 坚持从严管密 增强整改实效 主动指导服务。深入保密重要部门、重点部位,“伸长耳朵、瞪大眼睛”,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堵塞监管漏洞。 用好检查成果。向相关地方或行业系统印发窃密泄密案件或专项通报,以案为鉴,以查促管。 健全协作机制。积极与党委巡视办沟通对接,建立工作协作机制,将保密工作纳入巡视巡察内容压实工作责任,拧紧保密链条,增强监督合力。
——摘自《 共产党员.秘书工作》2023-10-12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管理纵横
培训考核“花钱买分”怎么得了
近日,笔者在某企业督查发现,几名员工安全知识笔试不合格,询问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对其采取了哪些措施,对方回答说“主要措施是罚款,不及格的差一分罚20元”;询问当事员工考试不及格怎么办,回答说“花钱买分”。 为何存在“花钱买分”现象?笔者通过走访了解到,目前部分企业员工文化程度较低,安全培训听不懂学不会,考试难过关;企业只重视安全知识考核,缺乏技术实操考核;有的员工“重武轻文”,平时喜欢钻研操作技术,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笔试成了弱项;不少企业“招工难”,员工经培训合格再上岗落实难,为留住人,对考核不合格的员工,只是象征性罚点钱,不予以调整岗位或辞退。 安全考试不及格靠罚款、员工不及格靠“买分”,暴露出一些企业对安全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安全培训考试“走过场”、培训方式和内容针对性不强、员工参加培训意愿不强等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对安全培训考核“一考了之”“一罚了之”“买分过关”现象,监管部门、企业及员工应认真对待,“对症下药”加以解决。 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及员工法律意识;创新安全培训及考核方式方法,调动员工主动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严格执法检查,不断增强“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意识。持续强化安全培训在生产安全事故预防中的重要作用,有效预防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
——摘自《中国应急管理报 》 2023-10-19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管理纵横
宋志平十大治企思维
1、超前思维 超前思维即是指人们在思维时具有立足过去和现在、放眼未来的特性思维,其要义是基于对企业、行业和社会过去、现在和未来情况分析,进而对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和思考,在对未来的趋势进行清醒认识、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思考采取何种策略。 2、格局思维 格局思维是指一个人对事物认知范围的思维。企业家的格局思维是指企业家本人对企业相关事物认知范围的思维。企业家在格局思维过程中认知范围大,就意味着其格局大,企业家在格局思维过程中认知范围小,就意味着其格局小。做企业需要格局,格局越大,企业就越自信”。 3、共赢思维 共赢思维即是在思维时体现出的“化小我为大我”的特性。企业家在思考企业生存和发展时,不是孤立地从企业自身的利益出发只考虑如何将竞争对手置于死地,而是寻求为行业、区域企业做大做强的宏观战略与策略,然后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在相关方获益的前提下,获得自己应有的份额。
4、创新思维 设想、探索新理念、指导新实践,创造新成果的意识活动过程。 因此,企业家一定要不断突破自己的思维的定式,善于运用创新思维,在意识层面不断对企业产品和技术,经营与管理进行“新组合”,进而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模式,“创造出全新的而且与众不同的价值”(宋志平关于创新的定义),进而有效提升企业竞争的新优势。 5人本思维 所谓人本思维,就是在思考管理问题时,把人作为管理的根本,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管理纵横
从符合人性、尊重人格、凝聚人心的角度出发,找到人力资源管理新思路的意识活动过程。 因此,企业家在运用人本思维时,要坚持好以下原则,一是要善于从西方管理学中用好可量化的管理工具、方法,科学的管好人;二是要善于从中华文化中挖掘最具人文价值的思想,最大限度的激发、引导、约束人的行为,艺术的塑造人;三是要中西结合、理论实践结合,真正构建起适合本企业的人本思想,人本规范,打造企业的人本文化。 6、工法思维 所谓工法思维是指将企业经营管理中好的经验、做法,通过运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等辩证思维方法,使之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形成可以复制、推广、应用工法的意识活动过程。 7、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即是思维者体现出的整体性、联系性和协调性思维的特征。系统性思维要求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平面的看待问题,而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全面的、运动的、立体的寻找事物之间的有机关联和本质联系,进而形成一个具有整体性、联系性和协调性的思维。 8、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即是思维者体现出的用直观形象认知事物的思维特性。形象思维是反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有力工具,在企业经营中,高度发达的形象思维,是企业家在激烈而又复杂的市场竞争中,说透道理、说服他人、展示魅力而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9、三维思维 所谓三维思维,就是在认知事物时,坚持三分法的思维特性。三维性思维是指看待一个事物时,根据事物的构成规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解、认识、分析,解决问题也从三个方面入手,从而获得更加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管理纵横
全面的、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具有简捷、适用、相对全面的特点。 10、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即是在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思维具有辩证的特性。企业家在运用辩证法解决问题时,一是注重运用“两分法”,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二是善于运用重点论,找突出问题、抓关键问题;三是能够把握规律性,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出发,发现、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才能从容掌握好辩证思维这个利器。
——摘自《中国企业家》2023年10月8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管理纵横
用好技术检查员,放大正协同效应
技术检查员队伍身份特殊,在实践过程中,围绕如何建好用好这支队伍,避免出现“1+1<2”的负协同效应,笔者有一些思考。 实践过程中,需要警惕技术依赖、廉洁风险、能力弱化等问题。 一是警惕执法人员过度依赖技术检查员的情况。技术检查员的角色定位是辅助应急执法人员进行执法,其与执法人员的关系必然成为应急执法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执法人员甘当“甩手掌柜”或技术检查员“喧宾夺主”的情况。 二是警惕技术检查员与企业进行利益输送的情况。技术检查员在执法过程处罚项的发现、处罚裁量方面具有一定建议权,容易被违法违规企业“围猎”,而技术检查员身份与执法人员有所不同,受各种纪律约束较小,廉洁风险较大。 三是警惕技术检查员“吃老本”的情况。技术检查员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但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执法检查标准不断更新修订,对技术检查员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要想适应应急管理新形势、新变化,就要不断学习。 笔者认为,要想用好这支队伍,实现“1+1>2”的正协同效应,需要持续创新实践。首先,注重“选育用留”。严把入口关,切实选聘专业对口、能力过硬的专业人才。同时,坚持人岗适配原则,最大限度用好专业力量。要针对性地对技术检查员进行专题培训、组织交流研讨,变“专”为“精”,同时以专业力量带动执法人员素质提升。其次,“严管”是保障,应建立管理考核机制,严格日常管理,杜绝技术检查员不廉洁、“吃老本”等现象。注重“标准赋能”,需建立一套普遍适用的标准规范,出台涵盖招录、管理、培训、考核等内容的技术检查员、社会监督员建设使用实施细则。
——摘自《中国应急管理报》 2023-10-16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编委主任:
编委副主任:
主 编:
责任编辑:
编审人员:
通讯员:
陈文锋
周伟田 王志刚
樊学未
李月霞
王 军 付巧如
张林峰 孙荣良 王志勇 申学武
韩梅竹 郝玲娣 朱莹莹 张 芳
宋 涛 范永杰 吴 刚 任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