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 导 参 阅
2023年第7期
总第156期
中共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党校 主办
内 部 刊 物
目 录
contents
高层声音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提升能源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补齐产业链短板
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
热点关注
警惕国企世袭,不能止于热搜
牢牢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战略主动
养老金开始上涨!你的养老金涨了多少钱?
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布局
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新三年行动,开局怎么构思,布局如何展开?
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新一轮国企改革要在四个方面实现转变
煤炭资讯
6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同比降19.3%
2023年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召开
河北省矿山智能化开采技术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
顺利召开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5
26
目 录
contents
煤炭行业首例5G井下低频大上行方案完成验证
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新标准发布
5个新工种纳入煤炭行业职业能力水平评价
产业研究
焦化行业将开启超低排放“大改造” 焦企产能优化忙
锂电储能很火,将来还会爆发式增长
我国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机遇及政策建议
趋势分析
百年变局:未来十年世界发展趋势展望
继续深耕中国战略把握结构性趋势投资新机遇
央企整合加速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重点
管理纵横
对“意愿不强”和“能力不足”要对症下药
管理灰度:管理者的必修课
国企部门如何定编
能力不胜任视角下中层干部的领导偏差及其矫治之术
27
29
30
31
33
34
36
38
40
42
43
45
46
领导参阅 高层声音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会议指出,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要制定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要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增加国际航班,保障中欧班列稳定畅通。 会议指出,要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提高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高层声音
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要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要建立健全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鼓励企业敢闯、敢投、敢担风险,积极创造市场。要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要精心办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会议指出,要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要加强金融监管,稳步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摘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高层声音
提升能源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补齐产业链短板
“去年以来,在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的形势下,我国能源供给能力和质量持续提升,实现了能源供应的量价齐稳。”7月4日,国家能源局微信公众号消息显示,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一段时间,能源消费还将保持刚性增长,新能源安全替代能力还未完全形成,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部分能源技术装备尚存短板;极端天气、网络攻击等非传统安全风险影响日益凸显,给能源安全保障带来了多重压力。 章建华称,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从四个方面落实好具体工作。一是立足国内,多措并举增加能源供给能力,加强煤炭先进产能建设,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大清洁能源供给,加强能源储备能力建设。二是提升能源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补齐产业链短板。三是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使能源消费越来越多由非化石能源保障。四是强化能源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制定和实施能源安全保障预案,确保我国能源供应稳定。
谈及如何理解新型能源体系的内涵,章建华表示,综合各方面研究和认识,初步认为,新型能源体系至少具有“四新”的特征:能源结构新、系统形态新、产业体系新及治理体系新。 “下一步,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就是要向纵深推进能源革命,重点推进四方面任务。”章建华说,一是要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转型,二是要建设韧性强的能源供应链,三是要形成现代化的能源产业体系,四是要建立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在回答后续能源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发力方向时,章建华明确重点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提升非化石能源供给规模和质量,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高层声音
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2030年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增强新能源跨省区配置、就地消纳和供需互动能力,提升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水平,实现2030年前新增能源消费的70%以上由非化石能源保障。 二是着力减少能源产业链“碳足迹”,加大能源生产开发过程碳减排力度,推动煤矿、油气田绿色开发和智能化建设,推动实施能源生产设备电气化改造,逐步有序淘汰落后产能,持续推进煤电“三改联动”,推动煤矿、油气田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三是积极推动终端用能清洁化低碳化,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电能替代,因地制宜推动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到2025年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达到30%左右;积极推动核能综合利用示范;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化利用结构。 四是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进一步完善能源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创新能力,聚焦大容量风电、高效光伏、大容量储能、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低成本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新型电力系统、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开发利用等重点领域和方向,加快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攻关。 五是加强能源转型政策机制保障,进一步推动完善促进能源转型的市场机制、价格机制,推进能源法、电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等制修订,推动完善重点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标准体系,持续完善能源领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系列政策。
——摘自《人民网》2023年7月5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高层声音
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深入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牢把握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的工作原则 一要坚持节约优先,把节能和提高能效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能源问题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能源活动碳排放占比较高,能源安全保障和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 二要准确把握形势,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和提高能效的紧迫性。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近几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较快增长,能耗强度降幅呈收窄态势。一些地区能耗强度下降不及预期,完成“十四五”节能目标存在压力。要把节能和提高能效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切实下大力气、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做好节能工作。 三要抓住主要矛盾,坚持突出重点和全面推进相结合。节能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我国工业用能约占全社会用能的70%,不少存量项目、用能设备能效偏低,产业园区系统节能手段不足,是当前深挖节能潜力的重点方向。我国建筑面积和能耗量持续提高,供热制冷等环节能源浪费问题突出,是实施全社会节能的重要领域。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领域,以点带面推动全社会节能增效。 四要坚持系统观念,不断完善节能管理长效机制。节能和提高能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短期和中长期、整体和局部、政府和市场等多种关系。 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取得新成效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高层声音
一是紧盯“十四五”节能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十四五”节能工作中期评估,分地方、分行业逐个梳理节能工作进展情况,总结经验成效,分析问题短板,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用措施,推动“十四五”节能目标任务落实落地。 二是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增效。深入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实施用能设备更新升级。大力推进建筑节能改造和供热计量。严格大型公建、交通基础设施节能降耗,减少公共机构能源浪费。 三是强化节能工作日常管理。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实施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开展重点企业和设备能效普查,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 四是推动形成全民节能的社会环境。持续务实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把节能降碳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夯实节能知识基础,提升全民节能能力。
——摘自《人民日报》2023年7月12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热点关注
警惕国企世袭,不能止于热搜
近日,“多地烟草局要求直系三代血亲不得应聘”的话题却很快登上热搜。网友们之所以“感冒”,一方面在于招聘季触及本就敏感的就业话题,垄断性国企又被公认为收入和福利优厚的“上上签”,招聘规则自带流量。另一方面则在于像烟草局这样的国企,体制内的好职位,社会上一直伴有“裙带”关系杂音,类似现象损害了就业公平,还带来了腐败和权力滥用的风险。 多地烟草局在招聘公告中明文规定能否真正回避“世袭”“裙带”,相关岗位招聘能否做到真正的公平,免不了被舆论关注。 事实上,除了烟草行业,政府部门、国企、事业单位都有类似规定,防止近亲繁殖、裙带关系,在制度层面并不缺乏规制。 热热闹闹的招聘过后,总还要看看实实在在地录用。最怕的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回避制度上三令五申,暗箱操作防不胜防。 三年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曾发文指出:每逢招聘季,用人单位招考公告中的回避条款总能引起社会关注。 文中直言不讳,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亲繁殖”现象在一些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高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成为选人用人领域一大顽疾。 这波操作意味着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很难发挥作用。而职工间存在盘根错节的亲属关系,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就很难推进,人才的培养很难做到公平。 国有企业是国家的重要资产,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企业的人才结构,挫伤其竞争力。员工缺乏竞争机制和合理流动,企业不能吐故纳新必定固步自封。 过往的案例中,“关系网”里的国企很容易生成家族式或宗派式的利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热点关注
益集团,他们之间通过血缘、亲情、人情等纽带相互勾结、相互保护、相互输送利益。 保障劳动者公平就业的基本权利,警惕国企的“岗位世袭”和事业单位的“萝卜招聘”不仅要有制度上的严格规定,更要有执行层面的严格监督。把热搜的关切点落实,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摘自《中国青年网》2023年7月17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热点关注
牢牢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战略主动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要更加注重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机制、更加注重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牢牢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战略主动。 更加注重强化忧患意识与风险意识。面对云诡波谲的国际局势、复杂敏感的国内环境、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警觉,强化政治担当和政治责任,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积极主动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犯颠覆性错误。 更加注重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机制。建立科学风险制度体系和应对机制:一是健全完善风险研判机制。加强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和监控。防止风险演变成为重大风险。二是健全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将风险评估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有效消除因决策错误或决策不当而引发的风险忧患。三是健全完善风险协调机制。明确各自责任,完善协商制度,加强信息共享。四是健全完善风险问责机制。建立完善风险防范化解责任制。
更加注重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一项涉及诸多领域、方方面面的复杂系统工程,这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风险洞察能力。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报告、早处置、早解决;二是风险防范能力。防范风险,着力防范风险之间传导、联动、叠加、演变、升级,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三是风险化解能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更加注重增强斗争精神。在重大风险面前,可怕的不是风险本身,而是丧失了斗争意识和斗争精神。一是要保持斗争锐气。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敢于出击,敢战能胜;二是要增强斗争本领。要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热点关注
主动在重大斗争中积累斗争经验,提高驾驭风险的本领,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三是要讲求斗争策略。在处置重大风险问题时,做到原则问题寸步不让,策略问题灵活机动,牢牢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主动权。
——摘自《党建参阅》2023年13期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热点关注
养老金开始上涨!你的养老金涨了多少钱?
进入7月以来,全国多地陆续发布了2023年养老金调整方案,兑现养老金的上涨。你的养老金今年涨了多少? 多地发布养老金调整方案 根据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2023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从2023年1月1日起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全国调整比例按照2022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3.8%确定。各省以全国调整比例为高限确定本省调整比例和水平。 近日,宁夏、辽宁、河南、河北、江西、天津等多个省区市正式公布了2023年养老金调整细则。 2022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可以参与今年养老金上调。 养老金上涨金额怎么算? 养老金调整具体怎么算呢?按照要求,2023年养老金调整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并实现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办法统一。
也就是说,养老金上涨金额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倾斜调整”的步骤来计算。 其中,定额调整指同一地区各类退休人员统一增加相同额度的养老金,体现社会公平。以河北为例,其定额调整为40元。 挂钩调整指与个人缴费年限、养老金水平双挂钩,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河北明确,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每满一年每月增加1元;按照本人2022年12月发放的月基本养老金的1.4%每月再增加基本养老金。 哪些人可以多涨养老金?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热点关注
从多地发布的养老金调整方案来看,享受倾斜调整的主要是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企业退休军转干部等。 增加的养老金何时发放?
目前,多地明确增加的养老金发放到账的时间是在7月31日前。需要说明的是,各地发放到位时间可能不尽相同,但对退休人员而言,无论各地在何时开始组织发放,都将从2023年1月1日起补发。
——摘自《新华网》2023年7月14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热点关注
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布局
一所名为“山河大学”的虚拟高校近日成为网络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该虚拟高校坐落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定位为“全球一流,普惠教育计划,硕博招生资格”,热心网友还为其设计了官网、校训、校徽、院系、招生简章等。网友对“山河大学”的畅想,反映出人口大省、高考大省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热切期盼,值得社会关注。 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体现,“山河大学”定位所在的“山河四省”问题尤为突出。据统计,今年参加高考的1291万考生中,“山河四省”有343万,约占全国考生总数的四分之一。 高等院校尤其是优质高等院校数量不足,让众多考生面临巨大压力。山东有两所985高校、一所211高校,河南、河北、山西均仅有一所211高校,无985高校。从地理位置来看,“山河四省”虽距离京津地区较近,但教育资源和水平却有很大差距。在以省为单位的高考招生体系中,这4个高考大省显然面临着较大竞争压力。 “山河大学”虽为虚拟,其背后反映的考生、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却切实存在。当前,区域、城市之间的高等教育差距较大,高等教育在部分地区集群化发展,对办学资源和高层次人才产生虹吸效应,进一步扩大了高校、地区间的学科发展差距,导致高等教育、科研机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高等教育的高水平发展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要进一步优化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布局,支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产生一批有力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学科,让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支持、协调发展。 近年来,相关部门一直关注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2020年9月,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热点关注
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对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作出部署。一方面,以西安、兰州为战略支点,发挥高水平大学的龙头作用,带动引领西北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引导中西部高校聚焦区域发展急需,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集群。 教育部前不久也回应了网上有关热议,提出将围绕增强国家竞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结构,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人口大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规模,优化类型结构和区域结构。相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山河大学”象征的网友热望将逐渐变为现实。
——摘自《经济日报》2023年7月12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新三年行动
开局怎么构思,布局如何展开?
在2023年-2025年,全国国企新的赛场、新的主题、新的规则,如何做好系统部署,提升改革绩效呢? 一、把握核心主旨 新三年行动的酝酿和发展,有两个关键词反复出现,叫做“增强国企核心功能”,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这两个词叠加在一起,可以作为未来三年改革的核心主旨。增强核心功能,“要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为国企核心功能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描绘。核心竞争力,“关键要在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四个方面下更大功夫”。 “先定位,再分类,后瞄准”。一家国企核心的功能要先把自己的功能定位再确认清楚,然后再对照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四大功能内涵,来确定本企业需要重点在什么功能上改革突破。 “先评估,再画像,后弯弓”。寻找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围绕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四个方面进行横向比较,对标评估,找到本企业的差距短板弱项,然后将这些差距写到改革的方案对策当中,这样才能将每支改革之箭瞄准靶心。 二、把握核心议题 党的二十大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面向新十年的国家使命、国企利用新三年行动提供的改革机遇,至少推动三个核心主题:
产业主题:2023-2025这新三年,中国国企将首先从国家需要、产业定位、战略价值来确定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 创新主题:在未来三年,衡量新改革成效的标准,将会包括创新原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国企改革
创技术、创新投入产出、创新机制效果、创新环境文化等全面立体的各个方面。
人才主题:新三年行动当中,建议依然将人才改革的议题,作为核心的中心任务进行详细再分解、再部署。
三、把握核心方法
面向新三年,各家国企都将在既有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将改革工作更高效更有力的推动起来,已有的改革工具请继续保留,已用的改革机制请重点加强,已在的改革机构请务必稳定,已搞的评价体系请升级迭代。
精准管理任务。新三年行动,改革任务更为多元复杂,精准管理任务时请合理拆解工作。
逐层管理分工。工作台账的内容需要分层管理,各有所长,集团侧重全面推进,立体成效,二级公司侧重专业深透,产业出彩,三级公司侧重单项立标,特色鲜明。
严格管理节奏。把控好时间,就要管理好节奏。最好的节奏管理方法,是先把三年工作压缩到两年安排,留出2025年进行升级提升和查漏补缺。
及时管理经验。管理的实践积极探索,同时在不断总结提炼,并且形成更多的文字、模型、声音、图像,提供给各层各级的朋友们进行交流、研讨、学习。
方法恰当,则事半功倍;方法失当,则南辕北辙。新三年行动,更是比拼改革方法论的崭新竞技场。
——摘自《混改风云公众号》2023.07.04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国企改革
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要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尤其是在新一轮改革深化的征程中,需要推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效能充分显现。
打造系统完备 衔接匹配 执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一是强化公司章程基础性地位。一方面,发挥公司章程的统领和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公司治理实践过程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制度、规则、办法的修订、调整或补充,应当适时体现到公司章程的修订上来。夯实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的制度基础。
二是确保制度刚性执行与落地。治理制度体系运行的重点在于需要通过实践磨合不断给予检验验证、加强改进、优化完善。下力气解决制度运行中的断点、堵点或卡点,有效避免制度之间的掣肘或不畅,不断提升公司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健全边界清晰 协同共进 制衡有效的治理机制
首先,优化和完善党委前置事项清单。要避免党委(党组)直接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和指挥中心,总揽不包揽、到位不越位。
其次,规范和促进董事会科学决策。要兼顾决策质量与决策效率,统筹考虑决策事项的性质特点。
再次,支持和保障经理层履职行权。要明确经理层关于一般事项和“三重一大”事项的权责边界、议事规则和程序要求,保证经理层依照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授权行使职权。
构建因企施策 授权规范 分层分类的管控模式
第一,科学合理差异授权。按照分层分类、放管结合的原则,建立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的授权放权体系。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国企改革
第二,积极推进精准管控。责任、权利、义务相统一,授权、管理、服务相衔接,针对所属单位的股权架构、管理层级、作用定位,分别实施不同的管控模式。
第三,探索创新基层治理。高度重视公司以外非标准治理结构企业或单位的治理,针对分公司治理,可探索党委班子成员和经理层成员合理分离,可推动具有人财物重大事项决策权的企业党支部发挥把关定向作用,
——摘自《思想理论动态参阅》2023年第94期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国企改革
新一轮国企改革要在四个方面实现转变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即将拉开帷幕。目前,央企积极部署,各地也动作频频,改革举措正加紧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将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更大力度打造现代新国企。
国务院国资委又提出了下一步国企改革的目标,那就是深化提升,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国企改革深化提升的目标,具体而言,要在四个方面实现转变。
要从“要我改”转向“我要改”。虽然三年行动方案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从总体上讲,改革仍缺乏动力,改革的深度与广度也有待拓展。如何调动企业在改革方面的积极性,释放企业改革的动力,是新一轮国企改革必须迈出的重要步伐,也是需要做出的重要改变。因此,必须通过制定开明开放的政策,让企业从“要我改”转向“我要改”,从“被动改”转向“主动改”,结合自身实际,提出改革思路、拿出改革方案。
要从“静态改”转向“动态改”。前些年的国企改革,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就改革论改革,原则有些僵化,企业在制订改革方案时也有些束手束脚。因此,必须从“静态改”转向“动态改”,给企业更大的改革自主权,让企业找最合适的战略投资者、用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改革方式。
要从“形式改”转向“内容改”。这是对各级监管机构提出的课题,也是对各级监管机构的考验。一些地方的国资监管机构,换汤不换药的改革意味着改革没有完全落地或是落到实处。因此,新一轮改革必须改变这种状况,从内容上改,将内容改革与形式改革紧密结合,实现有机统一。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国企改革
要从“数量改”转向“质量改”。从过去几年国企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数量上显得很可观。但是,数据的背后也存在改革质量不高的问题。难以激发企业自身的改革活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真正深化提升,需要弱化数据、强化质量,推动改革向纵深处推进。
——摘自《青年网》2023年7月11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煤炭资讯
6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同比降19.3%
1月至6月平均同比下降7.4%
国家统计局7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环比下降6.4%,同比下降19.3%;1月至6月平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7.4%。 6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4%,环比下降0.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6.5%,环比下降1.1%。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3.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3.0%。 从同比看,6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6.8%,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5.26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16.2%,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9.5%,加工工业价格下降4.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13.0%,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11.2%,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11.1%,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下降5.5%,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4.9%,农副产品类价格下降3.6%。 从环比看,6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1%,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78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3.5%,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1.6%,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2.8%,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2.0%,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下降1.6%,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1.3%,农副产品类价格下降1.0%,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0.5%,纺织原料类价格上涨0.3%。
——摘自《中国煤炭报》2023年7月13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煤炭资讯
2023年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召开
6月28日下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在山东日照组织召开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
与会单位就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中长期合同履约情况、下半年煤炭供需形势、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就当前煤炭价格低位运行情况,与会单位围绕“供求平衡和稳煤价”这个突出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是优先保障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以鼓励大的用煤企业遵守合同;二是完善“有控有进”的煤炭进口动态调节机制,以减少进口煤对国内市场冲击;三是推动有关各方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合同;四是完善煤炭产业发展政策,建立煤矿弹性生产机制,实现动态、可调节的供求关系;五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老矿区老煤炭企业转型升级。
会议强调,煤炭企业要坚守保供政治责任,立足自身条件,把握市场规律,既要保障下游用户用煤需求,提高煤炭质量,确保我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和能源安全,又要防止出现严重的煤炭供过于求。要加强市场运行监测预测,加强行业自律和产销协同,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为实现我国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任务做出积极贡献。要运营好与产业链相关企业的交流合作机制,建立更加稳定的煤炭供需关系,促进煤炭供应链、产业链协同健康发展。
——摘自《中国煤炭报》官网 2023年07月03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煤炭资讯
河北省矿山智能化开采技术重点实验室
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
2023年7月6日,河北省矿山智能化开采技术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应急管理大学(筹)会议中心第三会议室召开。
会议聘任王国法院士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葛世荣院士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矿山智能化开采技术重点实验室(简称“智能省重”)是我国煤炭行业首个智能化开采领域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21年8月13日由河北省科技厅批准,是以应急管理大学(筹)为依托单位、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和开滦集团为共建单位、面向矿山智能化无人开采领域的高水平重点实验室。
——摘自《河北省矿山智能化开采技术重点实验室》官网 2023年07月07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煤炭资讯
煤炭行业首例5G井下低频大上行方案完成验证
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获悉,该集团所属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煤科院)联合神东煤炭集团、中国电信榆林分公司、华为公司圆满完成我国煤炭行业首例5G井下低频大上行能力创新验证。此次验证充分证明了井下场景低频+大上行5G方案的可行性,对探索5G+智能矿山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验证首次创新采用5G低频大上行解决方案,分析了井下5G信号的传输特性,突破了井下环境5G信号传输覆盖技术难题,系统研究并论证了融合5G大上行、远覆盖、稳时延三大特征的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煤科院技术负责人、装备分院院长孟庆勇研究员认为。
据介绍,凭借5G大上行特征,该方案可为综采面场景提供全面满足现场高清监视需求的上行传输能力;凭借5G远覆盖特征,该方案支持综采面场景通过两台矿用5G基站实现5G信号全覆盖,并支持巷道场景5G信号单站单向覆盖距离达650米;凭借5G稳时延特征,该方案在99.99%情况下具备20毫秒以内的稳时延能力,满足采煤机、掘进机远控要求,助力远程采矿更加精准可靠。该方案不仅可满足井下全场景业务需求,而且能够显著降低5G基站建站成本,为5G智能矿山建设提供了全新范式。
本次验证是煤科院研发团队继2022年首次将100GE(十万兆传输能力)承载网络应用于全矿井后,在矿用5G领域推动实现的又一创新突破。自2021年以来,煤科院与多方携手在矿用5G领域取得多项成果:建设了采矿行业最大的5G专网,打造了井下5G高速传输通道+超宽带(UWB)精准位置导航,率先突破了基站级联与分布式多天线覆盖、漏缆+基站联合覆盖、矿用5G超级上行等关键技术,超前构建了网络切片应用模式等。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煤炭资讯
“煤科院将持续深耕智能矿山通信技术,积极探索5G+智能矿山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推动与业界合作伙伴的跨界融合、生态共建,促进智能矿山通信技术的持续革新,助推智能矿山高质量发展。”孟庆勇说。
——摘自《人民网》2023年7月11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煤炭资讯
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新标准发布
近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布《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编制成果,意味着矿山企业在数据互通互联方面有了参考标准。
该标准由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委托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牵头,召集装备制造企业、信息技术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计100余家单位成立工作组,抽调国家能源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华电集团等专业人员,统一组织开展《规范》编制工作。经过多次修改完善,今年5月,《规范》编制工作正式完成。
——摘自《中国煤炭报》官网 2023年07月03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煤炭资讯
5个新工种纳入煤炭行业职业能力水平评价
日前,煤矿智能开采员、煤矿智能掘进员、煤矿井下防爆电工、煤焦油加氢制油工、采矿安全监控系统值班员共5个新工种被纳入煤炭行业职业能力水平评价范围
——摘自《中国煤炭报》官网 2023年07月06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产业研究
焦化行业将开启超低排放“大改造”
焦企产能优化忙
随着近年来相关环保政策趋严,焦化行业不断进行产能优化,淘汰了大量落后产能。上海钢联煤焦事业部焦炭分析师武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2年,全国焦化产能5.58亿吨,华北、华东两区域产能占比达67%,其中独立焦化企业产能占比下滑至61.29%。作为原料的焦炭产能还是处于过剩状态。”
要实现“超低排放”,焦企就要做到提高能源利用率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数据显示,2022年,8家主营业务为“焦炭加工”的上市公司环保资金投入总计达到22.42亿元。
政策倒逼行业进一步去产能。根据“十四五”规划要求,落后产能将逐步置换淘汰。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也相继出台相关文件,2023年焦化企业落后产能将继续淘汰。
焦化产能不断优化后,高品质焦炭将成为市场主流。从焦炭质量上来看,2022年干熄焦产能占比提高至52.74%,湿熄焦产能仅剩2.64亿吨。随着干熄焦占比提高和配套的焦炉大型化后,主焦煤配比需求将增加,焦炭的质量将好于之前湿熄焦。”
在环保、节能的严格要求下,上市焦企一直在积极进行现有产能的升级改造。2022年10月24日,山西焦化公告,拟投资建设144万吨/年焦化升级改造项目,初期估算投资约30.37亿元。今年年初,云煤能源公司200万吨/年焦化环保搬迁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已取得成效。2号焦炉投产至今,焦炭质量满足高炉生产需求,达到清洁生产水平,随着后续厂区绿化完善覆盖,将建成智能化、绿色化焦化生产工厂。还有部分焦企为淘汰落后产能也选择了环保搬迁。
数据显示,主营业务为“焦炭加工”的上市公司总共有8家,目前均已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产业研究
基本淘汰运行年份过长的4.3米及以下的焦炉,大部分采用6米焦炉,新建产能正在向7.5米以上的大型化焦炉方向发展。
在焦化行业转型升级趋势下,2022年,8家上市焦企中有6家均实现了研发费用的同比增长,增长幅度区间从2.77%到643.11%。不断提高全产业链的技术工艺水平,一步一个脚印实现国家战略目标与行业企业战略转型之间的平衡。”
——摘自《思想理论动态参阅》2023年83期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产业研究
锂电储能很火,将来还会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锂电储能产业正迎来重大历史机遇期。随着我国能源转型、电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锂电储能将来还会爆发式增长。锂电储能主要应用在两个领域。 一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我国2022年锂电池产量同比增加130%以上,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全球占比超过65%;2022年,新能源汽车全球占比超过60%。 二是电力储能项目。从全球目前的储能发展趋势来看,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37.2GW。抽水储能技术已非常成熟,但累计装机规模占比首次低于80%。而锂电储能一枝独秀,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在新型储能累计装机中占比高达94.4%。锂电储能被认为是应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波动性电力负荷挑战的最好的技术路线之一。
——摘自《中国科学报》官网 2023年07月14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产业研究
我国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机遇及政策建议
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机遇
在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情基础上,我国实施能源强国战略,必须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是煤炭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但同时,煤炭作为兜底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战略保障,在数字化转型中亟需紧抓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以及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中的新机遇。
1.促进煤矿智能化平衡发展,保障能源供给
2.加快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释放发展新动能
3. 协同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4.夯实煤炭数字化转型基础,支撑能源强国建设
5.强化能源数据安全,助推国家能源转型
促进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建议
在“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下,我国要加快推进能源强国建设,必须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形势对煤炭行业的影响,以加强煤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积极推动智慧煤矿建设, 推进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并加强煤炭行业数据安全管理,统筹推进煤炭数字化转型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能源强国建设。
1.推动智慧绿色低碳煤矿建设。根据煤炭赋存条件,应积极主动推动智慧绿色低碳煤矿建设,有序实现大煤矿从智能化到智慧化再到全部煤矿智能化智慧化的发展。
2.加快推进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在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仍处于起步阶段的现实基础上,政府应该加强指导和引导,让煤炭企业转变思维模式,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在顶层设计、标准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人才、管理、信息安全、数字化生态等多方面着力,加快推进煤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产业研究
炭企业数字化转型。
3.统筹推进煤炭数字化转型与煤炭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是要科学认清煤炭数字化转型与煤炭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二是统筹实施煤炭数字化转型与煤炭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差别的措施,有顺序分阶段推进转型进程。三是积极实施煤炭数字化转型与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协同路径。在煤炭数字化转型与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相互促进的领域,应该加强政策支持引导,推广成熟的发展模式,以数字化助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数字化转型创造更加匹配的条件。
4.夯实煤炭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一是要在数字技术、煤炭技术及其运用方面攻坚克难,解决“ 卡脖子” 问题。二是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加强相关设备及操作系统的研发与制造。
5.加强煤炭行业数据安全管理。加强煤炭行业数据安全管理,降低煤炭数字化转型的能源安全风险。一是要加强煤炭行业数据标准体系建设,规范数据管理流程,引导煤炭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在集团层面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确保设备接口统一、数据协议兼容、数据格式一致,从而能高效完成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共享等,最终真正实现泛在感知、实时互联、自主学习和协同管控,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等问题。二是要提高数据安全管理相关的防患意识,加大对煤炭网络安全领域的管理和投入。
——摘自《中国发展观察》2022年第10期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趋势分析
百年变局:未来十年世界发展趋势展望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种变化是前所未有的。从世界发展角度看,国际格局、大国关系以及国际秩序正经历着深刻调整,一场塑造和决定未来的激烈竞争正在进行;从时代发展角度看,人们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战争威胁,战火再次在欧洲燃起,并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近百年的世界历史角度看,首次出现了与传统西方强国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不同的东方国家崛起,欧美国家受到强烈震憾。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俄罗斯,都认为未来十年是关键的十年,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未来世界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取决于今天的选择,特别是大国的选择。
和平与发展仍是主流,但挑战不容忽视
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的世界发展取决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潮流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斗争,取决于对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问题的解决。从历史发展趋向来看,未来十年,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潮流不可阻挡,但也不是直线前进的。
世界格局多极化仍是趋势,但进程不会一帆风顺
大国力量的消长经常发生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力量和地位相对下降,欧盟作为“一极”的力量显现,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快速发展,影响力不断扩大。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带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银行报告显示,2013年至202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趋势分析
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高达38.6%,远高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18.6%的平均贡献率,甚至超过七国集团(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未来十年,世界格局多极化仍是趋势,但进程不会一帆风顺。
大国竞争日趋激烈,中美博弈加剧
大国是影响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力量,具有独特的作用。2017年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后,将中国、俄罗斯视为战略竞争对手,进一步恶化了大国关系。2017年底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甚至直接宣称美国已经进入竞争的新时代。相比而言,中国与欧盟更关注合作与发展。未来十年,大国关系将存在许多消极倾向,要实现中国提出的目标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经济全球化潮流难以阻挡,但会面临诸多困难
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大国竞争加剧、美国重构产业链、保护主义蔓延、全球经济低速增长等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发展的区域化趋势逐渐加强。时至今日,世界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未来十年,经济全球化潮流难以阻挡,但会面临诸多困难。
总之,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但人类历史的发展又是曲折的,潮流向前时也会出现回头的旋涡,当今世界还存在许多与历史发展潮流相悖的思想、观念、做法,改变需要时间。为此,我们要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人类发展进步。
——摘自《中国领导力 》2023-07-05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趋势分析
继续深耕中国战略把握结构性趋势投资新机遇
当前,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对外商投资的强大吸引力,是我国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日前,淡马锡全球科技与消费投资联席总裁吴亦兵表示,中国是全球化坚定的拥护者,淡马锡将深耕中国战略,继续把握结构性趋势进行长期投资。
淡马锡投资策略所关注的四大结构性趋势为数字化进程、未来新消费、更长的寿命和可持续的生活。具体而言,四大趋势呈现为跨行业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扩展;对更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更高要求,促使整体消费方式改变;更长的寿命趋势,推动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相关行业发展;碳中和、可持续发展等趋势。
“四大结构性趋势不仅是我们在全球的策略,也是我们在中国成长的机会。过去十年,我们中国市场的投资回报跑赢全球,这也是淡马锡将深耕中国战略的原因。”吴亦兵说。数据显示,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财年里,淡马锡在全球的投资组合净值为3820亿新元,在华投资组合占全球总资产的22%。
淡马锡在年度报告中提到公司2030战略,明确六大重点关切:一是持续通胀、宏观政策紧缩、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二是后疫情世界的地缘政治事件;三是外商投资机制;四是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五是网络风险;六是工业4.0和劳动力4.0。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数字化成为催生各行业变革的重要动力。吴亦兵认为,数字化与产业链结合,让中国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具备了全球独一无二的竞争力。中国产业链存在许多微观创新和领先性,形成了整体系统的竞争力,而这很大程度得益于数字化的改造。
“我们看到整体创新已经渗透到了中国各行各业。中国已经从原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趋势分析
依靠劳动力优势打造的产业链,变成了技术领先,尤其是工程技术领先的产业链。总体体现了中国产业链的效率和工程能力的独一无二性。”吴亦兵表示,短期的扰动不会改变长期全球化的趋势和中国的科技发展前景。
——摘自《人民网》2023年7月17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趋势分析
央企整合加速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重点
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
近期,17家中央企业、4家地方国有企业就11组专业化整合项目开展了集中签约,项目涉及清洁发电、矿产资源、生态环保、医疗康养等多领域。
从这些项目来看,央企间的资源整合正在加速。央地间的协同发展也是此次集中签约项目的一大亮点。
“在本次专业化整合中,有的以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为目标,有的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有的以增加民生服务能力为目标,有效增强了国资央企的安全支撑力、科技创新力、产业控制力。”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国企混改与员工持股研究中心负责人朱昌明分析称。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重头戏
专业化整合是推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举措。“下一步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开展专业化整合。”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要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突出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围绕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关键要素,瞄准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四项功能,深入研究、统筹规划好专业化整合的整体目标、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持续推进集团内部、央企之间、央企与外部资源的深度整合,切实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探索同多种所有制经济深度合作
方式创新是下一步专业化整合要关注的重点。国资委提出,要探索国有企业同各种所有制经济深度合作的途径和办法,深化务实合作,促进互利共赢。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趋势分析
“通过专业化整合与产业化整合,引领带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这对于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朱昌明称。
——摘自《思想理论动态参阅》2023年93期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管理纵横
对“意愿不强”和“能力不足”要对症下药
笔者近日在帮扶指导企业排查隐患时发现,有的企业要么“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区分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将查出的隐患一股脑全部上报;要么隐患排查“抓小放大”、走马观花,只排查出一般事故隐患;抑或不知从何处下手,延迟上报,只会诉苦……近段时间以来,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开展过程中,企业不愿查、应付了事,或不会查、坐等观望等走过场现象真不少。
有的企业排查整治意愿不强。在检查中,个别企业主要负责人表示,“欢迎监管部门来检查,你们查出来,我们立刻改”,表面上对隐患排查整治态度积极,实际上仍固守原来的工作模式,习惯于“等、靠、拖”,依靠监管部门帮查隐患。还有个别企业坐等同行查完,然后自家“抄作业”上报,这种“旁观者”心态、“过路客”行为屡见不鲜。 有的企业隐患排查治理能力不足。由于规模较小、管理粗放等原因,很多企业在隐患自查阶段就没搞清楚“做什么、怎么做”。不少企业未将隐患排查整治等纳入全员教育培训内容,企业员工排险除患的认识和能力“零基础”,甚至“门外汉”,只有企业管理人员基于多年经验,才具备一定的能力。在安全管理机构设置、隐患排查治理流程设计方面,有的企业也存在不少短板、盲区,甚至存在排查隐患时互相推诿、整治隐患时敷衍了事的情况。
对上述情形,相关部门应对症下药,区分对待。对意愿不强、消极应付的,要抓住典型案例,依法实施处罚,震慑一批、教育一片,促使企业尽快转变理念、心态。对能力不足、基础薄弱的,要引导企业负责人主动学习研究,做好全员组织发动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必要时指导其向第三方求助。
——摘自《中国应急管理报》 2023-06-28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管理纵横
管理灰度:管理者的必修课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你们单位每天各部门去领用各类办公用品时,你们有没有核实是否真的需要,上次领用的办公用品是否真的用完了?
举个例子,比如人力资源部去办公室领用了一包打印纸,500张。
在实际工作中,有没有哪个企业去核实这500张打印纸到底怎么用的:
(1)是否双面打印(假如规定双面打印)?
(2)是否有人带回家了?
(3)是否每一张都整页使用了?
(4)是否打印内容是工作需要(还是打印的小说)?
(5)是否存在其他浪费?
要想搞清楚这500张打印纸的用途,其工作量可能需要两个人三天时间。
两个人三天的工资+其他人工成本,可能需要1000元。
但是一包打印纸才多少钱?20元左右!
如果按照公司管理当中每个事情都搞的“清清楚楚”、“清澈见底”这个思路,光打印纸这个纸就已经如此麻烦。
那么,每个事情都麻烦了,比如写字用的笔。每个部门领用的笔,每一支都写的什么字,是否按照要求字号字体写的,写的内容是否与工作有关系,笔芯有没有浪费墨水…
可见,公司管理是个成本问题!
有限的成本预算,如何“用到刀刃上”才是真正的核心问题!
500张打印纸我们不可能一一核实,因为从成本的角度不支持,也没有意义!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管理纵横
我们管控这类问题的思路,只能是一个部门全年的办公经费,控制在一个什么范围大致就是合理的,如此而已!(或者人均办公经费额度)
不可能去深入核实每一张打印纸、每一个墨盒、每一度电、每一支笔…的具体使用情况!
实际管理中的问题,不是非黑即白、不是非此即彼,不是非对即错,更多的时候是“0-1”之间的拿捏,这个“火候”的把握,是一种“妥协的艺术”,我把它称之为“管理灰度”。
所以,在公司管理中:
管理的注意力,要集中在对战略实现有重大影响的关键要素和环节,对于这些地方,要舍得资源的投入。
对于非关键环节,要善于利用“管理灰度”的思想,抓总量、设总额,“划线画圈”做“总量管理”,不陷入无意义、无休止的战术纠结。
——摘自《 国资国企研究》 2023-07-11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管理纵横
国企部门如何定编
定岗定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定岗就是确定岗位职责,定编就是给每个岗位配备编制。通俗的说,一个岗位需要配几个人。
实践中如何操作定编呢?
第一步:定总额。
一般是先核定一个人工成本总额,或者用工资总额这个概念。在定岗定编之前,先核定出职能部门工资总额占总额的比例,把这个数搞清楚了,天花板就有了,剩下的是怎么分的问题。
第二步:定比重。
根据各个职能部门在公司战略实施中的重要程度,划分出业务相关部门和纯职能部门。
对于“业务相关”部门,定编时,主体思想是“适度从宽”;
对于“纯职能”部门,定编时,主体思想是“适度从严”。
但是任何定编,都要做到一点,就是在定编制的同时,你要想清楚这个部门未来的运行状态。
第三步:定数量。
细化到每个岗位,对每个岗位进行编制设置。用每个岗位加起来的编制和刚才那个“定比重”进行核对,看一下是大致相等、多了,还是少了。分析原因,进行编制微调。整体编制也就差不多了。
——摘自《国资国企研究 》2023-07-05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管理纵横
能力不胜任视角下中层干部的领导偏差
及其矫治之术
一、能力不胜任视角下中层干部领导偏差的现实表现
(一)适应力不胜任:伪适应——无效繁忙
(二)果敢力不胜任:缺重点——无关宏旨
(三)洞察力不胜任:难适从——能不配位
(四)包容力不胜任:患得失——草木皆兵
(五)担当力不胜任:推职责——风险转移
(六)承诺力不胜任:脱实际——空头支票
二、中层干部领导偏差的生成机理
(一)权力与业务间场域失衡
(二)选拔与监评间衔接断裂
(三)领导与成员间利益离散
(四)权威与认同间价值剥离
三、中层干部领导偏差的矫治之术
(一)推进权力祛魅,凸显业务价值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防止行政权力异化。其次,要通过健全制度来规约行政权力的应用边界。再次,要积极引导中层干部和组织成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最后,要淡化行政级别和行政职位衍生出的权力标识,强化行政业务,弱化行政权力,提高业务水平在领导干部评价中的比重。
(二)规范用人标准,健全督察机制
第一,中层干部的选拔要坚持自下而上的民主推荐。第二,上级应在精准实施职位标准评价和个人能力评价的基础上,及时发现不胜任者的前期征兆、现实表现和发展趋势。第三,应从德、才、学、识、体等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管理纵横
方面系统考量待选人员的综合素质结构。第四,在中层干部任用期间,上级应注重组织成员的信息反馈和利益诉求,加强对中层干部的前馈控制。第五,应健全监督过程中的协调机制。
(三)平衡利益关系,提升共情能力
从利益关系看,一方面,中层干部应综合考量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另一方面,中层干部要正确对待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从共情能力看,中层干部需要不断强化同理心,从多维视角理解组织成员间的思想和认知差别,以代入体验和推己及人的姿态主动融入组织群体,了解组织成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预期,回应组织成员的现实需求。
(四)界定服务权责,重塑领导权威
中层干部领导力的大小取决于其能否正当使用职权、是否积极担负职责。按照领导者权责一致的原则,不仅要从制度层面加强外在约束,还要从伦理层面强化内在约束,另外,中层干部领导力的强弱还取决于其权威获取的途径是否合理。领导权威应源于客观的工作情境、个人魅力和现实诱因。
——摘自《领导科学》 2023年7月7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编委主任:
编委副主任:
主 编:
责任编辑:
编审人员:
通讯员:
陈文锋
周伟田 王志刚
樊学未
李月霞
王 军 付巧如
张林峰 孙荣良 王志勇 申学武
韩梅竹 郝玲娣 朱莹莹 张 芳
宋 涛 范永杰 吴 刚 杨 欢 任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