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领导参阅2023年第9期

其他分类其他2023-09-28
245

领 导 参 阅

2023年第9期
总第158期

中共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党校 主办

内 部 刊 物

目    录

contents

高层声音
充分体现“六个必须坚持”的科学内涵
在奋斗中开新局,总书记再次提到这三种精神
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新概念新提法:新质生产力
热点关注
22家煤炭企业上榜2023中国企业500强
东莞百家企业自主评价技师和高级技师
三部门介绍延续、优化、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情况
首个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出台
证监会系统就公司债券相关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煤炭前沿
《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印发
8月煤炭采选业出厂价同比降幅收窄
国产薄煤层采煤机打破煤炭开采纪录
矿井超大采高、超大吨位 搬家作业有了新设备
煤炭供给侧变化对安全生产事故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七项涉煤国家标准批准发布
    

  4
  7
  9
10
  
11
13
14
16
18
20
22
23
24
25
27
    

目    录

contents

产业研究
“双碳”目标下煤炭大省如何走好转型路
数字煤炭建设发展有了新蓝图
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
企业党建
“数字思政”的生成背景、基本内涵和实践运用
进一步推进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
观点集萃
切实筑牢矿山生产的安全根基
提高职业教育适配性 促进充分就业
    

28
30
32
  
34
36
 
38
40

领导参阅 高层声音

充分体现“六个必须坚持”的科学内涵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复杂艰辛的开创性事业,必须以正确的方法论为指导。“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遵循。通读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深刻感到该书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充分体现了“六个必须坚持”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生动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表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立场。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深厚的力量。在这本书中,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通全书。比如,在首章开宗明义地提出,100多年来,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放在心中、把为民族谋复兴扛在肩上,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都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在阐述新时代的理论和实践时,既揭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重要论述的理论意蕴,又列举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重大举措,深刻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立场。新征程上,要在中华大地书写现代化的宏伟篇章,必须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深深根植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凝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伟力。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气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高层声音

这本书以深远的历史视野,描述了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对现代化的苦苦追寻,阐述了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探索,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阐述中华文明对世界现代化的贡献时,这本书自信地提出“引领人类走出困境,中华文明有这样的特质,也有这样的责任”,体现了强烈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新征程上,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奋力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就必须始终葆有自信自立的精神,独立自主、自强不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品格。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来说,守正就是坚持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创新就是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奋力寻求理论、实践、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创新与突破。这本书对新时代我们党守正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着非常深入的论述。比如,在守正上,阐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立场、方向、原则、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着力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在创新上,描述了我们党以巨大勇气和魄力推进各方面改革创新,推动实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变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以守正为创新凝心铸魂,以创新为守正注入活力,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维度。这些年来,我们党以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气魄全面深化改革,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等,都是聚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这本书全面展示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党是如何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的。比如,围绕我们党面临的治党治国特殊难题,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大党独有难题的丰富内涵,又冷静清醒地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高层声音

形势新特点,给人以深刻启发和警醒。前进道路上,必须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忧患意识,敏于发现问题,善于分析问题,敢于解决问题,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着既定目标迈进。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突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特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这本书用“统筹大局,谋划全局,整体布局”这样具有概括力的表述,来阐述党的二十大对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意义;用“这种复杂程度既体现在内部新旧问题的交织叠加上,也体现在内外因素的深度互动上”这样辩证的观点,来说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当前,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中华大地展开,各项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增强全局观念和系统谋划,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向前。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格局。中国人民所追求的现代化,是在世界现代化大背景下展开的,不仅要实现本国的繁荣富强,而且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是对西方现代化的重大超越,有着改造现代社会弊病的更高追求。这本书以宏阔的时空视野,在中西对照、今昔对比中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和贡献,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拓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道路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也是中国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形态作出的世界性贡献。
——摘自《思想理论动态参阅》2023年第124期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高层声音

在奋斗中开新局,总书记再次提到这三种精神
       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提到了三种精神。他强调,要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东北抗联精神       精神内涵:       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       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       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精神内涵:       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       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       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大庆油田的广大职工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战天斗地、拼搏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赞歌,让大庆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团结凝聚百万石油人的强大精神动力,集中展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       北大荒精神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高层声音

       精袖内涵: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勇于开拓       甘于奉献       北大荒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发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黑土地上化苍凉为神奇的生动写照,集中展现了北大荒人战天斗地捍卫国家粮食安全的经验智慧和红色情怀。
——摘自《 共产党员 》 2023.9.19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高层声音

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9月16日在天津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对做好技能人才工作做出重要批示。       批示指出:技能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宝贵资源。举办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搭建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平台,有利于促进形成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时代新风。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技能人才工作,加快发展技工教育,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中国特色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拓宽发展通道,提升待遇水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劳动者队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摘自《解放日报》2023年9月17日第三版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高层声音

新概念新提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个全新概念:“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新质生产力就是在当代科技进步条件下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所产生的具有新的性质、新的属性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它既有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长出的新枝,也有未来产业萌发的新芽,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这样几个特征:       一是具有强大的战略引领力。       二是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三是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更体现了未来我国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以全球视野来积极谋划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和我国的长远发展,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的概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摘自《学习时报》A2版 市场经济 2023年09月20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热点关注

22家煤炭企业上榜2023中国企业500强
       9月20日,在2023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了“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其中,有22家煤炭企业上榜,具体名单如下: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热点关注

        2023中国企业500强中,千亿级企业数量增至254家,首次超过50%,其中,煤炭企业14家,比去年增加3家。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煤炭企业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6家煤炭企业入围榜单前100名,比去年增加1家。
——摘自《中国煤炭报》2023-09-22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热点关注

东莞百家企业自主评价技师和高级技师
       据悉,东莞自8月启动技师及高级技师认定百日攻坚行动以来,已推动100多家企业开展技师及以上认定,充分发挥技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引领帮助更多青年掌握新技术新技能,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提升待遇水平,进一步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提升人力效能。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企业已达563家       东莞自8月启动技师及高级技师认定百日攻坚行动以来,已推动广东鼎泰高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广东利扬芯片测试股份有限公司等100多家企业开展技师以上认定。由企业的技师及高级技师评价工作委员会对参评人员进行现场答辩并打分的模式评审,技师和高级技师评价工作委员会由高级考评员、外部督导员、内部质量督导员等组成。企业结合技能岗位需求,依托现有的生产场地和设备,自行开发试题,灵活采用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核、理论技能一体化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开展技师认定工作的企业表示,对获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将提升薪酬待遇或给予岗位晋升等。
       据悉,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是将技能人才的评价权完全交给企业,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岗位特点和生产需要,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自己开发技能规范,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并且自己发证。东莞自2020年开始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截至今年9月13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企业数达563家,占全省备案企业数的四分之一,18.6万名技能劳动者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高级工以上5.3万人次。
——摘自《羊城晚报》2023年9月20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热点关注

三部门介绍延续、优化、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情况         今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延续、优化一批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并研究出台一批针对性强的新措施。系列政策安排有哪些特点?如何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在7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       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介绍,今年以来,我国聚焦支持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促增收扩消费、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多个方面,系统打出一套税费政策组合拳,实打实支持企业纾困发展。如在优化完善基础上,将涉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到期税费优惠政策统一延续到2027年底;提高相关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并将这项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等。       王东伟表示,系列政策注重连续性、前瞻性、精准性、协同性,根据形势变化和经济运行态势,强化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研究,充分发挥好税收调控作用。同时,从提高供给质量和扩大有效需求双向发力,突出对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大力支持。  针对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  “比如,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还有创投企业税收优惠等。同时,优化完善多项政策,如扩大享受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个体工商户的范围,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统一减半征收‘六税两费’等,针对性都是很强的。”王东伟说。  如何确保出台的各项政策直达快享、落准落稳?  “近期发布的税费优惠政策项目很多,涉及领域也很广,特别是适用主体差异还比较大。”税务总局总会计师罗天舒说,税务部门制定精准推送“一政策一方案”,通过分类推送,以及“事前、事中、事后”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热点关注

分时提醒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政策推送精准度。
  市场监管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负责人陈志江介绍,市场监管总局把涉企违规收费整治作为工作重点,通过监管执法,持续优化完善和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企业减负增效。  日前,“一老一小”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广受社会关注。罗天舒表示,税务部门及时进行了征管信息系统升级,从9月份起,对于在今年已经填报过相关三项专项附加扣除的纳税人,本人不用再做任何操作,新系统直接调整为新标准,让纳税人享受优惠政策。  “我们会根据不同行业、地域、企业类型、人员身份等,依托税收大数据自动识别、匹配和推送相关政策内容。同时,紧贴纳税人缴费人使用习惯,建立以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平台、短信、微信等线上渠道为主,税务网格员线下辅导为辅的模式。”罗天舒说,税务部门将继续完善精准推送工作,让广大纳税人缴费人政策享受更加到位。
——摘自《新华网》2023年9月7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热点关注

首个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出台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中国首个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规则》”),对规范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和运营作出部署。  电力现货市场是反映电力供需形势的“风向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山西、甘肃、山东、蒙西和广东等已进入不间断结算试运行,电力现货市场运行取得重要成效:一是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电力生产组织由传统计划模式向市场模式转变,现货市场出清结果直接运用于电网调度运行,促进市场运营与系统运行深度融合;二是有效提升电力供需紧张时段的安全保供能力,现货市场分时价格信号有效反映供需形势,通过现货市场短时高电价信号引导火电企业顶峰发电、电力用户减少用电需求;三是有效激励灵活调节资源参与系统调节助力新能源消纳,新能源大发时段,通过现货市场价格信号引导火电企业压降出力、电力用户提高用电需求,扩大新能源消纳空间。  《基本规则》主要规范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与运营,包括日前、日内和实时电能量交易,以及现货与中长期、辅助服务、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等方面的统筹衔接。适用于采用集中式市场模式的省(区、市)/区域现货市场,以及省(区、市)/区域现货市场与相关市场的衔接。比如,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路径方面,《基本规则》明确近期重点推进省间、省(区、市)/区域市场建设,以“统一市场、协同运行”起步,加强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交易衔接,畅通批发、零售市场价格传导,推动新能源、新型主体、各类用户平等参与电力交易。在规范电力现货市场机制设计方面,扩大市场准入范围,将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纳入市场交易。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热点关注

  上述负责人表示,电力现货市场构建了“能涨能降”的市场价格机制,依托分时价格信号动态反映市场供需形势及一次能源价格变化趋势,并通过短时尖峰价格信号有效激励火电、燃气机组顶峰发电,电力用户移峰填谷,将显著提升电力保供能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此外,《基本规则》将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以市场方式促进变动成本更低的新能源优先消纳,实现新能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协同消纳。
——摘自《中国经济网》9月10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热点关注

证监会系统就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
相关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15日分别就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相关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这是继9月8日中国证监会就《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等公开征求意见后,证监会系统修订公司(企业)债券制度规则的一系列重要举措。       据了解,证监会系统修订公司(企业)债券制度规则,是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部署,对相关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证券交易所、登记结算机构的自律规则进行系统性调整优化,着力构建统一公司(企业)债券监管制度规则体系。       今年4月21日,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公告,设置为期6个月的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划转过渡期。目前,过渡期已接近尾声,市场各方对过渡期后的制度安排十分关注。此次征求意见,推动过渡期后企业债券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三家证券交易所承接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企业债券继续保持跨市场交易等重要安排在规则层面也初步明确。       证监会系统对公司(企业)债券制度规则修订的主要内容有:明确规则一体适用,将企业债券纳入证监会系统公司债券制度规则体系中;在落实证券法要求、由证券交易所承接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能的同时,保持跨市场安排不变,为市场平稳过渡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加强在防假打假、募集资金监管、打击非市场化发行等方面的监管要求,维护良好市场生态;推动公司(企业)债券协同发展,促进债券市场发挥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建设功能,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全力服务稳增长大局;落实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中“支持北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热点关注

交所推进信用债市场建设”要求,推进北交所信用债市场建设;进一步增强沪深北三家证券交易所的公司(企业)债券制度规则一致性、协同性,提升各市场参与方的便利性。       市场预期,本次征求意见后,承接企业债券职责划转的各项工作将提速。
——摘自《新华网》2023年9月15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煤炭前沿

《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印发
       9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印发的矿山安全生产领域纲领性文件。       意见指出,停止新建产能低于90万吨/年的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水文地质类型极复杂等三类煤矿。新建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水文地质类型极复杂的煤矿原则上应按采煤、掘进智能化设计。       意见强调,煤矿、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等矿山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批由省级以上矿山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不得下放或者委托。矿山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制定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规范,严格实质内容审查,不得仅对程序和形式进行审查。矿山开发没有进行一次性总体设计的,原则上不得审批安全设施设计。1个采矿权范围内原则上只能设置1个生产系统。审批首次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应进行现场核查。
       意见提出,鼓励大型矿山企业兼并重组和整合技改中小型非煤矿山企业。推动同一个矿体分属2个以上不同开采主体的非煤矿山,生产建设作业范围最小距离不满足相关安全规定的非煤矿山,以山脊划界的普通建筑用砂石露天矿山等企业整合重组,统一开采规划、生产系统和安全管理。       意见提出,推动中小型矿山机械化升级改造和大型矿山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快灾害严重、高海拔等矿山智能化建设,打造一批自动化、智能化标杆矿山。       意见指出,要通过健全矿山安全管理体系、强化重大灾害治理、严格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规范非煤矿山外包工程管理、加强停工停产矿山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煤炭前沿

安全管控、提升风险监控预警处置能力等6个工作举措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摘自《中国能源新闻》2023年9月8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煤炭前沿

8月煤炭采选业出厂价同比降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受部分工业品需求改善、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 PPI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8月,煤炭需求季节性减弱,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8%,同比下降16.2%、收窄2.9个百分点;1月至8月平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9.9%。       8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0%,环比上涨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6%,环比上涨0.2%。1月至8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3.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6%。       从同比看,8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7%,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2.90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9.9%,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4.0%,加工工业价格下降3.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10.4%,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9.1%,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下降6.0%,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5.6%,农副产品类价格下降3.7%;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2.6%。       从环比看,8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3%,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1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0.9%,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1.4%,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农副产品类价格上涨1.7%,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1.1%,化工原料类价格上涨0.5%,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0.2%;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下降1.4%,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0.5%。
——摘自《中国煤炭报》2023年9月12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煤炭前沿

国产薄煤层采煤机打破煤炭开采纪录
       由中国煤科上海研究院研制的适应最小采高1.3米薄煤层采煤机,近日在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公司石圪台煤矿成功应用,创造了最低1.3米煤层年产260万吨的世界纪录。       该系列采煤机在同等工作面条件下产能可达国际上类似采煤机的3倍。其成功研制,奠定了国产薄煤层采煤机的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薄煤层煤炭资源储量巨大,约占煤炭总储量的20%,高达3500亿吨。但由于薄煤层工作面条件差、开采难度大、经济效益差,目前薄煤层开采量仅占总产量的7%。”中国煤科上海研究院天地采掘采煤机械研究所副所长李庆亮说,随着易于开采的中厚煤层不断减少,推动薄煤层开采已成为煤炭行业的当务之急。       然而,国产薄煤层采煤机普遍存在装机功率小、生产能力低、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国外薄煤层采煤机则存在机面高度偏高的问题,一般最小采高在1.6米以上,难以满足更低采高的要求。       记者了解到,中国煤科上海研究院首创的最小采高1.3米薄煤层采煤机,牵引速度可达每分钟20米、年产量可达300万吨。       李庆亮介绍,目前已有70余台该系列采煤机被推广应用到国家能源集团、兖矿集团、陕煤集团等多家国内大型煤炭生产企业
——摘自《思想理论动态参阅》2023年第123期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煤炭前沿

矿井超大采高、超大吨位 搬家作业有了新设备
       记者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获悉,由中国煤科太原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套铰接式百吨级综采成套搬家装备,日前在山西霍州矿区成功应用,完成了100吨级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设备的辅运作业。  在此次辅运作业中,该套设备彻底解决了超大采高设备的高效、安全快速搬运难题,标志着煤矿超重型无轨辅运装备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记者了解到,该铰接式百吨级成套搬家装备包括WCJ100Y支架搬运车和WCJ100E铲板式搬运车。其中WCJ100Y支架搬运车主要用于工作面液压支架的搬运作业,而WCJ100E铲板式搬运车主要用于除液压支架以外的采煤机、运输机、转载机等装备的运输与井下拆装。  中国煤科太原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成套装备凝聚了中国煤科太原研究院多项先进技术成果。研究团队攻克了300千瓦大功率防爆电控柴油机及其清洁燃烧技术;发明了非结构路面大承载多点柔性铰接底盘均衡承载结构;创新研发了大吨位重载车辆柔性制动技术;开发了井下复杂环境重型装备全方位感知辅助驾驶系统。研究团队还解决了大吨位井工煤矿运输装备在空间狭小、高温高湿、长距离大坡度条件下重载作业的难题,为我国煤矿安全、高效、清洁、智能运输的发展迈出了突破性一步。  据介绍,该成套综采搬家装备仅用7天时间即完成了液压支架、采煤机、中部槽等总重近10000吨综采设备的安装工作,累计运行里程超1500公里,搬家效率提升了50%以上。  经过高强度、高密度的井下应用考验,新一代铰接式百吨级综采成套装备体现出了高运行可靠性、高驾乘体验感等特点,为现代化矿井超大采高、超大吨位搬家作业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摘自《中国经济网》2023年9月19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煤炭前沿

煤炭供给侧变化
对安全生产事故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前的产能释放应引起高度警觉,煤矿采掘严重失调导致的矿区服务年限缩短问题,会增加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下滑的风险,还有一部分安全生产状况较差小煤矿,在产能集中释放中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为此,提出推动智能化改造和优化煤矿生产结构等对策建议,以加大安全优质产能的供给,降低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几率。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变化分析       当前随着煤炭产能释放、产量增长以及市场煤价过快上涨,煤炭供需两侧均发生变化,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将承受巨大压力。纵观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也曾有过类似的关键时期,因此研究煤炭供给侧变化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十分必要。通 过 综 合 分 析,煤 炭 产能、煤矿机械化程度、煤炭供应形势等供给侧因素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方面。通过深入研究,发现煤炭供给侧变化与煤矿安全有较强的关联性。产能大的煤矿如果超强度或超能力开采,煤矿也容易发生零星事故或矿工受伤事故。采煤机械化程度愈高,安全状况愈好。煤炭产量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非常值得关注。如果保持高强度开采,未来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对策及建议       推动煤矿智能化改造       制定政策鼓励煤炭企业进行煤炭综采成套装备智能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加快推动煤矿智能化技术应用和升级改造。在开采条件适宜地区逐步实现煤炭生产 “少人则安、无人则安”,以智能化的手段从根本上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和高效开采水平,增加有效先进产能供给。优化生产结构。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煤炭前沿

       加强对煤矿产能的调控       加大优质产能矿井的煤炭供应量,从源头上营造有利于优质产能煤矿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坚持减量置 换政策,合理掌握优质产能核增的节奏和力度,在减量置换的前 提下对部分露天煤矿和低瓦斯矿 井进行产能核增,严防不具备条件的煤矿 “搭 便 车”和 一 哄而上,严防以保供为名超能力超强度生产。对 煤与瓦斯突出、水文地质条件极 复 杂、强 冲 击 地 压等灾害严重,并且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有效防治的煤矿要引导退出,以降低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几率。
——摘自《中国煤炭》2023-49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煤炭前沿

七项涉煤国家标准批准发布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3年第10号公告,批准发布21项国家标准,其中包括7项矿山安全生产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       本次发布的矿山安全生产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涵盖了煤矿用跑车防护装置、隔爆设施、自救器、电缆、矿灯、选煤等重要矿用设备和生产环节,对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支撑和技术保障作用。       其中,《煤矿用矿灯安全技术要求》《煤矿用自救器》《煤矿用被动式隔爆设施安全技术要求》《煤矿用仪器仪表安全技术要求》《煤矿用跑车防护装置安全技术要求》《矿用电缆安全技术要求》等6项标准主要规范了相关矿用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使用、维护及检测检验等安全技术要求;《选煤厂安全规程》明确了选煤厂安全生产运行和管理的各项安全措施和技术要求。
——摘自《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官网 2023年09月19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产业研究

“双碳”目标下煤炭大省如何走好转型路
        随着“双碳”目标时间节点的临近和数字化进程的发展,传统能源行业正发生着变革。  日前,2023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平行论坛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论坛上,与会专家纷纷为山西如何更好地完成“双碳”目标,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能源革命出谋划策。  实现煤炭的绿色开发和清洁利用  “碳中和背景下,中国化石能源的未来在于低碳绿色利用。”以煤炭为例,包信和表示,煤炭在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利用好碳资源,关键是看如何把煤炭高效转化成更多社会发展所需的产品,而煤炭转化的必然趋势是与可再生能源进行深度耦合。  数字技术进步为能源革命赋能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能源行业融合发展,数字技术的进步正为能源革命赋能。  数据显示,山西煤炭产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先进产能占比超过80%,已建成46座智能化煤矿、1161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煤层气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技术取得新突破。  记者了解到,在山西,数字技术正不断融入能源产、运、储、销、用各环节,能源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加速发展。在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技术、高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山西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持续明显下降,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比如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打造的低碳云账户,是一个集能源数字化和低碳治理于一体的绿色数字治理服务平台。“碳账户管理正在应用于越来越多的场景。利用AI分析碳数据,我们能将山西省太原市7000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产业研究

多辆出租车的充电需求与绿电供给匹配起来,协调出租车在光伏发电出力最多时充电,这样既绿色又省钱。”该公司董事长王正通介绍道。孙予罕建议,未来山西可以通过技术创新、集成示范和机制创新,将煤炭保供转变为电力保供、材料保供和算力保供,推动山西由资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大省。“相信山西未来必然在新时代的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中成为至关重要的先锋队与主力军。”
  ——摘自《中国经济网》2023年9月20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产业研究

数字煤炭建设发展有了新蓝图        
        “中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持续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的贺信中指出。当下,数字中国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信息化分会会长王虹桥表示,近年来,煤炭行业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煤矿智能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煤炭行业企业数字化发展整体处于起步升级阶段,数字技术尚未与煤炭核心领域深度融合,还存在关键领域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人才队伍远不能满足行业需求等问题。       “为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与煤炭工业全方位、深层次融合发展,我们根据《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总体方针,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政策要求,组织编制了《关于推进数字煤炭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于近日印发。”王丹识告诉记者。       对于煤炭行业数字化建设,《意见》绘制了整体蓝图。数字煤炭建设按照“12233”整体框架推进,即通过数字煤炭建设有力推进煤炭工业中国式现代化“一个总体目标”,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两大基础”,将全面赋能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和发展壮大煤炭数字经济产业作为“两个核心任务”,着力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职工数字素养与技能、网络数据安全保障“三大能力”,构筑煤炭数字生态文明、煤炭公共服务数字化、煤炭数字化发展生态“三个环境体系”。       在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方面,煤炭行业相关管理部门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近日召开的全国矿山安全信息化建设专题视频会议提出,要将全国矿山安全感知数据、监测预警和监管监察业务数据,全部接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统一平台,到2023年底前要接入煤矿水害、露天矿山边坡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产业研究

等监测数据,到2024年要实现智能预警、关联预警,到2025年要开展数据深度分析应用,最终实现全国上下矿山安全基础数据共享融合、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监测预警和监管监察能力显著提升。       另外,《意见》明确提出,煤炭企业数字化年均资金投入较“十三五”末提高20%以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达50%,工业云平台普及率达60%。煤炭数字经济领域主板上市公司在20家左右。        “从趋势上来讲,煤炭数字化发展生态正在构建当中,《意见》的出台主要是为了给行业一个蓝图愿景,告诉煤炭企业该往哪些方向发力。”王丹识表示。
——摘自《中国煤炭报》2023-09-20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产业研究

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产业链向上游延伸,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产业链上游一般是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生产制造的行业,其中,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等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制造业的薄弱环节。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着力补齐短板,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生产供应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竞争力,才能确保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是提高附加值的重要举措。根据微笑曲线理论,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研发端和市场端。向产业链下游延伸,进入市场拓展环节,瞄准最新的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以创新促应用,以应用促发展,向市场要利润。通过深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拉长产业链条,有助于巩固存量,做大增量市场。       延伸产业链,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在一个地区立足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强化产业链配套,建设完备的产业链,能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实践证明,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群体竞争优势和规模效益,能有效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产业链延伸的前提。营商环境的优劣决定了生产要素资源的流向和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经营主体,发挥地区区位、资源优势,聚焦重点产业,才能更容易抢抓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吸引国内乃至全球优质资源聚集,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更为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产业研究

生态。       培育具有影响力的“链主”企业,是产业链延伸的关键。“链主”强,产业链就强。“链主”企业具有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协同创新组织动力,对整个产业链有着较强的影响力,能凝聚产业链上下游,带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在产业集群中,“链主”企业往往能整合产业链上其他企业生产、供需等环节,形成以自身为核心的网状产业集群结构。以链主企业为核心向上向下延伸产业链,既能增加产业附加值,又能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延伸产业链,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要根据各地区自然禀赋、生态资源、区位优劣等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匹配产业,做好产业发展规划,避免盲目招商引资。还要选择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绿色发展内涵的方向,积极拓展产业链的长度和宽度。一方面,积极推进已有优势产业拓展,为新兴产业提供基础材料和装备,促进优势产业做大增量市场;另一方面,围绕产业链“卡脖子”环节,加强基础研究,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合作,提升产业自主可控能力。
—— 摘自《东南网》2023年9月19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企业党建

“数字思政”的生成背景、基本内涵和实践运用
       “数字思政”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利用,在数据要素支撑和驱动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与提质增效,进而实现多维度数字化融入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数字思政”的运行开展能够助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构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数字空间,有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深层次变革。       一、“数字思政”的生成背景
       “数字思政”作为实现多维度数字化融入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切实将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是落实教育数字化要求的关键课题。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数字化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反映出数字化信息技术有效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要和现实必要。而“数字思政”作为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强调多维发掘数字技术的内在价值,进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整合、平台搭建、空间拓展,以充分发挥功能作用、切实提升实效水平,由此成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内在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为贯彻教育数字化战略要求,以“数字思政”为切实着力点,充分运用教育对象喜闻乐见和积极参与的方式路径,在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针对性中切实提升教育质量。       二、“数字思政”的基本内涵       “数字思政”是以大数据、云计算、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基础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利,在数据要素支撑和驱动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与提增效,进而实现多维度数字化融入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三、“数字思政”的实践运用       “数字思政”在运行开展中发挥特有的功能价值,能够助力提升思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企业党建

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构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数字空间,并有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深层次变革。        (一)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 构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数字空间。        (三)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深层次变革。
——摘自《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2(5)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企业党建

进一步推进
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
        一、推进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价值导向       (一)坚持“一个原则”       应当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一样都是国有企业必须抓好的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二)处理“两个关系”正确处理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做到既不缺位又不越位。正确处理党建手段与企业行政手段的关系,做到方向一致、殊途同归。       (三)突出“两个导向”       突出服务导向,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       突出问题导向,切实用党组织的平台、党建工作手段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       二、推进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对策分析。       (一)推进体制机制整合,在共同参与公司治理、企业管理中实现深度融合       融入治理章程。       融入治理制度。       融入治理决策。       (二)推进目标责任结合,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实现深度融合
       加强组织建设。       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抓实抓细全过程管理。       抓住“关键少数”。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企业党建

       (三)推进思想行动聚合,在凝心聚力确保中心任务完成上实现深度融合       营造崇尚事业的浓厚氛围,以事业凝聚人。       树立正向激励的鲜明导向,以机制激励人。       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情感温暖人。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塑造人。       (四)推进载体形式契合,在找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结合点、着力点中实现深度融合       一方面,在广义上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载体形式契合。       另一方面,在狭义上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载体形式契合。
——摘自《国企》杂志2023年9月12号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观点集萃

切实筑牢矿山生产的安全根基
       安全生产无小事,矿山安全生产更是重中之重。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守住、守好、守稳矿山安全生产底线,切实筑牢矿山生产的安全根基。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矿山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4%和2.4%,重大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2.3%,全国矿山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也要看到,一段时间以来,受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矿山生产领域出现了一些事故,暴露出不少隐患,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保持如履薄冰的警觉,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自觉,把安全生产工作做实、做到位。        安全生产“一失万无”。只有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才能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意见》对严格矿山安全生产准入、推进矿山转型升级、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责任和部门监管监察责任、推进矿山依法治理、强化组织实施等7个方面进行了部署,推动织密矿山安全生产保护网,努力实现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丢掉任何一个盲点,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       防范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就要筑牢安全基础,持续推进隐患排查整治。防患未然,把重大风险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一些地区和企业安全发展理念不牢、法治意识淡薄、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等问题,《意见》提出,“地下矿山应当建立人员定位、安全监测监控、通信联络、压风自救和供水施救等系统”“推进矿山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和机器人研发及应用”“加强矿山多灾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观点集萃

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警预报能力建设”,等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确保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平稳有序。       安全生产不能“抓一时”,而是要“时时抓”。强调“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严格落实矿山安全领导责任”,要求“严格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并实施分级管控,定期开展全员全覆盖隐患排查治理,建立风险隐患台账清单,实行闭环管理”,明确“对安全生产责任履行不到位的,要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意见》把安全责任意识贯穿矿山生产全过程、全链条,强化了“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松不得”的责任感,必将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生命重于泰山,责任重于泰山。在矿山安全生产中,发现问题既要“抓大”,也要“抓小”;排除隐患既要“抓好”,也要“抓早”。推动《意见》落细落地,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安全责任措施落实,就一定能筑牢矿山安全生产的堤坝,在统筹安全和发展中实现更大进步。
——摘自《改革内参》2023年第33期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观点集萃

提高职业教育适配性 促进充分就业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当前,办学体制机制尚未完全适应我国经济向高质量转型的发展需要,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师资配备等方面也相对滞后于日新月异变化的产业发展态势。比如,2022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和134个绿色职业,但由于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更新需要一定时间,加之新设专业优质教学能力生成周期较长,职业教育目前对这些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尚不能有效满足。       此外,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匹配不仅体现在专业设置上,更体现在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径上。当前,第一产业趋向科技化,第二产业趋向智能化,第三产业趋向精细化。2019年至今,人社部陆续发布的新职业中,高新技术技能职业占比高达40%。这样的产业发展态势和职业演进趋势,使脑力技能需求越来越高、体力技能要求越来越精,亟须职业教育能够很好地与之相适应,解决当前的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等问题。  高质量就业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充分发展的职业教育是促进充分就业的关键一环。提高职业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适配性,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探索完善。  第一,破解产教融合难,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应聚焦提升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积极性,打好财政、金融、土地、社保等激励政策组合拳。为此,一方面,要办好“校中企”,鼓励和引导企业在职业院校创设各类实训基地、创新中心、孪生数字场景。另一方面,要办好“企中校”,鼓励企业出资兴办职业培训机构。支持企业通过短期培训、技能大赛、行业比武、互联网职业教育平台等载体强化职业培训。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观点集萃

       第二,破解职普融通难,提升职业型人才培养的认同度。       一方面,要做好“融”的文章,抓住知识和技能融合性课程建设和“双师型”师资培养这个“牛鼻子”,牵引各类综合高中积极开展招生方式、培养方案、毕业考核等方面的互融性改革,将职业教育、劳动教育相关课程纳入普通高中教学安排,逐渐形成职普教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另一方面,要做好“通”的文章,逐渐打通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籍限制,支持中职学校与本科高校联合开展贯通培养,有序畅通职业院校学生学历晋升和能力提升渠道。       第三,破解科教融汇难,提升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竞争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职业教育才能走深走远。一方面,要在科创中育人,将科学研究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鼓励科研机构与职业教育机构共同开展应用技术转化研究,选派职业教育教师到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挂职锻炼,依托数字科技赋能教学设计和教材编写,有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要在育人中科创,注重将科学理念、创新思维、技术方法、前沿内容融入职业教育的知识教学和实训环节之中,运用原理解析、实验推导、实操应用等教学方式,鼓励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掌握新方法、拿出新方案,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摘自《中国经济网》2023年9月25日

返回目录

领导参阅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编委主任:     
编委副主任:
主     编:              
责任编辑:     
编审人员:     
通讯员:       

陈文锋
周伟田    王志刚
樊学未
李月霞
王   军    付巧如  
张林峰    孙荣良    王志勇    申学武
韩梅竹    郝玲娣    朱莹莹    张   芳
宋   涛    范永杰    吴   刚    任   倩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