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华师附小那些幸福的事儿

其他分类其他2023-05-06
210

CONTENTS
目录

CONTENTS
目录

课题引领课堂变革,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林慧芳

04

幸福教育 ,从关爱自己做起

德育室

05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在行动

李春敏

08

家校同阅读 ,书香共成长

教务室

05

教育是一场温柔与爱的坚持

郭   聪

09

送你一朵“小红花”

刘倩茜

11

全员导师育人育心 ,厚爱尽责助力成长

德育室

12

熹微之光,引心向阳

叶雪燕

13

让美术课成为愉悦的审美活动

张云鹏

14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黄雅贞

22

学习活动观下的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设计研究

杨    艳

17

百宝箱

科学组

27

冬之乐

李文艺

28

“志”敬有我,勇敢追“锋”

王俊玲

29

华师附小月刊

04

环保周刊

05

华师附小月刊

  课题引领课堂变革
  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以学为中心”的真实学习研究课题的培训及筹备会

       我校从2015年成为华中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小学至今,一直走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摸索教与学的变革方式。现如今,在课改的新背景下,在课标的新理念下,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研究,我校在何国强校长的引领下,借助课题《“以学为中心”的真实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带动全校教师进一步开展我们的课堂变革研究。 为了促进课题的顺利进行,引导教师们进一步明确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达成研究的共识,2023年2月25日上午,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在我校未来教室参与了该课题的培训及实施筹备会议。
       首先,我校教科室负责人杨艳老师对课题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培训。杨老师从选题的背景出发,阐明了该课题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师生的真实需要,更是学校

林慧芳

的课改方向。杨老师结合教育心理学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对课题关键词进行了概念界定。同时她强调该课题研究的核心,是秉持“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探索一种让学生真实学习的课堂教学的模式。
       接着,杨老师对课题研究的思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课题研究路线图,课题成员对课题研究思路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且在集体商讨后明确了本学期的研究计划及分工。
       最后,我校李萍副校长做课题实施总指导。她指出,要将该课题的研究,落到每次学科组的集备、教研活动中,真实、有效地开展,并注重资源和成果的收集,以促进学校、教师的成长,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指出,21世纪是一个界限消融的“平面世界”,其需要的并非是成堆的知识分子,而是大量受过教育,会感觉、会行动、会思考的人。当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的时候,学生的核心素养自然也就提升了。我们,正在努力构建这样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而希望之花,也正含苞待放!

幸福教育
从关爱自己做起

        为了做好本学期家校共育工作,指导家长关心孩子心理健康,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进一步指导家长加强对孩子视力的保护,共同关注孩子健康成长,实现家校共商共育,华中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小学于3月10日晚19点召开“幸福教育——从关爱自己做起”家长分享会。
       此次家长分享会分年段分主题。“共赴一场春天的约会”,“静待花开,共育成长”“平心静气,陪伴成长”等多个主题,各班精心布置活动现场,参与活动的家长直呼仪式感满满。不仅如此,教师针对孩子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家长们边听边点头,时不时地记下笔记。
       更有校领导参与家长分享会中,邓书记走进三年段的教室和家长们一起分享教育心得,副校长李萍就“家校携手 关注过程 幸福共成长”为主题与家长们分享教育经验。
      相信有了家校的紧密配合,孩子们会迈好更坚实的每一步!

德育室

家校同阅读
书香共成长

       以“童年快乐,人生幸福”为办学理念,以“读书—发展教师—发展家长—发展学生—发展学校”为愿景,希望让每一个生命沉浸书海,在阅读中成长。
一、1.0模式——教师先行,从无到有
       2015年华师合作办学,学校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边办学边建校的环境中。在阅读这件事上,可以说就是一个“三无”产品——无阅读书籍、无阅读场所、无阅读意识。书香校园建设应该以什么作为落脚点?学校的答案是“教师先行,常规阅读活动领航”。于是,学校依校情,出台了一系列方案,课程的保障,阵地的建设,制度的完善,队伍的培养,搭建各种活动平台。制定晨读午读内容。打造“两个阵地”图书馆建设,班级图书角书籍漂流。评价引领,制度保障,每一学期诵读抽测成绩纳入学业素质报告册。培育“二支队伍”,播撒阅读的种子,教师先读起来了,再由教师带动学生读。搭建各种活动平台,以此营造书香飘溢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在和谐温馨的环境中爱上阅读。

教务室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华师附小月刊

06

环保周刊

07

华师附小月刊

       以“童年快乐,人生幸福”为办学理念,以“读书—发展教师—发展家长—发展学生—发展学校”为愿景,希望让每一个生命沉浸书海,在阅读中成长。
        一、1.0模式——教师先行,从无到有
       2015年华师合作办学,学校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边办学边建校的环境中。在阅读这件事上,可以说就是一个“三无”产品——无阅读书籍、无阅读场所、无阅读意识。书香校园建设应该以什么作为落脚点?学校的答案是“教师先行,常规阅读活动领航”。于是,学校依校情,出台了一系列方案,课程的保障,阵地的建设,制度的完善,队伍的培养,搭建各种活动平台。制定晨读午读内容。打造“两个阵地”图书馆建设,班级图书角书籍漂流。评价引领,制度保障,每一学期诵读抽测成绩纳入学业素质报告册。培育“二支队伍”,播撒阅读的种子,教师先读起来了,再由教师带动学生读。搭建各种活动平台,以此营造书香飘溢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在和谐温馨的环境中爱上阅读。
        二、2.0模式------以点带面,家校同行
       阅读意识萌芽了,那么如何让华师附小的书香阅读建设继续向上生长?在探索中我们发现:阅读的根本发起点在家庭,学校阅读的推广必须根植与家庭,只有家长的参与才能让阅读落地。对于我们这所地处城市郊区,务工家庭文化底子薄的学校,阅读还是家校联系、家长培训教育的最佳纽带。

      (一)启动“亲子阅读”,营造书香家庭。
2016年我们在营造“书香校园”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书香家庭”,启动了“亲子阅读”活动。转变观念,重在实践,开学致家长的一封信,全校党员老师走进海沧社区芦塘书院开展了“培育好家风 书香共成长”活动。越来越多的家庭将亲子共读变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一个班级带动一个学校
2017年学校决定全校性组建亲子阅读共同体。以当时三年2班的读书共同体经验为“点”,带动全校的亲子阅读共同体组建。通过家长会上的动员,每班按居住地6-8个家庭组成一个阅读共同体,每到周末由领读家长带着区域里的共同体一起阅读。教师周末的助读、学校微信公众号活动的推送,让周末亲子共读活动扎实有效常态化的开展。
       随着2018年海沧引进的阅读地平线项目,课内阅读课程体系的完善,阅读种子教师的培养与成长,让我校阅读更上一层楼。亲子阅读共同体中开始有日有所诵的融合、围绕话题的整本书阅读交流,线上的读书课程,可以说实现亲子共读的延伸跨跃。
       (三)一次尝试影响无数家庭
家庭阅读风气正在改变,孩子们每天的阅读打卡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问卷调查:经过近4年的亲子阅读共同体活动的开展,华师附小孩子的阅读时间、阅读量明显增加;2017年学校图书馆借阅量达20420册

人均15册;(2020.9.1-2021.6.7)截至目前总借阅量82849册,学生数1823人,生均借阅量45.4册。与人交往更自信、大方,更愿意与人分享;家庭亲子关系更和谐更亲密。
家长在一次一次的活动中也得到了另一种成长。家长观念的转变,对学校教育理念有了认同感。领读家长成了领读老师,自己策划周末阅读活动,和孩子共读后给书本情节画插图,写读后感。活动结束后把活动过程制成美篇,让阅读成果看得见。领读家长还带着共同体小组成员在阅读地平线培训给海沧区部分家长展示共读活动。
       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阅读在延伸。我校的孩子实现了从读到讲再到创作的跨越,学生在省区市的朗诵讲故事比赛汇中荣获佳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把阅读可视化,2020年我校打造线上亲子学堂,进行家校共读经验推广分享;开创金话筒栏目,为学生个性演绎阅读感悟提供平台,他们还当起了小小宣讲员,在学校、走进社区、走上舞台宣讲革命故事。六年级的孩子甚至走上讲台,成了绘本教学的小老师。还有一批孩子开启了主题式绘本创作之路。
老师也在成长,论文和课题研究不断助力阅读实践向上发展。
        社会各界对于学校的亲子阅读纷纷给予赞许。
        三、3.0模式------增值驱动,区域共生
缕缕书香出墙来,如何让这“溢出”的书香走向

可持续发展道路,让更多的师生、家长在书香的浸润中成长?华师附小致力于“以老带新”“传帮带”,同时将育人的空间从学校延伸到了校外,推动区域性的社群阅读。
        学校老师到兄弟校做经验分享,带动很多学校做起了亲子阅读共同体。同时我校的亲子阅读共同体活动影响了书香社区的建设和形成。家庭的人际关系和谐了,邻里关系和谐了,这些和谐也正影响和促进着社区的和谐。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阅读是一项长期工程,我们家校有个美好的愿景:做到可持续、有特色的发展,带动村区、社区的区域阅读。绘本创作将围绕着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中医启蒙校本特色课程,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医校本课程。
       探索开始,索无止境。仰头是教育的理想,俯首是现实的艰辛,华师附小的孩子、老师、家长选择贴着地面的方式行走,脚踏实地,踩实每一个脚印,让阅读在行走中逐步生长,让书香在校园、家庭、社区中渐渐浓郁。

 身教重于言传。--王夫之

华师附小月刊

08

环保周刊

09

华师附小月刊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在行动——绘本《我阿公》创作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
       秉持着这样的初心使命,我们几位党员教师成立了红色绘本创编团队,充分挖掘当地乡贤林阿公的红色事迹,希望用“绘本”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林阿公的故事,让榜样的力量入脑入心,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以家庭“小气候”温润社会“大气候”。创作的过程是艰难的,因为创作过程既要尊重事实,又要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两者如何平衡?如何让林阿公这个生活原型上升为一个艺术形象呢?摆在面前的困难可想而知。

李春敏

       林阿公这位宝藏阿公身上有太多太多优秀的品质值得传承,我们梳理出整套绘本以“爱”为主题,分别从爱国爱党,爱家乡、爱文化、爱生活、爱家庭等五个方面,来展现林阿公的形象。我负责的是“爱家庭”这个部分,就是要在绘本中展现林阿公的家风家训对儿孙的影响力。
       为了完成绘本创作,我们阅读大量的国内外优秀绘本,广泛借鉴优秀绘本的创作思路,并且一次又一次走进林阿公家中采访、调查,一次又一次研讨构思,林阿公的人物形象在我心中逐渐立体起来。我尝试从林阿公的众多特点中挖掘其形成鲜明对比的地方,来展现阿公性格的多样化。于是,我在《我阿公》这本绘本里,塑造了一个既小气又大方的阿公,一个对待孩子既和蔼又严格的阿公,一个为人既呆板又浪漫的阿公,一个喜欢安静又爱热闹的阿公。阿公的这些看似矛盾的性格,其实是阿公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有不同的要求,是阿公充满智慧的处事方式。他小气,是勤俭节约的美德的体现;他大方,是他对下一代的教育不遗余力的投入;他和蔼,从来不打骂孩子;他严格,有错必纠;他呆板,不违规,不逾矩;他浪漫,老两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喜欢安静,常常自己一个人在书房里看书、写字、画画,一呆就是一整天;他喜欢热闹,为人热情,常常邀请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到家里泡茶、聊天。在阿公的影响下,小孙子也越来越优秀。这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

润物无声的教育,这是言传身教的引导!
       绘本运用对比、反复的手法,展现阿公性格的多样性,语言表达方式符合低年级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模仿。在一个个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中表现阿公的人物品质,这些生活的场景是孩子所熟悉的,能勾起孩子的生活记忆,唤起孩子的生活体验,孩子读的过程中能与绘本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绘本还通过画面的细节刻画、文字的字里行间及前后环衬的呼应,暗示着阿公对小孙孙的影响及小孙孙与阿公的深厚情感。文字与画面形成互补,文字浅显易懂,文字中意犹未尽的地方,可以通过观察图画来拓展,补充。人物形象丰满,符合孩子的视角,有趣味性。
       我希望孩子们在读这本绘本的过程中,能从中看到自己阿公那辈人的影子,回忆起成长过程中,长辈对自己或深或浅的影响。也希望这本绘本能引导新一代年轻父母的教育观,扬家风 、传家训、立家规,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绘本创编的过程是艰辛的,不分昼夜,几易其稿,甚至全部推翻重来都是常事。绘本创编的过程也是幸福的,在创作过程中,我们感受着自己那虽然还稍显稚嫩的作品诞生的成就感,感受着团队之间思维碰撞出火花的美妙瞬间,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了专业能力的提升,精神力量的洗礼。我更希望通过绘本这种儿童所喜爱的载体,向儿童传递正能量,让儿童健康成

长,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的初心使命。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任重道远。

教育是一场温柔与爱的坚持

郭  聪

       在人生的辞典里,“爱” 这一字最为广博而深奥,它存在于每个一个人的生活中,它是那么的单纯与具体。它包含了太多的温馨与美好的回忆。这其中有一种爱,不似母爱的伟大,确有母爱的宽容;不似友爱的温暖,确有友爱的温馨。这便是教师之爱,她来的更轻,更柔,更让人难以忘怀。泰戈尔曾说:“爱是理解的别名”,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以爱之名,与学生相互理解,是教学成功的开始。
      短短从教四年,我的工作一半风尘仆仆,一半星辰大海,也许极尽琐碎,却浸满美好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华师附小月刊

10

环保周刊

11

华师附小月刊

温暖。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特有的温柔温暖着我。
       他是一个内向的小男孩,一年级开始,就经常悄悄地跟在我的身后。和他说话的时候他会害羞、会闪躲、会不知所措,有时他也会调皮捣蛋,看似漠不关心吊儿郎当,可是他会默默地做许多令人温暖的事情,他听见好听的歌曲学会了会在我后面突然唱给我听,看见我和其他同学玩他也想加入他就会凑上前来说“妙啊妙啊”,吃饭的时候他会给我准备好丢垃圾的纸巾在讲桌上,他会问我:“ 老师今天你胃口不太好,饭没有吃很多,是不舒服吗?”,天冷了他会拉着我的手说:“老师,你的手太冷了,我给你捂一捂。”甚至有些时候还会像个小大人一样踮着脚尖搭我的肩。
       这样温暖的小男孩有一天也有了自己的烦恼,有一阵子他开始上课走神发呆,作业质量下降,甚至是成绩也大幅度下滑,我找到了他,想询问原因,他紧张地站在我面,涨红了脸,不停的绞着衣袖,支支吾吾半天说了一句:“我妈妈最近出差去了,我很想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所以我做作业的时候都在想她,老师你身上有妈妈的味道,上课我一闻到就更想妈妈了。”“那老师可以怎么样帮帮你找回原来的状态呢?”他顿时抬起了头,眼睛里的光迸发而出,高兴的对我说:“老师我可以抱抱你吗?我最喜欢妈妈抱抱我了!”我看着他期待的眼神,心里一阵暖意涌来,张开了双臂,他扑进了我的怀里蹭了蹭,泪

如雨下,看着他止不住的眼泪,我心疼极了用力地抱了抱他,小声地对他说:“老师就像你在学校里的妈妈,想妈妈了就来抱抱老师,你的妈妈她会收到你这份浓浓的想念的,但是你也要乖乖的把自己的分内之事做好,这样妈妈在外工作才能安心。你说是不是?”他满眼通红的看着我,坚定的点了点头:“您放心,我一定做好!”果真慢慢的他也找回了原来的状态,反而还有了进步。
        经此一事,我发现:教育是慢的艺术,是温柔的“征服”;我们正是以滴水穿石的恒心、牵着蜗牛散步的耐心、促进每一个学生成长的责任心,在学生心灵深处耕耘。因此,我把教育称为一场温柔的坚持。温柔是一种智慧,温柔是一种力量,我们应该把温柔的元素尽可能多地加入到教育中。
        在孩子们逞强的外表下其实包裹着一颗非常脆弱的内心,教师越强硬他包裹得越结实。当教师温柔的感化时,他厚重的外壳会一层一层的褪去,让你看到那颗晶莹剔透的内心。
       究竞什么是教育,答案在你我心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精彩的书,等你我慢慢地去翻看去了解。

送你一朵“小红花”

       2022年,成为班主任的第一年,我接手了一群一年级的小可爱。开学第一个月,所有的科任老师都说我们班是“天使班级”,上课时他们会用亮晶晶的“星星眼”看着老师、下课会主动用自己的小扫把打扫教室地板,排路队时总是两列笔直的“小火车”。
这其中,有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他从不和同学们说话,却在上课时走到讲台上拿粉笔;在自己的位置上小声地自言自语;还会在下课时跑到厕所大声尖叫。一开始,孩子们都对他的行为非常不理解,纷纷跑到我这里告他的状。我也开始更多地关注起他,和家长多次沟通和了解,原来这个孩子是轻微孤独症儿童。进入一个全新陌生的环境,他本能地感到紧张,甚至排斥,这是他不安全的表现,所以才会有一系列奇奇怪怪的行为。了解到这些,初为人母的我,内心里感到深深的痛楚,我暗自下定决心:我应该要为他做点什么……
考虑到孩子的特殊情况,我和科任老师深

刘倩茜

入商量了下,决定放慢教学进度,给予这个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渐适应小学生活。于是,我在班上提出这个小朋友他年纪比较小,需要一个小伙伴来帮助他,这时有一个孩子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小手说:“我来帮助他,我可以做他的同桌!”于是他拥有了一个专属“小雷锋”,这个“小雷锋”会在上课时,提醒他认真听课;下课时拉着他不要冲跑。在“小雷锋”的榜样示范下,其他小朋友也都纷纷对他伸出友好的双手,主动帮助、照顾他,当他再次出现不适应行为时,班上的孩子们都表现得宽容又友爱,他们会主动说:“没关系,他还比较小,我们都可以帮助他”。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上课会主动发言了;放学也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还会分享自己的小零食;下课尖叫的情况也再也没有发生过。孩子的妈妈动情地和我说:孩子在家时,会对着班级群说出班级每一个小朋友的名字,还说要给大家每人送一朵小红花。听到家长的这些反馈,我内心是欣喜的,也是感动的。欣喜于这个孩子的进步,感动于班级其他孩子的善良,他们正在践行我给他们的寄语——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善良又强大的人!
以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漂亮的圆球上有各种形状的洞,这是各种形状的“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都能顺利地通过各种形状的洞回家。这时一个独特的形状来

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车尔尼雪夫斯基

华师附小月刊

12

环保周刊

13

华师附小月刊

了,它也想回家,可是跌跌撞撞试了每一个入口,伤得头破血流,还没有找到回家的路,充满了悲伤和沮丧。这时漂亮的圆球从中间裂开将它纳入了怀抱,它终于回家了,圆球里不断传来欢声笑语。是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个小男孩就像这个独特的形状,而我们的班集体就是这个漂亮的圆球,身为老师,我们要做的不是要把每一个孩子们都变成同一个形状,而是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理解,接纳他们的“不一样”,让他们以自己的独有的姿态,站立于这个世界!这才是教育的意义!这才是融合教育的理念!

小学副校长陈姝老师莅临我校,开展主题为“全员导师制——导学生,也导自己”的专题培训,我校全体教师参与培训。
陈老师从“项目引领,关注全位成长”,“打破常规,找回育人初心“和“倾听学生,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生态场”三个方面讲述学校开展全员导师制的教育教学尝试。一次学生家访,一次谈心谈话,一次书面反馈。项目式学习×全员导师,天星岛小学探索素养导向下全员育人的有益尝试。
       紧接着,陈老师解读全员导师制的内涵——出发点在“全”,关键点在“陪”,着力点在“导”,核心点在“爱”,落脚点在“育”。她鼓励老师们只要用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家校

沟通的桥梁,就一定能促成学生的成长。
师生互相成就,获得共同成长能量。陈老师说学校课程,不是单向的知识输出,而是教师与孩子互相支持的过程。教师看见孩子、发现孩子,孩子予以教师的回应,教师给予孩子支持,最终双方都能够在生命与生命的互动中,获得温润的滋养。的确,当今课程改革已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我们需要鼓励孩子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的孩子,并成为创造美好生活的未来社会的主人。
       最后,陈老师对本次培训做了总结,希望每位导师都能将讲座内容内化并进行经验凝练,期盼我们的导师不仅能成为孩子们心中的一道光,照亮他们的内心世界,带他们获得向上生长的力量,也能成为自己的那道光,使自己不断成长。

情怀,她努力成为学生追光路上的点灯人,用自己点点的熹微光亮,引领学生的心向阳生长。她是孩子、家长、老师眼里最美教师。
       无私奉献 不忘初心
        “做一个好老师,做好每天的工作,爱每一个孩子。”作为班主任的她,心系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她以雅育人,营造雅润的学习环境,每学期开学她总是会提前几天来到学校,进行班级布置,每次下课,她总会带着孩子检查班级卫生,雅润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习惯使四年六班班级学风优良。她以文化引领,在各种活动中,让班级更加团结,比如带着孩子学习家风家训故事,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听红色故事,带领着四年6班的优秀少先队员代表为新队员们佩戴红领巾。她以爱育人,在仪式感中,比如中秋活动,元旦活动,闭学颁奖仪式,春节祝福等各种班级活动中,让孩子们学会体验爱、付出爱、收获爱。
        
        执着潜行 刻苦钻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工作以来,叶雪燕老师一直担任两个

全员导师育人育心厚爱尽责助力成长

       教育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员导师制是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推进“三全育人高质量实践项目”,构建新型关系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的集中体现。我校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统筹全员导师制工作,不断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德能力,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此促成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023年2月20日晚上,海沧区天心岛

德育室

熹微之光,引心向阳

       赤诚选择 守护童心
       叶雪燕老师是2019年9月入职华师附小一名年轻教师。她朝气蓬勃,阳光开朗,秉承一颗初心,用爱的教育走进孩子的世界,在平凡和琐碎中,用青春的热情,播撒爱的

叶雪燕

务学不如求师,师者,人之模范。--杨雄

华师附小月刊

14

环保周刊

15

华师附小月刊

班数学教学的工作。平时她总是那么晚回家,每天放学,她会记录点滴、反思收获,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她在工作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用心参加教研活动、业务培训、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她深知教师的业务水平是站在课堂的底气。为了提高理论水平,她不断翻阅杂志书刊,学习最前沿的理论,认真了解教育教学新动态,揣摩优秀教案中的新思想、新方法,不断充实自己。
       她,没有万丈光芒,但始终有温暖的光。她没有擎天巨力,但始终充满力量。她是一位平凡的师者,更是一颗颗童心的守望者。
获奖情况
2021年荣获校级优秀党员
2022年荣获厦门市“优秀班主任”
2022年所带班级获评市优秀中队
2022年主持区微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低年级数学学业质量阶段性评价案例研究》
2019年12月海沧区“师生说理赛”活动,荣获“三等奖”
2020年5月荣获第十六届海沧区三优联评微课“三等奖”

2021年海沧区双减案例作品荣获“二等奖”2021年研制《小学数学第1册期末试卷》荣获市级一等奖;2022年研制《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期末评价方案》荣获市级三等奖;2022年研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作业》荣获市级二等奖等奖项;2022年区“我的教育故事”征文比赛荣获二等奖。

       儿童是天生的表演家。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有趣的情境活动中,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作品,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湘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第四册<<小蜗牛慢慢爬>>一课,我根据儿童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为切入点,先引导学生唱一唱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从欢快的节奏和旋律中,初步感知小蜗牛的形态。再示范制作蜗牛,并扮蜗牛角色,通过课件与学生情境对话。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表演中,在表演活动中加深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的感知,体验艺术游戏中的成功感和愉悦感。有了充分的感知和理解,学生在创造制作蜗牛头饰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尝试每一次创作的乐趣,从而获得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例如,在教学湘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第四册《我爱我家》一课,课的伊始我先让学生欣赏歌曲《让爱住我家》,让学生感受到歌里的爸爸、妈妈、小朋友都非常爱自己的家。再问学生:你们爱自己的家吗?学生大声地说出“我爱我家”。这样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了解家里的人,把握不同年龄人物的形象特征和动态特征;认识家里的物;引导学生回忆想象和家人在一起的欢乐和幸福情景……这样,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加深学生对家的情感体验,发展

学生对幸福一家的感受和认知,有利于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此外,美术课堂的情景生活化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教学湘版小学美术四年级第六册《我爱校园》一课,笔者把学生带到操场的大树下,让学生观察校园的一草一木,观察学校的教学楼等,体验远近树木和楼房的大小、地平线和楼房的变化……通过观察体验,学生感知到透视“近大远小”的变化,学生对“透视”这个美术术语就容易理解了,接着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角度进行写生,美术学习成了学生自由快乐的审美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对美术的兴趣。
       又如,有的老师根据教学需要,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舞会、动物园等不同风格,课堂可以是一家“超市”,可以是一座“公园”,还可以是“游戏室”……
       生活带给学生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健康,教师要增强生活与教材整合的意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生活体验和感知,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感知,让学生对美术学习充满兴趣。
        二、感知体验,学会表现造型
       在美术课堂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多方面体验和感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去感知去体验。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造型,逐渐学会运用基本造型语言表现身体的感知。

让美术课成为愉悦的审美活动

        高质量的美术课应是一次愉悦的审美活动。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实际,创造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以情动人,培养持久兴趣;加强学生的多种体验,让学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发展物象感知的能力;学以致用,激发创意设计,让每个孩子都能从个人的感受中去捕获美,去创造美。
        一、以情动人,培养持久兴趣
       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

张云鹏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乌申斯基

华师附小月刊

16

环保周刊

17

华师附小月刊

如,在教学湘版小学美术一年级第二册《有趣的拓印》一课时,让学生课前用手触摸大自然中和生活能够找到的东西,如树叶、树干、石头、象棋、花篮……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手接触到的物体表面的凹凸不平和纹理有趣的实物各是什么?摸完有什么感觉?要求学生把这些东西带到课堂中,与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为了增加学生的触觉感受力,笔者把不同肌理的物品装在一个布口袋里,让学生上台用手摸一摸、猜一猜口袋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学生感到很新奇,争先恐后要上台试试。系列活动之后,再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纹理有的是自然界中自然形成,有的是为了装饰美化生活设计制作而成的。在此基础上,再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多种颜色进行拓印。这些设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来感受、体验物体的纹理特征,体验不同物体的造型,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发展了认知和观察能力。
        又如在湘版小学美术一年级第二册《蚂蚁搬家》一课,先引导学生课前去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和形状特征,搜集有关小蚂蚁的资料儿歌、图片和视频《蚂蚁危机》等,让学生把生活中可以找到各种有关蚂蚁的信息融入到课堂中,引导学生欣赏。当学生对小蚂蚁有了一定的认识,再创设一个生活情景----学生模仿和小蚂蚁一样搬家,让学生相互观察,体验在搬家时的动态与美感。通过观看

搬家的视觉体验,丰富了学生对搬家姿态的认知,体验了动态美。美术课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在美术课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需要把美术教学与音乐相结合,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如在教学湘版三年级第六册《追风快车》一课,课的伊始我让学生欣赏经典动画片《闪电麦坤》,让学生在精美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声中进入学习状态,我引导学生观察马路上的各种各样的汽车,注意观察汽车的种类、用途、造型和色彩,并做好记录。接着设计一个猜一猜环节,让学生听各种汽车的声音,猜一猜是什么车,加深学生的认识和感知。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和感知生活中汽车的作用,以及汽车的造型美、色彩美。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大量生动的视频、优美的歌曲和丰富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发展了感知能力,加深了对生活中各种物体独特造型的感知。
        三、学以致用,激发创意设计
        创新源自生活。美术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学习美术技能、发展审美能力必须在实践运用中落实。美术课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将学习的空间拓展到课外,引向生活,让学生将所获得的认知,服务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发展创造力。如,在湘版小学美术四年级第八册《花团锦簇》一课,笔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美丽的花,感受花的各种不同造型,体验花的多姿多彩,用皱纹

纸制作出很多五颜六色的花,并让学生描述自己所制作的花有何特点。有学生说:“我做的是玫瑰花,花色鲜艳迷人,是花中皇后。”有学生说:“这是百合花,清香醉人,如同一个个高脚杯。”……此时,再引导学生:“你们想怎样使用这些美丽的花?为此你还可以对你的作品再作怎样的修改?”有的学生说:“我要把最美的玫瑰花送给妈妈。” 有的学生说:“我要用这些星星草装饰我的新家。” 有的学生说:“我们几个把这些美丽的花装饰我们的教室”……学生把自己制作的美丽作品运用于生活中,使美术课向生活延伸,课结束了,可审美活动还在继续。
      又如,学习湘版小学美术六年级第十二册《吉祥宝贝》一课,我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欣赏各种不同的吉祥物,通过分析、讲解、演示,让学生认识设计吉祥物的几个要素和方法,再要求学生为班级、为学校运动会设计吉祥物,把设计的最能体现班级欣欣向荣的作品作为班级的吉祥物。学生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吉祥物,比如:金牛壮壮、大象欢欢、小猴米克、小水珠露露和亮亮、小老鼠奇奇、海豚小智......。
        美术课上,引导学生把美术专业知识与生活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美就在身边,它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像这样,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践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发展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在运用中的审美活动,因其有了可预见的结果

和成就感,学生更加投入,所设计的作品更具创意!总之,以生为本,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美术的价值,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最大的发展,为全面提高审美素养开辟一条广阔的道路。

学习活动观下的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设计研究

      《学习活动观下的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设计研究》课题于2020年9月立项,经过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现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实施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汇报如下:
        一、核心概念界定
        1. 学习活动观
       该学习活动观特指英语学习活动观。2017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运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发展,加强对文化内涵的理解,促进多元思维的发展和对学习策略的运用。

杨  艳

身教最为美,知行不可分。--叶圣陶

华师附小月刊

18

环保周刊

19

华师附小月刊

         2. 小学英语读写课: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以小学三年级为起点,现在海沧区小学英语也是以三年级起点。本课题研究的“小学英语”为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
       读写课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小学英语读写课型,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获取信息,捕捉结构,学习方法,促进自己写的表达,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3.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设计是指依托《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进行读、写活动,以读促写,读写并进,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
       4. 学习活动观下的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设计研究
       该课题研究的核心是: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下,探究小学英语读写课的教学设计最优化,最大程度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研究目标
        1. 确立学习活动观下的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设计原则与方法研究;

        2. 探究学习活动观下的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1)探究学习活动观下,小学英语读写课中的语篇文本、对话文本、非连续文本等不同体裁的教学实施策略;
       (2)探究学习活动观下,小学英语读写课中的“先读后写”“边读边写”等不同模式的教学实施策略。
        3. 评估研究的成果,提出学习活动观下的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设计方面的推广建议,以及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三、研究内容
        1. 小学英语读写课的教师教学策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现状研究:
        2. 探究学习活动观下的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设计原则与方法研究:
         (1) 探究学习活动观下的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设计原则;
      (2)探究学习活动观下的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设计方法研究;
         3. 学习活动观下的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设计实施策略探究:
      (1)通过行动研究及案例研究,进行语篇文本的读写课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针对PEP教材中的Read and write 板块中的语篇文本进行分析,初步进行教学设计策略探究,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对实际课例的行动研究及案例研究,探究语篇文本的读写课教学设计策略。
     (2)通过行动研究及案例研究,进行对

话文本的读写课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针对PEP教材中的Read and write 板块中的对话文本进行分析,初步进行教学设计策略探究,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对实际课例的行动研究及案例研究,探究对话文本的读写课教学设计策略。
      (3)通过行动研究及案例研究,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读写课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针对PEP教材中的Read and write 板块中的信件、邀请函等非连续性文本进行分析,初步进行教学设计策略探究,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对实际课例的行动研究及案例研究,探究非连续性文本的读写课教学设计策略。
      (4)通过行动研究及案例研究,进行读写课“先读后写”模式的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在进行不同体裁文本教学设计时,尝试“先读后写”模式的教学设计,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对实际课例的行动研究及案例研究,探究哪种类型的文本适合“先读后写”的读写课模式。
      (5)通过行动研究及案例研究,进行读写课“边读边写”模式的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在进行不同体裁文本教学设计时,尝试“边读边写”模式的教学设计,并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对实际课例的行动研究及案例研究,探究哪种类型的文本适合“边读边写”的读写课模式。
        4. 研究成果评估,提出推广建议,以及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具体阐述研究过程中的方法)
       针对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的设定,研究过程中将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1. 调查法。
调查法是一种描述性研究方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访谈、问卷、课堂观察等手段获得事实材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该课题在研究初期,将通过访谈和问卷,了解教师在读写课中现有的教学策略、学生对读写课学后的感受以及学生读写能力水平;在研究中,通过访谈,了解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感受,并对其进行分析;在研究后期,再次通过访谈和问卷,了解教师执教读写课的感受变化、学生对读写课学习感受变化以及学生读写能力水平的变化。用数据和内容客观分析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现状,以及评估最后的研究成果是否有效。
        同时该课题在研究中,还将采用课堂观察法,制定课堂观察量表,观察读写课中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和学生在读写课中的学习效果,为读写课教学案例研究提供事实材料,从而探究读写课的教学设计策略的有效性。
        2. 行动研究法。
      本次课题行动研究将采用德金(Deakin)提出的行动研究模式,采用螺旋循环模式,

做导师的人自己更当具有良好的教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和礼貌。--洛克

华师附小月刊

20

环保周刊

21

华师附小月刊

完成对学习活动观下的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设计实施策略探究。
        该课题的行动研究法操作步骤如下:
      (1)通过前期的问卷、访谈,了解并分析读写课现状,总体制定教学设计策略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2)设计第一阶段行动“计划”并进行行动。第一次行动主要针对不同体裁文本的“先读后写”“边读边写”两种模式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
     (3)对第一阶段行动进行“观察”记录。组织课题研究成员对行动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反应进行考察:课堂行动观察(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录像记录;对学生读写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任课教师以教学日记方式写下感受;
    (4)对第一阶段行动“观察”结果进行内容分析并反思评价:对不同教师的教学过程录像资料进行分析;对教学日记的分析;对学生作业的分析;通过任课教师与其他参与观察教师座谈,交流感受;研究者与学生座谈;研究者与行动者交流,反思需要改进的方面。
    (5)制定第二阶段行动方案并进行第二次行动(行动实践、观察分析、反思评价)
    (6)通过若干次循环,逐步发现和总结出优化读写课教学设计的策略。
       3. 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质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它的主要特点是注重

对某一现象的具体实例(即个案)进行细致的研究。
       该课题在进行现状研究阶段,将随机抽取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各年级读写课案例,进行观察、剖析,了解现阶段英语读写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第一轮行动研究中,有意识地选择采用学习活动观下进行教学设计的读写课案例,进行案例研究。通过反馈信息,总结有效的教学设计策略,发现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整改。第二轮行动研究中,继续优化并实践第一轮中的读写课,再次进行案例研究,对比分析,总结经验并且反思。如此循环反复,在实现预期目标后,归纳经验,制作出值得推广的读 写课教学设计案例册子。
       通过案例研究法,完成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现状研究,和研究成果评估,从而提出推广建议,以及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 实施研究阶段(2020年9月---2021年8月):
     (1)2020年9月—11月:厘清并整合PEP教材中相同或相关主题语境的单元教材内容,归纳整理教材梳理策略。
     (2)202年12月---2021年2月基于人与自然主题语境的小学英语大单元复习课教学案例研究,通过三轮左右的实践,总结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反思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 归纳出教师基于主题语境的小学英语大单元复习课教学策略。
      (3)2020年3月---2021年5月:在上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延续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尝试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进行基于人与自我主题语境的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案例研究。通过三轮左右的实践,再次总结有效做法,并找出问题和解决方式,同时归纳出小学英语读写课的学习策略。
      (4)2021年6月----2021年8月:评估读写课的成果,并进行案例推广,总结出该读写课的实施策略,撰写论文。同时发现问题,提出以后的研究方向。
      3.总结阶段(2021年9月---2021年10月):总结各项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六、研究成效
       1. 研究前后的问卷调查报告、课堂观察报告;
      2. 《学习活动观下的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案例集》以及《学习活动观下的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案例视频集》。

       3. 总结学习活动观下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设计原则及策略,并形成文字材料。
        4. 组内老师撰写论文,并形成《学习活动观下的小学英语读写课论文集》
        七、研究发现与结论
         1. 摸索小学英语读写课的两种模式:
       (1)先读后写模式:  学习文本,获取信息 捕捉语言,素材操练 分析结构,搭建框架 联系实际,读写成文 
      (2)边读边写模式: 利用文本1,获取信息,提炼语言,搭建框架 
        利用文本2,完善信息,运用框架,口头成文 
       利用文本3,完善信息,运用框架,填充成文
       联系实际, 筛选信息,运用框架, 写段成文
        2. 归纳学习活动观引领下的小学英语读写课学习活动设计策略群
     (1)关注主题意义(文化意识)的策略: 
 文本解读,挖掘内涵,提炼主题意义;
 问题引领,感受体验,领悟主题意义;
 迁移实际,应用实践,践行主题意义。
       (2)关注语言能力的策略:
 语境创设,读懂文本,促文本理解;
 素材操练,搭建框架,促语言学习;
 关注体裁,读写结合,促语言运用;
 任务引领,迁移创新,促意义表达。
     (3)关注思维能力的策略:

        五、研究步骤与过程概述
        1. 准备阶段(2020年6月---2020年8月):
      (1)调查现阶段读写课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2)相关理论学习与研究
      

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卢梭

华师附小月刊

22

环保周刊

23

华师附小月刊

问题精炼,预测理解,启智;
归纳分类,逻辑表达,寻智;
自主探究,开放创新,升智。
       (4)关注学习能力的策略:
       图文结合,速读细读,归类梳理,阅读策略促输入
       书写美观,格式正确,逻辑表达,写作策略促输出
       3. 归纳读写课中针对不同体裁,语言表达的关注点不同:
     (1)非连续文本关注格式规范、语言精炼;
    (2)评论式文本关注评论客观、语言明晰;
    (3)故事性文本关注情感线索、语言丰富;
    (4)对话性文本关注信息梳理、语言转换。
       八、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研究不存在是否结束,只是一个阶段走向另外一个阶段。只要学生的学习在发生,只要课堂在进行,研究就可以也将进行下去。课题研究是个双赢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努力,坚守,等待,静待花开。Keep going together!

来,充分开发大脑潜能,为学生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思维方式。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具有活跃性、跳跃性强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的形象思维有直观形象、经验形象、创新形象等,刚好符合思维导图的主要特征。因此,在小学数学高年级的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数学形象思维,通过知识的建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复习的效果。
     引发的思考:孩子为什么喜欢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兴的思维方法,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应用这种教学策略,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呢?他们喜欢吗?近段时间我对5—6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在数学单元复习课中,你会用思维导图吗?调查结果如下:
(1)选择“每次”的占70.21%;
(2)选择“经常”的占24.25%;
(3)选择“偶尔”的占5.54%;
(4)选择“从不”的占0%;
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喜欢利用思维导图这种学习策略来进行单元知识复习,小学生对此不陌生,能较好的理解思维导图这个概念。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思维导图可以利用线条、颜色、符号、图像等将数学枯燥的概念、法则、定理绘制成图,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

复习课的兴趣,达到注意力集中,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对复习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思维导图具有直观图示化的作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结合图形与文字为一体的高效学习工具,它是全脑的概念,有左脑的逻辑、文字、顺序、数字,还有右脑的图像、颜色、想象、空间等。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经常是围绕一个主题来建构知识,用图形呈现的信息,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再者思维导图的趣味性很强,复习课教学中我们利用思维导图来教学生类比、归纳、总分等方法来化枯燥、抽象的概念为图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导图有多种图示法,如圈圈图、气泡图、树状图、多重流程图等,学生只要会绘制图形,把内容填写进去就可以,较容易上手,而且每种图示都能表达一种对应的逻辑关系,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逻辑能力。
       (二)运用思维导图,学生能自由发挥
每一位学生的思维表达方式都不同,他们所绘制的思维导图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学生选择思维导图来进行单元知识的整理与归纳,利用思维导图,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思维的机会,让学生亲历知识梳理、归纳总结、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能自由的发挥。由于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单元知识的整理,其形式是开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和数学新课的教学有所不同,具有大容量、高密度、时间紧的特点。特别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更具有此特点。但是,长期以来“单元知识点梳理-典型题型练习-教师点评”的复习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疲惫,学生无兴趣,造成了低效的复习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寻找新的学生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师生合作能高效获得知识。本人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复习课教学目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单元复习课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结合教学,复习效率提高,获得较好的效果。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指的是一种特别的思维方法,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模拟人脑,能够将大脑中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具体化,将右脑的整体、空间、颜色、联想和图像思维与左脑的文字、条例、数字、顺序和逻辑思维结合起

黄雅贞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华师附小月刊

24

环保周刊

25

华师附小月刊

放式的,鼓励学生把他们发散的,不完整的想法,用结构化的形式表达出来,文字的编排、整体结构的设计经过整理,就变成了一张设计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过了一把设计师的瘾了。
      (三)运用思维导图,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单元知识复习,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归纳、总结,反思的能力。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单元知识点的复习时,制图和修改图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可以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单元知识点,另一方面修正时可以发现自己本身的问题并及时修改。相比以往的传统复习课,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自我的导向性。
        “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实施
思维导图能帮助我们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理清知识间的关联,能用数学的思维与方法解决复习中的问题,方便学生进行比较自我的学习过程。在复习课的实施过程中也有多种方式的结合。
       (一)课前绘图,课中完善
高效的数学课堂应该向40分钟要质量,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均较小,绘制思维导图需要一定的时间,由于数学单元知识内容不统一,整理大模块单元知识的思维导图时,就可以前置,课前完成思维导图可以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复习课为例,我课前先布置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单元知识的梳理。

互交流,取长补短,相互贯通,从他人的思维导图中得到启发。
[教学片段]:
生1:我将本单元的中心主题定为“长方体和正方体”,接着对特征、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常用单位、实际应用五个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和理解。
生2:我跟同学1不一样,我将围绕“长方体”这个主题进行分析梳理,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所以理解长方体的基础之上,正方体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生3:我也是围绕“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梳理和构建的,但是,我分为认识、表面积、体积和容积、体积容积单位四个要素进行梳理和分析。
……
(学生小组内讨论,单元主要知识点都有梳理,但是因为思维、个性不同,孩子的想法就多样,在小组相互交流过程中,已经有了一次思想的碰撞。于是就有了这些经典思维导图。见下图)

        2.展示汇报---评图
复习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请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上台讲述本小组的思维导图,将本组汇总的想法传达给全班,在邀请其他学生提问。整个过程中,班级学生会进行补充或提出意见,汇报者接受班级学生的提问并做解释,其他组员记录学生和教师对本组所绘制的思维导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为本组的思维导图做补充或者进行修改,完善自己的复习思维导图。
        3.小组合作--改图
通过第二环节的说图,课堂上呈现了具有代表性的思维导图实例,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补充、完善小组的思维导图,从而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体系趋于完善。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及时做笔记的好习惯,通过上一环节的思想碰撞,第二次小组合作改图才更具有意义,学生有了丰富的学习经历,明白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比较修改前与修改后的区别,说一说这样改的好处。这样就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有修改前的思维导图,还有最后学生满意的思维导图(见下图),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掌握了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二)协同合作,完善导图
        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是集体共同思考和

如:在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前,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问题2: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它们又是怎么计算的?
问题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容积单位呢?你能举例说说吗?
问题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根据以上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就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了回忆和梳理,在通过结合图形,寻找出本单元的主题,学生就能绘制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完善主要通过各种形式,有学生自评作品、学生互评作品,小组合作点评、教师点评等。主要做可以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自己对知识点理解的不足,进而延伸到对思维导图学习活动的反思,整个过程学生经历了学习,反思,在反思中积累学习经验,归纳和总结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数学思维的目的。课堂上我们主要是这样实施的:
        1.小组合作--说图
上复习课前,合作学习小组每个组员将自己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呈现出来,每个组员将自己的制图过程和方法与同伴分享、交流。其他组员根据发言者的汇报,做到认真倾听,找出差异,并及时做好笔记,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四个人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相

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华师附小月刊

26

环保周刊

27

华师附小月刊

智慧的结果。结合“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我们尝试着在课堂中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复习教学中,如果结合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象、直观,也更加具有趣味性。同时使用思维导图模式,简化了教学内容难点,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使用先进教学设备,进一步推进思维导图的广泛使用。

A.光的反射
B.光沿直线传播
(3)在生活中,()、()的工作原理与潜望镜一样。
(4)在制作潜望镜时,两块镜片的镜面应()。
A.相对、平行放置
B.相背、平行放置
C.随意放置
(5)为了使得观测的角度合适,镜片应与水平面成()。
A.30°角
B.45°角
C.90°角
(6)在制作潜望镜时,你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落实基础知识、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要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原理,正确理解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叫做光的反射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因数和倍数》复习课教学片段:
学生汇报完,班级学生进行补充:
生1:在因数、倍数中可以实际举例来表达,如2×6=12,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和6的倍数;
生2:它们组在因数和倍数这块知识点的整理少了2、3、5的倍数,2和5的倍数可以放在一起,都是看个位上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看各位上的数;
生3:奇数和偶数的理解也可以看个位上的数字,偶数是个位上是0、2、4、6、8;奇数是个位上是1、3、5、7、9;
生4:质数和合数中可以归纳总结出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合数是4等;
生5:在两数之和的奇偶性中可以举出实际的例子;
生6:这四个模块是相互联系的,如9即是奇数也是合数,2即是偶数也是质数;
生7:求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也要举例;
       在以往的小学复习课中,学生往往是比较被动的,灌输式和被动式的教学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数学课堂,要想有效落实基础知识的教学,必须探求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方式。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工具,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利用思维导图,教师能将知识点直观的呈现,并在基础上归纳和总结,提升学生的多种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的“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帮助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新旧知识的衔接和整合。

教师发挥引导方向的作用,规定复习课的主题,学生当堂实施。从一个大主题思索出若干个小主题,然后进行举例,归纳,总结。以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为例,在课堂中,我将今天的复习内容《因数和倍数》告知学生,提出小组合作的明确要求:(1)学生独立思考,从几个方向进行整理?(2)小组如何分工与合作?(3)归纳与总结进行汇报。在合作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会将本单元分成四个模块: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然后四个人分别领一个模块的任务进行整理,最后四人进行整合并补充。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互相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在碰撞,集体的头脑风暴。(思维导图见下图)

科学组试题

一、小薛是一个军事迷,他在科普阅读时,发现潜望镜在军事上应用很广,不仅仅运用在潜艇、坦克和战壕中,战斗机上有时侯也需要用到潜望镜。战斗教练机(如图)在单座型的基础,上拉长机身加了一个座位,可是飞行教员所在位置的视野几乎是和前座座椅齐平的,因为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提高后座的高度,这就导致了飞行教员的视野很差,在起飞和降落时,飞行学员很容易因为操作不当发生事故,这时候潜望镜就派上用场了。
(1)双座的战斗教练机,后座上的教练视野变差是由于 ()原因造成的。
A.光的反射
B.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C.光的折射
(2)通过“光”单元的学习,我知道潜望镜的主要工作原理是 ()。

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卢梭

华师附小月刊

28

环保周刊

29

华师附小月刊

【解答】(1)双座的战斗教练机,后座上的教练视野变差是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因造成的,前面的飞行员遮挡了光线。故B正确,AC选项错误。
(2)通过“光”单元的学习,我知道潜望镜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在传播途中遇到平面镜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故A正确。
(3)在生活中,穿衣镜、汽车后视镜、医生的额镜等都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工作原理与潜望镜一样。
(4)在制作潜望镜时,两块镜片的镜面应相对、平行放置。故A正确。
(5)制作潜望镜时,两块镜片的镜面应相对、平行放置,为了使得观测的角度合适,镜片应与水平面成45°角,故B正确,AC选项错误。
(6)在制作潜望镜时,遇到过的困难主要是两个平面镜角度不容易调整。我的解决方法是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最后通过用直尺精确测量切口位置,准确切割切口,实现了两块镜片的镜面相对、平行放置。
故答案为:(1)B。
(2)A。
(3)穿衣镜;汽车后视镜。
(4)A。
(5)B。
(6)两个平面镜角度不容易调整;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最后通过用直尺精确测量切口位置,准确切割切口,实现了两块镜

         各中队开展“传承雷锋精神,做时代好少年”主题队会课,同学们听雷锋故事,悟雷锋精神,立志人人争当“小雷锋”。
        本月各班出好一期以“传承雷锋精神 做时代好少年”为主题的板报,宣传班中的好人好事,积极向雷锋同志学习。
        在学校大队部的号召下,小小志愿者们走出校园,从点滴做起,学习雷锋见行动。
                  
                    将爱心献给长辈
          
 
                       将爱心献给地球
        原来,雷锋一直在我们身边!他的名字,刻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也许,我们都可以成为他!帮他续写完没有完成的日记,帮他走完没有走完的路!雷锋精神永恒,雷锋就是你们!

片的镜面相对、平行放置。

“志”敬有我勇敢追“锋”
——记我校积极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

       雷锋,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在毛泽东同志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60周年到来之际,我校结合上级文件精神,组织开展“‘志’敬有我,勇敢追‘锋’”学雷锋主题教育活动。
       究竟什么是雷锋精神呢?纵观雷锋的一生,他的精神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词上,那就是向上和向善。2月27日,德育处郭老师通过国旗下讲话,呼吁全体队员向雷锋同志学习,传承和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丰富和延续新时代“雷锋精神”。

冬之乐

                                  这张照片是我第一次接                                   触雪花时留下的,尽管                                   是科 技管里面的“雪”,                                   非大自然 的雪,但在我                                   心中留下美好而快乐的记忆。
       下雪啦!下雪啦!小小的雪花落在了地上、树枝上、滑梯上……整个大地变成了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我和小伙伴们做好武装,在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里跑来跑去、蹦蹦跳跳,堆雪人、打雪仗,我还尝试吃了干净的雪,那一刻我感觉到了大自然的气息,那味道是微甜的。此种场景,在我脑海里浮现无数次。
       照片中我捧着一个雪球,雪球是我用铲雪的工具及圆形的模具做出来的。模具中的雪球经过锤打多次,反而变得坚实,有硬度。雪只有经得起敲打,才能变得坚硬;人何尝不是一样?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功。
       雪给我带来了对冬天的热情和向往,冬天快乐!玩雪快乐!

五年7班 李文艺

王俊玲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马卡连柯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