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华师附小那些幸福的事儿

期刊/内刊园刊2023-04-26
533

CONTENTS
目录

幸福管理

关于构建“让学习真实发生”课堂的思考与建议   何国强

幸福教师

育人育心,遇见美好                               苏素芬

师者匠心,平而不凡                                         陈晓倩

从“融”生长,幸福前行                             刘寒影

幸福课堂

找准支点,以“探究”为杠杆撬动阅读教学         王婷婷

“学”为中心,“师”为何为                          谢文菊

百宝箱——好题分享                               教务处

幸福家长

在阅读中,体验生命的一次旅程                 家委会

新学期 “心”相遇                                      郭   聪  

幸福学生

同心共绘,成长共行                               邓玉秀

“我与书记、校长面对面”暨我校少工委第一次少代会   王俊玲 

随指尖舞动                               五年7班 陈书颖

CONTENTS
目录

04

06

10

12

15

16

20

24

25

26

26

27

华师附小月刊(幸福管理)

04

华师附小月刊(幸福管理)

05

         一、真实学习的界定
        真实学习是基于学生生活的真实问题情境,聚焦核心问题,生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运用知识、经验、方法、策略,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任务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科素养,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评判学习是否真实发生,可以从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三方面入手,第一要看是否有强烈的学习内在动机,是否对真实情景隐含的问题或新知本身有兴趣。第二,要看是否能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运用知识经验和合适的方法策略,去完成学习任务,解决问题。第三,要看是否将新知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达成新的平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二、构建“真实学习的课堂”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
      1、充分理解和把握学情。

       学习是否真实发生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情感态度、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水平等等。单从课堂教学来说,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新知学习的生长点、困难点等等。了解学生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比如指导预习、做前测(纸笔测试、访谈、操作)等等,依据数据与事实,对学情作出判断。这是直接了解学生的方式。另外,老师经常性大量地做题、答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从自身答题和再学习的经验推及学生,也是很有效的方式。老师在答题或问题解决过中的遇到的困难点、易错易涌易混点大概率与学生是一致的,思维过程和运用的策略方法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因此,老师要养成常态化答题、练笔的好习惯。
        2、创设真实问题情景。
       站在学生视角和立场,思考“我为什么要学”。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就是要以新知的生活价值和问题解决的需求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1)贵在真实。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和改造生活素材来创设情景,这样既贴近生活,有天然的亲近感,又能体现知识的生活价值;情景要隐含问题或矛盾冲突,创设情景不是目的,而是要引发学习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动机。
      (2)立足于教与学目标的实现。

        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现状大致可分为三层次:一是教学中没有创设情境;二是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创设情境;三是根据教学需要,创编教学情境。从课堂实践来看,第一层次可以说老师没有“情景创设”意识,忽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第二层次教师有情景意识,但部分教师研究不深入,没有真正用好素材,起到激发学习动力的作用。第三层次,老师有较强的情景意识,动脑去改造或创编教学情境,但也有一些创编的情景不适合甚至偏离教学目标的现象。综合上述现象,我们一方面要增强老师的“情景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创设情景”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引导老师先研究明确教学目标,再从目标出发,去审视、选择、整合,甚至是改造生活素材,以达成最优化。建议研讨课时鼓励和支持老师们以团队合力创编情境,青年教师的常态课堂要充分领悟编写意图,先把教材上的素材充分用好。
         (二)生成学习任务
          有效的学习任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围绕目标设计的各个环节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设计评价使活动效果有据可依、合作探究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的学习任务应具备以下特点:
      1、为达成问题解决和学习目标服务。

生成学习任务不是目的,而是为达成问题解决和学习目标,因此,任务要从学生的问题、疑惑和学习目标出发,经历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要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而对新的知识经验进行意义建构。
       2、以问题为核心生成有目标、有空间、有方法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的生成首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核心问题和辅助问题,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达到“问题导学”目的。其次围绕核心问题生成核心任务,核心任务要“有目标、有空间、有方法。有目标,即要明确“为什么”研究;有空间,即是要围绕“大问题”生成,有探究的问题空间;有方法,即任务的完成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运用合适的方法策略。
     (三)经历学习过程
        1、明确任务完成的要求
        学习任务的落实前要让学习者充分理解“做什么”和“为什么做”,即对任务隐含的问题和目标要清楚明确。“怎么做”要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力作用,教师可以适度的点拨、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投入以及是否能运用多样的,合适的策略和方法,是考察学生是否真实学习的关键性指标。
        2、经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
就学习过程而言,学生独立思考是学好知

何国强

关于构建“让学习真实发生”课堂的思考与建议(上篇)

06

07

的老师在此开垦采掘、播种耕耘。绘本更像一根神奇的“魔杖””见证了华师附小“小海燕”的蜕变和成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一次走进华师附小是六年前暑假的一天,接到领导谈话的我坐着爱人的车在新学校周边转了一圈。爱人心疼地说:“学校偏僻,交通不便,还是个大工地,咱跟领导说说困难,申请到离家近的学校吧!”我笑了笑,说:“别麻烦了,书记不就是要带头服从组织安排,哪需要就到哪去吗?我看好这所学校的!”就这样,我成了海沧合作办学新学校的新成员。何校长告诉我,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本地村民和外来务工子女,教师队伍调整较大,素质良莠不济,办学存在许多困难。我想问题即课题,困难即挑战。面对这样的师生和新家,我最想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阅读。因为阅读使人明理,阅读使人聪慧。读书乃起家之本,我坚信阅读的力量。
        心动不如行动。我主动申请担任学校两个班的阅读教学工作,并选择丰富多元,图文并茂的绘本作为教学内容,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引领他们走进阅读的大门。利用工会春秋游活动,开展走进书院“共读一本书”活动;召开家长会,宣讲“好家风从阅读开始”;参与图书馆建设,与美术老师一起精心设计梦幻的“小海燕绘本馆”;党日主题活动,带领党员志愿者走街

串户,推荐经典绘本和阅读方法……书香渐渐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阅读成了师生、家长生活的一部分。今天,你阅读了吗?成了师生的口头禅和问候语。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作为海沧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我又萌生了吸纳学校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作为工作室成员的想法,并以关注儿童阅读成长,以绘本阅读为主题开展系列研磨活动,引领师生在绘本阅读课堂中快乐成长。一间教室、一块黑板,成了我们团队互学共研的阵地。我们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市、区、学校绘本专题研讨活动近二十场次。在一次次研磨,一堂堂课堂实践中,师生行为悄然发生变化。教师主动运用“预测、提问、比对”等策略方法引导孩子阅读了;积极尝试跨学科交流精选绘本引导家长和孩子控制和管理情绪了;教学开放日,家长主动走进党员示范岗课堂与师生一同分享阅读带来的喜怒哀乐了;绘本课堂上,一双双争先发言的林立小手和一张张充满自信的笑脸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快乐在这小小的三尺讲台无限生长……
      阅读一本好绘本犹如与一位好友相谈,给人以快乐。阅读一本好绘本更像引用一剂良药,能治愈孩子幼小创伤的心灵。神奇的绘本治愈了全校闻名的捣蛋鬼林志达同学。因为爱绘本阅读,不爱学习的他竟然爱上写作,并愿意与我分享写作

识的前提,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个核心。学习重在理解,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不可能真正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新知。
        学生合作交流要以独立思考为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明确自己的责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发挥团体的积极性作用,提高个体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充分调动学生已有能力的展示与发挥,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
       3、适时总结提炼,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中注重知识技能的概括总结,好的课堂学习小结,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总结重点,加深理解等,还可以通过理清脉络从而收到画龙点睛,活跃思维,启迪灵感等效果,实现新旧知识联结融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促进学独立思考:
      是否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策略多样?  
        合作交流:是否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是否积极表达交流对问题的看法?
       是否能够通过交流丰富完善自己的认知?
        是否能够大胆展示自己、点评他人?
        学习习惯:是否规范有序书写?
       

        是否规范使用学科工具?
        是否遵守活动要求?
        3、关注学习成效
学生真实学习的成效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进行全方位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学科基础知识是否理解掌握?
学科素养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学习过程中是否获得成功体验?
4、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的方式方法应该多样化且具灵活性,我们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和师生协同评价等方式。体现评价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同时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也更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

       与华师附小师生、家长携手相伴走过了六栽时光。回首往事,在这充满人性与灵性的校园里典藏着许多值得记忆与回味的故事。其中,因绘本阅读而相识相知的人和故事尤为深刻,感触颇多。绘本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吸引一群有爱有为

邓玉秀

同心共绘 成长共行

华师附小月刊(幸福管理)

华师附小月刊(幸福教师)

08

09

了一段核心素养视域下绘本课程构建和创新实践的艰辛之旅。
        通过大量调研访问,我发现美丽的海沧区囷瑶村,不仅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地,更是人杰地灵的福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慈济向善、爱家爱想、爱党爱国的百姓。林伯胜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我便组织党员教师以先锋榜样林阿公为原型,创编了一套《林阿公故事绘本》校本课程,该课程以阿公的视角,讲述了当地的红色故事、生态发展和社会成就等内容,引领新时代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五本绘本以爱为主线,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深受大小读者的喜爱。
        因为创作的初心是深化课程育人,打造具有区域化、特色化的课程。所以承担创作的党员老师不辞辛劳,乐此不疲。从采访收集原始材料、故事创编、脚本分镜,到图文作者互动碰撞,排版印刷,他们经历了不分昼夜的研讨,不厌其烦的修改。最终因为故事创编具有生活化,趣味化,五育融合,创新实效,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并获得海沧区校本课程评选第一名,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学、做、思、研的创作过程,既是党员老师走进儿童世界,走进真实生活的体验过程,也是党员教师心灵洗礼的过程。
       教师们因为有了创作绘本的经验,便开始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绘本创作,开

展项目化学习。课题组的语文老师和美术老师跨学科合作,同堂上课,同担“翻页的艺术”课程教学工作。从“小海燕画童年”主题设计,到“创作一本属于自己的绘本”主任务驱动,再到“观察记录生活,设计人物故事情节、分镜绘画、图文互补、校正完善、新书发布”等系列小任务活动的设计。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今年小海燕的“六一”过得不一般,因为历时一年辛苦创作的绘本新书终于要发布了。借助党日主题活动,党建带队建,我们给七名学生自创的九本《小海燕哈托那个号联系列故事绘本》进行隆重发布,展示少先队员在党员教师的带领下读书写书、写书、绘书的成果,激励更多的学生热爱阅读,勇于创作的热情。我们还邀请了小作者发表创作感言,并与陪伴他们一起阅读创作的家长交流心声。有的小作者说,画画是我最热爱的一件事,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静下心来做一件事,只要我们认真专注,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还有的小作者说,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一点点把它做出来,就像开垦一片土地,种上东西,不停滴打理,并结出果实,创作的过程,虽然艰辛,但内心是温暖的,我感到很幸福。有的家长说,知道孩子出绘本,我又惊又喜,从制作绘本的过程,我看到孩子的满腔热忱、认真、自觉、坚持,我看到孩子脸上洋溢着自信,开心的笑容。这一变化

我觉得是一种成长,制作的是绘本,培养的是她的幸福感。小作家与家长们的对话交流富有真情实感,场面感人并发人深省。
        一本绘本,搭建起家校共育的桥梁,共同助力小海燕的成长。党员黄蕾老师也从“明确指导思想、细化实践过程、突出分级主题式绘本创作、能力提升四个方面”分享了指导感受。望着自信热情的黄蕾老师,我感到无比欣慰,因为在创作过程中,我同样见证了她浓浓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她与孩子在创作过程中综合素养也同样得以锻炼与提升。
        一绘一情,是我们在成长路上最温暖的陪伴,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与作家,不同学科互融互促,通过绘本创作,倾听儿童的心声,尊重、保护和相信儿童的创作热情与神奇灵感,意义非凡。而这一切创作的源泉来自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即教育,呼唤我们热爱珍惜每一天,不负幸福时光。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为了方便读者更好地学习、交流和分享,热爱绘本的党员引读者们在2021年新年到来之际,隆重推出了“小海燕线上绘本馆”。并开设了“馆长叮咛”“亲子学堂”“热门书单”“红色绘本”“创作书屋”“金话筒”“绘本课堂”等栏目,定期更新推送,只要一扫二二维码,随时都能在云端相遇,成为共读

的快乐;因为担任绘本阅读小老师,他成了低年级学弟学妹们羡慕的“学霸”;也因为绘本阅读,他改掉了欺凌弱小的恶习,明白了互助友爱,自律自强的道理。今年,作为二一班彭瑶的导师,在了解他的家庭和学习情况后,我依然利用绘本阅读改变他拖拉、胆小的不良习惯,通过“全员、全程、全过程”“导学、导行、导心”和“目标愿景单、跟踪记录单和成果展示单”“三全三导三单”之法持续引导他自由、勇敢、乐观、向上的生活,开启人生快乐,童年幸福的理想大道。
       绘本像一双隐形的翅膀、神秘的力量助力师生健康成长,书香师生、书香校园开始在各级舞台开始崭露头角,捷报相传。坚定了我对绘本艺术之美、文学之悦、生活之趣和育人之理内涵的领悟。它就像一条联系家校社情感的纽带,把大家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印证了心在哪,智慧就在哪,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
一切创作来源于生活
        走进新时代,“世界之变”深刻影响着“教育 之变”。教育的竞争即人才的竞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呼唤着我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立足于培养学生阅读力、理解力、思考力、鉴赏力、交往力和创造力,我和一群热爱绘本的老师又开启

华师附小月刊(幸福教师)

华师附小月刊(幸福教师)

10

11

实践与收获。每一次的研讨交流都是一次寻梦和求真求实的体验。我们坚信,只要用心合作,互帮共建,定能撑好“绘本阅读“这支长蒿,并向着阅读教学课堂的青草更青出漫延,满载一船星辉。因为我们坚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初心铸匠心,红心润童心,真心博交心。在思想同心、行动同向,成长同行的“三同”党建品牌建设中,在党员名师示范岗“七个一”暨“共读一本书,公开一课堂、分享一论坛、帮扶一师生,走访一家庭,研究一课题”真抓实干中,我与全体党员、师生、家长们一同挑战、跨越并收获着成长的幸福。

       导师的选择,孩子们是拥有自由选择权。当我拿到选择我作为导师的名单时,心里疙瘩了一下。从学习表现看,班级有五六个后进生都在里头;从家庭环境看,四五个家庭变故的孩子在里头;从性格上看,不少个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在里头……这些情况的孩子,让我质疑我能当好他们的导师吗?不做好导师也不行,好歹那么多人选我当导师,也是给足了我面子,那么我有什么法宝能施展呢?深思中“育人就是育心”,这几个字眼一直浮现在脑海。对,导师不就是要走进孩子学习生活内心,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帮助他们激活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于是我就从“育心”开始了我的导师之路初探究。
       有了这样的决心,自己有了更强的行动力!发各种问卷调查,与家长交流,找各科老师了解,同孩子聊天,梳理孩子们的优缺点、现阶段需要帮助的方面等。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接下来就是等待一个契机开启动正式见面仪式。这个契机就是在孩子们主动拉好团队群,讨论怎么命名,计划开展什么活动都做好了。在孩子们的筹备下我们隆重开启导师见面仪式!我们双方都谈了对“导师”的理解。我说了:导的本字,上面是首表示人;下面是止表示脚;外面是行表示路口。合在一起的意思是,人走到路口时,需要得到引导、引

领。一语惊起千层浪,孩子们说:哦,导师就是亦师亦友,导师就是带领我们认识更好的自己,导师就是我们困惑迷茫时的指引者。有了大家对“导师”这词共同的理解我们的距离就更近,我再把自己前期做的功课,化成一句句言语对孩子的鼓励。这下我成了这群娃公认公开的“苏导”了,团队名字“幸福再启航”全票通过,团队计划经过激烈的讨论也更完善……
      正是有了人人参与策划的见面会之后,不自信的孩子看到自己的意见也会被接纳,自信心增强了;后进生看到自己也能得到肯定,学习状态也得到各科老师一致的认可,孩子们参与班级活动主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团队里的小慧(化名)因为家里条件比较差,性格内向自卑独来独往,没有参加阅读共同体,团队的小鹏了解到这种情况,主动邀请她加入阅读共同体,这之后的小慧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而小鹏的乐于助人,心中有他人的品行,影响着小伙伴成为了榜样。
       经历了父母离异的打击,变得不爱说话,脾气暴躁的小林(化名)竟隔三差五主动找我谈心。有一天放学他过来找我,用忧郁的眼神望着我,面带愧色小声说:“苏导”,我最近只要我妈一说我,我总是莫名地发很大的火顶嘴,没办法好好跟她交流。每次事情过后,我又总是后悔当时那样对妈妈。现在妈妈独自带着我和姐姐

的朋友。这是厦门市党员名师先锋岗的一个创新平台,更是师生、家长阅读分享的朋友圈,现已拥有校内外粉丝三千多名,并与日俱增。
        好书会友,共读共享,在与甘肃积石山双语小学建立支援帮扶关系的过程中,我发现学校藏书量少,教师阅读方法欠缺。于是我分批组织党员老师不远万里,送教帮扶。不仅赠送自创的绘本课程,还亲自示范绘本指导课堂和开设讲座。发动师生、家长为学校图书馆捐赠了价值五万元的图书,深受学生和老师的喜爱。在党员老师持续的指导和协助推广下,营造了校园浓浓的书香氛围,使双语小学成为当地的阅读推广榜样校。
       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特别是绘本节各项任务式活动课程新颖独特,拓宽了整本书阅读的活动思路,师生自创绘本更是独具特色,强化了实践性,深受我区科技幼儿园师生的喜爱。特别是自创的《囷瑶阿公故事绘本》,以生动活动的方式,有针对性性第开展“四史”教育,彰显党史教育可亲可爱的青春范儿,得到了幼儿园的青睐。于是我又组织党员老师与幼儿园老师开展了“近邻党建,幼小衔接”绘本课堂探究活动,实现幼小有效的过渡和衔接因为绘本阅读和绘本课题,我们还走进了南平顺昌实验小学、三明市实验小学,与他们共享亲子阅读共同体和书香校园建设的

       有缘教了这个班级两年,有幸接过孩子们颁发的“救世主”荣誉证书,有幸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孩子王”,更有幸成为孩子们的导师之一。毕业之时听着他们那一声声“苏导,再见”,“苏导,期待再见”心里五味杂陈。苏导和孩子们的故事历历在目!

苏素芬

育人育心 遇见美好

         ----苏导和孩子们发生的那些事儿

华师附小月刊(幸福教师)

华师附小月刊(幸福教师)

12

13

人,用浓浓的生命意识,深深的责任意识,浓浓的教育情怀,苏导一定可以助力更多孩子们快乐成长,遇见美好!

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入职第一个月时,满怀激情和希望,不仅想把本课知识传授给学生,也添加了很多课外扩展知识。但实际上课时,却发现我明明示范了两三遍,学生还是一知半解,我像个陀螺在学生中转,重复地示范指导,一堂课下来,已然筋疲力尽,更不用说课外扩展知识和课堂纪律了。于是我明白,教师最重要的是如何教,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接下来我转变教学方式,注重设置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学,构建小组合作氛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二、虚怀若谷,纳万里风
       我刚开始设计课时,常觉想要原创而脑中空空,难以操控自如;胸无点墨,难以设计课堂,于是我虚心地向老同事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名师工作室学习。新教师的成长在于不断地学习,而学习的关键,就是要善于观察别人的课堂、思考更优的方式和迁移回自己的课堂。比如一节课的设计和表述,知识的呈现方式,与学生的互动,课堂过渡语与学生点评语等。学习是第一步, 运用是更重要的一步。充分利用好听课学来的经验,融合进自己的课堂中,融合中摸索,摸索中前进。比如在《混排图文美版面》这一课时,我刚开始上课时直接出示任务:图片布局为“四周

型”,学生们操作得很快,可是换一种情况,如果图片作为背景图片时,学生就不知道选择什么布局了?于是我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在授课时,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有几种布局,自己去总结不同情况该哪一种布局,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将所学技能运用。与智者同行,必得智,谦虚地向老教师们请教,听取经验丰富的教师给予的建议,能减少很多探索的弯路。
         三、实践反思,游刃有余
        “游刃有余”才是新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优化,来找到适合自己教育教学方法,从而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学是一个过程,一个成长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实践反思,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长。反思备课和教学中的问题,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灵感。关注问题并去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每次上完一堂课,都会静下来心来理性的反思一下,来提升自己的课堂感悟力,“悟”的过程是将教学理论,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重新整合,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没有“悟”的过程,教学就没有成长。有“悟”才有“得”,有“得”才有“改”,重新修改后的教学设计再次实践回课堂中。“学然

特别辛苦,我想请苏导给我些建议。看着他那信任的眼神,听着他不安的话语,我眼眶湿润了,我沉默了10秒,但我拉着他的小手,拍拍他的肩膀,缓了一会儿才说话。“小林,我知道你内心的不安与焦虑都是来自于还未适应目前的变化,而你也正处于青春期,你总觉得自己长大了不需要大人的管教,这也是能理解。那么遇到妈妈念叨你的时候,你试着像我刚才情绪比较波动的时候,先深呼吸心里默数一二三,然后才开口跟妈妈交流。第二天小林再跑来找我的时候,那眼神除了信任还多了点崇拜。“苏导,昨天我按照你教的方法试了,果然与妈妈和平相处,谢谢您,有事找苏导,可行!”说完高兴地去上课了。
       那一天我的心情也和林林一样美滋滋的,哪怕昨天与林林谈话结束之后,我立刻打电话给林林妈妈,花了不少时间与其交流,传达孩子的想法。从效果上林林妈妈也意识到孩子正在适应新生活要多关心,与青春孩子的相处要多点耐心,少说多听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也开始学着懂得调整自己的情绪,相互倾听心声,没有那么多后悔的事儿!
       每次的活动,苏导和孩子们是认真的是走心的! 孩子也开始懂得感恩于我,交流本一句句话语感动着我!
       在导师之路上,苏导与孩子们发生的那些事儿,让苏导更坚信只要做一个有心

       年华似水,岁月飞逝,回首相见,竟已在教育这个行业耕耘了五载。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那么怎么成为一名好老师?这个问题这五年来在我心中不断揣摩,而答案也逐渐清晰,接下来我将我这几年的成长体会分享出来。
        一、怀揣梦想,转换身份
       2017这一年,怀揣着教育梦想的我,终于踏上梦里的这一方讲台,成为我课堂教学重大的转折点,用一句话总结归纳,就是“经历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从求学者到教学者,这是一个薪火相传的故事,但这个身份的过渡却并不轻松和完美。毕竟从“学”到“教”的转变是很重要的过程,虽然在大学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在课堂上听和课堂上讲完全是两码事,很多知识虽然浅显易懂,但在给学生传授的过程

陈晓倩

师者匠心,平而不凡

华师附小月刊(幸福教师)

华师附小月刊(幸福教师)

14

15

业的、资深的并且有很多参赛经验的老教师指导,每次都能磨炼教学技能,促使我扎实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学相长的收获中历久弥新。
        这一次次的比赛、一次次的磨炼,令我深深体会“不破不立”的内涵,敢于“击碎”自己,有时候甚至要“推翻”自己,勇于尝试,才有质的改变。大赛结束后,收获满满的同时也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在教学细节的处理上,仍有着许多进步的空间,从而也明确了我往后努力的方向。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基本功的磨练就在于日常的三尺讲台上。只有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扎实教学基本功,增强教学理论的学习,进而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在日后有更多精彩的绽放。
       作为一名新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不是在几年内就能一蹴而就的,课堂教学风格是随着积累水到渠成,课堂教学技能需要则需要刻意训练,潜心修炼,静待花开。作为一名刚刚走上这条职业道路的党员教师,在不远的未来,还要一个个的成就等待着你去达成,揣着脚踏实地的匠心,用心感受,拥抱成长,教育任重而道远,希望在教师的路上,可以走的更高,更远。

想她可能是不敢对前桌的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想起小林在写作业的时候,是能够观察模仿他人或书本的。所以我想她是不是也能模仿我的样子去向她的前桌小涵借支笔呢?于是我让小林坐下来,看着她,说:“小林,你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跟小涵借笔哦。‘小涵,我可以借你的笔看看吗?’你也说一遍好吗?”
      她低着头不愿张口,我再重复了一遍,静静地等她迈出第一步。
      “小涵……我可以……借……你的笔……看看吗?”她终于断断续续地说了出来。
        “你真棒呀!”我鼓励地看着她,“把我当成小涵再说一遍好不好?”
        “小涵,我可以借你的笔看看吗?”她说得更好了,自己也开始害羞地笑起来。
过了一会,“大部队”从操场回来。我鼓励小林拍拍小涵的肩膀,小涵转过身来,有点惊讶。但还好,她也在耐心地等小林说话。我微笑着对小林点点头,为她加油。
       “小涵,我可以……”小林小声地说,“借你的笔看看吗?”
        小涵很大方地把她桌上的那支笔递给小林,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小林在我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说了一声“谢谢!”原来,小林是懂得沟通的方法的,只是要让她有勇气开口。

后知不足,思然后有所得”如此反复实践反思,才可能对教材有真知灼见,才可能于平凡中见新奇。
        四、以课促学,增强本领
       作为一名新教师,对公开课都有一种畏难的心理,我也如此,害怕在有经验的老教师面前班门弄斧,但是作为一名党员,我决定客克服自己,毕竟每开一堂课,都仿佛涅槃重生,教学水平都能有一个质的变化。公开课是检验教师功力最好的试金石,需要课堂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学生参与度高,需要教师对课堂有一定的掌控能力,一堂好的公开课,教师和学生都能收获和成长很多。
        入职第一学期我申报了区级公开课,为了上好那堂公开课,我主动去学,反复听课,反复磨课。磨课的内容包括磨目标:这节课究竟要干什么?磨教材:课堂需要怎样的教材?磨环节:哪些是课堂必备的环节?磨学生: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问题?磨细节:该提什么问题,如何反馈?通过几次磨课,不断切磋、研讨、设计、实践、反思以致循环往复、不断飞跃,不仅设计好了一堂课,更对我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以赛促练,提升技能
      我很珍惜每年的教师比赛,从春华杯、优质课、岗位练兵、创新赛,每次代表区里甚至市里去参赛的时候,就会有专

        她总是一个人坐在座位,偶尔抬头看看四周,当我们目光交汇时,她的眼神会立刻躲闪。
        这是我对小林最初的印象。
小林是我们班随班就读的孩子,由于患有孤独症和发育障碍,她说话的声音很小、语速很慢,不爱与同学交流,更不会主动与老师交流。我一直在仔细观察她的行动,希望能够找到与她沟通的机会。
        那天大课间,同学们迅速到教室外集合,只剩小林在过道停留。我下意识地想叫她快点跟上队伍,当我望向她的时候,她正端详着前桌同学的笔,我看见了她与平时不一样的眼神,我想这是个好机会。于是我暗示跑操队伍先走,然后走到小林身边,轻轻地对她说说:“真好看呀!”小林抬起头看我,好像在肯定我所说的话。得到了她的回应,我继续问:“你喜欢这支笔吗?”
        小林发出了极其微弱的一声“嗯”。
“哇,如果你喜欢的话,可以找前桌借哦!”
       只见她抿了抿嘴唇,摇了摇头。我猜

刘寒影

从“融”生长,幸福前行

华师附小月刊(幸福教师)

华师附小月刊(幸福教师)

16

17

阅读教学质量。但纵观身边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少了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多了些让学生理解、认识和接受阅读现象。将阅读知识以灌输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从而缺少思辨的学习过程,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缺失,课堂了无生气。
        本文提出找准问题支点,以探究为杠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学生依托问题进行交流、分享,阅读中聚焦语言文字、咀嚼作者表达,在思考中解惑,在共学中向阅读的更深处漫溯。本文以《小鹿班比》这本书阅读分享课为例,探讨:如何找准支点,以问题为杠杆撬动探究式阅读教学,以此达到教与学的方式转变,促进学生形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索,真正建构起和谐的阅读环境、实现分享空间的重构,促进学生有效地深度阅读。
       一、以问题式导读单为支点,垫高学生的阅读基石
       笔者对学校四年级的学生就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个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困惑:年级推荐书目、课外名著名篇他们也读了很多,但往往读过就忘,无法读出个所以然。长期以往,学生心中就无法保持阅读兴趣,堆积的阅读困难也越来越多,自然而然地心里就产生了一定的阅读偏差和畏难心理。
       因此,在《小鹿班比》的整本书阅读

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导读单”消除学生阅读前的畏难心理,同时对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导读单一共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小鹿班比》一书中出现了哪几种动物?怎样用思维导图绘制一种动物,让大家一起认识它?这本书目录是空白的,你能根据章节内容给它拟上小标题吗?
       纵观三个问题,第一问问在题目,小鹿班比是故事的主人公,作者虽然是在叙述小班比的成长之旅,但是描绘了许多在班比生命中出现的必不可少的动物形象。学生通过认识这些形象鲜明的动物,快速检索信息,将它们勾连起来,大概把握故事内容。第二问问在形象的赏析,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对书中描写的某一动物进行“抽丝剥茧”,分别从该动物的性格、相关情节来说。

       借着这股劲,我告诉她:“小林,老师有一套很可爱的彩笔,你想看看吗?”她点点头。“那你明天主动来找老师要,好吗?”她低头思考了一会儿,然后朝我点了点头。
        第二天进班级,我冲着小林微笑,等她主动上来找我说话。她坐着,看着我,只是不再避开我的目光了。终于,午饭吃完的时候,她走到我身边,轻轻地叫我:“老师。”我高兴地抬头回应:“怎么啦?”她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说出口了:“我可以借你的笔吗?”这会儿班级里一群人正吵吵闹闹,我有些听不清她的声音,但我知道她终于鼓起了勇气开口,我太开心了。我赶紧把印有史努比图案的一套荧光笔拿出来:“这个送给你!你今天太棒了!以后如果有什么想说的也要像今天一样表达出来好吗?”只见她少见地露出了笑容,转身回到自己的座位。
        后续,我把小林所在学习小组的另外三位同学叫来,希望他们之后能多鼓励小林表达、有耐心地听小林说话并做出积极地回应。
在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渐渐地我看到小林的笑容变多了。今年儿童节,她把自己带来的零食分给同学。每次大扫除,我也总能看见她身影。每天午休前,她也会小声问我今天要不要睡觉,并和同学一起提早把午休椅摆好。我知道,她开始用自己

的方式融入班集体了。
        在与小林的交流中,我慢慢发现,她对于同伴交流也是有很大需求的,她也希望与同学建立友谊,也希望给老师帮忙。同学们与她交往,指导她,她也会认真地学习。尽管她还是比较少主动地发起沟通,有时也会做出错误行为,但我们应该多一些耐心,给予她足够的安全感,有意地告诉她正确和错误地做法,慢慢地引导她。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灵魂,发展能力,挖掘潜能,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对于不同的孩子,我应该多一点耐心,因材施教,发现他们真实的需求,尽力帮助他们从“融”生长,幸福前行。

       探究式阅读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开展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求知为目的的阅读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

王婷婷

找准支点,以“探究”为杠杆撬动阅读教学

华师附小月刊(幸福教师)

华师附小月刊(幸福课堂)

18

19

时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就此停留在浅阅读的层面,阅读热情也会就此消灭。因此,教学前老师在完全把握、读透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从而提炼出能够涵盖所有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而且,主问题要求要能够达到“纲举而目张”的效果。
        教师利用主问题带领学生以探求的眼光走近故事的每个角落,引导他们细细地品味人物形象、赏析语言、思考和探究故事情节,这样才有可能逐渐步入深阅读的层面。
        因此,在《小鹿班比》的阅读课上,我从这个故事的主题“小鹿班比之所以为王”出发,结合学生预习、提问的基础,带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为了架构整本书的阅读,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小鹿班比在成长中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从他的成长历程中,你读出了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循着主问题的这条绳索,自主探索文字,走进小鹿班比的成长历程。这一探究过程,实质也是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故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主题的过程。
       在梳理中,学生会发现小鹿班比的成长一共经历了“小鹿出生、广交朋友、初见鹿王、为爱而战”几个重要阶段。这时,教师适时地抛出“情节梯”这一阅读工具,引领学生抓住这些重要情节,巧妙地借助“情

节梯”透过情节提炼人物形象的品质。一方面,在情节梯的显性表达帮助下,学生就能轻易地发现小鹿班比之所以成为鹿王,是经历了一系列的磨练和困难,而这些经历在他的成长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另一方面,每个重要历程都在磨练着小鹿班比的某一方面品质,如:初见鹿王——再见鹿王——与鹿王的交谈,实则是小鹿班比一步步走向睿智的过程;而与法林初识——为爱而战——决然告别,就是小鹿班比由青涩的小爱走向心怀族群的大爱这样一个质的脱变。如果将这些品质串联起来,学生就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正是这些经历造就成的优秀品质让小鹿班比得以从鹿群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森林之王。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此刻教师不需要过多解读,学生已经透过文本直抵中心思想,并且对于小鹿班比这个形象有了自己的独特解读,他们会将这份阅读体验与自己的成长生活相串联,这才是学生阅读历程中最难得可贵之处。
       三、以互问共学为支点,拓宽学生的阅读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扮演的是课堂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应该站到课堂的正中央,处于“主体”地位,营造一个轻松的合作探究、协作共学的氛围。让学生的学习力和阅读兴趣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得

到充分的发挥,最大程度地参与到互动学习中,在与文本互动,与人互动中培养思辨能力。
       教师把提炼出的主问题“小鹿班比在成长中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从他的成长历程中,你读出了什么?”通过教师端ipad发送给小组进行共学探究,解决问题。班级46位同学分别组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托一块互动屏和学习端ipad组织讨论。先针对导读单的第一个问题,组内成员互相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书中动物形象,并就自己喜欢的某个动物形象,结合思维导图的呈现方式,对照相关情节来说理由,完成对故事内容的简单回顾。
       其次,12位小组成员拿出自己就预习时针对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分别拟定的小标题,在小组内进行深入讨论和筛选。第一步:由小组成员轮流到本组的那块互动屏前,讲解自己为各个章节拟定的小标题,其他成员边听边记录。第二步:围绕“哪个标题更能体现本章节内容?哪个标题语言概括既精简又不失文采?”这两个方面,对成员们拟定的标题提出质疑和讨论。第三步:组织语言,确定最终的一份标题,并完成对目录的补白。第四步: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交流成果。在拟定标题的基础上,老师再适时地引导学生结合情节梯,梳理故事内容。在梳理情节梯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回归文本,进入“小鹿之所

        经过导图的加工,枯燥无味的动物形象顿时在小读者的笔下丰满起来,达到引领学生依托情节和人物性格进一步赏析人物形象的目的。第三问问在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这本书的有趣之处——目录缺失,继而概括故事内容,为每个章节拟一个小标题,完成目录的补白。这一过程也是学生与作者共同完成《小鹿班比》的再创作过程,他们走近故事、走到森林里,和小鹿班比同冒险、共成长。三个问题层次分明,以导读为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故事内容的同时,以参与感带动学生阅读,大大地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此可见,问题式导读单有层次、有针对性的问题,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消除学生的畏读情绪,还能帮助这些小读者接近文本、走近作者,在读懂一本书的同时发现书中的趣味,收获独特的阅读体验。长期以往,学生阅读的基石垫高了,阅读自信也慢慢地建立起来了。
       二、以主问题架构为支点,点燃学生的阅读之火
        一旦学生的畏读心理得以消除,他们开始被故事情节吸引,渴望走近故事,心中的质疑欲望也由此受到激发。在初接触《小鹿班比》这本书时,学生对书中讲述的故事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直指故事中心,也可能是不着边际、十分琐碎、天马行空的。若老师不及

华师附小月刊(幸福课堂)

华师附小月刊(幸福课堂)

20

21

简要谈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的体会与思考。
         一、“引”——引导学生研究学习
        课堂上要保证给予学生学习的时空,给予学生表达的权利,课前引导学生研究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是无时无刻,随时随地,那么学习不仅仅是课堂学习,可以是课前,课中,课后延续。课前给予学生研究学习材料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自我研习,有足够的学习准备,只有有备而来,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更高效的进行有效对话交流,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启发,互相发现,互相促进。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本课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五年级再次认识分数,思考学生提升的地方在哪?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我们知道原来1/2表示半个,现在1/2不仅仅表示半个,还可以表示若干个。1/4的含义不仅表示一个物体的1/4,还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的1/4。学生在大量具体的例子中体验和感悟,从而对分数的分率建立新的认识。因此引导学生如下“研究学习”材料。

第1题设计意图体现两个层次主要是让学生表达已经知道的知识。初步感知一个图形的1/4和一些图形的1/4。学生独立思考后组内合作交流,在学生的不断汇报表达中充分暴露学生的思考过程。第2题通过思考1/4还可以表示什么?让每位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学生能够个性的表达自己对1/4的理解,让每位同学表达自己的想法。

以称王背后的品质”这一中心问题的讨论。
        从这一共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小组有分工同时有合作,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还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异质互补中能够发挥团队最大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进行了充分的预设,留给个小组充足的探究时间,保证小组成员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问题,每位成员有展示和自我表达的机会。小组探究交流时,教师躬身化成合作者走近每个小组观察他们的合作学习,凸显“双主”地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探究学习。
        纵观《小鹿班比》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问题导学”框架下的课堂就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课前带着问题“看”、课堂上围绕问题“辩”、抓住问题“究”、课后带着问题“思”。这样的探究过程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路径,学生的学习力在阅读中不断地提升,而教师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推动学生的言语建构,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实现小学生阅读的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中真正的落地生根。

      何为“学为中心”?贲友林老师的界定:“‘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指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以学生已有知识和观念作为教学的起点,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和建构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相应地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教学中一切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关注学生学什么,更关注学生怎么学习的,学习时的态度,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积极的、和谐的发展。
      作为教师为什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呢?传统的教学思想方法“以教为中心”有其危害之处。一是教师说的多,也就给予学生的信号越多,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就越低。二是把学生当成容器灌输知识,学生只是简单地模仿和记忆。学生不仅缺乏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还缺少质疑、反思、批判、创新精神,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好的课堂,一定是学生主动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在暗中引导,操控节奏和方向于无形之中。本文就如何以学为中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谢文菊

“学”为中心,“师”为何为

第3题通过以上的例子,谈谈自己的发现,让学生能够大胆自信的表达自己的新发现,新思考。第4题通过自己的独立学习,还有什么困惑、疑问需要一起探讨。
通过课前研究学习,学生的预习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考力,提问力,反思力等得到锻炼、提升。就像贲友林老师提出的研究学习思路:“我知道了……我的想法……我的发现……我的疑问……”。课前研究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准备,在课中能进行更深层次的互动学习。
       二、“促”——促进学生深度互动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课堂互动不仅仅是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更多的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互相欣赏,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华师附小月刊(幸福课堂)

华师附小月刊(幸福课堂)

22

23

个。”黄怡然提出的问题抓住了学生理解的难点,笔者充分肯定,并将球抛给学生,以问引思,姜家锐和姜泽禹,高飞作出解答,笔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梳理。高飞提出“3/12是把3个月饼看成一个整体,是12小块的3/12,而不是3/12个月饼。3/4个月饼,是把1个月饼看成单位“1”。高飞的启发,让很多理解困难的学生瞬间明白了,于是听到学生不断的说“哦,我懂了”……下课后,又有学生继续和我交流刚刚的问题。
       再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研究学习材料中题目:“用自己的方式说说关于分数的基本性质你知道了什么?”以下是学生作品:

取出的部分也一样,只是它们平均分的份数不同。”邱书婷同学直接在一个圆上表示出对1/2,2/4,4/8的理解,还结合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姜家锐同学指出:“都是同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取出的份数也不同。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但是含义不同。”其他学生在倾听、质疑、补充中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深刻,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教师看似无为实则作用更大。以学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这样的互动不仅仅是言语上面的互动,更是思维层面的互动。整节课中,笔者只是串联起小组与小组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以问代思。时而在学生出现集体性错误想法时,适时纠正。时而在学生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时给予启发。时而肯定学生精彩对话,跟进追问。而教师更像一位主持人,学生像是嘉宾,看台上嘉宾如何演绎精彩对话。
        三、“启”——启迪学生个性表达
       打开学生的思维,启迪他们的智慧,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思路一时不通,回答不了问题时,教师巧妙地以忆启思,以问启思,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激活、灵感不断地被点燃,智慧在问题的探索中凝聚而生。学生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个性的表达。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和特

殊性,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是正常的。作为教师要保护这些个性的表达,尊重孩子的想法。保证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每一位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相信学生的能力,放下自己心中对“教”的执念,相信学生的学习是在倾听和不断质疑、提问、补充、反思中获取的。
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笔者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之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操作,学生发现梯形可以通过剪拼、旋转、平移转化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以忆启思,运用转化思想,活跃思维,从而启迪学生个性表达。
       再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百分数的信息,课中交流互动。一位学生说出:“我们年段数学期中测试的及格率是96.5%。”教师追问:“及格率96.5%表示什么意思?”这个学生答:“96.5%表示100个人,有96.5个人及格。”此时一个学生说:“哪有半个人的?应该表示大约96个人。”又有一位学生说:“用‘四舍五入’法就是大约97个人。”对于出现不同的观念,大家一时陷入沉思。这时,教师问:“我们年段是不是100个人?”这时一位学生突然说:“哦,我明白了,我们年段如果是1000个人,那就是有965个人及格。”此时,掌声响起,很多同

        课堂中让每位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的权利。例如,笔者在教学“分数与除法”时,让学生课前思考“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个?”以下是学生的作品:

       课堂中每位学生先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进行全班汇报,其中有学生是把一个月饼看成单位“1”,而有的学生是把3个月饼看成单位“1”。最后都表示出每人得到3/4个月饼。黄怡然同学提出“把3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一共12份,把12份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12÷4=3(个),就是3/12

        学生有画圆、正方形、长方形、线段图……各种图形来表达自己对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的理解。其中高飞同学提出:“道理是它们的单位“1”相同”,

华师附小月刊(幸福课堂)

华师附小月刊(幸福课堂)

24

25

学同意他的说法,似乎0.5个人得到了解决。这时又一个学生说:“我们年段是290个人?及格率96.5%到底该怎么理解呢?”此时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很多学生都想表达自己的理解。其中一个学生说:“及格率96.5%表示及格人数占年段总人数的96.5%,它代表的不是一个具体的量。”
       课标2011版中强调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启迪学生思维也就成为数学教学课堂的核心,以忆启思,以问启思,鼓励学生学生个性的表达,从而激发创新思维。
        对于教学教师需要一种静待花开的心态,欣赏一个生命体的自信展现,教学过程中把握方向,及长远的发展观,做到服务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学,让学生全面的、积极的、和谐的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对话、启发、发现的过程,学为中心的课堂,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是存在状态不同。由于冰和水的密度不同,他们的分子密集程度不同,冰分子间的空隙比水分子之间空隙大,所以冰的密度就比水的小。水变成冰,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只是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本质结构并没有变化。但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的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所以水凝结成冰后体积增加。水在零摄氏度以下会结成冰,一定量的水,在凝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十分之一,那么同样的冰化成水时,体积是增加了还是减少?变化了几分之几?
本题源于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完分数乘分数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后,关于动态的单位“1”的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学生要能辨析单位“1”是谁?
同时学生能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计算。本题紧扣教学目标,注重考查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掌握,能辨析前后单位“1”不一样,通过计算对比前后的变化。
学生最好可以借助线段图或者数量关系帮助理解。

教务处

百宝箱——好题分享

水和冰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结构相同的物质,是同一种物质。水和冰的组成元素均为氢元素和氧元素,且其结构相同,只

       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恰逢少先队第73个建队日,我校开展了“喜迎党的二十大,童心筑梦向未来”主题德育活动。为引导学生做学校的小主人,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在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的过程中,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共话学校新发展,共同营造健康积极、向上向善的校园氛围,华师附小迎来了一场属于我们的盛会——“我与书记、校长面对面”暨我校少工委第一次少代会活动。本次少代会作为新的起点,带动所有的少先队员,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争做时代好队员!
       党员会议室里,代表们集聚一堂,少先队员精神抖擞,做的身正腰直。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有:邓玉秀书记、何国强校长。

会议在出旗曲中拉开序幕。嘹亮的歌声响彻党员会议室,少先队员们精神饱满,神采飞扬。
       前期,学校大队部向三到六年级的队员们发放了“红领巾小提案”表,收集队员们的小小提议,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队员们抓住了能和书记、校长面对面提意见说想法的好机会,提出了丰富的提案内容,涉及了教育教学、校园环境、校园活动等内容。充分体现了队员的小主人翁意识。会议中,队员代表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互相分享了自己的小提议。

王俊玲

“我与书记、校长面对面”
暨我校少工委第一次少代会

       会上,针对提案的热点话题,邓书记与何校长进行了真诚的回应。队员们都能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提出对学校有建设性作用的提案,在众多提案中,我们评选出了5份优秀提案,并对他们进行了表彰。当听到学校将会考虑采纳自己的建议时,队员们的脸上写满了小主人的自豪感与幸福感。
        红领巾有着光荣的传统,是光荣的象征。戴上红领巾,我们就要为它增光添彩。作为少代会代表,我们的肩上更多了

华师附小月刊(幸福课堂)

华师附小月刊(幸福学生)

26

27

       成长的路上总会经历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比赛。比赛让我既紧张又兴奋,但最重要的是,比赛可以让我得到成长。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参加厦门钢琴公开赛小感受。
        上台前我很紧张,虽然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了,谱子也已经烂熟于胸,但是我还是对自己的发挥没有把握。当我走上舞台,刚开始演奏,我的心扑通扑通的跳着。弹着弹着,一页页乐谱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手指也开始在琴键上奔跑
跳跃,优美的琴声在钢琴里流泻……

        比赛很成功,我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我很高兴。今后,我将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多的荣誉和奖项。

4. 陈欣燃 5. 饶佳萱
6.邱悦童 7. 林佳钰 8. 钟健豪 9.曾宇诚
活动安排:
1.由主持人导读,全体成员一起共读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观察绘本图画和文字表述的情节之间的关系,体会绘本图文并茂描述故事的丰富、生动地传达。
 2.由主持人围绕主题,讨论 ①什么是自我?故事中的猫有吗? ② 爱到底是什么?没有爱,生命延续得下去吗? ③ 生命和死亡是什么关系?它们和猫有关联吗?
3.总结
注:希望小朋友们可以事先思考以下四个问题,读书会过程中我们共同探讨:
①“我”是谁?怎样正确认识自我?
②什么是“爱”?
③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④死亡意味着什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读懂《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了解孩子教育过程中常见困扰和挑战,掌握家庭教育指导的理念和原则,学会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实现家校共育的目的。我校特邀福建建达厦门律师事务所:吴树满律师为大家进行讲解。
      
        吴律师对《家庭教育促进法》进行详细解读,结合实际案例,生动诠释。家长们深有感触,思考着如何做到“依法带娃”……。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又艰巨的过程,做智慧家长不是一件易事,既要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又要把握好亲子关系界限。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父母任重而道远。
       从美好的相遇开始,实现每一个温暖的教育,与您一起带着期许,带着信任,共赴一场爱的相约!

五年七班  陈书颖

随指尖舞动
   ——记一次钢琴比赛

一份责任。
传承红色基因,共担时代使命。让我们牢记使命,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蔡宇森妈妈:早期教育工作者,喜欢阅读,书籍可以带给我们不同的人生体验!

家委会

 在阅读中,体验生命的一次旅程

阅读主题:《活了100万次的猫》
阅读准备:1.所有成员提前阅读相关绘本。 2.准备纸和笔。
阅读地点:华中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小学图书馆
阅读时间:2022.6.5,周六早上8:30~10:00
主持人:蔡宇森妈妈
参与人:1.蔡宇森 2.郝纹洁 3. 王诗彤 

郭聪

新学期 “心”相遇

        为进一步推进家长委员会工作,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使家长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0月17日19:00,第三届家长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在博雅讲堂有序进行。

华师附小月刊(幸福学生)

华师附小月刊(幸福家长)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