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FLBOOK 电子书刊在线制作平台
11
2024年11月
总第11期
工作在线
目 录
contents
[聚·焦点】
05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07/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改革开放旗帜 奏响民生发展强音
[展·亮点】
11/省级专家服务基层 助力创业梦想腾飞
13/朝阳市启动首届“人才•科技•创业周”人社部门搭台招贤纳才
15/朝阳市在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辽宁省选拔赛上再创佳绩
17/朝阳市在第四届马兰花全国创业培训讲师大赛辽宁省选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19/访企拓岗促就业 校企合作谱新篇
[荟·经验】
22/多地推出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场
24/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彩虹行动”
2023年11月总第04期
主编
编 辑
供 稿
电话
邮箱
朝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综合部
0421-2638055
cyjyjxxk@163.com
:
:
:
:
:
本刊编委会
崔庭
刘东辉
[集·资讯】
26/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有了国家标准
刘俊颖
聚·焦点
聚·焦点
05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就业工作。2024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就业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深刻总结新时代我国就业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深刻阐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基本内涵、实践要求和重点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重要部署,明确把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作为重要的改革任务,提出了就业领域的重点改革举措。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总体要求和重要举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一、深刻认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坚持加强党对就业工作的全面领导,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有效应对各种压力挑战,在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当前,我国已迈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这是科学把握就业发展规律、深刻洞察国内外发展环境和就业矛盾变化、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作出的新论断。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找准新定位、担负新使命,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工作的自觉性,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
Focus of this issue
聚·焦点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这“一个最基本、三个事关”,把就业的重要性提升到历史性的新高度,深刻阐明了就业与民生改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内在联系,深刻揭示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关系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成色,关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亿万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调查显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七成、脱贫家庭纯收入的八成,都来自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也就是说,劳动者收入的主体是靠就业创业获得的。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利于促进居民增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就业是发展之基,是沟通社会需求和供给,连接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关键。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可以更好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能。就业是安国之策,就业比较充分,劳动者安其岗位、乐其职业,社会就和谐稳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能够更好实现人人都有机会通过勤奋劳动得到发展、融入社会、享有高品质生活,从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
我国发展应变局开新局迫切需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稳增长、稳就业的压力始终存在。这深刻阐明了我国就业面临的复杂发展环境。“稳增长、稳就业的压力始终存在”,这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解决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良好支撑条件,具备制度优势、市场优势、产业体系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等重要优势,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就业改善的基础支撑没有变。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会不同程度向就业领域传导。面对复杂变局和压力挑战,需要不断完善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体系,以稳就业夯实稳增长保民生的基础。
适应人口变化和技术变革迫切需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口发展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以及经济数字化转型等趋势对就业的影响逐步加深,结构性就业矛盾不断凸显。这深刻阐明了人口变化和技术变革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对我国就业的深刻影响。
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迫切需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提升就业质量已经成为劳动者的迫切愿望。这深刻反映了广大劳动者的客观需要,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必须面对的时代任务。随着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反映在就业领域,就是劳动者既关注岗位“有没有”,更在意岗位“好不好”,还关注休息休假等权益保障“到不到位”。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就业质量,着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深刻理解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内涵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宏观层面,高质量充分就业主要包括就业机会充分、就业环境公平、就业结构优化、人岗匹配高效、劳动关系和谐等;在微观层面,高质量充分就业主要表现为劳动者不仅有活干,而且工作稳定、收入合理、保障可靠、职业安全等。我们要深刻把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统筹协调推进就业工作。
注重宏观层面与微观感受相协调。高质量充分就业,既是在宏观层面的就业大局大势,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实现的优先目标;也是在微观层面的个体所感所盼,是每位劳动者的工资收入、职业安全、劳动权益等方面的体现。两者内核一致、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从宏观层面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现,也要特别关注劳动者的就业获得感。注重扩大容量与提升质量相兼顾。扩大就业容量就是让更多的劳动者有工作,劳动力总量供求基本平衡,人力资源充分开发利用。提升就业质量就是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着力满足劳动者对更稳定的工作、更合理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体面的劳动的新期待。
“结构性就业矛盾不断凸显”,这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必须面对的主要矛盾。从人口变化看,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开始下降,2022年总人口出现减少,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大龄化趋势更加明显。从技术变革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对劳动力市场带来深刻影响,改变了大量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劳动者技能发展是一个慢变量,总体上跟不上新技术的加速演进,而当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比前几次技术变革来得更加迅猛,影响更为广泛和深刻。人口变化与技术变革交织叠加,带来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结构性就业矛盾意味着劳动力供需还不很匹配,说明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仍有较大空间,迫切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适应能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聚·焦点
高质量就业是发展方向,而充分就业则是基本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把就业“蛋糕”不断做大,也要把就业“蛋糕”做好分好,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注重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就业具有经济属性,更多是市场行为,劳动者主要通过市场的双向选择实现就业,需要高效的市场供需匹配。就业也具有民生属性,政府在制定实施就业政策、维护公平就业环境、提供基本公共就业服务、援助困难群体就业等方面要担起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调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注重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统一。尽力而为强调的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担当和主动作为,要从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聚焦群众在就业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朝着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进取。量力而行强调的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就业工作面临的现实条件,不盲目拉高预期,不超出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理想和现实、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的关系,既体现引领性和前瞻性,又注重务实性和可操作性,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推动就业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
三、深刻把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点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党对就业工作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牢牢把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新定位新使命,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为抓手,以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服务精准、管理科学的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体系,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细,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新成效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强化就业优先,着力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是巩固我们党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举措。强化宏观调控就业优先导向,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时,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优先目标、作为民生大事公开承诺,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督导落实。强化产业发展协同,将扩大就业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出发点,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各方面政策协同,围绕先进制造、养老服务、水利工程、夜间经济等,挖掘经济增长点,培育就
提高劳动者素质,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是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建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机制,根据社会需要、产业需求、职业开发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提高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实现技能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加强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培养使用主体作用,指导企业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加快建立完善国家资历框架,推动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双向比照认定,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动态发布技能人才薪酬价位信息,引导企业逐步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新时代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突出重点群体,着力完善就业支持政策。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最终都要体现到就业群体上,重点群体稳,则就业大局稳。以鼓励成长成才为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完善工资待遇、职称评聘、培训升学等政策,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加大对困难家庭毕业生、长期失业青年的就业帮扶,促进尽早就业、融入社会。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契机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健全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劳务协作和权益维护机制,大力发展劳务品牌,推动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常态化,防止因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以促进再就业为目标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和失业人员,加大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完善及时发现、优先服务、精准帮扶、动态管理的就业援助制度,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促进均衡可及,着力健全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是落实就业政策的重要保障,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支撑。
业新动能。强化经营主体支持,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优惠、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促进就业提质扩容。强化就业影响评估,在制定实施重大产业政策、重大工程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时,将对就业的影响作为重要评价标准,同步开展岗位创造、失业风险评估,推动经济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
聚·焦点
完善覆盖全民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坚持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完善服务清单,强化常住地、就业地服务责任,推动就业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广覆盖、用人主体广惠及、就业创业全贯通。夯实基层导向的就业公共服务基础,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5分钟”就业服务圈,规范建设零工市场,推动就业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推行数字赋能的就业公共服务模式,建立完善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资源库和全国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广数字赋能、实地摸排、精准服务的模式,强化部门数据共享比对,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效能和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
提升治理能力,着力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应有之义,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基础。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加强劳动关系协商协调、争议处理、行政指导和监察执法,完善适应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制度,严厉打击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完善劳动者合理流动机制,保障平等就业权利,坚决纠正地域、身份、性别、年龄等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畅通社会流动渠道,健全就业歧视救济机制,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完善失业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加强重点监测及时预警,密切关注就业失业、市场用工等变化情况,加强分析研判,完善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的政策储备,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原载于2024年第21期《求是》杂志)
展·亮点
12/朝阳市与宿迁市开展劳务协作交流活动
13/朝阳市启动首届“人才•科技•创业周”人社部门搭台招贤纳才
15/朝阳市在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辽宁省选拔赛上再创佳绩
17/朝阳市在第四届马兰花全国创业培训讲师大赛辽宁省选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19/访企拓岗促就业 校企合作谱新篇
Focus of this issue
展·亮点
朝阳市与宿迁市开展劳务协作交流活动
◎ 来源:朝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综合部
为推动新形势下劳务合作工作,推动两地人力资源交流协作,10月22日,江苏省宿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臧辉一行来到朝阳市参观考察。
在劳动大厦会议室召开了朝阳、宿迁两地劳务交流合作座谈会。座谈会上,双方人社部门分别介绍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就业创业工作、企业用工和人力资源等情况,共同观看了“醉美宿迁”市情宣传片,就实现两地劳务精准对接、创新创业资源协作、人力资源平台搭建、引才留才、建立长效机制等工作进行了探讨与交流,并就进一步深化劳务协作、畅通就业岗位供需信息、建立共享机制、建立劳务协作工作站和互访交流等达成共识。
在会上,朝阳与宿迁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双方将秉持优势互补、相互扶持、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推进朝阳市与宿迁市在劳动力培训、劳务对接、专场招聘等就业工作发展。
劳务协作不仅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更在区域间搭建起了共享与共赢的桥梁。朝阳与宿迁将联手深化劳务协作,积极拓宽合作渠道,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打造劳务合作品牌,通过精准匹配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者技能特长,让人才流动更加畅通无阻,促进两地互惠互利。
会后,宿迁市考察团一行还实地参观了朝阳向东高级技工学校。在朝阳向东高级技工学校参观时,学校负责人向考察人员介绍了学校专业设置、学生学习、实现就业及发展规划等办学情况,考察团成员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对接交流。
朝
阳
—
宿
迁
展·亮点
专家们从项目策划、市场推广、团队管理、资金筹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创业讲座、案例分析、现场答疑等形式,为创业者们剖析当前创业环境,解读最新的创业政策,分享成功的创业经验。通过学习使创业者们对创新与创业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对经济形势和创业环境有了清晰的把握,更加坚定了创业的信心。
此外,专家们还走访了孵化基地和企业园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针对龙城创业创新孵化基地现存的问题和瓶颈“把脉问诊”,为创业者们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做好稳就业保民生工作,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效,促进各项惠企利民政策落地见效,10月16日,市人社部门组织开展2024年“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活动,通过多形式、接地气、全方位的宣传服务活动为各类群体“送岗位、送服务、送政策”,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
惠民政策点亮就业路
宣传服务温暖群众心
◎ 来源:朝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综合部
下好“先手棋”,谋划部署打基础
将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围绕稳岗就业工作预期目标,成立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活动工作专班,通过召开会议、制定方案、下乡调研等形式安排部署,以实地督导、周调度进行高位推进,坚持从群众的就业创业需求出发,在全市统一启动“政策宣传活动月”活动。市县两级人社部门协同发力,组建宣讲团和政策宣传队,以媒体宣传、入企宣讲、走访调研、发送清单等方式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工作,推进各项惠企惠民政策进基层,使服务对象深刻感受就业服务的速度、广度和温度。活动期间,共发放宣传海报2000余套,各类政策宣传资料5万余份,有效提升了就业创业政策社会知晓度,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就业创业工作氛围。
打好“主动仗”,高位多频强带动
主动解答好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创业政策问题,分别走访朝阳浪马轮胎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希波食品有限公司、辽宁柏慧燕都食品有限公司、向阳社区、双兴社区等,开展政策落实情况调研,通过座谈会的形式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失业人员就业需求、政策知晓度等情况,进行就业创业政策解读,分别从惠企保障、招才引智、创业创新三方面的就业政策鼓励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向社区群众推荐大学生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申请条件、创业项目选择等,并提供了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开展入户走访,将就业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确保政策靶向直达目标群体,让更多符合条件的群众能够享受就业创业惠民政策,真正做到办实事解民忧。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为用工企业和劳动者搭建就业政策信息对接平台。朝阳县在乡村集市上举办专场招聘会,专门设置政策咨询点,发放宣传材料,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现场解读就业援助、职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系列政策,帮助群众理解政策、享受政策。
展·亮点
朝阳市279.8万人口中农村劳动力有105万人,围绕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工作,朝阳市人社部门建立了就业创业“四强化”工作机制,全面开展了就业创业帮扶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
强化责任担当,促进乡村振兴。
将脱贫人口务工就业工作纳入首要议程,围绕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工作预期目标,通过召开会议、印发方案、下乡调研等形式安排部署,以实地督导、半月调度进行高位推进,促进域内外就业有序分流。人社与乡村振兴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统筹资源,信息共享。每月共同核实脱贫人口务工数据,定期开展专题座谈,会商解决存在问题,帮助有务工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尽快实现就业。
朝阳市多措并举促进
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
◎ 来源:朝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综合部
织密“宣传网”,创新方式聚合力
从就业、创业、失业、人才等多维度出发,线上线下多渠道展开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等媒体,开设专题页面、政策解读、政策问答,将各项政策在线上进行推送。开展政策宣讲会、“就业政策走进直播间”、“走进政务服务平台”、就业创业政策“入企业、进校园、下社区、访集市”等宣传活动。在客运站、社区、工业园区、活动广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张贴海报、发放宣传材料。向阳社区在零工驿站设立政策宣传专区,安排专人讲解、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失业保险金申领、一次性创业补贴等多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为劳动者答疑解惑,确保群众第一时间获取政策信息、第一时间弄懂政策含义,大力促进政策知晓度转化为政策效力。
一直以来,朝阳市人社部门高度重视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工作,营造就业创业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企业民营招聘月”等专项活动宣传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政策措施,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辅导和岗位上门服务。下一步,市人社部门将在政策落实、宣传解读、指导服务等方面持续跟进,常态化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工作,落实落细各项创业就业政策措施,充分激发企业用人积极性,帮助各类群体尽早就业、顺利就业,让政策更好发力,让群众更多受益,确保全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为加快推进朝阳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人社力量。
展·亮点
强化挖潜拓展,提升就业数量。
强化市场主体带动,依托“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系列活动,近三年全市共组织开展招聘会489场,其中线下116场,线上373场。人社、乡村振兴、残联、妇联等部门联合开办就业培训班,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深化劳务协作,与镇江、宿迁等地协定劳务合作协议,扎实开展劳务品牌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多形式吸纳就业,将脱贫人口作为劳务品牌优先输出就业服务对象,有序推进脱贫人口转移就业。开发护林员、水管员、公路养护员等政府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就业,设置保洁员、信息员、绿化管护员、光伏看护员等村级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脱贫人口就业。2022年1月-2024年10月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9万人次。
强化品牌培育,增长就业技能。
打造特色劳务品牌,是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擦亮“金字招牌”。我市立足本地优势和产业特色,通过“产业+行业+协会+部门”的模式凝聚集群力量,分类型发掘、分领域培育劳务品牌,已选树培育市级劳务特色品牌7个,主要涵盖农业、服务业、采矿业、建筑业和服装业,实现了“一县一品”。“凌源花匠”、“朝阳油田钻井工”被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辽宁省第一批省级劳务品牌,“朝阳油田钻井工”代言人郭文海荣获国家级“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2022年1月-2024年10月,朝阳市劳务品牌共带动5.1万人次就业,产生经济效益达40万元以上。
展·亮点
经过同台竞技和激烈角逐,在单项作品赛的SYB教学案例赛中,我市选手刘宇辉的参赛作品获得一等奖,张爱博、张金梅和林静(高国军、王凯丽)团队的3件参赛作品获二等奖,将代表辽宁省参加国赛;在个人综合能力赛的“SYB”赛道中王凯丽荣获三等奖,以第8名的成绩晋入全省“十佳”选手,林静位列第11名。
此次选拔赛是全力推进创业展示交流,弘扬创业精神、激发创业热情、营造创业氛围、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的一项具体举措。是对创业培训讲师队伍的检验,也是对创业培训工作的激励。接下来,朝阳市将进一步发挥创业培训教研室作用,以聚焦实战、强化指导、守正创新为导向,全面提升创业培训讲师的整体授课水平和指导能力,不断提升我市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水平,实现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发展。
赋能创业培训
激发创业活力
为推动“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友合作、家校合作”五维一体多源流协同,合力构建“招生宣传、人才对接、科技支撑、产教协同,共赢发展”融合联动“五位一体”为辽服务品牌,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7月26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考察组一行到我市开展校地合作、访企拓岗促就业工作考察调研。
访企拓岗促就业 校企合作谱新篇
◎ 来源:朝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综合部
考察团一行先后走访了朝阳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天亿机械有限公司、辽宁屹鸿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进入生产车间、办公中心实地考察,与企业负责人、科研骨干进行交流,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及公司经营情况,仔细询问企业的技术需求、用人需求等。
展·亮点
座谈会上,市就业服务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了我市人才吸引策略、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以及人才发展平台等情况。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有关负责人介绍了高校的学科建设、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优势,并希望双方能在人工智能等领域人才培养与企业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培养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双方围绕人才联合培养、成果转化、产业升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积极推动校地、校企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技术升级等方面的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此次访企拓岗活动,不仅为高校毕业生畅通就业渠道,也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搭建了桥梁,同时推动了校企双方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双创”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我市将不断深化校地合作,聚焦人才共育、平台共建、科技资源共享,与高校开展多维度、深层次的对接交流活动,链接优质资源,努力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和企业高质量人才引进的“双赢”,为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朝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Focus of this issue
荟·经验
22/多地推出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场
24/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彩虹行动”
荟·经验
推动就业创业方面,陕西省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统筹推动其他基层服务项目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适当扩大招募规模。对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落实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高定工资、提前转正定级等政策。强化青年创业支持,构建创业信息发布、政策咨询、流程办理、孵化服务等全周期服务机制,推进创业服务集成办理。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给予每人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
同时,陕西启动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支持企业、政府投资项目、事业单位开展就业见习,更多开发科研类、技术类、管理类、社会服务类见习岗位。2024年起,全省每年募集就业见习岗位不少于4万个。对见习期未满与见习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参缴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见习单位,给予剩余期限见习生活费补贴。
为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陕西省以“人社工作进园区”为总牵引,组织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开展政策宣传、校园招聘、指导培训等活动。依托“秦云就业”用工平台,探索岗位发布、组织对接、面试洽谈等“一站式”在线服务。加密招聘频次,高校毕业生集中的地市每周至少举办一次专业性招聘、每月至少举办一次综合性招聘。组织青年和毕业年度学生参加就业创业培训,提高技能水平,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强化困难高校毕业生结对帮扶,针对性提供高质量岗位信息。
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风林旗玩具工作室,吴传培正在电脑上绘制新设计的玩具图纸。就读于渭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的吴传培,去年参加了由渭南市人社局组织的创业培训班后,便萌生了创业的想法。随后,市人社部门邀请多位创业导师、职业规划师来学校授课,通过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学习,最终决定创业。
“人社部门经常在学校组织校园招聘、创业服务、政策宣传等‘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得知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的相关政策后,我和同学实地参观了渭南市大学生孵化中心,并于去年年底入驻,得到了多方面的创业支持,还享受了人社部门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吴传培说。
目前工作室共有6人,在西安和渭南均设有销售分部,自运营后效益稳步上升。
陕西多举措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自2018年成立以来,渭南市大学生孵化中心为在校学生、毕业生等群体提供“就业服务、创业指导、创业贷款、水电房租免费”等“一站式”服务。“我们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工作摆在全市就业工作首位。”渭南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勇说,“接下来,我们将多渠道摸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动态,做到个人信息、求职意向、服务需求等应登尽登。通过‘一对一’联系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他们提供招聘、培训、见习等公共就业服务。”
渭南是陕西省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一个缩影。近日,陕西省人社厅又联合省国资委、教育厅、卫健委、团省委等部门印发通知,推出多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落实资金支持方面,陕西省提出将对招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为其足额缴纳3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可按每招用1人不超过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
荟·经验
本期聚焦
铺就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彩虹路”。当地先后举办了秦皇岛高校新区行推介座谈会、海港区2024年驻秦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推介会,并通过入校宣讲等形式,向驻秦高校及毕业生重点推介当地的生命健康等十大特色主导产业及企业集群。同时,依托“马兰花”创业培训行动,对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开展系统化的创业培训,今年上半年累计培训超5000人。
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彩虹行动”
◎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彩虹桥”。秦皇岛市通过对接2024年春风行动、在秦高校校园招聘活动以及举办高校毕业生春季大型招聘会,着力做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三方的指导服务,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类招聘活动累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招聘岗位约3.2万个,高校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超8000人。
今年以来,河北省秦皇岛市人社部门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彩虹行动”,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彩虹卡”。通过梳理以往散布在多部门、多领域的政策及信息,整合与高校毕业生相关的档案转递、人事人才、就业创业、劳动关系、落户手续等政策内容及本地产业概况,以“指引高校毕业生前行方向”为主题,在设计上引入彩虹元素,编制发布了6版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明白卡。就业指导“彩虹卡”宣传范围覆盖了140多个基层就业驿站及市内外10多所高校近4.6万名毕业生。
Focus of this issue
集·资讯
26/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有了国家标准
集·资讯
评价,游泳、滑冰等项目按照单个技能、组合技能和竞速进行评价,体操则按照技巧、支撑跳跃、双杠和单杠进行评价……这样的标准充分考虑了不同项目的具体特征。
将陆续在全国试点推行
为什么要研制这套标准?
“这套标准基于国家政策导向、学科体系完善的要求和学生运动需求研制而成,旨在解决学校体育长期存在的蜻蜓点水、低级重复等问题,促进学校体育有效落实国家政策要求、实现学校体育课程衔接、准确反映学生核心素养水平、全面开展体育质量监控。”于素梅说。
“过去体育课教学存在一大短板:上下学段衔接不紧密。例如,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篮球教学都从最基本的运球开始。为什么会重复?为什么不能有效衔接?这是由于下一个学段不知道此前学到什么水平了。”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毛振明表示,“现在有了这套标准,就不会再出现这种问题。”
“强化体育标准化建设将为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该套标准的发布填补了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标准的空白。”教育部体卫艺司一级巡视员郝风林如是评价。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李佑发认为,这套标准为国家义务教育体育质量监测提供了直接依据,对完整监测和评估全国中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这套标准将陆续在全国试点推行。22项学生运动能力国家标准将被广泛运用于走班教学、分层教学、体育中考学业评价以及质量监控督导评估,并通过加强国标培训、启动试点工作、强化智慧赋能和创建数字平台等方式深入推进,力争使这套标准成为贯彻课程标准的抓手、实现课程衔接的支点、深化教学改革的助力和优化督导评估的依据,为强化体育学科标准化建设、推行体育教学一体化改革、促进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有了国家标准
提及体育运动,很多学生脑海中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篮球场上的挥汗如雨、跑道上的你追我赶……但活动筋骨、健康身心的同时,他们往往心存疑问——“我真的掌握这项运动了吗?水平到底怎么样?”
现在,这个问题有了答案。
中国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研究成果推介会日前在京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足球课程学生运动能力测评规范》等22项国家标准,于今年5月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
这是我国首个用于评价学生运动能力的国家标准,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研制。
这套标准包含哪些内容?能解决哪些问题?将如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适用于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
标准研制牵头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于素梅介绍,这套标准适用于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包含1个基本运动能力和21个专项运动能力,涉及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软式棒垒球、滑板、健美操、滑雪、排球、滑冰、排舞、田径、体操、游泳、五体球、中国式摔跤、跳绳、轮滑、武术、网球、蹦床等。
“22项学生运动能力国家标准文本内容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等级划分与达标要求以及运动能力测评五部分组成。”于素梅告诉记者,“运动能力测评划分为六个等级且逐级提升。基本运动能力六个等级与学段年级对应,专项运动能力六个等级按难度进阶划分为三期,夯实基础期包含一级、二级,提高能力期包含三级、四级,发展特长期包含五级、六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有选择性地进行测评。”
基本运动能力包括攀爬、跳跃、跑、投掷、支撑、悬垂、滚翻、负重搬运和钻越等内容。不同项目专项运动能力的测评指标设定均有所差异,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通过单个技能、组合技能和比赛进行评价,武术、健美操、蹦床、轮滑、滑板等项目按照单个动作和成套动作进行
◎ 来源:光明日报
朝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