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任正非:在华为,这18种干部,一律不会提拔!
企业强大靠什么?
从一家工厂洗手间看工厂管理水平
高管的修炼|评价一位高管是否胜任的基本标准
曹德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任正非:所有的生意都将死亡!
未来三年:大量生意人将消失!新一批人将崛起!
C
目录
ontents
1
经营篇
2
管理篇
P11/14
P01/08
P08/11
P21/22
P15/20
P11/14
P23/24
P24/27
数字化时代的B2B销售:大客户管理
三流销售员,卖价格;二流,卖服务;一流,卖....
一位麦肯锡7年老员工忠告:所谓的能力问题,全都是态度问题
人民日报痛批的顶级网红和赚500万的大妈,
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死刑!北大学霸弑母案宣判!惊人细节曝光,现场搜出
大量性爱工具:他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被囚997天后,孟晚舟终迎大结局
华为差旅费报销流程
如何建立一个完整的企业财务模型
财务总监经验之谈!总结了全面预算最重要的11个问题
公司新任财务总监,一上任就实施财务成本6大管理方法,
老板连连点赞
3
销售与市场篇
4
经济篇
5
财务篇
P28/35
P36/37
P38/43
P44/52
P53/57
P58/61
P67/71
P62/66
P74/76
P72/74
经营篇
曹德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高高的烟囱24小时不间断地冒着白烟,白色的硅砂被投入近2000℃的熔炉后,从另一端摇身变成了整块的透明玻璃,巨大的机械手臂遵循着已有轨迹,把切割好的玻璃一片一片捧起,再到另一边放下……
一切都井然有序地进行着,福耀玻璃集团总部的顶层办公楼上,曹德旺常会透过自家工厂生产的玻璃,眺望远处的石竹山,再将视线落回办公楼正下方那个旗帜飘飘的的广场,每当他“征服”一个国家,就会在这个广场上竖起一面国旗……
“玻璃大王”曹德旺,是外界盛赞的民族企业家,他顶着一张农民朴素外表的脸,却又经常被下属冠以“曹特勒”之称。
他的性格复杂而矛盾,曾因不满包办婚姻,有过一场肆无忌惮的婚外恋,却最终选择回归家庭,把公司和股份都记在结发妻子名下;也曾经把公司股权卖掉,又最终选择回购自己经营;他崇尚高科技精密化的管理企业,却在人生的管理上求签算卦,笃信佛教;他在95年便拿到美国绿卡,却在10年后以不能继承财产,威胁女儿退出美国国籍……
这似乎与茅盾先生在《子夜》中塑造的民族资本家吴荪蒲很有相像之处,既有商人的高瞻远瞩和狠辣手段,又有着一位民族企业家的胸怀和善良。但不同于色厉内荏的吴荪蒲,在改革开放后开创事业的曹德旺,是一位表里如一,同时又不那么完美的英雄。
他的人生经历,远比小说还要富有戏剧性。
大佬说“人间真实”曹德旺,曹德旺:我就是一个下等人,说起话来口无遮拦。
01
经营篇
英国哲人托马斯•卡莱尔说: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1947年,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人心惶惶的上海,大家都在设法外逃,有的前往美国,有的南下香港,有的逃去台湾。曹德旺的父母决定搬回老家福清高山。
一家六口坐客轮回到了福建,载着全家财产的货船却迟迟不见靠岸。多方打听才得到消息:货船遇到风暴,沉了。
此时刚满周岁的曹德旺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巨贾,跟着这条船一起沉到海底的,还有他原本的“富二代”人生。
乡下日子过得十分艰苦,经常吃不饱饭,大家闺秀出身的母亲,却十分有骨气,“不要告诉别人我们一天只吃两餐,不然别人会瞧不起你。如果出门,要抬头微笑,不要说肚子饿,要有骨气,有志气。”然后带着孩子们吹口琴、唱歌、玩游戏,以抵抗腹中的饥饿。
曹德旺这个名字,还是9岁时,一位叫长福伯伯的长辈给取的,寓意“聪明有德,必然兴旺”。
但是少年曹德旺显然是个问题少年,因为家贫9岁才开始上学的他,13岁又辍学在家,成了生产队的放牛娃。
在若干年后的自传《心若菩提》中,他写道:“放牛的日子……让我在幼小的年纪就体验了成人世界的险恶与底层百姓受欺凌的滋味。”
然而更苦的还在后面。
因为营养不良,十五岁时看起来还像是十二三的曹德旺,用书包帮父亲运起了私烟。100多公里的翻山土路,一走就是3天,瘦小的他有一回差点死在路上。
后来查得严,父亲开始改卖水果,曹旺德就得每天凌晨两点爬起,背着300多斤的水果往返于相距50公里的高山公社和福清县之间。
曹德旺人生的前22年,以被迫和喜欢的女孩分手,迎娶母亲看上的,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实姑娘陈凤英作结。
一个寓意兴旺的名字,与一段艰苦的童年
02
经营篇
父亲做的都是小本生意,受够了偷偷摸摸、小打小闹的曹德旺,不禁开始思考:自己未来到底要走什么样的路?
有一点很清楚,他不想走父亲的老路。经过这几年的磨砺,已经能够独立思考的他明白:要想有前途,就要做政府允许、支持的事。
然而最初经商的理念,还是要归功于父亲。福建闽商,素来有一种向阳精神。父亲曹河仁有一回让他列举所有带“心”字的词语,曹德旺列了:用心、真心、爱心、决心、恒心、专心、耐心、怜悯心……
父亲说:“你有多少心,就能办多少事……等你悟到这个道理时,爸爸或者已经不在人世了。”
这些话,被他深深地印进了脑子里。“以后我的确知道了。随着我事业的发展,我能数出来的心,已经不是一双手能够容得下的了。”很多年之后,曹德旺在《心若菩提》中这样写道。
婚后的曹德旺将妻母留在家中,独自一人出去闯荡。他种过白木耳、在工地流过汗、当过炊事员、修过自行车、给食堂当过采购员、也做过果苗推销员。尽管遍尝底层打拼的艰辛,但这段四处奔波,与人打交道的日子,结结实实地锻炼了曹德旺。
后来一次偶然机会,他结识了两个知识分子,三人合计在家乡建立高山异型玻璃厂。不过那个时候,私人办厂只能依靠政府,没有学历的曹德旺,尽管是牵头人,最后只落得一个临时采购员的身份。
凭着这些年东奔西走,做推销员练下的好口才和积攒下的关系,曹德旺很快在那个凭指标争取物资的年代,混得风生水起。连福建省物资厅都争取不到的指标,他曹德旺一出手,竟然顺利拿下了。他不断结识全国各地的采购员们,逐渐成了国内物资界的“大能人”。
此时,一个常住香港的亲戚,建议他来香港,说可以帮忙搞定身份问题,曹德旺很心动,但是一贯顺从的妻子这次竟然以死相逼。
无计可施的曹德旺,对求佛问道笃信不疑,于是跑到石竹山上求了一根签:如果去香港,就会家破人亡;如果留在玻璃厂,则会“虎啸凤鸣不觉奇”。
曹德旺留了下来。
一个闯天下的决心,与三度求签算卦
03
经营篇
既然选择留下,那就要好好干,他对高山异型玻璃厂进行了改制,把原来的“承包制”改成了“合资制”,以25%的持股比例,成为最大个人股东。
1984年,曹德旺去南平出差,期间与司机的一次对话,成为他将水表玻璃厂改建为汽车玻璃厂的契机。他才知道,生产成本只有几十元的玻璃,装在汽车上,能卖一千多块,中间有巨大的利润空间!
银子像流水一样到了账上,有人开始眼红了,到处传言曹德旺有严重的经济问题。告状的人一路从县委告到福州市委,最后又告到省委,当时主管这事儿的省农委办公室主任叫做曹德淦,是曹德旺的哥哥。哥哥收到这些信,一封封拆开整理好,送给省农委主任呈阅,未作任何解释。主任不放心,亲自前往福清了解情况,回来说“你弟弟的事,我亲自去调查了,他是清白的。”
1986年底,高山玻璃厂产值近600万元,成为纳税大户,曹德旺此时又主导了厂子再次改制,中外合资的福耀公司建立起来了。不仅引进了国外的先进设备,还组织技术人员出国学习,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平均40秒便能造出一片汽车玻璃,成本只要50元,售价却高达1500元!
事业越来越红火的曹德旺,出现了婚姻危机,自觉找到知音的他堂而皇之的婚内出轨了。
一边是淳朴善良,默默付出多年的结发妻子,一边是一生难求的知音,为了找出答案,他做了一个社会调查,发现调查的100户家庭中,没有一户是绝对幸福的。那么换了又如何?他最终选择回归家庭。
十年一瞬,一本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传记触动了曹德旺内心隐秘的角落,他有了强烈的遁入空门的愿望。“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辛苦一世,待到日落西山,不得不离去时,又能带得走什么呢?
家人、朋友、政府官员听说,纷纷劝阻,终不如李叔同决绝的他,第三次来到石竹山,向老和尚求一个人生的答案。
老和尚告诉他:你是个有佛报,却无佛缘的人,回去好好办企业吧。
笃信佛教的他,遂断了出家的念头。
后来,他这样解释自己的信仰:“要信他,要相信别人,要相信天的存在。你对谁都不相信,那么你的心肯定是非常丑恶的。如果你对谁都不相信,也必将一事无成。”
1993年,经历了两年“圈钱逃到国外”的风波后,福耀玻璃厂正式上市。然而他之后的动作却让人浮想联翩,他很快套现了手头的股票,接着拿到香港身份,而后又把福耀42%的股份和福耀旗下万达汽车玻璃公司51%的股份卖给了法国企业圣戈班,后又在1995年时拿到美国绿卡。
这些年他的想法与做法,让人捉摸不透,也让人心生怀疑。
04
经营篇
虽未入佛家,曹德旺却以佛教道义框束自己,持戒行商。
由于把大量的股份卖给了圣戈班,他渐渐失去了在重要事项上的决策权。也很快意识到福耀在世界五百强的圣戈班眼中的位置,对圣戈班来说,福耀只是他们全球布局中一家不起眼的子公司,做好中国市场就够了。
这下曹德旺不干了,他要开拓国际市场,于是他主动找到圣戈班进行谈判,以原价买回了股票,重新成为福耀的大股东。
1994年,福耀美国GGI公司成立,头三年因为采用了不符合美国市场的分销模式,业绩一路下滑,后来他找准更适合美国市场的直销模式,公司很快起死回生。
正当他在美国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因为小布什的上任,中美关系变得紧张起来,福耀成为美国政府重点反倾销的对象,加拿大也随之跟进。
既刚又硬的曹德福,为此不惜花费数年,拿出一亿多元,状告美国商务部。并且先后打赢美国和加拿大两场官司,成为第一个把美国商务部告上法庭的中国人,这一举动震惊世界。时过境迁后,他不无得意的说道“这种事是我最喜欢干的事情。”
“他美国人拳头大,就可以欺负我哪?我就把事情捅大,让全世界来评评理!就是倾家荡产,我也跟他干!”
一位持戒慎独的苦行僧,与一段荡气回肠的创业史
因为这一场举世闻名又旷日持久的官司,曹德旺被抬上了民族英雄的位置,2006年,美国商务部部长访问中国时,指名约见曹德旺。
获得竞争对手的尊敬,尤其是获得这样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尊敬,足以证明一个企业家坦荡的行事作风与人格魅力。
曹德旺不仅敢做事,也敢说话。
“除了人力,什么都比美国贵。”曹旺德当年的一席话,引发了一阵不小的社会争议。内行因为觉得他对中国经济太悲观而批判他;外行觉得他崇洋媚外,是个卖国贼而骂他,总之,难听的帽子一顶一顶往他头上扣。
但曹德旺似乎没在怕的,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什么不能讲?更况且“我之所以公开讲,中国税负太高、成本太高,这不是我在抱怨,也不是我要跑。我只是为了提醒政府,也提醒企业家,提醒大家危机感,告诉大家要小心。”
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次债危机和金融危机打垮了一批企业,但是曹德旺的福耀玻璃集团却顺利的度过了两次寒冬。
05
经营篇
2006年,在汽车收音机里听到贸易摩擦不断加强,人民币汇率可能会自由汇兑,他便立刻预判未来两年形式将大变。于是大刀阔斧的进行了六项部署,但其中关闭四条刚建好的孵化线,遭到了公司高管的一致强烈反对,因为这将使公司的账面直接蒸发二十亿!
但曹德旺坚持要关,还提醒众高管,假若不关,公司将面临尸骨无存的可能。
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债危机爆发。福耀集团因为前期准备充分,利润在短暂滑落后,很快涨了回去,这一让人激动的事实,证明了当年曹德旺并非危言耸听。
2017年,香港一个经济研讨会上,当众多企业家与学者都对经济持乐观态度时,曹德旺再次提醒众人“冬天要来了!”
于是这一年,他提前把财务报表上的银行贷款全部归零。这份预判,带着福耀集团再一次顺利的走出了凌冽的冬天,而在曹德旺的身后,却死伤无数,倒下了一大片企业……
或许正因为此,他无意出席各种论坛、颁奖典礼、发布言论,也无意参加各种俱乐部,呼朋唤友,互通有无。直言和这些企业家、经济学家深度结交,真是“没意思”。
2020年,北京时间2月10日,讲述曹德旺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建厂全过程的纪录片《美国工厂》,获得了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奖。
73岁的“玻璃大王”曹德旺,再一次走进众人视野。
影片诚实地展示了,曹德旺雇佣2000名美国工人开设新厂,但因中美企业在文化与制度上的差异,劳资双方引发一系列冲突的事情。
“纪录片获奖我很开心。我非常骄傲的是,在纪录片拍摄的四年半时间里,我和我的美国工厂毫无保留地公开一切,我相信美国的企业也做不到这样公开透明。”
曹德旺这个人,就像是一块顽石,又刚又硬,然而有品格。
06
弘一法师在他心中,种下的向佛种子,在这些年大刀阔斧革新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时候,也一直没有停下生长。
曹德旺虽听了石竹山老先生的话,没有出家,但仍做了一名佛教徒。他的身上,难得的保留着一股商界人士罕见的率真之气。
从1983年,他第一次给自己读书的小学捐款2000元以来,到现在,他的捐款总额已经超过220亿人民币!
2009年,他向外宣布,将捐出个人持有的福耀集团股票的70%,成立“河仁慈善基金会”。从来没有一个中国企业家有过如此大的手笔,各界哗然。《南方人物周刊》的新一期杂志,给他冠以“真正的首善”的称号。
前不久的5月4日,他再次宣布,将出资100亿,为家乡福州捐建“福耀科技大学”,在此以前,他便捐资过1.9亿,建设了“福清德旺中学”,把自己名字中的祝福,送给了家乡的孩子,这些新一代的青年。
他捐款,就一定要每一分钱都真正落到受捐人的口袋里,为此不惜得罪众人。
2010年,西南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曹德旺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向西南五省十万贫困家庭捐赠了2亿元。这次捐款,后来被称为史上最严苛的捐款,开创了中国捐赠者对公益捐款问责的先河。
一手聚钱敛财,一手福德广施
同样从苦日子熬过来的曹德旺深知“老百姓生活苦得很”,为了这些钱不被“层层拦截”,特别订立了十分“苛刻”的捐赠条件:
扶贫基金会应在半年内将2亿元善款发放到10万农户手中,且差错率不超过1%,基金会违约将赔偿,管理费则不超过善款的3%,而“行规”一般为10%。
此外,他还成立了专门的监督委员会,并请新闻媒体全程监督,要求基金会每10天向他递交项目进展详细报告。
这一系列举动,是对当时捐款体制明目张胆的挑战,却实在地保证了善款被如数发到每一户家庭手里。
后来的表彰大会上,当五省区农户代表,将亲手制作的彝族传统服饰给曹德旺穿上的时候,在各个环节保持高度警惕的男人,高兴地笑了。这位旁人眼中性格奇崛的他,终究是一位性情中人。
经营篇
07
经营篇
常言道,善良是一个人最大的智慧。
曹德旺的成功,在于他做事做人,始终讲究一个“诚”字。
反观这几日以200亿“贱卖”SOHO中国而热度不断的潘石屹,早年也曾有过捐资行为,然而他向哈佛、耶鲁捐款1亿多美金,主要是为了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送进名校读书。
谈到潘石屹,曹德旺曾意味深长地说:“存在的都是有道理的,潘石屹跟他的太太,都是鬼精鬼精的。”人生的价值观是早就注定的,他的思想境界,让众多为己谋私的商人相形见绌。
马云曾说:中国的历史上,富豪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然而曹德旺是其中的少数。
他的存在,可以让我们反思一些更为本质的东西:人之为人,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他对自己的总结是,“这辈子我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做一片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玻璃。”对自己的行善之举却只字未提。
“聪明有德,必然兴旺”。当年长福伯伯为9岁小儿取下的这个名字,一言中的,更为难得的是,曹德旺真的做到了。
任正非:所有的生意都将死亡!
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所有的生意终将死亡
当一个社会人人都是生意人的时候,就意味着人人都没有生意可做。因为当竞争绝对充分的时候,一切利润都会无限接近于0。同样的商品,一定会有商家卖得比你更便宜;或者一定有平台诞生,上面的东西更优惠!如果说淘宝革的是实体店的命,那么拼多多革掉的就是实体工厂的命。淘宝引发的价格战,还只是实体店之间的价格战,让很多实体店消亡了。而拼多多引发的价格战,则引发了实体工厂的价格战,让众多工厂血淋淋的拼刺刀,很多工厂已经接近无利可图,苟延残喘。
像美团/饿了吗这种平台,则引发了餐饮店的的价格战。虽然很多餐饮店通过这些平台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订单,但是商家要不断的做促销才有销量,最后一算账,利润越来越薄。
任正非说过一句话:所有的生意终将死亡,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08
经营篇
同样的逻辑,在滴滴上开车的司机,这一两年也只能赚到辛苦钱了,之前开滴滴的司机少,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无事可做都去开滴滴了,叫车越来越容易,补贴越来越少,平台的抽成也越来越多。
如今,平台和商家的关系是这样的:平台牢牢的卡住各大商家的脖子,永远只给商家一息尚存的空间:当它们看你快要死的时候,就稍微松一点手,让你喘口气,你一旦活的欢快了,就立刻卡紧你,撸你一把,让商家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这就是商家的宿命。
最关键的问题是:拼多多也好,美团也好,滴滴也好,做了那么牛的事,它们自己也在亏钱,以拼多多的最新财报为例,它Q3季度的净亏损高达23.35亿元,亏损同比扩大至113%!
商家不赚钱,平台也不赚钱。这些平台都是在从资本市场套利,如果哪一天资本市场泡沫破灭,那么整个商业体系将彻底变天。
那么各种新经济怎么样呢?
我一个做共享经济(奢侈品租赁)的朋友,创业两年拥有了几十万客户和大量消费者,但是仍然在烧钱,利润不足以支撑运营,上周因为融资不成功就关门了。
再以当下最流行的直播购物为例,我一个朋友做了一个直播的公司,和很多网红/主播合作卖衣服,去年好几个亿的营业额,仍然还是亏钱。
再看看那些变地做抖音/快手的短视频公司,虽然每天都高的曝光量,但是也就是看起来热闹而已,别人愿意看你装疯卖傻博出位,但是并不会给你钱,空有流量,不能变现。
我有一个预测,明年大量做短视频的公司会倒闭,因为它们中的绝大部分作品,仅仅能生产笑料,但并没有产生价值。
放眼四望,如今很多公司看似干的风风火火,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其实都是怠速运转。
包括很多上市公司,情况又是另外一番有趣的景象,这里就不再描述了。
09
经营篇
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首先,我们要看清一个趋势:未来的时代,人都是依附各种平台而生存,社会的主要关系不再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是人和平台之间的关系。
在各大平台上,每个人都是一个生产者,也是一个需求者,可以自由对接,但是每个人都和平台进行结算。因此未来社会上大量游离的,不再是生意人,不再是商人,而是各种价值创造者,也是一个个独立的经济主体。
中国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那么多商人,几乎全民皆商,人人都在创业,当然这是特定阶段的产物。这个阶段很快就会过去,未来是个体崛起的时代,个体模式将取代传统的公司化模式。不是说未来不需要商业了,而是商业的业态进一步升级了。
其次,之前的商业价值靠有形的产品承载,未来的商业价值靠无形的产品承载。千万不要只迷恋有形的产品了,这个世界早就进入产能过剩阶段了,社会早就不缺这些产品了。
未来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是精神指导,是学习,是陪伴,是宽慰,是帮助选择,是放松娱乐,是身份属性,等等这些无形的东西。而且人类的物质越发达,人类的精神就会越迷茫,越容易对无形的东西如饥似渴,比如精神认同,比如时间的节省等等。
未来很多有形的产品都是不赚钱的,甚至可以是亏本的。但是它们承载的无形的文化属性却越来越值钱。举个例子:美容产品的利润越来越小,但是美容的过程的利润越来越高;汽车的利润越来越小,但汽车的后服务利润越来越高;书本的利润越来越小,但是开读书会缺越来越赚钱,等等。
10
经营篇
未来有形的产品,利润都会无限接近0。无形的产品,利润会不断膨胀。
未来社会的商业关系,不再靠有形的产品去链接,而是靠无形的文化去链接。
科技也是冰冷的,而且是可以被资本掌控的,只要有钱是能买到科技,唯有文化,才是未来一个公司的真正核心竞争力。
未来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文化属性的差别。
文化的高低产生了认知的高低,未来高认知的人将彻底掌控低认知的人。
因此,未来只有两个产业能挣钱,一个是服务行业,一个是教育行业。
当你不够强大的时候,你要服务别人,这就是服务业;
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你要教育别人,这就是教育业。
在这其中,产品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价值本身。
通过文化提升自己的认知,再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价值,才是未来一个人的立足之本!
世界正在经历一个千年之大变局,这句话不是随便说说的。
商业,也正在发生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未来三年:大量生意人将消失!新一批人将崛起!
每有一批旧人倒下,必将有一批新人站起来!这是历史的铁律!
如今的中国,什么人在倒下?什么人在崛起?
读完此文你就懂了!
01
改革开放的40年以来,也就是中国经济的上半场,商人地位迅速上升,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拥有者。如今可以说是人人皆商,遍地都是大大小小的生意人。
40年前,我们开始实行市场经济,社会出现了下海经商潮流,当时做生意只需要胆子大,那些敢行动的人,都成功赚到了第一桶金,走上了经商创业的道路。
20年前,阿里巴巴成立了,当时马云的愿景是:让天下没有难做到生意。中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做生意变的更加简单了,只要有一根网线就可以开业了。
的确,这两股经商浪潮成全了很多人,也给中国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全民创业的过程,也一定会被历史铭记。
然而到了今天,我却越来越深刻的发现一个现象:天下似乎没有好做的生意了。
这是为什么呢?
一阵见血:不是生意越来越难做,而是做生意的逻辑彻底变了。
传统的生意人(商人)之所以存在,因为他们充当了从厂家到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作用,他们存在的价值是加速了商品的流通,但是他们并没有给产品提升附加值,这个仅存的价值正在被互联网完全取代,尤其是随着AI/5G/区块链的到来,未来商品可以实现无障碍流通。
11
经营篇
02
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中国的社会结构,自古以来都是用”士农工商“这四个字描绘。“士农工商”分别指的是四民,即:读书人,农民,工人和商人。
《管子》中说: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意思是这四种人是社会的基石,
要是从排名商看,读书人排第一,商人排最后,这是非常科学的结构,也是中国社会赖以稳定的基础。
为什么要把商人排到最后呢?
《汉书》中这么写道:“故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贫民虽赐田,犹贱卖以贾……驱民而归之家,皆着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
意思是:农民都不耕地了,工匠的都不做工了,即便大家手里有田地,也要卖了去从商。要让农民归田,工匠去做工,让每一个人归根本来的位置,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商人的流动性和投机性对社会来说是一个很不稳定的因素,商人可以在一定程度刺激经济的繁荣,但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想继续往前发展,还必须让每个人各归其位。
因此,中国历朝历代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我们一直是一个“重工重农轻商”的社会。
只是到了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商业实在太落后了,社会上根本就没有商品,更谈不上商品的流通了。
后来这个口子一下被打开了:在经历了“下海经商”和“互联网创业”的两股浪潮之后,我们的周围不仅充斥了大量的商品,还把商品卖到了全球。
但是如今,我们又陷入了商业过度繁荣带来的种种危机,其中最大的危机就是价格战:
不管什么样的产品,总有更低价格的产品出现,假如成本是7块,你卖9块我就卖8块,你卖8块我就卖七块五,有人甚至六块八亏本也愿意卖,因为他想先搞垮大家,然后自己独吞市场。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我死可以,但是要死大家一起死,我宁可大家一起死,也不愿意看到有人活。
这叫“抢别人的单,断自己的路。”,也叫“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上下游。”
价格战的最终结果就是大家要死一起死,如果人人都有生意做,其实也就意味着,人人都没生意做。
淘宝上很多东西卖19.9包邮,已经够便宜了吧?拼多多上面干脆卖9.9包邮!而最近倒闭的淘集集,更是低到让人不敢相信,于是把自己干破产了。
12
经营篇
这些平台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互联网存在的价值就是要无限拉底商品的利润。
未来还会有更多平台诞生,未来无论我们做什么,总会有其它平台或者商家跳出来,卖的比我们更便宜。
未来的竞争一定会越来越激烈,而当竞争绝对充分的时候,所有产品的利润都会归零。
利润为0的时代,怎么还会有商人存在呢?
03
未来3年,大量的商人将消失。但是有一批人倒下,就必然有一批人站起来,这是历史铁律。
当生意人大量消失的时候,各种新个体将纷纷崛起,这些个体包括有文化的农民,有匠心的工人,知识分子,设计师,医生,律师,作家等等。
这些人才是中国未来真正的脊梁!
在之前这些个体都是被商人压抑的,因为他们找不到自己服务的客户,唯有卖身于各种商业组织,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他们都能精准找到自己的客户,尤其是随着区块链的发展,他们创造的价值可以被精准记录并且变现。
在中国经济的下半场,社会结构将从“物质架构”向“知识架构”转变,未来我们已经不缺物质,产能已经严重过剩,未来人们缺的是精神粮食,是知识型产品。
未来所有的物质产品,要么就是0利润,要么就是免费提供,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按需分配,我们一定能进入这个状态。
因此如今产品越来越便宜,人却越来越贵;同时资源越来越共享,人才却越来越稀缺。这折射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趋势:人才资本正在崛起。
人力资本正在超越土地资本/技术资本/设备资本等等,成为第一生产力,当人才成为一个企业最关键的环节后,它的稀缺性将推动自己身价上涨,于是一部分利润也将从资本方转移到“人才”方。
前段时间,网易和华为和员工发生的矛盾问题,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其本质就是因为公司和员工之间的矛盾是永远不可调和的,这种雇佣制必将解体。
13
经营篇
04
未来是一个三无的世界
1:无生意可做,之前社会的“供给”和“需求”始终是错位的,这就需要“生意人”去对接,而互联网把使“供给”和“需求”精准连接了,“中间环节”和“赚差价”都不存在了,所有就没有生意可做了。
2:无工可打,之前的人只需要在公司里执行命令己可,这就是打工的本质。而随着公司的平台化以及个体崛起的大势,你必须主动思考和去解决问题,并发挥特长为社会创造价值,否则你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3:无机可投,之前社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让很多人靠投机去赚钱,而未来是大数据时代,每个人的行踪都将被追踪和记录,我们必须适应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展开活动。
生意人的大量消失,意味着未来社会是靠劳动创造财富,而不是靠投机创造财富,这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根本体现。
个体崛起,也将中国经济下一轮繁荣的基础,如果把中国经济比作一场人体的血液循环,那么个体崛起将使人体的毛细血管更加丰富,所有整个人体的供血和供氧能力大大增强。
中国的好时代才刚刚开始,我们唯一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最好的好时代里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未来社会将诞生大量自由职业者,无数平台的崛起,使你有机会参与创造和价值输出。你越有能力、越有特点、越有特长,就越不需要依附某个公司。
今后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经济体,个人的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而那些始终找不到定位的人,只能依附于组织的安排才能生存,他们必将沦为社会的最底层。
国家已经看到到了这个趋势,先后出台各种政策支持个体经济的发展,从税务到社保,以及法律等等,从之前的针对公司为主,慢慢变成针对个人为主。
14
管理篇
任正非:在华为,这18种干部,一律不会提拔!
导语:要想得到提拔,就必须要有卓越的表现。若你犯了这18种大忌,哪怕只是犯其中一忌,领导永远不会提拔你。
华为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始终警惕员工惰怠的蔓延和泛滥。
任正非说,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唯有我们内部的惰怠与腐败。要杜绝腐败,惰怠就是一种最广泛、最有害的腐败,人人皆有可能为之,不要以为与己无关。置公司于死地的就是这种惰怠。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曾在体系干部大会上谈到管理者的惰怠行为,并对《华为管理隋怠行为18条》做了定义和解释。
1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应该只适用于我们的少数的管理者,虽然不多,但肯定存在。
对于管理者而言,你敢不敢于去挑战新的领域,敢不敢于去挑战新的难题,敢不敢于有所追求?如果是不敢的话,都是安于现状的表现,也是不思进取的表现。
2
明哲保身,怕得罪人
我们有的管理者,什么事情心里都清楚,什么事情都讲得头头是道,但就是不敢站出来说话、反馈问题,或者不敢去推动,怕得罪周边,怕得罪领导,还怕得罪下属。
这样,在我们这么大的组织里,在流程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这种管理者怎么能推动解决问题,怎么能够当责,怎么能够持续改进?
15
管理篇
3
以领导为核心,
不以客户为中心
现在公司最深恶痛绝的就是做胶片。有些主管在给上级做汇报前,为了做一个汇报胶片,不知道要召集自己的下属开多少次会。
我的所有讲话都是自己亲自写的,从来都不让别人写,写完后再征求EMT(EMT是华为日常经营的最高责任机构,受董事会委托执行华为的日常管理)成员的意见,让大家看写得对不对。我们的主管你要汇报的胶片,能不能自己写?写完了,可以把大家召集起来一起评审。你要自己写的话,我相信不会超过很多页,也不会弄得花花绿绿,搞得那么漂亮了。
我们的主管你要汇报的胶片,能不能自己写?写完了,可以把大家召集起来一起评审。你要自己写的话,我相信不会超过很多页,也不会弄得花花绿绿,搞得那么漂亮了。
为了美化、格式好看,而浪费下属和你自己大量的时间,这是不增值的。不能以领导为核心,我们首先不要组织大队人马来写汇报胶片。我们要做增值的部分,坚决不做不增值的部分。
4
推卸责任
面对问题,部分高级主管已经形成了习惯:首先是搞清楚是别人的问题,那就跟自己没关系了。如果发生任何事情,主管都习惯性地先看自己有什么问题,都先把自己的原因找出来,那么真正的原因就出来了。
但我们最习惯的却是先找别人的问题,不找自己的问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老担心别人做不好,不担心自己做不好。现在很多人,很习惯去讲一大堆别人的问题,从来不讲自己的问题。
5
发现问题不找根因
马来的事情是这样的,AIS也是这样,出了问题后整个过程中就是投诉,就是指责,却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
相当多的管理者,养成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出了什么事情,打个电话“你搞定”;上级领导问他“你抓了没”,他说“抓了”。
我们只是打了一个电话,或者批示一下,这样怎么能够把事情搞透彻,怎么能够找到解决办法?怎么能真正解决问题?
16
6
只顾部门局部利益
没有整体利益
有些主管为了自己的部门利益,明明知道影响公司利益,明明知道公司的想法和要求,却在下面想方设法,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去搞他的小九九。
尤其涉及到我们有业务拆分和整合、团队和人员要划分的时候都表现得非常明显。你这样做,公司怎么敢交给你更大的责任。
如果你的责任更大,你更以局部利益为主的话,那以后公司的整体利益谁来保证?
7
不敢淘汰惰怠员工,
不敢拉开差距,搞“平均主义”
其实主管对他的下属有没有惰怠的很清楚,就是拉不下面子去处理,尤其是对老员工,有些还是自己的老领导或老同事,更拉不下面子。
在这种情况下,你不淘汰,你不拉开差距,你就是对那些高绩效者、对那些优秀者不尊重。
在我们身边,惰怠的员工比比皆是,那我们敢不敢给他降级、降等、降薪?
8
经常抱怨流程有问题,
从来不推动流程改进
有主管经常抱怨流程多、流程复杂,并且时时挂在口头上。如果真发现流程有问题,一定要指出哪里流程多、哪个流程有问题。
我们希望所有觉得流程有问题、流程多的人,要给所在组织的质量与运营组织、QA(Quality Assurance,品质保证)提出来,这样才好改进。
很多人就只抱怨,而且最后都成了口头禅,动不动流程很多、流程很长、流程阻碍了发展,但从来不去推动流程的改进,从来不指出哪里流程多了,哪个流程长了,哪个流程有问题。那怎么改进呢?
管理篇
17
管理篇
9
不敢接受新挑战,
不愿意离开舒适区
在研发还好一点,因为没有哪个地方很差。但也有主管不想去新领域,不敢接受挑战。今年一个很重要的导向就是希望干部、骨干能到新领域去,有人就怕这个怕那个,患得患失。
10
不敢为被冤枉的员工说话
有的主管怕为被冤枉的员工说句公道话,因为说了,可能就会被公司“戴帽子”。如果你真的觉得某个员工被冤枉了,为什么不敢说呢?
要么你根本就不对这个员工负责任,要么就是怕说了以后被主管批评,怕得罪人。但如果你都不敢说话,那又如何保护他们?
11
只做二传手,
不做过滤器
有很多主管只做二传手,不做过滤器。任何地方来了事,他立即就传下去了,不管这个事情该不该做、要不要做,反正不是自己亲自做,这样一来就让下属苦不堪言,不能聚焦工作。
18
管理篇
12
热衷于讨论存在的问题,
从不去解决问题
很多主管讨论存在问题的时候,都是洋洋洒洒,能道出具体问题来,但从不去解决问题。无论是潜规则还是流程问题,或者是现在政策执行上存在的问题。
作为主管,如果能够把你们授权范围内能解决掉的问题全部解决掉,那么很多问题就没有了,特别是潜规则。对于你解决不了的,不在你授权范围内的,若你不去推动解决,那怎么能够解决?
13
只顾指标不顾目标
在我们当中,存在一些主管只关注KPI的完成,但不知道KPI完成得很好是为了什么。比如某个平台,每年的考核指标都很好,因为考核指标都是质量、进度、网上问题,但慢慢把自己做没了。
华为到底是为了追求一个卓越的、有竞争力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还是仅仅为了追求网上没事故?因此各级干部都要思考,我们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几个考核指标。仅仅为了考核指标工作,就是不当责。当责的干部是有清晰的目标的。
14
把成绩透支在本任期,
把问题留给下一任
在研发比较多的是,只关注当期不关注长期,只关注现在不关注未来,该投入的不敢投入,不敢在新领域、新产品上投入,不愿在架构、平台等长期才能看到绩效的工作上投入,甚至只关注仗打得漂亮,而忽视组织能力、流程优化、人员能力提升等长远的事。
如果我们只关注眼前,华为就会失去竞争力,这样的干部就是不当责。
19
15
只报喜不报忧,不敢暴露问题
捂盖子现象不能说少,无论是写总结还是做述职,讲起成绩、经验来头头是道,问题和不足则一笔带过。
最可怕的是质量上的捂盖子,搞“和谐”,不主动暴露质量问题、流程执行问题,甚至为了过TR(Technical Review技术评审)点而作假。
如果我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马马虎虎应付了事,那产品的质量就没办法保证,我们就会失信于客户。
16
不开放进取,
不主动学习,
业务能力下降
一部分干部凭着经验做事,走的是“经验主义”的老路。
华为要从“土八路”走向正规军,过去的成功经验并不是未来前进的方向标,必须开放自己,自我批判,时刻学习。
我们在CT(通讯技术产业)领域的成功,不能确保我们在ICT(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成功。
17
不敢决策,不当责,
把责任推给公司
这一点跟前面讲的抱怨流程的问题类似。绩效是评责任结果,还是评亮点和表扬信?说起来我们都清楚评的是责任结果,但真的评的时候却去评亮点。这些现象谁能纠正?就是我们各位主管。
18
只对过程负责,
不对结果负责
这一点比较好理解,与只关注指标不顾目标相类似,有些主管只关注“我做了呀”,但不管”做的结果如何”。
只对过程负责,不对结果负责,就会形式主义,很容易把事情复杂化,把动作做得很优美,效果却不好。
管理篇
20
管理篇
企业强大靠什么?
企业的强大,不能靠人,要靠流程。先做流程、再优化、最后复制。
缺少一个流程,损失4000万
新闻里经常报道,某某企业因忘关电源,酿成失火惨祸,损失高达4000万。其实问题的背后是老板没有规范安全管理流程,员工不认真执行流程。
大部分的中国中小企业中,流程就像脱缰的野马,没有管理,没有规范。比如开会的时间到了,有人没有到场。急着申款,经理不在,没人批。材料买回来了,不合格,处罚公布了,当事人不服。两个主管闹矛盾,非要老板出面不可,等等。这样的流程问题在众多的中小企业司空见惯,天天上演。
流程是企业做事的规范,做事的步骤,做事的先后,做得好就变成了程序,做得不好就是混乱无序。如果我们对流程不进行管理,我们的企业就很难提高效率。
改变一个流程,业绩翻十倍
一家年营业额三千万的公司,一共有35人,其中1个老总,3个副总,还有7个部门主任。组织架构的庞大带来岗位的增多,岗位的增多带来效率的损耗。改变公司的流程之后,将老总下面精简成三个部门,三个副总变成三个部门经理。改造后的企业,责任到岗、责权唯一、业务量迅速增加。一年后,这个企业的业绩翻了十倍,变到了三个亿。
因为流程的改变,降低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减少企业的人工成本,只是体现流程管理的一部分优势,流程还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优化一个流程,日收入增加30万元
山东泰安凌方集团,是一家零售企业。以前每天早晨各个零售店都要开晨会,用时半个小时,员工们最头疼的,就是这半个小时的时间怎么应付,因为没话说,还要挨训。之后企业引入了“用流程解放管理的概念”,后来,他们每天的晨会就只有10分钟,10分钟里,每个人都会做出一个承诺,“我今天要比昨天多卖一块钱。”结果改造晨会流程以后,集团每天收入增加30万元。
我们把流程优化以后,不是要求时间清楚吗?如果时间不清楚怎么办?如果做好的标准不清楚怎么办?“非常简单,有个流程的说明文件就行”。既“三三制”写作方法。
“三三制”写作方法即三段、三不、三点,也就是从格式要求、语言要求和内容要求上规范说明文件,实现流程想要达到的一个目的。有了这个“三三制”写作方法,是不是更容易,更简单?
21
管理篇
让管理像按图施工一样简单高效
要搞流程管理,就要把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各项工作做一个分类,然后把好的方式归纳起来,这样好的做法才能推而广之,让更多的人学习、借鉴。并且这种经过管理的流程是具备复制性的,一个员工做得好,可以让十个、百个、一千个员工跟着做;一个经理做得好,可以让十个、百个经理跟着做。这样就不怕做得好的经理人突然辞职,因为他做事的流程和方式已经被复制下来,这就是优化流程的作用和威力,同时也为企业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专家团队。
企业流程管理分为四级:
1、组织架构流程
2、企业岗位设置流程
3、组织运行的基本事务工作流程
4、构成各基本事务工作的具体活动流程
有了这四级流程后,就能清楚知道企业的关键流程和薄弱环节,如何优化低效流程、消除无效流程,最重要的是增加企业的增值流程。
组织架构
岗位设置
运行工作
具体活动
22
管理篇
从一家工厂洗手间看工厂管理水平
01
工厂的管理水平好不好,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甚至有很复杂的系统性评价。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去一下这家工厂的洗手间也就大抵清楚了。
有的工厂,车间还像模像样,但上个洗手间那真叫一个惨不忍睹,这里就不形容了,你懂的。
有的工厂洗手间的门上或者墙上甚至还写满了员工发泄的标语,上个洗手间就到了另外一个阴暗的世界...
你还别以为这种情况肯定是小工厂,其实有些小工厂做得还不错,反倒是一些中等规模的工厂大有这种情况存在。
也可以比较肯定地说,去那些真正牛逼的工厂上个洗手间,一定会给你留个很好的印象。
02
虽然洗手间差是个小问题,但是要知道,任何小问题的背后都折射出一家公司的大问题
洗手间的问题,涉及到公司的后勤部门,涉及到问题由下至上反映的过程,以及整个公司解决问题的机制。
在企业管理中哪怕是再小、再无关重要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都可能对企业带来巨大危害。
你可以想想,一家工厂的管理如果能接受环境极差的卫生间,他们是不是对很多问题或者视而不见,或者认为无伤大雅,或者认为无法改变。
通常这种工厂的现场氛围也是懒散、低落、冷漠,员工或心怀怨气或无所事事,很难想象这样的工厂能够做好产品、创造效益。
比如精密模具工厂,制造过程本来就是一个精密活,有很多的细节。只有细致对待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模具的品质。
东风锻造厂的厕所文化
23
管理篇
真正能做精密模具的工厂,一定会给员工塑造一个“精密车间”,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在这个环境里自然地将事情做到精密(比如车间明亮、物品摆放整体、工具齐全),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工作,效率相对更高,产品的质量也会让人更有信心。
你试想一下,一个平时喜欢随地吐痰的员工,当他走进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时候,他还会随地吐痰吗?
03
有的工厂,上个洗手间,可真的远,动辄半小时。
真是不明白,那些工厂的老板工厂都开起来了,就不能建个近一点的洗手间?员工浪费大量的时间去上洗手间,难道不是增加了成本吗?洗手间的问题都解决不好,能指望这家工厂的产品问题都能落实到位?
工厂的运作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的是针对发生的问题,及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不能将就,要将已知的大小问题通通消灭。如果这也差不多,那也差不多,能不解决就将就的思想,这家工厂的生产一定搞不出来什么好产品。
说完了,你该回去改造一下你家工厂的洗手间了...
高管的修炼|评价一位高管是否胜任的基本标准
高管,乃高层,高阶,高位,评价一位高阶管理者的绩效标准是什么呢?是德才兼备,能说会道,富有人格魅力,取悦老板的能力,还是其它?
究其根本,哪些标准可以成为高管是否胜任这个角色的基本评价标准呢?高管的能力模型是什么呢?何种人格特质的人适合做高管呢?哪些人格特质的人是绝对不适合做高管的呢?
当下业绩的标准:
就是产品与订单的业绩
24
管理篇
何谓以客户为中心?是开会讲讲口号,厂区搞点标语吗?事情显然没有简单。
能推出叫“叫好又叫座”的产品,能照顾好你客户的订单,就是最好的践行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就是对老板,对公司最大的忠诚。
推出的新产品是否”叫好“?是否”叫座“,是否易于生产与组装,是否易于采购,是否易于回收与环保?所谓”QFD“与”DFX"的原则与逻辑。
订单的质量,成本,交期,速度, 所谓“QCDS"就是当下的业绩,同比如何?是否有30%以上的进步?环比如何?是否有连续6个月以上的向好趋势?横比,与对手的差距,与标杆的差距与趋势如何?越来越缩短差距,还是相反?
上述的业绩指标就是衡量高管当下业绩的基本评价标准,也是衡量高阶主管的基本管理能力的试金石。
当下的业绩不错,能否在你休假时,甚至在你升迁时,或者在你离开这家公司时,业绩依旧可以这么好,依旧在持续的保持向好的趋势,依旧在同比,横比中保持足够的竞争力,这需要高管要有设计绩效机制与建立体系的能力。
所谓体系,简言之就是看得见的标准,制度,流程,架构与隐含在后的理念,价值观,信念系统的动态有机集合。体系的价值在于系统协同作战与预防问题的能力,自我纠错,自我恢复的能力与韧性。
所谓机制,主要体现在绩效测评机制与用人机制,绩效导向是什么?你鼓励什么?你反对什么?是用何种业绩的下属?取悦上司的,听话的,还是真正有业绩的?
中期业绩的标准:
就是构建体系与重塑机制的能力
25
管理篇
远期业绩的标准:
能否带出人财与梯队的能力?
企业一切的一切,最终还是回到人的层面?企业能否穿越行业周期,是否能够拥有更好的未来,必须要梯队建设。
培养下属,这是管理者的基本任务;职务越高,责任越大,为公司培养合格管理者的要求越高。在这方面,高管要有格局,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感。
很多企业后继无人,梯队断层,原因何在?表象是高管的个人问题,没有摆脱“带起徒弟,饿死师傅”的困境,深层次是企业1号位的用人决策问题,根本原因是这家企业的高管晋升机制设计出了问题。
而不是经常看到的场景:高管在做“经理或主管的活“,本末倒置。脱离对人的过度依赖这才是好的管理体系,能设计持续改进的体系与构建强激励的激励机制的高管,才是合格的高管。而总充当救火英雄的高管是不合格的,甚至要被追责。
高管的修炼
赢为目的,管为手段
经营和管理从来就不是二选一,而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从来就分不开。盲目经营,没有管理,涸泽而渔,未来堪忧;为了管理而管理,不顾经营,埋头赶路,迟早掉进坑里。
管理的任务是效率,管理的本质在于激发人的潜力与善意,去驱动与激励下属更好的业绩;而领导力的定义有千条万条,你我的定义也有多种,但是领导力的本质是如何带领下属持续“赢”的能力,离开了这个根本,所谓“人格魅力”,就变味了;所谓“追随”,就是盲从。
那么何为真管理?何为伪管理?何为管理上的虚假动作?
简单的一句话,脱离这当下,中期与长期的绩效,不能产生贡献的都是”假动作“ “伪管理”,具体可能体现在简单粗暴的以罚代管,坐在办公空调房里面的发文代管,照本宣科,搞不清福利与激励等等......
26
管理篇
作为高管,你的第一产品是“人”,当下的业绩是对高管的基本要求;建立体系能力与构建机制能力是高管的进一步要求,而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财与梯队才是高管的本事与职业使命。
同时满足这三个时间轴上的绩效维度的就是合格的高管,而不合格的高管,恰恰相反。
而对于人格特质来讲,各种人格特质的都有成为业绩卓越的高管先例,不一而足;但没有斗志,心胸狭隘,听不进不同意见,不敢以身作则,板子都打在下属身上,甚至拉帮结派的人除外,不再此列。
高管的“高”,不是组织架构上高高在上的“高”,而是思路,方向,格局的“高”;不是权力的“高”,而是责任的“高”;不是职务的“高”,而是业绩的“高”。
“作为CEO, 我要为这个公司里发生的一切事负责,我更要为这个公司该发生,但却没有发生的事情负责。”那么,我们其它的高管呢?
与更多职场中不断追求卓越的高阶管理者共勉。
27
销售与市场篇
数字化时代的B2B销售:大客户管理
目前,数字化转型在各行业头部企业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尤其实在零售、服务、制造、供应链和研发等领域。但在B2B销售领域没有太大动静,仍然沿用着几千年来传统的方式,就是做关系(信任你)+ 做方案(打动他)。说到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策士,如苏秦和张仪这样的大销售,做方案和做关系的水平,比今人要高明很多。
B2B销售有可能是很难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领域之一。B2B销售之所以很难做大规模数字化转型,是由他的特点决定的:B2B很多交互和决策过程是不可见的,客户中相关人员的决定受到了方方面面显性和隐形因素影响,而且影响的程度随着时间和进程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有这些都很难用数字化描述,也就很难通过数字化进行再造。
因此在数字化时代,我们要想通过数字化工具提升企业B2B销售能力的话,除了对冰山之上的部分(即销售过程)做数字化管理和创新外,也要对冰山之下的部分(即大客户管理和销售支持体系)做数字化管理和创新。赢单讲究水到渠成,顺势而为。形成优势的过程,很多工作是不可见的,如大客户管理和销售支撑体系的管理,这两块往往被忽略,但又是最基础和最核心的部分。
如下图所示,数字化时代B2B销售我们可以归纳为守正、出奇和蓄势三部曲。守正是大客户管理,出奇是销售过程管理,蓄势是销售支撑体系管理。
28
销售与市场篇
Figure1 数字化时代B2B销售管理模型概览
大客户管理是道,也叫客户线管理,是更注重方向性,战略性,不追求短期目的。
他讲究的是守正、惠人达己、先舍后得。如果在大客户管理中过于注重短期回报,关系一定很难持久,生意也会起起落落。所以大客户管理的目的是在一个长时间周期内,持续提升项目的质和量,从而产生可持续的,最大化的回报。大客户管理会在本篇文章中介绍。
销售过程管理是术,也叫项目线管理,更注重短期效果,以是否赢单作为衡量标准。
他更讲究诡道,在打单过程中出奇谋,所谓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敌变化而取胜。销售过程管理就是把大客户管理中我们建立的关系以及销售支撑体系中我们本身的能力货币化的过程。销售过程管理的方法很多,也较完善,比如TAS方法论等,都在实践中应用的比较成功。这部分会在接下来系列文章“数字化时代B2B销售三部曲(二)销售过程管理TAS+”中介绍。
销售支撑体系是势,也叫支持线管理。
ToB的销售,尤其是大单的销售可能历时半年,一年,甚至几年,涉及到公司内外部协调公司高管、各条方案线、交付线、产品线、测试线和外部专家支持和配合的问题,一步错可能满盘皆输。一个大项目赢不了基本上可以从关系不到位和支撑资源不到位中找原因,并且支撑资源对赢单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而企业内部往往缺乏如何调用最优质的资源投向最有价值的项目的机制。所以构建最合理高效的销售支撑体系是在为企业建立系统性的优势,搭建企业的护城河。这部分会在接下来系列文章“数字化时代B2B销售三部曲(三)销售支撑体系管理”中介绍。
29
销售与市场篇
在B2B销售三部曲中,大客户管理是看似容易,但其实是最模糊和难落地的一块。大客户管理体系之所以难建,是因为他很难量化和评估。销售过程管理也就是从商机到合同,从合同到现金的过程,完全可以从合同额,回款,利润,成本,项目交付质量和周期等数字化指标去评估投入产出,但大客户管理衡量的指标和产出很难量化,那就很难评估要投入的成本,从而很难在企业层面投入很大的资金和人力。
另外,大客户管理和销售过程管理都涉及到客户管理,双方的边界在哪里,如何在组织、人员、资源和流程上分配和衔接,如何进行业绩和责任的分解,也存在一个很大的模糊空间,致使很多企业一直无法建立起完善的大客户管理体系。
但大客户管理是春季播的种子,赢单是秋季结的果实。所以要想在几年后果实累累,我们就得建立系统的、完善的和高效的大客户管理机制。
本篇文章是数字化时代B2B销售三部曲的第一篇,主要介绍了:1.大客户管理五要素,2.如何判定大客户(Who),3.谁负责大客户(Coverage),4.如何管理大客户(How),5.客户策略和战术(Strategy),6.动态监控和评估(Evaluate)。其中4.如何管理大客户中介绍了一种新方法:ESP+。以后笔者会写一篇文章详细介绍ESP+,5.客户策略和战术和6.动态监控和评估的详细细节也会在这篇文章中介绍。
1.大客户管理五要素(WHCSE)
30
销售与市场篇
Figure2 大客户管理五要素(WHCSE)
大客户管理首先要做到三知:知道谁是大客户,知道谁来负责大客户,知道如何管理大客户。然后制定策略和战术,最后通过动态评估机制来评估。做到三察:洞察大客户是否合格,洞察销售是否合格,洞察管理机制是否合格。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大客户管理五要素(WHCSE):1.谁是大客户(Who), 2.谁来负责大客户(Coverage),3.如何管理大客户(How), 4.策略和战术(Strategy), 5.动态评估(Evaluate)。
很多企业对大客户的判定主要是看销售额。由于客户去年产出很多项目,今年就把该客户定位成大客户,给了更高的销售指标,致使负责该客户的销售无法完成任务,而被迫离职。
大客户管理不能追求短期利益,我们进行大客户管理的初衷是:在持续足够长的时间里,这些客户会对我们公司业绩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我们未来需要在这些客户身上投放更多资源和精力。而销售额仅仅代表着昨天,而不是未来,所以以此为依据,会使资源错配,业绩起起伏伏,销售不停更换。
2.如何评判大客户(WHO)
31
销售与市场篇
Figure3 综合积分法大客户判定四要素
如上图所示,在判定大客户时,建议采用综合积分法:根据客户在销售额、潜力、示范作用和能赢能做四个维度得分乘以权重,相加累计之和,计算客户总得分,再根据积分排名,取前X%名作为大客户。
由于不同行业或不同类型客户差别很大,我们可以针对不同行业或不同类型客户,区间得分的阀值设置不同,这样尽量做到相对公平。
3.谁负责大客户(Coverage)
大客户由地区分公司或办事处负责,还是由总部大客户管理部负责,这个问题涉及到销售业绩和个人收入,所以争议会很大,很多公司也总是调来调去。笔者个人建议,在开始时,存量大客户仍由地区销售负责,大客户总部聚焦对大客户的资源支持,动态评估和考核,以及对地区销售的任务分派、指导、培训和支持。至于销售业绩,可以双算。
32
销售与市场篇
Figure4大客户负责关系建议
如上图,1)大客户仍由地区销售直接负责;2)地区销售由当地分总或办事处负责人直接管理,但虚线向大区大客户总监汇报,大区大客户总监对地区销售进行任务分派、指导、培训和支持。3)大区大客户总监不直接管理大客户,聚焦对大客户的动态评估和考核,以及在各个环节提供专家、方案和预算等资源提供支持。
下面是在一个项目上,笔者给大区大客户总监定义的工作职责,供参考
1.大客户相关项目的立项评估和审批、交付资源的调用、售前和售后阶段项目进展的跟踪,
2.应办事处销售要求,针对大客户项目做售前支持(例如在商机立项前和交付团队售前专家到位前),
3.负责区域内,方案的工程商、集成商、设计院等各种合作伙伴拓展和结盟整体布局,
4.协调和安排办事处和解决方案部的资源跟进,支持重要合作伙伴,
5.和办事处建立紧密互动关系,定期培训办事处销售、售前和技术支持人员,
6.业务督导办事处行业销售,听取其汇报,指导其工作,
7.在大客户基础比较差的地区,承担大客户项目的销售角色(补位),
8.承担大客户销售数字,
9. 其所在大区内大客户整体布局规划,发展战略制定,主推方案的推荐,市场推广活动筹划和组织。
10.大客户关怀和提升。
11.和渠道部门建立合作伙伴体系:集成商、工程商、方案商、关系型合作伙伴…何管理大客户(How)
4.如何管理责大客户(How)
在Siebel中,有一套大客户管理的方法ESP(Enterprise Selling Process)。但由于内容比较抽象,而且没有详细的落地步骤和流程,所以在国内使用的并不太好。笔者根据项目实际经验,优化了ESP方法论,取名ESP+,如下图
33
销售与市场篇
Figure5 大客户管理ESP+模型
ESP+包含不少内容,笔者将会单独写一篇文章详细介绍。在本篇文章里笔者强调3点:
1)在客户识别阶段,如果是小客户,为了资源聚焦和提升效率,就可以简化管理流程。
2)在建立动态监控和评估模式时,要考虑如何评估客户关系紧密度。这个话题放在将来ESP+中去介绍。
3)客户管理中一定要做好项目的转化,大单走大项目管理机制,小项目走快速通道。但是每一个项目必须与大客户管理建立互补机制,即每一个项目要加强客户关系紧密度,以及更加洞察大客户3年内的需求和项目趋势。
5.客户策略和战术(Strategy)
在大客户管理过程中,我们始终要根据动态监控和评估的结果定义和调整客户的策略和战术。这个其实就是上图“大客户管理ESP+模型”中的定目标策略
34
销售与市场篇
6.动态监控和评估(Evaluate)
Figure6 动态监控和评估
如上图所示,在大客户管理中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去动态监控和评估:
• 客户重要性: 也就是通过综合积分法大客户判定四要素去评估大客户,这个评估频率可以是三个月或半年一次。
• 客户需求和自身能力:就是分析客户3个月内,3个月至1年内,1年至3年内这3个阶段客户对与我们相关产品、方案和服务的需求。以及为满足这些需求我们的能力和资源差距。这个评估频率建议是一个月或三个月一次。详细内容会放在将来ESP+中去介绍。
• 关系紧密度:用来评估我们和客户关系之间关系发展得如何。这个评估频率建议是一个月一次,而且有些部分应该可以软件系统自动统计。
35
销售与市场篇
三流销售员,卖价格;二流,卖服务;一流,卖....
1%的销量是在电话中完成的,2%的销售是在第一次接洽后完成,3%的销售是在第一次跟踪后完成,5%的销售是在第二次跟踪后完成,10%的销售是在第三次跟踪后完成, 80%的销售是在第4至11次跟踪后完成!
跟踪工作使您的客户记住您,一旦客户采取行动时,首先想到您。
销售最大的收获:不是提成多少,不是升职,不是增加了炫耀的资本,不是完成任务,销售最大的收获是:你生活中多了一个信任你的人!
销售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不是价格太高,不是拒绝你的客户,不是公司制度,不是产品不好,最大的敌人是:你的抱怨!你的借口!
1、顾客是最好的老师,同行是最好的榜样,市场是最好的学堂。取众人之长,才能长于众人。
2、依赖感大于实力。销售的97%都在建立信赖感,3%在成交。
3、当你学会了销售和收钱,你不想成功都难。
4、拒绝是成交的开始。销售就是零存整取的游戏,顾客每一次的拒绝都是在为你存钱。
5、要从信任、观点、故事、利益、损失、利他六个方面,创造让顾客不可思议、不可抗拒的营销方案。
6、销售是信心的传递,情绪的转移,体力的说服;谈判是决心的较量;成交是意志力的体现。
7、力不致而财不达,收到的钱才是钱。
8、一定要给顾客讲有含金量的东西,一定要学会创造价值,为顾客创造他需要的价值。
9、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要学会去链接。情感的关系大于利益关系和合作关系,要与顾客有深层次的情感交流。
10、顾客买的不仅是产品本身,更买产品相应的及额外的服务。
11、人脉就是钱脉,人缘就是财缘,人脉决定命脉。
12、你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给顾客建立自己的第一印象。
13、销售等于收入。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是销售的成功。当你学会了销售和收钱的本领时,你想穷都穷不了。
14、做业绩千万不要小看每个月的最后几天,这好比是3000米长跑,当你跑完2700米时,最后的300米犹为重要,最后几天是最容易创造奇迹的时刻。
15、没有卖不出的产品,只有卖不出产品的人;没有劈不开的柴,只是斧头不够快;不是市场不景气,只是脑袋不争气。
36
16、一流推销员——卖自己;二流推销员——卖服务;三流推销员——卖产品;四流推销员——卖价格。
17、销售时传递给顾客的第一印象:我就是你的朋友,我今天与你见面就是和你交朋友的,所有顶尖高手都是会把客户当家人的人。
18、随时随地都在销售,把销售变成一种习惯。成长永远比成功重要,你可以不在销售中成交,但你不可以在销售中不成长。
19、只有找到了与顾客的共同点,才可能与他建立关系。销售就是建立关系,建立人脉。
20、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顾客的品质一定要好。你的选择大于努力十倍。如果你为穷人服务,你将变得越来越穷;你可以把自己定位为珠宝店老板,也可以把自己定位为收破铜烂铁的小贩;你服务十个破铜烂铁不如服务一颗钻石。
21、小事情就是一切,煮熟的鸭子为什么会飞掉?是你的细节失败了,让顾客不爽了。
22、销售不变的法宝——多听少讲,必备多问少说;服务的最高境界——发自内心,而不是流于形式。
23、销售等于帮助,一切成交都是为了爱!爱他就成交他吧!收到钱是帮助顾客的开始。
24、销售员必备的乞丐精神——面对“顾客”首先微笑,每天被拒绝多次还是一如既往。
25、对待老顾客要像对待新顾客一样的热情,对待新顾客要像对待老顾客一样的周到。
26、销售是信心的传递,谈判是决心的较量;销售就是建立感情,销售就是获取信任。
27、顾客买的更多的是种感觉——被尊重、被认同、放心。
28、因为熟练,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极致。只有专业才能成为专家,只有专家才能成为赢家。任何顾客都不会和业余选手玩,因为他们深知业余没有好结果。顾客永远只相信专家,专家代表权威和被信任。
29、销售人员要永远问自己的三个问题:我为什么值得别人帮助?顾客为什么要帮我转介绍?顾客为什么向我买单?
30、天上不会掉钱,要赚钱找顾客拿。买和不买永远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价值的问题。要不断的向顾客塑造产品的价值。
31、看自己的产品就像看自己的孩子,怎么看怎么喜欢。热爱自己,热爱自己的产品,热爱自己的团队,热爱顾客。
销售与市场篇
37
销售与市场篇
一位麦肯锡7年老员工忠告:所谓的能力问题,全都是态度问题
职场上有句话,「TA 这是能力问题,工作态度还是好的」。
通常做得不够好的时候,「能力问题」似乎就比较容易得到谅解。
马云说,他坚信一个信念:态度比能力重要。你过去的态度,决定了你现在的能力。你现在的态度,决定了你未来的能力。本文作者拥有 7 年麦肯锡咨询经验,她结合身边朋友的故事,分享了态度与能力的关系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我承认,时代、机缘、天赋、性格、出身、早年教育,等等这些我们无法全然掌控的因素,关系重大,或许将我们的个人「能力」划定在某个范围内。
譬如,身为帝都一个普通的职场妈妈,我觉得自己大概率不能为人类飞向火星做出直接贡献了,也不能参加奥运会了。我也不敢拍胸脯保证自己现在创业能赚大钱或者改变世界。
然而,个人选择的力量,依然是太被唱衰了。
在我们此刻能力的边界,与全然无法突破的极限之间,依然有广阔的、不确定的空间。
我想分享几个身边小伙伴的故事,讲讲为何「能力」由「态度」决定——
过去的态度,决定了现在的能力;现在的态度,决定了未来的能力。
因为「态度」就是,你想把自己「能力」的边界,推到多远。
1
有态度的人,雷达开着
离开麦肯锡后,我做营销。有次内部培训,分享理财用户洞察,我问大家,「如果有个理财产品,银行承诺回报率 8%,你考不考虑?」
座中多数人会回答「考虑」,因为银行背书给人感觉风险极低,而收益率高过一般同等风险等级产品。
然后,我又会问,「还有个理财公司,是我表哥他同学开的,承诺回报率 10%,你考不考虑?」「不考虑。」
「那 12% 呢?」「不考虑。」
「那 15% 呢?」「更不敢考虑了!」
因为,你表哥的同学是谁啊,不太敢相信。
这就是个简单的问答,让参与者代入用户角色,感受一下对风险与收益的权衡。这能让培训气氛稍微互动一些。培训嘛,互动一点没那么枯燥。
不久后,我们团队有个小哥们去给人培训,我忙,没参与准备,培训时我电话接入旁听。
我忽然听到他问道,「如果有个理财公司,是我表哥他同学开的,承诺利息 10%,你会考虑投资吗?」
38
2
有态度的人,擅长自学
每个幼童的妈妈,大约都讨论过孩子吃饭的习惯问题,会有些孩子需要大人满世界追着喂。
当我们成年后,职场上也有「等投喂」和「自己吃」的大人。前者需要一点推动,后者自己买菜、自己点菜、自己搜索菜谱学做菜。
我们营销团队有个女孩是「内容运营」,俗称「小编」。她写作流畅,排版精美,但从来不怎么用 Office 软件。直到有一天,某个项目熬夜赶工一个 PPT,拉她也来帮忙。
我听到项目经理跟她说,「这些图用 PPT 画行吗」,而她回答,「你忙,赶快去吧,我自己百度,不清楚我再来问你」。
最后交出来的 PPT 很专业(当然与她的写作与设计底子有关),只有一张图她不会用 PPT 画,用 Photoshop 先做出来,问大家这样行不行。
有能力的人,对未知的世界,有「我可以」的态度。
感谢互联网,整个世界亦是一本打开的书,我们可以自己百度知乎,可以跟人请教,可以买书上课,可以看帮助文件,可以边试边学……
这世界上肯定有挑战智商极限与情商高度的事儿,但阻挡我们的,往往是「这没意思,这很难吧,我不行吧,以后再说」的状态。
是否能够自己动手、探索新知,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能走得多远,变得多强,过得多好。
销售与市场篇
说句实话,我设计的这个互动,真没啥了不起。我欣赏这个年轻的同事,因为他见到一个可能有点效果的方法,就去留心,然后有机会就去试用。
职场上能力比较强的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特别留意「别人是怎么做的,什么方法能帮我做得更好」。
他们的雷达始终开着——留意前沿趋势,琢磨前人经验,敏感更优方式。就好像少年时那些学霸,总关心别的学霸用什么参考书、做什么题库一样。
职场上的技能,包罗万象,动态发展,并没有一本「工具大全」可以让你读完一劳永逸。怎么写清邮件、怎么有效开会、怎么管理时间、怎么活跃气氛……,放眼望去,是日常中许多人在给你示范。
这一本本打开的书,看我们是否愿意去阅读、去琢磨、去实践。是在点滴中,我们慢慢地武装自己,变得更高效。
39
销售与市场篇
3
有态度的人,尽力而为
两年多前,我在前一家创业公司,CEO 提出在陆家嘴地区投放广告。我们选择了某个地铁站厅的广告位,速度签约了。
飞去上海,供应商陪着到现场一看,团队里一个 90 后当场脸色难看。
我悄悄问他,「你是否觉得不行?」
那是比较早的地铁线,站厅较为陈旧昏暗,效果比远程看图片差不少。站厅里乘客行色匆匆,所选区域的视觉冲击力不够。同时投放不同形状的灯箱和立柱,又增加了创意的难度和制作成本。
然而,我这个 CMO 天性犹豫,掂量着档期已定,这时候修改,不知道是否能行。
90 后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要改!我去说!可以商量的!来得及!」所幸供应商很配合,帮助我们做出了调整。
后来我把此事写进给 90 后的推荐信,他拿下了 Kellogg、Berkeley、LBS 等若干名校 offer。
实话说,买陆家嘴地区广告是 CEO 的主意,签约这个区域是这个 90 后好几层老板们的决定;事后没人能判定投放原来的位置一定不好;他早就说好两年后申请出国,也没打算跟这家公司生死到老。
也就是说,改位置,他只是给自己「找麻烦」罢了。
只是,优秀的人,有最强的渴望,要把事情做好。并因为此,他们独立思考、反思判断、提出建议、积极推动。
漫漫职场路上,有那种「既然做了,就要做好」的劲头,才有机会去承担更大责任,赢得更多的胜利。
40-
销售与市场篇
4
有态度的人,细水长流
去年,我忽悠一个电商行业的前同事来我们创业公司做消费金融。干了半年,这哥们觉得自己还是喜欢「消费」,不感冒「金融」,决定重返零售行业。
是我打乱了他职业生涯的节奏,我挺不好意思,就卖力用自己的人脉帮他找机会,最终结果也挺理想。这事儿照理就翻篇儿了。
去新工作报到那一天,他发消息给我,「我今天去 XX 上班,我小窗感谢了你帮忙建立机会的所有朋友,真心谢谢!」同时给我发了对别人表示感谢的聊天记录截屏。
一个多月来,我给他介绍过十多个零售圈的朋友,大多是麦肯锡和沃顿商学院校友。尽管加了微信、留了电话,大部分人本来会与他成为弱关系,从此相忘于江湖。
而他这个小小的举动,
第一,帮助我再次感谢了我俩麻烦过的人;
第二,向我的朋友们强化了「Autumn 推荐的人很懂事」的信息,我以后再推荐人也容易;
第三,把我的人脉变成了他的人脉,都在零售圈,相逢的人还会重相逢。
和这样的人打交道,真是心情舒畅,物超所值,下次还愿意为他付出!
你说,这事儿难吗?确实情商很高,而我知道,他这样做,并非全部出于技巧。
他一向以「靠谱」著称,而他懂得,「靠谱」这个人设,是这样细水长流建立起来的。
人设是这样,品牌是这样,做事也是这样。世间的道理就这么多,看你是否有意愿坚持去做。
41
销售与市场篇
5
有态度的人,保持正念
认识一个年轻同事,打过几次交道后,我隐约觉得怪怪的,却说不清问题在哪儿。
有一天,我和他的另一位领导的意见不同;事情不大,我和他领导通了个电话,达成了共识。
当时他站在我身边,长叹一句,「哎,老大们意见不同,我好难做啊」。
就在那一刻,我明白问题是在哪儿。那天,我给他反馈,对他说,「你试试别把这事儿想得多严重」。
他和生活中许多朋友一样,负责、肯干,就是容易流露负面情绪。
接触过一些负能量的人,抱怨一般有两个主题:
一个是「我好倒霉啊」;
另一个是「XX 好差啊」。
开会遇堵车,我好倒霉啊,交通好差啊。
马桶坏掉了,我好倒霉啊,物业好差啊。
老板出差错,我好倒霉啊,老板好差啊。
客户有问题,我好倒霉啊,客户好差啊。
别人误会我,我好倒霉啊,别人好差啊。
……
嗯,是挺倒霉的,环境也可能是挺差的。时不时直抒胸臆「丧」一下,能消气解乏排毒养颜。)但其实这样挺累的,周围人也跟着累。
保持正念,第一不要太过「升华」坏事。
堵车不至于天塌下来,都 21 世纪了抽水马桶迟早能修好,老板意见不同总有办法解决,各种倒霉事儿谁一辈子都要赶上几十几百次,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思绪不要过久停留在不开心的小
事上,不让小事侵蚀正面情绪。
其次,不要自觉「无能为力」。
抱怨外界很差、抱怨命运不济,说得诛心一点,潜台词是这事儿我没责任,而且我无力改变。
而正能量的人,可以马上惦记着,怎么去把事情往好的方向推动。因为抱怨没啥用啊。
42
销售与市场篇
相信自己可以去改变境遇,有这点志气,才能有撸起袖子去行动的能力。
保持正念,尽力而为,细水长流,雷达开着,自学成才。
这五个故事,都很小,对吗?没什么了不起,对吗?
是的,但我生活中有态度的人,让我好喜欢!
哪怕每天早晨买杯星巴克时,某个服务生笑得更灿烂,操作更流畅,有时关心地额外叮嘱一句顾客「当心烫」,我都会被感染到。
哪怕某个同事在讨论中多问几句,促使大家想多一点,我就会不由去企业通讯录看看 ta 是谁,觉得一起工作,与有荣焉。
即使在工作之外,聊起健身、美妆、追剧、旅行、P 图、养多肉植物,总有些人喜欢得厉害,研究得透彻,谈起来眉飞色舞,让周围的人觉得世界丰富又有趣。
遇到他们,我觉得空气里哔哩哔哩绽放着「我很喜欢,我要做好」的蓝色电光小火花,咔嚓咔嚓地给我充电。
这种正念满满、自我驱动的状态,推动我们以或许微不足道的速度成长,由量变达到质变,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边界。
这世上,有天赋的局限,有命运的束缚,这世上,有很多我们做不到的事。可是,我们可以试试不用「能力问题」做原宥、逃避的借口。你若不去 push,你又如何知道,自己到底可以走多远呢。
一边是社会经济的层层压力;一边是技术爆炸,迭代飞速,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而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阶层,都有人在选择尽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43
经济篇
人民日报痛批的顶级网红和赚500万的大妈,
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先说一个故事。
有1024个人,在他们的面前摆着一道门,这些门中间,有一半是生门一半是死门,也就是说,这1024人中,有一半的人会死,一半的人能够活下来。
然后再往前走,还剩下512个人,其中依然是一半的生门,一半的死门,最后剩下256个人。
往前走,游戏还没有结束,依然是一半的人活下来,依次剩下128人、64人、32人、16人、8人、4人、2人,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人,这个游戏就结束了。
这个最后剩下来的人,我们叫他幸存者。
如果你问这个幸存者: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他会告诉你:只要你一直向前,一直用力去推开那一扇门,那么你就会取得成功。
确实他就是做出了这样的努力,就取得了成功,可是当我们看到了全局才明白,他说的话只是“一部分”真相。
他只是众多死亡者中唯一的一个幸存者,还有1023个人,死在了那一场竞争里面。
这个现象,就叫幸存者偏差,而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正大量存在这种现象。
前几天,有一个大妈的故事在网上热传。
有一个大妈,在08年的时候买入5万块钱的股票,后面忘了,然后时隔13年之后再来销户,发现账户里面的钱多了500多万。
一下子看到这么多钱,大妈有点站不稳。
后来证券公司回应说,确实是有此事,大妈买的股票是长春高新, 13年的时间做到了100倍的收益。
44
经济篇
于是,又有很多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吹嘘股票如何让人一夜暴富,又有很多人把大妈的例子当做素材拿去大肆宣传,还有很多人说:按她这样做你也可以暴富....
大妈的故事在各大微信朋友群和朋友圈被刷屏,一些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而大妈的故事也一度上了热搜。
然而这件事情背后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呢?
按我们上面的那个游戏来说,她仅仅只是一个幸存者罢了。
我们先把时间线拉回到2008年。 08年,那个时候大妈买入的长春高新还只是一家房地产公司,按照现在的行情,如果一直做下去大概率不会太好,而长春高新真正的爆发拐点,是2012年买了金赛药业30%的股权。 这个金赛公司是做生长激素的,属于暴利行业,又属于龙头垄断地位,股价不知翻了多少倍,长春高新就是坐上它的过山车。但这一切都是2012年的事情,和大妈08年买入毫无关系,所以这个大妈根本不是什么理财高手。以上就是其一。
其二就是,大妈买入时候的股票价格大概是4.8,而长春高新价格低于4.8的时间,仅仅只有2天。而且,大妈一定要稳稳守住13年,如果期间卖掉,盈利是到不了100倍收益的。
其三,大妈买入的长春高新,属于涨幅很大的企业,在整个A股市场跑赢了99%的股票,也就是说,如果大妈不买这个股票,随便买一个其他股票的话,有99%的概率是股票退市、亏钱、或者盈利很低。
我们再回归到大妈本身,大妈说自己在08年的时候买入5万的股票,然后忘记了,而且她长居国外。 08年的时候5万块钱是非常值钱的,而大妈一下子就说忘了,我们由此可以推断出,大妈基本上是一个根本不缺钱的人。
所以,我们综合来看,要做到大妈这样,必须要符合以下这三个条件: 第一,一定要在08年中的2天时间买入长春高新。 第二,一定要在A股一千多只股票中,独独选中长春高新这一只股票。 第三,一定要有钱,忘记自己买了股票,稳稳拿住13年。
45
经济篇
要做到上面的,已经不能用“人才”来概况了,这简直是“神人”,这一切的一切,都只能说明大妈是一个幸存者,只是运气好罢了。 可是,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人,都只关注大妈这个5万变500万的神奇故事,而忘记了那些看不见的炒股者,他们炒股从500万变成5万,从豪宅豪车变成摩托平房,从家庭美满、人生幸福,变成妻离子散、天台跳楼。 如果我们不仔细分析这一切,盲目按照大妈的套路和路径去炒股,那么大概率会得到一个悲剧的结果。
这个大妈的例子其实不具备任何借鉴意义,模仿她的人,极有可能赔得一个底朝天,背负巨额债务,死无葬身之地。 这个浮躁世界最悲剧的一面就是:
我们只盯着第一名,把光环放到第一名身上,从而忘记第2名第3名乃至最后一名,是我们大多数人普通而真实人生。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现象的坏处,我们以为那是我们大部分人的人生,我们以为自己和他们是一样,可是殊不知,他们只是被上天选中的幸运例子,离我们普通人的真实人生太远。
我们再说一下这个网红炫富被痛批事件。 前几天,人民日报炮轰短视频上某网红炫富的视频,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
46
经济篇
这个叫大LOGO的网红,吃一两牛肉300块钱。
吃一只烧鹅8000块钱。
睡一晚总统套房,75000块钱。
可能有的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要批评?我消费不起,看看还不行吗?增长一下见识也好啊。
这句话表面上看没错,但是仔细想想,却不是这个道理。 这些网红,只会让你看到筛选之后的结果,故意隐藏了关键信息。
比如这些去奢侈场合消费的网红,其实根本不是自己掏钱,大部分是商家赞助,邀他们过来搞噱头的,炒作宣传。他们说这就是有钱人的生活,可实际上那只是极少的个例,而刚好被他们拿出来大肆宣传。
其次,这些在网上炫富的视频,很多都是虚假的,主要用来增长粉丝,贩卖焦虑,然后再割韭菜,而真正的有钱人是不屑于在网上“秀”的。
比如某个网红带你去探秘价值5个亿的别墅。
47
经济篇
进门就是劳斯莱斯幻影:
一个小小的沙发就是50万。
而实际情况是怎么样呢? 有人惊奇地发现,这个别墅已经被别的网红,在网上拍过无数次了只不过,这一次大别墅的女主人,被换成了自己的小姑妈:
原来,这个别墅已经成为利益产业链上的一环,被人专门用来拍炫富视频,被人专门用来造假。大家在网上看了那么多豪宅,以为豪宅到处都是,可是拍来拍去,就那么几套而已。
有个段子是这样的: 宾利汽车公司发布数据说,自己的某新款车销量仅为1896辆,而在抖音上宣称自己买了宾利的竟然有6万多人。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明白没有? 这些网红,只拿着聚光灯对着这些有钱人的生活,对着这些个例和“幸存者”,从而会产生“幸存者偏差”,让我们很容易以为那就是真实的人生,以为我们生活中有钱人就是那么多,从而看不清真实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
这会造成一种割裂感,看看网上有钱人多姿多彩的生活,再对比自己黯淡时光的生活,你会痛苦、焦虑,甚至会想着走捷径,你被这些东西裹挟着误入歧途。 在这样狂欢中,你得到的,只有焦虑和认知偏差,成了被裹挟在流量中的一棵韭菜。
48
经济篇
炫富的风潮一旦刮起,网上涌现出大量的炫富视频,人们只把焦点放在这些有钱人身上,这样带来的后果和产生的影响,是极其可怕的。
知乎上说:人在美国,刚下飞机,年入百万。
抖音上说:豪车豪宅,保镖秘书,门面收租。
微博上说:疯狂追星,豪掷千金,家里开矿。
可实际情况是怎样呢? 按照我们国家领导人的一句话:我们国家有6亿人月均收入仅有1000元,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上。 我们总是听人说,这个工作很好,那个工作来钱特别快,好像随便做一个工作都赚钱很轻松,可是你知道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
昨天,北京一个副处长送外卖的新闻上了热搜,他工作了12小时,才赚了41块钱,觉得自己很委屈。
看到了吗? 这就是我们真实的人生。 你所听过的某个外卖员轻松月薪过万,那是人家拿血拿泪,拿不眠不休,熬夜加班换回来的。
以为钱很好赚,是年轻人最大的一种错觉。 以为自己身边都是有钱人,而自己偏偏没钱,更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之前,有个35岁年薪百万的程序员在网上相亲的帖子火了,很多人吐槽说,年薪百万太常见了,这个男人不太有优势。 可是你知道35岁之前年薪百万的几率是多少吗? 是4000分之一。 这是什么概念呢? 现在我们很多大学一年的毕业生就是4000人,也就是说,整个大学,整个一届的学生,能够做到年薪百万的也才一个人。
前段时间,知乎上有个博主(@怒吃鸡胸肉)整理出的一张《上海各行各业真实税前收入表》:
49
经济篇
小区里的保洁,一个月2500;健身房的前台小妹,做一休一,月薪3500。
每天往返高大上写字楼的白领,拿着6000的薪水;星巴克全职,税后4000。
消防队专职开消防车的司机,6000;同单位的普通消防员拿着5000块钱的薪水,还得每个月交300的伙食费….. 怎么样?我们总以为魔都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应该人人月薪过万,可真实情况又是怎么样呢?
每一次,媒体公布平均工资,总是引来热议,很多人说,我就在这个城市,我为什么没有拿这工资?
其实这个东西有很大的迷惑性,也不太反映真实情况,那我和马云、马化腾平均一下,也是首富了呢。
真实情况,你看中位数就行,就是排在中间人的工资,你看看下面这张表,是不是瞬间清醒了?
50
经济篇
我还想用数据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世界: 我们总说遍地都是大学生,大学生找工作太难了,可是你是否知道,大学扩招20年来,至今只有不到4%的人有本科学历。
我们总说出门坐飞机,让旅途变得更加方便,似乎人人都坐过飞机。 可是你是否知道,中国还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90%的人没有出过国。
抽水马桶在我们生活太常见了吧? 但是我依然要告诉你,中国至少5亿人没用上马桶。
冰面之下隐藏的,才是真实的世界。
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北上广深四座城市,和杭州、南京、青岛等15个“新一线”城市的面积加起来,占比也才不到3%。
另外还有97%的土地,有三百个地级市,三千个县城,四万个乡镇,六十六万个村庄,那里的近十亿人口,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真实的世界,你根本想象不到。 我们在网上看过太多焦虑的东西,接受了各种不对称和虚假信息的影响,就不自觉地加入到各种焦虑和内卷当中: “90后,已经有XX人月入2万...” “谁谁已经年薪百万,你已经被同龄人抛弃...” “00后的存款都有XX万,你连后辈都不如...”
我们被动地卷入这一切,被这些信息偏差给影响,我们会焦虑,会痛苦,会打乱自己的节奏,会变得盲目和浮躁。
可是我想说的是,千万不要这样,我们千万不要被这些“幸存者偏差”误导,不要被这些炫富的视频给影响,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属于自己的真实世界里,找到平衡和适合自己的节奏。
不必羡慕谁,不必嫉妒谁,更不必被谁给影响,我们始终有自己的坐标和坚定的价值体系。
51
经济篇
最后,用一首我很喜欢的小诗结尾吧:
纽约时间比加州早三个小时,但加州并没有变慢。
有的人22岁就毕业了,但等了5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有的人25岁就当上了CEO,却在50岁去世。
也有人直到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9岁。
有些人依然单身,同时也有人结婚。
世界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身边有些人看似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在你后面。
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一样。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
所以,放轻松。
你没有落后。
你没有领先。
一切都准时,在命运为你安排属于你自己的时区里。
52
经济篇
死刑!北大学霸弑母案宣判!惊人细节曝光,现场搜出
大量性爱工具:他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8月26日上午,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吴谢宇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
以被告人吴谢宇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三千元。
至此,这起人间惨案终于尘埃落定。
然而,一个北大才子到底经历了什么,竟然会如此心狠手辣,亲手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他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01
就在半年多前,2020年12月24日上午9点,福州中院开庭审理“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
吴谢宇以涉嫌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站上被告席。
与此前的劳荣枝案一样。 吴谢宇案也采取了,公开审理的模式。
所有人都对吴谢宇好奇。 2016年2月14日,吴谢宇舅舅连同警方,踹开了大门背后的罪恶。
吴谢宇母亲的惨况。
案发现场的诡异。
吴谢宇3年的离奇逃亡。
围绕着吴谢宇一家的谜团,成了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吴谢宇为何要弑母?
还是以一种极其残忍的方式。
红星新闻采访了一个参加了庭审的人。他用了4个字形容吴谢宇: 从容冷静。 吴谢宇自述了20多分钟,引用了各种小说、影视剧,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 只有一个时刻,他表露出恐惧—— 杀害母亲后的场景。 “好可怕、好可怕。
吴谢宇浑身哆嗦,接着说出更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53
经济篇
02 杀机
为何杀害母亲? 吴谢宇在法庭上,首次公开了他的独白。
2010年,父亲因肝癌去世。 杀机就在那一刻,潜伏在吴谢宇脑里。 “爸爸不在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家。” 肝癌除了带走父亲,还抽空了母亲的魂、吴谢宇的快乐。 这个家原本就很沉默。 父亲因工作经常不在家,母亲又极度克制,吴谢宇从小就很擅长伪装。 他是「完美小孩」。 做的每一件事,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 让别人舒心。 父亲离世后,他同样如此。 不曾表露过内心的痛苦,也没让母亲担心。 这对母子,都在假装若无其事。
伪装终究有破功一日。 去北京读大学后,吴谢宇内心的孤独日渐剧增。 2013年暑假。 他第一次和朋友提到,大学太过压抑,想自杀。
因为父亲离世,他变得很焦虑。 2014年。 他开始频繁去医院检查。 声称自己心跳得很厉害,认为自己和父亲一样的绝症。 “快到期了。” 后来,他察觉自己心理出了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周都去医院看心理医生。 但没太见效。
弑母前,自杀的想法已经飘在他脑海很久。 独自在北京时,只要走过高楼,就会有冲动想要跑上去一了百了。 有一次,他差点成功了。 那是在天津。 他跑到住宿的酒店顶楼,试图跳楼自杀。 楼顶的防盗网救了他。 自杀未遂后,他出现了一个念头:“我死了,我妈该怎么办?”
人的潜意识有时很可怕。 一旦形成了,尤其是负面的意念,会快速蚕食人的理性。 吴谢宇从小被封“学神”。 靠的是自我控制、极其强大的信念系统。 但也因此,他非常自负。 他认为父亲去世后,自己就是一家之主。 “我是妈妈的妈妈。”
自父亲去世后,母亲经常茶饭不思。 他偷看过母亲的日记。 写满了对父亲的思念,对现实无奈的痛苦。
“爱你爱到极端的时候,你不敢做的事情你不能做的事情,我替你解决,我什么事都给你解决。” 准备自杀的吴谢宇,放不下母亲。 他决定要把母亲带走。
他把日期定在7月10日。
包含2个意义。
1、他生日日期倒过来。2、母亲学生毕业典礼结束日。 庭上,吴谢宇绘声绘色地讲着,时而低沉、时而激昂。 他认为,死亡是一个工具。 借助这个工具,他和母亲就能找回父亲,再次一家团聚。
这是真话吗? 犯罪心理学专家武伯欣并不认可。 他认为,吴谢宇不过是在合理化自己的犯罪行为。 一个真正被戳穿的人,行为表现应该是慌张、悔恨,乃至痛哭下跪。 但吴谢宇太镇定了。 这种不合常理的状态,背后表达的可能是得意。
因为谁也猜不透他。
54
经济篇
03 弑母
吴谢宇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人。 他喜欢自定义。以此合理化自己的所有行为。 谈到弑母计划时,他自称整个计划是按照“数学模型”进行的。
第一步,试探。 有一次放假,吴谢宇从北京回了福建。 他和母亲表达了自杀的想法。 据吴谢宇称,母亲听到后,情绪非常激烈。 “你想自杀?那我也活不了了,我也想死。如果你自杀那不如我先死。” 这段话冥冥中默许了吴谢宇的计划。
第二步,购买作案工具。 自以为得到母亲默许后,吴谢宇在6月开始购买作案工具。 防水塑料布、防油桌垫、干燥剂、防潮剂、防霉包、抽湿器、真空压缩袋抽气泵、隔离服,以及各种刀具。 静静等待着,7月10日到来。
被逮捕前,很多人认为吴谢宇对母亲怀恨在心。 原因是母亲的头部几乎被吴谢宇砍断。 他却推翻了这个猜想。 他表示,砍断母亲的头是因为想抱着自杀。 在实施计划前,他曾浏览过大量灵异资料,在一些论坛里,他了解到,人死后灵魂集中在头部。
他在自己房间动手,这也是精心计划的。 他声称,因为父母很好,不希望血迹污染了他们的床。 “我希望爸妈永远是干净的人。” 在此前的报道中,我们都以为尸体在吴谢宇床上。 但实际,是在床下。 当时,众人破门而进,看到吴谢宇床上,有一个人体被层层包裹着。 拆开后,发现是假人。 他们继续搜索。 最终在床下发现了吴谢宇母亲。 恐怖的是,假人和尸体包裹得一模一样。
后来,吴谢宇解释了这个举动。 他表示:“这是超度妈妈上天堂的仪式,超度3天,妈妈就能去天堂和爸爸在一起。”
吴谢宇说得很真切。 逃亡期间,他也用行动,继续着超度母亲的仪式。 据吴谢宇父亲好友透露,在吴谢宇逃亡后,曾有一个女网友联系过他们。 女网友声称,和吴谢宇有过密切联系。 他们在贴吧认识。 后来,吴谢宇建了一个精神疾病类的QQ群。 昵称谢天琴。 也就是,母亲的名字。
女网友还发来一个网址。 打开后,是吴谢宇QQ号创建的网络墓碑。 取名:谢天琴纪念馆。 女网友表示,吴谢宇经常会在群里呼吁。 让大家多去上上香。 但女网友遇到的,真是吴谢宇吗? 没人可以证实。 因为,吴谢宇不曾交代过此事。
但与行动不谋而合的,是吴谢宇在庭上对母亲的表白。 他认为母亲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甚至一脸痛苦表示:“没有更好的方法,当时觉得这种方法(弑母)是最伟大的。”
55
经济篇
吴谢宇真的爱母亲? 痛下杀手真是为了帮母亲摆脱吗? 起初,我也被骗了。 但查阅大量报道后,我发现了2个端倪。 据知情人称,吴谢宇杀害母亲后,其实没有第一时间离开福州。 他藏在酒店里长达半个月。 期间多次回家,安置尸体、整理案发现场,甚至把家里的壁纸都换了。
不仅如此。 他还购买了大量活性炭、监控设备、把母亲日记剪贴拼凑,伪造了辞职信。 实施计划前,他提前领了一笔竞赛奖金。 杀害母亲后,他又骗取亲戚、父母朋友、同事合共140多万。 这些蛛丝马迹,都成了铁证。 揭穿了他口口声声的“以爱之名”。
他早想弑母。 也早就想好奔向逃亡之路。
04 性瘾
逃亡后,吴谢宇过上了新生活。 与一般逃犯不同,他在四处躲藏外,还开启了放浪形骸的模式。
他在酒吧、夜总会上班。 与很多女性关系混乱。 此前骗来的钱,几乎都花在彩票和嫖娼上。 相关知情人曾透露,吴谢宇性欲极强,愿意为嫖娼花巨款,有时甚至一次叫两名性工作者。 后来,吴谢宇和一名性工作者恋爱。 热恋期间,吴谢宇拍摄了多部私密视频,购买了很多情趣玩具。 再后来,吴谢宇居然提出结婚。 两人一同回了女方老家,还给了十几万作为彩礼。 最后,他甚至向对方说出了弑母的秘密。
吴谢宇像是真的爱上了。 他非常痴迷这个女人,为了她不惜暴露行踪。 但对方还是分了手。 原因之一是吴谢宇在恋爱期间,仍在持续嫖娼。
熟悉吴谢宇的人,都无法相信他的性欲很强。 他生在克制的家庭。 平时表现也非常儒雅谦逊。 只有和他恋爱过的女性,才窥探过他这一面。 吴谢宇被逮捕后,他前任女友的闺蜜,曾接受过采访。 期间,说过一句很有暗示性的话:“他精神上的爱满满的,他需要生理上的爱。”
知情人还曾透露,案发现场发现的一些惊人物件。 当时,办案人员到场搜查。 结果在吴谢宇的杂物间,搜出了大量性工具。
而吴谢宇也透露过,他知道自己存在性瘾问题。 第一次看黄色电影后,他的性意识苏醒。 他开始自慰。 这原本是很正常的生理探索行为。 但因为从小接受克己复礼的教育,他内心充满着负罪感。 “觉得自己很脏。” 他开始频繁浏览各种“戒色”相关的贴吧、论坛,试图摆脱自慰。 却发现越是恐惧,自慰频率越高。 渐渐地,自慰成了他宣泄生活压力的方式。 最终演变成性瘾。 到这,我忽然茅塞顿开。 吴谢宇逃亡的突变,变得非常合理。 他其实从没有变。 不过是释放了天性,做回原本的自己。
56
经济篇
05 分裂
分裂 吴谢宇个性很两极。 许多媒体用「天使与魔鬼」,形容他的分裂。 他就像变色龙。 太懂得隐藏心性,善于伪装。 这是他从小习成的本领,指导老师正是自己的母亲。
在庭上,吴谢宇反复提到一个关键词:满足。 他从小到大,都在扮演父母给他的角色,努力活成他们的骄傲。 但这不是真实的吴谢宇。
吴谢宇的演技炉火纯青。 大学期间,他把和母亲通话当作一份作业。 他每天收集有意思的段子,铭记自己的生活细节,只为了应付母亲的来电。 这个习惯甚至延伸到了,他的两性关系中。 对待异国的前任,他如法炮制。 每天固定在美国时间早上8点给她短信,汇报行程,并且在末尾加上“我想你,日复一日”。 吴谢宇前任曾表示,吴谢宇是她遇过最温柔的男生。 从不会发脾气。无论什么时候都非常柔和。
吴谢宇的八面玲珑简直众所周知。 所有和他有过接触的人,都会对他印象非常好。 他铭记每个同学的生日。掐点送上祝福。就连各种节日,他都不会过放过。 最过分的是,这些信息都不是群发,而是独一无二的。 学神。暖男。他活成了每个人的理想型。 但人又不是机器,怎么可能做到去情绪、去个性化呢?真相是,吴谢宇从来都在演戏。
案件发生后,吴谢宇的音乐社交账号被扒了出来。 里面全都是重金属音乐。 他最喜欢的一支乐队,曾用名“炼狱”。 他的歌单里,收纳了大量“上帝羔羊”乐队的歌曲。 这支乐队的logo,寓意是:拯救无可救药的灵魂。 熟悉吴谢宇的人,几乎不知道他曾恋爱过。 女友是高中同学。 这是一场注定没有结果的跨国恋。 2015年9月。 逃亡中的吴谢宇,给女友发了分手短信:“我爱你,但是我无法征服你。” 他一辈子都在寻求征服感。 大二时,吴谢宇一个高中好友曾去大学找他玩。 期间,好友询问他恋爱状况。 他否认已经恋爱。 并且说:“女人和成就比起来不算什么,女人不在我的人生计划内。” 他真的爱过异国初恋吗? 后来对那个性工作者又是否是爱情? 也许,一切都是他的戏。 在社交平台,转发需要智商才能看懂的,隐晦表达“LOVE U MOM”的图片。 那时,吴谢宇是爱母亲的。 但在微信资料上,写下恺撒宣言“我来我看我征服”。 吴谢宇又痛恨被操控的人生。 吴谢宇究竟为何弑母? 我也许永远无法知晓真相。 但我唯一能确定的是,这个看似完美的男孩,在前21年的人生,一直过着空壳生活。 他从小没有话语权。 只能按照,母亲的刻板教育为人处世。 父亲是他生活的一扇窗。 但2010年,这扇窗关闭了,夹在他与母亲之间的缓解墙坍塌。 这对隐藏心事的母子,隔阂越来越厚。 悲剧一夜发生。 外界认为的「完美家庭」瓦解,众人无不哑然。 这也许是注定的结局。 吴谢宇父母都在艰难的原生家庭中长大。
这个局限,报应在了吴谢宇身上。
也暗示了这场因果的终点。
57
经济篇
被囚997天后,孟晚舟终迎大结局
孟晚舟这个名字,已持续997天,牵动人心。
2018年,孟晚舟被加拿大扣押,美国提出引渡。
2020年,案情证据公开,系美国一手炮制,汇丰银行构陷。
2021年8月18日,孟晚舟引渡案再次开庭,这一案件进入最后结案阶段。
外界预计,判决结果有可能在加拿大今年的大选之后,也就是10月下旬或之后再公布。
现场视频中,孟晚舟一袭蓝裙,微笑走出家门,与各国记者问候,随后登车离开。监禁三年之久,还能如此平静,心智不是一般厉害。
尽管她脸上云淡风轻,但脚踝的电子镣铐,提醒人们一个现实——她的合法权益,遭受严重侵害。
晚舟”这样浪漫古典的词,让人想到“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孟晚舟的处境,并不宁静祥和。
作为任正非嫡女、华为首席财务官(CFO),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美方扣坐人质,当成谈判筹码,目的是施压,意图是绞杀。
面对西方列国联合围剿,孟晚舟表现从容。数度出庭,衣冠齐楚,姿态优雅,自有大女主风范。
任正非曾明确表示,不让步。
谈及女儿,这位年逾古稀的父亲噙泪不发:“我已经做好见不到她的准备,她是替我受苦啊。”
寥寥数语,悲壮自现。
58
经济篇
1972年,孟晚舟生于贵州都匀山区,2岁时,她成了留守儿童。没有锦衣玉食,没有父母陪伴,因为他们双双应征入伍。
孟晚舟的童年,辗转于贵州、成都、部队、深圳,四处颠沛流离。
1989年,考入深圳大学,学习会计专业。
1993年毕业后,进入华为基层,负责总机转接和文件打印等工作,琐碎且辛苦。
此后,她随团去到莫斯科参与国际通讯展,半工半读,进修华中理工大学财务专业硕士。
1998年,她从行政转为财务工作,一门心思深耕。十年间,孟晚舟进行一系列包括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财务制度的改革。可谓足智多谋,手握重权。
2009年建成全球账务系统,2011年出任公司常务董事CFO…
2017年2月,福布斯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孟晚舟排名第八。
2018年3月,员工投票选举她为副董事长。
却有一场阴谋,暗中发力。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机场被逮捕软禁,引渡案由此展开漫长拉锯。
2019年1月29日,美国司法部宣布对孟晚舟的指控,并正式向加拿大提出引渡请求。
2019年2月18日,BBC公布任正非专访,其反对美方指控。
2020年5月28日,加拿大法官宣布判决该案符合引渡标准,孟晚舟未能获释。
2020年6月16日,孟晚舟引渡案继续开庭进行听证。
2020年7月24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公开下一阶段庭审的证据材料。
公开证据表明,孟晚舟案完全是美国一手炮制的政治案件。
汇丰银行做局、拼凑材料、捏造罪证,从2013年约见孟晚舟,2016年调查HW,2017年8月终止与HW合作,2018年12月配合美国构陷…
孟晚舟从容不迫,皆因背倚家国,正如企业官方宣言——
“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自古英雄多磨难。”
59
经济篇
同样是任正非的女儿,姚安娜的国民呼声,远远不及孟晚舟。
任家有两女,大女孟晚舟是原配所出,二女姚安娜系二婚所生。姐妹俩各自擅长领域不同,人生规划也互不相交。
1998年1月,姚安娜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四季如春之城。
2003年,5岁的姚安娜学习琴棋书画,在钢琴弹奏上表现出色。
2007年,她开始沉迷芭蕾舞。
当然,作为富家二小姐,坐拥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先在上海金宝龙芭蕾舞室接受准职业训练,期间参演《天鹅湖》《舞姬》《睡美人》等经典芭蕾舞剧;后赴海外,参与华盛顿、杰佛瑞、奥兰多喝美国芭蕾剧院等夏季集训…
2013年,15岁的姚安娜已成为英皇芭蕾RAD最高级别获得者。
2015年,17岁的姚安娜被哈佛大学录取,学习计算机与统计学。那年,哈佛在中国一共只录取4名学生。她以ACT考试满分的成绩,力破无脑花瓶的传言。
进入哈佛之后,她并未闭塞象牙塔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Brainco公司实习,参与研发世界首款脑机接口智能假肢;将知识学以致用,担任哈佛中国论坛财政部负责人。
最著名的影响力事件,应该是那场全球关注的舞会。
2018年,20岁的姚安娜受邀参与“世界十大奢华晚会之一”的巴黎名媛舞会。
舞会门槛极高,每年只邀请20人,除了意大利、比利时等欧洲传统皇室贵族成员可以参加,只邀请名门贵族、富豪明星的后代。每位“舞者”,必须兼备出色的教育背景、优秀的品格修养、高尚的公益精神,年龄限定在十七岁至二十一岁。
特朗普千金伊万卡,挤破脑袋想参加,却被拒之门外。
舞会上,姚安娜身着高定礼服,戴上法国卢浮宫的展出珠宝,与比利时王子共舞一曲,可以说是顶级公主配置。
舞池初战告捷,她真正进入大众视野。
60
经济篇
2020年,姚安娜哈佛毕业。
她没有继承家业,也未从事网络工作,反而转战娱乐圈。
2021年1月,23岁的姚安娜首登时尚杂志《OK!精彩》封面;发布首支单曲《Back Fire》…
作品公布之初,备受质疑,晒出的排练小视频令人不忍卒睹。虽然她表示正在认真筹备的过程中,但网友们明显不买账。
甚至有人感叹:既生瑜,何生亮。
姚安娜曾问“为什么大家喜欢姐姐不喜欢我?”
大抵她的出道,恰逢敏感时局、家姐身陷囹圄。大众期待值很高,难以接受高开低走。资本扶持,实力欠缺,最为致命。
关于她的嘲讽和diss,潮水一般涌来,什么不知人间疾苦,什么性格嚣张跋扈…
但其实,她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爱生活爱热闹的小姑娘。
《中餐厅》播出后,凭借为人处世的细节,姚安娜稳稳圈粉。
她的标签不是企业小公主,而是“把每段经历变成宝藏”;毫无娇气,乐于助人,为大家准备应急包;情商十分在线,评价黄晓明暖心,宁静酷飒豪爽,龚俊厨艺超强,周也细致入微,丁真活泼可爱,最后自谦一句“厨房小白”…
修养非一时练就,可谓日积月累,方见真章。
《春秋》有语: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没有必要将任家两女对比高下,她们出生在不同的时代,肩负着不同的责任,追求不一样的生活。术业各有专攻,人生各有准星,道路才会越走越开阔。
孟晚舟暂未回国,但家书中,语调轻快,甚至透露她在“自学五六门功课,准备狱中读博”。
姚安娜虽然年轻,却并不肤浅,曾在采访中回答: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或许资源、见识,都会比其他人更多一些。既然如此,肯定要做到更优秀。”
姐妹异地,同在拼搏。
自始至终,任家无人哀嚎卖惨,而是冷静处理问题,按部就班生活。作为亲人,日日夜夜思念牵挂,殷殷期盼平安归来。
但他们用了更宏大的方式去守护。
孟晚舟,当归了。
61
财务篇
差旅费报销这件“小事”,让很多人头疼,那么,华为差旅费报销究竟是怎样的呢?本文从华为差旅费报销细节、华为费用审批流程、差旅费报销财务处理三个方面展开,让你轻松掌握企业差旅费管理之道。
华为差旅费报销流程
01
华为差旅费报销流程
一、出差申请
各部门建立并严格执行出差审批制度。
人员出差须事先填写出差申请,并将出差申请附在费用报销单后。
如因外部邀请等情况出差的,须将邀请函等文档附在出差申请后。
出差申请应完整、详细填写,包括出差的起程日、预计外出公干时间、出差目的等,并须得到出差人员直接主管的批准。如出差受益部门与员工所在部门不一致,出差申请还须得到受益部门权签人审批同意。
副总裁以上的人员出差须得到主管领导的批准。
二、出差延期
出差延期指实际出差天数超过事前审批的出差天数。所有出差延期,须事先征得直接主管部门的同意,出差结束后须在报销单上注明原因或另附文字说明,并经直接主管批准,否则延期期间的费用不予报销。
62
财务篇
02
华为差旅费用管理
一、机票
一般情况下,员工出差应乘坐飞机经济舱,并根据业务日程尽量直飞,但以下情形,可以选择乘坐商务舱:
1、40岁以上高级副总裁、45岁以上总监(以及同级别业务专家)可以选用商务舱。
2、其他员工因出差途中生病等特殊情况乘坐商务舱的,须经部门权签人审批同意。
3、紧急情况、出差途中生病,或因其他特殊情况,经财务权签人批准的。
4、陪同客户原则上不要求同舱位,确需同舱位的,须经一级部门权签人审批同意。
不符合以上条件乘坐商务舱的,公司按经济舱标准报销。
二、住宿
入住酒店应优先选择公司签约酒店,签约酒店无法安排等特殊情况方可入住非签约酒店。
住宿费在公司开支标准内据实报销。若入住酒店的标准超过公司住宿标准,事前须经二级部门权签人审批同意。 住宿发票上应注明住宿的起止日期、住宿单价、费用项目等信息,报销时原则上须提供详细费用清单。 员工因私发生的餐费、电话费、洗衣费等费用由个人承担。
03
华为费用审批流程
63
财务篇
小编在网上找到一份华为的出差费用管理制度:
华为对员工出差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在审批上更是严格把关,充分放权,员工和主管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避免弄虚作假。
1、出差前填写出差申请并提交直接主管批准。
2、对发生的差旅费用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
3、对各项差旅费用,在发生之前已经充分理解本制度对此的规定。
4、任何与本制度不符、或超出本制度所规定标准的费用,须事先获得财务权签人批准,并将财务权签人的批示附在费用报销单后,没有批示将按正常标准或范围报销,超过标准或范围的部分由个人承担。
5、出差返回后,及时填写正确的费用报销单据并附上相应原始票据,报销费用.
6、保证费用发生的真实性,如实申报本人所发生的出差费用及相关补助,严禁私费公报。
7、对于财务的询问及问题反馈,及时予以回答和处理。
★主管应承担以下责任:
1、对部门的出差需求进行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
2、员工出差前,由直接主管审批员工的出差申请,避免不必要的出差,以控制成本。
3、对员工所报销费用的必要性、真实性、合理性进行全面审核,确保所发生各项费用符合本制度。
4、对财务反馈的员工报销问题予以关注。
在员工费用的过程中,华为财务对几个环节进行了优化:
审批环节,由电子审批代替人工审批。以前报销员必须找到领导面对面签字,现在,电子流审批即可。
单据流转环节,实现集中快递处理。以前是报销人员挨个拿着单据送到财务部,现在只需快递寄至财务共享中心。
付款环节,系统批量处理代替了逐笔打款。以前要由出纳一笔一笔给报销人员打款,现在系统能归集员工姓名、身份证号、银行账号等信息,与网银对接后可批量转账,大幅减少出纳的工作量。
账务处理环节,由系统自动化处理代替手工录入。以前每报销一笔费用,会计就要做一笔分录,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
现在,通过SSE费用报销系统与财务软件对接可直接生成会计凭证。
★员工应承担以下责任:
64
财务篇
04
差旅费财务报销处理
一、差旅费用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对于差旅费应该包括哪些具体内容,目前的会计准则、财务通则和税法均无具体规定,实务中更多参照的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差旅费是指工作人员临时到常驻地以外地区公务出差所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
因此,大多数企业在实务中差旅费具体包括的费用有一下几类:
1、交通费:出差途中的车票、船票、机票等;
2、车辆费用:如果是自带车辆,出差路上的油费、过路费、停车费等
3、住宿费;
4、补助、补贴:误差补助、交通补贴等;
5、市内交通费:目的地的公交、出租车等费用;
6、杂费:行李托运、订票费等。
二、财务人员应该如何审核差旅费报销单
1、关注出差日期为非工作日的情况;
2、关注记账凭证中差旅费报销金额为100的倍数情况;
3、关注一定会计期间多人差旅费相等或非常相近的情况;
4、关注住宿发票尾数为奇数或者单间房费为小数的情况。
三、差旅费应该怎么账务处理
对于差旅费的账务处理,会计准则并无具体规定,仅在会计科目“管理费用”的使用说明时提到一点。根据差旅费报销人员性质不一样,按照会计原则,实务中的差旅费报销主要计入两个会计科目:
1、管理费用——差旅费
主要用于核算管理部门或后勤部门人员出差发生的费用。
2、销售费用——差旅费
主要用于核算销售或营销部门为销售产品、市场推广等发生的的差旅费。
65
财务篇
除此之外,再给大家列举几条特殊的差旅费用:
1、 制造费用:比如,制造型企 业产品加工过程中,有一个环节需要委外加工,但是企业又不放心受托加工方的质量控制,决定安排生产技术人员到受托方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现场质量控制。
2、 业务宣传费:比如,企业为了增强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心与忠诚度,开展了参观工厂等的活动,在活动中,企业承担了消费者往返的差旅费等。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目的就是为了宣传,实际作用也是宣传,因此该活动发生的费用应计入“业务宣传费”。
3、 董事会经费:比如,企业独立董事为行使其独立董事的职责而发生的差旅费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特殊情况下的差旅费,园粉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后,遵循会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确定计入的会计科目。
66
财务篇
如何建立一个完整的企业财务模型
建立一个公司财务模型是进行DCF现金流分析估值的基础。虽然这很基本,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专业人士都能掌握这个基本技能。有的基金经理不知道如何建立财务模型,无法平衡资产负债表。当然,很多基金,包括对冲基金,都不太重视建模型,他们快速的决策过程让耗时费力的建模变成了累赘。所以,很多基金都会直接拿证券分析师的模型进行分析。还有的基金只做一张表,也就是利润表的模型。
一个完整的企业财务模型包括三张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三张表相互联系,互相影响,构成了对一个企业财务运营的完整模拟。通过对模型参数的调整,可以对企业的各种运营状况进行研究,从而对现金流和估值有深入的分析。
在建立模型之前,首先要对会计准则和这三张表的内在关系深入了解。我对这三张表的理解,一图以概之:
对于一个有过严格工科教育的人来说,财务模型并不难。因为三张表的关系并不复杂,数学表达上也超不出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范围。但是,只有真正了解这三张表的内在联系,深入了解公司的运营本质,才能真正建好一个财务模型。
01.
建模准备
在建立模型前,首先要取得至少过去5年的财务数据,以便根据历史数据设定对未来的假设。当然,不仅是数字,更要通读过去5年的年报,尤其是财务报表附注部分,掌握数据后面的信息。
67
财务篇
02.
利润表
建立财务模型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利润表模型。利润表与其它两个表的联系不是最为复杂,利润表更多的是给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提供输入,所以利润表比较容易建立。为了建立利润表,必须对影响利润表的一系列因素进行假设。一些最基本的假设如下:
在所有的假设中,销售额增长率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因为很多的其它参数的假设都是基于销售额的一个比例而来。在做假设时,既要参考历史数据,也要考虑公司未来的发展,可以说是没有绝对的正确与否。
在利润表上,有一个重要的质量监控指标,这就是运营杠杆。一般来讲,一个公司的运营杠杆相对固定。如果预测未来公司的各项数字,发现运营杠杆与历史相比有重大变化,这时候就要重新检查各种假设,看是不是有不合理的地方。一般模型假设都没有深入的固定成本与费用和可变成本与费用的分析,很容易把运营杠杆的效果就忽视了。
利润表上另外一个重要的质量监控指标就是净利润增长率与ROE的关系。在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ROE就是净利增长的极限。
如果净利润增长远远超过历史平均ROE水平,那么这个公司一定有重大的改变,比如增发或借贷这样的资本结构变化,或者盈利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如果没有这些重大改变,肯定有一些假设是错误的。
68
财务篇
03.
资产负债表
来自现金流表:
第一,资产负债表中现金部分是来自于现金流量表。· 第二,借款部分来自于现金流量表的筹资部分。· 第三,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与现金流量表的经营现金流和投资现金流都有关系。· 第四,股东权益也与现金流量表的筹资部分紧密相连。
总之,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公司在某一个时间点的状态,而现金流量表就是资产认负债表变化的记录。
来自利润表:
利润表的净利润会进入资产负债表的存留收益,增加股东权益。
剩下的很多项目就必须假设了。一般来讲,都是根据历史与经营按销售额比例做假设。
资产负债表的一个重要质量监控指标就是现金转换周期。一般来讲,没有重大改变,一个企业的现金转换周期是比较稳定的。如果做出来的模型的现金转换周期有大的改变,这就说明有的假设是不合适的,需要修改。
当然,整个模型是否有问题也要靠资产负债表来进行质量监控。如果模型建好后发现资产负债表不平衡,资产不等于负债加股东权益,那么模型肯定有问题。
资产负债表相对比较复杂,与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69
财务篇
04.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的历史并不长。1987年,美国的FASB才规定现金流量表是公司必须报告的财务信息。1992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才规定现金流量表是公司必须报告的财务信息。现金流量表提供了资产负债表变化的重要信息。
现金流量表里面的经营现金流与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关系紧密:
首先,净利润就来自于利润表。· 其次,流动资金的变化是从资产负债表而来。· 最后,在经营现金流中需要做出对摊销与折旧的假设。
这就需要查询公司历史上的摊销折旧占资产原值的比例,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合理的假设。
投资现金流最重要的是资本支出假设。这个数字大小对DCF估值影响重大。因为资本支出减少自由现金流。一般来讲,一个公司维持运营需要的资本支出至少需要与摊销折旧相似,如果公司快速增长,则资本支出要超过摊销折旧。
筹资现金流最重要的是分红比例。这就需要看历史数据,然后做出合理的假设。
对于现金流量表,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就是杜邦分析中的资产周转率。一个公司的资产周转率会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变化。但是,一个行业内相似企业的资产周转率是类似的。比如说物美的资产周转率大约是沃尔玛的60%左右。
70
财务篇
另外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就是杜邦分析中的财务杠杆。一般来讲,一个企业的财务杠杆不能无限提高,否则就有倒闭的风险。如果模型算出来的未来财务杠杆显著高于历史平均水平,那么一定要检查相关的假设。
至此,我们就把三张报表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业财务模型。这个模型是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的模拟。用这个模型,我们可以进行几乎所有的估值。当然,如果有统计方面的强大背景,还可以把统计模型融入财务模型,用蒙特卡罗的方式对企业估值进行模拟。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模型有多完美,数据的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数据质量有问题,那么不论模型有多好,永远是垃圾输入,垃圾输出。
如果做出来的物美模型的未来资产周转率超过了沃尔玛,那就要问一问到底是什么让物美比沃尔玛更加高效。如果没有神奇的因素出现,多半是销售额增长假设过高,或者资本支出假设过低,或者摊销折旧假设过高,或三者都有,让资产周转率变得不合理。
71
财务篇
财务总监经验之谈!总结了全面预算
最重要的11个问题
一、财务预算应该由谁来做
三、怎么削减预算支出?
不少人觉得理所当然应是财务部。要真这么想就麻烦了。因为一是高估了财务部的能力,包括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二是在未来预算调整与考核时,会把财务部架到火上烤。编制预算时,财务部是组织者和数据汇总者,但不是决策者,也非执行者。只有认清了角色,做预算时财务才会不错位、不越位。
不少人觉得理所当然应是财务部。要真这么想就麻烦了。因为一是高估了财务部的能力,包括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二是在未来预算调整与考核时,会把财务部架到火上烤。编制预算时,财务部是组织者和数据汇总者,但不是决策者,也非执行者。只有认清了角色,做预算时财务才会不错位、不越位。
二、预算模板该怎么设计?
首先,当然要判断每笔花销是否值当,有无增量产出。这点说来容易,可多数时候这是没法确定的。碰到这种场面,先别慌,不要被要钱人的气势和声音压倒。不妨反过来看,如果不支出这笔钱,是否必然会造成公司效益减少。只要答案是否定的,会计人员砍预算就有底气了。
四、编制预算时支出预算如何确定?
你可能马上会回答,量入为出啊。这个回答是对的,但不全对。若是在成本费用中心,按照量入为出来规划支出预算是对的。但在利润中心,支出却可能创造收入。到底该量入为出,还是量出为入?这有点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辩论。例如,华为利润中心支出秉持的原则是———是否有利于潜力与效益的增长。
72
财务篇
五、市场推广费何时可以花?
七、怎么才能让预算起作用呢?
为开拓市场,可选择的推广手段有很多,如广告宣传、打折促销、送代金券、办卡送礼等,但此类手段都以付费或减收为代价。在批准市场推广预算前,需要考虑,不用花钱的市场推广手段是否已经用尽?是否已挖掘出它们的全部潜力?企业要尽量在不花钱的市场推广手段用完后,再考虑付费手段。
①经济事项全面:公司的全部经济事项应纳入预算管理;②业务单元全面:公司的所有部门、单位应纳入预算管理;③参与人员全面:公司应全员参与预算管理;④整体过程全面:预算编制、执行、调整、考核过程完备;⑤数据期限全面:按月编制,年度汇总。
六、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二字
①一把手要重视与率先垂范,这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一切都是白搭;②编制时应全员参与,而非闭门造车,数据要接地气;③执行时财务部要有权威,对预算支出能刚性约束;④市场出现重大变化时,及时调整预算,不使预算与实际脱节;⑤期末要进行考核,兑现奖惩,别让雷锋吃亏。
八、资金紧张的企业与资金充裕的企业,谁更需要预算?
很多人会说,当然是资金紧张的企业,钱少才要规划好了再花,不能花冤枉钱。但我的看法却恰恰相反,资金充裕的企业更应关注预算,因为钱多乱花的可能性更大。钱少时,所有项目一眼就能看出轻重缓急;钱多了,盲目扩张往往会迷住双眼。预算的目的是限制当下,确保将来。
九、计划与预算是什么关系?
任正非说,“计划是龙头,制定计划的人一定要明白业务。地区部要成立计划、预算与核算部,要让明白业务的人来做头。只有计划做好了,后面的预算才有依据通过核算来修正、考核计划与预算。”确实,计划是方向,预算是量化,核算是校验,三者互相促进。关键点是做计划的人要懂业务。
73
财务篇
十、费用预算编制有三个模式:
十一、老板希望预算能起的作用:
①各部门编制自己的预算,这种模式适合通用性的费用预算,如交通费、办公用品费、招待费等;
②各部门提出预算需求,由某一部门总括预算,这种模式适用专项费用预算,如人力资源部负责各部门培训预算;
③由某一部门直接做全公司的费用预算,这种模式适用折旧、摊销等费用预算。
①一把手要重视与率先垂范,这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一切都是白搭;②编制时应全员参与,而非闭门造车,数据要接地气;③执行时财务部要有权威,对预算支出能刚性约束;④市场出现重大变化时,及时调整预算,不使预算与实际脱节;⑤期末要进行考核,兑现奖惩,别让雷锋吃亏。
公司新任财务总监,一上任就实施财务成本6大管理方法,老板连连点赞
司最近新来了一个财务总监,其实对于这种空降的领导,我们心里多多少少有一点排斥的,最害怕他们没啥本事还事多。
但是我们这个新来的总监不一样,一上任就实施成本管理6大方法,老板连连点赞,厉害了
74
财务篇
75
财务篇
76
企业家培养计划
吃亏是福 退让是礼 节约为美 忠義为本
定价:人民币3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