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高实教研

其他分类其他2022-11-30
427

高实心育

gaoqiaoshiyanjiaoyujituan    xinyu

校本教材

01     卷首语

《高实教研》创刊语     沈德明

07     学校治理                

17     学科教研                

目录

CONTENTS

 >>>

04     政策法规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
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

桐乡市高桥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高桥实验学校文件

活用导航单驱动整本书深度阅读
——以《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为例              张春梅
思趣共生:寓“思维进阶”于“活动设计”的古诗文学习      张智红善捕生活事件 巧法活现心理
——以学校组织的一次朗诵比赛为例               曹春月“双减”落地:让童年与悦读相遇——浅谈减负背景下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曹利华聚焦“对话” 深耕课堂——作文启蒙教学中的人物对话描写指导策略    朱英姿聚焦·解码:根植红色基因,濡染革命文化——以低学段“革命传统文化”文本教学为例         计国英见"兔"放"鹰思维起飞——solo评价下的初中数学双轨深度复习            周红燕运用数学变式教学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孙加南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钟银元
内容有效复盘 知识融会贯通
——论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朱伟国
选择有效的学习材料成就有效的数学学习           张晓林
初中英语写作中母语的负迁移及对策研究           徐诚妹

117    班级文化       

心的“加减法”                     计国英
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家      王海燕

122    育人故事        

播撒爱的种子 用爱培育生命          钱敏达
家访——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黄文娟

本期责任编辑:沈德明                         

目录

CONTENTS

 >>>

图导思维:让语言学习向更深处漫塑 朱慧英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思维品质提升策略探索
——以2017年嘉兴市中考科学试题为例                          黄国平
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测评的策略 吴忠明
起•承•拓:解锁《道德与法治》课堂生命教育的三个“度”  王惠凤
大小课堂共融 艺术素养齐飞
——传统戏曲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探索                  张晓萍
“师友互助”式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徐旭东
巧用肌理装饰语言 丰富陶艺作品内涵                      朱琴芬
基于计算思维的Raptor程序设计教学实践               沈萍强
游戏治疗在儿童残忍行为中的运用                          张铁萍

《高实教研》创刊语
沈德明

The Preface
卷首语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本来都是一个个普通的日子,只是因为我们赋予它意义,它就变得有价值和意义。同样,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每一天,也都是一个个普通的日子,只是因为我们赋予它意义,它就变得有价值。普普通通的工作,当我们对它进行理性的观照,它就有可能具备不一样的价值。
我思故我在。思维,需要载体,这种载体就是语言文字。思想,需要可视化,这种可视化,就是语言文字。当实践赋予理性,它可能是一个教学案,可能是一个课题,或者是一个工作方案。当思想逐渐明晰,就需要表达,需要物化,可能就是一个反思,一个案例,一篇论文。
为了平凡工作的意义,为了普通工作的理性,才有了《高实教研》的诞生。
人生,有两项工作是不累的,一是喜欢,二是习惯。喜欢的事情不会累,因为了喜欢,可以废寝忘食,可以夜以继日,可以我将无我。同样,习惯的事情也不会累,习惯以固有的模式教学,习惯以传统的理念工作,由于习惯,至少不需要苦思冥想,不需要搜肠刮肚,就至少不会感到艰难和痛苦。但以此类推,当反思、写作等也成为我们的工作习惯,我们也会不觉得陌生,不觉得辛苦,甚至会爱上它,乐在其中。
这种习惯需要培养,需要相互鼓励,需要相互扶持,这也是《高实教研》面世的一大理由。
“明天”肯定是新的,但完全有可能只是一种时间意义上的崭新,而我们生命的姿态、工作的状态却是陈旧的,与昨天并无差别。为了追求业绩上的精益求精,为了实现业绩上的穷则思变,我们需要创新。而这种创新,不是盲干,也是不是蛮干,而是在一定的理念、理论指导下的有计划的实践。
为了弘扬创新精神,支持创新实践,《高实教研》有可能成为一种媒介,成为一个诱因,成为一剂催化剂。
世界,本来就是卓越与平庸并存、优秀与平凡共舞,《高实教研》不可能一亮相就光艳灿烂,但我们相信,它必将日臻完善,而我们参与《高实教研》建设的每一个人,都将乐在其中。

4

政策法规

       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根据党章和有关党内法规、国家法律,现就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提出如下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

一、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
(一)中小学校党组织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
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切实贯彻落实。
2.坚持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工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讨论决定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及教育教学、行政管理中的“三重一大”事项和学校章程等基本管理制度,支持和保证校长依法依规行使职权。
4.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有关规定和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干部的教育、培训、选拔、考核和监督。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负责人的人选,协助上级党组织做好学校领导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等工作。
5.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教师等人才的培养、招聘、使用、管理、服务和职称评审、奖惩等相关工作。
6.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抓好学生德育工作,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
7.加强学校各级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8.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领导学校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9.领导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少先队等群团组织和教职工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管理,做好统一战线工作。
10.讨论决定学校其他重要事项。
(二)学校党组织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组织会议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党组织班子成员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职责。
(三)学校党组织书记主持党组织全面工作,负责组织党组织重要活动,督促检查党组织决议贯彻落实,督促党组织班子成员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二、支持和保证校长行使职权
(四)校长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行使职权,按照学校党组织有关决议,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1.研究拟订和执行学校发展规划、基本管理制度、内部教育教学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方案。研究拟订和执行具体规章制度、年度工作计划。

政策法规

5

2.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和教育教学研究,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负责招生、就业和学生学籍管理。
3.加强学生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组织开展学校文化活动和科学普及活动,建设文明校园。
4.研究拟订和执行学校重大建设项目、重要资产处置、重要办学资源配置方案,管理和保护学校资产。
5.研究拟订和执行学校年度预算、大额度支出,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
6.加强教师等各类人才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依据有关规定与教师以及内部其他工作人员订立、解除或终止聘用合同。
7.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和后勤保障工作。
8.组织开展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形成育人合力。
9.向学校党组织报告重大决议执行情况,向教职工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支持群团组织开展工作,依法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
10.履行法律法规和学校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三、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
(五)学校党组织会议讨论决定学校重大问题。党组织会议由党组织书记召集并主持,不是党组织班子成员的行政班子成员根据工作需要可列席会议。会议议题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提出,党组织书记确定。会议应当有半数以上党组织班子成员到会方能召开;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等重要事项时,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党组织班子成员到会。
(六)校长办公会议(校务会议)是学校行政议事决策机构,研究提出拟由学校党组织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方案,具体部署落实党组织决议的有关措施,研究处理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等工作。会议由校长召集并主持。会议成员一般为学校行政班子成员,不是行政班子成员的党组织班子成员可参加会议。会议议题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提出,校长确定。会议应当有半数以上行政班子成员到会方能召开。校长应当在广泛听取与会人员意见基础上,对讨论研究的事项作出决定。
(七)学校党组织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校务会议)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讨论决定学校重大问题,应当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建议方案,经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与校长充分沟通且无重大分歧后提交会议讨论决定。对涉及干部工作的方案,在提交党组织会议讨论决定前,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充分酝酿。对事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应当通过教职工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方式,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要事项,应当经过专家评估及技术、政策、法律咨询。会议决定的事项如需变更、调整,应当按照决策程序进行复议。
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学校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校务会议)的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并按管理权限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查和备案。
四、完善协调运行机制
(八)实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必须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保证校长依法依规行使职权,建立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合理确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执行集体决定,按照分工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九)建立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定期沟通制度。党组织书记和校长要及时交流思想、工作情况,带头维护班子团结。学校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校务会议)的重要议题,党组织书记、校长应当在会前听取对方意见,意见不一致的议题暂缓上会,待进一步交换意见、取得共识后再提交会议讨论。集体决定重大问题前,党组织书记、校长和有关领导班子成员要个别酝酿、充分沟通。
(十)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应当经常沟通情况、协调工作。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要发扬民主,充分听取和尊重班子成员的意见,支持他们的工作。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对职责分工交叉的工作,注意协调配合,努力营造团结共事的和谐氛围。

6

政策法规

(十一)发挥教职工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群团组织作用,健全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工作机制。按照规定实行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及时向师生员工、群团组织等通报学校工作情况。
五、加强组织领导
(十二)选好配强学校领导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和校长。上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领导和把关作用,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标准条件和程序,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注重选拔党性强、懂教育、会管理、有威信、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学校党组织书记,着力培养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党组织设置为党委、党总支的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一般应当分设,党组织书记一般不兼任行政领导职务,校长是中共党员的应当同时担任党组织副书记;党组织设置为党支部的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一般由一人担任,同时应当设1名专职副书记;学校行政班子副职中的党员一般应当进入党组织班子。加强学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完善培养选拔、教育培训、考核评价、激励保障机制,加强任期考核,推动学校领导人员履职尽责、潜心育人、清正廉洁。
(十三)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严肃党的组织生活,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加强对优秀教师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健全“双培养”机制。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建立与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相适应的保障机制,健全党务工作机构,充实党务工作力量,落实党务工作队伍激励保障措施。集团化办学等类型的中小学校党组织要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和办学实际,加强对成员学校、分支机构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十四)建立和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执行情况报告制度,学校党组织要结合年度考核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执行情况,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在民主生活会、述职评议、年度工作总结中报告个人执行情况。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要将学校贯彻执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情况作为巡察监督、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和对学校领导班子、领导人员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对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执行学校党组织决议,或因班子内部不团结而严重影响工作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必要时对班子进行调整。
(十五)地方各级党委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党委组织、教育工作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稳慎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学校,统筹领导班子调整、制度机制配套和学校章程修订等相关工作,在做好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工作准备的前提下,成熟一个调整一个。通过教育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加强对中小学校贯彻执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工作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本意见适用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的公办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公办幼儿园参照执行,民办中小学校党的工作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未单独设立党的支部委员会的中小学校,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履行党章和有关规定明确的职责任务。

学校治理

7

桐乡市高桥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高桥实验学校文件
桐高实〔2022〕2
坚持“三向”,落实“三精”,提升“三力”,改善三大关系,促进高实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
——桐乡市高桥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高桥实验学校202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思路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中央出台系列政策推进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作为打造“学在桐乡”教育品牌、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桥实验学校学校将紧紧围绕提升教育生产力和改善教育生产关系两大使命,全力做好本学期几项重点工作,优化学校教育生态,积极推进强校工程,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自觉提升教育生产力
办好学校,搞好教育,教师第一。教师的“生产力”由“精神力”、“
选择了一种职业就等于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教育自觉是一种崇高的幸福;平凡普通的工作需要我们自己去赋予意义,将不得不做的有意义的事情认真地甚至喜欢地去做,这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倡导全体教师自我修行,敬业勤业,用心用情,把高质量地教书育人当作崇高的生命自觉。力”和“服务力”组成。(一)自觉提升“精神力”
1.理念层面:坚守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的法治观念
在全国宏大的教育体系中,每一所学校是神经末梢,每一位教师是基础细胞。只有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严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教育的各项政策,才能真正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十几项文件,标志着整个教育进入了转型换档期。每位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相关文件,自觉提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站位,将中央的精神落实在平凡普通的教育细节之中。务必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务必坚持五育并举,务必坚持立德树人,重点把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当作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法规和方针的底线。

【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实现目标,就必须变革传统教学中放任自流的阅读模式,需教师设计合理、科学、可操作的阅读教学策略。导航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导航单的驱动下,教师关注学生真实的阅读实践过程,使阅读不再流于粗放化和浅表化,学生成了真正的阅读者。这种关注学习“真读”的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阅读的高阶思维能力,最终利于学坚持“三向”,落实“三精”,提升“三力”,改善三大关系,促进高实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
——桐乡市高桥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高桥实验学校202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思路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导航单;深度阅读

8

学校治理

2.精神层面:修身律己,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学校精神
人生在世,为人处世,人品第一。倡导全体教师既要教书育人,更要教书育己。不断加强自身人格修养,朴实做人,踏实做事。与人为善,践行“君子之交”。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道远,使命艰巨。教育同样如此。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和师德师风教育,学校与教师签订意识形态、师德师风、安全防疫等责任书和承诺书。每一位教师,要大力弘扬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红船精神,要大力弘扬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高实精神,积极承担教师身份所应承担的教育工作量,切实履行教育岗位所赋予的职责。
3.思维层面: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一个人的思想方法是精神方面的重要内容。要努力学习并且在实践中应用以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辩证地看问题:既要看到长处、正面、可能产生的效果等,也要看到短处、反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系统全面地看问题,特别要加强德育与教学、部门与部门、小学与初中、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发展地看问题,人是发展变化的,事物也是发展变化的,看人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做事不能墨守成规,要学会创新,持续改良。
4.情感层面: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位学生
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标准,与中国传统精髓一脉相承。“有理想信念”对应“志于道”,“有道德情操”对应“据于德”,“有仁爱之心”对应“依于仁”,“有扎实学识”对应“游于艺”。“四有”之核心是“仁爱”。少点功利思想,少点短视行为,把每位学生当作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学会平视,学会尊重,学会关爱,让每位学生有尊严地、幸福地在原有基础上“生长”,这是教育的根本要义。
5.学习层面:与生、与地、与时俱进的好学之心
学习,不只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厌学之人,以自我为中心,拒绝一切与自己固有思想相悖的观念;懒学之人,学而不精,学而不进;好学之人,博采众长,不耻下问。学生不一样,学校不一样,时代不一样,唯有抱着一颗好学之心,才能适应“外在”,顺势而为,才能不做时代的弃儿。不断学习,改变自己,做更优秀的自己,这是师德之“大德”。特别是对以“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核心素养体系和“项目化学习”,要全面系统学习,了然于心,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
(二)持续发展“专业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在职场安身立命的根本。光有精神、理念等,不能转化为教书育人的本领,就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教育效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每位教师应自觉发展专业力。
1.为各类教育行为赋能的规划能力
规划至少有两层意义:想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干、想明白怎样干。教育是理性的工作,在理性的审视下,教育需要规划。
学校对全年的发展要有科学的工作思路,并且做好分工,制定时间表、路线图
推进“精细化管理”。每个职能部门要制定系统的学期工作规划,每个重点项目要有项目规划,每项具体工作要有细致的工作安排。本学期,开展“党政部门工作规范化建设”,每个部门都要将全年的工作梳理清楚,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教学条线,要制定精品课程创建的项目规划。
班主任要制定一学期的班级文化建设规划,对上哪些班会课、开展哪些活动等要有事先计划。

学校治理

9

各教研组,要对本学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点学习项目、每周开展的研修活动,要制定详细科学的规划,尽最大可能提升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每位教师,要对自己未来三年的专业发展制定规划,要利用《教师研修手册》对一年的专业发展制定明确的计划,对一学期的教学进度要在一开学有实打实的规划,对一本书的知识、能力有系统的梳理,并对如何落实制定规划,备课是对上好一堂课的规划,要把备课作为落实规划意识的最最重要的载体。
2.为自己职业生活兜底的工作能力
在学校工作中,有许多专业技术含量不高的事务,只需要用心,只需要做实,就能够做好。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但有一个“底”,每位教师一定要有“兜底”意识。要基础性遵守工作纪律,要认真落实教育教学常规,特别要加强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晚自修管理等常规管理。
本学期,继续要把备课当作重点工作来抓,重点落实几项规矩:备课一定落实在课前、课怎么上就怎么备、既要有知识性设计更要有程序性设计、既要设计老师怎么教更要设计学生怎么学、用当堂检测来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优化作业设计来落实“双减”政策。不强调一定要写详案,教学案要以“科学”“高效”为主要评价依据,课件可以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要围绕课程难点的突破、课程结构的调整等方面来写教学案,围绕学生易错点的收集与针对性练习编写来写教学反思。
3.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育德能力
立德树人德为先,五育并举德为首,这是国家教育方针的重中之重。
教师,不能只教书不育人,教师应该是通过教书来育人。每一门课程都是“主课”,都是促进学生“生长”的载体。每一门课程的实施,都要“惠德”、“惠心”、“惠思”、“惠行”、“惠智”、“惠能”。
要在课程之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育德活动,弥补课程无法实现的育德短板。相关部门要做好弘扬红船精神、心理团体辅导等重点德育工作。
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当作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性工程来强化。
在学校整体德育框架的基础上,大力倡导“精致化德育”。故事育人,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编故事、写故事”的系列活动。情感育人,用真情去谱写感动自己、发展学生的育人故事。
要用好德育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生长”,评价要重发展性,重过程。
鼓励各校区从实际出发,开展“三治高桥”、“五好高新”、“仁善骑塘”、“荷韵亭桥”等德育特色建设。
4.为学生个性发展助力的施教能力
五育要并举,但不可能平举;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但不可能同等发展。
学校的课程供给,要给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铺跑道,搭舞台。拓展课程的开设,既要承担起文化传承和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社会责任,也要为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提供个性化选择的可能性。
各教研组要大力开展“项目化学习”,STEM教育要整理并优化已开展的学习项目,德育条线要以小记者为载体开展小记者项目化学习,在分数之外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办好科技节,在科技节活动中开展项目化学习。
初中部要继续探索分层走班教学的运作机制,要在政策允许、家长认可、学生适应、教师支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小学部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重点,针对每个年段的特点,结合上级部门开展的竞赛活动,有计划成体系地开展提优教学。要利用片教研联盟的条件,组建学科中心组,逐步建立各年级的培优教练员团队,定期开展各年级的学科核心素养专题竞赛(如口算达标、朗诵、古诗文背诵、阅读、写作竞赛,各类竞赛可以“高实杯”冠名),加强师资互补与资源共享,提升学优生的培养实效。

10

学校治理

全面实施作业分层,既落实中央的“减负”精神,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要启动校本题库的建设。要把错题作为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抓手,以“错题”为导向,开展精准分析,实施精准教学,围绕“错题”建专题性题库,围绕“错题”设课堂起点,围绕“错题”编作业抓检测,围绕“错题”开展个别辅导。
5.为学生科学学习添翼的指导能力
在“教”与“学”这对关系中,学生是“学”的主体,“学”最终要靠学生来完成,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科学、高效地“学”。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怎么“教”,学生就会怎么“学”,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能“听学”,教师板书放视频,学生就会“看学”,教师用各种各样的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学生就可以“做学”,如果让学生做小老师,学生也可以“教学”。这几种学习的方式,其效果一般来说是递增的。教师一定要加强“互惠参与式教学”的研究,要丰富其内涵,科学安排学教方式,增加实效。
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指导学生学习。所谓规律,就是成功的大概率。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要系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加以强化;教学效果一直不佳的老师,一定要穷则思变,学会换一个思路,换一个方法。
倡导“精准化教学”:备课要精准,学法指导要精准,作业练习要精准。
各年级优化学教方式的效果要以小学40%优秀率、初中AB等率为重要考察依据。
6.为学生主动生长赋能的激励能力
“通过成就他人来成就自己”造就了教师职业的崇高性,也注定了教师需要唤醒、激励来促进学生的生长。教师不应该是放羊的农夫、赶马的行者,而应该是“领头雁”,引领着学生自己飞向目的地。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志存高远;想尽一切办法找到钥匙启动学生这辆汽车的发动机;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完善自我的主动性。要把课外阅读、预习性作业设计作为引领学生自主发展的载体。
监管与激励要并重。针对学生自控能力差、抗诱惑能力差的弱点,要勇于“斗争”,要与电子产品争夺影响力,引导家长采取必要手段,校内采取一定的训练措施,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要利用学生会、值周班等机制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与管理。要使用好《教育惩戒条例》提升学生的敬畏心,增强学生的自控性。
(三)通力提升“服务力”
教育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服务,在学校工作中,有许多专业技术含量不高的事务,只需要用心,只需要做实,就能够做好。虽然可能只是一个细节,但也完全可能事关全局。所以,要常态化增强“服务力”,提高办学品质。
1.规范开展疫情防控
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和学校防疫工作的相关制度规定,强执行,重过程,规定动作一项都不能少,特别是要守住大门,严防输入,严格做好消毒、通风、体温监测等工作,高标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充分保障师生安全
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充分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和上下学交通安全。根据学校周边环境发展,加强上放学时段的交通引导。落实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的安全双查制度。
3.稳步提升后勤能力
要进一步细化住宿生管理制度,提高住宿服务水平。尝试在住宿管理中试行学生的志愿者服务制度。
办好食堂,搞好保洁,推进文明办公室建设,为广大教师营造舒适温馨的工作环境。加强对后勤人员的月度考核。力求使高桥校区食堂和亭桥校区食堂由动态等级B级晋升为A 级。
4.科学指导家庭教育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引导家长加强学生家庭监管和引导,这是提高学校办学品质的务实的切入口,也是“增量”所在。

学校治理

11

要加强行为和心理有严重问题的学生的家庭教育措施指导。
建设家长学校,加强《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分类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导。
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加强“家校社”的联系,通过社区开展假日小队、亲子互动营、家庭教育指导等形式活动,发挥社区中优秀的乡贤、离退休干部、励志人物等的榜样作用。
分批开展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学习及考证。
二、合力改善教育生产关系
在教育生产力一定的前提下,改善教育生产关系可以扩大教育GDP。本学期,重点从优化干群关系、优化师生关系、师师关系三个方面努力。
(一)优化干群关系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理想的生态应该是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尽其才,各得精彩。
干部队伍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干部率先垂范、上行下效是处理好干群关系的应有之义。全体干部要大力弘扬“三干三实”(干在前面、干在一线、干在难处,做实事、求实效、创实绩)的工作作风,推进“三化”(方案化、信息化、现场化)工作法,尤其要强调实效和实绩。本学期,要继续层层落实项目责任制、目标责任制相结合的“双责任制”。尝试开展“党政联席会议轮值主席制”,进一步凝聚干部的智慧,党政联席会议通过的决议或布置的工作,要及时传达到行政班子。针对学校一贯制、多校区的特点,继续开展校区负责制和条线负责制相结合的“双负责制”,两者之间要突出“校区负责制”。在中层层面尝试实行校区一人负责、全校一人牵头的管理机制。
要强化分校区、条线和学部的行政会议议事机制,必要的会议(可以是视频会议)还是要开。要加强同一部门各校区负责人之间的沟通,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项目负责人要统筹各部门的工作,在某一特定阶段,各部门都要为某一重点工作打配合,避免出现部门工作时间安排等的冲突。
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各项工作完成情况的反馈机制
倡导行政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勇创新,敢尝试,只要出发点是有利于学校发展、学生成长,都值得鼓励。
不可否认,行政部门除了做好服务工作,还承担着监督、管理的职能。因此,要做到服务与管理并重,如教学条线要利用团队力量,加强对“教有困难”教师的诊断和帮助。
继续注重对教师的关心关爱,做好退休教师的活动组织、年老体弱多病教师的适当照顾,改善干群关系。
(二)优化师生关系
学校是学生步入成人社会的演练场,老师如何对待学生,学生将来就有可能怎样对待他人。教师要用仁善、宽容、尊重、关爱来给学生作示范、当榜样。即使从功利角度讲,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一门课,老师对学生好,学生也会用成绩来回报老师。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敬重老师,就可以为教师的职业幸福和学生的学习幸福建设一个相互成就的良好生态园。学生的心灵是一面明镜,可以照射出教师是不是真的对学生好;学生的感觉是一个山谷,一定会传来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回响。真爱才有真正的教育,真爱是对教育惩戒、严格要求的中和剂,可以为教育创造美好的境界。
教学线和德育线要合力优化综合素质评价,对现有的五项竞赛、十大好习惯培养和期末评比等进行整合,以评价促进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引导。
(三)优化师师关系
独木不成林,百花才是春。唯有合作,才有出路。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现代教育的特点,需要同一班级工作组、同一教研组之间的教师、不同学段教师、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才能使学生和学校增能提质。

12

学校治理

1.加强中小学衔接
利用九年一贯制的优势,在高桥校区尝试组建6-9年级教研组,加强中小学教学的衔接研究,初中教学要找到小学教学的“最近发展区”,小学教学也要主动对接初中教学的理念与方向。
2.加强班级工作组建设
一所好学校是由一个个好班级组成的,好班级是由每个任课老师共同建设而成的,班主任要承担起优秀班级工作组建设的组织作用,主动与任课教师协调沟通,要大张旗鼓地明确,班主任对任课教师有“领导”权力。各位任课教师,也要主动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建议和监督作用。由德育部门牵头做好班主任专题研修。德育条线要办好德育节,举办好班级文化建设论坛,引导班主任做好经验总结,增进班主任治班智慧的触发与共享。举办班会优质课(或课件)评比,丰富每位班主任的教育资源,提升班主任育德的专业水平。
3.优化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要通过“定时定点”提供形式上的保证,但更要有内容,追求实效。要把研修内容指向于一线教师最常态化的工作,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最需要突破的难点。要注重教师在研修活动中的“参与性”,可以通过各备课组或成员轮流“主办”的形式来提升质量。
教研组研修,不要假,要真,不要浮,要实,不要“高大上”,要“低小下”(低起点、小切口、下基层)。要继续常态化开展基于专题、问题、试题(选题、错题等)的研修,开展讲选题理由、讲解题方法、讲教学策略的“三讲”活动,要将项目化学习的研讨作为校本研修的一个重要专题,要将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研讨的重要内容。各教研组可以设立某一阶段的主打项目。要加强“互惠参与式教学”网络公开课的课前研讨,提升公开课的质量。开展教龄十年内教师的“互惠参与式教学”网络公开课的评选活动。
校本研修活动要落实开放、共享理念。提倡各个教研组外聘专家指导本教研组活动。加强与片内各学校的研修活动的交流。各个教研组力争每学期邀请非本学科的校区分管领导、校区负责人或校长参与一次研修活动。
继续做好青年教师研修合作组、骨干教师研修合作组、(党员)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活动,提炼研修成果。
鼓励每位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写教育论文,搞项目创新。加强课题方案、课题成果、论文的培训指导。
做好信息技术应用2.0工程的培训工作。
要根据学分和课务情况合理协调老师的校外培训报名项目,加强培训收获的校内分享和实践尝试。
学校层面,加强长三角合作,与上海、安徽和本省的结对学校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流活动。做好与留良小学、四川松潘中学的结对帮扶工作。创刊《高实教研》月刊,加强育人智慧的交流共享。
三、本学期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重点任务导向
1.启动浙江省现代化学校的创建
2022年,学校要将浙江省现代化学校的创建作为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抓手。根据浙江省现代化学校的创建指标,对标对表,层层分解责任,步步落实项目,为创建浙江省现代化学校奠定扎实的基础。
2.举办好校园四节
三月份举办好德育节和英语节;四月份举办好科技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航天航空主题研学活动;五月份举办好读书节。
3.做好课程建设规划
在原有课程规划基础上,修订学校课程建设规划,使学校课程体系更加契合“生长教育”的办学理念。各校区要建设全体学生参与的特色课程项目。教学线要落实精品课程的参评项目。德育条线要建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

学校治理

13

4.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防控事关教育全局、社会全域,各部门、全体老师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疫情防控的各个细节。强执行,重过程,规定动作一项都不能少,特别是要守住大门,严防输入,严格做好消毒、通风、体温监测等工作,高标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5.加强学校财产管理和文化建设
后勤线要科学编制2022年基础性采购和竞争性采购计划,并逐步落实。制定好暑期维修计划,力求在暑假完成高新校区、骑塘校区、亭桥校区的塑胶跑道改造。
加强爱护财产的教育和监管。开展校产清查和资产清理建档工作。规范财务运行程序。各类采购要建立事先审批制度。教师的各类报销需本人、分管领导或校区负责人、校长三级签字。
加强高桥校区教学楼楼道以学生为主角的文化建设,优化亭桥校区围墙的文化建设。
6.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今年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攻坚之年,作为桐乡市文明示范校园,要更严格地落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各项要求,以此作为提升学校文明水平的载体。
7.学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对各校区不同时期的档案进行集中归档,存放在高新校区。规范每个学期的档案归档工作。
“我”怎样,“高实”教育便怎样。希望全体高实集团教育人秉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高实校训,加强人生和教育价值观修炼,注重教书育人工作的实践,幸福自己,造福社会。为打造教育现代化先行地、教育改革领跑地、学在桐乡新高地贡献高实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桐乡市高桥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高桥实验学校
2022年2月12日
附件1:2021学年第二学期校历
附件2:2021学年第二学期重大工作安排
附件3:2021学年第二学期重大项目责任制分工安排
发:全体教师
桐乡市高桥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高桥实验学校 2022年2月12日印发

14

学校治理

学校治理

15

16

学校治理

学科教研

17

活用导航单驱动整本书深度阅读
——以《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为例
张春梅

2016年开始的部编语文教材最大的改变和创新就体现在大力提倡读书上。部编教材重视对学生读书兴趣和习惯的培养,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增加了阅读量,拓宽了阅读面,而且把名著阅读正式纳入课程。中高考命题方式也随之悄然发生改度,对阅读速度和阅读面的广度有了更高的要求。阅读对语文学习的助益不言而喻。整本书阅读教学兼顾着学生阅读量和阅读品质提升双重考量,是单篇阅读教学无法比拟的。重视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也已经成为广大语文老师的共识。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面对新教材中精心选编的名著,当前一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没有抓手,举步维艰。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读“整本书”,使学生由泛泛阅读走向精读,提高阅读质量,提升阅读能力呢?自然离不开教师对整本书阅读进行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其中导航单教学法能充分发挥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作用,它是引领学生深度阅读的驱动工具,能快速理解整本书并抓住阅读的重点,帮助学生构建适合自我的阅读平台,显著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试以《儒林外史》的整本书阅读为例,谈谈整本书阅读导航单的设计和运用。
一、精心启航,奠定深度阅读的根基
大多数初中生对名著阅读“敬献不敏”,尤其是有些名著时代久远,学生并不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字过于晦涩难懂,使学生望而却步,因此鲜少有学生会主动去阅读名著。其实阅读如同一艘船,航行开始前需要启航。每部名著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学生一旦对名著阅读发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自主阅读。教师可通过读前启航,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阅读启航单,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地阅读,为学生阅读指明方向,可以唤醒学生的阅读欲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度阅读奠定根基。
(一)趣味启航,唤醒阅读欲望
于漪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主要讲述了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对一代儒林士人的毒害。这部两百多年前的古典白话小说,许多古代的民间口语和专用名词,使学生读起来颇不顺畅,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针对学生的这种阅读现状,我在学生阅读前设计趣味阅读项目,可在阅读前布置了这样的阅读启航单:

【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实现目标,就必须变革传统教学中放任自流的阅读模式,需教师设计合理、科学、可操作的阅读教学策略。导航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导航单的驱动下,教师关注学生真实的阅读实践过程,使阅读不再流于粗放化和浅表化,学生成了真正的阅读者。这种关注学习“真读”的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阅读的高阶思维能力,最终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导航单;深度阅读

18

学科教研

1.由名著中经典故事激趣:观看严监生两茎灯草、范进中举等故事视频。(设计意图:有助于学生了解《儒林外史》有趣之处和初步感知当时社会现状。)
2.文学常识赛一赛:学生分小组收集整理科举制度、讽刺小说和作者吴敬梓的相关资料,并直行小组展示PK。(设计意图:通过比赛的形式,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更乐于去了解阅读名著的必备知识。)
阅读一本书,兴趣都是最佳驱动力。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根本的兴趣,才能够积极进行自主阅读。趣味启航单让学生能够对书籍产生阅读欲望,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阅读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对于作品的兴趣,让学生宛如和作者做朋友一样带着期待的心情进行阅读。
(二)计划启航,培养阅读习惯
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坚持读书,持续不断地阅读到底,关系到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的成败。很多学生缺少独立阅读的习惯,也未能真正从自主阅读中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一些学生对好的故事情节,草草阅读之后就放在一边,结果整本书阅读难以真正落实。没有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是影响整本书阅读进程的重要原因。针对《儒林外史》片幅较长(共56回,38万字左右)的特点,我在阅读前布置了这样的阅读导航单:
1.请细细阅读目录,大致了解书中写了哪些人物和叙述了哪些事件?(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阅读目录的方法,大致了解这本书的内容框架。)
2.请你根据书本目录和自己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依据课余时间制订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让激情在计划的约束下得以持续。)
3.请概览全书,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读书方法,最终按要求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表格导航单的设计,使学生在初读的过程中不再蜻蜓点水,有了基本抓手。学生能够对《儒林外史》所写的基本内容和人物有了基本了解,并提出自己的疑惑,为后续的深入阅读作准备。)

学科教研

19

阅读计划启航单,合理地规划了整本书的阅读进度,保证了阅读时间。在计划的驱动下,学生有了较强的任务意识,把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的一部分,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避免了学生阅读的畏难情绪。学生可根据导航单的要求,化繁为简,把书读薄,从繁琐复杂的信息中提取要点,无形中提高了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养成了学生写提要和作笔记的读书习惯。
二、精准续航,确保深度阅读品质
阅读的航船启动后,需要教学提供辅助与动力。教师针对初中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出现的松懈、半途而废的现象,通过形式多样的续航单对学生的整个阅读过程加强监督、指导,辅助学生解读阅读困惑,从而推进整本书阅读。精准续航的最终目的是整本书阅读向深处、远处漫溯,确保阅读品质。教师在设计续航单时需把握文本特质,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元解读,提高阅读质量。
(一)问题续航,培养探究精神。
“问题”是整本书阅读导航单的通常样式。在问题的驱动下,引导学生真正沉浸到书本中去,潜心钻研,认真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调查问卷、讨论、问答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善于梳理、整合,根据 “讽刺小说”的特点提取有价值的内容进行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在援疑质理中提升。针对学生的疑难困惑,在精读前可布置了这样的阅读续航单:
1. 提到严监生,你一定会记起他临死前为了两根灯芯而不咽气的情景,评价他是个守财奴。但是读了小说后,你一定也读出了他有情义的一面,认识到他并不是一味的吝啬和贪财。请你举出事例加以印证。(设计意图: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形成独立的诠释和个性化的表达,使学生对人物有全面的了解,能辩证地看待人物,避免以偏概全。)
2.小说共有五十六回,用了五回多来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作者有何用意?(设计意图: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与作者对话,思考研究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探究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动下深度阅读,在求知中发展。)
选择学生提出的原生态问题,反映其阅读的困惑,学生自然也更有兴趣和动机加以解决。学生探究这类问题需要精读,需要鉴赏、评价和思辨能力,更需要“涉深水者得蛟龙”的勇气和耐心。导航单驱使学生深入到整本书的细部,聚焦细节,发现文本的诸多奥秘,在此基础上又反观整体,获得比印象直观更深层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研究能力、探索精神等,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策略续航,深入理解名著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 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读书方法的给予,阅读就指向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使得学生原本漫无目的的阅读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提供合理的阅读策略,如比较阅读法、思维导图法等,搭建阶梯,努力让学生成为独立阅读者。在精读前可布置了这样的阅读续航单:
1.在《儒林外史》中出现了众多的兄弟形象,对于出身背景相同或相近的兄弟,性格上也可分为类同和类异两种,吴敬梓采用了“同则归类,异则互衬”的手法来进行刻画描写。请选择下面一对兄弟,对其关系及各自性情进行分析。备选人物: A.严监生和严贡生B. 杜慎卿和杜少卿(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对比阅读策略的过程中经历着积极的、高层次的思维碰撞,并将其在反复体会、学习中内化为稳定、自动化的阅读品质。)
2.“人物印象记”导航单:《儒林外史》是一部以人物塑造见长的小说,书中人物各具特色。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捕捉作者对人物的精彩描述,绘制思维导图来概述人物的性格品质。

20

学科教研

(设计意图:运用思维导图策略,让学生自己梳理人物,并在阅读过程中自我佐证、找寻答案,整合信息后去评价人物,感知人物。)
没有适当的阅读策略,即使是拥有慧眼的博学者也只能像瞎子一样摸索。整本书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丰富的信息量、不同的表达方式。学生在阅读中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不断调整阅读策略,进而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而这些阅读策略的掌握,会在他们今后的名著阅读中不断得到运用,从而真正做到自能读书。
三、奋楫远航,寻找深度阅读支点
要使阅读的航船驶向远方,专题任务是推动整本书深度阅读不可缺少的支撑点。专题设计一般要体现综合性、研究性等特点。在教师精心设计专题导航单的引领下,学生经历系列的思维培养过程,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赏析作品,加深作品的理解,学生逐步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这样精心设计的专题化任务,促成了学生的“活学”。
(一)创意远航,把握名著内涵
教师可巧用作品情境或生活情境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进行有创意表达。巧设情境,让学生转化阅读视角,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发现、感悟、表达,深度探究文本,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基于有效情境设置,在精读前可布置了这样的阅读导航单:
1.电视剧编剧:请为《儒林外史》电视剧撰写娄家公子、马纯上、沈琼之等人物撰写简介(设计意图:融入现代元素,创设媒体制作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撰写过程中使其对作品的阅读由点及面、渐入精读,更好地把握了人物的身份、相貌、性格等特征。)
2.制作美篇:请在撰写剧本后,找图片,选音乐,完成美篇制作并分享在班级微信群。(设计意图:制作美篇的创意,必然会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分享的促动下,学生对自己的美篇制作更为精心,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设计现实情境导航单,消除时代隔阂。学生将自身的生活体验融入文本,体悟时代的背景,还原当时的社会生活情境,进而进一步探索分析文本。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提升的过程。
(二)展示远航,发掘个中真趣
学生在完成整本书阅读的项目之后,需要进行交流展示来深化自身认知,这是整本书阅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话剧展示活动、读书报告会活动、朗诵会活动等展示项目来促进阅读效果的最大化。创设大胆展示的平台,可布置了这样的展示项目单:
1.讽刺艺术导航单:《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一向为人称道,请选择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细读有关章节,看看作者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讽剌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讽刺效果。尝试写篇小论文,谈谈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体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小说的讽刺艺术进行赏析,让学生的理性思维在写作中碰撞升华,有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2.经典剧场导航单:请选取《儒林外史》中故事,把它改编成简短的小品,并遴选演员,演员均要阐述自己胜任角色的理由。接下来小组进行排练,最后在班级进行小品展演。

学科教研

21

(设计意图:不仅关注学生的书面表达,同样也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这样的要求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阅读输出,需要学生深潜到作品里,去择取、揣摩、整合。最终,班级小品展演也让小组间的深阅读输出得以共享,学生对原著的理解更加深刻、深入。)
教师可以多设计这样的阅读展示导航单,不仅符合学生好动的天性,并且还可以在阅读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要完成这样的展示,必须经历扎实的阅读过程,导航单起到了良好的驱动效果。
阅读导航单是一个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评测整本书阅读过程的驱动工具。它如同航船的方向盘,有助于教师引领学生在书的海洋里含英咀华,让学生对整本书既有宏观的理解,又有微观的研究,基本具备了把书读懂、读深、读透的能力。《儒林外史》导航单设计只是提供一个示例,目的是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其它更为丰富多样的自主阅读整本书,其具体内容还是依靠教师在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进行建设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1~56.
[2]温儒敏. 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J].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8(2).
[3]朱永新.我的阅读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5~93.
[4]关舒文,吕立杰.整本书阅读:价值向度、现实困境与当代突围[J].中国教育学刊,2019(9):75-80.
[5]吴欣歆,许艳.书册阅读教学现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本文获2021年嘉兴市初中语文论文评比二等奖)

思趣共生:寓“思维进阶”于“活动设计”的古诗文学习
张智红

【摘 要】古诗文是中华文化长廊中璀璨的瑰宝,篇幅短小但意蕴深厚,语词简约却意象丰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但传统古诗文束缚于“逢词解词,遇句析句”的拼图式教学,仅限于记忆、领会、运用等思维的低级层次,而缺乏分析、综合、评价高阶思维介入;积累时,死记硬背现象比较严重的,缺乏活动设计,学生“情趣”缺失。基于以上的教学实际,因此有必要倡导融思维进阶(即“思”)与活动设计(即“趣”)一体化的古诗文学习。
【关键词】思维进阶;活动设计;古诗文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长廊中璀璨的瑰宝,浸润华夏文明,穿越时空,抖落满身芬芳。她篇幅短小但意蕴深厚,语词简约却意象丰富,闻之有韵,品之有味,嚼之悠长,吐之圣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1]“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不是教师单方向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真实情境下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来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2]但传统古诗文束缚于“逢词解词,遇句析句”的拼图式教学,仅限于记忆、领会、运用等思维的低级层次,而缺乏分析、综合、评价高阶思维介入;积累时,死记硬背现象比较严重的,缺乏活动设计,学生“情趣”缺失。基于以上的教学实际,我觉得有必要倡导融思维进阶(即“思”)与活动设计(即“趣”)一体化的古诗文学习。

22

学科教研

一、古诗文教学现状剖析
1.重问但少生问,不见互问 在古诗文课堂上,不缺乏问题,甚至问得过多、过碎等现象比比皆是。但发问主体常常是教师,学生则为应答方。虽然在统编教材四(上)中设置了提问策略单元,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但现实课堂中,学生还是不善于提问题,教师也没有旗帜鲜明地激发学生的发问意识。发问是学习新知的起点,真实学习过程展开就是在问题处发端,通过实践探究,或有所得,或未能得,但真实发问、求索探究的经历便是一次思维体操。但在日常古诗文教学中,课堂伊始,还鲜见让学生互相提问,在生生自行解决一些浅层问题后,聚焦有价值的问题,做为本节课的学习的起点,以此建构思维的生长点,活生生地呈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重读但少变换,不见情趣 熟读成诵,强调的是语感的培养。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一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第三学段)。新课标对不同年段古诗文教学都提出了诵读要求。现实古诗文课堂里,教师都很重视读,但问题也是一目了然:一是读得方式单一,因循守旧中“个别读”、“集体读”成了标配,而很少结合文本特点,设计更为丰富且带挑战意味的多种样式的读,以激发学生读的兴致;二是诵读中少穿插,很少在读、练、读中层层推进,螺旋式上升。
3.重解但少感悟,不见整合 古诗文为鱼肉,师生为刀俎,对古诗文一番“解剖”—— 逢词解词,遇句析句后,似乎心安理得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词句的理解,真的达成了文本的通悟吗?这显然是肤浅的。如《司马光》一课,“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而得救”,若从词句的理解,“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瓮,瓮破了,水流出来,那个孩子得救了”似乎达到的目标。面对“水”与“人的关系,”常规救人的思路是“人”快速地离开“水”。或许诸小儿想着不可能把落水者从水中拉出来,于是有了“或哭着喊着等待大人来救,或不知所措……”的表现;而司马光反过来,让“水”离开“人”的逆向方式,想到砸缸救人,体现了思维的另一个向度。对于司马光思考方法,似乎还可以作适当延伸。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更应该关注整合,提升思维的向度。
4.重背但少情趣,不见融通 古诗文是瑰宝,各个学段都提出了积累的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一、二学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第三学段)。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都能依“标”而行,重视学生的古诗文的背诵与默写,有的甚至还超“纲”而为,把不列入背诵积累的古诗文全部绑定于“背诵”的范筹。但是,在操作实施中,许多教师两嘴唇一碰地发令:“背”或“默”。学生便了无情趣地死记硬背起来。有的学生面对现代文背诵都有难度,更不用说古诗文了。教师积累的意识“到位”了,可对积累方式方法的引领却“缺位”了。少了情趣的加盟,学生自然生厌中累积起抵触的情绪。
 二、古诗文进阶突围之策略
1.多一些“生来生往”互问活动——发问里提升思维的理解能力 问题导学的最高境界,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去寻找答案;如果在与同学对话交流的时候,其他同学有质疑,从而形成辩论,那就更好。[2]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生来生往”互问活动,是指学生在初学文本时,自行默读中边读边思,梳理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在小组内提出来,尝试小组解惑。“生来生往”互问活动,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只读不思的惰性,倒逼学生进行眼与脑的协作,文字与图示的转换,从而进行思维进阶的操练;另一方面由学习者来提问,将共性问题聚焦,作为以学定教的起点,从而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时:

学科教研

23

师:先自由读一读小古文,边读边思,你遇到了哪些困惑?待会儿小组里议一议?
学生自读文本梳理出自己的困惑写在板贴(有的是关注不理解的字词,有的是关注难断开的句子,有的对王戎、诸小儿不同表现产生疑惑……)
师:挑选一个问题,问问小组里成员?
(学生相互解疑释惑,由答复者提供方法,如通过查阅资料等解决。)
师:再挑选一个自己觉得已解决的问题考考小组成员?
(有的学生觉得自己懂的问题,结果经过同学一回答,或印证了,更加笃定了;或完全颠覆了,于是再次默读起了文本,尝试与同学进行辩论……)
师:通过互相提问,你们小组里还有哪个觉得很难解决的问题,把板贴拿到上面来,我们一起来探究。(教师罗列板贴,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这种“生来生往”互问活动,是一种互学,其实学生互学比师生互学来得效果更好,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促进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可为教师捕捉到教学的起点,真正实现以学定教,避免浅显的问题充斥课堂,而影响有价值问题的聚焦。
2.多一些“诵读共学”变式活动——情趣里提升思维的评价能力
 新课标对不同年段古诗文教学都提出了诵读要求,因此诵读是每个儿童学习古诗文必经之路,也是古诗文教学的必要过程。学生通过诵读,接近古诗;通过诵读,感受诗词之韵味。如《司马光》是一篇三上的小古文,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小古文。罗才军老师彻底演绎了“读占鳌头”的经典样式:罗老师身先士卒,音色浑厚,节奏张弛有度,古韵古味油然而生。接下来,听读、跟读、交替读、文白对照读、表演读、完形填空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真是读诗千遍也不厌倦。在多样诵读中,罗老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并索其评价的缘由。学生也是兴致勃勃,或从古文的停顿(断句)是否妥当,或从古文朗读时是否有古味,或从表情是否与文本内容表现的紧张相协调……来进行评价,边评价边穿插提升读, 真正实现了在读、练、读中层层推进,螺旋式上升。3.多一些“文本探究”感悟活动——整合里提升思维的分析能力
(1)“复原省略”活动 小古文之所以言简意赅,在于它常常运用省略,如省略主语就有好几种方式,或承前省,或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开展一些“复原省略”活动,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省略的成份进行补全。补全的过程,既是对文本的理解深化,更可通过补全前后对比,诠释小古文言简意丰的本质的特色。如《王戎不取道旁李》时:设计“王戎、诸小儿的称呼变换了几种?”的活动。“王戎”、“戎”,这是显性的;“人问之”中的“之”,“尝与诸小儿游”前省略的……那是隐性的。看得见的,学生一眼就能观察到;暂时看不见的,就需要思维的加盟。如何来挖掘,就需要学生去分析与比较了。这样的操作,无意识中提升了学生思维分析能力的发展。而后,“补全的称呼的小古文与原古文相比较”进行师生对读,学生立马发现,补全的小古文太啰嗦了,没有书本上的简洁,自然也悟到了小古文言简意赅的特点。
(2)“逆向思考”活动 逆向思维,即“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在古诗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正、逆向思维穿插使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如引导学生体会王戎“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判断的决断性,教师设置了逆向思考活动:
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为什么有这样的判断?此句中,若改一字,可能此未必苦李?你觉得改哪个字?
生:树在道旁而(少)子,此未必苦李!(关注李子数量)
生:树在(家中)而多子,此未必苦李!(关注李子生长地点)
……

学科教研

24

思维有向度,若经常引导学生从正逆结合,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发展,有利于学生分析等高阶思维的培养。
4、多一些“递进式讲故事”积累活动——融通里提升思维的综合能力
    在学习“金字塔理论”中,听读、阅读、视听、演示,这些都被归入被动学习中;而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则为主动学习。教师要学会设计内驱性的学习任务,引发主动的、深度的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目标。[3]面对古诗文的积累,简单机械记忆是一种方式,但我们还可以将积累转化为带有内驱性的学习任务,设置一层层的台阶来引领学生拾级而上:先用现代文来讲,而后用古文讲,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有情趣地积累,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锻炼。如小古文学习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多种角度来讲故事,既可以避免学生背诵的枯燥,又能在递进式的交际中提升学生思维的综合能力。
师:刚才我们都能站旁观者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了,那么若是诸小儿的一员,你会怎样讲述这个故事?
(生切换角色进行讲述。)
师:如果你就是王戎,你怎样讲述这段经历?
(生再次切换视角进行讲述。)
师:哈哈,用现代文已经会讲故事了,那么能否像古代人一样,用古文来讲讲故事呢?
(生练习并用古文讲述。)
师:那同样站在诸小儿或王戎角度来讲呢?你挑选一个试试。
(学生再次用古文来讲述。)
不得不说,这种由现代文讲述到古文讲述,从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在富有挑战意味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在不断递进中,既能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同时提升了思维的灵活性。
纵观当前的古诗文教学,若从学习活动入手,改变单一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经历感”和“探索感”,在活动中推动学生认知、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深入发展,那样就能智趣相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6.
[2]宁可为,陈援,王炜,蒋红.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证分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9(5):31-34.
[3]吕映.语文学习活动设计的若干要点[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0(10):04-07.
(本文获2021年桐乡市小学语文学科论文评比活动一等奖)

学科教研

25

善捕生活事件 巧法活现心理
——以学校组织的一次朗诵比赛为例
曹春月

在小学阶段的习作中,学生运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很多,外貌、动作、语言等等,但心理描写的语言是很缺乏的,教师也常常忽略在心理描写上的指导。那什么是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又有什么作用呢?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可见心理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举足亲重的,可是现实的习作中,孩子们对自己的心理常常视而不见,习作中缺乏细腻的心理描写。到了五年级,他们习作中的心理描写是这样的:
表示害怕,“今晚妈妈要加班,我一人在家,害怕极了。”
表示担心,“万一倒下来,压着我,可怎么呀。”
表示高兴,“早上到学校后发现今天语文老师不在,我开心死了,心想这下没人来催着我交昨天没写完的作文了。”
表示伤心,“我家的小狗就这样死了,我想起了它曾经陪我玩耍的情形,这样快乐是我场景在不会有了。”等等,这心理描写是不具体、不生动、内容不饱满的。心理活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学生们却无意识捕捉着短暂的复杂又细腻的心理活动。
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描写的训练。本文以“记一次朗诵比赛”为例,以朗诵比赛事件的发展的四个阶段插入四次心理描写的练习,每个练习都教授学生一两个心理描写的方法,论述教师是怎样捕捉生活事件,让心理描写练在当下的。
捕捉此次事件的原因:本校在9月中旬初发了“迎国庆,歌颂祖国”的朗诵比赛,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参加比赛。而上学期的春季运动会上的接力赛,我们班以很小的差距输给了501班。本班学生一直为这输了的比赛耿耿于怀,一班学生也有孩子为这对本班学生有言语上的嘲讽。本班学生需要一次能证明自己的比赛。我想在这次事件中学生的心理活动一定是丰富而细腻的。而在平常的习作中心理描写又很薄弱,我就想借此次机会让学生练练笔,让心理描写能在学生心理活动迸发的那一刻用笔写下来。

【摘 要】小学阶段的习作中,学生的心理描写是比较薄弱的,习作中心理描写的语句总不够细腻丰满,人物的内心活动又是一闪而过的,瞬间的,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有丰富内心活动的事件或瞬间,练习心理描写。本文以作者捕捉一次朗诵比赛,引导学生练习心理描写的教学故事为例,在事件发展的四个阶段教师指导学生用“联系生经历法”“幻想法”“自我安慰法”“猜测法”和“矛盾法”等心理描写的方法来练笔,写一写当时学生自己真实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心理描写现在当下。
【关键词】内心活动;朗诵比赛事件;心理描写方法 

学科教研

26

一、事件发生前,写出兴奋的心情。
接到比赛通知,我故作神秘地走进教室对学生说,有个好消息要想大家宣布,看着学生一个个期盼的眼神,又说,你们上学期的接力赛输给了一班,不是一直不服气吗,今天就有个机会让你们翻身,不用再受一班的嘲笑了。宣布比赛通知后,问学生:听到消息你怎么想的?
生1:机会来了,其他班级不管,但一定要赢过一班。
生2:我们得加油,争取赢过一班。
生3:武,我们输了;文,我们赢定了!
······
学生说的都是些直白的表达赢得决心,接着我又问,你们凭什么觉得能赢呢?赢了一班后,你们和一班的同学的关系会有什么不同呢?其实这两个问题我是有意引导学生从“联系生活经历法”和“幻想法”来描述自己的兴奋的心理活动。
1. 联系生活经历法,对于第一个问题,回答是这样的:
生4:每次运动会,拔河那些比赛我们都输给一班,但比成绩比做书签、手抄报,我们好像都赢了。我觉得一班善于武,我们善于文。
2. 幻想法,对于第二个问题,回答是这样的:
生5:朗诵比赛赢了以后,我没经过一班去上厕所可不用想老鼠过街那样躲着走了。雄赳赳气昂昂的大摇大摆地走过去,因为他们若再对我冷嘲热讽,我就也对他么们嘲笑一番。
然后我让学生把自己兴奋的心理活动写下来,大部分学都能运用这两种方法来写自己的内心活动了:
例:听到朗诵比赛这个好消息后,内心一阵狂喜,想到以前受到的冷言冷语,什么“二班病夫”“蜗牛班”“乌龟班”,哼,也不想想你们就赢了次接力赛,有什么了不起的,考试成绩,书签制作,你们哪次赢过呀,看来一班全是一群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这次朗诵比赛,我们赢定了,等我们班赢了比赛,你们再来挑衅试试,对了,等赢了比赛我天天在你们教室门口神气地站着,就一声不吭地站着都能气死你们······
最后在展示学生作品时,用直线和曲线来区分联系生活经历法和幻想法,让学生明白可以用这两种放法来描写自己的内心活动。
二、事有变故时,写出忐忑的心情。
在朗诵比赛前夕,我班的一位女生在上体育课时摔断的手臂,需住院治疗,而且这位女生在朗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朗诵的开始有一段她的单独朗诵,只能找一位朗诵水平少逊色的人替代她。因为事有转折,又对我们班的比赛不利,学生的内心活动肯定是很复杂的,很忐忑的。我觉得这是一个练心理描写的好时机。在这阶段我引导学生用在“自我安慰法”来描写自己忐忑的内心活动。
课前我先向学生说明吕雨桐由于手臂受伤需住院治疗,不能参加朗诵比赛了,话音一落,全班议论纷纷,这议论的话语可都是学生在一刻迸发的真实的想法,我开始指名:
生1:我们排练了这么久,关键时刻出了问题,要不把吕雨桐的单人朗诵删了吧。
生2:可这是我们的杀手锏啊,况且删掉后时间不足了。
生3:这下要输了。要不找个人替代吕雨桐吧。
······
学生的内心活动还是比较消极的,忐忑的。我顺着他们的话告知他们由朱嘉瑶代替吕雨桐,并告知他们不要再有消极的想法,要对朱嘉瑶有信心,也要在挫折面前懂得自我安慰。然后在黑板上板书“自我安慰法”,让学用一用这种方法来表达此刻忐忑的内心活动。学生的练笔作品分两类,一类是对比赛的自我安慰,一类是对结果的自我安慰,学生作品:

学科教研

27

例:今天曹老师告诉我们吕雨桐不能参加朗诵比赛了,完了,之前排练全白费了,能赢一班的胜算一下子没了,不过老师又提议让朱嘉瑶代替吕雨桐,我想朱嘉瑶虽然比不上吕雨桐,但跟一班朗诵最厉害的陈家伟也是平分秋色,还是要往往好的的方面想。再者现在全校都知道我们班的种子选手吕雨桐因伤弃赛了,说不定比赛那天还能得点同情分。
这位同学从两方面对自己自我安慰,这段心理描写久很充实很丰满了。第二类对结果的自我安慰是这样写的:
例:哎,由于吕雨桐关键时刻掉了链子,让朱嘉瑶临时挂帅,虽说朱嘉瑶也很棒,可这么长诗文要背出来都难啊,要达到吕雨桐的水平是不可能了,哎,不想这么多了······大不了继续被一班的吕嘉豪取笑几句,我就当他是在发疯乱叫就行了,大不了以后下课就在教室待着,省的碰见那个吕嘉豪,大不了以后上厕所经过一班时想过街老鼠般躲着那些整天取笑我的人吧。况且一班的那些女生对我还是很友好的。
这位学生用了一串排比来自我安慰的心理描写很具体生动。
     由于事有变故我为了安慰学生,所以在这阶段我采用了“自我安慰法”来让学学生练写忐忑的心理活动。因为情感真实,学生写得很精彩。
三、 事件留白处,写出紧张的心理。
朗诵比赛后但结果没有出来之前,老是有学生来问结果,我在我已知晓结果的情况下走进教室开始第三次心理描写的练笔教学。此次练笔我想学生用“推理法”来表达自己紧张的内心活动,推理是形式逻辑,是研究人们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也是一种实际存在的内心活动。运用在心理描写中是让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测,并将猜测的过程进行书写表达。
学生对推理比较陌生,所以我用猜谜语来导入,让学生把猜字谜 “百减一,打一字”的推理写出来。有学生这样写:
一百减一,是九十九,两个九? 左右凑?不行,没见过这样的字。上下凑?好像也不是!是不是可以想得简单点,“百”字减“一 ”可能就是去掉“百”字上的一横,那就是白色的“白”。
经过这样的铺垫,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推理法”描写心理活动。接着告诉他们比赛结果我已知晓,但我暂时先不告诉他们,让他们根据比赛当天一班和我们自己班的表现情况及其他因素来推测一下比赛的结果。有学生的内心推测是这样写下来的:
例1:比赛那天我们发挥得不错呀,我看那些评委老师一直冲着我们笑啊,不至于给我们班打低分呀,难道是我老盯着他们看,被他们看见了,嫌我不专心,因为我而被扣分了,我看见一班的人都挺认真的。我觉得是输给一班了。老师就别卖关子了,赶紧宣布结果吧。
例2:先不说比赛那天的表现,但看今天曹老师还有心情让我们猜比赛结果,我想应该是个好结果。要是结果不好,她哪还有这心情。不过我的小心脏啊,还是怦怦直跳。
“猜测法”的心理描写很是精彩,把自己复杂而又紧张的内心活动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了。
四、事有结果后,写出矛盾的心理。
朗诵的分数我班比一班的高,学生们很兴奋,但我却意味深长地对他们说,做人应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也一下子也明白了我的意思,其实我在引导学生对于这个好结果用“内心矛盾法”来写写自己的内心活动。学生们终于赢了比赛,可以在一班的面前扬眉吐气了,可再想想被人嘲笑的滋味真的不好受,这种矛盾的内心活动在学生的笔下是这样写下来的:
例:终于赢了,赢了!总算在陈建伟取笑我的时候有话反击了,他叫我“小短腿”的时候,我就把《中国少年说》大声地朗诵有几句,再把他们的《我的梦》阴阳怪气嚷嚷几句,哎呦喂,那心里真是舒坦啊!不对呀,他肯定会再反击的,万一再学着我的乌龟样慢跑几步······冤冤相报何时了啊。那种被嘲笑的滋味也确实不好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比赛第二,友谊第一吧。

学科教研

28

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引导学生产生矛盾的心理活动,并用“矛盾法”把这种矛盾的内心活动描写出来,学生的描写丰富了,也有血有肉了。
   在学生的习作中心理描写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好的心理描写能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所以教师经常要捕捉这种生活、学习的事件,并在事情的发展中激发学生的内心活动,再指导学生用一定的方法练笔,写下自己的心理活动。这有助于提升学生表达自己内心活动的能力,让学生的心理描写更加丰富,更加细腻,更加具体。
参考文献:
    [1] 汤楠.浅谈三年级起步教学[J].新西部(下半月)2007.3
    [2] 施友爱.巧法活现心理.《小学生作文辅导》[J] 2018
    [3]《语文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袁海林 童艳华. 《心理描写有方法》[J] 2018.3
    [5]刘春娥,《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M]吉林教育,2009.(32)
  

“双减”落地:让童年与悦读相遇
——浅谈减负背景下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曹利华

【摘   要】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曾说:“要培养读书的种子。”,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一部分。在减负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关注孩子们的课外阅读。为何读,即用课程目标引路,提示课程要点;怎么读,即学习阅读方法;读下去,即找到策略推动课程实施。融合读,整合多学科丰富资源,构建新的阅读方式。
【关键词】精准目标;读书方法;策略推进;阅读融合

如今“双减”政策全面落地,课外阅读应全面回归。阅读是美学修养熏陶的过程、人文情怀的养成过程、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孩子们在成长中长期缺乏足够的阅读,未来的人生将会是肤浅的。因此,鼓励中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一直是学生核心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那么,减负背景下,如何让阅读的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呢?下面我以统编版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指导为例,谈谈一些做法:
一、“为何读”——目标引路
统编教材主张“读书为要”,为了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阅读必须确立目标,以提示阅读的要点,指示阅读的进展方向,同时便于指导评价。统编教材不同学段对阅读提出了不同要求,第三学段主要有:
1.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学会浏览、略读、精读等读书方法。
2.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学会摘记和写读书心得。
3.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科教研

29

4.学会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报刊,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阅读指导中,只有凸显目标意识,把阅读的核心训练目标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如五下《西游记》的阅读目标就可以确定如下:
一通过对课文《石猴出世》的学习,引领《西游记》的阅读,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认识西游人物。
二进行相关读书方法的指导,如阅读前言、章回体目录等内容,引导学生运用“速读”“跳读”等方法,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三初步了解《西游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知道《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中国古典名著的热爱之情。
四是促进学生对相关文化的了解,积累语言材料;通过读书成果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整体发展。
要注意的是,在课外阅读中达成目标,不是一节课一本书就能完全体现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些目标甚至要延续到学段结束才能达成。
二、“怎么读”——要素落实
深度阅读最显著的差异就在于它的信息量更加庞大,且不同于学生在课外随意阅读,需要教师在单元主题语文要素的背景下,有针对性地细化阅读策略,训练阅读方法,落实语文要素。
(一)习方法,把书读薄
在儿童能够读到卷帙浩繁文学作品的今天,正确的读书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阅读大部头名著,掌握读整本书的“钥匙”十分关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重要信息,独立阅读整本书。如五下要求阅读中国四大名著,这些名著都是章回体小说,分章回写,一回讲一个故事,就可以聚焦回目,带领学生看回目,发现回目的对仗特点以及点明人物事件的手法,从而掌握“把厚书读薄”的方法。
阅读长篇幅的正文时,要训练学生浏览的能力,还可练习跳读,即跳过细枝末节,只抓要点和主干,以提高阅读的效率。对于核心内容和精彩片段,要用精读法细细品味,边读边思考,写一写批注,让学生明白用心读书才有心得的道理。
经典作品能超越时间和空间,自然有它宝贵的价值,了解其价值所在也能帮助阅读理解作品。阅读伊始,可以提供文学作品的相关信息,如作品的不同版本、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名人对其的评价等。同时,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了解文学作品价值所在。这一做法为阅读奠定了情感基础,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对“读书吧”里推荐的阅读书目基本架构做出概括性的梳理,指导阅读。如六上阅读以《草房子》为代表的成长系列小说,需要教会学生以主人公为中心梳理人物关系,把人物与情节联系起来记忆;六下“漫游主题”小说能沉下心读,了解写作背景,做读书笔记。
(二)细品味,把书读厚
阅读是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一盏盏心灯,在书籍的熏陶中,净化他们的灵魂,为他们的生命镀色。对于经典名著,我们在把握、理清文脉后,可以带着学生尝试着探寻文本隐含之脉迹,领悟到文学之美,即“把一本书读厚”。
1.读而所悟
阅读指导要“心中有儿童”,要引领孩子们自读自悟,注重他们的自主发现和自主建构。阅读中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的阅读才更深入、更持久。例如,《草房子》中“秃鹤”和“细马”这两个人物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比较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了解作者给人物命名隐含的情感因素。最后,围绕“尊严”和“责任”讨论。个体阅历、环境、思维、性格等差异,决定了答案的丰富多彩,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都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和内心,都是无法复制和替代的。

学科教研

30

2.读而有得
 读课外书,大多数孩子会为跌宕起伏的情节、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所吸引,即更多关注“意”,很少关注到“言”。阅读指导,可以在关注内容和涵义的基础上,关注形式,适时迁移运用,将“语用”的思想渗透进阅读旅程。如《西游记》很多章节都有大段的环境描写,熟读后,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在妖怪出现前要大手笔写环境呢?这样的质疑探讨锻炼了学生联系上下文把握整体的能力,也感悟环境描写的作用。观照形式,学生实实在在“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也就进入了深度阅读。
3.读而共鸣
教师有意识地引领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类似的体验,产生共鸣。《草房子》用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成长”。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突出桑桑这个主线人物,感受油麻地各个人物之间的大悲和小确幸,从而让孩子触摸到内心隐秘角落里的种种心境,与故事里的人物产生共鸣。“成长”的理解得到共鸣,阅读的体验得以漫溯,未来的成长之路必然宽广。
(三)建联系,把书读广
1.拓展。基于教材编写意图,“快乐阅读吧”栏目要求紧扣核心目标,开展课内导读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提供补充阅读书目,搭建自主阅读的支架,使学生“得益于课外”。如五上“快乐阅读吧”安排“你读过吗”板块推荐《中国民间故事》,“相信你可以读很多”板块就推荐拓展阅读国外民间故事;五下由《西游记》拓展阅读其他三部名著等等。
2.延伸。文学作品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是一个具有巨大辐射力和渗透力的文化实体。如阅读四大名著,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由名著衍生出的戏曲、弹词、评书、绘画、雕刻、剪纸、影视剧等艺术形式,以及名著内容中蕴含的有趣的语文知识。同样,五上“民间故事”主题阅读,可以让孩子了解名曲《梁祝》,戏剧《白娘子》等等。学生浸润广袤文化中,既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又能感受阅读的魅力。
三、“读下去”——策略助推
阅读长篇文学名著时,学生阅读前后的兴趣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在中后期,部分同学的阅读动力会不断下降。阅读推进实施中,就需要采用策略持续孩子读书的兴趣。
(一)任务驱动,循序渐进
与课内阅读不同,课外阅读很多时候没有任务要求,久而久之,部分同学不能参与其中。即使有一部分同学读了,也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只能停留在表面化了解故事内容,不能深入阅读与思考。
1.导图建构,呈现阅读路径
在阅读过程中,布置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借用导图把握整本书的脉络。如阅读五下“中国古典名著”章回体小说,就可以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将章回目录串成整体,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小说情节的发展。再如阅读六下“漫游探险世界名著”,要求绘出导图,理清人物历险的地点、事件,人物之间的关系,导图形式可以多样,树状、金字塔状、鱼骨式、波谷图等。
2.借自媒体,渐入阅读佳境
科技日益发达,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阅读中我们就可以借助各种自媒体平台,设置打卡任务,推动学生持续阅读。如每周一次“喜马拉雅”上精彩段落朗诵打卡;借助“美篇”强大的图文编辑功能,,与家长同学合作,将相关的文字选配插图,配上音乐编辑好,发送到班级微信群。
3.“课题”研读,凿掘阅读深度
整本书深度阅读中,会围绕书的内容引发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对这些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凿掘研究,成立“小课题”,进行深入研读,促使深度思维走向高峰。如《三国演义》中“战争”研究;由《草房子》引发的“成长物语”等等。
(二)评价激发,寓读于评
要让学生乐于阅读,坚持阅读,还得利用丰富的评价手段使其进入最佳阅读状态。

学科教研

31

评价方式可以从阅读速度、阅读态度、阅读成果等方面着手,要灵活多样,以促进阅读积极性为主。具体我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读书英雄榜。这是一种积分制评价。为了推动整本书阅读进程,我要求学生每天在学校发的“阳光阅读”存折本上记录阅读的时间、章回、页码等,三天一汇总、积分,并在班级“读书英雄榜”上公布名次,根据结果及时肯定读书较多、进程较快的学生。这一活动大大加快了学生的读书进程,也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效率。
2.故事大王。评选式评价,经典故事有声有色有情节,可以用表演、讲述的形式来学习、演绎。如在五上阅读《中国民间故事》后举行故事会,让学生讲讲心中最精彩的民间故事,评选出班级“故事大王”。这既能培养学生复述、表演等能力,同时相互分享学习资源。
3.阅读达人。表现性评价,经典著作内容博大精深,饱含文化知识,就可以借此举行班级名著知识大赛,评选出“阅读达人”,实践证明,比赛能掀起阅读热潮。通过这样的竞赛,学生丰富了知识积累,增强了文化意识,阅读的劲头也更足。
4.读写专题。属于展示式评价。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写读书心得,编读书小报,制作人物推荐卡和阅读推荐卡等,选取优秀作品在文化长廊上展示,这种展示交流式评价让学生体会阅读的自豪感,同时也促进了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融合读”——样态创新
    顾明远先生曾说: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应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人的生命价值。在倡导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下,教师要寻求不同学科资源的共性,构建新的阅读方式,多元化、多维度阅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阅读+戏剧 对于一些情节较为曲折的故事,阅读时可以融入戏剧元素,以“戏说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在“话剧”“戏曲”表演中进入角色内心,在对话中体验特定的情绪波动和思想变化。如阅读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以让学生创作剧本,几个人演一演,在故事表演中,孩子们体会到了民间故事善恶对立和圆满结局等特点。
2.阅读+美术 阅读中挖掘美术,用图说故事,色彩和线条也能表达语言思想。如民间故事《田螺姑娘》,可以围绕情节推动,创作绘本故事;再如《西游记》里的经典回目“三打白骨精”、 “大战红孩儿”等,故事的扣人心弦,语言的画面感,都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
3.阅读+科学 人的思辨力离不开阅读,阅读与科学融合的新样态能让学生的思维更有层次和高度。在阅读了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后,有学生产生质疑:“建长城的条石每块有两三千斤,仅靠人力是怎么搬运?”其他学生开始大胆猜测:几十个人一起抬、利用木棍滚动或者利用跷跷板来省力,还有人猜靠牛、骡子等动物拉运上去的。学生们畅所欲言,感受每种猜测的可能性。最后用视频了解到力学现象。由阅读故事到探索科学奥秘,这是一种思辨、探究式阅读。
跨学科融合式阅读样态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方式,以双线并进的方式推进学生深度阅读,实现全学科育人的功效,从而唤醒学生内心生命成长的力量。
总之,趁着“双减”政策落地,每位语文老师都应为课外阅读的回归发力,不仅仅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几本书,我们必须坚持以生为本,持续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科学性、灵活性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先云.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亮点及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小学语文.2017 (10).4-10.
(本文获2021年桐乡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学科教研

32

聚焦“对话” 深耕课堂
——作文启蒙教学中的人物对话描写指导策略
朱英姿

【摘 要】人物对话描写在学生作文中至关重要。人物对话描写也是小学作文启蒙阶段的重点与难点。语文教材中不少选文含有对话描写,教师可聚焦对话,充分挖掘文本资源,从重识、寻道、得法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感知对话描写形式,揣摩对话描写方法,进行对话描写训练,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在课堂上学习对话描写的方法,提高对话描写能力。 
【关键词】 对话;课堂;重识;寻道;得法

人物对话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过程、体验人物情感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物对话描写也是小学作文启蒙阶段的重点与难点。近年来,管建刚老师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强调阅读教学的写作指导价值。语文教材中不少选文含有对话描写,如何挖掘教材资源,在阅读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对话描写呢?教师可尝试从重识、寻道、得法三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重“识”: 感知对话描写范式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从认知语言文字起步。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读通读顺文本,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蕴含在文本中的语文新知识、语言形式等要素。在对话描写的教学中,我们如何让学生“识”得这种形式呢?《学习理论与有效教学》一书指出,“促进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之一是“多样化教学”,“这是指多场地或者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多样的教学材料、提问、反馈和教学策略等”。采用听、读、演、录等多种形 式,可以让学生 有 效 积累选 文 中 的 对 话 描 写,为描写对话储备语言材料。
(一)绘声绘色,吸引学生听对话
倾听是顺畅沟通的前提,于永正老师说:“听别人读非常重要,然后跟着模仿,一句一句地学。模仿到一定程度,他们的语气、语调乃至情感,便化而为自己的了。”《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运用大篇幅对话塑造角色形象,教学资源丰富,老师可以绘声绘色地范读,吸引学生听对话,让角色形象在他们心中活灵活现。教师也可以把文中对话制作成生动有趣的课件播放出来,这时,学生总是屏气凝神,入迷的状态令人欣喜。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专注倾听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对话中提示语的轻重音变化、引语的语气强弱变化,学生也有了感性认识,为有意识地模仿读打下了基础。
(二)娓娓动听,带领学生读对话
文字以静态、无声的方式出现,朗读如同赋予文字动态、有声的生命,既会意生情,又表意传情。如《狐狸分奶酪》一文,角色对话的形式排列整齐,语言表达富有童趣。可以采用老师带读、学生跟读、自由练读、小组合作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对话”,在反复朗读中融入故事情境,建立人物形象,理清人物关系,了解事情经过,产生情感共鸣、思维碰撞,内化语言形式。

学科教研

33

(三)惟妙惟肖,活跃学生演对话
“把课上得有意思”是于永正老师追求的教学境界,课堂表演就是学生认为非常有意思的活动。如《夏夜多美》一文中,小动物的对话较多:“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快上来吧!”“谢谢您,睡莲姑姑!”这些是生活化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创设配乐朗读的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角色间的表演朗读,在快乐地表演和具体的对话中,体会小动物们的心灵美。角色表演易让学生角色化进入故事的情境,关注说话人的身份,体会说话人的情感。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融入故事,释放真实、自然的情感。
(四)笔耕不辍,激励学生录对话
特级教师黄玉峰说:“学语文本身是要下点功夫的,平时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记忆非常重要。”多摘抄背诵积累选文中的对话范例,自然就能在写作中模仿、运用。教材选文是精选的语言表达范例,大量积累描写对话的范例是写好对话的前提。如《狐假虎威》《父亲、树林和鸟》《我不能失信》等课文对话丰富,文质兼美,都值得摘录和积累。学生在摘录的过程中对提示语的四种形式、对话分段写的格式,千姿百态的说词及标点的正确运用都会有感性的认识。
二、寻道:揣摩对话描写方法
叶圣陶说,教会学生说话和写话,课文只是例子而已。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材,从对话描写的角度,寻找特定课文中与之相关的训练点,依托文本的精彩“对话”教学,让学生感悟“对话”的特点,体会其表达的特色与特有效果,让对话指导和表达获得生发点。
(一)形式丰富,灵活运用
文本中对话丰富的表现形式,不仅为了表现说话者的神态、情绪、心理及时间先后等,更是为了让人物语言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致、更流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对话的不同表现形式,感受其作用才能让学生迁移运用。例如,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可以聚焦第一组对话: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边倒去。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
投影出示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让学生读一读,从对话中分离提示语,意在让学生感知提示语对“说”“问”的修饰作用,以文本为范例认识提示语。再将提示语放回对话中,引导发现提示语可以置前、置后或置中。接着请学生关注随着提示语位置不同而产生标点的变化。最后到课文中找找相应的例子,让学生迁移三种基本的变化形式。
(二)提示用语,丰盈细节
教材中有许多人物的对话描写片段,提示语非常精彩,它是对话情景中的细节,会使对话描写有血有肉,生动可感。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提示语的运用对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起到什么作用。如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课文片段: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先让学生圈出提示语中表示动作和神态的词语,让学生将去掉修饰词的对话与课文比较有哪些不同,读一读,品一品,从中感悟对话中加上了生动传神的提示语,两者的形象也逐步清晰起来——一个恃自己长处而傲慢无礼,一个能客观认识自己因而谦逊有礼。在学生感知方法后,抓住文章留白处,

学科教研

34

先让学生圈出提示语中表示动作和神态的词语,让学生将去掉修饰词的对话与课文比较有哪些不同,读一读,品一品,从中感悟对话中加上了生动传神的提示语,两者的形象也逐步清晰起来——一个恃自己长处而傲慢无礼,一个能客观认识自己因而谦逊有礼。在学生感知方法后,抓住文章留白处,及时让学生迁移表达:给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第三次对话的提示语添加动作和神态。这样精彩的对话描写教材里有很多,我们不妨让孩子在熟读的基础上细细揣摩,积极运用,逐渐掌握这种为语言润色的方法。
(三)标点符号,传情达意
标点符号在文中除了表示停顿之外,还有提示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在对话描写中,有一些人物的感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这时候就可以借助标点符号来呈现,使语言符合当时的语境和人物心情。为此,在学习“对话”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符号所传递的情感信息,感悟人物。如三年级上册《灰雀》一课中: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小男孩的回答中出现了省略号,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他吞吞吐吐回答时的心里活动。通过交流想象,学生明白了,此时男孩的内心是忐忑的,他害怕列宁知道后责怪他,想隐瞒真相,但自己又因为撒谎而心虚,复杂的滋味都蕴含在这省略号中了。
(四)巧用“说”词,增加内蕴
学生习惯于用“说”开启人物语言,但“说”字表意过于笼统,缺乏艺术表现力,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寻找更符合人物性格的替代词。如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中:
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向大家宣布:“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嘴就处罚谁。”
一只小蚂蚁在队列里嘀咕:“要是偷嘴的是您呢?”
请学生圈出表示说的词语,从“宣布”可以看出,蚂蚁队长当时说话声音是大的,神态是一本正经的,体现了领导者的角色特点;“嘀咕”一词则表现了小蚂蚁在私底下小声说话,含有一点点不信任。在学生感知巧用“说”词,能增加语言的内蕴后,引导学生到文中去找找其他表示“说”的词语,归纳分类展示大家的成果。然后比赛背诵,看谁背得多,背得快。学生积累大量“说”的词语后,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学习运用,如:
“春游的时候,包看好,别丢了。”妈妈对我说。
学生将“说”改为“叮嘱”“嘱咐”,就很恰当。通过习得、积累和运用,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动地描写出人物说话的方式状态,对刻画人物、突出当时对话的氛围有很大的作用。
三、得法:进行对话描写训练
“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我们应加以开发和利用,从而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实现习作与阅读的双赢。”对教材选文中的对话进行仿写、续写、改写、摹写训练,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加深对对话描写的结构和表达特点的认识和运用。
(一)内容仿写
低中段教材以童话故事较多 ,重复的结构刚好与对话的问答往复出现吻合,适合教师适度拓展文本,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中,教师在学生表演朗读中拓展到其他动物尾巴的用处时,不妨再深入一层“如果你是断了尾巴的小壁虎,你会怎样向它借尾巴呢?”学生在“小壁虎爬呀爬......”的语言带动下,自然运用课文中积累起来的语言结构来仿写故事。如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一文,对话描写形式多样,提示语有放在引语前面的,有放在引语后面的,还有无提示语直接呈现引语的,可以设计仿写:如果铁罐能复活,当它再一次见到陶罐时,会怎样对话?请模仿课文对话形式再写一两组对话。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模仿了阅读中角色的对话描写形式,练习了提示语和引语位置变化的四种形式。

学科教研

35

(二)故事续写
根据课文故事情境补充角色对话,通过合理的对话促进故事发展。续写对话既要求符合原文中的角色形象,角色的性格特点不能改变,又要求符合原文的故事情境,让故事情节向前发展。如三下《小狗学叫》一文,对话描写频繁,分几组呈现,可以设计续写:小狗跑啊跑,他还有可能遇见谁,他们会说些什么?请练习续写故事的多种结局。再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对话资源丰富,故事有很强的延展性,也可以设计续写:就在老屋要倒的时候,可能还会遇到其他需要帮助的小动物,它们会怎样请求?善良慈爱的老屋又会怎样回答?请大胆发挥想象,把接下来的故事写得有声有色吧。
(三)文本改写
有些选文的角色语言以间接引语形式出现,可以进行改写训练,把间接引语变成直接引语,提示语也可以再作修饰,甚至可以将有故事性的古诗内容改写成对话描写,如《寻隐者不遇》中叙述了诗人拜访童子师傅而不遇的故事。松下的童子怎样和寻访者对话?师傅采药回来,童子又会如何转告此事?改写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有助于他们平时关注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以及说话的场景和人物活动。
(四)活动摹写
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口语交际的内容,每次的口语交际交流活动都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过程中自然会形成发言、讨论、辩论的现场,有些还会模拟情境,这些实景的语言活动现场有参与、有思考,肯定有一些感受,记录和描写这样的过程是非常实在的练习,每单元一次的开展频次也非常适合。交际的活动过程,特别是同学们参与活动时的表现要抓住细节进行描写。如三下口语交际《劝告》《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很适合学生模拟表演情境,教师可组织学生运用对话描写的方式记录口语,为现场的语言描写实景“写生”。
教师从语文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出发,聚焦对话,深耕课堂,选择学生熟悉的教材作为回顾与引领,从认知语言文字起步,设计品味语言、揣摩对话描写方法和实战训练的环节,引导学生有梯度、多层次的与语言文字碰撞交流,加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对话描写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张相银.让人物跃然纸上——浅谈小学作文人物的描写,《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
[3]吉丽娟.发挥教材范例,凸显人物对话的教学价值,《小学教学参考》2018年第1期
[4]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六讲》(2019年版)

学科教研

36

聚焦·解码:根植红色基因,濡染革命文化
——以低学段“革命传统文化”文本教学为例
计国英

【摘 要】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召唤下,我们不难发现革命传统教育题材具备了独特的育人价值。纵观我们的统编教材,大量革命题材加入,而学生往往因为认知的储备不足等原因,不能很好地理解学习,甚至游离于文本之外。基于此现象,在教学实践中研究,通过聚焦链接,解开时代鸿沟;聚焦文本,解锁革命情怀;聚焦延伸,解放空间局限,从儿童认知的发展特点出发,根植“红色基因”,完成新时代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聚焦;解码;红色基因;革命文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树人的根本是立德,在历史的长河中,时代英雄的迭出,革命精神的辉照,正是时代少年立德的好素材,恰恰教材融合了这些优秀资源,成为了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课标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引领作用。基于这样的课程理念,统编教科书充分体现国家意志,选编了大量革命题材类课文,以突出革命传统教育,构筑了“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体系,让学生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革命人物、一篇篇意蕴深长的课文中学习爱国精神,感知责任使命,体会时代担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然而作为儿童,特别是低年段的孩子,对于这类革命体裁的课文,相较甚远的时代距离,生辟的词汇,让他们对文本的学习更是增添了不少难处,如何基于语文立场,基于儿童本位,更好地将革命文化的浸润持续贯穿于学生的言语实践,从而获得振奋精神的力量源泉,对此教学者进入了深深的思考,并在实践中细细探寻。
在纵观统编语文教材中发现,革命传统文化题材的在内容安排上,突出学段特点,兼顾年级、学段的衔接,体现了循序渐进、滋润渗透的编排原则。初步梳理了低年段的教材中的革命传统文化题材课文:
在低年段的革命传统文化课文中不难发现,其涉及的课文数量也大大提高了,特别是二年级上册,增加了两篇课文,一篇快乐读书吧内容,这样的变化也让教学者提高了对革命传统文化的教学分量,同时也深深感受到学生对文本的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解读困难。

学科教研

37

一、聚焦链接,解开时代鸿沟
往往我们在解读教材便开始犹豫,这样的文本该如何推进,但总是在年代感中有点无所适从。由于这类课文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较为久远,学生很难产生共情,因此,要让学生走入文本,必须让学生与文本有所融通。就要想办法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缩小学生与文本的时空差。
1.补充文字资料,深化时代解析
如对课文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人物介绍等作补充。我们打开低年级的这几本教材,不难发现不少课文用着年代进行前提时间交代,然而这些年份的久远,这些时代的背后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带着历史的印记。如《朱德的扁担》中的1928年,《刘胡兰》中的1947年,《八角楼上》中的井冈山的斗争年代,这些都有着浓厚的时代感,如果学生们对这个时代不甚了解,那么这文字资料的补充解读时,便可将课文的顺理成章给了很好的理答,学生读着资料,如教学《刘胡兰》一课时,教学者开首让学生一起走进1947年,那是一个动荡不安、全面的年代……这样的一段文字,将学生拉近了那个时代距离,仿佛也开始渗入1947年的动荡,也像有了刘胡兰的英勇,乱世英雄的形象站立。学生更好地走近文本,披上时代的纱衣,踏上时代之路。
2.链接影像资料,具象时代画面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影视资源就是用画面和声音来讲述故事的,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影视资源的冲击,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距离。
教学者在《八角楼上》一文中,当时的艰苦生活学生在丰衣足食的现在,无法具象地想象当时人们生活的艰苦,也无法用言语更精确地描述这种发艰苦,于是尝试用一些形象可视的影像,人们吃穿的艰苦,与后面文本毛泽东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的形象勾连,也更好地展现一位与民同甘苦的革命领导人的形象。
再看一年级的课文《升国旗》,孩子们在琅琅上口的儿歌中学习,快乐地感受语言的简短韵味,但读过后只是蜻蜓点水般地知道立正、致敬,却无法真正体会升旗的庄严感,于是教学者为了更好地还原场景,以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视频为影像补充,让学生一起走进升旗仪式的场景,庄严的氛围,致敬的时刻,学生不由自主地随着国歌声进入,肃穆、立正、致敬一气呵成,此时无声胜有声,无须过多的言语指挥,自然的呈现,是学生学成的最佳表达方式。
二、聚焦文本,解锁革命情怀
在补充资料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语文课的本质,以文会文,大量的资料呈现,往往会占用大量时间,使整堂课有失偏颇,从而语文味便大大缺失。于是教学者必须仍然将重心着眼于文本的学习。陈先云指出:要做到“文道统一”,把学习、理解、运用语言文字与感受人物形象和美好品德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文本中将语言积累、内化、迁移,让学生获得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补链接资料,填时代鸿沟。
1.辟思辨之路,解矛盾之心
人的身心、情感、思维是统一的整体,是知识和意义的自主建构者。所以教学要站在儿童的立场,找准新颖而有效的视角切入,在语文要素、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之间找到最佳的交叉点,挑起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开展思辨性阅读。
在阅读《王二小》一文中,学生对顺从一词只知其义,乖乖听话,却不知为何王二小要为之,甚至有学生提出,为什么他不找个借口,悄悄溜走,此时,教学者如果被学生带入后,学生的思考画面便是王二小逃走的机智,却忽略了当时情节的紧迫以及王二小的意图——骗鬼子进入八路军的埋伏圈。被这一问后,教学者巧妙抓住问题,以思辨式的探究把问题抛给学生:王二小为什么不找个借口逃走呢?”顺时的反问,让学生开始思辨,在思与辨的张力驱使下,学生自主地得出了对王二小人小心不小,心怀大家的革命情怀便也不难感受。

学科教研

38

2.扣语境之意,品情感之弦,
情感性是革命英雄类课文最鲜明的特质。教学者要综合使用演绎、归纳、体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下沉到文本的情感语境中,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动、敬佩、痛恨、同情等多种情感,在读中不断迸发出对人物的敬意。在教学《刘胡兰》一课中,强烈的压迫感尽在敌人与刘胡兰的字字语词中,于是教师用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师生配合,在一字一句的对手戏中,将文本推向情境高潮,也把激化的敌我形象淋漓尽致呈现,学生们咬牙切齿、斩钉截铁中,深深体会了刘胡兰的坚定与爱国,“不知道, 就是不知道!”“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是共产党!”此刻的义愤填膺,就足以说明他们已然被拨动心弦,正义、英雄、责任担当的含义扎根内心,从而也建构起自己的价值观和英雄观。
3.启插图之功,减作业之负
在双减背景之下,高效的课堂便更是被教学所呼唤,然而作业的完成也被需要在课堂上加以压缩完成,教学者便开始思考双管齐下,多手齐抓的方式。然而在解读文本时,除了文字外,也不要错过了对课文插图的解读,因为插图的配备并不是形同虚设,教学者要敏锐捕捉其意在何处。如在教学《八角楼上》一文中,教学者关注到课堂作业本第四题:阅读课文片段,结合课文插图,完成练习。这正是与课文插图相形相生的一道练习。那么就用足用好插图。于是教学者将插图中的相关词语:油灯、披着薄军衣、右手握笔等相机让学生寻找、贴一贴的方式,随图识字,并由图猜测“凝视、沉思”的意思,深入了解“他在凝视什么?他又在沉思什么?”一位伟人心系老百姓的革命情怀但在图与文相契合的理解中迎刃而解,也在这文字与图像的相互匹配中更清晰解读,在学生的脑海中印象更深刻,在之后的习题完成情况更是高效很多,正解率也大大提高。这一页的题量与文本解读进行再加工浓缩了不少时间,作业之负便显轻松,减时的同时不减效,这事何乐而不为呢?

三、聚焦延伸,解放空间局限
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教育思想的提出,强调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学生,让学生做创造的主人。在我们的教学中,尝试用六大解放让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游历革命传统,更应该将这种优秀的传统赓续、绵延。于是,只是言、只在课堂上的学已然不够。同时我们也深知,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那么就要发挥好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以及与学科的相融合,走出圈,走向更广大的语文。
1.架好梯子:由一篇走向类读
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对同年段的孩子具有强烈的亲切感,一篇《王二小》的小英雄形象住进内心后,一种崇敬之意油然而生,要想更好地根植革命精神,由同龄维度牵动,教师可尝试推出《小萝卜头》、《鸡毛信》等阅读,穿插绘本型的阅读,让学生由一篇走向小英雄类读,体会当时时代背景下涌现的一位位小英雄,同时也增强学生对人小心不小,少年中国奠定基础,增强学生为国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学科教研

39

2.引好路子:由一门融合多科
现在的学习我们说不只停留在课堂,也不只是语文一门功课的单枪匹马,多学科的融合,更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于是在学习革命体裁课文后,鼓励学生以“我心中的英雄”“雷锋叔叔在这里”等故事演讲、小报出刊,“我和英雄手牵手”的书签伴读制作活动等多维整合,唱一唱英雄歌谣,演一演英雄故事等多方式呈现,让学生在多角度欣赏过程中更丰满对人物的情感,更深入体会革命情怀。
3.搭好台子:由门前走向社会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学习无处不在,跨越教材之界、学科之界、课堂之界,以丰富的活动做推进,必然能在无边界的场域自主学习中实现精神的传承。作为红船家乡娃,可以让学生走进红船,更好地以亲近的方式了解红船精神的开辟,学习并植根开创美好的未来的信念。也可以参加志愿者等活动,亲身体验“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活雷锋画面,增强学生为人民服务,从小事做起的信念,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综合实践中将红色基因化为语文学习的“血肉”,实现文道统一。
在时代的浪潮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不容忽视,基于语文立场,基于儿童本位,用多种方式开辟学生学习革命文化题材的文本,在幼小的心灵中根植红色基因,感受中国人的自豪与英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3
[2]借助资料 理解内容 濡染文化[J]小学语文设计,2021(03)
[3]阅读教学中如何用好、活用补充材料[J]. 小学语文设计,2021(10).

见"兔"放"鹰思维起飞
——solo评价下的初中数学双轨深度复习
周红燕

【摘 要】当初中数学进入综合复习阶段,学生的基础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参差不齐,如何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温故”并能“知新”是每个教师都在反复思考的问题。传统的初中数学综合复习往往以做模拟卷、讲评部分题目的方式进行。这样的情况下,往往做不到两头兼顾,课程设计趋于折中状态.使得学生的复习处于浅层学习阶段,没有知识的系统性,思维也得不到提升。因此深度复习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在初中数学综合复习课堂上如何利用solo评价将学生科学精准定位,并在同一课堂开展双轨深度复习:solo评价明建构基础,按需挑选例题定教学设计,双轨复习各展所长,综合类比各得发展。让深度复习在初中数学综合复习课堂上真实发生,整体提升学生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solo评价 双轨深度复习 数学思维

学科教研

40

Solo 是一种分类的评价理论,它的全称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它是由澳大利亚教育学家柯利斯和香港大学教授比格斯所创造的一种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也是一种以区分学生思维层次和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评价方法。深度学习指的是在理解学习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对新的知识与思想进行批判性地学习。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把新的知识与思想融入在内,把已有的知识迁移至新的情境中,使其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传统的初中数学综合复习课以梳理知识框架,重点题型讲练的方式进行。这样的复习方式往往目标不够明确,针对性不强。一方面,基础薄弱的学生感受不到知识的整体性,在这样的大复习中越来越没有信心,无法得到进步。另一方面,优等生在固有的知识中不停打转,停留在前期知识储备的浅层学习阶段,无法迅速形成知识框架,思维也得不到精准提升。针对以上浅层复习的弊端,初中数学深度复习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数学复习中,依托solo评价分类理论精准掌握学生复习的不同基础,设计恰到好处的针对性课程,运用solo评价方法明确学生思维层次,把握学生思维相应特征,通过反思与提炼,辅助学生在综合复习阶段促成思维在宽度、广度和深度三个纬度上的整体提升,实现深度复习的最终目标,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依托solo分类评价理论,明确知识建构基础
    作为初中数学的综合复习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应的新课程。然而,在新课程学习完成后,学生的掌握和吸收情况是不同的,他们架构起了不同的基础。复习课的目的在于对原有信息,原有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从而建构新的知识意义。
Solo分类评价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在初中数学中所反映出的不同的特点如下:
依托solo分类评价理论,可以迅速将学生按思维层次进行科学精准分类,从而对学生的知识建构基础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
案例:中考复习第一章数与式
初中数学中的计算涉及的知识点是零碎的,做对一道题需要具备的能力有零指数幂,负指数幂的理解及应用,最简二次根式的化简及计算,特殊三角函数值的记忆,设计课前小练习:
    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把班级里的学生思维大致分为三个层次:(1)前结构层次:三角函数的概念不清,特殊角度三角函数值记忆混乱;(2)单点结构层次: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计算原理模糊。(3)关联结构层次:能够顺利完成各种运算,并能讲出其中原理。在solo分类的各个层次上确定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适当的教学方法及合适的教学难度定位。这样的课程设计建立在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上,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让学生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稳步前进。 
二、利用solo分类评价结果,制定课程设计方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Solo分类的焦点集中在学生复习的“质”,而不是练习的“量”上。虽然没有量的支撑,很难将质体现出来,然而针对“质”的评价,制定针对“质”的课程将是初中数学综合复习的明确导向。不同的思维层次的学

学科教研

41

生能得到各自基础上的提升将是中考复习真正的目标,亦是复习的最大意义。 solo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把握知识本质,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德基础上,将数学思维提升到抽象拓展层次。
在solo分类的各种层次上确定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适当的教学方法。而针对性强的练习不会让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他们不会被大量的细节所困扰,在这些练习中从树木看到森林,从而积攒起能够看到森林的能力。
案例:基于solo评价结果设计综合复习课程第一章数与式如下:

题组一针对前结构层次的学生,给出知识要点,可以让学生迅速明确自己未掌握的知识,产生纠正错误的动力与需求,并能立马根据所给提要建立起正确的认知,重新去建构知识基础,为下阶段的提升做好准备。当学生通过专题训练,理解零指数幂的意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借助几何图形达成特殊三角函数值的记忆后,学生将建立起解题的信心,并产生一种继续深入研究的强烈愿望;题组二针对单点结构层次的学生,例题中涵盖了初中阶段的各种计算形式,符合数学综合复习的要求。在练习中唤醒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系统中的更多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再度挖掘,以便学生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经验;题组三针对关联结构层次的学生,通过解决与三角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促进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现实情境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solo评价分类基础上设计的课程可谓见兔放鹰,针对性特别强。一方面,让基础薄弱的学生知道自己的短处,并有机会重新认知,重组建构已有的浅层记忆,达成知识点巩固及再认知的目标;另一方面让高阶学生不用在已掌握熟练的知识基础上花过多的时间,将精力集中在领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上,让思维方法引领解题方法,并在练习中自我总结和反思,提升思维的完整性与全面性。 
这样在一节课两个大目标(基础和提高)的指引下,不同层次学生在各自轨道上各取所需,各得提升。将以往因循守旧的浅层数学复习课堂转化为有的放矢的精准双轨深度复习课堂,并为高阶思维的达成奠定基础。使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成为初中数学综合复习课的全面目标,不再是一纸空谈。

学科教研

42

三、反思solo分类评价价值,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深度复习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一种较高的要求,它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在思维上有质的提高。没有深刻了解学生的不同思维层次的复习都是浅层的,盲目的,往往无法实现这一目标。Solo 分类评价很好的解决了这样的问题。然而每一个答案的得出并一定都能完全体现学生的思维层次,这时必要的反思能够让分类更加科学,导向更加明确,从而服务于深度复习。
(一)反思solo分类的界限性,打开学生思维宽度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回答并不能用solo分类很好的界定,因为在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后,学生处在不同的思维层次可能出现相同的错误。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某些方式和提问去界定,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宽度的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讲述解题方法,教师可以突破solo分类的界限性,精确合理的定位。发现学生思维的界限,在临界点上赋予思想方法,获得思维技能上的发展。
(二)反思solo分类的局限性,打开学生思维广度
    在前期的复习引导下,学生的层次明显提高了,他们的思维已不再只停留在一个确定的数的层面,大部分学生有了对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抽象的数的意识,即认识了变量的多种用途。在这种前提下,教师的设计将指向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的回答表现出对于同一个问题给出多种答案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在广度上去拓展。

 案例:已知m,n,4分别是等腰三角形(非等边三角形)三边的长,且m,n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则k的值等于( )
A.7 B.7或6 C.6或-7 D.6
一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清晰的意识到m,n 中有一个是4,于是将x=4代入一元二次方程求得了k的值,得到答案6。这样的学生显然还是处在一个单点结构的层次,思维非常局限,对答案B,C没有任何联想和思考;一部分学生可以意识到还有一种可能就是m=n,于是把m,n代入一元二次方程形成方程组得到了一个三元一次的方程组
(三)反思solo分类的整体性,挖掘学生思维深度
数学能力的发展以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质变和量变为标志。随着学生前期的计算,方程,函数,圆的复习的逐步深入,学生的思维量大大增加,思维的内容将变得越来越抽象。然而,足够高的认知水平并不一定能让他们成功的运用思维结构去处理数字以及图形的关系,并在关系中找到问题的核心。
案例:《图形的旋转》
 对于这样一个问题,不同思维结构层次的学生出现了一部分解答方法:
1.单点结构思维:他们会利用刻度尺通过测量,然后运用比例尺的概念,通过列比例式的方式计算得到近似值,从而得出最近似的一个答案;

学科教研

43

2.多点结构思维:能在图形中找到特殊的图形             ,从而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比例关系值;
4.抽象拓展结构思维:能利用以上多种方法解答,并能将这解答归纳为几种思维理念:(1)构建直角三角形,将AB变成直角三角形斜边;(2)利用中点构建三角形中位线,转化线段;(3)将含直角的图形导入直角坐标系中,实现知识链接;
本题所蕴含的数学方法很多,但是抓住其中一种理念便有很多方法可以去解答。在solo 分类评价理论下,一方面,学生可以更清晰的看到自己所处的思维阶段,并产生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力量;另一方面,教师能够基于solo评价理论在相应起点上展开引导,让学生向高一级的思维层次迈进,实现最近发展区的一个提升,帮助学生逐步发展起数学抽象的基本核心素养。
    一节好的数学课,往往建立在教师能够熟练地把握住学生的不同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精准设计。这样既能提升学生信心,又能让学生产生探索的乐趣。当学生觉得讲授内容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将数学深度复习落到实处,达到发展数学抽象思维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彼格斯,科利斯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M〕. 2011. 1
[2]张朝睿浅谈深度学习理论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J〕数学教学与研究. 2016. 3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2012.2
[4]李树臣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感悟数学思维〔J〕中学数学杂志. 2020(4)
[5]浦叙德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时创新解读与整体设计〔J〕中学数学. 2018(1)
(本文获2021年论文评比桐乡市一等奖、嘉兴市三等奖)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44

92

93

94

95

96

【摘 要】越剧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有东方歌剧的美称,也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与历史悠久的越剧渐行渐远,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种地方戏曲,本文从小课堂作为实践基地、教研基地、提升教学能力这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科学的,符合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的教学课程、实施方法,形成具有内驱力的评价机制,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幸福。
【关键词】小课堂;越剧进课堂;普及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她产生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从中共文化中国吸吮营养,又千姿百态地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和华丽,传递出中华文化的神韵。然而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戏曲受到两次大的冲击,一次是文革,一次是改革开放后大众娱乐文化与市场经济的蓬勃兴起。两者相比,后一种冲击持久,而且影响力大,以致戏曲市场迅速萎靡。产生这种现象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中小学的艺术素质教育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长时间的课堂缺失使得对戏曲文化的教育脱了节。现在的孩子,觉得这些传统的东西就是不够时尚,不够炫,学习兴趣不足。现在国家教育部发现这个问题,也开始在中小学的课堂中加入了京剧元素,但是真正能够落实下去的又有多少呢,现状是令人担忧的。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普及是现代文化一种迫切需求,传统文化生命的延续需要文化艺人,社会,学校几方面共同努力。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思考,现如今,国家这么重视戏曲进课堂,也允许地方戏曲充分展现他们的艺术影响,那么我们该如何真正地普及,让我们的下一代收益呢?我校自2013年将传统戏曲----越剧引入课堂后,一直在如何普及和发扬越剧上进行探究。大小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我们一直以来沿用至今的。小课堂,主要以越剧社团为主阵地,它的发展为大课堂的普及越剧提供了坚实而广泛的基础。
一、以小课堂为实践基地,为大课堂的普及提供坚实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上普及越剧,我们首先开设了越剧社团课程。原因有二,一是,越剧进课堂是首次,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之下,就马上普及开来,怕是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又怕没有信心而坚持不下去。二是,师资力量不足,音乐老师要作为越剧文化的传播者,有很多的局限性。小课堂的建设不仅避免了我们的弱点,而且将学生、教师、家长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1.小课堂培育高素质小学员
小课堂的开设面向全校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尽管越剧影响力在学生的心目中不是很大,但是对他感兴趣的学生和家长还是有的,这些学生我们一定是要重点保护起来的,不管他们学得怎么样,最终都是忠实的粉丝。还有一部分为先天条件不错的学生,这些学生在老师的教导和鼓励下,他们学习的热情高涨。

大小课堂共融 艺术素养齐飞
——传统戏曲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探索
张晓萍

学科教研

97

小课堂的学员渐渐成长为大课堂中传播者。他们活跃在课堂中,成为老师的小助手,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为越剧的普及发挥着自己巨大的力量。
小课堂的学员们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出现文化下乡的舞台上,用他们可爱伶俐的表演,吸引着观众,乡村的孩子对戏曲不怎么了解的,经过观看他们的表演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小课堂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对越剧的兴趣,还有对其他人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对传统文化传承正默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2.小课堂培养专业化教师队伍
越剧进课堂,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要担起这个重任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小课堂的设立,老师能在专业老师的培养下成为合格的越剧文化传播者。形成一套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和校内老师的帮扶机制,促进校园越剧进课堂的正规化教学模式。
3.小课堂联合家长共播文化
小课堂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但是要让家长支持你,那我们必须要拿出成绩来,赢得家长的信任。我们抓住每一次的表现机会,在市级,省级乃至全国的比赛,我们都会去参加。在每一次的比赛中,我们的家长自觉地组建一支志愿者服务队,搬道具,维护秩序,安全工作,样样参与,他们渐渐感受到老师们的辛苦和不易,也深深地感受到孩子在学戏之后的变化和成长。这支志愿者服务队默默地变化成了一支文化志愿者,有资源的家长竟能在假期里为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还会去杭州等有戏曲演出的剧场,组织家长一同前往听戏看戏。正如他们说的:“以前自己也不喜欢越剧的,现在孩子学了,感觉越剧还蛮好看的。”小课堂的越剧文化正影响着家庭乃至社会。
二、以小课堂为提升点,为大课堂的普及营造良好氛围
我校将越剧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紧紧结合在一起,在学校总体的规划和指导下,越剧成为了促成特色创建,推进品牌办学的载体。越剧进课堂需要营造一个浓厚的氛围,让学生、家长、老师都能支持,并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中来。小课堂的学员是全校的越剧.
1.以小课堂为载体,校园越剧艺术气息浓厚
我校成为桐乡市少儿戏曲培训基地学校,至2013年成立以来,受到了桐乡市文化服务中心领导关心和支持,派了专业的老师前来授课,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扶持我们不仅将这个越剧班办起来,还要办好。这几年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小课堂排练的作品《司马光砸缸》、《春香传》分别获得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集体节目类的“最佳集体节目”,这也是全国对少儿戏曲的最高奖项了。现在越剧已成为我校的一张金名片,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风雅桐乡,桐乡电视台“青苹果”栏目也来做宣传。为我们的越剧文化传播,积攒下很好的群众基础。再此基础上,越剧进课堂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强烈支持。
2.以舞台为展体,校园越剧艺术呈现内容丰富
 最好的学习是输出,对于我们小课堂的孩子来说,展示是他们最能提升能力的时候,每一次的排练,不仅帮他们掌握基本功,提升表演的水平,同时也在锻炼他们的自信心。学校为越剧教学在硬件上配备了戏台,越剧教室。在艺术节,元旦文艺汇演,学生可以上台展示自己。还为他们创设走出校园,走进社区的文化礼堂,为父老乡亲表演节目。还走进敬老院,为孤寡老人展示我们的越剧,给他们带去休闲乐趣。学生在一次次的演出中,不仅锻炼了能力和信心,同时也是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以活动为抓手,校园越剧艺术普及力度大
在越剧的普及中,学校活动的导向性是非常的重要。活动的开展,不仅活跃整个校园学习戏曲的氛围,还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信息,戏曲是我校的特色艺术教育,让他们在心目中形成一种自豪感,敬佩感,这样选择学习的学生也会多起来。所以在少先队活动中,增添了很多戏曲的色彩,如制作戏曲简报,出一期有关戏曲的黑板报,班级图书

98

学科教研

角中增加戏曲知识的书籍等等,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有戏曲的影子,这样学生随时随地冲击他们的眼球,让学生在每一次的活动中,学到更多的戏曲在学生的心目中种下一颗戏曲的种子,在他以后的在越剧的普及中,学校活动的导向性是非常的重要。活动的开展,不仅活跃整个校园学习戏曲的氛围,还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信息,戏曲是我校的特色艺术教育,让他们在心目中形成一种自豪感,敬佩感,这样选择学习的学生也会多起来。所以在少先队活动中,增添了很多戏曲的色彩,如制作戏曲简报,出一期有关戏曲的黑板报,班级图书角中增加戏曲知识的书籍等等,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有戏曲的影子,这样学生随时随地冲击他们的眼球,让学生在每一次的活动中,学到更多的戏曲知识,在学生的心目中种下一颗戏曲的种子,播下传承戏曲的希望。
三、以小课堂为教研基地,为大课堂的普及提供课程生成
我校提出“越剧进课堂”是基于教育部提出“京剧进课堂”的方针政策思路之上的,为了艺术文化传承的多样行,为了更加接近与学生的艺术文化的环境,我们选择地方戏曲的丰富资源,开发越剧作为我校的特色课程。在操作层面上,课程如何设置,师资从哪里来,实践如何安排等,都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在这几年的越剧社团实践中,积累不少的经验,也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成熟的内生模式。
1.以小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设定明确的课程目标
目标体系的确立是越剧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的依据,也是制定评价习体系的标准。越剧走进课堂,关键是要考虑,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如何提升核心素养的问题。作为提高学生的戏曲欣赏水平,培养戏曲观众为主,根据每个年级段学生在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不同,在音乐新课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的总体目标的指引下,来制定科学的,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目标。分设低中高三个年级段。
低段目标:低段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就像一张白纸,你给他什么他都能接受,所以从低段开始设置越剧课程很有意义。玩中学,培养兴趣为主,体验越剧的特别之处。
中段目标:中段学生在表现力和理解力上有了提升,这时候讲述戏曲故事和学习一些简单的唱腔和形体动作,对学生来说更有挑战性和激励意义。赏中体验乐趣,激发爱学乐学的情趣。
高段目标:高段学生以提升欣赏能力,体验越剧表演,增强学生自信心,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内心产生一种文化自信。品中产生情趣,表演越剧,获得价值感。
2.以小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选择合理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在目标的指引下,吴越桐韵越剧课程内容的选择方向更加明确。研究以年龄为依据,确立了三大主题,分别为“玩越剧”、“赏越剧”和“品越剧”,在每个主题下面再分别设立两个单元加以细化。“玩越剧”主题分为玩乐器和有趣的戏曲操,“赏越剧”主题分为赏经典选段和美丽的服饰和妆容,“品越剧”主题分为唱越剧和演越剧。并把他们编排成教材读本,供学生学习使用。
(1)合理选择课堂教学内容
以越剧社团教学实践为基础,课程内容选择更加合理。越剧社团的学习是混龄式的,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在接受越剧时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所以本次研究以年龄为依据,确立了三大主题,分别为“玩越剧”、“赏越剧”和“品越剧”,在每个主题下面再分别设立两个单元加以细化。“玩越剧”主题分为玩乐器和有趣的戏曲操,“赏越剧”主题分为赏经典选段和美丽的服饰和妆容,“品越剧”主题分为唱越剧和演越剧。具体内容安排如下表:

学科教研

99

(2)丰富课外拓展课堂
在学校里以各种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丰富的课外拓展活动,制作越剧简报、设置班级越剧角、表演戏曲操、参加越剧社团活动等,以多种方式让学生去了解越剧,感受越剧。
挖掘校外的越剧资源,组织学生听越剧讲座、观看越剧表演,去越剧发源地进行“初遇越剧”研学之旅等等,引导学生在多种多样的集体活动中,体验越剧的魅力。
3.以小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构建多元课程评价机制
越剧进课堂校本课程实施能实现最终的预设目标,在整个过程中,具有一套完整的有驱动力的评价机制非常重要,本课程的评价重视整个学习的过程,按照参与原则,过程原则,自主原则和激励原则,对评价对象作出客观的评价。评价对象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师的评价机制主要是想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和保障教学效果。
(1)线下实时评价
实施越剧课程的过程中,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主要评价的方向,所以老师采用线下实时评价的方法,评价他参与的热情,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具体做的好的点,以鼓励激励为主。
(2)线上成果展评
  线上成果展评,主要是利用学校的网络开放平台,在学校的文艺展示汇报活动上,师生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还有结合学校家长开放日,展示课堂教学,也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和老师的平台。
(3)家长社会问卷
为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的全面性。通过问卷星来设置评价项目,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越剧的情况,学校实施越剧教学等方面,进行满意度的调查,以督促我们开展越剧进课堂的教育教学,也是对老师和学校一个很好的激励。
小课堂的教学经验为越剧进课堂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内容和经验,为一线老师的课堂实施提供帮助和指导。小课堂的存在也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在全校普及越剧课程,学生对越剧有了解,有兴趣,小课堂的教学可以有一个更高的起步。总之,大小课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越剧的传承和发展努力着。
参考文献
[1]《戏曲传承调研.建策.实践.研究》 武汉出版社 周丽玲著
[2]《越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浙江大学出版社 陈丹丹著
[3]《中国小剧场戏剧艺术与戏剧教育》 文化艺术出版社 吴戈著
(本文获桐乡市论文评比二等奖,发表于《现代中小学教育》杂志并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100

学科教研

【摘 要】越剧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有东方歌剧的美称,也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与历史悠久的越剧渐行渐远,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种地方戏曲,本文从小课堂作为实践基地、教研基地、提升教学能力这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总【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师友互助式学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坚持每一位学生都是佼佼者,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老师,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体育学习兴趣。本文通过师友互助式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发现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技能、身体素质、情意表现、体育学习兴趣,也丰富了教师教学方法的选用。
【关键词】师友互助式学习;体育教学;身体素质;技能;兴趣结出科学的,符合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的教学课程、实施方法,形成具有内驱力的评价机制,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幸福。
【关键词】小课堂;越剧进课堂;普及

何为师友互助?许多学者定义认为师友互助是一种学习模式,是按照学生兴趣、学情、情感、态度等进行划分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师”指学师,“友”指“学友”,学师一般指学习成绩、和能力较好的学生;学友指学习成绩相对薄弱的学生。“互助”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互相帮助,因此,师友互助式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自选、民主推荐等方式,依据学生成绩、性格、兴趣等标准综合划分出“学师”和“学友”组成二对或者以上的“师友”组合,是一个具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心理归属、具有规范和相对固定的结构、师友组合间互相依存的多人学习的共同体,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本文所讲的师友互助式学习是参考《高效课堂解码》一书中所对师友的定义。
一、师友互助式学习对于初中体育的运用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学习兴趣的责任,初中阶段作为各项素质、技能学习的敏感期,适宜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化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选取教学方法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根据相关文献的分析,初中体育应用师友互助式学习是按照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兴趣、能力、性格等特征,划分体育学科中学师与学友,组建师友互助学习小组,确定互相帮助的学习关系,加强学师、学友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在体育科目中目标与责任。一名学师搭配一名或多名学友组成师友互助体育学习小组,在体育教学或者大课间等活动中学友虚心向学师请教、求助,学师耐心指导、解惑,二者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督促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去,逐步加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
二、师友互助式学习在初中体育课中的实践
(一)师友划分的标准
1.综合表现,专项先行

“师友互助”式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徐旭东

学科教研

101

教师通过身体指标(50米、1000米、引体向上(男)、800米、仰卧起坐(女)、
立定跳远等)或者技术指标(中考篮球项目指标等)测的数据以及表现对学生进行划分,这个标准的划分是相对的,不同项目的课中,标准不一样。理论上优秀为学师,其他为学友,在不同情况下良好也可以承担学师,主要避免学师与学友之间差距过大对小组带来影响,在体育综合成绩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对不同学生进行调整,选择某一项目优秀的同学担任,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师友的身份不是永恒不变的。
    2.取长补短,全面发展
在按照成绩划分的基础上加入学生的兴趣、性格、身体素质成绩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师友的组合,最后的划分要充分照顾到每位学生,在体育课中施行优势互补的原则,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师友转换,共同进步
根据教师的授课内容以及每位学生的特长再次确定师友的身份。例如,在篮球课中可能是学师,在足球课中或许就是学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信心并降低部分学生的自卑感。
(二)师友产生的方式
师友组合的方式以教师分配为主,学生意见为辅的方法,首先确定学师,再由学友进行选学师,以双选的方法,在最后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有体育教师或者班主任进行沟通调解,能够将师友互助教学效果最优化。
(三)师友组合的管理
在师友组合的运行过程中,学师与学友的角色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学习课上,学友有可能就是学师,例如在身体素质练习课上,身体素质好的同学就是学师,还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友经过努力达到了学师的水平,都是存在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激发学生喜欢体育课的乐趣。
(四)师友学习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在对全班学生有了总体了解之后,保证分配到每个小组的学师能力能够胜任指导本小组的学友,另外还要保证各个师友间的实力理论上相对平衡,教师不能因为感情用事将能力不够的学生划分为学师,这就失去了教学实验的意义,只有实力水平相近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相互竞争共同提高。
 2.互补性原则:在确定师友角色前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对(通过班主任或者代课教师)对每位学生要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例如,学师技术能力强,身体素质弱,那么教师在划分的过程中就应当在本小组中至少有一位身体素质强的学友,使得小组的师友与学友之间体现互补性,这样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优势互助、取长补短,每位同学才能真正提高。
3.全面性原则:在师友角色的划分过程中教师要占主导地位,但也要考虑学生的意愿,由于初中生大部分为青春发育期,情绪变化波动较大,学生的意愿教师只能参考。通过班主任与体育教师适当调整相结合,使得师友互助小组的效果达到最优。
(五)师友互助的评价
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强调对学生的评价过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师友互助式学习在评价过程中践行多元评价机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师友小组评价:师友小组评价是指在各项评价过程中都是以小组荣誉为主,只有小组内的学师学友集体努力才可以达到优秀,这样有效的避免了个人主义,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同时也鼓励学友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为小组带来荣誉,在学期末时由班级集体投票选出最佳师友小组。
2.师友互评:师友互评主要体现在学师对学友的指导以及学友对学师的帮助,学友对学师的评价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师友对学友迷惑进行指导和解答,而学师对学友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友分享心得时的评价。
三、应用师友互助式学习在初中体育课中的核心点

102

学科教研

(一)角色的转换
应用师友互助式学习,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学师与学友身份的划分问题,也就是师友间角色的划分,师友身份科学的划分决定其后期教学效果的好坏。传统体育教学都是上下一条线,教师从头讲到尾填鸭式教学,都是以中考为终极目标,这种方法其实很难反映出各层次水平学生的真实成绩与情意表现。部分体育竞技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于考试达标相当轻松,课堂中也不认真练习,容易产生骄傲的心态,在课堂中没有发挥到自身的价值;相反对于体育特困生来说,考试目标对他们就是遥遥无期,根本不敢想的事情,对学生的自信心有较大打击,也容易使其产生自卑心理。以上两种情况都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都是不可取的,师友互助式学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的兼顾到学生的优点,发挥他们的价值,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自信心,在运动中找到快乐,在运动中提升自我。
(二)角色的落实
师友互助式学习的落实情况直接关系着最后教学实验的成败。师友互助学习小组在运行的过程中是由学生教学生,教师只能起到组织与督促的作用不能全程兼顾,难免会有部分调皮捣蛋的学生耍赖、不积极配合、影响正常课堂秩序。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可采取的手段是:充分利用每堂课结束部分的时间,学生们一边放松,教师随机抽取两组师友互助学习小组进行本节课的技能展示,比如在篮球教学过工程中,被抽中的小组给大家展示单手肩上投篮,看看能投几个,或者进行V字上篮比赛,再或者展示自己独特的技术,变向上篮、同侧步上篮等,教师根据每个人的表现进行打分,记录为平时成绩,这样就可以督促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认真练习,时刻都有危机感,师友互助才能落到实处。另外建立奖惩制度,对于每一节课小组汇报过程中表现优秀、积极参与练习的给他们平时成绩加五分,对于表现良好的加三分,对能勉强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课堂练习认真的学生也加二分,与此同时,相对于不遵守课堂纪律、课堂不认真练习的学生根据情况进行扣分处理,通过以上使师友互助式学习切实落到实处。
四、师友互助式学习的实际教学效果

学科教研

103

通过对两个班经过数月的教学实验,对学生各阶段运动成绩的检测,从图一我们可以看出在单手肩上投篮指标中,实验开始阶段六班学生的投篮个数略差于一班,整个实验结束之后六班的增长幅度与增长量明显高于一班,在V字上篮指标虽没有投篮变化明显,从实验前到实验中期两个班在V字上篮指标中进步幅度都比较大,比之前所用时间都降低了至少10秒,但也可以有效反映出进步情况。综合来比较发现:应用师友互助式学习的班进步相对更大。
五、结论与展望
(一)通过文献研究与实际教学实验获得结论
1.师友互助式学习提高了学生部分身体素质
师友互助式学习相对更加全面的兼顾学生,使得学生整体成绩较好。
2.师友互助式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差异性,使每一位学生能成为课堂的主角,使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感,今后对体育学习更有自信,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师友互助式学习在篮球教学课有很好的效果
经过实验教学,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投篮技术、V字上篮都有显著的提升,
但是应用师友互助式学习的实验班成绩提升的空间更大进步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师友互助式学习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更胜一筹。
4.师友互助式学习更好的培养学生情感发展
经过师友互助式教学的学生在情感发展的表现中,明显优于对照班,因此,师友互助式学习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情感发展。
(二)展望
1.加大师友互助式学习在课下应用的推广力度
体育不应该是几分钟短短的课堂,而是更多的应该在课下,只有在课堂、课下、课外活动、大课间等活动中与师友互助式学习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3.加强各学科教学方法之间的交流融合
师友互助式学习是在其他学科应用中比较广泛,而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尝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建议学科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将师友互助式教学法广泛应用在体育教学及其他学科中,不断优化师友互助式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吉承玲.“师友互助”模式下初中英语阅读理解预习的新路径初探[J].英语广场,2019(07):133—134.
[2]刘建.“交互发展”策略下的“4+2”小组课堂建设[J].江苏教育,2019(51):70-71.
[3]曹雪艳.同伴互助对中学生物理推理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4]崔艳飞.师友互助式学习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鲁东大学,2018.
[5]汪洋.初中数学“师友互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6]高婷婷.“师友互助”模式下的有趣高效初中英语课堂[J].英语广场,2017(03):163—165.
[7]王紫明.邯郸市第二十七中学美术课堂“师友互助”教学模式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本文获桐乡市论文评比二等奖)

104

学科教研

【摘 要】陶瓷肌理是现当代陶艺鉴赏中的一个术语。陶瓷肌理是指以手指、手掌触摸陶瓷艺术品的表面时,我们所感受到的或光滑、或粗糙、或条状、或颗粒状等微妙的感觉或浮雕效果,就叫做陶瓷肌理丰富的肌理装饰是陶艺的语言之一。本文从“欣赏作品,感受肌理之趣”、“寻找材质,探索肌理之源”、“巧用工具,创新肌理之乐”、“积极评价,感悟肌理之美”几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性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陶艺;肌理  

陶艺表面的肌理效果形式丰富多样,或空镂,或凹陷,或凸起,或粗糙,通过合理的布局使表面效果丰富,形式感强,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其中有许多内容可以应用于小学的陶艺教学之中。小学陶艺教学作为我校特色立校的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关注。在陶艺教学过程中,有些作品虽然看起来效果不错,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肌理效果在陶艺塑造中是一种装饰之美,它的创作空间是无限的。不同的肌理效果,带给观者的不同的视觉感受。因此,我要求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小物品。如:树皮、树枝铁丝网、旧牙刷等凹凸不平的材料。这些物品虽小,但却有大作用,它们能做出很多美丽的肌理效果。根据陶艺作品的造型,利用压印法、刻划法、粘贴法等装饰方法,选择最适合的肌理效果,能够使作品的形状、大小、肌理、颜色等各方面达到完美和谐。根据陶艺作品的自身特点进行有个性的加工处理,会使作品更加生动,更加耐人寻味,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从而更充分地体现了陶艺之美。
一、欣赏作品,感受肌理之趣
1.欣赏优秀作品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陶艺欣赏活动是陶艺创作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陶艺艺术的发展,优秀的陶艺家们也与时俱进,他们对于陶艺的肌理语言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创新,尝试各种形式的肌理语言,使陶艺作品更加富有艺术内涵。教师教学陶艺肌理装饰手法时,可以带领学生欣赏各类陶艺优秀作品,让学生了解肌理语言在陶艺作品上的装饰作用。在欣赏优秀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大量陶艺肌理效果的欣赏,观赏不同的材质所创造的不同变化的肌理效果,领略陶艺作品的丰富内涵,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教师可以对作品中的肌理装饰进行讲解,也可以让学生猜猜作品中的肌理效果是用什么工具材料创作的。师生互动可以将他们的认知带向陶艺多变的美,转变传统的认知,使学生对于肌理艺术语言的理解更加地深入。
2.欣赏创作视频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视频教学凭着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视频教学也成为方便快捷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相比于图像教学,视频教学更为直观形象,将声、像、文融为一体,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更能拓展课堂的信息深度和信息广度,更好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利用抖音,快手等视频软件搜索一些有参考价值的陶艺肌理制作的视频让学生观看,陶艺制作师用什么工具,用什么方式方法制作,便一目了然。陶艺家创意无限的肌理效果不仅能使学生得到视觉上的快感,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可以从中体验到作品中体现的情绪和思想感情,打破固定性思维,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唤起学生创造美的意念
二、寻找材质,探索肌理之源

巧用肌理装饰语言 丰富陶艺作品内涵
朱琴芬

学科教研

105

1.自然肌理
自然界的每个物体上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纹理,在大自然之中也蕴藏许多的肌理制作工具。艺术的创作最本真的是从大自然就取材,有许多艺术家的作品都是从大自然之中获取灵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自然界寻找自然肌理工具,去观察、思考,探索并将其中的肌理运用到自己的陶艺作品之上。大自然是灵感的源泉,自然肌理在运用在陶艺作品上美丽而又亲切 ,复杂而又生动,很多陶艺作品中加入大自然的元素,大自然的清新脱俗的情感,经常会受到陶艺家们的青睐。自然肌理较常见的是采用自然界的物品压印,如:花草、树叶、木材、石块等肌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寻找自然界的肌理材料,去丰富陶艺作品的肌理效果。
2.人造肌理
除了自然肌理之外,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人造肌理。生活用品、儿童玩具也可以做为制作肌理的工具,这些非天然肌理可以简单归纳为人造肌理。我经常让学生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如废旧牙刷、旧衣服上面的蕾丝花纹、吸管、螺母帽等等,每个物体上面都有独特的花纹,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压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学生们现在也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在想扔掉一些物体前总会想一想这个物品能不能用于制作陶艺肌理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装肌理工具的盒子,每次上陶艺课时学生的盒子就像百宝箱,这些物品单体或者多个组合用来制作肌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自制肌理
在陶艺制作的过程中,哪怕是很控制作品的用泥量,总会有一小部分是会被浪费的。为了避免浪费,教师可以这些废让学生利用这些废泥制作一个小小的肌理工具,让学生用废泥做成自己喜欢形状的泥板,或圆形,或方形,或心形,或其他各式各样形状,刻上自己喜欢的纹理,等风干后进行烧制。这样,一个简单的肌理工             具就做成了。我校的每个学生都有好几个自制肌理小工具,在需要压印纹理时,他们会互想交换着使用。自制肌理独一无二,不仅避免了泥料的浪费,同时也让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巧用工具,创新肌理之乐
1.压印肌理
压印肌理装饰是在未干的胚体表面利用不同材质的工具对泥料进行按、压等处理,使泥料形成自然印痕的制作方法。肌理压印的方法在小学的陶艺课堂中最为常用。压印的装饰手法,比较容易掌握但且变化无穷,如用麻布、梳子、勺子等生活中的绝大多数物品都能压印出的肌理效果。在肌理制作过程中,如果教师只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方法来进行作品的制作,会使得学生进入一种机械性制作的状态,刻意的、完全的模仿行为。陶艺作为艺术教育中一个新的内容,并非仅仅是一种艺术技法的训练,更不以使用为唯一目的,它更多的是一种开发智慧的方式。因此在陶艺课教学中,会限制学生创新思维、空间想象力及动手创造能力的发展,抹杀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调动他们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在陶艺世界中自由愉快地翱翔。如我在教学《各种各样的鱼》这一课时,制作鱼身上的肌理时,我每个学生发了一个吃蛋糕的叉子,让学生尝试压印出不同肌理,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有的用叉子前端,有的用侧面,有的用叉子柄,有的用叉子尾部,肌理的排列方式也各式各样,几乎每个学生创作的肌理效果都各有不同。虽是用同一种工具,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一个小叉子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更深入的肌理创作时,用不同的工具,能表现出更多的肌理效果。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去选择,自由探索,以保护他们的原创天性。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达方式,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创作,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体验到陶艺肌理制作的乐趣。

106

学科教研

2.刻划肌理
刻划肌理是指在泥料表面借助刻刀,梳子,牙签等尖状工具刻画出纹理的制作方法。陶艺教室备有很多刻划工具供学生使用。在制作刻划肌理时,学生可根据胚体的后制作厚度确定刻划的纹理深度,刮刻出自己喜欢的纹理。
3.粘贴肌理
粘贴肌理装饰手法是,是指在平整的坯体上制造出立体性效果,在小学陶艺制作课中最为常用的手法之一。学生可以用手将粘土搓、压、捏、塑成长、短、细、圆片状或小动物状等纹饰元素,再将它们粘贴在坯体表面上作为装饰,使作品更富趣味和变化。但粘贴在坯体上的饰物,一定要用泥浆粘贴牢固,以防风干后脱落。
四、积极评价,感悟肌理之美
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经过自己发现,自己选择,制作出来的作品,即便是做得不好,教师也不能横加指责,更不讽刺嘲笑,把鼓励儿童的好奇心,维护儿童的自尊心,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原则,扫除儿童创作时的“怕做的不好”、“怕失败”等一切心理障碍。同时,儿童的陶艺创作是个性化的,其中许多值得学生相互学习借鉴,也是个集思广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要让学生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每次创作完作品后,我就会把全体学生的作品一一进行展示,让孩子互相审视、交流。有时还让孩子们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是怎样进行想象和创作的,有的孩子就像讲故事一样讲述自己有趣的构思及作品的创作过程,然后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评议。教师应启发学生在一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优点,孩子们经过审视,互相观摩,他们心里明白,谁的作品造型新颖,夸张有趣,认识到自己的作品有何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自强、自爱逐步增长,创造能力也进一步得到发展。 
    1.激励性语言
每个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和鼓励,渴望获得成功。对于小学生,激励显得更加需要和重要。对学生的作品的评价应该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当教师看到学生有大胆、创意的作品时,应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作品的创作者,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发现自己的闪光点,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教师可用:“你做得真棒!”“哇,你的作品实在太有创意了!”“你怎么会有如此奇妙的想法啊?”等激励性的语言来夸奖作者,让孩子享受成功,感受快乐,以促进学生对陶艺创作的积极性,学生兴趣提高了,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就会主动进行创新,从而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2.建立奖励竞争制度
在陶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种奖励措施,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陶艺课的兴趣,让学生热爱陶艺,热爱生活。在陶艺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地在竞争中实现自我,可以建立奖励竞争机制。学生完成陶艺作品后,教师课堂上的语言评价不能进行全面地评价,课后可让学生拿着作品进行面批,教师可根据学生作品的好坏进行打分,分数可以小红星代替,小红星以累计总数计算,到期末的时候,学生把小红星汇总,从数量的多少来换取不同的奖品和奖状。小红星数量越少,奖品越少:数量越多,奖品越多,小到一块小橡皮,大到铅笔盒等文具。还会颁发各类奖状,如“陶艺小能手”、“最佳创意奖”等。每当学生拿到奖品和奖状时,我总会看到一些学生的得意和快乐。 这样的奖励机制让学生人人有受到赏识的喜悦,人人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人人产生不断进取的信心。
总之,在创作肌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陶艺肌理创作技法了然于心,还需要对自然以及生活细致观察,肌理制作的过程需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创新精神,巧用肌理装饰语言,丰富陶艺作品内涵。
参考文献
[1]陶瓷材料与肌理变化[J].肖艺琴.中国陶瓷.2001(04)
[2]《美学与艺术教育》
(本文获桐乡市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学科教研

107

【摘 要】在数字环境中,计算思维逐步成为社会成员处理信息问题的重要思考方式。笔者尝试将Raptor程序设计工具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将计算思维的形式化、模型化、自动化和系统化表现特征渗透于Raptor可视化流程图教学,挖掘其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优势,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计算思维发展,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计算思维;Raptor;程序设计;

当“程序驱动”的数字化工具渗透到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甚至成为人们身体的一部分时,人们不仅要具备操作这些技术工具的技能,还要从深层次理解这些技术工具,知道它们的工作方法和应用流程,处理好人与技术工具的关系,即发展计算思维。[1]从认知角度来看,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趋于成熟,能够对自己的思想观点进行认证,能有条理地对各项经验加以说明,这也为学生的计算思维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按照计算思维的发展要求,结合省义务教育教科书《信息技术·九年级》中“算法与流程图”、“程序设计入门”等课程内容设置,笔者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引入Raptor程序设计工具,尝试开展可视化流程图教学,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计算思维
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杂志上给出,并定义的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我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中。”[2]
思维产生于各种实践应用中,并随着实践而发展。笔者认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不应仅仅是传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应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种思维方式和行动能力的培养。正式基于此点,笔者将Raptor作为学生初学程序设计的工具,学生将利用其代替静态的流程图和伪代码进行基础算法训练,在计算机上执行求解问题这一过程,体会和实践计算思维从而达到计算思维的培养,达到学习程序设计是学习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思路的目的。
二、Raptor程序设计工具
Raptor是一种基于有序推理的快速原型设计工具,它由各种相互连接的图形符号构成的可执行流程图,为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基础课程的教学提供实验环境[3],其窗口界面如图1所示。Raptor专门用于解决非可视化环境的语法困难和缺点,其目标是通过缩短现实世界中行动和程序设计的概念之间的距离来减少学习上的认知负担,为初中学生学习算法和程序设计铺就了一条平缓、自然的学习阶梯。

基于计算思维的Raptor程序设计教学实践
沈萍强

108

学科教研

(一)语言简单
 Raptor可视化程序设计工具语言简单、紧凑、灵活,只有六个基本图形符号:赋值(用来给变量赋值)、调用(用来进行子图或过程的调用)、输入(用来获得用户的输入)、输出(用来显示文本到主控制台窗口)、选择(用来进行选择判断处理)、循环(用来进行循环结构的处理),如图2所示。学生使用由各种相互连接的图形符号构成的可执行流程图就可以实现程序设计,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程序语言的语法理解,无法花费太多时间,就可用进入问题求解的算法设计的学习阶段,确保了Raptor可视化流程图教学在初中阶段开展的可行性。
(二)操作便捷
由于流程图与自然的思维过程相近,学生能够自然地理解和掌握Raptor程序设计工具的操作方法。Raptor程序是一组连接的符号,表示要执行的一系列动作,学生只需要在程序开始符号Start和程序结束符号End间添加一系列Raptor其他符号,并在这些图形符号的编辑框中输入提示文本、变量名称、表达式、选择条件或跳出循环条件等,Raptor工具软件会自动将这些不同图形符号连接在一起,自动完成创建有意义的Raptor流程图程序,如图3所示。这对学生而言,不仅让他们充分体会了实现问题求解的可视化,更能够让他们创造出更有计算思维的算法程序。

学科教研

109

(三)直观易懂
Raptor以图形化的方法创建程序设计思路、算法,能最小限度的使用高级编程语言的语法,更关注解决实际问题的流程算法,并先期验证算法正确性。在主工作区,Raptor可视化的可执行流程图按符号顺序执行,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当前执行符号所在的位置及其所有变量的变化过程,随时掌握程序流程的走向,被执行到的图形符号呈绿色高亮显示,变量值呈红色高亮显示在观察窗口中,程序的运行结果或错误信息等会在主控制台中显示,如图4所示。Raptor可视化地创建程序并以可视方式执行流程图跟踪执行,这将有助于学生真正有机会跟踪流程图中指令流的执行过程,使得抽象的算法变得直观易懂,学生能够比较简单地掌握和理解程序的设计与算法。

Raptor除了具有流程图特色外,还具有其他诸多优势,例如:计算操作的原子化和算法的执行步骤统计和具备单步执行、断点设置等重要的调试手段等,为算法和程序实现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或验证手段,便于学生快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基于计算思维的Raptor程序设计教学实践
在数字环境中,以数据抽象和自动化处理为代表的计算方式在改变人们行为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心理认知历程,计算思维逐步成为一种社会成员处理信息问题的重要思考方式。笔者开展的Raptor可视化程序设计教学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目标,从实用性和趣味性实例入手,强化知识点、算法和程序设计求解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思路,将真正程序设计中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挖掘出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计算机求解问题的过程。下面以枚举算法中的经典案例“百钱买白鸡”问题为例,阐述计算思维在Raptor程序设计教学的表现模式,具体过程如图5所示。

110

学科教研

课堂开始时教师创设情境,提出“百钱买白鸡”问题: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中有一道题:“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百钱买百鸡,翁,母,雏,各几何?”意思是:公鸡5文钱1只,母鸡3文钱1只,小鸡1文钱3只。用100文钱买100只鸡,问公鸡、母鸡、小鸡各有几只?
首先,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进行问题分析,运用数学知识假设公鸡、母鸡、小鸡各有x、y、z只,并按题意列出不定方程组:
但学生马上发现这是一个不定方程组,有不同的多组解,用代数方法比较难求解。借此,教师引导帮助学生依据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将问题形式化,引入讲解枚举算法。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组内交流探讨,应用枚举算法抽象问题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组织,形成解决方法。第一步:确定枚举对象,根据问题实际情况,确定x、y、z为枚举对象;第二步:确定枚举范围,根据问题实际情况,确定枚举对象x、y、z的取值范围(x<=20、y<=33、z<=100);第三步:确定筛选条件,根据问题要求,确定对解的筛选条件为三种鸡的总数和买鸡用去的钱且z是3的整数倍。
然后,学生根据初步形成的问题解决方案,利用Raptor程序设计工具对“百钱白鸡问题”设计枚举算法可视化流程图程序,如图6所示,并运行调试,但发现Raptor三重循环程序运行时间长效率低。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开展讨论交流,对循环控制条件进行优化,由于购买三种鸡的和固定,只要枚举公鸡(x)和母鸡(y),小鸡可以根据条件,从而缩小枚举范围,只要确定x、y的取值范围(x<=20、y<=33),枚举对象的筛选条件为买鸡用去的钱且z是3的整数倍,从而优化算和完善为双重循环程序,如图7所示,从主控台结果比较程序运算次数提升了65倍多。

学科教研

111

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枚举算法通常使用循环结构实现,在循环体中,根据问题求解的具体条件,应用选择结构进行筛选,确定问题的解,并布置课后作业,如“水仙花问题”或我国古代《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等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在完成不同问题的情境中,反复亲历计算思维的全过程。
枚举算法是计算机求解问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统计计数方法。但枚举算法对于规模较大的问题,其工作量也相应较大,程序运行的时间相应较长。这就需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分析,改进算法,优化程序。如“百钱买百鸡”问题中,教师需要点拨学生找出规律、精简枚举循环、优化枚举策略,100文钱最多可以购买20只公鸡或33只母鸡,小鸡数量可由计算得到,枚举变量x、y、z的取值范围缩小,形成最合理的算法来设计Raptor程序解决问题,感受算法的效率。
四、总结与展望
处于信息化环境中的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操作,己经成为他们生活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他们正处于从具体想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其分析与创造能力也正处于发展时期,在利用Raptor程序设计工具实施可视化流程图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一直将计算思维的形式化(抽象出算法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模型化(用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的结构化程序表示算法)、自动化(通过计算机自动化实现算法)、系统化(总结过程与方法,迁移到与之相关问题的其他问题解决中)表现特征渗透其中,通过Raptor编程实现各种经典有趣的程序设计案例,让学生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和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程序设计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创造出更有趣的算法,从而培养学生利用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一)改善学科思维缺失现状
近年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与强调学生信息素养,从教学实效来看,初中生的信息技术相关操作技能学习得较好,而高阶思维缺失的现象比较严重。计算思维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最重要的思维能力之一,计算思维不可能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需要通过与具备计算思维的知识基础学科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发展思维能力。把Raptor程序设计融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科学的核心本质,培养学生选用计算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真切地认识到从“工业社会思考与解决问题方式”到“信息社会思考与解决问题方式”变革的内在原因,理解当今数字化世界的运转方式,也为他们进行更广、更深层次的求学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学生计算思维发展
计算机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经历分析思考、实践求证、反馈调适而逐步形成。在基于计算思维的Raptor程序设计教学中,教师作为主导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亲历计算思维的全过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首先依据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问题形式化;其次根据算法抽象问题特征,建立数学结构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组织;然后利用Raptor程序设计工具自动运行算法,通过交流讨论以迭代的方式进行优化和完善Raptor可视化流程图程序,形成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案;最后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系统化,并迁移到类似的问题解决中。正是在此认知与获得新知的反复历程中,学生不仅体会了实现算法的可视化,体会了学习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更亲身体验了以数据抽象和自动化处理为代表的计算思考方式,促使学生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了学生初步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
(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112

学科教研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把计算思维融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仅将计算科学投射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中,赋予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独特价值,帮助其确立在初中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地位,更使学生从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来理解数字世界。Raptor程序设计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信息社会特征和提升计算思维等核心素养,还促进了教师将教育知识的单纯传授转向学生思维教育的训练和对信息技术教育价值的探索,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运用计算思维能力进行探索与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随着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不断融合,数字化和计算化逐渐演变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形态特征,计算思维的作用和意义也越来越突出,计算思维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科学概念,发现信息技术学习中一类问题解决的规律,初步树立建模思想,形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而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操练。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计算思维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如何更有效地将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融合,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对计算思维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将计算思维切实落实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还需要一线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任友群等编写.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61.
[2]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
[3]冉娟等主编.RAPTOR流程图+算法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6:7.

【摘 要】有一些儿童在发展的某些阶段会出现一些其他情绪的和行为上的障碍,如儿童的残忍行为,虽不似孤独症、多动症、那么严重,但也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危害。游戏治疗可以帮助残忍行为儿童把心中的问题发泄出来,使其心理趋于正常,从而解决心理障碍问题,还可以帮助他们打破自我封闭的尖壳,建立新的情感交往模式。
【关键词】游戏治疗;关系;情感

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动物,常博得孩子们的青睐,因为小动物活蹦乱跳的姿势,符合孩子的好动、形象性强的特点。然而有些孩子却与众不同,他们看见小动物就想抓住它,一旦抓到手就非常残忍地将其翅膀揪掉、头扭掉,把麻雀或猫的腿折断,扔到河里,看着它们活生生地淹死,有的干脆把小动物一脚踩死。这种种残忍行为令笔者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孩子的这种残忍行为是一种心理变态,应及时纠正。在儿童残忍行为中,表现出的一种比较偏激、残酷的的倾向。心理学家辛格夫妇认为,这种行为是儿童逃避不愉快的现实环境,从而使自己暂时性改变受挫的情绪状态,尤其不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游戏治疗在儿童残忍行为中的运用
张铁萍

学科教研

113

游戏治疗是近代心理学中的专用术语,一般指透过游戏来协助小孩 (一般是3岁至11岁) 去表达他们的感受和困难, 如恐惧、憎恶、孤独、觉得失败和自责等等,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正是这种消极的情绪,更加体现出了游戏治疗在儿童情绪行为障碍中的重要价值。游戏是小朋友最自然的方式去表达自我,相对于成年人会透过“说话”来表达困难一样。游戏的方法特别适合小学阶段的特殊儿童,同时游戏治疗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技术,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保健和治疗的手段。游戏是儿童期学习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在儿童个性形成的处事阶段,如何让游戏在儿童残忍行为中通过游戏将儿童内心压抑,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玩”出来,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或缓解。笔者认为针对儿童残忍行为,在进行心理治疗时把游戏作为与儿童沟通的媒介,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游戏治疗中的家长工作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由于教育不当和环境不良影响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变态。例如,在一个小家庭中,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闹、闹离婚而置孩子于不顾。生活在这种不和睦家庭中的孩子就会感到孤独、压抑,从而产生发泄冲动,借助于对动物的残忍来暂时消除内心的不满情绪和压抑感。还有些孩子长得难看,不讨人喜欢或有某种生理缺陷,在家里或学校里受到歧视。因而,孩子心理上感到低人一等,产生了自卑感、受歧视感,从而借助残忍行为来表明自己的“强大”,消除内心压抑,寻求畸形心理平衡。科学家发现,有残忍行为的儿童若不及时加以纠正,长大后往往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纠正孩子的残忍行为,关键在于家人必须拿出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爱,与孩子建立健康、美好的情感,使孩子体会到家人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感受到父母的慈爱,同时互敬互尊的父母会成为孩子心目中模仿的好榜样。
(一)不是父母从小亲自抚养的孩子
假如孩子从小托人带养,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那么,家长就更要下功夫从感情上给予补偿,尽快地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了解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个性。
(二)自卑感强的孩子
对那些自卑感强的孩子,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和进步,给予鼓励,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心。若用过于严厉的管教、体罚来对待孩子的残忍行为是不利于孩子纠正的。
(三)求知欲好奇心强的孩子
对于那些由于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引发的残忍行为,应常带孩子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收集和制作动物标本,并结合标本给孩子讲解有关的知识,把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
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多陪孩子玩耍;为孩子创设一个交往的环境;积极配合游戏治疗。
二、游戏治疗中与教师的沟通
游戏治疗如果是有专业的治疗师来进行,那么作为本班的教师就需要积极配合,例如:儿童用铅笔扎同伴的手,或用剪刀割同伴的头发、用小刀子割破同伴得胳膊等,当同伴哭叫时他会很高兴。当这种行为出现时,教师就需要及时纠正并与治疗师取得联系和沟通。
(一)支持和配合
让该教师知道儿童在接受治疗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取得治疗师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二)提供活动空间
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专门为该儿童提供一个小小的活动空间,使儿童在游戏治疗室内外得环境尽量保持一致,这样有利于增进游戏治疗效果。
(三)及时反馈
教师也要及时反馈该儿童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或该儿童在哪些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在接受治疗后又会出现新的什么问题等。
三、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
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是保证游戏治疗成功的关键,所以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就尤其重要。
(一)自由游戏氛围

114

学科教研

游戏伙伴关系可以是治疗师与一个特殊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创设一种自由游戏的气氛,对有残忍行为的儿童的行为表现和家长的态度进行初步的观察,并要求该行为儿童的父母积极配合,随时反应治疗期间该行为儿童在家庭中的表现。
(二)保持中立原则
在接纳有残忍行为的儿童时,你的态度既不淡漠也不过于亲密,只是简单的把他引入到游戏室向他介绍游戏材料:“这里有许多玩具,你可以随便玩,做你任何想做的事情。”
(三)相互感染同情心
孩子其实从一出生开始,就在学习各种情感,而同情心往往与生俱来。由于儿童富于想象,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包括没有生命的东西都会表示同情,甚至玩具狗掉在地上,孩子也会一边帮它揉一边说:“摔疼了吗?我帮你揉一揉。”不过,孩子的同情心有个体差异,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反应。一个小朋友摔倒了,有的会跑过来,有的则会很冷漠。但是孩子的同情心会相互感染,如果一个小朋友上前去把他扶起来,其他的小朋友往往也会上前去扶。
但同时,由于孩子比较小,他们在表现同情的时候有难免表现出很多过激的攻击性行为,比如:虽然同情小猫,但有时为了不让猫到处乱跑,会揪住猫的尾巴,诸如此类的行为。按照生态学理论的解释,攻击是人的本能的反应,这种本能必须靠道德的约束才能加以压抑。少数孩子表现出来的残忍行为,显然与他们认知能力和道德观念薄弱有关。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要增加培养善良情感的内容,压抑本能的攻击性。
四、治疗室中的环境及玩具
儿童的残忍行为不能简单的归结于品德问题,因此也不能用简单、粗暴的体罚等方式来对待这类儿童,儿童的残忍行为往往由于环境的不良造成的。可能是在不良环境影响下,儿童发泄自己被压抑的情感的一种表现,也有可能是对自己的自卑感、受歧视感得一种畸形的抵抗,因此游戏室的布置必须让儿童有自由的感觉,不能让他们有所顾虑。游戏室内的地板最好是木质活塑料的,这样便于儿童儿童的玩耍、清洗也方便。给儿童提供的玩具材料应以促进情绪发泄的玩具为主,如准备足够的“沙”、“水”、“颜料及画笔”、“纸张”等。在“扮娃娃家”中,儿童通过“假扮”、“玩”等方式能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游戏中发泄出来。也可以提供可以被社会规范缩接受的方式去表达敌意和攻击的玩具,如枪、刀、拳击袋、锤子等。游戏治疗室的玩具要简单、牢固耐用、易于操作,能搬动,耐敲打,
五、儿童残忍行为中的情感释放疗法
以下是三种最常见的消极情绪释放的简单方法,对于预防抑郁和焦虑具有益处。
(一)愤怒的释放
对愤怒的自然反应之一是握紧拳头,为了让儿童学会在生气的时候放松,你可以找一块小的、坚硬的物体,例如一块石头,将它放在手掌里,用尽全力握紧它,然后再放松,在手里轻轻地摆弄它,似乎与它讲和。
(二)忧伤的释放
伴随着忧伤而来的还有无精打采,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所以当你感到伤心时,不妨出去走一走。把精力集中在你所经过的事物上。你散步的地点以及是否曾经走过这条路都没有关系。想象随着自己迈出的每一步,你都在走出忧伤情感的包围。要尽量对周围的景物、声音和气息做出积极的反应。
(三)忌妒的释放
当我们忌妒时,我们的反应与恐惧时的反应类似(忌妒其实就是对损失的恐惧)。这时我们的本能是抵抗的,但这时不要失去理智,用你的一只手的手指轻轻地滑过另一只手的手指,好像为了安慰而抚摸一个孩子的手一样。每一次抚摸都会帮你削弱这种情感,你就可以做出更冷静的反应了。这种情绪疗法需要专业的治疗者的正确引导。把拥有残忍行为的负面情绪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六、游戏治疗者在儿童残忍行为中充当的角色

学科教研

115

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用“眼睛去倾听”;说话的声音与儿童的语言和行为相匹配,接纳儿童所有的感觉,而不加以任何的评论。
成为儿童的引导者,让儿童感觉到是一个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人,是可以和他们沟通,而不是指挥者、评估者、引导者。让儿童感觉与治疗者在一起是放松、自由的。当需要的时候告诉儿童一些要求。例如:“你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但不能打破东西,也不能打伤我”。“时间到了,我知道你还想在这里玩,下次再来吧,我的孩子啊,这里会永远等着你”。“你在这里做的所有的事情,我都不会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和其他人”。通过在游戏中的要求让孩子对自己行为有一定的约束意识,知道什么时候干啥,什么时候必须停止。通过这样的形式更进一步对自己的行为有了判断性。
综上所述,游戏治疗是在游戏中通过不断积累和在与残忍行为儿童的交往经验中,对他们施加教育影响的良好途径。游戏治疗可以帮助残忍行为儿童把心中的问题发泄出来,使其心理趋于正常,从而解决心理障碍问题,还可以帮助他们打破自我封闭的尖壳,建立新的情感交往模式,如残忍行为儿童变得富有同情心、爱心、变得更加的善良,对此类儿童进行有计划的导向教育达到多种治疗效果,是其它方法所不及的,在情绪障碍“残忍行为”的教育中,游戏治疗是一种可行而又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叶淑萍 折衷式游戏治疗之理论与实务 2005
[2]游戏治疗儿童心理障碍 [J]中华儿科杂志,2002(05)
[3]刘敏娜;黄钢;章小雷.儿奄游戏治疗的研究进展 [J] 中国临床康复,2004(1)
[4]Carmichael KD;王瑾[M]游戏治疗入门,2007
(本文获2021年桐乡市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比二等奖)

116

学科教研

班主任这份工作,贴身和自己一起度过了十多个年头,也妥妥地感受了这个“主任”的任重道远。每天几十张小嘴,几十双小眼,几十张小脸,吵着你,闹着你,望着你,对你笑,对你说着甜甜的话,于是每天有烦恼也有惊喜,有快乐也有忧愁,不过每天这般地过着,点滴在回忆时都是那般美好。
在千头万绪的日常中,感受了印的默契,也体会了有心的重要性。于是开始对“心”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
一、试着“缺心眼”
我想说“人之惰”与生俱来,与我,可能是比较严重的。于是我便会想着法子,做点“缺心眼”的事。
班级里有个孩子跟我说他想帮我管,他会关灯,大概是那天安装新开关时他仔细看了,于是我这个没有亲自学习的老师便开始“缺心眼”,索性也不去研究了,每天享受着这般待遇。没想到的是我的这种“缺心眼”却给了孩子们“长心眼”的机会,他们看着这位王同学的助理工作,很是羡慕,于是悄悄地去学这样的关灯、关电脑、关饮水机、领读、管纪律、量体温等本领,然后还会悄悄地走过来毛遂自荐,“老师,我会什么本领了,我想帮忙。”这样的一天天,我的助手队伍开始庞大了,我便有了更多空闲的时间了。
不光在孩子身上这样,我们班家长也开始了解了我的这一“缺心眼”的脾性,元旦汇演前夕, 一位家长就主动以节目为中心,开始在网上各种搜索,然后统统发我,后期的购买,包括分发,家长各位用心,还帮我各种标识,分发超级方便,当然还有后期表演前的化妆,好像知道我是个不会化妆,没有化妆品的人,各种随身携带,化妆、梳妆,一应搞定。
当“缺心眼”遇到“长心眼”,乐不思蜀,也许就是这种心境吧。
二、不忘“多心思”
不过我也深知,我手下的这群兵还小,他们毕竟只是一年级的孩子,一群刚从幼儿园各种不会的孩子过来的,我也得时刻提醒自己多点心思在他们身上。
1.多点指导心
孩子们很多都是第一次接触,不会读课文、不会读卡片、不会盛饭、不会交作业 、不会整理……不会的东西有很多,他们毕竟还小,那么就多点时间,多点心思发现他们的不会,多给他们些指导,一次不够,两次,两次不够,三次,N次的手把手,口传口,终将是会的。因为每一种花都有他的花期,每一种树都会发芽。曾看过一篇文章《不要在冬天里砍掉一棵树》,里面便写着,在冬天里你也许看不到一点新芽,但待到春来时,一片新绿就在身旁。孩子,他们在无时无刻成长,每个人成长的节奏不一样,但正是因为不一样的节奏才能演奏出不同的旋律和绝美的乐曲。
2.多点关怀心
其实每个人的心都是柔软脆弱的,于大人于小孩都是一样的。平时多一点关注,有时是一句嘘寒问暖,有时倒一次水,有时帮忙擦一下身体(孩子不小心拉在身上),他们都会有感知,有时批评后的一番深谈,他们也都会感受到,人虽小但心不小,他们渐渐地与你走近,他们会时不时地写张小纸条,做个小卡片,这次你会觉得你的关怀心没有白费,真心换真心的本意还是永恒的。
3.多点鼓励心

心的“加减法”
计国英

班级文化

117

同时,有时多点大发“善心”,多鼓励他们一下,发点小奖状,多句夸奖的话,孩子们乐在其中,没想到善心会传染,他们又开始长心眼了,看着我给他们的奖品,想着我可能花了很多钱,孩子居然会想到老师把钱用来买礼物,都快花光了,于是他们会时不时地问道“老师,你是不是没钱了,我有100元钱!”“我有1000元,我给你吧!”听上去好幼稚,但满满的是他们对我的关心与爱啊,
所以,虽然他们会时不时的气到你,但他们永远是那么可爱,我总说,我们班这群孩子还小,我得慢慢等他们成长。一路上有你,有我,孩子们,一起成长,用心记忆!

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家
王海燕

班级是全体同学共同的家,它是一个无形的磁场,将同学们吸引在一起,无形的影响着每一个同学及整个班集体的成长。而班级文化是建立在学校文化基础之上的,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它熏陶着学生们的思想,净化着他们的心灵,使得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到班集体、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所以对学生们来说,班级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班主任的我们,须努力营造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创造富有特色、和谐的班级,让学生们在充满青春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中快乐学习,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
那么,良好的班级文化如何营造呢?这儿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美化班级文化的浅层面——班级物质文化
优美的班级物质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因此我们尽可能把教室建设成一个“温馨”的家。具体我们可以这么做:
第一,教室的净化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栖息地,而教室的卫生其实也是一个班级班风的缩影,干净整洁的教室不仅让人身心愉悦,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所以班主任们要带领学生制定严格的卫生制度,倡导学生人人参与,根据“卫生制度”的要求及精细化分工,每人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同时“卫生类”的专门负责人每天跟进,这样,在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赏心悦目”的场面呈现了:教室里窗明几净、地板一尘不染;墙壁洁白干净、桌椅整齐;柜子内、抽屉内、桌上的书本、学具摆放工整。
第二,教室的绿化
教室的绿化,象征青春活力,代表希望,绿色植物充满青春的气息,打造了美丽教室、净化了环境。我一般会在学期初,在班上以小组为单位,发动学生,让他们带一些绿植来,这样的引导,不仅让学生们为班级做了贡献,更是让他们以主人的姿态来迎接新学期,为让他们更有责任感,更会以班级为家。为了让绿植有非常好的“安身之所”,我专门为它们买了花架,让绿植错落有致的展现于师生们面前,不仅为班级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更提升了师生的幸福感。

118

班级文化

第三,教室的美化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我们可以把教室分成四块,各具功能、各有特色。
1.专栏:建好班级荣誉栏,号召大家团结一心,为班争光添彩,奖状由专人负责,有序、平整的张贴与专栏内。
2.黑板报:由“活动类”负责人发起,配上擅长于画画、写字、版面设计的学生,组成一支“牛叉”小分队,每次都完美完成任务,黑板报报头醒目、色彩鲜明、凸现主题、“张扬”学生个性,弘扬班级风采,成为班内一个具“美貌与智慧”并存的“文化长廊”。
3.班务栏:须精心设计,让重要的“宣传纸”整齐划一、有序的展现于班务栏上、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常规且须熟知的信息。
4.“学习”园地:利用多于的墙面,巧妙布置,悬挂一些名人名言、学生们的一些作品(手抄报、书法作品、优秀文章等)、小组竞赛海报等,展现了名人的“指引”、班级的荣誉、学生的风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激励学生奋发图强、鼓励同学间互相学习、互勉互励,无形之中帮学生们形成了一种竞争意识和团结拼搏意识。
当然,不管是出于何种板块的呈现,我们都本着实用、美观的原则,尽最大可能让“墙壁说话”,让教室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
二、开发班级文化的中层面——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那么,如何建设我们的班级制度文化,让班级活而有序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切实可行的班规,让学生有“据”可循。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我用心探索班级管理和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我们依据本班学生特点和班级人员构成的状况,带领学生一起在尊重校规的前提下制定了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制度是将班级系统诸因素协同起来,达到整体最优化。(见上图)。我们制定了七大制度(卫生制度、两操制度、形象制度、用餐制度、寝室制度、学习制度、责任制度),每个制度下设详细的要求,如图学习制度,下面分设有六个不同的要求,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们就有了指向标,以逐步实现对班级管理从“能人治”到“制度治”最后发展为“文化治”。
第二,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让学生在规范中成长。
老师引领、以身作则,班干部带头、树立榜样,帮助学生们渐渐知晓“咱们的班级是你的,也是我的,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大家努力践行“班规”,参与实践活动,体验了挫折、享受了成功,这样班级制度的确立过程,就成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突出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逐步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能力。 

班级文化

119

同时,有时多点大发“善心”,多鼓励他们一下,发点小奖状,多句夸奖的话,孩子们乐在其中,没想到善心会传染,他们又开始长心眼了,看着我给他们的奖品,想着我可能花了很多钱,孩子居然会想到老师把钱用来买礼物,都快花光了,第三,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度,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
施行“我的班级我的岗”, 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度,分别设立“管理类”、“学习类”、“活动类”、“卫生类”四个大类,有重要的班委负责,同时下设4-6个小岗位,每个人都有自己非常明确的职责,并且每周总结反思、看具体情况适时调整,这样促使学生成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强势群体”和“协商者”,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们的责任感,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
三、强化班级文化的深层面——班级精神文化
建设好班级“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只是给这个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如果说士气是军队的灵魂,那么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则是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第一,取班名、组名,帮学生托起青春梦想
名字是一个文化符号,也是一种身份象征。给小组和班级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就赋予了这个团队共同的政治荣誉,在精神上形成了强烈的感召力。所以说,班名、组名是班级文化的身份元素。
1.班级命名,寄予美好期待。我们的班名是“卓越806”,取这个名字是寄望学生们能通过努力学习、不断实践,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成就自我,成为别人仰望的素养极高的“卓越”之人。
2.小组命名,展示梦想追求。我们班根据实际情况分成了比较“均衡”的六组,在学生们的认真商讨之后,为各自小组取了响亮的名字和口号,还由组内“多才”成员设计了logo和整个版面,以下是他们的组名和口号,旁边是其中的一个小组别具风格的“海报”。

120

班级文化

第二,拟班训、寄语,激学生燃起“战斗”士气
在班级精神基础上,我们提炼了卓越806的班级训言——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学生们将这十四字训言融入日常点滴,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学生们要坚持做到:冷静面对现状,不逃避、不抱怨,哪怕身处“绝境”,也要奋战到底,绝不放弃。而班主任寄语是:别驻足,梦想要不停追逐;别认输,熬过黑夜才有日出;路很苦,汗水是最美的书。这样的寄语是鼓励学生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实现甚至超越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也寄望学生们在实践中培养敢于挑战困难、挑战极限的顽强拼搏精神,促使他们永远记得:在任何时候,重要的是相信自己,将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并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那么就一定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第三,开展“集体”活动,促学生凝聚班级人心。
最能体现班级凝聚力的莫过于集体活动了,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目标意识,所以班主任要把握好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军训等这些集体活动的契机,尽可能地动员大部分学生参加到活动中去,让他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出一份力,并在活动中优化人际关系,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我们班去年的元旦文艺汇演,有16名学生参与舞蹈表演,面临三大困难:没有场地练习、底子参差不齐、人数很难凑齐。但令人欣喜的是:男生们主动帮忙找场地、搬桌子、传请假等,女生们舞蹈功底好的与困难的学生自觉结对,利用一切时间和空间,效率大幅度提高。辛苦付出,终于以一等奖回报了我们。荣誉的得来也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班级的成功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正是这样的互助活动,学生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从而也将整个班集体凝结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以此同时,老师也要顺势利用这样的“东风”给学生上班会课,这样的趁热打铁,让学生们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第四,培养学习氛围,助学生一臂之力
学生来学校除了获得一定的能力外,知识的学习也是重中之重。所以班级体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拥有你追我赶,永不服输的竞争意识。具体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勤奋、拼搏”的意识。首先在我们教室的门上挂了勉励的牌子“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勉励学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真正付出了才会有收获。而这种精神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班主任和学生们多多借助“班会课”这个主阵地,进行意识的多维渗透。
2.制定学习的“近、中、远”目标。学习是一种习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一段时间的养成教育。而目标如灯塔,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之奋斗,直至实现。所以我要求学生为自己制定目标,以学习信心为出发点,也必须兼具“近、中、远”三个目标,这样才会促使他们不断的实现目标,不断的提升目标,从而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
3.建立竞争小组。根据卓越806的实际情况(男女比例、学情),我把学生编成了6个小组,开展一系列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竞赛项目,如课堂回答问题竞争、默写竞争、限时作业竞争等活动,小组长充分发挥带头作用,营造出了浓厚的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学习气氛。

班级文化

121

我说,能够成为一名班主任是最幸福的,当你看到那一张张忧愁的面容因你的引导而绽放光彩,那一对对迷茫的眼神因你的指点而充盈智慧的灵光,那种收获是巨大而充满意义。
在本人肩负班主任那天起,我是惶恐的,怕我“误人子弟”、怕我“缺乏经验”而不能和同学有效沟通,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这些担忧都是多余的,和孩子们相处越久我越发现孩子真的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他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他们父母的样子同时也折射出了班主任的风格。那些要求严苛做事严谨的班主任带出来的孩子大多是规规矩矩、文文静静的;而那些待人接物和蔼可亲的班主任带出来的孩子大多是文明有礼、团结一心的;于是我就常常思考我要成为什么样的班主任,培育什么样的孩子?最后我的选择是以“仁爱”之心,培育阳光生命。
“仁爱”可以追溯到儒家思想,但我不想把它夸大,我只想使其变得务实。我怎么去关爱我自己孩子那就怎么去关爱每位学生。虽然,亲疏有别但是只要坚持这样的本心就不会行差踏错。也正是在这样的育人理念指引下,本人培育出来的孩子总是校园里最活跃的,无论是课堂,还是文体活动上他们都像最艳丽的鲜花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在这群孩子之中有一位孩子他的转变尤为让我欣喜。他的名字虽然已经如同沙滩上的脚印被时间冲刷而淡忘,但是他那怯弱的表情,畏畏缩缩的举止让我接手这个班时第一眼就特别留意了他,因为他的名字中有一个“浩”字,所以很多同学私底下给他取了“小耗子”的外号。在第一次的交谈中,了解到的信息和我想的相差无几,父母离异、单亲、小学成绩垫底、要好的朋友寥寥无几……于是我自顾自地来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说教,大体上就是鼓励他要阳光起来,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新的开始!谈话的效果起先是很不错的,“小耗子”至少在学习上表现还尚可,作业不能说对多少但也是自己经过一番思考的。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他就开始懈怠了,作业开始找各种借口拖拉,上课永远低着头……第一次阶段检测成绩出来后越发“萎缩”了。其他任课老师“软语”、“狠话”都试过了效果甚微。
这时候,身为班主任的我不得不再次出马。在找他谈话前,我刚好有幸聆听了一位嘉兴名师的课堂,课后说课环节他的几句话让我找到了工作的理念,他说:“别人总是来向我请教教学的诀窍,我说哪有诀窍,只不过我有一个女儿和课堂上的孩子一样的年纪,我就想,如果我女儿坐在这个班里,我要怎么来上这节课?”是啊,如果真的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这样很多难题也就不会那么难了。如果这是我那“不争气”的孩子我会怎么办?暴打一顿,这显然违反“师德”,硬的不行那肯定要来软的。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孩子是单亲没了母亲,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自然不希望他还要被班主任训斥,也许家长内心只想让他快快乐乐成长就这么简单。是啊,阳光健康的内心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我再次找到了,没有高谈阔论,没有批评指责,而是先和他聊聊彼此的家庭琐事,尤其避开“母亲”相关的敏感话题就谈我的初为人父感想,取名字可是大有学问,见他放下戒备觉得有戏。我说你的“浩”字取得好,一看是老爸用了心。几乎所有影视剧中的男主角都是一身“浩然正气”,这样吧,你把自己的名字含义写出来就当是自己的“名片”吧。

播撒爱的种子 用爱培育生命
钱敏达

122

育人故事

还有这几天,我这班主任任务太多忙不过来,想请你帮我一个忙。帮忙批改一下科学作业。说到这,他竟然诧异地看着我,金口难开的他终于表态了:“老师,我科学最差了,自己都不会怎么批改作业?”我狡猾地一笑说:“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关门弟子了,帮我干活当然有优待——科学作业可以不用做,每天提前来我这里把标准答案抄写好。第二天一早就来帮我批改,成交不?”“嗯”他头点个不停,能“光明正大”抄作业估计他是做梦都没想过吧。其实,我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想出的对策,所谓“读书百遍不如抄一遍”,这娃都每天开始交白卷作业了,那不如让他认认真真抄一遍了,再加上批改40份,再没记性也该有些印象了。果不其然,当班会课上正是宣布收他做“关门弟子”后一片哗然,尤其是公布他可以光明正大抄答案时底下一片羡慕之声,而“小耗子”第一次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笑了,我看到了那是生涩的笑容,心里有些甜又有些酸……在接下来的日子,我首先看到了他科学作业本封面上的“浩然正气”四个大字,然后又看到他在人群中“被逼”着解释为什么要扣他们的分,他们那里没写对。刚开始他常常被人取笑死脑筋,找我打小报告的也很多,但是后来渐渐的“冤假错案”越来越少。我这徒弟,竟然在一次检测中奇迹般得及格了,惹得办公室其他任课老师一致“讨伐”说他“偏心”,结果他也是狡猾一笑:“不能辱没师门啊!”——嘻,这小子还学会了开玩笑了。
……
之后,我依稀记得他成了我科学课代表,成绩排名也在中间偏上了。后来升学考试去哪了也不是记得很清。只记得这小子当年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没有笑而是哭了。
直到有一天,教师节,收到了一张来自某重点大学的明星片,上面只有歪歪扭扭的两个字:“谢谢!”署名处写着——徒儿:耗子。我有些惭愧又有些小窃喜,惭愧地是我早已淡忘了你而你依旧还记得我,窃喜的是当年我在那个沉迷武侠小说无心学习的孩子心中种下了“仁爱”,而不是虚无缥缈的“道理”……
笔者反思:在从教生涯中所遇问题学生比比皆是,在偏远的郊区孩子的家庭问题尤为突出,缺少“关爱”是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根源,单亲、留守儿童几乎每个班里总会有那么几个,他们或性格暴躁,或自卑内敛。要打开他们心中那扇紧闭的大门谈何容易。学习上的问题只是表像,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作为教师我们无法替孩子找回那个“解铃人”那我们可以尝试着去推开那扇窗,让爱透过一丝缝隙射进孩子的内心,使他们能阳光生长。

家访——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黄文娟

作为一名班主任,每一次的家访老师与孩子,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心灵对话。多次的家访工作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成功的家访,能拉近班主任与家长、学生心灵的距离,使学生更亲近班主任,从而产生有效的意义。

育人故事

123

124

育人故事

家访也是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的重要渠道。今年刚放寒假的第二天,我就收到一个家长的求助信息,那晚我们聊了很久,隔屏我都能感受到她透露的无奈和伤心。他是我们班浩杰的妈妈,浩杰一直以来在我们所有老师眼里都是一个乖巧的孩子,眼睛大大的,脸圆圆的,一笑就很害羞,还露出两个酒窝。平时很喜欢看书,课间经常会静静的在座位上看着课外书,老师布置的任务他都是很认真的去完成。在家还是一个小暖男,经常帮妈妈做家务,在他妈妈生日时,还会给妈妈做早餐。但是那天他妈妈在电话里和我说的事情却让我难以置信会是他的行为。原来放寒假的第一个晚上他因为要手机玩游戏和妈妈大吵了一架。那天浩杰和好朋友约好说放假那天晚上一起玩游戏,但是因为这次期末总评孩子没有达到之前制定的目标,妈妈就不同意他玩。他就大发脾气,还甩门把课外书都扔出房间,说不给他玩以后就不读书了。这样的行为发生在浩杰身上是我怎么都不敢相信。所以我决定去他家里家访。
之前知道孩子喜欢看书,特别是有关历史的,我去书店找了一套《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给孩子带去。到了浩杰家里,看到我给他带了礼物,很是欣喜,表示很喜欢。因为去的这个房子是他们的新家,我就让浩杰带着我参观他们的新家,他也很开心的给我一个个房间介绍。还让我看他的书房。我表扬他保持的很干净。然后和孩子开始聊天,让他自己讲述了那晚发生的事情,和他慢慢沟通。我和他说这次既然是他和妈妈的约定,一起制定的目标,目标没有达到就必须要兑现自己的诺言。他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妈妈道歉了。我和他约定要把这个玩游戏的小毛病改掉,一点点约束自己。然后寒假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他很爽快的答应了。后来几天我和浩杰妈妈也了解他的表现。妈妈说没有再和他要手机,还去图书馆借了很多书和妹妹一起假期里看。这让我也感到欣慰。
通过家访我觉得有些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简直有点判若两人,有时在校我觉得好的学生在家里却是另一种表现。家访让我更了解了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能以真诚去和他们沟通。孩子也能敞开心扉和老师交流。所以我们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与家长积极沟通,争取家校联合从而形成强大教育合力。
一次次的家访让我收获了许多许多,让我明白:用心沟通,家长才会信任你,尊重你,才会与你心连心教育孩子;用心沟通,学生才会尊重你,佩服你,才会与你肩并肩地快乐成长。我还要扎实的做好这项工作,使更多的孩子走向成功之路。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