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美洲美学及设计

     北美洲
美学及设计

Aesthetics and Design

North America

北美古文明的永远遗憾

   张家畅 2110785
              环境设计

北美洲历史文化渊源

history culture resource

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是南、北美洲的土著居民。当15世纪末欧洲探险家越过大西洋、声称“发现”美洲“新大陆”时,印第安人实际上已在这里生息、繁衍了逾万年,并且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古代文明。这里曾孕育出闻名世界的奥尔梅克文化、托尔特克文化、特奥蒂瓦坎文化、萨波特克文化、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后者更是成为了前哥伦布时期北美洲最大的国家阿兹特克帝国。在如此璀璨多姿的文化中,玛雅文明是最古老而充满智慧的一个部落种族,玛雅文明因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玛雅文明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人类取得的惊人成就。它在科学、农业、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相比而言,西半球这块大地上诞生的另外两大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与玛雅文明都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诞生于热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与奇迹般地崛起和发展一样,其衰亡和消失充满神秘色彩。公元8世纪玛雅人放弃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大举迁移。创建的每个中心城市都终止新的建筑,城市被完全放弃,繁华的大城市变得荒芜。玛雅文明一夜之间消失于美洲的热带丛林中。
19世纪30年代,美国人约翰·斯蒂芬斯在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中首次发现了玛雅古文明遗址。从此以后,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在中美洲的丛林和荒原上又发现了许多处被弃的玛雅古代城市遗迹。玛雅人在没有金属工具、运输工具的情况下,仅凭借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生产工具,创造出灿烂而辉煌的文明。而阿兹特克文明是在玛雅之后由墨西哥古代阿兹特克人所创造的印第安文明,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和南部。形成于14世纪初,1521年为西班牙人所毁灭。阿兹特克是古代墨西哥文化舞台上最后一个角色,他们创造了辉煌的阿兹特克文明,开创了阿兹特克族最兴盛的时期。1810年9月16日墨西哥人民掀起了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战争,1821年取得独立。上千年的历史中,这些文明到底流淌过何处,又流向何方,在本书中,让我们一探究竟。

揭秘北美古文明

美洲——一片广袤而富饶的土地,地形、自然景观多 种多样,在这样一片土地上,孕育出了各种各样的文明。 5000年前,美洲土地上出现了辉煌的玛雅文明。那时,玛雅 人虽然处于新石器时代,却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及 文字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与印加帝国及阿兹特克帝 国并列为美洲三大文明。阿兹特克人是古墨西哥文明史上 的一朵奇葩,他们在墨西哥创造了一个高度发达的阿兹特克 文明,可与神秘的玛雅文明媲美。发展至今,缤纷多彩的墨 西哥文化应运而生......

AESTHETICS

卷首语

目录

contents

一  美学历史渊源
二  美学表现分析
三  现代设计演绎

现代设计演绎

墨西哥平面设计风格
墨西哥建筑设计师 路易斯·巴拉干
电影《寻梦环游记》的视觉空间美学

1 工艺美术
2 音乐与舞蹈
3 文学与电影

参考文献

结语
参考文献
写在最后

阿兹特克

1 工艺美术
2 音乐与舞蹈
3 文学与电影

玛雅文明

墨西哥

1 工艺美术
2 音乐与舞蹈
3 文学与电影

建筑
雕塑
壁画
绘画
工艺
服饰
文学
电影
音乐
舞蹈

宗教信仰
地理环境
人文风情

美学渊源

美学表现分析

North American Aesthetics

北美洲美学与设计

North American Aesthetics and Its Origin

美洲古代文明 

Ancient American Civilization

它是一个谜一样“失去了的”文明。它的种种秘密都深隐在神秘莫测的热带丛林之中。印加、玛雅、阿兹特 克并称为美洲三大文明,其中玛雅文明是最古老的。玛雅,位于中美洲,从太平洋西南岸,向北延伸到尤加敦 半岛所在的大西洋岸之间。在一片茂密的丛林中,笼罩着史前就曾繁华灿烂的玛雅城,高耸的金字塔,生动如 画般的象形文字,精准的天文历法,迷狂的宗教……回顾这段失落的文明,人们感慨万千,除了惊叹于他们创 造的灿烂文化,也将为人类审视自身的发展道路提供更多启示。

 玛雅文明

maya
civilization

 
玛雅文明,是现代分布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 兹国家的丛林文明。玛雅文明与印加帝国及阿兹特克帝国并列为美洲三大文明(阿兹特克帝 国与玛雅文明位于中美洲;印加帝国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
 玛雅人虽然创造了一个不朽的文明,但其实他们的生活区域的范围并不是很大。在几 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即使玛雅人作为一个非常传奇的群体,他们的生活范围也仅围绕在一片 只有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玛雅人生活的尤卡坦半岛,及其以南的南部山区的这一片土地, 习惯性地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再根据地形、地貌和气候等特征,最后把它分为了互相交错 的南、中、北三大部分。 人们将其中的美洲中部山脉及其高原为主的山地地区划分成了南部地区;将盆地和峡 谷构成的半岛南部区域划分为中部地区;石灰石盆地构成的半岛北部区域划分为北部地区。 这片区域虽然都是身处热带,最明显的气 候特征也都是高温炎热,但是在这一片遍布丛林 的地区中,每个不同的地方依旧保持着独特的个 性。 
这三大部分虽然同在尤卡坦半岛及其附近 地区的领域之内,而且在纬度上也没有相差得特 别多,但是这三个区域的气候特征却有着非常独 特明显的差别,玛雅人生活的地方主要就分布在 这三个区域内。 玛雅文明所处的南部地区属于山脉及高原地区,这里的海拔相对比较高,气候偏于冬 冷夏凉。而且,相对于中部峡谷地区,这里的雨季显得非常短暂,降雨主要集中在五月到11 月之间,但它又不像北部地区那样长期干旱缺水。 在南部地区的山间谷地中长着茂密的热带丛林,各种动植物都能够在这里繁衍生息, 这里则拥有着丰富的物种。 

1、玛雅的地理环境

玛雅人正是得益于这种自然条件,他们才能 够更好的发挥自己本民族的特征,从而创造并发展 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奇特文明。 通常像在这样相对海拔较高的地区,树木相 对来说会比较稀少,大多都是以草地生长为主,因 此这些地方看起来就相对比较荒凉。 但是,在玛雅文明发展的早期阶段,这里确 实曾经居住着大量的玛雅人。在之后的岁月里,随 着人们生活诉求的改变,玛雅人慢慢的迁移到了中 部地区生活。

地形、雨水

玛雅中部地区的地势特征属于盆地峡谷地区,这里植被依然非常茂盛,而且雨量非常 充沛,中部地区的降雨也是主要集中在五到11月之间。 不同的是,在中部地区有着十多个相互连接的湖泊,伊策萨佩腾湖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湖泊,因此中部地区又被称为佩腾地区。 每年当雨季到来的时候,相互串联的所有湖泊周边甚至都会被雨水淹没。 
雨水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洪涝灾害,等到雨水停止,洪水退去,这片地区便又会变得 绿意盎然,勃勃生机。 中部地区长期覆盖着茂密的热带丛林,因此生长着许许多多的野生果树、面包树、多 香果树、棕榈树、无花果树等等。 这里不仅在热带丛林中生长着随处可见的各种植物,在那些地势低洼的区域里同样的 长着较矮小的灌木林,而且这些灌木丛为大量的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伟大的玛雅文明就是从中部地区开始发展并逐渐向南方和北方区域不断传播,最终形 成了辉煌一时的玛雅古文明。

在南部地区的高地地区上有三个很大 的湖泊,这三个巨大的湖泊不仅为玛雅人的 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而且在这些湖 泊的旁边上还生长着茂密繁盛的山谷林地。 这些葱郁的丛林还滋养了无数的丰富 多彩的物种,其中就包括了美洲虎、美洲狮、 野猪、鹿等大型哺乳动物在此处繁衍生息。 这些丰富的动物种类同时为玛雅人创 造了更多狩猎的机会,也提供了各种肉食的食用可能性。

湖泊

2、玛雅的文明和历史

history and cultural

玛雅文明的建筑工程达到世界最高水平,能对坚固的石料进行雕镂加工。通过长期观 测天象,已经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的运动规律;雕刻、彩陶、壁画有很高艺术价值, 被称为“美洲的希腊”。
公元前400年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此后长期 湮没在热带丛林中。
公元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美洲,距离第一次发现“新大陆”刚好10年。船 在洪都拉斯湾靠岸,哥伦布和船员踏上久违的葱茏陆地。在当地的市场上,一种制作精美的 来自“玛雅”的陶盆吸引了他。从此,“玛雅”这个神奇的名字第一次传入欧洲。1519年, 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Hernan Cortez)率领西班牙军队横扫墨西哥,征服正处于文明鼎 盛时期的帝国,摧毁了阿兹特克文明。
此时,玛雅文明已近尾声,但在尤卡坦半岛上,残存着一些玛雅小邦。1526年,一 支西班牙探险队前往尤卡坦,试图用暴力建立西班牙殖民地,并强制推行基督教信仰。不肯屈服的玛雅人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游击战。1597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18世纪末开始引起学术界关注,19世纪末发掘一批重要遗址,开始玛雅文明的现代考古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研究进展较快,形成专门的“玛雅学”,是世界考 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玛雅文明的发展阶段,说法不一。据美国考古学家N.哈蒙德 的划分,可分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后古典期三个阶段。
通常中美洲文明被划分为三个时期: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300年称为前古典期,公元前300年至公元900年为古典期,公元900年至16世纪为后古典期。

传说玛雅人在 3000年前就开始建造宗教性建筑,最早的遗迹由一些简单的土坟组成,后来演化为金字塔 (玛雅人的金字塔与埃及人的金字塔在造型上略有不同,其建筑作用有本质区别:埃及人的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统治者法老的陵墓,科学家推测玛雅人的金字塔其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则是 举行祭祀与庆典祭坛)。早期的玛雅文明似乎受到更早的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

公元前200年至公元800年是玛雅文化的兴盛时期。玛雅人发展了数百座城市,蒂卡 尔(又译提卡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学者估计在最高峰时,此城有10万—20万居民。已 发现的蒂卡尔最早的石碑,建于公元445年,记录的是一位名为“暴风雨的天堂”的国王的 登基仪式。国王“暴风雨的天堂”的统治标志着蒂卡尔黄金时代的开始。石碑背面象形文字 记录了公元317年到445年之间蒂卡尔王国的历史,其中包括蒂卡尔战胜二十千米外的城市 瓦哈克通的故事。这次胜利标志著蒂卡尔王国的崛起,但也是和另外一个城邦,位於今天墨 西哥南部的卡拉姆尔之间竞争的开始。当时,几乎所有的小城邦都臣服於这两个较大的王国, 最终敌对双方发生激烈战争,并分裂成一些小的诸侯国,玛雅文明也从此逐渐衰落。

 数百座城市发展成许多个农业密集、城市集中城邦。其中最为显著的遗迹是建于宗教 中心的金字塔和皇宫。其他重要的遗迹有雕刻石板,用象形文字写成的石板主要描述宗谱、 战争胜利和其他成就。

玛雅人曾经参与了古代中美洲的长途贸易, 主要的货品有可可、盐和黑曜石。
公元9世纪开始,古典玛雅文明的城邦突 然同时走向衰败,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到公元10 世纪,曾经繁荣的玛雅城市被遗弃在丛林之中。
此后,以奇琴·伊察为首,尤卡坦半岛北 部兴起一些玛雅城邦,开始了史学上称为玛雅文 明的后古典时期。奇琴·伊察城邦政权于公元 1224年被推翻,继之以玛雅潘为首的城邦联盟。
1450年玛雅潘政权因内乱而瓦解。当西班牙人 登上美洲大陆时,玛雅人的地区已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衰落至消失

 4、数学采用二十进制,发现并使用了“零”的概念(一说由奥尔梅克人传授),掌 握高度的数学和天文历法知识。
 5、使用独特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玛雅文字比现在的文字更为复杂。 玛雅文字是美洲玛雅民族在公元前 后创造的象形文字,盛行于5世纪中叶。玛 雅人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玛雅 人也是玛雅文明的创造者。 玛雅文字是少数迄今为止尚未被全 部破译的古代文字之一。

3、玛雅文明特点

characteristic

1、玛雅文明属于石器文明,玛雅人未发明使用青铜器,更不用说铁器。
2、 掌握高度的建造技术,玛雅人不会使用铜铁、轮车。轮子的概念虽然在陶器等文 物中出现,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实用化,却创造了高度的城市文明。
3、农业以玉米为主食,所以又称为“玉米文明”。没有牛马猪羊,没有出现畜牧业 的痕迹,农民采用的是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

玛雅人的宗教信仰

religion

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富于宗教色彩。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 风神、玉米神等。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 首都即为宗教中心。
现存的玛雅主要城市和主要祭祀中心以各式 各样的金字塔形神殿或宫殿为其特色。神殿或宫殿 以石灰岩块叠砌,装饰有华丽的叙事、礼仪和天文 学的浮雕及铭文,确定了玛雅艺术在美洲原住民文 化中的重要地位。

1830年代首次对玛雅遗址作有系统的探勘,20世纪 初期和中期解读了一小部分玛雅文字,此发现有助于理解 玛雅宗教——以一个信仰各种自然界神祇的万神庙为基础, 包括日神、月神、雨神和玉蜀黍神。祭司阶级负责主持一 套复杂的宗教仪式。

20世纪中叶,学者们误认为玛雅社会是由爱好和平 的占星家和历法家形成的祭司阶级组成,玛雅人全身心投 注于宗教和文化活动,不同于中部墨西哥好战残暴的诸帝国。
至今逐渐解读出大约85%的玛雅象形文字,使我们对玛雅社会和文化有近乎真实的理 解。玛雅人对敌对的玛雅城市发动战争并俘虏其贵族,俘虏受尽苦刑、遭切手刖足,最后送 去祭祀诸神。 仪礼性质的苦刑与活人献祭是玛雅社会基本的宗教仪式,被视为可以保证土地肥沃、 表达对神祇虔敬心意。如果忽略仪式,则会引发世界失序与混乱。抽取人的血液被认为可以 滋养神祇,是达成和神祇沟通不可或缺的;作为玛雅人和神祇中介的玛雅统治者,同样要经 历仪式性质的放血和苦刑折磨。

现存的玛雅主要城市和主要祭祀中心以各式各样的金字塔形神殿或宫殿为其特色。神 殿或宫殿以石灰岩块叠砌,装饰有华丽的叙事、礼仪和天文学的浮雕及铭文,确定了玛雅艺 术在美洲原住民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玛雅文明的早期阶段围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国家,各城邦均有自 己的王朝。社会的统治阶级是祭司和贵族,国王世袭,掌管宗教礼仪,规定农事日期。公社 的下层成员为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和各业工匠。社会最下层是奴隶,一般来自战俘、罪犯和负 债者,可以自由买卖。

玛雅文明的美学表现与分析

Aesthetic Expression and Analysis of Mayan Civilization

“怪异”的审美,森严的等级制度,揭开神秘玛雅文明的真实一面

在尤卡坦半岛的南部,流行一种里奥贝克样式(以其第一个发现地命名)。这种建筑 的特点是:有着沉重的装饰,神庙立面有时处理成一个巨大的雨神肖像,带犬牙的嘴作为神 庙的门,两边有高度抽象化的眼睛和耳朵。这种装饰类似中国商代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很多 这种类型的建筑没有实用意义,如克斯普伊尔的塔内部是实心的,通上金字塔上的阶梯是假 梯,顶上的神庙没有内部空洞。建筑的重点都放在立面装饰上,建筑成为纯象征意义的。

这种风格的流行地区大多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技术:把橡胶放在石灰浆中,做成混凝土,这样就 可以用现代模制方法来做成立面华丽而复杂的装饰纹。 珀克样式是玛雅建筑艺术的顶峰,流行于尤卡坦半岛西部的乌斯马尔、卡瓦、萨伊尔 和拉夫纳等地。乌斯马尔建筑是珀克样式的杰作,属于极为成熟和理智的类型。建筑的排列有令人吃惊的现代感,长长的平石板构成建筑物的平台,宽阔的阶梯通向大建筑物;方形门 沿墙面形成有韵律感的排列;墙上部突出的中楣上用砖石镶嵌成几何纹或几何化的美洲虎面具。
乌斯马尔建筑是几个大的建筑群,每一群体都是一个有机整体,通常由4座宫殿排列成 方形,但建筑互不连在一起,方形的四角是开放的。宫殿由成排的拱顶房间组成,设有仪式性门廊。

1  建筑

玛雅艺术最突出的成就是建筑。
在各个不同的地区, 建筑又有其不同的特色和风格。佩滕地区是玛雅的中心地 带。主要的宗教中心蒂卡尔繁荣于古典时期,是佩滕样式 的主要代表。它的主要特点是陡峭的金字塔神庙。主要的 金字塔往往高出丛林40米,阶梯斜度达70多度,足以称为 “丛林大教堂”。在所有的美洲古代建筑中,蒂卡尔金字 塔是最令人惊叹的。金字塔由基座、阶梯、神庙构成,往 往有多层,各层轮廓线清晰,立面稍稍内倾,正面笔直的 阶梯直达顶部。金字塔顶部很小,但神庙有厚重的屋顶和 高耸的顶饰,使神庙产生了挺拔的轮廓,有时屋顶上的顶 饰比神庙本身还要高。这种神庙内部狭小而黑暗,不能容 纳为数众多的信徒,只准许君主和祭司进入。
帕伦克城位于玛雅西部地区,玛雅建筑在这里表现得更有组织性,众多的建筑组成几 个建筑群。帕伦克宫殿建立在巨大的人工土台上,4面有长廊把建筑群围成一个整体,里面 的建筑物把空间划分成几个庭院。宫殿的中心在东北庭院,也围成方形,4面有台阶。 在西 南的庭院有 3层高的方塔,中间有楼梯通到顶部。宫殿结构严谨,高耸的塔楼成为这一建筑 群的主体。帕伦克建筑的另一特点是显得比蒂卡尔建筑更轻快,它在减小外墙的厚度上取得了成功。帕伦克金字塔神庙都有复折屋顶,上面高耸的顶饰是镂空的网格状图案。为减轻屋 顶的重量,帕伦克建筑师采用了拱状形空洞,并在后期建筑中不断扩大这些空洞。这类建筑 的杰作有太阳神庙、碑文寺等建筑。碑文寺是一个巨大的建筑,位于9层高的金字塔顶端, 最低的1层有65米。顶部神庙是长方形,正面有5个门,里面的 3面后墙上刻满了象形文字, 共650个字。碑文寺下面26 米深处的地下墓室结构非常严谨,从碑文寺地下的石板下有一条 狭长的通道通向墓室,这些通道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这些建筑群的排列又存在某些内在联系和统一性。在城市的建筑中常会看见几组同 建筑的轮廓线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会形成一条条很长的直线。这种样式的杰作有被称为“女修 道院”和“总督府”的建筑群(名字系西班牙人根据其外形所加)。乌斯马尔“总督府”长 约 100米的中楣装饰由260个两种的几何化面具和104个网格回纹交织而成。这些数字代表 了玛雅神历年的天数(260天)和玛雅人观念中一个世纪(52年)的倍数,网格回纹隐喻太 阳神。这种图案与雨神面具的交替出现象征着宇宙中时间的不可抗拒性,有节奏的循环。珀 克样式最简练的典型是海龟之宫,以其中楣边缘上装饰着一排高浮雕海龟而得名。其简洁的 立面、柱式中楣类似古希腊的神庙。帕克建筑还采用了新的装饰方法:立面装饰完全用石砖 镶嵌,先用石砖雕刻成石雕砖,然后镶嵌到墙面组成图案。这种工程浩大而复杂,需要严格 的分工和组织,反映了玛雅建筑的高度发展。

雕塑玛雅雕塑为蒂卡尔和科潘的雕刻石碑最出名。石碑用整块的巨石雕成,正面往往 刻上一个君主或贵族的形象,穿着华丽的服装、戴着庞大的头饰、直立,侧面和后面往往刻 满了象形文字,记载历史事件和时间。蒂卡尔石碑多用浅浮雕在正面刻以贵族或武士的侧面 立像,而在科潘石碑中往往表现出对高浮雕的偏好,具有高度写实和近乎巴洛克华丽装饰的 人物正面而立,被周围服饰和头饰的繁缛细节刻画所包围,但人物面部却显得安详而庄严, 简洁的刻画与繁琐的装饰形成强烈的对比。科潘的建筑装饰雕刻也有大量的高浮雕,近似圆 雕,如球场象形文字石阶上面的高浮雕人物几乎已经脱壁而出。

2 雕塑

石板浮雕常出现在玛雅的建筑和墓室中,大多为浅浮雕,如在帕伦克北部的建筑中的 石板浮雕饰板。这些浮雕虽然刻得较浅,却具有很强的体积感,人物形象通常都是正侧面, 刻画极为写实,面部和手的细节表现得很优雅。有的小型石饰板表现更为生动,人与动物挤 在一起,不同的动物交相混杂,甚至还有依偎在一起的裸体形象,刻画得既写实又夸张,还 富于装饰性。石板浮雕的另一杰作是碑文寺地下墓室的石棺盖板浮雕,表现的是坐在地魔头 上的一个神像,他身上还长出生命之树。

在建筑装饰中,大多数雕刻是石灰泥雕。在帕伦克和许多城市的建筑外墙和房间内部 装饰着石灰泥雕,并涂以彩色。这些石灰泥雕与石板浮雕相比更接近高浮雕,人物面部近于 圆雕,凸出的鼻子、张开的嘴、突出的牙齿,都与圆雕的处理手法相同。在帕伦克地下墓室 里还发现了两个石灰泥圆雕头像,其中一个特别精采,以其高度的写实性达到了玛雅雕刻的顶峰。玛雅彩塑陶像特别多,在尤卡坦西海岸的海纳岛上有大量 发现。这些陶像是作为陪葬的器物,有的握在死者手上,所以尺 寸很小,不超过30厘米高。但表现的题材极为广泛,有各种人物 和大量细节的刻画。这些小陶像很有表现力,不论是脸部还是整 个人物形态都显得富有生活气息,仿佛是生活中的速写。同时这 些人物又具有庄严的外表,除尺寸太小外,完全具有纪念碑的性 质。其中还有成组的雕刻,如主人与仆人、母与子,还有留胡须 的老人、矮子和驼背等形象和大量的动物形象。

3 壁画

玛雅的壁画,有很多是用现实主义手法 创作的,反映的是当zhi时的生活场面。有古 战场dao的战争场面,有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 及各种鲜活生动的不同姿态。墨西哥南部乌苏 马辛塔河上游的“波南帕克神庙”(1946年发 现),被称作是壁画之宫,画厅高约7米,总长 16米,色彩艳丽。有祭祀、贵族仪仗、战争 凯旋和庆祝游行等场面。这些都是公元8世纪 的作品,其构图严谨、造型逼真、技巧高超, 为世界壁画艺术之珍贵的宝藏。
玛雅壁画在很多地区都留有一些残片, 如蒂卡尔、帕伦克、尤卡坦半岛等。但完整 的壁画仅有西部玛雅地区的博南帕克。这个 小城的 1号建筑完整地保留着3间房的壁画, 其内容包括仪式、战争、凯旋及 杀祭的场面。这些壁画表现出一 种神韵和技巧,庞大的场面多样 而统一,人物的表现如胜利者的 骄傲、失败者的绝望、贵族的威 仪和武士的勇敢等都刻画得异常 生动。色彩千变万化,明亮的橙 色、黄、褐以及发光的红、绿、 深蓝交织在一起,加上平涂的方 法,使这一壁画对于现代人具有 很大的魅力。

4 陶器

古典时期的玛雅人创造了几乎可与希腊瓶画比美的陶瓶。玛雅人的陶瓶、陶盘都未用 陶轮制作,而用古老的盘绕法做成。但陶器造型仍具有轻巧、优美的特点。陶瓶以圆柱形为 主。花瓶装饰分浮雕和彩绘两大类。浮雕中有人面高浮雕,也有较平的浅浮雕,刻上武士或 祭司的形象和象形文字,并涂以色彩,这种浅浮雕类似石板浮雕风格。彩绘是在红底上绘以 白色图案或白底上绘以红色图案。装饰面的内容包括玛雅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常用的颜色为 赭石、赤褐、红、黄,线的运用、轮廓和细节的表现都很熟练。

在佩滕地区西南部,有一种很大的丧葬用瓮,上面装饰着高浮雕的太阳神的脸、美洲 虎面具、鹰嘴等,效果近似圆雕,使雕器具有了雕刻的意义。来自西部蒂帕地区的陶火盆, 装饰着一个从地魔口中出现的高浮雕太阳神像:交脚而坐,动态与佛教造像极为相似。

玛雅文明的农业基础是玉米的种植, 玉米一直是玛雅人主要的粮食作物。玛雅人 通过在河流或沼泽边的“台田”(在耕地四 周挖出沟渠,将挖出的土堆高,在其上耕种) 以及山区的梯田大规模种植玉米,并且发展 出集约型农业,供养了玛雅地区超大规模的 中心城市。因此玉米在玛雅的神话中有着独 特的意义,和创世神话、生命的起源有着紧 密的联系。在陶器上我们能看到玉米神和玉 米女神的形象,玉米神的前额高耸,头戴长 长的穗状冠饰,象征玉米穗。玉米神常常以翩翩起舞的形象出现,如同玉米在风中摇曳,这代表了生命的活力,暗示着重生的希望。玉米女神则刻意表现出腹部的皱纹,表明其 具备生育能力。 农业的重要性使得玛雅人对雨水、 雷电等与农业紧密相关的自然现象也进行 了神化。恰克(Chahk)作为雨、风暴、 闪电和雷之神常出现在浮雕容器的纹饰上, 他长着蛇纹脸,身上有代表神性的圆形徽 记。他挥动着斧头,吞烟吐火,象征着风 暴和闪电。一件陶罐上,恰克和玉米神站 在象征地下世界的水中,为玉米神的重生作准备玛雅艺术中,走兽常会以自然形态和拟 人形态出现。美洲虎昼伏夜出,是美洲最重要 的大型食肉动物,充满力量,备受尊崇。统治 者也常用美洲虎命名。陶器图像大多数都强调 这种动物的掠夺本性(图7)。吼猴和蜘蛛猿 在热带森林非常多。根据《波波尔·乌》的记 载,猴子被认为是早期的人类,并承担着书吏 的职责。猴子也因幽默的本性而讨人喜欢,出现在陶器艺术中。

a、 自然与环境 
玛雅文明的农业基础是玉米的种植, 玉米一直是玛雅人主要的粮食作物。玛雅人 通过在河流或沼泽边的“台田”(在耕地四 周挖出沟渠,将挖出的土堆高,在其上耕种) 以及山区的梯田大规模种植玉米,并且发展 出集约型农业,供养了玛雅地区超大规模的 中心城市。因此玉米在玛雅的神话中有着独 特的意义,和创世神话、生命的起源有着紧 密的联系。在陶器上我们能看到玉米神和玉 米女神的形象,玉米神的前额高耸,头戴长 长的穗状冠饰,象征玉米穗。玉米神常常以 翩翩起舞的形象出现,如同玉米在风中摇曳, 这代表了生命的活力,暗示着重生的希望 (图1)。玉米女神则刻意表现出腹部的皱 纹,表明其具备生育能力。

玛雅人认为池塘、沼泽等水域是通向冥 界的通道,因此水生动物或两栖动物有穿行于 两个世界的能力。据《波波尔·乌》记载,冥 界之主打败双子英雄之后,双子的骨灰被撒入 河中,后转世为鲶鱼。这个神话被描绘在一件 陶罐上,两条鲶鱼长着特有的触须,在红色背 景中游泳(图9)。此外,鲶鱼是栖息在水深 处的觅食者,那里更接近地下世界。一只陶杯 上画着水下的人头骨和鱼,代表着鱼与地下世界之间的密切联系。

b、 王权与统治
不同于古代埃及、罗马,在大部分时间里玛雅文明没有建立统一的整体,而是由 多个城邦组成。每个城邦在政治上都是独立的。直到古典时期晚期,低地玛雅才形成了 若干松散的城邦联盟。古典时期的玛雅城邦国王的统治首先是建立在神权的基础上,他 们认为自己的统治是神所赐予的,而他们因此具有了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国王和祭司举 行祭献和其他仪式,努力维持宇宙界的平衡,展示出他们与自然具有神秘的联系。他们 的神性带来的能力能够确保风调雨顺,赢得子民的尊崇和敬畏。统治者使用库胡尔(k’uhul)称号, 称号说明了他们具有神性。他们使用神的名字 并模仿神,他们供奉神并建造神的塑像,神见 证了他们的行为,因而认可了他们的统治。统 治者会模仿各种神灵的装扮,将自己打扮成玉 米神、鸟神、美洲虎神等,在陶器中常常可以 看到他们的形象,以至于有时不能确定这些形 象到底是神还是统治者。
c、 神话与信仰 
在古代玛雅,对神的信仰贯穿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玛雅人相信万物有灵,神可以 在宇宙空间中穿梭,神灵总是有多个化身,可以单独出现或是成组出现。一个神灵可能 会与另一个神灵合并,汲取后者的形象特征或是力量。玛雅人用建筑、陶器生动刻画了 每个神灵的形象以及他们的神秘力量。玛雅人用“pikk’uh”表示“一大群神灵”,这 表明神灵是数不胜数的。 许多学者试图对众多玛雅神灵加以分类确认,但是由于古代玛雅文献几乎没有保 留下来,因此这项工作非常困难。19 世纪末德国学者保罗·斯尔赫斯(Paul Schellhas ) 通过对《德累斯顿抄本》的研究,对玛雅神灵进行了总结,列出了一个神表,为了表述 的客观性,他用字母表对神进行了命名,如A 神、B神等。后来的学者也沿用了这些称 呼。除了上文提到的玉米神(E 神)、雨神恰克(B 神)、闪电神卡维尔(K 神)等之 外,还有以下一些重要的神灵。
这些神灵是超自然的个体,但他们是人与动物结合的产物,在画面中总是在从事 人类活动。我们可以在陶器中看到他们坐于王座、书写或怀抱小孩。可以说,人类和神 灵的世界是相互映射、相互交织的,神灵的举止与人类大同小异,人类则将自己打扮成 神灵的模样。这正是信仰、巫术和萨满在玛雅文明重要作用的体现。

玛雅面具多用于丧葬,玛雅 人有给死人戴上玉石面具的习惯。 面具一般用玉石镶嵌而成,并带有 明显的肖像性,可能是按死者的相 貌做成的。眼睛有时用珍珠贝和黑 曜岩镶嵌而成,并在黑曜岩的眼珠 上画上瞳孔。玉石面具在一些玛雅 墓葬中都有发现。

5 面具

古代中美洲羽毛工艺评述
——以玛雅和阿兹特克羽毛工艺为例

古代中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大量工艺美术作品,其中羽毛工艺是其独特的工艺品类,在展
现其高超工艺技巧和审美能力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古代印第安人工艺美术强烈的宗教性,是今天考察美洲工艺美术不可忽视的脚本。古代中美洲工艺美术是指公元前 1500 年 — 公元 16世纪中美洲地区印第安人所创造的工艺美术。古代中美洲地区因与其他大陆在地理上相分隔,在大航海时代之前与所谓的旧大陆文明完全没有往来,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独立发展起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印第安人创造了种类繁多、数量丰富的工艺作品,尤其是以玛雅、

阿兹特克为代表的古代文明,创造了石雕、木、陶、玉石、金属和羽毛等种类丰富的工艺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但展现了中美洲印第安人非凡的创造力和艺术审美能力,也为世界工艺美术史增添了绚丽的篇章。在这些工艺美术品类中,一些类型并不在传统的“旧大陆”工艺美术体系中,例如羽毛工艺,但却是中美洲工艺中非常重要的类型,代表了中美洲文明独特的面貌,展现了其特殊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6 舞蹈与戏剧 

玛雅人能歌善舞,连祭神也 要载歌载舞。打击和吹奏乐器多种 多样,还有乐弓(一种弦乐)。音阶 已有五度音程,有较强的表现力; 演奏时器乐、声乐、舞蹈多姿多彩, 气氛热烈浓郁。玛雅人十分喜爱戏 剧,他们有专门用石头搭建的演出 舞台,很多的职业演员,都有很高 的修养。他们演出时都要戴着假面 具,遗憾的是一部戏剧作品也没有 保留下来,总算还保留下来了一些 剧目,如《不要脸的食客》、《卖 瓦罐的人》等。此外,在预言书 《契兰·巴兰》中,还保存下了一篇 讲述敌人攻占契琴伊察城的史诗作品。

7 史学和文献

玛雅人用象形文字创作了成千上万的书籍和石刻。大部分书籍被西班牙人付之一 炬,留下的仅有《卡奇克尔年鉴》、《奇兰·巴兰》、《波波尔·乌》和《拉比纳尔的武 士》。《卡奇克尔年鉴》是一部编年史。记述的是卡奇克尔人和基切人两个部落间时战 时和的关系史。卡奇克尔人和基切人同为当年危地马拉一带强盛的部落。 《奇兰·巴兰》意为“美洲豹的预言”,是玛雅人的历史文献。奇兰·巴兰是负责 记载历史的祭司。祭司们记录的历史保留至今尚有三部,其中最完整的是《楚玛耶尔的 奇兰·巴兰》,该书估计完成于16世纪,记录了玛雅人被征服前的历史。其他两部完成 较晚,内容残缺不全。 《波波尔·乌》是玛雅人的古典诗,表现了玛雅人对大自然、对人类命运的乐观 态度。 同时也是一部有关基切民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的巨著。其中包括创造世界、人类起源 的神话传说,基切部落兴起的英雄故事,历代基切统治者的系谱,一直到作者生活的年 代。 《拉比纳尔的武士》是一部历史剧,描写基切部落与拉比纳尔族之间发生的一场 战争。故事发生在12世纪,基切人中的古马尔加部落和拉比纳尔部落间因争夺对萨马内 赫部落的控制权所发生的一场冲突。以拉比纳尔武士胜利、基切武士作牺牲为结局。

阿兹特克文明

AZTEC

阿兹特克文明(Aztec Civilization)是墨西哥古代阿兹特克人所创造的印第安文明, 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和南部。形成于14世纪初,1521年为西 班牙人所毁灭。 阿兹特克是古代墨西哥文化舞台上最后一个角色,他们创造了辉煌的阿兹特克文明, 开创了阿兹特克族最兴盛的时期。 根据传说,阿兹特克人的祖先是从北方一个叫阿兹特克的地方来的,他们根据太阳神 威齐洛波契特里的指示往南来到阿纳华克谷地(Anahuac valley)的德斯科科湖(Lake Texcoco);当他们来到湖中央的岛屿时,他们看到一只叼着蛇的老鹰停歇在仙人掌上,这 个现象告诉他们应该在这里建造城市。1325年阿兹特克人在这个地方建立了特诺奇提特兰 (Tenochtitlán),一座巨大的人工岛,当代墨西哥城的中心。

阿兹特克的历史发展

HISTORY

特奥蒂瓦坎文明是古代墨西哥文明中的一个典型的都市文明,约在公元前的两个世纪 里,特奥蒂瓦坎初具都市的形式,“面积为二十平方公里左右,人口约五万”。公元350到 650年是特奥蒂瓦坎最繁荣的时期,人口可能达到二十万左右。“死亡大道”向南延伸三公 里,开辟东西向的大街。交叉的十字街道把都市划分为四块。克特萨尔科阿特尔神庙在城市 的中心。"死亡大道"的北端矗立着的是月亮金字塔,街两侧有许多的庙宇,包括太阳金字塔。 在“死亡大道”的南端是羽蛇神庙。特奥蒂瓦坎是一个具有多种阶级和多种职业的城市社会, 那时就已经有了健全的文明生活。在公元650年到750年,这个文明遭到毁灭,具考古证据 表明,这个城市应该毁灭于一场人为的大火。 特奥蒂瓦坎灭亡以后,继而出现的是托尔特克的新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出现也是经过 长时间的文化交流和人口杂居而形成的。这些文明的开创者们继承了特奥蒂瓦坎文明的特色, 在墨西哥谷地建立了一个新的文明。托尔特克人主要由外来的部落组成,他们公元九世纪左 右来到库尔华坎,在图拉建立了自己的首都。 后来阿兹特克人又继承了托尔特克人的文明,并结合自己的创造,建立了古代墨西哥 谷地的最后的印第安文明。这是个文化交替的过程。 就像我们前面所讲到的那样,阿兹特克族并不是墨西哥谷地的原住民,他们是一支游 牧民族。约在公元1276年阿兹特克族进入墨西哥谷地,入住查普尔特佩克(Chapultepec)。 而由于他们的好战本性,不断的侵扰邻近部落,使他们的邻居们愤怒不已。于是他们联合起 来进行了一次讨伐。战争的结果是阿兹特克人战败,他们的大部分被俘,小部分人逃到小岛 上。被俘的阿兹特克人被带到由托尔特克人的后裔组成的王朝库尔华坎,在库尔华坎的酋长 科克斯科克斯的监视下生活。后来由于在库尔华坎的一次战役中立功而声誉猛增。约公元 1325年,这些阿兹特克人迁往特斯科科湖中的一个小岛上居住,与以前逃至此的人汇合。 后来这个小岛发展成特诺奇蒂特兰城。

阿兹特克人真正的发展应该开始于他们的第四代首领伊兹柯阿特尔(Izcoatl) (1426~1440年),而蒙特祖玛·伊尔维卡米纳(Motecuhzoma Ilhuicamina,即蒙特祖玛一 世)则巩固了阿兹特克人的统治。在阿哈雅卡特尔(Axayacatl)(1449~1481年),提佐 克(Tizoc)(1481~1485年),阿维索特尔(Ahuizotl)(1486~1502年),蒙特祖玛二世 (1502~1520年)的统治下,阿兹特克的统治范围不断扩大。 
1519年,由科尔特斯领导的西班牙侵略军发动了对特诺奇蒂特兰的征服战争。根据 西班牙人的记载,蒙特祖玛二世被自己的人民用石头砸死;而根据印第安人的历史,他是被 西班牙人勒死的。蒙特祖玛二世死后,西班牙人意识到危险已经逼近,他们决定在当晚突围。 这些征服者们身上装满了掠夺来的财宝,想沿着一条堤坝路悄悄溜走,不料被人发现。印第 安人的小船包围了西班牙人,一场惨烈的战斗开始,许多西班牙人被迫将携带的财宝扔入水 中,减轻负重,还有许多人由于身上带有黄金,在混战中掉入水中,与黄金一起葬身水底。 这一夜,有1000多名西班牙人和数量更多的土著人战死,后人称其为“凄惨之夜”。西班 牙人狼狈逃跑之后,特诺奇蒂特兰却没有获得平静,入侵者带来的天花肆虐了这座城市,城 中不断有人死去。库伊特拉华克继承王位,但一个月后就死于天花。最后一位酋长是夸乌特 莫克,他组织了特诺奇蒂特兰的保卫战,四年后被西班牙人绞死。

伟大的羽蛇神在阿兹特克人的崇拜的众神中, 掌管着整个中美洲文明,他有着非凡的影响力。据说 昆兹奥考特是一个宗教领袖,他领导的宗教强调光明 和学识,强调人与自然之间创造一种和谐与平衡。在 阿兹特克人的传说中,昆兹奥考特的最初形象并不是 很清晰,人们只是知道他有灰白的皮肤,并蓄着胡子, 活跃在他们的祖先中间,所以他是一个具有人性的神 灵,也有人把它描绘成一个高大的教士,领导着一个 宗教派别,统治着一个阿兹特克人中心城市以外的小帝国,并与阿兹特克人来往密切。总之 在阿兹特克人的传说中,昆兹奥考特代表着光明的力量,帮助阿兹特克人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阿兹特克人的宗教信仰

RELIGION

宗教在阿兹特克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居民相信灵魂永存,并相信存在至高无上的 主宰。他们崇拜自然神,主神威济洛波特利(Huitzilopochtli)被视为太阳神和战争之神,其 他的神主要有:创造神特洛克-纳瓦克(Tloque-Nahuaque)、太阳神托南辛 (Tonatinh)、雨神特拉洛克(Tláloc)、玉米神森特奥特尔(Centeotl)、羽蛇神克查尔科 阿特尔(Quetzalcóatl)、“双头神” 奥梅特库特利(Ometecuhtli)及其妻子奥梅奇华特尔 (Omecíhuatl)等,国王被看成神的化身,祭神时以战俘为牺牲。其特异习俗之一是以活人 为祭品,每年有数千人被祭神灵。武士以献身祭坛为荣。

在阿兹特克的献祭仪式中有很多种杀人的的方式,通常是用石刀挖出心脏,或者被斩 首,用箭簇或者标枪射杀。当然,也有比较文明一些的,这种被称为为“剥人皮”。这个称 谓不知道是阿兹特克的俚语,还是属于西班牙征服者。但是它比较简单,形象的说明了这个 过程的结果。 这个仪式是作为春天庆祝万物复苏祭祀的一部分举行的。在战场上被阿兹特克人俘虏 的敌对武士,被带回泰诺克蒂兰。与我们一般的想象的俘虏待遇不一样。阿兹特克人虽然必 定是要杀死这些人,但是在他们活着的时候还是让他们享有武士的待遇和尊严。胜利者甚至 把他们看作自己即将死去的兄弟。通常这种关系在战场上就用一个简单的仪式建立起来。武 士会对俘虏说:“你是我心爱的儿子。”而俘虏则回答:“你是我亲爱的父亲。”由于这些 俘虏将勇敢的面对自己的死亡,阿兹特克人对他们非常的尊敬,照顾的十分周到,就真的有 如自己的兄弟子侄一般。这是尚武的阿兹特克,让人费解的矛盾现象。我们知道恐惧是古代 战争中常用的武器之一,比如亚述人做得那样。但是阿兹特克人却热衷于抓住俘虏献祭给神。 可以确信,对神的信仰在阿兹特克人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阿兹特克人生活的目 的

“剥人皮”要在阿克斯皮·托泰克神的庙宇前进行两天。所以阿克斯皮·托泰克,被简 单的称为剥皮者。他和阿兹特克人心中富饶的东方联系密切。在这个仪式中,要求身穿缠腰 纸的俘虏全身上下涂上一层白垩物质。在头上还会涂上橡胶树的粘稠树脂,好让阿兹特克人 给他们粘上火鸡的羽毛(火鸡是阿兹特克人的主要农产品之一,这样做或许有某种含义,但 是这也是我的猜测而已)。然后在俘虏的脸上也会被涂上乳白色的树枝。第一天只有少数的 祭品接受死亡的仪式。俘虏们要跳到台阶,但是大部分被处死的俘虏被祭祀直接拉到祭祀石 上,被活着挖出心脏,然后他们的尸体从台阶上被扔下去。这样的行动是具有宗教的象征意 义,象征着牢记大地的恩惠。

人祭

人祭

die

或许应该说一下,阿兹特克的天堂并没有什么永恒的幸福,或者奖励。他们的恩赐是 死后,到天堂,成为战神,也是太阳神的随从,叫做绿宝石王子。在这样服务四年之后,武 士的灵魂受到最高的奖励,就是回到地面上,成为各种小鸟和蝴蝶,吮吸花蜜和甘露。或许 你会奇怪,阿兹特克人如此好战,凶残,但是所追求的却不是物质的奖励和享受,仅仅是变 成小鸟。在阿兹特克文明的核心深处,在他们的残忍与冷酷的背后是对大自然深深地崇敬和 热爱。实在让人费解,热爱自然的阿兹特克却发展出以战争出名的文化。矛盾也体现他们对 诗歌的热烈追求,但却没有发明文字,来记录这些诗歌。或许矛盾就是阿兹特克文明的特征, 他们有国王,但却不是世袭的,他们有各级议会系统,远比他们当时的征服者还要民主。 这些对于阿兹特克文化的只言片语的描述,对于理解接下来的陈述是很必要。献祭仪 式在第二天到达高潮。地位显赫的俘虏通过决斗的方式被献祭。说是决斗,但这绝对不是公 平的决斗。不要说对手都是雄鹰武士或者美洲虎武士,这些人都是百里挑一的战士,最重要 的问题是武器。阿兹特克人用的是真正的武器,而这些俘虏拿的不过是假武器,羽毛取代了 黑曜石的位置。祭品的身上将割出一道道的口子鲜血从伤口中流出。这样做的象征意义,或 许是种子破土而出。黑耀石刀,可以一击斩下马头,并不需要这样漫长的折磨过程。当俘虏 最终倒下的时候,神的代言人,大祭司会把俘虏的心脏取出,作为神的祭品。用一根空心的 棍子从祭品胸口的伤口蘸一下,让太阳喝道鲜血。接着他会把这个木棍和一碗祭品鲜血交给 胜利者,由他带着绕城一周。让所有的阿兹特克神明都品尝鲜血的味道。当他进返回出发点 时,祭祀们开始剥下尸体的皮,并且肢解俘虏的尸体。接着武士们会在自己的身体上涂上油, 起润滑作用的油。不然披上人皮可能会很不舒服。有时候这个荣誉,武士们也会让给忏悔者。 他们披上人皮环绕全城,四处受到人们的欢迎。当二十天后祭祀完全结束的时候,他们才能 脱下人皮,并埋到神庙的下面。

阿兹特克文明的美学表现与分析

Aesthetic Expression and Analysis of Aztec Civilization

1 建筑

 a、首都特诺奇蒂特兰
 首都特诺奇蒂特兰的公共建筑物多以白石砌成,十分宏丽壮观。一般房屋的周围,在 固定在水面的木排上种植花草,形成水上田园。城中心的主庙基部长100米、宽90米,四周 有雉堞围墙环绕,塔顶建有供奉主神威济洛波特利和雨神特拉洛克的神殿,其祭坛周围有蛇 头石雕,坛下发现的重达10吨的大石上,刻有被肢解的月亮女神图案,1790年在墨西哥城 中心广场发现的“第五太阳石”直径近 4米,重约120吨,刻有阿兹特克宗教传说中创世以来 四个时代的图像,代表了阿兹特克人石雕艺术的高度水平。 28
首府特诺奇蒂特兰是一座岛城,有3条宽达10米的石堤与湖外陆地相通,石堤每隔一 定距离就留一横渠,渠上架设吊桥,可随时收放,以防外敌入。

b、金字塔
阿兹特克金字塔,是提奥提华坎遗迹中最大的建筑,也是中美洲最大的建筑之一。 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是墨西哥的重要文化古迹之一,它们以其宏伟、独特的建筑 风格和难解的谜团闻名于世,每年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是印 第安人阿兹特克文化特奥蒂瓦坎古城遗迹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坐落在墨西哥城东北40公里的 波波卡特佩尔火山和依斯塔西瓦特尔火山山谷间,面积20多平方公里。“特奥蒂瓦坎”在印 第安语中的意思是“众神之都”。

月亮金字塔比太阳金字塔晚 建约200年,坐北朝南,塔体38万立方 米,分4层,高46米,200多级的阶梯直 通顶端,每一步梯级倾斜角度都不一 样,耐人寻味。外部叠砌的石块上绘 有色彩斑斓、带羽毛项圈的蛇头和 用玉米芯组成的象征雨神的许多壁 画,塔前的宽阔广场可容纳上万人。

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分别位于特奥蒂瓦坎古城主要街道“黄泉大道”的东侧和 北端。“黄泉大道”全长4公里,宽45米,南北纵贯全城。街南端为古城的大建筑群,是当时宗 教、贸易和行政管理中心,如今已成为博物馆、商场和管理办公室的所在地。对面是占地 6.75万平方米的城堡,里面有一座羽蛇神庙。现在庙宇已毁,但庙基尚存,庙基斜坡上的羽蛇 头栩栩如生。街北端西侧是著名的蝴蝶宫,这是当时古城最繁华的地区。宫内石柱上刻有十 分精致的蝶翅鸟身浮雕,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特奥蒂瓦坎的太阳月亮金字塔无论从其建筑规 模还是建筑艺术来说,都可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

太阳金字塔建于公元2世纪,呈梯形,坐东 朝西,内部以250万吨泥土和沙石堆建而成,外表 铺砌和镶嵌着巨大的火山石,石头上雕刻着五彩 缤纷的图案。塔体100万立方米,分5层,高65米, 正面共有236级台阶,可直通塔顶。塔顶曾有一 座10米高的太阳神庙,是古印第安人祭祀太阳 神的地方。

2、雕刻
阿兹特克的雕刻主要是石雕,包括大型纪念性雕刻和小型雕 刻。特诺奇蒂特兰的大型纪念性雕刻在帝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其中 主要有各种女神石像,如大地女神、花神、 丰收女神、 生殖女神 及美洲虎巨石雕、石象柱等。

这些大型纪念性石雕具有体积巨大、 外形厚重的特点。在雕像的表现上既有写实的描绘,又有极为怪异 的形象,有着深厚的宗教色彩。不论是圆雕还是浮雕,石头的表面 全都刻满了各种复杂的图解,通常在底板上都刻有夸张的地魔形象, 并刻有文字符号,说明雕刻年代、神以及统治者的名字。这些大型 石雕主要服务于宗教目的,反映了阿兹特克人宗教杀祭的残忍习俗 和阿兹特克人对于死亡主题的偏爱。神像多以骷髅和砍下的人手、 心脏来装饰。女神的短裙则以蛇的交织来表现。浮雕中的武士形象, 多表现为捕捉和杀戮俘虏为主,甚至直接刻画代表死神的骷髅女神。
阿兹特克的小型石雕,比大型纪念性雕刻更为世俗化。 种类很多,包括动植物、小型石盒、杀祭用容器、乐器等。 小神像是社会下层阶级的偶像,放在各地区的乡村神庙中, 为数众多,通常雕刻简单,没有大型石刻那样的细节表现和 复杂的图解。小型神像多表现与农业种植有关的神,显得平 静而愉悦,很少有怪诞和令人惊骇的相貌。如花神坐像,以 其流畅的线条、光洁的表面,表现了一个弓背交脚而坐的男 人,头向后靠,身上装饰着花朵,充满活力,与沉重、威严、 怪诞的大型雕像很不一样。阿兹特克人的动物雕刻以生动、 概括为特征。他们表现蛇的形象,大多为圆柱体盘蛇,除尾、 舌、牙部分加以装饰外,其余一概简化。他们的石刻昆虫显 示出极为写实的风格,有的动物表现则生动而充满幽默感,如跳舞的猴子,握着自己的尾巴起舞。阿兹特克小雕像中还有大量表现下层人物的形象, 如正在背水的男人、跪着的女人,这类雕像表现得真实而生动,负重的人像脸上常常带有 自卑的表情,甚至还出现了驼背人和有皱纹的老人。著名的死者肖像,以紧闭的眼睛和松 弛的脸部表现出阿兹特克人对面部表情刻画的高度技巧。

阿兹特克人对玉石有特殊的偏爱,他们认为绿色的玉石是 水与植物联系在一起的,是美与高贵的象征。他们用石工 具加工玉石,由于玉石的硬度致使它比其他雕刻更少细节 刻画,更少程式化,因而也更富有生气。在动植物雕刻上, 玉石雕刻有着更为丰富的想像力。如一只兔子被表现为像 人一样坐着,前肢抬起,两腿间夹着一个鹰头,鹰嘴里有 一个武士的头,兔子身上还系着骷髅做的腰带。绿石刻的 南瓜,用抽象的线来表现南瓜的质感,瓜蒂用五角星来表 现。绿石刻的动物还包括苍蝇和青蛙。玉石面具是阿兹特 克人的重要作品,面具通常是写实的,眼睛未挖空,而嘴 总是刻成张开的,意味着生命和呼吸。这些面具刻画表现 了阿兹特克人理想中的形象:长形的头、宽嘴、直鼻、眉 毛紧挨着眼睛。玉石容器主要有仪式用具和帝王用的盒子,后者装饰极为精美,一般刻有作为占有者的君王的名字以 及他与神在一起的仪式场面和暗示其制作年代的动物形象 和符号,底部有地魔形象。 阿兹特克人的木雕也很多,包括建筑、家具、偶像、 武器、容器等。但由于征服时期的破坏,所剩无几。阿兹 特克雕像外形简朴,涂以色彩,男女区别都不大。发现于 19世纪的木鼓上刻着浅浮雕:成排的鹰和虎的形象,中间 有一鹰武士,表示作为杀祭的牺牲。

 4、工艺美术
 阿兹特克的工艺美术主要有镶嵌艺术、羽毛制品、陶塑和陶器。镶嵌艺术是中美洲艺 术的特色,具有悠久的历史。阿兹特克的绿松石镶嵌多用木胎,上面用树脂粘以绿松石,做 成仪式用杖、面具、头饰、胸饰、装饰神像或作为贵族服饰。 羽毛制品在阿兹特克帝国占有重要地位,有几个大的羽毛制作中心城市,在特诺奇蒂 特兰还有羽毛制品工人行会。现存的羽毛制品中,有彩色羽毛组成的卷纹图案的盾、球形的 羽毛镶嵌扇子、大型绿色凯查尔鸟毛头饰。 陶塑偶像多用于农民祭祀,多为空心陶像,还有大量抱孩子的阿兹特克母神像。这些 陶像一般用赤陶做成,表面光亮,刻画简练,稚拙而生动。陶器装饰图案饱满而静态,常常 是对称的,用黑色画在橙色底子上。晚期陶器图案更自由,出现了花、鸟、鱼、鹿等动物形 象,用线极富装饰感,有的图案如同陶土印章。

3、绘画
阿兹特克绘画主要见于抄本上。抄本用图画和符号文字来记载政治、历史、宗教事件。 阿兹特克人的抄本以连卷画的形式记载了他们向南迁徙的历史,其中的人物、建筑的表现都 具有很强的平面感,人物多为侧面。这里可看出米克什特克人的影响,但阿兹特克人的绘画 更简练:从肩上披下的斗篷盖住了人的躯体,只露出头和双脚。地下画的脚印用来表现行动 的方向。神像和君主像旁边往往有复杂的象征符号来说明其身份。阿兹特克人的抄本绘画以 勾线为主,仅涂以薄薄的颜色。

Aesthetics and Design

墨西哥美学及设计

Mexico Aesthetics and Design

墨西哥合众国(西班牙语:Los Estados Unidos Mexicanos),简称墨西哥,是北美 洲的一个联邦共和制国家,北部同美国接壤,南侧和西侧滨临太平洋,东南濒临加勒比海, 与伯利兹、危地马拉接壤,东部则为墨西哥湾。 面积1964375平方公里 ,为美洲面积第五 大和世界面积第十四大的国家。人口1.23亿(2017年) ,为世界第十一人口大国,拉丁美 洲第二人口大国。
墨西哥是美洲大陆印第安人古文化中心之一。这里曾孕育出著名的奥尔梅克文化、托 尔特克文化、特奥蒂瓦坎文化、萨波特克文化、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后者更是发展出 前哥伦布时期北美洲最大的国家阿兹特克帝国。 1521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墨西 哥独立战争后,建立墨西哥第一帝国,1823年,被军事政变推翻,1824年,建立墨西哥合 众国。1848年,美墨战争后被迫将位于北部的近三分之一领土割让给美国。 [1]1863年,在 法国的扶持下建立墨西哥第二帝国。1910年爆发墨西哥革命,推翻了独裁统治,最终促成 了1917年宪法的制定和现行政治体制的建立。 墨西哥是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体,拥有现代化的工业与农业,私有经济比重也在大幅提 升。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后,墨西哥与美国的贸易和投资往来增加很快,极大 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提高。 2020年6月17日,联合国大会举行投票,选举墨西哥成为2021年至2022年安全理事 会非常任理事国。

墨西哥的美学渊源 

history

公元前 大约九千年前,古代墨西哥人驯化玉米 ,并推动农业革命,从而导致形成了许多文 明 。 这些文明发展成城市、建筑、天文研究、数学、和军队。有名的文明像是奥尔梅克、 提奥提华坎、阿兹台克和玛雅人。
1. 奥尔梅克文明 
奥尔梅克文明(Olmec)是已知的最古老的美洲文明。它约存在和于公元前1200年到 公元前400年,位在于现在的墨西哥中南部的热带雨林中,以大型的头部雕像闻名。奥尔梅 克文明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产生于中美洲圣洛伦索高地的热带丛林当中。圣洛伦索是早期 奥尔梅克文明的中心,在繁盛了大约300年后,于公元前900年左右毁于暴力。其后奥尔梅 克文明的中心迁移到靠近墨西哥湾的拉文塔。奥尔梅克文明最终在公元前400年左右消失, 为爱比奥尔梅克文化所取代。其消失的具体原因尚不得知,但它影响了大量的中美洲文明。 奥尔梅克文明的许多特征,如金字塔和宫殿建造,玉器雕琢,美洲虎和羽蛇神崇拜也是后来 中美洲各文明的共同元素。大多数学者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是玛雅、萨波特克、提奥提华坎等 文明的母体。但也有人认为奥尔梅克文明和其他中美洲文明的关系是姐妹关系。

2. 特奥蒂瓦坎文明 
特奥蒂瓦坎文明(Teotihuacán)起始于公元前200年左右,大约在现在墨西哥的中部, 是个在奥尔梅克文明灭亡之后才诞生,约与玛雅文明同期的古印地安文明,特奥蒂瓦坎人在 西元元年到150年间,建造了一个人口约为5万的城市,堪称是整个美洲地区最早存在的城 市等级之聚落,其建造许多金字塔。然而,不似其它古印地安文明般在谱系上的脉络比较分 明,关于特奥蒂瓦坎人的起源,迄今为止仍然是尚未厘清的谜题,也没有任何人能证实该文 明曾拥有文字并且留下资料记载。今日我们之所以知悉这文明的存在,除了是因为他们遗留 下了巨大的遗迹可供分析证明外,一些与他们同时期的其他周边文明在典籍或绘画中提到关 于特奥蒂瓦坎人的事情,也是另一个参考的关键。特奥蒂瓦坎人并不用这个名字称呼他们自 己,这名字是该文明灭亡后,接着存在于此地区的后继文明托尔特克人以他们所使用的纳瓦 特语(Nahuatl,一种墨西哥中部的印地安原住民语言)用来称呼前人,意指“众神造人之地”。虽然在托尔特克人乃至于更后期的阿兹特克时代,该古文明早已消逝无影踪,但他们 仍然视特奥蒂瓦坎人曾居住过的古代城市作为圣地,也因此会有这样的称呼。

1 墨西哥的历史沿革

西班牙统治时期 
1519年,西班牙人入侵墨西哥,1521年,阿兹特克首都特诺奇蒂特兰(Tenochtitlán) 被西班牙和阿兹特克的主要敌人特拉斯卡尔特卡人(Tlaxcalteca)征服。但是西班牙并没有 完全征服阿兹特克,而是在两世纪后才完成,有两个主要原因使西班牙人胜利。 阿兹特克人因为相信要有恒定的活人牺牲,宇宙才会持续运作,所以每一年都牺牲了 许多人,这一些人大多来自战争的战俘。但在和平的时候,阿兹热克人诉诸一种形式上的 “礼战”,已获得战俘。因此特拉斯卡尔特卡人才会心甘情愿加入西班牙对付阿兹热克人的 部队。另一个重要因素,西班牙人带入各种瘟疫和传染病带到美洲,天花、流感、鼠疫、麻 疹,数以十万计的土人受到感染,这些流行病可能造成大约八百万当地人死亡。

独立
墨西哥独立战争由1810年开始,一直到1821年起义军才进入墨西哥市。整个独立战 争由米格尔·伊达尔戈·伊·科斯蒂利亚发起,在1810年10月1日起义,试图推翻西班牙统治, 但是9月起义计划由于叛徒告密泄露,所以提早在9月16日的多洛雷斯(Dolores)小镇开始, 成功后成立了第一共和国,瓜达卢佩·维多利亚为其首任总统。 
美墨战争
 美墨战争由1846年一直打到1848年,战争原因是因为得克萨斯(今属美国)独立和 美国扩张主义的关系,美国以利益吸收得克萨斯共和国为第28个州,并且对墨西哥遥远的加 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进攻,战后墨西哥丧失了其原国土三分之一的面积,导致墨西哥人现在 还是会仇恨美国人,也出现了一个新的政治家,他们摆脱了圣安纳对墨西哥的统治,并于 1857年建立了一个自由共和国。
法国侵略
 在1860年代,法国在墨西哥发生内战的时候控制了墨西哥,但它并没有完全控制就 被推翻了,在1867年,恢复民主制度,华雷斯(Juárez)竞选连任成功,继续推行他的改 革。在1871年,他当选第二次,他的反对党自由党,他们认为选举过程不民主。华雷斯去 世一年后,米格尔·莱尔多·德特哈达继任(Miguel Lerdo de Tejada)。

迪亚斯独裁 
在1876年特哈达再度当选,击败迪亚斯(Diaz)。1876年,迪亚斯反抗政府并宣布 计划推翻特哈达自立为总统。迪亚斯推翻原政府后,特哈达逃离该国,迪亚斯成为新的总统。 从而开始了超过三十年(1876年到1911年)的独裁统治,这个时期的相对繁荣与和平,该国的基础设施大为改善,这有赖外国投资。 当代在经过波菲里奥·迪亚斯长时期的独裁统治后,墨西哥革命终于在1910年爆发。革命 武装击败了联邦军队,但却又发生内斗,让墨西哥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陷入内战。革命结束后,墨西哥革命制度党(Partido Revolucionario Institucional,PRI)获得了政权,并且 统治着墨西哥,直到20世纪末,于2000年实现了首次的政党轮替。 
2006年7月2日,墨西哥总统和议会选举开始投票。9月5日,墨西哥联邦选举法院正 式宣布,墨西哥国家行动党总统候选人费利佩·卡尔德龙·伊诺霍萨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当选墨西哥新总统。 2012年7月1日,反对党革命制度党总统候选人恩里克·培尼亚·涅托参加总统选举。他 的竞选纲领以“变革”为核心内容——要向外国开放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垄断的石油业,增 加税收并改革劳动力市场,加上他年轻俊朗的形象,使他的民意支持度一直领先于其他三位 总统候选人。最终以38.21%的得票率赢得总统选举,第二次和平实现政党轮替,革命制度 党历经12年在野后再次执政。
2018年7月,左翼候选人安德烈斯·曼努埃尔·洛佩斯·奥夫拉多尔当选总统。

a、区域位置 
墨西哥领土面积1964375平方公里,是 拉丁美洲第三大国,仅次于巴西与阿根廷,位 居世界第十四位,位于北美洲南部,拉丁美洲 西北端,是南美洲、北美洲陆路交通的必经之 地,素称“陆上桥梁”。北邻美国,南接危地马 拉和伯利兹,东接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西临 太平洋和加利福尼亚湾。海岸线长11122公里。
其中太平洋海岸7828公里,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岸3294公里。东、西、南三面为马 德雷山脉所环绕,中央为墨西哥高原,东南为地势平坦的尤卡坦半岛,沿海多狭长平原。有 300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和35.8万平方公里大陆架。著名的特万特佩克地峡将北美洲和中 美洲连成一片。 墨西哥属于西5时区,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4个小时,实行夏时制时比北京时间晚 13个小时。
b、气候特征
 墨西哥气候复杂多样,由于多高原和山地,垂直气候特点明显。墨气候复杂多样。高 原地区终年温和,平均气温10~26℃;西北内陆为大陆性气候;沿海和东南部平原属热带 气候。大部分地区分旱(10~4月)、雨(5~9月)两季,雨季集中了全年75%的降水量。 每年最旱月份为2月,降水量仅5毫米,降水最多月份为7月,降水量约170毫米。 [5] 70%的地方气候干燥。西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内地为750-1000毫米, 墨西哥湾沿岸中部与太平洋沿岸南部为1000-2000毫米。国土面积中湿热地区占4.8%,干热 地区占23%,温带地区占23.1%,干旱地区占28.3%,极干旱地区占20.8%。因墨西哥境内 多为高原地形,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万木常青,故享有“高原明珠”的美称。 首都墨西哥城属于高原地区,海拔2,240米,5月平均气温12-26°C,最冷月为1月, 平均气温6-19°C。

3 墨西哥的宗教信仰 

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这片土地不仅生活 物资方式,语言精神信仰等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班牙人对天主教有着其他欧洲国家远远不及的狂热 情绪,理所当然地在殖民时期迫使大片拉美殖民地区 的人们改变信仰而信奉天主教。根据官方数据统计, 墨西哥全国大约有80%至90%的人信仰天主教,数量 可观。然而,在被征服之前,这片土地已经发展起了 本土内涵丰富的文明,他们不同于西班牙天主教的独 特宗教理念在前哥伦布时期已深刻地影响着生活的方 方面面。文化的东西最是无法触碰,也最是难以改变。
a、黑圣母
墨西哥人最崇拜的是“黑处女”--拉维珍·德·瓜达卢佩。每年的12月12日,也就是圣母 玛利亚第二次出现的日子,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蜂拥到这个水墨版本的“麦加圣地”朝圣。场面 非常壮观。根据传说,在1531年,当墨西哥人民仍然生活在西班牙入侵的深处,胡安迭戈, 一个皈依天主教的印第安人,看到了黑皮肤的处女在特别亚克山。她用阿兹特克·纳瓦雷语 与她交流,并要求在山上为自己建造一座教堂。从那时起,这个纯洁的处女的至高无上的形 象开始深入墨西哥人心中。
他们可能不会虔诚地去教堂做礼拜和祷告,但对这位圣母却十分爱戴和崇拜。这其中 是有缘由的,她显灵的小山正是阿兹特克人信奉的众神之母“Nuestra Madre”---Tonantzin神 庙的所在地,当地人把这位黑圣母与他们热爱的Tonantzin自然而然地联系了起来,哪怕是 最仇恨西班牙人、誓死与其决战到底的土著居民也信奉Virgen de Guadalupe。可以说黑圣 母的出现是墨人宗教信仰开始转变的一个分水岭。但是,看起来好像西班牙人从此一帆风顺 地在这里推行自己的宗教信仰了,但事实不然,因为黑圣母不可能与他们的圣母玛利亚百分 之一百地对等起来。
早在西班牙入侵前,墨西哥有两大本土文明,一是玛雅文明,二是阿兹特克文明。这 两个文明分别有自己的神明,像我们熟知的玉米神,雨神,羽蛇神,战神,太阳神等等。这 是一个多神论的国度,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信奉的神明,并相信他们会用强大的神力保护信奉 自己的民族。如果在与其他民族进行的战争中失败了,只能说明对方的神明比自己的神明强 大。为此,他们在不抛弃原来庇护神的基础上,会增添新的宗教内涵,去信奉对方的神明。 当当地的阿兹特克人及其他们民族被西班牙人打败时,他们没有意会到自己需要改变原来的 信仰,而是按照一贯的思维方式:添加了新的信仰内容。更重要的是,一方面西班牙人的印 第安语表达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天主教的教义是土著居民历史文化里前所未有过的思想,他 们根本无法消化这种跟自己八杆子打不着边的宗教教义。所以严格意义上说,墨西哥天主教 是通过类比两个世界宗教相似的内涵被吸收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主教。

阿兹特克人、玛雅人和其他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祭祀死亡和亡灵的节日,这其中包括有 对神明和已故亲友的祭祀。对于生者来说,崇拜他们、为他们提供供品,能够保护自己、趋 吉避凶,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与农业耕种息息相关。再则,在印第安人的世界里,死亡并 不可怕。一方面,他们的生死观是辨证的,神为了创造人类牺牲了自己,没有死就没有生。 故而他们也有着祭祀活人的传统,用于回报神的贡献。有了更多的死,才有更多的生。另一 方面,印第安人死后的世界是美好的,他们不会根据一个人生前行善或是作恶来判断死后去 的地方,而是根据死亡的方式。不管是溺水者死后去的雨神掌管的Tlalocan,还是战士死后 去太阳之神所在的世界 Omeyocan,甚至是普通人去的名为死神世界的Mictlan,都是无忧 无虑的美好的地方。根据古书Códice Florentino的说法,印第安人认为活着要比死去更加痛 苦无奈。亡灵节是墨与死亡有关的最有名的节日,但在墨西哥,庆祝基督教的圣周和狂欢节时跳的舞 蹈也包含有死亡的因素。今天,这一色彩鲜艳、形象各异的骷髅头形象俨然已成为墨独特的 文化标志。凭借亡灵节,每年墨西哥国家旅游局也挣了不少钱。

b、对死亡的崇拜 
众所周知,每年11月1日和2日是墨西哥庆祝“亡灵节”的节日,是西班牙根据 “Todos Santos”和“Fieles Difuntos”两个节日的日期确定的。但是,西班牙只意在纪念曾经为天主教 做出贡献和牺牲的教徒;墨人则“变本加厉”,他们纪念的对象非常广泛,包括自己去世的亲 友和历史社会上的有名人士等。西班牙人只有鲜花、面包和十字架等少数供品;墨人则把祖 先远古流传下来的食物和传统,结合西班牙传入的元素如十字架等,形成了自己欢歌载舞、 世上绝无仅有的欢乐亡灵节。 死亡本来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是所有人都不愿触及的一个话题,但墨人不仅不回避, 而且还以此为乐,创造出许多与其相关的娱乐活动或事物。他们制作骷髅头玩具供孩子玩办 家家;他们用纸糊出喝醉酒、弹吉他、跳舞、或骑自行车等的骷髅头;他们的艺术创作从骷 髅头获取灵感,包括有:报刊插画、绘画、手工艺品、音乐和舞蹈等。这与他们传统的生死 观有关。

 c、圣徒、圣母崇拜情绪浓厚
 信奉天主教的国家如西班牙,已逝的圣徒也会得到人们的崇拜和纪念,但远远不如墨 人崇拜的程度和数量。在墨西哥,不同的地方会信奉不同的圣徒,不同的人和家庭也有不同 的信仰对象,并在家中供养他们的照片和专门为许多圣徒建立了教堂。比如每个月28日,尤 其是10月28日,墨人就会纪念耶稣的十二门之一San Judas Tadeo,这个犹大不是背叛耶稣 的犹大。在墨人心目中,他是人们身陷困境祈求帮助的对象。另外,正统的天主教认为圣母 应该只有一个,其她带有圣母名称的只是圣母玛利亚另外的名字,比Virgen de Guadalupe。 但在墨西哥,哪怕是指同一位圣母,人们对Virgen de Dolores,Virgen de Zapopan和 Virgen de Carmen等圣母也非常崇拜和爱戴。

美学表现与分析

Aesthetic Expression
                   And Analysis

b、墨西哥大教堂
 墨西哥大教堂(LaCatedraldeMexico)是墨西哥最大的和最主要的天主教堂,也是美 洲屈指可数的著名教堂之一。它位于墨西哥城索卡洛广场北侧,始建于1573 年,1823年以 后才正式完工,历时250 年,堪称美洲建筑历史之最。 墨西哥大教堂是一座由玄武岩和灰色沙质石料砌成的巨大建筑物,石墙很厚,并用很 粗的铁链加固,以达到增加抗震强度的目的。教堂呈传统的拉丁十字形布局,有一个中殿和 两个侧殿。中殿为纵向长方形,南北长110 米,东西宽55 米。中殿纵深处的大祭坛有典型 的文艺复兴式圆形拱顶覆盖。拱顶上有许多装饰华丽的拱架及各种浮雕绘画等。与中殿成十 字形交叉的侧殿中,设有许多小祭坛和7 个小教堂。其中一些小教堂都是后来各个不同艺术 派别的艺术家们不断加工和改建的。 皇家祭坛,又称皇家小教堂,是整个教堂中最漂亮的建筑。1718 年动工,1837 年竣 工。由于它是仿照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的皇家祭坛修建的,故而得名。祭坛装饰极端讲究, 为丘里格拉建筑艺术中的珍品。祭坛顶部的穹窿,镶嵌着各种金银珠宝和高贵华丽的雕饰, 半圆形壁龛上布满了精致复杂的精美雕塑,还有20 幅宗教绘画,全是墨西哥著名的画家何 塞·奥罗斯科的杰作。这个祭坛主要为朝拜希望圣母的教徒而设。祭坛上有一尊非常漂亮的 用象牙雕刻的基督受难像,纯银十字架,抛光蹭亮。小教堂内还安放着殖民时期一些西班牙 总督的遗骨。侧殿中的天使小教堂是镀金木质结构的巴洛克式建筑,有各种各样的彩灯及白 银装饰物。支撑屋顶的圆柱是用长条凹凸直线装饰柱身的所谓陶立克式立柱。 教堂的正面糅合了多种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灰色的墙面映在白色的大理石上,给人 一种和谐与庄重的感觉。中央正面是一组漂亮的雕刻,为墨西哥卓越的建筑大师、新古典主 义派的艺术家曼努埃尔·托尔萨所作。作品反映了天主教的理想道德——信心、希望和仁慈。 正面墙上还有几组大型的浅浮雕,表现圣母升天、圣彼德接受钥匙等情景。

1、建筑
 a、奇琴伊察
奇琴伊察是古玛雅城市遗址,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中东部。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2公 里,有建筑物数百座,是古玛雅文化和托尔特克文化的遗址。“奇琴”意为“井口”,天然 井为建城的基础。现有公路把它分为两半。南侧老奇琴伊察建于公元七至十世纪,具玛雅文 化特色,有金字塔神庙、柱厅殿堂、球场、市场和天文观象台,以石雕刻装饰为主;北侧新 奇琴伊察为灰色建筑物,具托尔特克文化特色,有库库尔坎金字塔、勇士庙等,以朴素的线 条装饰和羽蛇神灰泥雕刻为主。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

National 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Mexico

c、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是墨西哥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学校前身是1551年 西班牙摄政王费利佩二世批准建立的墨西哥皇家大学,后曾更名为墨西哥皇家教廷大学、墨 西哥国立教廷大学等,几经变迁,于1929年实行自治,称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并沿用至今。 其利用对空间功能的合理规划,墨西哥建筑师对火山岩浆掩埋的荒凉之地做了全新的 解读。立方块和玻璃棱柱体的大面积使用,体现出吸取了墨西哥传统精髓的现代性。其中的 校长楼、中心图书馆和大学奥运馆更成为拉丁美洲现代建筑的扛鼎之作。与此同时,本土的 人文传统被巧妙地融入了校园的装饰设计。作为墨西哥最高学府,世界级壁画大师迭戈·里 维拉、斯奎罗斯和奥罗斯科把艺术创作搬进了墨大,朴拙的印第安艺术风格,炫目的浪漫主 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使建筑外墙上的巨幅壁画气势磅礴,异彩纷呈,具有强烈 的视觉冲击力。而大量古典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与现代建筑交相呼应, 也为墨大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而集中体现上述设计理念和建筑特色的,当属校长楼、中心图书馆和大学奥运体育馆, 堪称为拉丁美洲现代建筑的扛鼎之作。 从上俯瞰,室外体育馆就像是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同大学城里的其他建筑不同的是, 体育馆采用了西特尔熔岩岩石作为建筑材料。墨西哥著名壁画艺术家韦华拉(1886-1957) 用五彩缤纷的马赛克浮雕修饰外墙,象征国家、和平、大学和体育。Lourdes Cruz解释说: “韦华拉创作的壁画覆盖了体育馆的整个围墙,讲述了前西班牙时期和当代世界体育史。” 作为象征性建筑的韦华拉塔楼,以双头鹰徽章(墨西哥鹰和安第斯大兀鹰)和格言 “以我的后代传达精神”而闻名于世,这座塔楼再一次证明,在墨西哥,艺术和建筑融为一 体。塔楼的正面采用墨西哥壁画艺术家斯奎罗斯(1896-1974)的三幅壁画作品作为装饰, 主题分别是 “大学中的人们,人民中的大学”、“墨西哥历史大事记”和“大学新象征”。 中心图书馆4000平方米的墙面装饰出自画家和建筑师胡安·敖戈曼(1905-1982)的 手笔。在艺术家的帮助下,这座10层大楼用采自全国各地的五彩石头装修,讲述了前西班牙 时期的墨西哥历史,突出了生与死的永恒。 “墨国大”核心校区是20世纪建筑、工业设计、土地规划和现代艺术的独特典范,体 现出吸取了墨西哥传统精髓的现代性。校园里坐落着许多著名建筑,例如韦华拉塔楼、中心 图书馆和大学奥运体育馆。就在这所体育馆里举办了1968年奥运会和1986年世界杯。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西班牙语:Universidad Nacional Autonoma de México),是 墨西哥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在拉美也较有影响,国际公立大学论坛成员。学校前 身是1551年西班牙摄政王费利佩二世批准建立的墨西哥皇家大学,后曾更名为墨西哥皇家教 廷大学、墨西哥国立教廷大学等,几经变迁,于1929年实行自治,称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并 沿用至今。

d、国立人类学博物馆
 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是人类学专门性博物馆。馆内收藏和展出的主要是印第 安人文明遗存。位于墨西哥城查普尔特佩克公园内。 博物馆的建筑融印第安传统风格与现代艺术为一体,充分表现出墨西哥人民深厚 的文化内涵。博物馆的基本结构类似北京的四合院,东西略长,南北较短。大门口的墙 壁以雕有各种图案及人像巨石砌成。博物馆门口有1座用整块大石雕成的“雨神” ,高 8.5米,重168吨,院内还立有一根图腾大铜柱,柱上有一个巨大蘑菇顶,顶上蓄水,向 四周喷洒,像一个“雨泉”,寓意古代墨西哥人渴望水和水在推动墨西哥文化中的作用。 博物馆石质外壁上雕刻的繁复图案来源于印第安文明,而整体设计则是墨西哥现 代建筑的典范之作。该博物馆以其杰出的建筑风格和表现古印第安文明的展品而成为墨 西哥城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2、雕塑
墨西哥在古代奥尔梅克、玛雅、阿尔班山文明等时代都建有不少金字塔。从出土文物 中就有陶土制作的雕塑。帕伦克是古代最繁华的玛雅遗址。在帕伦克古城,发掘大量的石雕、 铭文和浮雕。图拉(意为人多的地方)的武士巨石雕像,共4座高5米多,身围5米,高大伟岸, 不同凡响,象征印地安托尔特卡文化精粹。在托尔特卡人看来,战争和征服是最神圣和最伟 大的事业。

坐落于墨西哥城改革大道中心广场的独立纪念碑,是为纪念墨西哥独立战争100周年 而建,它是墨西哥人民独立精神的象征。立柱 顶端是手举桂冠,展翅飞翔的独立天使雕像。 立柱脚下是手举起义旗帜的墨西哥“独立之父 伊达尔戈的玉石雕像,脚前有两个墨西哥女郎 雕像,向他敬献鲜花,另一个一手握笔,一手 持书,书写历史。此层四角站立着伊达尔戈的 四个战友。下一层四角立着分别象征战争、和 平、正义、法律的青铜女神像,此层中间立着 一只雄狮在小男童牵引下阔步向前。第三层的 四角有四个漂亮的石雕灯桩,把守照耀着女神 像。独立纪念碑是纪念墨西哥革命与英雄最神 圣的标志。最为宏伟壮观的是改革大道两旁系 列人物塑像,每隔几十米便有一尊改革时期著 名人物的铜像,一共72座,绵延数公里…

华雷斯是墨西哥伟大的总统
墨西哥人不知道华雷斯就像法国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 不知道华盛顿。他的生日成为公共假日,他的塑像在墨西哥不计其数。墨城华雷斯大街上修 筑了环形纪念碑,上有他的塑像和铭文、参观仰慕的人群不断。
国家美术宫是墨西哥最高艺术殿堂,集雕塑于一身。正门中央上方一组维纳斯 女神为中心的美丽浮雕,窗框上雕有可爱的小天使群像。正门顶上两群象征音乐和灵 感的寓言神像展翅飞翔。大楼四角上、四座巨大的飞马雕像面向着建筑圆顶中心腾飞, 象征墨西哥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20米高的青铜雄鹰雕像翱翔的雄姿,寓意民族文化 发扬光大。宫中演出厅其规模华丽不亚于巴黎大剧院。天棚中央用彩色玻璃镶成奥林 匹斯山的阿波罗神像,九位掌管艺术的女神环绕四周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美术宫大门前广场,四座年轻骑士 塑像,骑着嘶鸣的飞马,身影矫健、 形神兼备。飞马左右翅下面还有一 贴着马腿上,双手高举着人头花环 的女郎塑像。
在墨西哥城,许多街心有纪念雕像景观。 如在墨西哥城改革大道和塞维利亚街的交叉处, 象征墨西哥城市符号的“女猎人戴安娜”塑像, 是墨西哥雕塑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将女性人体 美的叹赏深深融入作品之中。周围喷泉抛珠撒 玉,将女神映衬得愈发高洁清纯。16世纪率 领阿兹特克人反击西班牙殖民者侵略的印第安 人首领乌特莫克的青铜雕像。他头戴堂皇的羽 冠,身披斗篷,正持箭远眺。下层有其被西班 牙人逮捕后施以酷刑的浮雕。还有号称美洲发 现者—哥伦布的塑像;拉丁美洲伟大的解放 者—西蒙·玻利瓦尔塑像拉美独立战争的英雄 圣马丁昂首挺立于马背上的英姿等等。

神庙中的另一幅壁画同样引人注目,画中是一位舞者装束 的人手执一件响器似在摇动,从这幅画的整体形象推测,它似乎描绘了某种典礼环境中的音乐表 演形象在阿兹特克文化中,根据目前的研究可知,人们主要使用乌艾乌艾特尔( Huehuet)鼓和特 波纳兹特里( Teponaztii)鼓、海螺号、笛子等乐器。另外,响器也是很重要的乐器。乌艾乌艾特 尔鼓是一种圆筒形状的单面立式鼓。其中的尺寸规格有多种形制,鼓身用材料一般为木质或陶 质结构其上并附有图案纹饰,鼓面蒙以兽皮,演奏时置于鼓架上以手拍击发出声响。特波纳兹特 里鼓是一种形态长而适于横放的木鼓。其外形规格不一,有的较小,有的较大。这种鼓的一般形 态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鼓面上的“H"形槽口设计,演奏时击鼓能够产生出不同的两种音高效果, 这充分表明古代阿兹特克人对音响学方面的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海螺号是阿兹特克人生 活中非常重视的乐器。其中,大海螺号声音纯正饱满,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是仪式典礼场合中常 使用的主要乐器。笛子在阿兹特克文化中其音孔设计一般有三、四、五孔等制式结构,常见的 多为四音孔笛,演奏时音响大都为五声音阶形式。在阿兹特克文化中,响器是人们进行音乐舞蹈 活动时常用的重要乐器。已知的研究中阿兹特克人使用的响器主要有龟壳、干葫芦和铃铛等器物。

4、音乐和舞蹈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西北端的一个国家。其地理位置北部和美国为邻,南部和伯利兹及 危地马拉两国相接,西部濒临太平洋,东部与墨西哥湾及加勒比海地区相连。墨西哥为古代 美洲地区印第安人辉煌的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所在地,在现今的墨西哥人中,多数居民 为印欧混血的梅斯蒂索人,原住民印第安人和白人后裔等占人口比例的少数,通用语言为西 班牙语。从世界民族音乐的角度而言,墨西哥的音乐独树一帜。置身于墨西哥音乐当中,你 会常常为充满热情的“马里阿契(Mariachi)”所陶醉,音乐中那满满激情的风格总是能唤 起无数人为之倾心而又心怀愉悦。事实上,马里阿契堪称墨西哥音乐的国宝,在墨西哥众多 的音乐种类中早已成为了其音乐文化的标志性载体。
 a、墨西哥音乐中的古今一般概况
 在墨西哥,历史上16世纪殖民时期以前的文化是由当地原住民印第安人创造的,其中有代 表性的是位于该国南部和中部地区的古代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根据目前已有的考古发 现和相关硏究,从中人们可以对墨西哥国度中的古代音乐状况有所了解。 在玛雅文化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些有关音乐的图饰。例如,在博南帕克神庙留存的壁画遗 迹中,其中有一幅乐器合奏图表现了人们演奏音乐的场景,图中的人们有的在吹号角,有的在击鼓,有的在刮龟壳,还有人在摇葫芦。

除上述之外,阿兹特克人的音乐中还使用如刮器、铜盘、号角和附带葫芦的喇叭等乐器。 显然,从上述对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中关于音乐方面的梳理可见,墨西哥在先殖民时期的历 史中,印第安人的音乐尤其是在乐器方面展现了他们应有的才能和智慧。有关这一方面的阐述, 《拉丁美洲音乐文化》著述认为:“印第安人的乐器不仅仅是他们音乐文化的成就,犹如神庙祭 坛一样,在这种可视性的音乐物体中,也蕴藏着他们的人生哲理和人文精神。 然而,自16世纪以来,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西班牙人来到了墨西哥,在历经500多年的历史变 迁中,其间来了非洲文化。所以,在发展至今的墨西哥音乐中,主要融入了欧洲、美洲印第安和 非洲的音乐。其中,欧洲来自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等国的影响最大。例如,殖民时期主要有西 班牙中世纪的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进入19世纪后,意大利歌剧的传入,使得美声唱法赢得了人 们的钟情喜爱。20世纪前后,来自法国的一些时尚舞曲得到了广泛流传。在墨西哥的非洲音乐 中,黑人音乐的植入使得墨西哥音乐混合了挥之不去的非洲文化因素。从中人们不难发现,所有 这些音乐同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音乐交织在一起,继而使得墨西哥社会的音乐面貌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

b、墨西哥音乐中的主要音乐体裁 
在墨西哥人的当代音乐中,音乐体裁可谓多种多样。其中,马里阿契、松(son)和歌曲 ( Cancion)等是主要的音乐体裁形式。 马里阿契是墨西哥音乐中以吉他、小提琴和小号等乐器演奏为主的乐队组织及其音乐 形式。在马里阿契的形成发展中,早期的马里阿契只是一个民间小型乐队组合,乐队中一般只有 小提琴、吉他和竖琴乐器组成。进入20世纪以来,乐队中加上了低音大吉他,后来又添入了小号。 在演出过程中,人们觉得适时的歌唱对于马里阿契很有意义,于是乐队中渐行出现了有歌手存在 的成分,最终马里阿契形成了当今人们见到的表演风格有关马里阿契一词的词源探究人们看法 不一。其中的一种说法认为,马里阿契一词源于法语单词“婚礼( Mariag)"之意。并进一步认为 是由于这种乐队在婚礼中演奏而得名。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它是由西语人名“马丽亚(Maria)” 一词中后缀“契”(chi)而得名。但不管如何,马里阿契音乐在墨西哥以热情而著称,节奏律动明 快,常用来表现人们追随美好快乐和爱情方面的主题。 尽管马里阿契是墨西哥的民间音乐形式之一,但对于墨西哥音乐而言,其作用和意义显得 特别重要,墨西哥音乐他的音乐体裁如松的音乐风格都是以马里阿契的基本特征为基础 松是一种是以器乐、歌曲和舞蹈相融合的歌舞艺术。约18世纪在墨西哥形成,松的器乐 部分通常使用吉他、小提低音大吉他、竖琴和小号等马里阿契乐队中的乐器,音乐旋律总是在 大调式中带着充满活力的情感,节拍中常出现交替拍子,歌曲演唱时的歌词常与爰情诗歌或赞美 词句相关联。松之中的舞蹈部分为男女双人的对舞形式,其舞姿中踢踏舞步的快速跺脚与音乐 的节奏和谐相应。很明显,松的艺术风格给人以热烈欢快之感。 松体裁中的歌舞分支有很多种类,如哈拉贝( Jarabe)和瓦班戈( Huapango)等是人们热 衷的歌舞形式。 哈拉贝又称帽子舞。《音乐百科全书》中指出,哈拉贝是“墨西哥最古老也是最普及的 歌舞之一,它来自西班牙的塞吉迪亚、凡丹戈、霍塔和萨帕特阿多( Sapateado)舞曲。"在哈拉 贝歌舞中,音乐不乏奔放欢愉,而对舞形式的舞蹈充满了舞伴之间的炽热情怀,飘曳动人的女性 舞姿和头戴宽边帽的雱性舞蹈爼合相映成趣,哈拉贝歌舞显示了其特有的魅力。 瓦班戈主要流布在墨西哥东部坦皮科以南的广大地区。瓦班戈歌舞在音乐结构方面颇 具地方特色,音乐在节拍上钟爰以2/4、3/4及6/8等结构互相结合,近而形成交错性的复杂多变 律动。与音乐相对应的舞蹈部分主要是一对男女舞伴或多对舞伴在木台子上进行表演,被誉为 “木台子上的舞蹈”。表演时男演员头上戴着宽边草帽,身穿具有墨西哥民族特色的花边礼服,而女演员则浓妆艳抹,手握折扇,身着鲜艳的大摆裙,其动人的舞姿给人以美的享受。 歌曲在墨西哥音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墨西哥人的生活中,当人们在一些酒吧或 餐厅饮酒聚餐时,常可以看到一位歌手在小型乐队的伴奏下尽情歌唱的情景。根据歌曲的音乐 风格特征,墨西哥歌曲主要有抒情浪漫歌曲、乡村歌曲兰切拉和20世纪早期的革命歌曲等三种 类别。抒情浪漫歌曲是受到欧洲意大利和西班牙影响的一种音乐形式。这种歌曲的演唱方式 接近意大利美声,常用吉他和竖琴作为伴奏,或采用小提琴加吉他组合的方式进行,代表性的作 品主要有《小星星》和《燕子》等传唱经久。乡村歌曲兰切拉主要是由抒情浪漫歌曲发展而 来。其曲调简易朴素,风格自然,歌词涉及的内容多与社会现实生活相关,主要的作品中《华金 娜》和《一个老汉的悲伤》为人们所喜爱。革命歌曲是墨西哥的音乐载体之一,20世纪早期在 墨西哥民主革命中涌现了很多歌唱战士的脍炙人口之作,其中《勇敢的胡安娜》和《阿黛里达》 等作品流传较广。

c、墨西哥音乐中的主要乐器 
在当今的墨西哥音乐中,从人们使用的乐器来看,其中主要以欧洲传来的乐器居多。 例如小号、长号、笛子、管风琴、小提琴、低音提琴、吉他和竖琴等是继16世纪以来从欧洲 传入的乐器。另外,马林巴是含有非洲文化因素的敲击乐器。 吉他作为从欧洲传入的乐器之一,《世界民族乐器》中对墨西哥音乐中的吉他乐器有这 样的叙述:“吉他有高、中低各种形制,声部和音色极为丰富,多为5组双弦,中音吉他 ( Huapanguera)、低音大吉他( Guitarron)的共鸣箱厚实,背板略微隆起。5根弦的高音小吉他 ( Jarana)和4组双弦的高音吉他( Requinto),擅长弹奏快速的音阶和琶音走 句。”从中我们看到,吉他在墨西哥音乐中有很多的变体形式,这不仅丰富了同类乐器本 身,而且对于人们在演秦中表现音乐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墨西哥竖琴是由欧洲的竖琴乐器变体 而来,琴体较小,共鸣箱底部安有两个小支脚,琴上的弦数约为29根左右,这种竖琴音域较宽,表演 时演奏者常将琴体共鸣箱底部有支脚的一端置于地上,而把琴体共鸣箱上部置于胸前一侧以手 指拨奏。墨西哥竖琴音色清亮,是人们喜爱的乐器之马林巴是一种从非洲传入的旋律性敲击乐 器,在墨西哥广泛流行。

马林巴传入墨西哥后人们对其形制结构进行了攻进,由此音域也获得了 很大的扩展。改良后的马林巴乐器音响中保持了膜振动的特色,从而能够呈现其原有柔和宽厚 音色。马林巴乐器表演时可独奏、齐奏或与其它乐器合奏,已成为墨西哥音乐中重要的乐器。墨西哥作为拉丁美洲地区有着古老印第安文明的国度之一,特别是在近500多年的历史 中社会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音乐领域也历经了重大的变迁。正如陈自明教授在其《拉丁 美洲音乐》中所言:“像拉丁美洲的其他地区一样,墨西哥在文化上也经历了互相碰撞、冲突、 渗透、调和、融合的过程。目前的墨西哥文化是多种文化的混合,墨西哥的音乐舞蹈也表现出 这种特点,它是西班牙音乐因素与印第安音乐因素及少量黑人音乐因素的混合,其中西班牙及欧 洲音乐它。它的基础成分,印第安音乐是重要的因素,两者密不可分。"通过本文的解读,我们对墨西 哥音乐的一般面貌有了基本的把握。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墨西哥音乐的历史文化知识,并且还真 切感受到了其当下一般音乐体裁内涵的气质,由此进一步而言,拉丁美洲的墨西哥音乐中那令人 印象深刻的表现形式及其风格,让我们看到了展现在其中的人文意涵。

干戈的轻佻,构成了这则故事特有的“节日”气氛。《随军的妇女》原拟再现墨西哥人民一 九一零年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革命事件,尾声原拟展现二十世纪墨西哥振兴美好未来的情 景,可惜都未能按原构思充分完成。 本片为已故苏联著名电影艺术大师爱森斯坦继《战舰波将金号》后的又一部轰动世界 的巨作。在墨西哥原有的民族——古代阿西德克人庙宇的废墟上,在带刺的龙舌兰密丛里, 在斗牛娱乐中,在宗教狂热信奉者之间,在现代化的喧哗城市内,爱森斯坦逐渐形成了描述 墨西哥人民千年历史,创作电影长篇史诗的意图。他采用一种新的、自称为“接力赛式”的 新型电影剧作结构,一些故事是纪录样式的,另一些则是纯故事性的;既有纪录性的内容, 又有故事情节。影片极少人物对话,而用导演旁白串联情节,集中紧凑,言简意赅,又用大 量民间音乐加强效果、制造气氏。片中没有一块布景,也无一位演员,都用真正的印第安人。 这些艺术手法巧妙地结合运用,使影片的整体构成为一部关于墨西哥的半富多采的电影交响 史诗。《罗马》:由阿方索·卡隆执导,雅利扎·阿巴里西奥、玛琳娜·德塔维拉领衔主演的剧 情片,于2018年8月30日在意大利第7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首映,2019年5月10日在中国大 陆上映。该片讲述了年轻女佣克里奥为长期与丈夫分离的索菲亚一家工作,而突如其来的意 外怀孕使得她与这个家庭中四个视为己出的孩子面临生离死别的故事。

墨西哥电影始于19世纪末,工程师S.托斯卡诺和I.阿吉雷于1896年开办了电影院,并 放映卢米埃尔的影片《工厂的大门》等。 《墨西哥万岁》:本片由序幕、四个故事和尾声等几个部分组成。序幕的内容是在位 于中美洲的一个半岛尤卡坦拍摄的。远古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古迹,阴郁的埋葬仪式,多神 教庙宇中的偶像,众神头上的假面,遥远过去的幻影……这一切,都象征着墨西哥古老的历 史,和昔日习俗统治现实的现象。“散东加”原是 象古老华尔兹舞曲那样的奥萨卡乐曲,以它命名的 第一个故事是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特旺特佩克 热带丛林拍摄的。那里几乎把哥伦布前的生活方式 保留了下来。影片在懒洋洋的棕榈树的簌簌声响中 拍下的这个恷然憩静的故事,表现了对封建社会前 时期墨西哥社会生活的回忆。从龙舌兰中提炼出的 白色甜汁,是墨西哥民族醉人的饮料,第二个故事 《龙舌兰》,讲的是一个贫苦农奴和他未婚妻恋爱 的悲惨过程,剧情激昂,使人沉浸于醉人的激情之 中。第三个故事《节日》,讲的是墨西哥人民在西 班牙殖民统治下的生活,西班牙式的建筑,色彩画, 斗牛,浪漫主义的爱情,阴险的诡计,南方人常动

5 电影

6 文学

从19世纪初的独立革命到1910年的民主革命,墨西哥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4个阶段。
 (1) 新古典主义阶段:19世纪初,在欧洲新古典主义的影响下,墨西哥出现了一批反贡戈拉主 义的诗人,他们追求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精神。代表人物有何塞·曼努埃尔·马丁内斯·德·纳瓦 雷特、阿纳斯塔西奥·德·奥乔亚·伊·阿库尼亚等。
 (2) 浪漫主义萌芽阶段:独立战争爆发后,小说开始出现。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何塞·华 金·费尔南德斯·德·利萨尔迪(1776~1827)的《佩里基略·萨尼恩托》(1813),意为“癞皮鹦 鹉”。在诗歌方面,有安德烈斯·金塔纳·鲁 (1787~1851),他的《赞1821年9月16日》(1821)一诗是独立战争的颂歌。 
(3) 浪漫主义阶段:60年代,在政治上发生了自由派与保守派的斗争,在文学领域中表 现为古典派与浪漫派的对立。最后,两种流派在阿尔塔米拉诺的努力下得到了统一。伊格纳 西奥·曼努埃尔·阿尔塔米拉诺(1834~1893)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诗人和小说家,曾创办 《复活》杂志,他的诗歌以描绘风景为主。诗人曼努埃尔·阿库尼亚(1849~1873)的作品 带有怀疑主义色彩,有诗集《献给罗萨里奥的小夜曲》。其他诗人有曼努埃尔·弗洛雷斯、胡 安·德·迪奥斯·佩萨、伊格纳西奥·罗德里格斯·加尔万、费尔南多·卡尔德隆、曼努埃尔·爱德华 多·德·戈罗斯蒂萨等。 在小说方面,有路易斯·因克兰(1815~1875),著有《狡猾》;曼努埃尔·帕伊诺 (1810~1894),著有《里奥·弗里奥约的强盗们》(1889~1891);以及维森特·里瓦·帕拉西 奥、拉斐尔·德尔加多、埃米里奥·拉瓦萨、何塞·库埃亚尔、安赫尔·德·坎波等人的作品。 同时,还有一批以伊格纳西奥·拉米雷斯(1818~1879)为代表的古典派作家,其中 包括曼努埃尔·卡尔皮奥、何塞·华金·佩萨多、弗朗西斯科·曼努埃尔·桑切斯·德·塔格莱、弗朗 西斯科·奥尔特加、何塞·罗萨斯·莫雷诺等。
 (4) 现代主义的阶段:诗人胡斯托·谢拉·门德斯(1848~1912)于1867年发表的《渔 民姑娘》,首先使用了现代主义表现手法。但墨西哥现代主义兴起的标志,是1894年曼努埃 尔·古铁雷斯·纳赫拉所创办的《蓝色杂志》。1898年,阿马多·内尔沃(1870~1919)又创办了 《现代杂志》。这两种杂志对墨西哥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墨西哥各印第安民族很早就有了灿烂的文化。他们曾用图画和象形文字记录了不少神 话传说、游猎见闻,以及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的观察,但大多已经散佚,仅在口头流传了 许多民歌和神话传说。以后由印第安学者和西班牙教士用拉丁文加以整理,保存至今。 16世纪,殖民统治开始,最早出现的文学作品是历史著作,其次是诗歌。弗朗西斯 科·德·特拉萨斯(1525~1620)是第一个有影响的诗人,诗作有《新世界与征服》和一些抒 情诗。贝纳尔多·德·巴尔武埃纳 (1568~1627) 的诗作有《伟大的墨西哥》(1604),其他从西 班牙来到的诗人有古铁雷斯·德·塞蒂纳、胡安·德·拉·库埃瓦、欧亨尼奥·德·萨拉萨尔·阿拉尔孔 等,他们对墨西哥诗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戏剧主要是宗教剧,有印第安戏剧和克里奥约(即土生白人)戏剧两类,分别 用印第安土语和拉丁语或西班牙语写作和演出。著名的剧作家有费尔南·贡萨莱斯·德·埃斯拉 瓦、胡安·佩雷斯·拉米雷斯。 17世纪时,由于西班牙贡戈拉主义的影响,文学作品崇尚文字的雕琢堆砌,追求形式。许 多作品流于概念化,缺乏生气。但这时出现了作家胡安·路易斯·德·阿拉尔孔(1581~1639)和 女作家胡安娜·伊内斯·德·拉·克鲁斯(1651~1695),前者在墨西哥出生,1614年左右去西班牙, 成为西班牙“黄金世纪”的剧作家之一。后者著有诗集 3卷,还写有喜剧《家庭的责任》、 《爱情是个大迷宫》等。此外,弗朗西斯科·布拉蒙的《圣母的红雀》(1620)和卡洛斯·德·西 古恩萨·伊·贡戈拉(1645~1700)的《阿方索·拉米雷斯的不幸》,都已接近于小说。后者也是 诗人,代表作是《贞女的胜利》。 18世纪时, [1] 主要被教会人士所控制。一些克里奥约作家则开始研究印第安的文化 及其社会。他们用拉丁文、希腊文写作,如诗人迭戈·何塞·阿巴德(1727~1779)。其他还有 一些历史学家,他们保持征服前的文化传统,开创了一种新的既非阿兹特克又非西班牙式的 风格。

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1907年7月6日-1954年7月13日)
本名Magdalena Carmen Frieda Kahlo y Calderón,墨西哥画家。

她毕生的画作中有55%是一幅又一幅的、支离破碎的自画像(如器官分离、开刀、心脏等具体的表征、代表画家的痛苦),此外,弗里达也深受墨西哥文化的影响,她经常使用明亮的热带色彩、采用了写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风格。
虽然弗里达的作品有时带有超现实主义的色彩;她也以超现实主义画家为名义开过几次画展,但是她不认为自己是超现实主义画家。她宁可称自己为20世纪末的女权主义画家,因她的画作全神贯注集中在公正的画出女性题材与比喻。她是崇拜女性的,而非超现实的。此外有相当多的记载指向弗里达是一位双性恋者。 弗里达的自画像相当有特色,以她的一字眉(左右眉毛连在一起)和嘴唇上薄薄的髭闻名。她的画作是法国罗浮宫博物馆收藏的第一幅墨西哥画家作品。

在卡罗的作品中,从未出现崩溃或失控的表情,其实画中的身体上有无数伤口,它仍然是一幅冷静坚毅的表情。它直视无畏的眼光,却隐藏了画家内心不愿承认的脆弱。如《两个卡罗》一作中,眼泪与漠然的神情,这不单是观者感到冲突之处,也是卡罗作品里充满张力的地方。
作为女人,她的一生支离破碎却又色彩斑斓。可她却把痛苦移植到艺术里,成为了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新浪网

绘画

墨西哥融合了印度、美国和西班牙文化。 尽管如此,他们的国家认同感仍然不减。民间的艺术、宗教和家庭几乎渗透到现代墨 西哥的每一个角落 ——甚至让他们的平面设计文化深深植根于当地传统文化中。

三      现代设计演绎

以墨西哥为主

平面设计风格

Graphic Artist
Designer

拟人化的动物图案是墨西哥设计的一个突出特点。
他们对墨西哥文化的意义可以追溯到根深蒂固的精神文化信仰。野生和家养的野生动物,如驴,公鸡和美洲豹是非常普遍的,可以用于程式化的标志和其他品牌元素。
动物图案是为设计添加个性和趣味性的好方法,如果做得好,可以吸引大人和小孩。
驴子是墨西哥农村生活的象征,是可靠和勤劳的动物,这些动物都是积极的品质。驴子的文体解释赋予其个性,并保持精致和现代的设计。
公鸡被认为是一个强大的男性象征,使他们成为独立日海报的完美图标。墨西哥国旗的颜色在公鸡尾部体现出来,是另一个伟大的象征性的补充。

01 动物图案

02 手绘或纹理的元素

许多当代墨西哥设计仍然吸取了过去的技术,这给了它一个传统的感觉。你以前可能听说过,但工作中的不完善性是人性化的,在数字媒体饱和的行业中可能会令人耳目一新。
注意传统的墨西哥手工艺品和民间艺术,并利用手绘元素和砂砾纹理应用到设计中,显示出个人风格。
这些海报的纹理元素保持这个品牌的软饮料休闲和平易近人。
有机外观和鲜艳的色彩叠加,不仅从它光滑的数字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而且标志着广告苏打水的新鲜度。随着人们离开计算机去创作作品,手绘风格也变得非常流行。
“生命之书”是一部专注于墨西哥传统的动画电影,这部电影海报的手绘风格有助于传达这一点。传统外观的插图和纹理相得益彰,与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数现代电影海报大不相同,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当谈到墨西哥设计的色彩使用时,“没有更多,只有最多”。大胆和经常冲突的颜色过度使用,创造奇妙饱和和欢快的设计。
墨西哥的色彩运用为“自由和自由的文化态度的自然延伸”。把它想象成一个页面上的嘉年华,并将传统的墨西哥色彩与充满活力的色调和大量的对比。
墨西哥国旗的颜色在设计中也经常被巧妙地用作展示爱国主义的突出特征。墨西哥国旗的每一种颜色都是有意义的,绿色象征希望和繁荣,白色代表和平与和谐,红色代表墨西哥英雄的血液。
这张海报很难被忽略,它的美丽大胆的颜色从页面中爆炸开来。墨西哥国旗的颜色在这个设计中最为突出,顶部有三个不同的条纹描绘它们。
设计中的每种颜色都经过精心挑选,并与页面上的其他颜色完美搭配,以黑白相间的方式将设计结合在一起。柔和的中性背景也有助于明亮的色彩流行,而不会让观众感到太过压倒。
这种当代色彩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乐趣和尝试不同的颜色组合。
乍看之下,这张海报看起来好像是由许多冲突的颜色组成的,你想知道它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但是看起来更接近它,只有几个关键的颜色和白色的组合。在这种设计中,负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饱和的颜色提供所需的呼吸空间。

03 大胆明亮的色彩

04 仙人掌元素

仙人掌目前在设计上非常流行,成为当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从文具到纺织品都可以找到它们,成为墨西哥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
仙人掌是新鲜,丰富多彩和有趣的,并在各种用途工作。物理环境对墨西哥的设计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如果你想在设计中注入一些墨西哥风格的话,看看你自己的后院,从你自己的本地植物中获得灵感,这个最小的仙人掌主题邀请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何将大自然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同时融入自己的风格。在这个设计中的柔和的颜色是乐趣和充满活力,可以很容易地改变,使任何场合男女皆宜。

06 民间传说和传统影响

许多设计元素从传统的影响和民间传说中获得灵感,如头骨和魔鬼。在墨西哥文化中,死亡受到欢迎,而对亲人传递的生命则是庆祝而不是哀悼。
虽然死亡是受尊重的,但它并不被认为是令人生畏的,而且经常被嘲笑。死亡的头骨和其他象征不被认为是幽灵或禁忌,在整个墨西哥设计中都可以看到。
其他传统的影响,如卢卡多摔跤手和斗牛士是墨西哥设计的另一个主题,由于其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使用它作为灵感时,不要从传统中窃取,而要始终保持谨慎。
这个墨西哥糖果品牌的品牌嘲笑魔鬼使他滑稽和孩子般的。与西方文化不同,它并不被认为是适合所有年龄段的病态设计。这个设计背后的团队想要创造一个新鲜和现代的角色。
与西方文化不同的是,使用头骨或骨架往往表现出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东西,这种设计活泼而轻松。骨架的描绘方式与人物角色的相同,消除了死亡的任何内涵。

墨西哥设计中错综复杂的细节并非一般,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糖头骨(calaveras de azucar)的设计。死亡之日(Dia de los Muertos)的庆祝活动早在十八世纪就由糖土制成,糖头骨是最重要的部分。
他们被用来装饰已故家人的墓碑。与西方的头骨象征是非常不同的是,糖头骨是活泼和庆祝的,旨在庆祝亲属的生命,而不是哀悼他们。
过去几年来,糖头骨受到了主流文化的推崇和推崇。大声的视觉效果和非常复杂的细纹和图案可以用于各种媒体,如海报和包装。
在这个设计的细节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将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完成。这种复杂的细节是非常好的,如果你需要创造一个最大的影响,如发布一个新的产品海报。
喜庆的糖头骨远非可怕,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一种有品位和恭敬的解读。
尽管比前面的例子更详细的头骨,这张海报仍然需要注意。显示字体与传统风格相得益彰,只用两种颜色保持设计的精致。

05 错综复杂的细节

07 有机排版

类似于结合砂砾的纹理,不完美的程式化手工刻字将为您的设计注入激烈的个性。
部分由殖民地西班牙人引入的程式化字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墨西哥设计特色,通常与我们所看到的许多其他风格相结合。随着有机排版,你可以去简单或复杂的细节,只要你喜欢,取决于你的设计预期的外观和感觉。
上面的例子显示了如何利用有机排版,但仍然保持一个平顺的现代外观。不均匀的字母完美填补了空间,最小的插图元素平衡了设计。
上面的例子重点介绍了一些可以尝试的样式,从厚板刻字到详细的显示字体,也包括传统的墨西哥色彩。

看看其他文化的设计理念不仅是好的,但艺术也是寻找灵感的好地方。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对墨西哥早期的平面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继续激励着其他人。
他们的绘画,壁画和插图具有强烈的社会和政治意义,也可以在当代设计中看到。墨西哥有平面设计的历史,具有为争取独立和现代革命而产生的社会目的。
这个环境图形让人联想起墨西哥的街头壁画,虽然不像墨西哥传统壁画那样刻画政治声明,但它的设计仍然通过色彩鲜艳而古怪的角色讲述了一个故事。它所描绘的动态场景为场地增添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对你而言,墨西哥文化丰富多样,正因为如此,这八点只是墨西哥设计的表面。这就是说,对于那些希望扩大我们对世界各地设计知识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探索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风格不仅有趣,而且也是更好地理解我们今天的设计原则和趋势的好方法。

08  美术影响

巴拉干是墨西哥二十世纪有关庭园景观设计的著名建筑师 , 他于1902年出生在墨西哥瓜达拉哈纳(Guadalajara)附近的一处牧场 , 那里是一片红色泥土的大地 , 有很多起伏的小山丘 , 可以看日出日落的美景 。 而附近那些有庭园式的房屋都有挑檐及设置景观喷泉 , 另外还有各式的教堂与市集 。 这些都带给他不可磨灭的印象 , 并影响他后来一生的工作方向 。从瓜达拉哈纳大学一班工程技术系毕业后,他改变先前所学的工程方面而转向他较感兴趣的建筑方向 , 但未再进学校攻读 , 全靠自己进修 。

路易斯·巴拉干

墨西哥建筑师

生平简介
1925年离开墨西哥到欧洲旅行,并且在旅行时参加了柯布的演讲会。回墨西哥之前,他又拜访了希腊 _____ 此时他迷恋上了一般集居住宅的质朴;到了西班牙,他找到他的理想 _____ 中古世纪西班牙首府格拉那达(Granada)附近摩尔族诸王的Alhambra宫殿 , 围墙内有无拘无束不对称陈列的建筑及清泉飞溅的寂静花园 。
1927年 , 他在瓜达拉哈纳所完成的几栋建筑物 , 均是以住宅为主 。1936年之前 , 他重返大牧场履行他的家族职责 ; 之后他迁移到墨西哥致力于寂静环境的创造 。 最先的工作 , 是为了找出顺应墨西哥本土的建筑形式来表现其特征 ; 如同伊斯兰建筑 ____ 特别是摩洛哥王朝所勾画出符合当地需要的适宜环境 , 是他非常着重的设计重点 。 这是他从书上所学习到的心得 。
1940年,由于结识法国的知识分子、画家、景园建筑师 Ferdinand Bac及墨西哥的雕刻家Mathias Goeritz而有更灵性的设计 。 他并不像一般同时期的人 , 其舍弃了柯布的应用理论和那些国际样式的教育 , 而将注意力集中在Bac所设计的花园 ____ 那像是有一股无从捉摸的魔力 , 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中 。 于是他就自己所感受到的发展出一套个人的表现风格 ; 以墨西哥当地特有的植物、水景和单纯的几何学建筑形式结合他隐藏的超现实主义成份 。 于是他在1944年买了865英亩的溶岩沙漠 , 在墨西哥城市建造 EL Pedregal(1943-1950) , 描述他热爱的私密性隐居生活和对大自然的重视 。 这栋房子在围墙内的建筑面积占不到基地面积的10% ; 溶岩是建筑物的主要构成素材 , 飞瀑和景观增强土地固有的美 。 将敏感的文化传统结合现代美学 ; 他已经会用泥砖、装饰用的灰泥、不完整的木材和圆石去塑造他众多的花园和家 。 而这些都是在反映村庄建筑最重要的部份 ____ 即热情的色彩 。

1947年他将墨西哥传统建筑形式转化成一种抽象建筑语言的表现 , 在建筑师的自宅案中一表无疑 。 1967年墨西哥城市中San Cristobal住宅(1967-1968) , 基准的石版包围着浅浅的水池 ____ 此情境使人联想到十七~ 十八世纪时:墨西哥开放式教堂的魅力 , 他早期的高架水道或许会成为二十世纪极简派艺术的雕刻品 。
1976年其作品在纽约现代美术馆展出(Museum of Modern Art)。
巴拉干有着不可思议的能力 , 对于材料的忠实呈现 , 因应当地的建筑特色 , 在建筑物内部所呈现的光影变化 , 活泼的色彩随着水景的倒影产生的律动 , 创造出一种贯穿建筑与景观的寂静氛围 。 当然美化墨西哥的功绩 , 也为他带来国际上的认同 ____ 最高的荣耀是1980年所获得国际普立兹克建筑奖 。
1985年于墨西哥城的Rufino Tamayo美术馆展出其作品 。
1988年11月逝去。

重要成就
巴拉干以超凡表现、充满诗意想象力献身建筑界 , 他创造了花园 、 广场和浮现于脑海中的美丽喷泉 , 是一个形而上的景观 , 让人可以在那冥想与交谊 。 对于幽静的坚忍承诺如同人的命运渗入在他的工作中 。 他的内心是和谐的 , 在墨西哥他钟爱的接受其世俗般的住宅 。 这栋早期地房子有较多值得赞扬 , 他在此开创了一个让自己平静的花园 , 设置一处原谅自己欲望与愤怒的小礼拜堂 , 并展现出他的信心 。 那座花园是神话的开始而教堂则是结束 。对巴拉干而言 , 建筑是人生活在两种极端之间的形式 。他的旅行激发出了他对于北非及地中海本土建筑的兴趣,进而与他的家乡建设有所关联。他的创作已被称为极简抽象派艺术,但其用色及组成依然大胆奢侈。纯平面,灰泥砖墙,木材甚至是水,都是他创作的元素。
他自称自己为景观建筑师,在St.Martins所作的当代建筑师中记载着,我认为建筑师应设计花园使用,就像他们设计住宅一样,进而培养美丽的感觉与其它的心灵价值。更进一步的说,任何建筑的工作如不能传达美好的感觉就是一个错误。
一个宗教人,Barragan和他的工作已被描述为和安详一般的神秘,他的教会中的会士及神学家就是最好的证据。因为由于他喜欢骑马,于是他设计了许多马厩,喷泉及水池,Barragan不仅对墨西哥建筑师的三个世代已有深刻的影响,也影响于全世界。
由于这些独特的想法与成就使他于1980年获得国际普立兹克建筑奖。

色彩运用
各种色彩浓烈鲜艳的墙体的运用是巴拉干设计中鲜明的个人特色,后来也成为了墨西哥建筑的重要设计元素。在巴拉干游历欧洲的时候曾深深的被摩洛哥那种独特的地中海式气候下浓烈的色彩风格所打动。他发现这里的气候与风景是那么的和谐。在回到墨西哥之后他便开始关注墨西哥民居中绚烂的色彩,并将其运用到了自己的众多作品当中。这些色彩来自于墨西哥传统而纯净的色彩。“这种彩色的涂料并非来自于现代的涂料,而是墨西哥市场上到处可见的自然成分染料。这种染料是用花粉和蜗牛壳粉混合以后制成的,常年不会褪色。你可以看出他常用那种粉红色的墙,其实边上经常有一丛繁盛的同样颜色的花木。这是墨西哥的国花,墙的颜色就来自这些花。但是在早期,巴拉干只用红黄蓝三个原色。后来他认识了一位画家,也许是rivera,然后他就开始自由使用色彩了。”⑴ 巴拉干对色彩的浓厚兴趣使得他不断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尝试着各种色彩的组合。这也许并不是他对色彩可意的研究而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使他能够极好的驾御各种艳丽的色彩,使几何化的简单构筑物透出丝丝温情,并用色彩塑造空间给空间加上魔幻诗意的效果。他的色彩实际上是在毫无羁绊的表达着作者的各种情感与精神。

水的运用

巴拉干对水运用的灵感也来自于那些被摩尔人作为镜子、可视的标签或者音乐元素的喷泉中。同时也是来自于他童年的记忆:水坝的排水沟,在修道院天井里浅水池里的石头,小乡村的春天巨大的树木在水中模糊的倒影,以及古罗马人的输水管等等。正是童年生活的这些回忆使得他能够用一种真挚的情感把水的平静详和而悠远的特性表述的淋漓尽致,并且毫无造作之感。
用情感创造诗意空间

光的运用

巴拉干作品中阳光的运用可谓作品中的点睛之笔,将自然中的阳光与空气带进了我们的视线与生活当中。并且与那些色彩浓烈的墙体交错在一起,使两者的混合产生奇异的效果。在饮马槽广场中水池尽端一堵纯净简单的白墙在树影的掩映下拥有了生动的表情。地面的落影,墙面的落影,水中的倒影构成了一个三维的光的坐标系,一天之中随着光线的变化缓缓移动旋转,像一种迷离的舞蹈。这是建筑与自然的对话,白墙上婆娑的树影就好像自然通过阳光空气与植物在建筑上留下的诗意画卷。吉拉迪住宅中光与色彩的运用也是堪称经典之作。在室内游泳池的一角,光与色彩,空间,墙体,水面,地面奇妙的交错在一起,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使人们融入他诗意的空间当中。 水的运用“建筑除了是空间的还是音乐的,是用水来演奏的乐曲。墙的重要性在于隔绝街道外部的嘈杂,街道是带有侵略性的而墙则为我们创造了宁静,在这份宁静中用水奏响美妙的乐章在我们身边缭绕。”
--巴拉干
“Architecture, besides being spatial, is also musical. That music is played with water. The importance of walls is that they isolate one from the street’s exterior space. The street is aggressive, even hostile: walls create silence. From that silence you can play with water as music. Afterwards, that music surrounds us.”
--Barragan

作品特点
设计师的作品中所体现出的风格或者说设计特点实际上都是创作者思想的折射。真正理解一个设计师要从他的思考过程去理解。巴拉干的作品中没有教条与艰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对生活的体验和对内心情感诗意的表达。他的作品赋予了我们身处的物质世界以精神归宿。他通过情感为媒介来工作,所创造出的空间无论内外都是让人感受与思考的环境,他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幻想的怀旧的和来自遥远世界中的单纯情感。
巴拉干在获得普利策奖后的获奖发言中说:“有一些事情很令人担忧,现在许多关于建筑的书籍都放弃了一些深植在我的意识当中的基本语汇与基本概念的使用:美丽,灵感,魔幻的,着迷的,平和,宁静,私密,惊异。虽然我意识到我并没有在我的作品中完全的体现他们,但是他们将是我创作道路上永不停息的指路明灯。”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他的这种精神追求。他的作品之所以如此动人,并在被众人所熟识之后如此迅速的被接受与推崇,正是因为他是用情感在营造诗意空间,而这种用情感营造出的空间显然更加具有亲和力与生命的张力。从他的获奖发言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一些元素,这些是他在生活与作品中所极力追求的感受与一种对完美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静谧
在他设计的园林和住宅中他极力的在创造一种静谧的感觉,而在他的喷泉中也同样的弥漫着静谧的歌声。他认为这种环境能让人放松而愉悦,摆脱在社会中的烦恼并且神秘和富有诗意。
平静
巴拉干认为平静是摆脱苦闷与恐惧的良药,无论所设计的建筑是华丽还是简朴,建筑师都有责任在所设计的建筑当中营造这种平静的气氛。
愉悦
巴拉干认为当一个建筑能传达无声的愉悦与平静的时候这件艺术作品就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孤独
巴拉干认为只有孤独才能让人能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孤独一直伴随着他。他的建筑中有着一种孤独的气质,因此他自称他的建筑不会为了那些害怕也回避孤独的人而设计。
童年的回忆
他认为童年的回忆是他创作的源泉和无尽的资源。童年时生活的村庄中那些谦逊的建筑形态给了他许多的启发,例如,那些用石灰水刷白的围墙,天井与果园的宁静色彩丰富的街道,村里在环廊掩映下毫无威严感的广场。这些丰富了他对建筑简洁之美的体验。他一直十分怀念自己童年的生活,他认为艺术家过去的经历往往是其创作灵感的主要源泉,建筑师不应该忽律这一点。

“我相信有情感的建筑。‘建筑’的生命就是它的美。这对人类是很重要的。对一个问题如果有许多解决方法,其中的那种给使用者传达美和情感的就是建筑。”
-路易斯・巴拉干
巴拉干设计的景观,建筑,雕塑等作品都拥有着一种富含诗意的精神品质。他作品中的美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与体验,来自童年时在墨西哥乡村接近自然的环境中成长的梦想,来自心灵深处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因此解读巴拉干的作品要用心去静静的体验他温和的激情所创造出的静谧而悠远的空间。西扎在为巴拉干的作品集做序的时候曾说“悄然的漫步在他的园林之中,用任何的语言来形容眼前的景观都显的多余而苍白”。如今笔者还是不得不以苍白的语言来介绍这位伟大的景观建筑师与他的作品,并对他的作品做出笔者的解读。希望笔者在感受作品魅力时的感受能透过本文苍白的语言略表一二,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中的分析能从更深刻的角度来理解巴拉干。

人物解读

视觉空间的文化内涵
2017年底,一部皮克斯动画 《寻梦环游记》 吸引了全世界电影观众的目光,影片的故事很简单,好莱坞动画中常见的寻梦主题,少年米格为了追求自己的 音乐理想 ,意外进入了亡灵的世界,最终在亡灵世界冒险的过程中,找寻到了家人带给自己的亲情温暖.认识到了理想的真正含义,也在家人与理想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最终的大团圆 结局 也 符合一 般意义上好莱坞动画的故事模式。《寻梦环游记》虽然故事简单,然而影片却获得了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归根结底,《寻梦环游记》最吸引观众的,是 其对于 视觉空 间的 打造 影片通过庞大的视觉空间对墨西哥文化淋漓尽致的表现。

如今,一部电影是否能够打动人心,其是否具备个性鲜明的文化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寻梦环游记》 虽然也有美国文化中个人英雄主义的表述,但是对墨西哥 文 化的 表达 更为 广泛而准确一些,尤其是影片结尾米格认识到了家人要远远比自己的个人梦想更重要,为了拯救自己的高相父不被自己的女儿忘记而彻底从亡灵世界消失,几乎有了 放弃自己 音乐梦想的决心。这些都是彻底的墨西哥文化的表现,如果换作美国文化,米格一定会不顾家人的反对,坚决追寻自己的梦想,在获得成功之后再获得家人的谅解,《寻梦环游记》在这个故事基调下,用丰富的墨西哥元素打造该片的视觉空间。

《寻梦环游记》的视觉空间美学

此外,《寻梦环游记》对于片中最主要的空间场景,即亡灵城的打造别具一格,并非简单的天马行空的想象,亡灵城从其垂直结构,到城市中出现的 建筑物.以及建筑物的排列方式与顺序,都体现出主创人员对于墨西哥历史与文化的追求。无论是亡灵城中出现的古代庙宇,抑或是西班牙殖民时期风格的建筑,此外墨西哥最著名、最杰出 的 女性艺 术 家弗 里达 ·卡罗也出现在了亡灵城之中,丰富了亡灵城的视觉意象与文化内涵。亡灵城设计的多处巧思,以及为了庆祝亡灵节而出现的各种舞台庆典,都让米格的亡灵城探险之路变得丰 富多 彩 ,斑斓的色彩不仅消解了影片中出现骷髅的恐怖气息,同时也将观众的视觉体验上升了一个层次,令观众时刻感受到亡灵节带来的喜悦与温情气氛。

从影片一开始出现的剪纸艺术,是墨西哥人在亡灵节的祭祀活动中经常使用的 装 饰艺 术 ,当 然墨西哥的剪纸艺术不单单出现在亡灵节,在其他重要的节庆日子和活动当中也会出现墨西哥剪纸艺术的踪影。与中国剪纸艺术截然不同的是,墨西哥的剪纸艺术内 容以黏 缕为 主 ,舞蹈的 融髅常常配上墨西哥文化中的常见形象.如玉米、太阳、蛇、鲜花等.我们甚至可以将墨西哥的剪纸艺术与墨西哥文化中的生死观相联系.墨西哥人看透生死的 乐 观思想也 彻底地反映在了剪纸艺术当中。《寻梦环游记》的开篇主要凸显了剪纸艺术的无穷魅力,没有单纯采用静态展示,而是用动态的剪纸艺术表现故事内容,让视觉空间形象参与到 叙事当 中。例如 ,影片用一系列动态变化的剪纸艺术表现了高祖母和高祖父之间的情感纠葛,高祖父为了追求音乐理想离开了自己刚出生的女儿,离开了自己的妻子,让 整个 家庭都变得 支离 破碎 ,而高祖母从此也将自己的丈夫离开自己的直接原因归咎于音乐,从此音乐与这个家族绝缘,家人甚至都不能提到音乐二字,更别提在家中有音乐出现。短短的影片开 始几分 钟段 落 ,不仅容纳了墨西哥文化、墨西哥剪纸艺术,同时还包含了故事剧情的起承转合发展,让观众深切地体会到了影片塑造的视觉空间的巨大艺术魅力。

因此,电影《寻梦环游记》的视觉空间与文化内容的结合十分紧密,将视觉形象与文化表述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成为影片独一无二的艺术印记。
视觉空间的叙事功能
在商业大片时代,观众习惯性地选择并欣赏视觉奇观化的电影,对于动画作品亦是如此,只要影片的动画形象够独特,就能够成为观众观影的理由之一 ,相对来 说,影片的故 事内 容显得并不那么重要。相比较而言,观众更加看重片中出现的动画形象是否有所创新,是否赏心悦目,这也是视觉时代观众对动画电影的审美习惯。
于是,为了满足观众的观影习惯,电影导演尽可能地丰富视觉形象,减少传统电影的叙事,转而用视觉形象说话,甚至是参与到叙事过程当中。在电影《寻梦 环游记》 当 中 ,影片 开始处的用墨西哥剪纸艺术表现米格的高祖母与高祖父之间从相爱到分开的过程,以及音乐为什么会在米格的家中消失的原因,正是视觉形象参与到叙事进程的 表现与方式 之一 ,观众仅仅需要凭借简单的画外音,或者是没有画外音,随着不断变化的剪纸图案,动态而连贯地去感受.仅仅凭借视觉形象去解读剧情,转变为最简单的 “看图说话” ,能够获得 更加出 色而完 整的观影体验。一方面,这种视觉空间的打造形式具有新奇感,观众乐意去耐心观赏;另一方面,这种形式可以简化影片对于角色形象的塑造,言简意赅地交代故事背景,将观众 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后面的视觉形象或者是剧情内容上。

再如,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当中,当米格企图借用歌神德拉库斯的吉他去参加歌唱比赛时,影片将万寿菊与本应没有可见形象的音乐旋律相结合,随着米 格抚弄 琴 弦 ,万寿菊 也好似在随着音乐能律舞动,这些视觉形式都表现出了米格对自己音乐理想的热爱与执着,他弹奏的旋律就像是他内心的旋律一般,观众能够通过这段情节的视 觉形象 获得 更多的 信息,也能够更容易去理解剧情。
因此,当充满新鲜感的视觉表现形式出现在电影当中,自然能够对观众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也将电影的叙事形式变得更加丰富。

此外,影片为了表现出米格的音乐理想的炙热内心,创造了窄小而隐蔽的阁楼这一视觉空间。当米格点燃蜡烛,温暖的光线充满整个阁楼,他对着不断闪烁的 屏幕上 放映的 德 拉库斯的电影音乐,弹奏着自己最喜欢的旋律,视觉空间的表现力要远远高于此时的故事情节。简单的米格弹奏音乐的情节,在视觉空间的烘托和容纳之下,米格对音乐理想的热情 ,对于得不到家人祝福的失望和遗憾,对于歌神德拉库斯的偶像崇拜,以及他对于未来的憧憬等,都在这个视觉空间的构建构成中表现了出来,可以说是影片利用视觉空间参与叙事过 程的典型例子。

美洲的印第安人在世界上绝不是愚昧和落后的象征,以玛雅、阿斯特克和印加人所创造的文明为代表的美洲古代文明独立地在美洲广阔的土地上产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光辉成就。正如伯恩斯与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中所说的那样: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文化相媲美。
印第安文明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自古及今一脉相承,尽管在欧洲殖民主义者入侵以后受到了无情的摧残,但是并无间断之处。印第安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印第安人创造了美洲最灿烂的古代文明,欧洲殖民者到来后,无力将之完全同化,而是在经过与之短暂的冲突之后,对其采取了妥协和调和的态度,一方面,保留了作为文明载体的印第安村社和印第安人,另一方面,与印第安人发生了种族和文化上的混血,而绚丽多姿的美洲大自然本来就是土著文化赖以存在的土壤,因此,印第安文明虽遭到严重的摧残,但还是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印第安文明遗产对美洲近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发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土著印第安人的文明成为美洲文明的源泉。美洲一些国家的城市建筑明显有土著印第安人建筑的特色。例如,一些天主教修道院的建筑采用了一些印第安人的技巧和形式,一些日常用品也采用土著印第安人的技巧来制作,如在墨西哥曾采用印第安人传统的羽毛拼镶的办法制作天主教的偶像画。
在美洲一些地区的陶器、漆器、农具以及金银制品上更是很容易找到印第安人工艺的痕迹。
秘鲁阿普拉党的创始人阿亚·德拉托雷指出,印第安人的存在是美洲大陆的特征,美洲最恰当的名称应该是“印第安美洲”。今天的美洲文化是一种混合文化,而印第安文化是其中最浓重的色彩之一。
印第安文明对美洲新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精神的形成和民族文化本土特色的再造均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不容否定的是,印第安人的前哥伦布文明明显低于当时欧洲文明的发展水平,这也正是欧洲殖民者何以能够打断印第安文明的进程,将自己的文明强加给印第安人的原因。在处于优势的欧洲文明面前,一部分印第安人通过种族混血和文化混合融入了主流社会,还有一部分印第安人顽强地抵御了欧洲文化的同化,保留了自己的社会组织形式、语言、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原则、民间知识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等文化遗产,他们没有真正地参与所在国家的政治与社会生活,而是处于现代社会的边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迁,很多传统历史文化与文明也在逐渐消失,但是印第安人却有着强烈的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印第安文明的遗产便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量,正在对后来的历史演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李江.古代中美洲羽毛工艺评述——以玛雅和阿兹特克羽毛工艺为例[J].民艺,2020(02):131-133.
黄立志.阿兹特克帝国与印加帝国:被征服毁灭的世界[J].百科知识,2020(13):52-55.
颜士州.墨西哥,不只玛雅文明[J].火花,2022(02):78-80.
《玛雅三千年》[J].新民周刊,2021(43):79.
薛振威.论玛雅文明失落之谜——基于玛雅人世界观的分析[J].西部学刊,2020(12):112-115.DOI:10.16721/j.cnki.cn61-1487/c.2020.12.034.
谭莹.《寻梦环游记》的视觉空间美学[J].电影文学,2018,(14):124-126.
《玛雅文明之谜》
《特奥蒂瓦坎古城》
《阿兹特克帝国》
《玛雅人的手工艺有哪些特色?》
阿兹特克文明到底是什么样的?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文明_吾爱诗经网《艺术品中的历史:门多萨手抄本里的阿兹特克帝国》
大英博物馆展出人皮人骨制艺术品引发人性争议_娄底新闻网
《墨西哥:最古老的美洲文明发源地》
墨西哥“哈拉贝”热情舞姿点燃民博会_当代先锋网
《佩德罗·帕拉莫》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名著_腾讯网
《墨西哥壁画三杰,墨西哥艺术时代的一个标志》
《墨西哥文学、艺术与教育及风俗与禁忌》
《寻梦环游记:你不知道的墨西哥剪纸艺术》
墨西哥手工艺品购物攻略_墨西哥手工艺品购物指南_穷游网
《除了《寻梦环游记》,你还应该知道这些墨西哥音乐文化!》
平面设计:墨西哥设计的八种风格-学UI网
墨西哥著名建筑师: Luis Barragan(路易斯·巴拉干)_中洁网
《世界上出众的设计师,不全都来自欧美那些设计大国》
怎样看待墨西哥今日的设计?“世界设计之都”的年轻人这样说_手机搜狐网
墨西哥的染织文化及传统服饰 《丝绸》1997年07期
感受狂野,亲历墨西哥狂欢节_小红书
《印第安文明》
百度百科 / 新浪博客 / 豆瓣

      美洲文明丰富多彩,由于多种外来文明的入侵以及与当地文明的融合,与其他文明相比,充满着神秘与暴力。 本杂志研究了北美洲的美学及设计,从古代玛雅文明到现 在的彩斑斓的墨西哥艺术,我感受到了不同文明的区别和 美妙,同时感叹现这一代一代文明的进步。在北美洲的特 殊文化背景下孕育出了很多特殊的美术作品,这些神秘古 老的艺术品尤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对现代设 计带来非同小可的影响,也使我们的设计和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写在最后

NORTH AMERICA

AESTHETICS AND 
DESIGN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