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伊斯兰美学及设计

电子杂志文学2022-10-28
818

伊斯兰美学及设计

2111872
21级视觉传达
王爱莹

目录

一.美学渊源及特点
    1.闪米特人
    2.阿拉伯半岛
    3.两河流域
二.美学表现与分析
    1.泰姬陵
    2.阿尔罕布拉宫
    3.科尔多瓦
  

  4.摩尔风
  5.摩洛哥风
三.现代设计演绎
四.参考文献

前言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等。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世界的国家遍布亚、非两个大洲,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
伊斯兰教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西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欧、北美、澳洲和南美一些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传播和发展,是上述地区发展最快的宗教。它自创兴到21世纪初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和一种文化体系,传入世界各地后,与当地传统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许多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政治结构、经济形态产生了影响。
伊斯兰美学深受伊斯兰教义的影响, 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在世界诸美学体系中独具特色。伊斯兰美学视美的感受为安拉赐与人类的特殊凛赋, 认为审美可以使人类心灵愉悦,并领悟到宇宙深刻的内涵就美的本质而言, 伊斯兰美学认为: 美是一种秩序,是宇宙万物间细致均衡合谐的关系。美不是万物生存的必需, 而是附加在生存必需之上的一种存在。接下来将带领大家进入伊斯兰美学的世界。

美学渊源及特点

闪米特人

闪米特人(阿拉伯文:ساميون,拉丁文:samium;德文:Semiten)词汇由德国人,冯施洛泽(August Ludwig von Schlözer),在1781年提出,用来指代民族语属亚非语系—闪米特语族人群,灵感来自《圣经》诺亚的长子Shem(闪)。闪米特人不是单一民族,而是包含了母语属性有关联的群体民族,并且这些民族的亲疏关系尚不明确。
闪米特人是由古阿拉伯人、犹太人、迦南人、亚述人、巴比伦人等同源民族构成的群体。他们最早的分布区域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边缘延伸至两河流域。
闪米特人是一个民族集合的概念,包括了无数分支和地方语言,语言被合称为Sem语。在当今世界,阿拉伯人、犹太人及叙利亚人都是闪米特人。西亚北非的大多数原住民,多数具备闪族血统,宗教信仰起初是多神论,且信仰先知。

从种族上划分,闪米特人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支系,是白种人的一个支系。
闪米特人的族源问题,大多数学者研究后认为,古闪米特人以畜牧为生,其发祥地在非洲的撒哈拉北部地区,七八千年前,撒哈拉地区江河横流,水草肥美,是人类生息繁衍的理想之地,柏柏尔人、闪米特人还有苏丹尼格罗人的发祥地均在这个地区,大量的考古资料已经证明了这些观点。然而,约在前五千年纪,撒哈拉地区气候剧变,湿润变为干旱,江河断流,草原退化,开始了沙化过程,为此,古闪米特人陆续通过西亚和北非的地峡迁往两河流域和叙利亚草原,这个时期他们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民族共同体特征,讲相同的语言,聚居同一地区,有相同的崇拜特征、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至前三千年纪初,闪米特人按语言明显地分为东、西两大支,开始向阿拉伯半岛整个地区扩散。
东闪米特人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北部,操阿卡德语,在与苏美尔人接触和交往中排挤了对方语言。自前3200年至公元初,这支闪米特人的代表是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他们实际上也是两河流域文明的缔造者。
西闪米特人分化为许多族体,本身又分为三个分支,比较复杂。其一为西北支,系指分布在巴勒斯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各族,最早的代表是阿摩里特人、迦南人、乌加里特人。约在公元俞二千年纪后期,又分化出腓尼基人、犹太人、阿拉米人、莫阿比特人、 亚奥迪人等。

起源与划分

其二为中支,公元前二千年纪至公元前一千年纪,他们的代表是利希亚尼特人、萨姆德人等,随后统一共称阿拉伯人。公元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当时强大的阿拉伯人走出阿拉伯半岛,开始了闪米特人的最大一次迁徙和扩散的活动,他们在西亚散布到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科威特以外,又一次通过亚非地峡扩散到整个北非地区,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西撒哈拉和毛里塔尼亚,进入北非的阿拉伯人对当地土著柏柏尔人开始了阿拉伯化过程,主要特征是讲阿拉伯语和信奉伊斯兰教。
其三为南支,系指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各族,古代代表有马因人、萨巴人、卡塔姆人、哈德拉人等,曾建立相应的古国。本支的一部分约在公元前7世纪跨越红海到达非洲之角,此乃今埃塞俄比亚闪米特人的祖先,曾建立阿克苏姆王国,一度成为非洲之角的支配力量。现在 属本支的民族有阿拉伯半岛印度洋沿岸的马赫里人、沙赫里人、哈苏西人、巴萨里人、索科特拉岛的苏库特里人,以及埃塞俄比亚的安哈拉人、蒂格赖人、蒂格雷人、古拉格人等。

西方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 (包括所有信奉基督教的教派:天主教、新教、东正教、基督教(马龙派)等)与伊斯兰教都源出闪米特族。
古希腊和古埃及都是信奉“多神教”,而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信奉“一神教”,天启宗教即世界三大一神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天启宗教发祥于中东的闪族,即闪米特人,原属同一个先民,都反对偶像崇拜、多神崇拜,只信仰一个维护主宰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雅威。三教在耶路撒冷都有圣迹,都声称是自己的圣城,才导致耶路撒冷的纷争不断。
伊斯兰的古兰经与基督教的圣经都是以闪米特族语系的语言写成的。旧约中代表“神”的一个字和伊斯兰文中的Allah(“安拉”,就是“神”的意思)同样都源自闪米特语。谈到基督教时,情况就变得比较复杂了。基督教虽然越是源自闪米特族文化,但新约是以希腊文撰写,同时,基督教的教义神学成形时,曾受到希腊与拉丁文化的影响,因此当然也就受到希腊哲学的影响。 

宗教信仰

美学渊源及特点

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东临波斯湾和阿曼湾,西濒红海,南滨阿拉伯海和亚丁湾,北界叙利亚沙漠,西北接约旦谷地,半岛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地形大部分是高原,海拔300-2000米,全岛无常流河,只有一些“间歇河”,这些河大部分时间干涸,仅雨季才有水流,阿拉伯人称这种干涸的河流为“瓦迪”,阿拉伯语的含义是河谷、河床、旱水道。
阿拉伯半岛幅员辽阔,土地坚硬,气候干旱,缺少雨水和林木,是世界最干燥、最炎热的地区之一。

地理概况

 很早以前,阿拉伯人普遍信奉多神教,偶像崇拜遍布于整个地区,各部落都有自己专门崇拜的偶像,他们称之为部落神。后又出现了动植物崇拜、神祇崇拜等。早在穆罕默德传教之前,犹太教和基督教在阿拉伯半岛某些地方就已经有了相当的势力,但最终都因为一些原因未能继续扩大。
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半岛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它是古阿拉伯历史长期发展演变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同其他思想意识一样,应该在社会存在中寻找它的渊源。正如马克思所说,宗教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公元6、7世纪之交,阿拉伯半岛正处于历史的大转折时期,这个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内忧外患接踵而来,伊斯兰教的产生正值此时。外来侵略和东西方传统商道的改变加深了半岛的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它对伊斯兰教的产生给了相当大的推动力。此间,不堪忍受剥削、压迫的各阶层人民,进行不断反抗外来统治的斗争,但都失败了,继续一条寻求解放的道路,而伊斯兰教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具有深刻的民族的、宗教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根源。

伊斯兰教产生

穆罕默德 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他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人,他通过丰富的社会经历,根据对半岛上的政治、社会问题、宗教情况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在希拉山洞中,巧妙地吸收,改造了外来宗教思想和半岛本身的宗教信仰,并将这些宗教又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使他们互相结合,融为一体。吸取与搬到社会相适应的部分,抛弃与即将创造的新宗教部里的东西,最后以伊斯兰教的面目出现。
穆罕默德进行的伊斯兰革命是宗教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的改革运动,他不仅在宗教上创立了具有世界意义的宗教——伊斯兰教,而且在政治上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建立了国家政权,完成了政治、经济和宗教的伟大改革。

美学渊源及特点

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这两条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产生和发展的古文明称为两河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它大体位于现今的伊拉克,其存在时间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两河流域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主要由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组成。它拥有世界最早的文字、学校、史诗、图书馆、法典、数学、天文、地理、建筑等。   

美学渊源及特点

苏美尔文明

在两河的交汇点上,有一个叫特罗的小地方,1877年至1900年,三万多块刻有文字的泥板、刻有两千多行铭文的圆筒形印章及各式雕像在这里被发掘。它的发现,让人类开始了解历史上最早的文明--苏美尔文明。
大约在6500年前,苏美尔人来到两河流域的最南端地区,他们在冲积平原上建起房屋、耕种粮食、栽种果树。大约在4900年前,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城邦国家。在苏美尔地区,先后产生了十几个城邦。两河流域地区以城市著称,其规模比纯粹的市中心要大,我们称之为城邦,因为它包括城市、周边的耕地以及人口众多的村庄。在每一个城邦中都有一个统治者,城邦统治者就像一个大家族的组长,要主持城邦里的一切事务:发动和组织城邦间的战争、修缮神庙、组织贸易活动等等。
  

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统治时期又称为新苏美尔时期。这个新王朝的创建者乌尔那木原来是乌尔城的一个军官,他重新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他的儿子舒尔吉巩固了父亲的统治并将王朝建设成为两河流域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国家。他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法典《乌尔那木法典》,这部法典就是《汉谟拉比法典》的蓝本。乌尔第三王朝是苏美尔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100多年后当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之后,苏美尔文明并没有随之消亡。
 

6300年前,苏美尔人已经有了自己的城邦国家,虽然在公元前2000年时被闪米特族人取代,但在这之前的几千年里,在苏美尔文明有城邦制度、军事化以及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时,中国的华夏文明还处于原始农耕时期。
并且苏美尔人的文字一直被两河流域的各国家甚至古埃及所使用,在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犹太人文明里,你都能看到苏美尔文明的影子。

苏美尔人崇尚武力、崇拜英雄。《吉尔伽美什史诗》是两河流域流传最广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英勇多情、充满悲剧色彩的英雄故事。吉尔伽美什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在苏美尔王表中被称为乌鲁克王,乌鲁克是公元前2900年左右最大的苏美尔城邦之一。
除了崇拜英雄,苏美尔人还虔诚敬神。他们向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苏美尔各个城邦中,最高大辉煌的建筑就是神庙。每个城邦都有一个保护神,各个保护神的神庙就是城邦和城邦之间,甚至是苏美尔地区和周边地区之间经济活动的中心。这个时期神庙最高处的多层塔式建筑,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建筑的特色。
由于地理环境十分贫瘠,而且两河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苏美尔人善于经商和对外交往,早在6000年前,在阿富汗、在印度次大陆、在小亚细亚、在波斯湾沿岸就可以看到苏美尔商人的身影。在路上或海上,他们用苏美尔地区产出的粮食和鱼肉交换别地的木材、石料、矿产及一些奢侈品。伴随着苏美尔商人的活动,苏美尔文明被传向世界各地。 

苏美尔人文字

世界上最早的用楔形文字记载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

美学渊源及特点

巴比伦文明

公元前2000年,号称“神之门户”的巴比伦城崛起,闪米特语系的阿摩利人兴建了古巴比伦城,并将其作为都城。
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诞生,在2.25米高的玄武岩石柱上刻写了282条法律条文,规定了司法行政、土地房屋、商业债务、私产保护、婚姻家庭、职业、农牧、租赁、伤害和奴隶买卖及处罚等诸多方面的事宜。这部法典虽为巩固奴隶主政权服务的.但仍有鲜明的历史进步意义,并对两河流域后起的法典及犹太、希腊、罗马的法典,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法典的正文共有282条, 内容涵盖诉讼、盗窃、债务、奴隶等各个方面, 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一部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空中花园

建筑之美—艺术的殿堂
精妙绝伦的空中花园
古巴比伦王国曾经有过一座漂浮在半空中的美丽园林, 被希腊学者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但至今为止考古学家都未能找到它的确切位置。关于它的存在, 就好像是遗落在历史长河里的一个谜。
当然, 巴比伦空中花园并不是指它吊于空中, 它是指建筑在“梯形高台”上的花园。空中花园的位置估计是在离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大约100公里附近, 位于幼发拉底河东面, 是在古巴比伦最兴盛时期—尼布甲尼撒二世 (公元前604—公元前562) 所建。

亚述文明

公元前800年,历史上第一支训练有素的皇家军队的建立。提格拉特帕沙尔三世建立的“皇家军团”是亚述军队的核心,亚述军队兵种齐全,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攻城武器——投石机,因而皇家军队为亚述军事强国的地位奠定了牢实的基础。当时亚述的版图包括了现今的伊拉克、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及巴勒斯坦大部地区和土耳其南部的一些地区与埃及的北部地区。
亚述王辛赫拉里布将都城从萨尔贡城迁移至底格里斯河左岸的尼尼微。
尼尼微拥有世界上第一个图书馆,藏有24000多块泥版图书,这些图书都安置在雄伟的巴尼拔王宫内。
古老的词典——《西拉巴力里拉》,不仅有苏美尔文字符号表和符号的发音、含义的解释,还包括了文法的说明。

亚述人的宗教情操与艺术创作休戚相关,其生死观念和民族信仰对亚述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与笃信来世的古埃及人不同,亚述人更注重现世享受。因此,历代国王不遗余力地大兴土木,建造豪华宫殿,两河流域历史上最宏伟富丽的宫殿建筑在亚述帝国时期竞相涌现。
亚述艺术是对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艺术的直接继承,依然存留着美索不达米亚原始时期萌生的质朴的艺术理念。其中,原始思维中的完整性特征在亚述艺术中尤为突出。萨尔贡二世宫双翼守护神兽的五条腿确保了观者无论从何角度观察,都能够领略神兽真实完整的形体。此外,亚述浮雕刻画的人物造型完整,对双手、双腿的处理都是按照无遮挡原则进行。亚述艺术追求细微写实的风格特征正是与这种朴素的完整性审美思维一脉相承。因其力求精准的刻画,纤微毕露的描摹,匀称合理的构图而使刻画对象具有威严的仪态,达到一种堂皇伟丽的效果。
 

浮雕《攻城场面》

美学表现及分析

泰姬陵

泰姬陵(Taj Mahal),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泰姬陵全称为“泰姬·玛哈拉”,是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其妃子于1631年至1653年在阿格拉而建的。位于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内,亚穆纳河右侧。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艺术最完美的瑰宝,是世界遗产中的经典杰作之一,被誉为“完美建筑”,又有“印度明珠”的美誉。
泰姬陵因爱情而生,这段爱情的生命也因泰姬陵的光彩被续写,光阴轮回,生生不息。

四个小穹顶同在穹顶在相似之外好包含着对比:一是体积和尺度的对比,反衬出大穹顶的宏伟;二是虚实的对比,反衬出大穹顶的庄重。细高的塔同陵墓本身形成最强的对比,它们把陵墓映照得分外端遍地开花宏大。同时,它们之间也是统一的:它们都有相同的穹顶,它们都是简练单纯的,包含着圆和直的形式因互;而且它们在构图上联系密切,一起被高高的台基稳稳托着,两座塔形成的矩形同陵墓主体正立面的矩形的比例是相似的,等等。除了对比着各部分有适当的联系、呼应、相似和彼此渗透之外,它们之间十分明确的主从关系保证了陵墓的统一完整。

建筑群总体布局完善:布局很简明,陵墓是唯一的构图中心,它不像胡玛雍陵那样居于方形院落的中心,而是居于中轴线末端,在前面展开方形的草地,因之,一进第二道门,有足够的观赏距离,视角良好,仰角大约是1:4.5。建筑群的色彩沉静明丽,湛蓝的天空下,草色青青托着晶莹洁白的陵墓和高塔,两侧赭红色的建筑物把它映照得格外

如冰如雪。倒影清亮,荡漾在澄澈的水池中,当喷泉飞溅水雾迷时,景象尤其魅人。为死者而建的陵墓,竟洋溢着乐生的欢愉气息。陵墓肃穆明朗 构图稳重舒展:台基宽阔,和主体约略成一个方锥形,但四座塔又使综轮廓空灵,同青空相穿插渗透。它的体形洗练:各部分的几何形状明确,互相关系清楚,虚实变化肯定,没有过于琐碎的东西,没有含糊不清的东西,诚朴坦率。它的比例和谐:主要部分之间有大体相近的几何关系。

熟练运用构图的对立统一规律:陵墓方形的主体和浑圆的穹顶在形体上对比很强,但它们却是统一的:它们都有一致的几何精确性

美学表现及分析

阿尔汉布拉宫

阿尔汗布拉宫(Palace of the Alhambra )又称“红宫”。中世纪摩尔人统治者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那达王国的宫殿。建于1354-1391年。位于地势险要的山头上。四周围墙用红色石块砌筑。沿墙筑有或高或低方塔,墙内有许多院落,其中狮子院以其轻巧的券廊和雕有十二只狮子簇拥着的喷泉著称。整座宫殿的建筑风格富丽精致。

在阿尔汗布拉宫的外围建筑物中,以建于13世纪的“营造商花园”中的别墅最为有名。阿尔汗布拉的自然环境宁静清新,花园里的玫瑰、橘树和桃金娘为摩尔人所遗,芬芳馥郁;园中还有从英国移植的榆树。这座摩尔人失去的宫殿是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所有的墙上、柱上、天花板上都饰满了阿拉伯文,几何与草叶图案。奢华,无与伦比的奢华,在密密麻麻的文字间,有对真主的赞美,也有诗人们留下的诗句。本以为简单质朴才是美,但在这里,精致与繁复到了极致,美也竟到了极致。在上午的光线下,你只是坐在某个泉池边,看着宫殿墙壁上的饰文。光影变幻,清泉慢慢流动,视觉在固体与液体之间迷茫了,分不清是什么在流动,是水?大理石?还是时间?无须懂得阿拉伯文,也能体会那种诗情,没有任何美能同这在珍宝间流过的银流相比。水晶的世界在这里显出了她的奇妙,所有的美都浮在它的表面,滴出它的丰满。色彩与光线如此不同,又如此相似。那个上午宫内有好些个旅行团,英、西、法、德、意、日等各种语言此起彼伏,充斥了整个宫殿。游客们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独坐其间,也许不能了解作为历史舞台的阿尔汗布拉宫,可只要有灵性,只要在喧闹的人群中静下心来,便能体会到你自己的阿尔汗布拉。
在狮园、在爱神木庭院、在喷泉流水和繁茂的植物与宫殿相掩映间、在阳光与蓝天下、在喧嚣背后,你体会到的都是只属于自己和阿尔汗布拉宫的她的静谧和你的感伤。吉他声在心头响起,轮指勾画出宫殿屋顶的瓦片,层层叠叠。低音部是人的思绪,是过去、是回忆在时空中辗转、萦绕。还有那流水,缓缓流过,流过庭院,也流过你的心中。你感觉到岁月,还有爱情。正如狮园中央,诗人赞牧拉克写下的:你能看见清水无处不在,转眼又藏入引水道,如同情人的眼窝里饱含的眼泪。

多年以前,泰勒加来到这里的时候是黄昏,落日的余晖将雪山映红,整个园内弥漫着淡淡的忧伤,屋顶的瓦片一片一片弹拨着将要逝去的温暖, 四处可见的流水荡漾着最后一缕缕黄色的光芒……泰勒加有幸感受到这一幕并且感动,于是那感动由于他的才华留在了六弦琴上、留在了吉他声中。

狮子院是一个经典的阿拉伯式庭院,狮子院四周均为马蹄形券廊,纵横两条水渠贯穿庭院,成为十字形而象征天堂,水渠的交汇处,即庭院的中央有一个喷泉,它的基座雕刻着12个大理石狮子像,故以狮名院。狮子院的周围环绕着124根大理石圆柱,组成纤丽精巧的游廊。金璧辉煌的游廊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而不安定的光彩变化。轻灵的圆形屋顶饰有金银丝镶嵌造工精美图案。宫院的地面用彩砖铺砌,四周的墙壁镶以蓝黄两色相间的彩砖,上下还有靛蓝和金黄两色瓷釉的饰边。各庭院之间以洞门互相通透,隔以漏窗,可由一院窥见邻院,甚至可透过门廊和洞门看到苑外的群峰,这是一种扩大空间的手法。

爱神木中庭又名桃金娘木中庭,是阿尔罕布拉宫的重点景点之一,也是外交和政治活动的中心。长140英尺,宽74英尺,中央有大理石铺砌的大水池,四周植以桃金娘花,南北两厢,有六根圆柱形的廊柱,柱廊上为立方体的柱首,有7个半圆形的拱门并以镂空菱形和赞美神铭文作为装饰,手工极为精细。而圆柱的建筑材料是把珍珠、大理石等磨成粉末,再混入泥土,然后用人工慢慢堆砌雕琢而成。这里的大使厅呈正方形,每边长37英尺,四面墙壁,全是金银丝镶嵌而成的几何图案,以其雕刻有星状彩色天花板和拱形窗户著称,色彩艳丽。中间有高75英尺的圆顶。为觐见室,内设苏丹御座。

美学表现及分析

科尔多瓦

西班牙南部城市,科尔多瓦省首府。在莫雷纳山麓,瓜达尔基维尔河畔。原为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古城,公元前二世纪为罗马人殖民地,公元六世纪西哥特人侵入,破坏甚烈。公元八至十一世纪曾为科尔多瓦哈里发的都城,城市繁荣。多罗马人和摩尔人遗迹,有八世纪时建造的大清真寺(现为天主教堂),还有横跨瓜达尔基维尔河上的摩尔桥(罗马桥)。市郊10公里处,有珍贵的阿拉伯白金建筑遗址。
科尔多瓦(CORDOBA)迄11世纪初为止是伊斯兰教主要都市之一,当时市内清真寺林立,高达数百,文化灿烂辉煌,盛极一时。现在为工业城市,并且是附近小麦、橄榄、葡萄等农产品的集散地。

公元10世纪,科尔多瓦依傍蜿蜓的河岸建立起来,进入鼎盛期,成为西欧最大城市。横跨瓜达尔基维尔河的罗马桥,在历史上为这一地区提供了便利的交通。罗马桥最早建于古罗马时代,在摩尔时代,扩建为现在的规模。大桥以巨石建造,有16孔桥洞,桥面平直,桥身两侧还均匀分布着半圆形平台,可以供步行的游客凭栏观赏两岸美景。罗马桥下流淌着仅次于塔古斯河和埃布罗河的西班牙第三大长河--瓜达尔基维尔河。这条河流长657公里,发源于哈恩省境内的卡索拉山脉,流经科尔多瓦和塞维利亚两大城市。

矗立在桥中央的雕像是守护天使圣拉斐尔,她是犹太教、基督教及伊斯兰教共同信仰的一位天使,也是科尔多瓦的守护神。

罗马桥

在罗马桥南端的桥头,耸立着一座带着浓郁伊斯兰风情的建筑,它就是为保护罗马桥而建的卡拉奥拉塔。

16世纪初,阿隆索·曼里克主教代表卡洛斯五世国王全权主持清真寺的改建工程。正殿中的石柱和拱门近三分之一被毁, 从中建起了一座文艺复兴式的大教堂,包括主座堂、王家小礼拜堂、唱诗班等几部分。唱诗班的椅子全是带有华贵的巴洛克雕饰的精湛工艺品,两个讲道台是用桃花心木、大理石、碧玉等镶嵌制成。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具有摩尔建筑和西班牙建筑的混合风格。该寺主要分宣礼楼、桔树院、礼拜正殿、圣墓等几部分。桔树院内有一水池,是穆斯林在礼拜前履行净礼的地方。礼拜正殿建筑宏伟, 装饰极为豪华,由斑岩、碧玉和各种颜色的大理石石柱构筑而成。
初建时, 利奥还曾从君士坦丁堡派遣熟练工匠参加, 并运来16吨各种玉石和象牙镶嵌图案 (也称玛赛克) 。经加工, 石柱统一成科林思建筑的柱头和4 米的标准高度。殿内尚存的850根石柱, 将正殿分成南北19行,每行各有29个拱门的翼廊,每个拱门又各有上下两层马蹄形的拱券。整座正殿玉柱林立、拱廊纵横。

清真寺最重要的圣坛前面的是复合券的形式,华丽的花瓣形发券重叠分布,装饰性极强,从几面屏障着哈里发做礼拜的位置。圣坛成八边形,顶上由八个发券组成的一个八角星,架起中央雕饰十分精美的一个穹顶。

在层层叠叠的 石柱 包围下,清真寺中还有一个威拉威斯克萨小教堂。和 塞维利亚 大教堂有异曲同工之妙,基督徒收复失地后,又重新改建了清真寺。六世纪初,阿隆索-曼里克主教代表 卡洛 斯五世国王全权主持清真寺的改建工程,正殿中的 石柱 和拱门近三分之一被毁,从中建起一座文艺复兴式的教堂,包括主教堂、王家小礼拜堂、唱诗班等几部分。

宣礼楼是一座尖塔状的建筑物, 寺内的宣礼员可按时登楼呼唤信徒做礼拜。18世纪时,这座宣礼楼被天主教教徒们用一座巴洛克式的塔楼所替代。

伊斯兰建筑形式上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发券的花色多,以马蹄形和火焰形为主。 科尔多瓦 清真寺内的发券则另外还有小半圆形、桃形、三叶草形、梅花形和更复杂的花瓣形。

美学表现及分析

摩尔风

摩尔复兴风格(Moorish Revival)或新摩尔风格(Neo-Moorish)是浪漫主义者对东方所有东西的迷恋之后,欧洲和美洲的建筑师采用的异国情调的复兴建筑风格之一。 它在19世纪中叶之后达到了受欢迎程度的高度,这是从历史资料中汲取灵活的装饰性装饰的词汇的一部分,超出了熟悉的古典和哥特式模式。

摩尔式建筑特色包含不加装饰的拱顶、简单的圆拱马蹄型,或是拥有繁复装饰的拱型、有亮丽釉彩的青花瓷砖,以及阿拉伯文或者几何图形的装饰。开放空间中,水是重点,通常花园中会有喷泉或水道,而建筑物前的水池则有创造倒影并结合光线运用的作用。
摩尔式建筑是伊斯兰建筑的一种。

安东尼·高蒂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阿拉伯摩尔风格特点,不是机械复古,而是通过折衷处理,特别是材料的混合应用。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第一个摩尔风格建筑“文森公寓”等
由于西班牙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所致, 该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国家, 所以摩尔风格在他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形式上已经初步形成并通过他早期设计实践得以体现。虽然摩尔风格对现代设计师借鉴意义不大, 但它却在作品中强调空间形态的单一性、抽象性, 并合理运用几何要素。在这一时期比较典型的设计代表作品如:文森公寓。文森公寓 (Casa Vicens) 建于1883-1885年, 位于巴塞罗那的卡罗林地区, 其墙面采用彩色光洁的釉面瓷砖作为装饰, 具有强烈的阿拉伯摩尔风格的特点, 该建筑也是高迪第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摩尔风格建筑。

安东尼·高迪

空中花园

在此楼层,吸烟室是放松休闲和娱乐的好地方,是真正的“东方绿洲”,彩色石膏制成了棕榈树和枣树的样子,墙壁上则铺有玛瑙瓷砖,并保留了原始的彩色涂层。
用餐也在这个楼层。在这个房间里,高迪本人设计的原始木制家具,弗朗西斯科(Francesc Torrescassana)的32幅画作,墙壁,天花板和壁炉上的植物图案(覆盖着瓷砖)都构成了真正的艺术品。访客从餐厅进入门廊,那里设有大理石喷泉以给空间降温。

在文森之家,高迪创造了他第一个可到达的天台,也创造了一个真正绝佳的制高点,让你远离尘嚣,思考人生。它的特点是屋顶四周都有走道,有弯曲的陶土瓦来收集水。
在这个屋顶上,一个小圆屋顶在立面的西角呈塔型,三个相同的砖结构充当房屋烟囱的盖。这些建筑像立面一样,覆盖着绿色和白色的瓷砖,体现了伊斯兰和亚洲建筑对高迪的影响。 

美学表现及分析

摩洛哥风

摩洛哥位于非洲的最北端,信奉伊斯兰教,人们把这个国家称为“北非花园;他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特殊,靠近地中海,北边隔直布罗陀海峡于西班牙遥遥相望,她是最靠近欧洲的非洲国家。由于自身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在摩洛哥,阿拉伯文化与新潮的西方文化并存,造就了风格迥异的摩洛哥风格,也有人称其为mix&match,就是随意搭配的风格。
色彩鲜艳,装饰华丽的彩色陶瓷,金属工艺品,金属器皿上的精细雕刻、镶嵌工艺都是摩洛哥风格的典型特征。

拱门 – 拱门在摩洛哥很常见,可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个拱门是三叶草形的马蹄形。 第二个像一个圆形的钥匙孔。 这些被称为摩尔拱门。
平铺 – 重叠的屋顶瓦片在西班牙的影响之后变得流行起来; 瓷砖主要是手工上釉的。
安达卢西亚花园 – 格拉纳达阿罕布拉花园的景观是摩洛哥公共和私人花园的最大灵感。
建筑物不能高于四层。
土地使用规定要求计划区域的百分之二十为庭院或花园。
阳台不得忽略邻居住宅。
所有建筑物的屋顶应该平坦。
建筑法规保留了该国原有的建筑特色并平衡了快速城市化。

瓷砖 – Zellige瓷砖通常被错误地标记为“马赛克”,用于装饰建筑物和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内墙,地板和喷泉。 zellige的现代用途已将其用于家具和其他室内装饰。
喷泉 – 在改造之前,水已经是摩洛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祷告前的仪式沐浴,伊斯兰教在功能上使水变得更加重要。 因此,也代表天堂的喷泉无处不在,以服务于每个人。
清真寺 – 伊斯兰教传入之后,摩洛哥以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建造了清真寺。
几何设计和花卉图案蔓藤花纹 – 基于伊斯兰信仰,避免使用人类或动物图像是可取的,导致花卉图案(蔓藤花纹)和几何图案的传播。 摩洛哥建筑装饰的主题主要雕刻成石头,石膏和木材。

哈桑二世清真寺

现代设计演绎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海岸线之外的人工岛上﹐占地4.5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以伊斯兰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外墙用白色石灰石堆叠而成,折射在蔚蓝的海面上,形成一种慑人的宏伟力量。而再看建筑的细部,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几何图案和阿拉伯传统拱形窗,又为这座庞然大物增添几分柔和,稍稍中和了它的英武之气。博物馆中庭偌大的银色穹顶之下,150英尺高的玻璃幕墙装饰四壁,人们可以透过它望见碧海金沙。

他在埃及开罗的伊本•图伦清真寺,终于找到了他理想的设计原型。大家可以对比下他设计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和伊本•图伦清真寺神韵极度相似。

简洁的白色石灰石,以几何式的方式叠加成伊斯兰的风格建筑,中央的穹顶连接起不同的空间,古朴且自然。博物馆内收集并保存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伊斯兰艺术品,它们来自三大洲,横跨了7世纪到19世纪的时间长河。为了表现伊斯兰建筑的本质,贝聿铭在中东考察了好几个月,研读穆罕默德的理论,亲自到埃及,突尼斯等地采风。由于担心这个博物馆会被周围环境所淹没,他请求卡塔尔的王储为其建立 一个独立的岛。博物馆内部还有图书馆、餐厅等功能空间,在其盛大的开馆仪式上,还请来了中国著名音乐家马友友表演。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的费萨尔清真寺

德黑兰的Vali-e-Asr清真寺

Golshahr清真寺

参考文献

[1]欢彦.沉睡的文明——消失的古巴比伦[J].中文自修,2013(28):60-62.
[2]陈燮君.亚述遗珍 古风艺韵[J].上海文博论丛,2006(03):6-14.
[3]刘月琴.伊斯兰教的产生和阿拉伯半岛统一国家的形成(上)[J].西亚非洲,1983(06):36-42.
[4]何亮.建筑艺术大师安东尼·高迪多元化设计风格浅议[J].大众文艺,2012(21):89-90.
 

结束语

本杂志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了伊斯兰美学的内容,包含了闪米特人、 阿拉伯半岛、两河流域、泰姬陵、阿尔罕布拉宫、科尔多瓦、摩尔风格、摩洛哥风格、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知识等。伊斯兰教认为审美可以使人类心灵愉悦,并领悟到宇宙深刻的内涵。而伊斯兰美学在现代仍影响着许多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们去创造出更多的艺术作品。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