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思: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

其他分类其他2024-10-28
442

业务发展部党支部
王思

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交流专栏

摘要

 abstract 

       本文采取自问自答的方式,从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出发循序渐进切入,立足岗位本职工作,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对全会精神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一是简要回顾历届三中全会主题主线,回答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二是从改革紧迫性、必要性以及不改革后果分析思考,回答为什么一定要改革;三是对比英美金融发展模式,回答改革必须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现代金融发展之路;四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回答经济的“虚”与“实”,回答金融必须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最后,作者结合具体工作,就创新业务更好地开展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二十届三中全会于在北京召开,主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随后,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文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定》的说明。公司党委和部门党支部第一时间开展了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学习和研讨,本人在学习中产生了一些疑问,并以问题为导向查阅了相关政策资料,形成了以下心得体会。
        ★ 思考一:我们为什么要改革?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中全会”便与“改革”紧密相连。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在两届代表大会中间,一般召开七次中央全会。其中,三中全会通常承担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使命,例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三中全会与改革的密切关系体现在:

业务发展部党支部/王思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

第一,历届三中全会的主题,都是针对当时形势下经济社会面临的关键问题,问题是改革的动因。第二,三中全会的改革并不局限于经济改革,而是全面改革,改革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例如,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一篮子改革举措: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等。第三,历届三中全会的主题之间具有延续性,是持续渐进式改革。例如,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到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体现了改革的坚定步伐、久久为功;再如十二届三中全会“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到十三届三中全会“为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扫清道路”,体现了改革道路的艰辛与不易;再如,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二十届三中全会,一直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体现了改革的坚定和决心。
       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历届三中全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

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总结下来改革围绕两大主线:一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以,用大白话说改革目的就是为了使老百姓过好日子、实现共同富裕,使命就是要建立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思考二:改革这么难,不改行不行?
       “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既然改革这么难,那么干脆不改了行不行?干脆宣布中国已经建成了新体制,再也无需改革,行不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周其仁早在2017年出版的《改革的逻辑》一书对此就有了论述,周其仁认为改了一半不再改,大的麻烦在后面。原因主要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不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不推进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政治改革,很多社会矛盾会呈现连锁爆发趋势。仅办贪官,不改体制,老虎、苍蝇生生不息,没完没了;第二个层面,当更年轻的人群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对体制、政策以及自己所处环境的评价,有不同于上一代人的新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

照系,也有他们对理想社会更高的预期,所以改革还要和正在成为主流人口的期望值相匹配。要是改得过慢,跟不上年轻一代人对社会的期望,也会出问题,也可能让失望情绪弥漫,那就无从动员一代代人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第三个层面,很多制度性的变量改得过慢、改得不到位,会激发越来越多的法外行为、法外现象。因此,我们不仅要改革,还需要和时间赛跑。
        ★ 思考三:改革是否有可以照搬的经验?
       在国际上提起金融发展模式,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美国的华尔街金融模式,但是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证明美国的金融发展模式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美国整个金融制度体系是为少数富人和资本服务,因此银行和信贷公司不顾一切追求更多的利润,大胆“创新”,不计后果地将大

量资金贷出并打包转售,形成泡沫经济,在泡沫破灭时引发金融危机,殃及全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金融危机的形成有过系统的总结,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资本主义经济中金融和信用体系的过度发展,一方面它有利于克服其在生产、销售和消费等方面的矛盾,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它又把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成倍成倍地加以放大,使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脱离,金融市场中投机、赌博和欺诈盛行,由此引发的经济危机会更加迅速更加猛烈地波及整个经济体系,形成全局性的严重危机。因此,我们所要创造和发展的金融体系,绝对不能简单机械地以美国金融体系为样本,照搬复制,而是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那么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否有可以复制的模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也作出了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第一梯队金融中心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

纽约和伦敦,其中纽约以在岸业务为主、带动离岸业务,而伦敦则是以离岸业务为主、带动在岸业务。无论哪种模式,国际上公认的金融中心都有以下特征,一是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依撑;二是开放的市场,这个开放是多方面的,包括金融市场、资本账户、贸易、人才等。
       对标成熟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在经济实力依撑方面,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太地区已经赶上并超过了欧洲和北美,成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经济板块,为上海建设覆盖亚洲,辐射全球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其次,在资本账户开放方面,2015年正式落地上海自贸区的自由贸易账户(FT)体系,是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资本账户开放的重要一步。第三,在贸易和金融市场开放方面,2011年上海率先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外汇管理试点至今已13年,期间境外股权投资领域和方式不断拓展,吸引外资投向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先导产业,实现了境外资本“引进来”;同时,2018年设立的科创板,定位于“硬科技”,为国内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打造“走出去”的企业所需要的国内技术和服务支撑的供应链生态体系,也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升了服务贸易的能级和竞争力,从而避

免发达国家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所带来的国内产业空心化的结局。所以我们既要总结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普遍规律,也要在建设中不忘金融工作的初心,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始终牢记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 思考四:金融该怎样服务实体经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金融体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部署,集中反映在《决定》第18条“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部分,而这短短656个字中多次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也提出了要培育“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那什么是“虚”什么是“实”?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

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有过精辟论述。首先,关于虚拟经济的界定。马克思指出,劳动可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生产性劳动创造财富(价值),属于实体经济部门;非生产性劳动不直接创造财富(价值),属于虚拟经济部门。虚拟经济作为实体经济的延伸虽不创造财富(价值),但通过提供资金融通、商品流通等服务,可以协助实体经济提高财富生产效率。其次,关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马克思认为:虚拟经济发展必须依托于实体经济,若脱离实体经济自行膨胀,必形成经济泡沫,最终会导致金融危机。而要抑制虚拟资本膨胀,前提是全社会利润率要平均化(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利润平均化需满足两个条件:部门间可以自由竞争;资本在不同部门能够自由流动。

       结合国内实际情况,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应该至少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应该是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创新,能够有效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强化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及其他国家重大战略的金融支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文章。二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需要提升,包括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进自主可控的跨境支付体系建设”、“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等。
       结合中国结算的具体工作,中国结算目前正全力推进FOCUS系统建设,正是落实建设自主可控的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举措,而已经推出的DVP结算制度改革和正在推进的债券回购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推动中国结算走向更加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
        结合自身岗位工作,在今后的创新业务开展中,本人将多问几个为什么:
       一是这种创新可以为实体经济带来什么助力和改善?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更主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

的去挖掘产品运作原理和其底层资产情况,例如,自2021年内地推出公募REITs产品以来,其产品性质一直是公募基金,但是其底层资产种类不断扩容,由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不断拓展至绿色能源、数据中心、消费和养老设施等,体现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引导和支持。
       二是这种创新是服务于少数富人群体还是广大人民群众?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创新服务的对象有更深入的调研和分析,需要基于数据统计来分层分类精准施策,对于没有历史数据的创新业务还需要进行合理测算和预估。
       三是怎样使得这种创新更符合中国市场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例如,在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的金融监管能力怎么能够更好的与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学习国际先进的监管工具;再如在跨境互联互通产品设计中,借鉴历史上的极端事件,制定充分的风险应急措施,以应对国际资本的扰动甚至金融制裁。
       学深是为促干、求真是为务实,通过学习本人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改革的迫切性和自身本领的不足,下一步还需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不断提升工作质量,为中国结算高质量服务金融市场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宣)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