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讲透中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利尿通淋药·利湿退黄药知识点合集

其他分类其他2022-02-10
12666

目录
芳香化湿药
  第1讲 藿香 ———————————— 5p
  第2讲 佩兰 ———————————— 11p
  第3讲 苍术 ———————————— 16p
  第4讲 厚朴 ———————————— 21p
  第5讲 砂仁 ———————————— 26p
  第6讲 白豆蔻 ——————————— 30p
  芳香化湿药综合思考题 ——————— 35p
利水渗湿药
  第5讲 茯苓 ———————————— 38p
  第5讲 猪苓 ———————————— 44p
  第5讲 苡仁 ———————————— 48p

  第4讲 泽泻 ———————————— 53p
  利水渗湿药综合思考题 ——————— 57p
利尿通淋药
  第1讲 车前子 ——————————— 59p
  第2讲 滑石 ———————————— 64p
  第3讲 木通 ———————————— 69p
  第4讲 通草 ———————————— 74p
  第5讲 瞿麦 ———————————— 78p
  第6讲 萹蓄 ———————————— 82p
  第7讲 地肤子 ——————————— 86p
  第8讲 石韦 ———————————— 90p
  利尿通淋药综合思考题 ——————— 95p

利湿退黄药
  第1讲 茵陈 ———————————— 97p
  第2讲 金钱草 ——————————— 102p
  第3讲 虎杖 ———————————— 106p
  利湿退黄药综合思考题 ——————— 111p

芳香化湿药
第一讲 藿香
课程总结:芳香类药物自带香味,能化湿邪,多用于长夏季节,常用于脾胃疾病。寒、湿二邪合而为患,需配伍温里药,如干姜;湿、热二邪合而为患,需配伍清热燥湿药,如黄连、黄芩、黄柏;除以上配伍外,还应配伍行气、理气的药物。
芳香类药物具有发散作用,燥可化湿,却易伤津液、阴液,使用时中病即止。
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基本上是后下,一般在药煎好前五分钟放入,小火慢炖五分钟即可。
解表类药本身有辛味,辛味发散,不宜久煎,15~20分钟;化痰类、温里类药正常煎煮,30~40分钟;矿石类、贝壳类药物需先煎、久煎半小时、四十分钟;制附子需先煎一小时,水牛角先煎三个小时。
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各地均产。
一.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二.功效: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三.应用:
    1、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闷。可用藿香与苍术、厚朴、半夏配伍治疗。藿香是芳香化湿的要药,凡湿阻中焦、中气不运、痞满、食欲不振、呕吐皆可使用。藿香配苍术,是治疗湿阻中焦所致胃脘部痞满、食欲不振、呕吐的常用对药。
    2、用于呕吐,藿香芳香化湿浊,又具和中止呕之效,以脾胃湿浊引起呕吐最宜。与半夏配对适用于除妊娠呕吐外的一切呕吐;配伍黄连适用于湿热呕吐;与党参合用适用于脾胃虚弱呕吐;与砂仁配对适用于妊娠呕吐。
    3、用于暑湿及湿温初起,藿香性温不燥,化湿兼发表。与紫苏、半夏等组方的藿香正气,用于夏月乘凉感受风寒、夏天过食生冷伤及体内阳气,湿邪中阻所致的一系列症状,既有表证,又有内伤脾胃之证。
四.用法:3~6g  藿香叶偏于解表,梗偏于和中止呕、芳香化湿
五.验方:新鲜的藿香叶祛暑
    1、预防中暑:绿茶3g 藿香叶两片泡喝水。
    2、清热解暑,化湿和中,健脾开胃:用鸡蛋清把淀粉或白面粉,搅成稀糊状,倒入洗净、晾干的新鲜藿香叶,单片放油锅炸至微黄食用。

六.口诀:芳香化湿广藿香,湿阻中焦脘腹胀,
                  和中止呕参伍配,化浊解表暑湿伤。
知识点梳理:
1、芳香化湿药物常用于哪类疾病?
    芳香类药物自带香味,能化湿邪,多用于长夏季节,常用于脾胃疾病。
2、藿香的性味归经是什么?
    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
3、藿香的功效有哪些?
    藿香有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
4、藿香有哪些应用?
    ①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闷。可用藿香与苍术、厚朴、半夏配伍治疗。藿香是芳香化湿的要药,凡湿阻中焦、中气不运、痞满、食欲不振、呕吐皆可使用。藿香配苍术,是治疗湿阻中焦所致胃脘部痞满、食欲不振、呕吐的常用对药。
    ②用于呕吐,藿香芳香化湿浊,又具和中止呕之效,以脾胃湿浊引起呕吐最宜。与半夏配对适用于除妊娠呕吐外的一切呕吐;配伍黄连适用于湿热呕吐;与党参合用适用于脾胃虚弱呕吐;与砂仁配对适用于妊娠呕吐。

    ③用于暑湿及湿温初起。藿香性温不燥,化湿兼发表。与紫苏、半夏等组方的藿香正气,用于夏月乘凉感受风寒、夏天过食生冷伤及体内阳气,湿邪中阻所致的一系列症状,既有表证,又有内伤脾胃之证。
5、藿香是什么方面的要药?
    藿香是芳香化湿的要药。
6、藿香和哪些药物配伍能治疗不同性质的呕吐?
    藿香芳香化湿浊,又具和中止呕之效,以脾胃湿浊引起呕吐最宜。与半夏配对适用于除妊娠呕吐外的一切呕吐;配伍黄连适用于湿热呕吐;与党参合用适用于脾胃虚弱呕吐;与砂仁配对适用于妊娠呕吐。
思考题:
1、煎药中先煎和后下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芳香类药物需后下?
    先煎的药物多是质地坚实、药力难以煎出的矿物质药,龙骨、石膏、磁石、牡蛎等贝壳类的,一般先煎为15~20分钟,有毒的附子需先煎一小时;后下的多是气味芳香,药性轻散的药物,如芳香类药、辛味的解表类药,芳香类药一般在药煎好前放入,小火慢炖五分钟即可。

2、什么情况下能服用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用于暑湿及湿温初起伤及体内阳气,湿邪中阻所致的一系列症状,既有表证,又有内伤脾胃之证。主要症状:夏月乘凉感受风寒所致恶寒、发热、浑身酸困不舒服、不想吃饭、大便稀;夏天过食生冷导致不想吃饭、恶心、大便溏、脘腹不舒服。

第二讲 佩兰
课程总结: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四川、广西、广东等地。 一.性味归经:辛、平,归脾、胃、肺经二.功效:芳香化湿,醒脾和中,发表解暑三.应用:    1、用于湿阻中焦,佩兰气味芳香、化湿和中似藿香。常与藿香相须为用治疗湿阻中焦脘腹痞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类疾病。
    2、用于脾经湿热致口中甜腻、多涎、口臭的脾瘅。佩兰芳香化湿、性平不燥,可醒脾开胃、化浊、化陈腐,治疗时配伍黄芩、白芍、甘草。若有新鲜佩兰,可放于口中嚼,配合内服内外兼治。
    3、用于外感暑湿或湿温初起。用阴干的佩兰叶3片、藿香叶3片、荷叶半片冲泡,代茶饮,可治疗外感暑湿;配伍滑石、苡仁、藿香,用于湿温初起时体温升高,身上粘滞不爽。
    提示:糖尿病的早期不是脾瘅,不能用佩兰治疗。
四.用干品3~6g,鲜品加倍。

五.对药:
    1、佩兰+石菖蒲 :合用可化湿浊,醒脾胃,常用于胃脘部胀满、痞满不适、不思饮食;
    2、佩兰 + 荷叶:合用可以升清、化湿、袪暑。
六.口诀:芳香化湿用佩兰,湿阻中焦化痞满,
                  暑湿湿温须藿香,醒脾开胃疗脾瘅。
知识点梳理:
1、佩兰的性味归经是什么?
    佩兰味辛,性平,归脾、胃、肺经。
2、佩兰的功效有哪些?
    佩兰有芳香化湿,醒脾和中,发表解暑的功效。
3、佩兰有哪些应用?
    ①用于湿阻中焦,佩兰气味芳香、化湿和中似藿香。常与藿香相须为用治疗湿阻中焦脘腹痞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类疾病。
    ②用于脾经湿热致口中甜腻、多涎、口臭的脾瘅。佩兰芳香化湿、性平不燥,可醒脾开胃、化浊、化陈腐,治疗时配伍黄芩、白芍、甘草。若有新鲜佩兰,放于口中嚼,配合内服内外兼治。

    ③用于外感暑湿或湿温初起。用阴干的佩兰叶3片、藿香叶3片、荷叶半片冲泡,代茶饮,可治疗外感暑湿;配伍滑石、苡仁、藿香,用于湿温初起时体温升高,身上粘滞不爽。
4、用佩兰治疗外感暑湿有什么小偏方?
    佩兰有发表解暑的作用,外感暑湿时可用佩兰叶3片、藿香叶3片、荷叶半片阴干,用85℃水冲泡代茶饮。
5、口水多、口中甜腻、口臭是什么原因?需不需要治疗呢?
    “脾为胃行其津液”,脾虚、脾失运化会导致口水多;口中甜腻则是因为湿邪困脾、脾失运化;脾经湿热,过度腐熟则口臭,合起来湿热困脾称为脾瘅。
    佩兰芳香化湿、性平不燥,醒脾开胃、化浊、化陈腐,能用于脾经湿热的脾瘅,可用佩兰6g黄芩3g白芍9g甘草3g配伍治疗,若有新鲜佩兰,放于口中嚼,配合内服内外兼治。
思考题:
同是芳香化湿药佩兰与藿香有什么不同?
    佩兰与藿香作用相近,都有芳香化湿,发表解暑的功效,都能用于外感暑湿或湿温初起,湿阻中焦,藿香与佩兰常常相须为用。

    不同的地方是藿香微温,佩兰性平。藿香是芳香化湿的要药,止呕的作用强于佩兰。凡湿阻中焦、中气不运、痞满、食欲不振、呕吐皆可使用藿香,以脾胃湿浊引起呕吐最宜。佩兰性平不燥,可醒脾开胃、化浊、化陈腐,能用于脾经湿热引起的口中甜腻、多涎、口臭的脾瘅。

第三讲 苍术
课程总结: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主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陕西、河南等地。一.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肝经二.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三.应用:    1、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苍术偏重于脾,芳香燥烈,有较强的燥湿健脾之功,凡湿阻中焦,运化失职引起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倦怠乏力、舌苔厚腻者实为要药。湿邪困脾,运化失职,配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脾胃虚弱,湿聚水停的痰饮导致的泄泻、水肿,可与猪苓、茯苓、泽泻等配伍。
    2、用于风湿痹痛,脚气痿躄(bì),带下、湿疹。苍术味辛、性温,燥湿,常用于湿胜的着痹,可配伍独活、威灵仙、苡米仁治疗;以湿热下注为主的脚气痿躄,可与黄柏、栀子配伍;湿热下注的带下、湿疹,配伍黄芩、龙胆草、栀子。
    3、用于夹湿邪的风寒感冒。苍术辛香燥烈,开腠理而发汗,可用配伍羌活、防风、白芷等组成的九味羌活汤治疗。
    4、用于夜盲、目昏涩,苍术可与羊肝或猪肝煮汤食用。

    苍术外可散寒湿,内可化湿浊,凡湿邪为患无论上下、内外皆可使用。
四.用法:5~10g
五. 口诀:燥湿健脾要苍术,芳香燥烈诸湿除,
                寒热内外合理伍,与肝煮食可明目。
知识点梳理:
1、苍术的性味归经是什么?
    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
2、苍术的功效有哪些?
    苍术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
3、苍术有哪些应用?
    ①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苍术偏重于脾,芳香燥烈,有较强的燥湿健脾之功,凡湿阻中焦,运化失职引起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倦怠乏力、舌苔厚腻者实为要药。湿邪困脾,运化失职,配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脾胃虚弱,湿聚水停的痰饮导致的泄泻、水肿,可与猪苓、茯苓、泽泻等配伍。
    ②用于风湿痹痛,脚气痿躄,带下、湿疹。苍术味辛、性温,燥湿,常用于湿胜的着痹,配伍独活、威灵仙、苡米仁治

疗;以湿热下注为主的脚气痿躄,可与黄柏、栀子配伍;湿热下注的带下、湿疹,配伍黄芩、龙胆草、栀子。
    ③用于夹湿邪的风寒感冒。苍术辛香燥烈,开腠理而发汗,可用配伍羌活、防风、白芷等组成的九味羌活汤治疗。
    ④用于夜盲、目昏涩,苍术可与羊肝或猪肝煮汤食用。
    苍术外可散寒湿,内可化湿浊,凡湿邪为患无论上下、内外皆可使用。
4、湿阻中焦引起的不同症状,苍术可以配伍哪些药治疗?
    苍术芳香燥烈,有较强的燥湿健脾之功。湿邪困脾,运化失职,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倦怠乏力、舌苔厚腻时,配伍厚朴、陈皮治疗;湿阻中焦,脾胃虚弱,湿聚水停的痰饮导致的泄泻、水肿,可与猪苓、茯苓、泽泻等配伍。
5、苍术更适合用于哪类的风湿痹痛?
    苍术味辛、性温,燥湿,更适用于重浊不爽、屈伸不利湿胜的着痹,常与独活、威灵仙、苡米仁配伍。
6、用苍术治疗夜盲症的食疗方是什么?
    治疗夜盲症可用苍术、羊肝或猪肝煮汤食用。

思考题:
苍术、藿香、佩兰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苍术性温,藿香性微温,佩兰性平,都能化湿、醒脾。藿香、佩兰偏重于胃,苍术偏重于脾,苍术燥湿之效强于藿香、佩兰,被称为燥湿之品,燥湿健脾作用强,有明目、开腠理的作用;藿香主要用于暑月感受寒湿、或内伤生冷的湿阻中焦证;佩兰常与藿香相须为用,能治疗脾瘅。

第四讲 厚朴
课程总结: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主产于陕西、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一.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二.功效:行气,燥湿,消积,平喘三.应用:    1、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吐泻。厚朴苦燥辛散,既可燥湿,又可下气、消积、除胀,为除胀满的要药。大凡湿阻、食积、气滞所致胀满都为实证,皆可使用厚朴,可配伍苍术、陈皮。虚证胀满不可使用厚朴。
    2、用于食积气滞,腹胀便秘,可与大黄、枳壳等配伍。
    3、用于痰饮咳喘,厚朴降气、化痰涎而平喘,常与苏子、陈皮、半夏配伍;寒饮化热的咳喘,可用厚朴配伍生石膏、麻黄、杏仁等,如厚朴麻黄汤;宿有喘疾,外感风寒诱发的咳喘,可用厚朴、桂枝、杏仁等组方的桂枝厚朴杏子汤。
    4、用于梅核气,可用厚朴6克、半夏10克、茯苓12克、苏叶3克、生姜3片治疗。
    厚朴可用于无论寒热的咳喘,以及有形、无形的实满。

四.用法:3~9g
五.口诀:消胀除满首厚朴,燥湿下气消积功,
                  寒热咳喘皆可用,梅核燥湿与宽中。
知识点梳理:
1、厚朴的性味归经是什么?
    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2、厚朴的功效有哪些?
    厚朴有行气,燥湿,消积,平喘的功效。
3、厚朴有哪些应用?
    ①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吐泻。厚朴苦燥辛散,既可燥湿,又可下气、消积、除胀,为除胀满的要药。大凡湿阻、食积、气滞所致胀满都为实证,皆可使用厚朴,可配伍苍术、陈皮。虚证胀满不可使用厚朴。
    ②用于食积气滞,腹胀便秘,可与大黄、枳壳等配伍。
    ③用于痰饮咳喘,厚朴降气、化痰涎而平喘,常与苏子、陈皮、半夏配伍;寒饮化热的咳喘,可用厚朴配伍生石膏、麻黄、杏仁等,如厚朴麻黄汤;宿有喘疾,外感风寒诱发的咳喘,可用厚朴、桂枝、杏仁等组方的桂枝厚朴杏子汤。
    ④用于梅核气,可用厚朴6克、半夏10克、茯苓12克、苏叶3

克、生姜3片治疗。
    厚朴可用于无论寒热的咳喘,以及有形、无形的实满。
4、厚朴是治疗什么疾病的要药?
    厚朴苦燥辛散,既可燥湿,又可下气、消积除胀,为除胀满的要药。
5、什么是梅核气?用厚朴治疗梅核气的验方是什么?
    梅核气是指咽喉部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与慢性咽炎不同,没有发痒、疼痛、灼热的感觉。治疗梅核气,可用厚朴6克、半夏10克、茯苓12克、苏叶3克、生姜3片配伍。
6、厚朴用于咳喘时分不分寒热?
    厚朴用于咳喘时不分寒热皆可使用。寒痰咳喘配伍苏子、陈皮、半夏;寒饮化热的咳喘,可用厚朴配伍生石膏、麻黄、杏仁等,如厚朴麻黄汤。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厚朴可以一药三用?
    厚朴有行气,燥湿,消积的功效,并可用于同一部位,因此具有一药三用之功。
2、厚朴为什么不能用于虚证的胀满?
    厚朴为辛温之品、燥烈之性容易耗伤人体的正气。厚朴的苦

燥辛散,既可燥湿,又可下气、消积、除胀,大凡湿阻、食积、气滞所致胀满都为实证,皆可使用厚朴,为除胀满的要药,但脾胃虚弱等虚证胀满应健脾益气,不可使用厚朴。

第五讲 砂仁
课程总结:
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
一.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二.功效: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三.应用:    1、用于湿阻中焦,脘痞不饥。砂仁辛散温通,气味芳香,化湿醒脾、开胃、行气温中之效皆佳,为醒脾之良药,以寒湿气滞为最宜。凡湿邪困阻脾胃或气滞,引起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甚则呕吐、泄泻都可用砂仁。湿阻中焦配伍厚朴、苍术;食积气滞可与厚朴、木香配伍;脾虚气滞时常用砂仁配伍党参、茯苓。
    2、用于脾胃虚寒泄泻、呕吐,砂仁善温中散寒,止呕止泻,常与干姜、附子配伍。
    3、用于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砂仁行气和中、止呕和安胎。妊娠恶阻,配伍紫苏、白术治疗;胎动不安时可用砂仁与人参、白术、熟地配伍。
四.用法:3~6g

五. 口诀: 砂仁醒脾又和胃,湿阻中焦气滞退, 
                 脾胃虚寒呕吐泻,恶阻胎动功效最。
知识点梳理:
1、砂仁的性味归经是什么?
    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
2、砂仁的功效有哪些?
    砂仁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
3、砂仁有哪些应用?
    ①用于湿阻中焦,脘痞不饥。砂仁辛散温通,气味芳香,化湿醒脾、开胃、行气温中之效皆佳,为醒脾之良药,以寒湿气滞为最宜。凡湿邪困阻脾胃或气滞,引起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甚则呕吐、泄泻都可用砂仁。湿阻中焦配伍厚朴、苍术;食积气滞可与厚朴、木香配伍;脾虚气滞时常用砂仁配伍党参、茯苓。
    ②用于脾胃虚寒泄泻、呕吐,砂仁善温中散寒,止呕止泻,常与干姜、附子配伍。
    ③用于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砂仁行气和中、止呕和安胎。妊娠恶阻,配伍紫苏、白术治疗;胎动不安时可用砂仁与人参、白术、熟地配伍。

4、砂仁更适宜哪类吐泻?
    砂仁性温,归脾胃经,善温脾胃、温中散寒,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泄泻、呕吐。
5、不同原因引起的气滞胀满怎样用砂仁配伍治疗?
    凡湿邪困阻脾胃或气滞,引起脘腹胀满都可用砂仁。砂仁辛散温通,气味芳香,化湿醒脾、开胃、行气温中之效皆佳,为醒脾之良药,以寒湿气滞为最宜。湿阻中焦配伍厚朴、苍术;食积气滞可与厚朴、木香配伍;脾虚气滞时常用砂仁配伍党参、茯苓。
6、砂仁适用于什么样的胎动不安?
    砂仁适用于由气血亏虚引起的胎动不安,常配伍人参、白术、熟地。
思考题:
1、妊娠恶阻是什么意思?用砂仁怎么配伍治疗?
    妊娠恶阻是指怀孕后出现的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砂仁行气和中,有止呕和安胎的作用,可配伍紫苏、白术治疗。
2、我们学过的哪些药物可用于安胎?
    已学过的紫苏、黄芩、桑寄生、砂仁可用于安胎。紫苏行气宽中,顺气安胎;黄芩清热而安胎;桑寄生补肝肾而安胎;砂仁行气和中而达到止呕和安胎的作用。

第六讲 白豆蔻
课程总结:白豆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一.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二.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三.应用:    1、用于湿阻中焦,脾胃气滞。白豆蔻辛温芳香,可以化湿行气,且具开胃消食作用,故在治疗湿阻中焦,脾胃气滞所致纳呆、脘腹胀满时,是一味非常好的药物。
      ①脾胃湿滞,脾胃气滞的实证,配伍苍术、厚朴、陈皮;
      ②脾虚湿阻,气滞中焦的虚证,配伍黄芪、党参、炒白术;
     ③食积不消,脾胃气滞的实证,可与枳实、山楂、陈皮配伍。
    2、用于湿温初起。白豆蔻味辛,归肺经,温湿初起,湿重时配伍薏仁、杏仁着重化湿;热重时配伍黄芩清肺热。
    3、用于寒湿呕吐,白豆蔻性温,入脾胃经,胃寒、湿阻中焦、气滞呕吐尤为宜,可配伍藿香、半夏等,三者为治疗寒湿呕吐的常用药对。

四. 用法:3~6g
五. 白豆蔻与砂仁最主要的区别:
    白豆蔻和砂仁都可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在湿阻中焦,脾胃气滞所引起的脘腹胀满、纳呆时两者相须为用。
    白豆蔻归肺、脾、胃经,温中作用偏于中上焦,偏胃,能降胃气,长于止呕;砂仁归脾、胃经,温中偏于中下焦,偏于脾,能升脾气,长于止泻。
六. 口诀: 化湿行气白豆蔻,湿阻中焦气滞证, 
                 湿温初起亦可用,还具温中止呕功。
七. 芳香化湿药共学习6味: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白豆蔻
相同之处:都可芳香化湿,都具醒脾之功。
不同点:
    藿香主要用于暑月感受寒湿、或内伤生冷的湿阻中焦证,偏重于胃;
    佩兰性平,常与藿香相须为用,能治疗脾瘅;
    苍术燥湿之品,燥湿健脾作用强,有明目、开腠理的作用;
    厚朴为除胀满的要药,用于有形、无形的实证胀满,无论寒热的咳喘,以及梅核气;
    砂仁为醒脾之良药,以寒湿气滞为最宜,还有行气和中、

止呕和安胎的作用;
    白豆蔻偏于胃,能降胃气,长于止呕。
知识点梳理:
1、白豆蔻的性味归经是什么?
    白豆蔻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
2、白豆蔻的功效有哪些?
    白豆蔻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的功效。
3、白豆蔻有哪些应用?
    (1)用于湿阻中焦,脾胃气滞。白豆蔻辛温芳香,可以化湿行气,且具开胃消食作用,故在治疗湿阻中焦,脾胃气滞所致纳呆、脘腹胀满时,是一味非常好的药物。
      ①脾胃湿滞,脾胃气滞的实证,配伍苍术、厚朴、陈皮;
      ②脾虚湿阻,气滞中焦属虚证,配伍黄芪、党参、炒白术;
     ③食积不消,脾胃气滞的实证,可与枳实、山楂、陈皮配伍。
    (2)用于湿温初起。白豆蔻味辛,归肺经,温湿初起,湿重时配伍苡仁、杏仁着重化湿;热重时配伍黄芩清肺热。
    (3)用于寒湿呕吐,白豆蔻性温,入脾胃,胃寒、湿阻中

焦、气滞呕吐尤为宜,可配伍藿香、半夏等,三者为治疗寒湿呕吐的常用药对。
4、白豆蔻最适用于哪类呕吐?
    白豆蔻性温,入脾胃经,胃寒、湿阻中焦、气滞的寒湿呕吐尤为适宜。
5、不同原因引起的脾胃气滞怎样用白豆蔻配伍治疗?
    白豆蔻辛温芳香,可以化湿行气,且具开胃消食作用,故可用于湿阻中焦,脾胃气滞所致纳呆、脘腹胀满。脾胃湿滞,脾胃气滞的实证,配伍苍术、厚朴、陈皮;脾虚湿阻,气滞中焦的虚证,配伍黄芪、党参、炒白术;食积不消,脾胃气滞的实证,可与枳实、山楂、陈皮配伍。
思考题:
白豆蔻和砂仁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白豆蔻和砂仁都可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在湿阻中焦,脾胃气滞所引起的脘腹胀满、纳呆时两者相须为用。
    白豆蔻归肺、脾、胃经,温中作用偏于中上焦,偏胃,能降胃气,长于止呕;砂仁归脾、胃经,温中偏于中下焦,偏于脾,能升脾气,长于止泻。

芳香化湿药综合思考题
1. 芳香化湿药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芳香化湿药都有芳香化湿,醒脾之功,多用于长夏季节,常用于脾胃疾病。 
2. 六味芳香化湿药各自擅长的是什么?
   藿香微温,主要用于暑月感受寒湿、或内伤生冷的湿阻中焦证,偏重于胃;
   佩兰性平,常与藿香相须为用,能治疗脾瘅;
   苍术是燥湿之品,性温偏重于脾,燥湿健脾作用强,有明目、开腠理的作用;
   厚朴为除胀满的要药,用于有形、无形的实证胀满,无论寒热的咳喘,以及梅核气;
   砂仁为醒脾之良药,以寒湿气滞为最宜,还有止呕和安胎的作用,温中偏于中下焦,偏于脾,能升脾气,长于止泻;
   白豆蔻偏于胃,温中作用偏于中上焦,能降胃气,长于止呕。
3. 芳香化湿药中有哪些是要药?
   藿香是芳香化湿的要药;苍术是湿阻中焦,运化失职引起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倦怠乏力、舌苔厚腻的要药;厚朴为除胀满的要药。

4. 芳香化湿药有哪些使用注意?
   芳香类药物具有发散作用,燥可化湿,却易伤津液、阴液,使用时中病即止。芳香类药物气味芳香不宜久煎,基本上是后下,一般在药煎好前五分钟放入,小火慢炖五分钟即可。

利水渗湿药
第一讲 茯苓
课程总结:利水渗湿药可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让肺、脾、肾代谢功能正常,而达到祛除水肿、痰饮等目的,主要用于水湿内停证。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陕西、河南、四川等地。
一.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二.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三.应用: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痰饮。茯苓利水而不伤正,性质平和,为利水渗湿要药,凡水饮水湿内停,无论寒热虚实皆可使用。
        ①由脾虚、水湿内停所致水肿、小便不利,配伍白术、泽泻、猪苓等;
        ②脾肾阳虚水肿,茯苓可与附子、干姜配伍治疗;
        ③水邪热邪互结的阴虚水肿,常与滑石、泽泻等配伍。
    2、用于脾虚所致痰饮眩晕、心悸,茯苓亦为要药。茯苓功善

利水渗湿、健脾,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痰饮眩晕,可用茯苓、桂枝、白术等组方的苓桂术甘汤治疗;痰饮心悸配伍桂枝、白术、远志;痰饮之邪内停于胃,茯苓常与半夏、生姜合用。
    3、用于脾虚食少,便溏泄泻。茯苓健脾,尤常用于脾虚湿盛者出现的泄泻。
    4、茯苓补心脾、宁心神,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尤长于心脾两虚证,此时多用茯神。茯神是茯苓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
四.用法:6~15g
五.对药:
    1、茯苓 + 黄芪:茯苓利湿为泄,黄芪益气为补,二者合用一补一泄,用于虚性水肿;
    2、茯苓 + 附子:茯苓健脾、利水渗湿,附子温肾阳,二者合用温阳利水,用于脾肾阳虚的水肿;
    3、茯苓 + 半夏:茯苓健脾,半夏化痰,二者合用祛痰利湿。
六.口诀: 利水渗湿用茯苓,寒热虚实其性平, 
                痰饮眩悸脾虚泻,补益心脾安神灵。

知识点梳理:
1、利水渗湿药大多有怎样的功效?
    利水渗湿药都有通利水道,渗泄水湿的功效。
2、利水渗湿药主要用于哪类疾病?
    利水渗湿类药主要用于水湿内停证。
3、茯苓的性味归经是什么?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
4、茯苓有哪些功效?
    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
5、茯苓主要应用于哪些疾病?
    ①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痰饮。茯苓利水而不伤正,性质平和,为利水渗湿要药,凡水饮水湿内停,无论寒热虚实皆可使用。
        1) 由脾虚、水湿内停所致水肿、小便不利,配伍白术、泽泻、猪苓等;
        2) 脾肾阳虚水肿,茯苓可与附子、干姜配伍治疗;
        3) 水邪热邪互结的阴虚水肿,常与滑石、泽泻等配伍。
    ②用于脾虚所致痰饮眩晕、心悸,茯苓亦为要药。茯苓功善利水渗湿、健脾,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痰饮眩晕,可用茯苓、桂枝、白术等组方的苓桂术甘汤治疗;痰饮心悸配伍桂枝

白术、远志;痰饮之邪内停于胃,茯苓常与半夏、生姜合用。
    ③用于脾虚食少,便溏泄泻。茯苓健脾,尤常用于脾虚湿盛者出现的泄泻。
    ④茯苓补心脾、宁心神,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尤长于心脾两虚证,此时多用茯神。茯神是茯苓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
6、茯苓是治疗那两类疾病的要药?
    茯苓利水而不伤正,性质平和,为利水渗湿要药,同时由脾虚导致运化失常,形成痰饮内停导致的眩晕心悸,茯苓亦为要药。
7、茯苓常用的对药都能治疗什么样的水肿?
    ①茯苓配黄芪,茯苓利湿为泄,黄芪益气为补,二者合用一补一泄,用于虚性水肿;
    ②茯苓配附子,茯苓健脾、利水渗湿,附子温肾阳,二者合用温阳利水,用于脾肾阳虚的水肿;
    ③茯苓配半夏,茯苓健脾,半夏化痰,二者合用祛痰利湿。
思考题:
1、利水渗湿药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祛除水湿的?
    肺为水之上源,脾为水之中州,肾主水。利水渗湿药是通过

通利水道、渗泄水湿,让肺、脾、肾代谢功能正常,而达到祛除水湿水肿的目的。
2、茯神、赤茯苓、白茯苓和茯苓是一回事吗?
    茯神是茯苓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心脾两虚证时多用茯神;赤茯苓是茯苓皮里面的红色部分,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叫白茯苓。赤茯苓的利水作用强于白茯苓,白茯苓和茯苓的作用一致。

第二讲 猪苓
课程总结: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四川、贵州、陕西、青海、宁夏等地。
一.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肾、膀胱经二.功效:利水渗湿三.应用:    1、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猪苓甘淡渗湿,没有补的作用,利水作用比茯苓强,凡水湿滞留者皆可用之,常与茯苓、泽泻配伍。
    2、用于肠胃虚寒,濡泻无度,可与肉豆蔻配伍治疗。
    3、用于阴虚有热引起的小便不利的淋浊,可与泽泻、阿胶配伍使用。
    4、用于湿浊带下,常与泽泻配伍。
四.用法:6~12g五.猪苓和茯苓的异同
相同点:
    1)都为菌类的药物,性味都是甘、淡、平;
    2)都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都可以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不同点:
    1)归经不同。茯苓归心、肺、脾、肾经,猪苓归肾、膀胱经;
    2)猪苓利水作用较强,茯苓性质更平和;
    3)茯苓有补的作用,有健脾、安神的功效;猪苓没有补的作用,单纯利水渗湿。
六.口诀:猪苓肾与膀胱经,利水渗湿尿不通,
                  泄泻淋浊带下病,湿邪有关机变更。
知识点梳理:
1、猪苓的性味归经是什么?
    猪苓味甘、淡,性平,归肾、膀胱经。
2、猪苓有什么功效?
    猪苓有利水渗湿的功效。
3、猪苓主要应用于哪些疾病?
    ①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猪苓甘淡渗湿,没有补的作用,利水作用比茯苓强,凡水湿滞留者皆可用之,常与茯苓、泽泻配伍。
    ②用于肠胃虚寒,濡泻无度,可与肉豆蔻配伍治疗。
    ③用于阴虚有热引起的小便不利的淋浊,可与泽泻、阿胶配

伍使用。
    ④用于湿浊带下,常与泽泻配伍。
4、猪苓只能用于哪类带下病?
    引起带下病的原因有湿热、脾虚、湿邪。治疗湿热带下需清热燥湿,脾虚带下要健脾,湿邪带下需利水渗湿。猪苓甘淡渗湿,有利水渗湿的功效,因此只适用于湿浊带下。
思考题:
1、猪苓和茯苓有什么异同?
   猪苓和茯苓都为菌类的药物,性味都是甘、淡、平,都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都可以用于水肿、小便不利。不同点有:归经不同,茯苓归心、肺、脾、肾经,猪苓归肾、膀胱经;茯苓有补的作用,有健脾、安神的功效,猪苓没有补的作用,单纯利水渗湿;猪苓利水作用较强,茯苓性质更平和。
2、用猪苓治疗濡泻要特别注意什么?
    湿盛则濡泻,濡泻是由湿邪引起,肠胃虚寒,水液分清别浊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濡泻。猪苓利水渗湿的作用强,而且无补的作用容易伤阴,人的体质不一样,肠胃虚寒程度也不一样,疾病又是动态的,因此剂量因人、因症状而异,不能随意使用。

第三讲 苡仁
课程总结:薏仁(薏米仁、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一.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脾、胃、肺经二.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解毒散结三.应用:    1、用于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等本虚标实证。薏仁淡渗利湿,又能健脾,标本同治一药二用,凡水湿内停皆可使用,尤以脾虚湿盛为宜。治疗下肢水肿,以健脾为主,利水渗湿为辅,配伍党参、白术、茯苓;治疗脚气浮肿,配伍防己、木瓜、苍术等。
    2、用于脾虚泄泻,常与茯苓、党参、白术合用。
    3、用于湿痹拘挛,薏仁渗湿除痹,舒筋脉、和拘挛,可与独活、防风、苍术配伍。
    4、薏仁性凉,能清热利湿,用于湿温初起,或暑湿邪在气分。
    5、用于肺痈,肠痈。薏仁能清肠道和肺经之热,从而有清热排脓的作用。配伍鱼腥草、冬瓜仁可用于上焦的肺痈;配伍桃仁、败酱草、丹皮可治疗下焦的肠痈。

四.验方:
    暑湿之邪侵犯人体出现头蒙、身上沉、困、恶心、呕吐、泄泻、不想吃饭等症状,可用薏仁30g绿豆30g西瓜皮50g熬汤喝,清暑除湿保健。
    做法:瓜皮翡翠色部分切成丁,和薏仁、绿豆一起熬成汤,注意绿豆熬熟但不能开花,否则影响效果。
五.用法:15~30g 
    药食两用,薏仁解毒散结,可用于面部痤疮的治疗,但抗癌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六.口诀: 苡仁健脾利水湿,水肿尿少及脚气, 
                脾虚泄泻湿痹拘,清热排脓内痈需。 
知识点梳理:
1、薏仁的性味归经是什么?
    薏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
2、薏仁有哪些功效?
    薏仁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解毒散结的功效。
3、薏仁主要应用于哪些疾病?
    ①用于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等本虚标实证。薏仁淡渗

利湿,又能健脾,标本同治一药二用,凡水湿内停皆可使用,尤以脾虚湿盛为宜。治疗下肢水肿,以健脾为主,利水渗湿为辅,配伍党参、白术、茯苓;治疗脚气浮肿,配伍防己、木瓜、苍术等。
    ②用于脾虚泄泻,常与茯苓、党参、白术合用。
    ③用于湿痹拘挛,薏仁渗湿除痹,舒筋脉、和拘挛,可与独活、防风、苍术配伍。
    ④薏仁性凉,能清热利湿,用于湿温初起,或暑湿邪在气分。
    ⑤用于肺痈,肠痈。薏仁能清肠道和肺经之热,从而有清热排脓的作用。配伍鱼腥草、冬瓜仁可用于上焦的肺痈;配伍桃仁、败酱草、丹皮可治疗下焦的肠痈。
4、薏仁都能治疗什么样的水肿?
    薏仁淡渗利湿,又能健脾,凡水湿内停皆可使用,尤以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等脾虚湿盛的本虚标实证为宜。
5、薏仁治疗水肿需配伍哪些药?
    薏仁在治疗下肢水肿时,标本同治一药二用,以健脾治本虚为主,利水渗湿为辅,配伍党参、白术、茯苓;治疗水湿下注足底的脚气浮肿,配伍防己、木瓜。

6、为什么薏仁能治疗肺痈、肠痈?
    薏仁能清肠道和肺经之热,从而有清热排脓的作用,可用于肺痈和肠痈的治疗。配伍鱼腥草、冬瓜仁可用于上焦的肺痈;配伍桃仁、败酱草、丹皮可治疗下焦的肠痈。
思考题:
1、天天吃薏米仁就能祛除体内的湿气吗?
    薏仁利水渗湿的功效是通过健脾而达到的,所以薏仁治疗的是脾虚了以后形成的内湿,对外来的湿邪作用不大,并且不论是外来的湿邪还是内湿,单独一个薏仁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比如说脾虚了产生的内湿,要配合党参、茯苓、白术;外湿之邪要配合独活、防风、苍术,都不是一味薏仁就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因此中医治病必须按照中医的理论去判断治疗,以免延误了病情。
2、薏仁和什么熬汤能清暑除湿?
    暑湿之邪侵犯人体出现头蒙、身上沉、困、恶心、呕吐、泄泻、不想吃饭等症状,可用薏仁30g绿豆30g西瓜皮50g熬汤喝,能起到清暑除湿的保健作用。注意绿豆熬熟但不能开花,否则影响效果。

第四讲 泽泻
课程总结: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主要分布于福建、四川、河北、山西、陕西、新疆、云南等地。
一.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肾、膀胱经二.功效: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三.应用:    1、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泄泻,痰饮眩晕。泽泻甘淡利湿,利水作用与茯苓相似,配伍茯苓、猪苓、桂枝,可治疗水肿胀满,小便不利;配伍党参、茯苓、白术,治疗脾胃虚寒所致泄泻;痰蒙神窍的眩晕,配伍健脾化痰和益气升阳药。
    2、用于热淋涩痛,滑精、带下病。泽泻性寒,清膀胱热,泄肾经虚火,既泄热又利湿,以下焦湿热为宜。治疗膀胱有热所致热淋涩痛,配伍木通、车前子、竹叶;肾经虚火所致滑精、带下病,配伍山萸肉、丹皮治疗。  
    3、用于化浊降脂,目前还待进一步验证
四.用法:6~10g五.口诀: 水湿为患多泽泻,下焦湿热尤贴切, 
                水肿胀满痰作眩,热淋涩痛滑精安。

知识点梳理:
1、泽泻的性味归经是什么?
    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
2、泽泻有哪些功效?
    泽泻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的功效。
3、泽泻主要应用于哪些疾病
    ①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泄泻,痰饮眩晕。泽泻甘淡利湿,利水作用与茯苓相似,配伍茯苓、猪苓、桂枝,可治疗水肿胀满,小便不利;配伍党参、茯苓、白术,治疗脾胃虚寒所致泄泻;痰蒙神窍的眩晕,配伍健脾化痰和益气升阳药。
    ②用于热淋涩痛,滑精、带下病。泽泻性寒,清膀胱热,泄肾经虚火,既泄热又利湿,以下焦湿热为宜。治疗膀胱有热所致热淋涩痛,配伍木通、车前子、竹叶;肾经虚火所致滑精、带下病,配伍山萸肉、丹皮治疗。
    ③用于化浊降脂,目前还待进一步验证。
4、泽泻更适用于哪个部位的水肿?
    泽泻甘淡利湿,利水作用适用于以下肢为主的水肿。
5、泽泻配伍哪些药可以治疗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是由水湿内停所致,可用泽泻配伍茯苓、猪苓、桂枝治疗。

6、泽泻的性味归经决定了它更适于清哪里的湿热?
     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所以能清泄膀胱和肾中之热。
思考题:
中药就是草药吗?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中药?
    草药不一定是中药,广义的草药包括草本、木本,以及动物类和矿石类,以植物药居多。而中药是指在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采集、炮制,并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中药的主要来源是草药。

利水渗湿药综合思考题
1、四味利水渗湿药共同的功效是什么?
    四味利水渗湿药性味甘淡平或微寒,都可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能使小便通畅,水肿消退,具有利水消肿作用,用于水湿内停之水肿、泄泻、痰饮等证。
2、四味利水渗湿药中哪味药是要药?
    茯苓利水而不伤正,性质平和,为利水渗湿要药,凡水饮水湿内停,无论寒热虚实皆可使用。同时,由脾虚导致运化失常,形成痰饮内停导致的眩晕心悸,茯苓亦为要药。
3、茯苓和薏仁有什么异同?
    茯苓甘、淡、平,归肾、膀胱经;薏仁甘、淡、凉,归脾、胃、肺经。茯苓和薏仁都可以利水渗湿,都可以健脾,茯苓多了一个安神的作用,薏仁可以除痹,同时还可以清热排脓,治疗肺痈和肠痈。
4、猪苓和泽泻有什么异同?
    猪苓和泽泻都归的是肾和膀胱经, 猪苓利水渗湿的作用是四味利水渗湿药中最强的,且无补的作用,凡水湿滞留者皆可用之;泽泻性寒还有泄热的作用,清膀胱之热,泄肾经“虚”火,既泄热又利湿,以下焦湿热为宜。

利尿通淋药
第一讲 车前子
课程总结:
利尿通淋药有利尿、通淋的作用,主要用于淋证。性味苦寒或多甘寒,特别容易清泄下焦湿热
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一.性味归经: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二.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三.应用: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证。车前子甘寒滑利,利水兼清热,水液内停、内热都可用。水肿、小便不利需利水渗湿、健脾,常配伍泽泻、茯苓、猪苓;治疗淋证,常用与木通、滑石、瞿麦等组方的八正散。
    2、用于暑湿泄泻,脾虚泄泻,小儿泄泻。车前子渗湿止泻、利小便实大便。治疗暑湿泄泻可与藿香、茯苓等配伍;治疗脾虚泄泻,需健脾,可用炒车前子与党参、茯苓、炒白术配伍。
    3、用于目赤、目暗昏花。车前子清肝明目,能治疗肝经有热所致目赤、目暗昏花,常与白菊、胆草同用;肝肾亏虚所致目暗昏花,可配伍熟地、麦冬、枸杞子。

    4、用于肺热咳嗽,车前子有清肺化痰的功效,常与瓜蒌、浙贝配伍。
四.验方:
    车前子3克研粉,用小米的稀米汤冲服,是治疗小儿泄泻的通用验方
五、用法:10~15g
    车前草是车前的全草,除具有车前子的功效外,还能清热解毒,外用可治疗红肿热痛的疮疡痈肿
六.口诀:热淋水肿用车前,分清别浊泄泻安,
                  目赤肿痛清肝热,肺热咳嗽化热痰。
知识点梳理:
1. 利尿通淋药主要用于哪类疾病的治疗?
    利尿通淋药有利尿、通淋的作用,主要用于淋证。
2. 车前子性味归经是什么?
    车前子味甘,性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3. 车前子有什么功效?
    车前子有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的功效。

4. 车前子有哪些应用?
    ①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证。车前子甘寒滑利,利水兼清热,水液内停、内热都可用。水肿、小便不利需利水渗湿、健脾,常配伍泽泻、茯苓、猪苓;治疗淋证,常用与木通、滑石、瞿麦等组方的八正散。
    ②用于暑湿泄泻,脾虚泄泻,小儿泄泻。车前子渗湿止泻、利小便实大便。治疗暑湿泄泻可与藿香、茯苓等配伍;治疗脾虚泄泻,需健脾,可用炒车前子与党参、茯苓、炒白术配伍。
    ③用于目赤、目暗昏花。车前子清肝明目,能治疗肝经有热所致目赤、目暗昏花,常与白菊、胆草同用;肝肾亏虚所致目暗昏花,可配伍熟地、麦冬、枸杞子。
    ④用于肺热咳嗽,车前子有清肺化痰的功效,常与瓜蒌、浙贝配伍。
5. 用车前子治疗小儿腹泻的验方是啥?
    小儿泄泻通用验方:车前子3克研粉,用小米的稀米汤冲服。
6. 车前子怎样配伍可用于不同原因引起的目暗昏花?
    车前子入肝经,有清肝明目的功效。肝经有热所致目赤、目暗昏花,可用车前子、白菊、胆草配伍使用;治疗肝肾亏虚所致目暗昏花,配伍熟地、麦冬、枸杞子。

思考题:
车前草和车前子有哪些不同?
    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有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的功效。
    车前草是车前的全草,除具有车前子的功效外,还能清热解毒,外用可治疗红肿热痛的疮疡痈肿。

第二讲 滑石
课程总结:
    滑石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镁〔Mg3(Si4O10)(OH)2〕,主产于我国山东、江西、江苏、陕西、山西等地
一.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
二.功效: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
三.应用:
    1、用于热淋、石淋。滑石性寒而滑,寒能清热,滑能利窍,是治疗湿热淋证的常用药,滑石、车前子、木通三者都有清热利尿的作用,常相须为用。
    2、用于暑湿烦热,小便短赤,湿温初起。滑石甘淡而寒,既可利水湿,又可解暑湿,暑湿烦热可用滑石、甘草泡水喝;湿温初起的表证,治疗时以祛除湿邪为重,常用滑石配伍薏仁、蔻仁、杏仁等的三仁汤。
    3、用于湿热水泻,滑石性寒既可清暑热,又可利水湿,别清浊,但不能用于脾胃虚寒泄泻。
    4、滑石祛湿敛疮、清热,外用可治疗湿疮和痱子;滑石手感细滑,常被作为推拿介质。

四、用法:10~20g
六.口诀:滑石甘淡性偏寒,湿热淋证用之安,
                  清热解暑湿温起,湿热水泻暑湿烦。
知识点梳理:
1. 滑石性味归经是什么?
    滑石味甘、淡,性寒,归膀胱、肺、胃经。
2. 滑石有什么功效?
    滑石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的功效。
3. 滑石有哪些应用?
    ①用于热淋、石淋。滑石性寒而滑,寒能清热,滑能利窍,是治疗湿热淋证的常用药,滑石、车前子、木通三者都有清热利尿的作用,常相须为用。
    ②用于暑湿烦热,小便短赤,湿温初起。滑石甘淡而寒,既可利水湿,又可解暑湿,暑湿烦热可用滑石、甘草泡水喝;湿温初起的表证,治疗时以祛除湿邪为重,常用滑石配伍薏仁、蔻仁、杏仁等的三仁汤。
    ③用于湿热水泻,滑石性寒既可清暑热,又可利水湿,别清浊,但不能用于脾胃虚寒泄泻。
    ④滑石祛湿敛疮、清热,外用可治疗湿疮和痱子;滑石手感

细滑,常被作为推拿介质。
4. 滑石可以用于哪些淋证?
    滑石性寒而滑,寒能清热,滑能利窍,是治疗湿热淋证的常用药,可用于热淋和石淋。
5. 滑石只能用于治疗哪类腹泻?
    滑石既可清暑热,又可利水湿,别清浊,只能用于湿热水泻,不能用于脾胃虚寒泄泻。
6. 用滑石治疗暑湿烦热的验方是啥?
    可用滑石15~18g,甘草3g泡水喝。滑石与甘草的比例为6:1,故此方名为六一散。
知识点梳理:
1. 滑石和车前子都有利水通淋的作用,临证时有什么不同?
    滑石和车前子都有利水通淋的作用,但性味归经和功效上还是有所不同。
    车前子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有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的功效;滑石味甘、淡,性寒,归膀胱、肺、胃经,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的功效。
    车前子和滑石常相须为用,都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证,暑湿泄泻。车前子还可用于目赤、目暗昏花,肺热咳嗽,

脾虚泄泻。滑石外用可治疗湿疮和痱子,还能作为推拿的介质,但是不能用于脾虚泄泻,需用炒车前子代替。
2. 痱子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痱子粉的主要成分是滑石。滑石手感细滑,味甘、淡,性寒,能清热解暑,祛湿敛疮,外用可治疗痱子。

第三讲 木通
课程总结:
木通是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陕西、河南、四川、安徽、江苏、江西等地
一.性味归经: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二.功效: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
三.应用:
    1、用于淋证,水肿。木通性寒,利尿的作用较强,用于湿热淋证,可使湿热之邪下行,因势利导从小便排出,常用与车前子、滑石等组方的八正散、八正合剂治疗。
    2、用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木通上清心经之火下除小肠之热,只可用于心火上炎引起的口腔溃疡,与生地、竹叶配伍的导赤散可除心烦、利尿。
    3、用于经闭,乳少,湿热痹证。
      木通归心经,入血分,性寒清热,有通经、下乳的作用:
        1)用于血瘀经闭的实证,配伍桃仁、丹参;
        2)用于痰湿、肝气郁结所致的乳少,乳汁不下,可与王                不留同用。
      风湿热邪所致的湿热痹证,配伍桑枝、苡仁。
四.用法:3~6g

五.口诀:清心泻肠木通寒,利尿通淋除心烦,
                  湿热痹证亦可用,经闭乳少合伍参。
知识点梳理:
1. 木通性味归经是什么?
    木通味苦,性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2. 木通有什么功效?
    木通有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的功效。
3. 木通有哪些应用?
    ①用于淋证,水肿。木通性寒,利尿的作用较强,用于湿热淋证,可使湿热之邪下行,因势利导从小便排出,常用与车前子、滑石等组方的八正散、八正合剂治疗。
    ②用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木通上清心经之火下除小肠之热,只可用于心火上炎引起的口腔溃疡,与生地、竹叶配伍的导赤散可除心烦、利尿。
    ③用于经闭,乳少,湿热痹证。
      木通归心经,入血分,性寒清热,有通经、下乳的作用。
        1)用于血瘀经闭的实证,配伍桃仁、丹参;
        2)用于痰湿、肝气郁结所致的乳少,乳汁不下,可与王                 不留同用。
   

      风湿热邪所致的湿热痹证,配伍桑枝、苡仁。
4. 木通能治疗哪类淋证?
    木通性寒,利尿的作用较强,可使湿热之邪下行,因势利导从小便排出,用于湿热淋证,常用与车前子、滑石等组方的八正散、八正合剂治疗。
5. 所有的口腔溃疡都可以用木通治疗吗?
    木通上清心经之火下除小肠之热,只可用于心火上炎引起的口腔溃疡。
思考题:
1、木通到底有没有毒呢?用起来安全吗?
    中药用木通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无毒;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的干燥藤茎,有大毒,对肾脏有毒副作用,中药用木通和关木通不是一种植物,用起来非常安全。
2、现在的产妇能用猪蹄汤、鲫鱼汤下乳吗?
    以前产妇生完孩子以后用猪蹄汤、鲫鱼汤配点中药下乳,但是近些年还有很多人在用这个方法下乳,喝了以后有人没效果,有人越喝越严重,这是因为以前产妇多是营养不良,所以喝了富含高蛋白的鲫鱼汤、猪蹄汤,能补充营养和蛋白质,用
    

于营养不够的奶水不下。
    如今的产妇基本不缺营养,产后缺乳有可能因为体内痰湿、肝气郁结等原因造成的,需要化痰或疏肝解郁解决问题,一味地补充营养解决不了当今产妇乳少的问题。

第四讲 通草
课程总结:
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
一.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肺、胃经
二.功效:清热利尿,通气下乳
三.应用:
    1、用于湿热淋证,水肿尿少。通草味甘淡,性寒,质轻入肺经,可引热下行而利小便,具有通淋、消肿的作用,尤其适宜热淋,常与滑石、车前子配伍;治疗血淋常配伍石韦、茅根、生蒲黄;治疗石淋配伍金钱草、海金砂。
    2、用于乳少、乳闭,通草入胃经,通气而下乳,与木通相似常相须为用。
    3、用于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常与生苡仁、蔻仁、杏仁配伍使用。
四.用法:3~6g
通草不同于木通:
    木通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
五、口诀: 通草甘淡性微寒,清热利尿药力缓,
                   通乳功与木通似,湿温暑温亦可散。

知识点梳理:
1、通草的性味归经是什么?
    通草味甘、淡,性微寒,归肺、胃经。
2、通草有什么功效?
    通草有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的功效。
3、通草主要有哪些应用?
    ①用于湿热淋证,水肿尿少。通草味甘淡,性寒,质轻入肺经,可引热下行而利小便,具有通淋、消肿的作用,尤其适宜热淋,常与滑石、车前子配伍;治疗血淋常配伍石韦、茅根、生蒲黄;治疗石淋配伍金钱草、海金砂。
    ②用于乳少、乳闭,通草入胃经,通气而下乳,与木通相似常相须为用。
    ③用于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常与生苡仁、蔻仁、杏仁配伍使用。
4、通草和哪些药配伍能用于湿热淋证?
    通草味甘淡,性寒,质轻入肺经,可引热下行而利小便,具有通淋、消肿的作用,尤其适宜热淋。小便淋漓涩痛的湿热淋证,可用通草配伍滑石、车前子治疗。
5、乳少时可用通草和谁一起来治疗?
    通草入胃经,通气而下乳,用于乳少、乳闭,常与木通相须

为用。
思考题:
通草是草吗?和木通是一个科的吗?
    通草是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不是草本植物。木通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和通草不是一个科的。

第五讲 瞿麦
课程总结:
瞿麦为石竹科植物瞿麦或石竹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等地
一.性味归经:苦、寒,归心、小肠经
二.功效:利尿通淋,活血通经
三.应用:
    1、用于小便短赤,淋漓涩痛。瞿麦归心和小肠经,苦寒降泄,清心与小肠之热,导热下行,为淋证常用药,尤以热淋为宜,常与萹蓄、木通、车前子配伍;治疗血淋可与栀子、甘草配伍;治疗石淋,常与石韦、金钱草配伍。
    2、用于瘀阻经闭。瞿麦苦寒清热,活血通经一药二用,配伍桃仁、丹参,只能用于血热引起瘀阻的闭经或月经不调。
四.用法:9~15g
五、口诀:瞿麦味苦药性寒,导热下行尿痛安,
                  瘀阻经闭亦常用,活血通经桃红丹。
六、使用注意:孕妇慎用瞿麦

知识点梳理:
1、瞿麦性味归经是什么?
    瞿麦味苦,性寒,归心、小肠经。
2、瞿麦有什么功效?
    瞿麦有利尿通淋,活血通经的功效。
3、瞿麦有哪些应用?
    ①用于小便短赤,淋漓涩痛。瞿麦归心和小肠经,苦寒降泄,清心与小肠之热,导热下行,为淋证常用药,尤以热淋为宜,常与萹蓄、木通、车前子配伍;治疗血淋可与栀子、甘草配伍;治疗石淋,常与石韦、金钱草配伍。
    ②用于瘀阻经闭。瞿麦苦寒清热,活血通经一药二用,配伍桃仁、丹参,只能用于血热引起瘀阻的闭经或月经不调。
4、瞿麦能用于哪几类淋证?
    瞿麦归心和小肠经,苦寒降泄,清心与小肠热(火),能导热下行,为淋证常用药,用于尿频、尿急、尿灼热,尿道涩痛的热淋,配伍萹蓄、木通、车前子;治疗尿液有血,小便有灼热感、涩痛感的血淋,配伍栀子、甘草;还可用瞿麦10g栀子10g泡水喝;治疗小便淋漓涩痛,尿中有石头的石淋,配伍石韦、金钱草。

5、瞿麦不能用于哪类人群?
    瞿麦苦、寒,有活血通经的作用,孕妇不能用。
思考题:
瞿麦只适用于什么类型的经闭?
    瞿麦苦寒清热,活血通经,只能用于血热引起瘀阻的闭经或月经不调,常与桃仁、丹参配伍使用。

第六讲 萹蓄
课程总结:
萹蓄为蓼科植物萹蓄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一.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膀胱经
二.功效: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苦寒降泄 } 清泄下焦膀胱之热⟶利尿通淋
        归膀胱经 }
三.应用:
    1、用于小便短赤,热淋涩痛。萹蓄味苦性寒,入膀胱经,清利下焦湿热,利尿通淋,多用于热淋,常与瞿麦相须为用;治疗石淋时配伍瞿麦、石韦、金钱草;治疗血淋常与瞿麦、茅根、小蓟、蒲黄配伍。
    2、用于杀虫,萹蓄需浓煎,大量空腹服用。现在普遍服用化学杀虫药,一般不用中药杀虫药了。
    3、用于湿疹、阴痒。萹蓄苦能燥湿,寒能清下焦湿热,用于湿热之邪下注引起的湿疹、阴痒,可用单味萹蓄浓煎外洗,或配伍地肤子、蛇床子煎水外洗。
四.用法:6~10g
五、口诀:扁蓄味苦性微寒,热淋涩痛小便短,
                  善杀三虫空腹服,浓汤外洗湿痒安。

知识点梳理:
1、扁蓄性的味归经是什么?
    扁蓄味苦,性微寒,归膀胱经。
2、扁蓄有什么功效?
    扁蓄有利尿通淋,杀虫止痒的功效。
3、扁蓄有哪些应用?
    ①用于小便短赤,热淋涩痛。萹蓄味苦性寒,入膀胱经,清利下焦湿热,利尿通淋,多用于热淋,常与瞿麦相须为用;治疗石淋时配伍瞿麦、石韦、金钱草;治疗血淋常与瞿麦、茅根、小蓟、蒲黄配伍。
    ②用于杀虫,萹蓄需浓煎,大量空腹服用。现在普遍服用化学杀虫药,一般不用中药杀虫药了。
    ③用于湿疹、阴痒。萹蓄苦能燥湿,寒能清下焦湿热,用于湿热之邪下注引起的湿疹、阴痒,可用单味萹蓄浓煎外洗,或配伍地肤子、蛇床子煎水外洗。
4、扁蓄常与哪味药相须为用?
    萹蓄与瞿麦都是苦、寒之品,都有利尿通淋的功效,常相须为用。

思考题:
萹蓄外用能治疗什么疾病?
    单味萹蓄浓煎外洗,或配伍地肤子、蛇床子煎水外洗可治疗湿热之邪下注引起的湿疹、阴痒。单味萹蓄250g浓煎外洗还能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第七讲 地肤子
课程总结:
地肤子为藜科植物地肤的干燥成熟果实,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一.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肾、膀胱经
二.功效: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三.应用:
    1、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地肤子苦寒降泄、清热利湿,通淋,入膀胱经,清膀胱经湿热,常配伍瞿麦、木通、车前子等。
    2、用于风疹、湿疹、皮肤瘙痒。地肤子既可祛湿邪,又可祛风邪,是皮肤科常用药,常与蝉衣、白癣皮同用。
    3、用于带下阴痒。地肤子既可清热利湿,又可祛风止痒,配伍苦参、龙胆草、苍术、黄柏,既可外用,也可内服。
四.用法:9~15g
五、口诀:地肤苦寒味亦辛,清热利湿功通淋,
                  下焦湿热带下病,祛风止痒风湿疹。

知识点梳理:
1、地肤子的性味归经是什么?
    地肤子味辛、苦,性寒,归肾、膀胱经。
2、地肤子有什么功效?
    地肤子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
3、地肤子有哪些应用?
    ①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地肤子苦寒降泄、清热利湿,通淋,入膀胱经,清膀胱经湿热,常配伍瞿麦、木通、车前子等。
    ②用于风疹、湿疹、皮肤瘙痒。地肤子既可祛湿邪,又可祛风邪,是皮肤科常用药,常与蝉衣、白癣皮同用。
    ③用于带下阴痒。地肤子既可清热利湿,又可祛风止痒,配伍苦参、龙胆草、苍术、黄柏,既可外用,也可内服。
4、地肤子是我们常见的什么植物的子?
    地肤子为藜科植物地肤的干燥成熟果实,地肤俗称扫帚苗。
5、地肤子能治疗哪类皮肤病?
    地肤子既可祛湿邪,又可祛风邪,可治疗湿疹及风邪侵犯皮肤所致的风疹、皮肤瘙痒,是皮肤科很常用的一味药。

思考题:
1、预防风疹可以用什么食疗方?
    预防风邪侵犯皮肤腠理所致的风疹,可用扫帚苗拌面蒸成麦饭食用。
2、地肤子治疗带下阴痒的验方是什么?
    用地附子治疗单纯带下阴痒验方:地肤子30g 苦参30g 龙胆草10g 苍术20g 黄柏10g,煎水,先熏后洗。

第八讲 石韦
课程总结:
石韦(“韦”与“苇”通用)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石韦或有柄石韦的干燥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一.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肺、膀胱经
二.功效: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三.应用:
    1、用于热淋、石淋、血淋。石韦微寒,入膀胱经,能清利膀胱湿热,而利尿通淋,本身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用于血淋最好,常与蒲黄合用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2、用于肺热咳嗽。石韦苦寒,入肺经,可清泄肺热,用于肺热咳嗽,常配伍黄芩,治疗肺痈时,可再加鱼腥草、芦根。
    3、用于血热出血。石韦性寒可清热,能凉血止血,治疗尿血配伍车前子、萹蓄、小蓟、大蓟;吐血时需再加治疗脾胃的药;治疗崩漏,止血的同时还需加养血的药。
四.用法:6~10g
五、口诀: 石韦甘苦性微寒,清解肺热止咳喘,
                   利尿通淋血淋宜,凉血止血随证裁。
六、利尿通淋药小结:
    共讲了八味药: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瞿麦、萹蓄、

地肤子、石韦
    共同点:都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用于淋证
    不同点:
        1)车前子可渗湿止泻,常用于小肠分清别浊功能失常而导致的腹泻,即利小便实大便,还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2)滑石可清解暑热,常和甘草配伍成六一散治疗暑湿烦渴,还有收湿敛疮的作用;
        3)木通可导热下行,把心经之热从小便排出而清心除烦,还有通经下乳的作用;
        4)通草具有通气下乳的作用;
        5) 瞿麦活血通经,可用于血热瘀阻的闭经或月经不调;
        6) 萹蓄可杀虫止痒,不仅可用于皮肤疾病的瘙痒,也可煎成浓汁,局部清洗,用于带下阴痒;
        7)地肤子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是祛风止痒的作用,用于荨麻疹、湿疹的皮肤类疾病,也用于湿热下注所致带下量多、色黄,阴痒;
        8)石韦可清肺经之热而止咳,还可凉血止血,用于出血症,不同病位的出血症,用药需随证化裁。

知识点梳理:
1、石韦的性味归经是什么?
    石韦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膀胱经。
2、石韦有什么功效?
    石韦有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
3、石韦有哪些应用?
    ①用于热淋、石淋、血淋。石韦微寒,入膀胱经,能清利膀胱湿热,而利尿通淋,本身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用于血淋最好,常与蒲黄合用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②用于肺热咳嗽。石韦苦寒,入肺经,可清泄肺热,用于肺热咳嗽,常配伍黄芩,治疗肺痈时,可再加鱼腥草、芦根。
    ③用于血热出血。石韦性寒可清热,能凉血止血,治疗尿血配伍车前子、萹蓄、小蓟、大蓟;吐血时需再加治疗脾胃的药;治疗崩漏,止血的同时还需加养血的药。
4、石韦更适用于哪种淋证?
    石韦微寒,入膀胱经,能清利膀胱湿热,它本身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用于血淋最好。常与蒲黄配对,能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思考题:
血热引起的不同部位的出血症都能用石韦吗?
    石韦性寒可清热,能凉血止血,常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等各种出血症。尿血可以用石韦配伍车前子、萹蓄、小蓟、大蓟;吐血病位在脾胃,除用石韦凉血止血外,还需加治疗脾胃的药;治疗崩漏,在止血的同时还需加养血的药。

利尿通淋药综合思考题
1、利尿通淋药中能治疗血淋的有哪些药?
    利尿通淋药中能治疗血淋的有通草、瞿麦、扁蓄、石韦。
2、利尿通淋药中能治疗石淋的有哪些药?
    利尿通淋药中能治疗石淋的有滑石、通草、瞿麦、扁蓄、石韦。
3、利尿通淋药中有清肝明目作用的是哪味药?
    利尿通淋药中有明目作用的是车前子。
4、利尿通淋药中能治疗乳少乳闭的有哪些药?
    利尿通淋药中能治疗乳少乳闭的有木通、通草。
5、利尿通淋药中有祛湿敛疮作用的是哪味药?
    利尿通淋药中有祛湿敛疮作用的是滑石。
6、利尿通淋药中能治疗瘀阻经闭的是哪味药?
    利尿通淋药中能治疗瘀阻经闭的是瞿麦。
7、利尿通淋药中能同时治疗湿疹、阴痒的是哪味药?
    利尿通淋药中能同时治疗湿疹、阴痒的是扁蓄。
8、利尿通淋药中有祛风止痒作用的是哪味药?
    利尿通淋药中有祛风止痒作用的是地肤子。
9、利尿通淋药中能治疗各种出血症的是哪味药?
    利尿通淋药中能治疗各种出血症的是石韦。

利湿退黄药
第一讲 茵陈
课程总结:
利湿退黄药的主要作用是治疗黄疸,湿热、湿寒皆可导致黄疸。利湿退黄药的性味多苦寒,大多可清热燥湿,归脾、胃、 肝 、胆经。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我国陕西、山西、河北等地。
一.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二.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三.应用:
    1、用于黄疸。茵陈苦泄下降,微寒清热,功专清利湿热而退黄,为治疗黄疸要药。阳黄热重于湿时,清热为主,配伍栀子、大黄;湿重于热时,利湿为主,配伍茯苓、猪苓。阴黄常与附子、干姜合用。
    2、用于湿温、暑湿。茵陈辛味发散,气味芳香,清热利湿,可治疗外感湿温、暑湿,配伍滑石、黄芩、木通。
    3、用于湿疮瘙痒,茵陈微寒可清热,苦可燥湿,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疮瘙痒。
    治法1:单味茵陈,大量熬浓汤,放凉后局部清洗;

    治法2:内服茵陈10~15g 黄柏6~9g 苦参6g 地肤子10~15g;外洗茵陈30~50g黄柏10~15g苦参30g地肤子30g。
四.用法:10~30g 脾胃虚寒者慎食茵陈
五.口诀:茵陈利湿退黄疸,清利湿热其功专,
                  湿重二苓阴姜附,湿疮瘙痒苦黄柏。
知识点梳理:
1. 利湿退黄药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利湿退黄药性味多苦寒,大多可清热燥湿,归脾、胃、 肝 、胆经,主要作用是治疗黄疸。
2. 茵陈的性味归经是什么?
    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3. 茵陈有哪些功效?
    茵陈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功效。
4. 茵陈有哪些应用?
    ①用于黄疸。茵陈苦泄下降,微寒清热,功专清利湿热而退黄,为治疗黄疸要药。阳黄热重于湿时,清热为主,配伍栀子、大黄;湿重于热时,利湿为主,配伍茯苓、猪苓。阴黄常与附子、干姜合用。
    ②用于湿温、暑湿。茵陈辛味发散,气味芳香,清热利湿,

可治疗外感湿温、暑湿,配伍滑石、黄芩、木通。
    ③用于湿疮瘙痒,茵陈微寒可清热,苦可燥湿,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疮瘙痒。
5. 茵陈是治疗什么疾病的要药?
    茵陈苦泄下降,微寒清热,功专清利湿热而退黄,为治疗黄疸要药。
6. 怎样用茵陈治疗阳黄、阴黄?
    阳黄、阴黄虽都可用茵陈,但其病因、病理机制不同,配伍用药也不尽相同。
    阳黄是湿、热之邪熏蒸肝胆,肝疏泄不利,胆汁泛溢肌肤,发为的黄疸。热重于湿的阳黄,治疗以清热为主,可用茵陈配伍栀子、大黄;湿重于热的阳黄,配伍茯苓、猪苓,以利湿为主;阴黄是指寒湿之邪侵犯、困阻脾胃,脾气不升,进而导致胆汁排泄失常发黄。治疗时配伍附子、干姜温脾胃阳气,祛寒湿之邪。
思考题:
1. 哪些人不能大量食用茵陈?
    茵陈苦、辛,性微寒,因此脾胃虚寒者应慎食茵陈。

2. 春季食用茵陈有什么好处?
    茵陈疏肝利胆、清泄肝火,肝应春季,春季用茵陈和面吃清肝胆邪热,利于养肝,可预防疾病。

第二讲 金钱草
课程总结:
金钱草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中南、西南各省。
一.性味归经: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二.功效: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三.应用:
   1、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金钱草既清肝胆湿热,又除下焦湿热,配伍茵陈、栀子治疗湿热黄疸;胆胀胁痛可用金钱草15~60g茵陈10g郁金10g鸡内金10g川楝子10g 海金砂30g治疗。
金钱草药性微寒,具有泻下的作用,脾胃虚寒者需加入健脾药,随证加减剂量。
   2、用于热淋、石淋。金钱草入肾、膀胱经,清利下焦湿热,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用于热淋、石淋,金钱草善排石,尤宜石淋,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要药。
       单味金钱草60g,开水冲泡饮用,可治疗泌尿系结石,脾胃虚寒者需加入健脾药,并随证加减药物剂量。
   3、用于痈肿、疔疮、毒蛇咬伤,痈肿、疔疮可配伍蒲公英。
四.用法:15~60g

五.口诀:利湿退黄金钱草,泌尿结石之要药,
                  肝胆结石胁肋痛,还治痈肿虫蛇咬。
知识点梳理:
1. 金钱草的性味归经是什么?
    金钱草味甘、咸,性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2、金钱草有哪些功效?
    金钱草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的功效。
3、金钱草有哪些应用?
    ①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金钱草既清肝胆湿热,又除下焦湿热,配伍茵陈、栀子治疗湿热黄疸;胆胀胁痛可用金钱草15~60g茵陈10g郁金10g鸡内金10g川楝子10g 海金砂30g治疗。金钱草药性微寒,具有泻下的作用,脾胃虚寒者需加入健脾药,随证加减剂量。
    ②用于热淋、石淋。金钱草入肾、膀胱经,清利下焦湿热,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用于热淋、石淋,金钱草善排石,尤宜石淋,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要药。
       单味金钱草60g,开水冲泡饮用,可治疗泌尿系结石,脾胃虚寒者需加入健脾药,并随证加减药物剂量。
    ③用于痈肿、疔疮、毒蛇咬伤,痈肿、疔疮可配伍蒲公英。

4、金钱草是治疗什么疾病的要药?
    金钱草入肾、膀胱经,清利下焦湿热,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善排石,尤宜石淋,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要药。
5、金钱草与哪味药配伍可以治疗痈肿、疔疮?
    金钱草解毒消肿,蒲公英清热解毒,两者配伍可用于痈肿、疔疮的治疗。
思考题:
用金钱草治疗结石病的偏方是什么?
    金钱草善排石,尤宜石淋,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要药。单味金钱草60g,开水冲泡代茶饮,可治疗泌尿系结石。脾胃虚寒者需加入健脾药,并随证加减药物剂量。

第三讲 虎杖
课程总结:
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主产于我国的陕西、甘肃、华东、华中、华南、四川等地。
一.性味归经: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二.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化痰止咳
三.应用:
    1、用于湿热之邪所致黄疸、淋浊、带下。虎杖具清利肝胆湿热之功,治疗湿热黄疸,配伍茵陈、栀子、金钱草;治疗淋浊常与车前子、泽泻、木通、瞿麦配伍;治疗黄带配伍黄柏、薏仁、蒲公英,煎三遍,前两遍内服,第三遍局部熏洗。
    2、用于火热之毒所致的痈肿疔疮、水火烫伤、毒蛇咬伤,虎杖清热利湿、清热解毒。痈肿疔疮可用单味虎杖60g,煎水局部外洗;水火烫伤时虎杖30g地榆30g冰片10g打粉混合,装瓶密闭,使用时用香油和成糊状,涂抹于烫伤部位;毒蛇咬伤,清理伤口后,新鲜虎杖捣碎,敷于咬伤部位。
    3、用于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虎杖活血通络、止痛,一药二用。瘀血所致经闭,可配伍桃仁、红花;风湿痹痛,配伍威灵仙、络石藤;跌打损伤可用虎杖、当归、乳香、没药打粉,温水或酒和成糊状,涂抹于患处并包扎。

    4、用于肺热咳嗽,虎杖苦寒降泄,清肺热而化痰止咳,无论外感、内伤的肺热咳嗽皆可用之,常配伍浙贝、枇杷叶、杏仁。
四.用法:10~15g
六.口诀:虎杖苦寒退黄疸,烫伤痈毒毒蛇害,
                  活血止痛经痹伤,苦降泄热兼化痰。
知识点梳理:
1、虎杖的性味归经是什么?
    虎杖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
2、虎杖有哪些功效?
    虎杖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化痰止咳的功效。
3、虎杖有哪些应用?
    ①用于湿热之邪所致黄疸、淋浊、带下。虎杖具清利肝胆湿热之功,治疗湿热黄疸,配伍茵陈、栀子、金钱草;治疗淋浊常与车前子、泽泻、木通、瞿麦配伍;治疗黄带配伍黄柏、薏仁、蒲公英,煎三遍,前两遍内服,第三遍局部熏洗。
    ②用于火热之毒所致的痈肿疔疮、水火烫伤、毒蛇咬伤,虎杖清热利湿、清热解毒。痈肿疔疮可用单味虎杖60g,煎水局部外洗;水火烫伤时虎杖30g地榆30g冰片10g打粉混合,装瓶密

闭,使用时用香油和成糊状,涂抹于烫伤部位;毒蛇咬伤,清理伤口后,新鲜虎杖捣碎,敷于咬伤部位。
    ③用于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虎杖活血通络、止痛,一药二用。瘀血所致经闭,可配伍桃仁、红花;风湿痹痛,配伍威灵仙、络石藤;跌打损伤可用虎杖、当归、乳香、没药打粉,温水或酒和成糊状,涂抹于患处并包扎。
    ④用于肺热咳嗽,虎杖苦寒降泄,清肺热而化痰止咳,无论外感、内伤的肺热咳嗽皆可用之,常配伍浙贝、枇杷叶、杏仁。
4、利湿退黄的虎杖主要用于哪类的黄疸、带下病的治疗?
    虎杖具有清利肝胆湿热的功效,可用于湿热之邪所致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病的治疗。
5、水火烫伤、毒蛇咬伤用虎杖怎样治疗?
    虎杖清热利湿、清热解毒。水火烫伤时虎杖30g地榆30g冰片10g打粉混合,装瓶密闭,使用时用香油和成糊状,涂抹于烫伤部位,此方仅用于皮肤完好无损的烫伤,如出现烫烂现象,应立即前往医院就医。毒蛇咬伤,清理伤口后,新鲜虎杖捣碎,敷于咬伤部位。

思考题:
1、虎杖的一药二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虎杖用于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时,发挥了活血通络,止痛一药二用的作用。
2、急性扭伤应该热敷还是冰敷?
    急性扭伤应先冰敷,如果马上热敷可能会引起皮下的血肿,一般三天后才可以热敷或药敷。

利湿退黄药综合思考题
1、利湿退黄药中哪味药是治疗黄疸的要药?
    茵陈是治疗黄疸的要药。
2、利湿退黄药中哪味药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要药?
    金钱草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要药。
3、除了利湿退黄还能治疗外感湿温、暑湿的是哪味药?
    茵陈辛味发散,气味芳香,清热利湿,除利湿退黄外,还可治疗外感湿温、暑湿。
4、利湿退黄药中能用于湿疮瘙痒的是哪味药?
    茵陈微寒可清热,苦可燥湿,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疮瘙痒。
5、利湿退黄药中能用于毒蛇咬伤的是哪两味药?
    金钱草、虎杖解毒消肿,都能用于毒蛇咬伤。
6、利湿退黄药中能用于无论外感、内伤的肺热咳嗽的是哪味药?
    虎杖苦寒降泄,清肺热而化痰止咳,无论外感、内伤的肺热咳嗽皆可用。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