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5日
乐 思
27期
会议掠影
述往思来 行而不辍
护理事记
医·家薪火 闪耀未来
护理文化
守沪之战 一医当先
护理部
《乐思》杂志 半年刊
编委会
editorial board
王 莉
主 编:
常务副主编:
副 主 编:
王 婷
宗世琴
杜 沛
张林英
编 委:
特邀通讯员: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陈杏子
胡丽娟
姬 静
罗 琴
王雪姣
喻小红
董芳芳
胡 明
江 露
潘利霞
吴 桐
云 华
段心怡
华森鑫
李 敏
宋丽良
徐桂林
张礼梅
张秋婷
熊 琦
喻小红
赵筱雯
李 敏
姬 静
辛 欢
徐桂林
杨 娟
胡雪飞
桂 玲
黄 培
刘陈仙
王 婧
喻 翩
周园园
方 媛
黄 鹂
李 琼
汪超阳
杨 蕾
张秀明
特邀编委:
护理事记
述往思来 行而不辍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为总结2021年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更好地交流与探索创新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提升全市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武汉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于2022年1月19日采取线上方式召开了“2021年武汉市护理质控中心工作总结会暨优秀区级质控中心评选”,各医疗机构积极组织,同步线下参与会议。武汉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龚明洁、武汉市护理质控中心主任王莉、武汉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付阿丹、武汉儿童医院护理部主任刘新文、武汉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鲁铭、武汉市第四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戴宁、各区级护理质控中心主任及其他医疗机构护理部主任、护理骨干共计20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市护理质控中心主任王莉主持。
文/护理部 姬静
护理事记
武汉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龚明洁副处长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充分肯定了质控中心在王莉主任的带领下,围绕国家政策和人民所向,在各项护理工作开展中取得的突出成绩。殷切希望全市护理人员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为落脚点,以深化护理内涵建设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进一步加快武汉市护理专业发展及质量提升的科学化、标准化进程和推动武汉市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做出积极贡献。
王莉主任代表武汉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深入总结了2021年度市护理质控中心的工作落实情况,全面部署了2022年的工作计划,并就《2021年度全市重点科室护理、院感护理质量评价工作反馈》《2021年全市中医医疗机构护理质量评价工作反馈》展开报告。通过反馈总结、工作部署,各区级质控中心及各医疗机构明晰了质控短板和发展方向。会上,王莉主任就上级各主管部门对质控中心各项工作的重视与支持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对全市护理人员在精耕护理、提升质效等方面做出的努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希望各医疗机构以更明确的思路、更务实的举措、更精准的力度,不断加强组织管理,强化指标指引,提高工作实效,推动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随后,质控中心进行了年度优秀区级质控中心评选,8个区级质控中心主任围绕质控中心组织建设、质量控制、区级网络、培训工作、创新工作、信息平台、参与工作等方面展开汇报。由武汉市护理质控中心主任王莉、武汉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付阿丹、武汉儿童医院护理部主任刘新文、武汉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鲁铭、武汉市第四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戴宁组成的评委团,依据《武汉市护理质控中心区级分中心考核标准》进行量化评分,最终评选出黄陂区、江夏区、武昌区、汉阳区、江汉区5个护理质控中心为2021年度“武汉市优秀区级护理质量控制中心”。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喜庆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武汉市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极为关键的一年。党和政府对卫生健康工作做出了新指示、新部署,人民群众对健康美好生活有了新向往、新期待。2022年,市护理质控中心将在武汉市卫健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在省质控中心的引领下,继续发挥紧密对接、上下协同的作用,以只争朝夕、拼搏奋进的精神,全力推动全市护理工作向“护理质量大提升、护理内涵更深刻”迈进。
2月16日下午,我院护理部在影像中心学术报告厅举办了“2021年度工作总结暨优秀护理质量改善成果评选”活动,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共80余人参加活动。
砥砺深耕 履践致远
文 /护理部 喻小红
护理事记
首先,护理部王莉主任从人才培养、专科建设、质量管理、科教研发展、信息化建设、疫情防控等方面回顾了2021年度全院护理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明年的重点工作从“科学储备,强化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匠心培育,提升管理者核心胜任能力”“全面融合,打造标志性特色护理专科”“信息赋能,形成高效性质量管理系统”“锚定目标,构建品牌化慢病管理模式”“整合优势,推动科研高效协同发展”“辐射引领,推进互联网工作落实落细”七大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与解读。
接着,王主任就《2021年度本院护理质量数据分析》,从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三个方面用详实的数据进行了汇报,并与全市、全省的指标数据进行了对比,指出各质控小组要以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监测结果为切入点,聚焦质控短板、设定合理目标,强化措施落实,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和精细化的举措,不断加强质量控制,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随后,护理部举办了“2021年度护理质量改善成果评选”活动,用药安全管理、跌倒坠床预防、管道护理安全、意外伤害预防、基础护理、重危病人护理、护理安全、专科护理、病房综合质量、重症监护质量、门急诊检查、中医特色护理、静脉治疗、院感指标共14个小组,以PPT的形式对各组的质量改善项目进行了精彩汇报。各位评委从PPT制作及汇报、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改善目标及管理工具、创新性及真实性、改善成效等维度进行量化评分。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基础护理组改善项目荣获一等奖,中医特色护理组、院感指标组改善项目荣获二等奖,病房综合质量组、管道护理安全组、专科护理组改善项目荣获三等奖。
活动最后,王莉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对2021年全体护理人员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做出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大家的辛勤付出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强调在新的一年,全体护理人员要围绕国家医疗政策和医院”五年重塑,十年跨越“的发展方向,坚守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抓手、以安全为目标”的服务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创新服务举措,做到精内涵、强管理、提质效,使我院护理工作真正服务于临床,造福于患者。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2022年,让我们怀着满腔热情,向着未来,奋力奔跑,以更新的思维继续砥砺深耕、履践致远,用实际行动为护理的发展做出新贡献,为医院的建设谱写新华章。
行远自迩 拔新领异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我院“最温暖医院”建设服务宗旨,多维度挖掘护理工作中的温暖典型,深化“医·家”护理品牌效应,护理部于4月1日举办了“2022年度医·家护理品质改善成果评选”。经过初筛,最终15个项目参加汇报,各科室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共80余人现场观摩。
15名汇报者以PPT形式,运用科学的管理工具、方法,展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及成效。各案例围绕护理事业发展定位和医院发展规划,以改善患者健康结局为切入点,持续打造“医·家”护理品牌。“推广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护理服务;深入推进“老年友善医院”建设,精准对接老年患者住院护理需求;深化舒适护理,助力“无痛医院”建设;构建快速、高效、精准的救治护理体系,启动“融速行动”,为生命保驾护航;推进安宁疗护,让人文关怀再升级,积极践行医院磁性文化建设;“智慧医院”建设赋能,拓展信息化内涵,让护理服务提质增效;构建协同、多元的康复护理模式,推进康复护理的标准化、专业化建设;遵循循证护理,发挥专科护士、专业化小组等优势资源,多元整合,全方位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由护理部及院内护理资深专家组成的评委团,从“拟解决问题”“计划达成目标”“改进方法与实践过程”“量化效果与价值”“经验总结或注意事项”等维度进行量化打分。经过激烈角逐,最终综合医疗科的张林英护士长汇报的案例《“营”接老龄化,我们在行动--规范化营养管理在老年营养不良风险患者中的应用》斩获一等奖,盘龙院区康复医学科李艳芳护士长汇报的《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优质护理模式对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介入放射科辛丹护士长汇报的案例《生死时刻,融速行动》荣获二等奖,肝胆外科一病区卢雨晴汇报的案例《营养护理病历在肝癌患者的临床应用》、神经内科余萍护士长汇报的案例《不惧艰“痫”,相伴同行——癫痫患者优质护理体验》、肾病内科一病区田洪丹护士长汇报的案例《MDT医药护“一站式”护理服务对腹透患者贫血的质量改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芦丹护士长汇报的案例《协同护理模式下多元化呼吸康复的运用》、疼痛科钟亚春护士长汇报的案例《SPC联合药学科实施吗啡泵治疗的安全性管理》荣获三等奖。
比赛结束后,护理部王莉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指出本次比赛充分展现了我院护理人员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中付出的心血和做出的努力。强调高品质的护理服务,不仅是患者的期盼,更是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希望以本次比赛为契机,各科室围绕医院“最温暖医院”建设主旨,以凝练深化“医·家护理品牌”为导向,以打造标志性中西医结合特色“医·家”护理品牌为核心,从临床护理实际需求出发,形成创新频现的局面,让卓越的护理经验和方法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和辐射,让行动变成案例,让案例提升服务,让服务铸就品质!
文/护理部 喻小红
护理事记
医者匠心 传递温暖底色
文/护理部 喻小红
为充分发挥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内在动力,2022年4月29日下午在骨脊柱外科示教室举办了第二批“最温暖医院”优质服务示范病房验收汇报会。纪委书记周秀莉、副院长陈国华、工会主席冯曾义、党委办公室、监察科、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办公室、工会、团委、社会服务部、医患关系办公室负责人、科护士长及汇报科室护士长、科主任代表共30余人参加。
护理事记
汇报会上王莉主任就第一批“最温暖医院”优质服务示范病房的建设成果做了简要汇报,就《“最温暖医院”优质服务示范病房考核标准》和第二批验收科室的遴选过程进行了重点解读。
接着,陈国华副院长发表了讲话,强调了创建“最温暖医院”优质服务示范病房的意义、应该扮演的角色和必须发挥的作用,同时对示范病房的工作提出了期望。一是要坚持,坚持优质服务无止境。温暖服务是没有上限的,要坚持将温暖服务始终贯穿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二是要坚守,坚守优质的医疗服务。只有优质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优质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才能增加患者的粘合度;三是要坚固,大家要用PDCA管理工具,找出问题,加以优化,让医院的优质服务呈阶梯式、螺旋式上升的轨迹。
随后,五个科室的护士长就科室开展优质服务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汇报和全面的分享。脊柱外科病区将加速康复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以新技术变革护理方法,以新举措提升管理效能,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消化内科三病区依托内镜诊疗中心、脾胃外治中心、消化动力中心的“三中心一体化”发展格局,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特色,实施内镜“检查-治疗-护理”一站式服务,让服务更贴心,让患者更暖心。盘龙院区康复医学科三病区开展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优质护理模式,将五大亚专科特色内涵融入病房,推进人文关怀温暖举措,探索多元化健康宣教方式,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耳鼻咽喉科病区全力响应“国家防聋工程”医改政策方针,携中国听基会共同助力贫困患者实现微创复听,依托“互联网+”实施“云康复”,给患者带来方便、快捷、安心的就医体验;综合医疗科(老年病科)三病区推行“老有所医·依 温暖同行”活动,将6S管理模式运用到病房管理,将湖北省老年友善医院标准落实到工作实处,为老年医疗安全、功能维持与恢复提供全方位服务。
汇报结束后,医务科、工会、门诊办公室、社会服务部等职能科室负责人及科室主任代表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肯定了5个科室在“最温暖医院”优质服务示范病房建设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最后,工会主席冯曾义对5个汇报科室,强调一直以来,我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服务宗旨,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发展定位,始终以“国考”指标为导向,链动资源,在内涵建设和创新管理上持续发力,坚持结构布局科学化、运行管理精细化、诊疗服务尖端化、人文关怀常态化。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公立医院也迎来了全面开启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意味着医疗服务供应链体系的重塑。未来我们将充分把握好医院发展的“时”与“势”,审时度势,顺时而谋,乘势而上,以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持续打造“最温暖医院”服务品牌,用医者仁心传递医院“最温暖”底色。
护理前沿
护理前沿
文/麻醉科 黄鹂
精准高效 “人机”配合
“精准、微创”是外科手术追求的精髓。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作为当代外科手术辅助技术的巅峰,是人类利用高科技技术和临床手术相结合的最尖端形式。我院引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操作非常精细、准确,手术器械手臂能自由灵活旋转达到传统器械无法完成的部位和角度,加之医生高超的手术技巧和前沿理念,大大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出血损伤,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在顶尖科技的助力下,我院外科疑难危重手术也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了最优化、精准的诊疗方案。
“同一只画笔,拿在普通人手里,只能叫笔,写写字而已;拿在画家手里,那才叫画笔,可以描绘出绚丽的艺术作品。”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应用让外科医生如虎添翼,同时也改变了手术室护士传统的手术配合对象和方式。其先进性和高精准性对手术室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
以外科机器人系统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技术给现代外科带来了全新的微创外科理念和多学科医疗模式整合。在传统手术中,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工作很直观,各负其责,三者共同交叉部分少。而机器人手术要求手术医生、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共同完成机器人系统术前安装,术中调试、定位,术后拆卸、归位等工作,从而转变现代手术护理配合的观念,也决定了机器人手术的配合除了具有传统手术的共性外,也有其特殊性。在机器人手术方式扩展到多专科、多术式的初期,从传统手术护理配合中找出机器人手术的特殊护理关键点,思维方式由单项思维向多项思维及空间思维发展,使手术护理配合紧跟上外科手术团队的整体步伐,在手术技术快速发展中,真正体现手术室护理的价值和作用。
从五月底至今,手术室护士已经配合我院外科完成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二十余台,包含了泌尿外科、胸外科、妇科等多学科多病种的复杂手术。标志着手术室护理又迈向了新的台阶。
文/耳鼻咽喉科病区 方媛
古法针灸,新埋针!生活治疗两不误
春季来临,随着气温回暖,万物复苏,我们生活中也增添了一些花粉、柳絮,还有随气温增多的一些春季细菌等过敏,感染源,导致很多患者鼻炎,扁桃体炎,咽炎的复发及感染!
在以往临床治疗中,都是以轻症吃药,雾化。有些治疗的时间稍长,容易引起患者工作和学习的耽误,有些敏感的体质,又不适合快速或者过于长期的治疗。最近我科室老法新用,研究成熟并临床使用新式针灸埋针疗法,使患者轻松快速的康复,又不用耽误宝贵的工作学习时间。针灸,是我国独有的宝贵的传统医疗手法,本身的治疗效果就非常显著,令疾病更快的治愈。但是生活中,大多患者没有耐心配合长时间的静坐或躺,接受这种较耗时的方案,于是便产生了一种便捷扎法——揿针治疗。又叫皮下埋针,我们根据患者的症状,在耳鼻喉治疗中,将一块带小针头的贴纸,正常,缓慢的揉入日常针灸治疗的迎香穴,印堂穴等治疗相关疾病的穴位,然后贴上贴纸,在皮肤表面固定,患者就可以自由的走动,自行按摩至时间结束,然后将针头拔出即可。一次性使用揿针小贴,就连小儿过敏鼻炎及扁桃体炎也可轻松应对,让孩子不哭不闹自行玩耍,降低了必须对小儿施针治疗的难度!且对于难以治疗的慢性病例,又需长时间的治疗方式,有上佳的效果!
该疗法使用推广后,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作为日常护理人员,我们还要自觉加强学习新引入的大利于患者的治疗手法,对于揿针还要多研究扎入手法,把握穴位的准确度,做好扎入前的消毒工作包括幼儿患者的心理提前安抚,使这种更加利于患者康复,便捷为民的好疗法推广坚持下去!
护理前沿
国内外压疮的护理及管理研究进展
压疮护理是基础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过去的10年护理教科书中与压疮护理工作的内容是不完善、不准确的,指出教科书中的内容应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文化背景及时更新。有研究表明,一旦有压疮发生,护士的工作量将增加50%,而且发生了压疮后的治疗费远远大于预防费用。加强对压疮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压疮护理质量。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压疮的管理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1、压疮护理的新理念 国外护理界认为,压疮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但并非全部。研究调查我国住院患者压疮患病率发生低于国外相关研究,护理人员执行压疮护理记录意识欠缺。护理管理者需转变管理理念,建立非惩罚性压疮管理,正确认识压疮患病率,加强过程管理;完善压疮监控制度,提升压疮护理水平。充分发挥护理部在压疮管理中的作用,可以激发护理人员学习热情,加强责任感,降低压疮的发生。成立课题小组能为临床护士提供压疮护理新理念和方法,从而提升护理品质。
2、压疮护理新方法 AHCRP综合各类文献报道,提出气垫和水垫的减压作用对预防压疮的效果最佳。泡沫塑料垫有局部升温效应,可加快组织代谢而加重组织缺氧。聚合凝胶垫具有接触面压力小、均匀分布承重和利于散热的优点,在压疮预防中应用交广。Lockyer-StevensE曾提出用充水手套预防足跟压疮,但缺乏有效的依据。国外医院通常设立专科护士为临床提供创面护理指导。研究报道发现,仅出现表皮破损或水疱者,应保护皮肤而不是去除残留表皮。生理盐水可有效清洁创面,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如有必要需进行细菌培养,进行针对性选择,治疗效果不敏感时应怀疑骨髓炎或关节感染。近年研究表明,湿润环境利于肉芽组织和新生细胞的生长,同时促进白细胞的抗炎反应和细胞碎片的清除,促进创面愈合。湿性愈合理论对敷料选择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使用压疮风险预警报告表,动态量化评估管理,能有效预防和及时发现压疮。采用Braden量表、压疮监控记录,对病人进行评估,筛选为压疮高危的病人进行监控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压疮的发生。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的应用,制定压疮预防管理方法,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风险预测能力,明显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运用不可避免压疮量化评估观察表对早期预防的发生和发展有良好的效果。
文/消化内科三病区 喻翩
护理前沿
电动牙刷的临床应用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不易进行口腔护理,易发生口臭、口腔炎、口腔溃疡,同时牙菌斑和口咽部上皮细胞粘附的呼吸道病原菌容易进入下呼吸道,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原因。
临床实践发现,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清洁效果存在缺陷,溶液选择不好还有可能引起患者不适。为寻找一种患者愿意接受的,彻底、有效清洁口腔的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采用电动牙刷含氟牙膏刷洗和无菌水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口腔异味、黏膜出血、口唇干裂均明显低于传统口腔护理组,牙菌斑去除率高,效果满意。
电动牙刷体积小、毛软,刷毛经过圆头处理,不易损伤牙龈;通过快速旋转,刷头产生高频振动,瞬间将牙膏分解成细微泡沫,深入清洁牙缝,彻底清除堆积于齿龈缘软垢及嵌塞于牙间隙和龋洞内的食物和软垢;刷毛的颤动能促进口腔的血液循环,对牙龈组织有按摩作用;电动牙刷可长期使用,可更换的刷头、含氟牙膏都是日用品,价格经济实惠;如同平时刷牙一样,符合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患者易于接受。口腔冲洗通过水流在口腔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冲击,使细菌在黏膜、口咽部及插管管壁上的吸附能力明显下降,并随着不断的冲洗而排出,起到了漱口的功效。在冲洗时一方面口腔黏膜吸收部分水分,可达到湿润口腔黏膜的目的,满足了身体上的舒适;另一方面使患者对水的渴求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使患者口干、口渴感得到暂时缓解。同时,刷洗和冲洗的有机结合,使口腔清洁彻底到位,从而可预防感染的发生。
此种方法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患者对护理行为的关怀性评价,提高护理质量,提高ICU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文/NCU 杨蕾
护理前沿
乐思 NURSE
温暖护理
“吞咽小屋”
温暖护理
文/ 盘龙院区康复医学科病区 王雪姣
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括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由此产生的进食困难。吞咽障碍患者容易发生误吸、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心理与社会交往障碍等并发症,因此,患者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武汉市第一医院盘龙康复医学中心于2020年5月20日成立了“吞咽小屋”。传统的吞咽治疗室局限于固定的治疗区域,而我院的“吞咽小屋”打破常规,它不仅仅是一个场所,更是一种精神——慰藉患者心灵的“医者精神”,这种精神融入在院区的每一个角落!
“吞咽小屋”对人员进行优化配置,由2位吞咽专科护士、3位吞咽治疗师、1位亚专科医生组成,通过探索多形式的健康宣教模式、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与技术、改造进食环境等,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吞咽专科护士使用移动工作站,每周二在“吞咽小屋”进行集中健康宣教。宣教以视频播放、书面告知、宣讲、操作示范等形式进行,结合回授法,鼓励患者及家属用自己的语言和操作来复述或演示对相关宣教的理解,信息有偏差的部分,护士再次强调,直至患者及家属完全掌握。宣教内容主要包括口腔护理、管饲技巧、餐具的选择、食物的性状与调配、进食指导、喂食技巧、进食观察、口腔感觉与运动训练等。
根据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与患者的需求,“吞咽小屋”新增了“吞咽造影检查”的健康宣教。此检查程序复杂,初次检查的患者往往因为对环境、程序、注意事项不熟悉,延长了放射曝光的时间或无法配合检查。为了让检查过程更顺利,检查结果更准确,我们录制了“吞咽造影检查”全过程的视频,提前一天为患者与家属集中播放并分步骤讲解,模拟检查过程,解答疑惑,让他们了解检查细节、掌握配合程序。每次宣教结束后,患者与家属签名登记,并给与反馈意见和建议,“吞咽小屋”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或增加宣教内容。
吞咽专科护士每周三对病情危重和新入院的患者进行床旁一对一宣教,尤其是口腔卫生、管饲、营养和预防误吸的指导。床旁宣教多以操作示范结合回授法为主,通过现场查看与宣教反馈结果,吞咽专科护士与管床医生、管床护士、管床治疗师积极沟通,动态调整治疗与护理方案。
多样化的宣教模式获得了患者、家属、医生、治疗师和护士的高度认可,在让患者与家属学习更多康复相关的知识、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同时,也为患者出院后的居家康复打下坚实基础。
盘龙院区康复医学科一直以来始终围绕医院创建江城“最温暖医院”的发展规划及护理部倡导的打造“医·家”护理品牌的核心宗旨,聚焦专业、精耕管理、凝聚文化、提升质量,力争将科室打造成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技术一流、环境一流、服务一流的康复医学中心而不懈努力。
乐思 NURSE
奔跑吧,少年!
文/肿瘤科三病区 宋丽良 云华
温暖护理
在肿瘤科,儿童病患还是不多见的,当一个孩子出现在病房,朝夕共处近两月,他懵懂时的纯真与呆萌,高兴时的烂漫与活泼,治疗时的恐惧与沮丧……,这些都毫无预警激发了大家的悲悯与怜惜之心,作为肿瘤科护士,大家想得更多的是如何陪他度过这段难熬的历程。
“小豆豆”是一个腼腆害羞的男孩,因频发头痛到医院就诊时发现脑部占位性病变,个儿高高的他,几乎让科室人员忘了他只是一个不满12岁的孩子,正值少年,本该是和小伙伴们肆意玩耍的年纪,但突如其来的重病让他和母亲陷入了种种“危机”。
初入病房的“小豆豆”是沉默无言的,特别是为配合治疗剃了个“小光头”,这让少年更加烦恼,对于医护人员日常的询问与关爱,也是极其的冷漠而抗拒。刚开始大家也是苦于束手无策,病区宋丽良护士长通过豆豆妈和管床医生了解到“小豆豆”的这种情绪并不是病理性的因素所致,更多的是病痛的冲击和环境的改变,让孩子将自己包裹进了自己的“舒适圈”,对外界屏蔽。
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让豆豆更好地配合治疗,科室人员想方设法让他敞开心扉,慢慢转变!于是,护士们与他的交流慢慢地从公式化的“吃药吧”,“打针了啊”,“小豆豆,楼下去放疗了”,变成了“小豆豆,又玩打地鼠啊?敢不敢PK一下”,“要多吃点哦,储备能量,过几天我们要用一个很厉害的‘武器’和你脑袋里的那个坏蛋战斗”,“小豆豆,以后上大学当医生吧,你看他们多厉害”……。自此,沟通顺畅了、治疗配合了、笑容更多了,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微妙变化着。有趣的是,有一天,“小豆豆”就是不愿意打“屁股针”,大家万般疑惑,豆豆妈好笑又无奈的跟我们说:“他说这个护士是姐姐,姐姐不能打,阿姨可以”,原来他觉得今天打针的护士像大不了他2岁的姐姐,小家伙害羞了。病房的病友和护士听到这,大家被面前这个可爱而又天真的小家伙逗乐成一团……
第一次化疗,“小豆豆”就发生了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又一度让妈妈和他陷入了“恐慌”,无奈之下化疗终止,进行下一步“全中枢放疗”,可喜的是放疗效果甚佳,就在大家还没来得及松口气的时候,小家伙又突发脑水肿,紧急抢救一次,放疗暂停,接下来的日子小豆豆和妈妈又沉默了……。已经熟识了的护士阿姨和护士姐姐们,都想着办法逗他开心,有几天他昼夜颠倒,睡眠紊乱,夜班的护士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静悄悄和他玩一阵只有他们自己懂的“躲猫猫”的小游戏,然后再哄着他睡觉,而他会在半夜的时候悄悄地把他喜欢的零食,放在护士站,然后害羞的跑掉,在那段日子,大家一直延续着这种彼此心照不宣的关心和关爱,而在护士们的眼神里,更多的是疼惜、祈祷与希冀。
慢慢地他的病情稳定了,放疗重启,为保障安全,管床医生准备前两次亲自陪他去放疗室治疗,以便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处理。豆豆妈突然找到护士长,说豆豆坚持要让护士阿姨陪着去,护士长疑惑地问:“为什么?”“孩子说护士阿姨会打针,医生不会打啊”。现场听到的护士,无不动容,瞬间泪目,这就是几十天下来,用真心真情陪伴下,自然而然产生的信任与依赖呀!
孩子的治疗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马上到了“六一”和端午,大家知道小豆豆有许多愿望想去实现:想出去和姐姐团聚,想骑车去兜风,想要六一节的礼物,想去和小伙伴打篮球……
由于疫情管控要求和治疗需要,大家实在没有办法一一替他实现。病区主任钟敏钰考虑再三,最终还是想给他留下一段不一样的节日记忆。6月1日科室开展了“医患携手庆端午”的患教会,病友们聚集一堂,科室医务人员为患者们科普了一些化疗相关小知识,做了几个有奖竞猜小游戏,场面十分热闹,正当大家沉浸在节日欢快的气氛之中时,钟敏钰主任突然拿出一个“乐高”礼盒,对着小豆豆说:“儿童节快乐!小豆豆,加油哦,来年就是少先队员变共青团员了!”豆豆妈妈瞬间泪流满面……
小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的,真心换真情!我们相信,严谨而有温度的护理工作,一定能给每一个肿瘤患者带去心灵的力量和慰藉。
端午过后,“小豆豆”治疗结束出院了,不知道他的乐高小摩托是否已拼搭完成,我们想对未来的“小豆豆”说:奔跑吧,少年,带着你的小摩托,奔向属于你的健康快乐的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文/综合医疗科病区 段心怡 黄培
综合医疗科儿童节的奶香寿辰
有人说过“六一”是孩童的专属,他们天真、活泼、可爱;有人说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双手粗茧是老年人的象征,他们记载着生活的辛劳。时光如流水,虽然岁月的年轮在老人的脸上刻下了一行行深深的皱纹,但老人们鹤发童颜的精神面貌却不减当年;虽然各种基础疾病伴随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面对生活的态度依旧积极向上。
六月的第一个星期,迎来稚趣童声的六一儿童节,也即将迎来粽叶飘香的端午节,同时在气氛浓厚的节日中还喜迎两位“90后”老人的寿辰。虽然疫情防控不可松懈,探视陪伴严格控制,寿辰当日怎么能缺少祝福和奶油蛋糕呢?综合医疗科提前准备了两份精美的蛋糕,主任护士长带领着医护人员一起给两位寿星庆祝生日,一句句生日快乐歌,一块块水果奶油蛋糕,94岁的贾奶奶和95岁的洪爷爷脸上洋溢着孩童般的微笑,蛋糕甜在嘴里,病区温情流淌在老人的心里。
生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不一样的意义,它代表着生命与希望;快乐是一种心境,从来不跟财富、年龄和环境有关。生日的祝福能让这些90后老小孩对生活的充满信心,能让他们身处医院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疾病面前,医学领域是有局限性的,但我们仍然坚守初心,践行宗旨:精湛的技术去诊治,专业的知识去护理,细微的临床工作之中透露着温情,将江城最温暖医院的文化传承下去。
温暖护理
产房里的“音乐会”
温暖护理
文/产房 潘利霞
乐思 NURSE
这里是新生命诞生的神圣地方,这里是产妇最危险也最有温度的地方——这里就是产房。
走进产房,伴随悠扬的音乐,仿佛像走进了音乐厅。少了生产时疼痛难忍而发出的声嘶力竭,更多的是等待新生的欢快,胎心音的“鼓点”声、播放器里的音乐声、欢笑声共谱了一曲美妙的产房音乐会。
产房会在准妈妈生产前的阵痛期提供“音乐会治疗”服务。音乐在产妇分娩时能起到神奇作用,使产妇放松情绪,减轻疼痛。“一方面,准妈咪的注意力会转移到音乐的旋律、节奏、音高、音质及快慢上,因而分散对产痛的感应力;另一方面,产妇内心得到心理的满足后,能唤起一种喜悦的感觉,从而放松神经系统,使产妇的心肺功能处于良好状态,这时候,如果能有效引导产妇运用呼吸法,均匀用力,就能缩短产程,使分娩更为顺利。此外,在没有丈夫和家人陪伴的时候,音乐还能给予准妈咪们高度的精神支持和心理安慰。”
已经有国内外音乐镇痛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发现:通过音乐的减压作用和医生语言上的诱导,能直接作用于产妇大脑中相应神经系统,形成兴奋、愉悦的感觉,调整情绪和精神状态,消除产妇的紧张,减轻烦躁不安情绪,使呼吸、血压、心跳保持平稳,肌肉放松。
特定的音乐对准妈妈和宝宝属于良好的信息传入,既能帮助产妇缓解产前紧张情绪和产后疼痛,也有利于新生儿听力和形象思维的发育。
温暖护理 重在细节
温暖护理
文/耳鼻咽喉科病区 张秀明
乐思 NURSE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星移斗转,初心不改。一直以来,耳鼻喉科全体医护人员怀着“以病人为中心,祛他人之顽疾”的理念聚在一起,不断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文化,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那么,在耳鼻喉科,护理人员都做了哪些努力呢?从生活起居护理开始,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标志醒目,光线充足,患者行动安全;窗明几净,冬暖夏凉,患者居住舒适。而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情志护理了。在疫情常态化管理下,我科一直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患者入院后,心理难免会出现落差,时常会看到在患者及家属贴在玻璃门叙说家常。为了缓解患者入院后的焦虑及不适应,责任护士一个个化身“社牛”小达人,与患者聊家长里短,与患者谈科学护理。患者出院时,时常能听到患者对我们说,你们对我们是真的好呀,我都不想回家了!
情志护理,不得不一提的便是人文关怀。祖国医学同时也是一门人文医学,若在每一个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都能将对患者的关心渗透其中,这将更加有利于医患护患和谐。我们科手术适应人群的特殊性,每年学龄前患者特别多,患者年龄小,不可控制因素更多,家长对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的要求也更高。为了消除小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恐惧,我们又变身贴心大姐姐,暖心阿姨,陪他们做游戏,陪他们讲故事,让他们从陌生变成熟悉,让他们对身穿白衣的我们不再感到害怕,从而更促进了小朋友对我们的依从性,术后康复听从指导,恢复得也更高好。
人常说,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纵使事变时移,我们不改初心,砥砺前行,将细节护理做好,将温暖护理持续推进。
暖暖真情,珍膝有你
温暖护理
文/骨关节医学科病区 胡丽娟
乐思 NURSE
“李婆婆今天您的膝盖压米了吗?”“张爹爹,您的弯腿训练到多少度了,进步了吗?”每天早上,在骨关节外科的病房里了,护士们都在耐心地询问病人的康复进程。
为了积极响应医院“改善医疗行动,创建最温暖医院”相关精神。我们关节外科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秉承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深化护理服务内涵为原则。通过开展膝关节快速康复,肩关节康复小组,温暖服务“我们在行动”等一系列举措,来打造最温暖骨科病房,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骨科推进“快速康复”理念,我们分别从营养管理、多模式镇痛、积极有效的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优化管理。
传统的膝关节手术术前禁食禁水12个小时。长时间的禁食会让患者出现饥饿、口渴、焦虑的情绪。推进快速康复理念后,患者术前6小时可进食碳水化合物(稀饭,馒头),只需要术前4小时禁食禁水。大大缩短了患者的饥饿时间,也减少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情绪。疼痛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烦躁、失眠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术中“鸡尾酒”疗法的运用是多模式镇痛中的一张“亮名片”,局部浸润麻醉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与肿胀,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参加功能锻炼。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锻炼内容多、难度大,患者恢复慢,很多患者因为惧怕疼痛而拒绝锻炼。对于骨科患者来说,精湛的手术+功能的康复才是100%的成功。为了让患者积极配合锻炼,我们护士每天在上午7点半下午3点,分两次下病房协助和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踝泵运动,被动膝关节屈伸运动(CPM),床边屈膝,我们还教患者学会如何使用习步架行走、正确支具佩戴。根据每个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我们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每个人床头有一个10斤的米袋,锻炼时放在膝盖的上方,动作虽然简单,但“压米”训练时间长且痛苦。为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热情主动的曾护士经常跟患者聊天,“爹爹,您家住哪里呀……我们是邻居哦!”“今天我们坚持20分钟,过几天就可以回家啦!”
此外,我科还成功申请了名为“关骨关爱”的微信公众号,组建了“关节健康教育”的微信群。通过微信群病友之间相互鼓励,医患之间实现反馈互动,在线答疑,功能锻炼打卡等举措。将健康教育不断延伸,真正形成了从入院到出院的健康教育密闭环。自从推进了快速康复理念,同比去年膝关节置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由15.8天缩短到9.7天,术后下床时间由38h提前到20.8h,真正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为每一位患者建立一个独立康复群,群里包括管床医生,康复师,及管床护士,患者可以在群里反应康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康复师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护士提醒患者复诊时间。暖心服务,它需要温度与爱心融合。一个微笑,可以拉近距离,一个眼神,可以增加信任。一个动作,可以温暖人心。自开展温暖护理服务活动以来,我科患者的综合满意度由活动前的93.3%提升到现在的98.5%,让病人成为优质护理服务的最大受益者。
在“温暖护理服务”的路上,我们一直都在努力着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在治愈的同时,让患者深切感受到温馨与舒心。
在积极推进文明、热情、主动、细心、规范的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提升护理服务品质和就医体验。温暖行动,我们一直在路上!
博采众长
乐思 NURSE
产房“24小时”培训有感
文/产房 胡明
博采众长
新年伊始,接到了要去产房进行新助产士的“24小时”培训的通知,一时间内心是恐惧的,害怕自己学不会,也担心不能回家,更害怕适应不了护士到助产士角色的转变。
不知不觉中,在产房已经工作了半年了,也由刚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得心应手了,也明白了身为妇产人的不易与艰辛。
在产房工作的日子能够说是五味俱全,其中的酸甜苦辣咸只有真正体会过的人才能够懂得。产房工作节奏快,抢救病人多 精神高度集中,助产过程中既是高强度体力劳动,又是高精力的脑力劳动。产程是需要耐心去守的,观察宫缩、宫口扩张、先露下降、胎心变化。对不够配合的产妇进行耐心的说服和解释。产房的工作需要极大的爱心,分娩的过程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时刻,在这时给予贴心关怀是产妇顺利分娩的信心和动力。哪怕是一口水,一口饭,一双支持的手。工作严密观察,细心发现异常情况极为重要。高度的责任心,每一个班做好自己的工作。要知道再好的服务态度,没有过硬的技术是万万不能的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和丰富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老师都会竭尽所学来帮助我,让我尽快的掌握每个步骤。每当看到产妇脸上疲惫的笑容,听到婴儿响亮的啼哭声时 ,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 。
三个月的理论及实践学习中,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助产士,必须拥有准确的评估能力,评估贯穿于产前、产时、产后,能力来至于学习。在工作中应该把孕妇当成是一个正常人,而非病人。怀孕生产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需要助产士过多的干预。助产士的责任是给予孕产妇足够的陪伴,安慰,消除其恐惧疼痛的反应。在把孕产妇当成正常人的同时也要进行充分的评估及密切的监护,因为孕产妇可以从一个正常的分娩过程,瞬间变化为危及孕产妇及新生儿生命的病理过程。一个孕产妇的安危关系着三个家庭的幸福:一个女人在分娩的痛苦中迎接着一生中最幸福时刻的到来,也许只是一个不经意的言行,却在孕产妇的一生中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尽力做好助产工作,让她们记住我的笑脸和鼓励的话语。
乐思 NURSE
会议掠影
乐思 NURSE
会议掠影
文/护理部 喻小红
医·家薪火 闪耀未来
5月10日,武汉市第一医院“医·家薪火 闪耀未来”5·12国际护士节表彰会圆满举行,致敬白衣天使、护理楷模。武汉市卫健委副主任、公共卫生总师王滨,武汉市卫健委二级巡视员高惠祥,武汉医药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党委书记、主任,武汉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菊芬,湖北省护理质控中心主任李秀云,武汉市卫生健康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万由鑫,武汉市卫健委办公室卫生健康监察专员陈莉受邀参加此次活动。武汉市第一医院纪委书记周秀莉主持表彰会。
武汉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魏力向全院护理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福,充分肯定了大家在护理工作中做出的成绩。他表示,护理工作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实现“五年重塑 十年跨越”打造全国中西医结合高地目标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服务无止境,创建“江城最温暖医院”永远在路上,这是公立医院履行公益担当的体现,更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全力践行。
武汉市卫健委副主任、公共卫生总师王滨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医院近年来在护理品牌建设和疫情防控工作中取得的成果。他强调,传承、延续南丁格尔的精神和事业是我们护理工作的核心与内涵,这份事业神圣且光荣。我们要继续发扬优良的工作作风,争当创先争优的“排头兵”,为我们武汉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武汉医药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党委书记、主任,武汉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菊芬与湖北省护理质控中心主任李秀云也对医院的护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送上殷切嘱托。
活动中,市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王莉带领19名新入职护士共同宣誓,用铿锵有力的声音,承诺着为人类健康事业奋斗终身的使命与担当。
随后,武汉市卫健委二级巡视员高惠祥宣读了表彰决定。近一年来在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技能竞赛中有突出贡献的12个先进集体和195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其中,24名“风采之星”、24名“精诚之星”和12名“管理之星”上台接受证书和奖杯。她们是人间最美的天使,是一医的榜样更是力量。
近三年来,在持续创建“江城最温暖医院”服务品牌过程中,医院护理工作者们围绕服务流程、人文关怀、专科特色等,盯细节、找缺项、补短板,让患者感受到有温度的护理服务并以点带面在全院推广。
首批“最温暖医院”优质服务示范病房工作的扎实开展,建立了良好、互动的医患关系,有效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树立了标杆。今年,医院启动“最温暖医院”创建三年提升行动,为第二批优质服务示范病房:骨脊柱外科病区、消化内科三病区、老年病科三病区、康复医学科三病区、耳鼻咽喉科病区进行授牌。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鄂”来共守“沪”,同饮一江水。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现场收到了各级领导对护理兄弟姐妹的祝福,与此同时,远在上海的一医医疗队、护理患者、护理同仁们也通过线上的方式送来了真挚的祝福。据悉,此次派出的应急医疗队以90后青年为主力,他们响应国家号召,尽锐出征,为疫情防控贡献一医力量,充分展现了一医青年不怕苦不畏难的使命担当。
此外,音乐剧小品《妈妈去哪儿》讲述了医务人员背后的家庭故事;舞蹈《温暖荣光》让温暖荡漾在每个人心头;《夜空最亮的星》,让广大护理工作者感受到凡人微光汇集成炬的伟大与担当!
会议掠影
文/护理部 喻小红
2022年6月24日,武汉医院协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学术报告厅召开,武汉市第一医院陈国华副院长、武汉医院协会会长罗时珍、武汉医院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杜英、武汉医院协会第二届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换届选举会议由武汉医院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杜英主持。
武汉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国华致欢迎辞,肯定了护理管理专委会对推动全市护理事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武汉市第一医院作为第一届的主委单位,将不遗余力地支持专业委员会的建设与发展。
第一届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辛玲芳对过去五年专委会所做的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并预祝新一届护理管理专委会在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的带领下,新老委员共同努力,为护理事业更加繁荣贡献力量。
按照选举办法及流程,产生第二届护理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8名、常务委员25名、委员75名。武汉市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王莉当选为武汉医院协会第二届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副主任刘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总护士长吴丽芬、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张丽丽、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张春华、武汉市中心医院总护士长许琍文、武汉市第三医院护理部主任罗蔓、武汉市第四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冯静、武汉儿童医院护理部主任刘新文8名同志当选为副主任委员,武汉市第一医院科护士长杨娟等25名同志当选为常务委员。经协会研究决定,聘请第一届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辛玲芳为第二届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第二届专委会主任委员王莉衷心感谢武汉医院协会领导、第一届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辛玲芳及全体委员的信任和支持,同时提出了专委会今后的工作重点,并表态将在武汉医院协会的领导下,与各位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一起,带领全体委员共同努力,团结全市从事护理管理的工作者,加强护理管理体系建设,拓宽学术交流领域,打造阶梯人才队伍等,为护理事业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武汉医院协会会长罗时珍发表重要讲话,对新当选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及委员们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充分肯定了第一届的工作,同时从专委会的发展方向、自身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与希望。希望全体委员同心协力,继往开来,勇于创新,为全市护理事业的发展、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由武汉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武汉医院协会联合举办的以“传承˙创新˙汇智”为主题的护理管理培训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学术报告厅顺利举办,来自武汉市的6000余名护理人员参加了培训学习。
培训班特邀武汉医院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杜英,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护理部主任汪晖,湖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胡慧,湖北省中医院护理部主任万长秀分别作了题为《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中常见问题解析》《基于数据监测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注重临床思维训练培养高素质护理应用型人才》《打造峰值体验,创建护理服务品牌》的专题授课,各位专家的精彩分享,聚焦护理管理热点问题,内容既有前瞻性的的顶层设计,也有借鉴性的实践分享,给与会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全市的护理同仁们搭建了交流、互通、合作、提高的平台,希望大家以本次培训为契机,围绕健康中国建设发展方向及《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厘清思路,明确方向,夯实专业,提升服务,为全面推动我市护理质量管理水平,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助力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武汉医院协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
换届选举会议暨护理管理培训班隆重召开
乐思 NURSE
护理文化
“医·家”温暖 云端传递
为纪念和庆祝国际护士节,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精神,传递专业的健康知识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我院护理部于4月27日在互联网医院举办以“‘医·家’温暖 云端传递”为主题的护患俱乐部“云助诊”义诊活动。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发展,市民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剧增,促使互联网在助力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提升患者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我院于2020年9月正式启动互联网医院,为破解分级诊疗这一医改难题提供了“武汉一医模式”。我院护理部依托互联网医院优势资源,于2021年初开通睡眠与心理、皮肤外科伤口、造口伤口、高血压非药物治疗、肿瘤科、腹膜透析、乳腺疾病、消化内科、产科孕妈咪、糖尿病共10个护理团队的“护理线上门诊”,为助力疫情防控和满足特殊时期护理诊疗需求创造有利条件。
本次义诊由10个护理团队的资深护理专家组成义诊团,进行全天候的线上义诊,活动通过无接触方式看诊,为市民提供专业、精准护理指导及健康咨询服务。义诊互动以语音沟通和视频连线为主,辅以文字说明和图片传输,借助实时、多维度的互动问诊方式提供线上诊疗服务,方便患者足不出户即可看诊,让远程患者享受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就医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本次义诊惠及百余群众,同时获得良好口碑,大家一致认为,线上坐诊,不仅突破了时间的限制,也逾越了空间的阻隔,在享受线下同质化的健康咨询、线上复诊等护理服务同时,不仅可以避免院内等候,降低风险,同时可减少患者来回奔波医院的烦恼,节约成本。
一直以来,围绕我院“最温暖医院”建设主旨,护理部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坚持我为群众办实事,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服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实实在在让群众受益。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医·家”护理品牌建设,加强温暖服务理念的持续深入和提档升级,致力用专业不断延伸护理温度。
文/护理部 喻小红
护理文化
2022年的4月有些特别,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春夏是出游的最好时节,是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手中的风筝,是太阳花草音乐声中合家聚会的好时光……但是,这场来势汹猛的新型冠状疫情并未停止,北京上海等地又新出现许多病例。为此,4月3日我院派出31名医护人员支援上海,这就意味着他们放弃了和家人的相聚时光,继续奋战在一线。
可爱的武汉一医人,每天都努力的生活与工作着,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他们又站了出来,支援上海。他们不辞辛劳日夜奋战在的抗击病毒的最前线,就像武汉疫情刚刚爆发一样。在接到任务后,他们毫不犹豫,义无反顾离开家人,踏上了另外一个战场。为了更好工作,许多女医生和护士剪掉了美丽的长发,只是为了节省时间,更好照顾病人,工作时少喝甚至不喝水,只是为了能节省一套防护服,虽然穿着全套防护服看不清面容,但确定是最美的天使。他们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只为拯救更多生命。他们依旧是战“疫”中最美的人。
5月12日,在温馨的国际护士节里,支援上海的25名年轻护士在方舱医院的岗位上度过了特殊意义的节日,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最美天使的职责。因为有上海人民的感激和家乡同事朋友的牵挂,援沪的护士们感受到了更深的关爱,一个温暖的手势,一句深切的问候,一句真情的感谢,都充斥着512不一样的温度。医院举行了线上512关爱活动,进一步鼓舞了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舒缓了医护人员疲惫紧张的状态。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疫情战打响那一刻起,各界的关爱不计其数,各地的医务人员,医疗物资、生活保障物资源源不断支援上海,这就是有团结有大爱的中国人,相信只要我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就一定能胜利。
战而无畏,归时无恙,当疫情的再次来袭,我们逆行而上。过往的风散去,我们还能美好相遇,武汉与上海一衣带水,拥有血浓于水的感情。希望怀着无限
热枕的医护志愿者们早日战胜疫情,凯旋归来!
他们未必光芒万丈,却始终温暖有光
文/肾病内科二病区 周园园 NCU 桂玲
护理文化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那年春天沪鄂周全,今年春天,鄂来守沪。伴随着上海本土疫情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湖北卫健委决定增派130名医护人员驰援上海。4月17日上午,医务处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范学朋主持了欢送仪式。范学朋主任指出,每当有大的灾害、疫情,一医人总是挺身而出,秉承一医优良传统。无论是抗震救灾或是防疫抗疫,一医人都冲在前沿一线。范主任对援沪队员指出,希望做好个人防护,听从指挥,服从当地统一安排。要团结互助,平安归来,一个都不能少。
4月17日下午16:00,武汉市第一医院13名医务人员随湖北第三批援沪医疗队抵达上海。
入驻上海后,负责院感的王月老师立即召开线上会议,培训院感知识和视频演练穿脱防护服,并进行线下一对一的考核。领队戴伟副主任医师及高晨护师强调了相关注意事项,如有特殊情况及时向他们汇报。
湖北援沪医疗团队与上海方面经过几轮协商,交流合作方式,制定完善的援沪医疗救助方案。最终,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和武汉市第四医院组成了一个60人医疗队,援助上海人民第九医院。改造病房、准备仪器设备、制定规章制度流程,21日上海人民第九医院五病区得已顺利开科。
21日上午09:00,我院护理小组第一组在组长汪超阳带领下一马当先,第一批进驻九医院五病区,配合值班医生,收治了第一位新冠肺炎患者。随即,我院另一护理小组在组长舒昊的带领下第二批进驻五病区。接着,戴伟和代永章医生第三批进驻五病区,他们收治了此次援沪的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
五病区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大多为老龄患者且基础疾病多,病情危重。本次援沪医疗队的武汉市第一医院团队均为重症及院感感控专业的医生和护士。为重症患者实施的中心静脉穿刺、胸腔穿刺引流、床边B超检查、心电图检查、动脉血压监测、动脉血气采集、CRRT、各种氧疗、呼吸机辅助通气、俯卧位通气、早期康复等操作,在他们手里显得驾轻就熟。他们曾是武汉防疫保卫战中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如今他们又驰援上海,演绎了一场“热干面”和“生煎包”的双向奔赴。
守一座城,护一方人。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当前,上海疫情处于攻坚的关键阶段。一医援沪医疗队队员们信心满满,坚决打赢上海这场疫情“遭遇战”!
守沪之战 一医当先
文/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汪超阳 江露
护理文化
心语心愿
2022年4月,上海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支援上海的疫情,也迫在眉睫。
4月2日接到紧急通知,组建医疗队出征支援上海。在紧急领取防疫物资、药品、整理装备。在全院动员中,我们毅然向“疫”而行,与上海医护工作者一起并肩作战。
4月3日凌晨,在院领导的送行下,我们踏上了驶往上海的动车列车,成为援沪医疗队光荣的一员。
4月3日中午,我们到达了上海虹桥站。在列车即将开门之前,我们有序的依次换上N95防护口罩,望着空无一人的车站,惶恐和紧张的氛围席卷而来。是的,虽然对我们来说,我们已经是身经百战了,但是面对本轮的疫情,我们将面临的是新型变异病毒“奥密克戎”,它的传播能力更强。我们谁都不知道,我们会不会发生感染,所有人脸上都能看到一丝紧张,但是更多的是一种坚定。踏上征程,我们就不能退缩。党和国家需要我们,上海人民也需要我们。不管结果是怎么样,作为一名白衣战士,我们要坚定的站在人民身前来迎接这未知的战争。
4月3日晚上,我们办理好入住后,就开始对整个房间进行全面消毒擦拭。简单的休整后,就组织了一次简单的线上会议。视频前的每个人都戴着N95口罩,是的,我们一路走来,见到了静态的上海,心里的弦绷的紧紧的。领队邵主任、护士长们给我们打着气,讲着注意事项。院感黄老师在线上给我们培训院感,研究安排我们居住的房间进行分区布置,线上培训穿脱防护服,人人考核人人过关,我们都在为了未知的明天做着准备。
4月4日,天气晴朗,阳光格外的明朗,像极了上海人民对我们的热情。我们接到紧急通知,积极参与全民核酸采样工作。凌晨5点,大家都整装待发。上车前院感黄老师,一个个检查装备、口罩密闭性,做完手消毒才能上车。我们分成8个组,在闵行区设置29个点位,从早上8点到下午5时许才返回,完美完成1.2万人核酸采样工作。在知道当地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在征求同意的情况下我们把部分医疗物资和消毒物品留给了社区工作人员,希望可以给他们带来帮助。期间我们还收到了一位小朋友的感谢信,让我们每个人感到心里暖暖的。
为期两个月之久的抗疫生涯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遇上队友的生日。“身在异乡为异客”,这个时候就能深深的感觉到那种浓浓的思乡情,想念亲人,更想念家里的点点滴滴。在知道每个人的生日后,主任、护士长和每一位队员,都会竭尽全力的想着心思,利用可用的资源策划着生日。资源是有限的,困难也是真实存在的,不过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各尽其能,会才艺的表演才艺,录制视频,会手工的制作手工,画画。并通过线上视频会议的模式,为他们送上祝福。并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调节大家的心理状态。
感谢2个多月来大家一起经历的风风雨雨,一起并肩作战。
援沪的任务完满完成,没有辜负党和国家、医院和领导的信任,在我人生的经历中也是一场难忘的,充满回忆的旅程。援沪的故事很长很长,一辈子值得回忆。
文/急诊医学科 华森鑫
心语心愿
援沪日记
文/儿科门诊 徐桂林
心语心愿
玉兰花开
——纪念我的父亲
每天在职工食堂的必经之路上,都会邂逅重点专科大楼前的那柱白玉兰。偌大的一棵树,如伞状向四周伸展,像巨人一般,以拥抱的姿态,每天迎来送往着路过的行人。
一天,我习惯性地抬头看了看,惊喜地发现,玉兰花开了。墨绿的叶片衬托出花瓣的出尘脱俗,洁白晶莹,轻盈清丽。那玉兰树吸收了日月之精华,用一身的琼浆玉液迎来生命的怒放,在春末夏初里燃烧出璀璨芳华。放眼望去,一朵朵盛放的白玉兰,像无数的玉鸽儿俏生生地,在枝头跳跃着,嬉戏着,搅动着一树的幸福之光。那欢腾的热闹范儿,像极了无忧无虑的孩子,在父母温暖的环抱中快乐地撒欢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记忆中的父亲,豁达敏感,爱笑善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走南闯北的经历让他哪怕碰到一陌生人,也能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父亲爱酒,恨不能一日三餐,把酒言欢。尤其白喜事,逢年过节,必喝很多酒,将醉未醉时,总喋喋不休地要求子女们努力学习,跳出农门。
父亲对子女多是疼爱的,合理要求也总能满足。不过,对儿子则更为严厉。他自己因家庭原因,小学毕业就辍学了,这是他一辈子的痛。所以儿子学习不认真,他会拿木棍狠狠地抽,哪怕棍子断了,也毫不手软。记忆里,他却从没跟我动过手,哪怕一根手指头,哪怕一句粗言重语。平日里闲来无事,他喜欢抱我坐在他大腿上,讲各种喜闻乐见的趣事。兴致来了,也会抑扬顿挫地哼唱一段他喜欢的楚剧。最喜欢的,莫过于哄着我唱他改编的“世上只有爸爸好”,一曲终了,像个孩子似的,高兴地手舞足蹈,然后屁颠屁颠地去满足我的各种“无理”条件,却乐此不疲。
小时候,父亲经常不在家,家里的农活大多是母亲佝偻着瘦弱的身体完成的,只有丰收时节才能看到他的身影。但只要回家,他都会惦记着孩子,从兜里或行李袋里变魔法似地掏出一两样吃的、喝的、或是当时新奇的玩意儿。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我上中学。那时候我在重点高中,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每次父亲必亲自采购食材,亲自下厨,犒劳我一番。那时他常常踩一辆破旧自行车,哐当哐当,穿过几条巷,绕过几道街,买他心仪的原材料。每次必带几样小吃,或一个外焦里嫩的烧饼,或一个香甜可口的冰淇淋,或一个冒着热气的香喷喷的包子,一到家,食材没来得及卸下,就急不可待地献宝般地呈到我跟前,也不管我是否刚刚咽下最后一口饭菜。有时,看我情绪低落,也会拉着我一起去买菜,一路上,也必哄着、诱着我买几样小吃。在他眼中,我一直是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嘴馋的、他最疼爱的小丫头。
后来,我终于成了父亲满满的骄傲,成为村里第一个女大学生,成为他希望成为的样子,跳出农门,光宗耀祖了。那段日子,他眼里终日有光,面上整日挂笑,心中深藏有爱,掰着手指头盼望着,有朝一日看到他的骄傲真真正正走入社会,成为一个有价值、受人尊敬的人。然而,他那殷殷期盼的音容笑貌,却永远定格在他57岁的那个凄冷的深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纯朴的父亲用他最真挚、朴实的爱呵护着女儿成长,在苦难中给她温暖,在徘徊中给她方向,在挫折中给她力量。他像那洁白晶莹的玉兰花,匍匐在绿叶枝头,以保护的姿态,给人以温暖,予人以希望。
我家附近的公园道路两旁,也种满了玉兰树,排列成整齐的队伍,每日里欢迎着游园的人们。我喜欢在傍晚时分,携家人一起在园中漫步。彼时,花开正艳,香气氤氲,落日余晖中的白玉兰,像父亲温暖的目光,投注在我们仨儿依偎的身影上。
文/风湿免疫科病区 刘陈仙
心语心愿
一个夜班护士的独白
武汉,是个美好的城市。我见过它白昼的温暖,也见过它深夜的宁静。可能很多人没有见过这个城市凌晨四五点的样子。我不止见过这个城市凌晨的样子,还见过更见过它一年四季从黑夜到白天的循环,因为我是一个夜班护士。
无数个夜晚,结束小夜班工作,我踏着月光回家;无数个夜晚,踩着月光,我来到医院上大夜班。这种披星戴月的感觉只有上过夜班的护士知道,这里面的酸甜苦辣也只有上过夜班的护士才懂!
因为楼层位置较高的原因,我能听见这个城市各个时候的声音,也因为楼层位置的关系,我能看见这个城市每个时候的样子,更能见证了别人在休息,我们在努力工作的时刻。晚上11点后,整个病区基本就安静了,我们也开始打扫卫生,查对血标本,整理接下来在上班时间中要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夜里十二点到凌晨一点通常是整个病区最安静的时候。巡视病房大多病人安静入睡,这个时候巡视病房,感觉自己真的像守护神一样。医院外面有晚归的人们聊天的热闹,也有汽车路过时司机不经意按响的喇叭声。除去病区突然响起的急躁电话声,这个时候外面一片黑暗,除了路灯的光亮,什么都没有。在病区走廊,一盏盏暖色系的灯照亮我护理工作的道路。
凌晨四五点,外面勤劳的清洁工叔叔阿姨打扫马路的声音会准时响起。也只有零星的几个人来来往往。这个时候巡视病房,觉少的爷爷奶奶已经准备起床洗漱了,我们也开始采血,测血压,测血糖,测体温,发放口服药等等的护理工作。
凌晨六七点,病区外面晨曦微露而病区里面已经热火朝天。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样子,就已经和白天忙碌的时候一模一样,八点多交接完班后,我踏着清晨金色的阳光,结束夜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夜班护士的工作辛苦却有一种收获的充实,看着自己护理的病人恢复健康,我有一种收获的喜悦。选择了这个崇高的职业,也就选择了责任和坚守。漫漫长夜,我守候着他们的健康,陪伴着他们的痛苦。我深深懂得: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对南丁格尔精神的传承。
文/NCU 张礼梅
心语心愿
2022,做“极简”护士
时光从来不谄媚任何人和事,它既真实又残酷,毫无遮掩的带我走进2022。作为护士,在临床一干就是匆匆数年,看惯了生死,饱尝人间百味。在学习、考试、急救和值班的护士岗位上,大把大把的青春时光都留在临床留给了所护理的病人。
我们只是最普通的一名护士,我们之所以如此的成熟和从容,是因为,我们担负人的生命重托!这也是医疗和其他服务行业本质的区别。然而,时光从不会因为我们是护士,而留下任何的余地。无论是被神化还是被妖化,我们就是一个普通人,护理病人的同时也需要护理好自己的身体尤其是灵魂。
在这个不再物质匮乏的年代,单纯的物质叠加能否增加你的幸福感?你最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你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2022,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正式话题,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极简主义”。事实上,忙碌在临床一线的护士,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极简”群体。生活和生命的本质就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
2022,就让我们干净利索的砍掉不必要的东西,回归自我,引领新的时代!以下9条原则与君共勉:
1、我们衣着简洁又不失优雅,妆容精致简单,我们爱心满满。
2、我们拒绝垃圾食品,多吃水果和蔬菜,自己亲自下厨,自己做的饭真香!
3、我们房子不用太大,温馨小屋也能留得住幸福,放得下灵魂。
4、有时间多运动,步行和慢跑,多和大自然亲近接近。
5、生活中不做长舌妇,不拖延,不纠结,不搞小圈子。
6、下班就回家,多陪陪家人和孩子。
7、把困难都当成考验,不投机,不绕道,跨过去了,就长大了。
8、努力提高业务,争当技术能手,不断超越自己。
9、挤出时间潜心学习,不断精进充实自己。你就是世界的唯一。未来最高的价值就是找到自己。
2022,让我们放下繁琐和累赘,浮躁和功利,听一听内心的声音,让最初的答案浮出水面。
2022,每个护士要做自己,享受真正的幸福自由和酣畅,我们就此出发……
2022已过半,做那个你喜欢的自己吧!
文/综合医疗科三病区 董芳芳
心语心愿
她的一天
叮叮叮...叮叮叮...
清晨六点,尖锐的闹铃声打破寂静,她从睡梦中惊醒,下意识的抓向手机的方向,快速按下暂停键。回过头看看身边熟睡的儿子,她松了口气,给孩子盖好被子,蹑手蹑脚的从床上爬起来。
小心关好房门后,她动作变得麻利,简单洗漱后,收拾东西就准备出门。走前她又偷偷打开房门看了看孩子,然后她告诉最近来帮忙照顾孩子的婆婆,晚上不用等她吃饭,可能会加班。
冬日的清晨六点三十分,天只微微亮,扑面的风有些刺骨,她像往常一样,站在公交车站最前排,裹紧帽子围巾,时不时的看看公交车来的方向。等车的间隙,她打开手机,眉头紧锁的浏览着最新的疫情消息。工作群的消息里,已经发布了最新的重点地区排查表,她默默记着高风险区的名单。
七点四十,她已经在值班室里换上了淡蓝色的工作服,戴上了N95口罩和医用圆帽,只漏出一双大眼睛,她对着镜子,小心的把散落出来的头发塞进帽子里。
没错,她是一名护士,是武汉市第一医院综合医疗科的一名护士。
“您今天伤口还疼吗?”
“好多了,谢谢你啊,护士。”
“那就好,等会再继续换药。”
“早上吃饭了吗?血糖时间记了吗?”
“怎么还要查血糖,手都扎烂了!不查不查!”
“扎手指确实好疼,但是血糖也需要监测一段时间的,我再帮您问下管床医生还需要查几次。”
“早上有空腹检查,再坚持一下不能吃饭哦”
“你帮我安排早点做吧,我饿得受不了”
“好的好的,我去问问,尽量帮您安排早点做上哈”
她推着治疗车在每个病房里停留一会,一边帮着患者整理病房,一边关心了解每位患者的情况。
“李爷爷,早呀”
这是一位不会回答的卧床患者,但她每天还是会热情的打招呼。即使没有回复,她还是会和护工一起,帮这位李爷爷小心的翻身、拍背,把床单理齐整,再铺上干净的护理垫,垫上翻身枕,小心理好身上各种管道和监护仪的线路,这可是个体力活,她为两三个患者翻身后,揉揉酸痛的腰和胳膊,又暗自下决心要多锻炼锻炼。
晨间护理做完,一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就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她开始打针、换药、发药、查血糖、量血压等等,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她会接待新入院的患者,整理出院患者的病例,完成琐碎的护理文书的记录;她会帮助患者订餐,热饭,扶着独自住院的患者去厕所,给不会调电视的患者找到喜欢看的电视台;她会精心准备健康宣传单给患者更形象的宣教,手把手教患者做手指操等等。
上午的忙碌终于告一段落后,她坐在护士站写着护理记录,门外突然来了一群家属,而疫情常态防控期间,住院部已经全部封闭式管理,规定非病情需要不允许探视。
她礼貌的上前询问找哪位患者,有什么事情可以转告,但不能进来。
对方听到不能进病房后,气势汹汹,嚷嚷着要开门进来亲自跟患者当面说,她不让,患者家属就在门口大声吵闹起来,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纠缠半刻,最后还是搬救兵找来了护士长出面解释,才平息了家属们的怒火。
她当时又气恼又委屈,恨不得抛下职业操守跟他们狠狠吵一架才解气,不过坐在电脑前冷静下来的她又但转念想了想,也能理解作为家属焦急的心情,如果是自己的爸爸妈妈住院,自己也会责怪护士不近人情吧。
中午,她边吃着医院食堂的盒饭,边跟家里的小孩打着电话,电话那头奶声奶气的“妈妈”冲散了一上午的忙碌和不快,她眼里的笑意就要溢出来,嘴上却只是淡定嘱咐着家里的老人注意出门大人小孩都要戴好口罩。
下午,李爷爷病情突然恶化,上消化道大量出血,血压直线下降,十分危急,她配合着生进行抢救、输血,对症处理,好不容易血压稍稍稳定下来,她才勉强歇口气。
赶来探望的家属,眼含热泪的感谢着她和医生,她看着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宽慰着家属说别太担心,心里又莫名涌出阵阵暖意,紧绷的肩膀也松快了许多。
冬季的夜幕早早降临,她还在病房里穿梭,家里小孩哭闹,电话也打了两遭,她短暂的安慰后又投入了工作,晚上八点过,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坐上回家的车,在车上,她沉沉睡去,睡梦中,她又听见了那尖锐的闹钟铃声:“叮叮叮......”
没错,她是一名护士,她是综合医疗科里的一名护士,她可以是任何一位护士。
感动你我
感动你我
您的康复,我的心愿
文/耳鼻咽喉科病区 罗琴
患者赠送字画
“护理工作是平凡的工作,然而,护理人员却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 ——南丁格尔
从心做起,听似简单,其实不简单,如何才能够从心出发把工作做得更好呢?好,即完美,完美的工作就要求我们全心投入,真诚相待。
记得在我的孩提时代有着这样的记忆:因为生病,心急如焚的父母把我送进了医院,本来就对医院有恐惧感,刚一进医院大门,就一直哭嚷着要回家,医生还说需要打针,于是在爸爸妈妈软硬兼施的诱逼下,来到了打针的地方,就见有位阿姨穿着白大褂,戴着白口罩,头上还戴着一顶白色的帽子,全身上下都是白色,一手举着针,一手拿着棉签,面无表情地来到了我的面前,我越发害怕,吓得一直往后退,虽然被父母强行按住身体,但还是不停地扭动,就这样,折腾了老半天,那阿姨急了,大嚷道:“你再动,再动就给你多打几针!”还边责令母亲将我按得动弹不得,现在想来,如果当时那个护士不是那么严厉,而是微笑着鼓励我,也许我就不会那么害怕了吧!
随着时光的推移,我慢慢地长大了,面对人生选择时竟然也戏剧化地做了一名护士,成了人们眼中的“白衣天使”,当我成为护士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说:既然我是一名护士,就一定要用我的微笑来面对生病的人,改变我孩提时脑海中那幅面无表情,看上去让人生畏的护士形象。前不久我们科收治一名慢性扁桃体炎的小患者。就是这个6岁小男孩的一句话让我们更坚信这样做是对的。第一次为这个小男孩做治疗的时候,我就像平时一样面带微笑走进病房,本来还在哇哇大叫的他就这么盯着我看,眼看要流下的眼泪又收了回去,只是乖乖地伸出两只小手由我挑选,我很诧异,为什么这个小男孩会有这样的举动,但当时没有问只是在思考,而每次小男孩只要看到面带笑容的护士阿姨都会很听话。直到他出院的时候,我就问他,为什么每次打针那么听话也不哭呢,他说了句让我非常感动的话,“阿姨,因为我想看见你们对我笑!”瞬间我们就觉得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没有白费。
我记得就在去年,有一天的凌晨时分,护士站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喂,耳鼻咽喉科吗?这里是急诊科,刚刚来了一名疑似气管梗阻呼吸困难的患者,请值班医生马上到急诊会诊!”接到电话后,值班医生立即前往急诊室并电话联系主任,到达急诊室后发现患者神志清楚,不能平卧呼吸困难,进食水困难,伴声音嘶哑,面色苍白、口唇稍紫绀,极度烦躁,大汗淋漓,出现四凹征。患者当时情况异常紧急,主任立即采取就地抢救措施,为病人行气管切开术。术中医护有条不紊、配合紧密,解除患者痛苦,恢复通气,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患者恢复通气后立即转入我科病房进行下一步的生命支持。转入病房后由于患者精神很紧张,加上经各项检查证实此病人患的是喉癌,可能要常年带着气管套管生活,他的情绪显得极不稳定,时不时的对医护人员出言呵斥。考虑到病人的特殊情况,护士长特意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士为老人进行护理,并经常开导老人,我们的小护士们也每天大爷长大爷短的叫着,每天做基础护理的时候开始并不配合,但经过我们耐心细致的照料,时间一长大爷被感动了,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他的女儿说:“挺感谢这些护士们的,黑天白天的,也不嫌脏,痰啊血的,比对自己的亲人还精心。感谢大夫医术的精湛,护士的耐心。”后来患者终于治愈出院,对我科的医疗护理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将感谢之情通过热情洋溢的文字表达出来,他送的锦旗一直挂在墙上,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将优质护理带到每位患者的身边。
有人说:护士的胸怀像大海,能容纳千百万被病痛折磨的父老兄弟,护士的品格像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护士的心灵像清泉,爱的透明,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而护士的微笑,它尤如一坛封存了百年的佳酿,其味柔和,其意深远。十里飘香是它广博无私的爱,恬静含蓄是它绵绵不绝的美,慢慢的品,细细的酌,那真是一段让人百感交集的情节。是呀!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杯热水,一张椅子,多么温馨而又平凡的小事啊!但它却融入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浓浓亲情,为患者点燃了生命的火炬,驱走病魔笼罩的黑暗。
在护理工作逐渐被认同,护士待遇得到提高的今天,我们常在想,做着最辛苦最具爱心的工作而不被尊重的前辈们,又是以怎样的心情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一生呢?当同事们目送着康复病人欢快的身影,迎来病人和家属声声谢意,当自己的辛苦工作得以体现出成果的时候,所有的辛苦,所受的委屈又算得了什么?所有感触融为一句话:理解万岁!
感动你我
落到实处的是关怀,温暖人心的是感动
文/疼痛科病区 吴桐
2022年5月30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病房内,聋哑老人姚婆婆与家人打视频电话,通过手语告诉家人,经治疗困扰其十多年的头痛已经缓解,前一天晚上睡了个好觉。
聋哑老人姚婆婆今年74岁,家住汉阳区。近十年来她经常头部疼痛,头疼发作时,因无法像常人一样沟通交流,常独自抱头痛哭。
我们发现婆婆从入院时就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儿,在需要沟通时便会拿出小本,在上面书写着他想表达的意思,婆婆已74岁,常常看不清小字,所以会在书写时将字写的很大,一个小本很快就用完了,在得知这样的情况后,护士长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大家纷纷提出各式各样的好点子,最终我们确定了改进方案,利用现在的“高科技”,解决了这个小困扰。这个“高科技”就是时下流行的儿童写字板,其功能使用简单,高效,有可重复利用性。在使用写字板后,在沟通上使我们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一步,婆婆很认可我们的这一举措,内心感到很温暖。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们不仅需要在身体上照料患者,更要使患者从心理上得到关怀,就像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从小处做起,从患者出发,落到实处的关怀,我们一直在路上。
感动你我
医院是患者的希望,我们用爱疗伤
文/耳鼻咽喉科病区 陈杏子
2022年5月初的一天,蔡爹爹因喉部肿物,声嘶,住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后确诊为喉部恶性肿瘤。虽然蔡爹爹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可是当结果真的出来的那一刻,蔡爹爹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心理打击。根据以往癌症病人的护理经验,责任护士杜娟立即为蔡爹爹制定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刚刚被确诊的蔡爹爹情绪非常低落,暴躁,也表现的非常恐惧,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发脾气,除了做一些检查,他几乎都是躺在病床上,也不与人说话。由于家庭原因,蔡爹爹也没有家属陪护,了解这个情况后,责任护士杜娟每天重点护理蔡爹爹。心理护理是癌症患者的重点护理要点之一,杜娟护士每天都会去开导蔡爹爹,陪他聊天,帮助蔡爹爹了解更多喉癌的相关知识,向他讲述以往的喉癌术后恢复的情况。不仅如此,由于蔡爹爹没有家属陪护,每天的吃喝拉撒等也成了我们的重点关注,帮助他食堂订餐,指导他吃营养均衡的饭菜,为手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有时蔡爹爹的生活用品缺了的时候,大家还会轮流从自己家里带一些用品过来给蔡爹爹,慢慢地,蔡爹爹的情绪开始好了一些,愿意主动和我们交流沟通了。通过不断的交流,心理指导,讨论手术方式,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方案,蔡爹爹终于做好了充分的术前准备。
术后,由于各种管道,疼痛,和语言能力的丧失等因素,又给蔡爹爹带来了新的不适,杜娟护士更是精准护理,每天帮蔡爹爹翻身,叩背,吸痰,鼻饲,并制作“交流视图”简单的图画,让蔡爹爹用手指就可以告诉我们他的需求,等到蔡爹爹病情好点的时候又教了他一些简单的手语交流方式。由于来照护蔡爹爹的是老伴,很多护理和日常工具都不会使用,杜娟护士便手把手的教蔡婆婆如何使用料理机为蔡爹爹准备鼻饲食物,还给蔡爹爹制作了一张营养食谱,这样蔡婆婆就知道每天看着表格帮蔡爹爹准备饮食,真的是方便了不少。刚刚来照顾蔡爹爹的时候婆婆也非常焦虑,紧张,每天都是唉声叹气,我们发现后立马对婆婆进行了心理指导,帮助婆婆了解疾病知识,以及教会了她很多护理技巧,现在婆婆经常得意地在我们面前“炫耀”:看,我把爹爹护理的不错吧!
因为我们的温暖护理,蔡爹爹对我们也越来越客气了,每次我们帮蔡爹爹做造瘘口护理的时候,虽然蔡爹爹已经不能说话,可是不管他是站着躺着还是坐着,他都一定会面带微笑的对我们点下头,或者用手轻轻地拍两下,我们都知道,那是他在向我们说谢谢。
现在蔡爹爹已经术后20多天了,恢复的也不错,再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蔡爹爹的心情也变的很好,每天在走廊散步,见到我们都笑呵呵的打招呼。看着他的背影,我不由得想起土耳其诗人塔朗吉曾经写到“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有时候会觉得护理工作真的太累了,可是看到患者们一个个笑容满面出院的画面,看到他们用一面面锦旗对我们表示认可和肯定,看到他们对着我们说白衣天使你们辛苦了的时候,我感到愧疚,这其实本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而已呀!
患者们总说感谢我们的治愈,而他们何尝不是在用他们的方式治愈着我们。南丁格尔曾经说过,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我对此话的理解为:耐心与爱心也是治愈疾病的一剂良药。
感动你我
伤口愈合,需要精心相“护”
文/皮肤科二病区 李琼
杨柳飘飘,春意盎然,微风拂面,感受着春的气息……但是让病人烦恼的各种脓包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3月底我们皮外接诊了一位血糖,尿酸极度异常的巨大皮肤痈的年轻小伙,皮肤外表看似只有一个突出芽尖的小包,孰不知,在他长年无肉不欢,以可乐代水的生活方式侵蚀下,皮下深层组织早已是满目疮痍。
手术切排后的换药是个“大工程”,每次打开敷料,扑鼻而来的是一股难闻的气味,映入眼帘的是湿透的敷料,脓性血性的分泌物铺满整个伤口。面对这样的伤口,责任护士姜鑫春及时跟患者沟通交流,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并且加强营养,控制血糖,积极心态共度伤口护理。占据背部面积四分之一的伤口,有着多年丰富经验的姜护士没有丝毫退缩,她搂起袖子就是干。准备好换药用的镊子,纱布,引流条,棉球等物品后,她娴熟地给伤口进行反复的冲洗和消毒。整个过程最难的还是修剪腐肉,只见她一手持镊子一手拿剪刀,细致地给患者一点一点修剪腐肉,然后根据患者伤口分期进行引流条的填塞。患者虽然有镇痛泵,但仍然还是会带来剧烈的疼痛,姜护士也会在这时候一边安慰鼓励患者,并放音乐让他转移注意力,一边更加细心换药。整个过程持续四五十分钟,长时间的站立俯腰姿势和手部操作,整个过程下来姜护士早已汗流浃背腰酸背疼。所幸付出还是等到了回报,在经过10多天抗感染,控血糖以及外科换药联合治疗后,患者的坏死组织几乎全部被清除,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新鲜的肉芽组织,也加快了愈合的进程。
出院当天患者送来了锦旗,他说:“别小看换药,它是一门技术活,不仅仅只是几个碘伏棉球的事,它需要过硬的技术和判断伤口分期的能力,操作好了能促进伤口愈合,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全身。所以很感谢姜护士对我精心的护理,让我能快速恢复。也感谢皮外优秀的团队对我的付出,让我如获新生。”
通过此次患者对我们的极高的评价和认可,让我们外出学习伤口技术有所回报,也让我们更加有信心通过手术以及换药技术,进一步减轻患者痛苦,也为我们皮外团队的日益壮大增添了色彩。
我们始终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滴汗水,一份真情。听到患者的谢意,得到患者的信任,就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我们也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获奖表彰
至诚筑梦守初心 白衣情怀护健康
文/护理部 姬静
为庆祝第111个5·12国际护士节,弘扬南丁格尔精神,彰显护理专业能力和责任担当,全面展示我市护理队伍不畏艰难、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和职业风范,激励全市护士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受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委托,武汉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于2022年4月29日举办了2022年庆祝5·12国际护士节优秀短视频创作评选活动。
本次短视频大赛共征集到64家医疗机构的92个视频作品,内容涵盖疫情防控、逆行支援、健康指导、慢病康复、优质护理、人文关怀以及护士个人成长历程等方面。前期,市质控中心根据申报要求及作品质量,共遴选出43个作品进入复赛,复赛环节,由护理质控中心主任王莉,名誉主任辛玲芳、鲁桂鸣,副主任付阿丹、刘新文、罗蔓、冯静共7位专家组成的评委团,从视频的背景、选题、内容、形式、画质、情节、流畅度等维度进行量化打分。
经过评选,最终武汉市第一医院的《想要的一定实现》、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初心在方寸,咫尺见精神》荣获一等奖,武汉市儿童医院的《“疫”路有你》、武汉市第四医院的《隐形的翅膀》、武汉市第三医院的《护理第一课》荣获二等奖,武汉市汉阳医院的《我以微光,守护江城》、武汉市第五医院的《紧握你的手》、武汉市肺科医院的《防治结核,共享健康》、华润武钢总医院的《隐形的翅膀》、武汉市武昌医院的《“健康武汉”—护理延伸服务》荣获三等奖,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初心--爱的沉淀》、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的《逆行而上,为守“沪”而战》等10个作品荣获优秀奖。本次获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10个作品,将作为庆祝5.12国际护士节“十佳优秀短视频”进行展播,获一等奖、二等奖的5个作品将报送参加湖北省卫健委举办的2022年湖北省庆祝5.12国际护士节优秀短视频创作评选活动。
本次参加比赛的每一个短视频都蕴含着护理人员的心血和努力,大家用手机或相机记录着日常护理工作的瞬间,作品构思巧妙,新颖独特,大家用智慧和能力更好地诠释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当这些平凡的工作汇聚成一个个短视频在大屏幕上播放时,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让现场的评委深受感动。
用情怀书写芳华,用奋斗传递大爱。此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市护理人员积极向上、仁心博爱、实干敬业的品质,彰显了新时代护理人的新形象、新风貌。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实现护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将继续携手全市广大护理工作者牢记南丁格尔的誓言和肩负的神圣使命,一路并肩,同向同行,共同谱写呵护生命、守护健康的护理新篇章。
获奖表彰
专业又温暖 行稳而致远
文/神经内科一病区 王婧
获奖表彰
--武汉市护理学会百名优秀护理工作者李佳
李佳,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专科护士,“中国脑心健康管理师”中的一员。工作7年的她,自封“女汉子”的美小护,也能秒变“美少女战士”,成为逆行大军里当之无愧的生力军。她用自己的专业、坚毅、奉献,履行南丁格尔誓言。阳光乐观的她,通过不懈努力,2022年荣获“武汉市护理学会百名优秀护理工作者”称号。
1.专业惠及大众
李佳立足本职岗位,在出色完成常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努力朝着专科护士方向发展。从疾病的干预、治疗和维护方面层层递进,不断丰富专业知识与技能。2018年获得 “脑心健康管理师”资质,成为科室专科护士。她定期采取健康大讲堂、小班化教育等多种形式,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普及卒中防治知识。多元化的专业知识让护理工作游刃有余,她参加武汉卫健委组织的临床营养师培训,取得“临床营养师”资质,并做到学以致用,受到众多患者的认可和赞誉。
2.坚毅守得云开
在2020年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斗中,李佳作为神经内科专科护士、神经心理及睡眠障碍学组“圆梦天使”中的一员,第一批支援武汉市第五医院及参加感染病区抗疫工作。武汉市第一医院院作为新冠重症患者收治医院,提出身心同治理念,成立“圆梦心理睡眠联合干预工作组”,与援鄂医疗队心理援助专家组创建武汉首家“阳光医院”。作为一名“小兵”,她有幸参与其中。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运用专科护士优势,成为战场上呵护心灵的突击队员。她和同事们运用“5C分级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将单一的疾病护理延展到身心护理,用阳光康复为大家立起了一道心灵的防护墙。还将阳光医院模式延续到疫情后时代,持续关注大众的睡眠与心理健康。神经内科圆梦天使团队,通过专业的诊疗,温暖的服务,给医疗技术服务插上人文的翅膀、增添人性的温暖!
3.公益点亮生活
成为武汉市第一医院“红手环”志愿者,李佳热心参与公益活动。她定期加入志愿者服务,深入社区,通过情景剧、健康操、PPT授课等多种方式,让更多无法来到医院的老年患者朋友了解疾病的防治,知道如何应对。志愿者工作让她进一步感受到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未知的恐惧。她们传播知识、传授防治之道,帮助大众懂得如何防治疾病,怎样面对突发事件,助力“健康中国2030”的伟大目标!
经过不懈努力奋斗,李佳和团队获得了一项项荣誉: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全国医院擂台赛 “抗疫特别案例奖” 、中国医院管理奖质量管理银奖、 “同心抗疫 向光而行”荣获“全国医务社工与志愿者服务优秀案例 ”、湖北省卫健委护士节演讲比赛三等奖、中国睡眠研究会演讲比赛二等奖、中国医师协会睡眠专业委员会科普大赛三等奖、医院“引领之星”等。她和团队的工作同时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推介。
作为一名美小护,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进步,荣获“武汉市护理学会百名优秀护理工作者”称号,她也感到十分幸福。因为,给她提供平台的医院,创造了享誉全市的“医·家护理”品牌;还因为,站在她身后的,是神经内科专业温暖的医护团队。是他们,赋予李佳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守护生命,是不变的初心;维护健康,是永恒的使命。李佳将始终和团队一道,秉承医院“医·家护理”理念,为患者传递专业温暖的力量!
获奖表彰
2022年武汉市第一医院
“医·家薪火 闪耀未来”护士节表彰决定
姓名 | 科室 |
张 婧 | 急诊医学科 |
邓 璐 | 皮肤科一病区 |
刘 芳 | NCU |
张文婷 | 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
朱小敏 | 麻醉科 |
熊雪丽 | 消化内科三病区 |
风采之星
姓名 | 科室 |
肖宝珠 | 儿科病区 |
段 霞 | 妇科二病区 |
余世龙 | 消化内镜中心 |
乔 娅 | 骨运动医学科病区 |
高 芸 | 肝胆外科一病区 |
成小慧 | 新生儿科病区 |
风采之星
获奖表彰
姓名 | 科室 |
王雪姣 | 盘龙院区康复医学科四病区 |
杜佳玲 | 综合医疗科(老年病科)二病区 |
马 兰 | 神经外科一病区 |
李 珏 | 产科二病区 |
梁前芳 | 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
田 星 |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
风采之星
2022年武汉市第一医院
“医·家薪火 闪耀未来”护士节表彰决定
姓名 | 科室 |
郑 妍 | 发热门诊 |
刘梦琴 | 综合医疗科(老年病科)三病区 |
沈 晶 | 护理部 |
王冉然 | 儿科门诊 |
云 华 | 肿瘤科三病区 |
徐丽君 | 疼痛科病区 |
风采之星
获奖表彰
姓名 | 科室 |
袁 红 | 门诊片 |
王 婷 | 综合片 |
叶 红 | 消毒供应中心 |
徐桂林 | 儿科门诊 |
李红兵 | 血液透析室 |
陈闾琦 | 神经外科一病区 |
精诚之星
2022年武汉市第一医院
“医·家薪火 闪耀未来”护士节表彰决定
姓名 | 科室 |
朱婉怡 | 骨脊柱外科病区 |
周 鹃 | 骨脊柱外科病区 |
辛 丹 | 介入放射科 |
张忱忱 | 肝胆外科二病区 |
曾 晨 | 疫苗接种点 |
熊 群 | 支助中心 |
精诚之星
获奖表彰
姓名 | 科室 |
杨 娟 | 外科片 |
高媛媛 | 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
张红芬 | 胃肠外科二病区 |
杨 英 | 骨创伤外科病区 |
李陈芳 | 神经内科五病区 |
李 佳 | 神经内科一病区 |
精诚之星
2022年武汉市第一医院 “医·家薪火 闪耀未来”护士节表彰决定
姓名 | 科室 |
殷 梦 | 血液透析室 |
张林英 | 综合医疗科(老年病科)三病区 |
李艳芳 | 盘龙院区康复医学科三病区 |
何 晓 | 发热门诊 |
刘 琴 | 易家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刘 婷 | 体检中心 |
精诚之星
获奖表彰
姓名 | 科室 |
王 莉 | 护理部 |
罗志华 | 神经外科一病区 |
朱梦莉 | 急诊医学科 |
彭丽清 | 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
钟亚春 | 疼痛科病区 |
朱丽萍 | 肝胆外科一病区 |
管理之星
2022年武汉市第一医院 “医·家薪火 闪耀未来”护士节表彰决定
姓名 | 科室 |
胡雪飞 | 手术片 |
张江春 | 消化内科三病区 |
朱维芳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
王 婧 | 神经内科一病区 |
潘 婉 | 心血管内科三病区 |
杨 侠 | 甲状腺乳腺外科病区 |
管理之星
获奖表彰
姓名 | 科室 |
宗世琴 | 皮肤科一病区 |
李 敏 | 骨关节医学科病区 |
黄 鹂 | 麻醉科 |
姬 静 | 护理部 |
杨 巧 | 皮肤科三病区 |
喻小红 | 护理部 |
宣传之星
2022年武汉市第一医院 “医·家薪火 闪耀未来”护士节表彰决定
姓名 | 科室 |
杜 沛 | 眼科病区 |
希 茜 | 皮肤科一病区 |
夏文恬 | 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
龙 姣 |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
王 佩 | 盘龙院区康复医学科三病区 |
高 婷 | 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
宣传之星
获奖表彰
2022年武汉市第一医院 “医·家薪火 闪耀未来”护士节表彰决定
姓名 | 科室 |
陈满满 | 研究生和基地教学 |
吴秋莲 | 内分泌科病区 |
万微波 | 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
何 迎 | 麻醉科 |
代智烈 | CCU |
李 凤 | 妇科二病区 |
优秀带教老师
姓名 | 科室 |
袁利玲 | 新职工实习进修生教学 |
王 晓 | 血液透析室 |
茅 璐 | 综合医疗科(老年病科)三病区 |
胡方元 | 骨运动医学科病区 |
谭 赟 | 儿科病区 |
程芳莉 | 皮肤科二病区 |
优秀带教老师
获奖表彰
姓名 | 科室 |
蔡微娜 | 皮肤科二病区 |
陈 蔚 | 内分泌科病区 |
刘伶俐 | 内分泌科病区 |
赵筱雯 | 创面修复及周围血管科病区 |
优秀专科护理会诊员
姓名 | 科室 |
李建红 | 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
黄 倩 | 甲状腺乳腺外科病区 |
优秀静脉置管员
2022年武汉市第一医院 “医·家薪火 闪耀未来”护士节表彰决定
姓名 | 科室 |
汤小莉 | 胸外科病区 |
张江春 | 消化内科三病区 |
张佩琦 | 急诊医学科 |
刘晓峥 | 皮肤科门诊一 |
叶 芳 | 门 诊 |
杨玲莉 | 耳鼻咽喉科门诊 |
王 丽 | 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
黄 艳 | 急诊医学科(门诊) |
叶 静 | 皮肤科门诊一 |
30年工龄护士
获奖表彰
急诊医学科
儿科病区
急诊医学科
康复医学科四病区
急诊医学科
易家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儿科门诊
新生儿科
康复医学科三病区
康复医学科一病区
张婧
刘芳
肖文
王雪姣
范玉华
王佳
孙蒙蒙
杨露
程潇
鲍青
优秀护士
康复医学科二病区
支助中心
支助中心
支助中心
肿瘤一病区
神内一病区
综合医疗二病区
NCU病区
创面修复与周围血管科
神内五病区
桂冠
段洁
祝菲
刘琴
王庆华
李佳
杜佳玲
刘芳
魏丹
程晓玲
优秀护士
2022年武汉市第一医院 “医·家薪火 闪耀未来”护士节表彰决定
获奖表彰
皮肤科一病区
神内二病区
神内三病区
皮肤科二病区
综合医疗三病区
肿瘤二病区
综合医疗一病区
肿瘤三病区
皮肤科三病区
皮肤科门诊一
邓璐
黎娜
王颂琴
程芳莉
鲁婕
魏崇霞
黄文静
秦菁
杨梅
叶静
优秀护士
2022年武汉市第一医院 “医·家薪火 闪耀未来”护士节表彰决定
皮肤科门诊二
汉阳门诊
皮肤科治疗室
神经外科一病区
重症医学二病区
胸外科/血管外科
胃肠外科一病区
骨脊柱病区
骨运动医学科
重症医学二病区
杨芹
钟佩
谌秀娟
马兰
张文婷
窦婷
赵菡洁
胡丽丹
宋京
代玲
优秀护士
获奖表彰
胃肠外科二病区
泌尿外科一病区
泌尿外科二病区
肝胆外科一病区
骨创伤病区
骨关节病区
肝胆外科二病区
甲乳外科一病区
甲乳外科二病区
换药室
高蔚
姚娟
陈欣
卢雨晴
刘璐萍
陈琼芳
汪有红
徐曼
童娟
高玲
优秀护士
产科二病区
手术室
手术室
眼科病区
产房
手术室
介入放射科
疼痛科病区
耳鼻咽喉科病区
产科二病区
李珏
何迎
朱小敏
宋芳玲
黄格
夏赟
兰剑
严白莉
杜娟
辛丽娟
优秀护士
2022年武汉市第一医院 “医·家薪火 闪耀未来”护士节表彰决定
获奖表彰
体检中心
妇科一病区
妇科二病区
消毒供应中心
口腔科门诊
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消化内科三病区
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针灸科三病区
刘娜
王小庆
聂畅
秦玲丽
李汉莉
梁前芳
熊雪丽
张文歆
田星
许婵
优秀护士
CCU
内分泌科病区
心血管一病区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风湿免疫科病区
针灸科二病区
消化科二病区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消化内科一病区
内镜中心
周玫
何旭梅
刘瑾
谢利霞
张黎
郑俊
马香香
陈露
陈星星
尹奔
优秀护士
2022年武汉市第一医院 “医·家薪火 闪耀未来”护士节表彰决定
获奖表彰
肾病内科一病区
心血管三病区
针灸科一病区
血液内科病区
中医综合病房
肾病内科二病区
血液净化中心
血液净化中心
李晶
罗婷
陈静
王小芳
孙璞
范苑
陈海波
王晓
优秀护士
2022年武汉市第一医院 “医·家薪火 闪耀未来”护士节表彰决定
神经内科一病区
肝胆外科一病区
疼痛科病区
重症医学科科一病区
甲状腺乳腺外科病区
心血管内科三病区
“最温暖”医院优质服务示范病房
基础护理组
中医特色护理组
院感指标组
病房综合质量组
管道护理安全组
专科护理组
2021年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成果评选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获奖表彰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综合医疗科三病区 张林英
康复医学科三病区 李艳芳
介入放射科 辛 丹
肝胆外科一病区 卢雨晴
神经内科二病区 余 萍
肾病内科一病区 田洪丹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芦 丹
疼痛科病区 钟亚春
2022年度“医·家护理”品质改善成果评选
2022年武汉市第一医院 “医·家薪火 闪耀未来”护士节表彰决定
开心一刻
乐思 NURSE
开心一刻
文/耳鼻咽喉科病区 张秀明
早上给空腹的患者做检查,护士拿了针要替他抽血,小伙子看着闪闪发亮的针头,忍不住问:“会不会痛啊?我怕痛!”
护士说:“放心好了,我做了二十年的护士……”
小伙说:“太好了,那我放心了!”
然后护士一针扎下,只听到某人的一声惨叫,护士才缓缓接道:“没有一次不痛的”
小光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学生,他利用寒假兼职赚取学费。白天帮肉贩割肉,晚上则到医院实习。某晚,有位老妇因急诊,要施行手术,由小光推她进手术室。
老妇惊慌失色地狂喊:“天啊!你是那个杀猪的,你要把我推到哪啊”
开心一刻
有一精神病刚从医院逃出来坐上一辆出租车,过一会儿出租车撞到一人。
司机很害怕,并不知道他是精神病。
就对他说:“你下车看看人死了没。”
那人下车,对司机指挥到:“往后倒往后倒,向左向左,再往前一点,好了现在死了。”
去医院检查
医生一边写一边问我“喝酒不”
我瞬间愣住了,一脸茫然试探性地问:“今晚吗?”
医生:请你自重
有一个人去医院看病。病人:医生,我的大脚趾绿了,你给看看。医生:以我二十年的经验,你这是癌啊!必须切除。没过几天这个人又来了,他的二脚趾也绿了。医生说:以我二十年的经验这是癌细胞转移啊!必须切除。于是又切除了第二个。接下来一个一个的都切除了。没过几天这个人又来了,他的整个脚都绿了。医生说:以我二十年的经验,你这是袜子掉色了。
英语秀场
A :You must know you`ve been scheduled to have an operation the day after tomorrow.(您一定知道,您的手术安排在后天)
B: Yes, but I don`t know the exact time.(是的,但是我不知道准确的时间)
A:The operation starts at 10 o`clock .But you`ll get an injection of anesthetic about 30 to 40 minutes in advance. If your family comes to see you before the operation, they should come before 8:30.(手术是10点开始,但是你需要提前30到45分钟注射麻醉剂,如果您的家人手术前要来看你,就应该8点半以前来。)
B:Oh, I see. I will tell my wife .Thank you for telling me so much.(哦,我知道了,我会告诉我妻子,谢谢你)
英语秀场
医学英语对话
A:It`s nothing. Did your doctor explain to you about what Operation you are going to have ? (不用客气,您的医生告诉您要做什么手术了吗)
B:Yes, of course. I am going to have my appendix removed.(当然,我要做阑尾切除术)
A:Ok. Have you signed the consent ? (好的,您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了没有)
B:Yes. Here it is.(签了,给您)
文/骨关节医学科病区 李敏
NURSE
乐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