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营销界·农资与市场》2020年9月刊

其他分类其他2021-02-22
1835

传统理念支撑的种植天花板已现,突破的途径一定是来自新的选择!
中国经作种植面积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与此对应的是农业气候的变化、土壤生态的退化、生物多样性的消亡、种植工业化投入品的过量及不合理施用。
种植经营主体端的短期主义、跟风效应、规模至上、资本操作等急功近利的商业化种植理念让经作种植陷入困境。
大家不禁发问:为什么明明是朝阳产业的种植业,偏偏一个又一个坑,真的难寻出路吗?
我们来认真地深思:当前种植业应该朝向什么?是产量?是质量?我们口中不停念叨的品质农业是真正的品质农业还是一个营销概念?
一个声音开始在我们脑中萦绕:可持续种植才是经作种植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可持续种植能够使种植价值最大化,这其中不仅仅是种植技术的可持续,还有经营、服务、生态、社会的可持续。
如何让看似高高在上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为我们种植经营“可持续增长”的新驱动?我们希望通过可持续种植的倡议与行动,驱动农业投入品的结构调整,借此撬动农业技术与应用结构的深度转型;引导规模种植者跳出种植陷阱,摆脱投机主义、跟风主义和短期主义;引导农资经营者跳出农资思维,着眼长期价值,通过融合创新来实现可持续的增长;我们更希望,整合产业链生态资源,打通生产端与消费端,实现产销的高效协同。
关注未来就是关注当下,正确地走好当下的路才能走好未来的路。
可持续种植的理念需要深入每一位种植经营者和农业服务者的脑海。
在急功近利的种植困境面前,有些人已经开始了探索和引领,起步的路径虽难,方向却无比清晰,而且越走越宽。我们通过对经作市场的走访和调研,发现一些优秀的农业服务者已经跳出了农资人的思维,他们关注整个经作种植的生态变化,把种植技术方案和服务做细,一步一个脚印,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探寻种植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农资与市场》传媒正式提出“经作种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号召,并于9月25—27日,在中国经济作物结构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云南召开首届“2020中国经作可持续种植发展大会”。进阶农业新驱动,融合创新与探寻持续增长新路径,期待有共同追求的农业服务者和种植者一起做探索和引领,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农业服务群体的责任和使命!
唯持续,方长远!中国农业需要进阶新驱动,可持续种植已是势在必行,但又任重道远,需要一批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和新农人一起来引领和开拓。

可持续种植能够使种植价值最大化,这其中不仅仅是种植技术的可持续,还有经营、服务、生态、社会的可持续。

向农业可持续种植进阶

文/刘千里

【人物】
百阳垦董事长朱小敏: 放大格局看问题,站在未来布局发展 
福斯弗瑞李金良: 坚持研发,布局农业微生物细分赛道
【营销实战】
宁高宁:在真正的管理学里,人就是全部
为什么要做服务?
 经销商为什么要转型作物服务商?
【品牌特写】
 广西“上品飞彪”荣获“品质柑橘·匠心优秀解决方案”荣誉称号!
 新思考:特肥,不仅是爱,而且要深爱
 让爱燎原成海,赤心筑梦花开

49
55
60
64
66
70
71
74

02
06
10
11
12
13
14
16
21
26
30
36
41

【卷首语】
向农业可持续种植进阶
【资讯】
【短评】
 服务基地大户,你需要更专业
 好产品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
 跳出门店做销售
 下地前的准备工作,没那么容易
【原创专题】
云南市场:驶向农业永续发展的新赛道
 云南市场解析:特肥和技术服务成增量“主战场”
大理:人人都向往的酷农业慢生活
玉溪:高原特色农业破茧蝶变
多元文山:快速崛起的农资增量滇东大门
 楚雄州:可持续经作种植下的农资新市场
红河州:水果王国撑起的百亿农资大市场

CONTENTS

目录

营销界·农资与市场    2020/9(总527期)

机械化

机械化是服务的基本条件,打药是服务的其中一项,选择服务型企业,主要在于精准施策、服务落地

东北大豆打药现场

葡萄基地打药

新品种

阳光玫瑰依然备受宠爱,今年的阳光玫瑰没有了去年的神话,但是依然有一串168元的天价,控产、施有机肥,管理很重要

云南弥勒惠尔果蔬种植有限公司种植的阳光玫瑰

河南临颍县三只狐狸合作社600亩搭了防雨棚的阳光玫瑰基地

虽然柑橘火热,但是仍旧面临不少痛点:产能不是问题,但是品质保证是瓶颈;种植技术不是问题,但是标准化、现代化、规模化不足;品质也能做好,但是卖不出好的价格;技术也能提升,但是无法长远性规划。

没有最好的品种,只有适合的品种,在品种的选育上,应该符合市场需求和发展,能充分发挥当地生态优势,形成区域特色产品,适合当地的生产模式和规模化生产。

随着栽培技术的提高,柑橘品种的变化很大,很多产区的销售时间被打乱,产区的竞争将会加大。这就要求种植者必须重视市场,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偏好。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品种和种植方式,种出符合高端客户群体需要的柑橘。

梁彤 四川陶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

品牌柑橘的塑造路径可以是这样的:生产最好的产品,做当地的标杆;以文化为母体,打造自己向往的田园,一定要做产品以外的东西;以直播小视频为工具,建立个人IP。

品质消费的趋势在强化,品质生鲜的黄金时代来临。品质柑橘需求旺盛,市场空白仍在,全球供应链中断,市场空档期出现。谁能坚持品质、落实品质,谁就能抓住机遇、收获红利!

韩东道
浙江象山柑橘博览园园主

冯卫东 《农资与市场》传媒总编

赵晓春  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副所长、资源育种研究室主任

刘有才 本来生活网总经理

120多亿美元

2020年8月27日,先正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集团的上半年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集团销售额增长2%,达120多亿美元,核心业务销售额增长5%。与去年相比,所有四个业务单元——先正达植保(55亿美元)、安道麦(20亿美元)、先正达种子(16亿美元)和先正达集团中国(34亿美元)均实现了核心业务销售额增长。

80万吨

8月27日晚,印度中标了170万吨尿素,其中,中国尿素在印度中标80万吨以上,甚至可能达到100万吨。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接下来尿素价格应有大幅上涨空间。

47亿美元

根据Meticulous Research发布的最新市场研究报告,到2027年,农用助剂市场价值预计将达47亿美元,预测期间(2020—2027)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5.7%。按容量计算,农用助剂市场在预测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3%,到2027年将达44.01万吨。

1432万吨

2020年1—7月,中国累计出口各种肥料1432万吨,同比减少了8.1%;累计出口金额32.31亿美元,同比降低了25.2%。其中,尿素累计出口190万吨;硫酸铵累计出口424万吨;磷酸二铵累计出口280万吨;磷酸一铵累计出口144万吨。1—7月,氯化钾累计进口471万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累计进口87万吨。

3大认证

8月28日,由广西勤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生物质黄腐酸有机水溶肥通过方圆认证中心的有机投入品认证之后,又获得由法国国际生态认证中心(ECOCERT SA)颁布的美国NOP和欧盟EC有机农业投入品评审证书。这3大认证标志着广西勤德研发生产的有机肥产品获得全球市场通行证。

文/王颖

想服务基地大户,光靠跟顾客拉关系是不够的,
还需要专业的服务。

服务基地大户,你需要更专业

“与去年同期相比,我们今年店里的销售额增加了有300万元左右。疫情对生意虽然有些影响,但问题不大。”
“我们公司仅拜耳一个品牌,目前已经做了600多万元,完成了去年全年的销量。”
“今年上半年,我们的复合肥销量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特肥销量还实现了大幅度增加。”
记者在走访市场时发现,虽然受疫情和干旱影响,整个四川柑橘农资市场疲软,门店生意下滑,但像这样保持增长的经销商,并不在少数。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两条腿走路!”眉山市登峰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从清笑着给出答案,传统渠道的销量在下滑,但基地的销量在上涨,而且涨得很多。
我们都知道,四川是继广西之后最火热的柑橘产区,种植面积以30万亩—50万亩/年的速度在增加。
而在新增的这么多面积中,绝大部分的柑橘都是规模化种植,大的有成千上万亩,小的有几百亩地,全是基地果园,至少在一百亩左右。
柑橘种植面积大了,就支撑得起农资市场的量。所以,越来越多的经销商选择直接服务基地大户。
但是,基地大户也不是那么好服务的!
四川大合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小坤曾经说过,从几十或者几百亩到几千上万亩,种植户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种地的目的已经从生存变为了生意,他们更在乎的是投资回报率,而不是种植技术。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基地老板见到经销商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用你的产品可以,但你要全程提供服务。”
所以,要想服务这些基地大户,就必须比他们更懂他们的土地,这光靠跟顾客拉关系是不够的,还需要专业的服务。只有让顾客打心底里信任你,才能更好地完成销售。
但专业,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实现的。对于经销商而言,最能体现专业的就是技术和服务了。
进到果园,看到树的长势和肥水情况,要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更要知道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这些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如果技术不到位,发现不了什么问题,只是为了销售产品而胡乱推荐一些不合适的产品,不仅产品卖不出去,还会伤客。
仅有好的产品和技术还远远不够。对于不能完全机械化作业的柑橘而言,当种植规模超过一定程度,所有的技术、产品都要靠后,管理和工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即使有好的产品、好的技术,如果没有好的管理和足够的工人,技术落地不了,产品进不了地里,一切都是白搭。
服务基地大户,不仅仅是用肥用药和解决方案的死搬硬套,还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树势,根据果园的资金实力和工人情况,根据基地老板的需求和想要的标准,定制出一套合理的、符合基地老板标准的方案。
今明两年,四川扩种柑橘将迎来大面积挂果,农资产品用量还将会继续增加。随着四川柑橘的大面积投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经销商选择直对基地大户。因园制宜、因树制宜地为基地大户提供“产品+技术”的整体服务方案,将成为四川柑橘市场的主流趋势。

文/影子

好产品的“好”,在用户那里,不是技术问题,
而是认知问题。

好产品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

在市场调研时,我们经常听到厂商在说:我们要为种植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为种植户提供货真价实的肥料、农药产品。
到底什么样的产品才是好产品呢?不同身份的人们,对于好产品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种植户们觉得能解决种植难题,带来经济效益的产品才是好产品;经销商们则认为好往下推广,能够快速上量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这就导致市场上出现了两种操作完全相反的产品推广路径。
第一类是先难后易。比如说不少肥料企业推出的特肥产品、高端复合肥等新产品, 因为价格高,经销商接手之后推广比较难,就感觉这个产品不行,不愿意再多加推广。这也是很多新型肥料在大田区域很难展开的原因之一。
但是第二年,因为产品的质量好,种植户指名购买,产品是越卖越好卖,经销商也是越卖越有信心。
第二类是先易后难。市场上也有这样一类产品,在上市之初就很好推广,利润还可以,经销商也愿意推广,量也很容易上去。经销商就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非常优秀的产品,这产品哪儿哪儿都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卖着卖着产品就卖不动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因为老百姓买农资,看的是效果。那些刚开始不好推广,后来农户指名购买的产品,往往是因为效果好;而那些刚开始好推广,最后没有成气候的产品,往往是因为效果不行。
这说明了,只有让用户感知到好产品的“好”,感知到产品价格与效果的平衡,用户才会愿意接受,并再次够买。这个“好”,在用户那里,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认知问题。
产品创新了什么,用的是什么前沿技术,这是厂家和经销商需要考虑的问题,用户则只考虑一个问题:它能为我带来什么价值。
因为产品效果好,确实能带来增产增收,就是价格高一些,农户也能接受,甚至有农户拿着以前用过的包装袋进店,要求买一模一样的产品。效果不好,就是价格再便宜,已有的老客户也会流失。
但很多经销商在刚开始对产品的判断,却不是因为效果,而是因为价格。
因为一个产品好不好推广,重点还在于价格,价格越低的东西启动起来越快,因为消费者尝试的成本越低;价格越高的东西推广起来越难,因为消费者尝试的成本高。根据最初的好卖不好卖去做判断,往往就失去了对效果的判断。
这也是很多经销商产品选择错误的原因所在。
衡量一款产品是不是好产品时,我们不能光看它的推广难易程度和赚钱能力,更要看到其他方面的价值。好的产品不应该是那些只想着盈利的产品,还应该是经得起市场的检验,能够让用户得到更好的成果的产品。

文/沉默的话唠

跳出门店,突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顾客只会更多。

跳出门店做销售

文/每天农资 小河

无论是否下地都要保证门店的服务质量,
当你下地时,更不能因为忙而降低服务质量。

下地前的准备工作,没那么容易

作为一个合格的农资人,怎么少得了下地呢?
但是,在下地之前你是否把准备工作都做足了呢?相信很多朋友都会说差不多、还可以之类的话,真的做足了准备,没那么容易! 
第一步,翻看客户档案。客户档案指的是完善的客户资料,比如说,你的这个客户住在哪里,离你多远,他的电话微信号是多少,种植面积多大,这些都是之前需要做的详细记录。
这些客户资料在你下地之前就可以找出来,看一下这个客户的具体信息,知道他们之前在你这里买过了什么,用量有多大,消费可接受额度等等,这样等你下地了,你就更加清楚怎么有针对性地服务农户。
第二步,服务好门店生意。我相信如果你准备下地,对于你的门店的生意来说,肯定会暂时性地减少一部分生意热度,因为身为主力军的你去下地了,门店工作人员或多或少都没你懂得多,对不对?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做一些事情来保持门店生意了。
现在的门店需要竞争,而竞争就需要做到:保证服务质量,提高用户的忠诚度。
无论是否下地都要保证门店的服务质量,当你下地时,更不能因为忙降低服务质量。比如说农户来店里买药,由于店员的专业知识有限,而你又不在店里,那么这个时候你需要交代店员的是:“如果有顾客来店里买药,你不太懂,就及时给我打视频电话让我直接跟农户交流。”
农户心里会暗暗地想:“在外工作还和我视频及时处理问题,人真不错,以后还上你这儿买东西。”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农户对你的忠诚度,能够有效避免客源的损失。
第三步,制定下地路线。制定下地路线能够让你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和金钱上的浪费。
如果你去的地方比较远,那么你就非常有必要制定一个下地路线图,因为要考虑到交通、天气、资金等问题,可不能模棱两可;如果你去的目的地比较近,那就提前做个计划,到时候可以更好更快地开展工作! 
一个相对来说简单的下地路线,能够保证你在工作时间里更加高效率地完成工作,能够避免因为一些繁琐的事情耽误办事效率等等,因为这些因素对你形成的影响你都在制订计划的时候考虑过了,所以就能够有效避免错误的发生了! 
第四步,提前了解你下地地区的相关知识,做足准备。在你知道你下地的时候,你就要提前了解这一地区常见的病虫害、当地的地形、基础设施、环境,比如说有没有污水处理厂啊之类的,当地的空气湿度以及温差……这些都是需要你提前知道的,这样才能保证你到地方后高效率地工作。
第五步,做好下地吃苦的心理准备。在下地之前,你的目的地可能是距离你很近的地方,也可能是很远的地方,不管怎样,可都是个辛苦活儿。既然要下地,什么暴晒、蚊虫叮咬、被植物刮伤、接触农药时间太长导致不舒服……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经常事,所以啊,下地之前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农资行业存在一个“200人极限”现象,无论是乡镇零售店还是村级零售店,他们所服务的农户数量不超过200户。零售店想要突破销量瓶颈,就要突破这“200人极限”。
虽然一个零售店的销售范围可能覆盖很多村,可能店主也认识很多人,但到店购买农资的农户依旧不超过200人。
这是由商圈半径和服务能力决定的。
因为在传统的农资经营中,农户的规模不大,碍于商圈半径的硬约束,农户远距离购买产品既不方便,也不值得,特别是肥料这样的大宗产品,只会选择近距离购买。
也因为农户的规模不大,服务起来的难度就比较大,服务这200户已经达到了一个零售店的极限了,根本没有什么精力再去拓展新客户,导致进店购买的用户数有限。
进入门店的用户是有限的,门外的用户是无限的,只有跳出门店,才有可能抓住无限的用户。
那么,农资零售商又该如何跳出门店呢?
门店有两大核心资源:店和人。选店,就是选地段,地段代表客流,代表进入门店的顾客数量。传统的农资经营往往都是以店引流,店铺流量依赖于地理位置。
人,则是指店主的经营能力和专业度。我们在市场上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夫妻店,老公懂技术媳妇不懂,农户过来之后一看男的不在店铺,扭头就走,这就是以人引流,以男主人的技术服务为主要流量来源。
跳出门店做销售,就是从以前的“以店引流”转变为“以人引流”,突破了门店的限制,人在哪里销售就能做到哪里。
过去,没有技术手段做到这一点,现在有了互联网助力,不再是问题。
在农资行业,已经有很多零售商和经销商走出了门店,通过微信群、快手、抖音等互联网工具,进行技术讲解,逐步给自己引流,在形成一定的黏性后把产品卖给粉丝。 
比如说陕西澄城县大合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蔺晓侠,将她服务的樱桃种植户加入到3个微信群里,通过微信群与农户交流,服务范围涉及全省樱桃种植区域,开店营业仅仅两年,服务的农户数量已经接近1500人,托管的樱桃规模达到8000多亩。
比如说开封市祥符区的村级零售商张变云,以豆角为主线,建立微信群,把开封所有县市的豆角种植户都拉进来,在微信群里讲技术卖产品,然后给客户配送。这样一来,她的市场拓展至开封全市,一年仅零售额就达到300多万元。 
比如说山东滨州枣王植保有限公司的丁明帅,每天在快手上做直播,然后把快手上的粉丝引流到自己的店里,销售额提高了不少。 
不只是他们,今年疫情期间,因为农户无法进店购买,就有很多零售商利用微信群、直播等,线上进行技术讲解、产品促销、示范观摩等活动,进行产品销售。
在传统经营中,进入门店的才是顾客;如今跳出门店,突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一些远距离客户也能网上下单,实现了超越商圈半径的交易,顾客只会更多。

云南市场

驶向农业永续发展的

新赛道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赵丹 胡晶晶 于平平 王颖

都在说今年难。
市场的最好时代已经过去了吗?
我们相信,并没有。
只是市场发生了分化而已:有些人选择妥协,有些人却毅然选择建设、突围。
传统种植的天花板已现,“永续经营”“软农业,酷乡村”等理念在不断被新入场者迭代。
如何市场突围?如何重塑渠道价值?对于云南市场的厂商而言,更重要的,是要选择对赛道。
当然,即便选择了一个正确的赛道,未来也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奔跑过程,需要更多新的工具和勇气。
在这种背景下,云南农资、农业有哪些新的机会存在?又有哪些人能享受到苟且红利?农资厂商如何优化与升级农业投入品,如何跳出传统思维,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如何打通消费端与生产端,实现高效的产销协同?
通过大理、玉溪、文山、红河、楚雄等几个地方,我们来看云南农业的永续发展。

云南得天独厚的小区域气候,这是其他地方羡慕不来的。
复杂多样,山地垂直分异明显的地形和高原型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造就了云南省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包括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等植物类型都有分布。
季节上来看,全年都有种植结构存在,全省来看属于淡旺季不明显;作物上来看,大田作物(烟草、玉米等)与经济作物兼有且经济作物种类极其丰富。
西双版纳三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付晋在西双版纳种植火龙果、百香果。付晋直言,选择西双版纳,就是因为它可以一年四季不间断地产出鲜果。对于百香果而言,这个太难得了。
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2011—2018年云南种植面积、产量以及产值都是在增加的。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547.4万亩增加到2018年的900万亩,产量从565.4万吨增加到795.9万吨,产值也从97.2亿元增加到了255亿元。增速可谓大矣。
云南云天化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翟树新介绍,由于云南气候及区位优势影响,近三年来云南种植结构发生了较明显变化,各类温带、亚热带及热带水果如柑橘、芒果、苹果、葡萄、火龙果等,以及咖啡、坚果、中药材的种植越来越多。目前云南水果种植面积已超过800万亩,种植面积居全国第八位,而大田作物如水稻减少较为明显。经济类作物种植面积和生产规模的增加得益于有技术有条件的农户更愿意选择经济效益高、收益高的作物。
从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给出的2018年各州市水果种植面积产量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种植面积还是产量,红河州都属于领航位置,昭通市、玉溪市、大理州、文山市紧随其后,其他各州市发展也都较为迅速。
而所有水果种植面积中,香蕉137.98万亩、柑橘133.14万亩、芒果111.02万亩、梨99.62万亩、苹果96.73万亩、桃81.37万亩和葡萄64.40万亩,相对较多。
如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除了引进科技,提升农业的产值之外,云南也在构建区域化经济作物集群。意大利拉塔瑞罗中国区营销总监赵心志认为,云南的机会将在片区化的服务里。
东莞一翔营销总监杨依凡表示,从外在表象看云南这几年的种植结构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潜移默化的改变和作物结构调整已经悄然进行或已经出现转变的苗头。例如宾川的红提因为农产品市场的不景气和供大于求,加上逐年的天灾,倒逼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与此同时柑橘的面积却在逐年增加,作物结构从一枝独秀逐步转变为“柑果(葡萄)之乡”。再比如元谋的番茄随着气候的恶劣加上土壤结构的破坏,番茄的产量和效益都变得没那么乐观,同时花卉以及黄瓜的面积开始逐步增加,变得更加多样化。
昭通的苹果,版纳的芸香科(柚子、柠檬),泸西的小葱则是近些年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的潜力市场。而通海的叶菜以及昆明周边的花卉和叶菜等,孟定的冬种蔬菜、建水的葡萄都仍然保持着相应的种植规模,没有太大变化。
云南的区域经作集群表现明显,天脊云贵办事处主任张朝阳也介绍说,云南的柑橘都分布在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区,玉溪华宁、大理宾川、丽江永胜等地柑橘比较多;云南元谋的红提,从去年开始增多;松明的叶菜(意大利生菜、娃娃菜),一个县全是大棚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
上海芳甸市场部总监李凯对柑橘增量明显的原因做了补充,柑橘增量明显是因为褚橙的带动,加速了大家对提质减产的操作方式的转变,也带动了价格或者经济效益的提高。
除了传统的蔬菜、水果,云南还有其他地方所没有的特色种植:鲜切花和药材。鲜切花以昆明、玉溪为最,药材因为多样化所以种植区域广些,例如曲靖、红河、迪庆等州市种植都较多,但若是特指三七的话,几乎每个熟悉这个产品的人都会指向文山。
在每一个区域化经济作物集群中,当地几乎都有一条围绕这个产业的完整的产业链。吸引着更多人进入的同时,也在稳固着这个产业。
不管是企业,还是经销商,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转型、会发展,会随着市场的多元化而不断改变,冷链物流业也都在改变鲜食水果、蔬菜的冷链运输现状,这个链条上的所有从业者也都在摸索中不断发展、整合。

小区域气候和区域化经济作物集群

彩云之南,海拔高,日照足,四季如春,瓜果蔬菜一年四季不断。
尽管很多企业都说,云南已经不再是那么火热的区域了,也不再是几年前的那个市场了。
但是,它仍然是众多企业魂牵梦绕的地方:虽然竞争激烈,但是勤奋者终能分得一杯羹;虽然单个作物种植面积不在全国占优势,但是胜在种类繁多。
设施农业多,高原特色经作多,农资四季永不落幕,这些就足够让农资企业花费心思去深耕了。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云南市场的三大亮点。

云南市场
解析

小区域气候和区域化经济作物集群

技术人员在指导种植户规范用药

在云南,活跃着大量的外来资本,以及外来者组团的种植户联盟。
资本涌入水大鱼大
譬如,河南周口有很多人在元谋种植黄瓜;元谋的红提大多是浙江人种植的;福建人多在弥勒种植芒果;而文山百香果规模基地也多为广西人所建;山东在云南从事农资或农业的不少于2万人……
资本都是敏感的,哪里有发展,钱就会往哪个方向流动。所谓大水大鱼即是如此。市场环境的“水”好,就会有资本的大鱼出现。
正像吴晓波在《激荡十年》中提到的那样:“大水对速度的渴望以及恐惧,大水与其他大水之间的博弈,大水与大鱼之间的适应,以及大鱼与其他大鱼、小鱼之间的冲撞,构成了一幅难以理性静察的壮观景象。”
无数投资者(投机者)砸钱买票进场,泡沫过后,留下的大多数真正的投资者,坚守底线,坚持初心。大鱼的出现,造成了大水的激荡,并在鱼群之间形成了新的竞合格局和行业洗牌。
如今种植圈里面很多都是四十上下的青壮年人,今后这些人,也将是种植市场的佼佼者,他们勤劳又智慧,加上大量的实践经验,很多人年纪轻轻,水准已经很高。作为乡村振兴领路人,他们以过人胆识打通农产品全产业链,为农民卸载旧思维,上线新观念!
而他们也给所属的种植行业打造了标杆,不断迭代技术,革新种植理念,使产品(果蔬)越来越好,越来越健康。譬如,几年前你提可持续发展,肯定有人在心中暗自讥笑你,而现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种植理念。
种植联盟广泛存在
独行快,众行远。在他乡更需要抱团取暖,于是种植联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云南市场存在很多某某省份某某联盟云南分会,以及类似这样的组织形式。
据介绍, 种植联盟给成员提供了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以便于进一步凝聚产业共识,使成员在行业里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形成合力。联盟成员间共聚资源,共享经验,抵御风险。在仓储物流、销售渠道、科研技术、消费培育等方面,集合各方力量为联盟成员搭建赋能平台。
这大概就是很多外来资本在云南成立联盟的原因吧。
元谋的黄瓜,据说只在每年的8月底到来年4月期间种植,获利就不小,种植面积也由原来的几千亩增加到4万亩,据说就是类似河南黄瓜协会的联盟组织推动的结果。
我们都知道,建水是大户构成的市场,外来资本比较多。建水浙江葡萄协会会长王贤进介绍,浙江在建水的浙江人大概有2000多人,总投资大概20多个亿。
很多企业都说建水不容易“切进去”,就是因为大基地有固定的走货渠道以及服务模式。
建水县某经销商向记者介绍,葡萄投入高,竞争激烈。在建水种植葡萄的多为浙江的投资者,他们在农资投入上很精明,比如进口肥会到外省去调。由于大基地自身有议价能力,所以有些基地会直接和企业对接,有的和省代,甚至浙江农资等省农资对接。所以建水的经销商不但要和当地的竞争,还要面临外省的冲击(价格下调后,外来的冲击少些)。
在云天化的一次会议上,笔者认识了浙江西瓜种植协会云南分会会长林华明,林会长讷于言而敏于行,可能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提及的都是如何防病,什么时候用什么肥什么药。
还有芒市的鲜食玉米云南分会,等等。都在为这个行业贡献着光和热。或许在某个区域而言,当地的经销商能做的太少。但对于行业而言,的确是进步,因为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榜样的力量、技术的示范,当一个作物聚集区的技术都迭代了,对于种植、对于农资都将是大的革新和进步。
赵忠银认为,平台商和零售商要开始做三方面的调整,一是调整筛选客户群体;二是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产品精简,更优选择;三是主推大单品,对标作物的痛点和问题解决。
一如上海芳甸市场部总监李凯所言,一切还要回归到产品本身,要懂该作物,然后研发针对性的产品,做好基本的推广服务。
做农资销售,慢就是快,简单的动作重复做、坚持做。就像云南天穗推广大单品硫酸钾钙镁,扎扎实实地做推广,试验示范、观摩、农民会等最基本的动作重复做、坚持做。

外来资本多,外地组团的种植户联盟多

云南的高原立体气候带来了丰富多样的经济作物,也带动了农资消费热潮。
据《2019年云南省统计年鉴》数据,2018年云南省农用化肥施用量217.37万吨,农用薄膜使用量11.97万吨,农药使用量5.26万吨。
肥料施用方面,曲靖、红河、临沧、昆明、文山、昭通、楚雄、大理、保山、普洱、玉溪、丽江、德宏、西双版纳较多;红河、曲靖、玉溪的农药使用量大;在零增长的大背景下,云南的化肥总量是在下降的,但是这个下降是施肥技术的提高和新型肥料的施用,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带来的。农膜使用方面,曲靖、红河、昆明、玉溪较多。
滴灌成了基本设施
尤其在近几年种植需求导向的转变下,围绕经济作物种植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新的服务成为农资市场热点。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种植结构的多样性、区域化明显,云南农资市场也呈现出品牌多、价格和质量参差不齐等特点。
翟树新介绍,就肥料而言,云天化、新洋丰、云图的增量较大,主要因为产品质量与技术服务得到更多用户认可。近几年的化肥市场,特别是功能型、生物菌肥等特肥产品以及土壤调理剂等一些改良土壤产品发展势头迅猛。加上灌溉方式逐步发生变化,云南的特肥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目前市场上普通肥料大概占80%左右,特肥近年每年呈5%—10%的速度增长。
从农资产品上来看,各类高中低端产品都有,具备种植区域性特色经济作物的地区,用药用肥水平及种植技术较高,没有形成区域性特色规模作物的地区,整体种植技术水平较低。
赵心志介绍,云南市场的魅力在于,几乎没有淡季,整体接受程度较高,区域化作物较明显,需要精耕细作。
大多数规模种植者,都选择了滴灌。这和云南的天气有关,也和施肥水平有关。
规模种植者都是包荒山前先铺设管道,先打井。这已经成了最基本的动作。在西双版纳种植火龙果和百香果的付晋在采访中特意给我“炫耀”他打了两口井。
付晋表示,特肥最大的优势在于全水溶、能滴灌、抗逆,能解决多种困扰种植者的问题。这对于规模种植而言,确实是节约了人力和肥力,并且精准施肥更安全。
土壤改良、品质农业成共识
水溶肥、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等一些改良土壤的产品在云南也将大有可为。很多不差钱的种植者建园的时候,都十吨十吨地施用有机肥。
笔者在采访昭通经销商蒋晓晋时,他说当地小香葱是特色,很多种植户都很注重土壤改良,施用土壤调理剂和生物菌肥、有机肥等,他本人今年也新建了生物菌肥的工厂。
上海芳甸市场部总监李凯也表示,单拿经作区来讲,特肥产品的占比明显超过普通肥料的占比,大田区(或者经济效益较低的区域)普通肥料产品占比明显更大。
上海芳甸更关注宾川和元谋等地,葡萄和蔬菜面积大,用肥水平高,而且深耕多年有一定的基础。
天脊云贵办事处主任张朝阳表示,现在出现的新情况是大基地更会算账,不用特肥。褚橙以龙川这个基地为例,用量就很少。不只是特肥少,复合肥用量也少。
东莞一翔营销总监杨依凡向笔者介绍,目前云南销量较大的仍是复合肥,但总体每年都在减少,反而特种肥料增长迅速。这暗合了经济作物的面积增加,以及特肥能四两拨千斤地解决问题,还能有较好的利润。如腐植酸类(双龙)、氨基酸、菌剂、海藻精等相关产品都还比较受欢迎。大肥里面雅苒、狮马、云图都是比较热销的。特肥里各式各样的桶肥还是个大市场,只是品质良莠不齐。目前液体肥里销量最大的品类还是液体悬浮肥(东莞一翔)。
杨依凡介绍,总体来看普通肥料占比70%—80%,特肥占比20%—30%。但到了局部的有滴灌设施的经济作物市场上,特肥的比例甚至能占到50%—60%(例如元谋的番茄)。生物农药占比非常少,大部分的农药市场份额还是以进口药和国内的几个上市农药企业的。
宾川的葡萄,元谋的番茄,滴灌普及率高,每隔10—15天都会打药预防,以普通农药为主。昭通的苹果区域,以传统埋肥方式为主,一年两次埋肥,20天左右一次用药;昆明周边叶菜区,以微喷为主,7天一次药。
葡萄、鲜切花是高端肥增量重点
在所有的经作种植中,备受农资厂商重视的两个产业就葡萄和鲜切花。
据介绍,云南葡萄种植面积约有37万亩,其中宾川20万亩左右(红提、阳光玫瑰、克瑞森),建水12万亩,蒙自、元谋有5万多亩,主要种植品种夏黑和阳光玫瑰,相对收益还可以。也有收益可能更高的妮娜女王(一串198元)。宾川多散户,种植方式多采用露天种植,而建水地区多大户,大棚种植为主。
葡萄上的致富故事,一个接着一个。在你犹豫的时候就有新的创富故事袭来。
弥勒贾润贵5亩妮娜公主换大奔的致富故事在激励着后浪们奔涌向前。虽然,要种植好真的太难,但是在诱惑面前谁问前程?更多的人选择跟随战略。这个价格高就种植这个,不吝投入,有样学样。至于贾润贵说的“控产,多施有机肥”,又有多少人能够听得进去?否则,就不会有收益高低的差别,就不会有有人大赚、有人爆亏的结果出现。
回到施肥用药层面,据路朗农资总经理赵忠银介绍,大棚种植的葡萄农资投入要比露天少一些,因为大棚病虫害少,农药使用较少,底肥的投入在1500—2000元,主要是菌肥+有机肥+牛粪羊粪等,后期滴灌高端水溶肥用。
鲜切玫瑰(夏天)40天左右一个周期,每10天一次肥料,每次120元左右,480—500元/周期。玫瑰病虫害防治1000元/亩左右。主要虫害是红蜘蛛、白粉虱等,主要病害是白粉病、霜霉病等。比如,红蜘蛛防治每10天一次, 一次60元左右,每个周期240元左右;白粉病7—8天一次,每个周期500元左右。
葡萄、鲜切花基本上都是设施农业,滴灌施肥、浇水,所以是高端肥料上量的上选作物。
云南金牌农业(路朗农资)赵忠银介绍,目前云南高端特肥市场,可能有一半的销量是在葡萄上。花卉上也使用高端特肥,但是花卉种植面积太少,约5万亩。
谈及中高端特肥的市场推广,赵忠银认为中高端特肥推广要推功能定位,聚焦作物的痛点问题与潜在需求,定位越清晰,产品越好做。中微量元素、生物刺激素有较大机会,此外转色类、膨果类、植物免疫类、保花保果等功能性产品前景看好。
据介绍,目前,云南省在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上示范推广集雨补灌、膜下滴灌、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农业高效节水面积达到了230万亩。
柑橘的高品质和标准化种植的基地也在越做越好。例如褚橙、保山兴邦、华侨庄园、云福等。

特色作物用肥水平高,特肥增长迅速

金城种业育种基地

西双版纳三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百香果基地

2018年云南省各州市药材种植情况(单位:万吨)

2018年云南各州市鲜切花生产情况(单位:亿枝)

由于云南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再加上交通的便利,政策的倾斜,云南的区域性特色作物产业只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据云南海关消息,2018年云南农产品出口额38.75亿美元,连续多年稳居西部第一,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0%,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地位。主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有:缅甸、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出口量增加,证明产品品控做得好。
杨依凡介绍,云南沃柑目前仍是比较好的一个品种,种植规模也增加了很多,因其优质的品质和口感,目前市场价格比较稳定。
针对越来越多的职业种植者和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提升,企业能做的就是:聚焦经济作物,服务中大型基地客户,专业的施肥方案的打磨和检测服务的配套。如在西双版纳市场,与经销商共建实验室,给基地客户通过专业化的检测,再出具体的施肥方案,基地客户对产品方案和服务的接受度就更高。加强技术培训,从思想上影响和筛选出有共同理念的客户和种植户,这样才能真正力往一处使,把科学种植和健康栽培的理念落到实处。
针对区域性的小户,还是要协助当地的服务商不断打磨和精炼因地制宜的套餐方案,让方案简单有效可复制,方案还要回归到性价比,做到效果好而不贵才具有真正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翟树新介绍,企业肯定还是要主要关注经济类作物和高附加值作物,例如柑橘、红龙果、高品质蔬菜等。云天化通过建立科技小院开展测土配方服务,匹配高性价比的产品,提供土壤、作物营养、品质、植保的“4S”服务和全程解决方案,为客户和种植户解决农业生产全周期的各类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帮助农户实现提质增产增收。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和三农事业的不断推进,以及云南“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打造,云南地区的种植业已经进入农产品品质时代,并逐步迈向农产品品牌时代。云南的农业大有可为,农资领域的特肥板块也大有文章可做。
而以市场为导向,找准赛道的企业将有更强的生命力。
坚持用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产品升级,丰富产品体系,不断推出“更懂客户需求”和“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好产品;持续关注、聚焦作物和区域,进一步优化渠道结构,以更精准的市场布局,以更加专业的技术和服务,解决并满足用户的各类种植需求。

未来云南的机会在哪里?

2019年云南省前十个月部分农产品出口额(单位:亿元)

大理,是个人人都不陌生的地方。
以梦想打底,谁都可以勾画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对于武侠迷,提及大理,就是天龙八部中的刀光剑影,无量山、天龙寺的无边风景,以及六脉神剑、凌波微步的精妙绝伦,以及江湖人物的爱恨情仇。
对于文青(好像褒义指代不明),提及大理就是风花雪月,就是“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就是封新城隐居的凤羽以及文创。
对于农业从业者,提及大理就是80多万亩的水果种植,70多万亩的蔬菜种植,就是宾川,就是葡萄,就是几十亿的农资容量,就是产品上量以及推新的无限可能。

大理

人人都向往的酷农业慢生活

由于州内地形复杂,海拔高,落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具有多种气候,适宜不同作物生长,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分布广泛。
除了大家熟知的宾川,大理整体农业也都较为发达,种植理念也较为先进。
据《大理白族自治州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介绍,2019年,全州农业总产值495.7亿元,比上年增长5.3%(可比价)。其中种植业产值283.5亿元,增长了5.8%。
主要粮作有:水稻,玉米(鲜食、饲料),小麦,马铃薯,大麦(以弥渡、巍山南涧、洱源、永平等县为主,种植啤大麦共25.72万亩)以及各种小杂豆。
经作种类繁多,甘蔗、油菜籽、蔬菜、茶叶、烟叶等,水果主要以葡萄、桃、梨、柑橘、石榴等为主,还有核桃(年产34万吨)、板栗等坚果类作物。
具体到各地的种植,大理本地主要以水稻以及蔬菜、花卉为主,在一些山区主要以玉米小麦为主;弥渡水果的种植面积7万亩,近4亿元的产值。
云南德本农资有限公司马霁阳介绍,在永平县,由于海拔高,所以种植的作物较为单一,除了烟叶之外,还有玉米和核桃。
弥渡县素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称号,以紫皮独蒜及青菜等为主的特色蔬菜闻名遐迩。此外,祥云辣椒、大理菜豆、剑川彩心马铃薯、洱源荷包豆及青蚕豆等特色蔬菜在国内外市场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最好的市场当然属宾川,有近20万亩的葡萄,8万亩的柑橘和几万亩的石榴种植。很多企业谈起云南必言宾川,这当然和宾川用肥用药水平高有关。
如此优越的种植结构,自然催生了庞大的农资使用量。据2019年《云南统计年鉴》数据,大理化肥使用量12.35万吨,氮肥4.8万吨,磷肥1.7万吨,钾肥1.4万吨,复合肥4.45万吨。农用塑料薄膜0.69,农药使用量0.31万吨。

农业整体发展速度较快

(数据来源: 2019年《云南统计年鉴》)

小葡萄成就的大市场
葡萄的品种这几年比较丰富,从红提独霸宾川到新品种阳光玫瑰、克瑞森全面开花。
2016年,笔者第一次去宾川调研的时候,葡萄种植属于当地最强势的产业,成熟早,价格高,只要有能力的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去种植红提。一边是高企的价格,一边是不计成本的投入,所以,宾川对于农业从业者来说,都是福地。现在,依然如此。
据当地人介绍,宾川葡萄种植也并没有特别长的时间,从种植蔬菜,到柑橘,再到特色葡萄区域,再到如今的葡萄为主,柑橘和软籽石榴增长迅速,优势作物的成功迭代也不过短短的十几年。
云南泓林植保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飞表示,宾川的葡萄稳定在18—19万亩,中间也有人弃种,但是很快就由其他人补上,毕竟葡萄在宾川仍是热门产业。
宾川的葡萄也在不断地引进新品种,近年很多种植户将红提改为阳光玫瑰(大概两万亩左右)和上市更早的克瑞森。
相较于红提,农资厂商更喜欢阳光玫瑰。
“香、甜、脆是阳光玫瑰的特性,今年是本地人种植阳光玫瑰的第二年,外地人在宾川种植阳光玫瑰的第三年,价格有所回落,去年70-80元/斤,今年50-60元/斤,地头价收购40-50元/斤。大多通过电商去销售,微信、拼多多、京东、淘宝、抖音等。”宾川的一位经销商介绍。
阳光玫瑰种植和红提不同,需要改土,调有机质,有经销商表示,有种植户甚至隔天就滴一次肥料。建大棚、买葡萄苗、农资投入、水等等,一年的投资约2万元。人工费用也高,因为阳光玫瑰需要精品包装(套上纸袋子)。所以,不说平时,仅销售的时候,一个园子就需要10—20人来包装葡萄。
“葡萄一次施肥1000元,每亩一年得10多次;阳光玫瑰施肥次数更多,农药4000多元/亩;一桶水30多元,一周一次。”王飞介绍。
即便是种植同样的品种,因为种植技术不同,管理水平不同,品质自然不同。有的售几十元一斤,有的仅能卖几块钱一斤。这种现象一直存在,所以,有采购商就谈到,不敢包园,虽然不分级包园的价格看起来低了,但是采购商承担的风险大了。
采购商的心理是分级,优果优价,最好能种出新、特、奇又好吃的品种。但是,对于大多数种植者而言,“早熟就是硬道理,抢占市场先机,就能多赚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在价格高位的时候,种植者频繁施肥催熟,甚至摘青。这个现象在红提时代就存在,当时也加速了红提的崩市。
最值得警惕的是,高昂的价格和不匹配的品质,给消费者带来了“坑”。而此“坑”必将“回报”到种植端。
可持续发展长远主义成了很多基地的信条。
阳光玫瑰的种植在于控产和施有机肥。有经销商表示,很多不差钱的种植者一亩地就能用几千斤的有机肥,甚至有种植者在建园的时候一次性一亩地施了15吨有机肥。
传统的红提今年的表现也还算中规中矩。鑫嘉禾总经理代淼鑫表示,由于天气原因,今年红提的产量低,价格相对还可以。
有业内人士评价,原来红提种植者平均都能获益4万—5万元/亩。现在只有10%-15%才能实现如此高的盈利。虽然说近几年没有原来那样好的行情了,但是对于农户说也是有利润的。只是,由于原来土地的收益高,所以现在收益低了些,种植者心里就有了落差。
行情好的时候,种植者是不吝于投入的,特肥用得也比较多。但是收益不那么好的时候,很多就不太用了。但是,很多经销商表示,用肥用药其实和引导的人有关。
各品牌各显其能
农药上,巴斯夫、中化、海利尔、利民股份等占比稍高。肥料方面,国产的份额更大,大化肥雅苒、狮马、鄂中、云图等品牌较为领先。
其实,在宾川各个品牌间的差距也并不很大,每年销量的排名在根据企业的政策略调,远没到建立秩序的时候。
当然远不止上述这些企业,只要做云南市场的企业,没有不来宾川的。有企业业务经理说得好,宾川产品品牌繁杂多样,市场包容性强,你听过的没听过的品牌这里都有。在宾川,没有绝对的常青树,只要是好产品,只要肯耕耘,都能崛起。
宾川的繁荣并不是由大客户带动的,而是由无数个小客户组成的。宾川以家庭种植为主,外来资本也有。
精细化管理、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成就了宾川数十亿的市场份额。
据企业业务经理介绍,早晨去小店吃饭,来往的都是各个企业的业务经理。在宾川,几乎大家熟知的所有产品都能见得到,大大小小的农资店鳞次栉比,登记在册的就有3500多个。半数以上零售店的销售额都能过百万。

宾川,种植结构和种植理念的迭代

2020年阳光玫瑰地头价收购价达到40-50元/斤,市场紧俏

大理主要蔬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2019年大理各主要种植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

(6月13—23日没有数据)

北京新发地2020年1—8月份阳光玫瑰最低、最高价对比 (单位:元/斤)

阳光玫瑰投入金额

我们发现,宾川水肥一体化程度较高,像葡萄大多用的都是滴灌,所以,特肥在宾川还是有市场的。据康朴云贵大区经理尹克欣估算,特肥在宾川预计有2000万元左右的销售额。
尹可欣戏言,现在的厂家太难了。种植户的诉求是,产品效果好、 价格低、核算综合成本低。经销商的诉求是,产品效果好、品牌大、区域大、管控市场好、渠道利润高、卖得放心、安心、舒心。
上海芳甸市场部总监李凯介绍,氨基酸类产品为典型代表的功能性产品增量比较大。随着提质增产,大家的需求从原来的低价“桶肥”慢慢转变为品质更高、效果更好、更具功能性的产品上来。
意大利拉塔瑞罗中国区营销总监赵心志介绍,他们在当地的服务以葡萄为主。配合服务商,制定详细的开发推广计划,并严格监督落地。
东莞一翔营销总监杨依凡表示,特肥企业更关注有灌溉设施的经济作物类的市场。腐植酸类(双龙)、氨基酸、菌剂、海藻精等相关产品都还比较受欢迎。
柑橘扩种迅猛
天脊云南办事处主任张朝阳介绍,宾川现在柑橘种植也上来了。
据当地种植者表述,目前宾川的柑橘大多是沃柑,也有部分小杂柑,沃柑每年都在扩种,具体不知道扩种面积有多少,普通人能看到的就是这座山上又开始种沃柑了。
沃柑的行情还是不错的,地头价能有5.5—6元/斤。
普通种植者为了快速回本,一般都会采用密植的方式,一亩地种植200株;而长远投资的都是一亩地100—120株。
天脊在宾川有个客户,种植了200亩的柑橘基地。据张朝阳介绍,为了保障柑橘的品质,施了大量的有机肥。今年是第二年,尚未有丁点收益。前期投入比较大,一年投入60万:人工(长年4个工人)、电费(6000元/月)、农资(半个月施一次肥)、基础设施。
目前宾川的柑橘尚未挂果,所以并不知道未来的行情究竟会怎样。或许会出现本来生活网刘有才所言的丰年危机,也许不会。但产量激增、消费收窄,跟风种植、结构混乱,病害不断、品质欠佳,管理薄弱、标准缺失、产业链不完善,无托底,灾害+疫情这些隐忧依然存在。
很多专家都表示,抓住消费升级的机遇,生产出好产品,好水果永远是供不应求。谁能坚持品质、落实品质,谁就能抓住机遇、落实红利!
或许,抓住消费升级的机遇,生产出好产品,这就是大家来种植沃柑的基础逻辑。
异军突起的石榴
突尼斯软籽石榴也是宾川的一个种植亮点。据说最早有机突尼斯软籽石榴这个品种是金丰汇和中科院共同开发引进的,现在已经遍地开花。
金丰汇的老总闫虎通过培训的方式汇聚客户,每年120元/年的会费,给会员提供管理技术。金丰汇提供从苗木、农资、技术指导、收购、冷库出租等业务。
其实,若能把住苗木和收购两个关口,做产业链的组织者,一切都相对简单了。但是闫虎也直言,今年的价格相较往年,还是低了些。
王飞介绍,突尼斯软籽石榴的价格,去年6—7元/斤,今年4—5元/斤。但是今年收购商更加谨慎了,去年石榴还没有成熟,早早就有收购商来订园子了,今年马上要成熟了还没有人来订。
石榴施用肥料比较简单,主要就是水溶肥和有机肥。不差钱的可以多施有机肥,水溶肥一年滴灌7—8次。
宾川这么多经销商,一个新入局的怎么立足?业务经理起家的王飞笑谈,与其等死,不如找死。王飞将快消品的理念拿过来,研究石榴以及提供解决方案。
目前赊销依然是冰火两重天,很多人说不好做了,主要因为利润降低了,很多经销商受不了那么大的心理落差。王飞表示,刚开始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等稳住了就不再赊销,用解决方案来弱化大家对赊销的依赖。
除了远航植保销售过亿之外,航天恒丰等也有自己的优势。除了头部的几个经销商,也有独具优势的经销商公司,如天农公司,以农资会销见长,加上近些年各种作物方案的完善,配合下地技术服务,农户口碑也不错。

特肥增量的重点市场

很多种植者现在已经有品质的概念,拼不了上市时间,就不如在品质上下功夫。
要推好、种好、卖好一个新品种真的太难太难,即使是当今风靡全国的阳光玫瑰依然只有不足10%的种植者能种出其该有的品质和风味。
贾润贵表示,他对于阳光玫瑰预售价168元/穗,并没有过多的惊叹。因为有些种植者能种出高质果品,做好土壤改良、提升土壤腐殖质含量。贾润贵今年的新基地60余亩小苗每亩施入农家肥41.4方,老基地三年时间累计施农家肥近70方!从2019年12月26日萌芽至2020年5月29日五个多月时间从未喷施过任何杀虫农药(采用生草养虫、物理防虫及尿素+洗衣粉杀虫等)。所以树势强壮健康,果品晶莹靓丽,卖出高价完全不出乎意料。
贾润贵提醒阳光玫瑰的种植者,土壤改良提升腐殖质含量是关键,控制产量在1.5吨以内,精细疏花疏果,化肥控量,钙肥要足,不盲目跟风促早!
在吸引外来资本方面,大理也有自身的优势。仅农业方面,广西皇氏、广东温氏和嘉士伯等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大理。加大农产品推介力度,拓宽市场营销渠道,不断提升农产品市场占有。
是不是只有经作才备受关注,才能玩出花样?才能吸引外来资本?
答案是否定的。
除了企业,也有很多外行业的成功人士入驻大理,以及很多走出乡村又回归乡村的新农人。
一切都源自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促生高品质产品的生产。
洱源县正加快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经营,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绿色生态种植,各乡镇因地制宜推进水稻—蚕豆、水稻—油菜、烤烟—大荚豌等轮作模式,水稻+渔(蟹)、烤烟+大豌豆等共生模式不断条件高水高肥作物,种植面积提高流域绿色化生态化种植比例。
在引种优良品种的同时,遵循让农业回归生态本位的原则,以耕地养护为核心发展农业,同时注重环境保护。
李四珍便是其中之一。李四珍是云南洱源凤羽镇人,她大学毕业之后就回到乡村,和丈夫一起做农资生意,批发农药化肥。2015年,李四珍承包了400亩地,休耕、改良土壤、人工除草,严格执行有机标准。但是,一般的投资者都是重种植而轻销售,在塑造品牌、市场开发上没有投入太多的心力,几年后才能收支平衡。
“我用了23年从农村走到深圳,我也没想到会再回到农村来种地。”一个投资者告诉笔者,目前他的妻子在深圳管理公司,他主要就在这里耕种。当然,有其他行业成功经验的他更重视产品的品质,以及精细化管理。
至于很多人说的大基地只计算投入产出比,不用特肥的说法,他给否定了。“特肥能解决很多问题,特别是水肥一体化,施肥更精准,使土壤的EC值维护一个正常的范围。并且,不用自己再胡乱搭配,安全,且省人工。”
田园,地球的头等舱。这句话本身就令人向往。
或许,每个人心底本就有乌托邦的梦想,无法抵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农安天下的执念,想让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淡出媒体圈的封新城在凤羽的乡村一隅,开始构思他的“大地之诗”。构建他的软乡村,酷农业,融艺术,慢生活。
封新城和几个志同道合者在大理做凤羽大米,在屋顶种植水稻,以退步堂为起点,打造了一个集野奢酒店、文创开发、大地艺术展览和物产IP于一体的高调隐居和头部度假的空间。
这些理念和做法又潜移默化地在影响周围的人。

梦想中的酷农业、新理念将影响更多的人

8月下旬宾川的石榴已经开始采摘

王飞的团队在做田间试验

艺术和物产成了凤羽的双翼

玉溪市已经形成以作物为导向的优势产业生产基地,如以华宁、新平、元江和易门为主的柑橘生产基地,以通海、澄江、江川、华宁为主的蔬菜生产基地。
产业集群式发展,还带动了采后加工业、销售、冷链物流及专业营销体系等快速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促进了玉溪市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玉溪市还培育出通海蔬菜、玉溪市花卉、新平和华宁柑橘、红塔区小香葱等一批区域性公共品牌产品,培育的“褚橙”更是蜚声国内市场。

玉溪

高原特色农业破茧蝶变

玉溪市人均仅拥有0.75亩耕地,但是却在这几年形成了粮食、油料、烟草、蔬菜、水果、花卉、生物药材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
种植结构复杂,优势区域形成
玉溪市种植结构很是复杂,种植农作物的种类非常丰富。
据2019年云南省统计局数据,2018年玉溪市粮食播种面积166.65万亩,总产量达63万吨,其中稻谷27.45万亩,小麦21.3万亩,玉米85.5万亩,豆类16.2万亩,薯类7.65万亩。粮食依然占据着第一的位置,而且随着科技和生产水平的大幅提升,玉溪市粮食产量稳中有升,产量持续稳定在60万吨,且单产大幅提高。
2018年玉溪市蔬菜种植面积146.1万亩,包括白菜、甘蓝、根茎、瓜菜、葱蒜、豆、茄果等,形成以通海、澄江、江川、华宁为核心的蔬菜基地,并建成110万亩外销型蔬菜生产基地,形成了“冬春销全国,夏秋销沿海,全年有出口”的格局。
在水果方面,近年来“褚橙”的成功,带动了玉溪市水果产业迅猛发展,2018年玉溪市水果在园面积累计达92.2万亩,产值40.8亿元,水果资源丰富,各种水果呈现全面多元发展态势,包括柑橘、芒果、香蕉、荔枝、火龙果、青枣、梨、桃、李子、柿子等。
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华宁、新平、元江和易门为主的柑橘生产基地;以元江和新平为主的芒果、香蕉、荔枝、火龙果、青枣等热带水果生产基地;以红塔区、江川区、通海、澄江、峨山、易门和华宁为主的优质梨、桃、李子等温带水果生产基地;以红塔区为主的鲜食葡萄生产基地,以华宁和红塔区为主的柿子基地。
此外,烟草、油料、花卉、中药材也都优质高效发展。烟草依然是玉溪市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18年玉溪市烤烟种植面积59.55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增加,2018年全市油料播种面积24万亩,以种植油菜为主;花卉是玉溪市精细高效农业的典型代表,2018年全市花卉种植8.1万亩,综合产值26亿元;中药材更是从无到有,主要发展芦荟、三七、除虫菊、重楼、白芨等品种,2018年玉溪市种植中药材6.8万亩,产值达4亿元。
提升管理技术,优化种植结构
近年来玉溪市通过无病毒种苗定植、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批新技术的集成与推广,优势区域栽培水平显著提高,水果、蔬菜等产量、品质水平大幅提升。
此外,为了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玉溪市不断调整种植结构,以柑橘为例,优质甜橙、脐橙和沃柑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特早熟温州蜜柑种植面积占25%,早熟温州蜜柑占30%,冰糖橙占30%,沃柑、茂谷柑占15%。
合理的品种结构,避免了大量单一品种产品上市造成低价。如玉溪特早熟温州蜜柑和兴津早熟温州蜜柑主要品种有宫本、大浦、大分、日南1号等,特早熟蜜柑7月上旬就可零星上市,7月下旬和8月大量成熟上市,填补了国内7—8月无鲜食柑橘成熟上市的空白。今年7月特早熟柑橘开市以来,华宁县柑橘销售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农户在品质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7月价格一直保持平稳,均价比去年同期每公斤增加1.5元。
玉溪市独特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柑橘提前或延长上市时间,有利于抢占市场空档。新平县种植的冰糖橙可在10月中旬上市,是国内冰糖橙成熟最早的区域;在低海拔区域种植的沃柑,可于当年11月中旬上市,是全国最早熟产区;而在中高海拔区域种植,沃柑上市时间可延长到次年5月下旬,为全国最晚熟区域。
此外,玉溪市还不断引进新品种,如2019年共引进7个水果新品种,其中4个水果新品种的示范面积达1200多亩。
提升农产品品质,培育农产品品牌
玉溪市农产品在市场上畅销,与近年来玉溪市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加强培育农产品品牌密切相关。现代农业已进入品牌时代,品牌就是信誉、就是信用、就是市场号召力。
只有不断地提升农产品品质,生产出安全、健康、好吃的农产品,擦亮玉溪市品牌,才能解决农产品价值与市场价格倒挂等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销售的困局,让更多的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
目前,玉溪市已经培育出通海蔬菜、玉溪市花卉、新平和华宁柑橘、红塔区小香葱等一批区域性公共品牌产品,成为具有玉溪市特色、高品质、有口碑、响当当的农业“金字招牌”。以新平县打造“云冠”(即“褚橙”)柑橘品牌为例。“褚橙”一个品牌带动了新平柑橘产业的发展。“褚橙”营销的成功,优质高价产品的畅销,使当地崛起了一大批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基地。而且近年来,“褚橙”柑橘基地还延伸到市外,柑橘种植面积达2.35万亩。
截至2020年6月底,玉溪市已成功培育云南名牌农产品27个、云南省著名商标25个。
搭建交易平台,打通销售环节
品质、信息、流通渠道在农产品销售中至关重要,只有高品质的产品、透明的信息、畅通的物流才能实现优质优价。
其中,销售流通环节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玉溪市积极搭建城乡农产品交易平台,农产品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新型流通业态逐步形成。
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市共建成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77个,包括农(集)贸市场(含农产品交易市场)200个、专业市场77个,农业方面逐步形成通海县、澄江县以蔬菜交易为主;新平县以畜禽、高原特色农产品交易为主;江川区以高原水产品交易为主;华宁县以柑橘交易为主;易门县以食用菌交易为主;元江县以热带水果交易为主的县域特色农产品聚散发展格局。
市场聚集人气、信息,农产品经纪人助力流通,使玉溪市农产品一路走俏。如通海县金山蔬菜批发市场位于通海县城边缘,依托两条过境公路,背靠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常年有大白菜、蒜苗、花椰菜、芹菜、莴苣、甘蓝等叶、茎类蔬菜销售。每天进入市场交易蔬菜的车辆1000余辆,常年活跃着2000多人的农民经纪人队伍日均交易量超过700多吨,这里不仅是一个蔬菜交易市场,同时也是信息集散地和价格形成中心。

人均耕地0.75亩,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
玉溪市

2018年玉溪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及占比

2018年玉溪市主要蔬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2019年玉溪市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增减情况(单位:万吨)

自1998年玉溪市大规模发展蔬菜产业以来,历经22年培育和发展,玉溪市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百万亩以上,已经成为国内有名的蔬菜之乡,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西菜东运”生产基地,是常年蔬菜优势产区。
2019年玉溪市蔬菜面积133.76万亩,产值60.6亿元,其中大春种植面积37.5万亩,小春种植面积82.6万亩。目前,蔬菜种植面积和产值在玉溪市种植业中居第一,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核心支柱产业。
玉溪市种植蔬菜主要以通海、澄江、江川、华宁为核心,种植品类包括叶菜类、白菜类、甘蓝类、根茎类、瓜菜类、葱蒜类、豆类、茄果类、水生菜类等。以通海为例,每年主栽品种上万亩的有30个左右,千亩以上的有60多个。
2018年通海蔬菜播种面积34.53万亩(含复种),总产量134.2万吨,产值19.83亿元,品种主要为白菜、结球甘蓝、莴笋、花椰菜、菜豆等,带动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产值达8.6亿元,就业1.6万人。
病虫害抗性突出,农药竞争激烈
玉溪市蔬菜区复种指数非常高,在通海夏天50—60天一茬,冬天也就90天就可以收获一茬蔬菜,再加上累年的粗放管理,造成蔬菜病虫害的抗性日益增加,如小菜蛾抗性,有相关从业者表示“若有防治小菜蛾的新化合物出现,第一战场一定是云南,一定是在通海”;再如白菜根肿病,与其他蔬菜区相比发生也更加明显。
玉溪市蔬菜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使用比例大致分割为40%、35%、20%,杀虫剂、杀菌剂竞争最为激烈,生物农药占比非常少。
此外,玉溪市也是云南设施蔬菜主要区域,设施蔬菜霜霉疫病、土传病害、小菜蛾等发生严重,这些病虫害治理有些年份甚至能占总农药投入的40%左右,通常采用化学农药防治。
目前蔬菜区大部分的农药市场份额以进口农药和国内大企业为主,如先正达金雷、亮盾,杜邦增威赢绿,陶氏的艾绿氏等。进口农药市场占有率达四分之一左右,本土企业仍然比例较大。
外企的优势在于产品品质和服务。近年来,随着国企的转变思路,国产农药品质不断提升,服务也更加专业化,在价格优势的基础之上,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成了国企的主要竞争点。
河北冠农农化匠心泽农营销总监步夫同表示,在云南他们也重点关注蔬菜,围绕作物优质的产品+服务赢得了很多忠实的客户。
近年来,蔬菜的植保正由“见虫打虫、见病治病”向提前预防转变。使用农药也朝着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方向发展,玉溪市也正着力推广发展绿色防控技术,如杀虫灯、性诱剂、黄板诱杀等。
土壤问题突出,改良类产品成热门
大多数蔬菜种植区域已经持续几十年,每年三四茬的蔬菜种植,复种指数极高,土壤几乎没有得到休耕,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掠夺式利用土地营养,土壤面临着盐渍化、酸化等理化性质变化,有机质流失、肥力下降,以及有害微生物基数增大等问题。
玉溪市安誉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谭中安表示:“通海县周边一些原来非常好的高经济价值的蔬菜区域,土壤也出现了明显的恶化。”
这些问题会影响蔬菜对养分的吸收,导致植株枯萎烂根,影响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一般菜农会加大肥料使用,或重新选择种植区域。随着自上而下对于土壤健康的重视,种植户对土壤改良修复类产品的认知加深,施肥更加科学化,也开始使用各种的土壤改良产品。企业业务员表示:“在玉溪市,菜农逐渐对土壤重视。在当地,利用烤烟残渣生产的有机肥料,价格便宜,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近几年,我们重点就是关注土壤改良,采用有机肥、微生物菌剂、腐植酸、黄腐酸等特肥,配合中微量元素、杀菌剂等,制定了相关土壤改良修复方案。使用这些方案的会员客户的地块土壤环境都有了明显改善。”谭中安表示。
而通海县经销商林平,也重点关注土壤健康,他表示,根据不同的土壤环境制定不同的土壤改良方案,能够很好地避免重茬障碍。
那成本会增加多少呢?这是菜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影响他们使用的关键因素。
对此,谭中安表示:“其实增加的成本并不是很多,我们制定的土壤改良方案也是包含营养的,每亩每茬400—500元。关键在于,土壤问题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所以修复改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一般菜农都是急于看到效果。而土壤改良效果慢、不明显,一般需要连续使用两茬才能看到一些效果。”
产业向集约化、多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玉溪市蔬菜种植未来将继续朝着集约化、多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努力实现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在种植端,提升种植管理技术,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生产,保障了蔬菜种植、销售环节的标准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以通海县为例,在当地多为小户种植,但他们按照“龙头企业+绿色食品基地+标准+农户”模式,企业与合作社通过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对菜农进行技术指导,通过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种植技术、统一供应种苗、统一定级包装、统一品牌和统一销售等将生产标准逐一落实,走出了一条“软规模化”蔬菜产业发展。软规模化的优势在于每户种一两亩蔬菜,船小好调头,应对市场变化和抗市场风险能力也较强。
此外,玉溪市还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绿色防控、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推进机械化生产,提升基地专业化生产能力和水平,从而提升品质。
在销售环节,拓宽销路,构建全国销售网络,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现代物流,促进脱水菜、蔬菜汁等多元化精深食品加工发展,推动蔬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目前,玉溪市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国蔬菜销售的市场网络,依托此网络,让玉溪市蔬菜销往广州、上海、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全国13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东南亚国家、中东、美国等地区。玉溪市还不断拓宽销售市场,继续扩大与京东、淘宝等大型知名电商平台及专业平台合作,扩大优质农产品营销渠道。此外,冷链物流以及深加工也都在着力发展中。

蔬菜常年优势产区,产业链全面发展

近几年,玉溪市花卉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8万亩以上,2019年玉溪市花卉园艺种植面积8.2万亩,花卉综合总产值33亿元,其中鲜切花面积达3.94万亩,产值19.62亿元。形成了以红塔区、通海县和江川区为核心的花卉产业主产区。
种植的花卉品种有玫瑰、百合、康乃馨、洋桔梗、非洲菊、大花惠兰、国兰、盆花月季、盆花菊花等60多个品种。药用花卉主要有灯盏花、金银花;工业用花主要有除虫菊;食用花卉主要有茉莉花、食用玫瑰。
花卉产品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并出口俄罗斯、日本、澳洲、韩国、东盟、欧盟等。
花卉产业的发展也为玉溪市设施农业、高效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示范带动作用。
收入可观,优质优价更加明显
总体来说,种植花卉不只是浪漫的,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以玫瑰鲜切花为例,一般每亩种植7500株左右,每株3—4头花,普通农户每株2—3头,也就是说一般花农每个周期可以收获2万支左右。按照往年的均价,每个周期花农至少可以收入1万元左右,收入非常可观。
种植鲜切玫瑰,投入并不是很高,就是管理颇为麻烦。玫瑰夏天40天左右一个周期,每10天一次肥料,每次120元左右,480—500元/周期。玫瑰病虫害防治1000元左右,主要虫害是红蜘蛛、白粉虱等,主要病害是白粉病、霜霉病等。比如,红蜘蛛防治每10天左右一次, 一次60元左右,每个周期240元左右;白粉病7—8天一次,每个周期500元左右。
“一般花农的收入已经可以了,投入积极性也相对较高。但是要想获得更好的收益,提升品质是重点。以鲜切花为例,从C级到A级,价格几何倍数的增长。”谭中凯表示。
近几年,花卉价格分化和优质优价也更加明显。以昆明国际花卉交易拍卖中心今年8月14-31日单头玫瑰花价格为例,最高价比均价就高出了数倍,8月21日最高价8.6元/枝,是当日均价2.03元/枝的4倍多。
然而,传统大水大肥重药不仅影响到花卉品质提升,而且影响土壤健康,使得很多老产区的土壤已经难以维持花卉的生产,这也是近几年云南花卉开始向昆明以外区域扩张的主要原因。
因此,改变传统管理方式,重视土壤健康,减肥减药提升品质是未来的方向所在。
经济下行销售低迷,彻底暴露产业链缺失
春节前后11月至来年3月历来是花卉销售的黄金季,涵盖了双十一、圣诞、元旦、春节、情人节、三八节等重点节日,这段时间的销售收入几乎占花企和花农全年的一半,大部分花农或企业都会为这段关键的销量和价格高点准备大量的花卉产品。
但今年受疫情影响,花卉终端市场消费锐减,产品销售基本停止,导致花卉量价齐跌,损失惨重。据报道此次新冠疫情,不仅导致云南20亿支鲜花卖不出去,而且卖出去连成本都不够,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亿元左右。
七夕的到来给鲜花销售带来了一丝希望。8月17日开始进入七夕备货时间,鲜切花行情持续上涨,总体购买力持续提升。8月20日昆明国际花卉交易拍卖中心拍卖交易总量约为762万枝左右,比8月1日拍卖交易总量约为375万枝左右,足足高了一倍。21日之后单头玫瑰价格开始有所下滑,主要是因为距离七夕节时间较短,供货量大幅减少,行情开始下跌,总体购买力下降。
但是上半年的影响是深远的,产业链缺失也暴露得十分彻底。
“其实去年花卉市场玫瑰均价比2018年每枝降低了3分钱,已经有行情不好的苗头。但是大家都预测今年种植面积依然会增加不少。然而疫情以来,销售高峰期间,销售基本停滞,有花无市,花农损失非常大。加上整体大环境不好,鲜切花这种精神消费是非必要的消费,到目前为止销售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我们的一些会员客户已经挖掉了一些鲜花,改种蔬菜。”谭中凯表示。
之所以影响如此之大,主要是因为产业链不完善,缺乏相应的仓储物流和营销体系等下游产业支撑。当交通运输受阻以后,导致大量的鲜花连省外都很难运出去。
此外,品种结构不合理,云南整体以鲜切、盆栽等观赏花卉为主,食用和保健用的花卉品种不多,而且对应的深加工严重不足。
因此,未来要不断拓展花卉的用途,大力发展食用类花卉产业,带动鲜花加工业的发挥,不断优化花卉产业结构;不断强化花卉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比如上游的花卉配方专用肥、生物药剂等,以及下游的仓储物流、旅游等,以此带动整个花卉产业的换挡升级和提质增效。

花卉示范带动高效农业,提档升级迫在眉睫

8月下旬宾川的石榴已经开始采摘

通海县安誉诚技术人员下乡指导菜农

2020年8月14—31日单头玫瑰均价、最高价(元/枝)8月25日为七夕情人节无数据

2011—2017年单头玫瑰均价(元/枝)
(数据来源:网络公开数据)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云南省下辖的民族自治州(简称:文山州)土地面积32239平方千米,下辖一市7县,分别是文山市、砚山县、西畴县、麻栗坡县、马关县、丘北县、广南县、富宁县。
北回归线横贯文山州而过,全州70%的地区属亚热带,30%的地区属温带,年均降水量和日照量都相当充足,全年无霜期达270—350天,这种得天独厚的光、热、水、气条件,造就了文山州物产富饶而且独特。
所以,文山作物种类众多,除产玉米、稻谷和豆类等粮食作物外,全州8县市都有自己的特产,既有享誉全国的文山三七,也有驰名中外的丘北辣椒,还有砚山县的蔬菜。其中,三七产量和质量均为全国之冠。
在整个云南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浪潮下,文山州更成为众多农化企业谋求增量的区域大市场。

多元
文山

快速崛起的农资增量滇东大门

高原特色农业呈现百花齐放局面

文山州主要作物种植情况

2019年文山州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文山州是云南省的农业新锐大市,近年来,高原特色农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提起文山州,大家第一时间想到就是三七,但其实,经过多年的发展,文山州的种植结构更优化多元,也开始由三七独唱,走向辣椒、甘蔗、蔬菜、水果、茶叶作为全州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进行打造。
现在的文山州,集合了柑橘、辣椒、香蕉、甘蔗、马铃薯、百香果、梨、桃、李子、柿子、苹果、樱桃、葡萄、小番茄、软籽石榴等经济作物,品类涵盖了中药材、蔬菜、水果三大产业,农资市场潜力巨大。
马关县金雕农业总经理杨毕武表示:“其实,文山州8个县市一直都在因地制宜地进行种植结构的优化,尤其是这几年调整特别明显。例如,马关县这几年,种水稻、玉米的很少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持续加大,有三七、香蕉、甘蔗、蔬菜、木瓜、百香果、柑橘、烤烟等,特别是香蕉、百香果、柑橘、蔬菜的种植面积这两三年都在上升。依靠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农户都是啥挣钱种啥,农民增收渠道逐步拓宽,其中,有近2000亩的沃柑种植,农民种植积极性高,种植效益可观。”
除了马关县,州府所在地的文山市这几年也在大力引导农民积极发展草莓、樱桃、葡萄、杨梅、西瓜、石榴、火龙果、猕猴桃、车厘子、香蕉、柑橘、枇杷、柿子、桃、李、梨等多种特色水果种植,在地总面积达4.94万亩。截至2020年6月,文山市累计各类水果收获面积达到5640亩,产量达2015.2吨,预计实现总产值达1831.2万元。
这是文山州各县市种植结构深度优化的缩影,种植百花齐放,特色水果拉动成亮点。多元的种植结构之下,也意味着文山州蕴藏着庞大的农资市场容量。据2019年《云南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文山州化肥施用总量达到18.13万吨,其中,氮肥施用量是8.90万吨、磷肥施用量是2.91万吨、钾肥施用量是1.91万吨、复合肥施用量是4.41万吨,农药使用量是0.32万吨,农药、化肥潜力大。
从三七独唱到蔬菜、水果,文山州种植结构的调整,已经进入了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百花齐放的高原特色农业格局。

提及文山州的地标性作物,非三七莫属。全国95%以上的三七均产于云南,而文山州是三七的原产地,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种植历史。
三七素有“金不换”之称,是文山州的支柱产业,在文山州8个市县都有分布种植,多以小散户为主,小农意识浓重,有机种植不规范,产业集聚程度还相对较低。
其实,这几年三七在文山州的种植面积看似稳定,实则随着价格的一路跳水,在逐步萎缩。昔日的“金不换”正在跌成白菜价。
三七是名贵中药材,有着独特的种植条件要求,一般种植后3年至5年才可收获。按三七苗0.7—0.8/株计算,一亩地用苗在24000—25600株之间,亩用种苗投入在16800—20480元,若农户自家地里种植,自己留种,种植成本较低。建遮阴棚每亩大概1万元,劳动力每年1万元左右,一亩地的总成本在25000—33000元之间,一般一亩三七可收获150—200公斤三七干货。
文山州三七种植数据显示:2014—2018年间三七种植面积一路攀升,分别为6.8万亩、8.5万亩、9.7万亩、16万亩、24万亩、30万亩。直至2018年至2019年国家实施强制性还林工作,农民提前采挖三七,种植面积增长的态势才开始有所下降,但供需失衡的局面已经形成,为价格跌下神坛埋下伏笔。
文山七乡农资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庆古介绍:“2015年至2016年间,三七价格一路狂飙,以20头三七为例,2017年价格巅峰的时候能卖到800多元一公斤,不少人因此暴富。而到了2019年特级的价格大约为500元左右一公斤,一般的大多在350—370元之间,跌幅达40%左右。也正是从2017年开始,三七价格开始不断下跌,到2019年已经跌至近年的最低谷,40头三七价在190—210元左右,60头三七价在165—180元左右,无数头三七价在110—120元左右。好多种植户都是贱卖,每卖一亩三七,就要大约亏损一万元左右,一些散户承受不住这样的风险,就干脆改种辣椒等作物了。”
当地主管部门统计,2019年文山三七总体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预计新上市的三七产量将近2万吨,出现2015年以来最大的采挖面积和产量。疯涨到暴跌之间,供需失衡的局面还在扩大。
当地农户普遍认为种过一次三七的土地,二三十年都不能再种植三七,而且随着文山州当地重茬种植和病虫害的频发,不少种植户开始选择到红河州、曲靖、昆明周边等区域进行包地种植,异地种植未来也将成为主流,文山州当地的种植面积会进一步缩小。三七价格市场风险很大,现在文山州很多都是一些有实力的大型药厂在扩大自己的三七种植基地。
专用药剂稀少,三七农药登记市场不容小觑
近几年,文山州由于连作导致三七土传病害严重发生,虽然逐渐往红河、曲靖、昆明周边等区域发展,但是由于原来的苞谷地、洋芋地、桉树地改种,土壤已经被严重破坏,仍然无法从根源上解决三七的土传病害。
三七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炭疽病、黑斑病、根腐病、立枯病、疫病、锈病等,黑斑病是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主要病害,一般发病率为20%—30%,严重者高达90%以上。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蛞蝓(鼻涕虫)、蚜虫、介壳虫等。
经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截至2020年8月18日,我国登记在三七上的农药共计11个,主要有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其中杀菌剂最多,有9个;植物生长调节剂1个,杀虫剂1个。登记剂型有可湿性粉剂、水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液剂、悬浮剂等,其中水分散粒剂最多,有3个。
目前我国三七登记的农药大部分都是老产品,其中2018年新增两个产品:0.3%苦参碱可溶液剂用于防治三七蓟马和22%烯酰•吡唑酯悬浮剂用于防治三七霜霉病。总之,我国用于三七上的专用农药产品还是稀少,但也直观地折射出我国在三七登记用药上空间巨大,市场潜力不容小觑。
所以,三七农药市场竞争也比较激烈,拜耳、先正达、海利尔、利民化工、成都新朝阳、江苏明德立达、青岛恒丰作物、一帆生物、德强生物、江苏丰登、北京金太阳、海南正业等国内外纷纷布局三七,谋求增量。
利民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南区市场大区经理何奉权表示:“文山州三七是我们核心聚焦的作物,杀菌剂和土壤熏蒸产品有广阔的市场上量空间。三七的用药水平很高,我们主要专注三七的霜霉病、圆斑、黑斑病、疫病的防治以及三七土壤处理,利民翠绿®、利民久安®单品主打病害、利民沃野主打土壤处理,上量势头良好。”
要真正在三七上实现农药上量,一如青岛海利尔农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西南大区经理郭建锋所说,没有捷径可走,好的产品推荐出去,试验示范三会要跟上,找准市场定位,准确切入优势产品,与优质渠道商一起践行精准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是核心出路。

疯涨到暴跌,三七种植面积逐步萎缩

在整个文山州用肥上有机肥、复合肥大肥仍是主流,特肥还不成熟。
随着文山州种植结构的日趋多元化,用肥水平、用肥市场容量也在逐步提升。特别是随着文山州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种植大户增多,更关注土壤健康和作物品质,他们用肥日渐谨慎,特肥的潜力也在文山州进一步释放,很多经销商代理的都是国外品牌产品。
以三七为例,整体的用肥水平不是很高,特别是三七价格跌宕起伏,施肥主要以有机肥为主,辅以氮磷钾复合肥和各种微量元素肥料,氮磷钾配合,结合土壤肥力状况和植株生育状况确定施肥,分次施用,前轻后重,每年投入肥料和农药2000元左右。
但随着土壤酸化、板结、中微量元素缺失、重金属超标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农户也开始接受一些特肥产品。一些土壤调理剂、中微量元素肥、颗粒水溶肥、微生物菌肥也慢慢在农户中间的传播开来。
在复合肥层面,金正大、新洋丰、云天化、贵州西洋、川金象、迪斯科、湖北三宁、上海永通、四川龙蟒大地、广东嘉美好都在文山州有着不错的市场占有率。特肥层面,德国康朴、美国狮马、波兰阿道姆、澳大利亚埃尔夫、意大利比奥齐姆、荷兰科伯特、西班牙海夫、西班牙艾普、青岛滋百农、青岛海大等也都有着一定的市场占比。
除此之外,昆明路朗农资、云南稼琛、云南农业生产资料、云南蜗牛生物等云南当地大服务商平台也都对文山州的蔬菜和三七做聚焦,市场占比强劲。
和大肥企业相比,很多特肥企业的上量并不是很乐观,当然很多特肥企业苦于团队跟不上,也往往不把文山州作为核心市场来看待,不少都是把精力聚焦在大理宾川的葡萄上,它们中很多都是把产品交给当地的大平台商来实际推销,且都以服务大户和大基地为主。
“要想真正在三七上实现特肥上量,必须把田间试验示范的基础工作做扎实,做透,让农户真正看到实效才是王道。” 波兰阿道姆有限公司中国区营销总监杨巍表示。云南马龙三福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晖也强调,特肥整体在文山州的潜力还是很大,关键在于研发团队服务都要跟上,要立体开发才能实现上量。

有机肥、复合肥是主流,特肥潜力大

2020年8月2日—8月8日云南市场内不同三七种类平均价格(元/公斤)

     三七异地种植未来也将成为主流,文山州当地的种植面积会进一步缩小,我国用于三七上的专用农药产品稀少,但是登记用药空间巨大

2018年文山州主要蔬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截至2020年8月我国三七农药登记情况 

蔬菜产业红火,辣椒扩种迅猛

文山州百香果种植刚刚起步,不成气候,发展壮大尚需时日

砚山县泡椒种植

文山市冬马铃薯种植多是散户种植,栽培技术不成熟,单产低,增量空间大

这几年除三七之外,文山州的蔬菜产业发展红火,以砚山县为代表的区域蔬菜产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云南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的重要供给基地,“砚山蔬菜”更是声名远播的高原特色名片。
其实,文山州的广南县、丘北县、马关县都有蔬菜种植,其中犹以砚山县在规模和体量上最为突出。文山州蔬菜产业以夏季蔬菜为主,多是露天种植, 2017年文山州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96.8万亩,总产量140.4万吨,总产值54.5亿元。2018年,全州完成商品蔬菜种植面积47.7万亩,实现产值18.8亿元。 “十三五”期间,更是计划全州发展蔬菜产业种植面积300万亩。
而砚山县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蔬菜重点县之一。蔬菜种植以辣椒和叶菜类为主,2018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73.7万亩,产量84.3万吨,农业产值11.6亿元。到2021年,砚山县蔬菜种植面积将突破80万亩,农业产值将达2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将达44亿元。
这其中,辣椒扩种这几年在文山州最突出,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三七,成为云南独具特色的一大产业。几十亩甚至上百亩连片种植辣椒的基地在文山州的丘北县和砚山县随处可见,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据文山市七乡农资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庆古透露,三七不挣钱,文山州很多农户开始改种辣椒,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都以外来的泡椒、朝天椒为主,虽然这两种辣椒的单价相对本地的丘北辣椒不高,但是依靠较高的产量可大幅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值,引发农民种植的热潮。虽然丘北辣椒单价较高,一级或特级的丘北辣椒的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在15元/斤左右,这个价格远远高于其他品种的辣椒。
但丘北辣椒经过一代一代自留种的重复种植,出现了产量降低、植株后期病害频发的问题,因此单位面积的产值略低于朝天椒。再加上丘北辣椒要带茎采收,捆扎阴干,工序较为复杂,晾晒讲究,因此椒农正慢慢减少甚至不再栽种丘北辣椒,导致丘北辣椒种植面积一直萎缩。
但整体来说,文山州辣椒的种植面积一直是居高不下的,扩种趋势不减。据悉,2019 年文山州计划种植辣椒180多万亩,折合干椒产量29.7万吨,而丘北辣椒在丘北县的种植面积将达55万亩,产值预计达8亿元,种植前景可观。
“文山州一直是我们的重点市场之一,这几年文山州的种植结构一直在调整,三七的种植面积在逐渐萎缩,砚山蔬菜特别是辣椒种植面积在逐年提高,我们也在做好三七聚焦的同时,开始及时向蔬菜尤其是辣椒上的产品和方案聚焦。例如我们主要聚焦辣椒霜霉病、炭疽病、疫病、软腐病的防治,多米提亮、细霸等系列杀菌剂单品在文山州辣椒市场深受菜农的喜欢。”青岛海利尔农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西南大区经理郭建锋表示。
绿色防控、小虫市场容量大
重栽轻管是文山州一些蔬菜、水果种植的通病,所以在文山州蔬菜上,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植保无人机、太阳能杀虫灯等防治智能设备都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这也给专业从事农业防治的相关企业带来商机。
劳动力成本是蔬菜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辣椒病虫害防治上,植保无人机的应用就很广泛。文山州一蔬菜基地负责人表示:“平常必须人工背着40斤重的药罐顶着烈日在地里来回喷洒,一人一天大概只能喷洒6—7亩地,用了无人机打药就方便多了,嗡嗡地飞一会就把药打完了,省时又省力。”
文山萤火虫航空科技、云南天鹰兄弟植保飞防队等当地飞防组织在文山州蔬菜包括一些水果施药上,都有着不错的市场占比。
作为保护地蔬菜的代表,文山州的蔬菜用药也多以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为主要特点。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各品类所占比例大约分别为40%、30%、20%,拜耳、科迪华、安道麦、先正达等外企农药市场占有率接近25%。海利尔、青岛奥迪斯、海利尔、河北威远、河北冠龙等国产龙头企业在当地也有着不错的市场占比。
除此之外,在文山州蔬菜区以霜霉疫病、土传病害为主要病害,小菜蛾、蚜虫、白粉虱、蓟马为代表的蔬菜小虫防治在文山州蔬菜市场也有着很大的市场容量。农户对这些病害治理投入占总农药投入的40%左右,通常采取化学农药防治虫害。
其实,蔬菜小虫的产品登记数量确实不少,但一些特定小虫、特色小宗作物的小虫药剂登记大多停留在个位数甚至没有登记的状态,用药依旧短缺。目前,蔬菜登记用药主要集中在甘蓝、番茄、马铃薯、辣椒、黄瓜等大宗蔬菜品种,且农药产品数量众多,同质化严重。

冬马铃薯、百香果特色经作兴起,蕴藏增量大机会

这几年,马铃薯、百香果为代表的两大特色经作种植开始在文山州兴起,蕴藏农资增量大机会。
文山州的马铃薯种植目前主要集中在文山市。文山市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低纬度高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地形地貌复杂,自然条件差异大,立体气候特点明显,一年四季均可种植马铃薯,是发展马铃薯产业的适宜地方,特别在发展冬早马铃薯生产具有气候优势、土地资源优势、反季节种植优势、高商品率高价位优势。
所以,这也造就了文山市生产的马铃薯薯型大、产量高、质量好、病虫害轻,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收购。2013年文山市冬季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4.8万亩, 2020年文山市共有马铃薯种植面积6.69万亩,预计亩产2.5吨。
按批发价格2.7元∕公斤计算,农户每亩马铃薯产值将达到6500元,扣除成本3500元/亩,亩纯利在3000元/亩左右,种植效益可观。
马庆古透露,文山市的冬马铃薯种植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投入不足。不少农户受重大春、轻小春思想的影响,对冬早马铃薯的投入不大。二是缺乏规范化种植。文山市的冬马铃薯种植都是以村寨为主的小户种植,散乱不成规模,专业的农技专家队伍几乎没有,栽培技术低下,都是靠经验种植,单产低,经济效益打折扣。
三是种薯来源广、质量差、价位高。这也成为限制文山市冬马铃薯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文山市目前还没有良种繁殖基地,种薯大多从外地调进,导致一些个体商贩和不负责的种薯基地以次充好,出现了品种混杂、种性退化、价格混乱等严重问题。
文山州独有的区位和气候优势也让百香果在这里得到很好的种植,中高海拔种出来的百香果果大、转色好、甜度高,品质优。近几年,文山州百香果发展迅速,面积逐年扩大;由于见效快,还把百香果作为精准扶贫的产业重点发展。
目前在文山州的马关县、麻栗坡县、文山市、丘北县、广南县、富宁县都有百香果种植,种植面积大约在5000亩左右,主要种植满天星、黄金果、台农一号、紫香等品种,挂果周期可从8月持续到12月底,亩产在3000斤左右。据悉,按照市场均价每斤5元计算,除去生产成本,每亩可实现8000元左右的经济收益,农户的种植热情高涨。
相比马铃薯,百香果种植在文山州只能算作刚刚起步,因为不少县都是这一两年通过去广西的考察学习才慢慢引入种苗种植的,都是小散户零星种植为主。好多农户对基础的剪枝、施肥、浇水等技术都是刚入门,都还在摸索中,不成气候,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要想发展壮大尚待时日。
就像马庆古所说,马铃薯和百香果未来的农资市场潜力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两种作物要想真正在文山州兴盛起来,形成大产业,水也是关键的因素之一。文山州不少地方都是高海拔的山地,水利设施缺乏,这两种作物的浇灌问题一旦得到大力解决,发展速度会得到质的提升。当前,文山州的一些大中型水库建设进度也都在加快。

彩云之南,美丽的地方。
很多人对于云南的向往,可能源于《天龙八部》里对大理国的描写,源于杨丽萍的孔雀舞,源于美丽的泸沽湖,以及传说中神秘的“女儿国”。
但对于农资人而言,更大的诱惑来自于那万亿规模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来自于那独具特色的云花、云菜、云茶、云果、云烟、云药种植及其背后蕴藏的农资消费潜力。
但不管是蔬菜、水果,还是茶叶、烟草、药材,楚雄都是农资人不容忽视的重点市场之一。

楚雄州

快速崛起的农资增量滇东大门

备受关注的经作大市场

楚雄州地处滇中要道,立体气候突出,土壤、气候、光热条件配合良好,年均日照时间2450小时,无霜期达220天以上,是云南省内发展农业绿色经济的一片沃土。2019年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65.90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82.93万亩。其中,烤烟种植面积59.52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9.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47.57万亩。
在楚雄的种植结构中,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为56.39∶43.61。除了传统的玉米、稻谷等粮食作物外,楚雄还形成了“冬菜、春果、夏菌(菇)、秋核桃”的产业格局。
其中,蔬菜、芒果、葡萄、沃柑等经济作物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也支撑起了楚雄州规模庞大的农资市场。2019年,楚雄州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5.53万吨,农药使用量2945吨。
特别是元谋、禄丰的蔬菜,永仁县、元谋县的芒果、葡萄等,大姚的花椒、楚雄市的核桃等,更是贡献了绝大部分的农资需求量,备受农资市场关注。
“楚雄的经作种类很多,除了蔬菜外,葡萄、芒果、花卉、沃柑的规模也开始逐步增加,种植结构变得更加多样化,农资市场的潜力很大。”
“元谋的番茄,滴灌普及率高,特肥产品的比例能占到50%-60%;农药用量也比较大,每隔10-15天都会打药预防。”
“我们是做特肥的,更关注有灌溉设施的经济作物类的市场。比如说宾川的葡萄、元谋的番茄等。一个是作物经济价值高,户均面积大,种植户对技术有迫切需求;另一个是滴喷灌设施要普及,才便于特肥的使用。”
在采访中,不少厂商也都表示了对于元谋市场的关注,以元谋为代表的楚雄经作区是农资企业进入云南市场必须增量的市场之一。

2018年楚雄州农业种植情况

楚雄州2019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2020年第一季度楚雄州蔬菜产量情况

2020年第一季度楚雄州
主要蔬菜种植情况

林果种类多样,成为农资增量新潜力

在楚雄州的经济作物中,除蔬菜外,以葡萄、芒果、青枣为代表的水果也正在成为农资行业的增量新战场。
葡萄是元谋县继“元谋人”和“土林”之后的第三张名片,种植面积约为3万亩,产量约7万吨,产值约为15亿元。
因为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光照充足,热量丰沛,元谋是中国鲜食葡萄最早熟的地方,元谋葡萄在全国最早上市。每年2月份,其他区域的葡萄才刚刚冒出新芽,元谋的早熟葡萄就已成熟上市。
因为是在全国葡萄市场的空窗期上市,元谋葡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今年上半年,元谋县、永仁县的3万多亩阳光玫瑰、红提葡萄陆续面市,均价为6—18元/公斤,最高可达40元/公斤。
经济效益这么高,对于农资产品的投入自然也不少。据当地经销商介绍,在元谋,不同的葡萄品种投入水平不同,阳光玫瑰亩投入高达3万元,红提的投入水平也在1万元左右,其中农资投入成本在5000—8000元之间,市场上很多高端特肥产品,销量都是在葡萄上。
因为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楚雄州也较为适合芒果的生长。其中,大姚县湾碧乡,芒果种植面积达6.2万亩;永仁县是云南省芒果种植产区纬度最高、海拔最高的晚熟芒果产区之一,发展种植芒果面积达10万余亩。2019年全县芒果投产2.1万亩,实现产值7560万元;待全部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产鲜果4.2亿斤。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永仁县、元谋县10多万亩红贵妃、台农芒果纷纷上市,均价为6—10元/公斤。经济价值高,农户也不吝投入,在楚雄,一亩芒果的生产成本在2000元左右。
除此之外,核桃、花椒、樱桃、青枣、沃柑等林果的种植规模也在不断增加,种植种类更加多样化。
据了解,永仁县目前经济林果种植面积突破53万亩,其中芒果、樱桃、沃柑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21.5万亩,板栗13.9万亩,油橄榄5.4万亩建成芒果、油橄榄等万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6个。 
在元谋县,经济林果种植面积达14.46万亩,其中核桃8.02万亩、板栗0.15万亩,花椒1.22万亩,蜜桃1.11万亩,凤梨释迦0.2万亩。海拔1350米以下的热坝区,主要有青枣、葡萄、龙眼、芒果、小粒咖啡、石榴、小枣等;海拔1350—1800米的半山区主要有小枣、石榴、板栗、柑橘等;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区主要有核桃、板栗、石榴、苹果、梨等。种植规模和种植水平稳步提升,特色经济林果产业已初具规模。
2019年底,大姚县花椒种植面积已达40.6万亩,产量达3147吨,产值2.1亿元。
姚安县以“一村一品”为导向,大力发展山药、魔芋、百合、核桃等特色产业。2019年底,姚安县种植烤烟6.4万亩,蔬菜复种面积达16.8万亩,水果2.9万亩,花卉种植1万亩。 
品类丰富且规模壮大的林果种植,带动了农业投入品的市场规模,植调剂、水溶肥、杀菌剂、叶面肥、转色肥、防晒产品等新型产品的销量不断提升,楚雄州农资市场的容量也在不断增加。

在楚雄州的所有农作物中,以西红柿为代表的蔬菜是最具代表性的作物。
据楚雄州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楚雄州充分利用干热河谷地区冬季高温干燥的气候特点,大力发展以冬菜为主的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至2019年,全州发展蔬菜147.57万亩,产量251.01万吨。
其中,元谋县和禄丰县是最主要的两大产区。
楚雄州统计局资料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州蔬菜累计总播种面积为66.3万亩,总产量为109.1万吨,蔬菜主产区优势明显。元谋蔬菜产量41.6万吨,占全州蔬菜总产量的38.14%;禄丰县蔬菜产量35.47万吨,占全州蔬菜总产量的32.53%,元谋、禄丰两县占全州产量超70%,元谋县蔬菜产量占全州近四成。
元谋是中国著名的冬早蔬菜大县,蔬菜种植面积常年在20万亩以上,主要品种有番茄、洋葱、辣椒、黄瓜、菜豆、黄瓜等。其中番茄种植面积最大,现有种植面积4万多亩;黄瓜的种植规模在不断扩大,主要以大棚种植为主。
据当地经销商介绍,元谋的蔬菜一年可以种多季,每年的8月到第二年的1月,主要种植茄果类和其他蔬菜;1月至3月,轮作毛豆、甜玉米等;3月至8月会种植一些粮食作物,有些农户会在夏秋季节休息。
可观的种植规模和也催生了庞大的农资市场,无论是肥料、农药的施用量,还是种苗的需求量都是一个不小的规模。
以番茄为例,番茄生长期长达3个多月,不仅需要肥效长的复合肥做底肥,还需要全水溶的水溶肥做追肥。一亩地番茄定植前施肥2—3袋复合肥;定植后,只使用水溶肥滴灌,5—7天冲一次水溶肥。此外,还要不定时地灌根、打药,以预防青枯病、茎基腐、根腐病、蚜虫、飞虱、根结线虫等常见病虫害。
在元谋、禄丰等蔬菜主产区,农资市场更是没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很多农资经销商业务范围涵盖从种苗培育到农资产品销售再到农技指导,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强。
因为经济效益比较好,农户也舍得投入,再加上灌溉设施在绝大部分蔬菜基地的普及,以水溶肥、腐植酸肥、氨基酸肥料、海藻肥等为代表的特种肥料增长迅速,而复合肥的销量在逐年减少。
另一方面,因为连续多年的重茬种植,死棵问题严重,土壤改良、微生物肥料的概念越来越受到农户的欢迎。不少企业和经销商在楚雄市场都开始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加大了特肥在市场上的推广宣传。

147万亩蔬菜背后的农资新机会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简称“红河州”,下同)位于中国云南省东南部,是云南省第三大经济体。下辖蒙自市、个旧市、开远市、弥勒市4市,建水县、石屏县、泸西县、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9县。
红河州位于东经101°47′—104°16′,北纬22°26′—24°45′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具有春早夏长冬迟的气候特点,春季回暖早,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所以,优越的水果生产地理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造就了红河丰富的水果资源。
1至3月有枇杷、草莓上市;4至6月有葡萄、杨梅、芒果、早桃上市;7至9月有石榴、荔枝、桃、李、梨、猕猴桃、枣子上市;10至12月有柿子、柑橘、火龙果上市。红河州一年四季都有本土时鲜水果上市。
一直以来,红河州的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稳居云南省第一位。全州名优水果众多,泸西梨、弥勒葡萄、开远桃、蒙自石榴、建水橙、石屏杨梅、屏边荔枝、红河芒果、个旧水泡梨、河口、金平香蕉、菠萝都闻名遐迩。
可以说,红河州下辖的4市9县中,都有着丰富的果蔬资源,每一个县市都有着庞大的农资市场容量可挖掘。据2019年云南省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红河州化肥施用总量为25.90万吨,其中,氮肥11.74万吨、磷肥3.50万吨、钾肥3.61万吨、复合肥7.05万吨,农药使用总量为0.98万吨。
作物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红河州用肥用药的多样性,农资产品一年四季都会有市场。这里汇聚着成百上千的省代平台和服务商大佬,据业内人士评估,红河州的农资市场容量在百亿元上下,红河州也因此成为国内外农资厂商的掘金的桥头堡,更是云南特肥市场中增长潜力最迅速的区域。

红河州

水果王国撑起的百亿农资大市场

在楚雄州,乃至整个云南省,经作面积的面积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基地大户在逐渐增多。
“浙江人到元谋种葡萄,周口人到元谋种黄瓜。”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到元谋包地种蔬菜和水果,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增加。
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诸如土壤生态退化、过量施肥施药的问题。
比如说在元谋,因为连续多年的重茬种植,土地得不到休养,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再加之恶劣气候的影响,番茄种植出现了严重的黄化、死棵、烂苗现象,导致番茄的产量和效益变得没那么乐观,种植面积在不断减少。
据了解,2016年元谋番茄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2017年上涨至7.3万亩左右。2018年,因为种植成本高、难度大,销售价格不理想,元谋大番茄种植面积下降了40%左右;2019年,大番茄种植面积继续下降至3万亩左右。

结构调整,经作种植走向可持续发展

云南金诚种子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独创了番茄的可持续种植解决方案

大番茄的面积在减少,小番茄的面积在增加,椒类面积在扩大,黄瓜棚在增加,在过去的两年,元谋蔬菜呈现出了多元化种植的趋势。
从近两年来的种植情况来看,元谋的蔬菜开始向水果和花卉转移,比如无花果、葡萄、芒果、橙子等;蔬菜面积由番茄独大扩大到洋葱、椒类、黄瓜、紫甘蓝、西葫芦、甜玉米、毛豆等几大主要经济作物。随着化肥、农药等成本上涨,很多基地土地也走向多元化种植路线。
不仅仅在元谋县,在楚雄市、永仁县、姚安县、禄丰县,在整个楚雄州,种植结构潜移默化的改变和调整都已经在悄然进行。与之相对应的是农资投入品的结构调整。
在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开始进行产品的结构调整和客户结构的调整,鼓励发展生态种植。比如说云南金诚种子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了提高番茄品质,实现“高产稳产”的目标,独创了“秋栽冬收,风险小;轮作深翻,病虫少;深沟高墒,根系好;三股滴灌,吸收好;大棚种植,卖相好;养根补钙,裂果少;补充中微量,花叶黄叶少;增施有机肥,土壤调理好;生态可持续,共同来引导”的可持续种植解决方案。
比如说为更好地服务基地客户,不少经销商开始下沉终端,真正落地技术服务,为种植户提供种植解决方案;也有不少经销商开始涉足种植、冷链物流和农产品销售,往产销层面延伸服务。
在楚雄州,经济作物的种植方向已经转向了可持续种植,行业趋势的这一变化会不断孕育出新的机会。在这样的农资市场里,要想实现突围,品牌必须紧跟行业趋势,创造新的细分价值,从而找到新的增长点。
无论是产品结构的调整、技术服务的落地,抑或是产后服务的延伸,都是厂商在寻找新的细分赛道,寻找行业的创新增长点。

红河州4市9县主要经济作物品类

2019年红河州主要作物种植面积
(单位:万亩)

2018年红河州化肥、农药施用量
(单位:万吨)

液体肥、生物菌肥等特肥在蔬菜区成新宠

水果是红河州一项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在整个农业产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规模、面积、产量均居云南省前列。
据《红河州2019年农村经济发展报告》初步统计,2019年红河州实有园林水果面积259.21万亩,同比增长2.87%,其中:香蕉66.29万亩、梨18.29万亩、菠萝5.02万亩、苹果12.02万亩。园林水果产量达260.93万吨,同比增长1.40%,其中:香蕉105.13万吨、梨19.41万吨、菠萝4.29万吨、苹果2.26万吨。
无疑,红河州水果面积产量均居云南省第一位,总面积占云南省的27.3%,是排云南省第二位的昭通市的2.9倍;总产量占云南省26.7%,是排名第二的大理州的2.7倍。
其实这几年,红河州的水果的种植规模在不断扩大,产量产值持续增长,水果品种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区域种植格局日渐多元,名特优水果发展加快。
红河州成熟的水果产业格局是“两带三区”:以往是以红河流域为主的香蕉带,以珠江流域为主的柑橘带,以种植香蕉、菠萝、芒果、荔枝、龙眼为主的红河南部热果区,以种植石榴、柑橘、杨梅、枇杷、小红枣为主的红河中部亚热带果区,以种植梨、桃、李为主的红河北部温果区。
石榴、柑橘、香蕉、梨四大水果之外,莲雾、百香果、猕猴桃、樱桃、木瓜等各种名特优水果发展明显加快。“蒙自这几年除了石榴之外,种植苹果、小红枣、葡萄、枇杷,蔬菜的农户逐步增多,其中葡萄因价格高企,经济效益好引发农户种植的热潮,阳光玫瑰、夏黑、红提等葡萄品种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为水溶肥、菌肥等特肥销售创造了良好的契机。”蒙自阳庆肥料经营店总经理王庆表示。
液体肥、生物菌肥等特肥在蔬菜区成新宠
水果之外,红河州也有着百万亩的蔬菜种植,是夏秋蔬菜优势产区,全州都有分布种植,例如蒙自市、个旧市、开远市、但都是小规模种植,规模化、产业化种植主要集中在泸西县。泸西县是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西菜东调基地,以及全国重要的冬春蔬菜夏秋补淡和外销出口蔬菜基地。2019年泸西县连片种植各种蔬菜达18.5万亩,年产商品蔬菜160万吨,年产值突破30亿元,是红河州名副其实的菜篮子。
据《红河州2019年农村经济发展报告》初步统计,2019年红河州全年蔬菜播种面积205.62万亩,同比增长4.36%,其中:大白菜26.76万亩、辣椒20.17万亩、西红柿7.16万亩、茄子4.22万亩;蔬菜产量359.12万吨,同比增长5.25%,其中:大白菜49.43万吨、辣椒25.52万吨、西红柿17.05万吨、茄子8.25万吨。
云南省从2018年起在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上示范推广集雨补灌、膜下滴灌、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农业高效节水面积达到了200多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突破了150多万亩。其中,2018年泸西县开展蔬菜水肥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建设外销蔬菜基地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区1500亩。
所以,水肥一体化的纵深推进,也为液体肥、生物菌肥等特种肥料在红河州蔬菜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推广基础,逐渐成为农户使用频率较高的新宠品类,前景大好。另外,杀菌剂、杀虫剂,土壤改良、土壤修复、营养平衡、生物防控、植物免疫类等新型产品也在这里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蔬菜区的用肥用药水平不是特别高,但市场容量很大。用肥比较杂乱,主要跟价格密切相关,价格高的时候,农户也愿意用一些进口的高端肥料,总体上主要以中低端的大肥为主。”红河州鲲麟沁园种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飞表示。
青岛海利尔农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西南大区经理郭建锋也表示:“红河州是我们的重点市场之一,果蔬资源丰富,一年四季都在用药,市场机会点多,精耕细作会有大作为,尤其是新兴的柑橘市场和大面积蔬菜市场潜力无限。找准市场定位,准确切入优势产品,与优质渠道商一起践行精准专业化服务是核心出路。”

水果产业区域格局日趋多元

2018年红河州主要蔬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截至2020年9月国内石榴农药登记情况

水果之外,红河州也有着百万亩的蔬菜种植,是夏秋蔬菜优势产区,全州都有分布种植,例如蒙自市、个旧市、开远市、但都是小规模种植,规模化、产业化种植主要集中在泸西县。泸西县是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西菜东调基地,以及全国重要的冬春蔬菜夏秋补淡和外销出口蔬菜基地。2019年泸西县连片种植各种蔬菜达18.5万亩,年产商品蔬菜160万吨,年产值突破30亿元,是红河州名副其实的菜篮子。
据《红河州2019年农村经济发展报告》初步统计,2019年红河州全年蔬菜播种面积205.62万亩,同比增长4.36%,其中:大白菜26.76万亩、辣椒20.17万亩、西红柿7.16万亩、茄子4.22万亩;蔬菜产量359.12万吨,同比增长5.25%,其中:大白菜49.43万吨、辣椒25.52万吨、西红柿17.05万吨、茄子8.25万吨。
云南省从2018年起在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上示范推广集雨补灌、膜下滴灌、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农业高效节水面积达到了200多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突破了150多万亩。其中,2018年泸西县开展蔬菜水肥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建设外销蔬菜基地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区1500亩。
所以,水肥一体化的纵深推进,也为液体肥、生物菌肥等特种肥料在红河州蔬菜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推广基础,逐渐成为农户使用频率较高的新宠品类,前景大好。另外,杀菌剂、杀虫剂,土壤改良、土壤修复、营养平衡、生物防控、植物免疫类等新型产品也在这里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蔬菜区的用肥用药水平不是特别高,但市场容量很大。用肥比较杂乱,主要跟价格密切相关,价格高的时候,农户也愿意用一些进口的高端肥料,总体上主要以中低端的大肥为主。”红河州鲲麟沁园种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飞表示。
青岛海利尔农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西南大区经理郭建锋也表示:“红河州是我们的重点市场之一,果蔬资源丰富,一年四季都在用药,市场机会点多,精耕细作会有大作为,尤其是新兴的柑橘市场和大面积蔬菜市场潜力无限。找准市场定位,准确切入优势产品,与优质渠道商一起践行精准专业化服务是核心出路。”

石榴是蒙自的支柱产业之一,2019年,蒙自市的石榴种植面积已达12.5万亩,产量27.65万吨,实现产值8.85亿元

红河州三大葡萄产区种植特点

石榴经济效益高,杀菌剂市场容量大

石榴是红河州代表性的水果产业。
蒙自、建水都是石榴的优势产区,建水有5万亩左右的面积,尤以蒙自最有名。石榴是蒙自的支柱产业之一,2019年,蒙自市的石榴种植面积已达12.5万亩,产量27.65万吨,实现产值8.85亿元。而蒙自石榴在连片规模、产量、品质上全国均名列前茅。
 蒙自是全国最大的石榴连片种植生产区,以甜石榴为主,品种主要有甜绿籽、甜沙籽、甜白花等十多个品种,良种率达80%,这几年突尼斯软籽石榴扩种比较明显。
蒙自的石榴,最早每年的5月份就上市了,到中秋节前后大量上市,现在有了冷库,销售时间可以一直持续到春节。蒙自石榴要比普通石榴贵2—3倍,盛果期石榴的亩产量在4000斤左右,地头平均收购价都在8元/公斤左右,单果重量达到8两左右的优质石榴,市价最高能卖到12元左右,农户亩收入在16000元左右,经济效益可观。
得益于高效益,所以这几年石榴种植户的用肥习惯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以前种石榴,就是用点25%的低端肥料,或者是买点氮磷钾肥料,自己配肥,而随着水肥一体化的推进,农业设施的迭代,水溶肥、生物有机肥、叶面肥、石榴专用复合肥等功能性大肥和特肥得到越来越多农户的青睐,市场空间广阔。
云图控股的嘉施利的肥料、贵州西洋、金正大、史丹利、新洋丰、云天化、湖北鄂中、狮马、以色列海法、康普等国内外肥企都有着不错的市场占比。
石榴一年四季都需要精心管理,应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让石榴树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下生长,否则将严重影响石榴的产量和品质。所以,石榴在用药层面也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太阳能诱虫灯、电动喷雾器和植保小黄板等田间植保设备,包括生物农药都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杀菌剂。海利尔、利民股份、禾益化工、龙湾化工等在杀菌剂销售上都有不错的市场占比。
石榴病害比较多,石榴干腐病、炭疽病、麻皮病、褐斑病、煤污病、黑霉病、青霉病、干枯病为主要病害,虫害主要以蚜虫、桃蛀螟、绿盲蝽、金龟子、木蠹蛾5种为主。在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可知,截至2020年9月1日,登记在石榴上的药剂只有4个,且都是杀菌剂为主,剂型有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整体来说,石榴杀菌剂登记药剂稀少,农药登记杀菌剂的空间还很大。

葡萄产业繁荣,特肥大有可为

葡萄,是众多国内外厂商掘金云南的核心作物之一,在红河州亦然。
一颗葡萄种下去,一个产业兴起来。葡萄的高效益引发的种植热潮在红河州也体现得淋漓尽致。红河州的葡萄种植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弥勒、建水和蒙自,截至2019年,弥勒葡萄面积约为10万亩,产量约18万吨,产值约为12亿元,品种以水晶为主;蒙自葡萄面积约为2.5万亩,产量约5万吨,产值约为10亿元,品种以阳光玫瑰、夏黑、红地球为主;而建水葡萄面积约为12万亩,产量约25万吨,产值约为28亿元,品种主要以夏黑及阳光玫瑰为主要代表。
红河州葡萄整体的种植面积约在25万亩左右,跟宾川相比,红河州的葡萄种植水平还有待提高,但是大棚、喷滴灌等现代农业设施在这里也得到了很好的的推广和普及,农资容量可观。
复合肥、叶面肥、有机肥、有机无机水溶肥、液体肥、生物菌肥、中微量元素肥、炭肥、海藻肥、土壤调理剂、调节剂、生物刺激素、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在这里都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
再加上葡萄品质种植的催化,农民对化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复合肥之外,特肥在这里有着很大的增量空间。波兰阿道姆、意大利瓦拉格罗、德国康朴、美国狮马、深圳芭田、贵州西洋、迪斯科、南宁汉和、金必来、紫牛、台湾兴农、马龙三福、宁波葡迪等企业在特肥销售上都有不错的市场占比。
江西禾益作物营销中心总监王文明表示:“红河州葡萄园酸土改良和生态修护、病虫害防控技术层面都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在细菌性病害防治上机会很多,但竞争也很激烈,关键要从葡萄种植的痛点出发,做好技术服务。”
浙商种植是主流,阳光玫瑰扩种疯狂
三大葡萄产区特点鲜明:建水是转型升级较快的产区,以早熟葡萄为主,95%外销;弥勒是老产区,相对保守、落后,60%是内销的鲜食葡萄,40%用于加工(酿葡萄酒为主),但产业基础好、前景广阔;而蒙自是新产区,90%外销。

建水葡萄扩种带来农药、化肥的极大需求,尤其是特肥的需求大增,但是扩种加速过剩的进程,高价恐难以持久。

炒作、窜货严重,制胜终端要走精细化路线

外商占据主流之下,也导致红河州葡萄区窜货严重,很多浙商都是自行调货,并把相关的农资产品方案带到当地,对本地经销商的销售造成很大的冲击和挤压,市场相对混乱,价格战盛行。
河北威远生化云贵大区经理冯树文表示:“红河州葡萄区农药产业发展滞后,市场杂乱,赊销很普遍,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农药产品超过2000多个,但小企业产品较多,质量参差不齐,内含成分混乱不清,农民投诉多,市场监管难度大。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要想在葡萄区上量,不再是简单的产品和服务竞争,更需要差异化的市场营销。”
波兰阿道姆有限公司中国区营销总监杨巍也表示:“特肥虽然在建水弥勒销售势头渐起,潜力无穷,但窜货、趁机炒概念,搅乱市场的也不少。另外,特肥品类繁多,要求企业必须把工作做精做细,产品做出差异化,才能占据话语权。未来,特肥发展会超过农药。”
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心平也表示,“红河州葡萄区农资经销商群体多而杂,窜货严重,但很多果农已经会分辨产品,对于品牌产品的需求也使得行业发展日益精品化、专业化。未来要想制胜终端,一是走精品之路,二是做精准服务。” 
中高端特肥推广要推功能定位,聚焦作物的痛点问题与潜在需求,定位越清晰,产品越好做。
浙江一帆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亮也直言:“在红河葡萄区一些中小型经销商在加速淘汰,行业洗牌加剧,有自己的服务团队、有大量优质厂商资源的经销商将成为主流。所以,推广产品的出路是找到果农种植痛点,给出非常精准的解决方案,精准用药。”
蔬菜、石榴和葡萄只是红河州的农资上量的代表,可挖掘深耕的水果还有很多,例如柑橘、香蕉、苹果、梨、马铃薯包括百香果等不胜枚举,每个作物的背后都有着无穷的农资潜力。
要想真正在红河州这个浩瀚的农资大市场掘金,农资厂商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团队组建;其次就是要找准市场定位,准确切入优势产品;第三就是要选择优质的、有专业化服务能力的平台商合作,树立品牌。

云南建水葡萄各生长时期
及病虫害概况

据红河州鲲麟沁园公司总经理林飞介绍,在红河州种葡萄的外商占据主流。在建水70%是外商种植,弥勒95%是散户种植,蒙自60%也是外商种植,其中,浙江人占80%以上,其余是本土、山东、四川、东北等地人。种植葡萄的人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农业基础的工商业者,另一类是有着葡萄种植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其中还有不少葡萄界的知名人士,专家、教授等。
第一类人刚开始没有技术基础,主要靠外聘技术员,积累到一定的技术经验后,改为自己经营管理。而第二类人是原本就从事葡萄产业多年,看重这里的气候优势,相信能种出好葡萄,并获得高收益,奔高回报率而来。虽然这两年葡萄价格坚挺,效益可观,但据不完全统计,未收回成本的园子达三分之二左右,而盈利与保本的园最多只有三分之一,赚钱的还是少数。
建水、蒙自、弥勒这几年葡萄种植扩种速度很快,尤其是阳光玫瑰扩种很疯狂,呈现出翻倍式的增长。主因还是高价的诱导,在建水了解到阳光玫瑰斤半穗包园最高批发价能达到115元/公斤,简直是天价。其实果农普遍的种植技术跟不上,看着市场价格好,就一味去追求产量。
严格来讲,阳光玫瑰想达到高品质要求,每亩产量应控制在2000斤左右,也就是3000串左右的比例。过高的产量反而不是好事,不仅影响葡萄的品质,还会降低果树的寿命。但是,目前多数果农疯狂追求产量,导致挂果严重超量化,有的亩产量已经达到了4000—5000斤左右了。
一方面,扩种带来农药、化肥的极大需求,尤其是复合肥的需求大增;另一方面,扩种加速过剩的进程,高价恐难以持久。

厂商应考新赛道

田园,地球的头等舱。
云南,就是实现很多人田园梦的地方。
种植者、农场主、厂商都在为“农业的永续发展”的建设而努力。
大浪淘沙之后,云南仍然是投资的热土,但是已经不再欢迎投机者了。
就像鲍勃·迪伦所说的,同样的场景,有些人能感受雨,而其他人则只是被淋湿。
就葡萄而言,为什么有的人能够种出一串198元的葡萄,有人却收获寥寥,不得不饮泣转产?因为,有人控产、重管理、多施有机肥,有人拼亩产、拼早熟、拼重量。不同的投入理念,就产生了不同的收获。
众多案例倒逼我们用更辽阔的视野来看待产业。当然,我们要找到一个正确的战场、正确的赛道。否则越努力越失败。
目前正确的战场或者赛道,就是永续发展了。云南“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打造,使云南地区的种植业进入农产品品质时代,并逐步迈向农产品品牌时代。
农资厂商所要面对的,就是: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产品品质?如何优化产品和技术,找到新的增长点?如何实现产销协同,给客户带来价值?
都说云南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市场,否则不会吸引如此多的外来投资者,不会有这么多的品牌和品类进入。在这场永续发展的赛道中,除了实力雄厚的综合巨头和快速抢跑的垂直新锐,一些老牌强者也加大了革新的力度。
每个企业都在寻找机会,都在重新寻找自己的战略定位。
一些信号证实,老牌龙头企业在各自的传统领域都已经具备绝对优势,但并没有停止创新进步的步伐,在“新赛道”抢占发展制高点;通过与合作伙伴以及职业种植者的深化合作,为客户提供功能型和差异化的特肥产品,并通过专业的农化服务,进一步挖掘特肥在经作品牌区、在南方市场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和优势。
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是大家都喜欢看到的,市场的水大了,鱼才会大。

放大格局看问题,站在未来布局发展

百阳垦董事长朱小敏:

文/胡晶晶

伴随中国农业开展的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一场“减肥增效”的绿色转型升级正在化肥行业快速推进——尿素、磷铵、复合肥等大宗化肥进入转型期。
化肥行业要调整产品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农化服务,开发高效、环境友好的新型肥料。调整化肥使用结构不仅要优化氮磷钾配比,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还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高效新型肥料。
“利用腐植酸、海藻酸、氨基酸等生物活性增效载体,与尿素、磷铵、复合肥等大宗化肥科学配伍生产增值肥料。与常规肥料相比,这些增值肥料对粮食作物的增产潜力在15%以上,减肥潜力则超过20%。”百阳垦董事长朱小敏表示,未来增值肥料将逐步占领主流市场。
2019年中国增值肥料总产量达10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高效肥料品种。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中国增值肥料年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应用面积达10亿亩。
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增值肥料,都是简单地将腐植酸、海藻酸、氨基酸等添加配伍到一起,其效果还未达到高水平效果。
“很多企业都是把增值肥料产品功效的把控寄托于原料供应商,而原料很多时候都是无法把控的。以添加腐植酸类产品为例,腐植酸原料通常来自于腐植酸盐、氧化褐煤和风化褐煤,不同产品效果根据矿源不同和生产工艺的区别有所不同。目前市面上很多腐植酸尿素、腐植酸复合肥等,腐植酸含量低,或者说是腐植酸中有效成分低,无法真正发挥增值肥料的功能。”百阳垦董事长朱小敏表示。
那么,我们是如何评判一款增值肥料的优劣?百阳垦董事长朱小敏表示,关键在于增效载体的质量和功能。所选择的增效载体的质量和功能一定是要通过检测和生测,检测保证增值肥料质量稳定和合法性,生测是为生产企业生产优质产品提供方向。
虽然有一定的检测、生测标准,但目前依然有很多漏洞。市场上一些功能肥料只用一个单质添加剂来改良传统肥料,比如海藻酸肥料、腐植酸肥料就是添加海藻酸和腐植酸,这样肥效提高是有限的。其中的添加剂复合技术对于减肥增效、提高产量和提高品质效果显著。

2014—2019年我国尿素产量走势
(单位:万吨)

增值肥料将占领主流市场

与常规肥料相比,增值肥料对粮食作物的增产潜力在15%以上,减肥潜力则超过20%。

百阳垦部分专利证书

理想愈高远,人的进步愈大,这是一个不断被证明的话题。
在农业这个领域,很多从业者都是满腹情怀,满怀着为中国农业做些事情、为中国农民做些事情的抱负进入行业。南京百阳垦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百阳垦”)董事长朱小敏就是这样满怀推动中国农业发展的理想进入农资行业。
朱小敏董事长进入农业领域26年,创业成立百阳垦15年,十多年来他对产品品质一直有着极致追求,热衷技术并不断创新,将创新打造成了企业的基因,让企业永远充满着活力。
2020年7月底,本刊记者采访了百阳垦董事长朱小敏,全面深入地交流了肥料行业的现状,放大格局看目前肥料行业面临的问题;分析肥料行业未来趋势,站在未来布局企业发展,呈现百阳垦是如何在坚守品质、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探索的。

近年来我国的土壤肥力监测结果表明,肥料对农产品产量的贡献率,全国平均为57.8%。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应该说一半都要归功于肥料的作用。
早在19世纪中叶,人们就利用肥效极高的鸟粪,复含尿酸和磷酸盐,提高粮食产量,但是鸟粪很快便被开采完了。下一个提高产量的重要产品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硝石,20世纪初智利出口的硝石高达世界肥料总用量的2/3。
“而20世纪初,人类面临着全球性饥荒,人口不断增长,而粮食产量徘徊不前,提高粮食产量成为全球最为迫切的需求。”百阳垦董事长朱小敏表示,“提高粮食产量,氮素营养极其重要。可以说氮肥为中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20世纪初硝石受产地、产量的限制,而且彼时正值战争时期,运输路线随时有被切断的可能。”
尿素,是人类最早合成、最早工业化生产与利用的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也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适用于各种土壤和植物,是20世纪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9年,我国生产尿素5361万吨,而2020年底我国176家传统尿素生产企业的产能将达6748万吨。
而尿素生产的关键就是氨。因此研究人工合成氨成为重点,也是当时的难点。德国化学家Fritz Haber和工业家Carl Bosch让人工合成氨成为现实。
在过去一个多世纪内,粮食增产一半是归功于合成氨技术的,合成氨技术可以说是世界人口的起爆器。在1999年,《自然》杂志在一篇千年评述中,将Haber-Bosch 合成氨过程,选为20世纪最重要的技术发明,其重要性超过飞机、电脑、核能或太空飞行。因为没有它,地球上的一半人口将会挨饿。
据统计,现在全世界每年基于Haber-Bosch 合成氨技术生产1.3 亿吨纯氮。但是Haber-Bosch 合成氨技术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如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等。而且在我国氮肥的利用率是不高的。据报道,我国氮肥利用率仅为20—30%,很多氮肥损失掉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所以种植端要合理施用氮肥,提高其利用率;生产端也要进一步升级产品,在确保粮食安全、果蔬健康的同时,还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是增产的物质基础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化肥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包括当季肥效和后效),平均增产效果为50%。

众所周知,增值肥料主要集中在经作区,主要就是因为增值肥料整体价位偏高。其实经作区只占整个大农业不到1/10的市场份额,大田市场份额更大,但是大田区种植户本身收益低导致投入积极性不高,功能肥料价格居高不下也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意愿和动力。
其实所有的增值肥料真正区别于一般肥料的特质,是在于其能满足作物更全面的营养需求,提高产能,提升作物品质。
品牌的形成需要技术支撑下的质量保证,也需要销量支撑形成的用户认知。
虚高的价格老百姓用不起,无法得到更广泛的用户认可,只限于一小部分人,自然也就无法产生真正的品牌。再加上市场混乱,假的增值肥料对市场冲击严重。很多农户表示如果肥料投入产出比不够高,就不会轻易尝试,他们宁可抱着传统肥料保产量。
那么,如何让农民接受、认可增值肥料?成本控制成为重中之重。
“百阳垦致力于做让农户用得起的增值肥料。为此,百阳垦近十年不断更新技术,一方面从技术层面,在严格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之上,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压缩企业自身的利润,从而降低农户的使用成本。现在昆仑-阿米巴功能性尿素和功能性复合肥的价格都只是稍高于普通尿素和复合肥,用肥成本和传统尿素及复合肥几乎一致。”朱小敏董事长表示。
而很多企业就从降低质量,以低质达到低价高利润的目的来提高自己的销量,但是使用效果受到影响,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企业要考虑的不是一时得失,而是长久之计。只有考虑得更长远,企业才会有更强的定力,更宏大的战略,企业也会走得更长远。
经过多年的发展,增值肥料现在已经成为无论是应用层面还是经营层面都不容忽视的“必需品”。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百阳垦也逐步从一个对农户使用特肥习惯的培养者转变成收获者。百阳垦昆仑-阿米巴功能性尿素和功能复合肥在新疆、广西、山东、河北等多个区域,在小麦、玉米、棉花、甘蔗、芒果、砂糖橘、荔枝、苹果等多种作物上的效果,使其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

技术创新,产品才会拥有生命力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造价值,只有技术创新,才能革新产品,产品才会拥有生命力。

从2009年生产了第一包功能肥开始,百阳垦专业研发功能肥技术十几年,推出的功能性尿素、功能性复合肥创造出很多增产奇迹,而且还有效减少了肥料使用量。
为什么中石油塔石化和百阳垦联合开发的功能性尿素、及百阳垦-阿米巴功能复合肥应用效果这么好呢?
朱小敏表示:“从成立之初,百阳垦十几年一直专注作物营养品研制和开发,不断地自主开发新产品,与国内高等农业院校合作技术,并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目前百阳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17项,并且每年申报3项以上发明专利。朱小敏说:“未来我们将围绕基础科学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建设三大技术中心,力求将发明、实践生产、使用完美地结合,让创新的技术能力具备商业化的可行性,这样技术创新才能更贴近市场。”
中石油和百阳垦联合开发的昆仑-阿米巴功能性尿素及百阳垦-阿米巴功能复合肥都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将尿素、复合肥与其他肥料简单混合,而是采用了水溶性高分子吸附镶嵌复合技术的有生命力的创新型产品。
“以昆仑-阿米巴功能性尿素为例,不是简单意义的尿素和富里酸的混合,百阳垦功能性尿素是低分子量天然高分子(万级分子量)有机物及富里酸与尿素在高温条件下产生系列化学反应,生成富里酸尿素配位物结合体。这是塔石化生产技术团队和百阳垦技术研发团队历经4年研发而成。”百阳垦董事长朱小敏表示。
百阳垦技术功能性尿素氮含量45%;富里酸含量1400mg/kg;氨挥发抑制率>10%;使用过程中可减少25%的肥料使用量。其中富里酸来自于腐植酸中提取的核心有效成分,短碳链小分子结构物质,分子量小,活性基团含量高的水溶性部分;量小效大,生化黄腐酸百倍当量,常规腐植酸10倍以上当量。
当富里酸尿素配位结合体施入土壤后,会随着分解缓释稳定释放养分,具有抗旱抗逆、抗盐碱、爆根促长、用量少、肥效高等功能特点。
而阿米巴功能肥拥有四种技术,包括:养分聚拢技术—养分随水迅速向根系附近聚拢,智能调控,合理向作物体内输送营养,按需释放养分;改土蓄水技术—让土壤变成海绵状结构,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增加土壤空隙度,松土、截断毛细管,减少返盐和盐碱;长效缓释技术—网状结构牢牢锁住养分,增加营养元素的稳定性和长效性,减少氮磷钾损耗、抗淋溶;营养兼容技术—内含多种中微量元素,相互促进吸收,互不颉颃。
时间能检验一切真相。对于农业而言,更是如此,农药的好坏,从病虫害发生情况一眼就能看出;即便是肥料的好坏有时一时间无法辨别,但是看长势,或者最后收获的产量便见分晓。
因此,要是想在农业这个产业站稳脚跟,要想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你得愿意为看起来费时费力、需要积累沉淀、需要储备的事情付出更多的资源。

做让农户用得起的增值肥料

充分考虑性价比,生产农民用得起的增值肥料,这是肥料产业全面高效化发展的关键。

放大格局看行业问题,站在未来布局企业发展。百阳垦创新基因驱动下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合作模式创新,带动企业一直向前,这也是百阳垦不断增长的底牌。

说到商业模式,朱小敏董事长向我们举了一个案例:利乐。他表示:“你们可能都没有听过,但是一定用过。我们常喝的蒙牛、伊利等常温奶的包装大多都是利乐包,利乐一直被看做是中国常温奶行业最大的隐形赢家。”
利乐提供给客户的是生意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设备或者包材,甚至不仅仅是服务。朱小敏董事长表示,百阳垦要做中国版,或者说是农业版“利乐”。
成功难以复制,但新的成功总会层出不穷。
朱小敏董事长把创新融入企业灵魂,不断地在技术层面、经营模式、推广方式、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创新基因成为百阳垦一直向前的动力,也是百阳垦不断增长的底牌。
1.满足市场的核心需求。百阳垦不断开发产品,一方面要满足行业需求,比如肥料农药双减;另一方面要贴近市场,预见市场的需求,在用户提出新要求之时,就能够有一定的解决之法,比如免追、机播、抗逆、抗倒、水肥一体化等需求。
2.技术创新。百阳垦未来将围绕基础科学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建设三大技术中心,力求将发明、实践生产、实际使用完美地结合。
3.可复制性的合作模式。百阳垦与中石油塔里木石化分公司合作,优化产品,在原有“昆仑牌”大颗粒尿素中添加了富里酸和天然高分子,研制出昆仑阿米巴功能尿素。
优化工程技术,改造升级生产设备获得成功。升级后的功能尿素效果、效益显著,成为塔石化新的利润增长点。而这种合作模式,有很强的可复制性。
未来百阳垦将根据市场需求,全国布局,与100多家氮肥企业共同合作进行产品升级改造,积极研发新的增值肥料,为企业提供新动力。
4.盈利倍增。企业需要的是利润而不是利润率,传统肥料利润率低销量大,新型特种肥料利润率高规模小,结合肥料市场的特点,百阳垦战略定位于改良传统尿素和复合肥,增加销售规模,提高行业利润,达到盈利倍增。
5.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降低农户使用成本。百阳垦专注于技术与营销,通过先进的生物技术改良传统化学肥料。中国肥料产能过剩,工艺雷同,传统肥料制造工厂过剩,百阳垦对现有肥料工厂群实现技术改造,营销支持,实现轻资产扩张,致力于做让农户用得起的增值肥料。
6.建立生态。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就如进化论告诉我们在不断变换的环境中如何生存一样,百阳垦将与合作伙伴建立一种生态,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创新基因,推动企业一路向前

把创新融入企业灵魂,产品技术、工程技术、合作模式、销售模式等多维度的创新,是企业一直向前的动力,也是企业不断增长的底牌。

福斯弗瑞李金良:

坚持研发,布局农业微生物细分赛道

“我将具备自主开发菌种能力的企业称为研发型企业,此类企业比较稀缺,研发型企业的涌现是解决行业同质化难题的一个重要标志。技术研发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公司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单一作物,解决行业难点问题。在特种微生物和代谢产物领域深耕,为行业输出有价值的产品。”南京福斯弗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金良在接受笔者专访时表示。
李金良可谓是专业人才,从他的履历我们可以看出,他一直在微生物领域做研究和实践。2005—2012年就读于南京农业大学,主攻微生物育种与发酵方向;毕业后进入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集团从事微生物代谢产物酶制剂的研发与市场推广工作,服务于伊品、梅花、科伦等大型氨基酸、抗生素发酵企业;2017年起,联合创立南京福斯弗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农业微生物研究,主要做单一作物的土传病害研究和土壤修复工作。

李金良表示,我国农业微生物才刚刚起步,与国外企业之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个差距既是机会又是动力。
从市场推广来看,市场一方面需要新的概念,同时需要实际的效果,微生物的高创新性和实用性正好符合下一个十年肥料发展的需要。所以,未来十年,一定是微生物肥料大发展的十年。
微生物创新型肥料更具有市场传播的卖点,特别是在生物防治领域,将有一批微生物企业脱颖而出。只要务实地进行科学研究,特别是专一性经济作物,基本都存在一种顽固的病害,针对性研究产品,并适当进行延伸,形成整体解决方案,既有助于销售额的提升,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从目前农业微生物行业来看,竞争在加剧。通过资本加持的微生物企业、跨界人才和跨界资本创立的微生物企业、传统微生物企业离职人员初创型企业等开始出现。由于农业的分散性,以及多数新进入企业尚处于学习中,还未出现表现特别突出的农业微生物企业。
李金良认为,今年可以被看作是农业微生物企业新发展的元年,未来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行业内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研发型、生产型和市场型。
李金良将具备自主开发菌种能力的企业称为研发型企业,此类企业比较稀缺,研发型企业的涌现是解决行业同质化难题的一个重要标志。
李金良判断,10年内行业会出现6—8家上市企业,5年内初露苗头,三种类型的微生物企业都会出现相应的领军企业。
未来15年,基于作物的土传病害防治、生物农药市场将超过300亿元;国内土壤修复(有机质和微生物)市场将超过1000亿元以上;国内新型升级肥料(控释肥、桶肥、生根剂、水溶肥等)市场超过10000亿元以上。

微生物既可以作为一个单独品类存在,又可以通过复配,提升传统肥料的利用效率。而且,相对于海洋生物(海藻酸、海藻提取物)和有机肥料(氨基酸液、鱼蛋白、酶解豆粕),微生物类产品原料易得、易于规模化生产、利于产生功能代谢产物等,更具市场潜力。
从专一作物致病菌出发,筛选颉颃菌株和代谢产物,能够更加精准地发挥防治效果,前期可以与化学防治搭配使用,后期可以完全替代化学药物使用。新的代谢产物也可以申报成为新型生物农药。所以,单一的微生物产物也有机会做大做强。
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土壤状况的恶化,微生物产品开始在终端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微生物产品作为增效剂来使用,对于传统肥料的利用率提升具有重大作用。在种植端,农户会直接使用微生物菌剂进行腐熟或者生防;同时,大型肥料集团,如有机肥厂和复合肥厂,微生物及代谢产物成分将作为增效剂成分普遍添加。
微生物产品生产稳定,不受季节性和原材料的影响,确定好添加步骤和添加比例后,可以提高根系健康和微生态平衡,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进而减少肥料消耗,提升产品附加值。
哪些细分行业领域将更有机会?李金良表示,从投资角度来看,他更看好微生物的发展,因为其代表了更多可能。

农用微生物代表更多的可能性

未来十年,是农业微生物快速发展的时期

坚持研发,坚持客户思维,为行业创造价值

李金良参加《农资与市场》传媒举办的万商大会

“作为跨界进入的一个新企业,我们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研发,保持公司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持续不断地研发投入。我们致力于将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型生物技术应用到农业微生物领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和合成生物学开发更多、更有价值的新型代谢产物。”李金良表示。
农业微生物目前还是以应用微生物菌体为主,菌株的专一性也不强。但是,会进入一个更加精准使用的时代。随着跨界技术的不断引入和研发水平的提升,农业微生物会迎来大放光彩的时代。
大姜为基
“我们构建了育种平台技术、代谢流发酵技术、复配应用技术三大平台,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依托,整合金斯瑞集团部分研发资源,在大姜根腐病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李金良介绍。
众所周知,大姜是一种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但是连续多年的重茬种植,种植者深受根腐病的危害。因为地下作物病害防治难度比地上作物难度要大,而且大姜对品质和产量都有要求,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这是顽疾。福斯弗瑞针对痛点,集合研发力量,对这一顽固性真菌病害进行了突破。
目前,福斯弗瑞在山东潍坊昌邑、安丘以及安徽阜阳、湖北都建有规模化示范基地,务实进行生姜土传病害防治和种植技术探索。
以特种微生物和代谢产物为核心,福斯弗瑞进行了一系列的复配,形成了土壤修复、化学治疗、微生物生防、植物营养“四位一体”的大姜根腐病整体解决方案。从大姜催芽开始,到定植、小培土、大培土,开发了大姜拌种剂、土壤修复菌剂、土壤修复有机肥、微生物生根剂、微生物悬浮肥等系列产品,进行全程预防和早期治疗。目前服务面积已经累积超过1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很多研发型企业重视技术思维、制造思维,其实还需要有客户思维和商业思维,真正理解行业、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才能够真正为行业创造价值。
“通过核心微生物产品衍生形成的整体解决方案将成为我公司主要的产品形式,真正为一线解决问题。公司在未来将形成‘一星四射’的布局—一个研发中心和四个生产基地,覆盖山东、海南、广西、云贵川、新疆等重点精作区域,实现年产能有机肥30万吨、微生物菌剂3万吨、流体有机质3万吨和特种代谢产物3000吨发展目标。”李金良表示。

虽然对农业微生物行业看好,但是李金良也清楚地看到:目前行业内,原料类企业和营销型企业较多,研发投入普遍不足,研发人才稀缺,能够熟练掌握育种技术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农业微生物的应用还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阶段。
坚持研发
在李金良看来,要突破目前的困境要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市场和研发。
首先是市场问题。业内人士经常提到一个词“劣币驱逐良币”。李进良认为,外界看微生物,不外乎“性能”和“辨识”两个问题。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并不难:1.纯微生物产品与有机肥、氮磷钾等做复配,提升产品性能;2.有条件的厂家可以在主要市场区域建立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培训客户,提升对微生物的认知。虽然微生物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使得其可视化、可计量化。
其次是研发问题。农业微生物还处在粗放式发展阶段,李金良一再表示,农业微生物这个方向属于起步阶段,稍微比别人认真一些,就能挖到不少宝藏,并且竞争远未到竞争白热化阶段。譬如,基于特种作物的功能性菌株的筛选、新型代谢产物的发现、液体高密度培养和固体发酵技术的提升、大肥中微生物及代谢产物技术的复配等,都具有极大的潜力。
研发型企业应注意加强生产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广泛寻求与行业内农化巨头合作,为自己开辟一条生存之路。贸然进入终端,与生产型和市场型团队PK不是一条明智的选择。

宁高宁:
在真正的管理学里,人就是全部

文/宁高宁

战略不是孤立的,是系统问题。战略目标的确立是一个组织成熟发展的第一项成果。以两家企业为例子: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两个公司每一家的市值几乎等于中国石化+中国移动,超过4000亿美元、差不多3万亿人民币,而中国石化和中国移动都是不到2万亿人民币的市值。
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大股东,即真正拥有这两个公司的人,都不是中国人。腾讯的最大股东Naspers,是南非的,占股40%左右,马化腾占10%左右;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是孙正义,日本的,占30%股权,马云只占7%—8%股权。我开玩笑说,这是典型的中国人打工打成首富。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在最困难、最需要钱的时候,中国投资者没有人投资,从战略来讲,没有人认识到这个公司的成长性和未来潜力。这不是赚钱问题,是战略问题。在战略思考上,有没有真正考虑成长性,思考如何培养业务和发展潜力,而不是不赚钱就赶紧卖掉,这讲的是战略形成的动力。
我到井冈山学习,记得老师举了个例子:毛主席在黄洋界问士兵,“往前看是什么地方?”士兵说:“是茨坪。”“再往远看?”“是吉安。”“再往远看?”“看不到了。”“那不行,我们一定要看到全中国、看到全世界。”如果是今天有人说毛主席的这个话,我们不吃惊,但那时候毛主席晚上估计都没饭吃,手里只有几十条枪的军队,但他的战略性、前瞻性,奠定了中国革命成功的基础。这就是战略形成的动力。 

战略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战略根本上是增长和增长方式,战略的起点是市场。
德鲁克提出,战略就是通过最有效的管理,用最小的资源达到最大回报的过程。战略的根本是一种增长方式,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路径达成企业的增长。
对于多元化集团而言,集团总部指导各业务单元,可以运用战略思考十步法形成业务单元竞争战略。每年中化集团都用十步法,把战略过一遍,每年做预算前要回顾战略,看一下战略对不对,怎么做下去,是不是不该做下去了。

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曾在全国组织干部学院做了一场主题为“组织人事工作如何服务集团战略发展”的授课,结合自己在企业的实践经验,谈了自己对战略、人才的看法。
他指出,创造价值是企业的终极目标,选人用人就是为这个目标服务。为何企业管理“人在上”?如何选拔人、培养人、激励人?国有企业经理人应该具有什么素质?宁高宁一一做了自己的解读。

同样的战略选择、行业选择及定位、资源投入、市场环境,得到的结果不同,这是因为团队成员、组织方式、体制效率不一样。或者说,战略一样,执行不同,结果就不同。
在企业里,战略和执行是最难处理的关系。建立在讨论战略、宏观环境、产业政策之上的东西和实际做到的东西,往往差了60%—70%。因为组织的联系、人的联系、资源的联系,都会导致战略执行出现偏差。反过来,有的中层很能干,基层非常有活力,最终也可能推动、补充和挽救战略。完全看一个组织系统里是怎么来管理这个事情的。
人是战略和执行的最大连结点。企业的“企”字,是“人”在上,人是企业里最核心的要素。中国人叫企业,老外叫company,也是伙伴的意思,从中可以看出人在企业里的关系。在企业管理中,有动力系统,也有承力系统。想不想去做,是有没有动力系统;能不能做好,是有没有承力系统。
从战略方向的调整,资源的获取及配置,到团队的组建及构架,目标预算及评估考核,再到产品、技术、成本,市场营销渠道、客户、消费者及市场份额,战略逐步与执行联系到了一起。这个逻辑很清晰。如果企业选择错了行业,想通过经营解决很难。因为是战略性的选择出现问题,必须得去创造新的战略。市场决定战略,战略决定营销。作为战略执行来说,这几乎是区分好企业和坏企业的关键点。
我在香港的时候,香港有两家公司和记黄埔和新世界,当时这两家公司很多业务都一样,比如都做地产、电信、港口、零售。20年后,新世界的股票还是10元,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已经涨得非常多了。业务一样,市场环境也是一样,体制上也没有大的区别,为什么结果有这么大区别?关键在用人上。
我之前问过李嘉诚先生,为什么你做石油、做电话都能做得很好,恒基、新世界他们做地产还可以,但其他业务不行?他开玩笑说,主要他会说英语。他白天在厂里打工,晚上学习英语,因为会英语,所以不怕外国人,请了一堆外国人给他工作,外国人的眼界超出香港人,做了很多石油、互联网的投资。
所以最重要的是用人,李嘉诚有用人的眼光,有全球战略眼光,有对行业的判断眼光。再来看其他香港公司,基本是家族式、朋友式、老臣子式的公司,这些公司发展的局限性很大。 

企业战略从哪里来

战略是什么?

战战略与执行的关系
略是什么?

五步组合论我用了很多年,是公司管理的路径和逻辑。企业是浑然一体的,但在MBA课程里面,变成战略、财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成本会计等不同的课程。它没有把企业管理中的逻辑关系讲清楚,就是:成本和战略什么关系?人和战略什么关系?团队和成本什么关系?技术和团队什么关系?通过五步组合论,会发现原来企业是这么循环的,有逻辑关系和前后路径。当然这种循环是动态的,同时大循环里面还有很多小循环。
第一步,选经理人。企业里所有活动最终的决策者是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最大的决策,就是以股东的价值取向和偏好,通过董事会选出经理人。经理人选出来,基本上80%决定了企业命运,后面所有的事全从这里开始。
第二步,组建团队。选出的经理人一定要有比较强的组建团队的能力,也要给他一定的权利,否则没有发挥余地,做事情就会有借口,动力就减弱了。
第三步,发展战略。为什么战略不是初始就有的?因为团队是初始的,只有好团队才有好战略出来,战略不是天上掉下来,不是某个人定下来的,一定是有机、协同、充满活力的团队制定战略出来的。
第四步,市场竞争力。MBA的课程90%都在讲这一块,包括产品、技术、成本、价格、市场、品牌、人才、资金、营运、风险等等。
第五步,价值创造。企业是多目标的,包含了企业本身、社会以及党领导下国有企业属性带来的目标。此外,股东、员工、客户、合作伙伴、公众、资本市场……这些目标都要平衡起来。对企业的评价不是单一的,要从政治、经济、社会、客户、人文等各方面来做评价,从中才能整体看出这个企业算一个好企业或者不好的企业。这样又回到了第一步,对经理人或者团队的评价——是不是做得好?应不应该继续做下去?一旦换人,循环就又开始了。
这个循环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要走好,因为是乘数效应。经理人做对了得1分,如果错了扣0.5分,后面所有的就都错了一半。如果到了团队再错0.5分,到发展战略就成了零点零几分了。所以企业循环过程中做到均好,才能把战略和组织协同起来。(文章来源/中化集团 )

在企业里,说到战略,说到任何一个业务决策时,都要假设人的存在,假设人是有能力的。在真正的管理学里,人就是全部。
为什么?因为人是所有其他管理行为的前提。你拥有了最好的团队、最好的体制、最好的管理方法、最好的企业文化,再来说其他做事情的方法。但我们的问题是,往往这个假设不存在。
我们已经决定了应该怎么做,但等我们返回来才知道,从能力到动力、到专业性都不够,这就有问题了。所以说人是管理的起点,也是终点。“以人为本”“人在上”“人本主义”,见物一定要思人,这实际是对管理的基本要求。 

我在华润、中粮、中化等企业都在推广分解6S管理体系。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怎么管理企业,可以看到人和事情的关系。
第一,战略单元管理体系(BU、事业部)。什么叫“战略单元”?首先是它具有本身行业的战略性,其次它里面有对战略的理解和驱动。
第二,全面预算体系(分析业务、市场)。过去编预算是财务部编预算,现在不是,有企业甚至只做工作计划不做预算,明年做什么、卖什么产品、占多少市场,不再算出来,因为这个数基本上是造出来的。全面预算系统是真正把业务搞清楚。
第三,管理报告体系(当期、主业、真实)。过去都有财务报表,但是不能拿财务报表来管理,因为财务报表把历史上非现金性的、会计处理的东西都做到一起,很难评价。而管理报告系统剔除历史、会计原则等,专管对主业的当期竞争性评价。这样团队的责任很清晰,而且很容易评价。
第四,审计体系(内部运营合规建设)。审计体系是内部审计,主要以合规性审计为主。比如我给别人放账、贷款,把货卖了钱没有收回来,这个是会计审不出来的,但从企业来讲需要考虑这个业务应该如何放款、负债比例不能高于多少。
第五,业务评价体系(标杆、市场、历史)。过去对业务的评价靠预算。你说今年要赚1个亿,到年底赚了1.2亿,表扬你一下;赚了8000万,批评你一下,这样预算就变成了讨价还价的系统。而所谓以标杆、竞争对手、市场、历史来评价,预算评价只占10%到15%,其余85%依据市场、历史、标杆的评价。
第六,管理团队及经理人评价体系(团队、创新、潜力)。战略性的投资要经过一个长时期的培育,要渡过困难阶段,这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难的事情,更是最没人想干的事情,但也是最应该让最好的人去做的事情。否则企业这一年赢利了,人走了,事也没了;企业换了个班子,企业就不行了;企业做了几个交易型的生意挣了钱,但并没有战略性基础,企业也无法被拉到增长轨道上来。
所以怎么样评价团队经理?赚钱的就一定是好经理?不一定,不赚钱的是不是坏经理?更不一定。这有对企业发展阶段、创新性、潜力的评价。
把这六点连在一起,运营就开始了,每年都会分解成投资、评价、业务运行过程来进行评价。现在中化的这个体系自动在周转运作,每年在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提升。 

6S管理体系

人在企业中的作用

五步组合论

为什么要做服务?

文/秦强

近日,在与一位农业服务大佬交谈中被问及“为什么要做服务”,其间虽然做过回答,但数日以来,“没有开始做服务的,需要弄明白为什么要做服务;已经开始做服务的,更应该明白当初为什么要做服务”这个问题在脑海中久久未散,引起了我的深度思考,在此感谢行业大佬的启发性提问。
由于在正式踏入农业之前,个人经历是商超零售业和互联网行业,对农业的认识还处在入门阶段,所以在此仅做浅谈,一方面作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一方面反思自己对农业的浅薄认知。
姜王联盟是在2018年开始聚焦单一作物生姜的,“姜管家”是公司技术服务体系的一线服务岗位,是服务的执行者。“姜管家”的设立,就是为解决生姜种植服务的问题而生,那么为什么要设立姜管家来做服务呢?事情起源于一次跟李文学总(姜王联盟创始人)的一次田间服务。
2018年夏季的某天,我随李总到唐山,为当地生姜种植户做田间回访工作。在走到一户大姐的姜地里发现,由于天气连续高温,姜苗在棚内出现了大面积烤苗的现象,大姐心急如焚。经过李总的仔细查看,确定了补救的方案,及时帮助种植户挽回损失。
我当时亲历了这件事情,也算是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种植管理的重要性,由于小时候家里也种过菜,我是感同身受,同时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在这种天气下,如果农户或者公司员工能够及时到地里看一看,这个问题是否能够提前避免?我们能不能跟农户一起把生姜管理好,把服务做得到位,是否就能避免或挽回损失?”此时“姜管家”一词从脑海中油然而生。
现在回想此事,正是姜王联盟姜管家要做服务的由来,“及时”是解决什么时间点做服务的问题,“到位”是解决服务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这两点对作物管理至关重要,后来由于想法的升级,最终确定为姜王联盟姜管家这一岗位的核心价值:“专业、及时、规范”。

从农作物角度
农业的根本在于农作物,种植者种植某种作物,是想通过种植得到可观的收益回报,除了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因素外,“种好”这种作物,让作物本身产生价值就是最基本的种植目标,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种好一种作物?”
由于影响种好的因素很多,在此仅从运营角度分析:姜王联盟的经营理念是“品牌的背后是品质,品质的背后是标准化”,读起来从左往右,做起来从右往左。专注研究一种作物,就必须了解它的习性,钻研如何科学种植,总结出一套如何种好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标准化生产来落地。
从种植户角度
近年来,种植者更趋于年轻化、职业化,种植面积趋于规模化,种地已经由老一辈的“生存意识”转变为“投资意识”,注重投资与回报。由于投资成本的增加,种植的风险也随之增多;由于种植户缺乏对作物的专业性知识,更加需要专业的作物服务公司来负责技术支持,共同解决如何种好的问题。
从作物服务商角度,顺势而为
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从政府政策引导到企业所处市场的变化,种种迹象表明,企业转型升级已经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去做的问题。传统农资经销商如何转型作物服务商才是真正考验企业智慧的事情,“顺势而为”重新转型定位,探索作物服务商的运营之道,如何搭建服务体系才是当务之急。
互联网+农作物
“互联网时代,任何行业都值得重做一次。”这是在互联网行业比较流行的一句话。互联网并非只是电商或者工具,更重要的是背后的互联网思维,以及由此进化而成的商业模式。助推企业向“产品型-服务型-平台型-生态型”不断演变,对传统价值流向的重构,才是互联网真正有威力、有价值的地方。
以上是笔者对为什么要做服务的一些简单认识,在农业服务这条路上我们才刚刚起步,服务就是切入点,就是起跑线。

专业、及时、规范,服务就是切入点,就是起跑线。

经销商
为什么要转型作物服务商?

文/李文学 

从2003年到2008年,从事农业推广的我天天下地钻大棚,那个时候自己还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抱着了解作物、了解农户以及管理经验的想法,结合学习到的科学知识,试验总结,对比结果,把正确的管理方案传递给需要的农户,就可以得到客户的认可。事实告诉了我,只要自己肯学习,能总结,就可找到农业服务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看到自己的价值自然也就愿意继续下去。
那几年成长了不少,也知道了农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绝对不是建立在产品销售上的服务,而是看到农户管理作物的不足并指出其差异,取得信任带动产品销售。
2015年做电视栏目《小李看姜》,当时的想法是:咨询的人比较多,让去地里看的农户也比较多,但自己力不从心,一个问题一天要重复讲好多次,就想通过媒体把一些管理问题说给农户听,避免农户老是犯同样的错误。那个时候明白,经验应该传播给不知道的客户才有价值。
当时各大媒体都在提转型,经销商如何转型作物服务商,对我影响也不小。后来结识秦总以后,我们就开始从单一作物入手,开始二次创业。
2018年11月成立公司,到现在接近两年时间了。去年我们沉淀了1.0模式,并启动了第一期姜管家商学院;今年要实现运营的标准化,也就是2.0模式。我对服务的本质又有了新的看法。原来都是客户出现了问题,给客户找原因,解决现有的问题;现在是给客户一个结果,一个好的、相对满意的结果。

和我们公司的运营总监秦强聊天时,谈到了关于农业服务的问题,服务关系成本,为什么要做服务?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思考。
笔者自己从事田间地头服务近二十年,从推广到零售到批发到联盟,服务的心态和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笔者从自己的经历出发,浅谈一下自己对于农业服务的看法。

从业二十年,服务不停歇

从价值链上来看,姜友种姜卖钱,产量越高,卖钱越多,价值链越有价值。这其中有两个关键,一个是种好,一个是卖好,卖好的前提是种好;一个是产量,一个是品质,品牌还无从谈起。
要形成品牌效应就必须保证品质。如何保证品质?那就是标准化的管理方案。长期的高产高品质结果,才能形成品牌,才有议价能力。这也就是我们秦总经常讲的一句话,念的时候正着念,做的时候倒着做的一句话,“品牌的背后是品质,品质的背后是标准化”。
我们现在是做单一作物生姜,我们的服务本质就是要先帮我们的客户种好姜。
如何种好呢?我们又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呢,首先要找出农户种不好的根本原因,找不出来(原因)就永远种不好,再说啥种好也都是瞎忽悠。大家都知道,作物在某个区域是可以实现标准化生产作业的,只不过由于散户比较多,每个人的管理和栽培模式、营养搭配不同,导致了最后的结果参差不齐,高产和低产能差一半的产量。我们看到的农户种不好的原因是客户根本不了解生姜这个作物,导致在平常的管理过程中,给自己埋下了很多坑。
其实农户(我们叫姜友)种不好就是缺乏标准灌输,作物管理又相对很系统,每年的气候、温度、种植时间等都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的标准一定是“服务及时化,产品应用长势化”,再具体到高度、叶片、分支等,我们要求根据作物的生长节点做服务,关键节点督导姜友管理标准化,对于大的基地我们还要帮助姜友建立雇工管理标准化。
所以说,要谈服务,关键是自己如何定位服务,我们的产品就一个:标准化种植;我们要的结果就一个:种好生姜,让我们的客户满意。
通过四个标准化(产品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种植标准化、技术标准化),保证我们的姜友拿到一个好的结果。
从开始做姜王联盟到去年,我才意识到,原来做的是问题解决方案,根本没有做到根,现在是生姜种植标准化方案,这两点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
做服务首先看种作物的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量力而行,作物不同,服务方案千差万别,千万不能盲从,但可以互相借鉴,互相碰撞,多多交流还是很有必要的,不能按部就班,这样会害了自己。

服务的本质,是帮客户种好姜

 我们的产品就一个:标准化种植。
 我们要的结果就一个:种好生姜,让我们的客户满意。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和链接深度,农业也必将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农资人也要顺应时代变化,大胆地去做、去尝试。
回顾最近20年中国农业的发展,从20世纪50、60年代的人追求吃饱,到70、80、90、00后主流消费者崛起后追求吃好,吃得有品位,中产阶级在不断增多,需要有品质、好吃的农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种植者
我国农业在过去的20年中,从厂家到种植者,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温室大棚全国普及,水果种植面积不断加大,农产品的市场行情最近几年被国外进口农产品打压,种植者收入非常不稳定,种植者都在为下一个种植品种发愁;品种普及多了,价格自然下降,每一个品种的第一次栽培都需要付出时间成本才能获得效益。
种植者的种植技术大部分是时间积累+自己摸索+亲朋好友之间交流获得的,真正值得去学习的科学种植技术讲座,特别是针对作物管理技术的讲座很少,很多都是厂家或者经销商为了推广产品而开的产品推介使用效果会、订货会、吃喝会,种植者学不到管理技术,农产品品质也就得不到保证。
农产品的价格要靠种植标准保证品质,要靠品牌来长期支撑效益,才能保证最终的销路。
农资厂家 
在这20年里,农资厂家从少到多,从多到大,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大企业都在瞄准产业链开始布局。
最近几年的竞争加剧、环保压力,给企业带来了很大挑战,厂家产品并没有错,追求效果极致也没错,厂家的未来也值得思考,是专注产品还是扩张队伍,是抓营销还是做服务?
厂家真正缺的是产品数据,包括应用数据、销售数据,因为产品必须要用到地里才完成最终功能,而不是压在经销商或者零售商的仓库里边。所以厂家需要结合农业互联网来完成最终的应用效果以及产销供应数据,以销定产。
渠道商
从2000年到2010年,经销商靠胆量、敢干挣钱;从2010年到2015年靠品牌挣钱;从2015年到2020年靠渠道推广、田间观摩会赚钱,有推广团队的经销商在不断壮大;2015年以后,经销商开始转型服务商,服务靠团队,服务于渠道,拉动销量。
农资零售商门槛很低,开个门市就有送货的,而且不用花钱,大部分零售商再将产品赊销给自己的亲戚朋友来赚取差价。最近因为越来越难做,很多有思想的零售商开始下地做服务,走到田间地头给农户解决问题,总结属于自己的解决方案。
零售商做了十几二十年却不知道属于自己的品牌是什么?自己在农户当中的位置到底是什么?有很大一部分甚至成为农户利用的工具,总之赊赊赊,张三不赊还有李四王五,零售商服务不断升级,串货、砸价日趋激烈,搬肥、拌肥、打药、送家还不行,还要送地里,甚至有的送地里还不行,还要用到地里。
我感觉农资零售商应该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只不过自己能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的零售商是少之又少。零售商更应该关注作物,以作物为根本来解决问题,因为农户的问题基本都是作物引起的,抓住了作物自然也就抓到了客户。

农资人需要顺势而变

农资经销商如何寻找自己的位置,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经销商如何转型作物服务商?如何设计顶层思维,建团队,做管理?需要更多同频之人到一起相互碰撞思维,相互学习指正,一个新的农业农村互联网体系必将是一个大风口。
为什么要转型做作物服务商呢?其实很简单,我们的利益是建立在农户把作物种植好卖高价的基础之上,我们和农户是一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我们的职责不是只销售农资产品,而是和农户一起管理好作物,找到科学的地域解决方案,种出高产优质的商品,一起向市场要效益。
我们秦总刚到公司,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农资零售需要改变,农服体制也需要改革,也必将迎来改革。”最终的服务一定是围绕作物产业链服务的,给客户创造价值。先有道后有事,再借势,顺势而为,属于中国农资人的大时代必将到来。

8月20—21日,2020中国柑橘产业生态发展论坛在四川眉山成功举办。广西上品飞彪柑橘营养全年方案推广中心作为柑橘优秀服务组织受邀参加,通过组委会专家评选,五星“上品飞彪”柑橘全年营养套餐最终荣获“2020年度品质柑橘·匠心优秀解决方案”荣誉称号。
五星“上品飞彪”柑橘全年营养套餐根据柑橘不同生育期,灵活运用柑橘不同养分配比的套餐,全年实施,造就健壮墨绿、油绿发亮的树势,进而获得柑橘种植各项成本投入大幅降低、果品产量品质大幅提升,柑橘抵抗病虫能力大幅增强的显著成效,已经在自己产品服务区域内做出卓越成效。是柑橘种植行业真正实现“降成本、增产量、提品质”进程中不可低估的一支重要的创新力量!
当前农资市场,肥料价格从几百元每吨到3000多元每吨、6000多元每吨、8000多元每吨,直到几万元每吨都有。但是一定不是“便宜的就是节约的”;也一定不是“最贵的就是最好的”。唯有,柑橘果树真正十分喜欢的肥料,才是真正的好肥料!而真正能够让柑橘果树生长成健壮墨绿叶油亮、坐座果累累品质优、树靓果靓树长寿的肥料,才是柑橘果树十分喜欢的肥料。好肥料、好营养,进而柑橘果树的丰产优质、抵抗病虫、健壮长寿的特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
由“广西上品飞彪柑橘营养全年方案推广中心”特别调配推出的“五星上品飞彪柑橘全年营养配方”,正是柑橘类果树十分喜欢的肥料。经过近几年来的大力推广,“五星‘上品飞彪’柑橘营养全年方案”已经在广西桂林、梧州、贺州、玉林、钦州,湖南永州,广东梅州,云南大理,四川达州等地的柑橘果园里产生让人惊喜的好收益,使柑橘种植突破原有种植水平界限,真正实现柑橘种植产量与品质双升级!

广西“上品飞彪”荣获

“品质柑橘·匠心优秀解决方案”荣誉称号!

新思考:

特肥,不仅要爱,而且要深爱

文/苏园芳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互助重点提到,在特种肥料“百花齐放、家家都有”的今天,市场嗅觉不灵敏,开拓创新不及时,发展新形势跟不上,用户新需求不了解,原有具备特定功能的产品很容易沦为常规肥料。因此,特种肥料生产及流通企业只有向“优、特、专”转型,向技术含量更高、产品质量更优、增值服务更多转变,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农资市场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2020年在疫情之下,农业受影响并不明显,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常务副主任商照聪提出,农业是第一需求,是十分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在未来预估会有更多的外来资本和竞争进入农业领域。什么是好的特肥?如何做好特肥?商主任横向总结提出,一定要做不同,找出特点,做出特色,以地区为基础,做出区域优势品牌。特肥的目标就是实现健康,做好环保,走入田间地头的企业才是属于未来的企业。

特肥之特在创新要“持续”

8月9日,由广东瑞丰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海南及时雨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主办的“2020同心·共享·创共赢—海南省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特肥峰会”成功召开。来自全国的行业领导、专家及海南渠道平台约400余人齐聚椰岛。这是一次活动,也是一场关于特肥的思考盛宴。

特肥之特在需求重“根本”

有人预言2030年,如果跟不上时代变化,将有99%的人无用武之地。现在是变化的时代,有动荡才有进步,要接受变化,海南种植作物的变化也很大,从品牌为王到大品为王,渠道为王到用户为王,规模为王到口碑为王。要真正认知这个时代,从农业温饱到提质增效、节约资源的品质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农资与市场传媒总编冯卫东,从1946年日本推出的《土壤安全法》,讲到常见水果月度批发价格分化和优质优价趋势。他说好水果永远是供不应求,这也预示品质农业的到来。
肥料的功能从增产到稳产,特肥成为品质农业的核心抓手。特肥火热的原因是解决了农业中品质低下、产业脆弱、外在依赖因素不稳定等多维度出现的问题。通过土、叶、根、茎、花、果、株7个维度,作物成为特肥产品的真正用户。谈到农业推广方式,冯卫东总编也提到,现在变成了以手机为载体的再度传播和推广扩大宣传,要以网上黏性链接的常态化、职业化、岗位化,重新找到链接客户的新方式。
成立于2009年的海南及时雨,经过多年的经营和积累,具备了较强的实力与庞大的分销网络。时至今日,已成为了海南知名国际农业特肥的供应商与服务商。海南及时雨总经理黄杨志表示,2020年将明确发展目标,清晰战略产品规划,结合双骥-挪威鲍利葛、挪威阿坤纳斯、广州凯米瑞、泰国汉威等知名品牌,及再次成功引进的德钾盐红牛品牌含镁特肥系列产品,海南及时雨必将再次引爆市场,成为合作伙伴拓展市场、销量倍增的利器。

特肥之特在认知“不放松”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吴礼树说,在技术全新时代,新技术、新剂型、新复合配方、新方式添加等技术方式实现了中微量元素在产品层面的融合,也保持了其活性。基施,叶面喷施,吊袋,埋根等施用方式也纠正了中微量元素缺乏。
挪威鲍利葛高级技术顾问奥拉夫·盖森介绍,挪威鲍利葛目前在中国地区已经上市的有双骥、佰素溶、佰素盈三个系列,同时也将重磅推出森倍素系列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有机水溶肥料、磷酸二氢钾、中量元素水溶肥料。未来,挪威鲍利葛特种肥股份有限公司将会融合企业的技术、品牌、服务优势,将全球范围内顶级的高品质农业种植技术,进一步引进到中国现代农业中来,推出更多具有高性价比的特肥产品,致力于为中国打造高品质的生态农业新价值。
在实践应用中,土壤修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文祥介绍,丝瓜在海南种植十分多,以其快、靓、口感好,颇受种植户关注。而老百姓对于特肥的认知,就是简单一句话:“只要丝瓜长的特就一定是好特肥。”除了丝瓜,吴文祥还讲述了海南种植较多的芒果、瓜豆等果蔬。好产品会说话,这在当地一点都不假,会上大家也多次看到了挪威鲍利葛“双骥”新型特种肥运用CA增效技术,在种植中真正实现了种植户需求。
一般来说判断市场行情,短期看情绪,中期看结构,长期看供需。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让土壤留下希望,给作物种植梦想。“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用开放的心态对待变化的未来。变化的时代,要接受变化,也要让自己改变,有动荡才有进步,跟上时代变化,才能收获农业红利。

8月25日,芭田股份第二十届“助子成才”活动走进了肇庆封开县凤楼村。封开好天年农资总经理黎水清、芭田股份营销经理廖文建共同为寒门学子梁朝森送去了5000元助学金。
封开理科状元:感谢芭田圆我大学梦
梁朝森出生在封开县凤楼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母亲早年逝世,父亲梁樟文一个人依靠种植水稻含辛茹苦地将姐弟三人拉扯大。梁朝森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哥哥在佛山务工,姐姐在读大二。几年前,其父亲梁樟文积劳成疾中了风,不但没法从事重体力劳动,而且行动也不方便。这让原本就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出生在不算幸运的家庭,梁朝森比任何同龄人都清楚,学习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正是这种信念,梁朝森学习起来非常刻苦,每天坚持五点半起床,开始一天学习,并虚心向老师们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今年的高考中,梁朝森考出了629分的好成绩,稳居封开县高考理科总分第一名,被华南理工大学录取。“他一家真是不容易。好在孩子们都懂事,也争气。”左邻右舍纷纷表示。
懂事的梁朝森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高考之后就去了中山一家教辅机构勤工俭学。助学仪式的前一天,刚刚回到家里。“非常感谢芭田公司的帮助,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帮助我顺利地迈入大学校门。”梁朝森感激地说。
芭田“助子成才”将爱薪火相传
作为中国复合肥行业里第一家上市公司,芭田一直坚守初心,秉承“喂育植物最佳营养,守护人类健康源头”的使命,匠心制造好肥料,践行“立德行善”之事。爱心助学,助子成才,这是芭田对农人的关爱,更是芭田主动担起的一份责任。这份责任与担当,点亮了无数困难家庭脱贫致富的希望,芭田希望这份爱心能够薪火相传,更希望能够将这份善心和责任感发扬传播,感染更多的人一起聚爱前行。
20年来,每年都有上百名贫困学子通过芭田官网、芭田微信公众号以及当地芭田经销商、零售店报名参与活动。芭田先后出资600多万元,让1400多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9月将至,芭田股份健康新使命第二十届助子成才助学金发放仪式也将在全国各地陆续举行。几十名如梁朝森一般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寒门学子将带着芭田这份爱心,开启人生新的征程。
一个活动撼动一座城,一个创举惠泽百千子。深圳芭田用20年的时间,以落地有声的行动“践”证对农民的关怀和对食物链营养专家的担当,更以赤心大爱,为众多寒门学子筑力梦想。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芭田“助子成才”公益活动的开展一如一颗颗炽热的火种,让爱燎原成海,用行动“践”证情怀与责任,爱无止境,一往无前,这只是开始,活动还将继续蔓延,有爱的芭田值得我们尊敬!

让爱燎原成海,赤心筑梦花开

品牌广告展示

Copyright © 2024 陕西妙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210327 | 陕ICP备13005001号 陕公网安备 61102302611033号